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医学影像的危害

医学影像的危害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8 08:54:1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医学影像的危害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医学影像的危害

篇1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和胰岛素联合应用对拟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治疗机制。方法大鼠海马CA1区微量注射冈田酸(Okadaic acid,OA)建立拟AD模型大鼠。肾腧、大椎穴位埋线、胰岛素侧脑室注射。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其学习记忆能力,电镜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超微结构变化,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的表达 。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穴位埋线组、联合组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改善(P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穴位埋线 胰岛素 学习记忆 凋亡 胆碱乙酰转移酶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s and its possible mechanism of Catgut implantation at acupoint and Insulin on the learning and memory abilities of Alzheimer’s Disease (AD) rats.MethodsOkadaic acid(OA) was injected into hippocampal CA1 region of rats with microdosis repeatedly to establish Alzheimer’s disease-like model ,and then insulin was injected into the lateral ventricle of cerebrum and catgut was implanted in Shenshu and Dazhui acupucture point .The learning and memory capacity of rats were assessed through Morris Water Maze behavioral test. Ultrastructure was observed by electron miscroscope and the expressions of ChAT apoptosis of neurons were examin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in hippocampus CA1 region of the rats.ResultsCompared with model group, learning and memory capacity was improved obviously, and the expression of ChAT in hippocampal CA1 region w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rats of catgut implantation at acupoint group and combination group, moreover, the effects were better in combination group .ConclusionCombination of Catgut implantation at acupoint and Insulin is more effective than only Catgut implantation at acupoint in Alzheimer’s disease rats,the mechanism might be related with improving ultrastructure in hippocampal CA1 region and function of central cholinergic system.

Key words:Alzheimer’s disease; Catgut implantation at acupoint; Insulin; Learning and memory; Apoptosis; Choline acetyl-transferase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 主要表现为记忆障碍、认知功能减退等胆碱能神经受损所致的神经功能紊乱。其病理特点为老年斑(senile plaques,SP)、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及神经元丢失。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活性下降被认为是AD的一个标志性生化特征[1]。目前AD的防治尚无重要突破。针灸通过激发机体潜能、调节全身脏腑功能干预AD的病理过程 [2,3],而胰岛素在促进神经生长发育、调节神经元生长及递质的释放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4]。本课题组前期报道胰岛素具有改善拟AD大鼠学习记忆的功效。本研究采用穴位埋线联合胰岛素处理拟AD大鼠,通过观察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ChAT阳性表达以探讨埋线联合胰岛素对拟AD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和可能机制,为中西医结合治疗AD提供实验依据。

1 器材与方法

1.1 动物分组

SD大鼠80只,3~5月龄,体重(280±20) g,雄性、健康,由贵阳医学院动物中心 [合格证号:SCXK(黔)2002-0001]提供。所有大鼠随机分为4组:①对照组;②拟AD模型组(模型组);③肾腧(双)、大椎穴位埋线组(埋线组);④穴位埋线+胰岛素组(联合组)。每组20只。自然条件下饲养,自由饮食。

1.2 试剂和仪器Okadaic acid(OA)(美国Sigma公司),临用前溶解于10%二甲亚砜(DMSO)中,配制成浓度为0.4mmol/L的溶液;抗ChAT多克隆抗体(基因公司)。研究用生物显微镜(德国Leica); 日立-600型透射电镜(日本日立);Morris水迷宫。

1.3 制作拟AD模型模型组、埋线组、联合组大鼠用10%水合氯醛腹腔麻醉(30 mg/100 g)后,固定于大鼠脑立体定位仪上。参照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将自行设计的十字形套管插入海马CA1区(前囟后3.6 mm,中线右旁开2.4 mm,深度2.7 mm),通过套管将OA溶液0.5 μl注入海马CA1区。5 min注射完毕,留针10 min。隔天注射1次,共5次;对照组用同样方法注入等体积的对照液10% DMSO。术后创面滴加庆大霉素,肌注青霉素5 d预防感染。

1.4 胰岛素侧脑室注射联合组大鼠于拟AD模型制作之时在左侧颅骨钻孔(前囟后1.3 mm,中线左侧1.6 mm,深3.6 mm),注射生物合成人胰岛素0.2 IU(40 IU/ml),5 min注射完毕,留针10 min。隔天1次,共注射5次。对照组、模型组大鼠用同样的方法注射等体积的人工脑脊液。

1.5 肾腧、大椎穴位埋线埋线组大鼠于拟AD模型制作同时,常规消毒后在双侧肾腧穴和大椎穴,用8号针头埋入4/0号5 mm羊肠线,每7天1次。

1.6 大鼠行为学检测实验于海马CA1区首次注射后的第4周开始进行。第1~6天进行定向航行试验,记录60 s内大鼠从入水中到爬上站台所需时间即逃避潜伏期。第7天进行空间探索实验,记录120 s内大鼠在第Ⅲ象限的游泳时间和穿越站台次数。

1.7 灌注取材水迷宫试验结束后,各组取5只大鼠的海马CA1区组织。2.5%戊二醛和1%锇酸固定, Epon812环氧树脂包埋,醋酸双氧铀和柠檬酸铅双重染色,透射电镜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各组剩余大鼠经10 %水合氯醛麻醉后,生理盐水和10%中性甲醛(4℃)灌注,断头取脑,置10%中性甲醛中浸泡固定。取海马注射点前后约3 mm厚标本,经脱水、透明、浸蜡及石蜡包埋后行大鼠海马冠状位切片,片厚4 μm。

1.8 免疫组织化学两步法切片脱蜡至水化, 3%H2O2孵育10 min以灭活内源性过氧化物酶。切片浸入0.01 mol·L-1TBS溶液(pH6.0)中,微波热修复。滴加兔抗ChAT多克隆抗体, 37℃水浴箱孵育45 min。滴加通用型IgG抗体(Fab段)-HRP多聚体,37℃恒温水浴箱孵育20 min ;使用DAB溶液显色;蒸馏水冲洗,复染,脱水,封片。

1.9 显微镜观察采用Leica摄像显微镜观察并照像。计数每张切片4个随机高倍视野中阳性细胞数后取平均值作为计数结果,每组15张切片计数结果取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

1.10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1.5统计分析软件包,数据先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组之间差异两两比较采用SNK检验进行分析,P

转贴于

2 结果

2.1 大鼠行为学检测各组大鼠在Morris水迷宫中定向航行实验结果见表1。从第1天开始,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平均逃避潜伏期均明显延长(P

2.2 透射电镜观察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对照组细胞核形态规则,染色质颗粒细小,均匀分布,细胞器丰富;模型组细胞核形态异常,核膜相对完整,呈皱缩状态,染色质浓缩,分布不均,凝集成块,边集在核膜内侧,细胞器破坏,整个细胞密度明显增加,部分细胞核呈固缩状态;埋线组细胞核形态欠规则,染色质轻度凝集和边集;联合组染色质细小分散,细胞器较丰富,细胞形态接近对照组。

2.3 海马CA1区ChAT的表达正常大鼠海马CA1区锥体层有较多ChAT免疫阳性神经元分布,棕黄色的颗粒主要位于神经元胞质内;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ChAT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明显减少(P

3 讨论

中医认为AD的发生与肾、脑有密切关系。脑髓的充养,依靠肾的藏精,肾中精气亏虚,脑髓得不到适当的补充,则出现精神意识活动障碍。治疗应以补肾益精为主,开窍醒神为辅[5~7]。足太阳膀胱经下行联络于肾,上行进入颅内联系于脑。“肾腧”穴属膀胱经,刺激该穴可起到补肾益髓的作用。督脉上额交巅上,入络脑。大椎为督脉要穴,又为诸阳之会,刺激本穴能振奋阳气,调节全身脏腑功能,从而起到健脑益髓的作用。穴位埋线是一种融多种疗法、多种效应于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羊肠线作为异体蛋白埋入穴位后,以线代针,对机体产生长久的刺激,延长针刺效应时间,增加腧穴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内广泛存在胰岛素和胰岛素受体(IR), 胰岛素在神经系统中有着特殊的生物学效应。它可以调节神经元对葡萄糖利用,为神经元活动提供能量;同时胰岛素还可促进Ach合成,调节ChAT表达;另外,胰岛素还可抑制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的活性,减少Aβ产生。研究表明,胰岛素及其受体通过激活特殊信号途径参与调控学习和记忆,一方面可通过Grb-r/SOS,Ras/Raf,MEK/MAP激酶等细胞分子机制影响学习记忆的电生理基础长时程记忆的形成;另一方面可通过IRS-1、PI3-激酶、蛋白激酶C参与记忆过程[8]。

神经元丢失是AD的主要病理特征,细胞凋亡在AD神经元丢失中起重要作用。细胞凋亡(apoptosis)是细胞基因控制的一种主动死亡过程。在培养细胞、动物模型以及AD病人的尸解中,均发现细胞凋亡的证据[9,10]。本研究的形态学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出现染色质凝集、边集、核固缩等,都是细胞凋亡的典型表现,说明细胞凋亡参与了AD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病理过程,进而引起神经细胞丢失,影响了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中枢胆碱能神经系统与学习记忆关系密切。该系统通过释放乙酰胆碱(Ach)实现并维持学习记忆等功能。ChAT是催化Ach生物合成的限速酶,是反映大脑胆碱能系统功能的标志酶。研究发现,AD患者的认知障碍与中枢胆碱能系统退变密切相关。AD早期即出现基底前脑的胆碱能细胞严重变性,ChAT及Ach含量减少 ,随着病程的进展,ChAT活性明显下降,并且与痴呆的严重程度相关[11]。在本研究中,模型组海马ChAT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由此造成的Ach合成不足可能构成了拟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减退的神经分子生物化学基础。

穴位埋线和胰岛素联合应用与单用穴位埋线比较,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提高,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改善, ChAT表达增多。表明穴位埋线和胰岛素联合应用比单用穴位埋线对拟AD大鼠的作用更明显。推测其机理可能为埋线即时效应明显,只能在短时间内调节体内递质、激素、受体之间的活性作用,而胰岛素作用持久,补充了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细胞受损而减少的活性物质, 埋线和胰岛素作用侧重各有不同,两者结合,发挥了各自优势,弥补了相互不足,使埋线的效应作用被加强或延长,从而改善了拟AD大鼠学习记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晓光,郭玉璞.阿尔茨海默病的最新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0,20(12):708.

[2]张卫.针刺对老年痴呆患者智力障碍及血浆AchE活性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6,24(2):286.

[3]穆艳云,李忠仁.针药结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临床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01,20(3):3.

[4]Korolainen MA, Auriola S, Nyman TA, et al. Proteomic analysis of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in Alzheimer′s disease and aging brain [J]. Neuroobiol Dis, 2005,20: 858.

[5]欧江琴,刘良丽. 中医药治疗老年性痴呆研究进展[J].河北中医,2000,22(9):715.

[6]杨济民.老年性痴呆的中医论治[J].中医药研究,2001,17(2):58.

[7]邱幸凡,袁德培,王 平,等.肾虚髓衰、脑络痹阻是老年性痴呆的基本病机[J].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21(123):11.

[8]Zhao WQ, Alkon DL. Role of insulin and insulin receptor in learning and memory[J]. Mol Cell Endocrinol, 2001,177:125.

篇2

【关键词】 易卒中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卒中;血压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blood pressure,behavior and a section of brain tissue in SHR/SP after taking improvement Bu yang huan wu tang.Methods We pided to three groups.One is SHR/SP medicine group,taking medication ,other is SHR/SP blank group,taking normal feed,the third is WKY group,taking normal feed.The test cycle is three months.We compared their weigt,blood pressure,actions and section of brain tissue with three groups.Results The medicine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blank group, the blood pressure level went down after operation[(205.8±4.8)mmHg vs (231.7±10.7)mmHg](P

【Key words】 SHR/SP;blood pressure;stroke

高血压心血管病变是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作为研究高血压脑卒中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的实验动物——自发性易卒中高血压大鼠(SHR/SP)是人类研究高血压脑卒中的十分理想的工具。SHR/SP其血压幼年开始升高,发展迅速,90%死于卒中,其脑部病理改变类似人类,是目前公认的较理想的高血压、脑卒中动物模型[1]。古方补阳还五汤具有补气活血、通经活络的功效,本实验笔者通过临床经验在古方的基础上进行了加减,从而通过使用加味补阳还五汤来观察其对SHR/SP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 16只SHR/SP,雄性,8周龄;WKY,雄性,8只,8周龄;均由中科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1.2 药物 加味补阳还五汤(由当归20g,黄芪18g,首乌15g,熟地20g,远志6g,胆南心6g,桃仁9g,红花6g,川芎10g,地龙6g,郁金10g,赤芍10g,石菖蒲6g,陈皮10g,蝉衣10g组成),购于上海瑞金医院中药房,水煎后浓缩加于常规大鼠饲料中合成含药饲料。

1.3 分组与给药方法 16只SHR/SP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饲喂常规大鼠饲料;另一组为用药组饲喂含药饲料(一剂补阳还五汤600ml水煎浓缩后做于大鼠饲料中,使药物含量占饲料的8%,大鼠自由采食)。WKY喂正常饲料。3组大鼠按相同饲养环境饲养。实验期为3个月。

1.4 大鼠血压测定 测定3组大鼠在实验前、实验后的血压,使用埃德公司powerlab血压仪。

1.5 观测项目 观察3组大鼠行为学变化,对实验过程中死亡动物做大脑病理切片(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光镜检查),全部实验结束时处死大鼠做大脑病理切片,观察其变化。

1.6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x±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血压变化 见表1。结果提示:各组间在用药前用药组和对照组其血压差异不大。在用药3个月后,用药组的血压比对照组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

注:用药组与对照组比较,P

转贴于

2.2 大鼠行为学变化 在实验观察期我们发现对照组大鼠有5只发生出现神经症状,其中右侧偏瘫3只,左侧偏瘫2只,右侧偏瘫中并呼吸急促2只。5只中在实验结束前有3只死亡。对照组大鼠多有活动迟缓、毛发粗糙无光泽、易怒现象。用药组和正常组均没有死亡,正常组也没有神经症状的病理表现,但用药组大鼠的毛发也有粗糙无光泽、易怒现象,且有1只大鼠有偏瘫现象。

2.3 病理观察 对照组大鼠中有2只见脑血管内有血栓(见图1);死亡的3只有出血性梗死,并伴有明显水肿(见图2);2只脑血管内血栓形成后,其脑组织出现坏死软化,同时有蛛网膜下腔出血(见图3);对照组中有6只大鼠发现神经细胞变性坏死(见图4)。用药组仅发现1只大鼠有脑出血现象(见图5)。而正常组则没发现病变。

3 讨论

补阳还五汤是清代王清任独创益气活血方,具有补气活血通络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补阳还五汤能降低血液粘度,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改善脑组织微循环,保护缺血神经元,明显减少缺血神经元坏死。另外,它能促进脑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缩短脑损伤过程,促进脑修复[2]。本实验在古方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改良,用当归、黄芪、首乌、熟地、远志、胆南心、陈皮、蝉衣、桃仁、红花、川芎、地龙、郁金、赤芍、石菖蒲组成,其中黄芪补气,与桃仁、红花、赤芍、川芎合用益气活血,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具有显著扩张脑血管,降低血管阻力,改善脑的血供,溶解血栓,促进脑细胞代谢,改善脑的功能,及修复受损的神经系统等作用[3]。加熟地、首乌补肾填精健脑,菖蒲、远志痰涤开窍益智,地龙熄风善搜经络之风痰瘀血,集益气补肾,活血化痰,益智开窍醒脑于一体。它具有扩血管,抗血凝,增加脑血流量,抗炎,增加脑缺血区血流量,还有抑制脑组织脂质过氧化物生成,减轻继发性脑损伤作用以及加速血液循环,抗血管痉挛,化痰开窍和填精益智的功能[4]。SHR/SP 1周岁内卒中率达80%以上[5],脑卒中后具有明显的精神行为方面的改变,如兴奋、刺激过敏、冲动、运动障碍等。中医认为:心主神明,脑为元神之府,中风乃血瘀髓海,脑窍闭塞,窍闭神匿所致。本实验显示:本剂加味补阳还五汤能比较好地改善卒中的发生,并且能降低SHR/SP的血压。

1 Okamoto K,Yamori Y,Nagaoka A.Establishment of the stroke-prone 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HR).Circ Res,1974,1:143-153.

2 刘鸿宇,张海红,刘汉明,等.补阳还五汤对损伤鼠星形胶质细胞增殖的影响.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97,14(2):95-96.

篇3

基本理念

“转换思路,以人为本,深入应用,创新实践”是该模式的基本理念。在运作过程中,其建设思路从“建设导向”转变为“应用导向”,信息化软件以及项目“应用”成为信息化建设的核心要素。发展的核心从以硬件设备和软件平台等“物”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和教师等“人”为中心;从关注基础设施的信息化,到关注教育技术的关键性应用。为了避免做出不切实际的决策,基础教育学校在区域信息化管理机构的鼓励下,逐步开展自主建设、探索应用和个性化发展。区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抛弃了以往的“统一标准”,这一举动激发了学校自主建设的积极性,使得学校的建设更加符合本校的发展特色,信息化资金实现了充分利用、设备实现了“物尽其用”,整体的发展较以前更加充满活力。其中,“自主”是在符合国家和区域整体规划指导前提下的自主,因此学校的发展仍然需要海淀区教育信息中心为学校提供指导。

学校分析本校的实际情况,“以需求拉动规划,以应用促进教学”,坚持“学生本位,所有的技术都要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促进以演示、讲授为主的低层次信息化教学应用向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认知工具、资源工具、评价工具等高层次应用转变,从而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形成了“应用为导向”的基础教育信息化自主建设模式。符合这一模式的学校具有超前的硬件基础设施,随时可以调配资金,根据需要购置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在应用数字化工具变革课堂教学方式、开展数字化教研、优化教学管理方面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核心特征

1.应用数字化工具改变课堂教学方式

传统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很少有交互行为的发生。教学基本上由课前预习、课上讲授、课下复习和完成作业四步组成。课上主要是听讲,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如人数过多、环境嘈杂等,即使学生想要反馈信息或者有自己的想法想要和教师交流,得到的机会也是有限的。教育信息化的到来最先改变的一定是课堂教学:学生不再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变得非常方便;教师能够及时地获得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从被动接受到互动交流;信息接收方式更加多元。

2.信息技术的应用催生数字化教研

教研是教师以真实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为基础,对教材和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对于教师提高专业能力、分享经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过去听课教师要和授课教师、学生同时坐在同一间教室里,完成听课、笔记活动,然后另外找时间进行交流、研讨。教研活动往往被生硬地分割为几个部分,时间上的断裂导致很多好的想法得不到及时的交流,好的想法就在拖延中流失了。数字化的校园催生了数字化的教研活动,教研活动的方式发生了变革,从原来的“模式单一,费时低效”变为了“方式多元,开放互动”。借助网络平台,教师不必到教室中去听课,听课教师的数量也不受教室大小的限制,实现“一边听课,一边研讨”,教师之间的及时交流对提高教研效率以及教师信息技术素养起到了重要作用。

3.信息化实现教学管理方式变革

学校管理信息化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网络融入学校管理解决了“一校多址”的管理难题,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同时降低了管理的成本费用;FTP是学校管理、教师交流分享的平台,同时又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提供教师教学资源的下载、分享和使用,避免了资源无法流通、重复建设的问题,为实现无纸化办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信息化的办公方式方便对教学工作统筹安排和教师的分工协作,对多单位协调工作非常有帮助,从而实现了费时低效到省时高效的转变,提高了学校管理和教学管理的效率。

4.超前的硬件基础设施

硬件环境是学校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因此,在硬件建设上,学校的经费投入非常充足,学校顶层的支持使得信息化发展阔步前进,在购置设备上能够走在技术发展的前沿,保证了新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在应用上,学校能够充分利用购得的设备服务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充分挖掘已有设备的特点和优势,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科课程的教学、辅助教师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等。对于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对新技术、新设备的需求,学校会尽力满足一线教师的需要,按需购置、合理配备,提升硬件的利用率,让硬件设备在应用中体现其价值,实现产出的最大化。

运作模式

1. 建立运行机制,谋划发展策略

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组织,加强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宏观指导与协调,学校将重要的决策从行政管理转向学校管理,成立了由校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信息化领导小组,针对学校信息化发展需求,按照学校的办学方针,设计、指导、实施和实践教育信息化过程。信息化建设合力的形成使得决策更加科学、运行机制更加完善。在谋划发展策略的过程中,坚持信息化环境与人的融合,处处体现“以学生为本”的宗旨。细化分级目标以支持不同类型学习,促使技术的应用从以“物”为中心的低层次发展形态向以“人”为中心的高层次发展形态转变;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弥合不同群体的优势与弱势,使教育信息系统处于一种稳定和平衡的状态。

2.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化“生态校园”

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来看,一种新兴的技术形态进入教育系统,必然要与教育系统中原有各个要素之间或相互竞争或协调共生,并最终达到一种新的生态平衡。为了使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在教育领域持续发挥作用,学校从宏观层面进行了系统的设计和规划,设计开发相应的平台、软件、资源等,引入相关的专家人才队伍进行培训指导,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建立相应的管理和使用制度,这些建设之初的整体考虑和精心设计为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建设的过程中,一方面充分考虑现有软硬件基础设施,物尽其用;另一方面,挖掘学生发展中出现的新需求,确定目标,分析条件,制订方案,综合评价,优化方案,实施建设,并建立实施中的检查、监督、反馈、评价等制度,最终形成了两条线同步建设、螺旋上升的生态系统建设过程。

3.搭建共享平台,整合推送优质教育资源

首先,以数据库作为支撑,建立开放共享的网络资源平台。通过此平台,教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需求,通过Web方式,浏览、查询、下载、使用和上传资源,实现了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在教学资源上的交流互动。其次,以课程建设为重点,以持续更新的方式建设和推送可多次应用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学科教师和技术人员共同设计和研发特色鲜明,符合国家建设规范的质量高效果好的课程文件、课件库、课程库、教材库、名师库、试题库、文献库、案例库等数字化教育资源。优质资源的建设实现了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在辅助教师教的同时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

4.跨学科跨部门倾力协作

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不是一个部门或者几个部门的事情,而是全校各个部门通力协作的事情,需要学校领导、教师、技术人员的群策群力。由于信息化是一项非常昂贵的学校变革,因此需要有校领导的鼎力支持才能够迈开步子发展。以“应用为导向”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模式,在工作职能上采取成立电教中心和信息中心,共同负责、协调配合的组织形式。针对具体到信息化建设项目上的事情时,一般都是由学校的领导牵头,成立一个由有关各方组成的项目小组,一方面可以很好地把握用户需求,另一方面可以调动大家工作的积极性,使信息化建设真正落到实处。

问题与建议

1.缺少专业的信息化研究团队

学校的信息化工作人员基本上都是学校的技术人员,如信息技术教师、电教人员等,没有形成专业的研究队伍,在应用信息技术服务教育教学以及进行学校信息化管理方面存在技术和理念上的不足,对于持续提升学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十分不利的。虽然每年都有许多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但只是解决了教师利用信息化基础设施的问题,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过程中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理念和认识,“软实力”还有待挖掘。学科教师并不能够代替专职的研究人员,他们在信息化的专业素养上通常达不到深层次应用信息技术的要求,因此建设专业的信息化研究团队的任务迫在眉睫。

2.教学资源的特色化和个性化有待凸显

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以应用为导向的学校对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应用非常重视。以人大附中和北京一零一中学为例,他们在建设教学资源上具有很好的模范作用,学校在满足自身对教学资源需求的基础上,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向那些不具备自主建设教育资源能力的学校,以及资源建设能力不强的学校提供资源支持,他们的努力和贡献应当得到我们的肯定。但是,这也带来一个问题,即资源内容与形式的单一,不能满足不同学校、不同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实践。教师往往身边拥有大量现成的教学资源,但“特色资源”却捉襟见肘。

3.建议建设专业的信息化发展研究团队,提升学校的信息化建设研究水平

学校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一支专业的信息化发展研究团队,配备专职的研究人员,研究和探索符合学校自身特色的信息化发展道路。特色的信息化发展需要研究人员了解自己学校的特色、学校的发展状况等,因此在组建信息化发展研究团队时,应当首先考虑那些了解学校实际情况、愿意应用信息技术完善学校原有教学方式和管理方式的人员。例如,可以从校内筛选有经验的教师,对其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从事信息化发展研究的素养。

4.创新教师培养的手段、内容与方法

教师培训的形式单一造成了许多问题,如教师培训的周期过长造成教师通过培训获得的技能并不能与技术的更新换代同步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以应用为导向的学校对教师的信息素养要求较高,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师培训,避免单一的讲座式培训;提高教师培训的效率,帮助教师的知识跟上技术更新换代的步伐。可以运用信息化的远程教育平台,扩大教师培训的规模和力度,增加教师培训的频度和效度,注重提高每位参加培训的教师的自身水平和素质,而且要带动本校、校际之间的教育信息化培训,采取互相帮扶、资源与方法共享的方式,使教师培训走向常态化和优质化。同时,教师培训标准、培训内容的制定,培训效果的评价以及制度保障建设等也要跟进。

5.校际之间既有资源共享联盟,同时又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的教学资源

篇4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140-01

随着医学影像学飞速发展,它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不断提高,由X线、超声、放射性核素显像、CT、数字减影血管造成影及介入装置、磁共振成像所组成的医学影像学家族已经成为临床主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医院现在化的重要标志、科学研究的主要手段及医院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现将医学影像学的发展与展望综述如下。

1 医学影像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回顾

1895年11月8日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一种新型射线(a kind of new rays)。并于11月22日为夫人拍摄了一张手部x线照片,也是人类第一张x线影像。随后,x线被广泛的应用于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形成了放射诊断学和放射治疗学。x线还用于疾病的预防、康复和预后随访。在医学之外,还用于x线衍射分析和工业探伤等多种用途。因此,x线的发现对人类作了重大贡献。1971年亨氏菲尔德发明了CT,将传统的X线的直接成像转变为间接成像,从而奠定了现在影像学的基础,随后出现的MRI、正电子发射型体层摄影术等影像学技术,以及近期出现的分子成像和光成像,使医学影像学在显示形态学状态之外,还能完成组织器官功能检查,并最终在分子和细胞水平显示组织、器官的化学成分和代谢变化。

2 医学影像学现状

曾经在我国长期使用用的x线透视检查的应用逐年减少, 大型医院或者发达地区的中小医院已逐步取消透视, 而代之 以x线摄影检查, 且以DR检查占主导地位。传统 X线造影检查被多排螺旋CT和磁共振成像所取代 首先是 X线脊髓造影检查被 MRI所取代;其次是多排螺旋CT和MRI结合光学内镜逐步取代 X线消化道造影、经静脉肾盂造影和胆道造影等检查;然后是 DSA的诊断性血管造影检查逐步被CT血管成像和MR血管成像所取代。 伴随设备的逐步普及,CT已经成为临床(尤其急诊)最重要的影像检查方法。MRI具有无创伤、 无射线辐射危 害,成像参数多、获得的信息量大,软组织对比度最佳等显著优点,是最活跃的影像学研究手段,已经成为很多重要疾病的确证诊断方法。超声以其设备普及、价格低廉、无创伤、无射线辐射危害、可在病床旁边实施和便于复查等优点, 成为目前临床应用最主要的影像学筛选检查技术。以早年的CT为起点,CT、MRI等设备开始提供横断层面影像。同时,得益于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今天已经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把上述的信息“重组”(reformation)为三维的、分别显示兴趣结构的、带有仿真色彩的,甚至以内窥镜的信息模式显示的“直观信息”。举例说,一个重度创伤的病人可能会有骨折、颅脑损伤、内脏损伤、血管损伤及其他并发症。今天,只需用CT从头到脚在数十秒钟内完成采集,病人即可回病房作急症处理,而放射科医师可使用一次采集的信息分别显示出骨骼、颅脑、内脏、血管等结构与病变,并给急症医师提供“直观的”兴趣结构的三维的、彩色仿真的诊断信息。这样的信息已经超越了大体解剖学的可视能力,达到了即使在手术刀或解剖刀下都不可能完全洞察的水平。

3 医学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趋势

各种医学影像学设备向小 型化、专门化、高分辨力和超快速化方向发展,MRI和CT的全器官灌注成像得到临床普及应用。虽然目前MSCT主要生产厂家的设计理念和主攻方向不一致,导致彼此设备的差异巨大,但是可以预测,在不远的将来,CT机的构造(包括发生器、X线球管的结构和数量、探测器种类和排数等) 将发生实质性变改, 也许球管和探测器的旋转速度更快,使MSCT的时间分辨力突破50 ms大关,使心脏得到真正的“冻结”,而探测器材质的改进能显著提高MSCT的空间分辨力。 各种介入治疗成为常规有效的治疗方法。集诊断与治疗一体化的医学影像学设备也在不断成熟和普及, 使疾病的诊断更加及时、 准确,治疗效果更佳。应用计算机仿真技术设计外科手术方案、 由影像导航 系统直接引导外科手术入路、确定手术切除范围,并在术中直接应用MRI对病灶切除范围进行现场评价会逐渐普及应用。在影像学网络化的基础上,医学图像处理将成为常规,而服务器软件取代工作站,实现多点同时后处理,并使图像后处理的自动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伴随远程影像学的普及和宽频带网络的应用,医学影像学图像的远程传输更为快捷,图像更加清楚,影像学科医生可以在家里或者在出差旅途中完成诊断报告。

分子成像是医学影像学的热点研究方向之一,伴随分子成像的研究进展,会有多种组织、器官特异性对比剂问世,这些新型对比剂能显示特定基因表达、 特定代谢过程、特殊生理功能,其毒副作用更小、对比增强效果更佳、诊断的特异性更强,真正实现疾病早期诊断。开发疗效监测对比剂(或称分子探针),以在最短时间得到治疗的反馈信息, 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疾病的靶向治疗。除PET外, 其他医学影像学技术也能直接用于药物的研发和监测疗效,在活体早期、连续观察药物或基因治疗 的机制和效果,以利于药物筛选和新药开发。此外,分子成像方法和图像后处理技术将得到持续改进,并开发出用于分子成像的影像学新技术。 医学影像学技术的进展还将导致影像学科内部人员构成发生变化,物理师、数学家、生物医学工程师、计算机专家和循证医学专家占影像科室人员的比例越来越高,针对某种重大疾病可以组建包含内、外科和影像学医生的新型科室。医学影像学检查不仅在诊断与治疗的环节发挥作用,而且可以在疾病预防、健康体检、重大疾病筛查、健康管理、早期诊断、病情严重程度评估、治疗方法选择、疗效评价、康复等环节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医学影像学科的地位必将不断提高。参考文献

[1] 贺延莉,王亚蓉,殷茜,等.T-PACS在医学影像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和优势[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1,25(6):657-659

[2] 刘卫宾,韩冬.浅析普通X射线摄影及其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1,8(11):115-115

[3] 蒋震,沈钧康,宦坚,等.医学影像学研究生读书报告的方法学探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10):1179-1181

篇5

生物医学影像学随时间在飞速地发展,被广泛应用在临床和基本生理和生物学的研究之中。大量的新发明出现在生物医学影像领域,被用于创建新的影像模式;提高图像的空间与时间分辨率与对比度;提供更为方便使用的影像数据分析和可视化;进行远程医疗等。生物医学影像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它的飞速发展不仅需要优秀的生物医学影像从业人员,也对生物医学影像的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和全新的挑战。如何提高生物医学影像人才队伍的综合水平,已迫在眉睫。

二、生物医学影像学教育

1.生物医学影像学从业者的变化

现代化的大型生物医学影像设备是集物理、材料、机械、电子、计算机、自动化、网络等多种技术于一体的精密仪器。它的操作、维护和保养均十分复杂,对操作者的素质要求比较高。数十年前,大型生物医学影像设备的从业者是一些受过医学图像培训的物理学家。随后,这项工作主要由本科物理专业、研究生医学物理专业的毕业生充当。而在今天,大型生物医学影像设备的操作者主要来自于BME专业毕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BME的教育由于融合了物理科学、工程方法和技术以及生物医学,使得BME专业的毕业生极为适合生物医学影像学方面的工作。生物医学影像学从业者的变化给人们提出了三个教育中的问题:是否所有的BME学生都需要对生物医学成像有一些基本的了解和认识?BME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生物医学影像学知识?如何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设计及使用成像系统?

2.生物医学影像学的知识结构和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生物医学影像学的知识来自于多个学科领域,包括电气工程学、机械工程学、生物物理学、数学、物理学、材料科学、生物学等。生物医学影像学需要具备基本能量物理、辐射、辐射能量与物质的交互、硬件设计与实现、数据收集、分析和可视化、组织器官基于图像的建模、数学变换、信号和图像处理、软件工程、信息论以及高性能计算等多方面的知识。由于生物医学影像学在BME教育中的重要性,BME的学生即使未来不从事相关的工作,他也应该学习生物医学成像和生物医学图像处理的基础课程。他们应该理解常用图像模式的基本成像原理和它们的优缺点,如何进行基本的图像分析与处理,常用模态图像的基本解释等。而未来准备从事相关工作的BME学生,则应该选择一到两种影像模式,围绕它们的具体应用进行更深入的学习与研究。

3.生物医学影像学教育中存在的挑战

在生物医学影像学教育中,存在着一些挑战阻碍着高质量的生物医学影像学教育。这些挑战包括有限的动手实践、教科书中的知识老化等。生物医学影像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原理与应用紧密结合的学科,实践教育可以使学生快速有效地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节省时间,提高授课的效率。医疗机构对生物医学影像专业大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必须提高医学影像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而在生物医学影像学教育中,使用实际影像设备进行教育,往往由于安全问题和成本高而变得不可行。例如,小型x-射线管和在影像中使用的放射线核素在成本上是可行的,但它们所释放的电离辐射对人体存在安全危害,不适合在高校课堂中使用。如果不考虑安全问题,会发现一台基础的磁共振设备就需要数十万元,而且后期也存在着大量的维护费用,往往不是高校的教育经费可以承担的。当前,在医院的放射科、影像科等科室中,现代化的大型生物医学影像设备被广泛地采用。而在大学的实体教学中,学生却往往没有机会接触这些设备,这就造成了教学与实践环节的脱节。另外,生物医学影像学是一个高速发展的领域,每隔五到十年都会有较重大的突破。而在教学中教材的建设是一个较长期的过程,一本教材往往需要数年才能成形,这就导致了有时教科书和其他教育资源还没出版就有些过时了。

4.生物医学影像学教育中的资源

在生物医学影像学教育中,网络可以为学生与教师提供了一个开放、共享与实时的资源平台,大量的不同影像模式和针对不同的生物医学应用的影像被放在网络上共享,这就使得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图像形成的方式和认识如何根据工程和科学的需要生成图像,从而将抽象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一个在线的超声波教程被证明在帮助BME学生学习超声波的基本知识上比常规教程更为有效。当前,在课堂中使用真正的成像设备是有一定难度的,而影像设备模拟器则是课堂学习一种非常有用的辅助手段。仿真大脑数据库可以根据磁共振设备扫描参数的不同生成T1、T2以及PD模式的大脑磁共振图像。美国的MedSim公司也直接提供了超声图像仿真仪用于实体仿真。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实验室、实习基地、模拟器、网络资源等实验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提供给学生一些重要的电子资源,便于学生课外自学,巩固知识,巩固基础性、实用性、稳定性的实践教学资源。根据教育技术的发展,对教学方式、内容与手段等进行改革。从过去的以教师传授,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以学生为主体,增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应用与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师积极引导的方式转变,构建良好的学习与交互平台,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高级思维的能力,广泛而深入地参与到教学过程。

5.生物医学影像学教育中的教学方法的改进

生物医学影像学的教学不再是以课堂灌输为主,传统的教学模式必然会导致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它的改革势在必行。如何高质量地完成现代医学影像学的教学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项艰巨的任务。学科的迅速发展与实际应用的需求产生导致生物医学影像学技术也不断创新,新的理论、新的方法被应用于生物医学影像学领域,如多模态成像系统的出现,从解剖图像到功能图像,从宏观的组织结构影像到微观的分子影像,成像技术与手段不断更新等。随之,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生物医学影像处理方法,包括图像的融合、三维图像分割、图像动态跟踪、分子影像分析等。教师的科研方向及课题都具有一定的前瞻性,采用的理论与方法较新。教师可结合具体的项目,实施“产学研”结合,根据所在领域的国内外研究动态,以专题讨论或穿插于课堂教学的方式,及时跟踪学科发展动态,将最新的知识与先进技术介绍给学生,使其掌握本学科最前沿的学术思想与专业知识。此外,宜结合国内外医学影像乃至生物医学工程产业的现状与发展,分析国内相关技术水平与差距,使学生能从宏观上把握学科知识与相关产业发展情况。

篇6

这是发展得很快的一类高科技,和保护广大人民身体健康有密切的关系。现代影像学的范畴包括:常规X线诊断,X线造影,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CT(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超声成像包括B超;MRI磁共振成像;核医学包括ECT。

有时候,影像学检查是确诊疾病的唯一方法,借助这些方法,医生可以制定出最佳的治疗方案,从而改善孩子的健康状态,避免其他检查或手术。

实际上,影像学检查的放射剂量非常低,特别是数字化X线摄影(如DR)替代传统X线摄影后,辐射剂量又有明显的减少。同时人本身就生活在一个有一定量本底辐射的庞大的宇宙空间中,而影像检查的辐射剂量都在安全范围内,其危害是极小的,因此一般不必过于担心“杀死细胞”,更不用担心“影响智力”。

就如同手机有辐射你照样会使用、电视有辐射你同样会观看一样,孩子是可以接受合理的影像检查的。具体到数字,普通人每年接受辐射的安全剂量不应超过1毫希伏,人类的很多活动都会有辐射,例如,人们摄入的空气、食物、水中的辐射照射剂量约为0.25毫希伏/年。拍一张X光片,人体吸收的射线量约为0.04毫希伏,做1次CT吸收的射线量大于1毫希伏。一般人一年也就做一次放射检查,哪怕是X线和CT各有一次,也在安全范围内,对普通的受检者来说,不会对身体产生任何伤害。所以,家长不要过于纠结偶尔接触放射线可能对孩子造成的伤害。

即便影像学检查的辐射量很小,但还是要尽可能地避免它带来的不必要的辐射。如何降低儿童受照剂量呢?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1.只在有明确医学指征的情况下才进行影像学检查。

2.根据孩子的大小,用最低的辐射总量做检查。3

3.应选派经过专门训练的、技术熟练、责任心强的放射诊断医师和技师来进行儿科放射学检查。

4.用于儿科放射学检查的透视机应带影像增强器并有自动亮度控制系统,透视时应注意尽量缩短曝光时间。

5.进行儿科放射学摄影的X射线机应有可调灯光遮线器;对儿童摄影采用短时间技术。对婴幼儿的摄影和透视一般不使用滤线栅。

篇7

近日,有一则关于PET-CT检查的微博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关注。这则微博中说,PET-CT检查能不做就不做,因为一次PET-CT全身检查,会让人承受相当于身处自然环境中30年受到的辐射量,这相当于在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的第二天,到核电站站了一天。因此,这样的检查对身体健康有极大的危害。

但事实果真有这么可怕吗?在形形的高端体检“套餐”里,我们时常能看到CT项目的身影;而对于一些非常重视健康、怀疑自己患上癌症的人,甚至会主动跑到大医院,要求进行CT乃至PET-CT检查。也正是由于使用PET-CT的人越来越多,而它又不像普通的体检项目一样,人人皆可为之。而一些对PET-CT一知半解的人,则因为它属于“核医学”的范畴,而对它是否会引发伤害心有疑虑。针对出于“技术崇拜”而“迷信”PET-CT,以及担心PET-CT“核辐射伤人”这两种网络上常见的观点,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总医院的两位专家。

中国人民总医院核医学科教授徐白萱告诉记者:“现在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PET-CT的辐射问题。因为它是PET和CT检查两者的叠加,又属于新技术,其安全性自然会让人感到疑虑。PET是‘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检查’的缩写,其原理是将生命代谢中必需的物质,标记上半衰期较短的放射性同位素,再注入人体,以观察代谢活动的情况。简而言之,PET检查一定会使用放射性药物,这通常是放射性同位素氟-18。另一方面,CT检查也有放射性。这两部分放射性之和,便是PET-CT检查带给受检者的辐射量。”

不过,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比如检查设备精度的提高,PET-CT的辐射量正逐渐呈下降趋势。徐白萱说:“由于设备精度、新旧程度等差异,一次PET-CT检查带给受检者的辐射量也有差异,但总体上是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下降的。举例而言,在数年前需要注射给受检者的放射性同位素,其剂量是每公斤体重0.12毫居里,现在则减少为0.08毫居里。”(1居里是1克铼-226的放射性强度,1居里=1000毫居里。)而且PET检查的辐射量也和患者的体重有关。体重越重,所受到的辐射量也就越大。

徐白萱说,“使用目前比较新的设备来做一次PET-CT检查,一个人受到的辐射量是大约10毫西弗。目前,国家尚未规定患者在医学检查中接受的辐射量的上限,但有医护人员的标准,也就是每年不得超过20毫西弗可供参照。如果以此计算,一次PET-CT检查带给患者的辐射量,仍在安全范围内。”

对于网上流传的“做过PET-CT检查的人会成为辐射源”的说法,徐白萱认为这毫无根据。她说:“对一部分癌症患者进行检查的时候,国家规定只要患者体内的辐射量小于30毫西弗,就可以进入公共场合。这个限额,远超过一次PET-CT的全部辐射量。而且只要经过18个小时20分钟的时间,患者体内的放射性物质就会完全消散,更不要说给周围的人带来影响了。”

影像检查无法替代彼此

当您前往医院,特别是设备齐全的大型医院看病的时候,名目繁多的医学影像检查科室,或许会让您有些头昏脑涨。但是,这些医学影像也有着明确的“谱系”,在医院里扮演着各自的重要角色。

中国人民总医院放射科主任、教授杨立介绍说:“在现代医院中,影像检查科室已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即使是非常小规模的医院,也必须配备影像科室。甚至,在一些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内科、外科的医院,比如儿童医院和妇产医院,影像科室仍是不可或缺的。医学影像检查可以分为3 个大的谱系,即放射影像、超声波影像和核医学影像。在放射影像中又可以细分为CT、普通X 射线放射影像和核磁共振成像。在提升诊断准确性的同时,一部分医学影像检查的辐射问题,也引起了公众的关注。随着医学影像技术和材料、计算机系统的进步,这些检查给患者带来的辐射量都呈下降趋势。”

杨立告诉记者,在医学影像的放射影像这一支里,核磁共振不会产生辐射,拍摄X光片所受的辐射量也完全可以忽略不计。CT是辐射量较高的项目,如果以做胸部检查来对比,那么,在照射部位相同的情况下,CT的辐射量要比X光片高大约100倍,一个成年人每年做2~3次CT 检查,受到的辐射量也仍在20毫西弗的安全范围内,但个别检查范围较大和检查程序较复杂的情况下,接受到的辐射剂量也会增加,应引起注意。

“在医院里,每种医学影像检查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无法替代彼此。”徐白萱说,“我们当然清楚一部分影像检查存在放射性的事实;但如果害怕遭到辐射,就不让患者去做CT检查,导致病情延误,显然是更糟的选择。所以,如果医生认为某种影像检查是必须的,而且患者确实已经表现出了症状,那么最好的选择还是要遵照医嘱做各项检查。至于降低辐射量,医学上普遍认可‘时间、距离、屏蔽’这‘防辐射三原则’。其中,距离防护是最好的防护,因为辐射量与人和辐射源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在此基础上,针对孕妇和儿童这两个特殊的群体,其保护措施也会升级,尽可能不做高辐射量的检查项目仍是必须的。”

重复检查导致“辐射叠加”

尽管目前的技术可以充分保证医学影像检查的安全性,使患者不必担忧辐射问题,但这方面的流言仍然在网络上蔓延。这种现象背后,究竟隐藏了怎样的本质?

杨立坦言:“目前,国内的医院常常出现一种现象:患者在某个医院做影像检查,由于技术和水平差异,片子成像质量不佳,或者说具体负责影像检查的人员技艺不精,导致成像质量欠佳。当患者决定换一家医院看病的时候,低质量的影像,会让接手的医生一头雾水看不懂,不得不重新拍摄。这样的现象并不鲜见,而由于CT的操作要求更高,‘拍虚了’的CT 影像也可能更多些。”

中国人民总医院时常接收从外地来看病的患者,或者接到外院发来的会诊请求。“但有些时候,这些患者随身携带的影像质量太糟糕,或者拍摄得不规范,就导致了患者第二次接受同样的影像检查。另一种导致重复检查的情况,则是接手患者的门诊医生无法通过外院提供的影像得出判断。由于放射科目前会诊权限不普及,使得转院、会诊的患者只能先拿着影像片子到门诊,而不能直接到医学影像科室要求出具报告,从而增加了重复检查的可能性。”杨立说,“现在,外地患者来北京看病已是非常常见的现象,如果赋予放射科会诊权限,那么我们就可以为其他医院拍摄的影像出具报告。但这样做也会形成另一种漏洞,那就是其他医院可以收取检查费用,却又不承担阅片和出具报告的责任,形成‘他们偷懒,我们义务劳动’的局面。这样做成本太高,对医生也不公平。一种可取的方案,或许是要求各家医院都将自己的医学影像传送到指定的数据库,医院之间可以彼此调阅和认可,从而降低重复检查的几率。”

滥用检查手段不可取

如前文所言, 随着技术的进步,CT、PET-CT等医学影像检查的辐射量正在不断减少。但另一方面,一部分对这些检查手段不甚了解的公众,出于体检目的要求做这类检查,以及其他一些人为因素,却导致了CT乃至PET-CT被滥用,使一些人受到不必要的检查,乃至接受的辐射量超标。目前,在北京市做一次PET-CT检查,其费用是全身9000~10000 元。可谓价格高昂。尽管如此,仍然有一些人抱着“PET-CT 可以确保早期发现癌症”的想法,为了确保身体健康而设法进行PET-CT 检查。而为这部分人接受PET-CT 检查“牵线搭桥”,已经成为一种服务业。

记者在网上搜索“体检”,搜索结果首页就出现了若干条宣称可以帮人办理PET-CT预约业务的广告。其中一条这样写道:“无需中介费,无需提前付款,只要拨打一个全国免费的电话,你就可以轻松地完成一次‘21世纪最给力防癌设备’的体检预约。”

记者在这个网站上留下手机号码,一分钟后就接到了自称是“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和肿瘤防治救助专项基金会”工作人员的回电。在电话中,此人承诺可以提供全国所有的三级甲等医院的免费PET-CT预约,也就是可以凭预约号直接到医院接受体检,不需要医生提前问诊。而这家网站,只是网上众多PET-CT体检预约服务的提供者之一。在它之外,派康网、中国高端体检网、PET-CT检查协作网、医生在线·全国PET-CT中心等提供类似服务的网站不胜枚举。

篇8

本报讯近日,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简称“东软医疗”)荣获由世界著名咨询及调研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颁发的“2010年全球医学影像领域新产品创新奖”,以表彰东软医疗在推动全球医学影像技术的持续创新和广泛应用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百度“框计算”亮相北京科博会

本报讯在科博会上,代表未来互联网产业发展方向的百度“框计算”应用展示和体验,成为整个展会的最大亮点之一,其所展示的“聪明”的互联网,受到了参会者一致的热捧,现场体验区更是异常火爆。

联想高管王晓岩出席“2010北京全球妇女峰会”

本报讯 有“女性达沃斯”之称的“2010年北京全球妇女峰会”5月20日开幕。5月21日,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王晓岩出席了企业家组分会。以“联想,从中国到国际的PC公司”为主题,和与会代表分享了联想并购IBM PC业务的历程,并对联想能够成功整合的原因一一予以剖析。

绿色电脑扶贫行动携手惠思买走进社区

本报讯近日,绿色电脑扶贫行动携手惠思买科技走进北京200个社区“捐赠电脑,圆5万孩子的电脑梦”仪式在北苑家园社区正式启动。该活动将在半年时间内走进北京200个社区,号召社区捐赠闲置电脑,形成2000台可用电脑。

微软中国Windows 7盗版危害测试报告

本报讯前不久,微软中国了Windows 7盗版危害测试报告。在这份报告中,微软声称,收集了97种盗版拷贝,6%的盗版拷贝根本无法安装;24%的盗版拷贝存在病毒、木马等恶意程序,或者根本不是正式版本。

华为赛门铁克“4+1朵云”

篇9

苏州美康医用防护设备公司的1.0mm铅当量[6]性腺防护衣,面积50cm×125cm,重17.6磅(7.98kg)(17.6磅1.0mmPb铅当量防护衣在为新生儿防护时,不影响新生儿检查状态,能够正常完成检查)。

1.2辐射剂量监测设备

美国兰道尔公司的INLIGHT200型光致发光剂量仪。

1.3CT扫描设备

德国西门子单排螺旋CT,SOMA-TOMBLANCE。采用低剂量新生儿扫描模式[7]。扫描参数见表1。

1.4实验方法

将30例行头颅CT检查的新生儿的性腺部位用1.0mm铅当量铅衣防护,然后将光致光检测芯片分别放置于防护衣内外,其中男性以目测位置为测量位置,女性以两髂前上棘和耻骨联合上缘三点连线的倒三角区域[8]为测量位置,防护衣环状包绕患儿,上至胸廓上口,下至患儿双脚,进行CT扫描,结束后,测量防护衣内外辐射剂量值,对结果进行评价。

1.5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进行数据分析,先行正态分布检验,属于正态分布用配对t检验,不属于正态分布,用秩和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在头颅CT扫描中,防护衣外的辐射剂量均值约为0.115mGy。防护衣内的性腺部位辐射剂量均值约为0.041mGy,防护后性腺部位辐射剂量降低了约64%经统计学软件分析,防护衣内外辐射剂量值分布符合正态分布,采用配对t检验,防护衣内外辐射剂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新生儿头颅CT扫描时,正确使用1.0mm铅当量辅助防护器具能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值。在辅助防护之下,新生儿性腺部位所接受的辐射剂量值低于0.1~0.2mGy[9]。

3讨论

辐射防护已经逐渐成为现代影像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从1895年X射线发现至今,影像学飞速的发展,数字摄影(DigitalX-rayphotography)、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tomographyscan(CT)〕、血管减影成像(Vascularsubtractionimaging)、介入治疗(Interven-tionaltherapy),一系列依赖于X射线而服务于病人的检查手段的出现使医学影像成为了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频繁的接受放射检查以及不合理的使用放射检查会导致随机性致癌危险度的增加。CT检查是一项高辐射剂量检查手段,在世界范围内,1997-2007年统计,CT检查年频率占整个放射诊断年检查频率的8%,但CT检查所贡献的患者年集体有效剂量占整个放射学检查年集体有效剂量的42%[10]光致光辐射探测技术(OSLOpticallyStimulatedLuminescence)是指探测晶片在受到辐射照射以后产生电子空穴对,被探测晶片的晶格缺陷所捕获,当这些被捕获的离子对在受到外界激发后会发射出光,其发射光的强度与所受辐射的强度与激发的强度成正比。光致发光技术是非破坏性的,相比较于热释光技术(ThermoluminescenceTechnique)具有理化环境稳定性好,灵敏度高、量程宽泛、可重复测量、数值精确等优势[11]。本次研究中,我们通过正确使用合适的防护器具、低剂量扫描模式、单排螺旋CT(单排螺旋CT的辐射值低于多排螺旋CT)、严格选择病患(不违背医学伦理)所测出的辐射值中,可以发现,在新生儿性腺未有辅助防护时,表面辐射剂量值最高可达0.25mGy,ICRP(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26号报告[12]指出:性腺是辐射诱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而引起遗传缺陷所涉及的组织,医疗照射防护的基本要求是使患者所受的辐射剂量,特别是性腺,不得大于为获得有关诊断资料或产生所希望的治疗效果所需要的剂量[13]。

篇10

在我国基层医院,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基层医院放射科中,普遍存在设备陈旧、简陋、档次低下等现象。一般仅有1~2台常规X线机、透视X线机、一台CT机、1~2台洗片机,很少有MR、DSA等大型医疗设备。所从事的基本上是常规X线检查和普通CT扫描检查。这些医院如果一次性更新数字化设备则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这对目前尚处于发展中的基层医院来说是不现实的。怎样利用现有设备,结合医院具体实际,通过简单途径实现有效的放射数字化,是摆在基层医院放射科的现实问题。

2.放射科数字化优势

由于采用数字技术,动态范围广,有很宽的曝光宽容度,因而允许投照技术误差,即使一些曝光条件难以掌握的部位,也能获得很好的影像,数字化图像最突出的优点是分辨率高,图像清晰、细腻,可以根据临床需要进行各种图像后处理,如图像滤波,窗宽窗位调节、放大漫游、图像拼接以及长度、面积测量等丰富的功能,为影像诊断中的细节观察、前后对比、定量分析提供技术支持。数字化X线成像比传统胶片成像所需的X射线剂量要少,因而它能用较低的X线剂量得到高清晰的图像,从而减轻X射线对病人及医护人员的辐射危害。同时,由于它改变了已往传统的胶片摄影方法,使医院放射科取消原来的胶片管理方式,而采用计算机无片化档案管理,可节省大量的资金和场地,并提高工作效率。此外,由于数字化X线影像的出现,结束了X线图像不能数字传输的历史,为医院进行远程专家会诊和网上交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3.数字化放射设备

3.1 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computed radiography,CR)是由日本富士公司于七十年代研制,八十年代推出,九十年代上市的数字化摄影系统。它是将X线摄照的影像信息以潜影的形式记录在影像板(image plate,IP)上,经激光扫描仪读出IP板上的潜影,并转换成数字信号传入计算机作图像处理形成高清晰度的放射影像的数字化设备,CR的关键构件是可以重复使用几万次的IP板,取代原始的X线胶片,具有费用相对低廉、使用灵活、移动性强,多台X线机可同时使用,无需改变现有设备,对传统工作流程修改小,投入少,图像清晰等优点[2]。其缺点是对效率提升不太高。但是,基层医院检查流量小,所以引进CR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

3.2 数字X线摄影系统(Digital Radiography,DR),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平板薄膜晶体管(TFT)或电荷藕荷装置(CCD)和X线吸收器共同完成对含有人体解剖和病理特征的X线信息的抓取并生成数字图像。与CR比较,DR分辨率更高,成像速度更快,能极大的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但价格昂贵,不能兼容现有X光机,且其养护、维修等后续费用较高[3] 。

3.3 PACS/RIS系统 医学影像存档与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 ,PACS)和放射信息管理系统(Radiology Information System,RIS)是随着数字成像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进步而迅速发展起来的,旨在全面解决医学影像的获取、显示、存储、传输和管理以及放射信息管理的综合系统。它主要分为医学图像获取、大容量数据存储、图像显示和处理、数据库管理、放射信息管理及高速网络传输系统,所以说PACS/RIS是传统医学影像技术、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和通讯技术相结合的新生事物。其核心组件有服务器、登记及图像报告工作站及网络系统。

3.4 激光胶片打印机 医用激光胶片打印机是现代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也是医学成像领域不可缺少的数字影像输出设备。分干式和湿式两种,干式激光胶片打印机以其占地面积小、无需水源、显影液及暗室、无环境污染、维护比较简单、故障率低而越来越得到大家的认可,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它的空间分辨率和灰阶等级越来越高,打印速度越来越快,成像效果完全可与湿式激光胶片打印机相媲美,是未来激光胶片打印机的发展趋势。

4.放射科数字化目标与原则

4.1 放射科数字化目标:放射数字化包括成像设备数字化以及图文信息数字化,既实现放射科医学图像采集数字化及病人信息数字化,包括病人登录、检查列表、图像浏览、报告打印及科室管理实现数字化、信息化。有条件的医院可以组建相应规模的PACS/RIS系统,甚至可实现PACS/RIS与HIS的整合,实现放射科全数字化模式,释放科室生产力,提高劳动效率和服务水平。

4.2 放射科数字化原则:CR与DR的选配及PACS/RIS系统的组建应根据放射科的实际状况, 如设备现状、实际需求、工作量大小、经济状况、医院特点及发展规模来考虑。CR、DR各有优势,不能盲目不加分析就论定谁好谁坏。必须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考察,充分了解它们各自的使用效能,以取得最佳的诊疗效果和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要量体裁衣,最好的未必就是最合适的[4] 。

5.放射科数字化实现模式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放射科影像采集的设备有CR、DR,报告书写与图像阅读、存储等后续工作有PACS/RIS系统或图文报告工作站,影像硬拷贝有激光胶片打印机。对于医院规模小、现有X-光机的性能良好、目前效率能够满足医院未来3~5年的需要、资金不充裕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购买CR,并进行合理配置和优化工作流程,利用较少的资金可以满足所有放射检查的数字化。而对于医院规模大,发展快,现有X-光机设备陈旧,对工作效率的提升需求高,可考虑够买DR。DR的工作效率远高于CR , 由于DR工作效率高,可以直接或间接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和提高医院形象。但是应该考虑单一的DR能否满足科室各项检查完全数字化,如果仅仅部分检查项目数字化,还是会带来不少麻烦。同样,如果病人量小,对于基本信息录入和报告输出与图像存储,可以利用信息登记工作站利用图文报告工作站,图文数据离线备份可以采取刻盘的方式。对于医院规模大,病人量大,各种影像科室的依从性大,则要考虑引进PACS/RIS系统,只有这样,科室数字化、自动化程度高,可以进行模块化岗位分工,更有利于效率的提升,优化生产力[5] 。而激光胶片打印机则是放射科数字化后必须的胶片输出设备。

数字化放射是二十一世纪放射影像学发展的主流。无胶片化及无纸化的新型放射科模式终将取代传统放射科模式。基层医院应破除传统观念,以积极的态度迎接数字化挑战,积极探讨适应自己医院实际情况的数字化放射策略及模式,推动放射科数字化发展进程,同时应充分发挥其优势,加强各环节质量控制,提高影像质量,更好的为临床诊断服务。

参考文献

[1] 缪兢陶. 全数字化放射科的观念、策划及管理[J]. 上海医学,2001 , 2(24):459-262.

[2] 林穗生,许小强. CR、DR的工作原理及选择应用[J].医疗保健器具,2007,2:22-23.

[3] 黄桦,朱纯生,郑晓林. CR和DR的选购方案评析[J].中国医疗前沿, 2008,3(13):28-29.

篇11

未名湖畔 铺就磁共振之路

作为一名“80后”,陈慧军与医学结缘已逾十年。从中国地质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后,陈慧军即被保送到北京大学读了生物学工程方向博士。回溯到2003年初的北大,这一研究方向成立不久,他算是较早一批的“拓荒者”。也是在这里,他开始对磁共振技术有了模糊的概念。

怀揣着对磁共振更深一步研究的理想,陈慧军来到美国华盛顿大学。“扎实的计算机专业知识,能够快速地理解磁共振成像原理及进行图像数据分析”,就这样,陈慧军开始深入钻研磁共振成像技术,主攻生理量化成像,正式开启了自己的医学科研之路。

磁共振成像 探究血管壁的奥秘

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及多并发症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特点。严重威胁着人们身体健康。目前,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主要依赖于各种血管造影成像方法来判断动脉管腔的狭窄程度。而陈慧军认为,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管腔变窄了,你得知道是什么因素导致了它变窄”。研究过程中,陈慧军发现,炎症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机理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其中肩部和纤维帽区域的炎症是斑块破裂的重要因素,而目前还无法对这两个关键部位进行炎症量化成像。

回国后,承接之前的研究成果,陈慧军申请主持了“可涵盖肩部和纤维帽的动脉斑块炎症量化磁共振成像新技术及其临床意义研究”这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为斑块风险评估提供了新方法。

量化肝功 为肝脏护航

抱着为祖国人民服务的理想,陈慧军瞄准了严重危害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肝脏疾病。在我国,肝病和肝癌发病率位居世界前列,已经引起国家及社会的广泛关注。治疗肝癌,首选切除术。但若切除部分肝脏后,剩余肝脏功能不足,极易出现衰竭症状,危及生命。因此,量化局部肝功能就成为临床所需。

陈慧军表示,目前国内外临床研究中多使用血清学指标、代谢性肝功能定量评估、综合评分系统和影像学检查等方法来评估肝脏的储备功能。在术前全肝功能均匀一致的情况下,尚可准确。但面临诸多肝硬化、慢性肝炎患者,肝功分布并不一致时,怎么制定肝切除范围呢?又如何准确评估术后是否存在肝衰竭症状呢“以前有学者利用传统成像技术来解决这一局部肝功的量化问题,但我觉得在此问题上还可以向前走一走”。

篇12

Abstract: Chronic complications of diabetes mellitus are usually latent and unnoticeable at the early stage.Therefore,in diabetic patients,early detection and intervention are pivotal points for improving life quality and prolonging life span.Nuclear medicine imaging technology perform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monitoring blood flow,function and metabolism changes of early lesions,which plays a potential role in early diagnosis,management and prognosis estimation.In order to promote the application of nuclear medicine imaging technology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diabetic complications,we reviewed the utilization and progress in this field.

Keyword: Diabetes mellitus; Complication; Nuclear medicine; Image; Technology;

临床医学各专业间的深层次交叉是精准医学及个性化医疗基础之一。目前,中国DM患者全球最多,成人DM患病率约11%,估算DM患者1.14亿,DM前期患病率约35%[1]。

 

核医学影像技术以检测脏器血流灌注(特别是微血管血流灌注)、功能及代谢见长,显像原理基于注射显像剂后同一时间点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放射性显像剂分布浓度的差异性,通过显像仪器探测及后处理,能尽早发现病变并进行半定量评估。近年来,核素介入影像、分子影像、多探针(多种显像剂)技术、多模态(多种影像融合)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核医学显像技术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望在DM慢性并发症早期诊断、指导治疗及预后判断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核医学影像技术在DM慢性并发症,如DM心血管和脑血管病变、DKD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综述,使临床医师有更为全面的了解。

一、DM心血管病变的核素显像

糖尿病心肌病(DCM)是DM患者发生心力衰竭并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在进展为不可逆性扩张性心肌病前进行干预才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因此,早期检测DCM有重要意义[2]。有研究[3]调查我国104家医院25000例T2DM患者发现,14.6%合并心血管病变。因此,防治心血管病变对T2DM有重要意义。

有研究[4]证实,DCM早期主要由微血管损害引起。利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仪(SPECT)进行核素心肌灌注显像,不仅提供血流减少性疾病和肌膜完整性的生理信息,还能对主要心脏不良事件进行风险评估[5]。与冠状动脉造影比较,SPECT具有无创、安全的优势,特别是在冠状动脉造影等技术无法显示的微血管病变中独具价值,临床应用日趋广泛[2]。对中国821例T2DM患者行SPECT运动负荷心肌灌注成像,以筛查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现合并DR、LDL-C-TC水平升高的男性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风险增加[6]。对无症状但心肌灌注异常T2DM患者进行针对性连续追踪检查,可及时发现并干预病情进展[7]。门控心肌灌注断层显像以心跳触发多门电路技术采集图像,可同时观察室壁运动,并获得左室收缩末期、舒张末期容积、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室壁增厚率等信息;作为一种心室功能三维评估技术,在患者预后,尤其是心源性死亡预测方面独具价值[5]。对533例DM患者行门控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发现,即使心肌灌注影像正常,左心室功能可能已受损,通过该检查所得心脏收缩功能参数有助于早期识别需要干预治疗的DM患者[8]。临床常用的18F-氟代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PET)的心肌代谢显像可显示存活心肌情况。99mTc-MIBI和18F-FDG双核素心肌灌注/代谢显像及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对DM心肌损害早期诊断价值研究[2]发现,部分患者有心肌损害并存活,LVEF正常(>50%),较正常志愿者低,表明核素显像在早期发现心脏微血管损害中独具价值。

二、DM性脑病的核素显像

DM患者脑皮质血流灌注不同程度降低,可引起脑功能受抑,导致皮层对信息认知、加工、整合发生障碍,即认知功能降低[9]。10.1%的T2DM患者合并脑血管病变[3]。

MRI等结构性检查方法能显示脑白质病变、腔隙性脑梗塞、脑萎缩等病理改变;脑功能影像技术包括SPECT、PET、磁共振波谱及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成像等[9]。脑血流灌注改变是脑部病变的重要诊断依据,15O-H2O PET显像是目前局部脑血流灌注测量的“金标准”[10]。齐颖等[11]对CT及MRI结果正常的老年T2DM患者行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发现,左颞叶皮质血流存在不同程度放射性减低及缺损,对部分患者行18F-FDG PET脑代谢显像发现,左颞叶皮质和左侧海马存在不同程度放射性减低及缺损,说明脑血流灌注减低及脑细胞糖代谢水平降低早于脑实质结构性改变。对29例阿尔兹海默症(AD)及18例DM相关痴呆患者进行脑血流灌注SPECT随访研究[12]发现,后者表现为额颞叶及边缘叶小灶性灌注减低,后续11C-Pi B PET显像(可特异性识别淀粉样沉淀)提示病灶区域无异常放射性分布,说明DM相关性痴呆发病机制及影像学表现与AD不同,临床实践中需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对749例无痴呆表现老年患者行8F-FDG PET脑代谢显像发现,DM组额叶、颞顶叶及扣带回区放射性摄取低于正常人群,即相应脑区葡萄糖代谢率降低,这种现象早于认知功能障碍数年,糖代谢受损可能是神经损伤原因之一[13]。因此,SPECT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可敏感显示亚临床脑缺血;在CT、MRI脑结构检查及认知功能正常的情况下,PET显像可早期发现和预测脑功能障碍导致的认知功能降低,表现为葡萄糖利用率降低。

三、DKD的核素显像

T2DM患者DKD发病率约25%,是发达国家终末期肾病的首要原因。DKD患者心血管意外风险高于冠心病患者[14]。随着我国DM患者基数的不断增长,住院患者中,DM已超越肾小球肾炎成为慢性肾脏疾病的首要原因[15]。

DKD分为5期,Ⅰ期以肾小球高滤过为特征,GFR升高,尿微量白蛋白阴性;Ⅲ期GFR降低,可持续检出尿微量白蛋白20~200 g/min。182例中老年DM患者行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发现,微量蛋白尿组及临床蛋白尿组GFR低于正常蛋白尿组,3组肾曲线高峰时间较健康人群延迟[16]。对105例T2DM患者行肾动态显像测定GFR和肾有效血浆流量(erpF)并与同期尿白蛋白比较分析发现,DKD早期GFR、ERPF升高,随着尿白蛋白升高,出现GFR升高(反映肾小球功能)、ERPF减低(反映肾小管功能)的“分离现象”,说明DKD肾小管损伤早于肾小球损害[17]。上述研究表明,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可准确测定GFR,捕捉至关重要的Ⅰ、Ⅲ期,从而早期干预DKD;另外,肾动态显像GFR升高、ERPF减低的“分离现象”可作为早期诊断DKD的临床指标之一。高达40%的中度蛋白尿DM患者尿蛋白可恢复正常,50%的GFR降低患者可表现为中度蛋白尿,甚至正常。因此,DKD患者除尿蛋白外,还应进行敏感性更高的GFR评估,但临床实践中对其使用不够,是DKD管理的缺陷[14]。

四、DPN的核素显像

核医学影像在DPN,如糖尿病足(DF)、胃轻瘫方面有所作为。运用SPECT骨三相检查观察足部血流、血池改变及骨病变,简单易行,PET/CT更为敏感特异。有研究[18]显示,核医学SPECT/CT白细胞炎症显像可评估DF骨髓炎抗生素治疗效果。对25例急性夏克氏骨关节病DF患者进行X线、MRI、18F-FDG PET/CT检查(结果以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表示)记录基线水平,X线证实无骨受累;治疗至临床恢复后,多次PET/CT检查示SUVmax逐渐降低,直至SUVmax<2,MRI提示炎症消退;表明PET/CT可量化炎症过程,更好地指导急性夏克氏骨关节病治疗[19]。与其他影像学方法比较,18F-FDG PET显像和99mTc-HMPAO标记的白细胞SPECT显像在DF骨髓炎检测方面有高特异性[20]。

目前,DM胃轻瘫的诊断与治疗均存在不足,T1DM患者胃轻瘫发病率为5%,T2DM患者胃轻瘫发病率为1%[21]。DM患者出现恶心、呕吐、早饱、腹痛时,功能显像有助于查找病因与鉴别诊断。核素胃排空显像的胃排空延迟,是DM胃轻瘫评估的“金标准”[21]。胃轻瘫患者胃半排空时间与血肌酐、24 h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呈正相关,与e GFR呈负相关,提示DM性胃轻瘫与肾功能损伤相关[22]。

五、核素检查辐射剂量的安全性

核素显像建立在脏器组织和细胞对显像剂特异性结合或分子代谢基础上,能反映脏器或组织特定功能和代谢特征,与超声、放射学等以解剖结构改变检查为基础的影像学技术截然不同,可优势互补,但无法完全替代。

核医学发展严格遵守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提出的放射防护核心三原则,即放射实践的正当性(放射实践的获益要大于付出的代价)、放射防护的最优化和个人剂量限值[23]。在辐射实践中,当电离辐射检查给患者带来临床获益高于不良作用时,这项检查就是正当的。核素检查在DM并发症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符合辐射实践的正当性原则。辐射有效剂量小于100 m Sv,不会引起癌症风险增加;吸收剂量低于100 m Gy,组织器官不会出现临床功能损伤,不存在确定效应的风险,既适用于单次急性照射,也适用于每年反复持续小剂量照射的情况[24]。PET显像剂多为18F-FDG,以肿瘤代谢显像为例,单次有效剂量约5.7 m Sv;SPECT显像剂多为99m Tc,以剂量较高的负荷心肌灌注显像为例,单次有效剂量为12.5 m Sv,距100 m Sv有较大空间[25],得益于国家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指导及放射医学监护队伍的严格监管。我国核医学逐渐发展壮大,核素检查已成为各大医院常规开展且不可或缺的项目。

六、小结

核医学影像以显示血流、功能、代谢见长,具有敏感性较高的优势,能捕捉大部分DM慢性并发症(除DR外)的早期变化;对DM性心血管病变、脑血管病变、DKD、DF及胃轻瘫的早期诊治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我国是DM高发病率国,在寻找更特异的分子探针和研发更敏感探测设备的同时,应促进现有核素检查技术在DM慢性并发症早期诊断和病情监控中的应用,使广大DM患者获益。

参考文献

[1]杨文英.中国糖尿病的流行特点及变化趋势.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8,48:812-819.

[2]张伟晓,盛丹丹,许小飞,等.18F-FDG和99mTc-MIBI双核素心肌代谢/灌注显像及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在糖尿病心肌损害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实用医学杂志,2016,32:3303-3306.

[3]Ji L,Hu D,Pan C,et al. Primacy of the 3B approach to control risk factors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type 2 diabetes patients.Am J Med,2013,126:e11-e22.

[4]Shah MS,Brownlee M. Molecular and cellular mechanisms of cardiovascular disorders in diabetes. Circ Res,2016,118:1808-1829.

[5]Mordi IR. Non-invasive imaging in diabetic cardiomyopathy. J Cardiovasc Dev Dis,2019,6.

[6]Xiao RZ,Hui RZ,Mei L,et al. Risk of 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 detected by 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amongasymptomaticChinesepatientswithtype2diabetes.Medicine(Baltimore),2019,98:e15618.

[7]Tavares CA,Wajchjenberg BL,Rochitte C,et al. Screening for asymptomatic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type 2diabetes mellitus. Arch EndocrinolMetab,2016,60:143-151.

[8]Jeong HJ,Lee DS,Lee HY,et al. Prognostic value of normal perfusion but impaired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in the diabetic heart on quantitative gated myocardial perfusion spect. Nucl Med Mol Imaging,2013,47:151-157.

[9]于瀛,孙倩,崔光彬. 2型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及其影像学研究进展.磁共振成像,2016,7:396-400.

[10]Golen LW,Kuijer JP,Huisman MC,et al. Quantification of cerebral blood flow in healthy volunteers and type 1 diabetic patients:comparison of MRI arterial spin labeling and15O-H2O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 J MagnReson Imaging,2014,40:1300-1309.

[11]齐颖,张人玲.糖尿病患者脑血流灌注及糖代谢的临床特点.中华糖尿病杂志,2005,4:272-273.

[12]Fukasawa R,Hanyu H,Shimizu S,et al. Identification of diabetes-related dementia:longitudinal perfusion SPECT and amyloid PET studies. J Neurolsci,2015,349:45-51.

[13]Roberts RO,Knopman DS,Cha RH,et al. Diabetes and elevated hemoglobin A1c levels are associated with brain hypometabolism but not amyloid accumulation. J Nucl Med,2014,55:759-764.

[14]Tziomalos K,Athyros VG. Diabetic nephropathy:new risk factors and improvements in diagnosis. Rev Diabet Stud,2015,12:110-118.

[15]Zhang L,Long J,Jiang W,et al. Trends in chronic kidney disease in China. N Engl J Med,2016,375:905-906.

[16] 邓志刚,刘渊,李利梅,等.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在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价值.医学临床研究,2015,11:2245-2247.

[17]陈雪红,钟甘平,王正江,等.肾小球滤过率和肾有效血浆流量“分离现象”对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意义.中国糖尿病杂志,2007,15:21-23.

[18]Vouillarmet J,Moret M,Morelec I,et al. Application of white blood cell SPECT/CT to predict remission after a 6 or 12 week course of antibiotic treatment for diabetic foot osteomyelitis.Diabetologia,2017,60:2486-2494.

[19]Ruotolo V,Di Pietro B,Giurato L,et al. A new natural history of Charcot foot:clinical evolution and final outcome of stage 0Charcot neuroarthropathy in a tertiary referral diabetic foot clinic.ClinNucl Med,2013,38:506-509.

[20]Lauri C,Tamminga M,Glaudemans A,et al. Detection of osteomyelitis in the diabetic foot by imaging technique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comparing MRI,white blood cell scintigraphy,and FDG-PET. Diabetes Care,2017,40:1111-1120.

[21]Santhanam P,Marashdeh W,Solnes L. Functional imaging of evaluation of diabetic gastroparesis. Curr Diabetes Rev,2018,14:222-226.

[22]周永静,李山林,刘丽,等. 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性胃轻瘫与肾功能损伤的相关性究.中国全科医学,2017,20:3725-3730.

篇13

Key words: Radiologists; Children;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2-0411-02

常规的X线检查,对儿科疾病诊治提供了充分的依据,随着医院管理质量的不断完善和提高,放射科对儿童的防护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放射科的质量管理应将其作为重要的考核目标。在满足临床诊断的前提下,使儿童在放射科检查中接受最少的X线照射剂量,而得到最佳的诊断结果。我们要做到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来达到放射科质量管理的目的。

1更新X线机的设备,提高技术质量

更新投照设备,用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 CR)、平板探测器(flat panel detector,FPD)成像的X线数字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替代传统的X线摄影。传统的X线摄影,因设备滞后和技术上的限制以及儿童投照的特殊性,严重影响片子的质量,阻碍了诊断水平的提高,误诊漏诊相对增加,采用CR技术用于投照,IP板(影像感光板)选用高速感蓝片,KV值相同但是曝光量减少,IP板经CR系统处理后,打出的激光照片,降低曝光量和动态模糊度,增加了清晰度,将密度边缘处理后效果更佳,从而减少了儿童的X线照射剂量,也充分满足临床诊断要求,提高了诊断质量水平。DR在CR基础上减少CR处理过程,拍片后直接看图像诊断疾病,同时打印处理图像,缩短出片时间,大大加快了诊断所需时间,为患儿节约检查时间。

2严格掌握适应症,降低儿童照射量

取消常规的胸腹透视,胸腹透视是摄片照射剂量的30倍左右,焦皮距近,对皮肤损伤较大,有无记录影像,若临床需要动态影像时,可用CR补充电视透视方法,替代满足临床需要。取消常规胸片,现在某些医院为加大收入,提高科室效益,不考虑患儿病情,凡以咳嗽感冒就诊的,均加照常规胸片,有些儿童甚至是短期多次拍片,临床医生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对能够用其他检查方法的,尽量用其他方法检查,对需要用X线摄片的,在投照中,一定要对儿童的敏感部位用铅皮遮盖给予保护,特别是眼部。甲状腺部和性腺部等部位。投照中,严格掌握好投照中心部位,限制照射野,减少无用的软射线,降低辐射的直接危害。拍片前及拍片后的等待时间,患儿尽量远离摄影室,留家长在窗口等候,避免散射线对患儿的危害。这些措施和要求也作为科室质量控制管理的目标。

3加强科室人员责任心,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加强专业技术培训,提高科室人员责任心。认真了解掌握好设备性能,定期检查保养。严格执行操作规范,保障放射科设备优化运行。认真钻研业务技术,严格按技术程序和要求,做好日常业务工作。对产生的废片要认真总结,分析原因,将此项工作作为科室质量管理考核目标,从而提高技术水平,降低废片率。儿童摄影以胸片常见,秋冬季感冒咳嗽疑似肺炎的,加照胸片。放射科技师投照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尤其肺尖部疾病,尽量让患儿抬头,包括病变部位,达到诊断要求,切忌马马虎虎,无责任心的工作态度。当前医院广泛使用CR、DR设备,宽容度大,条件要求不严格,儿童摄影时,应避免大剂量曝光,再调节图像,严格按照剂量执行操作。摄影过程一定管好铅门,对摄影室外患者做到有效防护。

4医患合作,创造和谐的医患关系

因放射科工作的特殊性,在检查前,应和患者家长沟通,了解患儿的基本情况,告知家长X线检查有一定的负面作用,体现出医患关系的和谐和人性化。检查前讲明摄片程序,告知家长及患儿摄片过程中无疼痛感,消除患儿紧张情绪,争取得到良好的配合。,检查时可以允许家长在旁陪伴,创造一个原生活环境,积极争取家长合作,减少因患儿原因造成位置移动至投照失败。同时要保护好家长,讲清原因,穿好防护衣,共同合作完成投照任务。

5床旁摄影患儿的防护

患儿需要使用移动式设备在病房或婴儿室内做X线检查时,除了对该患儿的防护以外,必须采用防护措施减少对周围儿童的照射,不允许将有用线束朝向其他儿童。明确告知患儿、周围儿童及其家属X线检查的负面作用、防护原则及办法。令其进行有效地避护。尽量让可以移动的患儿及家属远离病房或婴儿房,减少射线的损伤。

X线检查已成为医院不可缺少的临床诊断技术,医学照射野成为儿科疾病检查必要的诊断手段,提高放射科科学化人性管理,创造出和谐的医患关系,保护患儿健康,提高科室诊断水平,更好地为临床提供正确诊断依据,使医院整体管理水平得到更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