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关于社交礼仪的问题

关于社交礼仪的问题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8 08:53:5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关于社交礼仪的问题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关于社交礼仪的问题

篇1

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历史类博物馆在我国数量众多,在博物馆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全民文化素质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以参观博物馆的方式来获取知识、休闲娱乐。然而,我国的历史类博物馆尚处于发展时期,与发达国家的历史类博物馆相比有很大差距。本文即以西安博物院为例,从藏品的保护、陈列设计、宣传教育与服务三方面讨论我国历史类博物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改进建议。

一、历史类博物馆的藏品保护

藏品是博物馆的基本要素,是非可再生资源,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和纪念价值,文物的安全至关重要。首先,要保持文物的原状,消除隐患,使其保持健康状态。例如青铜器的粉状锈、陶器酥粉、竹木漆器的腐蚀等问题都会对文物造成严重损害,因此要及时对文物进行修复和保护。在西安博物院的展柜中,我们发现有一些陶器和瓷器上的灰尘比较多,如果长时间不进行清理,不仅会影响展出效果,更会影响文物的健康。其次,文物的摆放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要在保证文物摆放安全的同时兼顾展览的艺术性。西安博物院展出的一对剑柄的摆放方式就有些欠妥,没有对这组文物进行较好加固处理,遇到地震时这对剑柄就很有可能倾倒,造成损坏(图1)。

藏品能否长久保存还依赖于它的存放环境,有效地控制环境可以延长藏品的寿命。对于藏品的保存环境,空气的温度和湿度最为重要[1]P85。西安博物院的展厅温度全年较低,比较适合文物的保存。个别展柜中有温湿度监测器、报警器等,但是多数展柜中只放有一小瓶干燥剂,不知工作人员多久会更换一次。博物馆内的温湿度会随着室外气温的波动和观众数量的多少而变化,而水是造成文物病害的一个重要因素,控制展柜中的温湿度是预防病害的一个基本手段,因此只使用干燥剂是远远不够的,应当在展厅安装智能化控制温湿度的空调系统,在展柜内安装温湿度调节器、干燥器和自动开关的灯光等,使藏品免受外界的不利因素影响。

二、历史类博物馆的陈列设计

1.陈列主题的设定

历史类博物馆的陈列设计工作是一项需要创新的工作,文物的历史文化信息深厚,很容易使观众感到压抑、枯燥,因此在陈列主题的设定、陈列形式的运用、辅助展品的选择、艺术设计等方面都需要下大功夫,创立自己的特色,吸引更多观众。

一般历史类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属于社会历史陈列,系统地展示全国或一个地区历史发展的主要过程和基本线索[2]P249。例如西安博物院的基本陈列分为千年古都和万象两个主题,千年古都展示了西安城的历史沿革,万象展示了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的风貌,向观众介绍了西安的悠久历史和城市特色。除了基本陈列,西安博物院还设立了佛教造像、书画、玉器和印章的专题陈列,介绍了西安地区的特色文物,与基本陈列相结合,展示了西安历史的各个方面。历史博物馆的陈列主题的设定比较困难,因为我国从秦朝开始就是一个大一统的国家,各个地区的历史轨迹相差不大,很难突出自身的特点。因此,在设定主题时要更加注重当地的特色,立足于重大考古遗址遗迹、典型文物等,以讲故事的方式讲述当地的历史。设立专题陈列也是对基本陈列的支撑,专题陈列的主题可以更加灵活,可以更加贴近当地的文化风俗。同时要重视观众的参观心理,选取观众感兴趣的内容,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运用多种陈列形式

历史类博物馆主要运用的陈列形式有原状性陈列、复原陈列、摹拟性陈列、演示陈列、综合陈列等。随着科学技术和博物馆工作的发展,现在的历史类博物馆大多使用综合陈列,一般是以原状性陈列为主,并结合多种陈列形式,试图增加展览的趣味性和观赏性。例如西安博物院以各个时期的精品文物为主体,并添加了西安各个时期城市的模型,设置了电子触摸屏和显示屏、幻影成像、3D影像等形式(图2),丰富了陈列内容,也增加了观众的参与性。

虽然多种陈列形式的运用可以使整个陈列变得更生动,但是仍有许多细节问题需要注意。模型是故事的叙说,有渲染气氛的作用,制作要尽量精细,要符合遗迹遗物的真实状况。运用蜡像、道具再现历史场景有助于观众融入历史氛围,在布置场景时要注意人物的服装、道具等符合当时的历史事实,不要出现常识性错误。多媒体是展览内容的延伸和补充,不可以喧宾夺主,但视频、音频、动画等相结合可以传播大量的信息,促进观众视觉、听觉及其他感官和行为的配合[1]P136,营造陈列的氛围,深度挖掘藏品所蕴含的背景和意义,因此,亦应对其深度重视。博物馆中多媒体设施通常会有电子触摸屏和展示屏、幻影成像、3D影像等。设置这些设施后更重要的工作是要做好日常维护,保证触摸屏的灵敏度和展示屏、幻影成像、3D影像的清晰度,并且尽量使屏幕和图像大一些,方便观众观看。此外展示的内容也要推陈出新,避免枯燥。

3.有效利用辅助展品

辅助展品对历史类博物馆的文物展示起重要帮助作用。文物所包含的历史文化背景深厚,普通观众无法直接从文物的表面了解到它的信息,而辅助展品正好可以帮助文物介绍自己,因此充分运用辅助展品可以为陈列增色不少。

历史类博物馆常用的辅助展品主要有图表、照片、模型、拓片、雕塑、文字说明等。在西安博物院中也可以看到以上这些辅助展品,例如每件文物的文字说明牌、考古现场的照片、玉文化介绍图、唐长安城模型等。这些辅助展品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以青铜器为例,文字说明牌只做了粗略的时代判断(图3),有铭文的青铜器只将铭文的内容用简体字写了出来,没有翻译成白话文,有些比较少见的青铜器没有标注具体的用途。文字说明牌大小受限,但文物的基本信息必须要具备,而且说明牌的位置要安放得当,便于观众查看。一些重要文物的信息比较多,可以在其旁边摆放专门介绍文字,供观众参阅。此外,可以利用图片、模型、多媒体等设施向观众介绍一些历史、考古和文物的知识,例如西周青铜器的列鼎制度、瓷器的著名窑口和典型器物、中国历代服饰变化等观众感兴趣的内容。尤其是在佛教展厅应该多运用辅助展品介绍一些佛教知识,因为普通观众对佛教知识了解不多,而佛教遗物的内涵往往很深,如果只是安放简单的文物说明牌会使观众看得一头雾水。

4.重视艺术设计

历史类博物馆不仅要重视陈列内容,还要重视艺术设计,好的艺术设计可以很好地烘托整体氛围。从博物馆的建筑,到馆内的整体色调、装潢、灯光、展线设计,再到每个展柜内的细节设计,要展现出自身的风格,突出陈列的主题,富有艺术感染力。西安博物院的建筑是仿唐式建筑,馆内的整体色调是冷色调,布置简单大方,但是会给人沉重冷清的感觉。负一层大厅的灯光有些偏暗,可能会影响观众的视线。

随着社会的文化的发展,观众对感官享受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历史类博物馆也要提高艺术设计的水平,为观众营造一个美的参观氛围。历史类博物馆应该具备四美[3]P35,分别是:文字美,介绍性文字不仅要流畅,而且要有文采,同时,文字书写要讲究艺术性,体现出书法美;绘画美,照片和绘画展品要追求美感,让观众在参观展览过程中,同时欣赏到绘画艺术和摄影艺术;内容美,一方面体现在真实上,同时也体现在丰富上;形式美,在展览内容提供的审美因素的引导下,形式也应创造独特的艺术美,要渲染、升华、衬托内容,用声、光、图形、色彩、对比及控制技术等手段,让参观者在这里得到审美享受。

三、宣传教育与服务工作

1.认真履行宣传教育职能

群众教育与服务是博物馆的主要社会职能之一。现在博物馆教育中传播给观众的知识信息量越来越大,新科学技术含量越来越多,知识的传播不再是教育者向受教育者的单向传递,而是双向交流,互动影响[2]P335。时代的发展带动了博物馆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育活动的创新,博物馆教育的目的已经不再是“教”,而在帮助观众“学”。博物馆正是通过为观众自我学习提供服务而实现教育目的的[4]P85。历史类博物馆是学生和广大群众接受社会学习的良好场所,在娱乐的同时就能够学到知识,越来越多的人也愿意利用节假日来此陶冶情操,这样历史类博物馆就获得了实现自身社会价值、履行社会教育职责的良好契机。

首先,要办好陈列展览,它是博物馆实现其社会教育功能的主要方式和发挥作用的重要手段。在陈列设计方面要突出主题、勇于创新,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在展示方面要应用不同类别的资料和使用适应不同知识层次的展示形式去满足各种观众的需求[4]P88。

其次,要做好讲解服务,提高讲解员的专业素质,提供多种形式的讲解服务。西安博物院还安排了志愿者讲解员每天定时为观众义务讲解,这种形式让更多观众受益,同时对大学生志愿者也是很好的锻炼。

另外,博物馆应尽可能设立多媒体教室,并定期举办讲座或组织活动。西安博物院设立了乐知学堂,组织小学生在学堂里听讲座、做手工等。还有不少适合成人的讲座和活动,如“汉文化与罗马文化”讲座、中秋文化活动、汉服文化活动等。通过组织这些活动可以让更多人对传统文化感兴趣,并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还有,历史类博物馆还应该注意与自己馆藏有关的出版物的编辑出版和相关商品的研发。许多观众在参观完博物馆后仍意犹未尽,想了解更多文物背后的知识。西安博物院的商品部可以看到有一些书籍在出售,但针对本馆藏品的大众读物极少,而出售的商品也是在其他旅游景点可以买到的商品,没有自己的特色。

最后,近年来各大博物馆的官方网站、数字博物馆和官方微博发展迅速,并且这也是一种大趋势,因为传统形式的博物馆也有自身的局限性,网络化和数字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博物馆的一些不足。例如西安博物院利用官方网站最新的公告和新闻,提供一些精品文物的照片、视频和介绍,还有网上订票等服务系统。西安博物院的数字博物馆可以让观众虚拟漫游整个博物馆,而他们的官方微博则显现出更亲民的一面,用轻松的语言向网友介绍精品文物,与网友互动沟通。网络可以使历史类博物馆发挥出更大的潜力,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博物馆数字化建设中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完善:网站上的信息要及时更新,文物数据库要不断充实;数字博物馆的设计要更加人性化,充分利用三维技术,为观众展示完整的陈列,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受[5]P93;博物馆要借助微博提升自身的活力,与观众及时沟通交流,利用官方微博的影响力促进文博事业的发展[6]P16。

2.做好服务工作

博物馆应该做到“以人为本”,多为观众考虑,使他们在博物馆参观、学习、研究、休闲娱乐时心情舒畅,这就需要提供一些基本的服务设施,并做好服务工作[2]P349。要提供基本的参观服务设施,例如停车场、盥洗室、服务台、休息室等;还应有学习服务设施,如多媒体教室、阅览室等;此外也要有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服务的设施,如轮椅、电梯、放大镜、盲文文物说明牌等。西安博物院在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服务方面就有些欠缺,基本陈列在博物馆的负一层,但只有楼梯,老年人和残疾人去那里参观很不方便。

参考文献:

[1]姚安.博物馆12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3]刘万杰.博物馆陈列展览与公共文化服务原则[J].博物馆研究,2009,(4).

篇2

最近,一些地方在城市建设中拆迁教堂、寺庙等房屋时出现一些纠纷。处理意见如下:

(一)在城市建设中涉及到教堂、寺庙等房屋的拆迁问题应依照国务院《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有关规定办理,既要服从城市建设的需要,又要维护宗教团体的合法权益。

(二)因城市建设需要拆迁教堂、寺庙等房屋时,应根据《条例》和中央、国务院的宗教政策以及有关规定,征询当地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意见,并与产权当事人协商,合理补偿,适当照顾,妥善处理。

(三)对教堂、寺庙等房屋,除因城市整体规划或成片开发必须拆迁外,一般应尽量避免拆迁。必须拆迁时,在安置工作中要考虑到便利信教群众过宗教生活的需要。

(四)需拆迁的教堂、寺庙等房屋,如属文物古迹,按国家关于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处理。

篇3

一、社交语用失误的定义

社交语用失误是来源于误解或忽略社会文化差异而产生的不恰当表达。众所周知,不同的文化决定不同的思维模式、语言规则、社会价值观、规范、世界观和历史等。文化的多样性明确体现在跨文化交际中。正是对话者不同的文化背景阻碍了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二、礼仪方面的社交语用失误的原因和表现

1.社会文化因素引起的社交语用失误

(1)在称呼上的社交语用失误

一名中国数学教师被派送到美国教外国学生。出乎他意料的是,所有的学生都叫他“王”,他甚至会因此而生气。后来他意识到,在美国,人们通常称别人的姓来表示对对方的尊重。但在中国,人们通常称他们的老师“王老师”。这是不同国家中称呼的差异。

(2)问候方面的社交语用失误

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我们都有机会和我们的外教交流。有一天,笔者碰到外教了,对他说:“你吃了吗?”新来的外教听到笔者这么说的时候很惊讶。后来笔者意识到,在英国,当人们在街上遇到,通常情况下,他们开始谈论天气。然而,在中国,当人们碰到对方,他们经常以“你吃了吗?”开头。这是笔者自己的亲身经历。

(3)在道歉方面的社交语用失误

我们都知道,中文道歉的表达和英文的很相似,这有时会导致社交语用失误。我们拿“对不起”这一典型的中国式的道歉表达做例子。“对不起”用英文可以解释为“Excuse me”“I am sorry”,尽管这两个英语表达等同于中文的“对不起”,但是他们往往被以英语为母语的说话者在不同环境下使用。“Excuse me”用在麻烦别人给他帮忙或中断他人的话语。例如,如果一个英国人想要找陌生人问路,他可能会说:“Excuse me,could you show me the way to the nearest restaurant?”当他们在别人面前打喷嚏或打嗝,他们通常使用“excuse me”。然而,“I am sorry”常用来当说话者做错了事或冒犯了他人。比如:“I am terribly sorry for keeping you waiting for a long time.”同时,“I am sorry”可以用来表达对别人的遗憾和同情,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可以说“I am sorry for your loss”来安慰别人因其家庭成员刚刚去世。如果对“Excuse me”和“I am sorry”不熟悉,中国人在道歉时误用,这将导致社交语用失误。

(4)价值方面的社交语用失误

中国和西方差异的另一点,是不同的价值观。个人主义是西方价值观的关键因素。相反,集体主义是中国价值观念的重要因素。在国外,人们强调人的尊严在现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他们表达自己的信仰,其中包括人类有权利享受生活之美,也有能力来完善自己。

2.不恰当语用转移导致的社交语用失误

正如我们所知道的,不恰当语用转移是导致跨文化交际中的社交语用失误的一个重要因素。语用转移是指第一语言为基础的语用语言知识投射到第二语言的语境中,这样的投射导致认知和行为不同于第二语言使用者。

众所周知,词语可能在不同的文化中被理解得不同。虽然大量的中国词语在语义或句法层面和英语一致,但他们的语用含义和功能在两种文化中是不一样的。让我们以“没关系”(never mind) 为例。在中国,对于别人对自己的感谢我们通常用“不用谢”和“没关系”回答,“never min”是后者对应的英文解释。下面是一个中国向导和英国游客之间的对话。

一天的访问后,英国旅游者A表达了他对中国向导B的感谢:

A:谢谢你带我参观了博物馆,我真的度过了快乐的一天。

B:Never mind. (英国人对导游的回答感到不解。)

3.由于缺乏语用学理论导致的社交语用失误

(1)关于话语行为问题

话语行为就是说出词或句子的行为。因此,通常情况下,中国学生很可能在发音上犯错。如一些人可能把“industry”的重音放在第二个音节上。

(2)关于命题行为问题

篇4

就我国当前商务社交与英语教育两个领域的研究现状来看,学界学者的著作成果不可谓不丰,研究层次不可谓不深,但是该书却将这两个领域相互联系,通过社交知识的详细阐述来传播西方文化和语言教育特点,填补了当前我国英语教育中的一大空白。它运用社交实践与语言知识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不仅使内容阐述丰富详实,而且知识渗入更加有效。该书主要包括11个方面,其中正文主体含有六个层面,分别为Unit 1 Opening a conversation开始交谈;Unit 2 Making conversation将交谈继续下去;Unit 3 Building rapport建立良好关系;Unit 4 Entertaining招待与宴请;Unit 5 Making arrangements预约会面;Unit 6 Leave-taking告辞。这六个方面将英语教育与商务社交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既对商务社交的一般过程进行了详细介绍和叙述,又达到了在此过程中提高学习者英语学习水平和运用能力的目的。

总体来看,该书的主要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从宏观的角度来看,该书是西方文化在我国现阶段发展的总结,有利于西方文化和英国语言文化的传播,也有利于中西文化的相互交流,是我们了解西方文化根源的一个良好途径。该书为读者提供真实的商务谈判场景,对商务活动的六大领域进行概括性的分析总结。这既是一种文化的交流,也是一种文化的交锋。中西文化在商务礼仪中就显现出了各自不同的特点,而这种文化特征上的不同也是作者想通过本书告诉我们的。可以说,文化上的差异导致商务礼仪也存在着不同的特点,而商务礼仪的不同特点也可以追溯到文化根源的差异。通过该书,我们不仅可以对西方商务礼仪文化及语言文化有一个详细了解,更重要的是作者让我们了解到了不同文化的表现特征和发展特点,是我国走向世界、转变思想观念的一个重要起点。

从微观的角度来看,《商务社交》主要是为了提高学习者的语言文化意识,其次是增强读者关于商务社交方面的技巧认识,从而使读者掌握两方面能力。在论述的过程中该书主要针对读者自身不同的特点,对其英语学习和商务社交学习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准确定位,指导读者先学什么,后学什么,为读者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学习计划。在论述细节上,《商务社交》遵循从“情景”引入到“语言呈现和演练”,再到“巩固练习”的行文顺序,为读者提供了大量有效的语言演练和技巧练习,有助于英语学习者的快速突破,可以说是英语学习者的学习宝典。这种以实例为教学内容的语言教育模式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篇5

我国加入WTO以后,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加大,世界各国之间的沟通越来越紧密,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体育等方面。而这些交流与沟通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必须解决语言上的障碍,而外语专业毕业生无疑具备了一个其它很多专业毕业生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给外语专业的大学生带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

然而现阶段,受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经济不景气,中国也深受其害。直接导致我国就业岗位大幅下降,同时海外留学生的增多,极大的增加外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为了本专业毕业生今后更好的定位,我们就此展开以下在杭企业在外语类应聘者的能力要求调查工作。调查的企业涉及材料类、电子信息软件类、服务咨询类、化工技术、生物医药类等。企业形式包括股份公司,国有企业,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本调查问题分为三类:一是关于知识能力的问题。二是关于综合能力的问题。三是关于生活及礼仪的问题。通过此次调查,可以全方位地了解在杭企业对外语类毕业的大学生的需求与期望,以使本专业学生为今后做更充分的准备。

一、企业对专业知识的重视程度

对于外语类大学生来说,外语知识技能无疑是他们最重要的武器,也是企业最为看重的。经过我们的调查得出:外语类大学生的专业语言能力颇受重视,受访的90家企业中超过60%的企业认可此能力在工作中的重要性,33%的企业认为一般重要,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没有一家企业否认此重要性。因此,对于外语类大学生而言,学习专业语言知识,掌握专业语言技能,培养专业语言运用能力尤为重要,应当放在大学生活的首要位置。而另一方面,企业也非常注重外语类大学生对汉语语言的运用能力,有近3/4的企业认可并会在招收大学生入职的时候会考察其汉语功底。由此可见,外语类大学生在掌握一门外语的基础上也应当深入学习本国语言。

同时,通过了解,企业对外语类大学生的第二外语能力也相对看重,以前最被关注的学生成绩方面,也有超过一半的企业不太看重;而对于现在如火如荼的考证潮,企业也不是非常看好。因此,多掌握一门语言就多一些机会多一些竞争力,随着社会发展,企业已经逐步把注意力从学生成绩转移到具体的实践操作能力上。

二、综合能力的重要性

1.担任学生干部及参加社团活动

本问题一共90家企业参与问卷,共84企业认为在校期间是否担任学生干部或参加社团活动对于毕业后的工作有一定的重要性。超过93%的企业给予认可,就参与调查的企业而言,大学生在校期间如果能胜任学生干部工作,说明他/她具有比较良好的管理与协调能力,以及人际关系的平衡处理能力。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可以使学生更具备合作精神与创新能力,对于今后的工作有着积极而且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也可说明,当今时代对于大学生的要求,已经从专业知识与相关技能的要求,上升到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2.社会交往能力

参与本次问题的90家企业一致认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对于其日后参与工作有着重要作用,其中67%参与者认为社会交往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社会交往能力的高低,正是一个人社会适应能力与合作能力的表现形式之一。在实际生活工作中,一个人只有能处理好个人与外界的关系,才能把握时机,获得更多的机遇,从而能更从容应对各种机遇与挑战。

3.适应性与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在本次调查的企业中,94%的参与者认为大学生的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对于今后就业有着重要的作用。只有以最快速度将自己融入新的环境新的氛围中,适应自己社会角色的变更,才能迅速将自己从校园环境中转换出来,更好的认识到自己所处的位置,更出色的完成工作任务。

100%的参与者认为能正确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对于大学生就业有着重要的作用。从校园进入社会,遇到突发事件的几率陡然增加,如何应对突如其来的任务或变化,是当代企业对与大学生的一项新要求。

三、生活及礼仪方面的企业要求

在关于生活礼仪方面,我们就对大学生生源地,家庭背景,外貌,自身礼仪与社交礼仪这几个方面的要求进行了调查。就生源地,家庭背景,外貌等客观条件而言,受企业性质影响,有不同的要求,但超过半数的企业都选择了“一般重要”或是“基本不重要”,他们表示,这些较为客观的,受到人为能力影响较小的因素,在他们看来,对于大学生以后在他们企业的发展起到的作用不大。他们也不会因为家庭,外貌等原因对大学生产生偏见。

然而在大学生的礼仪的要求上的意见较为一致,无论是关于自身还是社交时的礼仪,在我们的调查中,有40%的企业选择了“十分重要”,有53%的企业则认为是“比较重要”,剩下的7%则是把票投给了“一般重要”。总的来说,被调查的这些企业都认为大学生礼仪方面的素质,比起他们的外貌、家庭背景来说,要重要的多。

篇6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02-0043-03

一 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必要性

荀子曰:“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孔子则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礼在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而礼在当代社会依然具有特别的重要性。社会中的人们需要维持融洽的人际关系,其前提必须包含着相互尊重,即讲究礼貌礼仪。大学生是当代优秀青年群体的代表,是当代先进文化的承载者,是未来参与社会实践和国际交往的主力,注重礼貌礼仪和讲究修养是大学生必备的素质。然而,在我国当前,大学生礼仪实际行为的低水平与社会对大学生礼仪素养高层次的要求之间还存在矛盾,这种状况颇令教育者感到担忧。

作为一名大学辅导员,在与学生的深度接触中,根据社交场合(或者对象)的不同,发现大学生的礼仪行为主要存在以下几类问题:(1)公众场所。公共场所是公众集聚的地方,人们需要遵守公众规范才可避免混乱,形成秩序。如在大学食堂内,就经常发生大学生插队打饭行为,以及对于食堂工作人员的不尊重等行为。(2)家庭内部。年轻人相比于父母而言,能够更加迅速接受新事物,同时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家庭内部,子女对于父母的反哺现象已经形成共识。这很容易给当代大学生造成一种偏执的认识,即他们相比于父母,走在社会的更前沿,他们的能力也已经超出父母,从而在与父母的日常交际中表现出不尊重,例如在电话沟通时经常表现出急躁,会打断父母的话并不愿意与父母沟通。(3)教学场所。大学生在教学场所经常接触到教师与教管人员,他们的不礼貌行为通常表现在课堂上不尊敬师长,随意接打手机,迟到早退现象司空见惯等,并可能发生恶意的言语或身体碰撞。(4)对待异性。由于身体的年龄差异以及高中阶段过度强调文化课程学习等原因,青年群体在高中阶段与女生接触受到较多的限制。在踏入大学校园后,这种限制被一种更加开放的性别氛围所代替。对待异性的基本礼貌是大方和把握分寸,这需要学生在对待异性时能够坦荡地接受对方的好意,并诚恳地回报谢意,同时不要过于亲昵,让人产生误会。但是,刚入学的大学生在对待异性方面往往缺乏经验,难以把握尺度。(5)对待自己。大学生群体特别注重追求个性,经常在外在形象方面肆意追求时尚,因此,经常出现穿着不得体现象,如女生穿着可能过于暴露,男生则可能会穿着奇装异服或者将头发染成各种颜色。

二 大学生礼仪教育中的断裂

大学生礼仪教育问题形成的原因,学者们近年来已经展开相关的探索。李瑛认为,造成大学生礼仪礼节失落的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家庭与教育制度;另一个是高校教育、管理。李艳认为礼仪知识匮乏、礼仪意识淡薄等则是重要原因。相对而言,康小莉的研究则更加深入,其研究指出造成当代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的原因主要有五个方面:(1)教育体制不合理,致使中小学校和家庭礼仪教育缺位;(2)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使社会对人们的一些观念和行为失束,导致大学生失去礼仪;(3)高等学校的决策、管理部门对礼仪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和切实有效的措施,使大学生礼仪教育处于无序状态;(4)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叛逆、排斥,使其缺失了传统伦理道德意识和礼仪行为的基础;(5)大学生对西方文化中人自由和个性张扬的盲目崇拜,使其从根本上排斥了礼仪的核心思想。应该说上述研究均从不同方面或者不同角度对大学生礼仪教育问题的原因进行了阐述,但是对其进一步分析并结合笔者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笔者得出结论是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礼仪认知的不足。礼仪认知,解决的是行为人在思想上具体明确、认识什么是文明与不文明,什么是礼貌和不礼貌,为什么要讲文明讲礼貌,如何讲文明讲礼貌,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什么是必须提倡的,什么是坚决反对的……做到应知得知,扫除愚昧、摒弃庸俗。大学生在礼仪认知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礼仪知识储备的不足。我国的教育体制在政策上对中小学生的礼仪教育特别重视,但是处于转轨阶段的中小学教育仍然十分偏重应试教育,与此相应,应试教育模式与考试制度尚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衡量学生好坏的主要标准仍倚重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尽管文化教育与礼仪教育在总体上趋于一致而并非相互冲突,但是从学期阶段甚至到大学阶段一直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轻视学生的“德”考,学生做人的礼仪知识传授和礼仪规范行为极易被忽视,使学生的礼仪修养并没有随着文化知识的增长而同步增长,以至于升入大学后仍然有诸多不够文明、缺乏礼仪修养的行为。(2)礼仪意识淡漠。大学生礼仪意识淡漠主要表现在对礼仪修养不够重视与对不同场合的礼仪缺乏清晰的判断。大学生在主观上难以意识到自身礼仪知识的匮乏,礼仪素养的欠缺。大学生虽然主要生活在校园中,但是在经过大学教育后将会被编织进复杂的社会交往中,能否树立积极的个人形象,建立自己的社会资本,对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个人良好的礼仪素养是建立社会资本的必备且极其重要的素质,大学生对这一重要性显然认识不够。此外,在求职过程中,大学生比较重视考试成绩和能力面试,而在礼仪方面,除了对于着装、发型等外表方面比较注重以外,对礼貌等内在修养方面不够在意。一般的交际礼仪主要包括公共礼貌礼仪、求职就业礼仪、职业礼貌礼仪等,大学生往往不能根据交际场所以及交际对象的不同,对交际礼仪把握得恰到好处,或者是不能意识各种场所之间的差异,或者是礼仪过度。例如,将求职礼仪用于与师长之间的时常交往,就显得有点礼仪过度了。

第二,礼仪活动的缺乏。大学生主要生活在校园中,与校园外部的社会接触较少,宥于有限的活动空间,大学生所能参与的社交场合、接触的社交对象比较有限。尽管近年来,大学在培养学生礼仪修养方面采取了少量举措,在开展的形式上也有所拓展,例如,开设兴趣班,开展辩论赛,利用校园广播站、校报等展示名人修养轶事,聘请礼仪专家学者举办礼仪讲座等,但是不难看出,在诸多形式的教育活动中,存在以下弊端:(1)学生在校园活动中的参与多是一种被动式参与,而非主动式参与。比如,在开展礼仪相关的辩论赛中,参赛学生之目的在于辩论或获奖,而不是集中于礼仪知识与礼仪行动;学生参赛会按照比赛规制,各学院各派出一支代表队等。(2)部分学生参与而非全体参与。仍以与礼仪相关的辩论赛为例,直接参与其中的只有辩论赛的辩手们,在我院组织的一次辩论赛中,一个学院仅会出一个队伍,人数仅为3~5人之间,占学院学生数总数的1%以下;而在学院级的辩论赛中,大约会在8~12个队伍之间,直接参与人数在24~60人之间。间接参与的学生数要远远多于直接参与的学生数,比如参与组织比赛的学生会干部,观众等,约在200~300人,占学院总数的20%左右。即使如此,在一些理工科院校中,以理、工科为学科主要研究方向的二级学院无论是组织的频率上,还是学生参与的比例上,一般都会小于上述比例。

第三,礼仪认知与礼仪行为之间的断裂。礼仪认识与礼仪行为之间的断裂主要体现在礼仪认知。就其本质而言,礼仪礼貌决不是一种简单的孤立的言行问题,而是大学生内在的道德修养与文化素质问题。即便解决了使大学生的礼仪认知问题,要想让大学生在礼仪行为层面得到落实,仍然是较为困难的。礼仪行为养成的困难主要在于:(1)大学生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其日常行为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固化了,其中的不礼貌行为习惯的改变会异常困难;(2)大学生在入学后,在教学过程中接受的礼仪知识有时还没有来得及被内化即已被淡忘,同时由于部分大学生的自律性较差,知而不行也会阻碍礼仪行为的养成。

三 断裂的弥合:礼仪实践

古代哲学家王阳明认为“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教育家陶行知却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从辩证的角度来看,在我们认知与行为的不同阶段,在知与行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完成了知与行的统一。如果只教不育 、只说不做不练,那么礼仪行为将最终无法落到实处;如果没有基础的礼仪认知作为指导,礼仪行为便成了无源之水,或者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若能使文明礼貌教育的理论认知与行为养成两个方面有机地弥合起来,必将取得良好的效果。那么,如何弥合这二者之间的断裂呢?礼仪实践是弥合礼仪认知与礼仪行动的一剂良方。何为礼仪实践呢? 应该如何践行呢?

礼仪实践指的是大学生根据社交对象和社交场所的差异,将礼仪认知付之实践并将其内化并最终养成礼仪行为的过程。根据大学生礼仪教育的目的,大体上可从以下三方面的实践入手,从而实现礼仪认知与礼仪行为的有效弥合。

1 个人社交礼仪实践

个人社交礼仪是指个人在参加人际交往中自身礼仪规范和行为举止要求,也是个人文化、品德、思想修养等精神内涵的外在表现,是一个人发展自我、体现自我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在个人社交礼仪实践方面,需要遵循“仪容端正,服饰得体,举止从容”的路径逐步提高和深入。仪容,是包括仪表容貌、个人发饰、面容以及人体所有未被服饰遮掩等之类的总称。虽然不建议改变由遗传基因决定的自然形体,但是对于形体的修饰则是在一定程度上鼓励通过努力去实践。服饰可以说是服饰穿着、饰品佩带的二者统一。适当的服饰搭配不仅可以得体大方,更是能够遮丑扬美,进而通过服饰体现个人更佳的形象气质。服饰得体需要从仪容端正入手,逐步提高和深入。举止,是指人体的动作和表情,是人体静态与动态的造型。在重要性上,优雅的举止远远要高于形体服饰之美,从而将个人的气质形象彰显到极致。无论是在大学生教学的课堂内,还是在宿舍以外的其他生活场景中,鼓励大学生根据自身的原初定位,不断地在个人社交礼仪方面去尝试,从而不断修正并最终为自身准确定位,既是大学生社交礼仪实践的目的,也是其社交礼仪水平提高的必然措施。

2 面试礼仪实践

当前,工作单位招收员工一般包括笔试和面试两部分,面试部分则是面试人与面试官之间面对面的直接交流,表现不善则可能直接导致面试失败。面试礼仪的要点在于:提前到场,面带微笑,谦和热情,适当的无声语言。面试礼仪看似简单,似乎通过面试前的突击即可解决,事实则不然。面试礼仪的有效实践是在大学生的日常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数次的大学生社团面试和模拟面试来实现。在大学校园内部,有各类学生社团,社团在招聘新人入团时通常会举行面试,但是大学生对在参与过程存在的问题不够重视,因而其效果略差。大四时,大学生即将面临各种面试,为了增加录用的机会,建议大学的二级学院和学生社团可以举行各种模拟面试,以通过再现面试真实场景的方式,增加学生对面试礼仪的理解,从而达到有效的实践。同时,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往往会多次参加面试,前次的面试可以为后续的面试提供有效经验,但是需要在面试结束后及时总结。在各种方式的“面试”过程中,o导员或者礼仪教师的参与会使礼仪实践达到更好的礼仪教育效果。

3 职业礼仪实践

学习和掌握职业礼仪是当代大学生礼仪教育的主要实践,其在职业操守中主要表现为言谈举止和行为规范。大学生尚未正式参加工作,而是处于职业准备状态,学习、掌握和运用职业礼仪显得犹为必要。那么,既然尚未正式工作,职业礼仪如何实践呢?其渠道大致有二,一为礼仪模拟,即根据大学生的专业设置和职业定位,适当举办职业礼仪模拟活动,从而在模拟实践中学习、掌握和运用职业礼仪;二为职业实习,多数大学在学生毕业前,或学校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或是学生通过自身资源获得实习机会。实习是正式工作前的重要阶段,这是在完全真实的场景中职业礼仪实践。无论是礼仪模拟还是职业实习,两种实践活动都是学生礼仪认知的真实实践。在这一阶段,行则是知之始了,从“行动”中获取的“知”又高于学生直接从学校礼仪教育活动中所获取的“知”,并将在正式参加工作后将这种“知”付之实践,为学生的职业规划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梳理既有的大学生礼仪教育研究,结合数年的大学生教育经验,我们认为礼仪认知与礼仪行为之间的断裂是目前大学生礼仪行为未能养成的主要原因。为了弥合这一断裂,笔者认为礼仪实践可有效地弥合大学生礼仪认知与礼仪行为之间的断裂。具体表现在:礼仪实践既可以将大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学得的礼仪知识转变为礼仪行为,是礼仪行为养成的必然阶段,又可以深化大学生的礼仪认知并进一步付之礼仪的实际行动。但诚如已有学者所指出的,加强青少年的文明礼貌教育,提高青少年的文明礼貌素养,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任务,不是抓一阵子、做几个报告、开几次座谈会、搞几场活动就能奏效的。实际上,大学生的礼仪教育应该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中,只是在大学生的不同年级关注的重点不同而已。具体在大学生的不同阶段,各个阶段应该如何实施礼仪认知与礼仪行为教育并将二者通过礼仪实践弥合起来,则正是学校应该努力的方向,为社会输送的不仅是专业合格更是礼仪标榜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李萍.大学生的基本礼貌常识[J].道德与文明,1994(4).

[2]李瑛.校园文化建设――大学生礼貌礼仪教育[J].绿色视野,2013(2).

[3]李艳.当代大学生礼仪修养存在的问题[J].统计与管理,2015(6).

[4]陶行知.行是知之始[A],陶行知教育文选[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篇7

只要人生存在这个社会之中,就要面临着人际交往的问题,而人际交往也要遵循约定俗成的规则,这些规则就是指礼仪。所以可以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形容礼仪的重要性,它如同人际关系中的剂,缺少礼仪,人与人之间就容易因经历、认识和理解的差异而产生误解或冲突。所以,公关礼仪课程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但是如何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公关意识和公关技能,则是现代公关礼仪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基于这些问题,我们在具体的教学环节进行了一些探索。实践证明,情景训练是一种效果较为显著的方式。

一、公关礼仪的含义及其作用

现代礼仪的科学体系是在古代礼仪的基础上,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并学习外国礼仪中呵护国情的部分,逐渐发展和完善而形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讲,礼仪即教养、即素质,包括仪表、言词、社交礼仪、公共关系原理及实务等多方面内容。现代公关礼仪的作用主要有:(1)塑造形象。包括塑造个人形象和组织形象两个方面。(2)沟通信息。包括言语礼仪、饰物礼仪和行为表情礼仪。在信息传递中,表情及语言的传递表达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3)联络感情。现在社交礼仪最重要的情感特征是真诚。以真诚的心换取他人之心;以真诚的行为款待他人;以真诚的语言取悦他人。真诚是社交成功的一半,所以在社交场合,尤其需要付出一颗真诚的心,方能收获温暖。(4)增进友谊,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总之,礼仪是衡量人类文明程度的准绳,它不仅是个人交际技巧与应变能力的反映,还是一个人的气质、风度、阅历、知识、道德情操、精神风貌的折射。

二、情景训练及其在公关礼仪教学中的作用

也就是情景模拟法,是指运用具体活动的场景以激起学习者主动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它通过创设出具体场合的情形和景象,帮助学生把知识溶于生动的情境之中,改变了传统教学的枯燥、单一的情况。情景训练运用在礼仪教学中,不仅可以完善教学内容,而且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作用具体有点主要表现在:有利于优化课堂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教学双方最佳状态的发挥;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三、情景训练在公关礼仪教学中的具体方法

在公关礼仪的教学中运用情景训练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礼仪素养,使学生能娴熟地运用各种礼仪规范待人接物。具体方法包括:(1)对比法。通过不同事物的对比和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的对比,加深学生对礼仪作用的认识,激发其学习礼仪积极性。如在个人利益实训教学中,在见面握手、大招呼的讲授与训练之前和之后分别进行即兴情景训练,并做出评论。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既看到自己的进步,也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也可以通过观察名人典范,分析他们优雅的丰度和迷人的气质表现,有助于自我修养和良好习惯的养成。(2)案例讨论法。该方法的目的是让学生分清是非,把握礼仪的“度”。如:在案例安排中,列举出案例中的礼仪行为表现,再结合日常行为列举出相关的各种各样的做法,让学生对其做出讨论。讨论过程能使很多的学生认识到人际交往中的情感和距离等,这些都是有“度”的,要把握好礼仪的“度”,才能在社交场合中运用自如,改善人际交通,增强交往能力。(3)情景模拟法。在公关礼仪教学中,可以在课堂上设置出种种社交场合,让学生进行模拟操作,以提高其礼仪技能,比如在讲握手礼仪时,先讲握手分为三种情况:即男女之间、上下级(长幼)之间、主客之间如何握手。每种情况都设置具体的场景进行训练。并要求同学们之间相互观察握手的姿态、表情、时间和伸手的顺序,并总结他们各自之间的优缺点。对于公关礼仪,这种方法具有较普遍的适用性,如在介绍、电话、接待、求职应聘等都可以采取类似的方法,均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这种方法要求教师备课时精心创设情景,以指导训练,对学生自行创设情景也可起到示范、引导和启发的作用。此外,还应坚持实际训练与加强自身修养相结合,主要通过在教学中不断启发学生,使他们认识到礼仪的实质和基础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与尊重。归根结底,礼仪就是相互尊重的体现。基于这些,在教学过程中应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加课程中文化修养内容的含量,如讲不同民族、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不同以及如何做到相互尊重,等等。

四、情景训练在公关礼仪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1)情景训练的目标要明确。情景训练的目的是为了促成知识向能力转化,因此在进行情景设计时要紧密围绕培养目标进行,当然,选题还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趣味性、挑战性。只有营造尽可能真实的模拟环境和氛围,学生才可能真正用心去演练并融入所扮演的角色之中,才能发自内心地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实现教学的真正目的。(2)情景训练过程中应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虽然在情景模拟中是以学生为主角的,但是教师的角色也非常关键。因此,在情景训练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把自己置身于实际情景中去,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3)情景训练应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法虽然是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中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但是它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如果将这种教学方式过多的应用在礼仪教学中,不但不能激发学生在学习的积极性,可能还会招致学生的反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使用这样一种单一的教学方法,而应与其他教学方法诸如传统的讲授法、进行公关礼仪知识辩论等相互配合使用,才能相辅相成,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多角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确保教学效果。

五、结语

总之,情景训练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上台表演、操练。它体现了直观性、启发性、形象性,为现代公关礼仪的教学提供了较好的方法,恰当的运用能够较好的帮助学生较好的领略公关礼仪的要点,从而更好锻炼学生的公关意识与公关能力。

参 考 文 献

[1]陈华.试论社交礼仪教学改革[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9):45~46

[2]高景丽.公关礼仪类课程在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中的作用及改进[J].教育教学研究.2007(3):133~134

[3]张海英.实施情景教学法的三个步骤[J].黑河教育.2004(6):37

[4]胡丹.关于高职院校社交礼仪课程教学的思考[J].南通纺织职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03(12):65~68

[5]李敏.物流管理专业公关礼仪开放性实践教学探索[J].教育教学.2010(6):159~163

[6]张冬晶.面向职场多方实践――谈《公共关系学》的几种教学方法[J].中国科技信息.2008(17):173

篇8

(一)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

目前,各高职院校的学生主体是 90 后的新一代年轻人,大多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心理年龄落后于生理年龄。近几年,随着生源质量的有所下降,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也有所下降。有些学生虽然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却缺乏基本的礼貌礼节常识,无视教师的存在、楼道大声喧哗、出入办公室不打招呼等;有些学生貌似讲义气却因小事出言不逊、大打出手也时有发生;还有些学生思想前卫接受新事物快,却缺乏基本的廉耻感,举止粗俗、校园里出现不雅举止和网络上出现的不雅视频等等。因此,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是时代赋予我们高校的重要任务。荀子曰:“人无礼而不生,事无礼而不成,国无礼而不宁”。荀子把“礼”当作人生价值思想之核心,把“礼”视为做人之根本目的与崇高理想,“礼者,人道之极也”。他认为“礼”既是最终目标、理想,又是过程行为、理念。加强礼仪教育,可以通过开设礼仪课程这一有效途径,使学生了解我国五千年悠久的礼仪文化、了解礼仪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规范、学会与人正确交往,提高自身修养,用人们应该共同遵守的礼仪行为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通过外在的仪容、仪表、言谈举止反映自己的文明程度和素质高低,同时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从2007年开始,从我院部分专业开设“社交礼仪”选修课,广大学生非常喜欢这门课程,上课的出勤率很高,很多学生都反映通过学习礼仪知识,知道了应该如何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如何开展正常的人际交往、如何提高个人自身素质。

(二)有利于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教育部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同时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以就业为导向,就是要培养学生对社会的适应力,才能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高职院校的学生比普通高校的学生更早的进入社会,但由于许多毕业生临近毕业还走不出“断奶期”,在求职应聘阶段的礼仪知识的欠缺,不知如何求职应聘、不会写简历、不懂面试礼仪、着装不恰当等等都可能会与一些就业机会失之交臂,使求职受挫,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即使进入到某个单位,如果没有相关的积累,就不能与人为善并与人沟通和合作,也很难在工作岗位上创造业绩。这样的问题困扰着很多毕业生,直接影响他们的初次就业和就业质量。因此,开设礼仪课可以使学生了解求职应聘过程中应如何注意个人自身形象的塑造、如何与人交流、如何介绍自己、怎样着装、如何做好求职的各项准备工作等等,为顺利就业打好基础、提升就业竞争力,在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

二、礼仪课程开设应注意的问题

(一)课程开设的时间和范围。“礼仪”课程最好安排在第一学期或者第二学期。这是因为新生入学后,从原来一个熟悉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突然进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无论在学习上、生活上、人际交往、与原来对大学憧憬的落差等诸多方面都会出现心理上的不适应以及行为上的无所适从。人际沟通出现障碍,一些不良习惯逐渐显现。这个阶段的学生最需要的是从大学的教育活动中获得正能量,得到及时的指导。同时,这个阶段也是价值观、人生观逐渐形成的阶段。礼仪课程可以使学生在他们有生以来的学校学习中,第一次系统的了解人际交往中所必须掌握的礼貌礼节和遵守社会基本规则,学会尊重别人、学会包容、学会与人沟通和合作,对学生在大学三年中逐渐养成良好习惯、遵守社会规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奠定了基础,为走向社会做好准备。

礼仪课可以作为各专业公共选修课开设,也可以结合专业情况选择相应的礼仪课程。以我院为例,在各专业中只有经管类专业和少数其他专业中开设礼仪选修课。其实,不仅经管类专业学生需要礼仪知识,其他工科类专业的学生也同样需要礼仪知识,因为他们即将面临的问题都是一样的,毕业后走向社会同样需要与人打交道。从我院曾经开设的礼仪专题讲座的参加者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工科专业的学生,他们比经管类的学生更加需要这方面的知识和具备相关的能力。

(二)礼仪课教材的选择要符合高职教育的特点。礼仪课程的教材种类繁多,在选择教材上要结合本专业需要选择适用的教材。礼仪课程不管是“现代礼仪”还是“社交礼仪”以及“商务礼仪”等等都是实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选用的教材一定能够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礼仪知识,能够通过各项目情景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各类活动中的礼仪技巧和行为规范,以工作过程作为贯穿理论与技能的线索,以培养职业能力为导向,强调“教、学、做”一体,教材要有实训项目并有大量的案例,避免选择理论过多,没有实践训练的教材。

(三)严格遴选授课教师。为了保证“礼仪”课程的实效性,老师的选择非常重要。目前有很多学校也开设了这门课,但是,在教师的选择上并没有进行严格的把关。授课的教师所学专业五花八门,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政治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企业管理专业等等;教师来源也比较复杂,有本校的专业教师、也有外聘的教师、也有学校的行政人员为了参与到教学当中进行“双肩挑”,给学生的感觉就是教师不够专业,任何人都可以讲授礼仪课,其实不然。笔者认为,要想取得这门课程的实效性,首先要把好“礼仪”课程教师的准入关。可以规定,讲授“礼仪”这门课程的老师,除了要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外,还需要进行事前培训,开课前进行试讲,试讲合格者才可胜任。也可以通过学生评教来遴选适合的教师。同时对担任礼仪课教学的教师在仪表、形象等方面也要有所要求,起到为人师表和示范作用。

三、礼仪课要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礼仪课的教学一定要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学生顺利走向社会打好基础。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教学模式的改革。

(一)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的教学优势是比较明显的。它生动、直观、图文并茂、声像结合,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比如,在讲授“社交礼仪”课程中的“仪态”部分,要阐释“坐姿”,配以多媒体的现实图片,直观的讲动作要领并由图片上的专家进行演示,图文并茂,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都能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多媒体的信息量大且直观的演示,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开展情景模拟实训。“礼仪”课程有一个很大的特点,理论知识并不复杂,学生易懂,但做起来却不容易,即知礼容易、习礼难。这就需要礼仪课程必须加大实训力度,在教学上采用边讲、边示范、边模拟、边训练的模式,使“教、学、做”有机的结合一起,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要做好实训,情景设计是关键,让学生们在具体情境下实训是课程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设计一个具体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仿真的实践平台,能够很好地提高教学实效性。比如可以设计接待来宾或拜访、介绍来宾、求职面试、会议、语言交际、餐饮等多种情景的礼仪规范的应用,提高教学的时效性。

(三)开展社交礼仪技能大赛。礼仪课教学效果是十分重要的,在实践中可以采用开展社交礼仪大赛的形式促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效果。可以通过组织开展社交礼仪技能大赛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热情。从我院曾经组织过的社交礼仪技能大赛看,效果非常明显,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非常高,大赛过程具有极强的观赏性和借鉴性,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学生在参与大赛的层层选拔过程中感受了学习的乐趣、掌握了职业技能,增强了自信,塑造了良好的个人形象,为成功走向社会作好了准备。

参考文献:

[1]彭云高,等学校礼仪课程教学与实践改革探讨[J](高职高教研究),2012(1)

篇9

手的同时,把左手置于长者右手之上,或用双手握手时,左手也要置于长者的右手之上,在握手的同时要躬身,才称札貌尊敬。

如果是熟悉又很尊敬的长者长时间未见面,突然见到后,在行礼时还要跪地叩头。韩国男士之间相互见面时,一定要打招呼,并且要根据相互之间的关系,或是握手,必须用右手或双手。或是鞠躬,鞠躬时只限点一次头。做生意的韩国人使用鞠躬礼。对于官员可以行握手礼或轻微点一下头,以示行礼。女士们一般不使用握手礼仪。

韩国人有姓氏,与我国相似,常见的单姓有金、李、朴等居多,复姓有司空、东方等,韩国人相互之间不论有多么的熟悉,一般都不直呼其名,而是使用尊称,或称职务、职称。如果是不熟悉的人相见时,可称女士、小姐、夫人、先生等国际惯用和通用的称谓。

如果有众多人员相聚的机会,就要按照人员的地位身份的高低或年龄的大小排座次,身份地位高或长者排在前面或上面,依次进行.

韩国社交礼仪二:仪态礼仪韩国人在公共场所很谨慎,一般情况下都不在公共场所流露自己的感情,更不会大声喧哗和说笑,保持稳重和严谨是有札貌的表现。特别是女士一定不能放声大笑,为了防止万一,所以妇女经常用手帕捂住自己的嘴巴。在韩国,男女相见时,总是女士先向男士鞠躬,致谢或问候。男女同行时, 总是男的在前,女的在后;男女同座时,总是男的在上座,女的在下座;请客赴宴时,一般都只请男士;进门时,男士走在 前面,女士走在后面,还要帮助男人穿脱外衣、帽子等。

在公共场所或在有别人的地方不能出现有碍观瞻的举动,如揍鼻涕、吐痰、抠鼻子、抓痒痒等都被视为不讲礼仪的行为。

韩国社交礼仪三:服饰礼仪韩国人的服饰一般分传统式和现代式两种,传统服饰主要突出民族特色,像男士的袄、裤、坎肩、长袍等;像女士的短 袄、长裙、筒裙、幸州裙等。现代服饰主要是与国际接轨,特别是年轻人和官员,主要以西服着装为最多最普遍。女士穿连衣裙的居多。但不论是传统式还是现代式,他们都以简朴、大方、实用为标准。像男士的传统服饰坎肩,一般都穿在袄外,颜色多样,花纹丰富;男士的裤子档宽、腿肥、裤脚大, 很便于人们的活动。

像女士的短袄,紧贴身子,很适合未婚 (妇女)和年轻姑娘们穿用;像女士长裙又宽又长就很适合婚后妇女穿用,像“幸州裙”,其实是妇女在家干活时穿用的围裙,史传在日本侵略幸州山城时,权律将军动员全城男女一起上阵杀敌,妇女就用围裙运载石头,城头上的士兵们勇气大增,用石头打退了敌人的进攻,以后人们就给围裙送了一个英雄般的名字——“幸州裙”。

头巾是韩国男女都喜欢的,头巾的颜色、质地多样,印花、绣花的都有,尤其以绸缎为最佳。年老的妇女以白色最 多。男士往往也在头上缠一条毛巾,便于防尘和劳动天热时 擦汗、洗脸。

韩国社交礼仪四:饮食礼仪酱汤和泡菜是韩国人最喜欢吃的,每顿饭都不可缺少, 他们把泡菜作为开胃小菜,把酱作为各种菜的基本佐料。每年的秋季,各家各户都要腌制大量的泡菜,所以,这就成了韩国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其实泡菜的原料也很普通,主要是大白菜、萝卜之类,再加上辣椒、大蒜、大葱和酱类。做客时, 不论喜欢吃还是不喜欢吃,都要加以赞赏,并且可以少量地尝试尝试,才算礼貌.

韩国人吃饭的碗也很特别,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大人小孩和男女都有差别,夏天气候热时用铜碗,冬天气候冷时多用瓷碗。所以,遇到这种情况后,就要自然平和地接受,不要大惊小怪,感到异常,更不能用筷子、手或其他东西敲打碗具。

如果有韩国人邀请赴宴时,一定要带上礼品,一般是包装精美的食品或酒类为佳。送礼时双手奉上,不当面打开礼品观瞻。韩国人的敬酒方式很特别,分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是斟酒;第二步是敬酒。

斟酒时,先要拿起酒瓶(右手拿瓶,左手托底)。鞠躬致辞后,再倒酒,并且要连续三杯举得低于对方的酒杯以示尊敬,敬完酒后还要鞠一躬。进餐时,要等全部菜肴上齐以后,所有进餐者一起上桌开饭,席间不能边吃边说话。

韩国人日常的饮食习惯与我国相似,大米、白面为主要食品,常吃面条、馒头、包子、饺子之类,当然他们也很爱吃米糕。韩国的烤牛肉、“狗肉煲”、生拌活鱼、五谷饭等都是 名吃.

如果有机会到韩国人家里做客时,进门要脱鞋,送礼品, 面对矮桌要盘腿席地而坐,双腿不能叉开或伸直,否则就是失礼。如果与长辈坐在一起,要保持身体的姿态雅观,即要正襟端坐,不可东倒西歪。如果要抽烟,必须征得长者的同意和允许。

韩国社交礼仪五:家庭礼仪韩国人的家教很严格,早展起床后,小辈要向长辈问安; 不论是早饭、中饭还是晚饭后,小辈都要向长辈问安;吃饭时,先要给长辈盛饭,如果是桌子上的共用小菜,必须让长辈先动筷子。整个吃饭过程中,晚辈必须慢一些,要在长辈之后吃完,如果有远道归来的长辈时,晚辈要先鞠躬行礼,然后跪地叩拜。

如果家里来了客人,小孩见到后除鞠躬行礼外, 还要跪地叩拜。晚辈与长辈在一起时,要时刻保持谨慎、严肃态度,不能有丝毫的轻率举动,否则会认为是失礼,如果家里有老人,吃饭时就要给老人摆上单人桌,先让老人吃。

年轻人不能和老年人在同一个饭桌上饮酒、抽烟。如果只有 一个长桌时,年轻人要转过身背对餐桌饮酒,这样,才算是对老年人的礼貌和尊敬。

韩国人的家庭里都有家长,其他人必须服从家长的安排,当然,家长必须公平对待每个家庭成员。结婚后的妇女, 许多都专门从事管家、育儿,现在也有不女婚后参加工作,但家庭里普遍是儿女服从父母,妻子服从丈夫,小辈服从长辈。

韩国社交礼仪六:商务礼仪与韩国人做生意,要有人介绍最好,其国家组织严密,并且有影响的大人物很受尊崇,所以,如果有这样的人来作介绍,相互之间就会更加信任,便于将来合作。当然,如果无认识人的介绍,也可以直接与贸易促进公司联系,可以聘用到对政府或企业了解的人,生意就会好做得多了。

在业务谈判中,韩国人很谨慎,重要问题会反复询问,反复思考,所以要有耐心。韩国人很敏感,谈话时要注意力集中,经常有目光交流,就容易取得信赖和尊重.说话时要慢,要清晰,不要慌乱。

一般情况下,他们不愿意接受的事情也不会直接拒绝, 而且很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主要是为了维护对方的面子,所以,与韩国人谈生意时,也不要直接表达自己不愿接受的事情,更不能直接说“不”,而是婉转一些表示自己的观点。

韩国社交礼仪七:婚姻喜庆礼仪传统的婚礼是新郎亲自要到新娘家去迎接,需要由父亲和众乡亲陪同。当新郎来到新娘家门口时,新娘要由父母陪同出门迎接新郎,新郎与新娘相见时要喝交杯酒,并且新郎要把事先准备好的戒指戴在新娘手指上,以示结婚。

此时,新娘的父母要热情招待前来迎亲的众人,一般是摆上一顿丰盛的饭菜和洒。第三天,新郎家要摆酒席庆贺新婚大吉。现代式的结婚比较简单,年轻人经过自由恋爱后,领取结婚证,请亲友们在饭馆里吃酒庆贺,席间,新娘要穿婚纱。一般是白色拖地,又宽又长;新郎则是西装革履,向来者敬酒。

韩国社交礼仪八:主要民俗韩国的民俗很多,例如,在亲属之间要用“寸数”的多少 来衡量其间的亲疏远近关系,他们规定的寸数是:夫妻为“0”,父子为“1",兄弟姐妹为“2",叔侄为“3",堂兄弟间为"4" 等,要是超过“8",就不是亲属关系了。

韩国农村有每年造守护神的传统,他们叫“大将军”,就是在村口或寺庙周围,用木头或石头制成的男女配对神像, 矗立在那里,祛祸除邪,保佑国泰平安。

农乐舞是韩国农村很流行的一种民俗,不仅有舞蹈,而且还伴有各种乐器,包括吹呐、铜鼓、长鼓、中鼓、小鼓,还有 令旗、家旗等。

特别是舞蹈达到时,不论男女老幼,都可以打扮成各种各样、奇形怪状的动物、妖怪、傻子、罗锅等同场起舞,欢乐无比,充分体现了该民族擅长歌舞的特点。

另外,韩国的很多节日和我国的相似,像春节、正月十 五、中秋节、寒食节、重阳节(重九节)、冬至等。

韩国社交礼仪九:旅游礼仪韩国的旅游名胜景点很多,每年有大量的外国游客观光。现在韩国与我国已经订立了旅游协议,公民可以随旅游团或自行组织旅游团(五人以上就可以)赴韩国旅游。他们的法律规定:国人必须尊重国旗、国歌、国花。

每天下午5时整,电视台播放国歌,国人要向国旗敬礼,行路人要停下来。在影剧院,不论是放电影还是演戏,在开演之前必须播放国歌,观众都要起立。游客一定要人乡随俗,按照他们的民族习惯行事,切勿我行我素,惹怒韩国人。另外,照相要受到一些限制,如博物馆、地铁、水库、机场、高层建筑、军事设施等处就要注意,不要招惹不必要的麻烦。

篇10

二、活动目标的确立:

1、知识目标:

(1)、通过调查访问,使学生了解朝鲜族礼仪文化及生活中基本的社交礼仪。

(2)、在生活实践及学习中懂得朝鲜族人待人接物的一般礼仪规范,并能熟练掌握基本的社交礼仪。

2、 能力目标:

(1)、通过资料收集与整理,培养学生的资料搜集和处理能力。

(2)、通过学生的实地调查和访问,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口语表达能力。

(3)、通过研究成果的展示与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

3、情感目标: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乐于以礼待人,形成讲文明、讲礼貌的交往态度,从内心愿意做讲礼仪的人。

(2)、体验举止优雅,文明礼貌带给自己的乐趣,以及对人的发展产生的积极价值。

三、活动方法:

调查、访问;搜集和整理资料。

四、活动过程的实施:

第一阶段:活动的准备阶段

1、确定活动主题

开学初,我让同学们提出他们各自感兴趣的问题。韩俏荣同学提出了“有谁知道我们朝鲜族的礼仪有多少种?”大多数学生对这个问题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考虑到作为朝鲜族的孩子,他们有必要多了解一些本民族的礼仪文化知识,有也有责任和义务将本民族礼仪文化继承和发扬,于是,把这个问题作为本学期的研究主题。

2、形成子课题:

围绕主题,我和同学们将一些相似或相同的问题进行合并,并依据可行性探究性原则,进行归类整理。再结合班级学生人数少,调查力量有限,形成了以下三个子课题:

(1)、什么是礼仪?朝鲜族礼仪的种类有多少?

(2)、朝鲜族礼仪在不同的场合有哪些不同礼节?

(3)、朝鲜族在拜礼的时候有哪些要注意的问题?

3、制定方案:

分组制定方案时,教师引导对同一子课题感兴趣的学生自然生成活动小组进行研究,并协助他们制定出目的性强、可行性强的活动计划。我们具体依据了以下策略:

(1)、学生依据各自的兴趣自然分组,这是研究开展的基础。

(2)、计划有目的,有较强的可行性是研究实施的保证。

(3)、组员有具体分工、加强合作是研究深入的条件。

作为教师,细心观察每个小组活动的进程,关注组员参与活动的态度,协助组长处理突发事件,保证活动的有效实施。

第二阶段:活动的实施阶段

我们这一研究性课题以调查访问的形式为主。在各个小组组长的带领下进行调查、访问、查阅并记录有关于朝鲜族礼仪的资料等。

第一小组(什么是礼仪?朝鲜族礼仪的种类有多少?):在校园内调查老师及同学,并通过网络、图书、报刊等资料查找,进行整理、汇总。

第二小组(朝鲜族礼仪在不同的场合有哪些不同礼节?):通过对不同年龄段的人们进行采访、调查以及通过网络等其它手段搜集文字、图片等资料,并摄制采访DV。

第三小组(朝鲜族在拜礼的时候有哪些要注意的问题?):通过对不同年龄段的人们进行调查访问以及通过网络等其它手段搜集资料,进行整理、汇总。

第三阶段:活动的总结交流

1、研究成果的整理

活动过程中,学生收集了大量的资料。我们利用两课时的时间,指导学生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

(1)、筛选引导学生读懂已收集到的资料,根据课题进行删节一些无关的资料。

(2)、分类:学生收集的资料是丰富多彩的,引导学生按资料的呈现形式进行归类、保存。

2、研究成果的展示: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分享成果。

第一小组:礼仪是由一定社会的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形成的为大家共同遵守的仪节。朝鲜族礼仪的种类有很多,表现在说话有言礼、走路有路礼、吃饭有餐礼、待客有宾礼等。

第二小组和第三小组:朝鲜族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礼仪,如讲话时晚辈对长辈必用敬语,凡对于比自己年龄稍大一些的熟人也要用敬语,平辈之间初次见面也用敬语,以示文雅、有礼。对于宾客,即使比自己年龄小几岁,也一般都用敬语相待。一是三餐,先给老人和长辈盛饭上菜,并给老人和宾客设单人桌,媳妇或儿女双手恭敬地把饭菜端到老人面前,等老人、长辈举匙后全家才能就餐。吃饭时,匙要放在汤碗里,若把匙子放在桌上,便是失礼。节日饮食多与邻居分尝。饮酒、吸烟父子不同席,晚辈不在长辈面前喝酒、吸烟,无法回避时,年轻人背席而饮,以示尊敬。酒席上,一般以年龄大小依次入座和举杯。路上,遇见老人,必须恭顺地敬礼、问安,并且让路以至目送。一到节日,老人、父母和老师更是享受尊待。每逢年节和喜庆的日子,都要大摆筵席,届时要先在餐桌上摆一只煮熟的大公鸡,公鸡的嘴里还要叼一只红辣椒。筵席的传统菜点不仅花样繁多,造型也要优美华丽,好多食品都要做成鸟兽形。朝鲜族很重视老人的六十花甲、七十晋甲和小孩周岁生日。老人过六十寿辰时,子女要举行隆重的仪式,子孙、亲戚欢聚一堂,为老人大罢花甲宴席,共同庆贺祝寿,随之歌舞吹弹,尽情让老人享受晚年的天伦之乐等。

3、研究成果的外延

本次活动是学生自主发现问题之后产生的,在学生汇报中解决了一些问题的同时又生成了一些新的问题,例如:“是不是所有的朝鲜族传统礼仪习俗我们都要全盘继承和发扬呢?”教师就要适时引导学生应该用科学的观点对待传统的礼仪习俗: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古为今用,做到与时俱进。

五、活动的评价:

对于整个研究活动、学生的情况,组织开展全面的评价。

1、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个方面进行评价。如学生在活动中的具体参与情况等。

2、不仅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可以包括学生的自评、学生之间的互评、家长对学生的评价、社区对学生的评价。

3、在学生的汇报课上,教师要及时的给予学生非正式的评价,如一个满意的微笑,一句激励的话语等,给学生一种精神上的鼓励。

4、学生们收集的资料、小论文、小体会以及图片、采访DV等,教师都要收集存入学生个人“资料袋”,作为对学生评价的资料。

六、我们的收获

七、课后反思:

篇11

讲座上,瑞雅礼仪的国际礼仪顾问黎晟女士为这些女性政府职员讲解了西式着装和进餐原则:“戴黑领结”是什么意思、在鸡尾酒会上适合穿什么、女性如何根据身材着装、应化什么程度的妆?

黎晟发现,对于这些陌生的知识,商务部的女职员们有着非常强烈的学习欲望。

“她们是其他国家了解中国和中国政府的一面窗口。”黎晟说,这些中国女性政府职员必须学会如何优雅地面对外国人。

27岁的何佩嵘是瑞雅礼仪的创始人,和黎晟一样,她也毕业于瑞士的精修礼仪学院——皮埃尔弗别墅学院(Institut Villa Pierrefeu),这所学院也是英国已故王妃戴安娜曾经学习礼仪的地方。

现在,中国政府职员和富人有越来越多的机会接触西方社会,学习西方礼仪知识成为了一项需求。身处北京的香港人何佩嵘正是看中了这项需求,并努力使之成为一门优雅的生意。

国企女员工是何佩嵘最“积极的学生”。她说,国企人员经常被邀请到国外,“她们的确了解礼仪训练的重要性”,其中既有政治因素,也有商务方面的原因。但她们时常会因为缺乏礼仪知识,遭遇尴尬。

何佩嵘的一位客户许女士(由于涉及隐私,她拒绝透露全名)是一位国企总裁。一次受邀去英国的一家合作公司考察,考察后,对方邀请她出席一个正式的欢迎晚宴。

看到请柬上写着“戴黑领结”,她以为是“正装”,于是穿上日常工作穿的黑色连衣裙就去了,她的属下也都西装革履跟她一起赴宴。

可是到了宴会上一看:男人们都穿着黑色的礼服,女人则全部穿着晚礼服,打扮得优雅大方。虽然在场没有任何人对她的装扮表示质疑,但许女士还是非常的不自在,总感觉自己有些格格不入。

何佩嵘看中的就是许女士这类人的市场,她们比平常人有更多机会接触到外国人,时常需要接受外国人的招待。她们大多是女性,其中不乏富二代和企业主。

中国企业想要在海外找到市场,首先就是要培养国际人脉,这就得从了解西方人的饮食文化和着装习俗入手。其次懂得外国人通行的礼仪,在重要社交场合避免失态,与外国人交流顺畅,也更有利于塑造良好的形象,对许女士们来说,这意味着更多潜在的商机。

何佩嵘眼中,她的客户大多都见过不少世面,有的人也懂得一些国际礼仪规矩的,只是通常他们学习的这些知识比较零散,并没有系统地进行梳理。“有些知识是欠缺的,有些则是错误的。她们的母亲从未教过她们这方面的东西。”

何佩嵘这一套礼仪训练的价格不菲。“女主人礼仪课程”和“淑媛礼仪课程”分别是12天课程10万和10天课程8万元。

接受《博客天下》记者采访当天,何佩嵘正在教授学员有关餐桌礼仪的内容。房间里洋溢着一种家的温馨,但是在这里上课,对于初学礼仪的学员们来说,并不十分轻松。

在这里,你必须知道英式下午茶和法式下午茶的区别,以及如何为不同的茶配上合适的点心。你还要学会别人到家里喝茶、做客,作为女主人如何招待客人在家享用午餐、下午茶以及晚餐。另外,什么季节用什么样的鲜花来装饰餐桌也是必备知识。

“餐桌礼仪”课程首先从饭前开始。

大厨会为这些学员提供精致的午餐。但是这些午餐可不只是为了填饱肚子而已,它们被精心设计并且是课程的一部分。“餐桌布置训练”“复杂食物训练”“餐桌交谈训练”都对应着不同的菜单。

来上课的学员需要先和厨师沟通,了解清楚今天有几道菜,是什么菜。然后,她要凭此前何佩嵘教授过的礼仪知识,自己从橱柜里取出符合当天午餐菜式的杯、碗、盘、碟以及相应的刀叉餐具,在餐厅的长桌上进行摆放。自己认为摆放完毕之后,学员会通知“老师”,请她一起用餐。

何老师来到桌前,第一步是仔细检查餐具的摆放情况。

她不仅会指出餐具挑选和摆放顺序的问题,甚至还会注意餐具摆放的间隔。上课时,何佩嵘会备一把米尺,用于测量餐具摆放的距离。55厘米,是两套餐具能够相距最近的距离。如果哪里摆错了,学员必须在她的纠正下准确无误地重新摆好餐具,这才能够开饭。

在正式的餐会场合中,优雅的做法是不能用手来碰触食物的,学员必须练习使用刀叉的高阶技巧,像做外科手术一样文雅地吃掉面前的食物。

在《如何吃橙子》这一课上,为了让浑圆的橙子在光滑的瓷盘里站住,学员首先要轻轻切掉橙子的底部,把它立起来。然后,用刀轻轻地把橙子皮纵向划开,划成几瓣。接着把刀子橙子皮里,一点一点地把皮撬开。这时橙子皮绽开,如同一朵花,露出果肉,才能一片一片切下来吃。

切的时候,刀不能敲击盘子发出声音;吃的时候,也不可以让人看到自己的牙齿;吃完食物,还要把吃剩的部分收拾好,摆成整齐的样子。

对于初学者来说,整个过程都必须集中注意力才能完成。与之相应的是,学员必须兼顾自己的仪态,比如腰杆必须挺直,不能背靠椅子。整个过程,学员的一举一动,都在何佩嵘的监视下进行,一旦出现问题就会立即被她提醒和纠正。

何佩嵘对学员很严格,仪态、着装、言语都必须达到最标准的要求。“学员必须在训练时达到这样的标准,才能在实际运用时落落大方。”她说。

这里的教学模式完全仿照何佩嵘在瑞士礼仪学院的课程设计,授课老师更是要求学员在礼仪的每一个细节上都做到近乎条件反射般的精准。

为适合中国国情,和瑞士礼仪学院的礼仪教学略有不同:何佩嵘进行了一套符合中国客人需求的本土化改造。

她发现,对于中国客户来说,餐桌上的礼仪和人脉关系同等重要。所以,礼仪教学和人脉关系打包售卖成了这家西方礼仪培训公司的重要商业模式。

参加真实的社交活动就是实现客户“交朋友”的重要环节。例如去各国大使馆和大使夫人喝下午茶,到名媛雅士、高端人群聚集的场合参加宴会,或是前往马球俱乐部观赏马球赛。

“所有人都希望能拓展自己的海外关系。”何佩嵘说。

这类类似实战的社交活动既让没有熟练掌握相应礼仪的学员感到紧张,也让她们激动不已,因为他们在这里可以收获真实的人际关系。

“你有钱并不代表你很高贵。”何佩嵘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如今中国人富起来了,但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富”并不代表“贵”,中国人仍然缺乏对礼仪精神的领悟。

关于中国人的海外表现,向来是一个争议话题。最近微博上热议的中国大妈在美国跳广场舞被警方带走的事情又引发了中国人所谓“丢人丢到国外去”的集体反思。类似的故事整理一下,大概足可出本书。事实上,作为历史上一种比较孤立文明的后代,中国人对走出国门打交道还是缺乏经验。

如今,中国的高层官员也对国民在海外展现出的素质深为不满。据新华社报道,国务院副总理近日对中国出境游客的言行举止提出批评。他说,部分游客在公众场合大声喧哗,在旅游景区乱刻字,过马路时闯红灯,并且随地吐痰,这都有损中国人的国际形象。

篇12

一是开展交流会多跟师兄师姐联系。

二是开展关于公务员考试的讲座,可请参加过公务员考试的师兄师姐们一下经验。xx书记特地向同学们推荐了通过国家级公务员考试的李林浩老师。

三是开展考研交流会,报考研究生,拓展就业道路。

最后xx书记强调此次培训的核心在于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两个方面,要同学们在这两个方面多下功夫。

现任会长庄璨就xx书记的意见作了发言:在xx协会工作的沟通方面,将举办一个与师兄师姐的交流会;在公务员与考研方面,将举办讲座,则将举办相关的讲座,请有经验的师兄师姐们传授经验。庄璨还总结前两届培训的经验,肯定成绩,如提高会员的策划能力;但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吸取经验,我们将把第三次培训办得更好!

庄璨重申了这次培训活动的目的:第一,提高会员在工作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第二,给会员们提供学习平台;第三,提高xx协会在韩师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最后,展望未来,预祝本次素质培训圆满结束。

开幕式后,专业老师——郭炎武老师给同学们上了生动有趣的现代社交礼仪讲座。主要介绍了礼仪的概念、不同文化背景的礼仪等,其中着重与手有关的礼仪,包括握手礼、吻手礼、合手礼。半个小时,大家都很认真地听讲,都有自己的收获。

篇13

由于幼儿在心理方面还没有完全的成熟,所以常规的教学方法很难在幼儿教育教学中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幼儿教师能够研究出一些符合幼儿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的教学方法。本文就情景教学法在幼儿教育中有效应用进行了具体探讨。

1情景教学法的内涵和价值

概括的来讲,情景教学法是指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表演等各种形式来创设特定的情境,进而让幼儿在特定的情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参与中提高自身的能力,从而给幼儿提供一种更好的学习体验方式。可以说,将其应用到幼儿教育中去,不仅能够让幼儿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而且能够促进幼儿更好的了解世界,有助于幼儿各方面能力的有效提高,对于其成长和发展进步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2情景教学法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现状

现阶段情景教学法已经得到了更多幼儿教师的认可和青睐,在实践教育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成绩,但是与预期的教育目标相比,依旧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些幼儿教师实施情境教学方法时所使用的内容很难充分的激发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进而降低了情景教学法应有价值的发挥,整个过程也显得形式化和模式化比较严重。情境创设的方式比较单一。也就是说,教师通常采用角色扮演,布置童话背景来完成情境创设,长此以往,幼儿就产生了倦怠心理,依旧收不到良好的创设效果。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和既定的教学目标存在一定的偏差,整个教学过程中只实现了乐,却没有寓教,而这一问题也是现阶段采用情境教学法进行幼儿教育中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

3提高情景教学法在幼儿教育应用中有效性的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又对幼儿教育给出了新的方向,要求教师能够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幼儿的素质和素养。据此,笔者从多方面着手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3.1在幼儿语言教学中有效应用情境创设教学方法

良好的语言表达技巧的掌握对幼儿自我观念思想的表达和良好的与人沟通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基础价值。教会幼儿基本的语言表达技巧,帮助幼儿学会科学规范地使用语言,成为幼儿语言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爱玩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对于他们来说单纯的语言学习或是灌输是枯燥无味、无法接受的。在完全为了语言教学而教学的情况下,幼儿的语言学习效果会大打折扣。但是如果能采用情境教学这一全新的教学模式,那么孩子们将在愉快的玩耍中不自觉地锻炼了语言能力。更为重要的是情景教学模式,充分照顾了孩子们的主体性地位,在丰富多彩的情境中,他们有了更多的发挥空间,有了更多的丰富多彩的语言形式,其交流表达的内容、机会和形式也在变多,且多为自发的创造性语言行为,这对孩子们的语言能力提升往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需要幼儿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引入电影元素,角色游戏担纲。随着时代的发展,有关影视的因素越来越多地走入孩子们的生活,影视中丰富的角色语言为语言游戏提供了很多具有借鉴意义的素材。电影中的台词内容和形式会对孩子们的语言表达学习产生影响。因此我们建议引入电影元素,截取针对影视片段,以此来创设教学情境,其效果往往带有出奇制胜的的效应。通过组织幼儿进行表演来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例如在教幼儿学习关于舞蹈、艺术的相关语言时,就可以首先组织幼儿发挥自己的特长来进行表扬,幼儿们有的会进行“花鼓”或是“鼓艺”的表演;有的会跳现代舞;有的会展示自己的民族舞等等,这样一来,在表演之后就能够很好地吸引幼儿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了。通过情景剧来创设有效的语言学习情境。比方说,在课堂上为幼儿展示幼儿音乐剧《静夜思》中的离别情感,就会让很多幼儿潸然泪下,在伤感氛围中,幼儿们的语言表达就会很深入,教师在此背景下进行深入的教学也就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了。

3.2通过情境教学来激发幼儿的美术学习兴趣

美术的学习也是幼儿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部分教学中融入情感教学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了。例如,在完成一副《美丽的小区》的主题绘画时,教师就可以通过情境创设来引导幼儿构图和绘画,首先用多媒体软件为学生展示一下各个不同风格的小区的样子,并让幼儿从中选择自己喜爱的小区,之后,教师通过带领幼儿在脑海中构建小区的情境来一步步的完成主题绘画作品。例如,教师可以这样进行引导,小区要有很多房子,小区的里面要有花园,幼儿活动场地,停车场,小超市等基础的服务设施,小组周围要有马路和美丽的喷泉,到了夜晚,小区又是另外一番景色,有路灯,有叔叔阿姨在放花炮,每家每户都有漂亮的小彩灯等等,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画白天或者是晚上,这样一来,幼儿不仅能够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基本的绘画,而且还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画出更漂亮的小区景象。

3.3通过情境创设来做好幼儿社交礼仪的教育工作

一直以来,社交礼仪都是幼儿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和发展的今天,社交礼仪的重要性也日渐突出,因此,如何通过情境创设来有效地完成幼儿社交礼仪的教育教学工作就显得更为重要了。而这就需要教师从以下几个基本点着手:一是能够主动为学生营造有效的社交场景,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小视频播放来让幼儿知道什么是社交礼仪,进入到此课程的学习氛围中来;二是教师通过一个亲切的询问,一个微笑,一个拥抱等小动作来让学生感受到社交礼仪的价值和魅力;三是让学生通过与教师、幼儿或者是保洁阿姨来进行交流来学习使用自己学会的礼貌用语,久而久之,更多的幼儿也就会变得更加有礼貌,举止端庄也更加得体大方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