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1 10:01:0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古希腊艺术的特点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古罗马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6世纪,古罗马帝国在经历了六百多年的不断发展与扩张后,终于成为了强盛的伟大帝国。它于公元前146年征服了希腊本土,而遗憾的是它的艺术比起他政治上的成就要暗淡许多。正如古罗马著名诗人贺拉斯所言:“被俘的希腊反使蛮族主人成为俘虏,她把艺术带给了粗野不文明的拉丁姆。”
由于古罗马艺术主要承袭了希腊艺术的风格,所以美术史常常把古希腊、罗马艺术并称。但它同时也受意大利土著文化伊达拉里亚文化的影响,也有自己的特色和创造。古罗马艺术和希腊艺术的不同点又在于:古希腊艺术追求的是理想的,简朴的,强调共性的艺术表现,给人以典雅精致的感觉。而古罗马艺术讲究的是实用主义,享乐的,强调个性的艺术表达,给人以宏伟壮丽的气息。古罗马和希腊对于艺术表现的共同特点是追求一种和谐的理想美。它的突出成就集中体现在人像(包括神像)雕刻,特别是人体雕刻上。古罗马的雕刻,其成就集中体现在肖像雕刻上,其特点是既写实而又个性化。与古希腊相比,罗马艺术更倾向于实用主义、在内容上追求享乐与世俗,形式上追求宏伟壮丽,人物表现强调个性,与古希腊追求”和谐”不同,古罗马总的美学思想追求是:”崇高”。它的美术成就主要表现在建筑、雕刻、绘画上。与希腊文化的开天辟地不同,罗马文化不是文明的奠基人,但它却不愧为一个伟大的文化建设者,它把希腊文化的辉煌以及由希腊文化发展出的理性回归到质朴,这点当然与罗马的发展历程是分不开的。
首先,在建筑艺术方面,罗马人发明了由天然的火山灰、砂石和石灰构成的混凝土,在券拱结构的技术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罗马人将券拱结构与希腊的柱式艺术进行了创新式的结合,在对希腊建筑继承与批判的基础之上进一步的发展了自己的建筑风格。将古罗马更为华丽的艺术风格显现在了建筑物上。
其次,在雕刻艺术方面,公元前6世纪以后的几百年中,古希腊科学、文学、艺术的名家辈出成就辉煌。当时,一些统治者除致力于内部的政治稳固和对外的武力扩张外,还十分开明的提倡发展美术和文艺,所以雕塑艺术是这个时期灿烂的文化成果的一个重要方面,且希腊雕刻的题材大部分取自于对神话的膜拜或是对体育竞技的赞扬。求实的罗马人不像希腊人那样敬神,那样神重于人,而是更重视自己在艺术中的地位。当罗马的统治者、贵族认识到通过肖像的传播可以炫耀个人的权威,制造个人崇拜的时候,他们变把肖像的雕刻变成了歌功颂德的一种最佳表现手段了,这是罗马肖像雕塑发达的不可忽视的因素。所以我们常会觉得古罗马雕刻艺术带有贵族气息,而希腊雕刻的题材大部分取自神话或体育竞技。虽然古罗马雕刻很大程度上是在继承了希腊雕刻遗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在肖像雕刻方面却有独特的贡献,这与罗马人崇拜祖先遗容的传统风俗是分不开的。罗马人和希腊人一样虔诚的崇拜神明,不同的是,古罗马信仰多神教,相信祖先的灵魂常降临家庭享受祭祀,并保佑家庭成员。有地位的贵族家庭中总设置房间保存祖先的遗容。这遗容是从死者面部翻制的蜡模面具,或是根据面具制作的雕像。这种肖像酷似真人,没有艺术的创造性,不过它却奠定了罗马肖像特别注重人物面部细节刻画的特点。所以,罗马雕刻艺术带有贵族气息,人物雕像大多以贵族、帝王为主。缺乏希腊雕刻中那种丰富的想象力,对力量和动态美的刻划,人物大多陷于凝神沉思中。人物形象虽不及希腊生动、秀丽、而更多严竣、矜持的神情,但强调真实和个性。古罗马雕塑对西方的雕塑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是西方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现实主义在雕塑艺术中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古罗马艺术和希腊艺术的形成和发展都与它们社会历史、民族特点和自然条件密切扣关。虽然罗马和希腊都是奴隶制国家,又都是半岛国家,但发达的航海技术和自由贸易的形成促使希腊社会发展成为不同于后来古罗马的和谐世界,使得希腊人的那种“外向型扩张”的浪漫主义气质得以被当时的艺术家表现的淋漓尽致。而罗马人主要依靠农业为生,在同自然的斗争中培养了对客观事物冷静思考和求实精神,所以务实是罗马人的风格,这就决定了罗马人的艺术观是求实、写实,缺乏幻想和想像力。罗马人对于艺术实用性的看重,对于创造性的轻视,使它始终缺少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高精度的模仿希腊艺术,无意中也使的希腊艺术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所以,我们常说古罗马艺术是希腊艺术的直接继承和发展。除了对希腊文化的传承之外,罗马也同时接受吸收了埃及、伊特鲁斯肯、以及西亚文化等多种民族风格。在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种族繁多的帝国中,其视觉艺术风格的复杂多样可见一斑,绝非风格单纯一致的埃及艺术或阶段分期鲜明的希腊艺术所能比拟。古罗马艺术与希腊艺术共同奠定了西方文明的基础,古罗马艺术对希腊艺术的直接继承和发展,使得它们共同成为西方文明的摇篮。
参考文献:
一、爱琴海(公元前3000―前1200年)
古希腊文明的历史是在地中海东部爱琴海诸岛屿,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西部,黑海沿岸,意大利南部沿海地区和西西里岛展开的,其历史与整个地中海密切联系。
克里特岛拥有良好的陶土资源,那里的人很早就拥有制陶技术,作品有几何纹样的手制陶器到较复杂的轮制彩陶,达到了当时欧洲最高的工艺水平。克里特人特别喜爱经营园艺和培植菜蔬,因而瓶绘对象多以此为主,植物花纹趋向简练,富有变化韵律,且球形硕口两旁有短提耳,淡雅的浅灰色调上构以简单大方的几何性百合花,与瓶体结合得天衣无缝,显得尤其典雅,稍晚一些则以海景和植物样式的陶器为主。公元前15世纪左右,克里特陶器艺术衰落,因为过于细腻拘泥,逐渐失去了活力。
二、古希腊时期(公元前12―前1世纪)
古希腊是多城邦组成的民主制国家,古希腊神话故事是它的艺术土壤,对此时期的艺术发展也有一定的启示。人们在幻想中不自觉地运用艺术方式所加工的自然界与社会形态,是今天艺术的宝贵资料。虽然古希腊神话也是人们企图征服和支配自然的一种幻想,但它不同于埃及宗教神话,古希腊神话内容更丰富,不是以单调的故事形式,而是用艺术的哲学形式流传下来,它包含了更多的理智成分和探究自然奥妙的愿望,更多地孕育着历史和哲学观念,同时反映着人们的伦理观和美学思想,用人的面貌想象神,赋予神的形象以人的面貌性格和思想感情。这一时期的艺术作品大多反映了现实生活和时代精神,是基于生活折射出艺术的思潮。
1.荷马时期(公元前12―前8世纪)
荷马时期的陶瓶典雅大方,其形体多样(两耳张口、两耳细颈、扁圆形瓶等),大多是环形波浪线、并行线、交叉线、万字形、三角形等简单的几何形纹样,而且陶器匠人还陶瓶形体本身结合花纹,表现出完美的呼应。随后象征性的几何契形鸟兽、人形纹呈带状分布,有严肃规整的装饰意味、如哭悼死者、送葬行列、陆战、海战、比武等含有宗教意义的严肃的场面。
2.古风时期(公元前7世纪―公元前480年)
古风时期带有希腊早期艺术那种清晰的力度和才气,焕发着熠熠的光辉。此时期的某些商业动机,艺术题材采用东方习用的花卉、动物、神兽为母题。远销海外的瓶绘带有黄褐色、棕色、棕黑一系列的暖色,稍微有点东方装饰意味的花卉纹样。这段时期可以看作是一个过渡时期。贸易关系使得古希腊人暂时没有摆脱一种程式化的装饰题材局限,商业动机制约着艺术家之手,使得接下来的艺术形式姗姗来迟。当然不仅在于这一个原因,艺术之路本身就是曲折的,不断进步的。在敷色描画时,考虑到器皿的造型和不同的装饰效果,即使描绘复杂的场面,其构图、结构、比例、色彩与瓶身依然呈浑然一体的效果。而艺术家出色地完成了实用及美观相结合的变革。
随着神话体系的成熟,以神话为表现主题的艺术形式走上了历史舞台。并推动着希腊艺术走向辉煌。公元前7世纪末6世纪初,所谓的“黑像式”终于拨开云雾,散发出它的光芒。黑绘风格的特点就是在器皿的表层赭色的基础上用黑釉勾画出人体或动物的简约轮廓,然后在被描绘的部分敷以黑色,细部勾勒衣衫和发髻,形象如剪影,装饰感强,虽缺乏立体感,但与几何式相比,更富有变化,生动地反映了古希腊多彩的生活。此时期署名成为风尚,有陶瓶的作者,也有瓶绘作者,可以看出当时分工的细致,也说明当时对技术的要求较高。公元前530年至公元前525年左右,最早的红绘大师继承并发展了埃克塞基亚斯的传统,表现手法强烈,清爽朗晰,有时又有点造作,有一种暨主庇西特拉图时代奢华的风尚。即使黑绘可以画得相当细腻,但总有一种平铺直叙的感觉,缺乏绘画性,使得更善于表现深浅、粗细、长短、曲直、细节的“红像式”诞生了。此时期的瓶绘家受到社会的尊重,风格兼有开阔和典雅两种。从“红绘”一开始出现,新旧风格激烈的竞赛就没有停止过,多种形式在同一个陶瓶上出现。瓶绘家也不断地对自己革新,投射出古希腊人对艺术的追求在和谐理想的旗帜下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呈现不同的艺术面貌。此时已经对人体有所研究,能够表现剧烈的运动。
3.古典时期和希腊化时期(公元前490年―前1世纪初)
此时出现具有绘画性的一种手法,就是在瓶身敷以白色,自由地运用黑、深绛、黄、赭、红和蓝进行色彩造型。此时神话题材更加严谨,开始着手于人物精神和面部表情,运用线的透视和明暗手法,表现生气勃勃的真实自然,之前都是“散点透视”,没有复杂的明暗变化和细致的色调关系。焦点透视和明暗手法的采用影响了后来欧洲绘画的发展,推动了新的绘画空间观念的诞生。伯罗奔尼撒战争之后,长期的战争使人民内部矛盾激化,贵族专制抬头,对光荣的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失望,以及未来的怀疑交织在一起,使当时的思潮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人们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单纯地看待宇宙,科学和神学、唯物和唯心的斗争,艺术的全民性和英雄主义慢慢消失了,社会中的斗争反映到艺术中来了,而各种不同的艺术倾向和流派则反映了不同的,甚至是敌对社会的思想。
公元前5世纪中期出现了白底彩绘瓶画样式,这样的绘画形式给了人一种亲切感,表现手法更加自由,人物形象柔美秀丽,素描关系强烈。在此时期,黑绘风格在技法上巧妙地运用白色勾出线条,描出装饰图案。古典后期出现了一种有趣的题材,那就是对希腊悲剧、神话或当地人日常生活作大胆、怪诞的喜剧处理。阿斯提亚斯的一件红像式巨爵图画就是真实的写照,把这样一个画面作为陶器装饰,说明当时的瓶画艺术已经深深地世俗化了。
其实希腊化时期的瓶绘辉煌页章已经翻过去了,传统意义上的陶瓶在这时期只作为丧葬礼祭品或者运动奖品这些特别用品,因而随着希腊社会阶层化的严重性进一步加深,享乐主义和炫耀思想与以前的俭朴传统起了很大的冲突,从事陶绘的艺术家渐渐地把注意力转向了别的工艺行业。
1 古希腊的技艺与艺术之起源
古希腊人对神的崇拜乃是淋漓尽致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约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陆续形成了数以百计的城邦。古希腊是奴隶制社会,奴隶主是具有哲学智慧、文学艺术、几何数理等社会地位崇高的人,而他们控制数以千万的奴隶被当做天生从事沉重劳动的体力劳动工具。海德格尔曾说过人类的技术就是为了达到目的所衍生的工具,其实也是行为①。正是因为这种状况,为了适应社会生产力空前的发展――城邦的建设,既需要奴隶大量的从事体力劳动,也需要奴隶大量的从事体力劳动,也需要不断地完善技术、工艺,而匠人就是将劳动力和奴隶主的智慧、文学艺术、几何数理加以综合吸收和应用的。这为古希腊的众多建筑物充分将技艺融合的特点提供了有利基础,之后,在此基础上,古希腊建筑技艺的水平发挥到了极致。
在古希腊人眼里,技术与艺术是浑为一体的,这就好比“哲学和神话是一对孪生姊妹”②一样,技艺与人类的存在与发展总是相伴而生的。在古希腊语中,“技艺”(techne)一词的本意是“制作”(poiesis)。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大多数人都认为,“模仿”是人的本能。不管是何种样式和种类的艺术,所有的艺术在本质上都是“模仿”,这就是艺术的追述到最早的起源。后来海德格尔认为艺术,就是对“可以从我们现有的艺术作品的比较考察中获知。③”
在柏拉图看来,工匠通过技艺制作的东西不过是对理念不完善的模仿,是“理念”的“影子”;因分有“理念”而获得其本源,也是“理念”的“影子”,而艺术家对自然的摹仿,更是对“理念”模仿的模仿,是“影子”的“影子”。因此,“技艺”与“艺术”不仅在本质上是同源的,而且“艺”不可分割地包容在“技”之中。应用“技”的生产制作过程,也是赋予美的艺术过程。可以说,在建筑中古希腊的“技”与“艺”实现了完美结合,是探索古希腊“技艺”与“艺术”关系的典范。
2 从技艺与艺术的层面上分析古希腊建筑的本质和特征
先是劳吉亚所举出的古希腊建筑从原先的石柱代替了木架结构,柱子顶盘代
替了原先的水平构件,屋顶三角纹饰的改变,这些稳固的变化正使我们看到了建筑的再现力,也就是建筑的本质。后来,弗兰西斯科提出了建筑“和其他艺术一样,是一种模仿的艺术。唯一的区别在于有一些艺术拥有天然的模仿品可以模仿,而建筑却缺乏这样天然的模仿品。②”但在这种模仿的艺术过程中,人们使用技术第一次建立起神庙的雏形,建筑就有了建筑模仿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技艺结合的作品。
在众多的古希腊建筑物当中,建筑总是和神庙联系在一起,在很多地方,它们还以自身的规律性和表达性而展现着力量。海德格尔常常引用古希腊神庙,后来他接受了黑格尔的:建筑是人类首次的尝试,它给神以外在的实体,“建筑实际上是通向神的恰当显现的路上的首要先驱。③ ”而几乎是全部的艺术。
3 从技艺与艺术的关系看古希腊建筑的形式与结构
所有古希腊建筑的共同之处是具有明晰的结构,在这里外廊或内廊的空间布局有着首位的重要性,总的形式是直交的,平面轴线对称。
从建筑的技术层面上,又将古希腊神庙起到稳固、支撑作用主体柱式分为两种外貌――壁柱式神庙和前柱式神庙。前者是在前面围绕正殿的墙上赋有壁柱、两根壁柱之间总部有两根柱子并在上面有人字顶的形式;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在壁柱的对面有两根角柱,而且和壁柱的做法相同,在上面有额缘,在左右转角部分也有,这使得建筑物整体浑厚,而坚固,是人类知性的理念与实物相结合的完美构成。
从建筑的艺术层面上――又将柱子的外貌划分为柱子密集的密柱式;稍微离开而柱间宽度小的窄柱式;净空充足的宽柱式;净空超出适度的离柱式;柱间适当距离的正柱式。人类在艺术的表现手法上将柱式又分为多立克式和爱奥尼式,
前者雕塑感极强,表现手法硬朗、沉重、庄严、大气就像男性阳刚的气魄,而后者表现的手法柔和、明朗、轻盈、典雅好比女性柔美的神韵。这是人类通过感性对美的追求,对艺术的彰显,赋予了建筑物具有思考性质的灵魂。
4 结论
古希腊建筑乃是“技”与“艺”相结合的典范,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我们在对其高超的建筑技艺叹为观止的同时,也对要对其建筑技艺的“美”进行探索和深思,从而才能体会到技艺的重要意义。
注释:① 出自《海德格尔选集》――对技术的追问,孙周兴译。
②引自卡斯腾哈里斯:《建筑的伦理功能》。
③黑格尔的《美学讲稿》。
参考文献:
[1] 维特鲁威.建筑十书[M].知识产权出版社,2001.
[2] 海德格尔全集(德).上海生活,读书[M],孙周兴,译.新知三联书店,1996.
[3] H.丹纳(法).艺术哲学[M].张伟,译.当代世界出版社(第1版),2009.
一、古希腊的建筑
古希腊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古希腊建筑是欧洲建筑的先河,范围包括巴尔干半岛南部、爱琴海诸岛屿、小亚细亚西海岸,以及东至黑海,西至西西里的广大地区。
古风时期,古希腊的建筑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形式:爱奥尼亚人城邦形成了爱奥尼亚式建筑,风格秀雅;多立安人城邦形成了多立克式建筑,风格雄健有力。到公元前6世纪,这两种建筑都有了系统的做法,称为“柱式”,柱式体系是古希腊人在建筑艺术上的创造。
古希腊最典型、最辉煌,也是最意味深长的柱式主要有三种,即多立克柱式、爱奥尼亚柱式和科林斯柱式。它不仅仅是一种建筑部件的形式,而且更准确的说,是一种建筑规范的风格。古希腊的神庙建筑,除屋架外全部用石材建造。柱子、额枋、檐部的艺术处理基本上确定了庙宇的外貌,是这些风格特点的集中体现者,也是古希腊,乃至整个欧洲最伟大、最辉煌、影响最深远的建筑。
古希腊人的生活受控于宗教,所以理所当然的,古希腊的建筑最大的最漂亮的都非神殿莫属。希腊最早的神殿建筑只是贵族居住的长方形有门廊的建筑。后来加入柱式,即神殿前面门廊是由四根圆柱组成,以后又发展到“前后廊式”,到公元前6世纪,前后廊式又演变成希腊神殿建筑的标准形式――“围柱式”,即长方形神殿四周均用柱廊围绕起来,并且正立面和侧立面的柱子的关系为N和2N+1。建筑作为一门有原理、有原则,有计算的科学,是在希腊人手中建立的。
古希腊的建筑从公元9世纪起,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在公元5世纪的古典文化时期达到成熟,产生了雅典卫城这一伟大的、永恒的杰作。至今仍是建筑界、考古界、艺术界人士以及热爱古典文化的人们的顶礼膜拜的圣地,也是现代希腊人的骄傲。雅典卫城,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遗址位于今雅典城西南,建造在海拔150米的石灰岩山岗上,是祭祀雅典守护神雅典娜的神圣地。迄今保存下来的大量珍贵遗迹,集中展示了希腊古代的文明。古希腊建筑艺术的另一个杰出的创造就是剧场。悲剧和喜剧是希腊人本性的最现实的和最伟大的表现,也是戏剧艺术的基础和最高成就。
根据所遗留下来的希腊建筑,我们可以归纳出古希腊建筑的几大主要特点。
第一:平面构成为1:1.618或1:2的矩形,中央是厅堂,大殿,周围是柱子,可统称为环柱式建筑。这样的造型结构,使得古希腊建筑更具艺术感。因为在阳光的照耀下,各建筑产生出丰富的光影效果和虚实变化,与其他封闭的建筑相比,阳光的照耀消除了封闭强面的沉闷之感,加强了希腊建筑的雕刻艺术的特色。
第二:柱式的定型。共有四种柱式:1. 多立克柱式,2. 爱奥尼克柱式,3. 科林斯式柱式,4. 女郎雕像柱式。这四种柱式是在人们的摸索中慢慢形成的,后面的柱式总与前面柱式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有一定的进步意义。而贯穿四种柱式的则是永远不变的人体美与数的和谐。柱式的发展对古希腊建筑的结构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并且对后来的古罗马,欧洲的建筑风格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第三:建筑的双面披坡屋顶形成了建筑前后的山花墙装饰的特定的手法。古希腊建筑中有圆雕,高浮雕,浅浮雕等装饰手法,创造了独特的装饰艺术。
第四:由平民进步的艺术趣味而产生的崇高人体美与数的和谐。古希腊人崇尚人体美,无论是雕刻作品还是建筑,他们都认为人体的比例是最完美的。所以,古希腊建筑的比例与规范,其柱式的外在形体的风格完全一致,都以人为尺度,以人体美为其风格的根本依据,他们的造型可以说是人的风度、形态、容颜、举止美的艺术显现。
第五:建筑与装饰均雕刻化。希腊的建筑与希腊雕刻是紧紧结合在一起的。可以说,希腊建筑就是用石材雕刻出来的艺术品。雕刻是古希腊建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雕刻创造了完美的古希腊建筑艺术,也正是因为雕刻,是系列建筑显得更加神秘、高贵、完美、和谐。
二、古罗马的建筑
古罗马的建筑艺术继承和发展了希腊建筑艺术。但是,与古希腊艺术通过崇拜神来肯定自我不同,古罗马艺术更倾向于崇拜现实的、世俗的人。古罗马建筑承袭了希腊建筑的柱式体系,尤其是科林斯式对罗马的影响很大,但罗马建筑在整体规划、建筑技术结构的复杂、用途的广泛、类型的多样化等方面都大大超过了希腊,形成了罗马风格的建筑。
古罗马在公元前2世纪成为地中海地区强国,与此同时罗马人也开始了罗马的建设工程。到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建立时,罗马城已成为与东方长安城齐名的世界性城市。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已经相对完善,城市逐步向艺术化方向发展。罗马建筑与其雕塑艺术大相径庭,以建筑的对称、宏伟而文明世界。
古罗马建筑材料除砖、木、石外使用了火山灰制的天然混凝土,并发明了相应的支模、混凝土浇灌及大理石饰面技术。结构方面在伊特鲁里亚和希腊的基础上发展了梁柱与拱券结构技术。拱券结构是罗马最大成就之一。种类有:筒拱、交叉拱、十字拱、穹隆(半球)。创造出一整套复杂的拱顶体系。罗马建筑的布局方式、空间组合、艺术形式都与拱券结构技术、复杂的拱顶体系密不可分。古罗马建筑利用筒拱、交叉拱、十字拱、穹隆和拱券平衡技术,创造出拱券覆盖的单一空间,单向纵深空间,序列式组合空间等多种建筑形式。
古罗马的建筑艺术,继承了古希腊柱式并发展为五种柱式:塔司干柱式、罗马多立克柱式、罗马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混合柱式;解决了拱券结构的笨重墙墩与柱式艺术风格的矛盾,创造了券柱式;解决了柱式与多层建筑的矛盾,发展了叠柱式,创造了水平立面划分构图形式;适应高大建筑体量构图,创造了巨柱式的垂直式构图形式;创造了拱券与柱列的组合,将券脚立在柱式檐部上的连续券;解决了柱式线脚与巨大建筑体积的矛盾,用一组线脚或复合线脚代替简单的线脚。
通过遗留下来的古罗马建筑,我们也可以总结出它的特点:
第一:拱券技术是罗马建筑最大的特色、最大的成就,是它对欧洲建筑最大的贡献。罗马建筑典型的布局方式、空间组合、艺术形态和风格以及某些建筑的功能等等,都同拱券结构有实在的联系。正是出色的拱券技术才使罗马无比宏伟壮丽的建筑有了现实的可能,使罗马建筑那种空前大胆的创新精神有了实质的依据。罗马人大量继承了希腊的建筑遗产,但这些遗产都经过拱券技术的革新,改变了建筑的形制、形式及风格,保证罗马人不会成为简单的模仿者。
第二:火山灰混凝土的使用,它大大促进古罗马拱券结构发展的是良好天然混凝土。约在公元前二世纪,火山灰就开始成为独立的建筑材料了,到公元前一世纪,已经既用于建筑拱券,又用于筑墙。混凝土表面常用一层方锥形石头或三角砖保护,再抹一层灰或大理石板。古罗马混凝土所用的活性材料是一种天然火山灰,它相当于当今的水泥,水化拌匀之后再凝固起来,耐压的强度很高。
【中图分类号】[B835]
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美即和谐","和谐是许多混杂要素的统一,是不同要素的协调一致"。结合现在的美学理论,一般将上述的审美形态定义为"优美"。古希腊文明发端于爱琴海,以优美为其主要特征,时至今日,魅力不减。那是人类文明的一场过往盛宴,如今的我们只能从那依旧美丽的石雕中,从沉默无语的长柱孤墙中,从依旧清澈的碧海蓝天中,窥见那场曾经的辉煌。
一、古希腊艺术特征形成的社会背景
1、社会历史
古希腊文明从公园前12世纪到公元前30年,历时约1200年。经历了荷马时代、古风时代和古典时代,鼎盛于古典时代。其时正处于奴隶制的城邦国家,城邦国家要求公民具有健壮的体格和完美的心灵,希腊艺术中往往调和了典雅宁静的气质和阳刚有力的体魄活力,这种审美标准使希腊艺术产生了古代世界理想美的典范,和谐适度而不过分。
2、自然环境
希腊群岛位于美丽的地中海,湛蓝的天空,洁白的沙石,和煦的阳光并温暖的气候都是诸神赐予希腊人的礼物。这等美景之下,人们思想清澈,心胸放达。因此,希腊文明以及希腊文明之下的人类生活都弥漫着一种无形的悠闲和光辉。这当然也潜移默化了,如今著名的希腊文明和艺术。
3、哲学思想
优越的地理环境、繁荣的社会生活使古希腊的人与自然,个体与群体,现实与理想都处于一种和谐融洽的状态。于是,人们享受着神之宠儿的特权,有着足够的时间思考,理性的光芒就如爱琴海面的磷光,闪闪烁烁,灼灼其华。理性的哲学强调理想和法则,于是,和谐成为了古希腊的艺术特征。与古代中国不同,古希腊人并不需要面对很多贫瘠的土地和恶劣的环境。因此,他们对神只有崇敬而非谦卑,与神同在的思想从成了"人本主义",进而引发了古希腊人对自身形象的重视。
4、奴隶制的民主政治
古希腊是世界上最早的奴隶制城邦国家,这种国家制度在客观上大大削弱王权的力量,从而保护了平民,鼓励工商业的发展,又进一步推进了民主政治的繁荣。同时,这种制度也使古希腊宗教呈现出民主化的特点来。因此,古希腊艺术具备了民主、开放精神。在艺术风格上,朴素、简明、写实,逐渐形成一套成熟的古典主义思想。
二、古希腊艺术中"优美"的体现
18世纪德国艺术史家温克尔曼在评论古希腊艺术时说:"希腊艺术杰作的普遍优点在于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同是极富戏剧性的情景再现,巴洛克风格的《掠夺吕西普的女儿》浓墨重彩,人物动作充满动感,强烈的刺激着观者的视觉。于此同时,古希腊作品《拉奥孔》虽然也是充满了各种元素,可是人物的动作神情却并不狰狞。因为,在古希腊艺术家看来美是艺术家的最高法律,他们为了避免在表现痛苦时显示的丑态,有时往往完全回避激情或加以冲淡,以显示出"静穆的光辉"。
1、单纯的焦点
好比行赋,或字字矶珠落笔生花,或下笔生风快意洒然,但总有文眼主旨,否则那句句良言金玉便纠缠不清互相制肘,叫人无从把握了。
如古希腊的神庙建筑,与现今常见的房屋有很大不同,排列成行的圆柱取代了基本的窗户。可是,久久望之并不使人生厌。这是因为这些线条的组合并不是单调的笔直排列,它们与其他建筑构件一起完成了视觉的指向性。这些线条组合并不是正真的笔直,每一段阶梯,都有一点微微上掠的倾向,每一段都比领近那一段上扬少许。三角墙、屋脊、房边,都呈弧形,而每一条圆柱都有一点膨胀的外形,没有一条圆柱是正真垂直的,也没有任何两条圆柱,是正真等距的。
2、背景和前景间的透明关系
艺术品,都有其审美内涵和感性外观。成功的艺术又必须是能够为人所理解,使人产生共鸣的。因此,其审美对象所指向的内容和意蕴同它的感性外观必需相一致,前者对于后者不能显得深奥莫测,后者对前者也不能障蔽和模糊。
优美这一审美形态注重的是整体的和谐,背景和前景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相对明朗的。古希腊的艺术家为美工作,其中并没有什么极为深刻的内涵。所以,人们在对客体进行观照时,感知觉对于对象感性外形的流连更甚于对其意蕴的参破。现在我们欣赏久远的古希腊艺术品时并不觉得陌生,也是因为如此。内涵和外形的一致使我们可以轻松的了解当时作者的心境目的,于是,我们可以再次品味它的感性外层,不用冥思苦想,从而保持一种始终如一的愉悦之情。
3、优美的普遍性和个别性
美之为物,莫衷一是,终口难调。以著名的断臂维纳斯而言,这个白石雕成的女子虽肢体不全,却极尽美丽之资,神态宛然动作闲适。维纳斯的面容总是娴静温柔,却也带着几分平易近人的熟悉,可以从中看到巴尔干半岛人种的特点。也正是这比例得当的计划,为她平添了几许永恒的魅力。那挺直的鼻梁,丰润的下颌,优美的唇角,吐气芬芳,每一条精心布置的衣纹,每一块隐隐绰绰的肌肉,真实而圣洁。千年前,她便是这样矗立于众人之前,不言不语,千年后,沧桑历尽,她还是这般,优雅动人落落大方。老去的是我们的血肉之躯,她却像是可以超脱红尘,从苍茫的过去一直等到的遥远的未来。
三、古希腊艺术的影响
最直接的影响莫过于古罗马。罗马在政治上击败了希腊,却在文化艺术上被希腊俘虏,他们掠夺并直接模仿了古希腊的作品。罗马人崇尚理性,因此他们的艺术品往往都带有明显的实用色彩。可是,至今我们无法将两者的艺术风格完全剥离,可以说,古罗马艺术就是古希腊艺术的延续。直至14世纪到15世纪,正值西欧和中欧国家的文艺复兴时期,其原义就是"在古典规范的影响下,艺术和文学的复兴"。文艺复兴时的艺术家们就是以恢复到希腊-罗马时期的风格为己任的,而这个"古典的规范"就是古希腊的艺术家们所推崇的优美法则。
其实,优美对人们的影响在心理层次。美之为美,不在希腊罗马的地域概念,不为古往今来的时空所限,而是人们与生俱来对于和谐适度感的爱好接受。现在,当然不能说如今艺术品的优美就是继承自古希腊的手段法则,可是,那远去背影和曾经的潇洒气度,永远值得现在人们珍惜追忆。
参考文献
[1] 万书元《艺术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
古希腊时期与我国的春秋时期,是中西方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创造了璀璨的文明,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中国春秋时期出现过孔子、老子、孟子、墨子、庄子、非子等“诸子百家”,古希腊则有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德谟克利特、索福克利斯、毕达哥拉斯、阿里斯多芬等杰出哲学家、艺术家。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的塑造产生了深远影响,古希腊文明的繁荣为欧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春秋时期“诸子百家”思想对文化艺术的影响
我国春秋时期,随着奴隶制日益衰落而逐步瓦解,新兴地主阶级不断壮大,旧的生产关系和礼仪道德逐渐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先进的生产关系和新的礼仪道德。各种学说、各种思想“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对艺术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儒、道两大家是春秋时期美学思想体系的代表,不论儒家或道家,都主张精神与肉体兼养,美与善合璧[1]。儒家以心性道德为重,但从不忽视外在形式之美。“美善相乐”、“文质彬彬”,儒家“以礼为本,以和为贵”。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庄子强调人的所作所为,应当“依乎天理……因其自然”,“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庄子还认为:人为的礼法只能破坏自然的天性,束缚人的个性发展。在《天地》篇中曾说:“百年之木,破为牺尊,青黄而文之。”老子的“自然全美观”,将朴素美和自然美联系在一起,认为世间一切事物都必须合乎“道”,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以及“有无相生”的朴素辩证法。韩非子强调实用功能与“文质相一”,韩非子用《买椟还珠》的故事来说明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指出了楚人的错误在于“怀其文而忘其质,以文害用也”。墨子主张“先质而后文”,所谓“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长安,然后求乐”。战国时期哲学家邹衍在阴阳五行基础上建立了的“五德终始”说 ,他认为,从天地剖判以来的人类社会都是按照五德(即五行之德)转移的次序进行循环的。文化历史长卷足以证实诸多学说已经融入到艺术创作中去,成了艺术创造的思想源泉。
2古希腊时期哲学家、思想家们的思想及外来文化对艺术的影响
古希腊时期出现众多哲学家、思想家、神学家,他们的理论对艺术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毕达哥拉斯认为:数或数量关系是万物的本源或原则,事物所以千差万别,就在于它们各自不同的数量关系。万物都因模仿数而存在,数的原则统治着宇宙间的一切,并且万物之中都存在着某种可以被人凭借理智加以认识和把握的数量关系。毕达哥拉斯学派相信,任何有规律的运动都会产生和谐的声音,提出:在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在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毕氏美学理论和艺术理论是一种数学、心理学和道德学的结合体,它从数的比例关系来研究事物和艺术的本质,对希腊美学及整个西方美学产生了重要影响。柏拉图在他的著作里第一次将美和艺术纳入了严谨的哲学体系,所谓恰当、效能以及美始终是善的理论,为设计审美提供了早期的理论依托。我国早期西方美学理论家朱光潜编撰的《柏拉图文艺对话集》中转引过柏拉图的观点:“我说的形式美,指的不是多数人所了解的关于动物或绘画的美的,而是直线和圆以及用尺、规和矩形成的平面形和立体形――这些形状的美不像别的事物是相对的而是按照它们的本质就永远是绝对美的;它们所持有的和瘙痒所产生的那种是毫不相同的。有些颜色也具有这种美和这种……有些声音柔和而清楚,产生一种完整的纯粹的音调,它们的美就不是相对的,不是从对其他事物的关系来的,而是绝对的,是从它们的本质来的。它们所产生的也是它们所特有的。”[2]苏格拉底在目的论和道德学的基础上思考美学和艺术问题,提出了“真善美”统一的观点,在西方美学史上第一次严肃提出了“美是什么”。“美”不再只有“美好”的意思,而且进入了普遍本质的层面,成了一切具体的美的事物的共同性质和根源。亚里士多德认为:“个体自身和是其所是完全统一”。所谓“是其所是”就是指某物之所以为某物的内在根据。因此,美不能脱离具体事物而存在;美在于事物形式的有机整一性;美是事物的,可以感知的感性性质。古希腊的艺术是借鉴和融合的发展体。古希腊在建筑上有着辉煌的成就,相对来说,其建筑风格虽然简约,其构成部分已经成为西方室内设计发展史上层出不穷的重要元素。古希腊在商业发达,科学技术进步的同时,不断吸收和借鉴更多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建构开发独特的民族性格。在古希腊艺术品中往往具有强烈的“东方韵味”,较典型的作品如“狮身人面兽”、“兽头鸟身”等,这些代表性的主题与当时的埃及装饰艺术主题有着密切的联系。
3以装饰纹样比较春秋时期和古希腊时期艺术创作
我国春秋时期的装饰纹样较多地使用上下左右连续的四方连续纹样,统一而不单调,繁复而不凌乱。线条多采用富有节奏动感的曲线、弧线等风格形式。向轻盈、清新、灵动的圆形结构转化,最具代表的“云气纹”、“蟠纹”还有绳索纹、贝纹等,古希腊时期的装饰纹样出现最多的回纹,平稳安静,相比之下显得规矩、不显张扬。在装饰纹样的植物花卉题材方面,春秋时期的植物花卉纹样是一种意象性的造型,表现的也是植物花卉的特征,但并非是现实存在某种植物花卉,古希腊时期的植物花卉装饰纹样主要是莲花、掌状叶、橄榄枝,古希腊独特的装饰元素是对外来元素的吸收借鉴和自身特点的结合。在装饰纹样的人物题材方面,春秋时期的人物造型更具有符号化、平面化的特征。人物神态的表现则是通过身体的变化来表达,画面构图具有强烈的平面性和秩序感,如《水陆攻战纹鉴》、《车马猎纹鉴》等,古希腊时期的人物造型注重“真实性”,人体比例匀称,结构准确,线条流畅,富有韵律。构图方面,重视人物之间以及人物与背景之间的真实关系[3]。代表作有“入浴的少女”、“醉酒的青年”等。
4形成春秋时期、古希腊时期艺术各自风格的原因
地域气候的差异,导致人们的生活方式,民族的心理性格,思想意识和实践都有所不同,最终形成文化的差异。孟德斯鸠指出,一个民族有一个一般的民族精神,这个民族精神在社会的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类受多种事物的支配,就是:气候、宗教、法律、施政的准则、先例、风俗、习惯。结果就在这里形成了一种一般的精神。”可以看出,所谓的一般精神就是这些具体的物质的和意识形态的总和。这个一般的民族精神又因每个民族的不同而不同。“在每一个国家里,这些因素中如果有一种起了强烈的作用,则其他因素的作用便将在同一程度上被削弱。”[4]有专家研究认为,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建立在独有的文化性格基础上的。文化性格的形成与环境、地理、水文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华民族的心理性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文化,艺术表现形式上,表现呈现出“柔美”、“婉约”等风格,而同时期的欧洲,由于地处中高纬度地区,人们主要以捕猎为生,并由此影响着民族的心理性格,在艺术表现形式上表现出“阳刚”、“直线”、“静止”的风格。文克尔曼将古希腊艺术总结为四种风格特征:远古风格属于直线的、僵直的;崇高风格是崇高的和多棱角的;典雅风格是优雅的和波浪形的;模仿性的风格是模仿的[5]。他说:“希腊人在艺术中所取得的优越性的原因和基础,应部分地归结为气候影响,部分地归结为国家的体制和管理以及由此产生的思维方式,而希腊人对艺术家的尊重以及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地传播和使用艺术品,也同样是重要的原因。”[5]
思维艺术与思维方式的差异,形成各自不同的艺术表现风格。中国的思维方式更加偏重于感性的思维,以道德作为衡量的标准,思维方式单一。西方的思维方式更注重于理性的逻辑思维,以科学为依据,注重个体,思维的模式是开放的、多元化的。审美理念和艺术思想的不同,导致艺术形态的不同。春秋时期出现的儒家和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化具有广泛影响,在审美上直接表现为实用和功利性,注重个体情感表达;受儒道思想的影响,艺术创造富含想象力,并趋向于艺术的本质,即将外在的“形”和内在的“神”进行有机结合。古希腊文化追求现实的“存在”,以艺术模仿为创作思想,用科学的方法追寻美的真谛,如毕达哥拉斯把美归结为数量的关系,认为长短、方圆、曲直等都可以数来量化。
通过春秋时期与古希腊时期艺术设计的比较,我们认识到不能只从某个角度去看待问题,仅从中国文化自己的角度去看待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艺术创作就容易进入片面的误区,同时,对西方艺术的掌握应该兼容并蓄,不能简单、片面地“拿来”,不能纯粹地模仿,只有多视角、多视点,才能从整体上把握自身的中国特色的艺术创造。
参考文献:
[1] 叶朗.现代美学体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 吴琼.西方美术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人民美术出版社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12课《现实与理想的凝结——外国雕塑撷英》的内容由五个部分构成:1.古埃及雕塑;2.两河流域和古印度雕塑;3.古希腊雕塑;4.文艺复兴时期欧洲雕塑;5 .17-19世纪欧洲雕塑。该课所选择的雕塑作品跨越欧洲、亚洲、非洲的不同国家和地区,涉及的历史知识也非常广博,用一课时或两课时完成教学是难以深入的。古希腊雕塑艺术在西方雕塑艺术中具有代表性,为了让学生在国外雕塑作品欣赏中形成对雕塑的基本认识,并真正受到熏陶和感染,我选取了“古希腊雕塑”部分进行备课与设计,以期真正达到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感知能力的目标。
教学思路
为了解决和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师根据教材编排特点,选择《克尼多斯的阿芙罗狄德》《米洛斯的阿芙罗狄德》《拉奥孔》这三件有代表性的古希腊雕塑作品图片进行欣赏,以“美”作为主线,将教学内容进行串联,将古希腊的人文背景知识和神话故事融合在作品欣赏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感受,并作出评价;教师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回答问题,尊重学生的审美感受与审美描述,支持学生的审美判断,并进行鼓励性点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古希腊雕塑艺术的成就与基本特点,感知其中不同类型的美,并掌握基本的欣赏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引导欣赏、师生合作欣赏、自丰欣常、小组讨论等活动.能云用美术术语描沭古希腊雕塑作品,并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对古希腊雕塑艺术的欣赏过程中获得情感的愉悦,形成积极健康的审美观,培养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古希腊雕塑艺术形式美的特点,能运用美术术语描述古希腊雕塑作品;
难点:引导学生对古希腊艺术形式美的理解,如何引导学生增强对古希腊雕像的欣赏体验。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作品图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课堂引入
1.教师提问:大家爱美吗?要求学生大声回答。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美之心,人之常情!下面我们来欣赏几幅美图。
教师一边播放人体健美图片,一边引导学生谈观感(女性美——柔美;男性美——强健美)。
【设计意图】以优美的女性图片和健美男性的图片引起学生的观赏兴趣,并为总结“人体最美”做铺垫。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世界上最早认为人体最美的是哪一个国家吗?提示学生联系雕塑中的艺术与所学的历史知识进行思考。
教师导语: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古希腊人最早关注人体美。他们的这种“人体最美”的审美观念在流传至今的古希腊雕塑作品中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古希腊雕塑是世界雕塑史上一座伟大的丰碑!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经典作品,走进古典艺术,一起去体验古希腊雕塑作品带给我们的人体美的感受。
教师板书课题:理想与现实的完美结合—一走近古希腊雕塑。
二、课堂发展
(一)教师主导教学
1.介绍背景知识:古希腊不仅风景优美,而且文学、艺术、科学、哲学等都很发达。究其原因,与其地理位置有很大的关系。(教师通过对古希腊的介绍,将学生的思维带入美丽迷人的文明古国)
(1)美丽风景:海、岛、雕塑、建筑。(图1至图4)
(2)地理位置:古希腊位于欧洲南部,地中海的东北部,对面是文明古国埃及,东南方有临近地中海的两河文明。众多优良的港湾为古希腊人从事海外贸易和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条件,也促成了古希腊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互利互惠的思想观念和开放探索的民族精神。
(3)审美观——人体最美:展示人体雕塑艺术精品——《掷铁饼者》(图5)、《赫尔墨斯与小酒神》(图6)、《萨摩色雷斯的胜利女神》(图7),让学生快速欣赏,形成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介绍古希腊,为欣赏雕塑作品做好知识准备,插入希腊风景图片与希腊地图,使学生了解古希腊文明与地理位置的关系。
2.教师提问:在欣赏古希腊的雕塑之前,请大家先回答一个问题。法国有一个世界著名的博物馆——卢浮宫,你们知道卢浮宫收藏的三大珍宝是什么吗?
(学生可能答不完整,会以自己对美术名作的了解答出《蒙娜丽莎》《维纳斯》,也可能会答《最后的晚餐》《掷铁饼者》等,此处不能占用太多时间,教师需要适当提示学生。)
教师揭晓答案:卢浮宫的三大珍宝是雕塑作品《萨摩色雷斯的胜利女神》、《米洛斯的阿芙罗狄德》(图8)和油画作品《蒙娜丽莎》。这三件珍宝中有两件就是古希腊的雕塑作品,可见古希腊艺术的杰出和伟大!
【设计意图】由世界著名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引导学生了解古希腊雕塑作品的艺术成就和历史地位。
3.兴趣点
教师课件出示图片《克尼多斯的阿芙罗狄德》(又名《克尼多斯的维纳斯》,图9),希腊雕塑艺术史上第一件以全形态来表现女神的惊世骇俗之作。
教师介绍背景故事:人体美——美是无价的。传说古希腊雕塑家普拉克西特列斯曾为科斯城雕刻了两尊阿芙罗狄德像,一尊着衣、一尊,标价相同。可是科斯城国王因为那尊像而惊恐万状,坚决拒收的而选择了着衣的阿芙罗狄德。可是大胆的克尼多斯城国王却毅然选择了全阿芙罗狄德,并且郑重地安放在中心广场上。这引起了邻近国家和地区的人的极大好奇,从此来克尼多斯城参观的人络绎不绝。过去一向无人问津的克尼多斯城由于这尊雕塑而名震希腊,一下子竟成了人们“朝圣”的地方。科斯城国王很后悔,想高价买回,却被克尼多斯国王拒绝,理由是“美是无价的”。
【设计意图】教师讲述作品背后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感受人体美在古希腊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以纯洁的目光重新审视雕塑作品带来的人体美感。由此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重点欣赏作品——最美的女神《米洛斯的阿芙罗狄德》。
(二)师生合作学习
教师出示图片,请学生欣赏“最美的女神”——《米洛斯的阿芙罗狄德》。
1.自主学习:你认为最美的人体应符合什么条件?
(对于这个问题,学生应该会有很多个人的审美观点与相同的审美结论,教师需要适时引导并总结共同的审美观点,要注意控制好课堂节奏。)
2.学生分组讨论人体美的标准,每组选代表回答,并鼓励有不同审美观点的学生积极举手发表意见,教师总结要点并板书在黑板上:
身材——苗条、丰满、魔鬼身材、修长……
五官——柳叶眉、丹凤眼、樱桃嘴……
动态——“S”形……
3.教师和学生一起整理并总结人体美的标准,然后引导学生用讨论后总结的审美标准一起去赏析雕像《米洛斯的阿芙罗狄德》。
教师介绍阿芙罗狄德是希腊神话中的爱与美之神,并提问:《米洛斯的阿芙罗狄德》又称《断臂维纳斯》,同一个雕塑为什么会有两个不同的名称?
教师解释:这是因为古希腊人与古罗马人对爱神的叫法不同,并因发现地点与雕塑特点而取名。
教师按学生确定的审美标准进行图片欣赏(顺序可打乱)。
【设计意图】按学生定的审美标准来进行审美分析,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欣赏热情,有利于学生主动鉴赏,增强审美体验并作出评价。
(1)形体美:符合黄金分割律(美的规律)的魔鬼身材。
(此处预想学生会提出疑问:什么是黄金分割律?阿芙罗狄德雕像的黄金分割点在哪?雕像作品符合黄金分割律是一种巧合,还是雕塑家本人懂得美的规律而有意为之?)
教师(知道答案的学生也可参与回答):雕塑作品的黄金分割点是肚脐。肚脐以上(上半身)与肚脐以下(下半身)两部分的比约为0.618:1,就构成了黄金分割,这样的人体比例会给人以舒服、优美之感。《米洛斯的阿芙罗狄德》之所以有如此令人倾倒之美,是因为其形体结构符合美的规律—一黄金分割律。古希腊有大量的“显示出永久的魅力”的雕塑艺术作品,反映了当时人们将数学理念和美的理念与雕塑作品完美结合的杰出成就。
(2)五官美(图10):五官和谐、面部表情平静、容貌端庄、造型高度写实。
(3)动态美(图11):“S”形的动态富有音乐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4)残缺美(图12):因断臂而丰富了欣赏者的想象空间。
教师此处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人们总是要求完美,追求十全十美,雕像阿芙罗狄德因断臂而残缺,残缺为何而美?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教师暂不做结论,而是插播广告视频——阿芙罗狄德的手臂是怎样断的?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视频资料,放缓上课节奏,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调整他们的注意力。
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想象:广告创意的灵感来自这件雕塑作品,那断臂之前的阿芙罗狄德应该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动态呢?
教师鼓励学生上台模仿自己想象中阿芙罗狄德未断的手臂动态,通过互动与学生一起总结阿芙罗狄德的断臂之美:有——限制思维和想象力;无——丰富和拓宽欣赏者的想象空间。
【设计意图】此处加入互动,调节课堂气氛,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对于有创意并敢于上台模仿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5)教师引导学生对雕塑作品进行整体性欣赏,一起总结雕像带来的整体感受,设想学生可答出“庄重”“典雅”或“纯洁”等。并适时补充,讨论其含义:庄重:虽但不轻浮、内心平静;典雅:美而不俗;纯洁:心地纯粹无污;崇高:雄伟高大。《米洛斯的阿芙罗狄德》高2.04米,生活中一般女性难以达到此高度。雕像像一座纪念碑,欣赏原作时易引起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从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因此气质美包含着庄重、典雅、纯洁和崇高。
4.赏析小结——阿芙罗狄德之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教师要及时鼓励学生的自主赏析结果,补充学生的遗漏。
教师介绍名家对于《米洛斯的阿芙罗狄德》的评价:法国雕塑家罗丹——“奇迹中的奇迹”;18世纪德国美学家温克尔曼——“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这种审美境界一直被西方古典艺术家视为最高境界。
5.神话中的阿芙罗狄德之美
教师介绍阿芙罗狄德“美神”称号的由来—金苹果的故事。雕塑作品阿芙罗狄德是完美的,在神话中的阿荚罗狄德更加美丽,她因争到金苹果而成为古希腊神话中最美之女神——“美神”。教师继续讲述特洛伊战争的缘由(赫拉、雅典娜与阿芙罗狄德三女神的金苹果之争)与结果(特洛伊城被毁灭),引出受害者拉奥孔。在特洛伊战争中,特洛伊城时大祭司拉奥孔因识破了神的旨意,他和他的两个儿子被女神赫拉与雅典娜放出的巨蛇活活咬死。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的简述与作品的直观感受,继续调动学生的兴趣与激情,为下面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欣赏作品《拉奥孔》做好铺垫。
(三)学生自主学习
美的受害者——雕塑《拉奥孔》欣赏。
1.自主欣赏与小组探讨:雕塑《拉奥孔》带给我们一种怎样的感受?
欣赏雕塑作品《拉奥孔》(图13):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讨论,自主进行欣赏,鼓励学生大胆描述自己的审美感受与体验。切人点:仔细观察,感受拉奥孔的痛苦表情与雕塑中的人体肌肉状态(图14)。
2.学生描述感受,小组选代表1-2人进行回答。教师倾听并进行鼓励性点评。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欣赏并进行评述,教师点评学生的欣赏结论,尊重学生的审美体验,理解支持学生的审美判断。
三、课堂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古希腊的几件经典雕塑作品,一起感受到了古典艺术的魅力。那么,古希腊雕塑给我们的感受是什么呢?——是理想与现实的完美结合(即课题)。
教师总结古希腊雕塑的风格特点:造型高度写实、姿态优雅、容貌端庄——反映了古希腊人对和谐、理想和美的追求。
任何国家和地区的艺术文化不可能独立的产生和发展,西方古典绘画中虽然讲究块面、光线,但是没有线的存在画面就会模糊一片。中西方对于如何用线,会有一些差异,同时也会存在相同点,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对线条的重视程度都是一样的。
一、线条在岩画中被使用
线条是一种概括力很强的一种造型因素,早期人类绘制岩画更多的是应用一种朴直的线条来达到一种最为质朴的情感。首先,岩画对于我们了解早期人类的社会状态有着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其次,岩画中那些古朴纯粹的造型语言――线条,对于我们现在的美术学院的学生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可以在原始社会形态出现的这种绘画里学习到很多东西。岩画在欧洲的起源可以追述到三万年前,其中以法国的拉斯科和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岩洞最为著名,我国的岩画的历史也是十分悠久并且分布的也是很广泛的。“拉斯科洞穴发现于1940年。原始画家用黑线描绘出野牛、野马、驯鹿等动物,可见线条在原始绘画中的作用”①。出自原始画家之手的线条粗壮简练、气势磅礴具有律动感,坚决肯定,散发着早期人类社会原始的野性。对于形象的概括更加生动,体现出原始人类社会对于生命对于自然的一种无法用语言表达的热情与崇拜。艺术是不会说话的哑巴,艺术必须用别的方式说话,原始人类我们的祖先就找到了用线条这种绘画语言来表达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这更加说明了线条在原始美术中的重要地位
二、 中国彩陶中线被使用
“彩陶在世界各个国家都有发现,是一种比较普遍的艺术品。中国彩陶的大约是在7000多年到4000多年前的时期。”②彩陶上的纹样也是对我国绘画起着深远影响的因素之一,它的出现也意味着我们的祖先有着一定的意识转变,对于美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说到中国的彩陶不得不提的是仰韶文化中的彩陶,也就是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还有马家窑文化中的彩陶马家窑类型、马厂类型和半山类型。前者是我国河南省仰韶村首先发现的,所以学者们称之为仰韶文化。后者是在青海大通县马家窑文化遗址中发现的故此得名。二者是中国彩陶文化的经典,在美学角度上来说也是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的,而且两者也是中国彩陶发展中不同阶段的典型代表。其中,仰韶文化中的半坡类型彩陶是在以一种十分朴素简单的黑色线条勾勒出如蛙、人、鱼、植物等具象的纹样,也有一些如三角型、 圆形、直线等抽象的图案。可见在中国彩陶对于线条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了。线条之所以在中国彩陶的纹样中被这么广泛的使用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线条的伟大的艺术魅力。仰韶文化中另一个类型也就是庙底沟类型彩陶,庙底沟文化被称做国画之祖,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一件河南发现的一件彩绘陶缸,陶缸上用充满野性的,阳刚的粗线描绘出了一个石斧和一条被白鹳叼住的一条鱼,又用相对比较阴柔的细线画出了一只白鹳用线十分朴实稚拙,在刻画描绘对象时也显得十分生动,尤其是在白鹳的刻画中更是绝妙地在白鹳的眼睛处用粗线描绘,使得这幅作品更显灵动,其造型也是简练概括体现出原始绘画的稚拙之美。马家窑类型彩陶决大多数不是人物而是抽象的几何图像纹样,用线条来表现水波、旋涡等图案,运用线条来表现华丽的视觉效果。半山类型彩陶用粗犷的线条来表现出几何图案,很像山川河流。马厂类型也是用线描的形式来在陶器上进行绘制图案和纹样的。可见,线描在人类早期绘画作品的应用广泛度上是非常广的,也可以说线条这种造型语言对于彩陶的绘制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
三、线条在希腊建筑中被使用
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起源,古代希腊人在文学、艺术、科学上都拥有十分辉煌的成就,同时也对欧洲文化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任何国家艺术的发展与形成都与历史环境、社会环境、自然、条件、民族性格特点等分不开,古希腊也不例外。古希腊是城邦国家,像所有城邦国家一样,希腊的奴隶主民主政体为希腊的文化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发展动力。城邦国家要求公民除了拥有强健的体魄之外,还需要一种完美的心灵,这成为了那个时期的审美标准的一种典范。古希腊的艺术家对于人体也有较早的认识,主要是因为四年一度的奥林匹克运动会,运动员的竞技使艺术家们有机会研究健美的人体。
古希腊美术史主要分为四个阶段,首先是荷马时期,然后是古风时期,其次是古典时期,再次是希腊化时期。
荷马时期是根据荷马史诗的作者荷马来命名的,是氏族社会的末期,同时也是神话形成的开始,是造型艺术的萌芽时期。古风时期是造型艺术的发展和形成时期,建筑上发展和形成希腊典型的建筑形式围柱式。古典时期是希腊艺术的繁荣时期,艺术上取得了伟大的成绩,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希腊化时期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征服了希腊各城邦,建立了亚力山大帝国,随着帝国疆域不断扩大使得希腊艺术文化向东方传播,与东方艺术文化交融。这一时期希腊艺术走向了更为广阔的世界,其艺术技巧上更加纯熟,题材上更为广泛。同时希腊艺术家们对于如何用线也随着各个时期逐渐趋向成熟,具体表现在建筑和其他造型艺术等。
希腊造型艺术中对后世最具有影响的要数建筑和雕塑艺术,这里我来浅谈一下建筑艺术中线条的应用以及它的深远意义。希腊建筑的特色在于围柱式,围柱式就是建筑周围用柱子环绕,其最重要的就是柱式,这种柱式的雕刻充分说明了古希腊艺术家们对于线条审美功用的理解已经到达了一定的高度。古希腊柱式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它们是多利亚式、伊奥尼亚式和科林斯式。它们不单单是希腊建筑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且是整个世界艺术发展史上十分重要的一笔。
多利亚式,该柱式没有柱基,柱身挺直粗壮,显示出了一种男性化的阳刚之美,从中可以发现古希腊艺术家们运用粗线条把男性阳刚的、健硕的、刚劲雄壮之美体现的淋漓尽致。多利亚式柱式的柱身刻有垂直的粗线更加显得该柱式的挺拔,这样看来古希腊艺术家们对于如何用线条的审美功用来表达某种审美趋向有着十分深刻的理解,并且通过在建筑中运用线条来体现一种对人本身的赞美。
伊奥尼亚式是一种女性化的象征,古希腊艺术家们用一种苗条的,纤细的线条语言来赞美女性婀娜的妩媚的生命状态。伊奥尼亚式柱式的外在形体修长端丽,柱头有着潇洒飘逸的卷涡,就好像是女性头发,柱身上的凹槽就如同少女身上的裙褶,这曲线和直线的搭配实在是绝妙,运用直线把曲线的袅娜、飘逸表现得如此深刻,显示出了古希腊艺术家把握线条的能力到达了一定的高度。
科林斯式是从伊奥尼亚式之中演变发展出来的,其柱头更为华丽,用线更加和美,柱头型如花篮,四周装饰着锯齿状叶片。科林斯式是与伊奥尼亚式复合柱式。
古希腊的建筑艺术,是欧洲建筑艺术的源泉与宝库,古希腊的建筑艺术中对于线条的运用也是十分成熟的。
四、线条在中国古典绘画的应用
线条在中国古典绘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这样说,没有线条也就没有中国古典绘画,因为在国画中线条也就是白描是国画的造型基础,就像今天我们学习西洋画中学院派素描的地位一样不可动摇。中国古典绘画艺术是线的艺术,使线条来具有一种生命力的,这种生命力既是国画的精髓所在。
中国绘画选择了笔墨语言,而笔墨语言又规定了用线的方式,那么就会有一定的原因。其原因在于线条虽然不能如实地表现丰富的色彩和明暗变化,却可以表现这些变幻不定的表象背后所隐藏的实质性的东西――骨,这就是中国画中线条最主要的特征。自古以来,中国画对于线条就有十分精到见解,比如说工笔画中对于衣纹的处理并不是信手拈来,随意而为之的,而必须按照人体的结构,身体的比例来进行一种对线条的组织,组织过后的线条会更加优美,更加生动。
线条固然是一种绘画的表现形式,但线条在不同画家的手中就会变的具有人性化的意趣。比如说古代画家中最享盛名的民间画工的“祖师” 吴道子,他被奉为“画圣”,产生吴道子的时代正是封建社会的盛期。唐太宗、武则天以来唐代社会日益向上发展,是一个充满自信具有激情的时代,绘画及雕塑艺术本身也已发展到成熟的阶段,无论写实技法及吸取生活形象等方面都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由此可见,盛唐时代是具备了出现伟大的艺术家的条件,吴道子便是这时期涌现的众多的杰出艺术家之一,而成为这一历史时代在艺术方面的伟大的代表者。人们称吴氏的线条为“吴带当风”,他画中的人物,衣袖飘动,生动异常,体现了高度的“运动感”和“节奏感”,充分发挥了线描艺术的效果。
中国画对于线条的重视程度是非常高的,传统线描技法十八描就记载了十八种如何使线描生动的技法,这更加说明了我国传统古典绘画中线条的重要地位。
五、线条在西方绘画中的应用
线条决不是中国画的专利。东方绘画中的线条具有装饰性韵律性,西方绘画中具有很强理性特征。
线条在西方美术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在希腊的瓶画还是在荷尔拜因、安格尔的作品中,线条都是其重要的绘画语言。
希腊瓶画:希腊瓶画是希腊古风时期的重要艺术成就,它是把主体人物涂成黑色,背景为陶土的本色,使形象的轮廓突出,就像我们平时看的剪影一样,细部再用线条勾勒出来。瓶画大多数表现的是具有情节的神话故事和日常生活,运用线条十分流畅秀丽,表现出人物戏剧性的动人场面和十分细腻的心理情感世界。
荷尔拜因:荷尔拜因是用线的大师,也是我十分崇拜的伟大艺术家之一,其作品用线灵动绝妙,线条的虚实排列十分考究,虽然在美术史中其名望在与他属于同时期的丢勒之下,但其用线之考究,我个人觉得在丢勒之上。其实不仅在绘画上而且在一些理论书籍上也有专题论述,比如说抽象艺术的开山鼻祖康定斯基就著有理论书《康定斯基论点线面》。达芬奇也在其著作《论绘画》中有过要认清轮廓的来龙去脉,讲究线条的完美与曲折,清晰与模糊,粗与细的说法。
六、中西方绘画用线的异同
东西方绘画的线在形式美感上各不相同,东方绘画中的线注重表现情感,具有韵律感和装饰味;西方绘画中的线具有较强的理性特征,不可以把这两者进行对立的比较,可以说用线造型在东西方美术作品中是相互贯通的,同样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华丽的艺术美感,只是由于欣赏习惯,绘画造型的传统观念的差异以及社会环境、历史环境和不同的民族特点,形成了不同的表现方法和民族风格。从具体的作品来分析,东西方绘画线的表现特点又往往交织在一起,如20世纪初法国的马蒂斯的作品就证明了这一点。他的作品既有西方绘画的优良传统,又吸收了东方艺术的特点,给人一种新的美感享受。在我国,随着中西文化的不断融合,中国传统美术有新的发展和变化,特别是近十几年来,这一点更加突出。对中外美术作品的优良传统,都应认真研究继承,不仅要了解我国传统艺术,还需了解西方我们美术。“西为中用”。
注释:
①《外国美术简史》第13页.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
术史教研室著高等教育出版社,修定版
②李凇著.《中国美术断代史》第11页.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4年版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J20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9-0169-01
一、欧洲美术的发展阶段分析
(一)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欧洲美术作品
在世界艺术发展史上,最为鼎盛的两个阶段和时期主要就是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和文艺复习时期。古希腊古罗马时期被后人习惯的称为同一时期,实际上古罗马时期的美术以及艺术作品都是对古希腊时期艺术作品的一种延续和发展。由于古希腊时期艺术的理念才逐渐萌芽,所以许多时候古希腊的艺术作品本身还存在着一定的神鬼色彩,主要就是用于敬神,大多围绕寺庙和祭祀。神在希腊人的心中是最高的理想美代表,也是一切神权的象征。所以古希腊时期的艺术作品大多呈现出理想主义色彩,简朴的同时也强调个性,具有一种精致典雅之美。但是古罗马时期的艺术和美术作品就有了一定的突破,开始注重实用主义,且对宏大宏伟场面的描绘更加到位。以现在的角度来看,现实主义的精神更加值得学习,但是究其罗马艺术发展特点的原因,还是因为古罗马时期人们长期与自然作斗争,进而实现了一种求真务实的态度,所以古罗马时期的艺术作品,反映客观现实的居多。但是无论是古希腊还是古罗马的美术作品,实际上都是欧洲艺术发展史上不可替代的两个高峰。
(二)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美术作品
文艺复兴时期的到来,可以说彻底将欧洲的美术水准提升到了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度。在文艺复兴时期,有众多的优秀美术作品以及众多优秀的艺术家涌现出来,以达芬奇为代表,确实撑起了文艺复兴时期整个欧洲的美术艺术发展空间。文艺复习是发生在新航路开辟之后,也是启蒙运动开始之后,所以各种先进的思想以及不同的思潮都涌入了欧洲,这一时代的美术作品更加具有时代特色。这一时期的资产阶级已经开始具备意识,想要冲破封建神学的束缚,于是开始了思想解放运动。
二、对欧洲美术作品的鉴赏分析
(一)古希腊美术作品的理想主义分析
对欧洲美术作品的分析,首先是分析古希腊时期美术作品的整体发展方向与特点。古希腊美术作品本身具有一定的理想主义色彩,同时古希腊美术作品本身也具有独特的审美特色。古希腊时期是欧洲美术发展的开始和酝酿阶段,这一时期的美术作品有《掷铁饼者》,这是当时希腊时期最为优秀的一件雕塑作品,是欧洲美术和艺术发展的重要起始点。由于古希腊注重竞技,而奥林匹克作为古希腊重要的盛会,所以当时人们的思想和意识当中,都格外的重视体育竞技的开展。这一作品作为当时古希腊时期优秀的雕塑美术作品,更是选择了人在竞技时最佳的状态,将掷铁饼者扭曲的姿态以及力量的迸发展现出来,实现了对个性的张扬以及对当时体育竞技中力量和胜利的渴望与赞成。
(二)古罗马美术作品的实用主义分析
古罗马时期的美术作品就更加讲求实用主义,所以古罗马的大多数美术作品中,都会展露出雄伟壮丽的个性主义色彩。古罗马壁画是典型的美术代表类型,同时由于时代的不断发展,古罗马壁画所呈现出的形式也会有所改变。但无论是哪一种,古罗马美术作品本身所具备的艺术特色都是实用性很强、个性特点极为丰富以及充满生机和色彩的艺术作品。
(三)文艺复兴时期美术作品彰显的现实与人文
在文艺复兴时期,美术作品彰显的最大特点就是现实与人文。在这其中,开始尊重人的主观意志,同时对人的追求、人的思想、人的欲望以及人的世界观都实现了一定程度的颠覆。所以文艺复兴时期的大部分作品都突破了传统的封建观念,同时也打破了封建制度对人本身的一种禁锢。文艺复兴时期以意大利为代表的欧洲国家在美术作品的展现上,开始注重写实。在风格以及色彩的安排上,更加注重统一和自然,不再拘泥于一格。简言之这一时期的美术作品更加的人性化和现实化,对写实风格的展现非常到位。达芬奇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可以说《最后的晚餐》以及《蒙娜丽莎》都将美术作品本身的艺术层次提升到了不可逾越的高度。在构图、线条、色彩、对比以及明暗的每一个方面都实现了突破,体现出这一时代美术作品的顶尖水准。
三、结语
欧洲的美术作品作为全世界艺术发展的代表和榜样,主要源于其发展的外在环境与内在环境的结合。外在环境要求欧洲在艺术发展上比其他国家都有着先天优势,同时由于各种思潮在欧洲的形成,更是使得欧洲美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所以客观的分析西方美术作品,有利于提升后人的鉴赏能力,对于后人分析作品,吸取经验具有重要的帮助。
参考文献:
欧洲第一部歌剧诞生于1597年,它是当时活跃在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作曲家佩里(1561—1633)根据诗人里努契尼的剧本写成的,剧名叫做《达芙妮》,可惜这部歌剧没能保存下来,而现今保留于世的最早的歌剧是1600年由佩里和卡奇尼(1548—1618)根据同一诗人的剧本写成的《犹丽狄茜》。欧洲歌剧形式的出现,可以说是当时一批先进艺术家崇拜、借鉴、效仿和推广古希腊戏剧的直接产物,十六世纪晚期,以作曲家佩里、卡奇尼、卡瓦利埃里(1550—1602)以及理论家伽利略(天文学家伽利略之父)和诗人里努契尼等人,经常在当时的“艺术保护人”巴尔第伯爵和科尔西伯爵的府中聚会,他们大胆探讨艺术理论,进行各种带有试验性意义的创作,其最终意图就是要寻找音乐与戏剧完美结合的形式,而他们所向往、崇拜和追随的,就是古希腊戏剧的艺术原则(诗歌、戏剧和音乐的密切结合)。于是,在文艺复兴运动“回到希腊去”的口号中,他们开始了一种新的音乐艺术形式——歌剧的创作。
如今,人们在提到歌剧的诞生时,往往想到的就是佩里等人在十六世纪末和十七世纪初的创作,然而歌剧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都不可能只是由几个艺术家在几个夜晚随意捏造而成,它的根基之渊远、发展之漫长是人们不可忽视的。古代希腊的戏剧(悲剧和喜剧)就像一根无形的纽带,紧紧缠绕在这种新兴的艺术形式之上。而直接对歌剧产生影响的,莫过于埃斯库罗斯(公元前525—456年)、索福克勒斯(公元前497—405年)和欧里庇德斯(公元前480—406年)的悲剧创作,以及阿里斯托芬(公元前450—388年)的喜剧作品和荷马的两部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了。据记载,埃斯库罗斯流传下七十九个剧本,欧里庇德斯创作了九十二个剧本,而索福克勒斯的剧本则超过了一百个。这些丰富的戏剧宝藏,为后来的歌剧作曲家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
古希腊悲剧的内容一般取自神话传说,而酒神祭典中使用的合唱诗歌“酒神颂”即是悲剧的前驱,因此早期悲剧的内容均以描述酒神诞生与死亡的故事为主。在希腊戏剧(悲剧和喜剧)中,酒神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它给人们带来极度的狂欢和自我解脱,是希腊戏剧的精神根源和心理基础。而后来西方的歌剧艺术也同样有着酒神化的渲染,其中包括着对思想及情感体验方面的极大夸张、想象与融合。再有就是古希腊的英雄主义,这两点在威尔第和瓦格纳的歌剧作品中都有着鲜明的体现,例如威尔第的《纳布科》《第一次十字军远征中的伦巴第人》《列尼亚诺战役》和瓦格纳的《尼伯龙根的指环》《罗恩格林》等。至于民间传说的故事,也在当时部分作家的笔下被重视起来。
古希腊悲剧的结构亦与后来的歌剧有相似之处,许多地方作为“范本”而被歌剧所采用。古希腊悲剧各段落的大致安排如下:
一、序词(Prologos)。凡在合唱队首次出场前所进行的一切演出均称为序词,它的内容与作用在于大致说明剧情,刻画剧中的人物。
二、登场歌(Porodos)。此为序词之后紧接着的合唱,有几人乃至数十人组成的合唱队进场,所唱歌曲主要是说明剧的背景、制造剧情的气氛,其目的是调节戏剧中的情调,激发观众的感情以便投入剧情,同时也负有划分剧中场次的任务。合唱曲之外尚有一些富有音乐性的朗诵(Declamatory),后来歌剧的宣叙调(亦称朗诵调)即由此而来。
三、插话(Episodes)。插话的出现通常是剧情动作的开始,它的前后常紧接合唱曲,并以此来划分剧中动作上的场次。早期剧的场次不定,稍后限定为五场。
四、退场词(Exodos)。退场词是在剧中最后一次完整的歌唱之后出现的,它很像今天歌剧中的尾声,演出时神自天降,歌舞升起,很有特殊的气氛。
由以上的形式中可以看出,当时的悲剧演出已经具有了相当的规模,其前后结构搭配的均衡合理以及演唱、朗诵形式的丰富多样,无不使人联想到一种咄咄逼人、栩栩如生的震撼效果。因此说,在古希腊悲剧中,早早便孕育了与两千多年后所产生的歌剧形式在血脉上相连贯通的基因。
为什么说西方歌剧的诞生与古希腊戏剧有着直接的渊源?十四至十六世纪中,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者们从拜占廷帝国覆灭时被抢救出来的古代手抄本以及罗马废墟中所发掘出的古希腊、古罗马的雕塑中,看到了当时众多的灿烂文化,而以上所提到的古希腊戏剧,则正是这些灿烂文化中最为精英的部分。古希腊戏剧的内容、形式、精神及表现手法,都成了歌剧创造者们争先效仿的榜样,例如西方歌剧中的合唱、独唱及重唱形式,都有着古希腊戏剧表现手法的影子,而后来歌剧中的宣叙调则直接源于古希腊戏剧中的朗诵调(荷马史诗)。最主要的是,后来的西方歌剧热衷表现的,就是古希腊戏剧中高度集中的艺术综合性及以这种综合性所展示出的巨大精神力量。由此看来,摆脱宗教束缚,渗透民间世俗因素,重归古希腊伟大戏剧的人性化特征,是歌剧艺术产生的真正的实质性内涵,追踪溯源,古希腊戏剧应该是后来的西方歌剧在远古时期的原始雏形。
西方歌剧艺术自诞生之日起到今天已有四百多年,在经历了中世纪漫长的宗教复调音乐时期后,1600年终于在佩里等人的手下产生了以主调音乐为特点的歌剧形式,继而,佩里等人追寻古希腊戏剧准则的初衷,则被后代众多的歌剧作曲家们所共同遵循、模仿和发展。十七世纪意大利歌剧的四大流派,十七、十八世纪法、意、德等国家的正歌剧,十八世纪下半叶的法国喜歌剧、意大利喜歌剧等,这些早期西方歌剧的发展沿革,无不渗透着古希腊戏剧原则的根本精神。到后来,格鲁克、莫扎特等作曲家进一步将歌剧艺术升华,使之在艺术上更加具有古希腊戏剧的非凡震撼力。直到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法国大歌剧和意大利正歌剧的兴起,终于将歌剧艺术发展到了丰富的戏剧性顶峰,而到了瓦格纳经过改革的“乐剧”时,那种与古希腊戏剧达成精神共振的伟大境界,便在人们听觉与视觉的全方位上起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位西方音乐史上最耐人寻味的作曲家的一系列作品(如《罗恩格林》《唐豪瑟》《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尼伯龙根的指环》等),无不显现着古希腊戏剧精髓所映照的身影。古希腊的历史和艺术往往都是高峰乃至刀锋般的体验,战争的内容相当丰富,后来很多作曲家以此写下了伟大而又恢宏的歌剧名作,如法国作曲家柏辽兹的歌剧巨作《特洛伊人》。
神话是关于神及神奇的故事,是远古人类用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和社会所作的拟人化的叙述和想象,是对于事物的起源、远古生物与神们的行为,以及他们和人类的关系的生动的叙述和记录。希腊神话则是古希腊人最初的意识活动的成果,是古希腊人关于神的故事英雄传说的总汇,它艺术地概括了他们自然和社会的认识,集中了他们的经验和理想。作为西方文学源头的希腊神话。表现出了难以估量的艺术性意义和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恒久地照耀在文学的星空。浸洗着一代又一代文人的心灵。
一、希腊神话的文学性特征
希腊神话作为一种初始性文学,有着独具的艺术魅力,在艺术表现、故事情节和审美特征都具有后世文学所无法模仿的特征。正如马克思所说:“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希腊艺术的前提是希腊神话。也就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这就是希腊艺术的题材。”
1、独具一格的艺术表现手法
在艺术表现的手法上,希腊神话聚集了很多的浪漫主义元素,比如在奥林帕斯神系中,这些神的形象个性鲜明,甚至具有与人一样的爱、恨、情、愁的七情六欲。他们充满着善良友好,也充满着仇恨、容忍和斗争,这些形象真实地再现了人间生活的共性。神话中所运用的夸张、想象、浪漫的艺术手法,将每个神都描绘成一个丰富而独特的人的形象。宙斯是个残暴和花心的形象:普罗米修斯是个反对专制、坚强不屈为人类谋幸福的勇士:赫拉外表端庄但是充满嫉妒心;阿伽门农勇猛十足但是刚愎自用;雅典娜则是个美丽且有智慧的英雄美女。希腊神话中的神和其他比较发达的宗教中的神不同,他们和世俗生活很接近。希腊神话里的神很像氏族中的贵族,他们爱享乐,很任性,嫉妒心、虚荣心和复仇心都很强,好争权夺利,甚至贪图美色。
2、富于哲理的故事情节
在故事情节上。希腊神话既富于哲理又十分的唯美。这些故事包括了关于开天辟地、神的产生、神的谱系、人类的起源、天上的改朝换代和神的日常活动甚至情感和伦理故事。有的故事充满了仇恨和暴力,有的故事充满了正直和善良,有的故事则充满了忍耐和退让,这些故事情节生动鲜明,委婉曲折,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水平。动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将众神的巨大情感体验转变成栩栩如生的具体形象。
3、和谐统一的审美特征
在审美特征上,希腊人对美有着极大的热情,以美为重的观念深入人心。这种热爱生活、追求艺术的美学观在神话文学中表露无疑。可以说,希腊神话兼具精神与物质、人与自然、世俗与神圣、感性与理性、幻想与现实的统一所实现的和谐之美。希腊神话不仅向人们展示了众神混乱、恐怖、凶暴、邪恶的一面,也展示了自然界庄严美妙的一面。在民主自由和激烈竞争的环境中希腊人不仅发现、孕育和创造了美,而且也创造了神。在希腊人的心目中最完美的人就是神。因此希腊人尊重人。把人提高到神的高度加以肯定,神和人是同形同性。希腊神话也因此而具备着独具一格的中和之美,形成了独特的审美境界,成为人类文化中最为值得珍视的遗产。
二、希腊神话对英美文学的影响
西方人“言必称希腊”,西方文化的摇篮是希腊的文化,而希腊文化的摇篮就是希腊神话。在文学的历史长河中。希腊神话绚丽古朴纯美的艺术风格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可以说,希腊神话是人类文学发展的源头之一。尤其是欧洲文学发展的基础,对英美文学的发展和进步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1、为英美文学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希腊神话是人类文学发展的源头之一,也是欧洲文学的发展的根基之一,希腊神话中故事不断出现在后来的荷马史诗及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及戏剧作家阿里斯托芬、中世纪诗人但丁、近代的欧洲的大批着名作家的作品中;赫西奥德的《神谱》是以长诗的形式系统叙述希腊神话的最初尝试;诗人品达罗斯等人和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他们的作品中也叙述了神话故事。亚历山大里亚时代以后出现了一批编写和叙述神话的作家,产生了研究民间创作的兴趣。在马克思、恩格斯等革命伟人的论着中也经常看到希腊神话的影子。
2、为英美文学家提供独特的思维方式
希腊神话所崇拜的、所赞美的,不是无所不能、严以律己的万能者,而是各具个性的众神,希腊神话创造出来的神或英雄形象常常包含着深刻的哲理,闪烁着思想的光辉。比如尤利乌斯潜入特洛伊军营杀死色雷斯国王瑞索斯,他使阿喀琉斯与阿伽门农重新和好。尤其是后来献计木马,使希腊联军取得了特洛伊战争的胜利,在故事中,他的每一个重要行为中都包含着深刻的哲理。希腊神话这种注重个性的写作手法深深的影响到英美文学的风格。欧洲文学中的热爱现实生活,积极追求自然和人性美,以人为本,强调人的力量等思想,以及不断进取的乐观主义精神,推崇人的感性经验和理性思维,注重个人情感的渲泄。都能在希腊神话中找到它们的源头。
3、为英美文学作品提供丰富的故事来源
希腊神话中的人本精神,以动人的故事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讴歌爱情、称颂善与恶的斗争、赞美神奇美丽的大自然。颂扬英雄品质、刻画个人的痛苦与斗争,一直以来吸引了广大读者,发出惊人的力量,令人百读不厌,成为英美文学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源泉。甚至有很多英美文学家们都纷纷用神话故事为创作题材。
三、结语
希腊神话是希腊社会发展早期阶段的产物,是因为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而未能形成文字的一种口头文学艺术。对于英美文学而言,自文艺复兴以来,希腊神话受到英美文学家的普遍关注,作品中常常会出现希腊神话中的神、英雄和典故,不仅如此,希腊神话更影响甚至涤荡了一些作家的心灵,激发了他们的灵感,培育了他们的自由意志和自我意识,从而在作品中得以更奔放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以丰富的哲理和曲折的剧情在文学史上划下了绚烂的符号。
作为英语专业的教学人员。笔者发现学生在欣赏英美文学作品时,往往会产生语言和文化障碍。而要真正理解和欣赏英美文学,就需要深刻地了解希腊神话。提高文化素养。因此,在英美文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向学生介绍相关的希腊神话背景,从而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英美语言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
参考文献:
[1]郑敬高,欧洲文化的奥秘[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神话是关于神及神奇的故事,是远古人类用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和社会所作的拟人化的叙述和想象,是对于事物的起源、远古生物与神们的行为,以及他们和人类的关系的生动的叙述和记录。希腊神话则是古希腊人最初的意识活动的成果,是古希腊人关于神的故事英雄传说的总汇,它艺术地概括了他们自然和社会的认识,集中了他们的经验和理想。作为西方文学源头的希腊神话。表现出了难以估量的艺术性意义和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恒久地照耀在文学的星空。浸洗着一代又一代文人的心灵。
一、希腊神话的文学性特征
希腊神话作为一种初始性文学,有着独具的艺术魅力,在艺术表现、故事情节和审美特征都具有后世文学所无法模仿的特征。正如马克思所说:“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希腊艺术的前提是希腊神话。也就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这就是希腊艺术的题材。”
1、独具一格的艺术表现手法
在艺术表现的手法上,希腊神话聚集了很多的浪漫主义元素,比如在奥林帕斯神系中,这些神的形象个性鲜明,甚至具有与人一样的爱、恨、情、愁的七情六欲。他们充满着善良友好,也充满着仇恨、容忍和斗争,这些形象真实地再现了人间生活的共性。神话中所运用的夸张、想象、浪漫的艺术手法,将每个神都描绘成一个丰富而独特的人的形象。宙斯是个残暴和花心的形象:普罗米修斯是个反对专制、坚强不屈为人类谋幸福的勇士:赫拉外表端庄但是充满嫉妒心;阿伽门农勇猛十足但是刚愎自用;雅典娜则是个美丽且有智慧的英雄美女。希腊神话中的神和其他比较发达的宗教中的神不同,他们和世俗生活很接近。希腊神话里的神很像氏族中的贵族,他们爱享乐,很任性,嫉妒心、虚荣心和复仇心都很强,好争权夺利,甚至贪图美色。
2、富于哲理的故事情节
在故事情节上。希腊神话既富于哲理又十分的唯美。这些故事包括了关于开天辟地、神的产生、神的谱系、人类的起源、天上的改朝换代和神的日常活动甚至情感和伦理故事。有的故事充满了仇恨和暴力,有的故事充满了正直和善良,有的故事则充满了忍耐和退让,这些故事情节生动鲜明,委婉曲折,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水平。动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将众神的巨大情感体验转变成栩栩如生的具体形象。
3、和谐统一的审美特征
在审美特征上,希腊人对美有着极大的热情,以美为重的观念深入人心。这种热爱生活、追求艺术的美学观在神话文学中表露无疑。可以说,希腊神话兼具精神与物质、人与自然、世俗与神圣、感性与理性、幻想与现实的统一所实现的和谐之美。希腊神话不仅向人们展示了众神混乱、恐怖、凶暴、邪恶的一面,也展示了自然界庄严美妙的一面。在民主自由和激烈竞争的环境中希腊人不仅发现、孕育和创造了美,而且也创造了神。在希腊人的心目中最完美的人就是神。因此希腊人尊重人。把人提高到神的高度加以肯定,神和人是同形同性。希腊神话也因此而具备着独具一格的中和之美,形成了独特的审美境界,成为人类文化中最为值得珍视的遗产。
二、希腊神话对英美文学的影响
西方人“言必称希腊”,西方文化的摇篮是希腊的文化,而希腊文化的摇篮就是希腊神话。在文学的历史长河中。希腊神话绚丽古朴纯美的艺术风格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可以说,希腊神话是人类文学发展的源头之一。尤其是欧洲文学发展的基础,对英美文学的发展和进步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1、为英美文学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希腊神话是人类文学发展的源头之一,也是欧洲文学的发展的根基之一,希腊神话中故事不断出现在后来的荷马史诗及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及戏剧作家阿里斯托芬、中世纪诗人但丁、近代的欧洲的大批著名作家的作品中;赫西奥德的《神谱》是以长诗的形式系统叙述希腊神话的最初尝试;诗人品达罗斯等人和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他们的作品中也叙述了神话故事。亚历山大里亚时代以后出现了一批编写和叙述神话的作家,产生了研究民间创作的兴趣。在马克思、恩格斯等革命伟人的论著中也经常看到希腊神话的影子。
2、为英美文学家提供独特的思维方式
希腊神话所崇拜的、所赞美的,不是无所不能、严以律己的万能者,而是各具个性的众神,希腊神话创造出来的神或英雄形象常常包含着深刻的哲理,闪烁着思想的光辉。比如尤利乌斯潜入特洛伊军营杀死色雷斯国王瑞索斯,他使阿喀琉斯与阿伽门农重新和好。尤其是后来献计木马,使希腊联军取得了特洛伊战争的胜利,在故事中,他的每一个重要行为中都包含着深刻的哲理。希腊神话这种注重个性的写作手法深深的影响到英美文学的风格。欧洲文学中的热爱现实生活,积极追求自然和人性美,以人为本,强调人的力量等思想,以及不断进取的乐观主义精神,推崇人的感性经验和理性思维,注重个人情感的渲泄。都能在希腊神话中找到它们的源头。
3、为英美文学作品提供丰富的故事来源
希腊神话中的人本精神,以动人的故事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讴歌爱情、称颂善与恶的斗争、赞美神奇美丽的大自然。颂扬英雄品质、刻画个人的痛苦与斗争,一直以来吸引了广大读者,发出惊人的力量,令人百读不厌,成为英美文学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源泉。甚至有很多英美文学家们都纷纷用神话故事为创作题材。
三、结语
希腊神话是希腊社会发展早期阶段的产物,是因为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而未能形成文字的一种口头文学艺术。对于英美文学而言,自文艺复兴以来,希腊神话受到英美文学家的普遍关注,作品中常常会出现希腊神话中的神、英雄和典故,不仅如此,希腊神话更影响甚至涤荡了一些作家的心灵,激发了他们的灵感,培育了他们的自由意志和自我意识,从而在作品中得以更奔放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以丰富的哲理和曲折的剧情在文学史上划下了绚烂的符号。
作为英语专业的教学人员。笔者发现学生在欣赏英美文学作品时,往往会产生语言和文化障碍。而要真正理解和欣赏英美文学,就需要深刻地了解希腊神话。提高文化素养。因此,在英美文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向学生介绍相关的希腊神话背景,从而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英美语言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
参考文献
[1]郑敬高,欧洲文化的奥秘[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我们从传统的建筑研究来看,在装饰艺术当中的粉刷、彩绘和雕饰等不仅仅是对建筑的一种装饰,更多的反映了人们的地域性审美、思想及文化特征,所以说地域性文化对于建筑装饰艺术具有很大的影响。所以中西方建筑装饰艺术,同样体现了不同的文化及地域特点,中西方的社会历史背景差异化也对建筑装饰有一定的影响。随着全球化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装饰艺术也开始逐渐实现中西方的渗透和影响,因此对于中西方的装饰艺术研究尤为重要。
一、 中西方建筑及装饰艺术的特点分析
中西方建筑特点由于其文化特点及历史发展的不同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中
式建筑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儒家和道家的思想,而西方建筑则具有一定的希腊历史因素影响,因此在建筑风格和装饰特点上也又较为明显的区别。
中式建筑及装饰风格体现了其深厚的传统文化特点,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当中,我国的建筑具有其独特性,而且中影响较为深远的是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儒家思想自古便在我国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道家的哲学思想对建筑及装饰的影响也非常大。我国古代的建筑及装饰特点大多呈现出自然的特点,对楼层的高度上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建筑装饰也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较为鲜明的阶级属性,这些都是受到儒家的“中和”思想及道家的“自然”概念影响。因而,中式建筑及装饰风格都力求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从建筑的漆色到图纹的描绘上都能可见一斑。
西方建筑及装饰艺术伸手古希腊文明的影响,在西方历史文化发展长河中,希腊文明不管是建筑还是哲学及文学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因而也促进了西方文化的较大发展,特别是对西方的建筑风格及装饰特点的影响非常巨大。古希腊文化中奴隶制的政治制度对社会思想及文化特点都有很大的影响,促进了古希腊文化中对神的崇拜。从而在建筑风格及装饰艺术上,“人神同源”的思想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建筑和装饰的领域中,对诸神的雕塑和绘画都很多。而在装饰的细节方面来看,西方的建筑艺术与中国的写意风格有很大的区别,主要体现写实与对自由、力量的追求,在风格上极力的体现着与力量的协调感,几何形状的建筑,精雕细琢的装饰,以及富丽堂皇的风格都能体现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二、 中西方建筑装饰艺术的传统性比较分析
中西方在文化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积淀存在较大的差异行,所以在建筑风格上
有较为明显的不同,但是在传承方法上还是有一定的共通性,那便是装饰艺术的编发都会根据其文化思想相统一。因此要研究中西方建筑装饰的差异性,尤其是传统性的比较,更要分析其文化差异。
一方面,从建筑装饰的空间表现上来看,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及装饰特点主要体现了人们对于自然事物的精神感触和心灵领悟,创造过程中主要以人们的心态为出发点,表达某种情感的宣泄,或者是对某种意境的表达。所以,在建筑装饰的空间表现上,主要是以沉稳和含蓄为基调,其建筑装饰主要体现一种移步换景的感受,在空间设计上,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每挪一步对周遭的环境和韵味都有相应的变化,让人有画中移步的感受,因此在建筑风格中,其装饰的树木花草以及雕刻绘画等需要达到一定的平衡配合,形成有机整体。
但是西方的建筑体系有些略微的不同,其思想和建筑风格继承了古希腊的模式,力在表现其壮丽和挺拔的特点,凸显的是人凌驾于自然之上的意识,这与中式建筑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有一定的区别的。这种区别在西方哲学中的人本思想体现较为突出,所以在建筑及装饰风格也体现出一种人在自然面前的大无畏意识,让自然屈从于人类便是其在空间设计上的一个较为明显的特征。
另一方面,中西方建筑装饰艺术在造型手法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中国的建筑风格在造型的表达手法上体现传统文化的特点与思想,但在具体的形象上么有具象的追求,而是通过整体的调和爱突出其内涵和精髓,特别上在古代的龙纹雕刻及绘画特点上表现明显,为了凸显皇家的威严,帝王之家在色彩上往往比较绚丽夸张,有一种不言而喻的敬畏感。建筑菜商也主要以木质为主,不仅为建筑装饰提供了较大的塑造空间,同时使得装饰的浮雕等增加了较多灵气,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合二为一。
但是西方的建筑装饰在造型手法上同样体现了写实的特点,虽然同样有对自然的崇拜,但是更多的体现的是一种对自然的征服和探索,特别是在绘画和雕刻等装饰上,多以模仿自然为原则,巧妙运用装饰物,几近真实,但稍少灵动。另外,西方的建筑装饰多体现立体感与层次感,有种十分明显的刚毅性与个性特点,特别是古希腊建筑与哥特式的建筑风格,虽然在形式上有着某着发展变化,但是整体思想和建筑理念的核心都体现其征服。从建筑材料来看,西方建筑主要以石制材料为主,体现其刚毅性与力量感,在雕刻上较多的体现对神像和宗教的关联,相较于中国传统的木质雕塑,少积分柔美但是多了张狂与力量。
结语:综上所述,中西方建筑装饰艺术的传统相对来说各有千秋,尤其在不同的社会体制与历史发展、文化底蕴的影响下,各自发展体现其不同的人文追求。虽然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建筑风格及装饰方式相较传统风格也有一定的不同,在不同的文化体系中可以得到充分的借鉴和学习,中西方建筑各有其优势与特点,怎样扬长避短,融合贯通,才能更好的促进建筑装饰艺术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李晓檬 吴巍. 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文化传承[J] . 《中外建筑》 2013年02期,2013.
[2] 黎文勤;徐雯君.传统建筑装饰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J].《价值工程》2012年22期,2012.
[3] 李俐.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语素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J]. 《武汉理工大学》 2003年,2003.
[4] 黎文勤;徐雯君.传统建筑装饰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J].《价值工程》2012年22期,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