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化学品化学分析

化学品化学分析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1 10:00:5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化学品化学分析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化学品化学分析

篇1

[中图分类号] R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7)09-127-03

Effect analysis of classification of chemical reagents in the administration of food and drug inspection agency

SUN Yuanyuan1 CHEN Hengchong1 ZHAO Jing1 MENG Ke2 MA Lili3

1. Benxi Institute for Drug Control, Liaoning, Benxi 117000, China; 2. Benxi Food Inspection and Testing Center, Liaoning, Benxi 117000, China; 3. 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Liaoning, Shenyang 110015,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lassification of chemical reagents in the administration of food and drug inspection agency. Methods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standards and regulations were referred. Classification of chemical reagents was induced and explored. Results The classification of chemical reagent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urement, acceptance, storage, preparation, use and disposal of chemical reagents. Conclusion The classification of chemical reagent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the management of chemical reagents. Classification and management should be based on the classification and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chemical reagents.

[Key words] Food and drug inspection; Chemical reagents; Hazardous chemical substances; Chemical reagent management

食品品检验工作离不开各种化学试剂的使用,不同化学试剂具有不同理化性质,包括毒性、挥发性、可燃性、引湿性、强氧化/还原性、强酸/强碱性等特性,其中很多为危险特性。化学试剂的不当使用及管理直接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及实验室安全,甚至造成实验室财产的损失及人员伤害。近年来食品药品检验实验室化学试剂的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化学试剂采购、验收、贮藏、配制、使用、废弃等关键环节的管理得到高度重视[1-5],而化学危险品的分类直接影响化学试剂管理的各个环节,也应给予高度重视。

1 化学试剂分类

1.1 非危险品分类

化学试剂可分为危险化学品及非危险化学品,非危险化学品包括(1)遇光易变质的试剂(如硝酸银、硝酸、硫酸亚铁等);(2)遇热易变质的试剂(如硝酸铵、琼脂等);(3)易冻结试剂(如晶体硫酸钠、冰醋酸、溴的水溶液等);(4)易风化试剂(如结晶硫酸铝/镁、结晶碳酸钠、明矾、胆矾、等);(5)易潮解试剂(如无水乙酸钠、氯化铁、甲基橙、还原铁粉等)[6]。本类试剂易受光线、温度、湿度等因素影响发生分解变质、体积收缩或膨胀、失去结晶水或潮解等物理化学变化。此类试剂如果管理不完善,容易发生失效,变质等现象,最终导致实验结果偏离。

1.2 危险品分类

GB13690-92《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与标志》按照危险化学品特性将其分为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然固体、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放射性物品及腐蚀品共八类[7]。而GB13690-2009《化学品分类与危险性公示》于2009年6月21日,代替了GB13690-92《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与标志》,于2010-05-01实施,本标准对应GHS第二修订版对化学品危险性进行了分类,共分为3大类,

其中理化危险16类,健康危险10类,环境危险2类 [8]。并且每类项下都有危险特性、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国家标准(最新为GB30000.X《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系列标准),详细分类见表1。另外《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于2011年2月16修订通过,自2011年12月1日起施行,适用于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经营和运输的安全管理,根据本条例的相关要求完成了《危险化学品目录》的修订,于2015年3月9日正式,2015年5月1日实施,本版目录主要依据GB13690-2009《化学品分类与危险性公示》进行危险特性确定,危险化学品分类采用最新GB30000.X《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系列标准,并对剧毒化学品进行了备注。此类试剂如果管理不完善,不仅容易发生失效、变质及实验结果偏离等现象,还会引起爆炸、火灾等事故发生,造成财产损失、环境及人员损害。

2 化学试剂分类的重要性

2.1 有利于化学试剂的分类采购

药品的采购应按照化学试剂的理化性质及实际需要制定年度采购计划,对于性质稳定,不易变质的常用试剂可统一购买,对于性质不稳定,久置易变质的试剂及危险品应根据需要购买。采购人员应核实购买厂家是否具有所经营化学试剂的相关资质,另外购买剧毒化学品,应该申请由公安机关核发的剧毒化学品购买许可证方可购买,所购买生产企业应具有危险化学品生产许可证,应提供相应化学品危险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内外包装应粘贴或者拴挂相应化学品安全标签,并应当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9]。采购后需及时进行质检与入库管理,并详细记录到货日期、生产日期、效期,批号等试剂信息[10]。

2.2 有利于化学试剂的分类贮藏与保管

化学试剂的保管不善,一方面容易引起失效变质,造成实验结果偏差[11];另一方面容易引起爆炸、火灾等事故发生,造成财产损失、环境及人员损害。因此化学试剂应根据分类及特性进行贮藏保管[12-13],对于易挥发化学试剂应该密闭低温保存,对于见光易分解的化学试剂应避光保存,对于相抵触或易发生危险反应的试剂应隔开存放;对于易燃、易爆及毒剧危险品应实行专人专库专柜管理,剧毒化学品以及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其他危险化学品还应实行双人收发、双人保管制度。危险化学品的储存方式、方法以及储存数量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国家有关规定。另外保管库内应配备监测、监控、通风、防晒、调温、防火、灭火、防爆、泄压、防毒、中和、防潮、防雷、防静电、防腐、防泄漏以及防护围堤或者隔离等安全设施、设备。在其作业场所和安全设施、设备上还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并配备防护服、安全镜、防护手套,防毒面具等安全防护用具。

2.3 有利于化学试剂的正确配制及使用

实验室内部应积极开展化学试剂相关知识培训,使实验室人员了解化学试剂的分类及特性,尤其是危险特性,进而掌握试剂的正确配制方法、使用效期及保存方法 ,最终保证实验数据准确、实验室及人员的安全[14-16]。如配制强酸、强碱及腐蚀性试剂必须戴上橡胶手套托住瓶底防止滑落,不得只拿瓶颈。只能把酸缓缓地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绝对不能把水注入酸内。配制挥发性试剂应在通风橱内进行,远离人脸及他人,如为有毒试剂应佩戴防毒面具;配制易燃试剂应远离火种及水浴锅、电炉、电热套等加热设备。另外碱性试剂应在聚乙烯瓶中保纯,见光易分解试剂应在棕色瓶中保存,易挥发试剂应存放阴凉处,密闭、避光保存,对于某些理化性质不稳定的试剂必须临用现配。

2.4 有利于废弃化学试剂分类销毁

试剂管理人员要认真了解废弃化学试剂的分类及理化性质,制定并实施合理有效的处理办法,以防止环境污染和人身的危害。根据其分类及理化性质采用回收利用、中和、氧化还原、化学沉淀、焚烧及综合处理的办法,达到妥善处理废弃化学试剂的目的。

总之,化学试剂分类直接影响化学试剂采购、验收、贮藏、配制、使用、废弃等各个环节的管理,食品药品检验实验室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类化学试剂的分类规律与性质特点,尤其是危险特性,应加强防护意识,应该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科学管理及使用,才能保证化学试剂质量及使用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马鹏飞,高翔,冯润东,等.完善检验检测机构化学试剂的管理制度[J].中国药事,2015,29(4):437-440.

[2] 李清波.试验用化学试剂的管理[J]. 职业与健康,2006,22(15):1206-1207.

[3] 赵勇,王宝全,陈瑶.特殊药品和毒性化学试剂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J].实用医药杂志,2012,10:907-908.

[4] 齐燕. 实验室常用化学试剂的安全管理[J]. 实验室科学,2015,6(2): 176-178.

[5] 李春阳,潘荣辉.创新是食品检验用化学试剂的发展之路[J].食品安全导刊,2015,36(36):50-51.

[6] 文彬,邱丹.常用化学试剂药品的分类储存管理[J].医疗装备,2015,18(10):57-60.

[7] GB13690-92《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与标志》[S].1992.

[8] GB13690-2009《化W品分类与危险性公示》[S].2009.

[9]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2011.

[10] 马利亚,杨鹏飞,杨汝,等.基于物流管理与成本核算的化学试剂管理系统的实现[J].中国医疗设备,2009,24(4):80-83.

[11] 李莎菁.应重视化学试剂的质量对药品检验结果的影响[J]. 中国药事,2007,21(2):112-114.

[12] 汪艳 ,崔冶建,易有荣.浅谈化学试剂的保管[J]. 数理医药学杂志,2006,19(5):560.

[13] 廖佛滨.药检所库房管理经验谈[J]. 当代医学,2009,15(10): 24.

[14] 张玉洪,秦枫,刘靖,等.从试剂的规范化管理谈检验质量保证[J].重庆医学,2011,3(40):261-263.

篇2

2注重课堂互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满堂灌难以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复合型人才需要越来越高,传统教学模式已难以适应人才培养需要,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课堂互动是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发生的具有促进性或抑制性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进而达到师生心理或行为的改变[3]。加强课堂互动,既可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又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在分析化学教学过程中通过采用课堂提问、现场解题、专题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师教学过程中,同时对一些性格内敛、自信心不足的同学进行语言鼓励并分析参与课堂互动的益处,让他们在分析化学课堂中也能积极参与互动并逐渐找到自信,学生参与互动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好,同时学生的语言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能力也得到了全面提高。

3课堂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有机结合,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分析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学习理论知识主要是想把它运用于实践当中,所以分析化学课堂教学要与分析化学实验内容紧密联系。在课堂教学中要把实验原理潜移默化到理论教学中来,例如在讲授酸碱指示剂的时候,教师要向学生解答为什么用HCl溶液滴定NaOH溶液时一般采用甲基橙指示剂,而用NaOH溶液滴定HCl溶液时以酚酞为指示剂,减少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操作的疑惑。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结合实验中的问题,采用启发式、提示式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通过课堂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并能达到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4优化考核方式,增强考核方法科学性

成绩考核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检验“教”与“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在传统的考核方法中,期末考试占有很大的比重,平时成绩考核不够全面,不仅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而且不能做到全程考核学生学习效果,以这种方式评定成绩,容易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使社会对人才质量的判断出现偏差。我们可以结合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要求,对分析化学课程考核方法进行改进,首先将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比重由之前的20%提高到30%,不仅可以减轻学生学期末的考试压力还可以提高学生平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其次增加平时成绩的考核指标,平时成绩由课后练习题成绩、课堂讨论成绩、课程小论文成绩、课堂笔记成绩和考勤成绩等几部分组成,并且每个考核指标均制定相应的评分标准,比如课后练习题成绩,首先精选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给出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分析化学课程总共布置10次课后练习题,学生课后练习题最终成绩为10次课后练习题的平均成绩;最后期末考试根据本课程特点,在考查学生知识点情况的前提下,增加知识应用性强的综合题比重,以检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改进后的分析化学课程考核方式可以全程、全面地检查和督促学生学习、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更能科学地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该考核方式受到了学生的好评。

篇3

近十年来,随着“苏丹红”、“孔雀石绿”、“瘦肉精”、“三聚氰胺”、“地沟油”、劣质龙口粉丝、含镉大米等危害人体健康的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越来越多的人关注食品是否安全,也为从事食品分析的工作人员提出新的任务和要求[1]。食品分析是食品安全领域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教学也随着食品安全问题关注度的提高而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食品分析的教学分为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两大部分,对食品分析知识的掌握与否很大程度反映在实验能力上。食品分析实验课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是实验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一门课,同时食品分析实验也是学生走上实际食品分析工作岗位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本文首先分析目前师范院校食品分析实验课的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以后的教学改革思路以优化食品分析实验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以适应现代食品分析检测的人才需求。

1.食品分析实验课程现存问题

食品分析实验内容涵盖食品营养成分分析、食品安全检测和食品感官分析三大部分。现有的食品分析实验偏重于验证性实验,学生在综合性、创新性的实验方面得不到锻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食品分析实验教学内容不适应食品行业的需要[2]

现有的食品分析实验课中主要偏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大多数的食品分析方法是一些经典的化学分析方法,灵敏度低,选择性差,并不是最新的国家标准方法或者当前食品安全检测的新方法,难以满足现代食品检测的需求。

在实验内容安排上,目前所选的食品分析实验多是简单的、无联系的,学生上完实验课程后,只掌握基本的单个检测项目,例如水分、灰分、酸度、粗脂肪、粗蛋白、还原糖等的测定原理和实验操作技巧,无法将所学的实验内容进行联系与拓展,对食品分析缺乏系统的认识[3]。

1.2 教学形式不利于学生学习

现有的食品分析实验课教学模式单一,过于教条。在上实验课之前都是由实验老师配制好所需的溶液试剂,调试好所需的仪器设备,甚至是把实验待测定样品也做好了预处理。上课时,实验老师把实验原理,详细的操作步骤以及在做实验过程中有可能碰到的问题的解决方法都给学生一一讲解清楚[4]。学生做实验时只需要按照实验教材上的步骤以及实验老师的提示就可以很好地完成实验。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处于按部就班、被动学习的状态,在主动收集资料、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独立操作完成实验等方面缺少煅炼机会。

1.3教学资源不够充分[5]

高校对于常规的小型实验仪器如pH计、分析天平、可见分光光度计等的数量是足够满足学生实验教学的需求;但是对于精密的大型仪器如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红外光谱、荧光分光光度计等单台数目较少,学校作为大型仪器管理,无法进入本科教学。现代的食品分析检测运用了许多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分析设备,整个食品分析过程向着自动化、微型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而现有的教学资源将食品分析实验局限在化学分析实验的内容,这种资源上的束缚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实操能力非常不利。

2.对食品分析实验课的教学改革

2.1调整优化教学内容

食品分析实验的教学内容可优化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安排基础技能训练型实验,目的是规范和巩固学生对基本仪器设备的操作技能,以验证实验为主,强调学生掌握基本功包括试剂的配制方法、仪器的装拆方法、仪器的使用方法等,为学生的自主实验打好基础;第二部分融合技术性、综合性和探索性的实验内容,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结合当前最关注的检测内容和检测方法补充到实验教学内容中,相应减少相类似的验证性实验[6]。实验教学内容由浅入深,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食品分析的检验技能,一方面强化了学生的实验技能训练,另一方面又让学生在自主的实验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并通过动手设计与操作,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达到教学的真正目的。

2.2转变实验教学形式

实验教学的重点应定位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包括实验操作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实验分析能力等;在实验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使学生多动手、多思考是我们优化实验教学的目标,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1)重视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预习是实验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预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质量。在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之前,教师应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包括实验原理、仪器设备、操作步骤以及实验关键、重点步骤、注意事项等,并将预习情况计入实验考核评定成绩。这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学生的实验效率。

(2)让学生参与实验准备工作[7]。培养学生对实验研究的系统认识,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全程参与实验,包括实验设计、实验准备等工作。目前很多高校的实验准备工作是由实验老师或研究生来完成,这使得学生在试剂配制等基本的实验技能方面得不到锻炼。笔者曾发现大四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在做毕业论文的时候连基本的试剂都不会正确配制――这就是保姆式教学的悲哀。实验准备工作一般费时且繁杂,做不好还会直接导致实验无法顺利完成。就这需要教师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入实验室提前做好实验准备工作,这既可保证全班实验的顺利进行,又可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增加实验交叉,分组进行现代检测技术训练[8]。由于各种精密的大型仪器数量有限,因此为保证每位学生都有实操机会,以3-4个学生为一小组进行轮流实验,教师在一旁观察并及时指导。同时,其他学生可以在实验老师的指导下安排其他时间较短的实验,如还原糖的测定等。

(4)及时进行实验总结[9]。这需要教师及时批改学生的实验报告,在本次实验结束后对整体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分析、解决,避免学生再犯同样错误。

(5)定期开放实验室[10]。要锻炼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不仅需要基础技能训练的实验项目,而且需要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项目,这仅仅靠实验教学36个学时量的训练是很难得到好的效果,因此实验室就必须定期开放。实验室的开放,使学生可机动地利用自已的课余时间来选作大型的综合性实验,甚至是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研究,这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实验研究的各项技能包括查阅文献、设计方案、实验操作、数据分析等能力。

2.3加强校企联合,整合教学资源[11]

为优化食品分析实验的教学,我校与多家邻近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加强校企联合,安排学生利用寒暑假到企业的质检部门或研发部门进行生产实习或勤工助学,把校内教学实验与校外的实岗锻炼相结合,使学生可以密切联系生产实践中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思想,这为学生毕业后适应新的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3.结语

食品分析实验课的改革与优化应以推进适应现代社会检测需求的人才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使学生在经过课程的学习后可以初步独立地完成食品分析工作,在毕业后可以更好、更快地完成现代食品工业的检测任务。

参考文献:

[1]赵建芬,梁巧荣,张素斌等.食品分析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广东化工,2010,37(6):157-158.

[2]黄文书,武运,李瑾瑜等.对食品分析实验课的思考[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8,2:19-20.

[3]庞月红,姚卫蓉,钱和.从验证到设计,从实验到实践―食品分析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科技纵横,88-89.

[4]刘辉,秦杰.实用型食品分析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徐州教学学院学报,23(1):142-143.

[5]廖红梅.对食品分析实验课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5:89.

[6]武杰.食品分析实验教学改革与研究[J].大众科技,2006,8:138-139.

[7]夏宁,滕建文,黄丽等.食品化学与分析实验独立设课的教学改革[J].广西大学学报,2007,29:113-114.

[8]王家良.对改进食品分析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2010,1:96.

[9]闻海波,李升福.基于食品分析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0,37:13-14.

[10]李兰扣,陈中芹.食品分析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尝试[J].广州化工,2009,37(8):230-231.

篇4

归化与异化是文学翻译研究中非常重要的策略。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当最初的不自觉的翻译发展到自觉的规模性翻译之后,就产生了归化和异化的交锋。最近20 年,在国内的各类学刊发表的有关归化和异化的数以百计的文章中,提到“归化”、“异化”,许多学者都从我国的文学翻译入手进行研究,而对于西方文学翻译史中归化、异化的研究情况却鲜有提及。因此,本文作者认为有必要对西方文学翻译史中有关归化和异化的研究情况作一个较为全面的梳理和简评,借此进一步深化对归化与异化的研究。

一、对翻译理论研究的认识

对于翻译理论的研究和认识是众说纷纭,概无定论。翻译界总是不平静的。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本人也一直在对自己的研究理论进行不断的修改与发展从提出到放弃翻译科学理论这整个过程中他的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同样,对于翻译的方法论研究,也是从不断地深入证明,推倒再证明,再推倒再证明。异化法和归化法是在翻译研究出现“文化转向”之后,于1995 年由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在《译者的隐形》一书中提出的。作为直译和意译的延伸,异化和归化突破了语言因素的局限,将视野扩展到了语言、文化和美学等范畴。在翻译理论中,归化和异化是一种理论体系下的两种倾向。异化译法受到译入语文化价值观的民族偏离主义压力,让读者靠近作者的语境,感受到异国情调。如把All roads lead to Rome.译为“条条大路通罗马。”把crocodile tears 译为“鳄鱼的眼泪”,把an olive branch 译为“橄榄枝”,把the cold war 译作“冷战”。归化译法就是采取民族中心主义的态度,采取译文读者习惯的译语表达方式传达原文的内容。如把Love me, love my dog. 译为“爱屋及乌”,把to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译为“一箭双雕”,把to grow like mushrooms 译为“雨后春笋”。

二、翻译例句分析

有人说翻译是个抉择的过程。而对于译者来说,他始终面临着异化和归化的选择,通过选择,在接近作者和接近读者之间找到“融汇点”,下面我们就来分析几组例句。

例句①“My dear Mr . Bennet ,”said his lady to him one day ,“have you heard that Netherf ield Park is let at last ?”

(J . Austen : Pride and Prejudice , Ch. 1 , Ⅴ. Ⅰ)

译文一:有一天,班纳特太太对她的丈夫说:“我的好老爷,尼日斐花园终于租出去了,你听说了吗?”

译文二: 有一天,班纳特太太对她的丈夫说:“亲爱的班纳特先生,尼日斐花园终于租出去了,你听说了吗?”

从这一段翻译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译者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把握英语称谓以及中文称谓的关系。而这里译文一中所说的“老爷”不只运用于中国妇女称呼其丈夫叫“老爷”,一般还用来说明被称呼对象的地位。宋、元时期,对官有另一种说法,官等于“老爷”可看出译文一是明显的归化法。这样读者肯定就一目了然,但是否还忠实于原文呢? 答案是否定的,翻译成“老爷”不仅会误导读者去多想其是不是还有官职,而且就连最后一点洋气都屏除了。相比之下,译文二“亲爱的班纳特先生”则更忠实于原文,也不会让读者有更多遐想,通俗易懂更贴近作者的原意。

例句②黛玉道:“你也不用起誓,我知道, 你心里有‘妹妹’, 但只见了‘姐姐’就把‘妹妹’忘了。”姐姐指的是薛宝钗,妹妹是黛玉。第一个是杨宪益、戴乃迭翻译的版本,另一个是大卫·霍克思翻译的版本:

(ⅰ)“There’s no need f or you to swear ,”said Dai - yu ,“I know very well that Cousin Dai has a place in your heart .

The t rouble is that as soon as Cousin Chai comes along , Cousin Dai gets f orgotten. ”

(ⅱ) There’s no need to swear . I know I have a place in your heart . But whenever you see her , you f orget all about me.

相比之下,霍克思的翻译更显流畅,而杨宪益夫妇的译本则显得比较中庸,“as soon as Cousin Chai comes along , Cousin Dai gets f orgotten”几乎完全保留了中文的语序和语义,这里属于异化,更贴近的是作者,杨宪益夫妇翻译更忠实于原文。而牛津大学教授大卫·霍克思(David Hawks)的地道英文,虽通俗易懂,但是背离了作者的文化和历史,西方人只把它当做一部通俗小说来消遣时间,因此这种归化完全抹杀了原文的实际意义。

三、归化法和异化法相辅相成

在当今国际翻译论坛,引起归化和异化之争的人应该是奈达(Nida) ,而将这一对概念引入你死我活的角斗场的则是美籍意大利学者韦努蒂(Venuti) 。美国翻译家奈达是归化理论的推崇者,他提出了“功能对等”和“读者反映论”的观点。认为, 不应该将源语中的语言体系和文化现象强加在译文读者身上,文化差异必然带来交流和理解上的障碍。

随着后结构主义时期的到来,奈达受到了以韦努蒂为代表的后殖民主义译论家的批判。在韦努蒂的眼中“, 归化”(domestication) 和“异化”(foreignization) 是两种翻译策略(strategy) ,即“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斗争方式”,而意译与直译却是两种翻译方法,显而易见,“归化”与“异化”的说法已突破了语言本身的束缚,开始从语言外部考虑问题。

四、总结

通过对以上西方文学翻译历史上的归化与异化的简短审视,我们不难看出,不论归化还是异化,都和翻译目的紧密相联,而每一种主张,又反映出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作为翻译策略,异化与归化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提醒人们在翻译时注意到社会和文化的深层结构。

参考文献

[1]陆国强.现代汉语表达与理解[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

[2]吕萍.文学翻译中的语境问题[J]. 中国翻译,2004,(5)

[3]潘绍中、赫迎红.谈谈汉英对译中的文化因素[J].中国翻译,2004,(2)

[4]彭桦.中西文化差异在翻译中的特殊作用[J ]. 广州大学学报,2002,(5)

[5]孙利.英汉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J].重庆大学学报,2002,(6)

篇5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传统教学模式显然已经满足不了现代课堂教学的要求了。在现代教学目标中,对学生各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就初中思想品德课来说,亦然如此。我们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向多元化的教学方向前行呢?就此问题,提出以下看法。

一、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学进行多元化的必要性

1.在多元化的评价中,需要进行多元化的教学

目前,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基本上就是依据学生的一张成绩单,进行单一的评价。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中,采用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是不够全面的。相反,这种教学评价模式,还会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负面影响。在新课改的倡导下,那种对学生单一的教学评价模式,显然已经不能够满足我们的评价要求了,需要进行多元化的评价。在多元化教学评价中,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在学生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和所表现出来的能力。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自信心的增强。

2.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进行多元化教学是改革发展的需要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对学生的这些能力给予积极培养。在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教学中,其活动形式可以是阅读资料以及社会实践等等。其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培养。

3.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进行多元化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在所有的教学学科里,对学生进行教学,其本质目的不在于让学生考一个高分数,而是通过我们的教学活动来促进学生全方位能力得到有效发展,尤其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有所发展,这是我们素质教育所倡导的教学目标。就我们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学来说,就是积极地通过我们的教学活动来促进学生在是非判断、责任感等方面有所提高。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进行多元化教学,对学生的成长有利,有利于他们的全面的发展。

二、在初中思想道德教学中,进行多元化教学的模式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进行多元化教学,是多元评价以及各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那么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进行多元化的教学呢?

这里所说的研究型的模式,是对传统教学中听教方式的突破,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其方式就是在教学之前,教师有目的地预设一个学习主题,或者一系列的学习问题,组织学生积极地对学习主题通过自学、讨论、辩论,进而对文本知识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甚至交际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和提高。同时,初中思想品德多元化教学,有利于提高初中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篇6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5006404

化学制药行业作为医药行业的主导产业,同时又在国民经济与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化学药品的出口既受到本国宏观环境的影响,又受到世界宏观环境的影响。PEST分析是指宏观环境的分析,一般从政治(political)、经济(economic)、社会(social)和技术(technological)这四大类对外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本文我们运用PEST分析法对影响我国化学药品出口的国内、国际宏观环境进行分析。

1政治法律环境(Political Factors)

政治与法律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宏观因素。政治因素就像一只无形的手,调节着企业发展的方向,法律因素则是企业进行生产营销活动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政治与法律相互联系,共同引导着企业的发展。我国化学制药行业的出口必然会同时受国内和国际两个宏观政治法律环境的影响。

1.1国内政治法律环境

我国化学制药产业的产值虽然不到GDP的2%,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很小,但由于其关系到民生的特殊性,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其发展,因此制定了许多相关的政策法规。

其中,最近制定的比较有影响力的就是化学制药“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化学制药业要“坚持品种开发与改造传统医药产业相结合,以创新来引领医药产业发展”。“十二五”期间,我国化学制药工业的产业规模达和自主创新能力都要显著增强,将10个以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化学新药投放市场,培育20个以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化学新药产品;产业集中度大幅提高,培育3~5家销售收入超1000亿的化学制药企业,培育一批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化学制药企业。

去年以来,多地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雾霾天气,环境问题也愈加的受到重视。目前,节能减排是国家发展的一项战略方针,各行各业都在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其中制药行业也是节能减排的重点行业之一。国家环保部于2010年2月的首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显示,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居前的7个行业中,医药制造业赫然在列。尤其是化学制药行业生产工序多,使用原料种类多、数量大,原材料利用率低,产生的“三废”量大,排放物成分复杂,是国家环保重点治理的12个行业之一。面临严峻的环境保护形势,一大批企业将会被淘汰,一些污染较重的药品的生产将会受限,这势必使得这些产品的出口受限。

近些年,虽然国家卫生部、以及各个部委等有关部门,对化学制药国际化做了十分明确的要求、目标以及实施的细则,国家对化学制药行业的政策保障加强,但是由上到下的政策执行却很不到位,其中最大的阻力在各个省,他们视而不见,视而不听,视而不执行。比如要求某某省按照这个标准给国际化的企业,给已经进入欧美市场的那些药品进行相关规定,而他们却都在等,都在看,都在等研究,这就使得那些利于我国化学制药行业发展的好的政策执行不下来,延误了行业的发展。

1.2国际政治法律环境

在国际方面,我国化学制药行业的出口同样面临着严峻的政治法律环境,使得出口变得愈加的困难。主要表现为他国对我国的的化学药品进口所设置的各种贸易壁垒(Barrier to trade)又称贸易障碍,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技术性贸易壁垒。

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简称TBT),又称技术壁垒,是指各国在进行贸易进口管制时实施的技术标准、法律法规、合格评定程序、检验检疫制度等技术性贸易措施给国际贸易造成的障碍,增加出口国出口难度,最终达到限制本国进口的目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是影响我国化学药品出口的主要障碍。

1.2.1化学药品注册壁垒

根据美国的联邦管理法规定,药品进入美国须向FDA申请注册并递交有关文件,化学原料药按要求提交一份药物管理档案(DMF)。DMF(Drug Master FiIe)是由生产商提供的某药品生产全过程CMC(Chemistry Manufactng And Control)详细资料的一份文件,便于FDA对该厂产品有个全面了解,内容包括:生产、加工、包装和贮存某一药物时所用的具体厂房设施和监控的资料,而且根据注册文件对生产现场实施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符合性检查。因此若要通过FDA的检查,使我国的产品进入美国市场,必须经过两个大的步骤:即DMF的递交和FDA的现场检查两个阶段。药品申报所有的申请文件必须根据ICH(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f,b调会议)的规定采取统一的固定的格式P0CTD(通用技术文件)文件格式。生产厂家每年向FDA递交一份DMF修改材料,一般情况下,每2—3年可能要接受一次复查。以非专利药为例,要进入美国主流市场,需要向美国FDA提交非专利药简明新药申请(ANDA),并通过cGMP认证。

而欧盟的药品注册工作主要由欧洲药品管理局(EMA)负责。药品在欧盟获得上市许可有三种审批程序:集中审批程序、成员国审批程序以及互认可程序。其中集中审批程序是药品在欧盟任何成员国市场上自由流通和销售的最有效、快捷的注册审批程序,但同时也很难通过审批。原料药合法进入欧盟国家必须通过EDMF(European Drug Master File,欧洲药物管理档案)或COS认证(Certificate of Suitability欧洲药典适用性认证)。EDMF是药品制剂的制造商为取得上市许可而必须向注册当局提交的关于在制剂产品中所使用的原料药的基本情况的支持性技术文件,是由单个国家的机构评审的。而COS申请文件是由有关当局组成的专家委员会集中评审的,评审结果将决定是否发给CoS证书。一个原料药一旦取得COS证书,就可以用于欧洲药典委员会的所有成员国内的所有制剂生产厂家的制剂生产。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加强了药品进口方面的管理,纷纷通过立法手段对药品的注册、销售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我国化学药品生产企业在出口前需对出口国的药品注册程序加以熟悉和掌握。

1.2.2质量认证壁垒

目前,影响我国化学药品出口的最主要的障碍之一就是难过国外的认证关。欧美国家医药产品的质量认证主要有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GCP(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认证、GLP(药物非临床试验管理规范)认证、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其中影响最广泛的是GMP认证。

GMP作为药品生产的直接监管法规,已在我国推行多年,它的推行使得制药生产面貌得到极大改善,新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已于2011年3月1日起施行,按照新版GMP认证的规定:药品生产企业血液制品、疫苗、注射剂等无菌药品的生产,应在2013年12月31日前达到新版药品GMP要求;其他类别药品的生产均应在2015年12月31日前达到新版药品GMP要求。未达到新版药品GMP要求的企业(车间),在上述规定期限后不得继续生产药品。

新版GMP的实施将极大地提高我国药品的质量,尽管如此,我国的制药行业整体水平与国外同行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最能说明问题的事实是我国药品出口的现状:我国出口的药品绝大多数是低价的原料药,高附加值的制剂出口仅为一些口服剂,而无菌药品的出口量几乎为零。限制我国药品出口的最大障碍就是质量认证。

为防止假药流入正规销售渠道,欧盟不断提高药品的进口门槛。2011年7月欧盟颁布了第2011/62/EU号指令(《防止假药进入合法的供应链》)。该指令要求:从2013年7月起,所有出口到欧盟的药品均需出具出口国监管部门的书面声明,并保证符合以下要求:一是出口国GMP法规相当于欧盟标准;二是对生产企业实施定期而严格的GMP检查,且为不提前通知的飞行检查,一旦发现违规,立即采取措施;三是及时向欧方通报违反欧盟GMP的案例。

我国企业要申请欧盟GMP:首先,厂家要参照欧盟的GMP要求进行自身检查;其次,所有的质量管理文件、操作规范(SOP)和各种生产管理表格、标牌、标签和生产记录都应具备中英文对照,能够让国外的审查官员看懂;第三,要对员工进行欧盟GMP的全员培训,了解并适应国外检查的特点。

由此可见,面对国外严格的质量认证管理,我国化学药品要想走出国门,不仅要有过硬的产品质量,还要仔细研究国外的法律法规,在药品质量认证上狠下工夫,毕竟获得国外的认证许可证,是出口的前提条件。

1.2.3包装、标签壁垒

出口药品的包装、标签必须符合进口国家和地区的有关法规才能顺利通关。发达国家一直通过产品包装、标签的立法来设置障碍以阻止外国医药产品的进口。欧美发达国家对医药产品的包装标签都有很详细的法律法规要求。欧盟有关药品包装的规定主要在欧盟2001年第83号指令中,它对药品销售作出了具体规定,其中对标签、药品说明书、包装盒作了详细说明。对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没有审查和规定,但在注册申请中需加以说明。保证对药品没有负面影响。美国的相关法规对非处方药、医疗器械及营养食品的标签均有具体规定。美国FDA要求药品标签内容不仅必须包括药品的用途、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孕妇等)使用的注意事项、剂量说明、使用方法和时间等,还要标明药品的副作用、禁忌症及其疗效,甚至连非处方药和器械上的警告词句也做出了具体规定,任何不符合规定要求的标签都被认定是“假标签”,是严重违反美国联邦法律的行为。这一点与国内的要求是不同的,为此,我国化学药品出口企业必须在药品包装材料以及标签上额外花费精力,付出成本,这势必又会加大我国化学药品出口的困难。

2经济环境(Economic Factors)

2.1国内经济形势对出口的影响

2013年,我国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很大,各种自然灾害频发,各种矛盾交织,尽管面对这样复杂严峻的形势,去年我国国民经济仍呈现出整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数据显示,2013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688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7%。

化学制药行业关系到人们的防病治病,是生产生活必需品的行业,具有明显的弱周期性,基本上不受经济波动的影响。由图2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化学制药行业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间并不具有明显的一致性,但是,化学制药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部分,其发展必然受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影响。有研究表明,医药行业的发展与GDP的增长之间具有长期稳定的关系,随着经济的发展,医药产业将以一个接近直线斜率的比率进行扩张。我国化学制药行业作为医药行业的主要子行业也同时具备上述特点。也就是说,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将为我国化学制药行业的发展提供生产要素,同时经济的增长也扩大了医药市场的需求。

因此,我国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仍是保证化学制药行业发展的经济基础与前提,我国化学制药行业的发展有赖于经济的增长。2013年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可以用一个“稳”字来概括,这为我国化学制药行业的发展创造了非常好的基础。

2.2国际经济形势

国际经济环境(economic environment)是我国化学制药行业在出动中确定目标市场首先要考虑的因素,因为一国的经济水平决定了该国的市场规模和消费水平。因此,深入了解目标出口国的经济发展现状和趋势,对于制定出口策略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国际经济总况。

我国化学制药行业出口的国际经济环境主要包括国际医药贸易体系、国际金融体系以及目标国的医药市场规模和特性。

2013年,全球经济继续处于缓慢的复苏过程中。2013年12月19日,美联储宣布正式开启退出实施五年之久的量化宽松政策,经济复苏强劲,预示着全球经济有望持续向好;日本复苏势头总体较好,欧元区受债务危机拖累仍在泥淖中,经济复苏则相对疲软。新兴经济体增速集体放缓,“金砖五国”的整体表现差强人意,“金币四国”则势头良好。但作为一个整体,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速依然远快于发达国家。

尽管全球经济复苏仍然稍显缓慢,但总体而言,世界经济向着更好的方向在发展。正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长期预测一样,未来5年,世界经济增速将呈阶梯式缓步上升,2014—2018年的经济增速将分别为3.6%、4%、4.06%、4.11%、4.12%。全球经济的增长将有利于投资和消费的增加,这也就为我们的出口保持稳定增长奠定了基础。

(2)国际医药市场总况。

医药消费确实非常刚性,并不随着经济下滑而必然下滑,主要影响因素是政府的投入、药品价格政策和新药上市。因此,在金融危机中各国医药市场表现不一:由于美国的医疗保障不健全,37%的居民依靠商业保险、16%的居民没有医疗保险,受到经济衰退的影响,失业和减薪必定减少个人药品消费;欧洲药品市场在上世纪50年代即推行全民医保,药品市场增长推动力来自经济增长、新药和新技术;药品增速放缓和新药上市数量减少、药品降价有关。2008-2009年药品销量不会下降,一方面是欧洲国家全民医保;另一方面非专利药用量还有提升空间,居民可以转向使用非专利药;日本和韩国的医药卫生支出以政府投入为主,亚洲金融危机极大波及本国经济,从而影响到药品市场。简而言之,全球医药市场增速放缓。

3社会文化环境(Sociocultural Factors)

3.1消费水平及观念

随着全球经济的衰退,资本市场被迫减少在医药领域的投资。为了降低药品开支的增长,土耳其、西班牙、德国和法国等国已经宣布将全面限制药品使用或减少医保项目的计划。还有一些国家也将会采取相似的措施,或用将负担转嫁给患者的方式来保持政府的财政平衡。

美国的医疗费用增幅放缓,家庭医疗开支下降。最新的联邦数据显示,2013年的医疗支出增长更是创下了半世纪来的新低。这主要还是受到不景气的经济的影响,因为当失业率高的时候,人们会失去医疗保险,他们将降低看医生的次数,取消不必要的手术,减少药物的使用。甚至有医疗保险的人也一样,因为他们的收入可能会下降,他们会有职业不安全感,因此尽量避免自付或者共同负担的费用。

另外,《合理医疗费用法案》也叫奥巴马医改计划,强制削减了一些医疗支出。比如,这个法案控制了每年医疗保险对医院的返还率。美国医院联合会的卡洛琳-斯坦伯格说,医院为了弥补损失的收入,不得不降低成本,比如削减行政费用,使用低成本的设备以及更多的使用通用药品。

大幅削减医疗预算将影响市场的增长速度,尽管这样,还有三个强有力的增加医疗支出的因素:经济复苏将缓解人们的焦虑,他们会增加可选择的支出;老龄化社会将增加人们对医疗保健的需要;到2014年,奥巴马医疗改革计划的保险的覆盖范围将增加3000万人甚至更多,那些有保险的人通常会比没有保险的人使用更多的医疗服务。

3.2人口及人口结构

截至2012年12月31日,世界总人口为70.9亿。其中中国人口为13.56亿,占世界人口比率为19.13%,此外,印度以12.66排名第二,约占世界的17.86%,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巴西人口已达到1.99亿,即将成为第五个人口突破2亿的国家。菲律宾人口达到9700万,即将成为第12个人口突破1亿的国家。当前的预计都显示世界人口将在未来数十年持续增长,但由于较难估计出生率下降等因素,无法得出具体数值,仅得出2050年世界人口将大约在75亿至105亿之间。

据统计,60岁以上人口慢病患病率是全部人口的3.2倍,相应地,老年人的用药需求也较大。有研究表明,65岁以上老年人的医疗支出比年青人多得多(一般相当于3∶1),英国1/2的医疗费用于60岁以上老年人,美国1/3的医疗费用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在概括来算,老年人口的消费占药品总消费的50%以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是我国面临的越来越严重的一个社会问题,然而对于化学制药行业来说却是一个发展机遇。此时适合老龄人口疾病特点的治疗药品需求量增大;凡是能够缩短住院日,特别是能够改变住院治疗为门诊治疗的新药都有极好的发展前景。能提高生物利用度和便于服用的控、缓释等药品将进一步发展;老龄化人口的发展和药品开发链的不断充实是全球药品市场增长的强劲推动力,同时也为制药厂商带来了新的希望。

4技术环境(Technological Factors)

国际技术环境是指跨国企业所处的社会环境中的科技要素及与该要素直接相关的各种社会现象的集合。技术的发展对于社会进步、经济增长和生活方式的变革都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作为最重要的环境因素,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和经营。

4.1我国新药研发投入较低

新药研发是医药产业技术进步的核心,是新世纪各国科技经济竞争的战略制高点。新药研发能力是一个国家医药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从某种程度上说研发投入的力度决定了新药研发能力的强弱。近年来,我国化学药品制造业的研发投入不断加大,R&D经费内部总支出从2001年的11.8万元增加到2012年的154.1万元,虽总体上呈现持续增长态势,但投入占比依然较低。

从表2可见,无论是从国际范围内的高技术产业R&D投入的比较来看,还是从国内高技术产业之间的比较来看,我国医药制造业R&D投入强度均处于较低水平。

综上可见,我国医药研发投入的现实水平满足不了新药研发高投入的客观要求,导致我国新药研发资金投入在满足新药研发高投入的客观要求方面的客观不能。而研发投入不足,这也就直接导致了我国化学药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很大,基本以仿制为主,鲜有自主创新的品种。

4.2新药研发难度越来越大,全球上市新药数量日益减少

新药研究与开发是一项高技术多学科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的复杂系统工程。近年来,由于新药研发费用日益攀升,国际上对新药审批监管不断加强,新药研发的难度不断加大,使得新药研发生产力有所下降。近10年来,全球新药研发速度持续减缓,新药投放市场的数量从2000年的50个下降到2012年的39个。2000-2012年FDA批准的NCE(不包括生物药物)共251个,平均每年20.9个,上世纪最后10年(1990-1999共批准311个,平均每年31.1个,新纪元每年新药的产出平均降低,反映了产出率降低的趋势。未来五年内,预计每年上市的新专利药个数仍将保持在30~35个的范围。

4.3世界药品市场专利纷纷到期

药品专利到期已到井喷时刻。根据IMS的数据,到2015年,将有1600亿美元规模的药品专利过期,这为以仿制擅长的中国药企找到了发展契机。我国药企可以抓住这一机遇,创仿结合,通过技术创新,改进优化生产工艺,建立国际市场新优势,加强缓释控释、透皮吸收、粘膜给药、靶向给药等新型制剂技术和新型辅料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中国药企分享专利药到期盛宴,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研发和生产外包基地,目前有200多家研发外包企业,其中规模最大的是药明康德。

目前我国化学制药行业所面临的科技体制和政策还不够完善,自主创新和科学研发能力较差。普遍缺乏技术创新能力,产业整体创新水平不高。从长远来看,我国化学制药行业若想保持持续的长久发展,必须要掌握核心技术作为支撑和保障,加强新理论、新方法的学习,以及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手性药物合成、组合化学与高通量筛选等制药新技术,加快新药研制步伐,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及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宝杨,周永亮.对我国医药产品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6,(10):3840.

篇7

生活化教育理论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连接,生活即教育,教育因生活的改变而改变,提出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教学做合一”的方法论。笔者认为,生活化教学主要包含两层含义:(1)教学内容和目标的生活化:教学的目标不仅是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力和思想,即为了生活而教为了生活而学,因此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必须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和学生生活经历,不能超出学生现实或将来所能够接触生活的范畴;(2)教学模式的生活化:教师经过自己的二次加工,用学生喜欢而又乐于接受的方式,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

有关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两方面的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从课程指导思想的角度确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学的生活化已成了各科课程中的重要理念之一。作为我们一线的教师最主要的工作重心应该是从教学模式的生活化角度下功夫,通过自身的分析和实践,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那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有哪些常用的可供我们教师运用的教学模式呢?笔者参考有关专家学者对有关生活化教学的研究,同时结合笔者自身在日常教学的实践认为,生活化教学在教学模式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互助合作模式(比一比)

互助合作模式是指学生以小组为活动单位进行学习,学生之间互助合作,一起讨论,完成共同学习任务的教学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一起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学生互助合作模式的活动目的在于创设学生之间和谐、互助的学习氛围,满足学生展示自己能力和获得自尊感的需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笔者认为,这个模式益处多多,通过这个途径,小组内部可以合作,小组之间可以竞争,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创设活跃的课堂氛围。如果可以辅以一定的物质奖励,效果会出乎我们的意料。通过多年的实践,笔者发现这是既能让学生喜欢课堂的良好方式,又是能充分实现教学效果目的的良好方式,值得大家的学习和推广。

二、角色扮演模式(演一演)

我们的教材是用文字为载体来记录相关的生活信息,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在头脑中把文字还原成现实的事物,获得相关感受。角色扮演式它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体会,扮演相关角色,在此过程中领会道德知识,提高道德的实践能力。如编排相关小品剧本,让学生演一演,就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教材的感悟。

例如,在学习《我知我师 我爱我师》这课时,我就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安排学生进行小品表演《怎么办?》

一天,政治老师来上课,老师喊上课,遇到的现象:有两个同学没站起来,趴在课桌上睡觉;有一个正在书桌里找书;有两个正在交头接耳讲小话;有一个正丢纸团;有一个同学被另一个骂哭了。老师突然遇到这些事,该怎么办呢?

通过对“老师”这个角色的演一演,让学生换位分析、思考、体会,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让更多的学生从实际到内心,深刻地认识老师的职业,进而使爱戴老师的主题得到内化和深化,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三、情境性模式(想一想)

情境性模式是指教师利用能引起学生知识、情感、行为变化的自然或人为创设的具体场景进行教学的模式。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在生动和活泼的情境中掌握所学内容。这种方式在教学中利用的最多,教材中的资料、图片等等可以构成情境,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的电影、音乐、课件等等也是一种情境;教师带领学生外出参观访问也是一种情境;学生自编自演自导的小活动同样是一种情境。

例如,《新学校,新同学》这一课,教师就可以先组织学生参观新校园,然后让学生做一份"问卷调查":①学校给你的第一印象是?②你最喜欢学校的一个地方是?③进入新学校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件事是什么?这种教学过程的设计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了新学校,新的初中生活,拉近了学生与教材的距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做情绪的主人》的教学中,可以直接引入生活事件:期中考试后要开家长会了,而自已的考试成绩又不理想。在吃晚饭时,你的心情怎样?带着这种心情,你做事情的效果怎样?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又会怎样?像这样一开始就创设学生能感同身受的情境,无疑有助于课题的展开和理解。

四、社会实践模式(用一用)

篇8

第一,没有充分认识到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安全意识淡薄。很多化学品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没有认识到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对于安全管理的认识不够,不能有效地落实相关的管理规定和管理措施。由于近年来安全事故的发生率相对不高,很多安全管理人员出现管理松懈、管理过程混乱、管理方法不当等问题,使相关的责任与职责不能得到有效的落实。

第二,历史遗留问题难以彻底解决。危险化学品的生产企业必须与城市人口密集区保持一定的距离。但是,由于很多历史遗留因素,很多化工企业距离市中心过近,甚至就在市区之内,这样就会给城市居民造成严重的影响,成为一种潜在的隐患。

第三,不具备安全生产要求的条件,难以起到有效的保障作用。化学品的生产与管理工作需要一定的设备和技术支持。但是,由于很多化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差、安全意识淡薄等原因,导致化学品安全生产的条件十分有限,很多化工企业的设备过于简陋,在安全生产的技术方面也处于较低的水平。

第四,没有妥善地处理安全与生产之间的关系,科研水平较低。有很多化工企业不能很好地处理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将全部的精力放在抓生产上,忽视了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改进,不能及时更新设备,也不能引进和研发新的安全生产技术。

2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管理对策

2.1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在现有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应制定出更为详细、更为完善的管理制度与管理规定,使这些法律法规能够满足安全管理工作的需要。此外,应制定出安全生产相关的技术指标,完善安全生产的技术体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2.2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使相关责任落实到位为了让企业中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能够认清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必须建立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将这些责任都能够落实到位。

2.3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工作,开展专项整治活动要贯彻和落实“安全重于泰山”工作方针,根据安全管理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整治活动,使企业全体员工都能够树立责任意识,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管理与控制,使危险化学品的管理朝着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

2.4加强对安全生产技术的研发,提高技术水平在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工作中,技术支持也是一项不可缺少的保障。要认清我国现阶段的技术水平,不断加大技术投入力度,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加强对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组织相关课题攻关小组,提高危险化学品管理的技术水平。

2.5加强监督与管理,建立起安全事故的应急预案对于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运输与使用,要加强管理与监督力度,严格实行相关的登记、申请制度,使每一种化学品的使用都在监管与控制范围内。要建立起相关的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一旦出现化学品安全生产责任事故,要在第一时间内快速地处理,制定出相关的应急救援措施,有效地对事故的危害进行控制。

篇9

[中图分类号] R7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4(c)-170-02

化疗性贫血是肿瘤化疗过程中的常见并发症,部分肿瘤本身会造成患者不同程度的贫血,化疗药物对骨髓的抑制作用进一步加重了贫血,患者会出现疲乏、困倦、无力等。一直以来,放化疗对造血系统的抑制作用,临床更多地关注白细胞及血小板,且相关的治疗也比较成熟,而对于贫血的发生及其治疗却相对重视不够,治疗也较单一[1]。肿瘤的化疗除了观察治疗对肿瘤本身的作用外,还要处理化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并发症。本文笔者收集本院50例肿瘤患者的化疗前后相关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06年1月~2009年10月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50例,其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35~79岁,平均42.5岁,50例患者中肺癌19例,男15例,女4例;乳腺癌15例;恶性淋巴瘤6例,男5例,女1例;胃癌10例,男9例,女1例。全部患者均经临床及病理诊断。

1.2 方法

本组35例患者肿瘤前期行手术治疗,配合术后化疗,15例肿瘤晚期已转移或扩散,无法行手术治疗者给予化疗,乳腺癌患者给予TAX+THP+CTX(紫杉醇+吡柔比星+环磷酰胺)方案化疗,肺癌患者给予TAX+DDP(紫杉醇+顺铂)化疗,胃癌患者给予FOLFOX4(奥沙利铂+亚叶酸钙+氟尿嘧啶)化疗。恶性淋巴瘤患者给予ABVD(吡柔比星+博莱霉素+长春新碱+氮烯咪胺)及CHOP(环磷酰胺+吡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化疗。

收集患者化疗前及化疗2周期时的血液检查结果资料,前后比较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1.3 贫血判定

在我国海平面地区,正常成年男性 Hb 120~160 g/L,成年女性(非妊娠)Hb 110~150 g/L,正常男性红细胞计数(4.0~5.5)×109,女性(3.5~5.0)×109,低于上述指标者(孕妇Hb<100 g/L)并且患者出现面色发白,伴有头昏、乏力、心悸等症状即可判断为贫血。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数据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

2 结果

本组50例患者中,A组(28例)患者治疗前无贫血,B组(22例)患者有轻度贫血,化疗2个周期后两组血红蛋白均较化疗前明显降低,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化疗的主要副作用之一是白细胞减少,目前临床上关于白细胞减少的症状以及处理方法等比较丰富和成熟,如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细胞介素等的应用,但是临床关于化疗导致的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减少引起的贫血却较少关注。加之肿瘤本身可导致患者出现一些与贫血相同的症状如疲乏等,更容易忽略。导致贫血患者长期处于疲乏状态,且有头昏、心悸、精神疲倦等,造成患者生活质量低下。如果该情况得不到临床医生的重视和治疗,患者会进一步产生精神上的疲乏与厌倦,从而丧失治疗信心,影响治疗效果。

贫血(anaemia)是指全身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总量减少至正常值以下,所以临床上一般指外周血中血红蛋白的浓度低于患者同年龄组、同性别和同地区的正常标准,造成贫血的原因有缺铁、出血、溶血、造血功能障碍等。贫血作为肿瘤患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引起的原因不一,多与患者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相对不足、红系祖细胞对EPO敏感性降低、红细胞寿命缩短有关,外源性激素及化疗药物的使用会加重患者贫血[2]。本组50例患者化疗2个周期后,之前无贫血患者血红蛋白下降最明显,达15 g/L,红细胞计数减少1.1×109,与化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化疗前轻度贫血患者血红蛋白下降相对较少,但是与化疗前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有文献表明,患者体内血红蛋白水平较低时,肿瘤细胞缺氧,化疗药物的疗效显著降低[2-3]。因此对于肿瘤化疗中出现贫血,临床应及时处理,以保证化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对于肿瘤性或肿瘤相关性贫血的治疗,目前主要方法有输血或给予人重组红细胞生成素(rhEPO),笔者不主张应用前者,因为输血是一种完全的替代疗法,并未从根本上改变患者贫血的病因,且有血液感染的危险,一旦感染后果严重。而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可促进患者自身红细胞生成,有效加速患者体内受化疗抑制的红系造血的功能恢复[3]。有研究表明,rhEPO能明显增加血红蛋白和血球容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4]。早期应用可明显减少患者化疗性贫血的发生率[5]。但是促红细胞生长素治疗也有缺点,就是其起效时间比较慢,一般用药后4周左右才会见效,并且疗程较长,价格昂贵;并且存在导致高血压、血栓、癫痫发作、纯红再障等发生的可能。目前有许多报道中药治疗化疗性贫血的效果较好[6],但其药理机制及科学有效性还需要大规模的实验室及临床验证。因此积极探索肿瘤化疗性贫血的药物及其他治疗手段,对改善晚期肿瘤患者临床疗效,改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总之,肿瘤化疗性贫血是肿瘤患者贫血的常见因素之一,而贫血对治疗效果及患者生存质量有明显影响,临床应采取积极有效地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

[参考文献]

[1]于甬华,罗立民.化疗性贫血及其治疗策略[J].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2000,27(6):370-372.

[2]王文,张茂宏,徐从高.Epo 和铁代谢与恶性肿瘤贫血[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1,22(4):222-224.

[3]刘宇飞,孙蔚莉,成卫.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恶性肿瘤化疗相关贫血的临床观察[J].江苏医药,2004,30(1):72-72.

[4]Beguin Y.Prediction of responose tooptimize outcome of treatment with erythropoietion[J].Semin Oncol,1998,25(3):27.

篇10

关键词: 危险化学品;事故;分析;抢险救援;对策;探讨

Key words: dangerous chemicals;accident;analysis;emergency rescue;countermeasures;discuss

中图分类号:TQ0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5-0292-02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带动了的化学工业迅猛发展。在发展的同时,危险化学品的泄漏事故也在近几年中频频发生,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及人员伤亡也越来越引起了社会各方尤其是政府部门的关注。本文通过综合国内外对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处理方法,较为详细地论述了各类化学品事故的成因,特点,对不同起因的事故进行区别对待,达到有针对性的,高效的解决事故的目的。

1 各类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后的特点分析

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特点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1 有毒有害物质泄漏量极大,突发性特别明显。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的时候一般都没有什么预兆,这一点比地震灾害来得还要危险,地震灾害发生前一般都会有各种异常现象,还会存在起码的反应时间。而危险化学品事故却几乎都是瞬间发生,在极短时间内就出现危害,而且发生的时间,地点随机性都非常强,常常在人们毫无准备的时候就爆发出来,因此想要预防对此类事故的发生将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1.2 危害大,影响范围广。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之后,如果产生有毒气体,将会根据当时风向,迅速地向下风区域扩散。这些有毒气体能够对当地空气产生严重的污染,危害当地人畜的生命安全。如果危险品是液态的,那么它们将对事发地点的土壤,道路,生活设施,最严重的是会对当地水质造成重大的危害,这种影响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将范围扩大近百平方公里的广大区域。

1.3 对事故区域内的人员,生态环境危害非常大。通常危险化学品都是易燃易爆的物质,事故发生时,常常会引发大火。大火会对事故现场的人员造成高烈度的烧伤,灼伤,同时危险化学品在爆炸时产生的气浪会对事故现场的人员造成严重的物理机械损伤。另外,根据危险化学品的化学组成不同,所引起的中毒症状也不同。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并引起呼吸系统中毒甚至瘫痪的危险化学品主要有:氯气,二氧化硫,氨气,硫化氢等;另外一类吸入后对人体血液循环系统造成毒害的化学品有:一氧化碳,苯胺,硝基苯,氢氰酸等。这些有毒化学品有的中毒症状现场就能体现,还有的是慢性中毒物质,通常要24小时以后,甚至几天才表现出中毒症状。

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一般都会形成由有毒有害物质组成白色云状物,这种云状物会由事故区域向四周扩散,从而造成大范围空气污染给周边人员的身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

危险化学品对事发地点的影响无法在短期内消除,化学品对当地的空气,水体,土壤会造成持久的污染,处理得法,可以在几天之内将污染控制在不危害水平,但也有极难处理的污染物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将危害消除。

1.4 事故发生后救援工作的实施难度比较大。事故发生后,首要问题就是切断污染源,然后迅速通知危险区域内的所有人员做好紧急撤离工作。以及让专业技术人员迅速控制污染物的扩散速度及扩散范围,对污染区域进行全面消毒。这一系列的工作都需要在极短的时间里完成,这对组织人员的领导组织能力,实施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且在整个救援过程中,要求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允许出现一丝纰漏,因为一旦出现失误,那造成的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2 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成因分析

事故的成因大致可以分为自然灾害原因,其它意外原因及人为原因三大类型。首先自然原因一般是指由于自然界中不可抗力导致的事故,其主要包括了地震,台风,山洪暴发,山体滑坡,泥石流,雷击等自然灾害导致的原因。其次是其他意外因素引发的事故,比如化学品在运输途中遭遇车祸,生产过程中被外来火灾殃及等非可控因素造成的事故。最后一点,也是事故所占比重最大的一个因素即人为原因。人为原因相对上面两个原因而言,虽然占比重较大,但是也是唯一一个可以采取措施预防或降低事故发生率的因素。人为原因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点:①化工厂的选址和内部构造问题。化工厂如果在选址的时候,位置没有按照相关技术规程进行规划,在建成后就会因地形条件,气象因素的影响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危害。如果生产及储藏危险化学品的车间与仓库没有遵守相关的安全技术规定,没有留出足够的间距,那么一旦发生事故将会引发连锁反应,导致事故规模不可控,损失将无法估量。而设计工艺上的不合理,不合格常常会导致化学品出现泄漏现象,这些都是为爆炸及火灾留下的隐患。②设备超龄服役,老化问题。有的小型或者私营化工厂生产设备经常超年限使用,超负荷运行,而且日常的保养及安全维护由于技术限制跟不上。在生产的时候,设备的薄弱环节因为长期的超负荷运转,以及化学药品的腐蚀就会出现滴漏现象,如果维护再没有跟上,就非常容易引发大型事故。③忽视技术安全规程,违规操作问题。虽然类似生产危险化学品的生产部门都会有相关的安全守则与岗位职责,但是总会有那么一些人,因为长期从事单调的工作,而疏忽大意,甚至违规操作。就是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小动作,小疏忽常常会引发重大事故。

3 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救援方法

有了上面的各种事故发生的特点及原因分析,针对这些特点与原因对症下药就能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

3.1 查明事故原因,迅速切断事故源头。事故发生后,应在第一时间通知消防人员到场。在专业人员到达现场后,如果有毒物还在持续外泄,这时应该立刻联系到相关技术负责人,仔细了解化学品的名称,理化特性,毒害类型甚至是生产工艺流程及技术要求等等。此后,消防人员应与技术人员一道在最短的时间内研究出解决事故源的具体实施方案,然后在相关技术人员的密切配合下切断事故源。

在进行具体实施操作时,一定要按照如下的安全操作规则实施救援行动:

第一,根据事故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救援的人员的防化服一定要在进场前就穿戴齐整。如果事故现场已经出现着火,燃烧的情况,则还应加佩呼吸面罩,隔热服,避火服等装备。在进场前,对所有的防化装备设施要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确认其完好无误后,才能在专业人士的带领下逐一进入事故现场,并对进入现场的所有人员要有完整的登记记录,用以核对事故处理完毕后,全部人员是否安全撤离。

第二,如果事故发生场景是化工厂的生产环节出现泄漏,那么消防队员应在事故单位中选取熟悉事故现场与工厂布局的人员作为向导,并由消防队员用喷雾水流进行初步清理后,再进入事故现场协助事故单位的技术人员关闭生产设备,切断相关电源,扑来火源,注意不要盲目轻易地关错闸阀。

第三,对于无法立刻止住泄漏的有毒有害物质,应该采取措施降低或稀释其毒性。一般要根据化学品独特的理化特性对症下药,对于水溶性的可用水进行稀释解毒,而对于其他不溶于水的有毒化学品,则利用相似相溶原理,采用无毒,或毒性较低的对应溶剂进行混合,达到缓解稀释其毒性的目的。

第四,在面对化工厂事故中的容器及工艺流程中的管道堵漏时,要特别注意针对不同的化学药品,堵漏的材料也不会一样。一般都会使用专用的软橡胶,软木塞等不会与化学药品产生化学反应的材料进行封堵。而且在具体实施封堵时,不能轻易地关闭流程中的阀门开关,因为如果盲目关闭开关,可能会导致工艺中的管道突然升温升压,发生管道破裂甚至爆炸,从而加重险情。因此要在熟悉该工艺流程的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采用逐步降温降压的方法,实施均匀的冷却措施后,再关闭阀门开关,进行完全的止漏工作。

第五,如果危险化学品泄漏后出现燃烧现象,要视当时的情况合理地采取处置措施。即如果燃烧没有扩大化的趋势,则不要立刻去扑灭火头,而是要先用水枪对泄漏的容器及管道进行冷却,在确保这些容器,管道不会发生破裂和爆炸的前提下,再冷静地进行灭火措施。

第六,对事故现场中会增大事故险情的所有易燃易爆物品,一定要在赶到事故现场后,立即做出处置,即要在第一时间将其转移到安全的保存地点,避免发生二次泄漏或者爆炸事故,要把可能将事故扩大的因素统统与事故现场隔离开来,并用严格的保护措施,防止事故危害程度的进一步扩大。

3.2 做好抢救工作,控制污染区的扩大。事故发生后,应该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召集好消防专业人员,事故方技术人员统一对外泄物质进行全方位的抽样监测。在查明化学品的污染范围及对空气,水源的污染程度后,迅速将重点防护区域及边缘区域划分出来,以方便及时通知必须要撤离的人员。在无法测定有毒性质的情况下,要及时与现场指挥部联系,立即将样品送至专门的监测机构做进一步的分析,以最快的速度将检测结果提供给救援总指挥部,为有效的开展救援行动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3.3 优先抢救中毒人员,及时疏散事故区域人员。对已经在事故中中毒的人员,要在赶到现场后,马上进行急救,确保将伤亡人员降至最低。同时要马上对事故区域内,需要紧急疏散的人员立刻进行疏散。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不受威胁。

4 控制并消除化学品的毒性污染

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发生后,最重要的一环便是如何将污染的道路,水源,土壤进行全面的消毒清洗工作。这样才能将污染控制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将危害控制在一个可控范围内。具体的消毒措施有以下几种:①化学消毒法。采用化学消毒剂与有毒化学品发生化学反应,将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通过化学反应转变为无毒所轻毒的物质,从而达到解毒消毒的目的。②燃烧消毒法。通过燃烧有毒有害物,可以破坏其化学特性。这种方法虽然见效最快,但是却存在着对邻近及下风区域造成的空气污染的隐患,所以一般如果不是情况特别紧急,而找不到更好的处理方法,尽量不要用此法。③物理消毒法。通过吸咐的方式过滤掉空气,水源中的有毒有害物,此外还可以通过深埋,或者机械转移的方式将毒物移走。

5 结束语

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突发性,污染严重,难处理直接导致此类事故处理难度直线上升。因此如何防范天灾,减少人祸,以及在事故发生后如何短时间内将事故处置好成为了处理此类事故最好的方法。总之,只有认真仔细地研究处理方案,制定各种预定方案,才能达到临阵不慌忙,处理有条理,事后不反复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篇11

对外国文学作品中主要人物的解读和探究,是一种客观评价与主观认知相结合的判别形式,其要求教师的视觉方式、解析水平以及教学行为要与解析对象保持在同一支点上。这要求教师不仅要对人物对象在价值、性格等宏观层面上具有整体的认识,还需要深刻体会人物塑造后的跨文化意识产生心灵上的相互交融,完成文学价值丰富内涵的传授。

一、外国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在跨文化视域下的基本特征

所谓的跨文化就是对于与本民族文化有差异或冲突的文化现象、风俗、习惯等有充分正确的认识,并以包容的态度接受与适应。而文学上的跨文化是人文思维、意识形态及社会环境等众多因素间相互联系、相互融合的一种思维形态。对人物的教学解读是教学调研与文学环境系统的相互衔接,通过对目标人物的剖析,完成文学教学和人物对象的主客观相结合的评析。

跨文化下的外国文学教学应该遵循初读文本、跨越认识再综合解析的向导流程。随着跨文化环境的多样化趋势,受到文化思维、意识形态及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固定式的人物解读方式得到了延伸:一是在传统翻译属性指导下对人物的二次解读,在目标人物对象属性的基础上使之与相关的客观环境相互衔接、相互渗透。例如在读狄更斯的《双城记》中梅尼特的性格特征时,会有效结合当时的社会现状进行更深层次的解读。其次,对某一人物进行单一化的纵向解读,完全的回归到文学人物纯粹性的解读。如在解读萨特与加缪有关存在主义的作品中代表人物时,众多教师仅仅是就文化基因进行纯粹的文字表象转换和文字价值的释放。此外是以人本唯物主义为价值诉求,探究跨文化视域下的单一个体的行为方式和精神状态[1]。

二、解读外国文学人物所遇到的困难

外国文学是基于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这两大框架演绎而成的,其文化语境在这两大导向下模式结构有了明显的划分。其一是在现实主义基本构架下的具有群体化、理性式、集中性的文化语境,譬如美国的杰克伦敦、马克吐温及英国的毛姆、狄更斯等;其二是基于现代主义文学理念下的具有纯粹性、意象式、个性化的文化语境,如美国的狄金森、福克纳和英国的劳斯伦、伍尔夫等。因此在对人物形象解读是应基于这两大基本框架进行铺展,使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与完成教学目标得以共同实现,相互协调。

网络文化作为人文社会文化的新生,其及时性、高效性、功利性符合部分教师对于跨文化视域下的外国文学教学追求个性化、多元化、拓视角等主观单一的教学理念,使部分教师的个性话语诉求得到了宣泄和表达,甚至一些教师为了迎合学生对外来文学的探究及教学成绩的利益化,对于外国文学人物的解读并不深刻,同时还借助网络社区对外国文学人物道听途说、不足为凭的解析,使其课程富有娱乐性,学生非常喜欢,但其实这样的解读方法实质上是误人子弟[2]。

三、跨文化条件下解读外国文学人物的新方法

(一)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前提,创设融入外国文学人物解读方法

对外国文学人物丰富内涵的解析,使学生融入到外国文学中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获取健康成长的正确的价值取向。教师应该对文学人物的独特韵味进行灵活的解析,使学生在愉快学习的同时,审美情操得以熏陶,文学修养得以稳固塑造[3]。

(二)创设客观真实、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解析模式

教师在创设外国文学人物的解读方法时,应该保证课程的内容、教学的情境以及价值取向符合学生实际真实的社会生活,使学生文学修养的提升与教学质量的提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不应仅为了追求教学的多元创新而插入一些脱离实际生活的文学人物于课堂教学中。

(三)创建契合学生心里特点和智力水平的解析方法

介于学生的复杂心里及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教师的教学不应只为了表现个人的荣誉感、增加文学教学的价值高度而将高深晦涩的知识带入课堂教学中,而应该将一些大众化的艺术作品引入介绍,例如《汤姆索亚历险记》、《变色龙》等。同时在教学中应注意到控制解读的简易、个性化,把握深刻的人生寓意及丰富的社会价值,使学生更好的接受外国文学的丰富内涵[4]。

结束语:

跨文化视域下的外国文学人物解读,既要以人物的价值取向作为教学的指导方针,又要注重在意识形态、文化基因及社会环境中寻找文学理论与现实社会的结合点。实现外国文学人物解读教学方法的创新性和多元化,提升外国文学人物教学在文化内涵、价值取向以及审美素养等方面的熏染传播,帮助外国文学教育体系快速、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丹.跨文化文学接受中的文化过滤与文学变异[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7(06):77-78.

篇12

塑化剂(也叫增塑剂)原是一种高分子材料助剂,但是当它与其他主体发生相互作用时它自身的涵义也在发生着变化,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现有秩序的改变。当它被广泛应用于塑料制品的生产中,或者是被添加在橡胶、粘合剂、纤维素、树脂、电缆、混凝土、水泥与石膏等材料中时,它的作用是增加材料的柔软性,尤其是可以增加塑料产品的韧性、弹性,使其更为耐用;当它被不法分子用于食品工业,其作用是代替成本较高的棕榈油成为乳化剂的组分,在溶液中起到乳化、增稠、稳定作用,常用在运动饮料、果汁、茶饮、果浆果酱类、粉状胶体中来防止出现沉淀,并能增加口感,而白酒添加塑化剂则是为了让年份不够的酒液看起来好看,增加各种增粘剂可固化伪造粮食酒内的糖分,产生粘杯挂壁的效果;当它进入人体血液并在体内产生长期累积,会引发激素失调,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最重要的是影响生殖能力,造成孩子性别错乱,包括生殖器变短小、性征不明显,诱发儿童性早熟。

食品分析检测技术

食品分析检测技术不仅仅是检测饮料质量的一种被动的、价值中立性的技术手段,同时它本身也具有能动性,因为正是由于它的直接作用,而引发了很多其他行动网络成员的决策行动:消费者希望买到比较价格便宜的饮料。食品检测人员根据饮料的粘度、粒径大小、Zeta电位等检测指标来评定饮料的质量好坏。如何能满足质量检测指标同时又降低成本是自己的利润最大化则是食品生产商决策的参照标准。技术以及其他传统意义上的客体被赋予了主体性,这有助于我们用动态的观点来审视网络中的每一种相互作用关系从而更加深入认识整个网络的复杂性。

食品中非法添加塑化剂事件的分析

当我们思考食品分析这项检测技术时,即把它看作是整个网络的一个行动者而不是一个被动的客体,这可以有效地开阔我们的研究思路,从而尽可能的避免科学简化主义使得我们忽略了整体性,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在塑化剂事件中,我们可以勾勒出一个饮料网络:原料(水源、果农、粮食供应者等)、饮料加工企业、食品添加剂供应商、国家质量检测机构、销售商、消费者等。这个网络得以建立其中一个前提条件就是“以仪器检测指标评定饮料稳定性等质性优劣”。

当谈到“食品分析检测技术”与塑化剂事件的联系时,无论是从事分析检测技术人员还是普通的饮料消费者,都会认为这只是一个游离于主观世界之外的科技问题,却没有深刻的认识到这背后存在着一个充满复杂性、能动性的行动者网络。食品业内人士在回应塑化剂事件时通常会说“鉴于塑化剂根本不允许被添加到食品中,甚至不在食品添加剂的黑名单中,靠通常检测方法很难查出。这是不法分子、无良企业利用标准上的漏洞,将起云剂中的棕榈油换成塑化剂而引起了悲剧的发生”。

塑化剂事件打破了原有饮料网络的稳定性,作为行动者的“食品分析检测技术”的检测能力受到了质疑。在所有关于检测技术改进的对策中,大家大多又是把检测技术作为一种被动的客体。可是这就是我们忽视了,正是在“食品分析检测技术”与其他行动者的联系作用过程中,不法商贩才会想到在饮料中加入起云剂改善食品性状,进而为了控制成本才会将起云剂中的棕榈油换成较为便宜的塑化剂,而这一点正是技术能动性的具体体现。科技工作者开始重新审视检测技术和分析方法的缺陷,认为它们最初被提出时是完全适应当时的科技水平,并可作为饮料网络中的一个节点,形成相对稳定的网络。

在塑化剂事件之后,国家标准和质检管理部门才开始着手组织修订饮料的相关标准,然而任何正常的产品中允许添加的成分和固有成分都是有限的,而不允许存在或被添加的化学物质却几乎是无限的。如此一来即便国家标准将所有塑化剂全部都列为饮料的必检项目也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况且这一做法的实行成本是惊人的。因为“将塑化剂取代棕榈油加入起云剂当中”这一行业性的秘密被揭穿以后,一时间可能无人再敢这么做,但谁又能保证不会出现新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呢?

篇13

1.2食品包装所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包装作为与食品最直接的接触物,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有着直接的影响。塑料、纸与金属、玻璃等等都是重要的食品包装材料,而在包装的内壁,还会有许多粘合剂与涂料等辅的食品包装材料。近几年来,因为食品包装因素而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也多有出现,比如说食品包装材料的质量不合理,其油墨含量过高或者其它化学物质的超量都会使食用者出现中毒现象。包装材料中的有毒物质会使食品受到污染,另外,还有一些食品因其本身的特性会反过来腐蚀包装材料,引起食品的变质。一些包装材料与特定性质的食物是不相融的,比如说铁质的容器就不能用来盛放酸性的食品,因为酸会与铁反应生成化合物,会使食物的食用者的舌头与牙齿发黑,造成恶心等不良反应。另外,对于铝制容器经常盛放的食品不宜长期食用,因为包装材料中的铝分子的过多摄入,会影响食用者的智力发展。

1.3食品添加剂的影响食品添加剂的合理使用可以提高食品的品质以及在色、香、味等方面起到促进作用,在食品的制作过程当中合理进行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是必要的。比如说乳化剂、增稠剂与膨松剂等都是觉的食品添加剂。但是其中的许多添加剂都与人类的脏具有亲和性,食品添加剂中的毒素需要许多时间才能被消化,如果过多地摄入,使危害人类的身体。过度地食用食品添加剂,在短期内是不会有明显的疾病反应的,而长期的毒素积极则会使重大疾病产生,特别是对于孕妇与婴幼儿来讲,则构成更大的威胁。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范应当更加明确,严格进行落实与执行。

1.4人工因素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食品生产的重要参与者就是人,因此,人工因素就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许多食品安全问题都是因为食品生产者的非故意错误所造成的。食品生产者为了满足个人经济效益提高的要求,不惜违反行业标准,进行违禁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比如说苏丹红、三聚氰胺与瘦肉精等等。这些不良食品添加剂的食用,会影响人体的基本机能,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因此,加强食品行业相关人员素质的提高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一大重要举措,加强食品行业工作人员的食品专业水准与职业道德水准的提高势在必行。

2环境化学污染的原因分析

2.1水域污染环境化学污染之所以会影响到食品安全,水域的污染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受到化学污染的水源通过流动与渗透进入到农田当中,成为许多农田的灌溉水源。这就使得受到化学污染的水源中所存在的不良物质通过农作物的吸收进入到植物体内。农作物作为重要的食品与食品原料,其质量受到威胁,自然影响到食品安全。人类通过食用这些被污染水源灌溉的食品,身体器官的功能会受到不良影响。

2.2土壤污染土壤是农作物赖以生存的物质,也是一些动物获取其生存也成长所需微量元素的重要物质。化学污染对于土壤的污染,会间接造成食品安全。比如说苯胺这种化学物质,它属于油状的液体,土壤对于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土壤吸收了笨胺,笨胺液体微溶于水,造成土壤的大面积污染。而农作物对其的吸收以及动物对其的摄入,都会使其本身的质量下降,造成不明显的食品安全问题,威胁人类的健康。

3污染防治对策

3.1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力度要从根本上控制环境化学污染对于食品安全的影响,环境管理部门与食品管理部门应当进行有效的联合。二者通过环境化学污染与食品安全关系的建立作为有效的出发点,利用讲座或者科普活动加强宣传。也可以利用社区宣传活动来加强每一位环境与食品安全相关者的环境保护意识,杜绝日常生活行为对环境产生的化学污染。另外,两个部门还可以加强与地方性媒体的合作,利用电视与网络平台,对社会大众进行防治环境化学污染的教育,引导全民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3.2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就目前情况来看,许多环境化学污染问题都是由一些化工企业的不良生产行为所导致的。因此,政府要认识到自己在解决环境化学污染方面的责任,加强对化工企业的管制。特别是对于环境污染指数超标的企业,要进行严格的经济处罚,使其认识到其经济利益的提高已经影响到环境质量。地方性的政府部门应当成立一个专业的化工企业管理小组,定期对当地的化工企业进行环境指标检测,将其生产行为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