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电子技术技能训练

电子技术技能训练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8 08:54:0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电子技术技能训练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电子技术技能训练

篇1

关键词: 高职;技能训练;235模式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skills training;235 model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6-0260-02

0 引言

技能训练是高职教学的灵魂,在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技能训练的内容、方法可概括为:两条主线、三个环节、五个步骤。两条主线:一是基本技能的训练。二是专业技能的训练。三个环节:即进行基本技能训练的三个环节。包括:不涉及电路的基本技能训练;涉及电路的基本技能训练;必要的关键能力的训练。五个步骤:即进行专业技能训练的五个步骤。包括:感知认识;理论教学中的演示及技能训练;实验操作的技能训练;实训中的技能训练;实践实习中的技能训练。

1 第一条主线——基本技能训练

基本技能训练可从学生入学开始,贯穿于整个在校学习期间。可分为三个环节。

1.1 不涉及电路的基本技能训练

1.1.1 内容 ①首先讲万用表的基本结构及使用方法,因为万用表是最基本的元器件测量工具,如果不知道它的结构及使用方法,元器件的测量等就无法进行。所以必须先讲万用表,但内部电路结构,不宜细讲,只讲微安表和电阻的串并联电路即可。着重讲它的使用及注意事项。②了解常用的元器件外形、结构、参数、使用、测量。包括:电阻器、电容器、电感器、二极管、三极管等。其中二极管、三极管的内容可略讲,只讲由那几部分组成,用什么材料制造的即可,工作原理可不讲。在后续课程中会详细讲到。③常用仪器仪表的结构、使用、保养。包括:稳压表、信号发生器、示波器、高频毫伏表、扫频仪等。其中高频毫伏表和扫频仪作为了解,以后涉及到高频电路中再做详细介绍。④焊接技术包括:电烙铁的种类、使用,焊料和焊剂的选用,焊接方法要领,怎样提高焊接速度和焊接质量。可准备一些铜质电线,截成小段,让学生练习搭接、绕接和勾接。准备大量废旧线路板,让学生先拆后装,训练焊接技术。⑤印制电路板的设计制作。让学生了解印制电路板的设计基础,能熟练进行手工制作印制电路板。到工厂参观,了解工厂生产印制电路板的工艺流程等。

1.1.2 课程设计思想 按照“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从学生入学就对其进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边讲边练。改变以往先理论后实践,理论实践脱节的旧模式。这样做有三个方面的好处:①让学生一入学就进入角色,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克服了由于高职学生底子薄,对理论缺乏兴趣,学习信心不足的弊端。②缓解专业课教学压力,为专业课教学铺路。以往理论课讲完后再进行技能训练,要想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先要进行基本技能训练,由于时间较短,基本技能训练只能草草进行。造成教师抱怨:“还要先补基本东西。”学生则说:“基本功不扎实”。③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全程进行技能训练,可增加技能训练时间,体现高职办学特色。

1.2 涉及电路的基本技能训练

1.2.1 内容 结合所学电路内容,电工学、模拟数字技术的技能训练。可采用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行设计搞小制作、小发明的形式进行。包括:电工学方面的小制作;模拟电子技术方面的小制作;数字电路方面的小制作;综合电路的小制作、小发明等。

1.2.2 课程设计思想 本课程可起到三个方面的作用:①是对学生基本技能训练的检验和延伸。所学技能只有通过多次、长时间的应用,才能加以巩固和熟练,才能体现出所学技能的作用和意义。②是学生所学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实际应用相结合,才能变得形象起来,有意义起来。③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树立良好的专业思想。学习理论和技能训练往往是很枯燥的,如果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和技能在实际中的用途。且可通过声、光、电等现象表现出来。势必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坚定专业思想,同时还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1.3 必要的关键能力的训练

1.3.1 内容 ①求职能力的训练。包括:对当前就业形势的认识;就业观念的转变;求职礼仪及方法技巧的训练;自荐材料的设计。②职业能力的训练。包括:职业道德;劳动安全和劳动保护的基本知识;客户心理团结协作意识及艺术。③创新能力和自我创业能力的训练。

1.3.2 课程设计思想 如前所述,高职毕业生应具备以下三个特点:不经再培训可直接上岗工作;不需要长时间的工作适应期;能够承担一定的业务领导和技术管理工作。要实现这些,只有专业能力是不够的,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关键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以保证让学生毕业后不仅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胜任自己的工作,而且要做得出色。

1.3.3 应注意的问题 ①关键能力的训练不是一般教师都能胜任的,要找搞相应专业的工作人员担任训练。比如:求职能力的训练,可找就业指导方面的人员担任。②要创造相应的氛围,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在进行训练过程中不要光讲一些相关知识,必要时可进行现场模拟,让学生有现场感。比如,可组织模拟现场招聘会;模拟对客户服务现场,教师可现场示范,现场指导。

2 第二条主线——专业技能的训练

第二条主线与第一条主线是同时进行的,同样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其内容包括两部分:专业基础课的技能训练;专业课的技能训练。

2.1 专业基础课的技能训练 专业基础课主要有:电工学、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三门课,其技能训练可通过实验的方式来进行,这里不做过多论述。

2.2 专业课的技能训练 专业课主要有:收录机、电视机、VCD、DVD、音响技术、制热、制冷技术,微机原理与维修,通讯器材等。其专业技能训练可分为五个步骤。

2.2.1 感知认识 对于所讲电子产品,同学们不一定都非常熟悉。我们在讲解其原理和工作过程前让学生熟悉其外观,功能及操作等基本知识,并让学生感受一下其功能效果,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在讲解原理过程中,教师讲到那里,学生能想到那里。如果学校有所讲设备,并与所讲内容相适应,可以在校内参观、操作、感受。学校没有的可以带领学生外出参观,让学生了解机型的种类、操作、发展现状及前景,感受高科技给我们带来的生活变化。

2.2.2 理论教学中的演示及技能训练 每讲一部分内容都要拿来相应的实物,边讲边演示,让每一个学生都要看看摸摸,实际操作几遍,切忌:“板”(黑板)上谈兵,只讲不练。器材要准备充分,避免有同学看了练了,而有同学看不到,练不了。

比如,在讲LD、CD、VCD、DVD光盘时,可分别拿来实物,比较外观,标识。演示其图像、音响效果。在讲家庭影院结构时,可对照实物,讲解哪是中置、环绕、左右主音箱,哪是超重低音箱,怎样连接,最后让学生分组连接试听。在讲AV放大器内部结构时,打开机盖,分别讲解电脑控制板、解码板、功放板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如果脱离了实物,不是边讲、边看、边练,简直难以想象怎样完成。

2.2.3 实验操作的技能训练 实验操作的技能训练,是向实物技能训练过渡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可以把电路结构用模块的形式分解开来,具有简明、灵活、直观的特点。一般学校都配有模拟实验设备,每讲完一部分,都要在实验室中进行实验操作、测量、观察现象,还可以进行故障演示,设置不拆器件或换简单器件的故障,让学生排除。注意一般不拆大的或复杂的元器件设置故障。

比如,在制热制冷实验室中装有空调机的模型,可供学生深刻理解空调器的工作原理,进行各种性能指标的测试,进行简单的故障演示和检修训练。

2.2.4 实际训练中的技能训练 实验设备是一套模拟机型,与实际机型的结构还有一定距离,且仅限于实验操作、测量、观察现象、设置故障演示及排除等。实训室备有实际机型,一般两人一组,分组训练。实训机型可以是多种,训练完一个目标交换循环进行,这样可以让学生对多种机型都熟悉。

在实训室中进行下面几种训练:实际操作;讲解内部结构;进行电路分析、测量、观察现象;进行故障演示,设置故障,让学生排除。

2.2.5 实践实习中的技能训练 尽管实训室中已是实际设备、器材,但工作环境不同,场所不同,面临的人员不同,学生的心理状态就不同。所以在实训室中,工作熟练,但在实践实习中未必熟练、顺畅,这里就有个心理素质问题在起作用。只有经过实践实习,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实际技能,也才能检验所学知识,技能是否过硬。

实践实习安排可分两个阶段进行。一个是在每一门专业课程学完后的课程实践实习,专业课程实践实习内容要与季节相适应。比如,为了能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实践实习,最好选择上半年开设空调器制冷课,在完成前四个步骤以后,正值五、六月份空调销售、安装、使用的旺季,既便于学校联系实习,又使学生实习训练的机会较多。根据不同情况可将学生安排到生产、销售、安装、售后服务等环节进行实习。再一个是整个专业课程学完后的毕业实践实习。

参考文献:

[1]杨元挺等主编.电子技术技能训练[M].电子工业出版社.

篇2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2)009019202

0引言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而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特色,在高职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是办好高职教育的关键。电子商务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对于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来说,实践教学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更显得尤为重要。

信息技术环境下,专业实践技能训练不仅仅依赖于实验室和实训中心所构筑的实体空间,更依赖于信息技术所搭建的虚拟空间,从而实现实体空间与虚拟空间互补的全空间专业实践技能训练。我们认可以往的实验室和实训中心在专业实践技能训练中的不可替代作用,但从实践层面来看,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实训设备和学生人数不能很好地匹配,一般采用轮训的方式,导致学生得不到充分的训练机会;二是技能训练时间相对紧张,学生技能得不到充分发展;三是教师指导学生的人数多,不能实现个性化训练。因此,在当前环境下,探寻一条将信息技术与专业实践技能训练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将为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技能的训练提供实体空间无法比拟的训练环境。同时,为进一步提升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保证其质量,势必需要在现有的实验实训基础上,构建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实践技能训练模式。

1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技能训练体系

按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电子商务专业主要是培养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从事商务活动的高技能人才。国内外电子商务实践的经验表明,电子商务人才可以分为两类:“商务型”电子商务人才、“电子型”电子商务人才,前者又可分为电子商务技术型人才、电子商务营销型人才、电子商务管理型人才。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具体从事的职业有:商务代表/商务助理、网络贸易专员、网站编辑与美工人员、仓储/配送管理专员、采购专员、电子商务管理人员、高级网络营销员、物流师等。由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定位及对应的岗位群可见,专业实践技能在电子商务职业领域有着重要地位。

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实践技能主要指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电子商务专业实践问题的技术与能力,其归宿是实践能力。在此,我们构建了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训练“四级体系”,即“基础训练——综合训练——创新训练——技能比赛”4个层级、4个阶段。

(1)基础训练。基础训练是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基础,是电子商务所需基本技能的必要训练。它主要包括网络操作系统实训、网页制作实训、物流软件系统实训ERP系统实训以及数据库实训等。

(2)综合训练。综合训练是在基础训练的基础上,结合电子商务专业领域实际问题和学科专题,进行初步综合训练。它包括电子商务模拟系统实训、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实训、网上创业项目实战以及职业考工实训等。

(3)创新训练。创新训练是在综合训练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更高阶段。它主要包括毕业设计训练、电子商务网站设计与管理训练、参与教师科研工作、参与相关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如国家级电子商务师、阿里巴巴网店运营专才、欧普IMS综合素质证书认证等)的培训。

(4)技能比赛。开展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学生实践技能比赛是对上述实践技能训练水平进行检验并促使其巩固、提高的重要手段。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实践技能比赛主要有全国电子商务大赛、电子商务“三创”大赛(分省市和国家级),以及由不同的电子商务协会与知名电子商务企业等联合举办的电子商务大赛,如淘宝大学举办的“明日网商”电子商务大赛、电子商务运营专才竞赛等。

2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电子商务专业技能训练模式构建原则

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技能的学习比知识的学习更加复杂,学习者不仅要了解和掌握有关活动的法则和活动的结构、执行的方式,同时还要获得各种动作的执行经验,所以技能的学习不仅包括动作的认识问题,还包括动作的实际执行问题。专业实践技能学习最终要达到胜任某项工作的目的,这就要彻底掌握该项技能所涉及的背景知识、工作原理、操作技巧以及实际操作经验,专业实践技能的学习具有较高层次的要求。因此,专业实践技能训练模式的设计中应考虑给学习者提供具有多重刺激的知识授递环境和具有灵活互动能力的各种智能支持系统。基于这一角度,本文提出了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技能训练模式构建的四结合原则:①个人学习与群体协作相结合;②实体操作与虚拟操练相结合;③技能提高与知识学习相结合;④基本操作与岗位技能相结合。

上述4个原则,不仅保持了对学习方式、学习策略、学习内容、学习程度等各方面的整体调控能力,而且突显了信息技术环境下实践技能训练模式的优势所在。首先,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状况选择自主学习或者协作学习的学习方式,进而采用相应的学习策略,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认知要求;其次,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彼此融合,相互取长补短,实现全空间训练;再次,以超媒体的形式,为学习者提供理论知识学习内容和实践技能训练内容,同时支持理论学习与技能提高,力求为学习者的全面发展提供服务;最后,实践技能的学习是为了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基本操作与岗位技能相结合这一维度,就是为学习者提供从低到高的能力训练层次,学习者自定学习步调,直至达到岗位要求,取得满意的训练效果。

实践技能训练模式的构建原则从宏观层面上把握了实践技能训练模式的设计视角和所涉及的内容,对训练模式的形成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3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技能训练模式构建

3.1训练模式的提出

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能够为学习的发生与进行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充分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为学习提供良好的授递环境,促进学习过程的有效进行。特别是在实验实训条件并不完善的情况下,利用信息技术为职业技能训练提供服务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实践技能训练模式构建原则,提出了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技能训练模式,如图1所示。此模式图明确体现了个人学习与群体协作相结合、实体操作与虚拟操练相结合、技能提高与知识学习相结合、基本操作与岗位技能相结合的“四结合”构建原则。

3.2训练模式过程描述

3.2.1准备阶段

在实施专业实践技能训练之前,首先进行自我分析,看自己是否掌握了相关的电子商务理论知识,理论学习可以通过理论知识、教学视频、应用实例及教师指导等几个模块来实现。完成理论学习后,学生进行学习准备情况分析,明确自己当前已有的认知水平并反思不足,为接下来的学习确定有效的学习策略。这个阶段主要是为了让学习者了解该做什么、怎么做和为什么要这样做的问题。

3.2.2实践技能训练阶段

完成学习准备阶段的任务后,学习者就进入实践技能训练阶段。当开始学习时,学习者可以根据个人需求和学习风格自由选择学习方式,进行自主学习或者协作学习。其中,自主学习主要是为实践环境中需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而准备,具体的训练形式有理论知识、教学视频、应用实例、教师指导、操作练习等;协作学习则是为实践环境中需合作完成的学习任务而准备,包括创新训练、技能竞赛、合作交流3种途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个人博客、聊天室、在线会议、主题论坛、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交流与合作。在实践技能训练的整个过程中,系统具备两种学习方式之间的跳转功能,允许学习者两种学习方式交叉进行。资源库集中了学习者学习过程中具参考价值的创作实例和经验总结。岗位技能综合训练是针对学习者将来职业中要面对的实际工作任务而进行的训练,通过此环节来保证学习者的职业能力与市场需求无缝衔接,缩短甚至消除岗前培训,提高学习者的市场竞争力。

3.2.3评价与反馈阶段

学习者完成上述某一任务的技能训练之后,可以进行后测评估,采用自我评价、组内成员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首先由受训者进行自评,分析自己技能训练的体会,检查事先设计的目标是否达到,阐述自己训练中技能的掌握情况。再由合作小组成员根据每一项具体的技能训练要求进行评议,指出优缺点,并提出建议,最后由

教师进行评价。评价完成后受训学习者撰写反思记录,再针对不足之处进行修改与练习,以确定是继续下一步骤的技能训练(即实体操作,进行实体操作练习以巩固学习成果,验证学习经验),还是重新进行上述环节的学习。

4结语

本文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技能训练模式构建原则的指导下,提出了“四结合”的专业实践技能训练模式,以期利用信息技术环境开辟专业实践技能训练的高效模式,弥补当前高职教育中实践技能训练实验实训环节的薄弱与不足,提高学习者的专业实践技能。在后续研究中,课题组将从实践层面上进一步论证信息技术环境下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技能训练模式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篇3

实训基地建设是中等学校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影响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因素之一,是教学成效之源。实训基地建设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笔者将重点从以下几方面阐述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

一、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实训基地功能定位

1.教学功能

中等职业教育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电子及相关企事业单位,培养从事一般电子产品的生产、装配、调试、检测、维修,以及电子产品、电子元器件的采购、销售和服务等的技能型人才。针对这一目标,在规划实训基地的投资及建设规模上,应以培养学生具备电子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设计教学内容、配置教学设备、构建实训场所。

2.职业培训功能

实训基地可根据电子行业对职业岗位群的要求,与政府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企业合作,规划设置各类不同层次的培训项目,进行岗位培训或者再就业培训。

3.职业鉴定功能

学校在完成职业培训功能的基础上,为了适应国家职业鉴定与职业准入制度的实施,要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合作,利用实训基地积极开展电子产品维修工、电子设备装接工、电子元件检测工、无线电调试工等工种的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工作。

4.生产经营与服务功能

利用基地的设备设施、技术力量面向市场从事电子产品生产经营等服务,体现实训基地的生产服务。通过简单电子产品的设计、加工,完成电子产品的生产,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岗位训练环境,同时,为学校补充一定的实习经费,从而实现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提高本专业的教学质量。

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内容

对应学生的技能训练的三个层次,即基本技能训练、岗位技能训练、创新能力训练,将实训基地建设也分为三个区域来建设。

1.基本技能训练区域

主要完成电子仪器仪表使用、常用电子元件识别与检测、电工工具的使用等内容的训练,同时完成典型电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单片机电路的认识实验,可设三个实训室:电子技术实验室、单片机应用实验室、电子工艺实训室。

2.岗位技能训练区域

模拟电子企业岗位,完成对学生岗位适应性训练,通过家电产品检测、小型电子产品加工等训练,培养学生维修家用电器、加工电子产品的能力。主要设置两个实训室:家用电器调试与维修实训室、电子产品加工实训室。

3.电子创新能力训练区域

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完成小型电子产品从设计到制作与调试的全过程,配置设备主要包括:电脑、激光打印机、手动裁板机、线路板雕刻机、微型钻床、制板系统、线路板丝网印刷机、油墨固化机、自动覆膜机等。

三、实训基地布局

电子技术应用实训基地的三个区域,每个区域都建有不同的实训室,每个实训室依据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布局,可分为学习区、实训备料区、技能训练区、资料查询区。学生在学习区内完成对任务的理解与认知,然后在备料区和技能训练区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对于训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还可以在资料查询区通过网络解决学习、训练中的疑惑。

四、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实训基地运行管理

1.构建分工明确的组织机构

按照分层管理、责任到人的原则,应设实训中心主任1名,负责实训基地的整体建设、管理等,下设教学干事、库房管理员、安全管理员,负责协助主任做好实践教学管理、设备管理、安全保障等工作,每个实训室由1名指导教师负责,承担实践教学任务、本实训室设备的维护等职责,从而构建一个自上而下的系统组织管理机构。

2.制定操作性强的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实训基地的良好运行和功能的更好发挥,需要制定一系列的管理规章制度,以保证实训室的规范化使用,主要包括《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管理规定》《实训中心安全管理制度》《实训室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实训指导教师岗位职责》《学生实训守则》等。

篇4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让学生同时具备熟练的基本技能和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电子技术基本技能实训通过设置五个任务把八项基本技能融入其中。通过一系列任务的训练,学生可以掌握从器件选择、电路识读、制作到测试的整个过程。以下笔者主要针对这门课程,从几个方面谈谈促进电子技术基本技能和学生职业行为习惯相融合的一些看法。

一、提高学生的认识

要使学生明确良好的行为习惯对成才的重要作用,以及用人单位对人才职业行为规范的要求和重视程度。了解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是什么,就要掌握基本技能有哪些,教师要从源头抓起,提高学生的认识。

二、完善电子技术基本技能和职业行为习惯的标准和考核体系

通过对电子企业调研和岗位需求分析,进一步明确和完善电子技术基本技能内容和岗位职业行为习惯要求。与企业标准对接,制订各项基本技能和职业行为习惯的标准。将职业精神内容渗透到专业课程标准中,落实到教学环节中。把具有专业特色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等作为重要评价内容纳入到课程成绩评定中。比如“7S”及“5定”已纳入考核方案,要求从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以及定标、定位、定品、定法、定量等各个方面考核。

三、设计两者融合的项目训练标准,强化细节

教师要选用合适的实训项目载体,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有效的管理模式,对每个电子技术单基本技能设计若干个训练项目,让学生一人一组按标准重复多次单项基本技能训练,并与职业行为习惯相融合,且对每项职业行为习惯也设计标准训练次数与达标要求,反复强化训练。

四、训练融入第二课堂

因课时限制,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无法让每位学生达到技能训练标准化和职业行为习惯化。因此需制订课外熟练计划,开放实训室供学生训练巩固,将技能训练融入学生的业余活动,成为学生自觉行为的一部分。引导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参加各类专业社团,如家电维修、电子设计协会,每周开展一次活动,进行专业技能练习、志愿者服务或到企业一线岗位焊接体验等,让学生的技能得到提升、兴趣得到培养。

五、利用技能考证平台

充分利用技能考证培训平台,促进基本技能与职业行为习惯的进一步融合和提升。学生对技能证书的考取非常重视,因此培训时会特别认真,对各项要求也严格遵守。教师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对其进行结合训练,这也是学生进入工作岗位之前最后一次综合能力的锻炼,对就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六、树立安全、节约等规范意识

在基本技能训练中,教师要给学生灌输安全第一、节约耗材、爱护仪器的意识。比如,学生在全身心投入焊接时,电烙铁可能会不小心烫到手、头发;焊锡丝会跑到插座接口里造成电源短路跳闸;电阻电容三极管等小元件会掉在地上;仪器一直开着。类似这些情况如果教师课堂上反复强调,学生就会牢牢记住,好的习惯就会慢慢养成。

七、注重培养学生的交流探讨能力和团队意识

现在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强,缺乏团队合作精神,不主动帮助别人甚至有问题不屑去问,所以课程规定四人一组,个人考核和小组考核相结合来评定任务成绩。这样个人的表现会影响其他学生的成绩,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彼此之间的感情,还能让整个教学过程变得有序,提高效率。

八、以班级为平台,结合班级文化、班规促进职业行为规范的养成

在学生品德养成与实践课程实施的背景下,教师通过对学生日常行为表现的考核管理,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引导学生养成健康向上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促进全面发展和整体素养的提升。

电子技术基本技能与学生职业行为习惯有效融合的过程中肯定会存在一些问题,这项工作应常抓不懈、反复练习,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牢固掌握专业技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篇5

高等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生产企业各部门输送一线的基层管理人员。这就要求学生要掌握本行业的各种操作技能,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全国高等职业院校都在努力建设功能完善、设备齐全的各种实训室。实训室的建设对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的建设主要体现在了实训室的规模建设上,可见,实训室建设对一个高职院校教学的重要性。

一、电子技术实训室建设改造的意义

实验实训室建设是保证高职院校教学和科研工作顺利进行、提高学院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规划是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室效益的重要举措。我院在“十一五”期间自筹资金1500多万元,建立了总面积3300平方米的机械加工与自动化校内实训基地,并对原来的实训室进行了全面的升级与改造,大大提升了实训能力。该基地由现代加工技术、电工电子技术及现代焊接技术三大实训中心组成,共有包括工程制图实训室、机械加工技术实训区、CAD/CAM实训室、钳工装配技术实训区、液压传动技术实训区、数控加工技术实训区、模具加工技术实训区、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训室、 机床电气控制实训室、PLC技术实训室等22个实训单元(实训区)。

随着我院教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担负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实验实训室的地位和作用已日益受到重视。但面对学院跨越式发展的态势,面对学院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大,面对学院内涵建设发展的需要,现有实验实训室已不能充分满足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的需要。电子技术实训室创建于学院成立综合高职院校初期,距今已近十五年。经过长期的实验实训教学使用,现有的部分实验实训设备已老化陈旧,相关实验台的电子元器件损坏严重,在日常实验实训教学中故障频发,很难再继续用于实验实训教学。一方面电子技术实训室急等更新,需要新购置一部分最新设备来补充现有设备的落后及不足;另一方面是教学资金紧张的现状。

在教学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为了更好地进行实验实训教学,我们可以考虑对旧实训室的改造。在电子信息专业建设过程中,对现有实训基地改扩建是重要内容,而电子技术实训室的改造就是其中一项。在电子技术实训室的改造中,我们可以利用原有的实验实训设备,让学生利用相关的实训教学中的技能训练项目来对旧设备进行维修。这样既满足了相关课程的实训教学中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又使电子技术实训室设备得到维修,实训室改造与实训教学相结合,两者同时进行,达到双赢的目的。

二、电子技术实训室建设改造实施过程

1.教学情况调研。调研电子技术实训室设备使用情况及学生相关实训课技能训练情况。电子技术实训室通常是电子信息、电气自动化、机电一体化这三个专业的学生使用,要满足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工电子技术等专业课程的实验实训教学要求。电子信息、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在不同学期要学习电子产品制作和电子工艺实训等课程,在这些注重实训技能训练的课程里,就可以让学生把维修电子技术实训室实验台的电路模块作为技能训练项目。

2.查阅、整理相关资料。整理电子技术实训室需要更换的电路模块的资料。这需要与实训室管理老师配合,查阅设备最初安装时的原始资料及实验台仪器安装使用手册,明确各电路模块的功能及使用情况,确定电路模块中损坏的具体元器件。

3.方案论证。在调研的基础上,通过资料的收集,收集电路模块的实现方案,通过各种实现方案的对比,在功能、价格、复杂程度、成本等方面综合考虑,最后确定各电路模块的实现方案。

4.制作实施。依据确定的方案,利用Protel软件进行原理图、PCB设计,加工制作电路板,购买元器件,让学生进行电路的焊接、调试,并最终完成电路模块的制作。这期间从原理图、PCB设计,到电路模块的焊接、调试,整个制作过程都由学生完成,老师除了购置元器件和加工电路板外,只是给予技术上的指导,指导学生在正确的流程下完成全部符合要求的电路模块的制作。

三、电子技术实训室建设改造特色

由以上电子技术实训室建设改造过程可知:电子技术实训室的建设改造与实训教学相结合,让学生通过教学中的技能训练,利用Protel软件设计电路板,将元器件焊接、调试电路,经过这样一整套电子产品制作过程,把实训室需要维修的电路模块修好并保证能正常使用。实训室改造与实训教学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有效的组织起来,旧设备的维修通过实训教学完成,使课堂教学和工程现场紧密结合,既锻炼了学生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又为学院节省了大量资金。

四、存在的问题

电子技术实训室的建设改造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是改造费用问题。由于学院教学经费制度的改革,使实训室改造的资金很难到位,这样会使后续的制作实施很难进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如何解决资金问题购买元器件及加工制作电路板;在实训教学中如何组织、引领学生进行电路模块的维修。

为有效地提高学院的综合实力,须加强实验实训室建设。通过不断整合配置实训资源,优化实验实训室的布局,规范和加强实验实训室的管理,加大实验实训室经费投入,充分利用学院实验设备和人才优势,使我院实验实训室建设更加适应学院发展的新要求,保证实验实训室建设与学院的各方面建设协同进行。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实训室改造的新模式,在节省大量教学资金的前提下,如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使实训室改造与实训教学过程相结合,达到双赢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黎.浅析项目课程下高职院校实训室的建设与管理[J].

电子世界,2013(10)

篇6

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电子技术迅猛发展,各种新电子器件、新工艺、新技术,还有大规模的集成电路和无引线元件,已经被广泛应用,与此同时,电子产品的生产由传统的手工装备方式向自动化装备方式转变,SMT技术也已经在大量的电子产品装配上广泛应用。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电子技能为主的电子工艺实训课程,应该要满足时代的要求,优化教学方法,更换旧的教学项目,按照工厂生产工艺对教育学生、培养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为企业培养出满足社会生产力要求、高技能的现代电子技能人才,作者认真总结了本校电子工艺实训教学课程改革情况,并结合电子工厂进行的考察与学习的内容,并进行社会调研,深入分析和思考,提出了5个电子技术基本技能项目,使学生在电子工艺实训教学过程中,能够真正感受和提前体验今后电子工厂的要求,从而明确学习的目标。

1 确定电子工艺实训项目

电子工艺实训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既要培养学生专业基础能力,又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由此,为适应电子技术发展的需要,适应时代对电子技术人才的需要,在实训项目的安排上,既要有电子技术基本技能训练的内容,也要包含有先进的电子工艺技术内容如SMT技术和计算机制作印刷电路板等工艺,参照当前社会上主流电子工电子产品生产的工艺流程,最终确定了电子元器件检测、电子元器件装配、电子元器件焊接、电子产品检查与调试、电子产品维修五个训练训练,让学生们了解电子工艺生产的真正流程。

2 确定实训项目内容

实训项目的内容,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有保证让学生进行电子技术基本技能的训练,二是有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先进生产工艺和技能。电子技术基本技能的训练,主要通过讲解和大量操作来进行,而对了解和掌握现行的先进工艺进行训练主要通过对先进设备的认识和操作来进行。无论是哪个方面的训练内容,都要注重技能技巧的训练,只有掌握了技能技巧,才能使真正掌握技术的人,比如手工焊接训练,就专门设立了金属板上焊导线的技巧训练,对铸塑原件和弹簧片类元件的锡焊技巧训练。

3 技能训练方法的确定

技能训练最终实现的目标,不仅训练学生完成任务,而且要考虑完成项目的速度,这就需要有好的技能训练方法,并且不同的项目要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比如对电子元器件检测项目,可以通过反复使用万用表对大量元件进行测量,掌握测量方法和判断元件好坏的目的;对电子元器件装配项目,主要是通过对不同的电子产品进行装配,最终达到认识电子元件和按照图纸正确安装的目的。

4 按照工位实行工艺卡操作训练

工厂行话说得好,“工艺就是法律”,工厂的每个产品的生产,必须严格按照工厂的工序去生产,有这样才能保证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学生在校学校期间,如果能够严格按照工艺卡进行操作和训练,为今后的就业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要按照工艺卡操作训练,充分考虑电子元件装配上所涉及的数量和种类,焊接方面所涉及到的数量、检测仪器的名称和连接方法、调试内容和检测点等都在卡上有详细而明确的记载,这样一来,教师才能真正了解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所完成任务,也就为教师更好的了解学生实训的质量和效果,从而为针对性的提高教学质量,找到了可靠的依据。

5 科学合理、有效的实训考核

按照产品检验标准和生产定额实训成绩,严格进行考核。要实行分类量化考核,也就是每个不同的项目,制定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考核方案,要具体考核到每道工序,给出评分标准,不仅要看学生在这道工序的操作水平,还要看学生在每个工序中的熟练程度,主要涉及学生的操作水平和操作速度。

本文作者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和总结,最后可以明确:如果按照电子产品的生产工艺确定电子工艺实训项目,按照电子产品的生产工序确定项目内容,按照产品检验标准和生产定额进行实训成绩考核,使学生在完全模拟工厂的生产环境下进行技能训练,有效地提高了电子工艺实训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忠诚.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战略选择[J].辽宁高职学报,2005(01):14-16.

[2]俞仲文.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模式研究[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3.

篇7

一、突出高职教育特点,注重学生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能型专门人才,这是当前教学设计中首要解决的问题。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应用知识能力是一个关键问题。教学内容要以技术应用能力与素质培养为中心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教学改革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上的完整性、严密性和系统性,更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实用性和实践性。从应用的角度选择教学内容,强调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去掉陈旧过时、不实用的内容。

1.从课程的教学目标出发,选择教学内容。

《数字电子技术》是应用电子技术、信息工程等电子类专业的主干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数字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分析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数字应用电路制作与调试的技能;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科学思维方式,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后续课程和今后可能从事的行业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根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在选择教学内容时突出了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的应用,不再进行烦锁的集成电路的内部分析和数学推导,也就是说,注重外部逻辑功能的描述、分析和应用。例如在时序逻辑电路章节中,在介绍了计数器、寄存器和移位寄存器工作原理后,直接介绍了集成计数器、移位寄存器功能表和使用,并没有讨论它们的内部逻辑电路。在组合逻辑电路等中规模集成电路中,也采用了类似的方法。这样安排课程内容既突出了中规模集成电路的应用,又增加了技能训练时间。

2.从培养能力出发,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

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中,设置了相应的实践训练环节,包括基本性技能训练和设计性技能训练两部分。“基本性技能训练”所指的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相关,体现课程的实践性。“设计性技能训练”则根据实际问题,由学生设计逻辑功能电路,包括选用芯片、进行安装调试、排除故障等,都由学生自主完成。还设置了课程设计内容,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通过合理安排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学生掌握了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再通过课程设计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提高了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能力。

二、利用现代化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过程

1.采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授课效率。

购置相关的电子教案光盘,结合学生实际特点开发使用。这种授课方法直观、形象,节省了教师在黑板上绘制元器件或电路的时间。当然也存在一些不足,如节奏太快,学生既要听,又要看,还要记,很难兼顾。为了更好更有效地让学生掌握知识,可以采用以下措施:一是将课件在网上,学生可自主下载学习或复习;二是讲课要点内容要课前印发给学生;三是在多媒体课件切换时间段,要注意与适时地课堂讲解、板书、师生互动、学生反思时间的配合。

2.多种教法优化组合。

首先熟练掌握教材内容,做到融会贯通。对于需要深入讲授的内容采用分解法,授课时将整体内容分解成若干问题,找出这些问题在逻辑上的关联,使问题层层深入,引导学生积极有效思考。其次是“倒叙法”,即将一个问题的前后顺序调换,也会达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讲授随机存储器时,首先将存储器的实际应用提出来,引导学生入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再次讲解存储器的整体结构和原理,使学生先有一个整体概念,再介绍各个存储单元的结构、原理。这两种方法在具体授课时,可以混合使用,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理解课本知识的能力。

3.现场教学,讲课和实践操作相结合。

首先,将课堂讲授与技能训练有效结合起来,有些教学内容可以通过实验、实训进行。“先讲后训”可以用于介绍集成电路工作原理后,由学生对电路的功能及外部特性进行测试;“先训后讲”则用于由学生根据集成电路的功能表对电路进行测试。师生对测试结果进行讨论和总结,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这种将教学过程放在实验、实训中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自然过渡,引导学生将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4.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控制教学进度。

在多媒体教学中,学生直接面对的是投影屏幕,无法注意到教师的表情、动作和眼神等肢体语言。课件成了简单的电子讲稿,很难实现师生间面对面的直接情感交流,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和接受。基于此,教师尽量站着授课,让学生注意到自己的表情和动作;讲究语言的艺术性,注意抑扬顿挫,讲到重点内容时,要靠声音的变化吸引学生,还要控制语速,善于使用停顿加大语言力度,便于学生对重难点的消化和理解;老师的视线要汇集学生视线,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教师要认真备课,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把教学内容分解成一系列内容,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提高认识。

三、结语

笔者对《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的设计进行了探索,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也取得了一些成效。探索和尝试是初步的,存在很多不足,教学设计等方面没有涉及,在今后的研究中笔者会进一步改进,不断探索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76-285.

篇8

当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在基本技能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内容全依赖教学大纲,没有探究用人单位对人才知识结构和技能的需求,没有结合本校本专业的实际。深入研究教学对象素质的多层次性,根据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我提出如下课程改革的构想。

一、优化调整教学内容,重点突出技能教学

当前我国大多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采用“三位制”教学模式教学,即“知识单位”教学、“技能单位”教学和“发展单位”教学。对应电子技术与应用专业的模块分别是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组成、工厂实训。从当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实际情况来说,存在文化基础和自觉性较差,普遍缺乏逻辑思维能力等问题。针对当前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应该重新调整教学思路,在教学模式上应采取先会后知和感知并进教学法。对现有的教学大纲内容进行优化调整,保持原有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结构,将“知识单位”教学内容溶入“技能单位”教学,将专业实践活动需依托的多门学科专业基础课知识重新分解溶入技能课中去,降低学生学习理论的难度,凸显技能教育的核心地位,避免重复教学和无效教学。改变现有理论教学将知识和技能教学割裂开来的教学模式。

在大纲内容上应把专业基础课与技能专题进行有机联系的合并,学科类同的理论知识,属技能专题操作前预知的理论知识均归并到技能训练专题中,以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去求知。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主线,通过科学合理取舍、组合产生一门新型课程。将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技能教学重新整合归并为专业基本技能模块、专业综合技能模块、岗位技能模块。

1.专业基本技能模块教学。将电子技能、电工技能、电子测量与仪器,整合融入到电子专业技能训练中,在开设电工电子基础课程的同时开设相应的技能课程。将理论分析知识融入到实践技能中去。将计算机应用基础与电子CAD合并到电子EDA技能训练中去,同时承担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一部分电路仿真实验验证专题,弥补实验室仪器设备缺少和有的电路实验不易做的缺陷。将电子电路设计、微控制器应用基础纳入专业综合技能训练专题中。

2.专业综合技能模块教学,模块设置面向就业市场,选择需求量大的岗位作为综合技能训练课,让学生面向职业岗位选择余地更大,灵活性更强的技能课学习和训练。

3.岗位技能模块教学,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相结合。组织学生对工作前职业岗位技能进行专题式培训,以企业需要工种的岗位技能为核心,辅以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教学。

二、构建“专题制”模式,实现理论技能专业化教学

“专题制”模式就是将教学内容按技能类型分成若干个专题,以每个专题为核心,结合相关的工艺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行一体化教学。每个专题模块的专业理论内容和操作技能的授课辅导均由同一组教师承担,这有利于教师花更多的时间研究专题内容,不断总结提高,创造精品教学专题。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模块整合和学科归并,给专题的内容赋予更丰富的内涵,它承载多重的教育功能和目的,专题的设置是在原有知识和技能内容基础上,不断补充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组建起来的集成新型教材。以建立起符合职业岗位要求,适合学生学习专业技能专题教材,退旧引新,以解决教材滞后的问题。

但“专题制”教学实施的最大难点在于教师的转型。一些教师在学期内面对多项技能专题把握专题量和专题内容不准,造成泛泛教学,影响电子技能教学质量的提高。针对存在的这一问题,可采取以下几个方面措施。

1.建立学科带领制,确定电子学科带头人,针对市场就业岗位和教学对象,切合实际地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组建电子类技能专题库群,不断丰富和完善专题的内容。

2.依照专业岗位不同设定专题教学内容。负责组织落实专题教学的实施,分段检查专题教学情况,完善电子技能教学实验组件,为专题制教学创造条件。

3.通过激励机制和管理机制,让更多人参与到技能专题的教学中。积极培养“双师型”教师,鼓励教师参与教学改革和专题教材编写,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

4.推行学分制管理,提高教学质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尽快建立起用人单位工作岗位需求的调查反馈机制,建立多项工种鉴定考核机制,使教学培养目标有方向性和指导性。

5.通过尝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学改革试验,把学校办到工厂,把工厂变为技能实训学校,使企业、学生、学校三方都受益。

总之,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育培养机制应根据市场及行业特点进行修正,加强适销对路的专业技能培养,改变单一的结构,朝专门化和行业化方向发展,同时还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内容面向就业市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可促进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全面提高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学质量,为祖国建设及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篇9

1.1从课程教学目标出发,选择教学内容,把握理论上的度

数字电子技术是应用电子技术、信息工程、电子设备运行与管理等电子类专业的主干技术基础课程,其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字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分析和设计方法,训练学生数字应用电路制作与调试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科学思维方式以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为今后可能从事的职业打好基础。因此,基于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突出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和知识的应用,回避繁琐的集成电路内部分析和数学推导,着重外部逻辑功能的描述、分析和应用,强调外特性和主要参数。

1.2从培养能力出发,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

数字电子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其基本理论与实践技能是许多后续课程的基础,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在本门课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各章都设置相应的实践训练环节——技能训练,包括基本性技能训练和设计性技能训练两部分。基本性技能训练所涉及的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相关,充分体现课程的实践性。设计性技能训练是根据给出的实际问题,由学生自己设计实现逻辑功能的电路、选用芯片、进行安装调试、排除故障。同时设置理论与实践综合课程——课程设计内容,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通过理论课程的学习和实训课程的实践,使学生基本掌握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再通过相应的课程设计将理论用于实践,将设计和实现融为一体,使学生在课程设计中既能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设计的能力,又能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到理论设计与实际实现中的距离。

2教学方法的设计

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方法要体现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在教学方法上,基于中职学生底子薄、基础差、学习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力求避免单纯的注入式,改用启发式、讨论式、答辩式的教学方法。将课堂讲授、课内讨论、课外自学、技能训练等合理结合,把教学过程分为课题引入、设疑激学、讲练结合、精选例题、总结巩固等环节进行教学实践。

2.1由设计实例或工程实际问题引入课题

在介绍一些重要章节前,列举一个设计实例或工程实际问题,通过分析、设计,引入相关知识和理论。如在学习中规模集成组合逻辑电路一节时,先让学生用已学过的SSI组合电路的设计方法设计一个交通灯故障报警电路。交通灯有红、黄、绿三色,只有当其中一只灯亮时为正常,其余状态为故障,要求用与非门实现。然后提出问题:用SSI组合电路进行设计时,是以门作为电路的基本单元,能否用其他逻辑部件来实现这个电路的设计呢?在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后,教师可以直接给出答案:“本节将要学习的内容中,译码器、数据选择器这两种中规模逻辑器件都可以完成上述电路的逻辑功能。”同时画出相应的设计电路。这样学生的兴趣马上被调动起来,并产生诸多疑问:什么是译码器、数据选择器?为什么它们也能实现上述电路设计?等等。

2.2现场教学,讲练结合

篇10

我一直以来从事我校非电类专业的《电子技术与基本技能》授课工作。作为专业基础课程,《电子技术与基本技能》研究的是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应为非电类专业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打基础;为他们将来涉及电的知识打基础;也为他们自学、深造、拓宽和创新打基础。学习电子技术与基本技能重在应用,他们应具有将电子技术应用于本专业和发展本专业的能力。因此《电子技术与基本技能》课程内容要理论联系实际,从专业角度出发,重视实验技能的训练;从就业前景出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多年教学工作中发现了一些问题:

1.教材资料严重滞后,与现有项目化教学不相符。我们所用的教材是“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教材编写委员会组编”的《电子基本技能》的2005年版本,该书分为五个章节:前三章为“常用电子器件、印刷电路及焊接技术、电子产品的安装及调试技术”,后两章为“模拟电子电路、数字电子电路”。授课内容界限分明,各章节独立性较强,元件和电路分开,理论和实践分开。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时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给教学带来很大不便。并且该教材设计课时为136学时,而我校课时最多才66课时。我校早几年已将《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砍掉,也就是说学生在学此课程之前所具有的基础只是初中物理中的电学知识。所以我们备课时在很大程度上整合了教材内容,添加与删减的内容很多,尽量符合项目化教学的要求,但学生阅读时往往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老师讲的书上怎么都没有啊?”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

2.《电子技术与基本技能》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实践性很强,但我校学习本课程的班级较多,实验实训场地紧张,往往实践落后理论教学几课时甚至到最后安排不了实验,更不要说连续性较强的综合性电路组装。又或者即便做了实验,实训元件投入不足,实验设备陈旧,损毁严重,出现多人共用一个实验台的情况,那么就有学生趁机偷懒,想做的学生也不能尽兴,使实训效果大打折扣。

鉴于在教学中遇到的两个突出问题,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提出解决办法:

1.以模块为基础,编辑《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训练》校本教材,所有项目尽量覆盖教学目标的多个知识点,兼顾教学大纲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并且内容由浅及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通俗易懂,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学生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最大范围地涉及实用的实训项目,所选项目应具备趣味性、实用性、完整性等特征。考虑到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每个项目的规模不要很大,知识点不可能面面俱到,但应该有明显的主题或突出的重点。针对《电子技术及基本技能》课程可以开发以下项目:(1)制作整流和滤波电路;(2)组装直流稳压电源电路;(3)组装多级放大电路;(4)组装声光控延时照明开关电路。以上项目以现实问题为内容,基本包含《电子技术与基本技能》课程的教学基础内容和基本技能要求,以现场“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为主,教师讲授和学生操作互动,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教特色,让学生在“学”与“教”中,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技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应用能力。

2.利用软件教学,在电子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仿真软件,在电脑上进行电子电路设计和仿真,灵活设置多种故障,克服实验设备和实验场地不足的限制,同时无需购买元器件及制版,节省实验经费,降低安全隐患。况且仿真实验本身可以让学生获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如同置身于真实环境中,在这种完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知识与技能,对学生具有较大的吸引力。仿真结果的演示可以把抽象理论转化为学生容易理解的直观图像,让学生在大脑中产生强烈的共鸣,学生的兴趣得以激发,情绪也被调动起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尽管计算机模拟仿真不能代替真实工作中的实际技能训练,但可以缩短学生的实际动手时间,提高训练效率与质量,突出学生的自我参与,体现技能训练的灵活性、操作性、过程性、情景性与交互性,使学生了解工作场景,熟悉操作步骤,规范操作方法,培养职业意识。并且仿真软件易于升级,现如今是知识爆炸社会,信息电子行业迅猛发展,先进知识风起云涌,先进设备日新月异,仿真软件更易于接受新知识,更新新设备。

以上只是自己对近几年教学工作的一些思考。教学本身永无止境,我们每年面对的教学对象也有所差异,每年电子信息的前沿技术都有所变化,本学科的老师一定要紧跟时代步伐,丰富知识储备,加快知识更新,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和总结,以便适应现代化教学过程。

参考文献:

篇11

通过对武汉富士康、鄂州电信分公司、湖北大为电子有限公司、康佳集团及武汉市中夏无线电厂等主要合作企业用人情况调查,结果显示随着产品升级、新技术不断采用,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也发生了变化。目前,企业对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毕业生提供的主要岗位群是:电子电器产品生产及管理、电子电器产品销售与技术服务。

(1)电子电器产品生产及管理岗位群:主要有电子电器产品(如家电、通信产品等)的生产、装配、调试、检验、设备维护和生产管理,以及电子产品的技术研发等岗位。特别是生产线的关键工艺岗位(如SMT操作)、检测与质量控制岗位、重要设备的维护岗位,高素质技能人才更为紧缺。

(2)电子电器产品销售及技术服务岗位:主要有电子电器产品的销售、维修(特别是高端产品,如平板电视等)、电子设备运行和维护等技术岗位。其中高端产品的技术服务岗位,高素质技能人才更为紧缺。

课程体系的形成

按照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岗位(群)的要求,遵循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律和学习、认知规律,结合学校实际,确定“德、技并重”的系统化课程设计理念:“工作过程导向、真实任务驱动”的课程开发模式;“知识系统化、技能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本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和专业拓展领域三部分组成。

1专业学习领域核心课程设置

将典型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结合岗位所对应的职业资格的要求,归纳出了电气安装的规划与实施、电子电路的分析与应用、电子产品制图与制版、单片机小系统的设计与制作、电子产品整机检测与检修、电子产品装接的规划与实施、传感器应用与信号检测等7个行动领域,转换成7门对应的专业学习领域核心课程。

2构建适应“三结合,三融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在电子信息“校行企”合作教育工作委员会指导下,广泛开展专业调研,对应用电子专业的主要工作岗位(群)(电子产品装接工、电子产品制图制版员、电子产品工艺员、电子设计助理工程师等),进行岗位的主要工作内容的描述,分析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焊接电子电路、装配电子电路、测试电子电路、检验电子电路、维修电子电路、设计电子电路、使用仪器仪表检验电子设备等)。将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归类成“电子电路的分析与应用”等行动领域,并转化为学习领域得到“电子电路的分析与应用”等专业核心课程。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中将典型岗位要求的知识能力要求和职业认证标准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进行融合,构建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单项专门操作技能训练、单项专门设计技能训练、系统综合技能训练的技能系统化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以及专业基础知识学习、专业操作专门知识、专业设计专门知识、知识综合运用的知识系统化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实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两个系统化。

3引入电子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开发专业课程

根据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需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以及学生可持续性发展所需的综合能力,将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单片机快速开发、电工、电子产品装接、电子产品制版及SMT等6种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内容融入课程开发,引入电子行业企业技术标准,调整课程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

多学期、分段式的教学组织模式改革

按照“三结合,三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专业课程教学要充分按照“他方中心”及互利共赢的原则,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实训教学与企业的产品生产周期同步,探索试行多学期、混合分段教学组织模式。打破一学年两学期的设置传统,按照企业的生产需求,灵活调配学习和工作或实训时间段,系统地考虑各课程之间的衔接,统筹安排,柔性管理。

1混合分段式教学组织

根据企业生产需求,分班交叉实施校内学习和企业生产实训,缩短与企业生产实训密切相关的课程校内学习周期,增加“厂中校”教学时间,将课程教学和考核渗透到校内外产品生产过程之中。

比如,将《电子电路分析与应用》课程分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技术三段,在第二学期集中六周,每周18学时完成第一段的一体化教学,下阶段如果是企业产品生产旺季,就安排学生到工厂实习,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到产品生产淡季安排学生集中三周,每周18学时完成第二部分内容的一体化教学,高频电子技术则放到第三学期集中三周,每周18学时进行教学。

2推行“项目教学、任务推进、小组学习”教学模式的改革

篇12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21-5261-02

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问题在于培养方向没有真正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根据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落实在教育的各个方面,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其中最重要的、最现实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重视、加强和改进实践教学[1]。因此,拓展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这是目前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市场需求应是培养专业学生的指挥棒,以职业岗位对学生职业素质和技能需求为标准构建高校专业教育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体系,理论授课与实践教学、技能训练有机结合、并行、交替地进行,着重突出实践教学对学生专业基本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实践教学体系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科学合理的构建和不断调整。下面针对如何有效构建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探讨。

1 确立合理的实践教学目标

电子信息工程是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专业。主要培养学生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应用能力、科学研究素养、创新工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为学生提供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渠道,让学生对计算机软硬件应用系统分析、开发,同时对企业实用设计的运行流程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从而使理论更好地与实践相结合,运用于实践之中,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并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系统运用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解决实际工作中系统开发、管理和维护等方面的问题,为学生尽快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2 合理的课程实践能力模块划分

围绕培养计算机和电子技术应用能力这两条主线,根据专业特点及行业需求,整合实践教学内容,将实践教学内容按照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分成四个模块:基本技能训练模块、专项技能训练模块、综合技能训练模块和创新技能模块。分层次分阶段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强化培训,各层面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训练任务、训练时间和地点。突出对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基础技能训练模块主要是培养基本专业技能要求设置的“平台”课,是可持续学习的基础,主要包括:计算机概论(双语);微机原理;信号与系统等。专项技能训练模块主要包括:数字电路技术;程序设计语言Ⅰ;计算机工程制图等。综合技能训练模块,在单项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各单项技能完成较复杂工作任务的能力。主要包括:可编程逻辑器件原理及应用;微控制器原理与接口技术;微控制器原理与接口技术等。创新技能模块主要包括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技能大赛并结合学生岗前的模拟训练和毕业设计来进行,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要求毕业设计的选题与就业实习的岗位结合,在企业实习从事毕业设计,培养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生产的实际问题的能力[2]。

3 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有机结合

3.1 校内实践

校内实践教学应从课程所属能力模块确定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其中基础技能训练模块和专项技能训练模块的实践多属于教学实验,教学实验是最基本的实践性环节,学生通过实验加强相关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实验教学效果取决于学生对与实验内容相关的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和实验指导老师的教学态度和方法。在这类实验课程中教师应根据实验内容准备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做实验,加深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的理解。而综合技能训练模块的课程实践性、应用性较强,应采取多种手段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和实践,比如为了避免学生之间互相模仿,抄袭,真正达到让每个学生都得到训练的目的,要求每个学生的设计方案不能完全相同,由老师对每个学生单独考核,让每个学生重点讲解自己设计方案的独到之处,鼓励创新和自主学习。

3.2 校外实践

校外实践是工科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3]。通过校外实践,能使学生提前了解社会,接触实际,获得生产知识、操作技能,了解管理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托社会企业先进设备和技术力量的优势,让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学习最新的实用技术。感受真实的职业环境,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做到学以致用。同时培养学生学会如何做事,学会与人交往、与人沟通,学会做人的能力。逐步加大校企结合的密度、深度和广度,形成产教结合、校企共进、互惠双赢的良性循环,是构建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的关键。注意培植多层次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1) 量大面广的专业实习基地主要解决学生的工业参观和认识实习等教学实习基地;2) 解决学生毕业实习并结合就业的就业实习任务,学生在这类教学基地中可以参与实际的生产劳动,甚至跟班顶岗工作实习;3) 紧密型产学合作和战略伙伴型的产学研基地,校企之间形成了相互依托全面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企业不仅为学生提供真实工程背景的实习场所,而且也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产学研结合的实践场所。

4 构建合理实践教学环境

应用型人才的创新能力主要是在实践中形成的,提供完善的实验实习基地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本保障。这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保证实训基地的仪器设备与市场应用同步发展,确保专业实验开出率,支持多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实验设备与仪器的投入,主要用于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的建设,逐步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

加大实践教学的时间和空间,不仅校内实训基地全天开放,还应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扩大实训基地开放时间和范围,实训基地的开放逐步从课外实验的开放过渡到课内实验的开放,从有时间的开放到预约开放,从局部实验的开放到全部实验的开放,并合理组织科研创新小组,营造科研创新氛围。

5 结束语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一个现代高科技综合应用的、多学科交叉的、前沿科学专业,在构建和完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过程当中,需要从实践内容、实践环境和实践组织上促进学生提高实际动手应用能力,鼓励创新学习,加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所以随着实践经验的增加,我们将结合教育管理的客观规律,根据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与学科发展的要求,不断修改完善。

参考文献:

篇13

1项目化教学是目前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趋势

长期以来,无论是本科学校还是专科学校,电类专业在《电力电子应用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通常都采用的教学方式是实践和理论分开教授。此种方式导致很少有学生能够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升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实际决问题的能力。在教育改革提出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育目标后,从自动化专业学生就业岗位调研出发,将《电力电子应用技术》课程教学改为项目化教学。实际上项目化教学改革就是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传统教学内容转变为各课程对应的技能训练项目,根据技能训练项目的要求具体开展教学,以及考核学生的技能训练效果,从而使得人才培养能力目标能够实现,所以项目化教学成为当前大学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我校电类专业的《电力电子应用技术》教学的主要模式也有传统的理论和实践分开讲授模式改为项目化教学。项目化教学也成为很多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主要趋势。

2《电力电子技术应用》项目化教学的优势

课程改革是保证高校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高教学质量,达到职业技能资格要求的一种有效途径。项目化教学是以实际工程项目为依托,项目内容是理论结合实践的集中体现。《电力电子应用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电力电子应用技术》课程采用项目化教学后,每个项目中用动画体现内容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同时灵活多变的动画设计简化了理论内容,提高了学生的理解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其自主学习的意识,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增加师生互动性,增加角色的带入性次数等等多种方式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2注重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

专业实践技能是在专业基础知识熟练掌握的基础上,通过强化专业技能训练,提升实际操作能力而获得的实践技能。而项目化教学的项目本身就是一个产品或设备控制系统的完成过程,是集专业知识与实际技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教学内容。项目化教学从项目的信息整理、方案设计实施到最后的项目测试评价等,每一个环节的要求都是学生自主、教师辅助完成,所以完全可以通过具体项目的教学过程,达到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牢固性与实践技能的熟练性目标。

2.3注重培养学生项目知识与职业资格证的紧密结合性

项目化教学改革的前提就是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所以项目化教学课程内容必然有与之对应的职业资格证必修内容。因此项目化教学可以提高职业职格证的通过率。我校项目化教学实施以来取得的成绩,电工证比例增加,高级、中级比较增加,兴趣小组的比赛成绩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加提高了就业率,企业的毕业生满意度提高,专升本升学率提高,自主创业成功率提高等等方面,都说明了《电力电子技术应用》课程采用项目化教学既适应了教学改革的潮流,又达到了项目化教学的目的要求,实现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的的素质化教学目标。

3《电力电子技术应用》项目化教学的不足

3.1教学内容的简单项目式分化,与工程实际脱节

《电力电子技术应用》课改后虽然采用了项目化教学方式,但内容并没有按照项目化教学的需求实行,而是简单的内容分化或内容实验化。这一做法导致两种结果,一是与现实工程实际项目脱节,并没有把企业实际工程项目作为项目化教学内容,当然这些与实践实训基地不足的、与企业联系欠缺等方面都有关系;二是简单的内容分仅仅把原理论内容简单的分到各个项目下,没有严格的项目教学设计、论证、规划,以及各项目之间的内在联系,导致项目化教学的目标不能完全实现。例如:把原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作为一个项目,项目下提出项目要求、项目内容、电路原理、具体步骤、项目所需工具、仿真工具及结果。这些仅仅是把原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的内容进行了项目分解,并没有实际的工程项目支撑,所以此类项目化教学不可能实现项目化教学改革的目的,这是项目化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之一。

3.2师资能力不足

项目化教学要求教师不但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也需要扎实的实践操作技能,也就是需要做过实际工程项目的双师型教师。这样才能有效的指导学生完成项目的一体化过程,包括项目方案设计、前期准备、实施、效果鉴定等。目前,我系双师型师资欠缺,依靠实验老师和理论老师的协同作业,难以很好的完成每个整体项目的教学目的。这也是造成项目化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的原因之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