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电子技术基本知识

电子技术基本知识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8 08:54:0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电子技术基本知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电子技术基本知识

篇1

中图分类号:TP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3-125-01

主菜单中的系统设置是为引导接收机快速准确地接收到DVB节目而设的,其有最基本的有三个操作:信息检测、频道搜索、节目更新。

1、信息检测:它主要显示目前数字电视系统的主频及相关参数,如主频频率、码率、调制方式、误码率、信号电平等,供维护人员检测参考。

2、节目搜索:接收机在节目搜索时首先搜索主频频率,找出SI信息,然后生成EPG,又由EPG生成一个节目列表,这个节目列表包括节目名称、节目说明、节目播出时间等,并将这个节目列表作为下一层菜单,每个下层菜单项都指向相应节目所在的TS流,达到用户能方便快捷地收看到所需节目的目的。

节目搜索分两种方式:一种是手动搜索,一种是自动搜索。手动搜索方式是通过人工输入主频频率或DVB系统内所有TS流的调制频率来引导接收机接收;自动方式是由软件设置好相关的接收参数,由软件来引导接收机接收。

3、节目更新:在前面说过,接收机的程序必须要按照数字电视前端机房规定的数据结构来定制,当前端需要变更播出节目时(如增加或减少节目的播出,调整播出节目的类别等)或更改主频频率时,接收机的数据也应作相应的变更。所以,当前端要作节目变更时,营运商必须要同时更接收机的装载器,并向所有接收机发出数据更新信息,用户收到信息后,就可节目更新功能来更新接收机的内容了。

在数字电视中,所有视频、音频、文字、图片等经数字化处理后都变成了数据,并按照MPEG-2的标准打包,形成固定长度(188个字节)的传送包,然后将这些数据包进行复用,形成传送码流(TS),通常一个频道对应一个TS流,一个频道的TS流由多个节目及业务组成。在TS流中如果没有引导信息,数字电视的终端设备将无法找到需要的码流,所以在MPEG-2中,专门定义了PSI信息,其作用是自动设置和引导接收机进行解码。PSI信息在复用时通过复用器插入到TS流中,并用特定的PID(包标识符)进行标识。

在MPEG-2标准中定义的节目信息PSI,是对单一码流的描述,由于系统通常存在多个码流,为了使使用者能在多码流中快速地找出自己需要的业务,在DVB对MPEG-2的PSI进行了扩充,在PSI四个表的基础上再增加了九个表,形成SI。SI是对整个系统所有码流的描述,描述系统传输内容、广播数据流的编排和时间表等的数据,它包括PSI信息。

一、节目信息(PSI)

PSI由节目关联表(PAT)、条件接收表(CAT)、节目映射表(PMT)和网络信息表(NIT)组成,这些表插入到TS中传输。PSI指定了如何从一个携带多个节目的传送流中正确找到特定的节目,当接收机要接收某一个指定节目时,它首先从节目关联表中取得这个节目的节目映射表的PID值,然后从TS中找出与此PID值相对应的节目映射表,从这个节目映射表中获得构成这个节目的基本码流的PID值,根据这个PID值滤出相应的视频、音频和数据等基本码流,解码后复原为原始信号,删除含有其余PID的传送包。

要保证传送流能正常接收,在该流中至少有一个完整有效的PAT。CAT描述了节目的加密方式,它包含了节目的EMM识别PID,只有授权的解码器才能由CAT收到密钥,解码出相应的数据流。NIT包含节目的频道调谐参数、频率、符号率等物理传输网信息,这些信息使得接收机可以按照用户的选择以很少的延时或无延时地改变频道、调谐参数,正确地解码出TS。由于PSI数据的完整性十分重要,因此在每个PSI段中均需要加校验码。

二、业务信息(SI)

PSI数据只提供了单个TS的信息,使接收机能对单个TS中的不同节目流进行解码,但它不能提供多个TS的有关业务和节目的类型、什么节目、什么时间开始等信息,因此DVB系统对PSI进行了扩展,提供了其它不同信息种类的多种表格,形成SI。在实用中,我们将SI所提供的数据通过有序地组织起来,生成类似节目报的形式,它能在电视机上即时浏览,这样将大大方便用户的使用,这就是电子节目指南EPG。

SI定义了不9个表

1、业务群关联表(BAT):它提供了业务群相关的信息,给出了业务群的名称以及每个业务群中的业务列表。

2、业务描述表(SDT):它包含了描述系统中业务的数据,例如业务名称,起始时间、持续时间等。

3、事件信息表(EIT):它包含了与事件或节目相关的数据,EIT是生成EPG的主要表。

4、运行状态表(RST):它给出了事件的状态(运行/非运行),运行状态表更新这些信息,允许自动适应切换事件。

5、时间和日期表(TDT):它给出了与当前的时间和日期相关的信息,由于这些信息更新频繁,所以需要单独使用一个表。

6、时间偏移表(TOT):它给出了与当前时间、日期和本地时间偏移相关的信息,由于这些信息更新频繁,所以需要单独使用一个表。

7、填充表(ST):它用于使现有的段无效,例如在一个传输系统的边界。

8、选择信息表(SIT):它仅用于码流片段中,如记录一段码流,它包含了描述该码流片段业务信息间段的地方。

篇2

1.职业能力定位分析

中职教育应遵循职业属性,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适应职业教育的社会需要和个性化需求,优化教育教学。中职学生应具备的职业技能,包括专业技术人才必备的通用能力、特定职位的专业能力以及多学科的职业综合能力。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应遵循中职教育的规律和就业特点,满足企业行业的就业需求,培养学生掌握电子技术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成樽酆鲜导能力较强的技术人员。

通过对珠三角周边相关企业进行调查分析,我们对电子技术职业能力的需求进行定位,确定了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①具备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②具有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家电维修和电工操作的基本能力;③具有中级维修电工的职业技术资格;④具备电子设备操作、电子产品销售能力;⑤从事电子相关的职业活动所需的社交技能,以及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发展的能力。

2.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能力定位分析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职业能力的养成表现在两方面: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学生个人行为的转变,通过专业课程的教学相互渗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因此,我校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始终贯穿于课程教学之中。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电子专业的核心课程,以电子技术中典型任务为载体,它包涵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实训。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电子产品的装配、调试和维修工作,也可以从事电子设备的操作、电子产品的销售工作。根据我校电子技术职业能力定位,确定了中职学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职业技能,包括能够简单分析电子线路,识别和检测电路元件;学会使用常用的仪器仪表;能够读懂一般电子电路图,能分析和判断常见电路故障;具备安全用电常识,熟悉电气安全操作的基本规程;养成守时、文明、礼仪、团结、协作的职业素养。

二、实现职业能力的项目教学模式实施

项目教学的显著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这是一种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究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

1.课程项目的确定

确定电子技术基础课程项目是一个系统工程,我校课程专家在专业调研的基础上,分析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的电路原理和制作过程,提炼出电子技术典型工作任务,根据行业企业岗位任务和岗位能力要求,以电子技术典型工作任务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依据国家电子产品维修工国家职业标准,结合电子行业职业道德的要求,将专业能力与关键能力的培养,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融为一体。课程的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和适应性,更加接近企业岗位的需求。在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教学模式。基于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课程理念,根据自身学科和后续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需求,我校教师对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知识进行了整合和重构,确定以下课程项目:直流稳压电路充电器、声光控延时开关、环境温度控制器电路、模拟遥控风扇电路、自适应式烘干系统、路灯智能控制器、物体流量控制器等。理论知识以必需和够用为原则,以完成电子工艺过程为主线,在项目任务中融入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实训。在技能训练方面,培养学生电子元件的检测与识别能力,电子产品的装配和调试能力;在理论知识方面,加强电子电路分析,简单电子电路图阅读等方面的教学。课程项目模块可以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来制定,也可以是学生组织的创新项目。

2.项目教学模式

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形成了“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的项目教学模式,以此展开相关联部分的基本特性、结构、原理、制作过程等内容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整个教学过程可分为任务布置、任务计划、任务决策、任务实施,任务检查和任务评价。例如,在“直流稳压电路充电器”模块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教学模式。具体详细的教学过程包括:①任务布置:认识、组装、调试直流稳压电路充电器。②任务计划:学生能够分析原理图,认识装配图,测试部件质量。以项目小组为单位,准备好组装工具,注意组装与调试细节。③任务决策:老师集中讲解直流稳压电路充电器电路工作原理,强调安装调试中的注意事项,项目小组讨论并制定实施方案。④任务实施:项目团队按照直流稳压电路充电器原理图,分组完成直流稳压电路充电器电路的安装和调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⑤任务检查:教师指导项目组相互检查电路的组装与调试,消除电路故障,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⑥任务评价:项目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伴评价等。 过程性评价重点强调学生的职业素养(安全文明操作、实训出勤情况和日常表现);知识性评价通过考核项目小组的完成情况,发现学生在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采用以职业能力本位的项目教学模式的意义

1.加强课程改革,提高办学水平

“以项目为主线,能力为本位”的项目教学模式,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要目标,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中职教育不断发展。我校电子专业的定位是:服务于珠山角地区电子电工类岗位,根据企业的需求培养复合型人才。按照中职教育的要求,我校加强与企业行业的合作,为学生的学习与实践创造良好的条件,通过项目任务教学,使学生具备适合区域职业特点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为珠三角地区的经济服务。

2.优化教职员工,提高综合实力

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项目教学模式,通常没有固定的教学程序,这不仅改变了教师教学交流的方式,而且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电子技术教师应具备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优秀的专业教学技能、分析和解决故障的能力。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准备教学设备、教材,制作教学课件和熟悉教具,要比以往花费更多的精力。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整体认识和知识水平,全面提高的同时要兼顾学生个体的差异。在校企合作的项目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业务能力和实践技能得到提高,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篇3

关键词: IEC 61850;SCL;XML Schema;知识本体;知识语义;形式化描述

Key words: IEC 61850;SCL;XML Schema;Knowledge Ontology;Knowledge Semantic;Formal Description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9-0084-03

0 引言

IEC 61850是国际电工委员会颁布的变电站自动化网络通信系列标准,与我国DL/T 860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国家标准相对应[1][2]。IEC 61850采用面向对象技术,通过逻辑节点(Logical Node,LN)、逻辑设备(Logical Device,LD)等概念建立起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信息模型,并由基于XML格式和XML Schema构成的变电站配置语言SCL来完成模型的形式化描述工作。SCL的提出使系统设备的自描述、在线配置及即插即用功能得以方便地实现。在SCL 配置文件中,按照统一的方法对设备配置进行描述,可以保证设备之间互相识别,实现设备之间信息的无缝交换和操作[3]。

本文通过分析XML Schema的基本构成和特点,总结基于XML Schema 的SCL 基本构件的关联关系,基于本体技术对变电站相关知识语义进行建模,并通过扩展SCL实现变电站运行规范等知识语义的形式化描述能力。举例说明扩展SCL知识语义描述能力的形式化描述方法,指出XML Schema在SCL语义表达方面的缺陷,提出基于本体建模技术的变电站自动化通信网络知识语义交换模型的整体框架结构。

1 基于XML Schema的SCL应用模式分析

1.1 XML Schema组成和特点 XML Schema规范由W3C委员会于2001年颁布,主要用来描述XML文档的合法结构、内容和限制,同时定义可共享的领域词汇表和XML文档的结构并提供它们之间的联系手段。与XML DTD(Document Type Definition)相比,XML Schema增加了丰富的数据类型说明,内置多种数据类型,并通过value space、lexical space和facet三部分组成的三元组表达更复杂的数据语义,同时还支持用户自定义类型,引入的名称空间增强了XML的语义描述和扩展能力。

篇4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对专业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子技术的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从事电子等相关专业的基本技能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针对目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学课程的安排情况及其学生个体情况,电子教学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越来越要求专业化和个性化。因此,充分利用课堂内外的教育资源,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实践等各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 教学内容的创新

        电子技术课程是电子技术方面入门性质的技术基础课,包括模拟和数字两个部分,其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深入学习电子技术以及在专业中的应用打下基础。具有基础性、工程性、实践性的特点,同时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为该课程注入新的内容,也对课程的改革提出要求。结合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方针,充分考虑到应用性中等职业教育及教学特点,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注重教学的延续性,以少、精、宽、新为原则。

        在中等职业技术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我们一方面应该注重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突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电路、基本方法的教学,打好基础,另一方面,适应技术的发展,适时而又适当的将电子技术发展的新的成果予以体现。在教学中,不断优化课程体系,适当的弱化了一些非核心内容,强化核心内容,适量在教学内容中加入了一些新技术和新器件的内容。加强集成电路应用的教学,适当加强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内容。

        如在电路的教学,其目的和任务是为学习后续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也为进一步理论研究打下基础。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电路定理、一阶电路的时域分析、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耦合电感和变压器的分析。

        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并不是单一的存在,应该与其他课程相互渗透,注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实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中获得基本的知识。

        二、 教学方法的创新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个体心理发展不平衡,同时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应该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采用行之有效的启发式教学。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要弥足学生的不足,提高课堂及实践的教学效果。

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独立操作的兴趣。

        现代教育手段突飞猛进,多媒体教学在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中也应该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师应最大限度的利用进行辅助教学。同时,cad等简单的技术引入电子技术的教学,丰富了传统电子技术教学的不足,提高教学效果。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进行大众化教育的同时,在具体的班级教学中,拓展教学内容,强化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根据电子技术课程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范例、图片、历史资料等行之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兴趣之下的主动学习可以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电子技术问题。

        三、 教学实践的创新

        电子技术实践的目的是锻炼学生对具体工程的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在教学实践环节中,教师应该带领学生树立创新意识,训练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掌握新的技术方法和技巧,并灵活应用到电子技术实践中。

        在具体的教学时间中可分阶段进行。首先,对电子技术基本技能的训练,主要通过观看多媒体演示,教师的讲解、示范等方面进行感知。通过这种训练,可以让学生对电子技术背景下的具体产品技术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了解。其次,具体的实践训练主要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设计和模仿,在制作过程中掌握电子产品制作的全过程,建立电子产品形成的初步观念。再次,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是训练丰富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独立担当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

        通过学生的教学实践活动,形成一定的流程意识,从自主设计、制造到完成产品的整个过程中,得到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创新乐趣的感知。由于电子技术产品更新换代迅速,也要注意带领学生的实践从简单化、智能化、多功能化、低成本等方向发展。

        同时,在具体的班级教学中开展电子设计竞赛,为学生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在这些简单的时间活动中,每一个小的环节包括选择、设计、配装、调试等过程中,体现出综合性、过程性、实用性、趣味性等特征。在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了制作的简单方法,了解了电子技术产品的基本知识,进一步熟练了相关仪器的操作使用,动手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因此,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学生自发的形成从所学知识解决身边问题的一些方法。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分析、处理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以使学生在相关专业的课程学习中得心应手。同时也为将来所从事的行业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子技术的教学,从模式、内容、实践等各方面进行创新,才能适应社会的大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Study on the teaching method in the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urse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major

Luo Binbin, Zhao Mingfu, She Li, Zhou Dengyi, Cao Yang, Quan Xiaoli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ongqing, 400054, China

Abstract: The importance of the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urse in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major is elaborated in this paper, and then according to author’s teaching experience of many years, the content, method and means of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urse in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major are discussed in details.

Key words: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theoretical teaching; experimental teaching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一个包含电子科学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设计、研究、应用与开发,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工程专业。当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离不开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但是当今很多高端的信息技术成果融合了微电子学、光电子学、计算机工程及通信工程等多门学科的交叉知识。而且,目前很多具有良好基础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在他们的硕士和博士阶段,通常会选择光电子技术的相关研究方向,而具备了良好电子学知识的学生更容易将电子学中的概念移植到光频段中,如果在本科阶段也修习了光电子技术这门基础课程,那么在他们的深造阶段将会更容易进入光电子相关领域的课题研究。因此,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除了需要掌握本专业的课程知识以外,也应该熟悉现代信息技术的其他相关知识,如光电子技术。然而根据笔者的调研,虽然目前很多重点大学及二本院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都意识到光电子技术的重要性,但很少开设光电子技术这门课程。本文从光电子技术的研究内容、应用及发展等方面说明其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中的重要性,并研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中的光电子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教学方法。

1 光电子技术简介

早在19世纪,人们就已经用麦克斯韦(Maxwell)的经典电磁理论对光的本质进行了研究,认为光是波动的电磁场,关于光的吸收和辐射,1917年爱因斯坦(Einstein)建立了系统的光电子学理论,使人们认识了光的波粒二相性。但是直到20世纪60年代之前,光学和电子学仍然是两门独立的学科。1960年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研制成功,这标志着光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随后在对激光器和激光应用的广泛研究中,电子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光学和电子学的研究有了广泛的交叉领域,形成了激光物理、非线性光学、波导光学等新学科。20世纪70年代以来, 由于半导体激光器和光纤技术的重要突破,推动了以光纤传感、光纤传输、光盘信息存储与显示、光计算以及光信息处理等技术的蓬勃发展,从深度和广度上促进了光学和电子学及其他相应学科(数学、物理、材料等)之间的相互渗透,形成了一个边缘的研究领域。光电子学一经出现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了光电子学及光电子技术的发展。光电子技术包括光的产生、传输、调制、放大、频率转换和检测以及光信息存储和处理等。

因此,可以这么说,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学科是微电子学和光学,光电子学则是由电子学和光学交叉形成的新兴学科,对信息技术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光电子技术是光频段的电子技术,是电子技术与光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光电子技术是光电信息产业的支柱与基础,涉及光电子学、光学、电子学、计算机技术等前沿学科理论,是多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交叉而形成的高新技术学科,其技术广泛应用于光电探测、光通信、光存储、光显示、光处理等高新技术光电信息产业。同时,随着生物医学、生命科学等新兴学科的发展,其中的信息获取手段对光电子技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加快了这些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从而诞生了很多边缘学科,比如生物光子学、光医学等。

综上所述,可见光电子技术在现代信息产业技术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光电子技术这门课程不仅是光学工程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也应该作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来开设。

2 光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研究

篇6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5-0203-02

0引言

随着职业教育在我国的不断深化,各高等职业学校越来越关注人才培养的模式和专业课程的设置。模拟电子技术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旨在培养学生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运用所学理论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而模拟电子技术实训是加深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理解,培养学生具有工程技术人员应有的科学态度与优良的工作作风,是架设从课堂教学通向工程实际的桥梁。而要达到以上的目的,需开发出更多的应用型和综合型实训项目。

1模拟电子技术实训项目开发的依据和思路

模拟电子技术实践项目的开发依据教高[2006]16号文件的精神,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同时综合我校电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模拟电子技术实训大纲,开发出了25个实践项目,可供应用电子技术、通信、计算机、电气工程等专业模拟电子实验教学选用。

各实践项目的实验板不再采用固定电路板,而是开发出由足够的分立元器件组成的实验板,实验电路由学生自己连接,以此加深学生对电路结构的认识,并能了解电路中每个元器件的作用,使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动脑又动手,能独立的开展模拟电子电路的设计与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工程实践训练。

2实践项目的研究与开发

本着由浅入深、由小到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模拟电子技术实践项目从3个层次开发出25个实践项目。第一层次功能认知型共9个项目,第二层次技术应用型9个,第三层次综合应用型7个。如表1所示。

2.1 功能认知型实践项目的开发功能认知型实践项目,是为了熟悉和掌握模拟电子技术基本单元电路的功能和特点、并培养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技能而开发的。实践的目的是熟悉实践的场所、实践的注意事项;理解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外特性及模拟电子技术基本单元电路的功能、结构和特点;学会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并能正确的测试基本单元电路的性能指标。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单元电路即为各种类型的放大电路,它是构成各种复杂放大电路的基础,所以实践要求能理解放大电路静态与动态、直流通路与交流通路等区别;理解放大电路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等性能指标的意义;特别是针对三极管、场效应管组成的不同组态的放大电路,能搭接不同电路、并测试和判别Q点是否合适,进行适当调整,能掌握各种不同组态放大电路性能的优缺点,能正确的测试电路的各项性能指标。功能认知型实践项目,通过各类型放大电路的连接和功能测试,使理论知识得到认知,实际的操作技能得到提高,并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技术应用型和综合型实践奠定了基础。

2.2 技术应用型实践项目的开发技术应用型实践项目是在功能认知型的基础之上,把基本的放大电路转化为集成的放大电路,并开发出了各种类型的应用电路。实践的目的是了解典型的模拟集成电路的基本知识,理解常用集成电路的基本功能及应用,学会典型的应用电路的连接、调试及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模拟电子技术最基本、最常用的集成电路即为集成运放、集成功放和集成稳压器,由他们组成的基本典型应用电路是构成复杂电路的基础,无论是产品设计、产品开发,还是产品维修,都离不开这些基本的典型应用电路。所以技术应用型实践要求掌握集成运放的典型应用,如对比例运算、加法和减法运算,熟悉其电路结构,并能设置不同的比例系数;对电压比较器电路,能设置不同的参考电压;能用集成运放组成不同频率的正弦波振荡电路等。技术应用型实践项目把具有典型意义的模拟电子技术实际应用引入实践教学,强调了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综合应用型实践奠定了基础。

2.3 综合应用型实践项目的开发综合型实践项目是由最基本的典型应用电路根据实际需要重新组合,并进行电路扩展后得到,比较复杂,有一定的综合性,是为提升模拟电子技术的综合应用而开发的。实践的目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实践要求能根据综合电路的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单元电路进行组合,并能正确的测试和调试。如稳压电源,它是一切电子设备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一般由整流电路、滤波电路、稳压电路组成而成,针对不同的电压要求,要能适当调整整流滤波和稳压电路的元件参数。综合应用型实践项目致力于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项目研发中问题的产生和解决

模拟电子技术虽然是一门较成熟的专业基础课,但成熟的实践项目基本都是功能验证型的基础实验,要开发出更多有价值的实践项目,必须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以及市场对职业教育的要求,及时转变观念,更深的理解和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内容,提炼出更有层次的实践项目。另外,新开发的实践项目需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实验电路、内容和步骤进行反复试验、改进,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验内容和步骤。针对以上两个问题,我们选择多位具有多年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的老师和实验员组成研发队伍,对每个实践项目的提出、每个实验电路组成、参数、内容、步骤等反复进行讨论、试验、修改,最终研发出三个层次共25个实践项目。

4结束语

模拟电子技术实践项目是通过各种典型电路的测试和应用,使学生手脑并用、掌握技能、积累经验、提高能力。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能理论联系实践,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每一个基本单元电路和典型应用电路的结构和特点能印入脑海,给综合应用打下基础。实际应用表明,三种层次的实践项目对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识读电路图、搭接实验电路、提高基本操作技能起到了有效的辅助和强化作用,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廖先芸.电子技术实践与训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黄永定,朱伟华.电子线路实验与课程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3]周雪.模拟电子技术[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篇7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业务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生命科学、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及信息科学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医学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科学研究能力,能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医学仪器以及其它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产业等部门从事研究、开发、教学及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学生主要学习生命科学、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电子技术、信号检测与处理、计算机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的基本训练,具有生物医学工程领域中的研究和开发的基本能力。

(来源:文章屋网 )

篇8

中图分类号:TN710 文献标识码:A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主要载体,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也是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我们本着“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改革思路,按照理实一体、项目教学方式,通过反复实践、总结、提炼,开发了《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项目教程》校本教材,经过试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设立课程目标

项目式教材开发之前,通过到工厂企业的生产一线进行广泛的专业调研,明确本教材的编写以应用电子技术和电气自动化等电类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及企业技术人员对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的分析,以电类专业共同具备的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紧密结合职业资格证书中对电子技能所作的要求,确定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学生应具备对常用电子元件的识别与检测能力、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能力,电子专业基本技能(焊接技术、组装技术),基本电路的原理分析、调试与初步设计能力。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所必需的电子通用技术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提高全面素质,形成综合职业能力打下基础。

1.1 知识目标

(1)掌握常用电子仪器仪表的基本知识;(2)掌握电子元器件与常用集成产品的基本知识;(3)掌握电子常见功能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4)熟悉典型电子线路的分析;(5)具有典型电子线路制作与调试的相关理论知识。

1.2 技能目标

(1)能识别并检测常见电子元器件;(2)能识别并正确使用常见集成电路;(3)具备典型电子线路的制作与调试能力;(4)会进行简单电子整机的组装与调试。

1.3 职业道德与情感目标

(1)通过课程的学习,了解电子世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专业归属感;(2)培养独立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提问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3)培养良好的安全生产意识、质量意识和效益意识;(4)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职业习惯。

2 确定课程内容

摒弃传统的专业教学课程方案,打破理实脱节、学科本位的教材体系,本着“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改革思路,以“够用、实用”为原则,根据教学目标和任务来确定课程内容。在教材的内容的选择过程中,我们舍弃了一些繁琐冗长的理论,采用项目引领、实践导向的教材结构,突出内容趣味性、典型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最终确定具体课程项目内容包括:常用仪表的使用、二极管三极管的认识与检测、直流稳压电源的制作与测试、功率放大器的制作与调试、调幅收音机的组装与调试、家用调光灯电路的制作与调试等。

3 编写课程章节

(1)按照课程目标要求,编排课程项目。每个学习项目按照课程目标分成若干个任务组成,每个项目都有具体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见表1)。项目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编排如下(以项目二:二极管、三极管的认识与检测为例)(见表2)。

(2)对照项目教学要求,编写实训任务。针对中职学生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差这一特点,根据先实践后理论,先感性后理性,先局部后整体的认识方式编写教学内容。在编写过程中,始终贯彻以动带学、以想促学,将枯燥的理论与有趣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大量增加电子元器件、电路、产品的实物图,并配详细的图解式操作步骤,图文并茂,力求符合中职学生的能力水平、认知特点和教学需要。

4 实施课程教学

4.1 建设一体化教室

理实一体化教室是实现项目教学的硬件条件,它既要满足理论教学的需要,又要具备实训教学的条件。在教室和实训室的建设中努力寻找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改变过去教室只能教授理论,实训室只能动手训练的格局。学校电子技术的实验室一般都有固定的工位,可作为课桌用,通过增加多媒体教学设备、调整工位的布局将原来的实训室改装成理实一体化的教室。

4.2 采用项目教学法

项目式教材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教学中必须采用项目教学法。我们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采取“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教学方法,创造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

4.3 教师职能多样化

在项目教学的具体实践中,教师的职能有了很大的变化。教师不再仅仅是讲解者、示范者和控制者,更是指导者、组织者、引导者和评价者。在任务准备阶段,教师要向学生提供与完成教学任务相关的知识、信息与材料,指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任务实施阶段,营造学习氛围、创设学习情景,组织和引导教学过程,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在任务评价阶段,教师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对项目教学的目标、过程和效果进行反思,教师是评价者。

4.4 教学评价多元化

课程的教学评价是课程教学系统中的一个关键性环节,具有检查和激励作用。一直以来,“电子技术”课程考试成绩依照“期末+平时”按一定比例确定,并且期末考试成绩占最大比重,与中职突出技能的要求相背离。我们对学生的课程掌握评价以考评代替考试。采用阶段考核方式,将理论知识纳入实践考核内容,平时(过程)成绩和实践环节结合的形式。阶段考核成绩30 %,平时(过程)成绩 30 %,实践成绩 40 %。阶段考核的评价包括:每项任务结束考核。平时(过程)成绩评价包括:任务训练、实训报告与作业、课堂纪律、出勤、课堂笔记等。实践性环节成绩评价包括:以典型单元电路组装调试为该课程终结考核,其中包括操作过程、实训报告、实训效率和成功率、安全使用工具和仪器等。

参考文献

[1] 谢兰清.电子技术项目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篇9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3-0121-03

一体化技能训练内容设计理念和思路

(一)训练内容设计的理念

以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大纲为根据,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为主线,以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职业岗位的技能需求为依据,以国家技能鉴定标准为参照,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将课程内容模块化、层次化,采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实行“做中学,学中做”,将实训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实现“教学做”一体化训练模式,解决学生知识、技能素质协调发展问题。

本课题研究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把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放在首位,做到既为学生后续课程服务,又能直接为学生今后从事电气产品的装配与调试、电气设备的操作与维护等技术技能和职业岗位的能力培养创造必要的条件。

(二)训练内容设计的思路

训练内容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

现状分析 课程组成员首先到企业调研,向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了解企业总体岗位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涵盖的岗位。对车间主管进行访谈,了解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成长经历以及在企业总体技术的地位和作用。与涉及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岗位的一线组长进行交谈,了解他们的工作任务、岗位要求等。对操作工进行访谈,了解中职毕业生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了解典型工作岗位、工作任务、任职要求、工作过程、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培养目标分析 根据调研情况,掌握企业对本专业的岗位需求及岗位要求,把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划分为三个培养方向,即电子整机装配方向、维修电工方向、家电维修方向。

教材分析 一体化训练要有与专业相配套的教材。传统的教材一般都强调理论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很难适应中职一体化训练需要。因此,编写相配套的一体化教材是进行一体化训练的根本。根据调研结果,将各方向的教学内容整合,将其模块化、层次化,共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技能三个模块。每个模块的内容具有阶段性、先进性、实用性。模块之间具有连续性、层次性、完整性。

确定教学目标 根据完成上述学习项目所需知识、职业能力、素质要求,确定出每个学习项目的教学目标。

教学组织 以完成学习项目所需的知识和能力作为每个学习项目主要学习的知识和主要培养的能力,确定教学实施方案,并结合现代职业教育理论,选择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

教学实践 编制教案、讲义等各种教学资料,实施基于以“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法。

评估反馈 通过学生成绩评定,检验课程体系优劣。

一体化教学内容的设计

通过市场调查、企业用工情况及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能力要求,确定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培养方向。根据每个专业培养方向的专业技能要求,确定该专业的课程设置。然后,将开设的课程内容按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适时性的原则进行整合。

(一)“3323”模式

第一个“3” 根据学生基本技能掌握情况及每个学生的兴趣、特长,将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划分为三个培养方向,即电子整机装配方向、维修电工方向、家电维修方向。

第二个“3” 将每个培养方向的专业内容划分为三个模块,即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模块,专项技能模块,综合技能模块。

第三个“2” 指每个模块的教学内容都采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项目导入是将工程实践项目贯穿于教学的始终,用项目和任务进行新知识的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任务驱动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项目总体要求,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和教师的点拨,自己解决问题。项目和任务的设置与工作、生活情境紧密相连,或是直接来源于工作和生活情境,或是对工作、生活情境的改造、提炼,使得项目和任务与当前的学习内容紧密相连,学生完成任务后,即可获得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并能应用到实践中去。例如,在进行“直流稳压电源的制作与调试”项目训练中,设计如下任务:(1)识读直流稳压电源电路的工作原理。通过该任务培养学生分析电路图原理的能力,并熟悉本项目所需元器件的种类、数量,为下一任务的完成打下基础。(2)选择元器件并对其性能进行测试。在测试中培养学生对电子元器件识别、检测的能力,更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要记忆常用典型应用电路,及所使用元器件的典型参数,这是间接经验的积累。(3)依照电路图装配电路。通过电路的装配,锻炼学生的焊接技术,巩固学生对焊接工艺、电路安装工艺的理解。(4)分析直流稳压电路的工作过程与原理。该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分析常用典型功能电路的思路和方法,培养深入识读电子电路图的能力。这里区别于“电子线路”课程的重在原理的分析与计算之处,更是要学会对常用电子电路的定性分析,能分析工作过程中元器件电参数的状态变化,与元器件的作用,为形成检测、调试和排除电路故障的专业能力奠定基础。(5)电路的测试。这是针对具体电路的检测与分析,不仅是熟悉常用电子仪器仪表的操作与使用,更是通过分析电路、使用单元功能性电路,激发兴趣、培养应用知识与技能的过程。(6)装配制作直流稳压电路板。这是电子产品装配工基本技能的训练,通过该任务的训练,使学生掌握电子电路的制作的一般流程和方法,形成电子产品装配工的基本技能。(7)测试、调试电路板。这是无线电调试工必备的基本技能,可以培养调试、排除电路故障的高级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处理实际问题能力,形成无线电调试工的基本技能。(8)制作电路板的实际应用。这是让学生将制作的电路板应用到实际电路中,是学习成果的实际应用环节,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仅加深学生对电路功能的理解,还可以对所学知识与技能加以集成,或者对现有电路进行改进与革新,产生创新的业绩,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有效教学手段。

第四个“3” 将一体化内容定位为三个标识。以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基础(毕业资格),以培养专业技能能力为指向(技能型),以培养专业岗位职业能力为标志(职业资格),从低端定位(取得毕业证书)向高端定位发展(专业技能证书、职业资格证书)。

(二)模块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模块的基本结构 根据确立的专业教学培养方向,考虑生源素质参差不齐的实际,结合各培养方向对专业技能的要求,把教学内容划分为三个模块,每个模块又由若干个子模块,每个子模块又由若干项目组成,其结构如表1所示。

模块的特点 (1)突出知识与能力、技能与知识培养。知识的掌握是形成能力不可缺少的前提,而能力的大小又影响着知识的掌握。理论实践一体化技能训练把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成为有知识和有智慧的一代新人。技能是通过训练而获得的顺利完成某种工作任务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而“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法紧紧围绕专业教学培养目标,强调在传授知识、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2)纵向有层次。三个模块教学内容实现三层递进,由浅入深,由简至繁,循序渐进。即由基本技能训练 专项技能训练 综合技能训练。(3)横向有交叉。打破学科系统编排课程内容,以典型职业活动内容为线索,以课题为中心,将涉及的各门学科知识编排在一起,不同学科的知识不再是孤立的,而是有机结合在一起,便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进行电子技术的焊接训练时,除训练电烙铁的使用方法、焊接的基本要领、焊点的质量外,还将电子产品安装工艺要求一起进行训练。(4)模块内容与“三证”紧密相连。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毕业证相连,专项技能与专业技能证相连,综合技能与职业资格证相连。(5)突出实践性和先进性。模块教学内容结合生产实际,注重将生产实践中普遍应用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技术的内容充实到教学中来,使学生在学校既能学习到扎实的基本功,又能了解到先进生产技术的应用水平,确保学生学到知识、技能及培养起来的职业能力就是当前生产实践中所需要的。(6)强化技能教学。打破多年来重理论、轻技能培养的传统,树立专业理论知识教学为技能训练教学服务,为职业能力培养服务的新观念。加大技能教学内容比重,对于理论知识强干弱枝,以“必需、够用”为度,学生在操作技能训练中体验印证理论知识,使理论知识易于理解和吸收;注重理论知识对实际操作技能训练发挥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百度文库.电工技能训练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开发技术规程[EB/OL].[2013-04-03].http://wenku.baidu.com/view/7b9d42146c175f0e7cd13713.

[2]吴映辉,程静.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8(6).

[3]汤景印.中职练考评一体化技能训练模式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3(3).

[4]张春城.关于焊工技能训练一体化课的有效探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2(22).

篇10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20-0000-01

一、课程特点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基础课,本课程以数字电路的分析、设计与制作为基础,培养学生分析、设计、应用和制作典型数字电子电路的能力,是许多后续专业课程的公共基础,也是相关专业毕业生在将来就业、科研开发工作中使用最多的硬件基本技能知识。

二、教学改革思路

数字电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上都有一定的难度,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尤其在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上,往往效果不理想。近年来,很多学校以及任教老师都提出了许多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法,有些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通过多年来在数字电子技术教学一线总结的诸多经验教训,以及亲身经历的教学改革实践经验,笔者认为除了在教师的“教”上下功夫之外,还必须在学生的“学”上做文章。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习的主体也是学生。因此,我们决不能忽视了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一)充分体现“理论够用,重在实践”的教学改革方法

(1)采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

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改为一体化教室授课,让学生及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有机结合,在理论学习中动手操作,在实际电子电路的设计、制作、调试中加深理论知识的学习,使理论与实践交替出现,抽象与形象交叉产生,改变以往枯燥的课堂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以新颖的实际工程项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传统的按照知识逻辑设计的课程结构与这一目标是不相符的。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以培养灵活应用常用数字集成电路实现逻辑功能的能力为基本目标,彻底打破以往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建立“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项目为载体”的课程结构。

(3)转换教师角色,打造新型课堂

新的教学模式的提出,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模式发生了转变。这就要求教师更新教学理念,转换角色定位,由原来的以“教”为主转换为“导”,使教师成为教学中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相应的学生自然就转换为了教学的“中心”角色。通过教师对课堂知识的组织,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的得到学习和锻炼。

(二)学生提高自主性学习方法

要想达到好的教学效果,除了教师注重教学方法之外,学生也应该掌握相应的自主学习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和学相辅相成、教学合一的理想效果。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学生在该门课程的自主性学习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决不能忽视基本知识、基本分析和设计方法

俗话说:万变不离其宗。尽管数字电子技术发展很快,各种用途的电路千变万化,层出不穷,但是它们具有共同的特点,所包含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和设计方法是相通的。所以,在数字电子技术中,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设计方法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不但不能忽视,还要非常重视,打牢基础,才能建造稳固的上层建筑。

(2)学会抓住重要知识点

任何一门课程都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有时候教材中可能会介绍的比较详细,但对于学生而言并不是所有内容都要掌握的。所以,要想在精力和时间有限的情况下,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必须要认清、抓准重点,该掌握的掌握,该了解的了解,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

(3)注意归纳总结

数字集成电路的应用广泛,学好数字电子技术课程需要掌握一些典型电路,因为这些典型电路是构成数字系统的部件。掌握它们包括了解它们的功能、结构特点及应用背景,并注意总结归纳,掌握其本质。

(4)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努力提高实践工程能力

数字电子技术学习的最终落脚点是对实际电路的分析和设计。经过理论分析和计算得到的设计结果还必须搭建实际电路进行测试,以检验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由于电子器件的电气特性具有分散性,理论设计出的电路在实际中也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现象。因此,在学习中应该逐步的学会处理工程实际问题的方法,努力提高自身的实践工程能力,这才是学习的最终目标。

(5)将自学能力运用与新技术的学习中

电子技术的发展是以电子器件的发展为基础的,新的器件层出不穷,旧的器件随时被淘汰。因此教材中出现的集成电路芯片有可能已不生产,要用发展的观点使用教材。同时,由于社会对电子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一些电子产品和技术可谓日新月异,建议学生平时关注一些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并将所学知识与这些新技术结合起来,灵活掌握和运用,多思考,勤动手,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结束语

在数字电子技术的课堂中,教师和学生都要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教师是主导者,学生才是主体者。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全局,指明要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学生应积极思考,主动学习而非被动接受,通过领悟、思考、设计和解决问题,更深地掌握所学内容,更灵活地运用知识,从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篇11

国家维修电工职业资格标准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基本知识(理论知识)方面,二是职业功能(实践能力)方面。

(1)基本知识(理论知识)。包括:电工基础知识、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常用电工仪器仪表使用知识、常用电工工具、量具使用知识、常用材料造型知识、安全知识、其他相关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2)职业功能(实践能力)。其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2双证融通背景下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设计方案

根据维修电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涉及电力电子技术相关的专业知识有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原理、单相晶闸管整流电路原理、晶闸管的选用方法、交流变频器的组成和应用基础知识、软启动器的组成和应用基础知识等,根据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所包含知识点,设置对应学时数。以沈阳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学院为例学时安排如下。课程以理实一体的方式进行教学,全部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教师与学生配备达到1∶20的比例。

3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1)实训条件无法满足各专业学生的人数要求。这就要求各专业在课程安排上要有层次,在规定学期内穿插安排此课程的教学任务,从而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并能保证优质完成。

篇1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5(b)-0202-01数字电子技术是电子类专业中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程,它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同时也是逻辑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当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数字电子技术的发展更加迅速这就对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造思维。理论教学必须紧跟社会对人才需要的变化,只有不断改革教学考试方法,引进先进的教学考试手段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才能适应社会变革。

1 传统的《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主要问题及考试、成绩评定方法

数字电子技术的教学与实验,与本科院校的教学方法相似,以系统传授电路知识和测试为目标,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实验只是为了验证理论分析结论。这样的教学必然会导致问题。譬如:理论与实际脱节,学生所学知识不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如学生顶岗实习时往往说得头头是道,对电路的理论计算分析也不差,却不能实际判断电路的逻辑关系,碰到实际问题无从下手,甚至连简单的与非逻辑关系都不能实际判断。这样的一些问题引发了我们对课程的思考,以前,我们只注重了理论或单项技能的传授,却忽视了课程核心能力的培养。

在评价内容上,根据课程考核说明的要求命题,采用闭卷方式统一考试,重点考核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知识应用能力。课程成绩由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课程总分的40%(平时作业10%、课堂答问10%、实验20%),期末考试占课程总分的60%。

2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考试改革初探

2.1?考试改革的意义

传统教学的弊端和现代企业对学生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要求形成了一对矛盾。从学生的就业考虑,从学校的专业发展考虑,我们必须进行数字电子技术的教学改革。

(1)考试改革是高职学院适应社会对专业人才的变化的必然要求。要求学生正确识别、检测数字逻辑器件及正确使用与维护数字逻辑测试仪表的能力;具有分析、测试、改进、制作常用数字逻辑电路的能力;具有整机电路设计、分析、焊接、装配、调试与测试的能力。

(2)考试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是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实践动手和理论实践结合能力的必然要求。通过考试模式的改革,把过去单纯的应试教育转变为综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大检阅台,能够加深学生的专业知识,是扩大学生视野的良好措施。

(3)考试模式改革是探索新形势要求下的必然选择。对考试模式的不断改革,寻找适应在现代教育制度下更好地把书本知识和工程实践相结合,对于申报省级教改试点专业,争创示范性高职的需要。

2.2?考试改革的总体思路

我们打破了过去仅通过一张考卷来定学生学习成绩的做法。如今我们实行“理论课”与“实践课”分别考核的办法。“理论课”的考核又分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两部分。平时考核注重考查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程度;期末考核注重学生对理论性知识和技能性知识的理解、把握与运用情况。“实践课”的考核主要是考查学生的技能训练情况和结果,包括学生的动手能力、对知识及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处理现场问题的方法及能力等情况,由多方面共同构成学生的成绩,而且由学生自己、其他同学、教师共同参与成绩评定。同时尝试师生共同出题建设课程考试题课,并及时更新;开设诚信考场(无教师监考,学生签订并遵守诚信承诺)。

2.3?考试改革的具体做法

学生的最后成绩由四部分构成,出勤及学习态度占10%,作业及其质量占10%,实践动手能力占20%,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60%。

(1)学生课程出勤及学习态度方面。此次改革对学生出勤的权重是占总体分值比例为10%。本部分内容不仅包括学生的出勤次数,而且综合考虑学生笔记、课堂问题回答情况。

(2)作业及其质量方面。本次改革对学生作业及其质量的权重占总体分值比例为10%。本部分需要考查学生平时作业完成次数,同时还应考虑学生作业质量完成情况。

(3)实践动手能力方面。给定学生做数字电子技术实验,考查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和条件下完成任务的效果。本次改革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权重为20%。

(4)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方面。在学期期末,给定2个任务设计及制作题目,学生随机选取其中的1个题目进行设计与制作,然后进行答辩。重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验证和巩固课堂讲授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生加深对数字电子技术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动手实践能力,同时培养学生会思考、善研究、敢创新的思维模式,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方面所占权重为60%。

2.4?课程改革效果

通过考试考核方式改革,使理论教学、实验和课程设计三个教学环节的有机结合,实现教、学、做、答一体,该课程所学的知识的实用性激发了学生创新探索的热情,在课程设计中,选择以数字电子技术为核心,以数字集成芯片为硬件电路支撑的课题,制作出许多实用的电子产品,通过具体的实际应用问题,引出待讲授知识模块内容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待讲授的课程内容的目的、作用有清楚的认识,又激发学生的个性化潜能,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大大提高。

3 结语

以上仅是执教过程中的一些想法和思路,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修正与完善,通过课改实践我们感到教学既要紧跟当前电子技术的发展,又要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这无疑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在保证教学内容完整性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很好将所学和所用结合起来,是今后每一个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篇13

【Abstract】There is a problem need to be solved that non-electronic professional students have no strong interests and clear objectives during the studying of electrotechnolog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orientation of electrotechnology lecture in engineering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and puts forward to a “major-oriented” teaching concept. Based on these, teaching contents and teaching models are reformed. And practice teaching improved to highly integrate with students’ major. The teaching practice shows that the method is effective to improve learning fun and innovative practice ability of students.

【Key words】Electrotechnology;Course construction ;Course orientation;Teaching philosophy

【基金项目】山东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名校基金资助项目(mx20130220)。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243-02

1.引言

电工电子技术是非电类专业的基础课程,由于本课程与各专业后续课程联系不够紧密,致使部分学生认为该课程学习是无用的,从而导致学生在电工电子技术课堂学习中存在消极和抵触的心里,极大地影响了学习效果。此外,从学生的培养目标和知识结构来看,旧的课程体系也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因此,迫切需要对该课程重新进行定位。

电工电子技术的教育改革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工科教育中颇受重视的领域,也已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美国著名电子学教材作者David S.C.T曾撰文探讨改革电工电子技术的实验设备;IEEE 高级会员Juan J.R曾撰文分析了当前工业电子技术教育模式的发展趋势。华中科技大学的李N浩等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内容、教材和作业等方面提出了改革建议;清华大学的童诗白曾撰文分析了美国电子技术课程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教材建设等内容。但是已有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课程内容变革、教材建设、实验改革等方面,鲜有就当今工业和社会信息化、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全新形式下,如何提高电工电子技术在工科非电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如何将电工电子及时融合到各工科专业知识结构与工程实践等方面的研究。

本文探讨研究以课程定位、知识重构为驱动,以面向工程实践为课程导向,以融入专业、服务于专业为最终目标的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建设与改革方案。

2.专业导向的课程建设

据前期调查中发现,部分师生认为非电类工科学生学完电工电子技术后,没有后续课程,光打基础也没有落实到专业应用上,学习该课程是无用的。针对上述问题,结合我校各开课专业的特点,对课程重新进行了定位,精心设计了课程内容,改进了教学实践环节,进行了以专业为导向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建设。

(1)重新定位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课程

传统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定位为非电类专业的一门必修的技术基础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工电子技术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初步的科学实验能力。上述课程定位与各专业培养方案联系不够紧密,学生普遍感觉该课程学习目标不明确。

经过与长期从事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与实践的教师们深入探讨以及不断在教学中的实践验证,最终确立了适合时代需求和教学实际的非电类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定位: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电工电子技术方面的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利用所掌握的电工电子技术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以及当前电子电路的集成技术解决本专业的实际问题;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最新发展概况,为今后的深入学习以及开展跟本专业有关的工程技术数字化、电子化和自动化方面的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

重新定位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更加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实际,让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电工电子技术对于自己所学和日后所从事的专业的重要意义。通过学生反馈,新的课程定位让他们更加明确了学习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重要性,学习积极性进一步增强。

(2)以课程定位为指导,精心设计课程内容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涉及较多知识的综合性课程,包括电路、模电、数电、电机、供电、PLC等内容,对老师的知识基础要求较高,同时加上非电类专业学时较少(约为7090学时),因此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精心选择。在此,以课程定位为指导思想对课程内容进行精心选择:保证基础知识足够用;删减器件内部细节问题的定量分析计算;加强更具备实用性的系统外部特性讲解,如电机、电器、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外部特性等;增加先进内容和当前流行技术,如EDA技术、通信技术、PLC技术、物联网技术、云技术等最新的技术与行业应用简介。同时,也为适应各专业不同学习要求,将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内容设置为基本模块和可选模块,如图1所示。根据各专业培养目标的差异,教师可有效地配置各教学内容。

通过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设计,保证了课堂知识的实用性和发展性,为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驱动力。通过对该课程内容的精心选择和优化设计,老师的上课积极性明显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明显增强,学生学习成绩较以往也有很大程度提高(不及格率降低了约10%)。

(3)改进和设计工程实践教学,融入学生所学专业知识,落实课程定位

实践教学也是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实践教学,一方面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另一方面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所以实践教学是使学生由“被动学”到“主动用”的重要过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高校电工电子技术的基础实验基本以“验证性”实验为主,仅有少部分学生能通过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和竞赛活动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对于提高整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无疑是非常不利的。为了使学生认识到电工电子技术对所学专业的重要意义,必须使课程的实践环节与其专业工程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工电子技术在机械、冶金、化工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多。在课程实践教学中,结合各专业特点,以专业应用为背景将电路功能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如对机械类学生进行电器控制方面的教学实践时,就可以从工厂实际的机械设备引入,如机床工作台的往返运转、升降机的控制等,进而引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系统。然后从系统角度分析相关电路的功能、组成以及设计等问题。这样的实践教学,一方面改变了传统的单纯讲授知识、课程知识与专业应用脱节的问题,另一方面也使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的用途,从而才能更好地学习电工电子技术。

此外,还积极鼓励和引导非电类专业学生参加各类比赛,如机电产品大赛、挑战杯、电子竞赛等,曾获得山东省机电产品大赛、山东省机器人大赛等多项奖项。这些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实践的学生,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学习积极性方面也起到良好的正面引导作用。

3.结论

电工电子技术是工科非电类专业的重要课程,目前正面临着知识更新和教学改革的紧迫任务。本文结合我校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建设的需要,重新定位了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性质和内容,确立以“专业为导向”的课程建设模式,改善课堂授课内容结构,以专业应用为导向将工程应用实例融入到课程教学中。从实践效果看,本科生的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气氛热烈,对学生的调查显示学习兴趣度与以往相比也有较多程度提高。这些教学措施的应用与教学模式的改革对促进电工电子技术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秦曾煌.电工学(第7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王江华.多措施并举激发学生对电工课的学习兴趣[J].装备制造技术.2009,06:203-204.

[3]王鹏,敬伟,兀伟.提高学生对“电工学”课程的学习兴趣[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2,(34):53-54.

[4]职燕.电工电子学在非电专业教学中的改革与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33:56+64.

[5]谢泽会,邓玮,方洁,王延峰.增强大学生电工电子技术能力的探讨[J]. 中国电力教育,2013,36:133-134.

[6]徐晓冰,王建平,戴雷,马红杰,邓凡李. 优化教学过程,加强能力培养,构建电工电子实践教学体系[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99-102.

[7]邓开连,张永芳,谢业超. 非电类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4,02:91-9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