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8 08:54:0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销售法律培训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3-0039-01
药品在有着治疗作用的同时,同时也必然存在着不良反应,药品不良反应,英文简称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其发生主要是由于当前医疗技术水平不足所致的难以避免的客观现象,具有很难预测的特点,药品不良反应因人而异,其诱发因素有很多,譬如用药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以及药品的毒副作用、相互作用等,不同的人对药品的反应也不尽相同,同时不合理用药也成为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因素,近年来关于药品不良反应的报道和讨论比较多,据相关资料统计,全球死于不合理用药的患者所占的比例接近于1/7,而在我国不合理用药的人数比例约为20%,每年因药品不良反应而失去生命的人数就有20万,这其中约有2/5死于抗生素滥用,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难以估计。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药店的不断增多,其药品的不良反应就愈来愈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所以建立健全药店药品销售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制度,做好其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保证患者合理用药和安全用药,就成为了人们的共同目标。现在就结合药店安全经营药品的相关内容,对药品的不良反应以及安全用药做以总结。
1 我国药店所存在的药品经营安全问题
1.1药店经营监管制度不完善
我国目前药店数量逐年上升,药店经营监管工作的难度因此加大,其相关的监管制度很不完善,存在着很多管理方面的漏洞,许多药店甚至没有获得相关营业许可就开始营业,对外销售药品,给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了极大危害。所以我们应加大这方面的投入,不断努力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药店经营监管制度,加大监管力度,坚决取缔不法药店,同时保护符合标准的药店,这样确保人们的安全用药。
1.2药店不合格药品存在的现象
在我们调查中发现,许多药店都存在药品不合格的现象,譬如过期药品仍在销售,或者药品本身质量不过关,甚至出现个别假药现象,严重危害了人们的用药安全,所以药品质量监管部门应加强对相关药品生产企业的检查,把好质量关,从源头上消除不合格药品的发生,防止不合格药品流入市场,同时对药店的药品进行检查,对已过期的药品予以销毁,杜绝上述现象的发生。
1.3药店销售人员的自身问题
在我们对药店的相关销售人员的考核工作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药店销售人员对药品的相关专业知识掌握薄弱,许多药品的用量用法以及有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也不甚清楚,很难对患者或用药者做出正确的用药指导以及向他们阐述药品可能所带来的不良反应,所以我们应对药店的销售人员进行严格筛选,对销售人员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并采取非常严格的审核制度,只有通过这些审核,销售人员才能获得上岗证,这样就使得药店销售人员能够把好药品质量关,熟悉药品的使用以及不良反应,正确指导患者用药,保证了人们的用药安全。
2 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
2.1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现状以及所存在的问题
2.1.1相关法律体系和制度不甚健全
我国有关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的机构不完善,其相关法律法规均为原则性的规定,相应细节没有把握,操作性不强,许多因药物不良反应造成损害的赔偿制度都没有相关法律依据,用药者的有关权益因此得不到法律保护,人们对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也没有一定认识,其宣传力度不够,社会各界人士对不良反应监测缺乏正确认识,甚至有的药店也没有自觉上报药品不良反应的责任意识,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开展和执行。同时我国相关专业检测机构在各个地方存在着较大差距,发展不均衡,这也是主要由于相关法律体系和制度不甚健全所致。
2.1.2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投入较少以及报告质量不高
由于缺乏经费支持,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药品不良反应工作的监管不力,这在基层表现的尤为明显,相关工作人员得不到系统化培训,对这项工作要求不了解,极大影响了该项工作的开展和落实,同时由于种种原因,我国药品不良反应隐瞒不报的情况较为严重,或者报告的多是药品说明书上已提及到的,出现新的不良反应的报告较少,其报告质量不高,没有特别重大的意义一一。
2.2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几点看法
2.2.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监测机构,制定相应的完整细则
建立和完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相关的法律体系是重中之重。完善从省级到基层的监测机构,加强其网络建设,制定相关细则,使得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得以稳步开展和顺利进行。
2.2.2加强宣传和专业素质培训
加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宣传,提升社会各界对其的正确认识,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素质培训,明确其手段和方法,提高其报告数量和质量,从而有利于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2.3加大经费投入
目前常见的办法有以下几种:
(1)将工资发放尽量安排在允许税前扣除额之下;(2)提高职工福利水平,降低名义收入;(3)可采取推迟或提前的方法,将各月工资收入大致拉平;(4)纳税人通过尽可能长的时间内分期领取劳动报酬。
其中:提高职工福利水平,降低名义收入的方法主要有:
(1)企业提供住所,是个人所得税合理避税的有效方法;(2)企业提供假期旅游津贴;(3)购买保险(放心保)公司的理财险;(4)部分计入工资单,其余工资采取用发票报销的方式;(5)多向税务部门争取福利金比例,多走福利;(6)以实物形式发放;(7)多缴公积金(但是同样企业也面临多缴,好像重庆的缴费比例是一定的)(8)企业提供员工福利设施。
如:①企业提供免费午餐、或企业直接支付搭伙管理费;②企业提供和安排免费医疗福利;③使用企业提供的住宅设备;④企业提供交通工具;⑤企业为职工子女成立教育基金,提供奖学金给职工子女等。
合理避税与非法避税的界限:
合理避税是指纳税人利用合法手段和方法,通过资金转移、费用转移、成本转移、利润转移等方法躲避纳税义务,以期达到规避缴税义务的非违法行为。避税是纳税人对现有税法的缺陷及漏洞的成功发现,这种发现使纳税人有效地避开了纳税义务。因为这种行为是在遵守税法的前提下进行的,所以它可以反映现行税法在多大程度上富有效率。尽管避税本质上不同于偷税,但它也是在钻法律的空子。目前对于避税的有效性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避税是对法律漏洞的“挖掘”,只要事实符合字面的解释,法律就是有效运用的,即避税行为并不违法;另一种观点认为,避税既要事实符合法律的字面解释,又要符合法律的立法意图,要依据法律经济上或社会上的目的,或是依据税法整体内容来判断税法条款对于某件具体事实或行为的运用性与符合性。也就是说,一项经济行为的形式虽然与法律规定在字面上是吻合的,但如其后果与立法的宗旨相悖,则在课税目的上仍不予承认。
(2)缺乏相关的知识和能力。一是兽药GSP人员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缺乏,对兽药GSP的相关知识掌握不够系统、全面,缺乏辨析假劣兽药的能力。个别GSP兽药店雇佣的销售人员,分不清兽用处方药与非处方药。采购人员、质量管理人员不能根据包装和标签内容识别真假兽药。自我保护意识差,大部分GSP兽药店购进兽药时,不向厂家索要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等材料,一旦遇到假劣兽药,即会给养殖户造成损失而引起纠纷,找厂家赔偿却没有法律依据。
(3)质量管理人员缺位。部分兽药(GSP)企业依然是“夫妻店”、“父子店”,当时为了达到验证要求,临时聘请管理人员应付过关,平时有些管理人员在职不在岗,不能认真履行质量管理职能。
(4)超出经营范围。个别兽药(GSP)企业违规经营各种兽药生物制品,其中包括各种疫苗和特许兽药,甚至违反国家法律规定,私自购进未经国家批准生产的生物制品,并将这些制品推销给养殖户。
2几点建议
(1)提高自身的法律水平和业务能力。执法人员要熟悉并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要努力钻石业务,提高识别假劣兽药的能力。
1.生产企业不重视“三证”。一些生产厂家,由于法律意识淡薄,对制造、销售计量器具需要“三证”齐全认识不够,有的只注重其中的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对产品合格证,尤其对计量检定合格证,不够重视,或只重视其是否经过检定,对检定后发没发证就无所谓了,导致“三证”不全。
2.经销商不懂计量法律法规或违规操作。少数经销商缺乏计量法律知识,对“三证”中的产品合格证或计量检定合格证无所谓,导致在运输或拆装中将其丢失,还有的经销商认为“三证”与自己无关,遇到检查推说厂方未给。
3.监管不力,认识不够。目前,由于质监部门对生产销售中的计量器具疏于管理,且对查获的违法经销行为未给予有力打击。有人认为,如果某计量器具获得了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而销售之前也通过了厂方检验与当地质监部门的检定,至于销售现场,有没有产品合格证或计量检定合格证,就不重要了。因此,某些经销商销售的计量器具“三证”不全也就不奇怪了。
综上所述,为了从根本上消除销售中的计量器具“三证”不全现象,笔者认为,除了必要的行政执法手段外,还要对生产者、商、经销商进行必要的计量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教育。笔者参加工作以来始终工作在县级计量检定单位,下面是总结多年来具体工作中处理这类问题的几点拙见。
1.堵源头。加强对生产领域的监督管理,帮助企业完善计量基础工作,建立计量、质量保证体系,督促企业加强对职工的计量知识培训和法律知识宣传,使企业的计量管理工作规范化。
2、掌握各岗位医务礼仪
3、熟悉临床常见急危重症抢救流程。
4、掌握爱婴医院管理的各项法律法规以及我院与之相关的规章制度,掌握母乳喂养知识以及新生儿常见病多发病的识别及处理。
二、培训对象
新上岗的医护人员、本年度安排轮转产儿科的医疗人员以及其他新进人员。
三、培训内容
具体内容如下:
本次培训教材涉及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护士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管理条例》、《病历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促使母乳喂养成功的十点措施》和《国际母乳代用品销售守则》等法律法规;急危重症抢救流程包括心肺复苏、过敏性休克、输液反应、新生儿窒息、羊水栓塞、产后大出血、DIC、子痫的抢救流程;母乳喂养PPT根据《创建爱婴医院18小时课程》和《母乳喂养培训教材》、WHO/UNICEF制定的《促使母乳喂养成功的十点措施》和《国际母乳代用品销售守则》及本院母乳喂养规定、促进母乳喂养适宜技术等为教材。母乳喂养实习正确喂哺姿势,手法挤奶。
四、培训反馈与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