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地质勘察测绘

地质勘察测绘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8 08:54:2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地质勘察测绘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地质勘察测绘

篇1

目前,在国内外水利、电力、建筑、工矿等工程项目的建设中,岩土勘察工程的主要目标是针对工程项目的技术特点和要求,对于工程项目所在地的岩土工程条件和地质环境进行综合的查明、分析及评价。在岩土勘察工程中地质测绘技术的应用不但有效提升了勘查结果的真实性与可靠性,而且有利于技术人员针对岩土勘察工程中有可能出现的相关问题提出科学的解决方案,进而保障岩土勘察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和进行。

1地质测绘的基本概念及分型

在现代岩土勘察工程项目的开展与进行中,地质测绘作为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其主要在岩土勘察工程的前期进行,并为后期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和详细的数据。从技术的角度进行分析,地质测绘在岩土勘察工程中的应用综合了现代工程地质科学中的相关理论和概念,对于工程项目所在地的岩土工程条件和地质环境进行科学的观察和描述,并且在全面分析其性质和运动规律和基础上,为岩土勘察工程的测试、勘探等具体工作提供技术和数据参考。与传统的地质测绘技术相比,现代地质测绘技术的测绘范围明显扩宽,其不但适用于地形平坦的地区,而且在相对狭小的场地也能发挥较为理想的作用。在国内外岩土勘察工程中,地质测绘的有效性和经济性得到了普遍的认可,而且对于岩土勘察工程整体效率和质量的提升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根据岩土勘察工程项目研究内容的不同,现阶段应用的地质测绘技术主要可以分为:专门性测绘和综合性测绘两种类型。专门性地质测绘主要是针对岩土勘察工程的某一要素进行专门的研究,例如:对于工程项目所在地的地貌、水文条件、地质环境、斜坡变形或破坏等,都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项目对于其成因及发展规律进行深入的研究。与专门性地质测绘相比,综合性地质测绘涉及的测绘范围要明显扩宽,其对于项目所在地各类地质条件要素的空间分布情况、演变过程、发展规律等都要进行综合性的研究,为岩土勘察工程中地质图纸的编制提供详细的资料和数据。

2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技术的应用及意义

在国内外岩土勘察工程中地质测绘技术的应用发挥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随着现代地质测绘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以及各类新型仪器、设备的研发,对于岩土勘察工程整体效率和质量的提升也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在国内岩土勘察工程中,地质测绘技术应用的时间相对较短,技术人员对于各类新技术的应用尚不成熟,这都是需要及时得到改进的,进而才能促进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技术的应用发挥更大的意义。

2.1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及意义

目前,在国内外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中,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最为广泛,其综合了现代地质科学中数据库、扫描矢量化、一体化测量、全数字化摄影测量等技术的优点,并且通过专业地理信息系统的构建和应用,为岩土勘察工程的开展提供规范、科学、详细的地理信息数据,并有效促进了地质测绘由人工化操作向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另外,岩土勘察工程中对于地质测绘所采集各类数据的分析、存储、管理等具有较高的标准和要求,而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则实现了三维可视显示与数据输出的有机结合,对于解决地质测绘中数据种类多、信息量大、计算方法复杂等问题都发挥了重要的意义。地理信息技术在地质测绘中的全面应用,不但有效节省了工作中所需的人力和物力资源,而且客观控制了因人为误差和失误造成勘查结果不精确的问题。

2.2遥感技术的应用及意义

近年来,随着国内电子信息及卫星技术的不断发展,遥感技术的应用逐渐成为地质测绘技术发展的重要标志。与传统的地质测绘技术相比,遥感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展现出了时效性强、观测范围广、经济性能优越、数据准确等优点,因而在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在国内地质测绘中应用的遥感技术普遍采用多光谱航空摄影,不但提高了地质图像的分辨率,而且对于技术人员的后期分析和测试也具有积极的影响。

2.3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及意义

在国内传统的岩土勘察工程中,各类地质图纸多是由技术人员进行手工绘制,这样不但增加了技术人员的工作量,而且也难以保证图纸的精确性和科学性。为了有效解决岩土勘察工程地质图纸绘制中常见的弊端和问题,具有明显优越性的数字化技术得到了重用,其可以根据地质测绘中获取的相关信息和数据自动生成电子数字地质图纸。数字化技术在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中的应用,不但适用于不同比例尺的地质图纸,而且通过专业绘图软件的运用达到对于地质图纸进行自动编辑和修补的目的。在岩土勘察工程地质图纸的绘制过程中,地质界面的构建是较为突出的技术难题之一,地质界面中要全面展现工程项目所在地岩土工程条件和地质环境的属性和几何特征数据,利用数字化技术可以将地质界面划分为网状的曲面片,进而形成区域内的网络连接。由此可见,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对于岩土勘察工程的顺利开展和进行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3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的强化措施

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是一项技术性要求高、质量标准严格的系统工作内容,不但需要进一步加强各类创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更要注重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互助,进而才能达到理想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以我国岩土勘察工程的现状而言,地质测绘工作的强化措施主要为以下几点:

3.1在国内今后的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中,为了有效解决测绘点布置缺乏科学性的问题,一般可以采用较为国外较为流行的克里格法,并且充分利用专业测绘软件和仪器、设备进行辅助测绘。同时,在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完成后,技术管理部门及相关人员要注重对于测绘结果的综合分析与评价,一般较为常用的方法有:高密度点法和多道瞬态面波勘探法等,在全面提升地质测绘结果精确性和可靠性的基础上,加强对各类新技术的深入研究和探索。

3.2目前,在国内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中,监理单位的作用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进而导致国内岩土勘察工程中出现较为严重的效率和质量问题。按照现代岩土勘察工程的相关规范和标准,地质测绘工作的一般流程为:实地考察-相关数据、信息的采集及处理-绘制地质图纸-出具地质测绘报告等。但是在国内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中,违反操作流程和具体规定的现象极为普遍,进而导致岩土勘察工程的开展受到严重的阻碍。针对于上述情况,国内各级政府及工程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职能,积极制定和推行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的相关监理制度,并且对于地质测绘单位的工作流程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引导其重视实际工作效率和质量,进而实现岩土勘察质量和投资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张军林.公路勘测规范[M].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2000.

[2]潘正风,杨正尧.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篇2

地质工程的开展有助于我国对所属领土的精确了解和严格掌控。工程开展的理论基础包括自然科学原理和地球科学理论,在进行地质探索和测绘过程中,主要以地质结构、矿产资源等为重点研究内容,通过采用数学方法、地理知识、科学技术以及计算机处理软件等各种不同的技术方法,掌握更加精准的地质资料,以期为我国地质工程开展和土地资源管理提供必要的数据信息。为了进一步强化地质勘察测绘数据的精确性,在工程实践中必须要采用GPS技术,以保证我国地质勘察测绘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下面对GPS技术在地质勘查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1 GPS测绘技术原理

地质勘察测绘中通过应用GPS技术,能够更加迅速的实现定位,利用自动化信息技术精简勘察测绘程序,降低测绘数据的误差率。而GPS测绘技术的工作原理也相对复杂一些,在应用过程中主要得到以下三个技术部分的支撑:(1)卫星信号系统。该系统的运行要求分别在基准站和流动站配备两台以上的GPS接收设备,其中GPS基准站如果需要在同一时间点为多个用户提供服务,那么就要安装相应的双频GPS接收机,以此来确保基准站和流动站的采样速度保持同步。(2)软件解算系统。该系统可以提高RTK的精确度,实现零误差、零失误,通过记录得到的接收到的卫星信息相位,与接收机产生的载波信号相位进行比对,以得出RTK测量。(3)数据传输系统。该系统是实现RTK测量的一个核心装置,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设置于GPS基准站的数据发送设备,另外一个则是设置于GPS流动站的数据接收设备。

2 地质工程勘察测绘中GPS技术的应用

2.1 在野外施测选点中的应用

在地质工程勘察测绘中应用GPS技术,应选择远离大面积的点位,以此来降低多径效应对测绘结果造成的影响,另外还需注意避免大功率无线发射源,有效降低电磁对测绘结果的干扰。

2.2 在数据采集中的应用

在应用GPS技术进行地质工程勘察测绘过程中,要严格把握数据采集过程中所使用的仪器状态,确保测量过程中测量仪器的棱镜高度与数据输入高度相符合,并严格控制棱镜的实际高度,降低数据计算的误差率。如果在数据采集过程中突发停电等状况,需要等到电压恢复稳定以后重新测量一遍,防止出现采集数据错误的情况出现。若在测量过程中无法观测到点的位置,则需要严格控制转站的设置数量,以简化数据处理过程。采集仪器全部就位后,要注意对每个需采集的点进行重复采集,对比多次采集结果,尽可能的避免数据出现较大的误差。

2.3 在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数据处理是建立在数据采集的基础之上,只有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尽可能的减小数据采集存在的误差,才能够保证数据处理分析的精确度。因此,在勘察测绘GPS技术的应用中,首先要确保数据采集的准确性。那么在数据准确这一前提下,在进行数据处理过程中,需要认识到角度的重要性,做好角度闭合差运算,确保角度闭合差在规定的范围内后,计算方位角,得出坐标增量,从而分配增量闭合差。

2.4 测量方法

地质工程勘察测绘中用到的测量方法主要包括GPS摄影技术,该技术的应用首先要找准地理位置,对每个地理位置进行多角度勘察,在得出较多的数据前提下,综合整理、对比分析,总结不同角度得出的数据规律,然后利用GPS摄影技术与数据进行计算,提高最终测量结果的准确率。

3 地质工程勘察测量结果质量控制

(1)现阶段,在进行地质工程勘察测量过程中,GPS技术的应用大都会通过OTF法计算整周未知数,在就极大的提高了计算效率,因此,在一些干扰较小或者完全不会受到干扰影响的地质工程勘察中,如果设备锁定的卫星数目足够,那么就能够在短短的五秒钟时间内得到固定的计算答案,而且手簿反应的收敛值一般情况下也都会在2cm以内,更加直观清晰的反应出测量一起在经过多次的测量之后数据之间存在的误差。而一旦固定计算答案的得出时间超出了60秒,则往往表明收敛值的精确程度不是很高,还需要继续确认验证。(2)通过对已知的控制点进行分析,可以更加明确的了解其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在地质工程勘察测绘过程中,通过应用GPS静态技术可以得到动态控制系统测量的起算数据,而这一计算过程则构成了一个计算可靠性相对较高的高级控制网,该控制网可以对坐标转换参变量、数据录入情况以及各个测量阶段的准确度进行验证和核实,应用性较高。

4 地质勘察测绘中的 GPS-RTK 测绘技术发展预期

在地质工程勘察测绘的空间定位过程中,采用GPS-RTK技术可以说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技术领域,该技术将GPS技术领域进行了进一步的拓展,通过引进新技术、新方法,极大的促进了地质工程勘察测绘工作的顺利开展,可以有效解决勘察测绘过程中遗留的各种难题,弥补了传统地质勘察测绘方法存在的不足,为我国地质工程的勘察事业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随着GPS-RTK测绘技术的进一步完善,预期在未来的社会工作中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5 结语

总之,在地质工程勘察测绘工作中通过应用GPS技术,一方面能够提高控制网络的布局效率,确保地形图测绘的信息准确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发挥GPS的技术优势,简化地质勘察测绘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所以,GPS技术的应用在更好的满足地质工程勘察测绘实践需求的同时,也进一步保障了我国地质工程研究事业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篇3

Abstract: The geological prospecting market rises quickly, the surveying and mapping of geology the job raised taller requirement. Along with the technical progress and the observation data processing improvement, it not only for the community to create direct economic benefits, but many other industry impetus, and to have radiation effect. On GPS, RTK and efficient use, it will produce positive effect; make the measurement technology has been a qualitative leap.

Key words: geological survey mapping; application; GPS;

中图分类号:P624 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11-0020-02

1.概述

GPS是导航卫星测时和测距/全球定位系统。它的组成使整个卫星星座原定为24颗卫星,变为有28颗卫星运行。每颗卫星在地面上空约20200km的轨道运行,运行周期略小于12小时,轨道偏心率≤0.003,以使卫星对全球有最佳覆盖面。每颗卫星上载有一台无线电收发机。收发机从地面监控站接收信息和指令,并发射有关卫星标识、位置、时间等信息。每颗卫星都能用两个不同的频率发射:Ll为l575.42MHz、L2为1227.60MHz。虽然有的人不必关心监控站,却必须知道在采集数据期间可用卫星的位置、几何状态及数目,这些将是影响GPS地质测绘可靠性和精确度的重要因素。

1.1 GPS Ashtech RTK的系统组成、定位原理及技术参数

GPS接收机接收并储存从GPS卫星发来的信息。Z-Xtreme是一部12通道防水型较强的双频,它采用卫星电子技术和Ashtech的专利技术Z跟踪可以释放高水平信号,这是接收机的主要功能。接收机内置高敏感性的RF部件,能计算出基准点的坐标连同原始观测数据、可用卫星信息和经由串行端口输出等扩展功能。GPSRTK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至少一套基准站和至少一套流动站,在野外才能进行地质测绘工作。

基准站实时地质测绘的载波相位观测值、伪距观测值、基准站坐标与高程用无线电传送给流动站。在流动站通过无线电接收基准站发射的信息,将载波相位观测值实时进行差分处理,从而得到基准站和流动站坐标增量计算每个点WGS84坐标,通过坐标转换参数换得出流动站所求点的平面直角坐标,这个过程称GPS定位的过程。

GPS系统设备环境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卫星、地面监控站和接收机。

GPSZ--Xtreme接收机(内置电池、数据卡)、GPS天线:它能支持内置电池可拔插PC内存卡以及内置电台(可选),MIL.—STD—810E有防尘、防水规格标准。

基准站电台及电台天线:基准站一般使用功率较大(如25w等)的外接电台。

掌上电脑(数据采集器):基准站设置次数少,一般一个基准站在一个基准点上设置一次,可以连续工作一天,所以没有必要为基准站配置电子手簿,而是使用流动站电子手簿首先设置在基准站最好校核邻近的已知GPS等级点再用于流动站(RTK测量),在动态数据采集时,建议选配掌上电脑为操作系统部分。

快速RTK Z-Xtreme主要技术指标:快速动态RTK,水平10mm+1ppm;垂直20mm+2ppm;最大工作距离:40km,建议工作距离小于10km范围内处于最佳状态。

快速RTK测量时间:2秒为厘米级,20秒为毫米级。

1.2概述GPS Ashtech快速—RTK进行地质测绘的过程

观测站之间无需通视,这样就可以减少测量工作的时间与经费,同时也使地质测绘点位的选择变得甚为灵活。

定位精度高,空间跨度大。

全天候作业,一般不受天气状况的影响,它既能立即得知测量结果、又能实时监视定位精度。

操作简便,观测时间短,自动化程度很高。在地质测绘定位中主要的任务是安装并开关仪器,量取仪器高和监视仪器的工作状态而其他观测工作如卫星的捕获,跟踪观测等均由仪器自动完成。RTK系统装备较为昂贵,系统也更为复杂(尤其是GPS接收机之间的通信联系),其测量精度稍逊于后处理方法。

常规GPS测量不具备实时性,RTK动态测量弥补了这一缺陷。

尽管九十年代中期出现了GPSAshtech快速—RTK测量模式,但GPS后处理测量仍以其精确可靠,在等级测量中得到广泛应用。

2.详述GPS Ashtech快速—RTK进行地质测绘的实施过程

2.1野外数据采集

在实际测量工作应用中,我们主要应用了GPS的两大功能:静态功能和动态功能。静态功能是通过接收到的卫星信息,确定地面所需点的三维坐标;动态功能是通过卫星系统,把已知的三维坐标点位,实地放样地面上。

一个GPS测量系统至少应由两台GPS接收机组成。所有接收机同时采集数据,以便定接收机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这种相对位置关系以向量的形式来表示,即设站点之间的坐标增量(AX,y,Z或N,E,H)形式,向量是用全部GPS接收机的观测数据经处理而生成的。这是一种三维关系,类似于传统的观测定位三要素(水平角,垂直角,斜距)。切记住GPS观测的结果是设站点之间的向量关系,也就是说,GPS观测与解算的结果是基线向量,而不是测点的点位坐标。要确定观测点的坐标,首先必须提供一个点的已知坐标作起算数据。根据该已知点的坐标和相对于测点的GPS基线向量,再推算出测点的坐标(流动站的记录间隔应与基准站要保持一致)。与传统的导线测量方法相类似,起算坐标根据要求可以是已知控制点,也可以采用假定坐标点,在后处理GPS、数据采集。

2.1.1 RTK野外操作流程:

连机—建立新项目—参数设置—编辑控制点—设置基准站—设置流动站—计算坐标转换参数—采点。

篇4

中图分类号:P2文献标识码: A

目前,从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发展的现状而言,我国的岩土勘察测绘工程的发展,相对而言是比较完善的一项系统工程,其发展的水平也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了提高。我们在庆幸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同时,也应深刻的认识到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中仍然存在的不足之处。只有正视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发展存在的缺陷问题,才能更好的、有针对性的解决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结合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现场的具体环境,在综合分析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技术发展水平的基础之上,制定相对合理的施工方案,确保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过程的安全性,使之可以更好的为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关于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要求的分析

在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中,工程地质勘察测绘调查的质量通常取决于测绘地区的自身条件。在进行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之前,相关技术人员必须有针对性的对测绘地区,进行一次全方面的考察工作。在对测绘地区的考察过程中,应侧重对测绘区的切割状况、岩层条件、地质地貌、井泉存在状况进行全方面的勘测。经过一定的分析与探究,能够通过对测绘地区岩土物理性、地质特征、地质构造情况判断测绘地区地下地质的整体结构,提高勘察的质量。另外,对于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中,在测绘区存在大量植被的情况下,遇到的勘测条件不明显的状况,如果还是照搬常用的、传统的勘察技术与方法进行相关的工作,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的效果可能达不到岩土勘察的工作的总体要求。因此,在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的过程中,相关的技术人员必须结合测绘地区的实际状况,采用有针对性的技术方案进行岩土勘察的工作,以期达到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的具体目标,促进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相关工作顺利的开展下去。

二、关于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应用意义的分析

(一)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应用的重要性分析

在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中,地质测绘工作范畴是,对确定的测绘区域内的地层、岩性、构造、地貌、水文地质以及地理地质的现象进行深入的探究分析的工作。同时,对相关工程的地质条件作出初步的判断与评价,并形成一定的书面资料。从理论层面分析,这些资料能够为工程选址的地质、水文勘察、桥梁隧道位置等施工勘探方案提供相对可靠的参考资料,有利于技术人员制定相关的施工方案,提高施工方案的安全性。经过不断的实践发展,在实践工作中整理的分析资料,通常对工程的地质测绘工作具有不可或缺的完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不断推进,地质测绘的工作,对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以及城市的规划发展,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在城市规划建设的过程中,地质测绘工作为城市建筑工程项目的选址、施工建设、地质勘探、资源开采等工作,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中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与意义

现阶段,我国与国外的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的发展水平,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在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的方面,我们应在现有的发展基础之上,积极的改进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应用的技术与方法,从而实现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的既定目标。随着科技的发展,地理信息技术(GIS)应用在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的过程,成为我国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与时俱进发展的重要表现之一。GIS技术作为现代化技术,其自身融合了数字化测量、一体化测量、扫描矢量化、数据处理等特点,对于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的创新与完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为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提供了精确度极高的地理信息数据。规范化的数据,在促使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实现规范化、智能化的发展目的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中遥感技术应用与意义

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遥感技术(RS)的应用,逐渐成为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进步与完善的重要表现。因RS技术自身具有时效性强、经济性能优越、监测数据准确等优势,所以较好的弥补了传统的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地质勘察中地质勘察图像不清晰、地质数据不准确等缺点。不仅提高了勘察地质图像的分辨率,而且为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后期,技术人员进行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在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中,将RS技术适当的应用于勘测区域,一方面可以提高岩土勘察地质测绘的水平,有效的避免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中出现严重的方向性失误的情况。另一方面,也能够在确保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水平上,节约勘察的的工作成本。

(四)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中数字化技术应用与意义

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因此,在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中,我们必须及时的转变传统的工作理念,根据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应用相应的技术。在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程中采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工作,可以有效的改善以往传统手工绘制图纸中出现的问题。科学的提高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图纸的精准度以及勘察的工作效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可以使相关的技术人员在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中,直接利用现代设备将勘察得到的数据自动生成电子数字地质图纸,同时借助专业的绘图、编辑软件进行一定的修改与完善。从而有效的避免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中出现严重的错误,影响相关工程的施工质量。

总结: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的发展,逐渐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仍需继续努力探究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的相关内容,并结合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的实际发展状况,借助地理信息技术、遥感技术、数字化技术提高测绘的精确度。使之可以在实践的运用中,不断的得到完善与改进。相关的技术人员应在实践活动中,注重对实践问题的研究工作,总结容易在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项目工作持续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黄亮.曾航.关于地质勘探与岩土勘察工程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ll(17).

篇5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测绘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虽然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少能提到测绘技术,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测绘。自己装修房子得需要测绘墙体面积,政府铺路需要测绘路面长度,连导弹的发射也需要精准的测绘技术的支持。下面我们就来谈谈测绘技术在地质勘查中的详细应用。

一、地质测绘概述

测绘技术在地质勘查中的应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地质测绘,而地质测绘是为进行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及其成果图件的编制所涉及的全部测绘工作的总称,其主要包括控制测量、地形测量、勘探网测量、勘探线剖面测量、勘探坑道测量、钻孔及地质点的定位测量、矿区勘界测量。

二、现代测绘技术在地质勘查中的具体应用

2.1在工程地质中现代测绘技术的应用常规工程控制测量,在对岩土工程进行勘查测量时,最基本的工作就是工程地质测绘。但是因为进行初期探测时会出现很多复杂的问题,我们必须对绘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在进行测绘时要严格按照规定步骤进行。采用常规测量方法,勘探线端点、工程点、剖控点,由其附近的控制点用光电测距极坐标法、经纬仪视距极坐标法布设于实地。布设后的勘探线端点(即剖面线端点)及剖控点的定侧,用光电测距经纬仪极坐标法、侧角交会法等施测,作业程序繁多,精度差,特别是采用经纬仪视距极坐标法进行测量精度无法控制。钻孔、槽探端点、坑道近井点等工程点的定测一般采用测角交会法、光电测距极坐标法进行定测。野外测量完成后还需要进行复杂的计算、检核,然后进行手工展绘勘探线剖面图、实际材料图、勘探工程布置图及地形地质图等。由于地质点大部分采用视距极坐标法测定,误差大,粗差出现率高,在制作地形地质图时地质点和地形图矛盾重重,解决起来非常麻烦。

2.2在矿产普查和勘探中的测量 在实际生活中,为了开发地下资源,找出有用矿物,确定其形状大小以及储藏量,通常会用到矿产的普查以及勘探。然后再根据矿产的分布以及储藏量计划工程以及勘查的方向。具体实施步骤如下:首先要勘测出矿床的具置,然后地面上圈出矿床的位置,确定哪块是隐伏部分,并且对隐伏部分的大致分布地段进行界定。从而能够根据现实情况对矿床做出远景评价,再根据综合评价确定是否要开矿。为了这个目的,我们通常要进行1:50000,1:2500或者1:10000地质填图,并且根据地质填图进行轻型山地工程和普查钻探工程。

2.3GPS控制测量 GPS之所以能成为建立各级平面控制网的主要手段之一是因为其具有全天候作业、测站之间无需通视、观测时间短、定位精度高、操作简便、提供三维坐标等优点。目前多数用GPS作为首级控制。多数用全球定位卫星系统GPS或一级导线作为二级控制。GPS网的设计除了测角、边角同测和测边网等的传统要求,它不需要点间通视,对图形强度要求也不高,亦不需要设置在制高点上,因此,GPS网的设计非常灵活,只要在测区内的适当位置安置GPS,就可以进行观测。

2.4地形测量采用GPS-RTK测量技术,不需要进行加密控制,在首级控制网建好后即可进行碎部测量,基准站可以设置在已知控制点或者设置在接受卫星信号和无线电信通讯条件好的未知点上,流动站经已知点进行校准和检查平面坐标和高程满足限差要求时就可进行数据采集作业。一个基站可以支持多个流动站进行作业,一个流动站只需要1 个人就可以操作,在沿线碎部点上只需停留几秒钟,就可以获得每点平面坐标、高程。

2.5常规地形测量。用常规的测图方法(如用经纬仪、测距仪等)通常是先布设控制网点,这种控制网一般是在国家高等级控制网点的基础上加密次级控制网点,再利用加密的控制点布设图根点。最后依据加密的控制点和图根控制点进行碎部测量,测定地物点和地形点在上的位置并按照一定的规律和符号绘制成平面图。所需仪器多为经纬仪、测距仪、大平板仪、绘图板、塔尺、全站仪、棱镜等设备。

三、现今测绘技术的发展

3.1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从大的方面看,地理信息系统正向着数据标准化,系统集成化,数据多维化,平台智能化,系统网络化发展,其他将在改革过程中以更全面的方式问世。地质矿产勘查开发的基础就是地质测绘,地球测绘学和信息学的技术体系以及工作模式都是以3s一体化或集成为主导空间信息技术体系,发展方向是:高科技、自动化、实时化和数字化,以及多功能化等方向。控制测量也逐渐发展成为GPS、ISS最终实现技术换代;地形测绘则要发展加速投影和摄影测量以及遥感应用的结合,还有多种遥感手段和数据信息的处理技术,以有效的提高地质遥感的水平;勘探工程测量应逐渐矿大和吸收卫星源射电干涉系统、惯性测量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的应用,大规模的应用现代数据处理技术,以提高地勘工程测量的速度和精度,普及电磁波测距仪和电子速测仪的应用。

(1)在一个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上完成操作信息,实现异构环境下多个地理信息系统的通信以及协作,以完成特定的任务。现在很多地理信息系统都朝三维化发展,立体化发展。地理信息系统把GIS的功能模块分成多个控件,最终形成GIS应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