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旅游景区标准化建设

旅游景区标准化建设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8 08:54:2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旅游景区标准化建设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旅游景区标准化建设

篇1

关键词:旅游标准化;旅游景区;标准体系

一、引言

在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康庄大道”中,标准化扮演的角色是十分重要且必可不少的。一方面,对于旅游企业来说,实行标准化管理能够增强核心竞争力,便于行业监督管理,能够明显的提高国内旅游业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对于消费者来说,实行标准化管理有利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中国于1987年开始实施旅游行业中的旅游标准化。旅游业标准覆盖范围的不断扩大,目前已基本覆盖了食品、住宿、交通、购物、娱乐等诸多要素,覆盖领域包括旅游饭店、景区、公共服务以及旅行社等,国内的旅游业标准化发展进程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系统的体系和框架,这一成效是十分可喜的。

同时,旅游景区是表现自然环境、文化历史和社会经济统一的旅游地域单元,一般包含许多旅游点,由旅游线连接而成。旅游景区作为吸引旅游者前往旅游目的地参观游览的核心吸引物,在旅游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此,实施和促进旅游景区标准化,能够保障旅游景区的合法权益,促进旅游景区转型升级,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提高旅游者的满意度,实现景区和旅游者的双赢。

二、推行旅游景区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意义

1.为旅游景区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谈到旅游景区标准化,就不得不从标准化管理的来源说起。根据有关资料,标准化管理最初是应用于自工业化生产过程的一种管理模式,通过应用标准化管理,自工业化生产企业的管理效率得到明显提高,生产升本得到明显降低。再将事业回归到旅游业,从本质上来说,旅游行业是一种服务行业,各个旅游景区之间的竞争就是“服务质量”的竞争。那么,就可以通过实施服务质量标准化这一渠道来提升旅游景区的服务质量。例如,确立旅游景区服务等级形象,并依据标准建立系统的管理、评价、监控体系,以此来实现旅游景区的科学化管理,从而为旅游企业谋求更大的经济利益、发展空间。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2.旅游标准化利于旅游景区增加旅游竞争力

旅游服务业在我国发展迅速,提高服务质量、规范旅游行为、加强旅游行业管理等成为旅游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保障。通过发展旅游标准化,旅游景区通过提升服务和标准化来拓展市场,旅游行业才能从“价格竞争”逐布过渡到“品牌竞争”。通过旅游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能规范旅游行为,优化服务产品,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提高竞争力,更加有利于旅游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有利于塑造企业品牌,促进旅游服务行业转型升级,更加与众不同。

3.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早在本世纪开始的头十年,我国就相继出台了若干关于发展旅游业的规定和政策,其中明确的指出了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方向:“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与“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2009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有关规定中着重的强调了要健全旅游业的标准体系,重点保障餐饮、食宿等旅游公共卫生质量,确保安全、卫生、绿色、低碳等标准。可见,旅游景区的标准化是旅游业发展宏观和微观层面的共同决策,是旅游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三、我国旅游景区标准化应用现状

我国目前与旅游景区相关的国家标准有:《旅游景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旅游景区服务指南》、《宗教活动场所和旅游场所燃香安全规范》、《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置原则与要求第9部分:旅游景区》等等。行业标准有:《旅游景区旅游者中心设置与服务规范》、《旅游景区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置规范》、《旅游景区讲解服务规范》、《绿色旅游景区管理与服务规范》等等(详见下表)。

表 已的与旅游景区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上述的这些与旅游景区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从不同的标准和规范的角度对涉及旅游景区不同方面的问题做出了要求和规定。分析如下:

1.《旅游景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国家标准《旅游景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将旅游景区景点划分为五个等级,每一等级对应于各自所应达到的要求,通过对比旅游景区的实际状况、确定其所在的等级水平,从而督促旅游景区(点)加强景区管理,提高景区服务质量,维护旅游景区和旅游者的合法权益。

2.《旅游规划通则》

篇2

在九寨沟全力创建世界一流景区的进程中,九寨沟管理局全面实施旅游标准化引领战略,努力完善九寨沟景区服务标准化体系,以标准化管理提升人性化服务、推进国际化发展。

1 九寨沟景区标准化的历史

2002年开始引入ISO系列认证,2007年,九寨沟管理局成立了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先后编制、、实施了《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标准化管理体系》2008版,编制了《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标准化管理体系》2009版。

2010年6月,九寨沟管理局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首批“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单位”,7月,成立标准化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充实标准化办公室人员。9月,被省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确定为“四川省旅游标准化示范试点单位”,全面启动创建工作。12月,顺利筹备、圆满完成了由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景区分会主办、九寨沟管理局承办的首届“中国旅游景区标准化建设论坛”相关工作。

《九寨沟管理局旅游标准体系》(2011版)于2011年1月18日正式,2月1日起正式实施。

2011年8月标准化办公室正式经阿坝州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

2 九寨沟景区标准化的现状

2.1 机构和职责

(1)九寨沟管理局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九寨沟管理局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其他局领导及九寨沟旅游分公司主要负责人副组长,各部门及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主要职责是确定与九寨沟方针目标相适应的标准化工作任务和指标,审批九寨沟标准化工作规划、计划和其他重大事项,审批九寨沟标准等。

(2)九寨沟管理局标准化办公室。标准化办公室是标准化工作的常设办事机构,现设主任1名,标准宣教员1名、标准管理员2、标准监督员2名。主要职责是组织编写标准,编制九寨沟管理局旅游标准化体系,组织编制九寨沟旅游标准化工作规划、计划,组织对标准化人员进行培训、考核,组织实施有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并参加标准监督检查等。

(3)各部门。部门是各类标准的归口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落实标准的执行和培训工作,对部门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提出归口标准的制定修订意见等。每部门配备一名兼职标准化管理员。主要职责是具体协调处理本部门及单位的标准化业务工作。

2.2 标准化体系

《九寨沟管理局旅游标准体系》(2011版),采用功能归口型结构,从纵向分成服务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三大类,从横向分为保护管理、营销管理、建设维护、保障管理、运营管理、辅助管理六大块。内容共276项标准,包括基础标准18项、服务标准38项、管理标准72项、工作标准148项。体系为矩阵式三级组织结构管理,采用GB/T13017(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指南)、GB/T24421(服务业组织标准化工作指南)同全国旅游业标准体系的结合编制。

2.3 标准化工作成果

2012年1月,九寨沟管理局被四川省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授予“四川省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称号;3月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首批“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2013年9月被评为“全国标杆景区”,实现了“从标准到标杆,从试点到示范”的创建要求,有力地促进了景区的和谐、持续发展。

由九寨沟管理局起草的《旅游景区木制游步道建设规范》、《旅游景区环境清洁质量要求与作业规程》两项标准,经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阿坝质量技术监督局,从2013年6月28日起开始实施,这是阿坝州旅游领域首次实施的区域性地方标准。由四川省安科院与九寨沟管理局共同研制的《四川省旅游景区事故应急救援标准》、《四川省旅游景区安全防护设施标准》目前正在起草中。

3 九寨沟景区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 旅游环境较快变化致使标准可操作性降低

九寨沟标准化工作开展以来,经历了多次重大事件影响。汶川地震、“3.16烧”事件、庐山地震、H7N9流感、“中央八项规定”等在不同程度上对九寨沟旅游业造成了冲击,而国务院《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旅游质量发展纲要2013-2020年》等法律政策的出台又对旅游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旅游法》的实施,将改变长期以来根深蒂固的旅游行为,在一定时期内必然将对旅游业产生不利影响。旅游业是受环境影响极大的行业,当突发事件逐渐常态化以后,便给标准的制订工作也带来了极大的难度。然而,旅游发展总体形势良好。2012年,四川省旅游总收入超过3000亿元大关,名列西部第一,成为西部地区旅游总收入首个突破3000亿元的省份。四川省作为被国家旅游局评定的全国首个旅游标准化示范省,借此有利契机,制订了“旅游标准化行动计划”,并在全省范围内迅速推开,推动旅游标准化工作的推进。九寨沟旅游标准体系开始制订初即2006年,九寨沟旅游人数为231万,到2012年,旅游人数达到了386万,长期处于国内同类景区的顶级位置。九寨沟旅游事业在高平台上有这样大的增长幅度,在全世界都是鲜见的。旅游标准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游客,标准制订修订面临巨大的旅游形势差异,困难很大。

3.2 标准执行情况效果不佳

(1)标准不易查询。《九寨沟管理局旅游标准体系》(2011版)后,印制了16开标准体系书籍3本,共2000余页,也印制了一线员工标准工作手册。然而,九寨沟景区员工逾2000人,所有的工作内容均涉及标准化工作,原有的标准查询方式显然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健全标准的查询系统。一是由标准化办公室搜集、整理正在执行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国际标准,每年年初在全局公布。二是在九寨沟管理局办公平台公布九寨沟旅游标准管理体系,并根据标准的制定修订情况及时更新。三是以各部门归口的标准为基础,制作部门标准工作手册,作为部门标准化培训、执行、监督检查的依据。四是由标准化办公室提供常规的标准查询服务。

(2)人员岗位职责界定不明晰。九寨沟管理局作为一个事业单位,其工作职责和部门的工作职责均由阿坝州机构编制部门规定,这些规定是笼统的,不可能涉及九寨沟各项明细的工作。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是标准化工作的重要基础和主要内容之一,因此,首先应明确管理局和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其次,要修订各岗位的工作标准,最后,在涉及众多部门或岗位的各项标准中,要明确各部门和岗位的工作职责。

(3)标准培训力度不够。在九寨沟旅游标准化建设中,培训工作是居于重要地位的一项工作,通过“引进来走出去”,全局员工的标准化意识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但这显然是不够的,广大员工并没有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操作,他们对标准的认识还是很模糊的。应该建立完善的标准培训机制,通过多种方式将培训工作作为常规工作来开展,不断提高全体员工的标准化意识。一是部门培训。由部门分管标准化工作的负责人或标准化联络员组织进行每月至少1次的培训,培训人员由部门选拔或指定,培训内容主要为部门所涉及的标准内容特别是新的标准内容,培训方式主要以集中培训为主,培训工作可以与部门开展标准监督检查工作相结合。二是局内培训。由标准化领导小组通过多种方式选拔局内优秀的标准化工作人员对相关部门岗位人员开展培训,每年至少进行两次,培训方式可为集中授课形式,也可为岗位技能比赛、知识竞赛等。三是专题培训。又可分为两种情况,组织人员到专业院校、科研院所、优秀标准化景区和企业学习,或是邀请标准化专家和其他景区、企业的标准化专业人才到九寨沟培训,每年至少分别组织一次,并可与组织人事部门开展的全局性培训相结合。

3.3 标准监督检查效果欠佳

(1)明确监督检查的方式。九寨沟管理局2013年制定了《旅游标准体系实施监督方案》,明确了标准监督检查的主体及责任。一是各相关单位、职能部门开展过程监督和结果监督。二是党委办公室(目标办)牵头,与组织人事处、办公室、标准化办公室、安全监督管理处、督查办等部门和单位组成联合监督检查组开展专项监督。三是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开展标准执行效果评价。四是督查办开展常规督查。

(2)不断完善激励(奖惩)措施。根据《全国旅游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研究制定《九寨沟管理局旅游标准化工作专项评选奖励方案》,每年对为九寨沟旅游标准体系建设和有效推广实施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进行奖励。鼓励主动参与标准化研究、标准化管理工作,在执行标准化政策、推动和促进旅游业标准化工作方面起积极作用的员工。鼓励积极承担国家、行业、区域性地方标准的起草工作,并认真开展调研、试验及验证等工作,努力改进、提高标准水平的员工。

结合《九寨沟管理局旅游标准化管理体系》,细化《九寨沟管理局百分制考核办法》,按照工作标准对全体员工履职过程中的工作思想、措施、数量、质量、效率、贡献、创新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和评价,体现德、能、勤、绩、廉等要素,对员工进行综合考核。

3.4 九寨沟景区管理体制对标准化工作的影响

(1)九寨沟管理局为阿坝州人民政府直属的正县级事业单位,履行州级机关的职能,需要承担很多州里的党政专项工作,很多工作的延续性不强。财务由上级财政预算制管理使得财务管理与事务管理不协调。

(2)作为一个事业单位,九寨沟管理局要执行相关政策法规,怎样将之与标准化工作有效结合,是九寨沟标准化工作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3)九寨沟现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遗产、国家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区等,九寨沟管理局实行“五个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机制,有若干个业务指导部门,涉及的业务内容多而杂,并常伴有不协调不同步的情况。

(4)在对九寨沟景区的管理上,九寨沟未能有效履行对景区观光车运行、讲解服务等工作的管理,未实现严格意义上的统一管理,给标准化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采用合同制约定标准化工作内容,可以有效地解决对相关方的管理,达到标准化工作的同步和协调。

3.5 我国标准化工作本身的问题

篇3

前言

近年来,我国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发展迅速,使得园林绿化行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态势,城市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虽然目前园林绿化在很多城市都取得了优异成绩,但在景区品牌发展、景观策划、园林建设、服务规范,已成为旅游景区亟需解决的问题。

云台花园近年来取得了业内瞩目的成绩,得到了广大市民的好评,是广州市对外接待形象窗口,具有良好的地理环境和景观文化内涵。云台花园经营管理上,重视宣传策划,广开思路、增收创收、大胆创新,促使景区快速积累品牌效应,必将成为景区继续前行的重要推动力。

1、拓展景区活动,增加云台知名度

2006年9月云台花园成功举办首届“广州市立体花坛展览”,展览以“绿色花城・和谐云山”为主题,为广州地区首次大型立体花坛主题展览,进园人数达到21.03万人次。

2012年春节云台花园举办了第十八届广州园林博览会,具有鲜明的主题和丰富的内涵,云台花园以园博会为契机,充分展示了幸福广州的新形象,以园博会为契机,向市民游客传递“绿色家园、幸福广州”的理念,是市民游客节日赏花观景的好去处。

2013年春节云台花园举办“广州市第三届郁金香花展”,本次花展将展出20多个品种,近30万株从荷兰引进的郁金香,其品种、花色丰富为历年少见。展览以“郁金香”与“爱”为主线,精心设计了“郁金香之约”、“郁金香之恋”、“郁金香之舞”、“郁金香之旅”、“郁金香之吻”、“郁金香之趣”等大型景观,把风车、奶酪、木鞋等荷兰元素与广州风情巧妙结合,充满了异国情调,不出广州,就能欣赏到浪漫的异国风情和花文化。

2014年春节云台花园举办“ 康乃馨之约,母亲的爱”, 本次花展将展出10多个品种、10万多株康乃馨花,种植面积3000多平方米,其品种、花色之丰富为广州乃至华南地区历年少见。展览以“康乃馨之约,母亲的爱”为主题,精心设计了“感恩”、“ 母爱”、“真情”、“心心相印”、 “骏马迎春接福”等大型花景造型,而云台花园中轴线两边的康乃馨花海更是五彩缤纷、姹紫嫣红,令人难忘。另外,本次花展还增设了3D艺术画展区,供游客欣赏及互动。

2016年春节云台花园举办“ 紫罗兰主题花展”、 本次花展以紫罗兰为主题花,搭配金鱼草、百万小铃、角堇、天竺葵、郁金香、风信子等当季花材约30多个品种约10万盆(株),展出面积达10万平米。通过地栽种植和立体花坛景观布置相结合,营造出花海满园的美景。

通过近年来一系列主题展览活动,打造了白云山云台花园“花文化”品牌,营造了良好的旅游环境,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游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同步增长。

2、提高自身硬件,增强服务资源

2008年白云山景区充分利用其旅游资源优势,可持续地开发自然旅游资源,打造岭南园林巨作,形成国内外山水城市的典型格局,成功创建为全国5A级风景名胜区。创建过程中,白云山一方面注重文化是一个景区的灵魂,是景区打造旅游吸引物的依托,是延续景观生命力的源泉!景区根据自身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优异的自然旅游资源,根据广州历史文化,千百年来继承了岭南文化的精髓,根据广州历史文化背景,将白云山打造成为岭南文化品牌,也必要为发扬岭南文化作出了贡献。另一方面创建过程中为更好的提升服务质量,对景区的道路、灯杆、指示牌、垃圾桶等硬件设施进行统一规范;对景区部分厕所进行改建、扩建,并营造文化氛围,完善服务功能;在厕所周围种植桂花、大花芦利、醉鱼草等香花、多色彩植物,并在墙壁上种植垂体植物,以体现生态温馨的人性化管理;同时增加休憩设施、遮阳亭廊,采用环保材质。

3、强化优质服务理念,树立良好窗口形象

公园各服务部门遵循以优质服务铸品牌、以礼仪形象亮品牌、以安全第一保品牌的服务理念,做到无责任事故、无安全事故、无服务投诉。在职工中广泛开展职业道德、安全教育、服务规范、业务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加大服务人员理论学习和素质教育,培养知识性、技能性的全面人才。牢固树立“天天都是检查日、人人都是监督员”的主人翁意识,充分调动和发挥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创造窗口服务美好形象。

公园结合开展各种实践活动,不断提高一线职工的服务理念,实现着装、语言、行为等方面的文明礼仪规范。在抓好安全、服务、收入的同时,展现职工的文明礼仪服务风貌。开展风景区服务岗位班后会的培训,每月对服务岗位人员的培训学习情况和日常表现进行评价考核,使服务岗位人员通过每天的培训熟识服务技能和知识,熟练掌握和运用微笑、手势及有声的服务技巧,从而在景区内营造一种亲切、礼貌、和谐的服务氛围,进一步提高了辖区内的服务水平,更好地为游客提供优质高效、礼貌微笑的服务。

云台花园整合人力资源,调整岗位、人员、用工量,保洁区域采取区域化管理和量化管理,制定不同区域的管理办法,并加以量化考核。探索厕所管理新理模式:设置卫生专管员,负责实施对厕所的管理、监督、检查工作;为改善厕所周边环境。

4、完善景区规章制度,做好日常管理工作

白云山景区2011年规范制定标准化体系,为了景区在经营管理中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并加以实施。景区通过建立和实施标准体系,能够针对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以发挥标准化的系统效应,实现经营管理各项活动的最佳秩序,推动景区合理利用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增强景区的竞争力。 标准体系是一定范围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其组成单元是标准。标准体系表是标准体系的表现形式,它是研究、分析和优化标准体系的重要工具,是系统收集标准和编制标准制定计划的重要依据,是促进景区内的标准组成达到科学、完善、有序的基础,是一种包括现有、应有和预计要发展的标准的全面蓝图。 编制广州市白云山风景名胜区标准体系表,将为景区员工了解掌握标准和实施标准提供基本依据,为制定景区标准化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全面开展景区标准化工作、提高景区管理水平、提高景区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实现景区管理理念和长远发展目标提供重要保证。

为更好的促进景区工作,2012年景区根据各个单位辖区地段,创建网格化办公,网格化办公是根据景区区域分割成若干网格,每名工作人员根据自己的网格区域做好日常绿化、设施、服务、卫生、安全等工作,更好的提高了景区现场环境,给游客提供良好服务质量。

篇4

目前,平山县共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景点120多个,成规模有一定知名度的15个,其中: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家(东方巨龟苑,为河北省“十佳”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6家(滚龙沟观光采摘园、拦道石农业观光园、北马冢农业生态观光园、紫云山休闲度假村、沕沕水生态观光园、佛光山生态园)。近期平山县新发展、有较大知名度的还有葫芦峪、生态谷、泓润庄园等生态农业园区,为平山休闲农业观光旅游再添新彩。平山旅游品牌商品购物店已有20多家,景区购物店、土特产零售摊点400多个,农家乐300多家,旅游饭店50多家,黄安村、东冶村、北马冢、柏树庄等有旅游项目的村庄128个,从事农业旅游从业人员6万多人。可以说,平山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已成为农业、旅游业发展的一朵奇葩,在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舞台上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2平山休闲观光农业的主要特点和模式

平山休闲观光农业景点大致可分三大类:

2.1由成型旅游景区拓展形成。代表性的有巨龟苑、沕沕水。这类休闲观光农业点主要以旅游为主,果品、农产品采摘、销售为辅。由于原来的旅游景区已成型,已拥有相对固定的客源群体,发展农产品、果品采摘销售均为扩展业务范围、增加服务项目,锦上添花;所以管理制度及各项配套旅游设施设备健全,总体管理水平较高,效益情况较好。

2.2由原来的特色农业种植园、果园转型而来。代表性的包括五龙山明珠庄园、一坡果园、元坊果园等。这类休闲观光农业点大多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或个休户、联户、大户经营,主要以生产为主,兼顾旅游采摘,一般规模较小。由于旅游观光方面基础差,客源群体分散,且农林产品采摘季节性很强、旺季很短,所以休闲观光管理水平总体较差,管理制度及各项配套旅游设施设备不健全。但该类园区生产为重头戏,相对来说投资小且集中,总体效益情况反而是最好的。

2.3新开发的农业综合园区。代表性的包括葫芦峪、大吾生态谷、泓润庄园等。平山县这类农业园主要由其它行业领域注入资金建成。目前来讲,前几年暴利行业如煤炭、房地产、运输等运行低靡,效益严重下滑,许多老板手中出现大量资金淤集,造成近两年各行业资金大量注入山区综合开发及农业高效园区建设。这类园区投资极大,建设周期长,大量资金均投入到土地开发、道路建设、水利设施、标志性建筑等基础建设方面,目前农林种植、畜牧水产养殖等实际产生经济效益的产业投入相对薄弱。此类园区,旅游观光方面基础较差,虽然几个园区都在大规模发展蓝莓、樱桃、高档花卉等特色作物,但农林生产毕竟周期长、收效慢,而且目前深加工前景不甚明显,投资回收率较低,效益不太理想。

3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规划的精准性差。三类景点规划中均普遍存在投资估算不细、完工时间不明确、效益分析不准确等问题;尤其是新开发的农业园区,对什么时间收回资金、什么时间实现经济效益,没有明确的时间节点。

3.2后续资金缺乏。由于休闲农业投入资金大,回报周期过长,导致企业资金回笼过慢,流动资金紧张,影响到休闲农业的扩大发展。

3.3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休闲农业模式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综合性产业,旅游拓展型景区缺乏种养殖技术管理人员,种植转型园区又缺乏旅游业管理技术人员,这些均对休闲农业园区发展缺乏整体把握性。

4发展建议

4.1科学制订规划。要以全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为指导,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及城镇建设规划,依托自身优势,按照产业主导、生态优先、突出特色、集聚发展、多效并重的原则,编制出景区旅游发展规划,规划要思路清晰、目的明确、数据精准,对自身发展真正起到指导作用。

4.2强化人才培养。要找准自身的短板,有目的的着力培养管理人才、技术人才,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制订政策引进外部人才,通过参观学习吸取外地先进经验,并积极参加各级部门组织的专业培训和专家讲座,拔高景区人才层次,从而达到提升景区管理水平、技术水平的目的。

4.3加强景区标准化建设。一是要在景区总体打造上标准化;要严格上级部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建设标准,在整体规划上标准化,包括道路、标志、餐饮、住宿等,均要达到上级标准要求。二是在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上实现标准化;生产上要着力实现无公害、绿色生产,减少农药、化肥使用;加工销售上要制订严格的操作标准,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篇5

一、旅游行业服务标准化建设的工作现状

1、国际方面旅游标准化发展的现状。国际旅游标准化目前仍然处于发展阶段,国际旅游标准的制定主要通过大型国际标准化机构进行。国际旅游服务行业的标准化机构在全球范围、区域范围和国家范围三个层面展开工作。

(1)全球性组织。早在2005年,国际标准化组织(简称ISO)就成立了“旅游及其相关服务”技术委员会(简称ISO/TC228),这成为了全球性的旅游标准机构。

截至目前,ISO/TC228已经颁布了18项国际标准,另有建设中、待颁布的标准8项。其中,正式会员国家达55个,观察员29个。ISO的各项标准主要由ISO/TC228下设的各工作组秘书处研究及制定(见表1)。在已经颁布的标准中,以娱乐性潜水服务标准居多,其它各项为旅游信息服务、旅游及相关服务和探险旅游等系列标准(见表2)。而在建设中和待颁布的标准以旅游及相关服务标准居多,其中的相关服务类别也有所增加。另外新增了自然保护区标准的制定,但对旅游住宿方面的标准建设仍较少(见表3)。

ISO/TC228所颁布的标准,主要集中在对单个旅游项目服务标准的制定,标准内容具体而有针对性,标准内容非常详尽。这些标准都具有很强的国际影响力,主要是因为这些标准的制定均依托于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组织。由于不同的秘书处负责制定不同的标准,这些服务标准体系性不强。

(2)区域性组织。欧洲标准化协会(简称CEN)也专门就旅游标准化的制定,设立了“旅游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简称CEN/TC329),该协会也是唯一的区域性国际标准化组织。该委员会下设了五个工作小组,负责各类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到2010年7月,CEN/TC329已制定十项标准,主要集中在旅游住宿、旅行社、娱乐性潜水、语言和导游服务等方面,其中不少CEN/TC329制定的标准已经上升为国际标准。

(3)国家组织。在旅游标准的制定及实施方面,法国、德国和西班牙等国在欧洲旅游标准的建设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德国、西班牙的旅游化标准工作重在编制术语标准,而法国的标准体系更为宽泛,所编制的国家级旅游标准数量居欧洲各国之首。与ISO/TC228和CEN/TC329所颁布的标准相比,欧洲各国制定的标准范围更广、细分更为明显。这些旅游标准化的项目涵盖了包括服务通用语言、信息提供、信息标识等服务通用基础标准以及详细的服务供应商要求、服务标准要求、旅游游览服务标准。标准影响范围包括饭店、露营地、康体水疗、海滩、自然保护区、会议场馆、高尔夫球场、滑雪站、探险旅游、停车场等。

美国虽然是ISO/TC228的观察员,但其高度的市场经济体制和发展成熟的国家级专业标准制定机构(SDO)使得标准化工作对政府组织的依赖性很低,美国的官方层面联邦政府以及其州政府都没有制定旅游标准化的部门,并且美国民间也没有相关的制定旅游标准化的组织。

在亚洲,日本的旅游标准化主要通过系统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而对外参与制定国际标准更多目的是为了获得知识产权,获取经济利益并控制和占领国际市场。日本在制定和实施旅游标准化的过程中,主要思路是:依靠政府主管部门负责牵头组织,具体业务就主要由日本标准协会下属的研究工作组来完成。

而在泰国,亦主要由政府主导制定旅游标准,而标准化工作主要围绕两方面展开:一方面,作为旅游区开发投资的控制工具;另一方面,建立旅游质量标准体系。

2、我国旅游服务标准化的发展历程。我国旅游服务标准化工作起步的里程碑在1987年《旅游涉外饭店星际划分与评定》标准的,这就成为我国旅游业标准化工作的开端。我国的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于1995年成立,专门负责统筹我国旅游业标准化工作。2000年,该委员会秘书处首次制定了《旅游业标准体系表》,又在2009年颁布的《全国旅游标准化发展规划(2009―2015)》中,针对近年旅游业的发展对该标准化体系表进行了修订。至今,我国颁布实施的旅游业及相关国家、行业及地方标准已经超过150项。

3、我国旅游服务标准体系的现状。我国旅游服务标准体系的建立主要依据《全国旅游业标准体系表》、《服务业组织标准化工作指南》(GB/T 24421―2009)等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而制定。

这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全国旅游业标准体系表》,该标准按照标准技术内容的共同特性,将总体系分为四大分部体系,并在每个分体系下按照标准的一般划分和构成要素划分方法将总体系框架内容进一步分解和细化(见图1)。

其次是《服务业组织标准化工作指南》(GB/T 24421―2009),该标准的结构主要包括四大部板块的内容:即旅游标准化的基本要求、旅游标准化体系、旅游标准编写以及旅游标准实施及评价。服务业组织的标准体系由以下三大子体系组成。该标准体系结构(见图2)。

参照国家旅游标准发展规划和工作指南的指导,国内的部分省市已拟定了符合当地特点的地方旅游标准化发展规划,编制了地方旅游标准体系表,并颁布了地方旅游服务标准。例如北京、四川等省市分别出台了《北京市旅游标准发展规划(2008―2012)》、《四川省旅游标准化发展规划》等地方规划,为提升地方旅游企业实力,促进旅游业品牌化、规范化发展起到了指引性作用。

在国内各省、市积极开展旅游服务标准体系建设的同时,不少着名景区也开始建立自己的旅游标准,如《青海湖风景区旅游服务标准》、《九寨沟景区旅游标准》等,这些景区旅游服务标准的制定对于规范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水平、打造景区旅游服务品牌形象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二、我国旅游服务标准化存在的问题

1、旅游服务标准化体系有待完善。随着我国旅游服务标准化工作的发展,虽然表面上地方性旅游服务标准基本建成,但旅游服务标准体系的构建仍然相对滞后。我国现有的地方旅游服务标准体系大多基于《全国旅游业标准体系表》和《服务业组织标准化工作指南》而制定,但不同地区制定的标准体系划分并不完全一致。部分地方标准采用《服务业组织标准化工作指南》的标准体系结构,同时也有不少地区采用《全国旅游业标准体系表》的模式构建本地旅游

标准体系。但即便是采用相同的体系结构,在制定过程中,子体系的划分规则也各有差异。 国家层面旅游服务标准体系的缺失,导致无法为地方旅游服务标准体系的建立提供引导;另外,由于对旅游要素划分缺乏统一规则,容易造成标准的缺失。

2、地方标准类型多样,发展程度不均衡。我国在旅游服务标准化建设过程中,总体呈现出多地域、多类型、分散化等特征。从制定标准的数量来看,我国东部城市制定的标准数量较多,西部次之,中部最少,反映出我国不同地区旅游标准化工作发展不均衡。从标准要素的角度来看,针对旅游要素的标准远多于针对旅游基础的标准,如旅游景区服务标准较多(如千岛湖风景区旅游服务标准以及黄山景区服务标准等),而旅游交通服务标准较少。

篇6

东南西北中各具特色

“前几年放假时,老家朋友来新区玩,主要是吃海鲜,到洋货市场、外滩逛逛。现在截然不同了,观航母、游沙滩、品古镇、采摘葡萄冬枣等,滨海特色旅游能玩好几天。”天津滨海航母主题公园策划部经理郑彦超兴奋地说,已在新区定居工作10年的他深刻感受到滨海旅游的新变化。

因地制宜、挖掘特色旅游资源,与海洋文化、工业文化相结合是新区近几年旅游发展的主要特点。

在这里游玩,往北走,由北塘、生态城、滨海旅游区、中心渔港等区域构成的宜居生态为主的北部旅游圈已露端倪,北塘古镇、三河岛、航母主题公园、人工沙滩、鲤鱼门海鲜街、邮轮母港等众多独有的特色景点陆续建成;往南的游客可以来到大港皇家枣园、太空蔬菜园等地,体验农家采摘旅游的乐趣;在西边,以海鸥手表、应大皮衣、金威啤酒、天津纺织博物馆等工业游项目正逐渐形成规模。从2013年起,市民散客也可走进企业生产现场,看看手表、啤酒等这些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产品究竟是如何生产的;在东部,以天津港、东疆湾人工沙滩、国际邮轮母港等为代表的海上旅游项目,让游客充分体验到海边游的乐趣;在中部,洋货市场、外滩公园、极地海洋世界等,让人感受到滨海新区都市旅游的乐趣。

据新区旅游部门数据统计,截至目前,新区已有国家4A级旅游景点2家,3A级景点6家,2A级景点1家,“工业游示范点”已达16个,其中国家级2家,天津市级14家,旅游特色示范村15家,星级酒店达34家。

“海陆空 ”串点成线

“游客出门游玩时,不仅要玩的新鲜,还得图个方便。”滨海新区商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据了解,近两年来,新区旅游部门进一步将零散的景点串点成线,让市民游客交通上更加便利。爱国教育游、滨海新区游、滨海工业游、新区夜景游等10余条旅游专线观光大巴的开通,向游客全方面地展示了新区全貌。

而部分景点的“海空”串联,也让游客觉得特别新鲜过瘾。如目前非常火爆的直升机“空中观滨海”项目,直升机从开发区机场起飞,游客化身“航母战士”,鸟瞰蔚蓝大海,空中环游滨海,体验一把“航母出征”的刺激与雄壮。从高空中俯瞰,“基辅号”航母、东疆湾景区银色沙滩、大沽口炮台、塘沽外滩、泰达会馆、泰达足球场等景点被依次串联,游客可以尽情地欣赏魅力滨海全景及沿海的旖旎风光。而航母直升机观光目前可向游客提供空中观光游览、商务包机、航空拍摄、飞行驾驶体验、空中婚礼庆典等高端的服务项目。未来,航母将引入水上飞机、热气球、滑翔伞等空中高端体验项目,逐步串联天津市内景点,进一步辐射大连、烟台、秦皇岛等区域,实现环渤海旅游资源的空中串联。

“感觉真的很爽!很特别!”来自北京的游客齐先生兴奋地说,他是带着孩子来感受“空中旅行”的,不仅寻求到了飞行的新鲜感受,而且也快速地“游览”了新区多个景区。

而在海上方面,海河游船“由河入海、由海入河”一日游,将中心渔港、滨海航母主题公园等景点串连。新鲜的旅游景点、“海陆空”串联方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八方游客前来游玩。

旅游新业态渐普及

随着新区旅游业不断发展,不断涌现旅游新业态。以邮轮游艇、房车露营、私人飞机等为代表的时尚、创新的旅游新业态也正在新区快速发展。

据相关数据统计,2012年滨海新区仅接待国际豪华邮轮,就达90艘次,进出境旅客近29万人次。其中天津母港航线计划运营74艘次,同比增加55航次,进出境旅客约25万人次,均创历史最高纪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首次靠泊天津港的豪华邮轮就达6艘,其中注册在东疆保税港区的国内首家邮轮运营公司――海航邮轮游艇公司的“海娜”号,将运营40航次,游客可以到此来一次浪漫温馨的海上旅游。

而在游艇旅游方面,目前滨海新区首个可供普通游客体验的帆船游艇旅游项目也在航母主题公园正式亮相,众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坐在帆船上,体验出海的,观看航母360度全景。

除了海上新兴项目外,房车露营、私人飞机等多种自由新颖的休闲娱乐方式也越来越为人所接受。目前新区也在规划建设多个房车露营基地,2012年东疆人工沙滩的房车露营基地已建成投用。东疆国际房车营地是北方地区首个海滨房车营地。营地占地面积约为8000平方米,分为综合服务区、房车露营区、帐篷露营区、木屋住宿区、休闲活动体验区等。其中房车营位50个,帐篷区面积达到1000平方米。同时,房车营地还有原产德国的拖挂式房车可供租赁,“自带房车进入营地的游客每辆车每天的停靠费是200元,一般情况下,每辆车

每天的租金在500元到1000元之间。”

强化公共服务

篇7

洛阳山地地貌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60%,而山地县域旅游资源富集,旅游经济发展在当地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在栾川、嵩县,旅游业已成为两县的支柱性产业。

一、洛阳山地县域旅游发展路径分析

栾川与嵩县,作为洛阳南部深山区的“兄弟县”,面对相似的山水风光资源和旅游发展战略,但因其选择的发展路径不同,其旅游经济效应亦有显著的差异。

(一)栾川: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品牌化发展

栾川依托旅游资源优势,经过专家指点,当地政府提出了“旅游强县”的发展战略,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做大旅游的突破口,鼓励资金雄厚的企业投资景区开发、星级酒店建设等项目;主动出击,扩大宣传力度,实行密集营销和多样营销,借助强势营销媒体,使“栾川旅游风”吹遍大江南北。通过政府与企业全力协作,使栾川成为贫困县域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经济大发展的典型代表,被业界誉为“栾川模式”。

(二)嵩县:政府主导+市场跟随+寻求创新

嵩县的版图面积、资源禀赋、生态环境和文物古迹均居于全省县域前列,但版图大县的背后是经济小县,生态强县的背后是产业弱县。嵩县旅游业发展与栾川同时起步,但发展之初,其旅游产业发展政策产生了偏离,旅游业未能得到政府重视,这种情况持续了五年之久。之后认清旅游经济强大带动效应的嵩县政府开始主导旅游发展,将旅游产业明确定位为支柱产业,但因与栾川存在着资源近邻效应,又因出手慢失去了前期抢占市场的先机,多年来嵩县多是跟着栾川玩,采取市场跟随策略,借力栾川旅游品牌影响力,分割一部分观光市场。近两年来,嵩县开始寻求突破,在工业游、免门票、旅游标准化等旅游新业态及新形势方面不断探索,力图走出旅游发展不愠不火的怪圈。

二、洛阳山地县域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产品单一,文化性欠缺

县域旅游的通病在于产品局限于单一的、传统的观光产品,重自然景观,轻人文景观,过分地依赖于门票经济,旅游产业链不完善,资源品质很高,但产品品质一般。两县所拥有的4A以上景区数量居全省县域之首,但均是山水景区,提供的仅是“白天登山观景、晚宿农家宾馆”的大众观光产品,文化体验性开发不足。然嵩县是“中华第一名相”伊尹的出生地,汉相张良的隐居地,栾川为老子的归隐地等,文化资源并不是劣势,只是开发者并未将资源文化性渗透到旅游产品中去。

(二)景区同质化严重,近邻效应明显

资源相似造成景区同质化,不能发挥景区间的客源辐射效应,即两县的景区给游客出了一道单选题,没有做到“一景一色、一景一题”,即一个景区一种特色,一个景区一个主题,因此,游客只会选择其中的一个景区,这就造成了多个景区,分割同一个市场,即使加大宣传力度,也只能扩大客源市场的空间辐射范围,无法增加特定空间客源的旅游消费。

(三)区位受限,旅游交通是瓶颈

两县位于洛阳最南端,远离中心城市,交通是制约旅游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一是景区外交通,属于边远山区县域,交通线路少,交通时限长,从郑州到栾川需要五个小时,洛阳到栾川需要近三小时;且两县缺乏景区与市区、景区与城区、景区之间的直达公交,阻碍了自助游市场。二是景区内交通,停车场与景区内小交通线路存在规划不合理、建设不完备的问题,在旅游旺季,经常出现游客滞留现象,严重影响了游客满意度。

三、洛阳山地县域旅游创新发展的新思路

面对全国各地旅游县域的兴起,只有不断创新,转变思维方式,创立自有品牌,才能实现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全景栾川,大区小镇

全景栾川就是把整个栾川作为一个大的生态公园来建设,把旅游规划融入到县城、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的各个领域,使栾川的一草一木都成为生态公园的一部分,实现县域景区化。同时栾川提出“大区小镇”的概念,按照“大景区”+“旅游风情小镇”+“旅游新村”的形式,整个栾川是一个生态大景区,而每个乡镇依托自身条件,建设成为旅游风情小镇或旅游新村。将传统的“栾川模式”升级为“旅游引领,融合发展,产业集聚,全景栾川”的新思路,即借势“魅力中国”,在“全景栾川”目标的引领下,通过旅游业与工、农、商的融合发展,建设栾川旅游产业集聚区,将原来集中在景区内的六要素集中到一起,进行重组,形成产业旅游,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二)5A嵩县,不一样的乡村

“与影相随”栾川二十年,嵩县旅游市场已基本形成,如今嵩县不甘继续做栾川的“影子”,2012年2月在全国率先提出了“5A嵩县”的新理念。“5A嵩县”就是指按照国家5A景区的标准,对嵩县全域进行统一规划,将其打造成符合国家5A级景区标准的、开放式的5A县域景区。“5A嵩县”规划主要包括生态景区、工业景区、道路景区化、乡村变景区、历史文化变景区六大部分,其总体发展思路是以旅游统领一产、融合二产、带动三产,也就是说,农业围绕旅游调整结构,工业围绕旅游开发产品,城镇建设围绕旅游完善功能,社会服务围绕旅游突出特色,实现旅游带动全域经济,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嵩县特色的旅游发展新模式。

(三)“县景合一”,县域旅游发展新模式

全景栾川,5A嵩县,归根结底就是“县景合一”的旅游发展模式,实现旅游者“立体旅游”的体验价值。所谓县景合一,就是把整个县域作为一个景区进行统筹规划,实现县在景中,景在县里。要实现县景合一最关键的工作是要实现乡村景区化,产业集聚化,道路景观化,最终目标是将整个县域打造成为一个生态景区。本文将用“点―线―面”模式来分析“县景合一”的组成要素。

1. 点:乡村景区化

乡镇是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县景合一”的核心在于发展乡村生态旅游,通过合理规划,依托乡镇自身条件,赋予每个乡镇不同的主题文化,建设旅游风情小镇或是新型农村社区,打造具有乡域特色的景观带,调整种植结构,建设花海、采摘园、农家宾馆等,每一个乡村都是县域大景区的一个旅游景区点。

2.线:道路景观化

道路是县域大景区里一条条纵横交错的线,是景区点之间的过渡空间,道路景观化不仅有利于生态保护,更重要的是相对地增加了游览时间,有利于提升游客满意度。道路景观化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道路两旁种植花带、树木带等,缓解游客的视觉疲劳;二是结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将山里群众聚集到旅游道路沿线居住,围绕旅游搞服务,开设农家宾馆、购物商店、娱乐场所等,但建筑物要进行统一规划和设计。

3.面:生态景区

从整个县域层面出发,生态环境是其开展旅游业和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县景合一”必须以生态景区建设为终极目标,全力打造融生态景观、休闲探险、农业观光、农家风情、开心采摘、历史文化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品牌。

四、洛阳山地县域旅游创新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推进景区化建设,推行景区化经营

“县景合一”首先是要进行县域景区化建设,但不能是只停留在建设上,更重要的是推行景区化经营,按照景区的服务标准为游客提供服务。首先要在县域大景区内规划一个旅游集散中心,这个服务中心应该位于全县所有小景区点的中心位置上,相当于景区入门处的服务中心,提供咨询服务、售票服务、交通中转服务、导游服务等;其次,在旅游集散中心要开通通往各个小景区点的景区公交、观光车等,并建设停车场,建议大型旅游车辆停靠在集散中心停车场,游客换用景区内交通到达各个景区点,缓解各小景区的交通压力。

(二)整合资源,打造丰富的旅游产品体系

篇8

1树立“大旅游”观念,增强旅游业发展合力

旅游业具有社会性,是一种社会生活方式。其发展的实践表明,无论是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还是旅游经营者的经营活动以及旅游管理者的管理活动,都具有综合性。理论界也公认,现代旅游产业综合性强、关联度大、产业链长,涉及29个经济部门,直接或间接关联110多个行业。进入21世纪,我国的旅游管理模式已经基本完成了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部门管理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行业管理的转型,即从直接管企业到宏观管行业的转型,目前正在从以旅行社、星级饭店、A级景区等核心旅游要素为主的旅游行业管理,经由更加综合的旅游产业管理,向全面的旅游经济社会管理转换。传统对于旅游产业属性的认识已不适应于新的旅游实践。这就要求我们摆脱“小旅游”的思维、“小旅游”的方式,树立“大旅游”的观念,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合、社会参与、齐抓共管”的大旅游发展机制。

(1)创新发展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整合现有行政资源,对旅游产业实行全面的、复合的公共管理。一是成立全区旅游经济发展领导小组,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区级相关部门为成员,定期召开旅游工作联席会议,统筹协调全区旅游发展,研究解决旅游产业发展重大问题。二是区级各职能部门要依照《旅游法》和相关法规规定共同做好对旅游市场的监管和服务。三是每年定期召开全区旅游发展大会。四是区政府对区级相关部门、各旅游区管委会、重点乡镇和企业实行旅游工作专项考核。

(2)加强旅游要素保障。一是注重规划引领。把旅游产业发展纳入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时,充分考虑旅游产业布局和重点旅游项目需要。规划和建设交通、通信、供水、供电、供气、环保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优先保障旅游产业发展和重点旅游项目建设需要。二是加强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鼓励旅游资源较为富集的乡镇街道优先发展旅游产业。编制乡镇街道旅游发展规划要符合全区旅游总体规划和总体布局,由规划资质单位编制、经旅游专家组评审后报区旅游局审批。实施乡镇街道旅游发展规划应经区政府批准。鼓励拥有旅游资源的水利、农业、林业等部门按照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的原则,优先支持发展旅游产业。三是保障旅游用地需求。用地指标向重点旅游项目倾斜,对列入市级重点旅游项目建设用地优先予以保障。四是拓宽旅游融资渠道。探索“区级财政贴息、政府政策优惠、担保公司担保、金融机构贷款、项目业主开发”的“五位一体”投融资建设模式。五是加大重大旅游项目招商力度,力争每年引进1家以上国内外知名品牌企业落户涪陵投资旅游项目。

(3)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落实《国民旅游休闲纲要》、《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的有关规定,完善扩大旅游消费政策。在2014年全区旅游发展资金1000万元的基础上,逐年增加投入,努力实现全区旅游发展资金的投入增长与全区工业投入增长、全区经济增长同步。制定实施《涪陵区旅游发展资金管理办法》,严格执行“业主申报、行业主管、政府审批”程序,规范旅游发展资金管理使用。整合区级三峡后续工作、天然林保护、农业综合开发、交通建设、扶贫开发等专项资金资源,向重点旅游项目倾斜。

(4)建立旅游发展激励机制。对当年新评定为国家4A级、5A级的旅游景区,分别给予30万元、5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当年新创建为市级、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旅游景区,分别给予30万元、5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当年新荣获其他国家级旅游称号命名的单位,一次性奖励5万元。同时,鼓励旅行社做大业务,对全年接待区外游客来涪旅游的总量达2000-3000人,每一人次奖励1元;总量达3000-5000人,每一人次奖励2元;总量达5000-10000人,每一人次奖励3元;总量达10000人以上,每一人次奖励5元。

2深度开发产品,增强旅游业发展竞争力

旅游产品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随着产品的竞争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形式也在不断的增减改变。针对市场的变化,要求旅游业开发出与之相适应的现代旅游产品,就是多功能的复合型现代旅游产品,也就是以观光旅游产品为基础,充分体现综合需求功能,能较长时期的吸引游客的旅游产品。要按照“文化做强、差异做特、品牌做优”三大原则,实施旅游产品打造与旅游市场营销“两轮驱动、两轮互动”的发展战略,全力塑造“两江福地?神奇涪陵”城市形象,把涪陵建设成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巴国故都游览胜地和长江上游重要旅游集散区。

(1)倾力打造核心景区。紧紧依托涪陵独家拥有、堪称世界之最的三大特色旅游资源――涪陵榨菜、白鹤梁题刻、816核军工洞体,紧紧依托两个堪称国内罕见的稀缺旅游资源――点易园和武陵山,实施五大核心景区项目建设。到2016年末,建成涪陵榨菜文化旅游基地、白鹤梁旅游区(含两江游)、江北旅游区(含涪州古城)和武陵山旅游区,完善816核军工洞体旅游区。同步启动涪陵榨菜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加快白鹤梁题刻申遗进程,816核军工洞体建成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示范基地,武陵山旅游区成功创建市级旅游度假区并争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力争经过3年时间努力,把五大核心景区建成国际国内知名旅游区,打造涪陵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为涪陵旅游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奠定坚实基础。

(2)丰富完善旅游产品。充分发挥旅游产业融合性好、带动力强的功能特征,推动旅游产业与山水园林城市建设和优势产业的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五个方面的旅游知名品牌产品。

①大力发展城市旅游。充分利用涪陵“两江交汇”、“两江四岸”和大山大水大城浑然一体的特色景观,开辟城市观光旅游线路;充分挖掘和再现涪陵历史文化遗存,在城区通江廊道建设、人行步道改造中注入文化、旅游元素,建设地域文化特色鲜明的历史文化街区,形成兼具观光与休闲功能的涪陵城市历史文化展示区。

②大力发展品牌工业旅游。充分利用涪陵榨菜产业、医药产业和装备制造产业等已形成的产品美誉优势、先进设备优势和先进工艺优势,开辟工业旅游线路,创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形成兼具参观与销售功能的涪陵名特优品牌工业产品展示区。

③大力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加强对坪上特色文化资源、红色旅游资源和农耕文化资源的保护性开发,适时打造推出旅游新产品。重点以涪陵特色效益农林资源(涪陵榨菜、特色林果、特色花卉等)为依托,沿“东南西北”环形布局,按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点标准培育一批在重庆主城及周边有影响力的旅游特色村镇,形成“东赏龙眼、南观花卉、西看梨花、北望榨菜”和“春采鲜橘、夏摘杨梅、秋收猕猴桃、冬砍青菜头”的大型花瓣状特色乡村旅游区。

④大力发展商贸旅游。以滨江商业街区、金科世界走廊、泽胜中央广场为中点,在江南主城百亿商圈建设兼具展示涪陵商业时尚与活力、满足游客购物需求的特色旅游商品购物街区。

⑤大力发展文体旅游。以游船、锦绣广场和涪陵大剧院为平台,挖掘、创作、推出再现涪陵历史文化精华、讴歌“古老的希望城――涪陵”的大型文艺表演活动,创作涪陵地方文化特色影视作品和舞台剧目;以武陵山旅游区和长江、乌江自然地貌为平台,积极申办国际国内重大体育赛事,建设全国青少年户外活动热赛基地,形成集竞赛、运动、游览、养生为一体的休闲旅游区。

(3)精心设计精品线路。依托涪陵五大核心景区和周边区县旅游景区,向区外推介、营销、炒热五条旅游线路,即:大仙女山景区旅游环线(涪陵-武隆-丰都),涪州长江精品景区旅游环线(蔺市古镇-白鹤梁水下博物馆-两江四岸游-丰都鬼城),武陵山旅游区环线(乌江画廊-816核军工洞体-大木花谷-武陵山森林公园-武陵山大裂谷),白鹤梁旅游区环线(江南主城商圈-白鹤梁水下博物馆-两江游-涪州古城-北山新城),涪陵榨菜文化旅游基地环线(沿江万亩榨菜种植观赏区-沿江万米风脱水榨菜长廊-榨菜DIY体验区-榨菜现代化加工园区-榨菜博物馆街区-榨菜现货交易一条街-榨菜美食街区)。

3完善基础配套,挖掘旅游业发展潜力

旅游业要发展,其前提条件之一就是基础配套设施的充分供给。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与旅游业发展存在着正相关关系。根据世界银行经济学家的研究成果显示,经济产业与基础设施能力是同步增长的,一般来说,当基础设施存量增长1%时,就会带动GDP也增长1%。因此,涪陵要实现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就必须进一步重视基础设施的完善,千方百计改善旅游环境和条件,不断满足普通公众对旅游的需求。

(1)在道路建设方面,加快武陵山旅游区环线公路和进出通道改造工程建设,实现半小时通达;加快大仙女山景区旅游环线公路涪陵段改造工程建设,实现1小时通达;优先改造乡村旅游示范点(旅游村、旅游乡镇)连接公路,实现1小时通达。

(2)在码头建设方面,尽快完善涪陵港相关设施,争取将涪陵建设成为重庆市季节性游轮母港,实现游轮停靠。

(3)在旅游标识标牌方面,年内启动涪陵城区滨江路、兴华中路、太极大道旅游标识标牌,更新改造涪陵城区至武陵山旅游区沿线公路标识标牌,规划启动通往旅游村镇沿线公路的旅游标识标牌工程,争取在渝涪、沿江、涪丰石、南涪、渝湘等高速公路上标注涪陵核心景区,力争年内建成为改善旅游便民服务设施,完成区内主要干道和重点景区标识标牌建设。

(4)在智慧旅游方面,启动全区“智慧旅游”规划,完成五大核心景区“智慧景区”建设,实现网上营销、旅游服务与管理实现信息化、动态化、全覆盖,建立涪陵旅游信息和咨询服务平台――涪陵旅游营销中心,加强与市旅游信息中心合作,实施智慧旅游项目,通过微博、微信、手机APP等宣传涪陵。

(5)在住宿设施方面,要新建一批高品质旅游度假酒店、经济型酒店和其他住宿设施为补充的旅游住宿设施。

(6)在特色餐饮方面,推出一批涪陵地方特色菜肴,建立涪陵地方菜实名目录,培育一批定点特色餐饮企业和街区。

(7)在特色商品方面,挖掘和开发一批涪陵地方特色商品,建立特色商品目录,对旅游商品进行文化包装,在武陵山旅游区和白鹤梁旅游区开设成规模的旅游特色商品街区。

(8)加快配套完善重点旅游景区、重点旅游乡镇的水电气、金融、网络、通信和环保等公共服务设施。实现交通、公安、商贸、通讯、工商等涉旅数据信息共享。

4强化营销推介,增强旅游业发展吸引力

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中,“酒香最怕巷子深”。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令人向往的现代服务业,由“啃老族”依靠老天爷赐予的自然资源、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发展成为现代化、时尚化、需求多样化的新兴产业,现代营销推介必不可少。

(1)强化涪陵形象推广,借助“品牌涪陵”整体形象宣传,按照“政府造势、企业跟进”的思路,大手笔持续宣传和营销涪陵旅游新形象。推行“5+1”宣传营销模式,即:共同叫响一句口号――“常来涪陵幸福来临”,共同塑造一个形象-“两江福地?神奇涪陵”,共同搭建一个平台-涪陵旅游营销中心,共同培育一支队伍――涪陵旅游营销体系,共同打造一个节会品牌――中国榨菜文化(旅游)节,实现2020年接待游客2000万人次目标。

(2)组建涪陵区旅游营销中心,借助区内大型知名企业的产品外销渠道探索搭建涪陵旅游营销网络,支持区旅游局根据业务需要实行服务外包。制订《涪陵区组团来涪旅游奖励办法》实施细则,并适时执行兑现。创新思路,增添措施,持续改进和办好中国榨菜文化(旅游)节。

(3)依托涪陵区旅游协会组织文化名人编写涪陵导游词,组织“名嘴”宣传涪陵导游词。重视利用涪陵名人、名事、名品进行旅游宣传和营销。组织全区旅游企业抱团营销涪陵旅游产品。在城区繁华地段设置旅游宣传阵地3个,涪陵地方报纸、电视、电台和网络要免费定期宣传和推介涪陵旅游新形象和旅游产品,大力宣传“游客为本,服务至诚”的旅游行业核心价值观。

(4)依托互联网技术,积极发展“互联网+旅游”。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管理信息系统,建立旅游电子商务网络、旅游电子政务网络、各类旅游服务网站以及酒店管理系统、景区管理系统。广泛开展旅游信息、信息查询、在线预订、在线支付和特色服务等,方便游客出行。加快数字旅游建设,为游客提供在涪陵的食住行游购娱等实用信息导航功能。以手机终端为依托,通过短信等方式,向全国手机用户展示涪陵食住行游购娱等各种旅游信息。

5规范市场秩序,增强旅游业发展持续力

规范有序的市场秩序,是实现游游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前提。但从目前情况看,旅游市场秩序失范、服务质量不高仍是影响旅游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只有实现旅游市场的规划有序,将广大游客更加满意的价值追求落实到旅游发展之中,将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融入到每个旅游要素之中,涪陵的游游业才能实现健康、快速、持续发展。

(1)大力加强旅游诚信体系建设,大力倡导诚信经营和诚信服务,建立旅游企业和旅游窗口从业人员诚信等级评定、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完善旅行社信誉等级评估制度,开展诚信服务窗口、诚信标兵、诚信企业评选活动,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篇9

1.明确产业定位,加强政府主导。为进一步贯彻省、市旅发大会精神和相关的文件精神,今年我县由县旅游局牵头,组织起草了《关于促进__旅游业改革发展加快打造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休闲旅游目的地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和《__县旅游总体规划(2014-2030)》(以下简称《总体规划》)。《实施意见》明确了至2018年旅游业发展目标,从旅游产业发展机制体制、发展格局、产品建设、旅游配套、宣传推广等方面,提出 “五大工程”,同时实施“五大保障措施”。《总体规划》明确了以“两核一心一带”为总体框架,进一步优化全县旅游发展格局,全面推进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建设,旅游综合基础配套设施、旅游公共服务、整体形象宣传等进一步完善提升,真正形成大旅游的整体优势和综合效应。经前期县委、县府、县人大、县政协审议,在8月召开的全县旅游发展大会,《实施意见》正式出台。《总体规划》也于今年11月经县人民政府批复正式同意实施。

2.推进景区创建提升,提升影响力和竞争力。今年以来,我们以创建、提升、整治为重点,加快推进旅游景区转型提升发展。

一是开展__景区5a级创建。结合创建标准及国家、省、市旅游局暗访发现的问题,进一步明确责任分工,制定整改方案,做好景区环境协调改善、公共空间规范管理、智慧化建设、景区安全整治、旅游秩序整治、景点提升、标识标牌完善、绿化提升等工作。4月由县委县府抽调40多人脱产成立工作组,开展为期三个月的__古镇景区安全整治工作,同时出台《2015年__县__古镇规范旅游秩序专项整治行动方案》,6-8月开展集中整治活动,重点整治黑车黑导拉客、带客逃票,扰乱公共秩序等现象。通过整治,古镇景区的环境卫生、安全防范等各方面都得到了较大改观,形成了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11月完成了3.03平方公里的__古镇标识设计方案招标,智慧旅游建设方面,____正式入驻__古镇,开启智慧旅游建设项目。于12月底完成停车场智能收费系统的安装;古镇内开始全面排布光纤线,为项目建设做前期基础设施准备。

二是积极指导__温泉省级度假区提升发展。__巧克力甜蜜小镇今年成功入围全省第一批产业特色小镇名单,小镇围绕产业培育和旅游度假两大功能,整合__巧克力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__温泉小镇、__花海--__水乡景区、__休闲农庄、__项目(规划中)等6大景点,目前__巧克力甜蜜小镇已委托__工业大学进行项目规划设计;;。指导__温泉小镇按照4a级景区的标准进行相关配套提升,通过数月的整改完善工作,向省市旅游局提交申请,对__创建4a级旅游景区进行景观质量评估,12月31日通过了省专家评审会评审,下一步将上报__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工作方案及计划任务书。另外,2015年10月我局指导__温泉小镇申请创建省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10月通过市旅游局、卫计局、农经局专家初审上报至省旅游局等相关部门申请验收,12月29日通过了省级相关部门评定,列入2015年度__省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命名名单;指导__巧克力小镇进行项目提升,项目业主已邀请台湾专业团队按照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标准,对项目进行整体提升策划,为下一步申请景观质量评估打好基础;指导区内__花海__水乡景区整改提升工作,根据最新4a景区创建评分标准及省旅游局下发的暗访反馈报告,查找不足,落实整改,6月份委托__名苑进行了相关的一系列整改提升方案设计,编制了整改方案,6月-11月进行整改提升具体实施工作,目前整改提升工作已经初步完成,已向省旅游局申请复核验收;__拖鞋浜美丽乡村精品点建设、优美庭院建设正在推进中;__镇荣获省级农家乐特色乡镇称号。

3.加快项目建设,丰富旅游产品。建立健全项目跟踪服务机制,及时掌握项目建设情况,对我县旅游建设项目进行整理汇总,今年建设的旅游项目共8个,今年计划总投资46200万元,根据2015年四季度报表反映,当年实际已经投资43624.8万元。主要是:__戏剧艺术馆已经竣工;宝鼎

酒店已竣工;____(__项目一期)已竣工、二期现正在供地阶段(拆迁),三中地块现正在方案制作阶段;____博物馆已竣工;____大酒店已竣工;__巧克力小镇二期工程婚庆接待中心、婚庆摄影基地外景等在建,北区园区景观绿化工程基本完成;__温泉小镇vip、温泉中心主体竣工,婚庆摄影二期4#楼、5#楼已经结顶,项目总建筑面积177044.52㎡,已正式开业;__文化旅游项目东西区已结顶,正在进行外墙装饰。

(二)以配套建设为重点,完善服务体系,提升服务功能

1.加快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今年我们对全县旅游交通指引标识系统进行了专题规划,该规划已于10月26日通过专家评审,经汇总专家评审组及相关部门意见和建议后,由设计单位修改形成报批稿。目前该规划已由县人民政府批准同意,正进行旅游交通指引标识系统图纸设计工作。2.完善旅游公共服务。县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在全县范围内设置17个旅游咨询服务站点,开展__旅游宣传咨询服务活动;密切与__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和10家区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的合作关系,扩大我县旅游宣传范围,全年累计向__各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发放宣传资料近35000份、县内各旅游咨询点发放宣传资料10000多份;为准确反映我县旅游日新月异的变化发展,重新汇总旅游企业信息和景点介绍,完成__旅游自驾游手册及旅游宣传画册的设计制作,宣传手册发放后得到广大游客的欢迎。

3.旅游厕所新改建工作。4月下旬,为积极响应国家旅游局“务实推进”旅游厕所革命的精神,按照国家旅游局和省旅游局部署的各项“旅游厕所革命”工作,我县对全县旅游景区、旅游线路沿线、交通集散点、乡村旅游点、旅游餐馆、旅游娱乐场所和休闲步行街的厕所现状进行了摸底调查,并统计上报了今后三年上述场所新建、改建旅游厕所的计划。2015年至2017年全县计划新增旅游厕所共29座,厕位436个;改建旅游厕所44座,厕位567个。截至12月底,全县在建新厕所17座,改建旧厕所24座,合计41座,已完成年度任务。

(三)以融入__为载体,加快资源整合,形成核心优势。

着力推进旅游资源整合,以乡村旅游节为切入点,充分利用已有的休闲观光农业、农家乐、水乡地貌和景区(景点)等资源,整合__节庆活动,推介旅游线路,推出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新颖多样的系列推广和宣传活动,达到推介__、宣传__, 树立__旅游节庆品牌的效果。

1.围绕“品善·膳品”主题开展古镇__杯__民间菜品甄选活动。为充分挖掘__民间饮食文化精华,继承和发扬__传统特色,促进__旅游业各要素均衡发展,2015年上半年推出古镇__杯“品善-膳品”__民间菜品甄选系列活动。整个活动分为五个阶段:社会征集、专家评审、全民票选、菜肴烹饪比赛及美食文化宣传,社会征集阶段,共计收到稿件309份,有效稿件201份,目前已完成全民票选阶段工作。

2.实施融入__战略,搭建__智慧旅游平台。今年重点与__旅游网合作开展智慧旅游项目建设,以提升游客体验度为目的,提供基于移动互联网的__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重点是汇聚 “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公共服务信息,突出展示__旅游企业信息;建立手机导游、实时查询、电子地图功能等功能。智慧旅游app已完成制作,并在今年__旅游业发展大会上正式。开通了__旅游微信号,整合旅游资源及旅游企业信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实时推送__旅游信息和促销活动,今年共完成45期信息的推送。

3.搭建推介、宣传平台。4月份组织6家旅游企业参加由省旅游局主办的“2015__(江西)旅游交易会”,在交易会上共发放旅游宣传册2万份、旅游小礼品1000余份;5月份选出6件精品参加了2015__省旅游商品大赛;6月份组织__旅游公司和__旅游公司参加“2015__都市圈旅游联合活动”;10月组织__旅游公司参加澳门世界旅游经济论坛“诗画__”旅游推介活动;11月组织__旅游公司和____温泉参加“2015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12月组织__参加2015第八届(中国 温州)网络旅游节。与__报、新民晚报社区版继续开展合作宣传,出版了《__旅游:迎接“迪士尼”时代 助推旅游科学发展》等专题宣传版面,全年在__报推出6个版面,新民晚报社区版上推出2个版面;与省自驾车旅游协会签订协议,在协会出版的《智慧游__》上刊登__旅游版面;与__旅游度假区、__宾馆、____旅游策划公司协调对接,初步达成__自驾游套票的合作意向。同时根据我县旅游产品特色与周边资源情况,积极深入调研我县旅游资源,研究设计了符合市场需求的多条__休闲一、二、三日游特色旅游线路,并通过网站、媒体、报纸推向市场。

4.加强与__、__的联系。__已于上半年正式开始承接展会,__也将于2016年正式开门迎客,今年以来局领导多次赴__进行对接,目前,已推荐一家优质旅行社与迪士尼进行业务对接;今年11月初派员到__申迪集团挂职,__申迪集团为__度假区的中方合作公司。目前已与申迪集团研究部、发展部、运营部、申迪园林、申迪旅游等主要职能部门和下属公司建立了联系,正在积极探寻__旅游与__度假区的合作机会,同时积极与__市旅游局下属__市旅游公共服务中心、__旅游集散总站对接,争取在__度假区与__(__)之间开通旅游专线。

(四)以软环境建设为契机,规范市场管理,实现品质提升。

1.开展旅游市场秩序及安全整治。在春节、国庆黄金周前期开展旅游市场秩序及安全联合督查,在清明、五一等“小长假”期间开展例行安全检查,排查节前旅游安全隐患,落实安全各项措施。全年共出动检查人员120人次,检查旅游企业65家次。对发现的问题,督促旅游企业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2.深入开展安全监管。一是落实责任,完善安全监管体系。对2015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专题部署,与全县31家旅游企业签订了安全责任书;推行旅游安全“一岗双责”,进行分类安全检查和指导;二是继续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宣传

教育。制定旅游行业 “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部署安全生产月活动; 参加安全生产月宣传咨询日活动,制作安全宣传展板开展宣传;组织旅游企业采取悬挂横幅标语、利用led显业屏播放,张贴安全警示标语、宣传栏宣传等形式开展宣传。11月举办了一期全县旅游行业消防安全知识培训会,并组织了应急疏散和灭火器使用演练,提高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时效性。三是开展平安旅游创建。今年继续深入开展2015年度的“平安旅游”创建工作,6月启动创建工作,11月底将对全县各企业“平安旅游”创建工作对照考核标准开展检查和复核工作。今年全县共有23家旅游企业开展“平安旅游创建”复核,2015年新增创“平安旅游创建”单位4家,经综合考核,全部推荐为市级“平安旅游创建”单位,为我县“平安__”建设提供支撑,为广大旅游者营造和谐良好的旅游环境。3. 加强日常规范管理。县旅游局加强旅游统计工作,定期开展业务指导,组织旅游企业完成国家旅游局、省旅游局二级旅游统计系统月报季报年报工作、全国旅游行业财务信息汇编工作,结合全县旅行社业务年检,完成统计调查、财务审计等工作,及时完成旅行社网上信息系统的备案登记和注销工作。组织全县13家旅行社参加市旅游局组织的《全国旅游团队服务管理系统》填报工作培训班。

4.围绕目标抓好节能减排工作。根据年初的旅游系统年度能源“双控”工作任务,进行工作部署,要求各企业继续抓好相关企业的节能减排相关工作,尤其是抓好星级饭店和a级景区用电用能的节能降耗管理。

(五)以诚信建设为支撑,倡导文明旅游,提升文明程度。

1.积极开展旅游行业文明窗口建设。配合市旅游局在旅游行业内组织开展市级青年文明号考核和申报工作,对以前年度3家争创单位、已命名2家企业做好相关迎检复核工作,同时积极做好创建动员,2015年又新增1家企业申报市级青年文明号。

2.开展诚信旅游建设。由县消保委、县旅游局和__旅管委等部门联合举办了3.15消费者权益日宣传活动,积极倡导“重合同”、“守信用”等诚信理念。现场采用宣讲、受理咨询及投诉等形式,向消费者宣传《旅游法》、《旅游投诉处理办法》等旅游法规。同时邀请旅游行风监督员、活动成员单位、消费义工代表共50人开展“3.15__景区消费体验活动”,以游客身份来“找茬”,通过活动,进一步提高旅游者的依法维权意识和文明旅游意识。

3.推进行业文明旅游工程建设。以提高公众科学素质为目的,加大对旅游行业从业人员和广大游客的宣传、教育,今年以来在全县旅游行业中开展“文明旅游·安全出行”主题活动,印发了活动方案,出版了以“文明旅游”为主题的__版宣传专版;策划、设计印制了《文明旅游安全出行手册》并发放到各旅游企业;开设文明旅游宣传专栏,完善文明旅游活动信息上报制度;配合县文明办、县创建办做好全县“一创建三复评”相关工作。

4.及时公平高效做好投诉处理工作。今年以来通过电话、网络、来访等形式共受理旅游投诉43起,同比增加16.2%,结案率100%。全年发生理赔7起,总赔偿数额27350元。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启动之年,也是我县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提升期,县旅游局将以“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为核心,围绕将我县打造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休闲旅游目的地这一总[,!]体目标,不断优化旅游发展布局、加快核心产品建设、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提升旅游主题形象,努力实现__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省、市、县有关会议精神,紧密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把旅游业做成经济效益突出的朝阳产业、全面拉动三次产业发展的龙头产业、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民生产业这一战略目标,突出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的__旅游“全域休闲化”、“全域智慧化”和“全域生态化”的发展方向,积极适应旅游市场变化,实现旅游产业从传统观光旅游向文化旅游、休闲旅游、会展旅游、商务旅游相结合转变,不断提升我县旅游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预期目标

2016年力争接待国内外游客1338万人次,实现国内外旅游收入141.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2%和 15%。

(三)工作重点

1.抓项目建设,推动旅游产品进一步提档升级

(1)推动总体规划贯彻实施。做好新一轮《__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4-2030)》实施。同时不断完善规划体系,做好__县乡村旅游专项规划及__省级旅游度假区、汾湖旅游度假区、高铁新城旅游综合体等区域性规划编制的指导工作。

(2)加快景区品牌提升和创建。加快推进旅游景区转型提升发展,__景区力争明年通过国家旅游局5a级景区评定。__温泉省级旅游度假区将以规划为引领,加快度假区开发步伐,在完善配套设施建设的基础上,重点服务好龙头项目,同时加快区域内资源整合,探索科学、高效、管用的运营管理模式。进一步推进__镇巧克力甜蜜小镇建设工作,指导__温泉国际与__巧克力小镇创建4a级景区、孙道临电影艺术馆创建3a级景区,指导开展__国际木雕城3a、__花园__水乡4a提升工作。

(3)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对重大项目实行动态管理,建立健全项目跟踪服务机制,及时掌握重大项目建设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制约项目进程的瓶颈问题。重点推进恒天__祥符荡文化艺术产业园项目、__温泉旅游度假小镇、__巧克力小镇二期、新__幸福风情水街、__文化旅游项目及乡村旅游特色村落建设等项目的开发建设,加快项目向产品转变,逐步成为我县旅游经济新动力。

2.抓公共服务,推动旅游功能进一步完善

(1)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根据《__县旅游交通指引标识系统专项规划》,对全县旅游标志、标识进行统一建设,提高我县主要旅游景区(点)的可进入性和通达性;协调做好全县旅游公共交通线路的优化布置,完善旅游交通网络;结合“四边三化”、“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等工作,对通住县城、景区主要道路沿线实施洁化、绿化和美化工程,营造旅游城市氛围;按照国家、省、市旅游部门关于“厕所革命”的要求,指导全县旅游厕所整改提升工作,确保完成年度任务。

(2)拓展旅游咨询和配套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咨询服务水平,完善全县旅游咨询点布点及推广,搭建集旅游投诉、旅游咨询、旅游紧急救援、旅游信息化、旅游推广于一体的城市旅游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发挥县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的作用,积极与__旅游公共服务中心进行交流合作

,实现信息互动交流。(3)大力发展智慧旅游。加快智慧旅游平台建设,对原有旅游官方网站进行改版建设、做好旅游app和旅游微信号的运作,借助智慧旅游平台我县旅游最新资讯,展示我县旅游形象,为游客提供旅游参考;指导各旅游企业开展智慧景区、智慧旅行社、智慧饭店的建设工作;积极推进资源整合力度,探索在县内主要旅游景点推行旅游门票一卡通,逐步实现景区资源的“一卡连接”。

3.抓宣传推介,推动旅游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1)加强主题塑造,树立目的地形象。策划包装旅游主题形象,开展旅游市场分析,抓住重点客源市场,开展各项专项宣传活动;对旅游线路进行策划包装,通过各类旅游交易会、推介会、主题活动等开展目的地营销;以主流媒体为平台做好宣传广告工作,借助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的力量,开辟专栏、专版、专题,多平台、多角度、多形式宣传我县的旅游资源、形象、精品线路并举办重大推广活动。

(2)实施融入战略,加强交流合作。抓住__“迪斯尼”、“__”带来的机遇,按照 “沪善同城”的总体定位和要求,集聚全县旅游整体优势,吸纳“迪士尼”溢出效益及“__”的集聚效应,主动加强对接,细化工作方案,以市场需求为核心,实现产品开发、交通接待、公共配套、信息服务、形象推广等多层面的对接协作;深化与__各区旅游部门、__旅游公共服务中心、__旅游网合作,加强与__各主流媒体的宣传互动,实现沪善同城效应。

(3)整合旅游资源,搭建推介平台。组织各类旅游交易会、推介会、主题活动,搭建我县旅游推介平台,对__旅游资源统一策划、整体包装、重点推介,使景区、酒店、旅行社实现统一宣传、营销,体现__旅游的整体优势,帮助旅游企业积极开拓旅游市场,提升全县旅游企业的竞争力及经济效益。重点在迪斯尼开园前,选择浙南、赣北、皖南等地,对接当地旅行商及媒体,组织全县旅游企业赴当地举办1-2次推介活动。

4.抓规范提升,推动旅游环境进一步优化

(1)加强旅游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以抓好《__省旅游条例》的宣贯为契机,建立健全旅游市场监管机制,加大对旅游市场、旅游企业和导游队伍的监管力度,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保障游客的合法权益;及时受理旅游投诉,妥善处理游客反映的问题,落实游客的合理意见和建议;持续开展游客满意度调查,建立公正、客观、权威的旅游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完善旅游行业应急联动预案及工作制度,落实工作责任,及时处置应急工作;建立行业质量监督机制,不定期对旅游市场进行暗访检查,并向社会和旅游行业公布结果。

(2)推行行业标准化,提升服务品质。推进旅游景区(点)服务标准化建设,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游客满意度、提升景区品牌形象;推进星级饭店标准化建设,做好饭店前期建设、评星升级、创建主题酒店和绿色饭店的指导服务工作;推进旅行社和导游服务标准化建设,开展旅行社星级评定工作,切实提高旅行社和导游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推进旅游行业节能减排工作,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节能减排任务,不断提高旅游行业能源利用效率。

(3)强化安全监管,构建和谐旅游。在全行业中开展“平安旅游”创建活动,营造安全文明的旅游环境;完善安全制度和机制建设,完善日常检查制度,细化和完善旅游安全应急预案,在行业内推行旅游安全“一岗双责”;指导景区做好最大承载量的相关工作,加大监管力度,重点抓好旅游黄金周、旅游高峰期和重大节日活动等重点时段旅游安全监管;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通过设置条幅、宣传咨询、网络、短信提示等形式开展旅游宣传教育活动。

(4)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整体素质。加强行业培训工作,根据基层需求,以服务质量提升为主线,制定全年行业培训计划;组织旅游专业人才的技能培训、资格考核、举办全县导游大赛,指导各旅游企业开展全员岗位培训;以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为契机,加强与旅游院校的合作,建立旅游人才培养基地、培训实习基地。

篇10

"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大势所趋,刻不容缓。国际竞争历来就是时间和速度的竞争,谁动作快,谁就能抢占先机,掌控制高点和主动权;谁动作慢,谁就会丢失机会,被别人甩在后边。"在2013年12月考察广东省工作时的这段重要讲话深刻揭示了当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极端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在贵州考察时对我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必须坚守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两条底线的要求,这对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滞后的我市来说,既是要求,更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路径。

1 我市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现实紧迫性

党的十在深入研判国际、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把推动经济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经济发展要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互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对照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总体部署和省委要求,我市的经济发展差距很大,任务很重。2020年全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00美元,农村人均纯收入要达1000美元。比较而言,2014年我市的经济发展情况是地方生产总值645亿元,财政总收入104.4亿元,三次产业25.3:29.0:45.7,农民人均纯收入5397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8366元,与同步小康的标准差距很大。

我市的经济增长整体来看,发展方式较为粗放,产业低端,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形势较为严峻。从经济内部构成来看,总量小,质量不高。我市两烟、锰汞加工、冶金、石材等主导产业属于传统资源型高载能产业,对资源的依赖性强且生态环境的破坏性强。同时,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且聚合度不高;从产业园区看,园区的建设等级不高,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仍然不够健全,没有国家级的产业园区,在承接东部产业方面的竞争力和吸引力不够强;引进入驻的企业数量不多,大项目少,引进的项目特色不突出,科技含量比较低等等。

2 我市经济转型升级的有利因素

(一)经济发展的平台更加完善。产业园区化发展是我国很多发达地方的成功经验总结。从2011年省委实施工业强省以来,我市抓住机遇在全部8县2区设立了至少一个以上的产业园区和经济开发区。目前,全市共有10个产业园区已经达到省级产业园区的标准,其中大龙开发区正在全力争取升级为国家级产业园区。随着产业园区配套基础设施的完善,对各类产业项目的引进入园与过去相比有了极大地改观,这为有力承接东部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提高了更加坚实的平台。

(二)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针对我市工业、农业等经济总量小,企业少、规模小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我市提出了"两区一走廊"经济发展战略。工业发展上突出"聚"的思维,将我市最适合工业发展和工业发展基础最好的玉屏县、碧江区和松桃县设计为黔东工业集聚区,由黔东工业集聚区管委会统一安排、调度和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壮大经济总量规模,集聚配套企业延展产业链条和培育优势特色产业等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农业发展上构建乌江经济走廊,抓住用活"乌江特色"文章。目前贵州省被纳入国家层面长江经济带建设,乌江是铜仁市搭乘长江经济带这列国家经济发展快车的契机,做活"乌江水经济"可能是铜仁未来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兼得的最佳途径。一方面可以借助于长江经济带把铜仁的特色品牌树起来。另一方面可以借助于长江旅游品牌效应极化桃园铜仁乌江旅游。

(三)经济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在不断优化。特别是去年以来杭瑞高速铜仁端和思剑高速的正式贯通以及贵州省"678"网高速公路松铜高速的快速建设等,长期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交通瓶颈问题正在发生着变化。交通格局的改变对我市的"轮子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催化作用,市委正在积极研究和部署如何发展我市的"轮子经济"。可以预见,随着我市"道口经济、临空经济和码头经济"等"轮子经济"的先期发展,必将对整个铜仁市经济的后发赶超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3 我市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思考

(一)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为载体,壮大规模、凸显特色、集约发展,促进农业生产高效特色发展。调整传统农业经营方式向现代转型,以土地流转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抓手,推进农业经营市场化、标准化建设。

篇11

(二)扩大行业规模,旅游产业形象得到有效提升

一年来,新增具一定规模的旅游经营单位45家,目前全市旅游经营单位达到227家,其中旅行社50家,国家3A级以上景区7家,国家工业、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取得《导游员资格证》人员达500多人,全市旅游从业人数6.3万人。“清代王朝发祥地、北方山水魅力城”城市旅游形象得到普遍认同,旅游已成为拉动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产业,在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城市转型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三)狠抓项目建设,旅游产品结构得到明显优化

20*年共开发完善具一定规模的旅游项目11个,投资金额超过6亿元。

精品项目日臻完善。红河峡谷漂流经过不断规范完善,综合接待能力大幅提高,并成功晋升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今年全面完成了游船码头、餐饮设施、洗浴服务设施的完善,市政府扶持的1.3万平方米停车场及道路安保工程已经竣工交付使用。皇家极地海洋世界项目开发获得极大成功,继一期极地馆投入使用取得较好效益后,二期工程世纪丛林如期完工并倍受游客青睐,表演剧场等接续项目正在建设当中。

重点项目不断推进。三块石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得到了进一步完善,游人数量逐年上升,对周边度假村及农庄起到了较强的辐射效应,今年政府扶持的北部景区道路改造工程基本完成;萨尔浒风景区规划已经形成,今年政府重点扶持的努尔哈赤雕像修复工作已完成,烟雨楼、邀月亭修缮工程将于年底前完成全部拆除工作,明年5月份竣工并向游人开放;猴石森林公园转制后发生了巨大变化,投资2000万元进行了宗教、娱乐项目及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岗山风景区完成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及山门的建设;红色旅游、宗教旅游等项目也得到了有效完善。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政府1000万元旅游专项配套资金的注入,引起了各县区及相关景区的极大关注,带来了6000万元各类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开发迈出了较大的步子,提高了项目品位,完善了景区功能,特别是红河峡谷漂流、皇家极地海洋世界等经典旅游项目的不断完善,极大地提高了我市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知名度,我市旅游产品已由过去的单一观光型向集观光、游览、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复合型转变,形成了清前史和满族民俗等4个重点旅游区域和启运之旅、生态之旅等10条精品旅游线路,旅游精品体系初具雏形。

(四)加强宣传推介,旅游市场得到迅速拓展

20*年,全市旅游宣传工作以基础客源市场为主攻方向,开展了主题突出、形式多样,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促销活动,大力度宣传推介我市重点旅游产品和精品线路。加大媒体宣传力度,在辽宁《第一时间》进行了为期一个月、《新北方》三个月、《娱乐频道》三个月的集中广告宣传,在沈阳及市内首次设立大型旅游广告牌14块,在《辽沈晚报》、《*晚报》、《游客》等报刊杂志上进行广泛宣传,在省内外引起较大反响,收到较好宣传效果;组织全市重点景区、旅行社参加国际、国内旅游交易会及东亚国际旅游博览会并连续两年获得东博会最佳展台奖和最佳组织奖;组织县区及旅游企业前往长春、四平及省内七城市进行旅游大篷车巡展;进一步完善落实《*市对域内外旅行社奖励政策》,受到域内外旅行社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通过旅行商大会、媒体采风、“五一”、“十一”黄金周十八项系列活动等,使来抚游人数量持续上升,旅游市场日益繁荣。目前经营我市旅游线路的域外旅行社已达到210家,域内旅行社也将市内游作为主要业务,地接量逐年上升。我市已成为在省内外具有一定吸引力和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旅游功能不断完善

以完善基础设施及重点景区配套工程为重点,着力完善旅游标识系统。今年市政府投入150万元,在高速公路出口、重要景区内设立导游示意图、交通指示牌、景区标识牌33处;新修景区游览路20公里;新建停车场2万平方米;设立旅游厕所9座。重点景区配套项目开发也取得明显效果,今年新增三块石小鹿沟等具有一定规模的旅游项目7个,大房子村等旅游农庄5个。世外桃源风景区、金山石佛、岗山风景区、高湾特色旅游商品市场及旅游农庄建设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六)强化行业管理,旅游市场秩序逐步规范

加大对旅游市场的监管力度,全面提升管理水平。以规范旅行社经营行为为重点,开展旅行社质量评价工作和行业评选竞赛活动,行业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大幅提升,游客满意率不断提高。特别是旅游执法队伍组建后,以旅游市场专项整治为切入点,建立了各项执法工作制度,加大了市场监管检查力度,建立了50家旅行社诚信档案,规范了旅行社评价体系,并对全市70多家重点景区、旅行社、星级宾馆进行了服务标准、服务质量、旅游安全工作的全面检查和整改复查。开展了“零负团费”专项整治行动,对违规违纪的旅行社进行了严肃查处,全市旅游行业受到极大震动。认真处理解决旅游投诉,游客满意率达95%以上,全市旅游市场秩序明显改善。圆满完成了首次全国导游员资格考试*考区的各项考务工作,树立了*旅游行业的良好形象。成立了旅游行业协会及旅行社、宾馆酒店、旅游景区三个行业分会。加强行业自律,以处理零负团费、规范旅行社报价为重点,组织旅行社签定了自律公约,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同时对青岩寺线路进行了严格规范,杜绝了强制消费行为,旅游市场秩序得到明显改善。

(七)坚持互补共赢,旅游区域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不断加强与沈阳等中部城市的旅游区域合作,积极推进沈抚旅游一体化。与沈阳共同举办沈抚旅游欢乐行等系列活动,同省内中部城市开展联合促销活动,联合制作旅游宣传品,将我市重点旅游产品融入辽宁中部城市精品旅游线路,与周边城市正在形成资源共享、客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区域合作格局。同时,为推进沈抚旅游同城化进程,按照市委、市政府“沈抚同城”的构想,依据旅游资源互补及错位开发的思路,编制了《沈抚旅游同城化发展规划》;着手进行两市一个主题、多条线路和触点的旅游形象策划,与沈阳共同打造历史文化、休闲度假、绿色森林、节庆活动、饮食文化、民族风情等10条精品线路;与沈阳共同举办了“沈抚旅游同城化”研讨会,对下一步如何在产品开发、项目推介、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推进一体化进行了深层次探讨,明确了旅游开发重点及未来我市旅游业发展方向。

(八)坚持创新理念,旅游节庆活动日益品牌化

成功举办了20*中国(*)满族风情国际旅游节。活动的吸引力和影响力、群众的参与度和关注度明显提高,吸引了近千家中外旅行商广泛参与,省内外媒体给予极大关注并进行高密度大力度报道。我市旅行社、主要景区与域外旅行商签订大量输送游客协议,参与市民达30多万人次。不仅有效地提高了*旅游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而且越来越成为市民的一个盛大节日,增强了全市的凝聚力,进一步提高了*在全国乃至世界的知名度。同时,*满族风情国际旅游节荣获首届“节庆中华”活动创意奖侯选提名。

二、旅游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一)有利条件

1、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及全国城乡旅游“百千万工程”的启动,为旅游业快速、超常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扩大内需、促进消费”这一国民经济长期战略方针的确立,为发展旅游带来了战略机遇。

3、体验经济、休闲时代的来临,为发展度假休闲旅游,壮大旅游规模经济提供了发展空间。

4、“沈抚同城化”战略的实施为进一步做强做大*旅游提供了有利契机。

5、业已形成的旅游业基础和良好的发展氛围为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不利因素

1、缺少旅游龙头产品。我市旅游产品虽然日益丰富,但是具有较强震撼力和较高知名度的产品不多,吸引力和影响力还需提升。

2、旅游六要素协调配套不够,缺少大型参与性项目,旅游接待能力较弱,游客消费不充分,旅游业综合效益不高。

3、旅游产业素质不高。旅游企业小散弱,缺乏较强的竞争力;体制陈旧,经营理念落后,宣传促销力度不够。

4、景区基础配套设施相对滞后,旅游环境亟待改善。

三、20*旅游工作设想

20*年是我市旅游由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迈进的关键之年,是旅游业在未来五年实现新跨跃打下坚实基础的一年。在总的指导思想上,要由数量型向数量质量效益型转变;在工作方式上,由粗放管理向严格管理与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并重转变;在发展目标上,实现转型升级、加快建设旅游强市。预计全年接待旅游者88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8亿元,同比增长18%。

1、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倾力培育旅游精品体系

围绕树立全市旅游整体形象,明年旅游开发要注重旅游产品的品牌导向、文化导向和功能导向,逐步形成品牌目标清晰、文化特色浓郁、功能结构合理的旅游产品体系。今年计划开发完善8个重点项目,各类投资达6亿元。

打造两个精品项目倾力做好高湾皇家海洋公园后续项目的建设。正在施工中的表演剧场今年“五一”正式营业;协调支持今年春季进行的占地6万平方米的冲浪馆的建设,年底前封顶;协调建设游艇码头,春季开工并当年投入使用。在游艇码头及停车场建3处生态厕所、抓好游艇码头河岸基础设施及配套工程建设。共投入各类资金2.5亿元。

做强做大红河峡谷漂流。今年完成尾点至腰站全线4.8公里道路的拓宽工程、尾点停车场硬化及人行桥等工程,在此基础上进行中转站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的建设,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接待能力,提升景区品位及形象,带动红河谷风景区的开发建设。共投入各类资金3000万元。

策划包装六个项目今年重点策划包装工业旅游、大伙房水库坝前区、高尔山公园、300平方公里浑北生态旅游区及满族特色餐饮等旅游项目,制定项目详规,建立完善旅游项目库,并协调参加国内外的招商活动。

大力发展农业旅游项目结合新农村建设,重点扶持以佟庄子村为样板的一批旅游农庄的建设,指导和推动旅游农庄个性化开发,使其成为我市旅游新的增长点。20*年,重点开发2个旅游特色乡镇,20个专业村,180个农家乐。

完善一批重点项目及配套工程做好三块石森林公园、高尔山公园、萨尔浒风景区、猴石森林公园等重点项目的完善及岗山风景区、金山石佛等配套项目的建设。

2、加强多元化市场营销,大力开拓旅游市场

树立大旅游营销观念,完善旅游宣传促销机制。逐步建立上下联动的旅游宣传促销推广体系和完善的旅游服务体系。以巩固和提高周边城市基础客源市场为核心,向京、津、唐、鲁、吉、黑等重点客源市场拓展。同时大力开发日、韩、俄、东南亚及港澳台等机会客源市场。

依据市场调研分析数据,进一步细化客源市场,修定未来3—5年中长期营销规划,实现营销定位长期性与阶段性的广泛融合,提高宣传的针对性、专业性和有效性,使营销推广计划具有更系统的整合效果,达到更高的营销效率。

进行城市旅游形象整体宣传,重点面向省内基础客源市场、抓住重点客源市场、瞄准机会客源市场,针对不同的客源市场运用不同的方式和渠道,如报纸、电视及户外大型广告等大众传媒促销,推出适合消费需求的旅游产品及线路。完善营销手段,重点推进信息化在旅游业的应用,运用数字网络进行宣传促销,建立旅游资源数据库,形成网上旅游市场体系。

完善并落实好对域内外旅行社及对域外旅游广告宣传奖励政策。

做足奥运文章,针对奥运会期间国外特定的旅游客源制定相应的促销方案,突出清前历史、满族文化主题,在北京奥运场馆、沈阳赛区及周边区域进行*城市形象宣传,设立*旅游广告宣传牌,发放*旅游宣传品,安排具有满族特色的歌舞表演,达到“国内费用,国际效果”的宣传目的。

实施旅游宣传“六个一”工程,即策划一个叫得响的旅游宣传主题词,制作一张完整的导游图,出版一本精美的旅游画册,编写一本详实的旅游手册,制作一部旅游广告片和旅游风光片,在央视集中5个月时间播放,形成立体促销攻势,进一步扩大我市客源市场。

办好20*年满族风情国际旅游节,并整合全市民俗节、采摘节、登山节、漂流大赛等相关资源,使旅游节庆活动既有广泛的市场影响又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面展示城市形象,迅速提高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

3、强化行业管理,夯实旅游业基础

加强旅游政策法规体系建设,依法强化旅游行业管理。以建立现代旅游企业制度为重点,增强全市旅行社的产品开发与销售能力,加快旅行社的联合合作及改革步伐,适度发展外商独资与合资旅行社,充分发挥旅行社的中介和带动作用。发挥旅游行业协会自助自治自律作用和监督咨询的职能,组建旅行社行业分会,率先制定《旅行社行业公约》,在旅行社业推行省内旅游线路、价格、广告的三统一,建立规范的旅游市场秩序。

深入开展“旅游诚信年”活动,重点规范和治理旅游广告、“零负团费”、出境游市场和旅行社门市部的设立,建立和完善旅游诚信体系,培育诚信旅游活动的长效机制,改善旅游服务质量,旅游企业提高公信度。

积极推行旅游标准化建设,指导一批旅游饭店、农家乐晋升星级标准,提高总体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

完善旅游标识系统,重点完善道路、景区、星级宾馆等接待设施的标识系统,与交通、公安等部门统一协调,今年设立交通指示牌、旅游标识36块,实现旅游标识的系统化、规范化。

筹备召开全市旅游发展大会,出台并实施《*市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及贯彻落实意见,尽快建立强有力的、各部门相互配合的横向联动执法机制,推进旅游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4、继续扩大区域合作,快速推进沈抚旅游同城化进程

按照布局优化、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区域联动的原则,继续加强与中部城市群的旅游区域合作,实施战略合作计划,与基础客源市场及重要客源市场的主要组团社结成紧密的营销联盟,实现产品互补、客源互流,形成区域旅游宣传合力;整合省内及我市节庆活动资源,集中优势、形成集聚效应;加盟省内旅行社、星级饭店、景区促销联合体。

按照市委、市政府“一带、两区、四轴”的规划构想,加快沈抚旅游同城化进程,组建实质性旅游合作机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一个解决两市旅游行业利益矛盾的规范性文件,着手编制《沈抚同城化旅游发展规划》,同时,对《*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进行调整和修订。按照“创新思路,统一策划,整体包装,联合促销”的原则,开展两地旅游市场一体化的深层次运作,与沈阳旅游局联手协调旅游景区、星级饭店对两市旅行社实行统一的折扣政策,研究出台两市对域内外旅行社统一的奖励办法,促进两市旅游市场协调发展,形成无障碍旅游区。

5、加大旅游商品开发力度,提高旅游业规模效益

篇12

2、大力推动产业经济转型。不断完善园区设施配套,打造千亿工业园。培植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壮大发展,支持精细化工、新型电子等传统产业提档升级。认真落实财政支持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高效利用2亿元县域经济和农产品加工园区产业发展调度资金及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等专项资金,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加大投入支持融资性担保体系建设。为企业上市提供财务、政策、资金等支持。

3、大力支持现代农业发展。整合财政支农资金,推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推进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推广。加大投入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和农产品品牌开发。推进优质柑桔、高效茶叶等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支持柑桔、茶叶、畜牧、水产四大农业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支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4、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围绕打造东商贸物流中心,加大投入推进国际商贸城二期、农产品综合市场等项目建设,促进新的城市商贸圈形成。扶持红花套物流园、枝城煤配中心等现代物流企业发展壮大。支持文化旅游业发展和旅游景区标准化建设,鼓励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项目,支持创建省级旅游名镇。

5、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统筹推进旧城改造和城中村改造,支持村镇建设“以奖代补”工程实施,加强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引导推动农村人口城镇化,构建以重点中心镇和特色镇为基础,以宜居村庄为落脚点,科学合理的新型城镇体系。

6、大力推进生态保护。不断完善财政扶持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等节能环保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生态环境补偿和节能减排财税激励机制,推进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设。加大环境保护和治理投入,落实生态补偿政策,支持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支持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

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7、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教师绩效工资改革等政策。进一步完善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设立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专项资金,通过以奖代补、民办公助的形式推进学前教育发展。力争2013年被财政部教科文司列为财政教育改革与管理的联系点。

8、提升城乡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完善基本养老保障制度体系,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救济体系,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做好残疾人基本生活社会保障工作,鼓励发展社会化养老和居家互助养老模式。扎实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改善城乡困难群众住房条件。加快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的就业服务体系,促进和增加就业。

9、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支持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建立乡村卫生室财务管理和分配新机制。进一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财政补助标准。全面提高农村儿童先心病、白血病等20种重大疾病的保障水平,加大对血吸虫病、艾滋病、计划免疫等重大疾病防控支持力度。

10、推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建立财政文化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大对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免费开放财政补贴力度。加大农村文化建设资金投入,支持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加大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支持广电传媒、印刷包装等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文化品牌提档升级。

11、支持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继续深化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工作,足额保障政法经费投入。为困难群众和农民工办理法律援助等提供资金支持,保障弱势群体合法权益。加强解决疑难问题专项资金管理,支持化解突出问题。支持村(社区)规范化建设,推进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支持突发公共事件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建设,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平安建设。

12、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补贴政策,巩固农村综合改革成果。实施村组道路硬化、“小农水”重点县、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等基础强化工程。认真落实“以奖促治”、“以奖代补”政策,结合“万名干部进万村洁万家”活动,扎实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开展中低产田、低产林等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继续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加快中央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区建设,利用插花扶贫专项资金推进实施整村推进扶贫攻坚。

三、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着力完善公共财政体系

13、加强乡镇财政所管理。实施乡镇财政所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深入推进乡镇财政所垂管工作。巩固“乡财县管”改革成果,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全面推进乡镇财政专管员制度建设,落实乡镇财政资金监管责任和专管员考核奖惩各项措施。加强专管员必备信息库建设,不断完善专管员必备信息目录软件,力争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14、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政府预算体系,进一步完善预算编制制度,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化、精细化程度及完整性。强化部门预算支出主体责任,规范预算指标管理,增强预算支出执行的及时性、均衡性、有效性和安全性。强化预算监督,形成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预算监督相互制衡的运行机制。

15、加强财政国库管理。加大公务卡应用推广力度,建立规范的财政专户管理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决算工作机制。

16、创新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创新资产经营管理方式,提高国有资产处置、经营收益。推进行政事业单位所办企业和经济实体脱钩改制。加强乡镇闲置资产管理,支持乡镇经济和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发展。健全资产管理制度体系,深入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力争国有资产管理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四、加强财政科学精细化管理,着力提升财政管理绩效

17、狠抓增收节支。完善财税收入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财税部门、乡镇及相关单位的协税护税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税源调查及分析,进一步探索政府非税收入税式管理,完善收入增长考核和激励机制。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优先保障民生支出需要。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和一般性支出,降低行政成本。

18、强化财政监督管理。开展财政政策、惠民政策落实情况专项检查,强化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管理责任,加强预算收支、专项资金、会计信息质量等监督检查,将会计监督检查同“小金库”治理长效机制建设有机结合,强化财政风险防控管理,加强财政内部监督。深入推进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

19、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的工作机制和评价机制,不断完善各项考核指标和办法,总结预算绩效管理试点成果,扩大资金绩效评价范围。逐步建立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相结合的应用机制,切实提高财政支出效益和效率。力争2013年我市被纳入全省预算绩效管理试点,就业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经验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20、加强政府采购管理。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行为,不断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和范围。构建领导、监管、执行机构三位一体,监管与执行职能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政府采购运行机制。加强采购信息公开,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阳光采购模式。探索实施批量集中采购模式,发挥集中采购的规模效益。

21、加强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监管,提高财政资金效益,进一步完善财政投资评审工作机制,试行评审项目再复核制度,改进评审方式,提高财政投资评审的准确率和约束力。

22、推进财政信息公开工作。不断完善财政预算信息公开制度,扩大部门预算公开范围,细化预算公开内容,强化“三公经费”、行政经费公开。及时公开重大财政专项支出。

23、加快财政信息化建设。推进财政信息化大平台建设,实现财政内部业务、财政部门与预算单位、上下级财政部门间的信息贯通,加强财政信息安全建设。力争全省财政核心管理软件推广工作在我市试点。

24、加强财政法制建设。加强财政规范性文件的管理,继续开展财政行政权力和政务服务事项清理,规范财政执法和财政监督行为。积极开展财政“六五”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开展企业所得税税源调查和重点产品国际竞争力调查,争创“全省法治单位创建活动”先进集体。

五、强化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提升干部综合能力水平

25、深入开展文明创建。以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为重点,以“四城联创”活动为抓手,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推进财政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升系统文明创建水平,确保两个基层财政所进入全省“最佳文明单位”和“文明单位”行列,局机关努力争创全国文明单位。

26、加强青年干部培养。把青年干部培养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中,制定青年干部培养办法,明确培养方向和目标,采取多种方式提高青年干部的党务、政务、业务和服务工作能力,创新青年干部选拔任用机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