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电子技术基础培训

电子技术基础培训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8 08:54:2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电子技术基础培训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电子技术基础培训

篇1

1.引言

地方技校是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定位与教学实践对于模拟电子技术实习的培养具有基础性作用。而模拟电子技术实习的存在形式则是很高水准的,模拟电子技术人才的培养需要高水准的教师队伍,而目前模拟电子技术专业师资大都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很难摆脱坐而论道的旧框。

2.技校模拟电子技术实习的教学实践存在问题

2.1理论与实践教学相脱节

模拟电子技术专业是一个应用性极强的专业,但教师在课堂上对知识的讲授大多是照本宣科,他们不了解模拟电子技术学的前沿知识,更不能通过自己的实践经历让学生学到应用型的知识,这极大的影响了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只是生搬硬套,只讲理论,没有与理论学习相配套的完整的实践,讲解内容枯燥乏味,应用性不强,这也极大的影响了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比如我们第三学期的课程模拟电子技术实习学,模拟电子技术实习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就是通过系统的模拟电子技术实习理论和实务的学习,让我们能掌握模拟电子技术实习的基本原理和实务,然而教学中这门课程并没有设置公关实习环节,因而做不到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2.2师资力量薄弱

技校教师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就我们学校情况看来,师资队伍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实践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与动手能力结构分布不合理。职业教育的实践具有灵活性和系统性,大多数模拟电子技术专业教师没有受过正式和系统的专业培训。二是实践教师缺少培训机会。在平时实践教学中不了解行业发展中出现的新的技能,知识难以更新、技能难以提高。三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缺乏有效措施。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是既具有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能力,并具有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实践的能力的人员。同时,本专业的双师型专业教师只有3、4个,且专业教师大多没有经过系统扎实的模拟电子技术学理论的学习,也没有任何模拟电子技术职业的从业经历。

3.技校模拟电子技术实习的教学实践与创新对策

3.1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篇2

笔者所带的电子技术基础课,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电子技术是研究电子器件、电子电路及其应用的科学技术。电子器件是指第一代的电子管以及第二代的晶体管,需要重点学习的是晶体管。而所谓的电子电路是指电子器件与电阻器、电感器、电容器、变压器、开关等元件适当地连接起来所组成的电路。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由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两部分组成。模拟电路有半导体器件、基本放大电路、放大电路的负反馈、低频功率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和直流稳压电源等内容,数字电路有组合逻辑电路、集成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等内容。通过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学习,学员应当掌握电子技术各种基本电路(包括集成电路)的组成、基本工作原理以及性能特点,熟悉电子技术工艺技能和电子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能够读识常见的电子线路图,测试常用的电路功能,并具有排除故障的能力。

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其本身内容比较庞杂,技术术语较多,基本概念和电路的种类较多,同时课程的难点主要集中在前面几章,使得学员感觉有入门难的错觉。即使在全日制学校中,学生全力以赴地学习,电子技术基础也是一门学习起来较困难的课程。而在我校的职工中专中,电子技术基础是宽带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的学员的必修课程。因此,这门课程如何能够让学员愿意学,并且学得会,成为这几年笔者执教电子技术基础的主要任务。

首先是教学内容的改革。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学习先要学习电子器件,现在的电子器件包括晶体二极管、晶体三极管和场效应管。其中的重点内容是晶体二极管和晶体三极管。这些电子器件与之前学员学过的电阻器、电感器、电容器、变压器、开关等电子元件不同,具有非线性,也就是说,它们的特性不能用公式来描述,因而难以使用公式进行计算。而学员们从前面所学的电子元件开始,习惯了用公式来进行计算。实际上,晶体二极管和晶体三极管的特性,我们都是用曲线的形式来描述的。其中,晶体二极管用伏安特性曲线描述,而晶体三极管更是要用输入特性曲线和输出特性曲线来共同描述。学员们都是第一次接触电子器件,同时他们的文化水平普遍比较低,总是觉得难以理解。

针对学员们工作中主要是电子电路的应用,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比较强调电子电路的实用性,即尽量减少电子器件内部的机理分析,避免繁杂的数学推导和理论分析,适当降低理论知识的深度和难度。如半导体的特性具有掺杂性、热敏性和光敏性,教学时则不去深究半导体内部的结构,只是强调半导体中的两种载流子分别是空穴和自由电子,当空穴数目较多就形成P型半导体,自由电子数目较多就是N型半导体,让学员有个结论性的概念,以便后面晶体二极管和三极管的学习。

在“半导体二极管的导电性能”学习时,本人用逆止水阀门来做比喻:当有正向水流阀门就被冲开,阀门中有水流过;当有反向水流阀门反被压紧,阀门中无水流过。并不深究二极管PN结加正向电压时削弱了PN结内电场,使得多数载流子能顺利通过PN结形成正向电流,而二极管PN结加反向电压时加强了PN结内电场,多数载流子难以通过PN结。

在“半导体三极管组成的基本放大电路”学习时,由于电子器件的特性是具有分散性,元件的实际参数值与标称值有一定偏差,实际参数值受环境温度等因素的影响而偏离设计值,特别强调要注重物理概念,采用工程的观点,要忽略一些次要因素来进行估算。因此,根据三极管基本放大电路,分别画出相应的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图,再据此进行直流参数基极电流、集电极电流和集电极发射极间电压以及交流参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和电压放大倍数的计算。

篇3

二、变革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

在采用多媒体教学之初,我们只在《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这两门课安排在多媒体教室,以进行先行试验。我们任课教师负责创造多媒体教学的条件。而学校也安排了我系全体教师参加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现代教学技术水平。这样,我们的改革工作得以顺利展开。在开展多媒体教学之初,理论课教师带头在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环节率先使用自己制作的电子教学课件。我们积极地研究多媒体应用的规律,不断总结实践经验,逐步修改、完善教学课件。经过几年努力,终于研制出了《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实验》三门课的电子课件。最终,多媒体课堂代替了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模式,使得我们的课堂焕然一新。随之,我们将《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两门课的电子课件及辅导教案上传到校园网,更加方便了学生的学习。

三、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进行创新教育与实践

为了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我们在系里所有班级中开展了电子电路仿真与教学设计的教学。同一设计题目,采用虚实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先在计算机上进行虚拟设计与仿真,然后再到实验室进行实际设计、实验。不仅如此,我系还先后开设了“电子电路CAD”、“电子设计与仿真技术”等选修课程,成立了“家电维修兴趣小组”、“电子设计培训指导小组”,为学生提供了多元的、良好的学习环境,很多学生被吸引参加选修课及课外实践小组活动,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四、全面改造实验室,创造良好的实验环境

为了更好地提高我系电子技术教学水平,我们实地考察了周边高校的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情况。在比较的过程中发现,我校电子技术实验室设备比较落后,于是我院向学校申请进行电子技术实验室改造。在学校的重视下,为我系实验室投资700多万元,进行实验室全面改造及设备更新。购置了“信号与系统实验箱”、“光纤光栅传感实验仪”、“高频电路实验箱”、“单片机微机接口实验箱”、“通信原理实验”,并新建成了电子信息综合实验室,配置了EWB、Mat-able、PSPICE等电子设计软件。新的电子技术实验室,极大地改善了我院的教学情况,充分满足了师生教研、学习方面的需求。

篇4

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简称CDIO)这种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工程教育改革的新成果。该模式让学生主动地以实践的方式学习产品的研发、产品的设计、产品的运行整个过程,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多方面具有工程师的素养。对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国内很多高校将CDIO理念融入到该课程教学模式中。黑龙江工程学院借鉴CDIO工程教育理念对专业教育进行一体化设计,将《数字电子技术》与《EDA技术》两门课程有机地融合为一门课程《数字电子与EDA技术》,将《电工电子工艺实习》和《PROTEL实习》有机地融合为《电工电子工艺实习》[1]。广西科技大学基于CDIO理念对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课程考核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2]。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改革《电子技术综合设计》课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3]。东北林业大学基于CDIO对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探索[4]。南京工程学院将CDIO融入数字电子技术教学模式改革中,使理论教学、实验课程与课程设计相辅相成进行[5]。浙江工业大学基于CDIO教育工程模式下进行了“模拟电子技术”授课体系改革,该体系分成课堂授课、课外辅导小组授课、建立课外兴趣小组授课这3个层次,具有诸多优点[6]。河北工程大学在CDIO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对电子应用系统项目实施模式进行探索和研究,对项目训练教学中的项目体系结构、项目训练方式、项目训练成绩评定、项目指导过程及项目空间环境建设等方面的实施模式进行构建和实践[7]。经过实践证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引入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教学模式后,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项目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自学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均得到了提高[8-10]。

1《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引入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优点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实践性强,有很多通过学习、实践易于实现的电子产品,如秒表、节日彩灯、简易信号发生器、功率放大器、直流电源、智能声音放大电路等。将CDIO工程教育理念引入到《电子技术基础》的课程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行进行电子产品的思考、设计及实现,从电子产品的研发到产品运行为主线,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提高学生对《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基础知识的掌握。引入CDIO工程教育理念后,《电子技术基础》的课程教学具有以下优点:1)能加强学生对电子技术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2)该教学方法的实施能建立起学生在现行教育中缺失的工程意识,激发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从而转变学习态度;3)该方法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锻炼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4)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引入CDIO的《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方法

把CDIO工程教育理念引入到《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任课教师必须具备很强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工程知识与能力,这样才能在《电子技术基础》的课堂教学中提供恰当的工程实例。另外,学生在实践过程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时,具备工程实践经验的老师能及时给学生提供经验性的指导。一般来说,青年教师缺乏工程实践经验,河北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子学课程组采取了“传、帮、带”的措施,青年教师上讲台前必须跟经验丰富的教师听课并助课,课程团队同时还为年轻教师指定工程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指导教师,进行为期一年的指导。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对教学方法、工程实例进行讨论和共享。另外课程团队积极鼓励工程经验少的教师到企业单位参观,并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工程项目,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2014年春季学期,课程组教师去同辉电子有限公司参观;2014年秋季学期,课程组教师去天津职业技能公共实测中心参观;2015年春季学期,两位教师去天津职业技能公共实测中心进行实际操作培训。通过参观和培训,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

2.1根据工程实际,确定课程教学内容

1)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去除《电子技术基础》课程里陈旧的教学内容,比如集成电路的内部结构,突出集成芯片的外部特性与应用。2)理论教学内容模块化。《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突出计数器模块,学生可以进行秒表设计;突出寄存器模块,学生可以进行节日彩灯设计;《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突出直流电源模块,学生可以进行直流稳压稳流电源和充电器设计;突出波形发生和振荡电路模块,学生可以进行简易信号发生器设计;突出运算放大电路模块,学生可以进行各种运算电路和滤波电路的设计等。具体模块化内容与实践性项目如表1所示。3)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中均加入电子线路的仿真。《电子技术基础》课堂教学中加入仿真,帮助学生理解难懂的电路原理,比如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启动振荡过程。在《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教学中也引入仿真。学生在实验室搭接硬件电路前,利用仿真帮助学生掌握实验仪器的基本使用方法及电路参数的测试方法,如放大电路的交直流参数的不同测试方法。仿真完成后,学生再进行硬件电路的实验环节。加入仿真的方法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通过理论与实验结合的方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学习兴趣。图1和图2分别为数字时钟仿真和RC正弦波振荡电路仿真。

2.2将《电子工艺实习》贯穿到整个《电子技术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中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电子技术教学体系中,《电子技术基础》与《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是分别开设的,《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或者《电子工艺实习》)是一门单独的实践类课程,这种课程设置的本意是让学生重视实践课程,但是这种课程设置却达不到预期的目标。理论与实践分开,课程进度不做协调,并且一般课程结束数周后才进行为期一周的课程设计(或《电子工艺实习》),不利于学生连贯性、持续性的学习。课程组将《电子工艺实习》和《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安排在同一学期,《电子工艺实习》安排在《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后,内容为稳压稳流电源设计与制作,该内容涉及到《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的直流电源这一章节的内容。在理论课程未讲述到时,就下达设计任务,学生可以自行预习这一章节,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理论课程讲述完负反馈放大电路后,给学生安排稳压稳流电源的仿真与印刷电路板设计任务,学生两人一组进行电源电路仿真和印刷电路板(PCB)的设计。在讲述完直流电源内容后,学生即可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际的电路焊接与调试工作。焊接与调试时,每位同学做出一个电源成品。学生自行进行调试工作。最后学生进行实习报告的书写、分组讲解稳压电源的功能,提升整个实习的理论高度。经过《电子工艺实习》,学生普遍反映收获很大,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兴趣。

2.3改进实验和《电子工艺实习》的验收考核环节

CDIO其中的一个理念是团队合作能力,课程组采用口试答辩和现场调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口试答辩和调试过程强调每个组员的作用,每位成员承担的任务不同,讲解及调试的重点也不同。调试通过后还要进行设计报告的提交工作,通过设计报告的制作提高学生的科技写作能力。

3结束语

将CDIO工程教育理念引入到《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模式中,在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电子工艺实习》中均引入与电子产品相关的各个项目,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方法。从实践结果看,取得的教学效果良好。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电子技术基础》的兴趣,还提高了学生的工程意识、项目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自学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然而,将传统的教学方法转变到这种教学方法时,课程组也遇到了不少问题,比如:任课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欠缺;为了提供更多的工程实例,任课教师的工作量增加;学校与企业联系偏少;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学生人数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加,实践场地不易调配;等等。在后续的课程改革和实践中要积极逐步解决这些问题。

参考文献:

[1]张春艳,杨光.基于CDIO理念电工电子课程体系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1):169.

[2]田敬北,刘胜永,徐剑琴.基于CDIO理念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3(28):126-127.

[3]陆继庆,徐庆.基于CDIO模式的“电子技术综合设计”课程改革[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1,33(5):22-23.

[4]张妤,白雪冰,戴天虹.基于CDIO的“数字电子技术”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3(26):53-55.

[5]杨雪,王玫.CDIO在数字电子技术教学模式改革中的应用[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1):65-68.

[6]胡雄心,姚远,高红俐.CDIO模式下模电授课模式的探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30(4):106-108.

[7]马永强,吴开兴,贾少锐.基于CDIO的电子应用系统项目实施模式研究[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0(1):84-86.

[8]牛小玲,王军.基于CDIO理念的“电子技术”系列课程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4(5):74-75.

篇5

应用电子技术,顾名思义,就是电子技术的应用技术。该专业要求学生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和相应的理论;掌握电路分析和设计技能;熟悉常用电子仪器仪表的检测使用;熟悉电子技术在自动控制和通信技术等领域的应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培养能在企业从事应用电子设备的设计、制造、维护、管理和服务的高级技术人才。

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内涵和外延

电子技术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从半导体材料、元器件制造、电子线路理论与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工艺、光电子技术,到基于电子技术基础上的信息处理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多媒体技术等,都属于“电子技术”的范畴,这在我国公布的学科分类表中可见端倪,见图1。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以电子技术应用能力为培养目标,按一线职业岗位或岗位群设置专业,当然不能像普通高等教育那样以学科类别设置专业和培养计划。髙职应用电子专业,重在实际应用能力,首先要使学生熟练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电子线路、单片机的基本原理,电子线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包括应用计算机辅助分析设计的EDA技术),在此基础上,该专业再适当向上拓展一点,包括以电子技术为基础的自动控制领域和通信技术等领域的初步知识。三级学科(部分)电子电路无线电技术微波技术微电子学电子元件与器件技术有线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光纤通信技术自动控制理论自动化仪器仪表与装置自动化技术应用机器人控制图1电子类学科分类简图从学科分类表中可以看到,“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技术”是一级学科,其中三者各为二级学科,说明三者有割不断的联系,笔者认为,其中的“电子”是后两者的基础,或者说是手段、工具。从学科的内涵来看电子技术”的最基本内容是电子线路,包括电路的理论、分析设计方法,笔者在这里称为“电路级”学科。而通信技术(包括信号处理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是电子技术在具体工程领域中的应用,这两个学科重点不是研究具体的电子线路,而是针对特定问题提出特定的算法,这种学科,是电子技术的在特定领域的进一步延伸,笔者在这里称为“算法级”学科。至于算法的具体实现,最终当然要用电子线路“电路级”或者计算机程序实现。

三、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目标定位

首先,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是由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决定的。高等职业教育是按职业岗位(群)的需要设置专业培养人才,这种人才是面向生产、制造、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的技术应用性人才,需要较强的现场实践能力,其功能居于工程型(决策设计开发)和技能型(技术操作工人)之间的“中介”性人才。鉴于这类人才工作的“一线”、“现场”和“应用”性特征,高职高专应用电子专业培养的不是“算法级”人才,而是具有电子技术应用能力的“电路级”人才。

其次,高职应用电子专业的培养目标要与地方的行业需求相适应。髙职高专教育主要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建设。就拿苏州市来说,近年来,随着外资和内资电子信息类企业的迅速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成为苏州市的支柱产业。苏州生产的电脑主板、笔记本电脑、显示器等外围产品,手机、交换机、数码相机等电子信息产品,占世界总产量的很大份额。大量电子企业的生产运营,除了需要大量的具有中等文化基础并经短期培训的生产线操作工以外,还需要一大批掌握电子技术基本理论,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一线技术人员,如生产线工艺员、质量管理员、设备管理员、售前售后技术服务员乃至车间主管助理、设计部门设计助理等。这些规格的人才,由高职院校来培养最为适宜。上面提到的这些电子信息产品本身的研发,需要用到通信、信号处理和自动控制领域的髙深的专门理论知识,主要是针对具体应用问题的具体算法模型,理论性强,数学推导多,比较抽象,在此称为“算法级”的知识。算法级知识最终要通过电路来制成产品,研究电路本身的知识在此称为“电路级”知识。“算法级”人才由本科以上层次来培养,高职院校主要培养需求量较大的“电路级”人才。

四、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与规格最终要通过课程体系来落实,髙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的重应用、重技能的特征必然要反映在课程体系上,课程是专业的进一步细化。课程的内容与组织结构在某种意义上代表学生的知识面和能力结构。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我们将课程分为几大模块:公共课模块、专业基础课模块、专业课模块和选修课模块。在专业基础和专业课模块中,又可以分割出技能课模块(包括综合实训、考工培训等实践性环节)。每个模块的具体如大学英语、高等数学、普通物理等课程,在满足学生适应社会、独立生存、终身学习、自我发展、创新超越等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

专业基础课主要是“电路级”课程,主要是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髙频电路等课程。它们是应用电子专业的重要基础,就像造高楼大厦必须要用髙标号水泥和钢筋打基础一样。它们不仅是本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为以后学习电子技术在其他相邻学科中的应用课程(专业课)打基础,而且本身也是提髙学生的职业技术素质的技术课,能满足学生胜任工作岗位和就业、创业的需要,所以这几门本科的专业基础课也可以看作髙职的专业课。

专业课模块是为学生今后具体从事应用电子技术某个行业领域而设置的更深一层次的课程。专业课中,其中有一部分是“算法级”课程,这类课程主要介绍特定领域(如通信、自动控制)内解决具体问题的思路方法、数学模型,即给出解决问题的算法,至于算法具体如何实现,是设计电路硬件实现,还是计算机软件实现,还是两者综合实现,一般教科书中不会详细介绍,这给学生的知识应用和创新留出了很大的空间,同时也是一种挑战。属于“算法级”的课程有:通信原理、自动控制原理、信号与系统、现代通信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等课程。

选修课是让学生自主选课,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与特长,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展专业知识面,同时也开设企业管理类课程,了解企业的运作,为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的衔接作准备。

髙等职业教育教学过程的重要特色是它的实践性,它有独特的实践教学体系,舍此就不能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应用电子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一般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为基础教学实验和单项技能训练,一般是配套课程理论教学的验证性实验;第二层面是专业实验教学和专业能力训练,一般指课程设计、专业技能训练课程,如线路板CAD、电路仿真技术等;第三层面为综合技术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训练等,主要包括综合实验、综合训练(如中、髙级电子工考工培训)、课题项目、技术服务、毕业设计(实践)等。

五、能力培养与课程体系的关系

高等职业教育以岗位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课程的具体教学方法,笔者认为无论是“电路级”还是“算法级”课程,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学方法一样要有许多不同的方法,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电路级课程实际化

在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髙频电路、电力电子技术等电路级课程中,本科教材主要讲授电路的基本原理、基本分析方法,数学分析推导比较多,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打好扎实的基础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对于高职教育,在讲清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分析的基本思路和结论的前提下,数学的定量推导计算过程可以适当删减。同时为使学生更快了解实际、缩短教学内容和现实的差距,在讲授一种电路时,要补充介绍这种电路在现代电子设备中的具体应用,理论与实际结合,才能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算法级课程电路化

篇6

一、中职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的现状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对职业教育事业的大力支持,中职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工作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但中职会计电子技术基础也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中职学校电子技术基础的课程标准设置不明确

由于现阶段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加之国家多职业教育大力发展,中职学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选择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也逐渐增多,但是大部分中职学校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工作的课程目标设置不够明确,一些中职学校根本不适合开设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却跟风开设,这些学校不清楚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对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没有进行明确、科学的探究。所以这些中职学校在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基本上没有合理的课程标准,只好多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实践较少,不了解现今企业进行生产的需求,没有使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和电子产品生产企业的需要相结合。

(二)中职学校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部分中职学校教师在进行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模式上仍然遵循着基础教育的教学方式即“教师满堂灌”,造成中职学生厌学的现象。虽然现在信息技术工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已经广泛应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但是在中职学校教学投入不足,难以充分发挥其形象生动的优势,仿真软件是可以很好的应用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中,而很少中职学校开设仿真实验课以及建立专门的配套练习机房。

(三)中职学校课程设置不科学

第一,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几乎就是参考相似的高职高专院校的课程设置,使形成中职教育不“中等”的现象,只是从传统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知识的如何阐述角度来开展教学工作,并没有与电子产品生产企业典型工作任务联系结合的课程;第二,侧重电子技术基础理论教学,而不注重电子技术基础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没有开设更多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课程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中职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存在的典型问题

(一)学生学习兴趣不浓

目前中职学校一部分生源来自为初中毕业没有考上理想的高中的初衷毕业生,一部分生源来自不喜欢那种激烈竞争的高中生活的初衷毕业生,一部分生源是家长强迫来读书的,所以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而中职学校如果还采取和基础教育一样的教学模式就造成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降低,为了混个毕业证的情况。

(二)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弱化

我国目前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是厌倦了基础教育模式的初中毕业生和逃避高中激烈竞争的初衷毕业生,由于在基础教育阶段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他们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再加上电子技术基础教学课程目标设置过于接近高职,学生基础较差,理论知识学部好,进而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被弱化,进入企业不能马上适应电子生产企业的需要。

(三)学校资金不足,教学设施落后

虽然现在国家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开展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项目,但短时间内并不能改变资金不足的现状。由于中职学校受到资金限制,而电子技术应用等工科专业不对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设备要求较多,学校无法提供相应资金支持,而电子技术理论实践又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是造成中职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难以良性发展的一个原因。

三、中职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进行理论实际一体化教学

针对目前中职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被弱化的现象,中职学校要打破基础教育只注重理论教学的特点,要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要讲清楚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开设课程间内部的联系、开设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科学意义、电子技术应用与其他专业的联系,培养学生电子技术要重在应用的意识。在电子技术基础理论实际一体化教学的改革中,要做到电子技术基础理论和电子技术实践充分结合,多设置理实一体化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能力,以适应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内容

我国近年来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成为了经济发展的支撑产业。为与国际信息化对接,应与国外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模式相对接,取其精华,重新设置我国中职学校的电子技术基础的课程标准,使广大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也熟悉电子产品生产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和产品生产流程。所以中职学校的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不仅要学习电子技术基础知识,还要学习企业管理基础、电子产品营销基础、数控基础等方面的知识。

(三)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篇7

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对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至关重要。从人才培养体系整体出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新的理论和技术不断更新实践教学内容,实践内容与科研、工程、社会应用密切联系,形成良性互动,实现基础与前沿、经典与现代的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实践教学内容和技术方法,从多方面、多渠道加强基础实验、开放实验、创新实验、课程设计、电子实习以及各类电子竞赛。建立新型的适应学生能力培养、鼓励探索和创新的多元化实践考核方法与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能力的提高。[4,5]

2.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

受教育体制、社会环境及就业压力等影响,当今在校大学生普遍存在人生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等现象。针对这种现象,要进一步研究如何帮助学生树立人生目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步入大学前的被动学习模式转变为大学生活中的自主创新学习模式。

3.建立电子技术实践教学质量保障机制

完善管理制度、监控体系,制定自主学习成效的评估标准,提出确保学生自主创新学习模式顺利实施的执行方案,提供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有效平台。提供合适的实际工程项目,教授学生结合项目进行学习,做中学、学中做,动静结合。

二、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途径与实施方法

1.竞赛吸引、项目驱动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精神需要从兴趣入手。以组织学生参加电子类竞赛项目包括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飞思卡尔智能车竞赛和美新杯物联网竞赛等为契机,结合实践课程环节建立完整的创新意识培养体系。在课程设计和电子实习中引入以往的电子竞赛题目,将课程设计和电子实习作为一个整体环节,允许学生自由组队采用项目申报的形式完成某个竞赛题目,以作为课程设计和实习成绩,从而激发学生对电子设计的兴趣。成立电子协会吸纳学生,开放基础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组织校电子竞赛,在大范围培训学生的同时,通过竞赛选拔优秀学生进入创新实验室。实验室学生的成功也将在广大学生中起到榜样作用,更加激发其对电子技术实践的兴趣,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2.由点到面、逐步扩散

本科教育已经是大众化教育,尤其是近年来本科院校的扩招,使教师很难兼顾到所有学生。通过电子协会,培训少数未进入课程但对电子设计感兴趣并具有一定自学能力的学生。实验室由高年级学生定期组织培训和讨论并向这部分学生开放,培养精英学苗。进入实验室的学生在实验、课程设计和电子实习教学过程中又会带动其他学生,辅助教师进行指导,将积累的实践知识传授给其他学生。多年级的学生在一起完成创新实验、开放实验及各类竞赛等。通过这种反应堆式的互帮互助,将知识传授给每个学生。课题组成员经常参加国家、省级教学研讨会,通过会议交流,将改革成果和经验推广到其他工科院校。

3.各环紧扣、自成体系

各教学环节相互渗透,紧密结合。“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基础实验、课程设计和电子实习,课堂外又有创新实验、开放实验和各种电子类竞赛。理论、实验不分家,在理论教学中结合实验,在实验教学中完成对理论的应用和升华。课程设计或电子实习的内容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布置的任务查阅资料,了解有关后续实践课程,事先设计各模块,利用EDA实验室进行仿真,验证设计电路的合理性。理论课和基础实验为课程设计做铺垫,而课程设计为电子实习做铺垫,电子实习又为创新实验及竞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一系列教学过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巩固了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这样环环相扣可以使各教学环节自成体系,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动静结合、水到渠成

静中思、动中学,不强迫、不放弃。针对对电子设计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提供良好平台,实时指导,松弛有度,理论与实践结合,使他们成为具有很强实践能力的佼佼者,为卓越工程师培养打好基础。不放弃没有兴趣的学生,通过实例引导,同学带动,激发其关于电子技术的兴趣。细化考核方式,多方面测评结合,既不束缚学生的手脚,又稳把基础关。在扎实的基础培训的基础上再鼓励学生改变创新,动静结合,依据科学的培养规律,遵循合理的科研过程,使“电子技术”实践课程因势利导,水到渠成。

三、电子技术综合实验台设计方案

为配合电子技术实践教学的改革及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建立及实施,研制了电子技术综合实验台。

1.综合实验台的外观设计

整体结构采用背靠背对称式,将实验、实践所需的常用仪器、仪表及工具等统一规划于实验台内,外露操作面板,实验台双侧完全相同。

篇8

高职院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1014301

1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对高职院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和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如何更好地满足企业的需要、提高教学质量、改革培养模式是各高职院校面临的一重要课题。目前,各高职院校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方面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专业需求不相适应,出现了课程设置比重不符合学科要求的状况;二是课程设置与职业技能鉴定相互矛盾,出现了授课内容与技能鉴定内容不符的问题,导致企业不认可。因此,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必须在教学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明确本专业学生的培养规格要求,以培养满足企业需要的技术性人才。

2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2.1以应用能力的培养为核心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较强的应用能力,能熟练掌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专业技能的技术应用型人才。采用CBE模式和DACUM方法,制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能力指标体系、知识结构,确定出人才培养规格。

2.2改革课程设置模式

树立综合职业能力课程观,课程目标由“知识客体”转向“学生主体”;教育导向由“教育专家导向”转向“企业专家导向”;教育模式由传统的“教程”向“学程”转化。

2.3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方面,着重构建以创业能力为主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校企结合、工学结合,提高教学质量。课程内容改革注重综合化、实用化、精简化。调整专业课程的结构,拓宽专业知识领域,突出主干课程的建设和关键能力的培养。

2.4基于职业证书培训改革课程体系

根据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和职业证书培训的要求,按照职业技术课、职业基础课重构课程体系,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并建立适合专业要求的实训中心和职业培训中心。

3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施教学改革的措施

3.1加强实践教学

在课程体系当中,大幅度提高实践教学学时,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增加实践教学内容。改革实践教学方法,积极采用“问题探究法”、“任务驱动法”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变过去的被动学习为现在的主动学习。在课程教学中结合工程训练,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加强岗位操作能力培养,让学生在实践中融产品设计、工艺实施、检测、维修等为一体,强化工程实践能力。比如通过电工电子基本训练和玩具机器人工程训练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以及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素质,促进学生所学知识向应用能力的高效转化。

3.2构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实习、实训基地是本专业教学的必备条件,也是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基础保障。一方面,在校内应建立电子技术实验室、高频实验室、EDA实验室、电子产品开发设计研究所、电子培训基地等设备先进的专业实验室、实训中心。同时,还应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建立比较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岗前实习培训及青年教师的提高提供良好的教学场所。

3.3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要求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还要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因此应打造一支适合专业教学的“双师型”教学团队,从而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施教学改革提供人力保障。比如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让年青教师走出去,到生产实践的第一线去提高实践能力,同时聘请实践能力强的技师加入到专业教学。

3.4加强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组织教师听课、评课、研讨,对学生的反应快速响应,及时通报给各任课教师落实整改。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评分并作为教师评优、晋级等的主要依据之一。实践证明,这种教学质量的监控能够及时了解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较好地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3.5加强实践教学教材的建设

特色教材建设是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高职院校的教学不同于一般二本院校,专业培养目标存在较大的差异。根据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大纲的要求,针对现有专业实验室软硬件条件和环境,可组织实践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编写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具有一定特色的实训或实验教材。

3.6改革专业毕业设计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社会对应用电子专业人才能力的要求,为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需要打破传统的毕业设计时间安排和内容安排。比如毕业设计的选题安排在二年级第一学期,让学生选择课题和指导老师,确定研究方向。通过选题,有利于学生对自己专业的理解,并通过全程任务驱动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篇9

1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科技水平的迅猛发展,生产企业的设备逐渐趋向智能化发展,社会企业在发展中对熟练基础知识与电子设备装配与维护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很多。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应具备基础的电子计算机理论知识,有较好的计算机软硬件操作技能,拥有得软件开发与硬件维护、网络安装和管理等方面的计算机能力,并能适应快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电子技术应的综合素质。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该专业的大学生学生所学知识缺乏实用性,缺乏对电子设备的实践操作,电子设备故障分析和维护的能力与水平较低,不能满足电子产品生产企业实际要求,因此,部分不能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另外,很多学生大多缺乏实践经验,专业技能不牢固,而生产企业对人才实用性要求较高,造成部分大学生的失业现象。由此可见,我国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不够合理,缺乏科学的模块构建,不同程度阻碍了我国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培养效果。

2模块化课程体系的特点与目标

很多中职学校电子技术专业课程都遵循学科体系理论,注重专业的知识性与系统性,但是目前中职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在教学中往往会忽视实践环节,对学生传授的只是所有专业课程的压缩,导致学生对专业知识涉猎广但都不够深入,而生产企业需要的是实际应用与动手能力,而模块化课程体系重视的是对学生的实际培养,使课程体系面向市场,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模块重点,使学生学以致用。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应用性与实践性很强,不能完全依靠课堂教学进行书本知识的灌输,而模块化课程体系以课程教育教学和管理分析为依托,科学的分析课程编制与要求,具备合理的教学时数,在课程内容的编排上能同时适应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要求,是一种科学的课程模块体系。模块化课程体系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以提高学生专业综合素质为核心的通用课程。模块化课程体系是按照市场对职业岗位的需求与职业能力进行设置的,把握职业能力、职业道德与专业技能三者的平衡,对每个岗位进行技能探索,根据不同岗位需求进行模块的开发,具有较强的教学灵活性。模块化课程体系内还将大模块分成子模块,子模块又细分成若干小模块进行课程实施。每个模块之间相辅相成、又相对独立;根据行业职位需要进行内容设置,实用性较强;重视对综合能力的培养,针对性较强;每个模块有明确的目标,模块之间可以灵活自由组合;更新效率高,能及时反映行业的发展与变化。

3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的实施

电子技术课程模块设计前应对专业职业进行综合分析,将岗位能力标准作为模块标准,按照模块引导学生达到相关的职业岗位能力水平。根据本专业的知识结构特点,可分为四大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综合实践模块与职业岗位能力模块。

3.1专业基础课程模块

专业基础课程模块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根据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其可持续发展、求职方面等创造条件。结合对学生岗位能力与社会职业发展需求的调查,专业基础课程模块的主要内容有:电子计算机应用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电子计算机系统与维护等。

3.2专业核心课程课模块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核心课程课模块包括职业技能、技术、能力等方面,主要涉及技术要求的公共核心课,专业核心课程课模块也是专业课程知识的最大平台。是以培养学生的共通能力为目标,致力于提高学生对其他岗位的胜任能力,因此,专业核心课程课模块也是贯穿学业的连接课程。在该模块的实施中,学生不仅能打好知识和能力基础,还能通过项目课程训练提高自身的岗位技能。

3.3综合实践模块

实践性教学是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关键模块,主要以培训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动脑能力为目标,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职业素质。实践教学模块应占据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模块的1/2以上,为学生提高更多的课堂技能实践与社会实践机会,定期进行考核培训与实践,在寒暑假可以利用顶岗实习设计实践教学环节。

3.4职业岗位能力模块

通过对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职业能力分析,职业岗位能力模块可分为若干专门化岗位与能力模块。不同职业方向的学生只需掌握某个模块的学习与技能训练,达到某个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水平。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爱好进行模块选择,因此在模块选择上具有可扩充性,力求教学模块与岗位能力要求相适应,达到知识结构、职业素质、技能结构等方面相统一的要求。

4结语

随着电子技术应用的迅速发展,电子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电子技术模块化课程体系灵活多变,通过不同的模块实现对知识与技能的全面消化,改变了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与社会实际需求接轨,为学生提供了一种科学而不断更新的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朱艳,张国志,尹群星.应用电子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职业技术教育,2008(20):14-15.

[2]李法春,高俊文.高职多媒体技术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探讨[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1):34-36+63.

[3]叶健华,明小波.电子技术应用技术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设置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8(04):54-57.

篇10

(2)目前,部分学校的相关课程基本都按照固有的学科安排课程的相关计划。同类学校之间相互模仿的开设专业课程,没有从实际的角度出发,去考虑专业的教学发展是否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在专业的课程开设与设置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理论与实际发展相脱节的现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发展缺少了客观的现实基础,可谓是举步维艰。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中的理论课程与实践情况的发展存在的脱节问题,使应用电子技术的发展无法满足社会的有效需求。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验、实训课程的改革虽是箭在弦上,但是碍于实际情况的制约,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验、实训课程的改革进程的发展一直止步不前。过去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理论教学、实训教学相分离发展模式还在沿用中,不同教师负责不同的课程,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意识不强,无法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不断加强实训教学及实训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1)随着众多相关学者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验、实训课程的改革的深入探究,改变教学模式、进一步打破专业固定学科的相关限制,最大程度的结合社会的实际需求发展改革的相关事宜成为当务之急。强化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验、实训课程的发展观念应作为一种办学理念,将其贯穿于整个教学计划的全过程,并将其改革的力度切实的落实到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安排、教材选择的方面。进行改革中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验、实训课程的相关事项尽量安排得井然有序,这样才能在实际生活中有条不紊的使改革进行下去。学校以及教师对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验、实训的课程的比重要问题,在充分考虑之后做出适合的规划。在进行理论教学与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最好安排同一个教师进行授课,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学生对于实训课与理论课在教学内容方面相互脱节的反感。同时,学校应该设立相关的平台,为相关专业的教师定制学习培训的计划。专业的教师在课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备课工作,并定期参与一定的培训,提高自身的理论和实践的教学水平。并时刻明确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将模拟型的设备通过创新的做法向着实用型不断进行转变,使学生深切体会到实验的成功与否与现实的关系。

(2)在实践教学中,重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强化其对专业的实验意识的同时,引进专业的师资力量,提高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验、实训课程的质量,突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验、实训的技能发展。在对相关课程的安排方面还需要注意,专业课程的时间、地点在安排时尽量达到教学一体化的相关要求,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去进行理论、实训课程的学习。在师生之间建立起平等的关系,发挥专业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难题,能够得到专业教师的份额准确答复与点评,增加学生学习该专业的信心与兴趣。教师也可以在这解答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操作的能力以及探究的意识。

篇11

2电子技术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之路

2.1实践环节教学体系改革,重新制定教学规划学生在大一下学期可以学习到《电路及磁路》、《电路实验》等课程,将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相分离,设置电路实验课程,强化对基础实验环节在学时方面的编排,初步创建通过运用仪器及基本课程内容作为基础实验。到了第二学年上学期,可以学习《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的课程,在课程中设置的实验主要为基础实验和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的实验,令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意识到电子元器件、数字电子电路和模拟电子线路等,并在第二学年上学期底设置6周电工电子装配训练课程,并将EDA技术引进电子实践教学内,在训练过程里,学生可以通过对EDA软件的掌握,了解电子电路的设计、电子电路的焊接、安装与调试。通过训练,学生透过对软件的学习,了解画图、仿真以及PCB制板方面的内容,并进行使用,透过仿真结论来了解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对硬件的欠缺给予补充。之后通过老师测试或通过学生选择课题,通过学生亲自设计电路,老师从旁指导的形式,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建立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及创新能力。设计通过小组方式构成,让学生感受整个制图、设计、焊接、调试、安装的过程,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实践能力。并在与同学的合作过程里学习相互配合的能力,提升团队合作精神。透过长期的实践累积,此种实践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的电子设计制作能力。

2.2赛课综合,将比赛融入于实践环节,提升学生积极性随着学校的扩招,学生人数持续攀升,而硬件设施却没有及时跟上,实训老师与实训环境欠缺,所以,在实训过程里,许多学生会出现懒惰的心态,希望有人能够代替执行的心理,因此,为了提升实训价值,不仅要提高老师的监督力度,还要极力提升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实训,并搭配不同赛事,进行电子电路设计的制作。通过排名,与学生就业相结合,并组织优秀学生参加培训,以备参加不同的省级、国家级赛事,一旦获得较高的成绩,不仅可以荣获学校的表彰,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实践能力。

2.3透过学生社团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电子技术课程特征为主,创建大学生电子社团,收纳大一新生,运用课余时间对新进入的成员进行系统培训,先对新成员进行所学专业介绍,先学习不同电子元器件和焊接练习让新成员能够认知到电工电子,并在进行电路课学习的同时,通过老师的引导、大二学生的带领,令新成员掌握电子电路制作参加电子电路设计制作比赛初赛,让学生浅显的观摩到电工电子的基础知识以及电路焊接方式,尤其是学生完成作品后,因为只能观摩到最终结果,而无法了解到内部原理,所以在遇到问题之后,可以通过主动翻阅资料和询问老师的方式获得答案,因此在后续的课程里才会更加积极学习,从而提升对学习的兴趣。并且在为新生辅导的同时,老生也提升了自身的专业知识,并且在活动当中提升了自身的组织管理能力及协调能力,较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品质。

2.4打造高素质实验型教师老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成为了实验教学质量的保险,改变理论老师和实验老师的限制,需要理论老师在实验室同实验老师共同进行教学、研发、指导。不仅可以提升老师的理论能力及实验素养,并且实验老师与实验技术人员透过培训,提高综合能力,拓展知识面,较大提升了业务素养,给提升电工电子实验教学能力给予了保障。也可以说,学生培养职业能力要依赖于老师的实践能力,因此指导员素质的高低,能够保障实践教学环节的连续、设计乃至进行整个过程并展现出自身的工作人员。

篇12

其次,电子技术学生应当进行系统的电子技术理论学习与技能培训,要具备本专业必需的知识与能力结构。为实现上述培养目标,应用电子技术人才培养时应当包含的专业课程包括:工程制图、高频电子线路及电工学、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的应用、自动检测和传感技术、Protel、电子产品的工艺基础和管理、音像设备工程、电视原理和接收与智能仪表技术。在知识结构上,除上述专业课程以外,应当具备一定社会科学的知识与人文知识,如电子工艺与电子产品的检验方面基础知识,电子设备的维修和电子产品的营销管理等方面相关能力知识。而在能力结构上,应当具备电子产品的生产一线相关工艺实施与技术管理等能力。如对于基本电子电路图识图与绘图等能力;电子产品的辅助设计能力;熟练运用电子仪表仪器等能力;电子产品生产设备应用和维护能力;电子产品检验维修等能力;音像工程的设计施工及调试维护能力;电子设备使用与维护等能力。

最后,在素质结构上,电子技术人才应当具备比较高的思想道德素养及唯物主义相关理论知识基础。要有较高的心理素质,勇于克服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要有较好身体素质,以适应艰苦的工作环境需要;还要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水平,从而不断创新自身工作能力。

2多能力结构应用电子技术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分析

首先,应当改革当前的教学模式和创新当前教学手段。电子技术专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出学生主体作用,并结合当前电子技术发展的特色开展教学。要避免只是进行课本内容的灌输,应当加入电子发展特色,扩充学生知识面。其次,要加强应用电子技术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电子技术的教学,理论教学要和实践教学同时进行。教师在教学时,应当利用课堂的一半时间教授软件工程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之上,再安排学生进行上机操作。同时,操作时教师要注意及时纠正学生的操作失误,通过这种方式,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以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此外,教师还应当定期组织相关实践课,如教师将一些企业开发项目应用于实践课中去,促使学生依据所学理论知识,自主动手进行设计,针对设计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帮助学生自主分析与解决。

最后,教师再对学生所设计的项目进行审定,并提出合理的建议。接着,完善应用电子技术的教材改革。当前电子技术教材都是由国家进行统一制定,而随着当前社会不断发展,一些教材内容已经无法能适应新时展背景,所以,教材改革也是势在必行的。对此,相关部门,应当依据电子行业发展的新形势,把新兴电子技术要素纳入到教材编写中,以丰富电子技术的教材内容。最后,是完善师资建设,多能力结构应用电子技术人才培养的关键,就是要完善师资队伍建设。而只有教学水平高、结构合理与经验丰富师资队伍,才可以规划好应用电子技术人才的培养工作。因此,需要定期对电子技术专业的教师开展能力培活动与职称考核工作,以构建一支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及经验丰富都比较强的师资队伍。

篇13

关键词: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课程改革;翻转教育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电气工程随处可见,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它的重要性由此凸显出来。“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我国高职院校电气工程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后续课程的学习都需要运用到这一方面的知识,但是这一课程的学习较为困难,高职院校教学方法的落后也容易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因此我国各个高职院校学生电工在电子技术这一课程上所取得的成绩总是不尽如人意。高职院校与相关教师需要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让每个高职电气专业学生都乐于去学习这门课程,让高职学生能够从“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学习到知识,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学习成绩。

1“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特点

1.1理论性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以数学、物理等知识作为基础的,其中所包含的内容是与电工电子技术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因此这一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其中包含的理论知识种类较多而且内容庞杂,全部记忆需要时间而且较为困难,想要进行相关的实践课程必须熟练掌握这些理论知识。

1.2实践性

学习理论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实践,为了解决与所学专业知识相关的问题,而高职院校是我国技术型人才的培训基地,这些人才都需要拥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够投入工作之中,“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关于电气工程的维修、维护都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亲自动手进行操作,因此电气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也应该注重增长自身的实践经验。

1.3变更性

科技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电工电子技术在我国各个领域内都有所应用,例如军工、科研、生产以及人民的日常生活等,电工电子技术的内容因此也处于更新状态,不断有旧的内容被淘汰,又有新的内容加入进来,因此“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具有很强的变更性,这就对高职院校“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程的内容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更新,让课程自身能够跟上时代的潮流。

2“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具有的问题

2.1“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方法落后

很多高职教师在教授电工电子技术这一方面的课程时教学方法落后,自身的教学观念也没有与时俱进,对高职学生仍旧使用“填鸭式教学”,教师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学习到与“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相关的知识,在考试中可以取得较高的分数,这就造成了理论知识方面的教学作为主导,但是学生很少有机会可以进行实践,自身的实践能力存在问题,而且很多高职院校对于“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考核方式并不是要求学生能够解决某一电器存在的问题,而是和普通高校一样采取考试的方式,这样只会让学生认为理论知识更重要,只知道去熟悉考试可能会涉及的知识,自身的实践能力无法得到提高,所掌握的知识也十分有限。

2.2“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存在问题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所包含的内容较多,整个知识体系较为庞大,其中包含了物理、高数等方面的知识,如果想要学习好“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就必须掌握好物理、高数等方面的知识,但是高职学生自身基础知识较差,物理、高数这些知识是他们自身不具备的,他们学习“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前提是高职院校对他们进行物理、高数等相关课程的培训,但是当前高职院校无法满足学生这些要求,学生物理、高数等方面的知识掌握得不扎实,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就无法跟上教师的思路,不了解这一课程中所讲述的内容,学习起来较为困难,学生自身也会逐渐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失去兴趣,对课程产生抵触情绪,造成学习成绩的降低,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造成不良影响。

2.3“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单一

很多高职院校在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进行教学时教学模式暴露出了较大的问题,相关教师在课程中过于注重课程中的细节,对于课程的整体进程没有予以重视,对于某方面知识特征、原理等方面的知识会进行仔细的分析,但是却没有说明这部分知识在电工电子技术的整个课程系统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对于学生的学习又会有怎样的影响,学生受到这一教学模式的影响,会在学习中注重单一方面的学习而忽略了整个课程,对于其他方面的知识不能很好地理解与运用,而且高职院校与教师在这一课程上过于注重理论教学而轻视实践教学,学生的相关能力无法得到锻炼与提升,“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质量偏低。

3“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策略

3.1改革当前教学方法

我国的新课改要求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高职院校应该遵循新课改的要求,对当前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上,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注重学生的自我思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很多方面的学习内容应该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师生之间需要进行互动,教师起到引导学生的作用,发挥出学生学习“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积极性,例如在讲解关于电路方面的知识时,教师先提出一种电路的排列方法以及计算方法,之后告诉学生还有哪些方法的存在,让学生自己对其他的排列方法进行探究,让学生专注于问题,提出电路排列的其他方法,并且进行计算,得出相关数值;其次,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存在着很多较为抽象的内容,只是依靠教师的语言难以叙述清楚,而多媒体技术可以在这一方面发挥出它的优势,它能够将很多抽象的内容具体地表达出来,让学生对这些内容可以更加直观地去理解,降低教学的难度,而且多媒体技术中所包含的视频、图像等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更为接近,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学生容易接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再次,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部分电子元件带入课堂之中,在课堂教学中结合这些电子元件对知识进行讲解,并且让学生对这些元件进行观察,了解不同元件所具有的不同特性,并且将这些电子元件与家用电器的使用进行结合,让学生感觉到自身所学习的知识就存在于自己的生活中,通过实践加强学生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知识的理解。

3.2更新原有教学内容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高职院校电器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而且自身具有较多的内容,为了保证学生可以从这一课程中学习到足够的东西,改变当前学生学习的现状,需要对原有的教学内容进行更新。首先应该强化相关学生的基础知识,“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包含了物理、高数等方面的知识,但是很多高职学生自身基础较差,对这些知识并不能很好地掌握,因此在实际学习时无法获得较好的效果,高职院校应该针对这些学生添加物理课程与高数课程,保证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其次要注重加入新内容,科技在不断发展与进步,而电工电子技术处于时代前沿技术,会不断出现技术的更新,高职院校需要对电工电子技术保持高度的关注,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能够学习到关于电工电子技术方面的新技术,不断为“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加入新鲜内容,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以及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3.3注重实践教学高职院校教育与培养的人才以技术型人才为主,因此实践教学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目前高职院校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仍旧以理论教学为主,这是极为不合理的,电工电子技术是为了解决生活与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而存在的,单纯的理论教学无法满足这一点,因此高职院校应该注重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首先应该让学生熟悉一些电子元件的性能与使用方法,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其次要改变以往实践教学的内容,提高学生自主进行实验的能力以及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教师给出实验目的,要求学生自行挑选实验所需的器材、元件,之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果,教师在学生完成实验后再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对实验过程以及实验结果的印象;再次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等进行虚拟实验,强化学生对每一个实验的记忆与了解,让他们知道看起来较为相似的实验实际上存在着哪些方面的不同。

4结语

高职院校自身需要重视“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开发“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实验室,让学生可以针对自身知识的薄弱点进行练习,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进行自主学习、自我探究的环境,学生在实验室可以与教师对某方面的问题进行交流。高职院校还应该与相关工厂、企业进行联系,安排学生进入其中参观、实习,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对自身的能力进行锻炼,巩固自身学习电工电子技术理论知识,对自己学习过的知识可以有一个较为深入的了解,能够在实践过程中更好地进行应用。

[参考文献]

[1]朱晓慧.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工电子技术的课程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2008(8):26-2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