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变电运检一体化

变电运检一体化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8 08:54:1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变电运检一体化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篇1

针对传统电力调度存在的缺陷,供电部门着重于电网控制模式的优化改进,选配自动化操控平台对原始电压进行分配,保障了变电操作的高效率。“变电运检”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城乡电能调配工作,需对变电运检执行一体化改造方案。结合上虞市供电公司作业实况,分析了县级变电运检一体化的相关问题。

1 上虞市变电情况

国网上虞市供电公司变电运检中心工作主要包括:1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变电站及开闭所运维,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变电站及开闭所检修两大块工作。根据“大检修”体系建设方案的思路,可以将县级变电运检工作划分为110kV变电站运行维护、35kV及以下变电站开闭所运检合一的两块;即实行了运检一体化格局的建设,又能有效避免110kV上交市公司后的再次调整。其中,“大检修”体系方案明确县域内110kV输变电设备运检工作可暂委托县公司承担。

2 县级变电运检一体化的特点

“变电运检”是电力行业提出的新概念,其重点根据电网工作要求提出变电运行、变电检修等方案,维持电网结构功能的持续发挥。从过去国家电网运行效率考评来看,旧式电网将变电运行与变电检修分开管理,这种方式保持了电网控制的独立性操作。现代电网倡导变电运检一体化操作,县级变电运检一体化的特点。

2.1 统筹性

变电运检是电力业长期实践积累的一套方案,主张将运行、检修等工作综合为一体,如图1,制定统筹性的变电管理方案。县级供电公司以国家电网为指导中心,按照地区具体供电的需求情况,设计变电运检组合式的调配模式,既减小了供电企业的物资消耗量,也降低了公司对县级地区用电管理的难度[1]。

2.2 安全性

安全生产是电力业主张的先进理念,坚持安全控制有助于强化变电站内控制流程的规范化运行,这就需要创建一种组合式的运行管理体系。变电运检一体化符合电站安全作业的要求,从人员、设备等双方面执行双向控制决策。例如,县级变电站运检采取了“倒班制”,24h均安排在岗人员值班操作,避免无人运行造成的安全问题。

3 县级变电运检一体化的思考

电力系统是由多个子电站共同组成的调度网络,每个站点作业效率也决定了整个电网供配电的操作水平。为了改变早期电网运行存在的缺陷,供电单位拟定了诸多与变电操控相关的模式,全面提高电网现代化作业水平。县级变电运检一体化是未来电网改造的必然趋势,省公司、市公司、县公司等应建立统一式的管理平台,为变电运检一体化做好充分的准备。结合上虞市市供电公司变电运检中心工作情况,变电运检需采取的措施:

3.1 倡导“科技创新”理念

科学技术是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尤其是电力业工程规划与建设过程中,必须要融合高科技成果才能创造预期的价值。基于市场对电能资源需求量的大幅度增加,我国电网也开始走向一体化控制模式,用以解决传统电压调度中遇到的问题。从作业流程分析,电力系统主要由发电、输电、变电等核心环节,变电是整个系统电压值控制的主要阶段,借助变电系统可保证电能处于使用的标准值。近年来电力科学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多种高科技应用于变电站调度而加快了自动化变电作业体系的形成[2]。例如,县级供电公司增加建设资金的投入,把信息技术应用于电网规划建设中,以计算机网络平台为调度中心创建高科技变电运检模式。

3.2 创建“三集五大”体系

国家电网公司发展战略提出“三集五大”概念,一是对人力、物力、财力等实施集约化控制,二是对电网的规划、建设、运行、检修、营销等实施“大改造”。传统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电网快速发展的需要。为贯彻落实国网公司建设“三集五大”体系的精神,结合上虞电网实际情况,在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积极稳妥推进调控一体化工作,上虞电力公司成立了电网调度控制中心,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落实好技术支持系统等硬件设施建设、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梳理、人员配置及培训等工作,在县级变电站建设方面率先完成“调控一体化”建设[3]。同时撤消集控中心,组建了运行检修中心,向“运检一体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3.3 执行“综合调控”方案

实行“调控一体化”后,调控员可以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电网运行工况,提高电网调度的工作效率,更有效地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现阶段,上虞电力公司将抓紧落实电网调度与监控专业、变电巡视操作与检修专业人员业务融合的培训、考核等工作,实现电网调度业务与监控业务、变电巡视操作业务与检修业务的融合。与此同时,针对110kV、35kV及其以下的变电站,全面强化电网运行的调控管理,使电网调度运行控制、变电巡视操作与检修适应电网快速发展和“两个转变”的工作要求[4]。一般情况下,县级供电公司可按照地区电网供配电的作业轻度,对特定变电区域的设备、线路、元件等全面检修,为日常变电运行创造相对安全、稳定、持久的环境。

4 结束语

城乡地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改造的主要对象之一,解决城乡用电问题是县级供电公司服务工作的重点内容。变电站是电网规划的重点对象之一,搞好变电站建设关系着地区用电的供输水平。变电运检一体化是基于国家电网公司战略的新概念,县级供电公司必须坚持一体化方案的建设方向,推动地方电网规划的可持续发展,做好变电站日常检修与维护工作。

参考文献

[1]尉伟民,郭学英.变电站“5E”管理模式[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1,14(8):35-36.

篇2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4.176

1 引言

变电设备运检的运维和检修一体化实施主要是通过将专业检修和运维有机结合所产生的工作模式,这种工作模式可以联合解决变电设备的现场操作、运行维护、设备巡视以及维护检修等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用最少的人力物力来最大限度的解决问题,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2 变电设备运维和检修一体化的意义

在没有实施变电设备运检一体化前,变电站的巡视工作是以运行维护组利用工作间隙时间来对相应的变电产进行巡视检查为主,由于例行巡视的时间仓促,导致巡视工作不能完整有效的完成,巡视效果并不理想。除此之外,维护变电设备的相关工作只能在节假日展开,工作时间不固定,无法达到维护工作随时进行的要求。

在实施变电设备运检一体化之后,由于指派了固定人员对变电站进行巡视,这样专人专岗的工作形式使工作人员对设备运检时间得到了充分的保障,工作也更细致,有利于及时发现更多隐患。另外,由于设备运维工作也是在同一时间进行,这样就可以使运检发现的问题得到及时处理,极大提高变电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 变电设备运维和检修一体化的优点

运检一体化通过对有限的人力资源进行重组,有效的实现运维和检修工作人员的互相补充,降低人力资源短缺造成的影响,也算是从另一方面提高了工作效率。其次,运检一体化还有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多项技能,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的同时也巩固了其专职工作的技能。另外,运检一体化还有利于提升工作人员的自我价值,通过运维和检修人员之间工作的有机结合,互相学习互相照应,增加工友之间的友谊。最后,运检一体化通过整合设备巡视、维护、检修等工作,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经济效益。

4 变电设备运维和检修一体化的难点

4.1 运维和检修工作的差异性

变电运维和检修虽然工作上都是面向电力设备,但检修工作要求相关人员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而运维工作则是需要相关人员具备丰富的综合性知识。随着运行维护和检修的细分化,检修工作难度大,对检修人员的专业要求高,所以培训周期也就更长。

4.2 运维和检修工作的安全性

对运行中的变电站实施运检工作对安全性的要求相当高,运检一体化需要运维和检修工作同时进行,这就对施工中的安全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传统工作模式下,运维和检修工作是分开进行的,如对设备进行检修变更时,需要通过运维人员进行许可,在设备检修工作完成之后,再由运维人员进行验收。这种工作方式可以明确区分双方工作责任,起到有效监督作用,方便施工和安全控制。运检一体化会导致互相监督力度下降。

4.3 单人作业强度和风险增大

在传统管理模式中,运检工作人员要在单一环境中完成运行、维护以及检修的任务,这样导致工作人员工作强度大,压力大,增加安全风险。如果没有激励制度,会大幅度降低一线工作人员对工作的积极性。

5 运检一体化的实行措施

5.1 加强安全和协调工作

坚持安全第一原则,在安全的基础上进行工作,建立健全标准化、规范化的安全管理模式。对于运检一体化工作的技术要求、现场管理、技术监控、运维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以及排班等方面进行明确规定。其次,做好协调工作,进一步规范相关工作,提高工作人员运维及检修的具体操作水平,保证运检一体化工作在安全的基础上得以有效实施。最后,在实际工作的具体操作中带动相应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努力培养掌握多种技能复合型人才,达到运维和检修有机结合的目的。

5.2 加强工作人员整体素质

在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时,根据相关的技术难度的差异合理规划时间,聘请专业技术人才对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化培训。培训时,着重对变电设备的相关原理、工作流程、操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等进行详细说明,让工作人员简单快速的掌握专业技能。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考核,以保证其复合工作要求。此外,应尽量对工作人员设立激励制度,对于考核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工作人员和工作中做出卓越贡献的工作人员予以适当的奖励,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工作人员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助于变电设备运检一体化的有效实行。

5.3 加强管理工作

在变电设备运检一体化的具体应用实践过程中,科学合理的结合传统工作模式,从安全、人力资源和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宏观管控,有效的保障运检一体化工作的顺利有序的进行。当前运检一体化管理主要涉及以下管理问题:第一,对当前检修任务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分阶段的进行相关工作的移交,以保证检修工作顺利实施。第二,制定运检工作实施的具体细节规程,对运检过程中工作人员的安全责任加以明确,以确保各项操作都严格遵照各项管理制度。第三,为了快速有效的整合运维和检修工作,应将部分检修人员分派至运维站中,明确检修班的职责,并对其进行正确的指导,以促进班组间的快速融合。

6 结束语

变电设备运检一体化不但能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还能在推进运检一体化过程中对工作人员专业技能的培养、激励的过程中不断转变工作人员的观念,提升工作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本文通过对运检一体化的分析,不断探索和发掘这一过程中的优点及可行性,以求为提高我国变电设备运维和检修效率做贡献。虽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但是还希望从业人员加以重视,共同努力,创造电力行业更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1 检管一体化管理模式基本含义

实现检管一体化的变电运行和维护模式,主要是指相关的运行人员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的同时,对站内的一些设备基本的维护和检修工作,以及一些紧急的缺陷处理工作。还有在比较繁忙的检修工期内,例如春秋安全检查以及一些大的检修工作开展的时候,配合专业人员进行检查和维修工作。

2 检管一体化管理模式基本指导思想

在进行监管一体化的工作时,基本的原则是保证设备人员的安全,保证安全生产的正常开展,不能舍本逐末,安全生产是任何一项改革措施的底线。在进行检管一体化时,要注意管理模式的改革,做好制度的顶层设计,对相关的维护检修工作的管理制度予以健全。在开展变电设备进行维护的工作之前,还要完成对运行人员的专业检修技能的培训,要做好相关的检修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在设备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为即将面临的新技术新知识做好必要的技术储备,最终提高生产效率,完成检管一体化的既定目标

3 推进检管一体化实施进程

3.1 提高认识和统一思想

在进行检管一体化工作之前,相关的生产和检修人员要做好思想的准备。对个人的思想进行统一,不断提高思想认识的水平,还要定期组织举行专题会议,实现全员对检管一体化的工作情况和相关内容进行讨论。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环境不同的实际情况,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制定和运行切实可行的的监管一体化管理模式。

3.2 建立监管一体化的组织机构

检管一体化的运行时间还不长,在运行中,欠缺必要部门的牵头和组织。检管一体化在不断的实践和运行中,必须有对检修和运行都有了解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建立统一的管理协调机构势在必行。在近几年中,还需要加入对检修和保护等都能够进行专业的技能鉴定证书和运行的人员,以在技术上对其他员工进行指导。

3.3 加强提高检管人员素质

随着电力事业的不断发展,变电设备的检修和维护工作的强度越来越大。在不能大幅度增加工作人员的情况下,提高每个人的生产效率势在必行。各个单位的培训中心需要对检管一体化的培训工作进行了详细和全面的制定,采取系统和综合性、操作性很强的培训计划。要从实际的情况出发,对下班休息的人员进行技能培训,还举办各种技术性的专业讲座,邀请相关的专家和技术骨干对检管之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详细的解疑答惑。还要派站内的技术尖子人才和检修人员一起在各种专业的培训班中去学习。还可以利用设备停电,或者是春秋大小查建设和一些基础扩建的机会,到现场进行实地的培训和操作观察。运用各种资源对相关的人员进行培训,打破专业的界限,对检管人员进行及时和充分的培训,实现他们业务能力的提升。能够在出现一些设备的缺陷时,及时的进行设备的检修和维护。让检修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4 怎样实行检管一体化

4.1 在关键点上下功夫

实现检管一体化管理模式,要在两个关键点上下功夫。首先需要做好对安全原则的把关。遵循“生命第一,安全第一”,这样即便出现任何情况都是可以避免的。要做到对安全的关注,实现对安全的有效贯彻,做到意识的不断增强。要重视对安全理念的贯彻,围绕安全理念,和安全生产的目标,做好对安全的风险控制,一切从实际出发,把管理、技术和教育三方面进行有效的结合,建立起能够进行标准化和规范化操作的安全管理模式。还要做到对检管一体化的现场的管理和实现检管技能的提高。进行必要的技术控制,对设备施行实行专业责任制,还要实现检管人员的学习和工作等许多方面的工作。做好对相关工作的协调,和必要的规范。从根本上提高对变电设备的检管水平,让变电设备能够始终处在安全的运行环境之下,实现相关设备的高效和安全运转。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的实现对检管人员的培训和技能的提升。要向着培养一专多能的专业人才方向前行,不断实现对员工素质的培养,实现变电设备的运转和维护检修的有机结合。

4.2 实行岗位培训激励机制

建立起多岗位的技能培训和激励机制,加强对检管人员的业务和技能的培训。按照科学合理的步骤,实现对变电设备检管人员循序渐进的培养和教育。新增加的三个大类共计22项维护和检修作业项目,需要按照难易程度分为3个施行阶段进行必要的业务培训和相关的考核。第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微机保护装置定值的更改,以及对设备出现锈迹的地方进行补漆的工作。这个阶段的工作大多数单位都已经完成。第二个阶段的培训就是对蓄电池的充电和放电,对变压器呼吸器硅胶的更换相关技术和一些比较复杂的工作。第三个阶段就需要选择隔离开关操作回路以及电器闭锁的回路,和对遥信回路等一般性缺陷的检查处理。对每个阶段的培训时间一般都定在2个月左右较好,由公司选择各类专家对学员进行现场的详细讲解,“亲自演习和实现学员现场亲自动手”的培训模式。对设计的工作原理和操作的步骤以及注意事项都进行详细的说明。

其次,公司还要建立技能岗位培训的激励机制,对工作的业绩、能力和态度等因素进行量化,着重对业务能力强的员工进行奖励,充分调动和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实现对检管一体化的推动。目前,各个单位的老龄化趋势明显,在各个地方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结构性缺员。在现有的制度下,对部分老员工推进培训工作十分困难。对于有限的新进员工,就必须按照高标准,高要求进行培训,使其一专多能,以满足当前形势的需要。同时,按照高标准高要求培养的员工,必须给予应有的待遇,以激励其成长和发展。不然,实行检管一体化纯属空谈。

5 推行变电检查监管一体化的现实意义

在进行检管一体化之前,运行人员主要负责发现问题,检修人员主要负责处理问题。权责不对等的情况下,就会造成企业内部的消耗。比如运行人员对于设备的保护并不在意,反正弄出一点问题都是检修人员来处理。在操作的规范性和合理性上都大打折扣。检修人员则因为专业技术力量强,容易发现一些隐藏的问题。但由于运行又不属于自己的职责,能够隐瞒的小问题并不会主动提出来给自己添麻烦。实行检管一体化之后,员工的权责发生变化,不论设备的问题大小,最终都是自己的责任,在维护设备的积极性和专业性方面,都会有很大的提高。

检管一体化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可以很大的提高维护的人员效率。按照运行和检修分开的工作模式,一处很小的问题倘若需要处理,则需以下人员:运行人员两人,检修人员两人,司机一人,至少共计五人。实行检管一体化模式后,仅需两人加上司机即可。如果配合合理的制度,司机由兼职人员担任,这样处理小的问题,仅需两人,大大降低了检修的成本。

除此以外,实施检管一体化之后,维护人员的平均技术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对设备设施的巡视和检查很仔细,能够及时发现出现的问题和缺陷,对设备进行良好的保养,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并可以显著的提升处理问题的效率。

5.1 经过实际运转,提升管理的水平

经过实际的运行和检测,检管一体化给管理和设备维护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一是,可以充分的运用有效的人力资源,通过对人员的重新组合,实现运行和维护人员之间的相互补充,对人力资源不够的矛盾能进行有效的缓解,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不断提高工作的效率。二是,能够培养出一岗多能的复合型的人才。从实践出发,来对培训进行带动,实现人员素质的不断提升,对新老员工进行一专多能和一工多艺的技术培养。三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有效提升,实现设备的维护和运行员工的工作有机结合,刚入行的可以学习检修维护工作,对设备的维护和运行实现熟练掌握和操作。四是,不断实现生产组织的优化。为整个公司迈向现代生产管理模式进行适当的尝试。

实现检管一体化后,员工可以充分了解设备运转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的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减少设备的维修和检查中出现漏洞的情况,做到细致准确的检测和及时处理好问题。在设备增多人员较少的情况下,更多的设备监控手段将介入,由此带来大量的数据。员工需要根据现场知识,对数据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以达到远方精确判断故障,做好设备维护工作的精细化管理

5.2 经过实际运转,实现技术的提升

还要经过不断的实际运行,检测总结,让检管一体化能够为技术的提升带来极大的好处。检管一体化的运行模式充分对有限的资源进行了良好的整合。对倒闸的操作进行了整合,以及设备的巡视做到合理和及时,还做好了运行类的维护工作和维护类的检测工作,实现检管工作的效率不断的提升。实现了企业的效益不断的增加。新的工作模式必然存在磨合期,员工技术水平的提升也需要一段时间来完成,在实际运转中,必然会发现新的问题。解决问题,处理问题必然会带来技术水平的提升,并由此发现更多的问题,实现良性的循环。

5.3 实现检管效率的提高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在实际的检测和运转中,实现检管一体化的方式对变电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能够不断的实现对设备设施的有效和及时的检测,实现设备的正常有序的运转,实现电器设施设备功效的最大化,不断的满足用户的需要。要注重在检管过程中实现对新技术和检测维修设备的更新和自我发明,提高检修和维护的精确和及时。做到时间和质量的双重把握。满足不断增长的电力需要的维护和后期保障。在不断的实现效益增加的同时,能够实现整个电力企业的运转能力的提升,为不断增长的需求服务,只有检修的效率和质量得到了保障,整个的设备的效率和相关企业的经济效益才能不断的提升。

结语

要实现不断的深化和巩固“大检修”体系建设的良好基础上,做到更加的深化细化检管一体化的检修和维护的建设,实现对带电检测和维护的班组业务范围的拓展。不断实现整个操作质量和效率的保证,提高整个变电设备设施的质量,突出检管一体化的特色。还要健全相关的机制和实现整个流程的再造,不断建立起、制度的健全机制。为实现专业化的运转和分析,还要加强对岗位职工的业务能力的提升,培训培养基层能够起到带头作用的班组排头兵,注重对整个队伍的素质提高和实现建设的稳步发展。除此之外,要不断在实际的操作中发现问题,注重抢修的质量和变电检查维修的科学合理,把工作做到实处。

篇4

应我国经济建设的迫切需求,国家电网不断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改革,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和创新,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成效,呈现良好的发展前景。无论是经济建设还是人均生活用电都在日益增长,电网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大量机械设备数量增加,但相应而来的是设备检修任务也越加繁重,对于电力设备检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能够更有效地检查管理,是电力系统化管理的主要探究方向。

1 变电站运行管理概述

电力行业关乎国计民生,经济建设需要电力支持,人们日常工作、生活和学习同样需要电力支持,对于用电量需求与日俱增。就当前电力生产管理现状而言,所采用的方法较为落后,变电运行维护以及检修分属不同单位,两者互不干涉、独立运作,有着各自明晰的职责和权利。变电运行维护主要是负责变电站内部电力设备的日常检查和维修,对电力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记录,并实行相应的养护工作等。

随着“大检修”时代的来临,相应体系改革的推进,变电运行维护和检修逐渐朝着一体化方向发展,相较于传统模式,能够更好地适应高效和精细的运行检修管理模式。传统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在对电力设备检修中需要由相应技术人员进行修整,但是各个环节在处理中存在明显的职责不清、耗时较长的问题。传统电力设备检修方法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维护,会造成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的消耗,并且对于技术人员检修中存在较大的风险。电力设备一旦发生故障,技术人员无法及时处理,容易造成安全故障扩大,缺乏对设备故障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

2 变电站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新模式

变电站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是应“大检修”背景下诞生的,该模式通过对业务集约实现运行维护管理,最主要的内容是对当前由专门技术人员和检修人员对电力设备进行维护的现状,创新改革相应的变电检修和维护业务,将设备检修以及维护等业务整合到运行单位进行执行,最终实现变电运行维护部统一管理设备的检修、维护以及巡视等内容。应用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新模式,在实际应用中能够促使设备检修更加专业化,降低电力设备运行成本,提升检修效率。

2.1 变电站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要求

在变电站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中,安全第一是前提条件。由于变电站在业务衔接以及实际操作中会存在一系列安全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危及相关技术人员的生命健康。由此,在运行维护过程中,首先应结合变电站运行运检维护的实际需求,全面考量客观影响因素,并做出明确的运检方案,以确保在实际操作中实时监督现场安全,提升运检工作安全和质量。

在变电站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中,制度先行是运行保障。在变电站日常运行维护中,首先应健全和完善相应的管理、监督以及评价等制度,落实相应工作职责,促使变电站运行检修工作规范化,有章可循,严格把控运检标准,实现系统化管理。

在变电站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中,培养人才是重点目标。实行运检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首先应严格遵循考核标准,定期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确保相关技术人员具有高水平的专业素质,在科学指导下开展变电站运检工作。

此外,在对技术人员的培养中,可以通过模拟培训环境,促使培训人员能够提前熟悉实际工作流程,丰富工作经验,建立一支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技术人员队伍,提升变电站运行管理和检修效率。

在变电站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中,设备配置是根本支撑。在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加强对电力设备的运行维护、清扫以及检修,在这个过程中使用专门的检测工具,充足的设施配置,才能够确保检修工作的有序开展、检查结果的准确,更好地满足运行维护一体化项目的实际需求。

在变电站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中,逐层推进是主要手段。在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执行过程中,应严格遵循检修流程,从设施到设备,从低压到高压逐步开展。

这种逐层推进的手段,可以应用在检修较为简单的项目,并且对相关人员专业素质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能够有效提升运行维护水平。

此外,对于相关技术人员的激励是十分有必要的,由于变电运行维护人员自身工作任务较重,自身工作水平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检修质量和效率,加之运行检修工作时常伴有一定危险,技术人员可能伴有畏惧情绪。由此,加强对变电运行维护人员的激励,有助于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提升变电检修工作成效。

2.2 在变电站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流程

为了实现变电站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

首先应加强专业之间的融合,转变传统运行检修模式,将变电检修人员以及维护人员进行统一协调,构建变电维护部门,由部门内人员承担对变电设备检测以及维护的工作,实现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

实现变电运行维护的岗位融合,优化维护模式和相关带点测试、维护消耗等工作内容,科学合理地安排技术人员工作时间,防止作业任务出现交叉重叠,确保检测质量和人员安全;

组建相应变电运行维护小组,承担电力设备全部的清扫和维护等工作,实现变电站设备检修工作的有机整合,采用周期性工作开展,诸如季节性工作或者机械设备运行维护大修等,保证现场变电站运行维护效率。

3 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新模式的优化对策

3.1 健全和完善约束机制

在当前“大检修”背景下,构建相应运行维护体系框架,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项目开展主要采用封闭式管理,变电运行维护人员既是执行者,又是监督者,缺少相关权威监督部门的把控,造成相关变电运行维护人员一人承担多种工作职责,监管措施不严,责任落实不到位,严重情况下可能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由此,就此类风险问题,首先应健全和完善相应监督、控制以及约束机制,变电站管理部门需要定期进行考核和抽查,确保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工作能够有章可循,严格遵循检修标准进行。

3.2 强化运行维护人员思想意识

由于变电运行维护工作是由相关人员独立完成,在检修者和维护者之间角色转换,在运行维护初期,相关运行维护人员自身工作任务繁重,责任制度的压迫下导致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难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甚至在个人思想意识上会产生波动,对于岗位调整和整合感到忧虑,无论是自身的安全意识还是工作意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都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严重情况下会危及运行维护人员生命安全。

对于运行维护人员,管理部门应确立相应鉴定标准,对其自身专业素质水平、思想意识以及工作经验等方面进行考核,以此为依据,制定人员薪酬待遇,能够有效降低运行维护人员的顾虑,更加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提升工作成效。

3.3 提升运行维护人员专业技能水平

变电站由于自身特性,内部结构复杂,无论是在设备检修还是带电检测方面,需要运行维护人员结合自身专业素质和经验基础来综合分析电力设备运行情况,进而采用科学合理的解决措施予以处理,这就需要相关运行维护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经验,对于电力设备和实施内部结构做到成竹在胸,才能更好地胜任该项工作。

但是运行维护人员自身工作经验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在最初工作过程中可能面对设备运行状况分析不全面的问题,无从下手,造成设备维护和检修不合理。

由此,就此类问题,首先应加强相关人员专业素质的考核,定期进行培训,促使运行维护人员在实践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循序渐进开展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提升工作难度,进而不断完善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

4 结论

综上所述,在“大检修”体系机构下,创新推行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是时展的必然选择,管理部门就其中存在的问题,应健全和完善相应监督、管理以及约束制度,定期对运行维护人员专业素质进行考核,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工作需求,确保变电站正常运行同时,维护自身安全。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在新的生产模式下,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中存在一些问题,如运维人员技能不符合维护性检修业务要求、风险控制效果不佳等。为了有效解决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中存在的问题,避免运维作业存在安全风险,结合电网实际情况及变电运维一体化,分析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的难点,进而制定切实有效的风险管控对策,从而使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顺畅进行,为电网安全、稳定、高效运行创造条件。

一、变电运维一体化及其难点分析

(一)变电运维一体化

其实,在我国电网运行中未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之前,电网运行维护主要是安排专业检修人员定期检查和维护。但是因为电网相关设备的检查与维护难度较大,使得专业人员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一次维护,如此使电网运行维护周期性差、精益化差,大大降低电网运行维护的有效性。

另外,一些运行人员责任心不强,在检查维护电力设备的过程中常常走马观花、应付了事,使得电力设备存在的故障得不到有效的处理,一旦引发故障,将给电网运行造成巨大冲击。但变电运维一体化业务的实施大大改变了这一局面。变电运维一体化即是对一定范围内的变电设备开展一定内容的维护、检修工作时,将传统的由不同部门、人员所承担的变电运行和变电检修的职责经过合理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由同一部门或人员承担传统的变电运行和检修的双重职责,释放资源效能,提高运营效率。通过变电运维一体化业务的实施。将实现组织机构一体化和员工职责一体化发挥充分的作用。

(二)变电运维一体化业务实施的难点

1 运行、检修工作差异大

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中要处理不同电压等级的电力设备运行、检修工作。而电网运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就要求运维人员掌握综合性知识及丰富经验,能够准确分辨电网运行是否存在缺陷,以便于合理、有效的维护电网;电网相关设备检修,则要求运维人员掌握专业知识及技能,能够对不同电力等级的设备进行合理且有效的检修,提高电力设备性能。

2 现场作业安全控制难度大

在未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之前,对于设备现场检查工作的实施,主要是由检修人员对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进而针对设备故障问题进行有效的维修和处理,提高设备的性能。在完成此项工作之后,需要运行人员对设备检修结果进行检验,以确保设备检修合理,到位。这充分说明了,设备现场检修是由设备检修和设备验收两项工作组成的。但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的实施,则由运维人员对电力设备进行检修,进而制定合理的维修方案来处理电力设备。由此可以充分说明,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使设备检修与设备检验脱轨,不利于保障设备检修现场作业的安全性。

3 运维人员劳动强度和安全风险大

变电运维一体化业务实施的情况下,运维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同时承担运行和检修两项工作任务和职责,这使得运维人员工作量加大,并且安全风险加剧,如此运维人员可以在设备检修不慎或变电运行调节等过程中受不良因素影响,使自身安全受到威胁。与此同时,变电运维工作也不能有效完成,这必然会影响电网的运行。

二、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风险管控的实施

(一)实现安全作业和质量风险可控

实现安全作业和质量风险可控的具体做法是基于全面的作业风险评估,进而制定安全风险预控方案,做到提前防范和控制,促使运维人员安全作业,高质高效的完成作业任务。其一,全面排查评估,建立可视化风险库。也就是对变电运维项目的相关方面进行分析和排查,如人身触电、物体打击、工器具伤害等方面,进而确定项目作业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并根据风险点特征,建立风险数据库、隐患数据库等,存储风险数据,为后续制定风险预控方案提供依据。其二,逐条梳理操作步骤,编写标准化作业卡。根据作业项目所对应的现场风险库,详细分析风险点,进而制定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及风险控制流程,促使运维人员具体进行运维作业过程中按照标准的操作步骤来执行工作。另外,要求运维人员在参照检修项目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和作业规范的基础上,结合设备实际情况及实际运维作业要求,编写标准的、规范的作业卡。其三,逐项打勾执行,实现作业项目标准化控制。运维人员在具体进行运维一体化作业的过程中一定严格按照作业卡流程,进行风险评估和分析、运维作业准备、作业、作业验收等工作,并根据各项工作完成情况,在作业卡上逐项打勾,确定运维作业的执行。

(二)作业技能、承载力和角色保障作业安全和质量风险可控

其一,开展岗位技能培训工作,对运维人员进行专题理论培训、试点模拟实训等,如开展网络课堂培训,要求运维人员在固定的时间上网,在同一网络平台中向运维人员教授设备检修的相关理论知识或如何观察变电运行是否存在故障等,如此可以逐步提升运维人员的运维技能。其二,执行“月计划、周安排、日管控”,依据检修计划合理安排运维项目,对运维人员与项目匹配程度、整体工作量适合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制定有针对性的强化作业计划刚性管理,适当的调整运维人员的工作任务,促使运维人员可以在适合的工作中发挥作用。其三,加强运维作业监督。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中规定的内容,对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过程各个角色的安全监督、各个作业环节的监督,提高运维作业的质量、安全和经济效益。

结语

面对当前我国电力领域中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存在风险的情况,应当通过实现安全作业和质量风险可控以及作业技能、承载力和角色保障作业安全和质量风险可控两种方式来控制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存在的风险,为促进电网运行安全、稳定、高效创造条件。总之,在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还不是很科学、合理、有效的情况下,制定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风险管控来防范和控制作业风险是非常有意义的。

篇6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我国的各项基础设施的要求与标准也在不断地提高,国家对于变电站等基础设施的管理也在不断地加强。由于人民对于电力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国家对于相关的变电站的运行与管理的工作也在不断地加强,增强电力供求的安全性能,提高相关部门管理工作的效率。目前,我国的供电企业按照专业进行人员的工作分工,以此来保障电网运行的安全、稳定。但是由于电力企业在横向分工比较细,从而制约了企业的生产效率与管理水平。据此,本文将就基于“大检修”前提的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创新,展开相关的分析与研究。

一、变电运行管理概念

电力行业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同时,也属于服务行业,因此一直备受社会重视。电力行业为我国的人们、企业的发展提供电力服务,是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的电力企业的管理模式及管理方法却是十分传统、落后的。传统管理模式管理下的电力企业,对于变电站的维护与检修分别由两个不同的部门进行管理。在实际的操作中,这两个部门的合作与联系较少,对于变电站的运行与管理工作有着较大的阻碍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变电站的管理模式也应随之发生改变,逐渐实现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的新模式。传统的管理模式,所需要的工作人员较多,并且在工作中有极大的安全隐患。因而在新模式中需要对这些情况加以改进。

二、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的优势

(一)提高了变电站运行维护的工作效率

电力企业实施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后,变电站的工作人员除了做好相关的运行与维护工作之外,还要定期地对变电站的设备进行检查与维修。通过检查可以及时地发现设备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电力运行的缺陷等,并且进行及时地维修,弥补缺陷。这种做法可以有效地减轻变电站检修试验的工作人员,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时间去进行专业化的检修试验工作。在提高变电站所有设备运行检修的质量与效率的同时,还能够有效地降低电网的运用成本,打造坚强的电网体系。

(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就是要将资源进行最大化地配置与利用,最大程度地解放劳动力,使变电站的人力资源得以合理优化,增强其科学性。因此,根据变电站运营维护的要求来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提升其综合技能水平。与此同时,还需要就进行变电站运行维护人员的工作内容进行适当地调整与修改,给变电站调配一些检修人员,来进行变电设备的日常运营、维修、检查等专业的综合,以提高人员的工作效率。

(三)有利于培养多方面人才

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的管理模式所需要的是能够跨越多个领域的全方面人才,能够同时胜任变电站的多个岗位的工作。这样就可以有效地解决变电站人才结构组成不合理的现状,通过培养这种全方位的人才,不仅能够提高变电站的工作效率,同时还能够为国家电网的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促进我国的电力企业发展。

三、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技术支撑不足

就目前而言,我国的电力企业在实施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中还存在着各种问题,致使变电运行的检修效果较差。由于相关的运行维护技术的欠缺,在对电力设备进行检测与维护时,相关的维护人员对于设备的运行状况了解得不彻底,没有检测出隐藏的安全隐患,从而使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没有发挥应有的效果,无法达到预期的设想。同时,相关变电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也无法得到准确的保障。

(二)人员思想不稳定

电力企业财通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由于该模式下的维护人员几乎都是一职多岗,因此容易造成员工的思想起伏波动。相关的工作人员经常在维护者与使用者的角色之间转化,就会产生不同的思想观念,思想的变化起伏较大。因此,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需要发挥“大检修”前提下的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的重要作用,以此来保证变电站设备维护检修工作取得更好的成绩,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三)监督力度不足

电力企业在大检修的背景下,对于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项目实施的是内部循环式的管理,致使运行维修人员在对设备进行检修时,需要同时兼顾到设备的维护及相关的决策。因此在缺少相关部门监督管理的状况中,其设备维护工作的效率与质量难以得到保证,无法达到最佳的效果。除此之外,由于变电运行管理制度的缺失与不完善,其运行维护工作也难以落实。因此需要加大对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的监督力度。

四、基于“大检修”前提下的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创新

(一)明确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目标并分阶段实施

变电力企业开展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时,首先要明确其管理目标,从而分阶段、逐步地展开。电力企业在设置管理目标时,不能只设立一个目标,应该根据电力企业的实际情况,设立短期、中期以及长期的目标。短期目标可以是在3年内通过日常的设备维护尽量减少安全风险,增加相关的员工在日常的检修工作技能。中期的目标的设立,可以在短期目标完成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拓宽变电运行维护的能力及范围,进而完善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长期的目标则可以从将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与相关人员的技能保持高度统一的方面来制定。从而确保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在电力企业中的有效应用。

(二)加强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设备的管理

电力企业可以依据开展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业务的实际情况,采取购买与租赁相结合的方式,对变电站所需的相关仪器、试验设备、工具等进行配置。这样不仅能够节约一大笔成本,还能最大化地利用相关的仪器与设备。除此之外,电力企业还应该完善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制度,对相关设备的使用及需求的状况进行及时地了解,确保组装备充足,给变电运行维护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三)强化风险管理与控制

大检修的背景中,电力企业推行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的过程,对于分阶段开展的运行维护工作,可以通过运行检修部门以及安全质量检查部门联合审定,并在执行的过程中对其进行严格地监督、管理与控制,从而尽可能地减少一体化作业对质量安全造成的消极影响。与此同时,电力企业的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还需要根据实际操作情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原因并予以解决,为之后的操作提供更大的安全保证。由于500kV变电站运作维护的工作量比较大,在实行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后,短时期内,会导致相关设备的应急抢修率直线下降等问题。这是就需要企业建立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应急抢修的措施及制度,对电力企业应急抢修方面的工作进行调整,规范相关的作业流程。

(四)强化责任制

电力企业开展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的实质就是将调度与监控进行统一化的管理。因此在实际的操作中,有调度或者监控人员来负责500kV变电设备的远程监控与操作工作,同时肩负起操作与监控的职责,传达相关的操作指令,对发生的紧急问题进行应急处理并向上级汇报等。同时,还要全权负责变电站的日常运行、维护、检修的工作,参与变电站的扩建以及参与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

结语

本文就基于“大检修”前提的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创新,展开了相关的分析与研究。首先就变电运行管理概念进行了简单地阐述,而后就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能够提高变电站运行维护的工作效率、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培养多方面人才的优势进行了分析,并就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存在技术支撑不足、人员思想不稳定、监督力度不足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对此提出了明确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目标,并分阶段实施、加强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设备的管理、强化风险管理与控制强化责任制的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创新措施。最终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为相关的“大检修”前提的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创新,提供更具个性化的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TM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5-0240-01

前言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入,国家电网公司生变电(2012)180号文件提出在确保不影响电网安全生产的前提下选择基础条件好、人员配置高的变电站或检修班组进行试点,在总结经验和完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逐步推广实施运维一体化。

1、 变电运维一体化的现实意义

实行变电设备运维一体化之后,会由专门的人员进行巡视工作,由于时间充足,巡视工作就会很仔细,有利于及时的发现问题,另外设备维护工作也是在工作时间进行,这样能够随时的对设备进行维护,在变电设备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及时的处理,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变电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1 可以充分的利用有限的人力资源,经过对于相应工作人员的重组,可以有效的实现运行和维修人员之间的相互补充,从而也就减缓了人力资源资源短缺的矛盾,从而使工作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

1.2 有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在实践当中不断的提升工作人员的整体的素质,促使工作人员多项技能的学习,在保障有一个特长的同时也就有效的使工作人员在其他方面也得到了扩展提升。

1.3 有利于自我价值的提升,可以有效的实现维修和运行人员以及工作之间的有机的结合,从事运行工作的人员可以学习和从事检修维护工作,相应的维护工作人员可以熟悉和掌握运行工作的相关技能,使人力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1.4 运维一体化的实现有效的整合了设备巡视、倒闸操作以及维护检修的工作,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工作的效率,使经济效益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2、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存在的突出问题

2.1 运维和检修工作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虽然变电运维和检修工作都是面向相应的电力设备,然而,运维工作是要求相关工作人员要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知识,而检修工作则要求相应的工作人员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知识,在实施运维一体化的时候,这种专业知识的差异性则要求相应的工作人员要有更高的素质,工作人员所要掌握的技能难度越大,那么其培训的周期也就越长。

2.2 现场施工中安全控制环节易缺位。在变电站运行的过程中实施检修工作,要保障相应的安全措施的有效布置,明确带电的设备,进行安全交底的工作,这是保障现场施工安全进行的前提。在传统的方式下,由于检修需要对设备状态进行变更的时候,则需要通过相应的运行人员进行许可把关,在完成设备的检修工作之后,由运维工作人员来负责验收的过程。这样的方式可以使两方的工作人员的责任更加的清晰,并且还能够做到有效的监督过程,方便现场安全施工措施以及工作质量的控制。

2.3 单一人员劳动强度和安全风险比较大。在传统管理方式当中,运维人员要在单一的工作环境中承担运行以及检修的工作责任和任务,这样就会导致工作人员任务量较大现象的发生,任务强度比较大,这样就会导致安全风险增加,若是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那么就会导致一线施工作业人员对于开展运检一体化工作的意愿不会很强现象的发生。

3、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的有效策略

3.1 加强组织保障,为运维一体化工作提供便利。加强运维一体化工作的统一组织领导,运检部、安质部、人力资源部紧密协同、分工协作,加强对运维一体化工作的检查、指导和考评,及时研究分析解决推进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运维一体化工作的开展提供全方位支撑。健全、完善公司二级运维单位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建立运维岗位人才激励机制、奖罚制度,切实有效的提高运维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变电运维一体化相关装备的调整与配置,修订、完善运维班组仪器、设备配置标准,确保一体化运维工作稳定可靠持续进行。

3.2 加强培训,着力培养“运检双能”人才队伍。加强培训,超前谋划,大力实施“检修转运行”岗位培训系统工程,实施公司新进人员运行、检修轮岗实习培训,提高相关人员职业技能及综合素质,为运维一体化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扎实的基础。随着运维一体化工作的深度推进,将运行和维护工作进行了整合,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能够达到“运维双能,一专多能”,在运行时要对其工作能力进行严格的鉴定,合格后方可上岗。

3.3 加强标准建设,健全工作体系。深入开展制度建设、流程再造工作,按“先立后破、不立不破”的原则,深度融合运行和检修专业,逐步建立起一整套与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相适应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标准,涵盖设备C、D类检修和日常维护、应急抢修、设备巡视等运维一体典型工作流程及TA开路、保护装置告警、SF6气压降低、直流接地等典型缺陷处理流程和典型工作票。标准体系突出个人专业融合,强调工作时界面清晰、监督到位;确保作业现场流程不乱、工序不减、监护不断、验收不松;落实“双专业”设备主人制。在建设推进过程中,要切合各个变电站的实际情况,加强相关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标准的制定。建立标准,能够使运维工作有规有序,可以确保流程、工时、监督及验收等工作的可靠完成。

3.4 强化风险控制,确保运维安全。稳步推进运维一体化工作,针对现场安全管控、倒闸操作、工作票管理、标准化作业等业务开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开展分析,认真梳理完善,确保安全生产局面稳定,确保运维一体化工作的可持续开展。运检部、安质部应共同审定运维业务并阶段性实施的维护性检修项目,现场运维人员在确定的作业项目范围内开展工作,并在推进过程中严格执行风险分析和控制管理,杜绝因运维一体化而对安全生产局面造成影响。对于运维过程中的各项工作要制定严格的安全保障措施和相关的工作制度,并且要求运维人员严格执行,以此来确保运维工作的安全可靠进行。

3.5 明晰职责,强化监督。变电运维一体化实现后,失去了彼此之间的监督管理功效,安全措施容易出现不到位的情况。传统生产运营模式下,如果需要对变电设备的运行状态实施变更,变电运行人员要对其进行严格的许可把关,并在设备的检修完成之后,由变电运行人员对其进行验收,变电运行与变电检修人员在双方的职责上有清晰明确的界限,到位的监督可以落实变电现场的安全措施制定与工作质量的管理,而变电运维一体化实现之后,可能会是同一人承担原本的变电运行人员与变电检修人员两者的责任,这样就失去了相互之间的监督管理功效,容易出现安全控制措施不到位的现象。变电运维一体化实现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变电运维的工作量和安全风险。同时,在变电运维一体化实现之后,运维人员承担了原本分属于不同人员的变电运行与变电检修方面的工作职责与任务,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变电运维的工作量与安全风险,如果此时没有与变电运维岗位工作强度与安全风险相配套的激励机制,将会影响电网上的一线工作人员对变电运维一体化的认可程度。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入,工作人员应在总结经验和完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积极推进运维一体化,实现有效节约人力资源,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进而提升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篇8

二、主要功能及特点

运维一体化仿真培训系统根据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所辖电网的生产实际与设备现状,将变电运维仿真培训功能、输电运检仿真培训功能、配电运维仿真培训功能以及设备检修仿真培训功能进行一体化设计,并与数字化电网生产管理系统、三维GIS系统有机结合,实现电网生产运行、维护、管理的全过程、全范围、全场景的仿真培训,满足“大检修”体系下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运维检修人员的技能与技术培训需求。主要功能、适用范围及对象如表1所示。

1.变电运维仿真培训功能在“大检修”体系下,变电运维人员不仅承担了原变电运行业务,还要负责变电设备的带电测试、维护检修等工作。因此,该子系统除了能够实现传统变电站仿真系统所具有的一二次设备建模仿真、倒闸操作、运行巡检、事故及异常处理等功能外,还增加了设备的C、D类检修、常规试验、安全工器具使用等仿真培训功能。新增仿真培训功能很好地适应了变电运维人员工作模式的转变,使培训更加具有针对性。变电运行及变电运维三维仿真场景如图3所示。

2.输电运检仿真培训功能该子系统对典型500kV、220kV、110kV输电线路、输电电缆等进行仿真建模,对铁塔、导线、金具、绝缘子等各种输电设备、线路场景、地理环境以及检测工具设备等进行全范围详细仿真,形成了交互式虚拟场景系统,可以形象地反映出输电设备的正常、异常及事故状态。输电线路运行人员、检修人员、带电作业人员以及输电电缆作业人员可以在相应的仿真工作场景中进行标准化作业训练,提高受训人员操作技能。输电运检三维仿真场景如图4所示。

3.配电运维仿真培训功能该子系统以10kV及以下城市配电网、配电线路、配电站、配电电缆为对象进行1∶1建模仿真。其中配电站仿真包括各类典型配电站仿真(如开关站、环网站、箱式变电站等)以及各种可操作的一二次设备的仿真(如变电所内断路器、闸刀、变压器、继电保护装置等)。配电线路仿真包括典型架空线路、电缆线路的仿真以及杆上变压器、闸刀、跌落保险、避雷器等一次设备的仿真。利用配电运维仿真功能可以对受训人员进行配电线路运行巡视、配电检修、配电带电作业、配电电缆作业等全过程动态仿真培训。配电运维三维仿真场景如图5所示。

4.专业检修仿真培训功能该子系统以500kV、220kV、110kV、35kV、10kV电压等级的变电站典型设备、辅助设备以及仪器仪表等设备为仿真对象,对其整体结构和内部结构进行详细仿真。以专业检修(A/B级)和高压试验岗位技能为基础,以实际生产中标准化工作流程为依据,对各项检修以及高压试验工作进行全场景、全过程和全范围仿真模拟。可以实现专业检修和高压试验基础理论与基本方法、工作原理、工作流程及工艺标准等内容的仿真培训。专业检修三维仿真场景如图6所示。

5.系统主要特点运维一体化仿真培训系统在设计与功能实现上主要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系统设计理念先进。运维一体化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着眼于“大检修”体系建设,改变了传统变电站仿真系统功能相对单一的设计,增加了变电运维、输电运检、配电运维、专业检修的仿真设计,使系统在培训功能及适用性上具有领先水平。系统大量运用3D可视化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先进计算机技术,把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素材进行集成,加之对作业流程的全方位、全过程、全场景的仿真,使系统具有更加丰富的表现力。良好的交互性、可操作性以及沉浸式、体验式的培训方式可以进一步强化受训人员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提升培训效果。(2)培训功能针对性强。相较于其他传统的仿真系统,运维一体化仿真系统在培训功能的设置上更加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根据“大检修”体系下运维检修人员的工作特点和岗位技能要求而设计的变电运维、输电运检、配电运维、专业检修四类仿真培训功能,使系统更加适应电力生产发展的新形势,更好地满足运维检修人员技术与技能培训的需要。同时系统采用单元制培训内容管理模式,可以根据学员自身的专业和岗位情况,提供定制的培训方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培训效率。(3)培训模式新颖灵活。传统的培训模式忽视了成年人学习的固有规律,没有把理论与实际生产生动形象的结合起来,从而导致最后的培训效果不能令人满意。运维一体化仿真系统采用过关、对抗、自助餐式培训模式,学员可以自行选择培训内容,并以完成任务的方式,进入三维再现的实际生产场景中,进行相应的操作,然后系统根据各个知识点对学员操作内容进行考核。这种培训模式可以加深学员对理论及正确操作的理解认识,从而达到最佳的培训效果。

三、仿真系统的培训应用

1.运维检修人员培训运维检修队伍的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是保证电网安全运行、保证“大检修”体系建设顺利实施的关键。运维一体化仿真培训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开展对一线运维检修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标准化作业以及事故分析处理等培训,使其提高安全生产意识,熟悉设备情况及业务流程,掌握正常工况、异常工况和事故状态下的操作与处理方法。贴近生产实际的培训内容以及有针对性的培训功能设置有助于全面提高运维检修人员的技术业务素质。

2.竞赛比武与技能鉴定运维一体化仿真系统具有一整套智能考核评价体系以及覆盖全面、内容丰富的理论和操作题库,可以对学员进行理论知识、技能操作和事故处理等方面的考核,并且全面科学地记录学员答题和操作的内容、过程、步骤等,准确、及时、科学、公正地给出评判结果。完善的考核管理与评估管理体系使该系统完全满足对运维检修人员进行考核的要求,适用于开展运维检修人员技能竞赛比武及职业技能鉴定等工作。

3.其他人员的培训随着“大运行”体系建设以及无人值班变电站比例的不断提高,监控人员在变电站值班的机会将越来越少。变电站值班经验不足导致部分监控人员对站内设备具体情况不甚了解。因此,在变电站内一二次设备的特性及运行特点、继电保护原理、故障及异常信号产生和上传原理等内容上,监控人员是存在培训需求的。运维一体化仿真系统能够实现变电站一二设备的精细仿真,形象地反映设备的正常、异常、事故状态及其动作过程,恰好满足监控人员对该部分专业知识提升的需要,可以作为监控人员业务培训的有效补充,提高其技术水平与工作能力。同时系统还可用于新上岗人员的岗前培训,使其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在较短的时间内熟悉并掌握日常工作的内容、流程及基本技能。

四、仿真系统的教学应用

运维一体化仿真系统是开展培训的有效载体和良好平台,同时先进的系统设计及完善丰富的培训功能也对培训师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经验丰富,既有深厚理论功底,又对仿真技术有所研究的培训师队伍,是运维一体化仿真系统培训功能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培训效果能否实现最大化的关键。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管理培训中心调动内部师资力量进行仿真技术的学习、研究,并成立创新工作室,打造一支由老中青相结合,跨部门、跨专业的高绩效团队,全程参与运维一体化仿真系统的开发、建设、使用及维护。在创新工作室的平台上,通过激励机制引导培训师在仿真技术研究、仿真课程开发、仿真课件制作、仿真教材编写等方面下功夫,拓展了仿真系统的思路,丰富了仿真培训内容,高效能地发挥了仿真系统的作用,提升了培训效果,促进了师资队伍建设。

篇9

中图分类号:TN9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4-0038-0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电力行业的突飞猛进,为提升变电运维工作的效率和效益,全国的很多电网、供电公司陆续推行变电运维一体化。推行变电设备运维一体化管理,通过生产管理职责的适当调整,实施变电运行与变电检修业务的“双向渗透”,减少了检修与变电交叉、重叠工作,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效益。

一、实现组织的一体化

将变电运行、维护性检修业务统一纳入变电运维中心,在管理层面实施运维一体化。由单一的部门负责110kv及以下的变电站内变电运行与变电检修维护等工作,35kV及该电压等级之下的变电设备的检修也由该单一部门负责,1l0kV以上的变电运行与变电维护先由专业部门承担,当整合后的部门在人员配置及技能水平达到一定标准之后,再进行该部分内容的整合。加强运维一体化工作的统一组织领导,运检部、安质部、人力资源部紧密协同、分工协作,加强对运维一体化工作的检查、指导和考评,及时研究分析解决推进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运维一体化工作的开展提供全方位支撑。实现设备D类检修的运维一体化,调整部分一次检修人员到变电运维中心,并入变电运维操作站,配合开展设备的D类检修和运行操作。实现单一间隔设备的运维一体化。在设备D类检修运维合一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运行、维护的专业融合,从较低电压向较高电压等级逐步开展单一间隔设备的维护检修、例行试验、二次系统设备(继电保护和站端综合自动化)检验等C、D类检修工作,通过运行与各专业的相互渗透和作业协作,逐步实现变电设备单一间隔的运维一体化。

二、加强工作人员整体素质的培养

变电运维一体化对员工的业务技能要求较高,要求员工不但要具备日常巡视和倒闸操作的基本技能,还要具备异常情况和事故的处理能力,也就是说员工不但要理论精通,而且动手能力也要强。要达到这个目标,因此,全方位培训运维人员是实施运维一体化的关键。加大培训的广度、深度和力度,着力培养“运检双能”人才队伍,培养综合掌握变电运行及维护的全面人才,实现检修运行的整合,从而完成运维一体化。大力实施“检修转运行”岗位培训系统工程,实施公司新进人员运行、检修轮岗实习培训,提高相关人员职业技能及综合素质,为运维一体化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加大运维人员的轮岗力度,促进变电运行人员和检修人员之间的互相融合,提升变电运维人员的综合技能水平。开展帮扶学习,要让岗位能手和技术骨干对不同专业的人员结对帮扶,并在现场模拟演练,然后在培训结束后开展考核,通过理论和实操考试后才能持证上

三、加强标准建设,健全工作体系

开展制度建设、流程再造工作,按“先立后破、不立不破”的原则,深度融合运行和检修专业,逐步建立起一整套与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相适应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标准,涵盖设备C、D类检修和日常维护、应急抢修、设备巡视等运维一体典型工作流程及TA开路、保护装置告警、SF6气压降低、直流接地等典型缺陷处理流程和典型工作票。标准化作业指导书是平常规范工作的关键环节,运维一体化实施后,应该及时编写标准化作业指导书,使运维人员能够按规范操作,达到降低安全风险的目的。建立与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相适应的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完善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卡)。明确运维作业与检修作业业务界面,防止安全管理真空。由于管理地域大、范围广,会造成检修公司运维站管理困难,长期属地化管理造成的工作差异性,变电运维人员存在业务技能水平层次不齐,对所辖变电设备熟知程度不一。在标准化变电站建设过程中,应该统一功能配置、统一回路设计、统一端子排布置、统一接口规范、统一报告输出和统一格式输出,这样才可以为实施运维一体化提供便利条件。

四、加强变电运维一体化安全管理

变电运维一体化必须以安全为前提,以安全理念作为基础的工作条件,应该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原则,在具体的运维工作中,要重视安全管理工作,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为电网运行生产、维护等各方面工作提供安全保障。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模式,促进电网生产向着标准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加强对变电运维一体化运营模式的管理,建立科学的工作制度,安排专人对运维工作负责。强化风险控制,确保运维安全,针对现场安全管控、倒闸操作、工作票管理、标准化作业等业务开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开展分析,认真梳理完善,确保安全生产局面稳定,确保运维一体化工作的可持续开展。

五、建立运维一体化的班组文化

在变电运维一体化实施初期阶段中,运维站的人员都是来自不同的单位,各自的工作习惯、思维方式和文化素养各不相同,这就首先要求我们尽快强化班组的文化建设。使统一的思想、统一的文化理念凝聚成一种团结友爱、相互信任的和睦气氛,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步调一致,形成统一的团队;让每名员工明确工作目标,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学会欣赏他人,学会妥协与让步,正确认识和把握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端正价值追求。企业员工要把对企业、对社会、对国家的贡献作为人生的价值追求。理解并支持企业改革中的困难。正确处理个人与企业、眼前与长远的利益关系,才能不被名利所诱惑,不贪图安逸、不攀比享受,任劳任怨、无怨无悔,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企业事业发展中感受幸福,实现员工和企业的共同发展。要重视和团队每一个成员的沟通和讨论,相信每一位成员都能为团队做出贡献,要尽可能的以体谅的心态来看待每一位成员、尊重每一位成员,这样就能做到团队目标明确、成员各负其责,并且相互认同,成为一个真正的团队。

六、结语

变电运维一体化的有效实施,可以有效的提高工作的效率以及工作的质量。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对工作人员的技术要求和专业素养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在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的过程中,既要循序渐进地推进运维一体化,又要稳步地实施运维一体化,同时也要建立员工激励机制,从主客观方面来切实推进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实现。变电运维一体化的认识与思考,要立足于变电运维一体化实现之后所带来的效能与可能发生的问题,在变电运维一体化策略的具体实现过程中制定出较为全面和科学的流程,对其中的难点和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重点控制,全面实现电网生产运营中资源的优化配置及资源效能的最大化释放。

参考文献

[1] 叶.变电运维一体化实施的具体技术措施[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4,35(11):99-100.

[2] 吴科鑫.浅谈变电站运维一体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电子商务,2014(06).

[3] 高体攀,高体红.大检修之运维一体化检修模式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3(8).

篇10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1.152

变电专业化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全面性的变电管理工作,因此只有管理人员对于运维一体化模式进行恰当的应用,才能够在此基础上期待变电管理实际效果的有效提升。

1 运维一体化模式简析

运维一体化模式包括了诸多内容,以下从模式重要性、模式预期效益、模式实施背景、模式实施原则等方面出发,对于运维一体化模式进行了分析。

1.1 模式重要性

运维一体化模式有着很高的重要性。众所周知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本身是“大检修”体系建设中的重点和难点。其次,在我国变电系统一体化管理过程中,电网运行工作的整体模式将会出现比较大的变化。因此在这一前提下推进变电运维一体化管理模式的优化,来达到提升变电运维工作效率的目的才是保持安全生产的关键所在。其次,运维一体化模式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其能够对于电力系统的电网结构和运行状况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从而能够为今后变电管理工作的进步提供一个相对成熟的模板,最终能够期待在这一模板的基础上探索符合我国电网发展实际情况的变电运维模式。

1.2 模式预期效益

运维一体化模式可以带来很高的预期效益。通常来说电力企业通过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精益管理,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合理的优化生产工作流程,并且能够提高了人力资源效率,最终为设备健康水平的概率和达成相关生产指标起到重要的助力。其次,在对于模式预期效益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一模式的应用能够使得系统的各类成本更低,并且设备的可靠性等指标得到不断的优化。与此同时,运维一体化模式的应用还能够在为电力企业带来先进管理理念和科学管理方法的同时顺利的创造了良好的生产效益和安全效益,因此为电力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3 模式实施背景

运维一体化模式的实施有着必要的前提。由于运维一体化实施的背景是在传统变电管理模式的弊端不断的突显出来的情况下,在现代化、自动化生产组织形式的前提下,只有更加先进的变电管理模式才能够促进工作人员更加及时的发现变电缺陷并且对其进行处理。其次,运维一体化模式的实施也是为了能够有效的减少设备缺陷和提升设备的工作效率和实际的厂家依赖程度,从而能够减少变电管理所带来的实际工作压力。

1.4 模式实施原则

运维一体化模式需要遵循资源最优配置的原则才可以实行。一般而言在运维一体化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遵循资源配置最优化的原则来进行日常的管理工作,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达到释放劳动生产力、使人力资源配置得到优化的效果。其次,在对于模式实施原则进行分析的过程中管理人员还可以根据变电运维一体化业务需要来开展运维一体化专业技能培训,并且在这一过程中适当的调整检修人员转岗,从而能够更加高效的实施一岗多能、一专多能复合型“运检双能”人才培养流程。最终能够更好地满足电网精益生产的实际需要。

2 变电专业化管理中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应用

变电专业化管理中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的应用需要从许多方面着手,以下从合理确定管理范围、设置可行的管理目标、坚持逐步推广原则、增强管理标准化水平等方面出发,对于变电专业化管理中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2.1 合理确定管理范围

运维一体化模式应用的第一步是合理的确定管理范围。电力企业在合理确定管理范围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对于变电站倒闸操作、设备巡视、辅助设施维护等变电运行业务进行细致的分配,让不同的管理人员对于需要进行的工作进行及时的处理。其次,电力企业在合理确定管理范围的过程中还应当对于包括设备大范围拆卸和一次设备检修工作等专业性较强的故障异常处理工作进行合理的分配,从而能够让变电故障处理所具有的快、准、优等特性能够体现出来。

2.2 设置可行的管理目标

运维一体化模式应用的关键在于设置可行的管理目标。电力企业在设置可行的管理目标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努力的改变原先由运行人员进行设备巡视和现场操作和检修人员进行维护检修的传统生产组织方式,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合理的将设备巡视与倒闸操作进行相应的一体化合作。其次,电力企业在设置可行的管理目标的过程中还应当对于维护性检修业务进行部分的重新整合,从而能够进一步的规范一体化运作各级运维岗位的业务标准,最终能够为明确变电站变电运维一体化业务的内容起到重要的助力。

2.3 坚持逐步推广原则

运维一体化模式应用需要在坚持逐步推广原则下进行。管理人员在坚持逐步推广原则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在确保不影响电网安全生产的前提下进行,在这一过程中管理人员应当努力的选择基础条件好、人员配置高的变电站或检修班组来行试点工作,然后在总结经验和完善试点经验和具体的规章制度之后再进行模式的逐步推广实施。其次,管理人员在坚持逐步推广原则的过程中应当在业务整合和人员重组的过程中确保调整幅度应能保障队伍的稳定和现有生产业务的有序开展。与此同时,管理人员在坚持逐步推广原则的过程中应当确保培训先行、素质提升等重要的原则被坚持,最终在坚持合理引导,激励保障的前提下促进变电管理效益的提升。

2.4 增强管理标准化水平

运维一体化模式应用离不开标准化水平提升的有效支持。管理人员在增强管理标准化水平的过程中首先应当把提高劳动生产率作为运维一体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以优化生产业务流程来合理的提升变电生产效率。其次,管理人员在增强管理标准化水平的过程中应当以集约、整合的生产业务来有效的降低运维成本,最终能够有效的提高精益化管理水平。

3 结束语

变电管理工作最为核心的目标在于提升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在这一过程中对于运维一体化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升管理的自动化水平,因此可以期待良好的变电管理效果。

篇11

引言

国家电网进入新的快速发展阶段,随着国家电网的加快发展和资源配置能力的提高,电网的物理形态、运行特性、功能定位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科技水平、装备水平大幅度提高,对专业化、精益化管理提出很高要求,对驾驭大电网、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出了重大挑战。大检修体系是国家电网公司生产管理方式的重大变革,是适应特高压、智能化大电网发展要求,变电站运行管理模式从单一的有人值守到无人值守,从集控站到运维一体化,管理模式相应发生转变,引领电网安全运行。

1、运维一体化的管理模式

运检一体化管理是逐步进行的,分近期目标、中期目标、远期目标,

1.1近期目标 在1—2年时间内,在现运行维护工作的基础上,将普通带电测试、设备简单维护消缺、易损易耗件更换、变电站辅助设施维护等专业程度不高、安全风险较小、经过短期培训可以实现的维护性检修工作纳入运维站工作职责。

1.2中期目标 在实现近期目标的基础上,在1—2年时间内,,继续拓展变电运维业务范围,通过1-2年的专业融合,将专业性较强的带电测试、专业巡检、设备消缺等不停电维护性检修业务纳入运维一体化范围。

1.3远期目标 在实施前两个阶段运维一体化的基础上,在1—2年时间内,变电运行与维护实现高度的专业融合,运维人员掌握运行、维护的专业技能,装备配置到位,满足开展运维业务的需要,实现变电设备全部运维业务一体化。

2、运维一体化模式下运维站的职责

2.1设立统一的调度监控中心,实现监控与调度一体化

由调度人员司职监控或由监控人员司职监控范围内的设备调度,负责对全部变电站的远程实时监控工作,并负有一定的操作职能及联系职能,如在后台进行设备“运行”与“冷备用”之间的部分操作,转达计划操作预令,进行紧急事故处理与汇报等。

2.2成立运维站和运维检修班

负责变电站的操作、工作许可及验收、事故处理、巡视、以及一般性的维修维护工作。负责管辖变电站设备检修或其他工作时履行工作许可、验收及终结手续;负责及时核对系统图,确保其接线与现场运行方式一致;负责变电站技术管理及文明生产;参加新建、扩建、改造变电站工程验收及投运工作;负责所辖变电站现场运行规程的编制和修改工作;负责所辖变电站技术资料管理。

2.3做好一般性设备检修维护

近期目标时负责所辖变电站普通带电测试,如:红外测试、铁芯接地电流、接地导通、接地电阻等;远期目标时负责所辖变电站专业带电测试:超高频和超声波局放检测、油色谱带电检测分析等,专业巡检,例行试验等工作。

3、运维一体化模式下的运维管理工作推进

3.1培训先行,提升素质

培训工作贯穿于实施运维一体化的全过程,着力于人员综合技能和素质的提升,培养出适应开展运维一体业务要求的运维人员,确保各项运维业务有效实施。针对三个阶段变电运维一体化项目,通过双向培训、轮岗等多种方式,实施差异化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从事相关业务。重点加强新岗位、新设备、新业务培训,加快培养“一专多能、一岗多能”专业化人才队伍以技术管理创新为支撑,创新培训管理方式,优化调整业务流程,统筹配置生产资源,全面提升员工综合业务水平。加强培训考核,要在现场工作中不断的总结,有创新的建立考核和竞争机制的培训制度。

3.2建立制度标准,优化调整业务流程

建立与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相适应的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完善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卡)。明确运维作业与检修作业业务界面,防止安全管理真空。由于管理地域大、范围广,会造成检修公司运维站管理困难,长期属地化管理造成的工作差异性,变电运维人员存在业务技能水平层次不齐,对所辖变电设备熟知程度不一。在运维站运行的过程中,可按照“精、准、细、严”四个字,“细化、量化、流程化、标准化、协同化、严格化、制度化、精益化”八个化梳理、总结提高例行性工作。如大型工作的操作准备流程化、协同化和精益化;例行工作细化、量化;就要通过培训加强运维站的管理,同时规范统一变电运维各项工作的标准和流程,减少地域性差异。

3.3强化变电运维一体化装备配置

根据运维业务开展需要, 运维站、750千伏变电站应配备相应的带电检测仪器、试验仪器、工器具等装备。

3.4健全激励保障机制

制定变电运维岗位工作标准、安全职责。根据运维人员岗位职责的变动和工种技能的增加及提升情况,奖金分配向运维人员倾斜。

3.5加强专业化管理

由于少人管理多站,应委托专业公司处理站内繁杂事务,提高值班员值班集中度。操作队主要负责设备的操作、巡视、事故处理和一二次设备的正常维护等。其它一些诸如卫生保洁、绿化、照明、上下水系统、变电站门卫和车辆等非生产类的维护都是交由专业公司处理。这样,后勤服务标准化和制度化。使各类工作比较好统一标准,统一管理,也使运行人员从繁忙杂乱的非生产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精力来处理生产类的工作。以适应国网公司 “三集五大”体系的发展,规范电网设备生产管理,促进运维站站运行维护管理水平的提高,保障电网设备的安全、稳定和可靠运行。

3.6建立统一的班组文化

篇12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2(c)0165-02

电网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检修模式,直接影响设备的健康运行水平和供电可靠性。传统的变电设备运行与检修专业分工模式,在带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效率较低和员工劳动强度较大的问题。国家电网公司高瞻远瞩,从优化资源配置和作业流程的角度,提出了变电运维一体化生产模式,在该模式下,设备巡视、倒闸操作、维护检修都是由同一个班组工作完成,它是对现有生产管理方式的一次革新。变电运维一体化的意义在于它打破了由运行人员进行巡视和操作,由检修人员进行检修的工作模式,极大地优化了人力资源配置,简化了工作流程,缩短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企业经营成本[1]。变电运维一体化虽然使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准备把握这些问题并加以认真的解决,是非常值得重视和研究的。

1 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的意义

供电公司现有的生产结构和管理模式,造成业务分工较细,一方面,常常是运行人员巡视后,如果发现有缺陷,再把缺陷反应给检修班组,然后检修班组再来处理,延误了缺陷处理时间。考虑到运行人员对设备检测并不熟悉,很可能导致运行人员巡视质量不高,还需要检修人员到现场后重复进行巡视,容易造成人力资源浪费和企业经营成本的提高,严重制约着企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如果各类检修工作不分难易,都让检修人员负责处理,容易加重检修人员的负担。综上所述,这种运行与检修分离的工作模式,加剧了运行与检修之间的界限划分,不利于员工综合业务素质的培养和提高。特别是最近几年来,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张,造成运行人员工作强度不断加大,检修人员也长期忙于维修,造成生产一线员工筋疲力尽,使其它工作根本无法正常开展,已经严重威胁到电网的安全运行。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后,由于运维人员的综合能力的提高,日常巡视、倒闸操作、设备检修都由运维人员来完成,不但缩短了抢修时间,提高了事故异常处理能力,也降低了设备日常维护成本,可以使运维人员从日常的繁忙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能够很好的解决工作、学习、休息等之间的矛盾,不但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而且也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

2 实施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变电运维一体化在实施过程中,主要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2.1 员工思想不稳定

传统的工作模式运行多年,早已渗透到员工生活的各个方面,运维一体化颠覆了传统的工作模式,由于生产体系的变革,工作流程的改变,加上员工职责的重新划分,在实施过程中会涉及到员工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工作量度和工作时间的改变,很容易引起员工的思想波动,使员工产生怨言,甚至抵触情绪,如果再出现人员配置不合理的状况,可能会对工作质量带来危害,反过来加重员工的思想负担。

2.2 员工的综合素质不能满足要求

变电运行人员要求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知识,变电检修人员要求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知识,虽然他们都具有很强的技术水平,但是也仅仅是熟悉本专业的流程而已,不具备跨专业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2]。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由于运行和检修专业的长期分离,在实施过程中,一岗多能和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严重制约着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实施进程,如果贸然实施,会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2.3 现场作业风险加大

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后,运维人员需要同时承担运行和检修人员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势必造成劳动强度增大、安全风险增加。比如在变电站开展检修工作,以前是运行人员布置好安全措施后,然后对检修人员进行安全交底,双方职责清晰,加上还有现场监督负责人,安全性基本可以得到确保。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运维人员既要做运行工作,又要做检修工作,劳动强度十分大,加上运维人员既是工作许可人,又是工作负责人,再加上现场安全管理失去以前运行人员的监督作用,只靠班组内部加强监护,难免会放松管理,很容易引起安全事故[3]。

2.4 缺失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和两票

变电运行和检修分离的工作模式,除了两票外,还有一套成熟的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变电运维一体化实施后,原有的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和两票只能适用于单一性质的工作任务,并不适合运行和检修综合后的模式,如果不重新制定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和两票,或者制定的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和两票有问题,都有可能引发安全事故[4]。

3 面临问题的解决措施

要想解决变电运维一体化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必须转变思维方式,以宽广的视野和科学的态度积极面对变电运维一体化进程,加强管理,从思想观念、技能培训、内部监督、变电站标准化建设、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和两票、激励机制、交流学习等方面着手,这样才能保障变电运维一体化的顺利实施。

3.1 正确引导员工思想建设

在运维一体化实施过程中,由于原有工作方式被打破,员工出现思想波动是正常的,要正确对待员工的思想波动,有针对性的做好员工的思想稳定工作。首先,要加大宣传工作,强化变电运维一体化实施的意义,要深入班组开展座谈会,要和每个员工分别进行谈话,要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及时解疑释惑,提前疏导他们的不良情绪,使他们摒弃传统的观念,从内心里支持变革,并积极投身于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中来。其次,在加强宣传的同时,还要营造班组文化,要在班组内形成一种共识,树立知难而上的思想意识,这样他们才能积极主动的参与运维一体化建设中来。

3.2 强化员工技能培训

变电运维一体化对员工的业务技能要求较高,要求员工不但要具备日常巡视和倒闸操作的基本技能,还要具备异常情况和事故的处理能力,也就是说员工不但要理论精通,而且动手能力也要强。要达到这个目标,传统的培训方式根本行不通,因此全方位改变培训方式势在必行。首先要加大运维人员的轮岗力度,促进变电运行人员和检修人员之间的互相融合,提升变电运维人员的综合技能水平,其次要开展帮扶学习,要让岗位能手和技术骨干对不同专业的人员结对帮扶,并在现场模拟演练,然后在培训结束后开展考核,通过理论和实操考试后才能持证上岗[5]。

3.3 加强内部监督

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后,运维人员既做运行工作,又做检修工作,既是工作许可人,又是工作负责人,难免粗心大意,忽视班组内部的监护工作,很容易引起安全事故。为了安全起见,在工作过程中,一定要设监督负责人,要做到没有监督负责人不工作。

3.4 完善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和两票

标准化作业指导书是平常规范工作的关键环节,运维一体化实施后,应该及时编写标准化作业指导书,使运维人员能够按规范操作,达到降低安全风险的目的。在编写标准化作业指导书时,首先要细化工作重点,要将每一项作业确保反应在指导条目中,考虑到系统运行方式的变化,要将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分解到点。其次,标准化作业指导书还要经过大家的集中学习讨论,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还要进行现场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重新修订,确保指导书真正具有可操作性。除了要修改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外,还要修订两票,两票也是重中之重,它是防止误操作,保证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的重要措施,要根据运维一体化工作的特点对其进行完善,特别要对运维工作中那些劳动强度增大,安全风险增加,监督环节容易缺失的地方,在两票上明确危险点,并有针对性做好控制措施。通过上述措施,可以使整个作业过程处于“可控、能控、在控”状态,从而达到避免作业风险,确保设备安全和人身安全的目的。

3.5 开展标准化变电站建设

开展变电站标准化建设意义十分重大,它可以使各个变电站之间的差异缩小,可以使运维人员有充足的时间去了解站内设备,减少了运维过程中的工作强度和难度,减少了电网的安全隐患,为变电运维一体化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在标准化变电站建设过程中,应该统一功能配置、统一回路设计、统一端子排布置、统一接口规范、统一报告输出和统一格式输出,这样才可以为实施运维一体化提供便利条件[6]。

3.6 健全激励机制

实施运维一体化后,对运检人员的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没有健全的激励机制,估计没有几个人乐意挺身而出承担运维的责任,因此必须要制定适应运维一体化要求的激励机制,通过各种措施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比如工资和奖金向运维人员倾斜,建立双师型人才晋升机制,确保运维一体化顺利实施。

3.7 加强与其它单位的交流学习

目前,全国各地很多供电公司都已经开展了运维一体化工作,特别是重庆公司和江苏公司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可以派人去这两个省公司所属的单位考察,向他们学习先进的经验,也可以请他们来本公司指导工作,通过不断地学习,可以避免多走弯路。

4 结语

实施运维一体化建设是电力发展的必由之路,实施运维一体化建设任重道远,只要我们坚定信心,认清形式和目标,对可能发生的问题重点控制,就一定能实现变电运维一体化,实现人力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企业效益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严利雄.电网大检修体系建设探析[J].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2] 张彩友,丁一岷,冯华.关于开展变电设备运维一体化的认识与思考[J].浙江电力,2011(3).

[3] 孙杰.基于一体化的变电标准运维模式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18).

篇13

中图分类号:TM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7-0066-01

大唐山东烟台电力开发有限公司管理风电场5座,其中3座为自主运维,2座为委托运维。随着风电场数量的增加,运维人员短缺的现象日益显现,且风电场运维人员不具备检修能力,给日后设备出质保期后的检修管理造成了困难。为了改变现状,有必要在公司所属风电场进行运行维护、常规检修一体化的模式探索。

一、风电场现有运维模式

目前公司所属风电场的运营模式为单运行模式,为所有人员参与运行和巡检工作,未配备检修人员的倒班模式,造成的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低,已经不能适应烟台公司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由于风电场与火电厂的差别,风电场在运行值班时工作量较少,现有工作模式中实行三班倒,维持风电场运行值班最少需要7-9人,造成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

将来若配备检修人员,检修人员不参与设备操作,对现场的设备运行情况了解不清,容易出现误入带电间隔的事故。

运行人员巡视后,把巡视结果反馈给检修人员,由检修人员安排缺陷处理,这样不但延误了缺陷的处理时间,而且造成了工作任务的重复,对人员、车辆的使用都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运行和检修只对各自的工作负责,互相没有交叉,长此以往会对设备、管理形成“误区”,不利于员工熟悉不同的设备、工种,也限制了员工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运维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含义

所谓“运维一体化”管理模式,即运行人员在做好本职的运行岗位值班工作的同时,同时进行一些风电场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紧急缺陷消除工作;春、秋检和大修工作时,配合检修专业人员进行。

三、“运维一体化”实施的难点

首先,运行和检修工作由于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对人员素质要求较高,短期内难以培养出符合要求的运维人员。虽然运行、检修工作面向的对象均为电力设备,但运行工作要求人员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检修工作要求有较高的专业素质,检修工作又分为一次、二次、高压试验、风机检修等,同时随着电压等级的提高,相应的专业知识也要提高。若施行运维一体化,对专业知识的要求更高,运维人员掌握业务技术的难度更大,培训合格的运维人员的周期将更长。

其次,现场作业中安全控制环节易出现缺位。施行运维一体化后,原来由运行人员布置安全措施,通过运行人员许可把关,作业完成后双方验收的过程管控将由一方执行,期间的许可、验收环节容易出现缺位。

第三,单一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安全风险增加。施行运维一体化后,原来的运行、检修人员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将由一人承担,势必造成了劳动强度和安全风险的增加,这就要求相应的激励机制必须增加,否则一线作业人员对开展运维一体化将出现抵触情绪。

四、“运维一体化”实施方案

1、实施原则

(1)“安全第一”原则:在实施运维一体化时,原来的运行、检修安全职责必须落实到位,依旧坚持许可制度。

(2)“培训先行”原则:运维一体化的实施,寄托于运维人员的业务素质,必须将培训贯穿于运维一体化建设的全过程,为运维一体化建设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3)“激励保障”原则:实施运维一体化后,人员的劳动强度将大幅提高,必须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对岗位薪酬进行重新分配,按照人员掌握和从事的专业数目设置薪酬层级,激发员工投身“运维一体化”建设的积极性。

(4)“效益优先”原则: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实施“运维一体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要以“价值思维,效益导向”为出发点,精简人员,集约、整合生产业务,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精益化管理水平。

2、实施方案

要改变现有的由运行人员进行监视、设备巡检和现场操作,检修人员进行维护检修的方式,形成将所有工作和运行检修人员进行重组整合,按照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逐步实现运维一体化管理。

(1)近期目标:运行人员进行监盘、站内设备巡检、操作、日常维护和消缺工作,检修人员进行站外设备巡检、操作、维护、日常消缺,以及站内外设备大小修工作。

针对设备的检修等级,将风电场一二次设备的定期工作按照难易程度分为C级、D级、E级,E级工作由运行人员负责,C级、D级检修由检修人员负责,运行人员配合。C级检修工作列入长期目标,在实现以前交由专业检修队伍进行,由运行、检修人员配合,在实践中对人员进行培训。

这样,运行人员结合设备巡视,承担一定的维护任务,提高了工作效率。

(2)中期目标:原运行人员转至检修,风电场的运行监视职能改为运行值班,通过后台监控的声光报警提醒值班人员,使值班人员脱离始终监盘的情况。检修人员负责所有设备的巡检、操作、维护、日常消缺和C、D级检修工作。针对检修专业分类多的情况,可以将专业分工到个人,使单一运维人员在掌握所有运行技能的同时,有侧重点的掌握部分检修专业。通过员工技能培训、考核,具备既懂运行,又掌握某方面检修技能,初步出现运维一体化工种,并在单一工作中同时承担运行、检修职责。

(3)远期目标:在实现中期目标的基础上,所有人员逐步掌握所有检修专业,在检修人员现场工作时,由检修人员完成设备操作、安全设施布置、工作完工验收的所有流程。必要时从各风电场抽调人员组成检修队伍,自主进行风电场的大小修工作。由“运维一体化”向“运维检一体化”转变。

3、各阶段需要注意的问题

(1)将风电场定期工作分为C、D、E三级,由不同的人员进行时,必然会造成同一设备由不同的部门维护,容易造成设备主人的确实,同一设备的检修计划需要进行细化。

(2)运维一体化的建设过程中,现场作业过程的安全掌控方法需要重新进行设计,必须保证原安全过程管控的许可流程不能进行缩减。

(3)运维一体化的建设需要有员工的素质做支撑,员工的培训要有总体的规划,使员工的素质能够跟随每个阶段的实施而逐步提高。

(4)在员工的调动和聘任时,要考虑新员工对运维一体化的适应问题,必须保证新员工能够在最短的时间达到运维一体化的标准。

五、 结束语

综上所述,风电场运维一体化管理模式具有人员集约化管理等显著特征,可以节省设备检修时间,解决了检修和运行的配合问题,提高了内部收益率。同时,也减少了风电场人员重复往返检修现场的次数,节约了人力、物力,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设备可利用率,间接的提高了风电场的发电量。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许艳阳,变电运维一体化方案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3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