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地形图测绘方法

地形图测绘方法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8 08:53:2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地形图测绘方法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地形图测绘方法

篇1

关键词:全站仪;GPS-RTK;测绘方法

一、引言

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的促进了地形测绘技术的更新,大比例地形图测绘方法由现在的全站仪配合测图精灵、全站仪配合绘草图等方法替代了原来的经纬仪测图、平板白纸测图等,新的测绘方法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精度上都有了质的飞跃。此外,测量中采用的GPS-RTK技术,极大的提高了大比例地形图的测绘效率和精度。本文作者结合自己多年从事地形测绘的经验,对全站仪测绘和GPS-RTK技术进行了简要分析,对从事测绘作业的技术人员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二、利用全站仪测绘地形图

(一)全站仪的主要特点。

全站仪具有耐用、精密、轻巧等特征,操作起来简单方便,内存大、测量精度高,可以实现乘常数加常数的改正、自动补偿改正、水平距离换算等。随着技术的发展,全站仪正向着标准化、智能型、开放性、全自动等方向发展,被防范用于建筑施工测量、地形图测绘等领域中。作为一种新型的测量仪器,全站仪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在进行地形图测绘时,可以同时进行地形测量和控制测量。②运用全站仪进行工程施工放样时,可将设计图纸中相关点快速的测设到地面上。③运用全站仪进行变形监测时,可以实现对地质灾害、建筑物变形等的实时监测。④运用控制测量时,全站仪具有后方交会、前方交会、导线测量等功能,测量精度高,仪器操作简单,可以大幅提高测量作业速度。⑤在一个测站就可以完成测量的全部内容,主要有高差测量、距离测量、角度测量等,并可以存储和传输测量数据。⑥全站仪可以借助传输设备实现与绘图仪、计算机的连接,进而构成一体式的测绘系统,极大的提升了地形图测绘的工作效率和测绘质量。

(二)主要工作过程介绍。

利用全站仪进行地形图测绘主要包括以下过程:采集数据、处理数据、编辑图形以及输出图形等。采集数据就是获取地形图测绘所需要的数据信息,主要是所测绘实体的属性以及空间位置等信息。外业采集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工作方式,一种是在野外利用全站仪获取数据,将获得的数据存入全站仪的内存中,或者是将数据转存到掌上电脑中,之后再将转存的数据导入计算机中进行后期处理;另一种是直接将计算机与全站仪在野外进行连接,全站仪测量所获得的数据实时传输到与其相连的计算机中,实地添加地理属性,进而直接成图。

(三)测绘方法分析。

1.建立地形图测绘的平面控制坐标系。在正式进行地形图测绘前,应当先建立平面控制坐标系。实际操作中,一般是选用大地坐标系作为平面控制坐标系,这样可以很方便的利用已有的国家三角点。如果在所测绘的范围内不存在确定的控制点时,可以在测区内建立自己的直角坐标系,并以地球正磁北为零作为直角坐标系的起始方位角。

2.采集数据。在测区范围内选择一个视线开阔,可以观察到测区内绝大部分测点的点作为全站仪的站点,并在该点设置标记。将全站仪架设在站点上,将掌上电脑等设备连接到全站仪上,开启测图精灵进行数据的采集。在进行地貌、地物测绘时,所需要的测点有所区别,有多点地物、带状地物、独点地物等,因而就需要结合现场情况而分别对待。如在进行建筑物测绘时,就需要进行至少三个点的数据采集,而进行独点地物测绘时就只需要进行一个点的数据采集。在进行特殊地物测绘时应当依据地物的变化情况,合理确定采点的位置和数目,以求能够很好的控制其形状的变化,进而降低测量误差。此外,在进行数据采集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若测量时同时采用多个棱镜,应当尽可能的使各个棱镜的高度相当;若需要变化某一点棱镜高时,注意要更新改点的棱镜高。②测绘作业时,测绘人员应当配有对讲机,以便测量人员测绘时及时进行沟通,避免因沟通问题而出错。③在设置全站仪测点时,要明确机器所在点的点号,以及后视点的点号,若点号弄混将导致测量数据全部报废。

3.数据处理。依据测点坐标,参照测图要求进行地形图的绘制,而目前全站仪测图主要是采用CASS测图软件来实施,该款软件是以Auto CAD为平台的数字化测绘数据采集系统,通过其“电子平板”的作业方式,可以连接全站仪的所有数据接口,进而达到自动输入记录所采集到的数据,并在野外作业的条件下就可以完成地形图的绘制;或者是利用掌上电脑下载测图精灵数据,之后再结合数据在CASS上完成制图。参照实地测量时所绘制的草图进行地形图的绘制,将各个测点用标准符号相连,在完成地物绘制后,结合测区实际的地形情况进行等高线的绘制,以对其进行修补。由于不同的纸张变形存在差异,地形图与卫星图像二者的投影不同等原因,使得地形图与卫星图片放在一起时不能达到完全重合,这时就需要通过两图的对照比较,以局部重合的办法进行地物的绘制。在已经能获得地图、航拍图片等资料的前提下,进行实地考察并设置判读标志,譬如地名、结构、房屋层次等文字符号,进而实现对地形图地貌的绘制。

三、利用GPS-RTK测绘地形图

(一)工作基本原理及技术特点。

GPS-RTK是一种实时动态定位技术,以载波相位观测值为基础,可以实时提供测点的三维定位结果。GPS-RTK通常由三部分构成:①基准站,主要为双频GPS接收机;②流动站,主要是实时差分软件系统以及双频GPS接收机;③数据链,主要是GSM手机以及数据电台。

利用GPS-RTK技术进行地形图测绘主要具有以下技术特点:①测量结果能够实时动态的显示出来,工作过程较为透明、直观;可以实时查看坐标的定位精度,同时有效的解决了以往测绘技术不能快速成图、实时动态放样的问题。②外业作业时间短;观测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只需要大约4s的时间就可以获得测点的三维坐标。③作业时间不受限制;利用GPS-RTK技术测绘时,只要在测点能够同时接收到4颗卫星的信号就可以进行测绘作业。④自动化水平高; GPS-RTK技术操作起来较为简便,测量人员只需要将天线对中、整平,测量电线的高,然后开启电源就可以实现自动测量,大大降低了测量人员的工作量,已然实现了智能化。

(二)GPS-RTK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GPS-RTK以其高效、自动、实时、快速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隧道、桥梁、道路、水利等工程测量中。①普通控制测量;利用 GPS-RTK 技术可连续测设加密控制点的三维坐标,以满足局部区域使用全站仪进行分项工程测量的需要。②数字化地形图测量;采用 GPS-RTK 测图,可以大幅度降低测图所需的控制点数目,改变了以往的“先控制、后测图”的测量方式。只需一个人采集点位坐标数据,再将其导入到数字化软件中,即可生成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大幅度减少劳动力,有效提升测图效率。③地籍测量;GPS-RTK 技术可实时测定每一宗土地的权属界址点的位置,将获取的数据处理后导入 GPS 系统中即可及时得到地籍图。④施工放样测量;RTK 随机软件中包含放样的功能,可进行点、直线、曲线的施工放样测量。在测量控制器中输入事先设计好的点、线路要素,即可自动生成对应的放样点,控制器通过实时显示测点里程和偏移距离指导放样工作。

(三)测量作业的工作流程。

采用GPS-RTK技术进行测量作业的工作流程如下:①相关资料的收集;在进行测量作业前,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来收集测区已知的高等级控制点,并对控制点数据进行检查以确保其真实性。②前期所收集到的高等级控制点绝大多数不能直接采用,需要对测区控制点进行加密,并将加密点和原有的控制点作为基准站的位置,测量其实际高程及坐标,之后将接收机设置在基准站上配置参数。③将GPS接收机安放在流动站上,并将接收机初始化;它可以再某一个测点上初始化后,进行动态测量作业,此外还可以在动态测量的情况下完成GPS接收机的初始化。③GPS测量时所采用的坐标系为WGS-84坐标系,而实际工程中大多使用的是地方独立坐标系,因而就需要确定进行坐标转换的参数。如果所测绘地区之前曾进行过静态控制网测量,那么就能够很容易获得转换关系;若未进行过静态控制测量,就应该在测区选择控制点进行现场校核,选用三个以上的点来修正RTK参数。在明确了地方独立坐标系与WGS-84坐标系的转换参数以后,利用RTK中的测量控制器,就可以很容易的获得定位点的独立坐标。⑤在确定所使用的坐标转换参数的正确性后,就可以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在测区内进行实时测量等工作。

(四)提高测绘质量的措施。

应用GPS-RTK技术进行地形图测绘时,由于受到卫星状况的限制、天空环境的影响,作业变形相比标称距离小、数据传输时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限制和干扰,山区、城市高楼密集区测绘易失信号、初始化时间过长,个别设备精度和稳定性不高的影响,直接影响了地形图测绘的质量和精度,为此,在测绘工作中要采取必要措施提高测绘质量,主要有:①测绘前尽可能选择使用稳定性好、精度高的设备,规避由于设备质量对测绘的影响。②使用已有测点进行比较;利用布设控制网时的静态GPS的多余控制点,将其测量结果与RTK测得的结果进行对比,进而实现对测量结果的检查,这种方法易受到控制点数目的限制,但方法较好。③重新测量比对法;在每次测量初始化以后,对前一次已经测过的高精度控制点进行重新测量,对比两次测量的结果,若误差在允许值范围内方可进行测量,这种方法通常用于没有控制点的地方。

四、结语

利用全站仪配合使用测图精灵程序,可以较为理想的采集绘制出不同属性的地物、线形,进而生成大致的图形,具有操作方便、直观性强的优点。在控制测点数量少、通视性差的条件下,普通测量仪器无法顺利进行测绘的山区,利用GPS-RTK技术很好的进行测绘作业,效果良好,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总之,利用全站仪、GPS-RTK技术进行地形图测绘是较为理想的测绘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工作效率,获得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王艳荣,薛丽芳,高明娟. GPS RTK与全站仪在地形图测绘中的联合应用[J]. 山东煤炭科技. 2010(06):176-178。

[2]南亲江,丁莉东. GPS-RTK在地质勘探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 能源技术与管理. 2008(06):132-133。

[3]彭维吉,彭奇娟,朱明建. 浅谈全站仪数字测图设站错误的可视化处理[J]. 北京测绘. 2010(04):218-219。

篇2

地形图测绘在前期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地形图测绘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它和平时所说的地形测量不一样,所以说测绘工作比地形测量工作更要具体些,更加需要人的耐心和毅力。地形图的好坏与准确度,它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预算的准确性,在决策的科学性、投资的节约度、工程的规范性上等方面有着不可小视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与之相结合,在地形图测绘应用中,数字化成图的应用、GPS RTK技术的运用、全数字摄影测量等等。地形图测绘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起到了充分的发挥作用。

一、地形图测绘中的主要问题

应用MAPGIS进行地形图测绘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MAPGIS与扫描文件不兼容,在输入TIF文件以后出现内存不足的提示。这时需要重新调整数据输入参数,底图扫面后的参数选择设定为无图像压缩和字节顺序存储。

2、经过矢量化以后的地形图与土地利用现状图无法吻合。这主要是因为存在误差而造成的,在矢量化以后,必须应用MAPGIS的误差校正系统进行误差校正。

3、地形图绘制的工作效率较低,这时可以应用MAPGIS的一些快捷命,例如在造区后就可以根据地类赋参数、根据属性赋参数或者根据线参数赋属性等,这样能够显著提高工作效率。

二、地形图测绘的准备工作

1、地形图测绘的基本要求

地形图在测绘时,必须在图上明确标注项目建设区的边界、符号、土地权属界线、各种类型地区的面积以及所涉及地区的名称,同时还要详细标注项目区域水源和现有主干道路、堤坝和电力等基础配套设施。对于项目区和周边的相对关系要进行详细的叙述,地图的绘制要符合一般的制图要求,包括图例、单位以及制图日期等基本要素。

在项目区域的主要边界控制点上需要标注准确的经纬度坐标标识。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规划图要根据现状图进行编制,工程的类型和数量一定要与文本中的描述完全一致,沟渠的流水方向也要进行标注,同时,要附加规划前后该项目区中各地类的变化对比表等。

2、制图软件

土地复垦规划中地形图的绘制一般采用AutoCAD、Photoshop以及Mapgis等软件,其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是美国AUTODESK公司的微机辅助绘图工具软件AutoCAD。AutoCAD制图功能比较强,但是AutoCAD对地图空间信息的管理功能却相对较差,因此我们这里主要应用Mapgis进行地形图的测绘。

MAP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中国地质大学中地信息工程公司自主研发的一款大型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系统,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地质勘探、环境保护、矿产管理和城市建设等多个领域。Mapgis系统主要包括输入、输出、图形编辑、库管理、空间分析以及实用服务等六个大的模块,其功能强大、操作简单以及高质量的成图质量得到用户的广泛认可。这里,我们就主要基于Mapgis软件进行地形图测绘的分析。

三、地形图测绘的基本工作流程

地形图测绘的基本工作流程如下图所示:

1、收集资料

通过实地调查、收集资料以及详细的分析,对土地的开发治理情况进行评估,对项目区的精确位置、面积和边界进行确定。同时对待复垦土地的利用现状图与地形图等工作底图的精度和变形程度等是否满足要求进行检查。

2、扫描工作底图

因为收集的资料中地形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通常情况下为纸质图,因此需要对图纸进行扫描使其保存为TIF格式的灰度图像形式,其他的图像选择参数为:字节顺序存储、无图像压缩。

3、处理工作底图

因为图纸容易发生变形,因此经过扫描后的底图存在比较大的误差,在进行矢量化工作之前要进行处理,可以应用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中的自由变换功能将图纸坐标格网线进行水平调整,这样就能够有效解决图纸变形造成的误差问题。

4、矢量化

采集图形数据一般应用效率高且便于批量处理的矢量化扫描方法。应用图形编辑子菜单中的矢量化输入线功能可以对土地利用现状图与地形图进行分层矢量化,从而生成包含不同内容的线文件;另外,应用图形编辑功能还可以生成点文件。

默认情况下,MAPGIS区文件缺省字段包括标志码、周长和面积,而土地类型和区域名称需要通过库管理子菜单手动编辑生成。同时,为了提高制图效率,输入区参数时可以根据属性对参数赋值。

6、误差校正

地形图在测绘和矢量化过程中会出现各种误差,这些误差会造成图形的变形。这些误差主要包括处理误差和源误差两种。处理误差主要指数据被录入以后进行处理时产生的误差,例如数据编辑误差、图形化简误差和计算机截断误差等。源误差则是指由于展绘控制点、编绘或者清绘地图时产生的误差。误差的矫正能够保证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地形图的吻合,一般情况下,在空间分析之前需要对矢量化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与地形图进行误差分析和校正。

7、属性输出

在研究过程中需要对矢量数据应用矢量迭加法进行空间分析。该方法能够对矢量空间数据进行分割、套合和剪断等操作,并对和矢量有关的属性进行连接,从而生成一组新的属性数据和矢量数据,这个新要素包含了原来两层要素所具有的属性。

8、DEM地形模拟和项目方案确定

应用MAPGIS数字地面模型系统能够将等高线、高程点文件转换成TIN生成项目区DEM,并根据地面的起伏情况对土地利用分区、道路和灌排的总体布局进行确定。

9、规划图的绘制

最后,根据对现状图的分析总结,就可以按照上面的步骤建立确定的规划方案并绘制相应的规划图。应用MAPGIS属性管理系统还可以输出生路、田间道、农渠、斗渠、斗沟等线文件的长度属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经济的迅猛发展,土地开发整理工作顺利实施,其中,在前期实施中地形图测绘占据着较为关键的应用地位,其重要性不容忽视,建设项目所涉及的设计、施工及竣工等各个相关环节均会受到地形测绘质量优劣的直接影响。本文提出的测绘方法在图像绘图过程中需要一系列的处理,与传统方法相比,不仅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还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省时省力,使得这种方式在交通条件较差的情况下节省大量的成本。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对相关软件有一定的了解对MAPGIS的相关技术非常熟悉。应用上述方法能够产生良好的效果,完全满足土地复垦规划的设计要求。

参考文献

[1]汤小林.MAPGIS在唐山市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中的应用[J].矿山测量,2014年.

篇3

关键词:无人机;大比例尺;地形图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0.088

0 引言

延安位于黄河中游,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延安地貌以黄土高原、丘陵为主,属于典型的山区,就意味着测绘像延安这样的山区大比例尺地形图想用常规的测绘方法完成数字地形图的测绘是非常困难的。本文将简要介绍利用无人机航空摄影技术如何快速高效的进行数字测图。

1 无人机低空航摄系统

无人机低空航摄系统是以无人机为飞行平台,利用高分辨率相机系统获取遥感影像,利用空中和地面控制系统实现影像的自动拍摄和获取,同时实现航迹规划和监控、信息数据压缩和自动传输、影像预处理等功能,是具有高智能化程度、稳定可靠的,具有较强作业能力的低空遥感系统。

本文所述无人机飞行平台为“大地鹰”智能化测绘无人机,采用弹射自动起飞、程控超视距智能飞行执行、自动开伞降落,且体积小(机身长0.95m,翼展15m)、重量轻(空机重1kg,机翼载荷71g/ dm2),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市场上针对无人机数据影像处理的相关软件比较多,本文影像后期处理软件采用武汉大学开发的DP-Grid低空航测数据处理系统软件,立体采集、编辑成图采用适普公司的全数字摄影测量VirtuoZo和清华山维的EPS软件完成。

2 航空摄影测量外业

2.1 作业流程图

2.2 像片控制地标点布设

测区航摄采用SWDC-4数字航摄仪,该相机集成了GPS精密单点定位技术,可在航空摄影时,获取每张航片摄影瞬间的像主点坐标。

2.2.1 像控点布设方案

成图区域内,均采用四角两线法布设像控点,即在区域网四角各布设一个平高控制点(如图2所示),同时在区域网两端垂直于航线方向敷设两条控制航线(构架航线)。其四角像控点布设在构架航线和基本航线六片重叠处,航向跨度控制在18条基线以内;旁向跨度在8-10航线为加密区域。为了检查内业空三加密精度,区域中间须布设3-5个空三加密检查点。为了提高内业空三加密精度,四角平高控制点及检查点采用了地标像控点。

2.2.2 像片控制地标点的布设要求

(1)地标像控点应布设在基本航线6片重叠区域,且应与构架航线保持3片重叠。像控点地标布设时,应保证影像目标清晰,便于空三加密时,能够准确量测像控点目标几何中心位置。

(2)自由图边的像控点应布设出测区范围线20~30米。

(3)像控点布设点时,应考虑到采用GPS仪器测量时应满足的条件要求:像控点点位便于安置仪器,视野开阔,视场内障碍物的高度角不宜大于15°;点位距周围大功率无线电发射塔(如电视塔、电台、微波站等)不小于200米,距离高压输电线和微波无线电信号通道不小于50米,点位周围无强烈反射卫星信号的物体。

(4)地标点布设应依据航摄设计书提供的WGS84大地坐标系成果布设,利用手持GPS导航仪在实地定位确定地标点位置。

3 航空摄影测量内业

(1)选择模型加密点:在区域范围进行航线自动匹配构建自由网(或人工逐片手动选择模型标准点),并通过自动匹配或人工选择模型连接点实现航线内的模型连接以及航线之间的模型连接。主要工作包括自动相对定向、影像自动匹配选择模型连接点(或人工手动方式选择模型标准点)、自动转点与自动量测等。

(2)自由网平差、转刺控制点:航线自动匹配构建自由网完成后,对匹配或人工选择的模型标准点进行检查,剔除各粗差点。人机交互选择自动匹配失败时,反复进行航线自动匹配构建自由网,剔除各粗差点,人工消除区域网平差时超限的连接点。

模型连接点应分布均匀,且应选在标准点点位位置。各模型间连接点数不得少与2个。特殊困难地区标准点位置影像目标不明显,选不出点时,可尽量在标准点位最近的位置人工选点。为了提高加密精度,另外每像对非标准位置处应增选1~2个连接点,来增强模型连接网形强度。

4 全数字立体测图

(1)相对定向:相对定向完成后,各模型相对定向点数不得少于50个且要均匀分布。上下视差不得大于0.015mm。特殊困难地区,可适当放宽点数要求。

(2)绝对定向精度:绝对定向完成后,各模型定向精度必须满足相关要求。绝对定向后,检查员应进行检查。对于定向时超限的像对,由加密技术负责人认真分析原因进行解决。对于个别模型定向精度超限且无法解决时,必须经技术负责同意后方可作业,并且要记载说明。

(3)数据采集原则。

①对于相邻要素严格按照范围采集,相邻的边要严格捕捉,不应存在裂缝重叠等错误拓扑关系。

②采集矢量要素前,采集设备必须正确设置各项测图参数。严格按照规定要素标准图层代码进行采集,文件配置必须有检查校核记录。

③要素根据立体模型判读,立体模型中地物轮廓全部或部分可以看清的,测标用“小十字”,做到不变形、不移位、不遗漏。若立体模型中观测对象被植被、房屋阴影所遮盖而无法准确判读,采集时用与观测对象图式符号相近的符号绘出范围线,并进行标记,由外业实地精确定位、定性。在采集中对于依比例尺表示的地物,测标应立体切准地物的轮廓线;不依比例尺表示的地物,测标应立体切准其定位点或定位线。

④使用流线进行数据采集时应注意及时调整流线参数,使线条流畅、光滑。

⑤按内业立体模型定位、外业定性的原则进行数据的采集,保证数据的完整性、正确性,确保采集数据不断缺、遗漏、移位。采集过程由检查员进行的检查,如若出现差、错、漏的现象,检查员对于未按模型采集或漏采的地物、地貌应当重测或补测。

⑥整幅图的数据采集完成后,图幅之间要相互接边,最后输出*.dxf数据格式供后工序使用。

(4)外业调绘及精度检查:为了检查成果的可靠性,在测区不同区域采集了100多个明显的地物点和地形点统计精度,其中地物点点位中误差0.483m(小于规范要求的0.6m),结果完全满足《1∶5001∶1000 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T 14912-2005)中1∶2000地形图的测量精度要求。

5 结语

本文介绍了无人机低空航摄在山区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测绘项目中的应用,并在延安市山区测图中进行实际运用,通过实例验证了无人机低空航摄系统在山区地形图测绘项目中的优势,首先,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测绘应用无人机低空航摄生产,完全可以达到精度要求,尤其是1∶2000比例尺;其次,相比传统测量技术,无人机测量可以很大程度的减少外业工作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作业效率;最后采用无人机低空航摄系统不仅能获得数字地形图,还能获得三维立体图和正射影像图,为后期的规划设计等各环节提供了更为直观的基础资料。

篇4

[中图分类号] P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9-266-1

为满足经济建设需要,强化基础测绘工作的意义重大[1]。1:1万地形图为城镇建设、国防建设、矿山建设、铁路建设、水利建设等建设活动在建设工程勘察、规划、研究等方面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依据[2]。随着测绘技术的不断完善,航测外业调绘的方式也不再唯一,具体的测绘方式应当结合地形图的具体要求、用途、以及项目设计方案来确定。

1像片控制测量

1.1准备工作

这一阶段首先要进行人员安排、资料及设备的准备等工作。这其中人员安排的工作环节具有很大意义,首先调派至少两名具备较强刺点能力且具备一定经验的人员作为核心工作人员,此外还要安排对内业数据处理具有扎实掌握的测绘工作者,因当前像片控制策略大多采用GPS技术,因此掌握GPS数据处理技术对于确保测绘质量来说,具有较大意义。除以上人员外,对于其余测绘工作者的技术要求就相对较低,也可根据实地要求,安排经简单培训的临时测绘人员。当人员安排完毕后,准备所需设备、资料、仪器以及车辆等。并根据资料、仪器、车辆的准备情况,列出清单,以备测绘前后的清点。

1.2像片控制点布设

由预先安排的核心测绘人员根据设计书确定测区像片控制点,并进行统一的控制点布设,利用影像标注技术,标注于地形图上。像片控制点的绘制需要选取具备丰富工作经验的核心绘图人员进行操作,这样可大大提高操作效率,事半功倍,从而为作业安排、质量控制起到更为高效的参考价值[3]。像片控制点的布点图应当包含1:10万图廓图号、位于测区范围中的1:1万图廓、航线以及航线号、地形类别、所布设的像片控制点以及控制点所在的主片像片号和区域网号等多项内容。之后当控制点的布设工作完成之后,应当由具备检查资格的专业检查人员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无误之后,才能开展外业像片控制点的联测工作。

1.3像片控制点联测

1.3.1布网

这一工作环节首先应进行布网工作,像片的控制点联测目前已经全部采用GPS技术进行静态网联测,在这之前应开展总体布网。并进行平面控制点与高程控制点的密度、数量的联测以及联测网形的整体设计等。在整体布网中,只需要掌握整体的控制大方向,在小细节方面可根据实际情况做进行随时改变。

1.3.2刺点观测

先由核心操作人员设计出野外刺点观测方案,并根据方案进行刺点观测,同时再由核心人员进行实地检查,报保证测绘质量,这一步骤是十分必要的,可以及早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在最佳时机进行处理[4]。同时还需注意到手簿填写、符号、点好等,必须和刺点像片相对应。

1.3.3数据处理

野外观测工作完毕之后,需要在当日内进行数据的传输处理操作,处理之前应当检测一遍观测手簿,及时发现其中的不合理问题,并补测。

1.3.4检查

像片的控制点在测量完毕之后,对包括拐角像片控制点、数据处理计算等在内的所有工作内容进行全面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2全野外像片调绘

2.1准备工作

这一工作环节包括资料准备、人员准备、设备准备等,这一过程的注意事项与像片控制测量准备工作基本相同,并根据资料、仪器、车辆的准备情况,列出清单,以备测绘前后的清点。

2.2绘制面积线的绘制

测区的测绘工作者需要根据设计书的要求进行面积线的绘制,并注片号。面积结合图对于之后的图幅分配、图历薄工作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面积结合图的绘制应当包含1:10万图廓图号,1:1万图廓图号、像片号、航线等[5]。调绘面积线绘制的检测工作,当面积线绘制结束后,应当由具备检查资格的专业人员进行全面检查。

2.3全野外像片调绘

全野外像片的调绘应当由以专业小组为单位,做到调绘后清绘。地名调查工作主要依照当地民政部门所制定的标准地名,并结合实地调研进行地名调查表的填写工作[6]。之后再由测区的负责人,或指派专人统一到民政部门进行核对,并盖章,并填入图历簿中。检查工作要在每上交一部分时进行检测,防止堆积,以免影响工期。

经过上述调绘流程,1:1万的地形图航测外业工作基本完成,之后由测区的负责人将研究成果与资料整理上交,并做技术总结,上级部门再针对总结报告展开进一步检查。

3结束语

通过项目设计书对调绘方法进行科学的选择,能够更为高校地完成的测绘工作,但无论采用何种方式进行测绘,都需要测绘人员熟练掌握测绘相关知识与标准规范,合理运用不同颜色的划线、符号等,尽量保证地形图的美观、规范、清晰,利于工作人员更为高效地获取数据信息。以上调绘方法均是长期工作总结而来,基于工作实践,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但因笔者水平有限,如果存在不足之处,还望同行专业人士不吝赐教。

参考文献

[1]郑耀辉,刘峰,东正兰. 浅析航空摄影测量及外业调绘作业方法改进[J]. 青海国土经略,2014,02:70-72.

[2]赵俊茂. 关于航测外业作业流程的思考--基于地图院1:1万地形图作业实践[J]. 信息通信,2014,06:278-279.

[3]王艳霞,郑福海. 谈1:10000地形图内业生产对调绘成果的质量控制[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8:128.

篇5

Abstract: with the constant innovation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its rapid development, digital applications have been found in all corners of the world, digital mapping is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The use of digital map measurement more accurate, efficient and easy, has great influence on the map surveying and mapping work.

Keywords: digital; Mapping; The superiority

中图分类号:P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数字化地图测绘技术是指运用现代测量仪器,如全站仪、卫星定位系统GPS等,对实地的数据进行采集分析、汇总整理用计算机及其相关软件绘制电子地图的新形势地图测绘技术。数字化地图测绘技术最早出现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最早应用在土地和地籍的信息管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数字化地图测绘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进入八十年代,数字地图测绘技术已然广泛运用于我们的生活中;如今,数字化地图测绘技术已经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大大节省了人们的时间,人们已经离不开数字化地图测绘技术。下面我面就和大家探讨一下数字化地图测绘技术的优越性与技术应用方法。

一、数字化地图测绘技术的优越性

(一)数字化地图测绘技术自动化程度高,难度小

与传统地图测绘技术相比,数字化地图测绘技术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工作难度小的优点。和传统的地图测绘技术一样,数字化地图测绘技术也要对外业的地形、地物的坐标、高程等进行测量然后绘制成图,但是传统的地图测绘技术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工作量大且工作难度高,而数字化地形测绘主要使用便携机、掌上电脑和电子手簿等方式采集数据,简单方便,节省人力;数字化地图测绘时使用的全站仪更加便捷高效,例如许多工作人员采集起来较为麻烦和危险的森林密度高、地势险要的深山地区在使用全站仪后都会非常准确快速的将数据采集出来,很大程度上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的使用。而且绘制出的地图简洁美观大方,一目了然,使用方便。

(二)数字化地图测绘技术精确度高,误差小

传统的地图测绘方法,是组织大量的工作人员分批分地区进行数据测量,再一级一级进行上报,经过的部门多了,其数据的准确性也会有所缺失,造成了地图绘制的不准确,既浪费了人力物力又没取得准确的结果。而数字画地图测绘技术采用先进的仪器进行数据采集,所采集的数据误差较小,用坐标来记录关键点,更加清楚明白,能够真实的体现测量精度。

(三)数字化地图测绘技术现势性强,根据地形的变化不断的更新

我国地形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建筑用地的增加,有些地方本来是水塘,但是政府规划以后,立马变成了高楼大厦或者加工工厂,传统的地形图测绘不能做出及时准确的调整。数字化地图测绘技术适应性强,能够根据地形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很大程度上减小了误差,保证了准确度,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四)现代测绘技术整体性很强,不需要接边

地形图在测绘时大多是一个区域一个区域进行的,这就需要把两幅相邻的地形图进行接边,但是由于测量人员的不同以及测量工具的不同导致误差的存在,使接边工作看似简单做起来难度却很大,久而久之是地图缺失准确性。通常,解决接边的问题一般采用的是手工接边的方法或者采用最近距离匹配法,传统的手工接边法是将测绘的地图上的边界地物用手工拼接在一起,这样的方法大大降低了绘制地图的效率和精确度;而最近距离匹配法在多个点进行匹配,这样做很容易发生错误,不能准确的评价图幅和保证接边的质量。运用现代化测绘技术可以很大程度上克服这一困难,现代测绘技术已经可以运用先进的技术软件进行接边,较大程度上的提高了准确度,而且操作起来简便易学,使得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也降低了人工劳动的强度。

(五)现代化测绘技术适应性强,不固定比例尺的大小

传统地图测图受到一定幅面内地形符号的负载及表现能力的局限,所以才采用了比例尺,通过各种各样比例尺来表现实际地形图的大小。但是各种地图上比例尺大小不一,精确度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我们将其转化成相同比例尺之后,再进行对比,比例尺之间转换难度较大,运算起来也比较复杂,往往会出现重复测绘。采用数字化地图测绘技术时也需要用到比例尺,但是主要是用来定义绘图输出时点状符号大小及现状符号(坎、斜坡等)间隔宽窄等,即是为输出传统的纸质地图定义的。在测绘不同比例尺数字化地形图时,地图的细致程度依然和以前一样,精确度也不会降低。由于数字化地形图不同,地物、地形类别分层存储,无级缩放显示,并且具有编辑处理时方便、地形图符号负载量限制相对较小,测量数据可以反复多次的进行使用,所以从实际上来说,数字化地形比例尺的应用仅限于细致程度的差异,在数字化测图实践中体会到地形测量按1:500、与按1:1000的要求测绘,由于立镜作业人员行走路程相当,多测一部分碎部点相对快捷容易,实际工作量相差并不大。所以数字化地形测绘应一次性地顾及到各种用途的需要,而按大比例尺的技术要求进行比较适宜。如要输出则利用测图软件一般都具有的比例尺转换功能,很容易得到小于1:500的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

(六)现代化地图测绘技术使用方便,节省人力物力财力

数字测图依据所要测量的控制点,运用解析法测定点位坐标,其所测量的结果的精度均匀一致,并且与绘图的比例尺无关。数字化地图测绘技术利用分层管理野外实测数据,可以根据需要方便的绘制出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图,充分实现一种测量结果多次应用的目的,同时也有利于地形图的检查,修测和更新。

二、数字化地图测绘技术的应用

目前,数字化测绘技术已广泛被应用到矿山测量、水利工程、湿地测量、精准农业等各个领域,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生产值的增加。下面我们简单介绍一下数字化测量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一)矿山测量

在矿山测量过程中应用比较多的是遥感技术和GPS技术,利用遥感资料可以获取矿山里实时的动态的综合的信息资料,为矿山测量实现其现代人物提供了重要的保证;利用GPS技术可以检测矿山地表移动、水文观测孔高程检测、矿山控制网的建立货改造等。矿山测量应用数字化地图测绘技术为我国矿山测量工作节省了资源,为矿山可持续发展的决策提供了支持系统。

(二)水利工程

现代测绘技术在水利工程方面应用也较为广泛,为水利工程的测量提供了连续、实时、精确的测绘技术。RS和GIS集成能够及早的预报灾情发生的范围,有助于有关部门及早的做出决定,降低灾害损失。遥感技术能够及时的检测各大水库河流的水位,检测灾情发生的面积。利用GIS决策分析系统和数字化测绘软件可以模拟建立大坝的设计建立,为我国水利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三)湿地应用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对湿地的生物的生长状况、分布情况及其变化进行检测,有利于有关部门及时做出决策,保护我国湿地资源,及时对有关部门做出重要决策提供了保障。

(四)精确农业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农业中应用也非常的广泛,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了数据的支持。利用数字化技术可以对农田生长态势进行检测,分析苗木生长状况、农作物灾情分布等等。

三、结语: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技术的不断创新,数字化地图测绘技术也越来越成熟,应用起来也越来越广泛,为现代地图的测绘提供了一种简单便捷的方法,极大程度上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运作的效率,同时也提高了地图测绘的精确度,为保证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参考,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促进了我国测绘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