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8 08:54:1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医学外科专业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专科教材目前主要使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由万前程主编的全国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口腔颌面外科学》(第2版)。首先,相对口腔本科教材来说,专科教材更新较慢,编写力量稍显薄弱,教材中选用的名称、技术方法和临床实际出现脱节,实际上参考教育部信息中心数据,近十年来口腔医学专科学生数量始终高于本科。其次,针对专科就业情况分析来说,就教材而言,肿瘤、感染、创伤等内容过多,而使用率最高的牙及牙槽外科章节内容又过于简略,细节上描写不够,按篇幅仅占整本书的七分之一,同学们在学习以后感觉仍很迷惑,尤其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微创拔牙技术本就注重细节,专科教材则一笔带过,未能详尽描述,想深入学习却无法开展。最后,职业教育发展之初,国家教育部曾不建议职业院校开展口腔医学教育,提出专科层次只能开展口腔医学技术或者口腔工艺教育,所以教材在编制时就偏重技术而不是临床医学,适合性上就显得有些不足。
(二)实验实训效果不佳
卫生职业教育要求实训课要达到50%以上,实验实训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但目前专科教育对实验重视程度均不足,开设实验课质量达标难,另外为了节约一部分成本,开展实验又存在一些实际困难,实际上实验开出率会低一些。首先,专科教育设备更新慢,很多均为本科院校淘汰以后的实验器械,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其次,人员配备也比较少,专业培训的实验员太少,大部分的实验员不参与教学,仅做做收发器械,开关门的简单工作,这也导致即使有好的设备到位,使用起来也较困难,维护保养不到位,新设备老化快。最后,仿真设备使用太少,目前外科教学的传统方法为:理论课学习——教师示教——临床实习。但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和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当前医患关系又尤其紧张,临床选择合适的病例进行示教非常困难,学生不具备行医资格,根本没有动手实际操作的机会,只能借助大量仿真设备来弥补,进行模拟操作,所以必须加大仿真操作的投入。
(三)就业率、资格证通过率不理想
目前来说卫生职业教育就业不容乐观,首先存在盲目招生情况,招生量超过社会需求量,当前口腔专业也存在这个问题,口腔专业的招生量过多甚至超过临床医学招生量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就导致了就业困难。其次当前县级以上医院招聘门槛普遍过高,从事临床工作均要本科学历以上,出现了基层医疗缺人却又招不到人尴尬场景,而私立和个体的医疗机构大多需要有一定经验的医师,同时,由于毕业初期没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存在医疗风险大的情况,这都导致了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差。另外,专科毕业的学生相对基础较差,自主学习能力差,均导致了执业助理医师和执业医师通过率过低,通过我们调研以及对往届毕业生回访得知,大家均反映颌面外科得分率低,在通过资格考试时成为拦路虎。
二、教学改革的探索
(一)首先解决教材问题
我国颌面外科教材问题实际涉及到口腔医学教育体制问题,欧美牙医学和口腔颌面外科分属两个不同专业,欧美的牙医学仅学习牙槽外科知识,从事口腔颌面外科临床工作的并非牙医,欧美的牙医学相对研究更深,但范围狭窄。而我国的口腔医学专科教育毕业生工作性质和欧美牙医接近,根据就业进行统计主要有三个方向:公立县级及乡镇卫生院、私营口腔医院和诊所、自主创业开办诊所,这些医疗场所均无进行大中型手术的条件,因此专科层次口腔医学培养的目标应该定位为能处理所有门诊手术的医师,门诊手术实际就是牙及牙槽外科手术。因此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使之更加适应临床工作。首先增加牙槽外科学时,由原来的16学时增加至36学时,提升至整个学时的25%,理论学时和实践学时同时增加,同时将于之相关的章节,例如麻醉、基本操作等,也稍微增加学时。其次教研室自行编制了专门针对牙槽外科的补充教材,细化充实了内容,并且增加了一下近年来的新技术新知识,尤其增加了大篇幅的微创拔牙知识,弥补了教材本章节粗糙和内容更新慢的缺陷。最后,也不是一味的将其他章节内容大删特删,其他章节疾病主要就放在诊断和预防上,比如说肿瘤,专科毕业的学生需要做的是能判断良恶性肿瘤,给出患者适当的建议即可,当今社会肿瘤高发,因此专科的毕业生在口腔颌面部肿瘤三级预防上也需要尽力,所以如何预防也需详细讲解,为国家的卫生事业作出相应的贡献。
(二)其次针对实训问题
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非常重视,对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也是逐年加大,我院也是抓紧这个机遇,申请到国家的支持,将实验设备进行了更新,引进足够数量的实验员,同时对实验员进行规范化培训,要求对每一个实验都要会做,每一个新设备都要会用,另外组织力量编写了适合高职高专的的实验手册,尤其加大了牙及牙槽外科实训项目,并且与我市多家医院建立合作关系,有重点、典型的病例,及时与学校联系,组织学生分组、分批去观摩,由医院带教医生进行操作和讲解,加深理解,最后回到学校进行讨论式教学,由学生书写实验报告,巩固学习效果。与此同时,将我院的仿真头颅设备数量和种类都进行了增加,首先从数量上满了学生,使实验课的时候每个同学都能使用仿真头颅设备,还配备了数码互动设备,方便同学学习交流,并且针对性的增加了一部分适合专科实验的仿真头颅设备,比如针对颌面外科麻醉和拔牙操作,配备了阻滞麻醉仿真头颅模型和专用拔牙模型,使得牙及牙槽外科实训更接近临床,同学掌握的更好,实习医院带教医生普遍反映学生对该部分内容掌握的更熟练
(三)针对学生就业率和资格证通过率低问题
首先通过加强宣传与多地基层医疗机构和个体民营诊所建立合作关系,其次增强学生实践能力训练,培养应用型人才,从而增加学生就业率。针对专科毕业生国家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低的情况,我们进行了与毕业学生面对面谈话调研,发现普遍反映口腔颌面外科类考题难度较大,得分率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因实际工作环境难以接触到牙及牙槽外科范围之外的患者,没有足够的实践经验,导致对其他章节知识点理解不够,遗忘太多,针对这种现象,我们从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出发,对牙及牙槽外科之外章节进行分析,除了讲解诊断和与方法外,对易考考点进行强化,同时建立了题库,采用了形成性考核的方式,提高了教学质量,通过对近几届学生的回访发现,采用了这些改革方法,本校毕业生资格证通过率比改革前显著提高。
1.1相互国家文化差异 来我校学习的医学留学生基本上来自于东南亚国家,而且分布几个国家各自的语言结构以及文化背景差异性很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直接的障碍就是很难寻找统一的教学模式,最为突出的是,学生的差异直接导致教学进度的差异性,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简单的说,医学是一个伦理性很强的学科,在具体的医疗过程中,可能会牵涉伦理方面的抉择,这个时候,往往决策的方向都取决于各自的文化底蕴和基本思想教育。
1.2教材的选择问题 目前各个高校对于临床医学留学生的教材的选择往往是自主选择,选择怎样的教材,对于学生的领会和接受能力,有直接的关系。虽然国内的医学教育相关的教材已经非常完善,但是,针对留学生的特征性的教材,还没有系列的。所以,在具体的实习过程中,留学生们很难找到良好的学习方式去外科实习,更加不能跟上三甲医院的日常的临床任务。因而,具体的学习还是受到很大的约束。
1.3语言交流的差异 本校的留学生大多来自印度和印度尼西亚,本身也是以英语为基本交流语言,但是他们的英语都带有很浓重的国家特色[1],在具体的教学中,如果以全英文的教学模式,可能很难适应相互的语言方式,因而出现不必要的沟通障碍,严重影响授课质量。①两国的文化背景不一致,对于很多的价值观,尤其是医学伦理学,都可能存在重大的差异,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实习过程中,不能很好的融入到具体的医疗实践当中。②医学的实习过程,其实最为重要的是与患者交流,患者的病情是我们最好的课本,如果留学生不能掌握基本的汉语基础,就很难在具体的临床实习过程中,将自己的所学通过实践巩固。
2加强实习轮转的教学探索
2.1对留学生有个全面的摸查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最需要的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增加对本校留学生的认识。绝大部分的学生来自于东南亚,部分国家的官方语言是英语,但不同于我们日常所学习的英式英语或是美式英语,往往会有浓重的地方口音,因而在彼此的交流对话中可能会出现难以理解,需要相互的磨合[2]。另外,外科轮转实习过程中,需要和患者交流,可以充分利用来自于少数印度尼西亚的留学生,他们有很好的中文基础,可以再具体的问诊过程中充当翻译。同时,由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文化差异,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交流,彼此尊重各自的文化,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3]。
2.2加强双语教学和逐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由于在外科的实习过程中,面对的都是中国的患者,我们的官方语言还是汉语。所以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下,就需要①学生能有很好的汉语基础,以能够与患者进行基本的沟通,帮助实习知识的巩固;②也要求我们的教师队伍,在加强英语功底的同时,多和外国的专家交流,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其次,在允许的情况下,逐步开展双语教学,基本要求是将基本的汉语与教学知识相结合,以最大程度的满足留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交流。并就外科的相关基本操作,定期开展各种类型的技术操作培训以及考核,以提高外科轮转的手术技术的提高。针对教师队伍,定期对留学生带教老师举行相关的英语授课培训,制定统一的教学案例,并备课的形式,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和教学任务。建立完善的听课评课制度,鼓励青年教师向有经验的带教老师听课,学习良好的授课技巧和教学思路[4]。
3多种教学模式的探索
目前,国内医学院校基本的教学模式还是以课堂讲课为主,即以传统的教师授课传授知识的单一形式为主,意为1ecture-based learning,LBL,在此模式下,学生往往被动的接受知识的传授,教学中师生间缺乏互动,甚至是讨论的形式,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为了提高最佳的教学质量,需要带教老师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尤其是针对外国留学生外向积极的性格, 可以以教研室的集体备课制定相关的PBL教案手册,在具体的年轻带教老师,以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授课,例如CBL,PBL,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CAI)等[1],以充分调动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学习的能力,通过网络、图书馆、书籍、教科书等多途径获得所需要的医学知识。例如,在普外科胆囊炎相关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标准化病例,选定某一患者或者正常人模拟患者,以供留学生进行病史采集以及体格检查,从来完成教学任务[5]。标准化的病例,可以很好地解决了留学生由于语言的障碍不能很好的采集病史等实习任务,为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模拟环境,起到提高教学质量的良好途径。
4完善教学评估机制
采用多形式的评估机制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将课程过程中不定期的抽查和检验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检验的形式可机动采用口试的方式,灵活机动的调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从而一定程度减轻期末考试的理论课程的压力,真正督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积极和主动[1]。
留学生的教学已经成为苏州大学医学部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学部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改革,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某种程度上促进教学师资力量的发展。但是,我们也可以清楚的看到,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的针对留学生教学的困境。通过多方面的综合探索,为了有效提高临床医学留学生的教学质量,首先需要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建设,其次,需要让留学生在具体的外科轮转实习过程中,掌握良好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专业技能,并让临床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不断加强其人文素质的提高,最终提高临床医学留学生的整体素质,使他们为今后的医学道路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郑邈,郑凯,周剑峰.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留学生全英文教学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5:80-81.
[2]涂增,何永林,徐蕾,等.留学生医学微生物学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11):1036-1038.
中医外科学在我国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长期以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自西医外科学进入中国以来,中医外科学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目前,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近5年以来培养了约100名中医外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我们调査发现,在理论学习中,部分研究生对中医外科学的投入学习时间不够,将过多时间投入西医外科学的学习中,普遍存在中医外科基础理论知识薄弱、兴趣不足问题。在临床轮转实习方面,多数研究生存在中医理论知识与中医思维能力不足、实践能力差、独立解决与处理问题能力不足、不能够独立值班、缺乏主动学习及临床经验总结的习惯、科研能力薄弱等诸多问。
造成以上现象的出现,除了与学生自身问题相关以外,更重要的还是研究生培养模式的问题。第一,对中医外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理论课程设置课时过少,尤其是中医外科学基础知识课程设置过少,造成很多研究生的中医外科基础理论知识不足。第二,对研究生的临床实习重视程度不够。医院科室对研究生临床轮转实习的培训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第三,对研究生的日常与出科考核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第四,对研究生的中医临床思维培养不够重视。第五,对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训过少。第六,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不足。
2对策与建议
2.1加强中医外科理论知识水平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中医外科理论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临床实训的效果。当专业学位研究生开始临床实习前,中医外科教研室可以安排相关科室有经验的高年资中医师讲解中医外科学的相关课程,如周围血管疾病、皮肤疾病与性病、男性疾病、乳腺疾病、肛管直肠疾病。另外,当研究生临床实习时,各临床科室可以每周安排时间作科室讲课,由科室高年资医师讲解中外基础知识及相关疾病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提高学生的基础理论水平。当科室进行临床疑难病例讨论、会诊、术前讨论、死亡病例讨论以及临床专题讲座等业务学习与讨论时,要求研究生参加,并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科室每1-2周必须组织研究生进行病例讨论,提前给学生要讨论的病历内容,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然后进行讨论,最后带教老师进行总结。
2.2加强对研究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培养 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前,医院可以安排实习前岗前培训,经理论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合格后方可安排进入医院实习。培训内容包括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常见临床操作技能(内科四大穿刺、外科无菌操作)、全身体格检査、医德医风和医患沟通及医疗卫生法规等。通过实习前岗前培训,有利于加强专业型研究生临床能力意识的培养,使其逐渐适应临床实习工作。当研究生开始实习时,建立导师与实习科室带教老师联合培养的方式,按照一对一原则,即一位高年资医师负责一位研究生的方式,提高研究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实习开始时,每科室要求轮转至少3个月以上,刚开始要求研究生适应1-2周时间,按照住院医师的要求,每位研究生主管3-5名病人,髙年资医师可指定低年资医师负责该研究生的日常培训工作。根据研究生的实际能力,安排研究生参与临床值班交班工作、单独接诊病人与处理病人工作、医嘱处理、病历书写与整理工作等,锻炼研究生的临床处理常见病与危急重症的能力。
安排研究生跟师出诊,尤其是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名老中医、广西名中医以及有多年临床经验的高年资中医医师,并要求研究生积极总结带教老师的中医临床经验,发表相关临床文章,同时完成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工作登记表。在病房实习时,要求研究生能够完成收集病史资料及病历书写,带教老师及高年资医师认真把关、认真指导研究生完成病历,并对病历进行修改。按照三级医师制度,每天査房时要求研究生汇报病人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病人最新病情改变、下一步的初步诊疗方案以及新接诊病人的病史等。带教老师可以在平时的临床工作中对研究生进行临床技能的培训与指导工作,例如外科的无菌操作,带教老师可以亲自为学生做示范,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指导学生进行操作。研究生应积极参加各种院内组织的相关技能培训及中医学术讲座,以提高临床技能,培养中医临床思维能力。
2.3重视考核工作 合理的考核机制有利于调动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措施。建立统一的考核工作,即科室的日常培训考核及出科考核工作、研究生中期考核工作、毕业技能考核工作,建立医院、科室、导师共同参与的机制,这样既有利于教学管理部门的研究生培训工作,也可使研究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加强主动学习的意识;同时,亦可使导师有针对性地加强指导,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进而提高临床能力培训的效果。考核内容包括中医外科学基础理论,病历书写,临床实际能力考核,临床思维能力考核等主要内容。带教老师现场要求学生对病人进行病史收集,详细的体格检査,包括病人舌苔脉象等资料。完成病史资料收集以后,要求学生按照我院中医住院病历书写要求完成病历书写,带教老师可根据书写病历实际情况进行评分。门诊科室要求学生书写中医门诊病历,包括中医诊断、治法、具体方药等。对于临床实际能力的考核,各科室根据实际情况,要求研究生完成科室常见临床技能的操作。另外,所有科室均应进行基础理论知识的考试,目前,我院每个科室均有自己的题库,出科考试试题应包括一定分值的主观题。同时,医院教学部定期进行教学査房,各临床相关教研室协助并参加考核工作。考核人员由主管教学的医院领导、具有高年资职称、有丰富临床带教经验的中医医师担任,教学部主要对研究生日常培训工作进行考核,包括教学査房、病史汇报、临床病历资料的讨论、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教研室做好记录,作为学生日常考核的一部分。日常教学查房时,各科室选取典型病例资料。另外,在教学査房之前,学生要提前熟悉病例,教学査房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碰到疑难问题时,可以当场提出,也可以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带教老师现场解答,以培养学生应用中医理论指导临床实践的能力。
目前,我院已经对专业型研究生实行中期考核,即研二第二学期进行中期考核。我院研究生中期考核大致参照医师资格考试的内容,内容大致包括外科技能操作(无菌操作,缝合打结,换药,穿脱隔离衣,急救处理等),心电图与X片的判读,科室的临床技能考核,中医外科学理论知识的考核,同时要求技能考核不合格者再次进行培训。对于科室技能考核,教研室安排专人对研究生进行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典型病例分析与答辩,侧重考核研究生的中医临床思维能力。
2.4加强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训和导师的指导工作 我院专业型研究生多在临近毕业时候才发表相应科研文章,而且发表的杂志多为国内省级普通杂志。经调查发现,多数研究生反映自己的科研能力较差,部分导师无科研课题,学生无法参与科研研究,还有一部分研究生存在抄袭的现象。在我们的临床实际工作中,进行临床试验观察、临床药物研究、临床经验总结等工作时,均要求临床医生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以胜任科研任务。因此,加强对专业型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养,是研究生培养工作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在研究生进行理论课程学习的同时,加强研究生科研能力方面的基础课程,同时教研室及导师也应重视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养,在研究生进行开题报告会时候,教研室及导师应严格要求研究生。研究生选题应有一定的深度,尤其是中医外科领域的疑难疾病、热点问题、经验总结推广的临床研究,同时选题要新颖,具有实用性。当研究生进行临床试验时,导师应指导与关注研究生的科研工作。通过毕业论文的书写,要求研究生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为以后的临床科研打下基础。另外,医院与教研室应提高对导师的要求,积极鼓励导师申请科研课题,并积极开展科研试验,研究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
课程设置是整个专业教学计划的核心,科学、符合专业教学指导思想、并富有专业特色的课程设置是培养优秀专业人才的基础。基础医学课程是护理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学习护理专业临床课程的先修课程,其开设的合适与否直接影响到护生对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目前我国绝大多数护理院校,基础医学课程均由基础医学院承担,受以往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影响,课程设置往往参照临床医学专业开设模式,与临床医学专业无明显差别,基础医学所占课程比例较大,没有突显护理专业特色。近年来,就如何进行基础医学课程设置,各护理院校都进行了广泛探讨,目前尚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科学的、可广泛应用基础医学课程设置方案。我校要开设本科涉外护理专业,提出一套适合此专业的基础医学课程设置方案至关重要。
本次研究着重从基础医学应开设课程门数、应开设基础医学各课程的总学时及理论实验学时分配方案、应开设基础医学课程的开课先后顺序、相关课程内容之间的融合调整方案以及课程教材的选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1文献法
文献法也称历史文献法,就是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以达到某种调查研究目的的方法P1。采用我校现有的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中国学术文献总库,查阅基础医学课程设置改革相关文献,了解国内护理院校基础医学课程改革最新信息,对相关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并写出综述,作为最终基础医学课程设置的参考资料。
2访谈法
访谈法是指研究人员与被研究者面对面,或者通过电话进行有目的的访谈。到全国开设有本科护理的特别是进行过基础医学教学改革的高校进行调研,了解其基础医学课程开设比例,学习其课程改革经验,先后到武汉大学HOPE护理学院及北京协和医科大学护理学院进行学习,采用非结构式访谈的方法,对2所院校的教学主管及相关老师进行了访谈,收集其基础医学课程设置资料,并将资料按类别进行整理、分析、归纳;采用半结构式访谈的方法对武汉大学护理学院毕业生进行访谈,了解其对武汉大学基础医学课程设置开设的意见及学习感受,并将资料进行详细记录;邀请担任护理专业基础医学教学的基础医学教师、护理专业教师、护理临床带教老师,召开基础医学课程设置研讨会,对其进行访谈,根据对各种途径获得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初步商讨出一套本科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设置方案。
3课程整合
目前我国不少高校进行了基础医学课程整合的研究,有些学校进行了全面整合,将所有的基础医学课程全部打乱,不再按传统的模式进行单课程教学,而是按人体器官系统进行整合,每个系统从正常讲到异常,形成了基础医学教程导论、基础医学教程各论的课程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目前尚没有配套的教材,对师资水平要求较高,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坚持基础医学学时够用为度的原则,我校在课程设置时,选择了局部整合,选择了一些比较成熟的有配套教材的整合方案,将一些联系紧密的课程进行了整合,将组织学、胚胎学与人体解剖学整合为一门课程人体形态学,将病理解剖学与病理生理学整合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4开设门数与学时
我国目前大多数护理本科院校基础医学教学,沿袭临床医学的教学模式,开设门数过多,学时数过多,针对这一情况,我校本次课程设置,经过课程整合把课程门数定位正常人体结构学、生理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等7门,课程总学时压缩为362学时,课程学时比例分配中增加了形态学实验的比例,压缩了验证性试验比例。
5开课学期及教材选用
依照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遵循由基本形态、结构到功能,由正常到异常的学习习惯,安排基础医学课程的开课顺序,把正常人体结构学安排在第一学期;教材选用上,医学基础主干课程均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护理专业专用教材,如选用了步宏主编的供本科护理学类专业用的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选用了董志主编的供本科护理学类专业用的药理学,选用了唐四元主编的供本科护理学类专业用的生理学,选用了周瑞祥主编的供本科护理学类专业用的人体形态学,选用了高国全主编的供本科护理学类专业用的生物化学,选用了黄敏主编的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选择了安云庆主编的医学免疫学。
6涉外特色
为了满足涉外护理的需要,根据基础医学课程特点,选择了相对容易理解的人体形态学中的解剖学部分,病理学与病理生理中的病理解剖学部分进行双语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医学英语知识,为后续护理课程进行双语教学打下一定基础。
经过近1年的探索,我们初步提出一套本科涉外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设置方案,此方案将在我校本科涉外护理专业学生中实施,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将不断评价,不断改进,逐步完善此课程设置计划,更好地满足本科涉外护理教学的需要,为各护理院校进行基础医学课程设置改革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赵艳萍.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编制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⑴.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7,4(18):1640-1642.
[2]沈开忠,叶国英.消化系统基础医学与护理课程设置及教学改革探索U]护理学杂志,2013,28(11):55-57.
[3]王娟,余丽君.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设置与教学调查分析⑴.护理学报,2009,16(10):13-16
[4]段颖杰,余丽君.实习护生对基础医学课程设置评价的分析[JJ.护理管理杂志,2009,8(8):29-31.
[5]王虹,成人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安: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33-34.
[6]马连娣.本科护理教育社会人文课程设置的现状调查与分析「D].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22-24.
[7]杨桂染,李旭,王欣.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教学效果分析田.教育与职业,2011,(29):136-137.
[8]朱慧芳,刘先俊,张莹,等.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基础医学课程改革初探[U]基础医学教育,2013,15(7):682-685.
一、绪论
对外汉语教学是研究语言教学的科学,语言学理论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语言学概论从对语言本质的认识,即语言观的角度,给语言教学以宏观指导,影响到对语言教学的性质、目标、原则和方法的认识,从而成为不同的教学法流派的理论基础。因此,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必须要有坚实的语言学基础。在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培养方案中,语言学概论也往往被设置为专业基础课。据观察,目前该专业语言学概论课的教学却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课程教学目标没有结合对外汉语专业实际
语言学概论课程的任务是阐明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在对外汉语专业开设,应注意联系汉语教学的实际。而实际教学中,教师却忽视了对外汉语专业和中文专业的差异,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课程测试等方面没有做出区分,使用同一套教案进行教学。这必然造成教学没有针对性,不能满足对外汉语专业的需求。
(二)课程内容没有协调好与现代汉语课的关系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主编)与《语言学概论》(叶蜚声、徐通锵著)的教材内容存在一定的重复和交叉,尤其是语音、词汇、语法几个章节内容重复较多。如语音部分都讲语音单位、语音要素、语音的属性、元音辅音的发音、音位划分,而且举的例子都是汉语普通话的语音材料,这就使教师和学生认为语言学概论的一些章节内容是现代汉语课内容的重复。对于这些内容,有的教师只简单串讲一下,做一个复习,有的教师则干脆省去不讲。我们知道,不同课程是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的,现代汉语语音部分以《汉语拼音方案》为基础,运用语音学的原理,系统讲述有关普通话的语音知识,使学生对普通话有完整的了解,从而具有推行《汉语拼音方案》和使用、推广普通话的能力。而语言学概论是在介绍语音学知识的基础上,重点介绍音系学的研究,关注语音在语言系统中的作用,让学生初步掌握确定一种语言音位的方法,了解区别特征在音系中的作用。所以,两门课程在研究范围、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上都存在差别。教师应在备课时注意区分两门课程的内容,补充不同语言语音或方言语音的例子,避免简单重复。
(三)教学方法保守,不能激发学生兴趣
语言学概论属于理论语言学,是关于语言的一般规律的理论研究。传统教学中多采取讲授法,教师单方面的讲授,甚至照本宣科式的讲授,使学生认为语言学很枯燥乏味,从而丧失了学习兴趣。另外,教学中列举的语言事实拘泥于书本,局限于书面语,脱离生活,学生不能学以致用。在我们的调查中,语言学概论课成为大多数学生认为较难的一门课。
这些问题都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迫切需要对面向对外汉语专业的语言学概论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目前学术界对语言学概论课改革的研究大多数是从中文专业教育出发,为了适应中学语文教学需求,这一方面的研究比较充分,成果也较多,在此不一一列举。然而从对外汉语教学角度进行研究的却比较少。本文根据我们的教学经验,主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加以讨论。
二、教学改革
(一)确定教学目标
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很好地实施教学。教学目标要依据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类型而有所区别。中文专业语言学概论课的教学目标是,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并掌握有关语言学的知识和理论,把对现代汉语知识的认识提高到对人类语言普遍性知识的认识,对母语的认识提高到理性的高度,借以提高理解和运用汉语的能力,为将来从事语言文字工作打下基础。而对外汉语专业语言学概论课的教学目标应体现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内容和要求,对语言教学有理论指导作用。具体包括:
1.掌握语言结构的特点、语言演变的一般规律,重点掌握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文字及语用的基本规则和特点,了解其它语言的相关特点和规则。
2.比较汉语和其它语言的共同点和差异,进行汉外语言对比分析,熟悉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3.能够运用语言学理论知识解释汉语中的言语现象,分析外国人使用汉语的言语现象。
(二)改革教学内容
1.更新教学内容
一方面,我们可以及时更换最新教材。语言学概论的教材基本以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的理论框架为基础。语言学理论迅速发展,各种流派纷纷出现。新的形势要求课程能够反映语言学发展的实际。最新修订版的《语言学纲要》(王洪君、李娟修订)反映了最新的知识和观点,主要表现在语义与语用、语言接触、文字与语言的关系以及语音部分等方面,修正了个别观点和材料,如关于声母“r”的发音描述由卷舌浊擦音修正为卷舌近音。另外关于文字的单位及文字的特点及分类划分也有修改。修订版教材体现出了最近半个世纪语言学的新进展,尤其是音系学、语义学、语用学发展的新趋势。
另一方面,我们认为要调整教学内容。首先,要体现语言观的发展,从立足于语言本体、静态剖析语言结构到立足于语言的社会功能、动态考察语言外部关系。教学内容加入语言与外部经验世界的关系、语言与所在社会的关系、语言与使用者的关系。其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还要对知识有意识地向外延伸,引进当代语言学界的热点问题:如类型学、认知语言学、系统功能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等学科动态。让学生在学习中看到语言学作为基础学科既有其学科魅力和学术价值,同时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是一门领先的科学,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2.有区分有侧重地对待交叉内容
现代汉语是个体语言学,研究现代汉语的结构和特点。而语言学概论是普通语言学,研究人类语言在共时结构上的共性,探求人类语言在历史发展中的共同规律。语言学概论课教师在讲述与现代汉语交叉的相关内容时,要以语言系统性为纲领统领各个小节内容。例如语音部分,现代汉语课重点讲授现代汉语的语音知识,针对学生母语指出学习普通话的重点难点,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而语言学概论课就应该从宏观角度介绍语音理论,不能局限于现代汉语,不能把适合现代汉语的术语照搬过来,例如不能采用“声母”“韵母”。把重点放在音系学研究上,重点讲授音素与音位的关系、音位的划分、音位的聚合、语流音变等。另外在音素的发音讲解中,重点讲解汉语中一些有标记的语音,如送气和不送气的对立、舌尖后辅音的发音、儿化音的发音等。另外还应补充外语和方言中的一些音素的发音实例,让学生由对普通话语音的了解扩展到对其它语言或方言语音的了解,更深入认识语音的特点和性质,能够从音系学的角度分析汉语语音特点,了解汉语语音学习的难易点和教学的重点、难点。
再如文字部分,现代汉语课程从汉字的特点、构造、部件及汉字的整理和规范化等方面讲解汉字知识。其中笔画、笔顺、现代汉字构造等内容对汉字教学有很大帮助,现代汉语课上我们可以更强调汉字的笔顺、结构、字形与读音的关联、偏旁与意义的联系等问题。另外很多汉字圈国家的学习者能够书写繁体汉字,所以繁体汉字的识别也应作为教学内容,学生应该具有识别繁体字的能力。而语言学概论课则阐述文字的起源、发展、类型与改革问题,重点讨论汉字与汉语的关系。这样两门课程的知识就可以相互补充,各有侧重,不会重复。
(三)创新教学方法
根据我们多年来的教学观察和调查,不论是中文还是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对语言学概论课都抱有畏难情绪,没有很大的学习兴趣,觉得理论性强、内容枯燥、脱离实际生活。面对这一普遍现象,很多教师也都在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改革的模式和途径。王健(2005)提出教学模式应以学生为中心,在授课方式、授课内容、课后辅导几个环节作出了新的尝试。洪水英(2006)从降低课程教学难度出发,提出了把握课程特点、重视知识的理解与体验、重视语言体验与多媒体化三个方面的教学建议。罗耀华、柳春燕(2008)谈了创新教学的尝试,提出了启发式、点拨式、研讨式教学法。这些研究都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但都没有提及对外汉语专业的语言学概论课的教学,没有注重对外汉语人才培养的要求。根据教学实践,为了突出对外汉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我们提出以下几点教学建议:
1.精讲多练
对外汉语专业的语言学概论课要善于启发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学习,善于分析和总结知识。如语言学流派部分,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根据教师给出的参考资料进行自学。每一种教学法理论都有一定的语言学理论作基础,通过对语言学流派观点的分析,了解教学法理论的语言学背景。在以后的教学中,真正掌握某种教学法的实质,正确运用各种教学法。再如讲授“句法分析”部分时,教师可以先讲授分析句子的几种方法,再给出大量例句,让学生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句子分析,点拨学生总结出各种句子分析法适用的情形,然后举出一些留学生的偏误句子,让学生运用学到的句子分析法分析偏误,并进行改正。学生能够把分析句子的方法运用到解决专业实际问题上来,对语言学的兴趣自然就提上来了。
转贴于
2.互动学习
语言学概论课理论性比较强,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填鸭式的教学必然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比如讲到“语言的功能”时,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让小组根据生活中的现象观察语言功能的表现,讨论语言的信息传递功能、人际互动功能、思维功能,能够对语言有更深入的理解,也使得理论观点更加生动具体。另外在讲到“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时,学生可以结合外国留学生汉语习得发展过程和特点来讨论语言习得与思维发展的关系,结合留学生的交际失误讨论思维方式的特殊性。
在课堂上下,多组织学生针对问题进行研讨,为传统的课程内容传授开拓了很大的空间。这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具有深入全面的专业知识,了解第二语言教学的内容,也要求具有较强的活动组织能力。
3.实践调查
根据相应章节的内容,我们设计了多种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如方言语音调查、外国人汉语语音偏误调查及描写、书面语规范化调查等。学生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写出实践报告。通过语言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训练了学生的专业能力,为其以后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奠定了良好基础。
当代社会用语出现了巨大变化,各种新的语言现象精彩纷呈。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对语言生活的影响都有明显表现。组织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语言,研究身边的语言使用情况,对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能力有非常好的帮助。如学生对学校周边商店店名、市内理发店名、楼盘名称、街道名称、网络流行语的特点及规律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语言现象背后的社会及文化因素。这些调查报告为他们的毕业论文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也引导学生思考及解决语言问题,引导学生将所学的语言知识应用于实践并获得满足感,进而产生对语言学的学习兴趣,也为以后从事语言研究做了一点的准备。
三、结语
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学生要具备综合全面的专业素质和知识,这使得对外汉语专业的课程与相关专业的课程存在密切联系,但又具有专业特色。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希望引起对对外汉语本科基础课程教学的重视,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探索创新教学的方法,为培养更多的对外汉语人才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吕必松.语言教育与对外汉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
版社,2005.
[2]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科初探[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
[3]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
版社,2002.
[4]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王洪君,李娟修订)[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5]曾毅平.“语言学概论”课程建设的若干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
究,2001,(1).
[6]彭泽润,陈长旭,吴葵.“语言学概论”和“现代汉语”课程教
学协调改革研究[J].云梦学刊,2007,(4).
[7]王健.“语言学概论”课程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J].常熟理工学
院学报,2005,(5).
[8]洪水英.语言学概论教学法探析[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
一、引言
涉外文秘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专业行政助理能力、拥有良好英语语言功底、具备良好沟通和协调技巧的高素质毕业生。其中,语言功底是行政助理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的基础,而翻译能力是语言功底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翻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是打好学生良好英语语言功底的必要环节,是学生满足涉外文秘岗位要求的必要保障,《实用翻译》课程的设计和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涉外文秘人才的培养质量。本文以适应社会发展和满足经济需求为出发点,探讨高职涉外文秘专业《实用翻译》课程的设计与教学实施效果。
二、课程定位
(一)人才培养目标
我国劳动社会保障部对秘书的定义是“从事办公室程序性工作、协助领导处理政务及日常事务并为领导决策及其实施提供服务的人员”。[1]涉外文秘从业人员除了需要能够完成中文秘书的工作之外,还要具备较好的英语沟通能力。涉外文秘专业培养的人才主要面向三资企业、国家企事业单位、民营中小企业内秘书相关岗位,力求培养思想品德优秀、身体健康灵活、心理素质良好、专业知识扎实、技能精准熟练,能够从事与行政助理、办公室文员、涉外秘书、外事接待等相关职业的实用型复合型人才。涉外文秘专业学生的职业范围如下表。
(二)课程定位
实用翻译课程是涉外文秘专业的职业技术核心课,是一门理论结合实践的课程。该课程对该专业学生的翻译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作用,为培养学生的实际翻译能力打下坚实全面的基础,本课程与涉外文秘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紧密结合,使学生能够胜任涉外秘书岗位的需要。
本课程是在高职学生具有了一定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及相关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开设的。
三、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原则
1.课程依据就业市场对高职应用英语专业涉外文秘方向毕业生相关岗位翻译能力的要求而设置。
2.教学内容的确定结合新的社会需求和学生的实际状况,以及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特点,本着“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3.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就业岗位需求而调整,体现时效性。
4.课程的设计以完成本职业未来相关岗位可能面临的工作任务为导向,体现职业性。
(二)教学内容
本课程以项目为基础,将工作项目移植到课堂,保证教学与工作的一致性,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主导教学过程,实现课堂与实训室的一体化。具体任务如下表:
(三)教学模式
本课程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和教学方式,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主导教学过程,实现课堂与实训室的一体化,培养学生职业岗位应用能力及职业素养。具体教学活动步骤如下:
1.导入活动:老师导入活动背景,提出教学目的和要求。
2.布置任务:老师提出工作任务及工作要求。
3.任务分析: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2~4人,就相关话题开展小组讨论,找出完成任务的难点。
4.理论知识与技能准备:老师借助PPT,案例分析讲解相关理论及知识点,并培养学生的相关技能。
5.完成任务:学生根据所学理论知识完成任务。
6.任务评估:课堂分析和讨论,学生展示任务成果,由学生对译文的质量进行正确的评价,并给出理由,教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点评总结,提出提高能力的措施。
(四)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法与启发性教学法的结合。课堂讲授法作为基本翻译理论知识、翻译技能的传授方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课程的讲授比较注重利用教学场所的多媒体设备,老师在讲授中更多地通过多媒体演示,向学生展示每个项目的基本流程,讲解重要的知识点,分析实际案例,启发学生完成任务。比如企业简介翻译项目,通过示范演示和讲授,使学生把握企业简介翻译原则与语言特点部分。通过课堂讲授,学生可以系统、全面地了解每个教学项目的整体结构及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掌握完成任务的关键。
2.案例引导分析法。本课程采用的教学案例包括每个翻译项目中经典的翻译例子和翻译不当的例子。通过文字、图片等案例的演示,能够较好地引导课程内容的展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分析能够较好地促进学生思考,加深学生对各个翻译项目技巧的理解。
(五)课程考核
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设定考核方式,注重对学生平时翻译职业素养及翻译能力的培养。考核把平时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课堂参与、课堂作业与课后作业(小论文、课后反思等)与考试成绩紧密结合起来,最后以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综合评定学生的水平,其中考试成绩40%,平时成绩占60%。
四、结语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4-0141-02
野外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补充,也是学生掌握知识、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1]。环境科学专业重点研究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因此对野外实践教学的要求相对更高。野外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对环境科学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目前已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然而,受传统和条件所限,目前环境科学专业野外实践教学工作开展尚不完善,难以满足现今人才培养的需要。笔者通过对盐城地区沿海滩涂湿地这一独特地理优势的分析,提出了利用其构建环境科学专业野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想。目的在于抛砖引玉,引起环境科学教师的关注,根据当地实际自然条件完善环境科学专业野外教学实践,提高学生素质。
一、环境科学专业野外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野外实践教学是环境科学专业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的综合性训练环节。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作用。无论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看,还是从体现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看,加强野外实习对生态学及其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都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教学环节[2]。野外实践教学的目标不仅是将书本上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理解和强化,而且是训练学生野外工作和独立研究能力的重要措施。其目标定位已不再是单纯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延续,而是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对野外调查的方法和步骤、样品采集与处理、野外仪器工具的使用和维护、野外数据的分析与处理等进行学习和实践,这样不但能巩固环境科学基本知识,对环境问题产生直观认识,而且能够在实践活动中了解知识获得的过程、经历知识价值生成的过程,从而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锻炼学生独立从事环境科学野外工作的能力及独立进行专题研究的能力。这是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所不能取代的。此外,环境科学的野外实践也是学生岗前培训的重要场所和手段。环境科学理论性较强,与毕业后的实际工作要求有较大差距。利用野外实践教学把学校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动手动口能力,培养相关的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对于学生毕业后顺利开展工作提供了演习的平台,因此野外实践教学不仅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场所,更是参加工作前,接触社会、接触生产实际的重要基地[3]。
二、利用滨海滩涂湿地进行环境科学专业野外实践教学的优势与可行性
一个良好实习区域的选择也是成功开展野外实践教学的重要前提,盛桂莲等[4]和杨晓菁等[2]人为:生态学教学实习地点的选择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生物资源丰富,植被类型多样;相关的自然和社会资料翔实;交通便利,生活设施完备;最好已与有关单位建立教学基地共建或有教学合作关系。与生态学类似的环境科学野外实践教学也应具备类似的条件。滨海滩涂湿地是一种重要的湿地类型,是大陆与海洋的交界带,在全球环境变化中起着重要作用。盐城地区拥有全国最大的平原性淤长型滩涂湿地,是开展环境科学野外实践教学的理想场所。然而过去并没有意识到滩涂湿地在环境科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环境科学人才培养要求的提高,利用地域优势(如滩涂湿地)进行野外实践教学逐渐引起重视。滩涂湿地具有野外实践教学的独特优势:典型性。盐城地区拥有全国最典型的滨海滩涂湿地类型,大量原生滩涂作为自然保护区被完整保存下来,此外,现代农业和工业等人为强干扰下的滩涂湿地变迁过程也非常显著;全面性。滩涂湿地是海洋和陆地的交错带,包含环境科学研究的各个界面和介质过程,不但可以研究自然状况下的环境过程,也可以研究人为影响下的环境变迁;多样性。滩涂湿地涵盖了环境科学研究的各个方面,水质学、土壤学、动物学、植物学、环境工程、生态工程等均可以在滩涂湿地中找到研究对象。海洋景观、大陆景观、湿地景观结合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构成了教学潜力巨大的盐城滨海滩涂湿地体系。利用滩涂湿地进行科学专业野外实践教学不但能使学生加强直观印象,巩固所学的各方面的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兴趣点,找到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
三、利用滩涂湿地进行科学专业野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滩涂湿地野外实践教学资源极其丰富,然而目前尚未没有形成完成的野外实践教学体系。笔者建议将盐城地区滩涂湿地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共同构建滩涂湿地环境科学野外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的构建将对环境科学实践教育和创新性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1.教学内容的构建。滩涂湿地教学体系基本组成应包括三条主线:(1)自然状态下的滩涂湿地。使学生巩固加强《环境化学》、《生态学》、《微生物学》等各基础课程的内容,并形成直观印象。(2)人为干扰下的滩涂湿地。使学生加强对《污染生态学》、《土壤学》等课程的认识,并对目前我国工农业污染现状有直观的了解。(3)污染控制措施。利用滩涂湿地中的工农业污染源及其环境工程和生态工程控制途径,加强对《水污染控制》、《环境工程》等课程的认识,从实践中认识并熟悉各种工程措施。野外教学实践体系应该囊括环境化学、土壤学、水文学、水质学、生态学、环境工程、水污染控制等课程,在课堂理论学习基础上进行全面、系统的野外实践教学活动[1]。实践教学活动应针对不同课程,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充分利用滩涂湿地资源,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在实践教学同时,将书本知识和目前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相结合,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反馈于课堂教学,形成完整的教学过程。
2.教学方法的构建。大自然是最理想的天然实验室,环境科学是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更需要走进大自然。课本上枯燥的内容需要与野外实践相结合才能产生最好的教学效果。滩涂湿地为环境科学专业学生提供了理想场所,但还需要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良好的教学方法能起到再教育的目的,而不会转变成单纯的旅游。通常可采用现场细致观察法、现场启发讲授法、现场操作教学法、现场知识竞答、工作目标设定等各种方法进行,通过启发、引导,拓宽学生知识面、启发思路、激发学习兴趣。在野外实践过程中这些教学方法要灵活运用,以达到最好效果。在野外实践基础上,编写实践教材、制作多媒体,并通过反复实践,不断凝练、改进,提高教学水平[1]。
3.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目前高校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人才培养的关键。野外实践教学体系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单一的课本宣讲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滩涂湿地丰富的教学资源加上教师适当的教学方法,势必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野外情况复杂多变,需要学生能够灵活应变,教师现场提出的目标任务学生须组队加以完成,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也具有重要作用。
4.考核体系的构建。野外实践教学体系的考核不同于课堂考核,更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考核。通过在野外对学生完成实践工作过程的全面审视,比如任务完成情况、现场问答、实习报告等[5],从中判断其学习能力、语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等,这比在课堂中的笔试考核更能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考核后反馈给学生,促进其进一步成长,同时反馈于教学中,为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依据。
盐城地区得天独厚的滩涂湿地资源为环境科学野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提供了良好条件,利用滩涂湿地进行环境科学野外实践教学不仅能满足本地区本专业学生的需求,而且能够吸引国内相关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前来学习、研究。将地理优势、人才优势进行有效整合的野外实践教学不但有利于环境科学学科的蓬勃发展和创新性人才的培养,而且对我国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杨仁超,樊爱萍,韩作振,李增学,李旭平.山东野外地质走廊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及意义[J].高等理科教育,2012,(3):134-137.
[2]杨晓菁,顾延生,葛继稳.“普通生态学”野外实践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地质教育,2009,(4):114-117.
1986年9月,我国第一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南京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的建立,开辟了中外教育资源互惠互利的先河。2004年7月1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使得中外合作办学正式成为了“中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在短短二十几年中,中国在高等教育领域开展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取得了长足发展。日前在上海理工大学举行的“2009年上海中德合作办学论坛”证实,“全国范围经教育部批准的1101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高等教育占872个。上海共有222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其中高等教育类占62%。”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蓬勃发展,既带来机遇,也提出挑战。笔者从2003年9月起在上海师范大学信息与机电学院的中美合作专业担任英语教师,见证了该专业的从起步逐步走向成熟。笔者希望借由在该项目中的一些经验,分析教学对象的特点,以及如何根据这些特点调整英语教学。
一、教学对象的客观特点
笔者承担的是上师大信息与机电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和机械制造设计及其自动化的中美合作专业的“综合英语”课程。信机学院的中外合作专业采用“3+1”的形式,即学生在国内学习英语和其它基础、专业课程3年时间,在满足条件下,最后一年前往美国戴顿大学完成学业,可获得上师大和戴顿大学两校的毕业证书。
1.本院电子信息和机制自动化中美合作专业的学生每学年各招大概50名左右,女生约占了人数的80%-90%,男生约占10%-20%。各分成两个小班开展英语学习,每班约25人左右,女生约为15-20人,男生约占5-10人。
2.学生中绝大多数为上海本地生源,基本没有或很少外地生源。2009届每班均有几个为数不多的外地生源,来自江苏、江西和福建等地。
3.学生英语基础一般,绝大多数学生属于专业调剂进来。2007年曾经对他们进行过英语的入学测试,平均分在71分(满分为100)。今年进行的调查表明,80%的学生是通过调剂进来的,因为分数不够没有能够录取到理想的第一专业,而又不愿意放弃入读本校的机会,所以选择调剂。
二、教学对象的心理特点
上述的学生的特点都是客观的,而另一方面的特点也是不容忽视的,即教学对象的心理特点。现在大学生的心理压力都是比较大的,而中外合作专业的学生由于某些特殊性,更会有较大的心理压力。教学对象的心理状态将会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所以教师也要充分考虑这些教学对象的心理特点。
1.由于中外合作办学在我国高校教育领域中尚属新生实物,而本院的中美合作专业开办至今只有6年的时间,所以,大多数学生对于该专业的未来和出国的前景感觉比较迷茫,找不到努力的方向。
2.部分学生对调剂到本专业有一定的失望情绪。另外,他们还附带着对占有大量学时的英语课有点消极的情绪,甚至有个别学生对英语学习有点抵触,如有位学生就告诉笔者,高考时本来尽量避免报任何与英语有关的专业,所以面对大量的英语学习和今后的托福考试,感觉非常沮丧。
3.部分学生由于某些因素心理比较焦虑。相比起普通学生而言,对外合作专业的学生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例如,课程安排紧凑学习压力大;将来要通过严格的托福考试合格才能出国,有些学生会提前感到考试的压力;另外,每年的学费比较贵,而且出国要自费承担很大一部分费用,部分学生觉得对家庭是个较大的负担。
4.但是,绝大多数学生对将来的出国前景和学成回国后的未来也抱有一定的好奇和较大的期望值,而这一点可以好好加以利用,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热情。
三、中外合作专业英语课堂的教学对策
美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施瓦布认为,教材和教师、学生及环境相互作用构成有机的课程“生态系统”四要素。教师和学生在生态系统中唱主角,只有好好把握学生的特点,包括其客观特点和心理特点,教师的授课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所以,英语课不能简单地视为只是英语知识的传递,英语教师应该在备课、授课过程中从深层次上对学生的客观特点和心理状态进行把握。
1.两班均是女多男少,英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条件。女生学英语一般积极性较高而且基础较好,但比较害羞,对课堂活动的参与比较被动;男生一般英语基础比较差,但比较活跃,容易搞活课堂气氛。因此,教师可以鼓励男女搭配,使他们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2.上海生源的学生一般而言英语基础要比外地生源的学生好,特别是听力和口语方面,但是后者一般比前者更加努力学习。除了鼓励两者互帮互助以外,英语教师还要对外地生源的学生给予特别的关心,比如,帮助他们纠正语音语调,鼓励他们加强口语等。
3.多数学生的英语基础一般,需要英语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水平。综合英语课时有限,教师要仔细规划听、说、读、写各个方面的练习,在已经有其它的听力课和口语课的情况下,可以把重点放在读写方面。但是中国学生的弱项一般就是听和说,而几年以后的国外学习对听说的要求又是很高的,所以综合英语课仍然不能放松听说。比如在笔者的课上,前10分钟就会进行daily talk。某个学生进行自由演讲5分钟,接下来是老师和其它学生的提问时间。如果学生的topic比较有趣,而老师在提问方面又能加以适当引导的话,能收到非常不错的效果。
4.因为班上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英语教师在授课时要充分考虑到各个层次学生的水平。新知识点的传授要注意从基础入手简单复习,然后着重讲述多数学生需要掌握的新知识,其后稍微提及较难的用法,这样基本可以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需求。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四级考试和托福考试都已取消语法专项的考试,但是据本专业已经回国的学生反映,他们在国外有时需要撰写小论文,仍然感觉语法有些问题。综合英语的课时实在有限,针对上述情况,自本学期开始后,笔者给学生提供了语法参考书《新编英语语法教程》,要求他们按照进度自主学习,笔者则定时提供各个章节的练习答案及配套的一些练习。
针对中美合作专业学生的心理特点,可采取以下策略。
1.学生在入学初对专业的未来和出国的前景感觉到比较迷茫,这是一种正常心理。事实上我们学院对此非常重视,也为此做了很多的努力。相关的老师可以在课堂上结合自己的授课帮助学生拨开迷雾,找到努力的方向。比如在第一堂英语课上,笔者展示合作大学戴顿大学,以及以前历届学生在那里学习的图片,用英语介绍校园风光、专业建设的情况,以及学生学习的情况,然后就此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出国留言的感想和打算。这样,既能向学生展示该专业的美好前景,又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同时锻炼了他们的听力和口语。
2.对于对专业或者英语有消极甚至是抵触情绪的学生,英语教师要给予特别的关心。要与他们恳切交谈,关心他们在英语学习方面的困难,帮助他们制定学习计划。笔者对于一些特别内向的学生,一般选择用电子邮件或短信的方式来交流意见,几次交流之后,学生愿意说出当面说不出的心里话。只要老师愿意付出真正的热情和关心,一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于这些学生,还有两种较好的方法可以尝试:一是在课堂上让他们回答比较简单的问题,然后当众表扬;二是批改作业时,对于他们的作业,写上表扬和鼓励的评语。实践证明,这么做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3.对于他们的心理压力,建议相关的教师从不同的方面潜移默化地进行疏导。对于英语教师而言,课上所做的翻译、口语、写作等都可以加以利用。例如,中美合作专业的学生课程紧张,学习压力大,英语教师要善于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通过一些有趣的活动完成知识点的传授,如Role-play,debate,oral discussion都可以尝试。对于有些学生对将来的托福考试有点畏难,笔者的做法是挑选托福考试里面比较简单的练习,穿插到一年级学生的课上讲,在学生完成后被告知是托福题目时,他们会感到吃惊并且认为托福也不是很难。这样,既可以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水平,也可以减少学生对托福的畏难情绪,如此循序渐进,从易到难,可以帮助学生攻克的对托福的心理关卡。
四、结语
中外合作专业是一个新时代下的新生事物,需要相关部门和所以相关教师的全身心投入和奉献。中外合作专业的学生首先要攻克的就是语言关,所以英语教师除了要在课堂上传授英语相关的知识和文化外,还要站在洞悉教学对象的客观特点和心理特点的高度,采用一定的教学策略,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2.078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社会对能够胜任多种职业、适应性强和自我调节能力强的新型高技能应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高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变得愈加重要。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能够独立地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能确定一套自我评估体系评价学习效果的过程。影响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因素主要有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风格、学习策略以及学校的教师教育技术、学校学习环境、学校文化氛围及同学群体等。高职院校应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积极探讨以社团建设为主体,逐步丰富课外学习组织形式、学习方式方法、课外学习指导团队等为内容,以面向社会需求,激发高职大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其能够在课外学习中自我发起、自我调控、自我负责,能够不断自省、不断完善自我,进而促进良好课外学习氛围的建立。
1高职机械类学生课外学习现状及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目标
课外学习情况调查问卷调研对象为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机械工程学院2012级352名学生。调研内容主要分为学习内容、学习能力、学习意愿、学习地点、学习时间、学习形式、规划能力、自主学习方式等几个方面。
问卷调研数据:课外学习意愿较强的主要是专业实操技能(72.46%)、人际交往技能(55.94%)、语言表达技能(54.35%);课外学习能力强的主要是人际交往技巧(35.8%)、政治修养(34.93%)、专业实操技能(33.77%);课外学习地点主要是寝室(68.99%)、自习室(52.17%)、校园(36.81%);较喜欢网络辅助学习(75%)、经常用网络学习(35.65%);周一至周五为主要课外学习时间段(32.75%)、周六至周日为主要课外学习时间段(41.01%),每天学习1小时内(23.77%)、1-3小时(50.29%)、3-5小时(10.14%);自主学习规划能力:明确学习目标强(48.99%)、一般(42.32%);制定学习计划能力强(29.13%)、一般(44.78%);自我评估学习能力强(26.52%)、一般(53.62%);调整学习策略强(28.26%)、一般(48.12%)。自主学习方式:经常参加课外指导教师指导(22.46%)、偶尔(45.22%);经常参与社团活动(44.79%),偶尔(41.3%);经常听讲座(38.26%)、偶尔(49.86%);经常看网络平台(网络公开课)(38.84%)、偶尔(49.71%)。
根据学校现实状况以及问卷的总结数据得出:学生课外自我学习意愿较为强烈,但普遍重实操技能轻专业理论学习,学习目标不明确,目标管理能力较弱;课外学习地点主要以寝室为主,其他实训基地等资源利用较少,课外自主学习时间相对较少,多是完成课程作业,学习时间、地点的管理能力相对较弱;学生参加社团活动意愿强烈,但在社团活动中大部分学生流于活动形式,学习效果不佳,缺乏探索规划、自我评价、自我调控能力等。鉴于以上情况,应该充分利用社团活动这一载体,系统组织社团活动的内容、形式、流程、地点以及奖励等,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在活动组织中目的性、计划性和主动性,强化如表1中所述各项能力的培养,最终促成学生课外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2 高职机械类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平台构建
(1)以社团纳新为载体,建立“兴趣探索”宣讲月,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逐步培养正向态度能力。每年10至11月份,在新生入校后,开展社团宣传月活动,广泛开展优秀社团、优秀社会实践团队、优秀社团成员宣讲会,广泛开展各项职业技能大赛等,并在此阶段开展优秀社团、优秀社团成员评比及表彰活动,烘托出良好的社团活动及学习氛围,向学生传递一种信息――学习是持久性的并且是多样性的,它可以发生在图书馆、实验室、实习车间、宿舍、运动场、志愿者服务等社团活动过程中,增强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兴趣及热情,培养其自主学习意识及树立正向态度。
(2)以社团日常活动为载体,规范、规划活动流程,培养学生基础管理、问题解决、团队协作等能力。规范社团活动,定期开展社团活动,规定社团活动流程,注重活动目标、活动计划、活动总结等内容、形式、流程的组织,突出学生在活动组织中目的性、计划性和主动性,重视活动中学生自我认知、评价、强化和改进的过程,重点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
其次,专业社团应开展“三一”活动,每日一问,每周一讲,每月一研的系列专业主题活动,强调规律性,重视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规划能力。
(3)以社团“技能节”活动为载体,推广技能型课外学习模式,鼓励及支持学生开展课外技能型学习及竞技,并广泛设立竞技项目及奖项,表彰优秀学生,以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探索规划能力等。
(4)以暑期社会实践为载体,开展以体验为主的活动,加大与企业的联合以及校外各种实践团体的合作,拓宽实践范围,广泛与企业进行合作,开展服务中、小、微型企业活动,鼓励专业社团指导教师利用节假日带领学生走进企业实践与服务,为学生搭建可迁移技能的培养平台,促进学生发展。
(5)以社团评优奖励活动为载体,建立社团、社团成员评价机制,促进学生互动,具备互评、自评能力,具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构建良好沟通交流平台,以促学生全面成长。
(6)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学校设立专职社团管理及指导教师,加强对社团专职指导教师的职业生涯教育、职业生涯教练技术等规划方面知识理论的专业化辅导与培训。在政策上鼓励、支持教师积极参与社团指导,奖励优秀指导教师,与教师年终绩效考核、职称评聘等方面挂钩。
3 总结
实践证明,学校应重视社团建设,将社团建设打造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主要实践舞台。社团活动的有效组织、科学的规划及过程中有效评价机制的建立,将不断激励学生自我管理、调控、完善能力的提高,并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营造更加繁荣的校园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 谭涛.大学生课外学习的实证分析――以湛江师范学院为例[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2).
目前,我国大力推进服务外包经济的发展,推动加快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服务”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服务外包产业在我国经济中的比重逐年上升,软件外包,尤其是面向欧美市场的软件外包异军突起,开辟了吸纳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渠道。软件外包的迅速发展要求在高职软件外包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要注重英语能力的培养,尤其行业沟通和专业表达能力,这对该专业高职阶段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信息技术外包(ITO)的分类与发展
服务外包是集合了知识和劳动力的工作,分为信息技术外包(ITO)和业务流程外包(BPO),目前美国、欧洲以及日本市场的需求量非常大。
信息技术外包(ITO)涵盖系统操作服务、系统应用服务和基础技术服务,在领域上又可细分为软件外包、数字媒体外包、金融后台服务外包和生产外包。服务外包就是起源于用户将自己不熟悉的IT技术支持,交由外部资源来提供服务,这就是目前占到80%的软件外包业务。在服务外包产业中软件服务外包业增幅最为明显,原因在于:软件服务外包行业步入增长期,大型订单增加;随着全球软件外包市场的高速增长,软件出口已经成为了软件行业新的增长点,服务外包企业经营业绩持续上升;软件服务外包国际市场得到了进一步开拓。
2 面向欧美外包的软件专业人才英语能力要求与高职人才培养现状
随着IT行业的高速发展,面向欧美外包的软件专业所需人才除了软件项目开发能力之外,更强调有规范项目流程条件下的职业化素质和工程化能力,以及掌握跨文化交流和沟通的的英语应用能力。“懂技术的外语人才”已成为企业的发展瓶颈。因为英语是软件行业中的国际语言,尤其面对欧美市场,要做好软件外包项目,必须充分了解客户的需要和想法。
因此,面对通过服务外包可以给我国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在高职层次上快速地培养出大批量的具有较高素质、较高技能和基本精通行业用语的外包人才成为高职相关软件外包专业最紧迫的任务。
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对于相关软件外包专业人才的英语能力培养要求不同。
(1)在专业分类上,各院校专业名称不同,所属系别不同,在英语能力培养上的规格不同。相关软件外包专业在高职院校基本分为两类—— 商务英语或应用英语专业(软件服务外包方向),软件技术专业(服务外包欧美方向),分别偏重英语能力的较高要求和对软件技术的较高要求。
(2)基于专业分类不同的课程设置上不同。在以商务英语或应用英语专业涉及软件外包方向的课程中英语课程和软件技术专业服务外包欧美方向英语课程相比较,前者英语课程的开设比重明显大于后者,且英语课程开设的种类较多,包括英语精读、泛读、口语、听力、计算机英语等,完全不同于软件技术专业仅开设综合英语和计算机英语两门课程的设置情况。
(3)培养目标在趋同中有所区别。商务英语或应用英语专业(软件服务外包方向)和软件技术专业(服务外包欧美方向)的毕业生大部分在毕业后进入软件服务外包企业,但在培养目标的定位上有区别,英语专业软件服务外包方向培养能主动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和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需要,精通基础英语、听、说、读、写、译和商务英语应用,系统掌握计算机应用与软件开发基本技能,熟悉服务外包企业工作流程,并了解一定外贸相关知识,能熟练使用相关应用软件或开发环境按照国际规范流程要求完成服务外包的国际化、复合型、高质量、高素质的服务外包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学生,而软件技术专业(服务外包欧美方向)培养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知识,能适应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熟悉IT英语的应用和国际软件行业及软件外包的工作流程和规范,掌握几种主流编程语言、开发平台及数据库技术,具有团队合作精神,了解行业业务知识,能按照发包企业设计要求完成相关的功能模块设计、编码、测试等工作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专业定位的不同对英语教学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即高职英语教学中所细化的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和软件专业的公共英语教学。两个专业在高职阶段都属于新建专业,且开设院校的数量呈上升趋势,在英语教学实施过程中还没有相关指导性文件,对于软件外包类英语教学处于摸索阶段,亟待出台相关英语课程标准用以指导新兴专业英语教学。
3 高职英语专业软件外包欧美方向的英语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不同于软件技术专业公共英语教学有较清晰的框架,基本采取行业英语的教学内容和目标要求,高职阶段英语专业软件外包欧美方向的英语课程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很多。
3.1 英语课程的设置
根据试行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文件要求:各校应以培养学生职场环境下的语言交际能力为目标设置英语课程,以岗位需求为主线开发和构建教学内容体系。建议高职英语教学分为两个阶段,即基础英语阶段与行业英语阶段。基础英语阶段的教学内容可与行业英语阶段的教学内容自然衔接,或将行业英语教学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开设行业英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提高就业竞争力。各校可依据本要求,根据本校的专业设置和学生未来就业的行业及岗位(群)需求安排教学。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应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制定体现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行业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框架表,开发满足行业、企业岗位(群)需求的教学内容与资源,体现工学结合的原则。各校应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设置教学时数,原则上不低于180学时。同时教学模式应体现以学生为中心,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 转贴于
因此在英语课程的设置上应该充分调研和考虑基础英语和行业英语所占的比例,以及如何做到前修后续,同时应该兼顾界定英语课程与软件课程的比重。
3.2 各课程标准的设定
课程标准是指对某门具体课程的目标、内容、组织及教材编写与实施要求等要素的规定,是重要的课程文件。它既是教材素的规定,是重要的课程文件。它既是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评价考核的依据,也是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和评价课程的手段。英语专业课程标准的编制,要确立课程的设计思路、课程的内容与要求、课程的职业素养要求,并根据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提出教材编写建议、教学方法建议、教学评价建议课程开发与利用建议等。
英语专业软件欧美外包方向作为新兴专业,英语课程标准建设无疑是一项巨大的任务,需要大量的调研,通过走访企业、与企业共同探讨,建设完善且具指导意义的英语专业课程标准。
3.3 教材的选定与建设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知识传授活动中的主要信息媒介,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育理念和方法,因此教材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习智能的提高、知识的构建、能力的培养。在英语专业软件外包欧美方向的课程教学中,教材建设不成熟,可选择面窄,基本使用本科教材内容,难易程度不适合高职学生的实际水平,不贴近软件专业岗位要求,不能体现高职特色。因此,在英语专业软件外包欧美方向的教材建设上,应与企业共同研发,以职业岗位和工作任务为核心选择和组织专业知识体系,确定专业的核心能力和培养方式。借鉴企业培训中成熟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模拟学生在软件外包企业中会遇到的各种工作场景,加强学生在IT专业领域和商务领域中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此外,英语教师中软件专业知识的不了解、双师型教师的匮乏也将是本专业英语类课程教学实施中的障碍。因而加强对老师的专业课程培训,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将会使英语专业软件外包欧美方向的英语课程教学进入轨道,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4 结语
了解软件外包在我国的发展前景,理清目前高职教育中软件外包人才培养中英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方案,培养出合格的人才,一方面可以缓解社会上“英语+专业”的综合性软件人才奇缺的现状;另一方面也拓展了高校人才的就业渠道,提升了人才的就业层次,为我国软件外包快速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商务部.关于加强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Z].
[2] 2008年上海市信息服务外包发展报告[R].
[3] sdwm.edu.cn.
[4] 中国高招指导网.
引 言
电影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外语院校中很多都开设有影视欣赏和视听课程。这些课程一般要开设在高年级。与此有关的教学活动都是根据高年级同学的能力展开的。本文着重阐述电影在英语专业一年级课外活动中的应用及应注意的问题。
一、英语原版电影进入课外活动的重要性
首先利用电影进行英语学习是中国独有的一种学习模式。英文电影大大的弥补了把英语作为外语学习的过程中,没有适合的语言环境,没有足够的语言输入的现实。英语专业一年级的学生,要适应诸多的英语学习方面的变化,把英文电影引入英语专业学生的课外活动可以更好的帮助他们顺利适应这些变化。
1.为学生引入原汁原味的文化,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英语专业一年级的学生刚刚从走进大学。对该阶段的英语学习还有许多不熟悉的地方。例如中学阶段的英语学习更多是围绕语言本身发生的,以语言结构词汇和语法的学习为主。
而在大学阶段,英语专业的学生要全方位的学习英语,了解英语。因为语言学习的实质是以语言结构为载体,对于文化的吸入和消化。因而必须在语言学习中溶入文化,才能使语言具有生命力,学习具有感召力。通过学生可以非常直观地了解和接触原汁原味的英语文化,在真实的情景中感受英语的应用。全方位的体会英语的魅力,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为以后四年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利用英文电影,促进学生对语音学习的热情
根据英语专业大纲的要求,在一年级的第一学期开设英语语音课程。训练学生正确的发音,以便达到英语专业大纲的二级要求,即能自觉地模仿和纠音,正确掌握多音节单词、复合词和句子的常见重音模式:初步掌握朗读和说话的节奏感,并注意轻重变化对意义表达的影响:初步掌握语流中的语音变化规律、连续、辅音爆破和语音同化的技巧以及陈述句、疑问句和祈使句的语调。英文电影的对白可以提供非常理想的生活化的,特别是非常真实的相关训练的机会。例如可以开展英文电影配音比赛的活动,选取学生喜欢的电影片段,模仿电影对白,展示他们对语音模仿能力。这可以很大的程度上弥补语音课中,纠正长期以来形成的语音错误而给学生该来的挫败感。
3.利用电影,为学生形成全方位的立体的学习模式
英语专业新生要增强课外阅读和听力的练习。传统的听力不能反映真实语言在生活中的能力。在日常交流中,我们的听力理解很少是不借助其他的辅助媒介的。电影为学生提供了更加真实的听和理解的过程。与传统的听力相比,它不会使学生觉得看不到.抓不着,稍纵即逝:电影中的生活,任务,场景和时尚的元素恰恰符合年轻的大学生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心,因此电影可以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学习模式。
4.利用电影手段,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参与意识
一年级的学生渴望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如果教师为他们创造合适的平台,可以尽最大可能的挖掘他们的潜力,培养学生参与意识。例如,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学过的某篇课文按照自己的想法改编成剧本,让学生自己来演剧本中的人物,做成课本剧放映。此过程中,从理解,改编,排练到拍摄放映。涉及到各种方面的能力。给不同能力的学生提供从改,写,说,到演等全方位的锻炼。这一过程会让很多学生都找到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从而在新的环境中找到自信心。
二、电影进入课外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教师要把好关注意电影的选择。
要注意选取内容积极向上的作品。一年级的学生恰恰处在人生观的形成时期,要培养和引导学生对外来文化的科学态度,对外来文化要有包容性,培养学生尊重外来文化,珍视本民族文化,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用于语音模仿和配音的电影要注意语言使用的规范性。由于剧情的影响等,有些电影大量使用方言或俚语,要尽量避免这样的电影给学生的理解和模仿带来的困难。例如可让学生试着模仿如《狮子王》、《加菲猫》、《灰姑娘》、《睡美人》、《音乐之声》等电影的精彩片断。
要注意把握难易程度。在此问题上更要遵循语言学家克拉申提出的1+1的原则。也就是电影要稍稍超出它们的理解,不要太难。太难的电影对白可能会使学生更多的依赖图像信息,只图个热闹而不忽视语言的学习。
其次,要注意拍课本剧的活动中,要注意贵在精,不在多。不能要求学生把每篇课文都拍成课本剧,因为拍课本剧是一项比较复杂的活动。用得太多,势必会让学生耗费太多的经历,同时也会让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注意把握原则,课本剧不同于真正的电影,学生也并非表演专业,所以课本剧应该以声音为主要表达的方式,兼而有表演的成分。这才能达到英语专业学生便课本剧的目的。
[摘要] 随着近年来国际国内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就业市场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探索本科电子商务专业在工学结合环境下的课程体系建设,对研究如何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目前我国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及当前本科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及实践教学的问题,针对工学环境下如何校企结合,紧跟企业岗位需求,进行课程体系建设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
关键词] 电子商务;课程体系;工学结合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5)04?0137?02
电子商务自1990 年诞至2015 年以来,电子商务一直处在高速发展阶段,其对人才的需求也一直居高不下。据艾瑞咨询统计,2014 年电子商务整体交易规模已达到万亿元。随着电子商务规模的壮大,电子商务人才已经成为全球各大公司抢夺的焦点。千金易得,一将难求的境况在电商行业日趋严重,人才短缺已成为了困扰各大电商企业的问题。但令人遗憾的是,就业单位对传统教育体制下培养的人才并不满意。大多数企业认为学校传授的电子商务知识与企业需求严重脱节,企业需求的人才并不指望从学校直接获取[1],高等院校已经开始反思这种需求错位。
一、存在的现状与问题
近年来,各大高校及职业院校虽然都在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同时仍有相当数量的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无法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深究其原因,还是学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不够理想,学校在专业培养方向、课程设置、培养模式等方面没有和市场需求有很好的衔接,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
(一)培养目标不明确
传统的电子商务专业存在着专业定位不清的问题,有些高校将电子商务人才放在计算专业培养,而有些高校把电子商务专业当作管理专业的一个方向。开设的课程大部分注重理论的完整性,没有考查市场的需求,与实际需求脱节,教学模式也是简单的课堂教学,从而使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如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的电子商务专业也存在着上述的共性问题。近年来,很多院校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在专业课程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随着专业建设的经验积累和对电子商务行业认识的加深,在专业建设过程学校也进行了深刻反思,认为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一定要工学结合,才能培养出特色人才。
(二)师资力量不足
电子商务专业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的专业,大部分从事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的教师都是从计算机专业或经管类专业转型而来,在专业教学过程中,都在摸索如何把两类学科有效结合。计算机专业知识厚实的老师可能经管类知识就相对薄弱,都没有在电子商务类企业从事工作的经验,无法承担专业实践课程,从而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差。
(三)课程设置不合理
在传统高等教育的影响下,大部分的国内本科院校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都是以理论为主,实践薄弱,而普通院校大部分教师又都缺乏企业生产实践的锻炼[2-4],因此在课堂授课方式中,教师做为课堂的主导,只负责将书本知识传达,而学生只会机械地听理论、背理论、考理论。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只将知识的传授局限在课堂里,是不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特色必然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电子商务专业如能通过工学结合,设置符合市场需求的课程及实践教学是专业创新和改革的关键。
二、建立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
电子商务专业是金融、管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交叉学科,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来实现商务活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5]。电子商务专业的工学结合必须要通过学校、企业之间相互合作以及教师和行业专家的共同参与,将教学过程与相关工作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分析学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养,按照电子商务相关岗位对人才能力的实际需求,确定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从而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质量人才。
(一)确定专业的培养目标
根据目前就业市场上对电子商务人才的专业培养的需求及岗位需求,以及根据国内大部分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方向,可以将电子商务人才划分成三类[6,7]:技术类人才、商务类人才和综合管理人才。其中电子商务技术人才应该掌握的技能包含有电子商务平台设计、商务类网站设计和电子商务平台美术设计;商务类人才应该具有的技能包括有网络营销、网络国际贸易等;综合管理人才应该掌握的技能有电子商务平台综合管理能力和企业电子商务综合管理能力等。如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根据自身情况,将技术类岗位做为本校电子商务专业重点培养方向,同时,电子商务专业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修商务类及综合管理类的课程。根据实际情况为自己在今后的学习中设定长远的目标。因此,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的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目标即培养系统掌握电子商务应用技能,能熟练应用电子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的工具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熟悉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电子商务运营与管理知识, 具备自主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创新理论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的电子商务本科专业的理论课程体系分成两个方向,一个为电子商务技术开发类,另一个为电子商务运营类。这两种方向的理论课程体系都分成基础理论、专业理论两大模块。其中基础理论模块包括计算机及英语等及教育部规定的相关公共课程,而专业理论根据专业方向不同包含网络营销、移动商务、市场调查等专业课程,也包括网页设计、动态网站设计、JAVA 语言编程等技术类课程。不管学生在日后选择哪个方向,《电子商务概论》《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管理学原理》等专业基础课程都作为电子商务专业必须要掌握的专业基础课程。以上这些课程是以企业电子商务岗位专业能需求为依托,贯穿“工学结合”的思想,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例如《网络营销》课程,传统的授课以课堂讲解理论知识体系及案例为主,而在湖南涉外经济学院,这门课程的教学场所可扩展至专业实训室及校企业合作单位,从而使课程能够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需求。
(三)创新实践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
"以工促学”的专业课程改革主要体现在增加课程教学实践环节。目前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的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践课程主要分为课内实践、校外实践和生产实习。
1. 校内实践
校内实践课程主要开设相应专业技能综合实训,每个学期选择一门专业课程作为实践主课程,将本学期所有专业课程进行提炼,开设专业技能综合实训。整个学期实践采取“三段式”工学结合模式,主张在多次的授课过程中交替完成“真实——仿真——仿真——课堂——真实”的渐次提升,具体安排时可在校内专业实践室。
2. 校外实践
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学生从大一开始就组织进行校外见习实践,学生到电子商务相关企业现场观看电子商务运营,增加对电子商务专业的直观感受,让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了解电子商务,从而给予学生宽泛的电子商务概念,让学生从一开始就站在较高的角度理解电子商务。在每个学期学习过程中,都会组织学生进行相关岗位实践实操,例如学生单独或组队开设网店,把网店的运营情况纳入学分考核,或者参加全球“吉姆斯”商业大赛及全国大学生“三创”大赛的相关赛事,学生在电子商务大赛期间,自由组队,可以为参赛充分组织课堂教学时间进行辅导讲解,鼓励同学积极创新,使所学知识得以活用。这种以竞赛为实践的教学方式能够实现课程教学与企业真实问题完全的融合。
3. 生产实习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人文专项基金(13JK0014)。
经管专业校外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校外实习的效果评价方面,目前并无一套以学生为主体的科学全面的测量指标、测量方法及评价方法,而学生对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观评价对了解高等教育质量非常重要,研究教育教学质量,必须以学生为本,才能得出有价值和有意义的结论[1]。学生满意度是学生参与教育过程并分享教育成果的必然结果和评价指标,通过学生满意度评价、监测校外实习质量,有助于根据学生经历的普遍性认识校外实习,提高校外实习的管理水平。
研究方法及样本特征
本文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对经管类专业学生的访谈和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获得学生对校外实习(主要是毕业实习)满意度的总体评价,并使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对影响实习满意度的因子进行归纳。在收集有关项目时,我们采用学生们易理解的语言,对经管类专业学生进行访谈并加以整理,抽取主要影响学生校外实习满意度的因素,初步形成本研究的问卷题目。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0份,收回问卷1860份,回收率93%、去除无效问卷后共计有效问卷1640份,有效率为 82%,使用SPSS16.0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样本情况见表1。由表可见学生的性别比例基本平衡,70.7%的学生入校前来自农村,非独生子女占到70%。实习岗位以基层服务或销售及基层管理工作为主,两者占到80%,实习时间以3-6个月、1-3个月为主,多数实习津贴从500元-1499元不等;实习组织方式以学校组织的带薪实习和自己联系的带薪实习为主,两者占到87%。
结果和分析
1.学生对校外实习的满意度描述性分析
为检验调查结果的有效性和信度,利用SPSS16.0软件检验克朗巴哈a信度系数和拆半信度系数, Cronbach's a=0.897,Guttman拆半系数为0.803,显示变量相关性和内部信度良好,适合进一步分析。首先对陈述实习感受和总体满意度的20个观测量进行描述性分析,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其中横坐标的数字“a1”代表“和指导教师相处融洽”,“a2”代表“与同事相处融洽”,“a3”代表“和其他实习生相处融洽”, “a4”代表“与顾客或前来办事的人相处融洽”,“a5”代表“对工作环境感到满意”,“a6”代表“实习岗位体现我的个人价值”,“a7”代表“实习生受到歧视,同工不同酬”,“a8”代表“我觉得自己的实习岗位充满挑战性”,“a9”代表“实习单位安全保障工作做得很好”,“a10”代表“学校重视实习,组织安排得力”,“a11”代表“对自己在实习单位的表现感到满意”,“a12”代表“实习工作强度超出承受能力”, “a13”代表“实习让我充分利用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a14”代表“实习生在单位付出高于回报”,“a15”代表“对单位的食宿和福利感到满意”,“a16”代表“实习单位的业余生活安排很好”,“a17”代表“不喜欢实习单位的复杂人际关系”,“a18”代表“实习单位对员工过于苛刻”,“a19”代表“对实习津贴感到满意”,“a20”代表“对本次实体满意度很高”。由图1可见,学生在绝大多数观测量上的得分为3-3.9分,显示学生对校外实习的总体满意度为中等水平。在“对本次实体满意度”题项上,均值M=3.51,标准差Std=1.353,说明学生基本认可校外实习,但尚未达到“很满意或很认同”水平(均值为4以上表示很满意)。对描述实体感受的题项进行排序,发现“与指导教师相处融洽、与同事相处融洽排在首位,而“与其他实习生相处融洽”“与顾客或前来办事的人员的相处融洽”“对工作环境感到满意”等题项排前,说明学生对与指导教师、同事、同学及顾客的相处和对工作环境较为满意,但同时认为“实习生在单位受到歧视”或“实习单位对实习生过于苛刻”“实习生在单位的付出高于回报”“实习工作强度超出承受能力”,而“对实习津贴感到满意”题项上得分最低(M=2.69,SD=1.252),可见学生对实习津贴有较高的期望。
2.学生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因子分析是一种通过显性变量测评潜在变量,通过具体指标测评抽象因子的统计分析方法,最早由心理学家Chales Spearman在1904年提出,它的基本思路是将实测的多个指标,用少数几个潜在的指标(因子)的线性组合表示,主要应用于寻求基本结构,简化观测系统和对变量或样本进行分类[2]。为了进一步了解影响学生实习满意度的因素,使用SPSS16. 0软件对39个描述实习感受、影响因素及满意度的题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首先采用KMO与Bartlett’s球形度检验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适宜性检验,其结果为:KMO检验值为0. 740,说明样本量较为充分;近似卡方值为2282.03 ,自由度为231 ,显著性系数为0. 000,说明样本适合作因子分析。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根据特征根大于等于1的原则选取公因子,提取因子时以因子载荷0.4为基准,并根据如下标准进行指标剔除:第一,在所有因子的载荷小于0.4的指标;第二,只含有一个指标的因子及指标;第三,同时在两个因子上载荷达到0.4的指标,对剔除后的问卷中的24个指标再次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最终萃取出7个因子,它们累计可以解释80.04%的方差,即萃取出的7个因子可以基本上代替原有的24个表述实习感受及可能的影响因素的题项,对这7个因子分别命名为实习单位管理及实习待遇、个人价值与专业技能提高、职业生涯发展、岗位吸引力、人际关系、对实习岗位要求以及学校组织管理。
结论与建议
第一,学生对校外实习的满意度为中等水平,与学校及专业指导教师对实习效果较高的预期相比,学生只是基本认可实习,这一点应引起学校、院系及专业指导教师的高度重视,分析、思考影响实习满意度的原因,以学生为本,认真进行实习设计、遴选实习基地及实习单位,加强对实习的组织和管理,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的满意度。
第二,影响学生实习满意度的因素可归结为实习单位管理及实习待遇、学生个人价值实现与专业技能提高、职业生涯发展、学校组织管理等7个方面,其中实习单位管理和实习待遇的影响作用最为显著。
第三,在对实习单位的调研中我们发现,多数实习单位都强调,学校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认识实习的意义和实习薪酬的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精神和素养,做到爱岗敬业;另一方面反映出目前企业倾向于将实习生安排在基层岗位,补充基层劳动力的短缺,导致实习岗位与专业不一致,学生往往感到在实习阶段无法很好地应用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从而导致实习满意度较低。学校要加强与实习单位的联系和沟通,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创造更为人性化的实习环境。
第四,研究青年学生的心理特点,尊重他们对个人价值的追求,关注学生的心理诉求和发展愿景。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以积极的心态、充分的知识储备投入到实习中,在实习岗位上充分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专业知识,体现个人价值和潜能,才能真正起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的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