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电子技术基本知识

电子技术基本知识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8 08:54:0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电子技术基本知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篇1

中图分类号:TP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3-125-01

主菜单中的系统设置是为引导接收机快速准确地接收到DVB节目而设的,其有最基本的有三个操作:信息检测、频道搜索、节目更新。

1、信息检测:它主要显示目前数字电视系统的主频及相关参数,如主频频率、码率、调制方式、误码率、信号电平等,供维护人员检测参考。

2、节目搜索:接收机在节目搜索时首先搜索主频频率,找出SI信息,然后生成EPG,又由EPG生成一个节目列表,这个节目列表包括节目名称、节目说明、节目播出时间等,并将这个节目列表作为下一层菜单,每个下层菜单项都指向相应节目所在的TS流,达到用户能方便快捷地收看到所需节目的目的。

节目搜索分两种方式:一种是手动搜索,一种是自动搜索。手动搜索方式是通过人工输入主频频率或DVB系统内所有TS流的调制频率来引导接收机接收;自动方式是由软件设置好相关的接收参数,由软件来引导接收机接收。

3、节目更新:在前面说过,接收机的程序必须要按照数字电视前端机房规定的数据结构来定制,当前端需要变更播出节目时(如增加或减少节目的播出,调整播出节目的类别等)或更改主频频率时,接收机的数据也应作相应的变更。所以,当前端要作节目变更时,营运商必须要同时更接收机的装载器,并向所有接收机发出数据更新信息,用户收到信息后,就可节目更新功能来更新接收机的内容了。

在数字电视中,所有视频、音频、文字、图片等经数字化处理后都变成了数据,并按照MPEG-2的标准打包,形成固定长度(188个字节)的传送包,然后将这些数据包进行复用,形成传送码流(TS),通常一个频道对应一个TS流,一个频道的TS流由多个节目及业务组成。在TS流中如果没有引导信息,数字电视的终端设备将无法找到需要的码流,所以在MPEG-2中,专门定义了PSI信息,其作用是自动设置和引导接收机进行解码。PSI信息在复用时通过复用器插入到TS流中,并用特定的PID(包标识符)进行标识。

在MPEG-2标准中定义的节目信息PSI,是对单一码流的描述,由于系统通常存在多个码流,为了使使用者能在多码流中快速地找出自己需要的业务,在DVB对MPEG-2的PSI进行了扩充,在PSI四个表的基础上再增加了九个表,形成SI。SI是对整个系统所有码流的描述,描述系统传输内容、广播数据流的编排和时间表等的数据,它包括PSI信息。

一、节目信息(PSI)

PSI由节目关联表(PAT)、条件接收表(CAT)、节目映射表(PMT)和网络信息表(NIT)组成,这些表插入到TS中传输。PSI指定了如何从一个携带多个节目的传送流中正确找到特定的节目,当接收机要接收某一个指定节目时,它首先从节目关联表中取得这个节目的节目映射表的PID值,然后从TS中找出与此PID值相对应的节目映射表,从这个节目映射表中获得构成这个节目的基本码流的PID值,根据这个PID值滤出相应的视频、音频和数据等基本码流,解码后复原为原始信号,删除含有其余PID的传送包。

要保证传送流能正常接收,在该流中至少有一个完整有效的PAT。CAT描述了节目的加密方式,它包含了节目的EMM识别PID,只有授权的解码器才能由CAT收到密钥,解码出相应的数据流。NIT包含节目的频道调谐参数、频率、符号率等物理传输网信息,这些信息使得接收机可以按照用户的选择以很少的延时或无延时地改变频道、调谐参数,正确地解码出TS。由于PSI数据的完整性十分重要,因此在每个PSI段中均需要加校验码。

二、业务信息(SI)

PSI数据只提供了单个TS的信息,使接收机能对单个TS中的不同节目流进行解码,但它不能提供多个TS的有关业务和节目的类型、什么节目、什么时间开始等信息,因此DVB系统对PSI进行了扩展,提供了其它不同信息种类的多种表格,形成SI。在实用中,我们将SI所提供的数据通过有序地组织起来,生成类似节目报的形式,它能在电视机上即时浏览,这样将大大方便用户的使用,这就是电子节目指南EPG。

SI定义了不9个表

1、业务群关联表(BAT):它提供了业务群相关的信息,给出了业务群的名称以及每个业务群中的业务列表。

2、业务描述表(SDT):它包含了描述系统中业务的数据,例如业务名称,起始时间、持续时间等。

3、事件信息表(EIT):它包含了与事件或节目相关的数据,EIT是生成EPG的主要表。

4、运行状态表(RST):它给出了事件的状态(运行/非运行),运行状态表更新这些信息,允许自动适应切换事件。

5、时间和日期表(TDT):它给出了与当前的时间和日期相关的信息,由于这些信息更新频繁,所以需要单独使用一个表。

6、时间偏移表(TOT):它给出了与当前时间、日期和本地时间偏移相关的信息,由于这些信息更新频繁,所以需要单独使用一个表。

7、填充表(ST):它用于使现有的段无效,例如在一个传输系统的边界。

8、选择信息表(SIT):它仅用于码流片段中,如记录一段码流,它包含了描述该码流片段业务信息间段的地方。

篇2

1.职业能力定位分析

中职教育应遵循职业属性,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适应职业教育的社会需要和个性化需求,优化教育教学。中职学生应具备的职业技能,包括专业技术人才必备的通用能力、特定职位的专业能力以及多学科的职业综合能力。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应遵循中职教育的规律和就业特点,满足企业行业的就业需求,培养学生掌握电子技术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成樽酆鲜导能力较强的技术人员。

通过对珠三角周边相关企业进行调查分析,我们对电子技术职业能力的需求进行定位,确定了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①具备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②具有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家电维修和电工操作的基本能力;③具有中级维修电工的职业技术资格;④具备电子设备操作、电子产品销售能力;⑤从事电子相关的职业活动所需的社交技能,以及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发展的能力。

2.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能力定位分析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职业能力的养成表现在两方面: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学生个人行为的转变,通过专业课程的教学相互渗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因此,我校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始终贯穿于课程教学之中。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电子专业的核心课程,以电子技术中典型任务为载体,它包涵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实训。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电子产品的装配、调试和维修工作,也可以从事电子设备的操作、电子产品的销售工作。根据我校电子技术职业能力定位,确定了中职学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职业技能,包括能够简单分析电子线路,识别和检测电路元件;学会使用常用的仪器仪表;能够读懂一般电子电路图,能分析和判断常见电路故障;具备安全用电常识,熟悉电气安全操作的基本规程;养成守时、文明、礼仪、团结、协作的职业素养。

二、实现职业能力的项目教学模式实施

项目教学的显著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这是一种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究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

1.课程项目的确定

确定电子技术基础课程项目是一个系统工程,我校课程专家在专业调研的基础上,分析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的电路原理和制作过程,提炼出电子技术典型工作任务,根据行业企业岗位任务和岗位能力要求,以电子技术典型工作任务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依据国家电子产品维修工国家职业标准,结合电子行业职业道德的要求,将专业能力与关键能力的培养,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融为一体。课程的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和适应性,更加接近企业岗位的需求。在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教学模式。基于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课程理念,根据自身学科和后续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需求,我校教师对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知识进行了整合和重构,确定以下课程项目:直流稳压电路充电器、声光控延时开关、环境温度控制器电路、模拟遥控风扇电路、自适应式烘干系统、路灯智能控制器、物体流量控制器等。理论知识以必需和够用为原则,以完成电子工艺过程为主线,在项目任务中融入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实训。在技能训练方面,培养学生电子元件的检测与识别能力,电子产品的装配和调试能力;在理论知识方面,加强电子电路分析,简单电子电路图阅读等方面的教学。课程项目模块可以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来制定,也可以是学生组织的创新项目。

2.项目教学模式

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形成了“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的项目教学模式,以此展开相关联部分的基本特性、结构、原理、制作过程等内容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整个教学过程可分为任务布置、任务计划、任务决策、任务实施,任务检查和任务评价。例如,在“直流稳压电路充电器”模块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教学模式。具体详细的教学过程包括:①任务布置:认识、组装、调试直流稳压电路充电器。②任务计划:学生能够分析原理图,认识装配图,测试部件质量。以项目小组为单位,准备好组装工具,注意组装与调试细节。③任务决策:老师集中讲解直流稳压电路充电器电路工作原理,强调安装调试中的注意事项,项目小组讨论并制定实施方案。④任务实施:项目团队按照直流稳压电路充电器原理图,分组完成直流稳压电路充电器电路的安装和调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⑤任务检查:教师指导项目组相互检查电路的组装与调试,消除电路故障,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⑥任务评价:项目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伴评价等。 过程性评价重点强调学生的职业素养(安全文明操作、实训出勤情况和日常表现);知识性评价通过考核项目小组的完成情况,发现学生在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采用以职业能力本位的项目教学模式的意义

1.加强课程改革,提高办学水平

“以项目为主线,能力为本位”的项目教学模式,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要目标,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中职教育不断发展。我校电子专业的定位是:服务于珠山角地区电子电工类岗位,根据企业的需求培养复合型人才。按照中职教育的要求,我校加强与企业行业的合作,为学生的学习与实践创造良好的条件,通过项目任务教学,使学生具备适合区域职业特点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为珠三角地区的经济服务。

2.优化教职员工,提高综合实力

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项目教学模式,通常没有固定的教学程序,这不仅改变了教师教学交流的方式,而且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电子技术教师应具备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优秀的专业教学技能、分析和解决故障的能力。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准备教学设备、教材,制作教学课件和熟悉教具,要比以往花费更多的精力。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整体认识和知识水平,全面提高的同时要兼顾学生个体的差异。在校企合作的项目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业务能力和实践技能得到提高,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篇3

关键词: IEC 61850;SCL;XML Schema;知识本体;知识语义;形式化描述

Key words: IEC 61850;SCL;XML Schema;Knowledge Ontology;Knowledge Semantic;Formal Description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9-0084-03

0 引言

IEC 61850是国际电工委员会颁布的变电站自动化网络通信系列标准,与我国DL/T 860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国家标准相对应[1][2]。IEC 61850采用面向对象技术,通过逻辑节点(Logical Node,LN)、逻辑设备(Logical Device,LD)等概念建立起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信息模型,并由基于XML格式和XML Schema构成的变电站配置语言SCL来完成模型的形式化描述工作。SCL的提出使系统设备的自描述、在线配置及即插即用功能得以方便地实现。在SCL 配置文件中,按照统一的方法对设备配置进行描述,可以保证设备之间互相识别,实现设备之间信息的无缝交换和操作[3]。

本文通过分析XML Schema的基本构成和特点,总结基于XML Schema 的SCL 基本构件的关联关系,基于本体技术对变电站相关知识语义进行建模,并通过扩展SCL实现变电站运行规范等知识语义的形式化描述能力。举例说明扩展SCL知识语义描述能力的形式化描述方法,指出XML Schema在SCL语义表达方面的缺陷,提出基于本体建模技术的变电站自动化通信网络知识语义交换模型的整体框架结构。

1 基于XML Schema的SCL应用模式分析

1.1 XML Schema组成和特点 XML Schema规范由W3C委员会于2001年颁布,主要用来描述XML文档的合法结构、内容和限制,同时定义可共享的领域词汇表和XML文档的结构并提供它们之间的联系手段。与XML DTD(Document Type Definition)相比,XML Schema增加了丰富的数据类型说明,内置多种数据类型,并通过value space、lexical space和facet三部分组成的三元组表达更复杂的数据语义,同时还支持用户自定义类型,引入的名称空间增强了XML的语义描述和扩展能力。

篇4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对专业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子技术的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从事电子等相关专业的基本技能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针对目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学课程的安排情况及其学生个体情况,电子教学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越来越要求专业化和个性化。因此,充分利用课堂内外的教育资源,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实践等各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 教学内容的创新

        电子技术课程是电子技术方面入门性质的技术基础课,包括模拟和数字两个部分,其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深入学习电子技术以及在专业中的应用打下基础。具有基础性、工程性、实践性的特点,同时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为该课程注入新的内容,也对课程的改革提出要求。结合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方针,充分考虑到应用性中等职业教育及教学特点,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注重教学的延续性,以少、精、宽、新为原则。

        在中等职业技术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我们一方面应该注重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突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电路、基本方法的教学,打好基础,另一方面,适应技术的发展,适时而又适当的将电子技术发展的新的成果予以体现。在教学中,不断优化课程体系,适当的弱化了一些非核心内容,强化核心内容,适量在教学内容中加入了一些新技术和新器件的内容。加强集成电路应用的教学,适当加强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内容。

        如在电路的教学,其目的和任务是为学习后续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也为进一步理论研究打下基础。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电路定理、一阶电路的时域分析、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耦合电感和变压器的分析。

        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并不是单一的存在,应该与其他课程相互渗透,注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实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中获得基本的知识。

        二、 教学方法的创新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个体心理发展不平衡,同时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应该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采用行之有效的启发式教学。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要弥足学生的不足,提高课堂及实践的教学效果。

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独立操作的兴趣。

        现代教育手段突飞猛进,多媒体教学在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中也应该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师应最大限度的利用进行辅助教学。同时,cad等简单的技术引入电子技术的教学,丰富了传统电子技术教学的不足,提高教学效果。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进行大众化教育的同时,在具体的班级教学中,拓展教学内容,强化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根据电子技术课程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范例、图片、历史资料等行之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兴趣之下的主动学习可以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电子技术问题。

        三、 教学实践的创新

        电子技术实践的目的是锻炼学生对具体工程的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在教学实践环节中,教师应该带领学生树立创新意识,训练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掌握新的技术方法和技巧,并灵活应用到电子技术实践中。

        在具体的教学时间中可分阶段进行。首先,对电子技术基本技能的训练,主要通过观看多媒体演示,教师的讲解、示范等方面进行感知。通过这种训练,可以让学生对电子技术背景下的具体产品技术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了解。其次,具体的实践训练主要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设计和模仿,在制作过程中掌握电子产品制作的全过程,建立电子产品形成的初步观念。再次,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是训练丰富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独立担当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

        通过学生的教学实践活动,形成一定的流程意识,从自主设计、制造到完成产品的整个过程中,得到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创新乐趣的感知。由于电子技术产品更新换代迅速,也要注意带领学生的实践从简单化、智能化、多功能化、低成本等方向发展。

        同时,在具体的班级教学中开展电子设计竞赛,为学生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在这些简单的时间活动中,每一个小的环节包括选择、设计、配装、调试等过程中,体现出综合性、过程性、实用性、趣味性等特征。在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了制作的简单方法,了解了电子技术产品的基本知识,进一步熟练了相关仪器的操作使用,动手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因此,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学生自发的形成从所学知识解决身边问题的一些方法。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分析、处理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以使学生在相关专业的课程学习中得心应手。同时也为将来所从事的行业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子技术的教学,从模式、内容、实践等各方面进行创新,才能适应社会的大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Study on the teaching method in the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urse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major

Luo Binbin, Zhao Mingfu, She Li, Zhou Dengyi, Cao Yang, Quan Xiaoli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ongqing, 400054, China

Abstract: The importance of the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urse in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major is elaborated in this paper, and then according to author’s teaching experience of many years, the content, method and means of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urse in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major are discussed in details.

Key words: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theoretical teaching; experimental teaching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一个包含电子科学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设计、研究、应用与开发,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工程专业。当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离不开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但是当今很多高端的信息技术成果融合了微电子学、光电子学、计算机工程及通信工程等多门学科的交叉知识。而且,目前很多具有良好基础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在他们的硕士和博士阶段,通常会选择光电子技术的相关研究方向,而具备了良好电子学知识的学生更容易将电子学中的概念移植到光频段中,如果在本科阶段也修习了光电子技术这门基础课程,那么在他们的深造阶段将会更容易进入光电子相关领域的课题研究。因此,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除了需要掌握本专业的课程知识以外,也应该熟悉现代信息技术的其他相关知识,如光电子技术。然而根据笔者的调研,虽然目前很多重点大学及二本院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都意识到光电子技术的重要性,但很少开设光电子技术这门课程。本文从光电子技术的研究内容、应用及发展等方面说明其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中的重要性,并研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中的光电子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教学方法。

1 光电子技术简介

早在19世纪,人们就已经用麦克斯韦(Maxwell)的经典电磁理论对光的本质进行了研究,认为光是波动的电磁场,关于光的吸收和辐射,1917年爱因斯坦(Einstein)建立了系统的光电子学理论,使人们认识了光的波粒二相性。但是直到20世纪60年代之前,光学和电子学仍然是两门独立的学科。1960年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研制成功,这标志着光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随后在对激光器和激光应用的广泛研究中,电子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光学和电子学的研究有了广泛的交叉领域,形成了激光物理、非线性光学、波导光学等新学科。20世纪70年代以来, 由于半导体激光器和光纤技术的重要突破,推动了以光纤传感、光纤传输、光盘信息存储与显示、光计算以及光信息处理等技术的蓬勃发展,从深度和广度上促进了光学和电子学及其他相应学科(数学、物理、材料等)之间的相互渗透,形成了一个边缘的研究领域。光电子学一经出现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了光电子学及光电子技术的发展。光电子技术包括光的产生、传输、调制、放大、频率转换和检测以及光信息存储和处理等。

因此,可以这么说,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学科是微电子学和光学,光电子学则是由电子学和光学交叉形成的新兴学科,对信息技术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光电子技术是光频段的电子技术,是电子技术与光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光电子技术是光电信息产业的支柱与基础,涉及光电子学、光学、电子学、计算机技术等前沿学科理论,是多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交叉而形成的高新技术学科,其技术广泛应用于光电探测、光通信、光存储、光显示、光处理等高新技术光电信息产业。同时,随着生物医学、生命科学等新兴学科的发展,其中的信息获取手段对光电子技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加快了这些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从而诞生了很多边缘学科,比如生物光子学、光医学等。

综上所述,可见光电子技术在现代信息产业技术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光电子技术这门课程不仅是光学工程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也应该作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来开设。

2 光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研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