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8 08:54:0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道路经济与管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道路交通运输是连接各个城市的中介,也是各个城市发展的基础,其具有灵活、便捷和通达性好的特点,是现代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民经济的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都有赖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交通的通达性展现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运输的市场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这给道路运输的经济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道路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道路交通运输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不同地区的交通运输情况不同,但是其共同作用便是对地区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道路运输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
纵观全国各地的发展,经济落后的地区大多数是一些较为偏远,交通不便的地区,而对于一些沿海地带或者国家的中心城市来讲,其公路四通八达,为当地带来众多的效益。国家对任何一个地方的开发,都要先保证其交通便利,由此可见,交通运输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道路运输作为各种运输方法中的一种,是最为普遍,而又常用的一种交通方法,具有灵活、便利等特点。随着高速公路的建设与发展,我国的道路运输网得到了完善,其地位越来越重要,是全国各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二)道路运输的发展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在很多城乡、偏远地区,“要想富、先修路”的标语随处可见,这是发达国家和我国国内各个发达城市的历史所验证的。公路交通运输是否便利、完善直接影响着本地区与外交流的程度,影响着本地区的开发与发展。很多时候,道路的建设只是为了目的地的资源开发,但是我们却发现道路的建设带动着各个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因此,道路运输的超前建设,将会加强沿线地区对外联系,促进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一个封闭的地区,就算有着丰富的资源,但是没有便利的交通,依然继续落后,即落后的道路建设,将会严重的阻碍本地的经济发展。同时一个地区的道路运输状况良好,就会吸引跟多的外来投资者,从而带动本地区周边地区的发展,加强各个地区的之间的联系,促进相关地区的经济发展。
(三)公路里程、铁路营业里程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协整分析
由前面的理论介绍可知,要对变量直接进行回归并进行协整分析,有可能存在“伪回归”问题,所以首先要对变量进行稳定性检验,本文采用 ADF 检验法对公路里程、铁路营业里程和 GDP 进行单位根检验,ADF 统计量的临界值来自软件 Eviews5.0,并且都是在 5%水平下的临界值,单位根检验结果见下表:
表1 ADF 单位根检验结果
由上表可知,在水平值的情况下,三者的 ADF 统计值都大于 5%水平下的临界值,说明三者时间序列的水平值都是不平稳的,存在单位根,但经过一阶差分后,三者的 ADF 统计值都小于临界值,从而形成稳定的序列,所以公路里程、铁路营业里程和 GDP 这三个变量是一阶单整的,可以进行协整分析。公路里程、铁路营业里程与 GDP 回归方程的最小二乘估计如下:
从上面的结果可知,回归方程的各个系数的t值都显著,但是DW 检验值较低,这说明回归残差序列存在着一阶自相关。接下来,用EG 两步法检验两式是否存在协整关系,经过对两式残差的检验,公路里程与 GDP 的回归残差序列的 ADF 检验值为-2.224031,此检验值小于 5%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1.952910,所以拒绝序列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也就是说残差序列是平稳的,二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由于上式的DW 检验值较低,为了证明二者之间存在唯一的协整关系,下面用 Johansen 法再次验证,验证结果如下:
表2工业总产值、货物周转量及价格指数 Johansen 协整检验结果
上述结果可知,GDP 与公路里程这两个变量之间存在唯一的协整关系,从而所建的模型是可行的。
可见,公路里程和经济的发展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里程也在迅速延伸,这与山西省的实际情况基本相符,公路作为中短程运输的主要途径,与铁路运输和航运等远程运输方式之间起到了相互补充的作用,公路里程的增加,会使得货物(旅客)流动的灵活性和即时性得到极大的提升,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回归方程显示出,公路里程对国内生产总值的长期弹性为 2.54,即为公路里程增长一个单位,会引起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2.54 个单位,从中可看出公路对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反过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会为公路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和需求,进而带来公路里程的增加。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道路运输经济管理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道路运输作为宁夏自治区发展的基础,必然要进行一些改革,才能够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发挥最大的作用为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服务。
一是道路运输经济管理改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要。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商品经济必然要求实行市场经济体制,而道路运输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一部分,必然存在着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是道路运输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客观要求。道路运输市场是进行道路运输商品交换的场所及交换双方经济关系的总和。只有建立健全的运输市场机制,才能够促进市场中的经营机制的转换。
三是现代社会经济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道路运输经济管理是实现经济发展的基础,因此,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运输经济管理必须要进行不断地改革与创新,才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三、道路运输经济管理的改革措施
3.1 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是利用预算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的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以便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是企业全过程,全方位及全员参与的预算管理。只有广泛采用现代管理观念,充分认识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不但懂得如何科学地编制全面预算,而且善于运用全面预算管理,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道路运输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第一,要与实行现金收支两条线管理相结合。预算控制的核心为现金流控制,基础为成本控制。只有通过控制现金流量才能确保收入项目资金的及时回笼及各项费用的合理支出;只有严格实行现金收支两条线管理,充分发挥企业内部财务结算中心的功能,才能确保资金运用权力的高度集中,形成资金合力,降低财务风险,保证企业生产、建设、投资等资金的合理需求,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第二,要同深化目标成本管理相结合。企业的中心目标与利润与全面预算管理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目标成本管理,从实际情况出发,找准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问题,根据国内外先进的管理和技术水平,制定降低成本、扭亏增效的规划、目标和措施,积极依靠全员降成本和科技降成本,加强成本、费用指标的控制,以确保企业利润目标的完成。第三,要同落实管理制度、提高预算的控制和约束力相结合。围绕实现企业预算,落实管理制度,提高预算的控制力和约束力。企业各部门在生产营销及相关的各项活动中,要严格执行,切实围绕预算开展经济活动。严格执行预算政策,及时反映和监督预算执行情况,适时实施必要的制约手段,把企业管理的方法策略全部融会贯通于执行预算的过程中,最终形成全员和全方位的预算管理局面。
3.2 完善道路运输管理
道路运输管理体制对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设置体系、行政职责的职能体系和制度规范运作体系的总称。它关系到能否实现有效的分工协作以取得道路运输行政管理良好绩效等问题,其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在内的管理四大环节。完善道路运输管理,是实现道路运输经济管理的核心所在,同时也是确保道路运输经济管理顺利实施的重要依据。
3.3落实客运的改革措施
一是积极推进以西部地区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为重点的通达、通畅工程,稳步推进东中部地区县乡公路改造、连通工程建设,加大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安保工程建设和渡口改造力度,提高农村公路的抗灾能力和安全水平。
二是认真实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交通建设扶贫规划纲要》,加快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乡镇和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同步实施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和中小桥梁工程,加强重要县乡道和县、乡、村客运站点改造建设。
三是继续加强农村公路项目库管理,组织做好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科学化水平。
四是加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完善农村公路运行管理机制,推进管养体制改革,落实地方政府管养主体责任,建立健全乡镇农村公路管养机构。同时,加强制度建设,修订《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暂行办法》。
五是推动建立农村客运公共财政保障政策,开展引导性试点工作。改进和完善城乡道路客运燃油消耗补助工作,提高油补资金的使用效率。
六是积极推动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研究建立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管理机制和运营模式,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积极开展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
七是加强重点地区农村客运安全管理,研究制定农村客运通行条件、车辆选型技术要求、线路设施与运营安全适应性评估等相关管理办法和技术指南。
八是推进农村物流发展,总结和借鉴农村邮政物流发展的成功经验,研究提出进一步推进发展的政策措施,切实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
结束语
道路运输是现代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明确优先发展运输业之一。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担负着一个地方道路运输市场“发展规划、市场准入、信息服务、监督管理、安全保障”等工作职责,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担负着重要作用,要立足本职,找准定位,切实履行行业管理职能,不断促进道路运输市场快速健康发展。道路运输作为现代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运输方式比较,具备明显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为机动灵活,通达度高,覆盖面广,运输组织多样化,运输装备品种多,运输服务产品齐全。站在构建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综合运输体系的角度,道路运输既是一种独立的运输方式,可通过干线公路发挥“大动脉”的作用,又有为其它运输方式提供集疏运服务,通过支线公路起到“微循环”的效果,承担和延伸其他运输方式的服务,道路运输是综合运输体系中的骨干力量。
作为基础性产业,道路运输业对其经济管理水平的高低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近几年来,因道路运输业基础设施建设能力的不断提升,不断涌现各种运输服务项目及类型,并增加了运输需求的多样化程度,为此,道路运输业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并向规范化管理及集约化管理的方向不断迈进,为道路运输行业规模的扩大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作为道路运输经济管理发展的基础,道路运输规模经营对运输经济效益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 道路运输经济的现状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及全国机动车总量的大幅度提升,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公路运输已经成为其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目前我国公路网还存在诸多缺陷,如结构不合理、布局不完善及高等级工程里程短等,这些因素的大量存在对道路运输经济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近年来,我国在公路建设中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在一定时期内,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2006年、2009年我省批准实施的《河南省高速公路网规划》和《河南省高速公路网规划调整方案》,总体布局采用重要通道和联络线相结合的形式,由6条南北纵向通道、8条东西横向通道、6条区间通道、16条联络线及城市环线组成,总规模约6840公里(实际里程约6610公里)。目前,规划的8070公里中已建成5196公里(截至2011年年底),在建1031公里,待建1331公里,待研究512公里,分别占规划总里程的64.4%、12.8%、16.5%和6.3%。到2015年,力争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600公里,高速公路网密度达到4公里/百平方公里,路网分布更加均衡,出省通道达到20条,实现所有县(市)20分钟上高速。随着高速公路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我省公路运输行业必须加大投资力度,才能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长久以来,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都是我国公路建设的重要审批程序。在各级公路工程建设主管部门审批中经济评价是其经济可行性的主要依据。在道路运输发展中,为提升其经济效益,提高管理水平,必须对道路运输结构进行适当调整,确保道路运输的质量及安全性,为道路运输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实现其经济效益最大化。
2 道路运输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1)有利于制定道路运输产业发展政策
在评价道路运输市场经济中,应深入了解影响道路运输经济发展的因素。如现阶段我国道路运输市场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和国家经济发展具有一定联系,同时,还与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制定的道路运输管理政策存在必然的关系。据大量数据显示,制定产业发展政策,将直接影响到道路运输市场的发展。
道路运输经济管理合理化,是道路运输产业发展的必然需求,同时也是道路运输市场发展的要求。通过评价道路运输经济,可以对现阶段产业政策的不足进行有效分析及解决,并能为道路运输政策的制定提供相关数据信息,为调节市场运力及运量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更能对运力资源配置起到优化作用,是道路运输行业规范化管理的重要保障。
(2)有利于完善道路运输市场机制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我国道路运输市场愈加完善,但与成熟道路运输市场相比,还存在一定距离,如企业市场竞争力不足,没有大规模企业主导道路运输市场,市场调控系统不够灵活等。所有市场的完善及成熟都需要一个渐进发展过程。在道路运输市场经济管理中,应了解道路运输行业的基础性,实现道路运输市场规模化管理。同时,必须确保相应市场机制来规范道路运输市场经济管理,并为经济发展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这也是完善道路运输市场机制的重要条件。
(3)有利于调整道路运输单位经营模式
道路运输市场发展中,单位必须对其经营管理方式进行不断改变,进而对道路运输市场多样化需求加以适应。在道路运输市场中道路运输单位是其重要主体,其经营管理模式对其规模化、集约化及网络化管理的实现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通过深入分析运输市场经济管理,可以为调整道路运输单位经营方式提供帮助。单位在规模扩大中可以利用兼并或内部扩张等方式,为实现单位集约化管理提供可靠的保障。
(4)有利于优化道路运输市场结构
在道路运输经济管理中,优化其结构形式一直以来都是管理者关注的主要问题。在道路运输经济管理中,应充分了解道路运输经济和优化道路运输市场结构之间的关系,将优化道路运输市场结构作为道路运输市场规模扩大的重要基础条件,为实现单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 完善道路运输经济管理的策略分析
(1)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在道路运输生产活动中道路运输基础设施是其顺利开展的基础,也是不断完善道路运输网络的重要保障。在实现道路运输经济管理水平提升的同时,必须对道路运输网络进行完善。为扩大运输单位规模,必须扩展运输服务范围,实现运输组织经济管理合理化。为此,必须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这也是道路运输经济发展的基础。
目前,我国道路运输基础建设速度越来越快,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从现阶段道路运输经济管理来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快建设。
首先,骨架路网建设。在道路运输网建设中应重视国道主干线系统建设,在高速公路建设中,应形成若干条横贯东西、纵贯南北的公路运输大通道,进行以高速公路为主体的公路主骨架的构建。
其次,干线路网改造,在不断提升国省干线公路建设及改造速度的同时,必须对干线公路网布局进行完善,并对整体服务水平进行有效提升。
再次,加大西部地区公路建设力度,确保西部地区公路大通道的逐步形成,将国道建设和改造作为建设的关键,对普通干线公路网技术等级与服务水平进行有效提升。
(2)加大高新技术的应用
在深入分析道路运输经济理论的基础上,现代化运输技术对实现道路运输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高新技术的应用,可以对道路运输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进行充分反映,并能为道路运输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在计算机技术应用与推广中,通信技术是实现道路运输经济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保障,也是一个产业技术升级与产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标志。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及相关企业为提升其管理水平及运输组织化程度,应选用计算机、电子数据交换及GPS等技术强化道路运输经济管理。进行自动售票系统、异域联网售票及票务结算系统等方面的研究与开发,以此提升道路运输经济管理水平。
(3)加强宏观调控
在对旅客出行便捷、舒适及安全等因素充分考虑的情况下,合理安排公路主枢纽干线客运班线车辆投放及班次,在对干线客运经营者积极性进行提升的同时,应实现其收益最大化。为此,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宏观调控力度,对市场进行详细分析及调查。在对现行高速客运车辆管理制度借鉴的同时,应确保干线客运线路实载率在70%以下,在不能增加车辆时,应适当调整车型,为实现道路运输经济管理合理化提供可靠的保障。
现阶段我国公路事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东西部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大等。这种情况下要求决策部署中,相关部门必须对东西部地区及农村偏远地区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充分考虑,实行路车统一管理,才能提升道路运输经济的管理水平。同时进行道路运输市场管理机构的设置,并进行分级管理。如省级道路运输市场管理机构对其管辖范围内的一级、二级市场规划、建设、基础设施管理及服务等进行负责。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国民经济的先导性及基础性产业,交通运输事业对其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不断完善,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运输条例等内容的相继颁布,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扩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大量运输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有效缓解了各个地区经济发展与运输能力之间矛盾,为缩短城乡差距及降低东西部差距尤为重要。为此,相关部门在深入了解道路运输经济管理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其经济管理水平,为实现道路运输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黄俊玲.道路运输企业考核、评价、监控指标体系研究[D].长安大学,2004.
[2]陈新霞.基于重点企业调查的陕西道路运输经济运行统计监测问题研究[D]. 长安大学,2012.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0.引言
在城市的交通系统中,城市道路是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城市道路遍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它除了最主要的交通功能之外,在城市的绿化风景方面还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我们可以将城市道路看作是城市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总要坐标。如果是从城市的景观上来看,城市道路绝对是城市景观最为重要的载体。如果说城市景观是一首美妙的音乐,那么城市道路就是那富有韵律的五线谱,由于五线谱的流淌,形成了美妙的音乐。
1.城市道路景观的概念与功能
1.1城市道路景观的概念
在现代化的城市建设中,城市道路已经成为了一个热门的话题,它作为城市的最基础性的设施,在促进城市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但是却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威胁。随着景观学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道路景观学。既研究道路、道路网络空间结构和功能时空动态变化及相互作用机理,进行道路景观评价及规划设计,合理利用和保护道路景观中的各种要素,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并具有生态、文化及美学价值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
1.2城市道路绿化的功能及应用
虽然科技的高速发展给人类文明的进步带来了巨大的发展,但是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造成了很大的浪费。人为的浪费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带来了很大的灾难,各种恶劣环境的出现,让人们意识到对环境的保护是多么的重要。道路是城市交通的主要表现,是贯通城市的血脉。人们为了减轻城市热岛效应而修建花坛,栽植树木,起到了区域性平衡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质量,城市道路景观的生态效应也逐步显现出来。《城市意象》一书中指出道路作为第一构成要素往往具有主导性,其它环境要素都要沿着道路布置并与之相联系。它们之间又有一定的空间属性:当公共场所与商业区的换乘,居民小区与办公区的混合式搭配等体现了多种配置的功能和利用是一种渗透式。
2.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要点
在对城市道路景观进行设计的时候,一定要重点做好“把握好要素”和“利用好要素”这两个方面。对道路整体的景观和道路附带的设施要把握好。除了符合规范之外还需要进行巧妙的搭配。对道路的景观和道路的历史文化景观要素,则要利用好它们,使它们与道路本体互为烘托、陪衬,并融为一体。
2.1道路线形设计的综合协调
道路设计的好坏很大程度上都由于设计者水平高低决定的,这就需要设计者们如何将灵感转换为美感。道路的设计需要将很多技术进行组合,也许从单个问题上来看,这是符合规定的,但是将其他的问题进行后就不一定了,那就需要下一番工夫了。一是采用的技术标准应当协调统一。城市道路全路段应该采用一致的技术标准。如有的城市道路穿越立交桥下的净空限界标准不一,应该避免。对城市道路与公路衔接的部位,应当设立明显标志,并设立过渡段。二是道路与沿途环境协调。道路规划选线时,注意对周围环境的应用,处理好街景、市容景观与道路本身的关系。如有的城市道路弯道部位是城市地标性建筑或体现当地特色的自然景观,那么,沿着道路远远看到这些“景点”,心理上不啻于是一种享受。另外,对景和道路纵坡也很有关系。“驼峰”型和“马鞍”型道路纵坡都有可能在某一段道路上看不到对景。
2.2城市道路景观的人性化设计
城市道路景观的植物主要是分为群植和片植两种,在景观的搭配上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植物,将道路景观搭配得更具特色。用白蜡和栾树这两种植物为基调,在不同的路段种植不同的常绿乔木作为骨干,同时要搭配适当的落叶乔木、开花色叶小乔木、灌木及植被,形成不同的植物景观。各种类型植物根据不同的景观主题分布于道路两侧绿化带中,以纯林如紫玉兰、樱花、红叶李、紫薇等,和混交林、阔叶针叶混交林、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等方式组合搭配。
2.3以单元为设计单位的人性化设计
在对道路的绿化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对树种进行精心的搭配。不同树种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相似度,这样就能让人们感觉到统一性。同时不同的树种之间还需要保持一定的差异和变化,显示多样性,这样既和谐统一又富于变化,体现自然生态风格。
2.4绿化与城市人文特点相结合
在对城市道路进行绿化的时候,可以同当地的文化进行配合,设计出一些特色的主题绿化景观,将绿色的主线同人文文化紧密的相结合。如设计出一道绿色人文长廊或者是小型的文化广场也可以是一些反应当地城市人文、历史特征的艺术小作品等,来增加城市道路绿地系统的艺术性和景观性。城市道路空间是居民重要的活动场所,市民在此空间内活动,形成一个城市独特的人文环境,也反映出一个城市居民的生活习俗、精神面貌、文化修养和道德水准。
3.结语
城市道路是整个城市景观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对城市景观进行设计的时候,需要遵守相关方面的原则,同时要把握好各个方面的要点,最重要的是道路景观的设计必须要体现出对人关注和尊重,这就可以为城市道路的建设提供很多优越的条件。
参考文献:
在对城市道路景观进行设计时,要充分结合城市的地域特征,充分利用当地各项自然资源,凸显城市特色文化,通过运用不同的设计理念来达到别样的景观效果,促使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向着生态化方向而发展,促进城市道路建设与生态效益的和谐发展,为人们创造更优质的生活条件。因此,本文重点对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理念与工程实践进行了探讨分析。
1 道路分级景观及景观体量元素控制理念
1.1 对交通方式及速度以及相适应的景观尺度的控制
根据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要求以及园林植物生长特点,选择出合适的种植植物,充分做好植物间距、修剪以及后期养护工作,确保乔木有着足够的分支点,避免遮挡司机视线,影响道路交通中的行车安全。因此,为了保证安全第一,应该适当的扩大曹明面积,可以通过种植一些低矮的灌木丛。并且,在对城市道路景观进行设计时,还要注意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协调,充分展现本城市的特色文化。
1.2 在设计中充分考虑景观美学特征
简单来说就是,设计人员在对道路景观进行设计时,可以融入更多现代化元素,制造出一些亮点,将城市道路绿地中多种不同种类的植物进行合理的搭配,从而达到不同的观赏效果,尽最大限度的保证四季常青,改变传统单一的设计形式,做好植物搭配有序,并且,设计人员还需要充分考虑到当地历史文化特色,设计出别出心裁的景观方案。
2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原则
2.1 统一性
设计人员要具体掌握城市的总体规划设计,充分了解到周围用地情况,将道路景观设计归纳到城市总体规划中,始终坚持以人为人的设计理念,遵循相关科学发展观原则,真正从城市长远发展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以此来对城市道路景观进行高标准、高要求的规划设计,从而进一步提高道路景观的实质性,促使道路景观与周围地块的和谐统一。
2.2 协调性
其中,设计人员在对城市道路景观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到与周边广场、公共绿地等其他景观的相互融合,确保道路景观与城市公共景观的协调。因此,设计人员一定要站在全局角度上来看待问题,正确衡量利与弊,将每一个小景观作为整体去设计,千万不可以设计单独的道路景观,这是因为城市生活节奏较快,高楼大厦越来越多,人们迫切希望回归到生态自然的生活环境,因此对于景观的生态化要求较高,而城市道路景观更像一条绿色纽带,将城市中各种尽管紧密贴合在一起,大大提高了景观整体的观赏性,给人们带来一种舒适、轻松的感受。
2.3 紧密性
可以说,在一个完整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视觉走廊的营造、点状景观性构筑、城市游线等因素对于景观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而这种紧密性的特征能够让人们真正意识到道路在城市中的重要地位,有利于促进道路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3 生态走廊和持续生长的景观理念
3.1 设计人员在对城市道路进行设计时,要切实将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设计理念,现如今机动车数量在不断增多,已经给城市交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原有的城市道路划分车道数量根本无法在满足于当前交通需求,这就需要增加车道进行解决。而在这种形势下,绿化带很可能要向外转移。所以,要将绿化带与建筑物之间预留出一定的空间,以免后期的改造。
3.2 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我们不能为了建设新景观,就对当地原先的生态环境进行破坏,很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重大损失。尤其是对一些名贵稀有的树种,更要重点保护,充分保障动物群落的栖息地,避免水质遭受污染,确保城市道路景观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处。
4 实例解析-某市惠博大道景观设计
4.1 项目概况
惠博大道,原惠博沿江路,作为联系惠城与博罗县城的景观大道。2005年年底,启动改扩建工程,起点为惠城区三新北路,终点为博罗县惠州人道,道路全民约13.6km,功能定位为城市快速路兼一级道路,双向八车道,全线为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车速80km/h。
4.2 景观设计理念及目的
惠博大道景观设计理念:提出“临江秀水、新道路”的主题,以自然江景为主,人文文化为辅,融文化于自然,赋自然以文化,达到自然与文化的有机结合。设计理念的表现方法:在种植方而,以乡土树种为主,利用绿化的乔、灌、花、草形成多层次、高密度的植被群落进行隔声吸尘,有效降低汽车尾气污染。在人文文化方而,把“客家文化”等具有代表性的当地人文文化揉合在各景点的景观设计中。惠博大道景观设计目的,就是将沿江景观与人文文化有机结合,体现城市绿荫走廊和城市生态走廊的风貌,力求气氛温馨、淡雅,尽量创造自然、安逸的环境。
5 惠博大道景观设计实践经验总结
(1)惠博大道景观设计突出了道路景观的整体性及地域特色性,道路绿地c土地规划系统相符,与道路使用的性质、功能相适应。(2)惠博大道不仅重视对自然景观的修复,还兼顾植物种类的选择,考虑了植物中后期管理养护的难度和成本。(3)在道路景观设计中充分考虑到行车的安全视距、满足行道树与道路间的净空标准,从人的角度出发,满足人们对道路功能上的要求和心理、生理及视觉观赏上的要求,设计更加人性化。(4)惠博大道景观设计有一点不足之处在于景观设计开始于工程建设的中后期,对先期设计介入不够,这时道路建设对环境已造成不可逆的破坏。经验得出,道路景观设计应始于道路设计、施工阶段,包含在道路设计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来协调与环境的问题。
结束语
从惠博大道的景观设计实践中可以总结出,因地制宜的道路景观设计,应根据不同的自然资源、不同的人文历史,来创建一条融合自然、社会及艺术的道路景观,实现道路景观的可持续发展,营造出一个融入生态环境、空间布局合理、景观和谐的道路环境系统,这不仅是道路自身建设发展的需要,更是时代建设发展的必然需要,也是现代人们审关的多重期望与要求。
参考文献
[1]曲h.谈城市的道路绿化[J].山西建筑,2012(21).
城市道路景观绿化种植工程施工项目众多、量大、工期紧,道路绿化施工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影响质量的因素很多,如设计、材料、机械、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等,均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Project 2007在城市道路绿化工程景观绿化工程案例的实际运用中,体现出了较好的实用性和适应性,从而使城市道路绿化工程景观绿化工程施工进度计划与控制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园林施工企业要想提升自身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必须研究城市道路绿化工程进度的合理控制,提高目前园林施工企业的进度管理水平显得越来越重要。
1、道路绿化工程项目特点
道路绿化施工技术含量不高但是涉及学科多,具有规模小、分项多、工程量分散和不便监督管理等缺点,同时施工对象多,且受到季节人文因素影响较大,容易出现施工缺陷。主要是由于植物的生命性,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生长时期的形状姿态,人工整形与修剪形式均不同,导致所营造出来的景观也不同,因此施工技术养护要求以及工程营造均有所不同,在施工时要求不严格会出现观赏效果的瑕疵,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确保施工进度也是我们施工管理人员要关注的地方。
2、进度控制软件介绍
Microsoft Project 2007 软件操作简单,操作界面跟 Word、Excel 相似,容易掌握,工程项目进度在其上可以形象、直观的图标表示,进 度控制显得更加及时、 科学,再加上大型园林建设工程在施工工艺方面与其它大型建设工程相比相对简单些,在城市道路绿化工程景观绿化工程案例的实际运用中,体现出了较好的实用性和适应性,从而使城市道路绿化工程景观绿化工程施工进度计划与控制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因此作者认为运用 Microsoft Project 2007 软件对城市道路绿化工程进行进度管理完全能满足要求。
3、工程概况
宁波市鄞州区自2010年开始打造城市森林生态文化——“森林鄞州”建设,两年来共开展植树造林活动1200余次、新栽树木200余万株,募集绿色碳基金7600多万元,营造碳汇林3600亩。宁波市鄞州区福庆路景观绿化工程是“森林鄞州”建设内容之一,全长约9100米,施工内容为苗木种植、养护、种植土回填、砌筑排水沟等。其中福庆路景观绿化工程Ⅱ标段总工程量约1900万元,施工工期80日历天,工程量大,工期紧。因此建设单位对工期要求特别严,2012年11月20日必须完工,所以如期完成工程对于我公司压力极大。
4、园林景观绿化工程进度控制措施
为了保证福庆路景观绿化工程Ⅱ标段工期目标顺利实现,必须靠一流的施工策划与运作、一流的管理与协调、一流的技术与工艺、一流的设备与材料、一流的承包商与劳动力素质等来实现一流的管理和控制,从而确保福庆路景观绿化工程Ⅱ标段达到工程精品,满足业主对工期、质量等方面的要求。对本工程拟订保证措施如下:
4.1 施工组织保障措施
城市道路绿化工程其工程量一般都比较大,内容庞杂,技术复杂,其工程内容涉及地形改造,叠山理水,植物种植,灯光照明,建亭筑榭,地面铺装等。为了保证福庆路景观绿化工程Ⅱ标段顺利完成,调集组织公司各生产要素,做好施工前的所有技术准备和物质准备。着手一切开工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项目管理机构及人员、劳务分包的选择、机械设备的投入、施工安排、市场的调研、施工组织和技术方案和优选等,组织人员前往工地现场,并着手开始进行劳动力和机械设备的进场、各种施工证件的办理、施工进度的安排等。
4.2 工程进度计划编制
本项目实行工程计划控制,制定阶段性工期目标,对福庆路景观绿化工程Ⅱ标段工期进行动态管理,确定阶段目标得以完成。公司管理层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图纸自审、会审,确认无误后,根据福庆路景观绿化工程Ⅱ标段施工图对建立城市道路绿化工程景观绿化工程进行工程结构分解,做出施工任务清单,根据施工顺序,做出紧前和紧后施工工序,并做出施工图预算,并计算出每道工序的工期。
根据福庆路景观绿化工程Ⅱ标段施工图任务清单、施工顺序及确定的工期,运用Project2007软件做出城市道路绿化工程景观绿化工程甘特图,并将画好的甘特图设置为比较基准,根据施工中出现的影响工期的关键因素,以便与实际进度计划进行对比分析,找到解决办法,并及时将计划进行调整,再按照调整后进度计划组织实施,始终能够对工期进行纠正及控制。
4.3 沟通协调方面
福庆路景观绿化工程Ⅱ标段采取的沟通方式和方法主要有:面对面的,电话交谈的,会议形式的,报告、报表形式的,电子邮件形式的。施工期间,加强各施工工种、各专业之间的协调工作,力争为工程施工创造条件。为尽量避免装修与园林其他专业相互交叉的影响。
一切从大局出发,互谅互让,密切配合,装修要为各园林、机电专业创造条件,各专业要注意对成品及半成品的保护。合理安排各专业施工,作好园林、机电专业与装修和园林、机电工程能密切配合,为竣工赢得时间。
4.4 材料采购
本标段中包括大量的土建工程、装修装饰、园林材料,认真作好本工程中材料预订、预制、预拼工作。精确、精美排版,提前订货。严格执行公司物资管理程序,杜绝因材料物资问题对工期造成不良影响。
4.5 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对比
2012 年 9月 31 日,对城市道路景观绿化工程施工进度进行例行检查。利用 Project 2007 提供的进度跟踪功能,得到 2012 年 10月 20 日的实际施工进度如图:
图中红色的折线为当前进度线,根据进度线与检查日期的相对位置可知,9月31日监测发现:福庆路景观绿化工程Ⅱ标段分部中的银杏C(嫁接)和夹竹桃比计划进度分别提前了 3天、4 天,D300砼涵管及窨井工程比计划进度分别提前了 6 天、4 天。10月 20 日福庆路景观绿化工程Ⅱ标段分部中的银杏B(实生)比计划进度落后了 3 天,绿化种植分部中的矮生美人蕉、大滨卉种植和红枫灌木种植与原计划进度相比滞后了 3 天。
4.6 纠偏
经现场了解及开会分析,福庆路景观绿化工程Ⅱ标段进度落后的原因主要是工人人数不足导致的,为了不影响施工进度,项目管理部及时派管理人员与福庆路景观绿化工程Ⅱ标段施工队长沟通,要求其尽快解决内部矛盾,否则将根据分包合同对其进行处罚,临时抽调其部分工人加入到福庆路景观绿化工程Ⅱ标段,把落后的进度追赶过来。
5 结束语
本文通过建立了福庆路景观绿化工程Ⅱ标段施工进度计划,利用 Project 2007 软件以及组建高效的项目管理部,对城市道路绿化工程的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的动态跟踪,加强各施工工种、各专业之间的协调工作,优化进度管理,分析进度执行情况,力争为工程施工创造条件,以便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使施工在经常变化的资源投入及不可见因素的动态影响下,始终能够对工期进行纠正及控制。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F530.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2
经济的发展给我国的道路运输行业带去了新的机遇,道路运输建设是我国市场经济环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控制和管理离不开财务部门的支持,同时财务部门控制的好坏也制约着交通相关部门的运作,因此为了确保交通运输产业的稳健发展,就必须要加大对财务内部的监控,制定一些相关的控制办法,以此来提高管理效果和效率。
一、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财务内部现状分析
(一)监督无法落实
道路运输的管理机构中并没有设立相关的财务部门,但是一个单位想要长远有序的发展下去必须保证在单位中有相应部门的存在,并确保其执行能力与职责,只有这样才能对财务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目前来看,我国仍未设立专门的财务机构,这也就导致了运输部门有关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管理理念的不一致,无法有效的约束资金流向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内部控制是在控制制度能完善的基础上实施的。但是我国的内部控制制度非常不标准,缺少统一有效的管理,管理理念也是根据个人的专业、生活经历和习惯产生的,因此具有千差万别的特征。目前来看,我国很多单位领导只单方面的重视企业的发展,忽视了控制的重要性,这不仅仅是道路运输中的问题,在我国很多管理机构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因为一个部门的领导往往具有很大的权利,造成在实行监控的时候员工只认定领导的指令,导致了道路运输部门管理机构内部控制变为空有虚名。
(三)内控制度不完善
道路运输作为一项基本的国民产业,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道路运输在其他运输方法中占有很大的优势,它促使人民群众的出行方式变得简单。由此可以看出道路运输管理的内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但是由于管理制度的差异性,促使在平常的监督中仍旧无法将其落到实处,缺少其应有的执行力,内控制度也就得不到保障。财务内部的监督想要变得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长时间的调整,完善。
(四)提高运输行业财务人员职业素质
只有具备财务管理所需的专业知识才能在这个工作领域中提高效率,减少错误,将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我国道路运输管理机关对相关的财务人员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相对滞后,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后续的培训计划的制定,因此他们的知识不够全面,综合素质普遍偏低,竞争力不够。现代的管理机构需要的是精通财务知识,精通金融、税务知识,还要明确道路运输管理中的特殊性,不能与其他单位的内控混为一谈,明确道路中的特殊要求。
二、完善道路运输系统内部控制的有效措施
(一)确立财务机构设置,落实财务部门的职责
只有在明确了财务部门的职能后才能有效的发挥出它的监督作用,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对财务内部的结构进行分析,对症下药,进一步确定相关人员的职责,将责任落实到每个道路运输部门的人身上,同时还要保障在道路运输管理中财务人员工作的独立性,让内部管理员工明白自己工作岗位的意义,知道与其他岗位的区别。员工需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财务部门的监督作用。
(二)加大对树立内部控制思想的培养,提升监管强度
提高监管人员的对内部财务自身的监督,建立健全内部监控制度,树立正确的监控观念,以身作则,杜绝相关责任人以权压人、以权代法的现象发生,负责人员对员工的工作也要持支持的态度,保证资金的有效使用。
在支持他们的同时也应该本着勤俭节约为原则开展工作,必须严格控制易耗品的支出,如公用车辆费用、出差费、招待外来员工的费用都一定要进行审查才能批准。
管理机关财务内部结构的控制关键是对内部的监管,因此一定要坚决杜绝第一责任人一人决策的情况发生,要运用相互制约的管理机制,保证多人参与到道路运输系统资金使用的决策中去,在这样环境中增强内部控制,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财务管理中的失误。
(三)完善内控机制,让财务内部管理有章可循
管理机构财务内部监管的实施者要严格遵守《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加强对道路运输中流动资金的管理,合理设置工作岗位,想成相互制约的工作状态,以此来提高单位对各级工作人员的监管,包括决策层、管理人员和普通的员工他们的监管。根据《交通运输部行业财务指标管理办法》,对交通运输部门的资金投入进行估算,分析其财务数据,和各项工作在监管下的完成情况,真实的反映单位资金流向,近一步加快道路运输事业的蓬勃发展。
同时各级道路运输机构也必须制定出相对统一、科学具有良好执行力的监督制度及管理机构内部控制制度,使财务人员在平常的工作中有法可依,设置财务管理制度目标,围绕交通运输企业工作开展财务预算工作,建立符合现代机制的资金管理制度,其基本应该包括财产清查制度、内部制约制度、问责制、稽查核实制、费用报销制、应收账款以及预付账款管理制度和资金合理调用制度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让工作人员便于核对资金流向,鼓励交通运输行业利用市场经济发展的机遇来筹集资金和投资。
(四)提升内部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单位员工的个人素质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财务内部控制是否有效,每个员工的素质都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所以道路运输事业想要有良好的发展就必须重视员工的个人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个道路运输系统的有序运行。道路运输中的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取决于员工自身的素质,想要内部控制更有序的进行一定要在工作中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政治思想、业务专业素质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信仰,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明确道路运输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从事财务管理的人员更是要做到这一点,因为财务工作者的工作关系到整个企业资金透明与安全,明确自己所承担的工作的重要性,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做到取之于民用之民。
其次要提高财务人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财务人员的工作具有专业性的特点,所以从事相关工作一定要具备财务方面的专业能力和资格凭证。建立终身教育培训体系,强化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财务内部控制的力度。
再次道路运输部门中的财务内部控制的工作人员一定要具备专业性,不光要精通财务相关的本职工作,还要掌握相关道路运输知识以及金融税法知识,做到道路与财务内控知识双向并重都能处理的综合型人才,为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提供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同时为了促进员工积极进取就需要建立相应的惩罚制度或者淘汰制度,保证他们具有危机意识,在这样的环境中不断学习与发展。
最后交通运输企业财务管理部门要进行严格监管,加强体系建设,做到道路运输行业有执行力,有次序的管理,资金使用有效,逐步建立财政收支公开、透明的监管模式。网络技术的普及造就了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财务部门的监管信息化,合理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进行财务管理,通过互联网进行资源共享,促进管理部门财务管理更加规范、有效。
(五)当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财务内部控制的创新
建立起交通运输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可以帮助对风险不敏感的管理机构在财务风险发生之前,监控各种迹象,提前采取防范措施,减少风险,节省不必要的开支,以此来达到内控的目的。
我国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内部控制还存在很大的问题,这就需要国家制定相关规定,机构的决策和管理层要自觉按照规定做事,对财务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素养,使得他们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严格按照“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基本治理方法,规范财务的内部控制,不断提高财务管理和执法能力,提升道路交通运输管理的专业性,帮助企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中占有一席之地,促进企业在未来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梅凯.浅议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在省交通运输系统的实践应用[J].商情,2013(01).
[2]曲玉斌.交通运输事业单位加强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策略思路探讨[J].物流技术,2012(08).
[3]孔伟.论交通运输企业财务管控及其改进[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2(03X).
确保道路桥梁建设质量的一个重点就在于施工管理,道路桥梁建设施工管理较为复杂且系统,所涉及到的专业比较广泛,牵涉的单位较多,需各单位互相配合完成该项工作。本文就道路桥梁建设施工管理技术的途径以及策略进行详细探讨。
一、道路桥梁工程项目建设施工管理所存问题分析
从目前国内道路桥梁工程项目建设情况来看,在施工管理中主要存在胰腺癌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施工质量监督管理和施工进度控制力较差。在道路桥梁工程项目建设期间,施工进度作为施工管理的重点,若未及时且有效地予以控制,很容易使项目建设周期延长,影响其使用。由于道路桥梁工程项目建设施工管理所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广泛,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施工质量、建设成本和工程数量间所存矛盾越来越突出,再加上在施工管理中,监管单位自身监管意识比较薄弱,对有关责任制度不够重视,未落实到实处,导致监管质量低下,继而造成施工现场频发偷工减料问题。第二,施工技术不合格和操作不当引发各种质量问题。在施工期间,混凝土振压密实度未达到要求,放线存在较大偏差,混凝土结构比较疏松,管道面存在弯,未根据标准材料比配制材料,施工工艺较差,未按照规定程序予以施工操作,随机对施工进行调整,这些均容易使混凝土强度下降,局部出现蜂窝、气泡或者麻面等现象,使桥梁出现裂缝和跳车问题。第三,资金浪费且设计变更比较频繁。近年来在道路桥梁建设施工管理过程中,施工资源以及施工材料滥用问题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工程项目建设成本,使得资金浪费。此外,于工程项目建设中设计变更比较频繁,导致道路桥梁建设施工活动所存不稳定性因素以及不安全因素增多,易对施工进度、施工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二、道路桥梁建设施工管理技术的途径和策略
(一)施工安全和施工环境
建设施工安全作为道路桥梁工程项目建设中重要问题之一,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首先应加大参与工程项目建设的施工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安全教育力度,并予以相关内容的培训,以此增强其安全意识,使其对施工安全重要性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和认识。其次,于项目建设施工期间,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对于道路桥梁工程建设管理方面制定的相关规定和标准开展相应的活动,构建完善的施工制度和管理制度,将安全施工作为明确施工的首则。此外,还应加强各项施工作业安全防范工作,根据作业操作要求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防范措施,从而在道路桥梁工程建设施工中真正做到防范于未然,使参与工程项目建设的人员人身安全得到保证。
确保道路桥梁工程项目建设施工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施工环境的管理,施工过程中,现场采光照明和各种识别标志颜色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施工。对此,应结合施工现场附近环境实际情况,合理选用照明设备和相应色彩的识别标志,合理调整施工场地温度,建立一个健康且有序的施工环境,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施工进度和施工监督
所谓进度管理是指在道路桥梁建设施工管理中,基于投资成本以及质量要求,结合工程项目建设特点和性质,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建设施工作业对整个工程项目施工予以全面且系统的管理,把该项目施工工期控制于规定日期内。在施工进度管理过程中,首先应实时检查道路桥梁项目施工进度,确认其施工情况以及是否于规定进度内,若存在偏差,则应及时对造成施工出现滞后现象的原因实予以分析,且采取有效的应对处理方法,合理调整施工,以确保施工工期得以恢复于计划内。
由道路桥梁工程项目建设施工的监理人员对施工现场实施审查,监督建设单位和施工有关管理人员,督促其构建健全的管理制度和质量考核体系。项目建设施工期间,所用施工技术和施工质量管理制度必须要合理且标准,以保证工程质量达标。详细审查道路桥梁建设施工组织情况、施工方案,实时复核施工过程中所用各种设备以及材料,结合工程项目建设要求以及类型,制定满足自身情况的监管目标与标准,从而规范道路桥梁建设施工的监管工作,预防质量问题的出现。
(三)施工工艺和施工质量
在对道路桥梁项目建设施工工艺进行管理时,首先应选用优质且满足工程质量要求的各种材料,结合所选材料自身实际情况明确具体工艺。比如在选择混凝土修补材料时,应根据修补地段土质情况和施工需求,同时根据混凝土自身强度、和易情况和质量等明确其配合比,并对混凝土中水泥以及水的用量进行严格控制,所选用的石子应具有良好的级配,以此降低混凝土孔隙率,增强其抗裂性能。其次,在施工现场应合理调整各种原材料,并做好其保养工作以及维护工作,以免其性能受到影响,继而进一步干扰到项目建设质量。最后还应加强混凝土碾压、分层浇筑以及混凝土入模时温度的管控,加强后期养护工作,以确保施工质量达标。
在道路桥梁建设施工管理中质量管理作为重中之重,其质量好坏直接关系着项目使用效果和人们的财产安全、人身安全。在管理期间,应定期开展各种关于质量方面的各种培训工作,使施工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对于施工质量重要性有一个充分的认识,以此使其可自觉按照要求操作。定期对施工项目实施审查,对不合标准和要求的部分,应详细且全面地分析,且采取合理且有效的改进措施,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问题和麻烦。合理分工,将责任具体落实到单位和每一个参与到工程项目建设的人员,从而确保各单位和人员可严格按照施工管理要求和规定操作,保证施工质量达标。
(四)施工成本
根据工程项目建设计划核算施工成本,控制好施工现场,确保成本在预期范围内。在管理过程中,对施工所需材料应实施市场调查,了解和掌握材料市场价格具体信息,且根据计划选择优质且价廉的材料,同时还应尽量采用低耗新技术建筑材料。此外,健全以及改进成本管理制度,结合施工现场具体情况,控制施工各关节消耗成本,确保建设施工成本消耗在预期内,若出现超支,应仔细分析原因且采取相应的策略实施调整。
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道路桥梁工程项目建设施工管理工作,可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和使用效果,避免和减少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在管理期间,可从施工进度、施工工艺、施工监督、施工环境、施工成本以及施工质量等出发,根据工程建设要求和类型,严格按照施工操作流程和工艺标准执行,从而确保施工程质量和参工人员
参考文献:
[1] 刘晓东.道路桥梁建设的施工管理[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4,(9):234-234,235.
[2] 袁成,高文斌,邓云泽等.桥梁施工技术与管理分析[J].中华民居,2014,(9):241-241.
[3] 周鹏飞.浅谈道路桥梁工程建设与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30):1121-1121.
[中图分类号] R197.3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013-02
Application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For Prevention Of 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Of trachea Cannula After General Anesthesi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for prevention of 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of trachea cannula after general anesthesia.Methods 150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randomly.77 cases received traditional nursing standards of trachea cannula after general anesthesia as controls,73 cases received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standards of trachea cannula after general anesthesia. All patients were assessed the clinical nursing effect after tracheal vessel exelcymosis.Results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standards not only reduce days of hospitalization and costs,enhance functional rehabilitation and degree of satisfaction at quality of nursing care,but also shorten retention time of tracheal vessel.VAP incidence was lower in trial group than control. Conclusion Application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for trachea cannula after general anesthesia can not only make a improved nursing for patients with trachea cannula and prevent 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but also promote nurses' motivation and objective and planning of nursing.
[Keywords]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Patient after general anesthesia; 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临床护理路径作为一种科学高效的护理模式,可以将护理工作标准化,使临床治疗及护理有序进行、缩短住院天数、减少漏项、提高管理质量,为病人提供高效的服务[1]。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机械通气患者最主要的医院获得性感染[2],会延长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日及总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3-4]。应用临床护理路径于全麻术后气管插管病人的护理中,对病人进行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的全面护理,来预防VAP发生,国内外未见相关报道。笔者于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全麻术后采取机械通气的病人中,来研究其对VAP预防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需气管插管全麻手术病人150例,男性89例,年龄23-67岁,平均年龄54岁;女性61例,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58岁。其中接受肝移植手术3例,食管癌根治术26例,胃癌根治术34例,直肠癌Miles术25例,结肠癌根治术31例,全肺切除手术11例,膀胱癌根治术20例。
1.2 方法 将15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73人,对照组77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即全麻术后病人入复苏室后给予心电监护和气管插管处接呼吸机或鼻导管供氧,遵医嘱执行护理。试验组采用以下护理方法护理。
1.2.1 心理干预 手术前一天行术前访视,详细阅读病人病历了解病人一般资料、病情、术式和呼吸系统情况并作记录,再与病人交谈,在交谈过程中了解病人对气管导管的留置所存在的心理疑虑和担心,护士进行针对性疏导及解释消除病人的不良心理反应,使病人安心地配合术后的管道护理。
1.2.2 行为干预 根据病情和呼吸情况制定术后气管导管护理计划,根据计划设计工作流程,护士按工作流程实施护理,每项护理操作完毕后均有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寻找继续执行或调整计划。遵循个体化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实施过程中对病人各种危险因素进行评定,实行临床医学监测,监测病人的神志、心率、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及心电图的变化。使病人得到目标,有计划,有步骤的全面系统的护理达到预防VAP发生的目标。整个护理过程包括:
1.2.2.1 拔管前 ①病人入ICU接上呼吸机后护士每隔15-30分钟听诊双侧肺部呼吸音情况,掌握每次呼吸音并做记录。听诊呼吸音时听到痰鸣音,应给予吸痰,吸痰时间少于15秒,间隔时间大于30分钟;②每隔15-30分钟观察病人神志情况,大声呼唤病人观察病人反应并做好每次记录;③入ICU后第20分钟,60分钟,停机前30分钟,停机后30分钟分别做血气分析,观察每次检验结果并作记录及与上次结果做比较。抽血气分析前半小时不予吸痰,以免影响血气分析结果;④每30分钟记录病人心律、脉搏、呼吸、血压及心电图,如有变化做好记录并分析原因及解决问题;⑤评估口腔粘膜情况,选择相应的口腔护理溶液,每日行5次口腔护理。
1.2.2.2 拔管时机 ①病人意识清楚,大声呼唤能立即睁眼,四肢有力,躁动;②反射活跃,患者出现吞咽反射,吸痰有有呛咳及吐管;③呼吸通畅。肺部呼吸音清楚;④心率小于105次/分,收缩压大于10.7KPa,血氧饱和度大于95%,氧分压大于9.3KPa,心律正常。符合以上指针即可拔气管导管。
1.2.2.3 拔管后 ①面罩低流量供氧,做记录观察时间不少于1小时;②嘱病人用力咳嗽,协助排痰,促进肺功能恢复;③每半小时记录生命体征。
1.2.2.4 获取观察指标 ①时给病人做痰培养和口腔培养并记录结果;②病人拔管后咳嗽,咳痰的情况,通过胸片了解肺部情况。
1.3 评价指标 ①平均住院日;②平均住院费用;③机械通气时间;④拔管后痰培养阳性率;拔管后胸片结果提示肺部感染率;⑤术后自理能力恢复情况;⑥对护理质量满意度和健康教育达标率。两项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表对患者进行调查;对每位出院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知识书面测试,得分≥80分为达标;对每位出院患者进行护理工作满意度问卷调查,得分>90分为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及机械通气时间为计量资料,记为x±S。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间定性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两组间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p
2 结果 两组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在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方面,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病人均少于常规护理模式的病人。机械通气时间,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
表1两组临床效果对比
表2两组护理效果对比
注:*P
3 讨论 呼吸机辅助呼吸阶段因气道开放,术后自生免疫力下降,呼吸道防御机能受损,细菌易进入呼吸道;同时清除细菌能力减低,气管插管及气囊,对呼吸道黏膜压迫,使其完整性被破坏,屏障作用下降,口咽部,胃肠寄生菌通过胃肺途径移位繁殖,造成VAP(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而且机械通气时间越长,气管导管留置时间越长,VAP发生的危险性越高。VAP是术后并发症里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2]。VAP预防措施可分为药物性和非药物性,其中合理的护理干预是其中重要的一方面。但目前国内外尚无针对术后气管导管的护理制定出系统的方案,而且对何时拔气管导管也没有明确的指针,常规护理方式缺乏主动性和计划性,往往出现拔管太早或太迟,都促进了VAP的发生。因此,行之有效的术后气管导管护理是目前急需做到的。
本实验首次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全麻术后气管插管病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试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气管导管护理。病人住院天数、医疗费用方面,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组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更为明显的是,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显著减少,拔除气管导管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使得机械通气相关肺炎的发生率显著降低。
在临床护理效果方面,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可提高护士的责任感和积极性,减少医患纠纷,提高了护理质量满意度[5]。另外,与常规护理方式对比,临床护理路径作为一种科学高效的护理模式,可以将护理工作标准化,为病人提供高效的服务。对病人进行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的全面护理,在病人手术前一天就根据病人对此项护理心理存在的疑虑和不解进行心理干预和行为干预,遵循个体化循序渐进的原则,使患者及家属能获得手术、治疗及术后机械通气相关护理方面的信息,满足其心理需求,促使患者主动参与术后恢复过程中,使病人的术后自理能力恢复率明显提高。综上一切措施都有助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及治疗。
临床护理路径是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的体现,它充分反应了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增加了有效的医患沟通与交流,是临床护理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雪丽霜,杨晓娅,王乃平.日本对临床护理路径管理的研究[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1,20(12):547-549.
[2] Vincent J L,Bihari DJ,Suter P M,et al.The preva lenc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intensive care units in Europe Resultsof the European Prevalence of Infection in Intensive Care(EPIC)Study[J].EPIC International Advisory Committee.JAMA,1995,274:639-644.
【关键词】护理路径;上消化道出血;健康教育
1985年美国护士Karen Zander首次提出护理程序和路径的概念,此后在全世界得到推广和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是为已确诊某种疾病的一组患者制定的、以患者为中心的、从入院到出院的一整套医疗护理整体工作计划,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可获得最佳护理质量。2007年 1 月 ~ 2010 年12月,我们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105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健康教育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7年 1 月~2010年 12 月收治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10例,男女比例为 122:88,年龄最小 18 岁,最大 87 岁,中位年龄50.45岁;将210例患者随机分为临床护理路径组和常规健康教育组各105例,两组患者年龄大小、性别构成、文化程度等方面无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常规健康教育组进行常规上消化道出血健康教育(即无时间限制,随意进行教育)。
1.2.2临床护理路径组实行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①内容:在充分了解患者健康需求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不同的健康问题和需求,编写上消化道出血健康教育路径表,见表1。②实施方法:向患者发放临床护理路径表,进行入院介绍,解释路径的内容及作用,由责任护士或当班护士根据每天需进行的健康教育内容、患者的需求反复评估、教育、评价,直至患者理解、记住相关内容,并做出评价和记录,出院前对每位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效果及对护士满意度问卷调查。
1.3 观察指标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了解患者掌握上消化道出血相关知识情况、认知态度和行为改变、对护士的满意度;记录平均住院天数。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 SPSS13. 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 x ± 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检验水准 α =0.05。
表 1上消化道出血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表
时间 临床护理内容
入院时 责任护士热情接待患者,及时主动向患者或家属自我介绍,并介绍科室主任、护士长、主管医生和病区环境;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健康教育路径表相关内容。实施心理护理,说明良好情绪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指导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给予患者心理支持。
第 2 天 饮食知识宣教要根据出血的程度,选择禁食或进温凉清淡无刺激的流质食物。出血停止后逐渐进半流质、软食,并且少食多餐、绝对禁酒,避免进粗糙、刺激性或带骨带刺的食物。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者,细嚼慢咽,口服药如为片剂,溶解后再服。
第 3 天 疾病知识的宣教讲解有关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诱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各项检查结果及意义,使患者对自己所患疾病有大概的了解,消除紧张、恐惧、疑虑的心理。
第 4 天 各种治疗方法目的、药物的作用机制、应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不良反应与处理;使用双囊三腔管的目的及如何配合操作。
出院前3天 介绍出血的疾病缓解期的自我保健、合理营养、劳逸结合,指导患者亲属熟悉消化道出血的基本医学知识,避免各种诱因,如疲劳、服用刺激性食物或药物等,尤其是肝硬化患者更应注意控制饮食,指导患者学会自我护理,自我保健,坚持原发病的治疗,一旦出现黑便立即休息并到医院就诊。
2结果
2. 1两组住院时间比较:临床护理路径组平均住院时间为( 9.77 ±3.68) d,常规健康教育组为 ( 12.40 ± 4.98)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5.45,P <0.05) 。
2. 2两组患者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认知态度和行为、患者满意度比较 见表 2。
3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疾病引起的出血,是消化内科临床常见的急症之一,病死率高,随着健康观念的改变以及整体护理的深入开展,上消化道出血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其根本目的是帮助患者或家属自愿地接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方式,消除或减少影响上消化道出血危险因素,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但如何使健康教育得到最佳效果,目前尚无公认的模式。常规的健康教育是以护理目标作为教育目标,而对患者的阶段性健康教育目标不够明确,使健康教育不系统、不全面。以临床护理路径的方法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则有计划性、针对性、可视性,要求分管护理人员每天都必须及时有效地进行健康教育,并适时评价、反复进行,因而对患者的教育更系统、全面,使患者在一定的时间内达到最佳护理效果:
①护理人员能按健康教育路径表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保证了上消化道出血健康教育的延续性和完整性,结果显示临床护理路径组能够较好地掌握疾病相关知识( P < 0. 05) 。②临床护理路径不仅使护士知道做什么、怎么做,体现出护理工作不再是盲目机械地执行医嘱或等医生指示后才为患者实施治疗、护理,而是有计划、有预见性进行护理,患者也了解自己的护理计划目标,主动参与护理的过程,有利于改善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态度和行为;③临床护理路径还可以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护理人员有较多时间主动地向患者讲解有关内容和知识,增加护患交流机会,改善护患关系,沟通护患心理,使护患间建立起指导-合作型的伙伴关系,增加了患者满意度;④由于增强了患者自我护理意识和能力,形成主动护理和主动参与相结合的护理工作模式,从而提高了治疗质量,缩短了住院天数。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是整体护理的一种工作模式,是整体护理的深入,改变了传统的医疗护理方法,可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提高患者满意度,为整体护理的改革及护理质量管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同时在指导教育患者的过程中,护士也不断学习新知识,改变了传统的护士形象,体现了护士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公路经济效益;影响因素;应对策略
0引言
公路经济效益的提升与下降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只有通过对各方面因素进行全面的探查,并且在此基础上做好每条影响因素的应对措施,才能在此基础上促进整体公路经济效益的显著提升。
1影响公路经济效益的因素探讨
影响公路经济效益的因素有多方面,以下从系统内部效益影响、新技术工艺应用水平、工作人员重视程度、管理体制有待优化等方面出发,对影响公路经济效益的因素进行了探讨。
1.1系统内部效益影响
系统内部效益带来的影响是基础性、全局性。公路经济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公路的经济效益。无论是新的道路或是重建道路,这两种不同类型的道路,其经济效益也不同。针对新建或改建公路,从建立经济体制的角度,不断强化内部管理系统。在重建整个公路养护和管理的过程中,除了提高生产发展的各个方面,还需要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生产条件,增加具有经济实力的人员,确保各部门人员可以按规则做事情。
1.2新技术工艺应用水平
新技术工艺应用水平直接影响到了公路经济后续的潜力。创新和应用新技术,使他们的利益可以得到改善,这些都是经济实力的重点。公路系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就是公路系统开展社会经济服务的能力。具体而言,主要是指车辆和行人可以带来更多的流量,以保证社会环境平稳舒适,整个道路的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人的旅行费用和旅行时间,降低事故发生率,创造一个舒适、便利的交通条件。
1.3管理体制有待优化
管理体制上的缺陷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公路系统尚未完全理顺,具体表现为:①由于当前的管理工作主要是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但是管理工作过于分散。②公路系统主要由地方行业管理部门和机构中的专人负责管理,而管理费用则是由各部委财政拨款。这种管理方式的优势在于可以使地方和行业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但其弊端也十分突出,公路系统的建设和养护不能满足省级规划要求,不能满足当地经济发展对公路建设和养护标准的要求。作为公路经营单位,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然后制定具体适合自己的区域性事业单位和规章制度。
2提升公路经济效益应对策略
提升公路经济效益应对策略应当是多样化的,以下从增加人力资金投入、避免超编现象出现、完善公路管理制度、做好后期公路养护等方面出发,对于提升公路经济效益的实际应对策略进行了分析。
2.1增加人力资金投入
提升公路经济效益的第一步是增强必要的人力与资金。以公路系统中的资本投资公路建设和养护为例,公路部门有约3900名员工,固定维修工人为1535,公路总长203.411km,公路全长569.4km,投资计划由省统计局制定,但并没有年度成本。由于公路养护材料价格急剧上涨,养护费用大大增加,导致公路部门成本增加。对此,应当调整公路系统内部结构,制定业务转型机制,以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点的形成,以及推动公路部门的发展。
2.2避免超编现象出现
要提升公路经济效益还需尽量避免超编现象。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差,是制约公路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因素。而公路系统的这“两个效益”问题反过来又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因此,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例如,安排人员到美国公路系统相关部门学习、培训,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改变旧的观念、抛弃传统概念。
2.3完善公路管理制度
提升公路经济效益的关键是完善公路管理制度,维护和管理协调有序发展,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提高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运行效率是一个新的行业,应建立和完善组织管理机制,根据他们的不同特点,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速公路的科学、严格、权威。在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中,如果实现了制度的创新,可以使组织的管理充满活力,并确保工作可以按照规范进行,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的道路。目前,随着中国的公路事业发展,公路部门已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如“公路安全管理办法”“规定”管理费、“公路管理条例”等。
2.4做好后期公路养护
道路的发展潜力在深入挖掘,维护道路应在道路人员、组织、设备和资金的各个方面进行,以确保道路维修可以有效。在公路建设和养护规划设计中,要把握科学合理的平衡原则,发展多元化经营。公路经济活动实施中还应注意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3结语
我国高速公路交通管理的水平将会直接影响到其整体的经济效益,只有对高速公路管理中的影响因素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全方位的探究,才能够在此基础上确保高速公路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全方位提升。
参考文献:
一、道路客运企业无形资产的概念、特征和种类
(一)无形资产的概念和特征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无形资产不具有物质实体,它的存在是无形的,多数情况下,无形资产潜在价值分布在很大的金额范围内。无形资产计价,很难有市价可作估计基础,而且估计的账面价值也往往因政治、经济及科技的变化发展,使原来预计的未来收益与事实上的收益产生较大差异,因而具有高度不确定性。
正因为无形资产不具有物质实体和不确定性的特征,才使得大多数道路客运企业往往忽视其拥有的无形资产,在兼并重组过程中造成无形资产流失,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二)道路客运企业无形资产的种类
根据无形资产的特点和道路客运企业的特殊性,具有道路客运企业典型特征的、重要的无形资产如下:
1.客运线路经营权
线路经营权,是指允许满足条件的客运企业经营连接大中城市、横跨若干省市的国道主干线道路客运线路的特许经营权。线路经营权道是路客运企业经营的必备条件,没有取得线路经营权的企业,不能经营道路客运班线业务。
目前线路经营权分为国际线路经营权(跨国家或地区经营)、省际线路经营权(跨省在全国范围内经营),以及市际、县际和县内线路经营权。
线路经营权的获取方式是政府通过招投标或行政许可等方式在企业达到一定经营规模条件后政府无偿给予的。线路经营权是一种政府特许的权利,且这种特殊权利属于经济资源。线路经营权使企业在特定范围内的经营行为合法化,同时行业管理部门为了避免恶性竞争,根据客运线路的饱和度、客流实载率等情况对客运线路经营权的发放做了严格控制,这也为已取得客运线路经营权的企业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因此,客运线路经营权能在许可期限内持续地给所拥有的企业带来一定的收益,道路运输企业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无形资产。
2.客运市场份额
客运市场份额的形成首先是道路客运企业通过向行业管理部门行政申请或招投标等方式由行业管理部门批准初步形成,再由企业不断加强管理、培育市场等措施逐步建立的。
客运市场份额是指某客运线路或某客运区域内企业所实际运送旅客总量占该线路或该区域客流总量的比重。实际运送旅客的数量与车辆总数或车辆客位总数密切相关,市场份额比重越大,企业经营收入就越高,盈利能力就越强。
市场份额的变化受运力投放直接影响,运力投放受行业管理部门严格控制,因此市场份额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能对道路客运企业的营运收入提供保障,为企业带来稳定的经济效益。因此,客运市场份额是道路客运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之一。
3.客运品牌
客运品牌代表了高速公路客运企业的形象和服务标准。道路客运企业通过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塑造优良的企业文化并提供有特色和高质量的服务,使自己的产品差异化和高档次化,进而形成自己的旅客运输品牌。
品牌的背后有很多支撑因素,含义非常广,品牌价值牵涉到产品质量、技术创新、渠道、定价以及服务等方方面面,这些都是影响品牌的因素。客运品牌与其他品牌一样,能给企业带来超额收益,是道路客运企业非常重要的无形资产。影响客运品牌价值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服务质量、企业形象、企业文化、人才储备等方面。
4.其它无形资产
土地使用权: 是指道路客运企业由政府无偿划拨或以土地出让等方式依法取得的对国有土地或集体土地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有限处分的权利。在使用年限内可以依法转让、出租、抵押或者用于其他经济活动,能为企业带来一定经济效益的无形资产,如客运场站用地、停车场地等。
客运场站经营权:该经营权的性质和取得方式类似于线路经营权,该项权利能为道路客运企业提供持续稳定的客源,是企业班车实载率和企业盈利能力的保障。
广告媒体经营权:道路客运企业豪华客车上的广告及媒体经营权也应是道路客运企业的一部分无形资产,最常见的如车载电视广告、座位头套广告等。
客户资产:是指由于企业与顾客之间稳固、良好的关系而带来超额利润所形成的无形资产。
二、当前道路客运企业无形资产的管理现状
当前对于大多高速公路客运企业来说,对无形资产的整体认识不够,大多数道路客运企业的财务账目中只有土地使用权一项资产;有些甚至对本行业固有的无形资产视而不见,对已认识无形资产的开发也存在顾此失彼的现象,不能充分发挥其无形资产的总体效能,造成了大量的无形资产流失。
道路客运企业无形资产管理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无形资产管理的意识不强
由于受计划经济的长期影响,道路客运企业领导及管理人员对于资产的认识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观念上,对无形资产管理既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管理制度,也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无形资产管理手段滞后
由于没有有效的无形资产管理控制系统。对无形资产筹资、投资、控制、考核、分析等没有系统的管理方法,也没有专门的无形资产管理机构,以致造成企业无形资产管理手段滞后甚至没有管理的现象。
(三)无形资产未进行评估或不科学、不规范评估
大多数企业由于对无形资产的重视不够,在兼并重组的过程中,对企业无形资产不作评估;有的企业尝试着进行评估,却找不到专业的评估机构或者评估方法手段不科学、不规范,由此造成了企业无形资产流失。
三、道路客运企业无形资产流失的主要现象及原因分析
道路客运企业无形资产流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在合资重组的过程中,对企业无形资产少评甚至不评估,造成企业无形资产流失;第二,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具有经营权的线路市场份额减少,盈利能力下降,造成无形资产流失;第三,企业品牌保护意识薄弱,品牌价值萎缩造成无形资产流失。
(一)道路客运企业对无形资产的认识不足
企业在道路客运经营管理上经验不够,使得对其特有的无形资产认识不足,具体的说就是对其特有的线路经营权、市场份额和客运品牌等无形资产的存在认识和价值认识不足,导致在产权交际时造成无形资产流失。
(二)合作企业刻意回避无形资产问题
例如,浙江某道路运输企业作为浙中地区最大的道路运输企业,长期从事道路运输经营管理,下属多家类似的控股公司,并非是第一次运作兼并重组项目,应当具有一定的无形资产认识,但为了以最少的资本获得控股权,在重组时刻意回避或淡化无形资产评估问题,造成被重组企业无形资产流失。
(三)经营管理不善导致市场份额减少
同是上述企业, 重组后新领导班子以大量发展省际长途班线为主要目标,特别是控股公司对线路增长和利润增长两项指标作重点考核,使得该公司对已取得的上海、杭州和宁波等黄金线路资源开发力度减弱。3年来,该公司对外签订的合作意向和进站协议众多,但被两地运管部门审批通过的一条没有,新增班线为零;已有的沪杭线路上,其他公司营运车辆增加了16辆,而该公司只增加了2辆。市场份额减少,意味着企业今后的盈利能力下降,造成了巨大无形资产流失。
(四)品牌管理混乱导致品牌价值萎缩
造成品牌价值萎缩的主要原因是:一是原控股股东为了方便经营管理,维护该公司原有的品牌形象,重组后该公司名称不变,仍使用原控股股东的品牌标识,使得合作公司对该公司品牌价值的保护意愿不强,而更加看重合作之后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二是合作公司在其本地属于垄断性经营,原本服务管理的意识就不强烈,服务质量也处于较低层次,对管理企业品牌、塑造企业文化、提高企业形象的意识和能力不足,在合作之后更没有提高品牌价值的意识,也不具有品牌管理的能力。两家股东对企业品牌管理理念和保护意识的差距,使得经营班子品牌管理工作混乱无序,没有明确的品牌管理目标和措施,最终导致品牌价值萎缩。
四、道路客运企业保护和管理无形资产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无形资产认识
首先是道路运输企业自身要提高认识,提高对线路经营权、市场份额、客运品牌等无形资产的存在认识和价值认识。其次需要行业管理部门或者行业协会要加强对企业进行指导和帮助,在全行业范围内建立无形资产的管理和保护意识。
(二)建立无形资产管理机制
道路客运企业应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的管理人员,并根据有关法规,建立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明确规定无形资产的对象、管理方法、程序等;做好无形资产的开发、利用、创新计划,加强无形资产的管理与经营的手段,防止无形资产在合作重组、经营管理过程中流失。
(三)规范无形资产会计核算
道路客运企业要加强对无形资产的评估,企业财务人员或者依托专业的评估机构对企业无形资产进行定期或专项的评估,明确企业无形资产价值。其次要规范无形资产会计核算,对线路经营权等无形资产列入会计核算账目管理。为此,企业首先应完成对这部分无形资产的识别、评估,然后在账簿中予以记录,并在会计报表中予以客观、谨慎的披露。
(四)促进无形资产保值增值
道路客运企业要加强市场运作,努力提高市场份额,提升企业盈利能力。要重视品牌价值,加大对品牌经营的力度,提升服务质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发展企业文化,树立企业形象。充分利用市场竞争机制,使无形资产优化配置相互促进,发挥最佳效应,促进无形资产保值增值。
参考文献:
[1]于强.服务外包企业无形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
商业会计,2010(5).
[2]林加安.中石化:无形资产分析[J].现代会计,2008(5).
[3]于秋军.浅谈无形资产对对铁路客运服务质量的作用[J].哈
可持续发展的公路经济,是一种注重经济长远发展,力求以最小的资源投入、最小的环境影响,来最大程度的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公路经济。
一、公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评价原则
公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体系的构建,一方面要满足可持续性、需求性、和谐性、高效性等可持续发展的一般要求。另一方面还要充分考虑公路经济的财务状况、资源状况、环境状况、社会状况等相关因素的特点。同时着眼于未来,公路经济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
(一)重要性、相关性原则
重要性、相关性原则就要求所选取的指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不同的指标能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与公路经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不同属性。并且所反映的属性涵盖公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各个重要方面。通过所选取的指标能够真实、全面的反应公路经济的发展情况。
(二)有选择性、易获得性原则
有选择性、易获得性原则要求我们在选择指标时要有所选择,没有必要做到面面俱到,对于一些影对公路经济影响不大的非重要指标可以舍弃,对于一些类似的指标要进行整合调整,指标的数量在少而精的情况下力求做到全面。此外,所选择的指标可操作性强,切实可行。能够通过实地调研、统计公报、财务报表等获得可靠准确的数据。
(三)动态性、未来性
公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评价系统是一个动态的、面向未来的评价体系。伴随着时间的推移,事物也在发展。一些新的要素可能出现,一些要素也可能变得不重要,评价体系也需要相应的做出变化和完善。另外,在选择指标的时候要面向未来,这样才能更好的体现评价系统的全面性。
二、公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的构成
(一)经济效益指标分析
公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指标就是经济指标,经济指标包括:
1.项目自身经济情况:包括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 、项目投资回收期(N) 、项目投资利润率,项目的维护费用率等反映了公路项目的整体财务指标。
2.项目的经济促进作用:项目对物流的促进作用指标该指标反映了项目实施以后由于交通的改善对当地物流的促进作用。对引资的带动作用指标反映了该项目的实施是否会对当地的招商引资带来正面作用。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作用指标反映了项目实施以后对当地企业的生产,营销等促进情况。
(二)项目技术指标分析
1.交通功能指标:包括道路的连通便捷程度指标该指标反映了建设项目对路网连通度的影响程度。一般情况下, 路网连通度越大越好。道路节点可达性指标是指区域内从某一节点出发通过公路交通抵达任一目的地的平均行驶时间、行驶距离或费用的大小情况。道路网密度指标反映了项目对路网面积密度的影响情况。
2.交通效率指标:包括交通拥挤指标反映了整个公路网适应负荷的能力, 是对公路网运行状况总体上的评价。交通的车速变化指标是一个反映出整个交通系统运行效率的综合性指标。
(三)社会效益指标分析
1.文化教育指标:包括对就业的带动作用指标反映了项目实施以后当地就业率的变化情况。对文化交流的作用主要指项目实施以后当地文化交流的变化情况;对当地从业人员受教育水平的影响等。
2.服务类指标:交通事故率反映了项目实施后交通事故率的变动情况,交通事故的处理反映情况体现了发生交通事故后相关部门的应急处理能力。交通管理服务类指标反应交通服务部门在管理方面的综合服务水平。
(四)环境影响指标分析
环境影响指标设计的内容比较广泛,而且难以定量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大气污染指标:
在项目施工中掀起的尘土,重型施工机械、沥青路面施工和养护产生的对人体有害的废气和烟尘都会对大气造成污染。此外,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的过程中所排放的尾气、以及运载煤粉,矿粉等容易造成污染的货物的重型卡车沿途造成的粉尘污染都会对大气产生持久影响应该成为大气污染指标重要的考虑内容。
2.水污染指标
路面上留下的各种有害物质能通过公路排水系统流入河流渗入地表等, 污染了地下水和河流,造成公路附近居民饮用水的污染, 进而影响道路沿线人们生活质量和造成野生植物的数量变化。
3.生态破坏指标
汽车发动机排放的无机化合物,以及货车沿途泄漏的煤粉、矿粉。最终直接进入土壤, 造成公路附近的植物的破坏,并且会进入到食物链造成生态破坏。此外,公路的修建会直接破坏植被, 改变原有的周围环境,公路修筑与养护对地表处理, 会造成岩石的风化剥落和水土流失。
4.垃圾污染情况
公路交通会造成大量的垃圾污染,各种垃圾的无害化处理,以及垃圾的回收利用都至关重要。各种固废垃圾一旦遗留到道路两侧会对道路周边造成污染,带来更严重的回收处理问题。
公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涉有定性指标也有定量指标。最终通过指标化和归一化将各个评价指标结果统一到标准尺度上,再运用模糊评价法或多层次关联分析法等进行评价分析。
参考文献
[1] 郭卫东. 山西省公路交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3
[2] 陈毕伍,廖晓锋. 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09;5
一、影响区域高速公路经济网公路经济效益的制约因素
1.思想认识方面的制约因素。在新时期,区域高速公路经济网不断深化发展,但同时也受到思想认识方面的制约,我国区域高速公路经济网在高速公路经济效益方面并没有实现最大化和最优化。面对新的思想观念以及社会变化带来的高速公路经济发展理念创新,部分高速公路管理部门领导认为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就可以了,没有深刻认识到区域经济高速公路产业带结构调整变化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模式的变化,拘泥于做好本职工作的思想观念,对于高速公路的经济发展管理工作缺乏足够的和应有的重视和关注。在工作过程中,思想观念的制约导致了在管理工作模式上的滞后,难以保障区域高速公路经济网在经济发展中的实际效益,更谈不上区域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的实现。
2.传统思想观念守旧。区域高速公路经济网公路效益发展的制约表现在拘泥于传统的思想观念中,对于区域高速公路经济网发展带来的产业带的变化,以及大量的人流物流的集聚没有进一步深化到高速公路经济效益发展规划中。在工作观念和管理理念中,始终受到高速公路建设投资规模大的影响。为了保证实现高速公路在经济效益的上的回报率,在高速公路经济带发展上,始终考虑经济效益回收期较长,开发调整周边高速公路网带来的经济效益增长缓慢等原因,不肯进一步深化发展。高速公路产业带的经济效益发展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受到传统的保证经济稳定发展的观念理念的制约,过分考虑到区域高速公路经济网的投资发展带来的风险,制约了高速公路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实现。
3.管理体制的制约。在高速管理体制方面的制约,也进一步限制了区域高速公路经济产业带的发展创新。在行政管理体制中,高速公路部门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效益存在阶级差的问题认识不深刻,有些高速公路管理部门为了实现所谓的经济效益,对于高速公路一些收费站乱收费、超载现象治理不严格等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做法,大大制约了高速公路区域经济的发展。管理体制的漏洞进而影响到经济投资主体对于该区域高速公路的投资信心。高速公路的管理主要是依靠国家行政部门的管理,在管理体制中的不合理、不科学、不规范的做法进一步影响到对国家财政部门投入资金的调动,往往不能最大限度地投入到区域高速公路经济网的发展建设之中,区域高速公路经济网和高速公路产业带发展缓慢。
4.工作积极性有待提高。区域高速公路经济网的经济效益得不到最大化、最优化原因还在于相关的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待提高。受到传统的思想观念制约,在工作方法和工作理念中拘泥于传统的模式,固步自封,在接受新观念、新理念方面的适应期较长。高速公路作为国家大力资金投入建设的国民经济项目,是国有经济发展的重要命脉,由政府部门管理进行高速公路的运营。一些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的原因,还来自于面对区域高速公路经济网产生的产业经济结构调整变化加大了经济管理投资的风险,不能够承担相应的风险责任。为了保住高速公路这个“铁饭碗”,在高速公路管理改革中不肯突破创新,导致了高速公路经济效益始终得不到最优化发展。
5.投入资金的制约。区域高速公路经济网发展,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资金才能够保证高速公路经济网直接的产业集聚和功能辐射。但是,我国在高速公路管理中,每年的财政资金投入是有限的,财政资金运用到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工资发放、高速公路的运营养护、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处理以及相关行政治理中,所剩下的资金很难应用于高速公路经济网的发展建设中,制约了高速公路经济网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高速公路是国家管理控制的国有经济部门,在资金投资主体方面主要还是来源于国家,对于非国有经济投资主体以及投资控股方面管理严格,也大大制约了相关民间投资方对于区域高速公路经济带的投资。
6.养护管理成本提高。区域高速公路经济网发展效益缓慢,还受到了高速公路本身发展条件的制约。高速公路相比于普通公路,具有线路长、道路平稳、运输速度效率高以及能源消耗低的优势。但是,由于在高速公路运营中,汽车、货车等交通运输工具行驶速度的加快,导致了高速公路运营中交通事故的频繁发生。而大型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往往造成区域内高速公路的封闭,影响了经济效益的增长。同时,为了保证高速公路的平稳,汽车在进入高速公路运输效率的提升,需要对高速公路定期进行养护以及面对大型交通事故造成的路面破环处理,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资金资源进行管理维护,也成为高速公路经济效益发展制约的因素之一。
7.人员管理的制约。人员管理也成为区域高速公路经济网经济效益增长缓慢的重要因素。随着区域高速公路经济网和区域高速公路产业带之间的建设,大量的人力资源投入到管理运营中。高速公路部门管理人员过多,造成了管理成本的增加。同时,由于部门职责分工不明确,一岗多工的局面被打破,管理工作人员的数量不断增加,劳动力过剩增加了区域高速公路经济管理运营的成本。同时大量劳动力过剩增加了部门管理的成本,人员冗多造成了工作效率低下,管理工作岗位之间相互推诿的现象,区域高速公路经济效益很难得到提升。
8.综合素质有待提高。随着区域高速公路经济网的建设发展,需要投入大量的高技术、高素质人才,才能保证实现区域高速公路经济效益快速发展。而目前一些管理部门和工作部门的综合素质有待提升,在工作管理方式和工作理念创新上较为滞后,在认识新理念,创新工作新方法方面有待提升。同时,大部分高速公路管理人员在岗位操守、职业素质等方面的能力不能与时俱进,拘泥于传统的、陈旧的职业职能认知和工作思路模式。因此,在区域高速公路经济发展转型,区域高速公路带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高速公路经济全面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下,高速公路的管理部门必须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实现区域高速公路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二、提高区域高速公路经济网公路经济效益的措施
1.突破思想观念的制约。突破传统思想观念制约,积极创新改革工作方式和工作理念。加快出台并实施国家区域高速公路经济网的发展规划政策,形成我国区域高速公路经济网建设的指导性意见。从国家管理层面上实现工作方式理念的创新突破,从而保障我国区域高速公路经济网的建设发展,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在区域高速公路管理理念上不断与时俱进,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的发展区域高速公路的先进经验与管理模式,从思想观念上摒弃传统的、守旧的管理理念和工作方式。组织广大员工积极学习先进思想,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工作方式渗透到广大员工中,提高广大员工在新时期对于区域高速公路经济快速发展的认识。
2.不断改进管理方式。高速公路行政管理部门必须不断改进管理方式,加强区域高速公路的管理运营的创新发展。不断完善和建立区域高速公路经济网的发展管理体制,根据制度做事、管人。同时,根据本部门实际发展情况,结合发达国家或地区先进的管理理念,在工作管理方式上不断创新调整。在高速公路不断提升工作服务水平和管理效率。在人员设置、资金投入方面实现科学合理调度,不断规范各区域经济带高速公路的管理工作。创新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将新型的工作管理模式和方法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另外,根据部门实际发展情况,制定提升经济效益的工作方案,进一步提升发展效益。
3.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充分利用高速公路线形好,起伏小,路面平整的发展特点,加大对高速公路发展的资金投入力度,在道路运输管理中进一步提升高速公路的运输率,促进高速公路在经济运营模式中实现全方位、多领域的投资经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在国家政府部门投资占主体地位的情况下,鼓励多元投资化建设发展,积极引进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主体投入到区域高速公路经济发展运营中,充分发挥非公有制主体在区域高速公路建设中的重要性。为区域高速公路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发展活力和动力,增强区域高速公路经济的发展空间和发展领域,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发展。
4.提高员工的职业能力。在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投资主体进一步多元化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下,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必须紧紧抓住经济发展的机遇,不断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定期开展区域高速公路经济网发展的新工作宣传讲座,统筹兼顾工作理念和方式方案,提升员工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组织开展员工职业技能培训,从科学技术、工作理念、工作方式模式上进一步加深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员工之间的认同感,积极向上级领导汇报员工的职业学习情况和职业能力提升情况。对于在工作领域有重大突破、有创新型的员工要给予奖励,提高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性,从而构建区域高速公路经济网一体化管理模式,实现经济效益又好又快的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速公路管理方式的创新为道路运输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和空间,在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大背景下,合理、科学地调整配置区域高速公路资源,加快构建高速公路产业带,有利于促进整个高速公路系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最终实现高速公路的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