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8 08:54:3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变电培训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1. 衡量电能质量的三个主要技术指标是电压、频率和(A)。
A.波形 B.电流 C.功率 D.负荷
2.一般电气设备的标示牌为(A)。
A.白底红字红边 B.白底红字绿边
C.白底黑字黑边 D.白底红字黑边
3.交流电流表或交流电压表指示的数值是(B)。
A.平均值 B.有效值 C.最大值 D.瞬时值
4.纯电感在电路中是(B)元件。
A.耗能 B.不耗能 C.发电 D.发热
5.对于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流过人体的电流超过()mA时,就有致命危险。
A.20-30 B.30-40 C.40-50 D.50-100
6.变电站的110KV及以下母线电量不平衡率,一般要求不超过(B)。
A.+1% B.+2% C.+3% D.+4%
7.电力系统在很小的干扰下,能独立地恢复到其初始运行状况的能力,称为(B)。
A.初态稳定 B.静态稳定 C.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D.动态稳定
8.空载高压长线路的末端电压(B)始端的电压。
A.低于 B.高于 C.等于 D.有时高于、有时低于
9.零序电压的特性是(A)。
A.接地故障点最高 B.变压器中性点零序电压最高
C.接地电阻大的地方零序电压高 D.接地故障点最低
10.雷电引起的过电压称为(C)。
A.内部过电压 B.工频过电压 C.大气过电压 D.事故过电压
11.交流电弧熄灭的时机在(B)。
A.电压过零时 B.电流过零时
C,电压幅值时 D,电流幅值时
12.SF6气体在(C)作用下会产生有毒气体。
A.高温 B.与空气接触 C.电弧 D.泄露
13.在人站立或行走通过有电流通过的地面,两脚间所承受的电压称为(A)。
A.跨步电压 B.接触电压 C.接地电压 D.过渡电压
14.距接地体处的跨步电压变化距离(B)。
A.10m以外为0 B,越接近接地处越大,越远则越小,20m时为0
C.30m以外为0 D.5m以内最小
15.使用钳形电流表时,应注意钳形电流表的(A)。
A.电压等级 B.绝缘等级 C.合格证 D.量程
二.简答题
1.SF6断路器的性能特点是什么?
答:(1)灭弧能力强,介质绝缘强度高,单元额定电压较高。
(2)在开断大电流时,产生的电弧电压不变,触头寿命长。
(3)切断小电流、电容电流时,过电压值较小,无需并联电阻。
(4)本体寿命高,检修周期长,维护方便。
(5)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噪声小。
2.油断路器油位异常的危害是什么?
答:油断路器中的油起灭弧和绝缘作用,若油位过高,可能造成在切断故障电路时由于电弧与油作用分解出大量气体,产生压力过高而发生喷油现象,甚至由于缓冲空间减小而发生断路器油箱变形成爆炸事故。若油位过低,空气中的潮气进入油箱,使部件乃至灭弧室暴露在空气中,可能造成绝缘受潮故障,或由于油量少,在开断故障电路时产生压力过低 ,灭弧困难,使电弧烧坏触头和灭弧室甚至电弧冲出油面,高温分解出来的可燃气体混入空气,引起爆炸。
2015年8月10日起,我们国网太原供电公司2015年新进员工第二小组开始了为期一月的岗位培训,让我们对变电运维工区的工作建立一个基本的认识。
我们所在培训基地是110kV亲贤变电站,由变电运维五班负责。该运维班成立于2001年2月20日,隶属国网太原供电公司变电运维室。在110kV亲贤变电站设立基地站,负责管辖9座变电站,3座220kV变电站:长风变电站、滨河变电站、康宁变电站;6座110kV变电站:亲贤变电站、丽华苑变电站、南屯变电站、恒大变电站、南畔变电站、嘉节变电站,主要负责无人值班站的巡视检查、日常维护、倒闸操作及事故处理等工作,担负着太原市中南部地区的供电任务。变电运维五班是太原供电公司变电运行专业成立的第一个操作队,采取三值一运转值班方式。变电运维五班自成立以来,在探索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一代代亲贤人锐意进取,不断创新;努力营造"良好人员发展环境、良好安全生产环境、良好工作生产环境、良好新年文化环境、良好班组发展环境",不断提高无人值班变电站管理水平,先后荣获全国能源化学系统和山西省电力公司"工人先锋号"以及太原市安全生产标兵班组等荣誉称号。
这些荣誉的取得都离不开全体班组成员认真、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该工区的例行工作有:1)统计两票执行情况,整理上月各种切换卡、维护卡、出车记录卡;2)基地全站卫生清扫;3)核心小组例会;4)采集受控站电量底码;5)全月电量核算上报;6)本月各种记录闭环检查;7)进行本班组月度总结和工作考评,召开民主生活会;8)所辖分站例行巡视;9)对班组成员的培训:运行分析、反事故演习,技术讲座、政治学习、现场拷问、技术问答、事故预想、季度考试等。
师傅跟我们讲,任何工作都要把安全问题放在首位。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变电运行专业始终坚持"安全高于一切"的工作理念。作为新进员工,进入工区的首要工作就是学习安全规程,其中包括了高压设备工作的基本要求,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带电作业,发电机,同期调相机和高压电动机的检修、维护工作以及在低压配电装置和低压导线上的工作,二次系统上的工作等。现场作业的任何步骤都能有规程可依托,做到标准化作业,保障人员、设备及电网的安全,确保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两票三制"是确保安全生产的基础和依据。要充分认识执行"两票三制"的重要性,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依靠严格的规章制度、严厉的违章考核、严细的作业标准来约束自身行为,通过严格考核,遏制违章行为,"以零违章"确保"零事故".
滨河变电站是智能化程度较高的一个站,但是他本身却没有起到智能化程度高的作用,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要积极提升自我素质,积极参加公司培训。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在以后的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变电仿真培训系统是适应电力发展的必然要求, 这种培训系统有助于提高变电运行人员的技术水平, 为确保电力企业安全生产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仿真培训系统的开发与管理一定要做好, 既要功能完善、灵活、实用,又要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同时要满足电网培训的需要。
一、以沈阳供电公司为例,阐述变电仿真培训的必要性
沈阳供电公司为经济发达,发展迅速的省会城市,2013年截止到10月份总送电量为221.42亿千瓦时,在全省排名第一,公司所属变电站277座,其中220千伏变电站21座,66千伏变电站256座,变电总容量为1962.26万千伏安,变电系统职工总人数约五百人。
各种技术培训活动应该在对变电运行人员中进行,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仿真培训。它是借助物理模拟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给受训者提供一个近似的变电站工作平台和作业环境,使受训者能在有限时间里,获得比传统培训方法更好的效果。变电仿真培训系统可以为变电运行人员提供逼真的变电站真实环境,解决了变电站无法动手,无法从以前的事故教训中吸取经验教训的问题。通过对员工技能的培训,达到提高变电运行人员的运行操作素质,增强其安全运行能力的目的,从而适应日趋发展变化的电网建设。
二、变电仿真培训系统培训流程
企业培训的流程见图:
变电仿真培训系统培训流程也不例外,其培训内容在技能培训范围内由变电仿真站根据预培训时间及受培单位要求拟定,并征求委培单位的修改意见,最后根据相应岗位、等级的岗位培训与考核标准确定教学计划。教学模式采用讲、练相结合的办法。首先由教练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内容讲解和演练,然后由辅导教练在多媒体教室辅导学员进行练习,同时教练、助理教练辅导学员上仿真机操作。考试采用考察及最后笔试形式,考察在平时上仿真机练习过程中完成,笔试成绩为本期教学内容完成后进行笔试考试,总成绩为考察与考试成绩的平均值。根据学员的反馈意见,对培训内容、方式等作进一步修改与完善。
三、现阶段各种仿真系统存在的局限性
1、局限于针对性相对较弱。采用物理模拟的仿真站限制受硬件建造的影响,对于变电站场景或界面来说只能是一个相对典型的形式,采用虚拟变电站环境的仿真站只是其中一部分,有限的能力使变电站无法具有灵活配置基础,真正面对的作业对象之间存在很大差异,使变电站运行人员与仿真环境很难同步,因而在事故处理的训练与倒闸操作运行时,受训人员受到很大限制。
2、事故仿真能力是有限的。实际工作中事故形态在变电站中是复杂多样的。如果事故发生时,除了产生断路器跳闸及相应的声、光信号动作外,恶劣情况爆炸、燃烧、浓烟、设备损毁甚至人员伤亡也有可能出现,对于现有仿真系统通常只能模拟前者,而后者的模拟能力是接近于零。
3、仿真能力不足出现的异常情况。在变电站的日常运行工作中,概率远比事故高得多的常态是异常情况的发生,实际上,复杂的异常清况,高于一般的事故判断和处理的难度。成为变电站运行人员能力、素质、技术水平的真正挑战是其频繁、多发、随机的特点。这些事件的仿真能力明显不足是现有仿真系统的短板。
4、变电站运行方式与仿真培训模式的冲突。需要接受培训的人员脱产一段时间是现有仿真培训模式的需要。限制是由于仿真站的布点影响,易地进行也是常态。措施的推行是由于变电站运行工作具有连续性的特点,以及少人值班、减人增效等因素,使脱产培训的安排日益困难。
5、有待提高现有仿真培训的方式方法。密不可分的仿真培训质量、仿真设备配置、培训方法等,一般根据初次培训与复审两大类进行培训,是目前的仿真培训站培训的形势,不同层次的运行人员培训内容却都大致雷同,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受训人员的积极性很难被提高。
四、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提高仿真培训水平的方法
1、诊断学员错误,采取纠正措施并分析原因。在进行培训倒闸操作时,每一步操作都在仿真培训系统中与标准操作进行对比,判断学员的学习问题,判断是否有操作错误,分析操作顺序如果不对可能是操作错误,提示当前应该操作哪个设备,是不是违反了五防。在进行巡视培训时,学员巡视过的巡视点被仿真培训系统准确记录下来,并判断学员在巡视点状态是否正确。在学员处理事故时,监视学员操作也是仿真培训系统要做的,给学员操作处理给出指导。
2、调整学习内容和进度,根据学员的水平与学习情况选择。例如,培训初期,对仿真环境不熟悉与学员知识水平的限制,操作若严格按操作票校验,那就很难完成培训任务。由易到难分为几个培训级别,是有些系统根据实际情况将倒闸操作培训划分的,引导学员循序渐进地学习。
3、生成解答与自动解决问题。操作票专家系统,根据系统所要求的操作任务与当前状态,操作票被自动生成,作为了标准答案,用于校验学员操作是否正确,在倒闸操作培训中。处理指导专家与故障诊断系统,根据系统当前故障后的现象,生成指导学员如何由故障现象诊断故障元件、确定故障元件后如何处理故障的报告。
4、学员的学习行为被评价。操作培训结束后,根据学员所犯的操作错误与事先确定的操作评分原则,对其操作进行评分。在巡视培训后,根据学员对巡视点的误判、漏判与巡视评分原则等情况,进行巡视评分。
5、各种问题与练习被自动生成。突发事件有时自动生成。在学员培训过程中,仿真系统如果自动生成一些突发事件、异常事件、故障而增加培训的难度。那么自动生成技术问答试卷,任意抽取试题,生成试卷在系统题库中生成,这样减轻教员负担并且提高培训效率。
五、阐述变电仿真培训系统的保证措施
1、确保培训正常进行的管理体系,培训基地为保证培训质量、规范办班程序,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培训管理制度,包括变电仿真站管理制度、培训教师职责、学员管理制度等。
2、充分发挥兼职教师作用,在培训期间充分发挥专兼职教师的作用,除仿真培训专职教师讲课外,根据生产实际情况,从变电站聘请2名经验丰富的站长担任兼职教师,使仿真培训更具有实效性和针对性。加强对仿真培训教师的培训,将专兼职教师送出去参加仿真培训教师资格培训,并取得资格证书通过对兼职教师的培训认证,从而提高培训者的综合素质。
六、变电仿真培训系统发展展望
由于变电仿真培训系统毕竟有别于实际变电运行系统,所以只用把变电运行实际系统的保护逻辑关系通过声光图形信号等表示出来就可以完成实训的各种内容,未来发展中,完全可以把变电仿真培训系统开发成像堆砌积木一样的组态形式,这样就可以随机组合成任意运行方式的变电运行系统,使之与实际更加相近,同时各组态模块之间的接驳形式也可考虑设计为标准触片或插拔件,使之安装更加简单,而传输形式可以考虑无线传输。通过硬件的仿真度的提高,也直接影响到软仿真系统的设计与模拟。变电仿真培训系统将来也不仅为培训提供方便,也为变电站的设计提供实验模板。
总之,变电运行仿真培训,是在借助计算机和物理模拟技术的帮助下,为参训人员提供一个模拟变电站工作环境的平台,使之能将平时学到的理论知识结合实际操作,得到更加有效的水平和技能提高的培训手段,是我们在进行学校授课,单位培训,业务考核等工作时最为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我们必须对变电仿真培训现状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硬件条件无法达到最好的前提下,研究出一套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培训计划和方案。
参考文献:
[1].张东英.基于网络系统的变电站仿真培训.[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
[2].王兆安.变电仿真系统培训的意义.[J].中国电力.2012
作者简介:周秧(1981-),女,浙江诸暨人,浙江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讲师;蒋吉荪(1962-),男,浙江建德人,浙江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工程师,高级技师。(浙江 建德 311600)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5-0025-02
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是目前针对变电站运行人员培训的主要工具之一。由于电力系统自身的特殊性,电力生产与消费具有同时性、瞬时性等特点,日常工作中运行人员很难在真实运行的设备上进行训练,不能将运行的系统当作试验品,更不允许人为设置一些事故用于培训。因此,目前普遍采用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建立一个与实际变电站运行状况相似的仿真变电站。运行人员可以在这个仿真变电站里进行运行工况监视、设备巡视、倒闸操作、缺陷及事故处理等能力的训练。
一、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
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经过多年的开发、升级提高,目前变电站环境是三维逼真的,人机交互是和谐友好的,高效地模拟变电站的各种运行和操作。
浙江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包含35kV、110kV、220kV和500kV四个电压等级,是联合电网型仿真系统,同一电压等级以及不同电压等级的变电站之间均有联系,与目前的电网现状相一致,使培训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同一电压等级的变电站,不同变电站的主接线方式、正常的运行方式多样化,有双母线带旁路、双母线、双母单分段、单母分段、内桥接线等形式。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的配置形式也是不同类型、不同厂家、不同原理的结合,充分满足了培训需求多样性的要求,可以适应来自不同变电站运行人员的培训,能够满足各等级、各岗位运行人员的培训。
二、仿真培训系统的应用
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对增强变电站运行人员的运行技术素质,提高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水平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有其他培训方式所不可能替代的独特优势,可以让“教—学—练”的培训模式发挥到极致,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巨大的。
1.运行工况监视培训
运行工况监视是对变电站内的日常信息进行监视,以达到掌握变电站一、二次设备运行状态及电网潮流分布情况,保证正常运行的目的。目前采用的是计算机监控系统,以微机监控系统为主、人工为辅的方式。
变电站的运行监视工作是日常运行管理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学员可以在仿真系统上学习监视的内容,能够掌握正常运行状态下的系统情况,不正常的情况有哪些,出现问题时如何应对、处理。
2.设备巡视培训
设备巡视检查是变电站运行人员的一项重要技能,及时发现异常和缺陷,对预防事故的发生,确保设备安全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变电站中的设备很多,运行人员在设备正常运行时需巡视,设备出现异常时需巡视,电网或设备发生事故时也要巡视,这就要求运行人员掌握变电站中的每个设备在不同情况下的巡视内容。
设备巡视工作每名变电站运行人员在工作中都在做,但是很多都是走形式,做表面的工作,很少有人可以将设备巡视工作做到位、做好。就以主变压器为例,在正常巡视、熄灯巡视和特殊巡视时的内容不完全相同,侧重的内容不一致,作为一名合格的变电站值班员是需要掌握的。
仿真培训系统逼真的三维画面,使参培人员可以简单、自如地在仿真变电站里随意走动,对设备进行多角度、全方位地检查,把学习的理论知识真正运用起来。教员可以对设备设置异常,培养学员在巡视检查时候发现设备缺陷的能力,如瓷瓶有裂纹、设备发红过热、设备渗漏油等。
3.倒闸操作培训
倒闸操作是变电站运行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关系着变电站以及电系统的安全运行,也关系着操作人员自身的安全。熟练并正确地进行倒闸操作,是每一个运行人员必须达到的基本技能。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提供了对运行人员培养规范化操作习惯、操作术语、防止误操作等的训练。培训人员可以按照倒闸操作的步骤和要求,从接受调度操作预令开始,拟票、审票,准备工器具,危险点分析预控,接到调度的正令后依照操作步骤进行准确有序地操作,直到倒闸操作完毕,汇报调度,签销操作票。这样既符合现场的操作程序和习惯,也使运行人员感到更加真实,从而达到更好的培训效果。
通过倒闸操作培训,可以使运行人员学会如何规范地接受调度下达的指令,如何规范地使用术语与调度交流,能够正确、迅速地填写操作票,且能够理解每一步操作步骤的意义,而不是照本宣科、死记硬背,这样就可以将学习到的技能举一反三地应用到实际的工作实践中,做到学以致用。
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可以进行各种设备的倒闸操作,包括线路、母线、变压器、旁路开关代出线(主变)开关的操作等,不仅包含了一次设备的操作,也有二次设备的操作。在进行倒闸操作培训过程中,可以很好地将相关的规程、制度融入进去,不但能够熟练掌握倒闸操作的过程,还可以提高安全意识和其他相关技术水平。在倒闸操作过程中,如果出现误操作,仿真培训系统与实际变电站一样,会发出相应的各种音响、信号,同时可以在相应的设备上看到因误操作所引起的事故现象及保护动作情况。通过模拟误操作的培训,可以加深运行人员对误操作所引起的严重后果的感性认识,同时也可以提高运行人员处理误操作所引起事故的能力,做到临危不乱。
4.缺陷处理培训
变电站电气设备的缺陷是指设备的异常运行状态或异常运行情况,如不及时处理将可能逐渐严重,甚至发展成为事故,或造成事故的扩大。变电站一次、二次设备在不间断地长时间工作中,或多或少都会产生缺陷,故发现缺陷并会处理缺陷是运行人员必备的一项技能。缺陷可分为紧急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三类,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各种类型的缺陷。通过培训,学员可以学会发现缺陷后,如何给缺陷定性,如何处理缺陷,并且能够掌握最优的处理方案。一个缺陷出现后,可以有多种处理的方案,其中一个是最安全、最可靠的方案。通过培训可以提高运行人员的缺陷处理能力,将可能发生的事故防患于未然。
5.事故处理培训
事故处理能力是反映运行人员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发生一个事故,能够对事故进行分析、判断,并能够给出完整的、合理的、可行的处理方案。把一个事故处理完整,需要人员有很多的专业知识作为基础。
作者简介:周锋(1981-),男,湖北襄阳人,浙江杭州萧山供电局,助理工程师。(浙江萧山311201)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6-0036-02
萧山供电局运行工区共有运行人员160名,担负着萧山区境内76座变电站的运行值班任务,其中220kV变电站10座。2003年以来,随着电网的快速发展,新增变电所38座,新进员工90余名,年轻职工占工区总人数的一半以上,萧山运行工区步入了变电站数量和运行人员数量快速增长的阶段,经历了变电站的快速增长与人员技能水平提高不同步的阵痛。
面对这个现实,2003年以来,该工区就紧紧抓住员工培训这个“牛鼻子”,向培训要人才、要安全、要和谐,多措并举鼓励员工走岗位成才之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着力打造一支适应电网迅猛发展的专业变电值班员队伍。笔者对该工区培训经验的探索进行了总结。
一、制度先行,规范管理提高水平
以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一直是运行工区管理上坚持的原则。为了改变多年来培训工作杂乱的局面,实现生产培训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确保电力生产的安全、经济和文明,萧山局运行工区及时修订并完善工区《变电运行工区技术培训管理标准》,设立1名副主任主抓培训工作。建立了工区、班组、师徒三级培训网络,不断规范变电运行技术培训工作。
二、把握源头,狠抓新工人岗前培训
大量大学生的进入为运行队伍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同时也给工区的培训管理出了一个难题。大学生理论知识丰富、学历水平高,接受新事物的时间短,岗前培训还有没有必要?面对这一问题,工区领导清醒地认识到,大学生虽然学历高,但是针对变电运行工作仍感陌生,工作的规范性、严肃性不强,岗前培训必不可少,而且入厂的前三年是员工成才的关键。为使分配到运行工区的新员工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掌握电力生产基本规章制度和变电运行值班员必须掌握的生产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运行工区每年都会针对新员工进行为期半年的岗前培训。培训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是基本制度学习。新值班人员必须学习安全规程、值班员岗位职责、变电所运行规程、典型操作票、调度运行规程和变电所日常业务应用,在考试合格后才能参加下一阶段的跟班学习。
第二阶段是跟班学习。新值班人员分配至变电所进行跟班学习,由班组长选派师傅,签订师徒合同和制订分期、分阶段的培训计划,学习有关设备的构造、原理、性能,本岗位有关系统、运行方式、现场规程制度、职责等。在师傅指导下做些简单辅助工作,但不准操作设备、顶岗或进行运行业务联系。跟班学习期间,按阶段进行考问。学习期满,必须进行全面考试。考试合格,才能转入试行值班学习。如考试不合格,再进行培训,时间不少于一个月,经补考仍不合格,则进行待岗处理。
第三阶段是试行值班学习。新值班人员在试行值班学习期间,允许在有经验的值班人员指导和监护下,逐步参加实际操作,并进一步加强操作技能、安全技能和事故应变能力的学习。试行值班期间,班组加强对其实际能力考查。学习期满,须通过独立值班考试,履行审批手续取得上岗资格后方可独立值班。
通过这几个阶段的培训,使新员工初步掌握了生产知识和技能,增添了他们走上工作岗位的信心,体会到了归属感,以更快适应变电运行值班员岗位。除此之外,工区领导还站在发展的高度,为新员工制定“三年成才计划”。在培训中发现人才,并重点关注和鼓励,通过这一方式,不少新进的大学生在各种竞赛、竞岗中脱颖而出,走上了值长、技术员等重要岗位。
三、持之以恒,基础培训不放松
从工区和班组两个层面狠抓培训工作,工区组织大型培训活动,班组组织技术讲课。工区技术组根据计划,每月深入班组,对其技术培训工作进行指导。班组坚持每月进行一次运行分析、每月进行一次脱离典票的手工开操作票测试、每月每人进行一次技术问答;220kV操作站和变电所每月进行一次反事故演习,每月每值进行一次事故预想;110kV操作班每季进行一次反事故演习,每季每人进行一次事故预想。制订了各级岗位人员的现场考问内容,加大考问力度,认真指导班组的技术培训,努力夯实班组基础培训工作。
四、重点突出,专题培训结硕果
为使培训工作重点突出,多年来工区围绕安全生产工作的不足及管理薄弱环节,专题研究部署、精心准备。制定了年度培训主题,推出培训主题年活动,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为下年的工作确定目标。工区确立2008年为“技术培训管理年”,2009年为“人才培养年”,2010年为“管理创新年”。专题培训年活动意义丰富、指导思想鲜明、部署详细周密,既有总体要求又有工作重点及开展活动的具体安排。通过一系列专题活动的开展,使工区的技术规范化水平,班组长的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造就了一批拉得出、顶得上的运行储备人才队伍。
五、百花齐放,丰富内容创新载体
随着电网企业的快速发展和电力新技术得到不断应用,对变电运行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对变电运行人员的培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期以来运行人员的培训主要以电校短期脱产培训、工区专题培训和班组日常培训为主。这些培训应试性突出,缺乏持续性、应对性和针对性。培训形式单一,内容单调。同时由于电力企业对短期培训抱有过高的期望,希望通过培训能解决面临的许多问题,于是,培训中普遍存在内容庞杂、目标过大、人员过杂的现象,从而难以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
针对这一状况,工区与运行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从多方面了解职工的培训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创新培训形式,使员工培训方式丰富多彩。
1.开展青工“技术沙龙活动”
针对新工人理论知识丰富而技能水平和工作能力相对缺乏的特点,由工区组织,团支部负责实施,在2006年7月起开展每月2次的“技术沙龙”活动,对实际工作中碰到的问题,采取由局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区技术专家讲解,新工人提出问题再答疑的互动方式。工区每年专门召开会议,对当年的“技术沙龙”活动进行总结、反思,并确定下一年的活动思路和方案。工区组织开展的技术沙龙活动,作为一种新的培训方式,受到了上级部门的重视,市局团委进行了专题报道。在总结往年经验的基础上,2009年开展了技术沙龙提高班,由数名已有几年工作经验的新大学生成立课题小组,并设主讲人,对实际工作中碰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听课人提出问题、答疑,最后专家点评的新方式,起到了有效的互动作用。
2.制作多媒体培训教材
变电所数量的增多和设备种类、操作方法的日益复杂为培训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为增加培训的直观性和有效性,减少现场培训的安全风险,提高变电运行的标准化作业程度。2008年开始工区申报了变电运行多媒体培训教材的科技项目,针对不同类型的设备制作了标准化倒闸操作录像,丰富了培训载体,让新进人员和转岗人员能够迅速掌握新设备的操作方法与程序。
3.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针对不同的员工,采用不同的培训方法。老工人理论基础普遍缺乏,知识结构日益老化,积极向上的动力日趋减少,且接受新技术、新方法的能力也较弱,但仍担任正值等重要岗位;新工人虽然有较丰富的理论知识,不缺少向上的动力,但实际技能较差,工作经验缺乏。因此,在加强新工人培训的同时,积极考虑对老工人的业务水平的提高,针对两种人员的情况和特点,制订不同的培训要求和计划,以提高运行人员的整体素质。组织职工开展技术比武、技术沙龙、名师带高徒、技术培训等各项技能活动,掀起学知识、比技能的学习。完善工区培训制度,建立学业务、比技术的常态机制。
4.开展“师傅带徒弟活动”
工区选拔了一批责任心强,业务技术过硬的骨干员工对业务素质相对薄弱的年轻人结对帮扶、签订师徒合同。同时工区确定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和具体措施,对师徒同步考核,师傅肩上多了一份责任,徒弟心里有了压力,师傅能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工作经验传授给所带的徒弟,并注重言传身教,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教育和引导徒弟做人做事。培训期满进行测试合格的,将给予师傅物质奖励,对不合格的,则不予奖励。“师傅带徒弟”活动开展以来,多名大学生在各自师傅的精心教导和自觉努力下,逐渐成长起来,成为各自岗位上的骨干力量。
5.“走出去,请进来”,创新培训方法
工区领导把培训作为员工最大的福利,尽力争取每一个培训机会,选拔优秀人才参加培训;利用新建变电站和设备更换的良好契机,请设备生产厂家的技术人员现场培训;聘请浙西技校老师在工区内部进行专题培训。培训出人才,目前该工区已拥有高级技师2名,技师12名。
作者简介:白永祥(1973-),男,山西平陆人,河南三门峡供电公司变电检修部主任,高级工程师;高研(1983-),男,河南陕县人,河南三门峡供电公司变电检修部,助理工程师。(河南三门峡472000)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9-0045-02
随着数字化变电站和智能电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供电企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与此同时,大量新技术、新设备的投入运行,使得供电企业对高技能人才更加渴求。变电检修班组作为供电企业的一个重要基层班组,其班组成员的技能水平不仅直接关系到日常工作能否圆满完成,更关系到电网能否安全稳定运行。有效的技能培训是提高变电检修班组人员技能水平最直接、快捷的途径。三门峡供电公司变电检修部结合班组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创性的采用了“岗位”培训法对班组成员进行技能培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培训效果。本文将详细阐述岗位培训法的内容及实施过程,以期与广大同仁分享与交流。
一、创新技能培训模式的必要性
1.以往技能培训模式的弊端
就目前而言,变电检修班组的技能培训模式主要有“集中面授”和现场工作培训模式。两种培训模式都存在各自的一些弊端。
(1)“集中面授”培训模式。“集中面授”是目前班组培训中采用最普遍、最常见的模式。这种培训模式主要通过培训师向受训人员灌输和讲解知识,可以称作是“填鸭式”的培训模式,通常会让班组成员感觉培训内容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培训见效慢,经常会出现“听的时候,感受不少,听完之后,忘记不少,用得时候,走样不少,实际效果,确实很小”的现象。[1]出现这种培训不及时、不实用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培训时间与使用时间相互分离,培训内容与现场实际结合不够密切。不仅如此,这种培训模式刻板的学习时间使得员工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的矛盾日益突出,而且授课内容、方式、方法也无法满足不同水平员工的需要。[2]
(2)现场工作培训模式。三门峡供电公司变电检修部主要包括6个班组(继电保护班2个、高压实验班1个、油化验班1个和变电检修班2个),变电检修部主要负责三门峡地区46个(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变电站的一、二次设备的维护、大修以及技改等工作,因此现场工作量巨大,班组人员不容易集中,班组人员的技能水平参差不齐。绝大多数情况,技能培训都是通过现场工作进行,一边工作,一边培训,在工作中进行技能培训。虽然现场工作培训模式能很好地结合工作现场和电力设备实际,但实践证明,现场工作培训模式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在通常情况下,变电检修班组在接到部门分配的每一项工作任务后,由班组长指派若干人员组成工作班(包括工作负责人和工作班成员),去承担具体的工作项目。现场工作由工作负责人统一协调指挥,工作班成员协助工作。现场工作培训模式流程如图1所示。
由图1的流程图可以看出,这种培训模式暴露了一些弊端:因为,在一个班组中,即使每个人的技术水平不同,工作能力也有差距,却都希望有用武之地,能干重要的、出彩的活。但是班组长在进行工作分配时,出于生产进度、安全质量等方面的考虑,往往有意指派具有某方面工作特长的人员来承担重要的生产项目,以确保任务的按期保质完成。这样一来,班组工作负责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技能水平不断提高,而工作班成员只是被动地去完成工作负责人指派的工作任务,工作缺乏激情,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和潜力。久而久之,工作班成员对待现场工作不积极、不热情,不去动脑思考,因此其学习内容凌乱、不系统不全面,进步比较缓慢,技能提升不明显,班组成员的技能水平差距越来越大。
2.班组技能培训模式亟待改进
为了克服上述两种培训模式的弊端,大力提高班组成员的技术水平,班组技能培训不能拘泥于以往的旧模式,必须不断进行技能培训模式的创新,这样才能满足供电企业日益发展的需要。
二、岗位培训法
1.岗位培训法的概念
三门峡供电公司变电检修部积极进行技能培训模式的探索与创新。经过全体成员的集体讨论、充分论证,最终制订了一套完备的技能培训新方案,即岗位培训法。所谓岗位培训法,就是在现场工作中让工作班成员工作负责人,行使工作负责人职责,从技术上和组织上安排工作班成员的工作,通过这种方式让工作班成员得到锻炼,技能得到提升。
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生活中不能缺少必要的压力,生机勃勃的工作必须靠适当的压力来维持。班组成员只有在适当的压力之下,才能更快进步,更快提升。岗位培训法就是要给工作班成员施加压力,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它是一种能够克服以往培训模式弊端的高效的、可行的技能培训全新模式。
2.岗位培训法的实施过程
班组长接到部门分配的工作任务后,指派一名工作班成员作为工作负责人,从工作任务的前期准备(包括工器具准备、图纸资料准备和工作思路等)到现场的具体工作组织、协调、分工都由工作负责人去执行,而实际的工作负责人起到了监护和指导作用。通过这样的角色转换,给工作班成员增加压力,让工作班成员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挖掘自身的潜力,以尽快提升自身的技能水平。岗位培训的流程如图2。
由图2的流程可见:这种培训模式可以很好地结合现场工作实际情况,工作班成员在整个工作流程中起主导作用,工作负责人则对工作班成员起到了引导和监督作用。这种培训模式既不影响班组正常的工作进度和生产秩序,又能够充分激发班组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训实施过程中,工作班成员通过亲身体验,发现自身的不足,而且与工作负责人进行了有效地交流与沟通,工作班成员得到了系统的学习与锻炼,其技能水平得到较快提升,班组成员的技能水平差距逐渐缩小。
三、结语
岗位培训法紧密结合变电检修班组的实际情况,克服了以往培训模式的种种弊端,通过充分调动班组成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班组成员的技能水平得到显著的提高,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组织协调及沟通能力也得到提升,这就为三门峡地区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坚强的技术保障和智力支持。今后,变电检修部将继续深入推广应用岗位培训模式,力争使班组成员都成为电力行业技术能手、技能专家。
随着电力企业的发展,从事电力科研、设计、施工、生产和经营管理人员的数量、质量以及人力结构都将发生相应变化。正确分析和估计这种变化,是制定人力资源开发计划的基础工作,只有了解对人力的需求,把握发展趋势,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选择最佳的战略目标,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
提高职工综合素质的需要
作为一个有潜力有活力的电力企业,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是首个要件。企业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应用,对电力企业职工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教育培训的作用也显得越来越重要。而做为电力企业的生产前沿的变电运行行业,以技术要求高,生产安全责任大为特点,因此如何提高变电站运行人员现场技术水平成了各个运行管理部门乃至整个电力企业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促进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必然是学习型企业。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建立“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战略,对供电企业的创新能力及职工的素质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企业要想长远的生存发展下去,与企业职工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及其素质的提高是息息相关的,参加教育培训学习既为企业发展,也为个人进步,加强职工教育培训是联系个人进步与企业发展之间的纽带。生产现场是我们企业直接赢得效益的地方,现场培训的成果也应是效益中的一部分。现场培训的质量高,就意味着效益大,抓好这一项工作,无论对安全生产的保证,还是对经济效益的提高都是最便捷的途径、最值得的投入。因此,抓好现场培训就等于抓住了企业的脉搏,效果会更显著、更直接。
变电站现场培训所面临的问题
通过对变电站系统培训质量管理现状的分析,可知员工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结合是在现场岗位上完成的,技术理论的升华与实际操作水平的再提高也必须要经过现场岗位培训的反复磨练,这两种境界的达到也必须依靠现场才行。因此,抓好现场培训就等于抓住了企业的脉搏,效果会更显著、更直接。然而目前培训工作仍然面临一些问题:
现有现场培训方式方法单一化
一般意义上的现场培训,形式固定,且有明确的指标要求与时限,所以任务下达、开展、操作起来都比较方便。但是,效果一直是个问题,得不到很好地解决。也就是说,在现场开展的几种培训形式(技术问答、考问讲解、技术讲课、事故预想、反事故演习等),每个班(站)所及个人都能按时、按期完成指标要求,可这种为完成任务而进行的抄抄写写,一定程度上已流于形式,作用不大。反而在现场个别员工的潜意识里被认为是累赘,不应付会被考核,只能敷衍了事,就更谈不上效果了。
缺少行之有效的培训材料
因为行业的局限性,市场上用于变电运行培训的书籍较少,专门贴近现场的培训教材更加缺乏。仅有的一些培训教材教条化,纯理论的部分过多,可指导现场实际的内容太少,并且缺乏形象的图表。到目前为止,企业职工培训教材建设仍未摆脱陈旧的教材模式,内容编辑、体系结构过于死板。
变电站培训系统研究
怎样让我们的员工在日常工作当中运行技能得到提高?现场培训是提高人员专业素质和生产技能的主要途径之一,只有掌握电力设备的工作原理、构造、性能,熟悉本岗位工作内容、工作技能、工作职责,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掌握新技术,才能适应现代化电力发展的需要,才能使员工更好地将所学到的业务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现场培训的质量问题。但是目前我局所有运行部门的特点是:变电站集控化,而且多以大站带小站模式建立起来,设备老,人员相对少。人员技术上存在原220KV变电站人员需要学习10KV馈线及开关、消弧线圈等,而原110KV变电站人员又对220KV主变、线路及保护不是很熟悉。而由于是老站组合而成,因此各集控中心组织大家集体现场学习不太可能,因此我们利用现有的人员和技术,创造条件,强化培训效果,让每一份投入都有收获,利用计算机将现场培训指导制作的更加生动易懂,避免大量的文字,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图表和图册,使运行人员在日常巡视中参照学习,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下边分两方面对本系统进行介绍:
(1)课程内容
本系统主要分课堂培训和现场指导两个方面,采用生动形象的自制系统的多媒体教材,异常处理的Flash以及带有说明的图纸为培训手段,主要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培训:
1)专业知识:变压器、高压断路器、熔断器和隔离开关、主接线和继电保护。
2)基本技能:一次和站用电系统、保护、监察、操作和控制、电气仪表及通信装置。
3)专门技能:运行监视、倒闸操作、安全措施和事故处理、电工仪表及常用备品、文字、记录、计算能力。
4)相关技能:掌握触电急救的原则和方法、会使用一般消防器材。
5)其他知识:电力法规、电业安全工作规程、调度管理和运行管理规程、现场运行规程、电力营销知识、线路、检修、调度知识。
(2)培训特点
通过对传统培训方式及存在问题的分析与总结,本系统扬长补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特点:
1)生动形象。针对传统培训方式单一,蜻蜓点水,涉及面过宽而深度不够,难以指导现实工作的问题,本系统从具体子站出发,采用实时对应的方式,具有实用价值。元件按被仿实物位置仿真,可操作元件(如连片、熔断器、转换开关等)按被仿实物仿真,保护屏上的保护装置按真实设备仿真其面板,面板上的电源开关、信号灯、按钮、选择开关、小键盘及仪表用仿真物理元件其它元件及符号用图形及符号表示,仿真面板应给人以真实感。
2)图文并茂。针对传统培训教材纯理论部分过重,体系过于死板,难以吸引职工的问题,本系统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注重实际操作,简单易懂。
一、仿真培训设施建设
中心变电类仿真培训基地共有机房2个,总面积约250平方米,拥有2个可容纳30人以上的多媒体机房,教学设备功能齐全,设备完好率达99%;4套变电类仿真系统均具备先进性、开放性、实用性等特点,技术指标均达到《电力行业仿真机技术标准》。
1.硬盘台仿真变电站
硬盘台仿真系统,与华北电力大学仿真控制工程公司合作建成。历时三年的准备和开发于2000年完成,并经专家鉴定认为达到了同类仿真机的国内先进水平。该仿真变电站采用的是数学—物理仿真,经过近10年的使用,其操作方便,培训界面逼真、直观,得到受训学员的认可,但仿真机不可更改的硬盘台结构,不能与现场设备、监控系统同步发展,使得培训与实际脱节,很大程度上影响培训的质量。至2010年,硬盘台仿真系统主要承担少数几期县公司110kV持证上岗培训班项目。由于其仿真对象在现场已经基本淘汰,因此该系统在2011年已经完成报废工作。
2.35kV/110kV/220kV/500kV一机多模仿真培训系统
为了提高培训质量,保持与现场设备及监控方式同步发展,给学员提供一个更加接近实际、更加真实的培训环境,2002年,经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批准,中心开始开发一套以综合自动化变电站为对象的一机多模仿真变电站系统(简称软仿)。
一机多模仿真变电站系统首期开发四个仿真变电站:即500kV仿真变电站、220kV仿真变电站、110kV仿真变电站和35kV仿真变电站,与广东亚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新系统弥补了原仿真系统的不足,能够开展各电压等级的变电站值班员的培训;仿真对象为具有代表性的综合自动化无人值守变电站,适应了现场新设备、新技术和新的运行管理模式的应用,使得培训更具时效性和针对性;对一次设备、监控系统及自动开票系统的仿真,大大丰富了仿真机的功能,使得培训环节更加完善,可进行包括一次设备故障在内的各类故障的设置;学员操作记录功能的实现,使得对学员的评价更加客观;完全采用软件形式实现,实现了远程培训功能,减少脱产学习时间,降低培训成本,并为开展现场培训搭建了平台;同时还解决了物理盘台占地面积大、投资成本高、维护工作量大的问题,具有调试方便、容易修改的特点。
一机四模仿真系统主要承担大部分的110kV持证上岗培训班、220kV持证上岗培训班、技师鉴定技能考核、上级变电运行竞赛集训等项目,由于该系统功能齐全、运行稳定,因此是培训工作承担的中坚力量。
3.500kV/220kV/110kV集控所仿真培训系统
根据福建省公司典型仿真变电站建设三年滚动计划安排(以下简称三年计划),2009年,本基地又新上线变电仿真系统两套,分别是500kV集控所仿真系统和220kV集控所仿真系统,与北京科东电力控制系统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开发。500kV集控所仿真系统一期安装2个变电站模块,220kV集控所仿真系统一期安装2个变电站模块。新上线的仿真系统突破了一机多模仿真系统的二维仿真技术,采用虚拟现实(VR)技术、三维方式展现变电站所有设备。能够按照现场运行规程对站内外设备和回路进行巡视,在时间、空间上极其逼真地仿真设备的正常与异常状态,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
2010年,500kV集控所仿真系统又新增4个变电站模块,主要承担少数的500kV上岗培训和技术比武项目。220kV集控所仿真系统新增7个变电站模块,并建成220kV仿真系统7个模块的调控一体仿真。主要承担高级技师鉴定技能考核和调控中心监控员培训等项目。2010年,又新增一套110kV集控所仿真系统,安装4个变电站模块,承担少数的县公司110kV持证上岗培训班项目。新系统运行时间不长,在新投运期间,本基地教师积极与学员沟通,收集新系统的缺陷和不足,定期进行消缺和完善。
2011年,根据三年计划,500kV集控所仿真系统计划新增5个变电站模块。已经完成了全部的收资、设计和1个站的出厂测试工作。该系统承担少数的500kV上岗培训项目和省内变电运行竞赛。220kV集控所仿真系统本年度新增2个变电站模块并投入使用。该系统承担变电技师鉴定培训班等项目。110kV集控所仿真系统主要承担少数的县公司110kV持证上岗培训班项目。随着,新仿真系统的不断成熟完善,硬盘台仿真和一机四模仿真系统的培训项目逐步转由新系统承担。
4.调控一体仿真系统
中图分类号:TM9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07-0015-04
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的一个重要部分,其运行状况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电网运行的安全,变电站事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人为操作不当造成的。这其中既有由于电网调度员误发调度令、对异常处理措施不当造成的事故,也有由于变电运行人员走错间隔导致的误操作事故、安全措施不到位误入带电间隔的人身伤亡事故、带电误合接地刀闸、带接地刀闸误合开关、带负荷拉合刀闸、设备缺陷和异常未能及时发现造成的事故。对事故判断不准和向调度汇报不清楚而延误故障处理时间、事故发生后处理不当使事故范围扩大化、对二次设备误操作而引发的事故等情况较多,造成了人身伤亡、设备损坏,甚至发生电网解列、电网崩溃等大面积停电事故。
因此,为保证电网安全、可靠、经济地运行,就必须提高电网调度员、变电站运行人员的技术素质和技能水平,加强变电站运行人员和电网调度员的培训。近年来,随着电力行业培训仿真技术的发展,各类培训仿真系统在电力行业应用越来越广,在提高生产运行人员的生产技能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变电站培训系统仿真的发展现状
近十几年来,我国变电站培训仿真系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仿真范围逐步扩大、仿真的逼真度逐步提高。现存的变电站培训仿真系统,根据变电站一次部分控制操作以及保护屏柜实现方式,主要可分为三类:有硬件屏盘模式、软仿真模式、混合仿真模式。
(一)带盘台模式
带盘台模式是指用外观与实际变电站1:1的开关控制屏和保护屏硬件组成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的主控室和保护室,主要由后台计算机支持这些硬件的操作和显示。该系统的硬件配置主要有模拟控制盘、模拟继电器保护盘、变电站配电装置、变电站主接线操作模拟盘、计算机控制仿真系统。其中计算机控制仿真系统是变电站培训仿真系统的核心,它担负模拟变电站的仿真,复现变电站主控室现象的任务。接收模拟盘的信息,控制模拟盘的动作和信号。这种带有硬件盘台的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是最早应用的培训系统模式。带硬件盘台的仿真培训系统需要配备大量的硬件装置、设备,扩展性差,升级改造困难,同时硬件盘台并没有包括变电站中保护、测控柜等实际装置,与现场相比逼真度存在差距,培训效果不够理想。
(二)纯软件仿真培训模式
纯软件仿真培训模式是指变电站内的开关控制屏、保护屏、模拟屏、室外和室内的主设备及主接线等所有设备全都用软件仿真,除计算机外没有任何硬件,该系统采用多媒体仿真模式,仿真变电站的有关电气设备,包括一次设备、控制系统、中央信号系统以及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面板均可在计算机屏幕上动态显示。软件模式的仿真培训系统很快便以其便捷、经济等优点受到电力部门的青睐,目前应用较广。在这种模式中传统控制室中的保护屏、控制屏、中央信号屏等物理设备均被计算机监控平台所代替,所有监控功能都通过人机交互界面实现与培训人员的互动。省去了大量硬件设备,大大提高了可靠性,并且有利于系统更新升级。但是软仿真模式的培训仿真系统由于所有的操作和显示都是在微机屏幕上进行,与实际现场环境差距大,真实感较差,培训效果也不太理想。
(三)混合仿真培训模式
混合仿真培训模式将数字化的电网仿真与变电站中全部真实的二次设备(包括监控系统、保护柜、测控柜、音响、灯光等)有机结合成为的混合仿真培训系统。目前,该类系统主要采用将数字化电网仿真与部分真实设备相结合的仿真模式,将数字化电网仿真结果通过数字模拟量转换卡转换为-3.53~3.53V的弱电交流量,再输出到经过改造的保护装置的内部采样插件上,并通过开关量输入卡采集模拟断路器的位置,从而实现断路器的动作的仿真,这种仿真方式只采用部分真实设备,并且需要对实际的保护柜进行改造才能以适应该仿真系统,并且可扩展性较差,新增加的保护设备无法直接接入(必须经过改造)培训仿真系统,该类系统的仿真效果与现场的一致性仍存在差距。
二、变电站数字物理混合仿真培训系统概述
变电站数字物理混合仿真培训系统是将数字化的电网一次设备仿真与实际变电站二次设备相结合的数字物理混合仿真技术。即监控系统、保护及测控装置、五防系统、灯光、音响等采用现场真实物理设备,而该变电站一次设备、邻近电网及其一次设备、二次设备等采用数字仿真。其中数字仿真部分采用变电站实时仿真与全动态电网混合仿真技术,即详细仿真的变电站采用实时仿真技术,变电站所在电网采用暂态、中期、长过程一体化仿真计算技术,实现电网的全动态仿真,从而既能详细而真实再现变电站一次设备的行为,也能逼真地再现大电网的各类动态过程对变电站的影响。数字仿真电网再通过高速的通信系统,高速的开关量采集、输出系统,高速、高精度的数字模拟量转换系统和仿真功率放大器与真实的变电站二次设备有机结合,实现了变电站软仿真子系统、数字电网仿真的一次、真实的二次设备仿真放置于同一个仿真系统中,有机连接、灵活配置,营造了十分逼真的变电站运行环境。从而实现对现场各类运行人员的培训需求:如变电站运行人员、继电保护人员、检修人员及相关的管理人员等,同时能完成人员培训、技能鉴定、岗位考核等各项工作。
三、变电站数字物理混合仿真培训系统架构
图1给出了变电站数字物理混合仿真系统的总体架构。其中电网及变电站的数字仿真部分通过接口系统实现变电站电磁暂态仿真与电网全动态仿真的有机结合,其他变电站软仿真也是基于同一个的电网仿真,从而可以实现变电站软仿真、混合仿真的一体化。数字电网仿真结果的瞬时值通过高速通信系统传送到高速、高精度同步数字模拟转换器形成0~10V的模拟交流量,该模拟量通过电流或电压功率放大器得到放大的电流或电压电气量驱动变电站的实际二次设备。数字仿真系统通过高速开关量采集系统实时检测到变电站开关和刀闸的状态,从而将数字仿真和实际二次设备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数字仿真与变电站实际二次设备的无缝闭环连接。仿真培训系统通过开关量输出系统驱动非电气量保护动作模拟硬接点、变压器有载调压模拟硬接点、风冷控制模拟硬接点等,实现变压器的非电气量保护动作的模拟。
四、变电站数字物理混合仿真培训系统功能
变电站数字物理混合仿真培训系统是将电网仿真、变电站实时仿真、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仿真和教员与学员系统有机结合为一体化的系统,不但实现了地区电网生产运行过程的全仿真,也可以正确反映变电站、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和电网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可以对运行人员进行全方位的仿真培训。系统的主要应用功能如下:
(一)培训运行人员和相关管理人员
培训基本的运行技能。对新员工进行上岗培训,对老员工的基本运行能力进行培训及考核,使其熟悉变电站一二次设备、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集控站监控系统、电网结构、运行方式、电网潮流,掌握基本运行操作及运行规程,熟练使用实时监控系统(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和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及其他应用软件。
事故分析及处理。可进行开关、刀闸、变压器、母线、线路、发电机组、电容器等各种设备及其相关的故障处理培训,训练变电站运行人员发现事故、异常,依据仿真的电网环境判断故障和处理故障,并在训练结束后对事故进行分析,重放事故发生和处理的全过程。通过仿真训练可以使运行人员了解各种事故发生的现象、原因及变化过程,总结积累处理经验,增强他们事故处理时的自信心。
变电站一次设备正常和特殊巡视训练。通过变电站一次设备三维交互式漫游巡视系统,实现变电站一次设备的三维重现和虚拟操作,受训人员感到富有直观性、形象性,有助于其熟悉了解现场情况,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
对于管理人员进行电网及变电站运行的概念性培训。管理人员通过仿真培训可以了解电网及变电站的现状、运行方式、操作规程及电网和变电站运行的特性。
(二)联合反事故演习
本系统可用于研究电网、变电站特点,对薄弱环节做好事故预想工作,完善各种事故应对方案,从而提高事故情况下的应对能力,克服以往反事故演习纸上谈兵的局限性。仿真电网设置的常见事故及复杂事故发生后,将引起继电保护的连锁动作和电网潮流的变化,并显示越限设备的报警提示,对此研究后可以总结事故处理经验,制订出合理的事故处理预案。做到事前有分析,事后有反馈,切实提高电网安全运行能力。
五、硬件系统
变电站数字物理混合仿真培训系统的硬件系统由以下几部分组成:教员台,学员台,仿真主机,变电站实际二次设备,电流、电压功率放大器,高速、高精度同步输出数字模拟转换器,高速通信及开关量输入输出系统,混合仿真集成支撑平台。
(一)教员台
可以用仿真主机,运行教员子系统为教员管理和控制培训过程提供支撑平台。
(二)学员台
使用与现场完全一致的监控系统工程画面,保留所有现场监控系统功能,并与仿真模型建立通信连接。使学员在监控系统仿真界面上获得在现场监控系统上相同的操作。
(三)仿真主机
运行全动态电网仿真子系统,是仿真系统的核心和中枢。仿真系统模型包括:邻近电网的全动态电网计算模型、包括一次、二次设备模型、故障模型和异常模型。
(四)变电站实际二次设备
保护、测控、音响、灯光等装置采用与现场完全相同的硬件设备,可以为受训者提供真实的操作、监视手段,使得仿真机不仅可以培训变电站运行人员的常规操作和监视,同时还能使他们熟悉和了解变电站重要二次保护装置和屏面设备。
(五)电压、电流功率放大器
功率放大器接收DA输出的弱电模拟信号,进行功率放大使电流信号放大至0~20A、使电压信号放大至0~100V,以驱动实际二次设备。放大器在与仿真信号连接是采用高阻差分方式,无公共连接点,这样可保证仿真系统的安全工作,又可长线连接抗干扰,提高系统的小信号精度。仿真培训专用的功率放大器多路的电流或电压输出,从而能保证更好的同步输出精度,同时降低电流功率放大器的最大输出电流。
(六)高速、高精度同步输出数字模拟转换器
将变电站实时仿真计算出的电压和电流的数字量转化为模拟量,是决定仿真精度的重要环节,其关键技术是实现各路数字模拟转化(DA)的同步输出,同时为了保证输出波形的质量,每工频周波的输出点数大于60点,DA向功率放大器输入模拟弱电信号。为了保证混合仿真系统的可扩展性,更好地适应变电站规模的变化,采用分布式同步实时仿真技术,即根据变电站电气量需要严格同步的程度对各电气量进行分组,每组电气量在同一块DA转换器进行输出保持严格的同步,多组DA转换器通过高速PCI总线分布式工作,因此降低了以前依赖专用的DA转换器的程度,这样既可以保证仿真培训的效果,又可以保证系统的高可扩展性和系统造价。
(七)高速通信及开关量输入输出系统
通过开关量输入系统采集开关、刀闸动作情况、有载调压接点,实现开关、刀闸状态及变压器抽头位置的高速采集,将实际设备的状态实时发送给变电站实时仿真计算。通过开关量输出和继电器模拟非电量保护动作、变压器风冷控制硬接点等。
(八)混合仿真集成支撑平台
混合仿真集成支撑平台采用PCI总线技术将高速、高精度同步输出数字模拟转换器、高速通信系统和开关量输入输出系统紧密集成。变电站实时仿真子系统和实时操作系统均运行在混合仿真集成支撑平台,实时操作系统通过硬件系统驱动软件驱动数字模拟转换器、高速通信系统和开关量输入输出系统(即用于对DA转换器、开关量输出和开关量输入板卡的控制)是实现数字一次设备与二次物理设备有机联系的接口系统,将变电站实时仿真计算结果实时刷新DA卡、将接口系统的自身状态定时刷新DA转换器的某个通道、通过开关量输入系统采集开关、刀闸
的状态、通过开关量输出系统向实际设备发送指令。
六、软件系统
混合仿真培训系统的软件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交互式、分布式仿真软件支撑平台,全动态电网仿真子系统,教员与学员子系统,变电站实时仿真子系统,实时操作系统,硬件系统驱动子系统。
全动态电网仿真子系统、变电站软仿真子系统、变电站实时仿真子系统、教员与学员系统软件通过交互式、分布式仿真软件支撑平台的运行管理系统有机结合在一起组成整个数字仿真培训系统,变电站实时仿真子系统通过实时操作系统的内核级调用与硬件系统驱动软件集成,与物理设备完成无缝连接。
交互式、分布式仿真软件支撑平台是混合仿真培训系统基础,包括数据库管理系统、仿真运行管理系统、人机界面系统、变电站一二次设备人机界面系统和仿真建模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采用商用数据库与实时数据库相结合的方式,实时数据库是常驻内存数据库,用来支持数据的快速访问、处理。实时数据库与商用数据库有机结合的方式保证了数据库的实时性和高效性,商用数据库作为实时数据库的持久存储,较好地解决了分布式系统中数据库系统的开放性、实时性和一致性问题,从而充分发挥了实时数据库和商用数据库各自的优势。仿真运行管理系统,作为分布式仿真的运行支撑系统,实现了各个仿真应用之间的交互操作,是联系各仿真子系统(软仿真、电网仿真、混合仿真)各部分的纽带,是分布式仿真系统的核心,为各个仿真应用软件提供了位置透明、高效的虚拟运行环境,向子系统提供交互对象管理服务、时间管理服务、数据分发管理服务和应用程序接口。人机界面系统是全图形人机接口,为教员和学员提供交互式操作媒介。变电站一二次设备人机界面系统采用了虚拟仪器技术、组件技术、3D建模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构建各种电压等级的虚拟变电站,包括变电站主控制室、控制屏、保护屏、中央信号屏、交直流屏等二次设备和现场一次设备,分为变电站一二次设备人机界面编辑系统、在线系统及变电站一次设备三维交互式虚拟场景系统。仿真建模系统通过图形、模型和数据库一体化建模技术,在画面编辑时能够提供特定电气元件的计算模型,在生成画面同时,能够自动地生成或人为输入电气元件计算模型的参数,并插入到数据库相关表格中,为电网仿真、变电站实时仿真等子系统提供拓扑数据和运行数据。
全动态电网仿真子系统采用暂态、中期、长过程一体化计算再现真实的电力系统的动态响应过程,采用了固定结构的稀疏矩阵、微分方程隐式梯形差分方程与网络代数方程的联立求解、强鲁棒性牛顿―拉夫逊法非线性方程求解、自动变步长等技术保证电网仿真计算的快速性和稳定性。
教员与学员子系统为教员管理和控制培训过程提供支撑平台,功能由四部分组成,即:系统管理功能、培训前运行方式和教案准备、培训中的操作和进度控制、培训后分析和评估。系统管理功能包括时间管理、用户管理、运行方式管理等;培训前运行方式和教案准备包括选择运行方式数据、整定初始方式、预设故障和事件;培训中的操作和进度控制是指教员对培训进程的控制、对电力系统模型的操作、设置故障和事件、管理和监视学员的操作;培训后分析和评估包括使用事件记录、曲线、报表等工具分析学员操作的效果,利用事故追忆再现学员的处理过程和系统的变化过程,利用评价工具对学员的操作进行评价。
变电站实时仿真子系统在变电站中一次设备的三相暂态模型及外网动态等值模型基础上,采用电磁暂态计算理论实现变电站的详细仿真计算。通过接口算法实现变电站实时仿真与全动态仿真的在线交互,保证变电站的动态响应的准确性。变电站实时仿真子系统运行在实时操作系统基础上,实时操作系统可配置成单任务模型,保证实时仿真子系统的最高优先级的运行级别,实时操作系统运行于混合仿真集成支撑平台,并通过硬件系统驱动软件驱动硬件系统。
七、结论
本文研究开发的变电站数字物理混合仿真培训系统是在软仿真模式的变电站仿真技术基础上,结合电力系统的实时仿真技术,将数字化的电网仿真与变电站中全部真实的二次设备有机结合成为的物理与数字混合仿真培训系统,使受训的变电站运行人员、继电保护人员、检修人员及相关的管理人员在完全真实的变电站环境内接受训练,同时能够完成人员培训、技能鉴定、岗位考核等各项工作,能有效地提高现场运行人员素质水平。该系统已在石家庄电力培训学校220kV教学变电站培训仿真系统中,取得了很好的培训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礼义,顾强.电力系统数字仿真及其发展[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9,(23).
[2]黄家裕,陈礼义,孙德昌.电力系统数字仿真[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5.
[3]郑三立,雷,D.Retzmann,韩英铎.电力系统计算机及实时数字仿真(上、下)――电力系统计算机仿真[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1,(25).
[4]柳勇军,梁旭,阂勇.电力系统实时数字仿真技术[J].中国电力,2004,(4).
[5]周鑫,董雷.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数字物理混合仿真的一种新方法[J].内蒙古电力技术.
人员现状
经对现场智能变电站运维人员进行了解后得知:多数人对于智能变电站的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如:会使用变电站的程序化操作,却不知程序化操作是如何实现的;知道跳闸采用网络跳闸的方式,却不懂跳闸的回路连线如何走等等。对于智能变电站的全站网络构架、GOOSE和MMS网络构架、对时方式、GOOSE的跳闸方式、以及一些如电子式互感器、合并单元等的工作原理就更加模糊不清。
培训需求
智能变电站采用的是以光纤通信网络为基础的数字通信方式,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在站内无处不在,如GOOSE跳闸网络、采样网络等等。智能变电站的二次设备之间的关系是靠通信接口的配置来定义的,通过网络参数的改变即可以实现多种多样的配置方式,系统灵活多变。因此,智能变电站的运维人员急需补充网络知识和通信技术。
另外,智能变电站在一、二次设备上的巨大变化也引入了许多新的运行维护技术,要求运维人员具有新的运维技能。十二五期间,国网公司将建设6100座智能变电站,福建省将建设170座智能变电站,但相关的运行维护人员的培训却相对滞后,目前省内还未对智能变电站运维人员开展系统性的培训,已投运的几座智能变电站基本上靠人员自学和设备厂家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多数运维人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非常零散且不完整,这将给智能变电站的安全运行埋下隐患。由于智能变电站并非传统变电站的简单升级,而是颠覆性的变化,如果不进行系统性的全面培训,难以掌握相关知识技能。因此,极需对变电站运维人员进行针对、有效的岗位培训,以尽快适应新的工作要求。
智能变电站运维人员的岗位培训方案
培训目标
智能变电站是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它是新生事物,存在的时间较短,新上岗的员工多且年青人居多,面临一线员工技能水平不高、工作经验不足与安全稳定运行之间的巨大矛盾。因此,需设计一个科学有效的培训方案,全面提高一线员工知识技能水平,使智能变电站的新运维人员能尽快适应新的岗位要求。培训的主要目标就是使运维人员了解智能变电站与常规变电站的区别;掌握智能变电站特有的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原理;掌握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技能。
培训内容和时间
职业培训最大的特点就是突出能力训练,知识、理论是能力训练的基础和补充。因此培训内容必须围绕职业能力这个核心,确保各项能力目标有相应的课程或课程模块,强化操作,淡化概念和推理。因此,围绕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岗位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确定培训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岗位所需培训要点
类别 培训内容要点
应知 IEC61850规约解读
智能变电站通信基础知识介绍
智能变电站网络架构,三层网络分布
非常规互感器的原理(包括合并单元)及运行注意事项
智能操作箱的原理,以及与常规操作箱的区别
应会 过程层设备的维护管理
间隔层设备的维护管理
站控层设备的维护管理
智能变电站设备的缺陷管理
程序化操作的应用及注意事项
智能变电站一体化交直流、逆变、通讯电源系统的使用
一体化五防的使用和管理
数字化保护与常规保护的区别,运行操作的注意事项
智能变电站设备的巡视要点及新巡检技术的介绍
智能变电站设备的异常及事故处理,重点是各类通信中断异常的分析及处理
至于培训时间,一般上述的每项培训内容安排1天左右的时间,共计15天。
培训方法
对于智能变电站这种自动化程度非常高的系统而言,一个错误可能会导致无法挽回的连锁反应,因而,对其巡检、操作进行交互式的培训非常必要。早期的培训方法大多是在实际系统中进行的,但由于电力系统是一个二十四小时连续实时运行的系统,随着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系统的规模日益庞大、复杂,系统的造价日益昂贵,训练时因操作不当引起的破坏和危险性也大大增加了。因此,提高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事关重大,实际系统已不适合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随着计算设备和计算方法的发展,仿真技术除了应用于系统分析、研究与设计之外,也广泛应用于培训与教育中。所谓仿真培训是指模仿真实的工作条件建设专门的培训试验室或仿真培训系统,使用与工作场地相同的设备与技术,严格按照真实的情境来学习和训练如何处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运用仿真系统进行培训,具有很多优势,主要体现在:
(1)增强培训针对性。培训师可以根据每个学员不同的实际情况,及时修改培训内容,提高了培训的有效性。
(2)较强的灵活性。学员可以自行选择学习和练习时间,互不影响。
(3)较高的逼真性。将学员放入模拟的环境中,使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提高了培训效果。
(4)较强的适用性。运用仿真模拟系统,可以集教学、训练、考核三大模块于一体,使学员循序渐进,迅速掌握多项专业技能。
(5)较好的生动性。学员在模拟的环境中,可以全方位的运用自身感观进行学习,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提高了学员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米奇·霍利德总结的“10-60-90”原则告诉我们:当你告诉受训者做的方法时,他只能记住其中的10%;当你给他做示范时,他能记住其中的60%;而当你与他一起做时,他会记住其中的90%或是更多的内容。因此,如果仅采用课堂讲授,缺少感性认识,缺乏互动性,学员参与度不高,培训效果将十分有限。
综上所述,对智能变电站运维人员的培训可借助仿真培训系统,并采用讲授法和模拟训练法、事例研究法相结合的方式。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可采用课堂讲授法,对于动手操作的技能项目、与实际联系较紧密的内容可采用模拟训练法和事例研究法。
对智能变电站运维人员培训的建议
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
为提高智能变电站运维人员现场安全操作水平,可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的培训。既要抓好在培训中心或实训基地的集中脱产培训,也要抓好工区班组的工作现场培训,只有充分调动各方培训的积极性,将培训与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培训的效果才能最大限度体现在工作上。
除开展常规的岗位技能培训外,还可充分利用新站投运前的“空闲”,制定详细培训计划和培训方案,组织基层变电运维人员开展设备运行维护、巡视注意事项、隐患排查、安全操作等现场培训。使技能培训从传统的课堂学习、考试过渡到:课堂学习、课堂考试、课外学习、课外考试。在课堂学习中,引入现代培训理论和方法,针对成人学习的特点,注重员工的自学能力、主动参与、相互交流、经验共享,采取多种培训形式,改变过去“满堂灌”、封闭式、“坐而论道”的传统的单一教学方法,根据不同培训对象和不同培训内容精心设计和选择诸如技术讲座、技术问答、考问讲解、技术比武、技术示范、反事故演习、事故预想、角色扮演、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不断提高培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选用综合素质较高的培训师资
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具有更高的素质水平和综合能力,教师除了懂专业知识外,还需通晓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并能综合运用,除了理论知识的掌握外,还需较强的实践能力,指导员工进行实际操作。培训中,除了培训中心的专职培训师外,还可从生产一线聘请具有较高技能水平和丰富实战经验的兼职培训师,保证培训内容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也可从高校、科研机构选聘一批专业能力强、水平高的人才作为培训中心的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以引进智力,合理调整师资结构,达到专兼结合、优势互补,提高培训质量。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8-0214-01
当前,电力企业各变电站大都采用无人值班运行模式,由运维班(操巡队)管理多个变电站,这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减人增效的目的。但现阶段运维人员年龄结构趋于老化,变电站运维人员的技能水平参差不齐,技术断层较为明显。随着电力系统体制改革逐步深入,运维人员如何适应新技术的发展,提升业务技能,保证变电站的安全生产,已成为电力企业教育培训工作的首要任务。
1 变电站运维管理现状简析
1.1 管理水平不高
运维班(操巡队)班组长以往多以知识培训为主,对工作作风、班组文化培训较少,对自身管理水平提高重视不够。造成工作中指令下达不畅、配合协作困难、团队意识淡薄,班组长虽加大培训力度,但总体的培训效果不好。
1.2 培训方式单一
运维班(操巡队)日常工作繁重,培训工作也大多以书本式的课堂培训为主,鲜少有现场培训、实操培训等。再加上运维人员技能水平高低不一,培训内容很难满足多数人的需求,导致部分员工缺乏培训热情,工作失去积极性。
2 创新培训工作思路
(1)根据变电站“技能提升、通关培训”的工作要求,通过采用“三基+1”培训模式,以培训需求为抓手,以知识和技能培训为基础,以基本作风培训为重点,以分层培训为载体,常态化开展培训工作,推动变电站运维人员业务技能水平的整体提升。
(2)“三基+1”培训模式简介:第一个“三基”是指基本需求、基础知识、基本作风,第二个“1”是指针对运维人员岗位不同而采用的分层培训。
3 “三基+1”培训模式概述
3.1 基本需求
开展培训工作前期,主动征求专业管理部门意见、开展调查问卷、组织需求分析,充分了解培训需求和培训对象的特点。针对这些培训需求,结合不同的变电站运维人员岗位,分层级制定副值班员、正值班员、值班长的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重点为变电专业急需、短板的知识。
3.2 基本知识
变电站生产运行是需要长期持续、稳定的进行,这就需要有安全作为根本保障,而变电站的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和现场运行规程就是安全生产的圣经和生命线。从增强全员的安全意识入手,切实可行的开展好安规和现场运规的深入学习和分析讨论。
(1)电力安全工作规程是电力系统安全工作的基础,针对其中的重点、难点以及每年新修编补充的部分开展好安全教育培训,结合现场工作做好分析。重点抓好两票三制的培训和学习,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两票三制现场培训。
(2)变电站现场运行规程是变电站现场工作的技术指导,针对其中倒闸操作、智能化变电站设备运维和异常处理等内容,加强培训教学力度。根据运行规程的修编和补充的内容及时做好专题分析和业务技术培训问答,实现阶段考试、人人过关。
(3)加强现场培训力度。把各变电站的10kV开关柜、380V站用电、主变冷却器系统结构以及运维工作要求作为培训重点。利用设备换代改造的机会,及时请厂家、保护专业人员对保护的原理、报文、定值等进行讲解。利用设备停电检修机会,让有经验的人员协同技术薄弱的人员进行验收。
3.3 基本作风
当前形势下,个人基本作风、责任意识和担当能力的培养已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日常培训中,改变以往重技能轻作风的理念,把企业安全意识、安全责任、员工敬业爱岗、执行力和责任培养等作为重点培训内容。
3.4 分层培训
(1)副值班员从最基本的运行维护、工器具维护使用方法、接线图、简单的单一操作出发,进行班中培训。单一的操作看起来似乎简单,例如10kV开关停送电,在这过程中包含很多的知识点,其中有一次操作的先后顺序意义何在,控制保险、重合闸压板、合闸储能保险、检查项目、异常信号的含义。
(2)正值班员从立足本职出发,熟悉自身工作流程开始,熟练进行倒闸操作、工作票的办理,而后精通各种事故处理流程,熟练打印各种故障、故录信息,看懂故障报告,看懂是什么保护出口,故障测距是多少。培训内容应包涵操作票、工作票、系统网络、事故处理等,例如复杂倒闸操作票填写、系统运行方式、二次网络接线等。可以让有提升潜质的正值班员值班长的岗位,提升员工学习、工作的积极性。
就我国电力企业管理现状而言,应该说电力系统企业对于职工培训历来是相当重视的,各电力公司成立了专门的培训组织机构,有着完善的培训制度。培训的组织措施到位,不断加大对教育培训经费的投入力度,并加强教育培训经费的使用管理,建立和完善教育培训经费管理制度。培训形式以全员参与的定期轮流培训和专项定点培训为主,随着体制改革的逐年深入,培训形式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对于从业时间较长或已经具备一定基础的检修人员多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不断加强变电检修人员在职岗位培训、现场实际操作技能培训和在职学历教育,为电力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培养了一批德才兼备的人才队伍。经过多年的管理经验的积累,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变电专业培训体系,并在培训工作中着力体现以“学”促“教”的方法,练就了一批有着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广大电力用户对电力需求的不断增加,使得电力行业对现场工作人员的技能要求越来越高,逐步向着专业化管理方向发展。原有的人员结构已经不能适应电力负荷高速发展的要求,这就要求企业的培训工作要有一个质的转变,培训工作也要打破原有的传统模式,因此要求培训机构正视培训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不断优化培训方法,最终实现经过培训的人员能够快速适应本岗位工作。
近年来,由于我国整体国力的提升,广大电力用户对电力的需求也与日剧增,宁夏电网又承担着西电东送的重要任务,所以在现有电网的结构下逐步向着以750kV为主网架的电力网发展,整体结构也在不断扩大。据有关人士分析,我国电力网架逐年随着负荷在扩大,每年都有新增变电站和电力线路,而实际参与电力设备的维护与运行人员数量确在向着负增长的方向下滑。
当前又面临新入厂人员不能快速适应电网发展的需要,而原有人员不断走向老龄化的现状,各公司虽然按照新员工上岗要求进行了相关培训,并且也参照了新录用员工上岗考核细则等一系列的上岗要求规定,但是具体培训结果有时不能尽如人意。如何在原有培训模式下探索出适应新形势下的培训方案,如何做好职前教育与员工培训,这就要有关人员解放思想深入实际调研,一切本着从实际出发的思路制定新的培训方案。
2、变电检修工培训方案
2.1 专业培训需求
变电检修人员做为变电一次设备维护、检修的主要部门,其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足够的理论知识来充实自己的头脑。以维护设备良好工作状况来更好的服务一切营销工作,因此检修人员要面对数量庞大的电力网,承担相当繁杂的脑力工作和体力工作,以更好的维护电力设备安全可靠运行。因此在是否进行培训和如何做好培训前专业需求分析,及时避免工学矛盾导致的各类问题下大功夫。
笔者个人认为培训需求分析需从企业、工作、个人生活等方面来考虑,参考个人需求入手分析专业培训需求。首先,在各单位层面分析,拟定本年度将需要哪些知识和技能,从而提炼出检修人员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培训,以及完成培训后真正见效所需的时间,准确、科学的安排检修人员的工作和学习时间,对变电检修人员技能的要求进行比照,将存在的技术差异和盲区列入培训内容中。根据各单位的工作计划、检修计划,科学的进行变电检修人员工作承载力分析,并根据专业管理范围和本专业人员队伍现状,提出本专业人员的培训需求,并向本单位培训管理部门提出年度培训项目需求计划。
2.2 培训方案分析
培训方案是由培训的目标、内容、对象、教师组成、培训日期和时间、培训方法所组成。企业员工教育培训主要分为岗前培训、岗位培训、在岗学习、离岗轮训、职业资格培训、继续教育、国际合作培训、在职学历学位教育八个类别。专业培训需求能够正确的指导培训方案的编写,通过详尽的专业培训需求能够更加准确的体现出方案的严谨。
2.2.1 培训目标
培训目标的确定依赖于专业培训需求。要达到变电检修人员熟练掌握各项技能,适应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给电力设备带来的变革,这就要求一线生产员工通过培训掌握各类变电检修专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即希望通过培训后检修人员了解什么?通过培训后检修人员能否快速适应岗位工作?通过培训后检修人员能否改变哪些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这些目标都是以专业培训需求为基础的。
2.2.2 培训内容
提高员工队伍整体素质,是促进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又是企业的法定义务和基本职责。各单位应该将员工教育培训作为优先发展的重要任务来落实。通常培训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即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和素质培训,在选择各层次的培训内容时,应根据各个技能等级所应该具备的知识和技能确立内容。如变电检修初级工需具备钳工、焊工、金工、起重的所有操作,对变电一次设备的名称、参数、型号等应了如指掌,能够说出各类元件的名称;而到变电检修高级工则要求具备识别二次回路图,能够排除断路器及开关柜的常见故障,并且按照要求掌握相应等级的理论知识。
2.2.3 确定培训对象
根据公司各单位的培训需求分析,不同的需求决定不同的培训内容。目前,各个企业按照发展方向,吸纳了社会上各个层面的人员。变电检修专业主要以大专院校历届毕业学生为来源,他们具备了一定的理论知识,所欠缺的是现场操作技能,并且急待培训。就变电检修而言,培训分为I级、II级、III级三个层次,各级别都有相应的培训内容,如变电检修II级培训基础知识与技能应掌握:电工技术与测量、检修材料、识图与绘图、金工、其中与搬运、绝缘与测试、计算机应用;专业知识与技能应掌握:隔离开关检修、断路器检修、断路器操动机构的检修、变压器检修、分接开关检修、变电设备检修、工器具的使用与维护、变电设备小修与维护、变电设备恢复性大修、电网运行技术、组织与技术管理;法律法规与技术规程应掌握: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国家电网公司安全生产工作规定、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事故调查规程、供用电服务法律法规、电力设施保护法律法规、基本技术规程以及生产现场“十不准”等等。按照以上相关内容确立了培训的对象,并要求培训对象经过培训后应该达到的技能水平。
2.2.4 教师组成
电力行业师资资源主要由学校教师和内聘老师,他们都有其特点、缺点,目前电力行业多采用内聘讲师的办法开展专业培训工作。内聘讲师的主要来源是公司的领导、专责、具备变电检修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员,其优点是专业性强,且在短期内达到培训目标,有利于师生在培训中互动,极大的降低了培训成本。缺点是内聘讲师不易于在培训对象中树立威望,在开展培训时内聘讲师的顾虑较多,有时无法激励培训者的积极态度,造成被动的接收培训内容。
2.2.5 日期和时间的选择
培训时间应该依照参培人员的整体素质而定,参培人员主要来自学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在岗培训者和离岗培训者。
(1)新进员工培训。新录用的专业大中专以上毕业生应进行1-6个月的集中培训,通过培训熟悉企业的工作流程和专业标准,他们必须了解现场实际设备运行状况与理论知识的差异,并掌握一些技能。
(2)退役军人培训。新进的退役军人,未达到岗位规范要求的中等职业专业技术教育水平者,必须进行1-2年的岗前脱产培训,使其达到上岗要求。
(3)在岗培训。在岗员工每年应该接受专门业务培训和知识更新培训,如引进新项目、新技术、新设备,购进新软件等都需要对原有职工的培训。这项工作可与相关厂家与人员及时沟通,如红外测温仪、局放仪等的使用应尽量安排在开展工作的时间,组织人员进行边培训边工作,使参培人员在工作中熟练掌握使用方法。以不断提高业务工作能力。通常经营者和高级管理人员每年参加岗位培训的时间不少于12天;其他管理人员以及技师、高级技师每年参加岗位培训的时间不少于10天;其他技能人员每年参加岗位培训的时间不少于7天。
(4)离岗培训。根据企业和员工自身发展要求,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企业现有教育培训资源,分期分批地组织员工离岗轮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对文化程度在高中及以下、技能等级在中级工及以下的生产岗位技能人员,进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水平考试和综合能力评价,未通过的人员安排分期分批进行1―2年的离岗轮训或转岗培训。
2.2.6 培训方法的选择
各种培训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为了提高培训质量,达到培训目的,往往需要各种方法配合起来灵活使用。建立健全有效的多点培训软硬件支持系统,以模式创新推进全员业务能力提升培训,以机制创新推进高层次专家型人才培养,普及与提高培训相结合,全力打造适应电网和企业发展需要、梯次清晰、结构合理的经营、管理、技术、技能“四支人才队伍”。培训的方法有多种,对普及性培训,则以"短、小、精"的培训方式比较适合。单对变电检修人员来说,主要有如下几种培训方法。
(1)适宜知识类培训有讲授法、专题讲座法、研讨法;
(2)以全员业务能力提升培训为目的培训有四段循环全员岗位培训模式、基地孵化模式、业务指导模式、培训考试一体化模式;其方法有冬季培训、夏季练兵、春秋自学、早间10分钟等。
(3)以高层次专家型人才培养为目的有定点培训机制、三挂一轮岗机制、校企合作机制、评价激励机制等。
(4)以理论为基础,一切从实际出发。边学边干,强调应用。加强员工现场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使员工快速适应工作环境和各项操作技能。
3、健全评估机制,科学评估显效果
科学的培训评估对于分析培训效果,证明阶段性培训所取得的成绩非常重要。对于不同模式的培训,应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完善组织机构设置,调整和充实力量,配强配齐专职管理人员。为了加强对教育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工作,各公司成立了由主要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教育培训委员会,充分发挥领导决策、组织协调、监督检查作用。建立教育培训质量管理制度,全面加强教育培训质量管理,严格按照培训项目质量管理的有关规定,规范培训管理流程,加强需求分析、计划制定、组织实施和效果评估等环节的全过程管理,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建立教育培训工作考核评价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自上而下,逐级考核,考核结果与奖惩直接挂钩。建立员工教育培训档案登记制度,详细记载员工参加教育培训的情况,并作为其绩效管理以及上岗、转岗、晋升和实施奖惩的重要依据。评估方法各有不同。就参加生产技能人员轮训项目的员工而言,应由培训中心负责管理,培训中心负责建立员工培训档案,对员工在培训期间的表现进行考试考核。考试考核合格者,统一颁发生产技能人员培训合格证书。
4、结语
本文结合变电检修专业现场生产工作实际情况出发,介绍了我国电力行业培训的现状及趋势,在讲述培训工作现状的基础上让人们认识到发展我国电力培训工作的迫切性。准确、科学的提出专业培训需求分析,根据培训需求分析来确定培训方案中的时间、教师组成、对象等内容,详尽的剖析了变电检修专业培训方案的制定,最后着重提出科学培训评估的重要性和健全评估机制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纪多多,王晓松.企业培训:提升人力资源质量的有效途径[J].成人教育,2005,(5).
[2]刘再恒,杨清,李俊.员工培训管理[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
[3]滕正人.电力体制改革与电力企业经营管理创新全书[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
[4]彭剑锋,包政.人员甄选录用与培训卷[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1 概述
我国电力系统变电运行与变电检修一直以来是两个相互独立的专业,并各自拥有自己的一系列安全生产与培训教育制度体系。国家电网公司通过“三集五大”体系的建设,着力推进运维一体化新的生产组织模式。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大检修”体系建设的思路,将电网生产中变电运行、变电检修专业分工的工作方式转变为运维一体化模式,运维一体化的主要工作内容和难点就是实现变电运行和检修专业“双向融合”,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变电运维一体化过渡阶段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通过分析培养运维一体化跨专业综合性人才的思路、目标与原则,研究运维一体化培训工作面临的新任务,提出快速适应新机制对人才需求的培训纲要,并总结操作实践过程的重要经验,在实践中首次提出了以培养“跨专业综合性人才”为目标的“深度融入式”培训体系,为变电运维一体化培训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2 培训体系实施方案
2.1 深度融入式培训体系的目标
通过跨专业学习提高班组成员能力,提升运维一体化培训效果,以达到培养跨专业综合性人才的目标。
以变电运行及检修人员为培养对象,强化运维、检修人员的理论知识以及实际技能操作培训,改变运行、检修专业人员的传统工作模式,通过跨专业融入式培训模式,培养具有运行和维护一体化的复合型人才,全面推进“大检修”的落地,为“三集五大”体系的建设提供坚强的跨专业综合性人力资源和智力保障。
2.2 深度融入式培训体系的制度保障
在具体做法上,通过组织各运行人员对移交业务逐项进行业务技能考核和资格考试,同时将考核情况列入运维人员晋升和岗位级别薪金上调的主要依据。实现对运维人员的考核评价由感性评价到理性考核的转变,对于考核优秀的运行人员给予有效的激励,促使达到培养跨专业综合性人才的效果。
2.3 跨专业综合性人才培养平台
搭建以运行和检修岗位人员互相借调、互相参与班组具体工作为依托的人才培养平台,以人的发展为中心,以文化引导为手段,更加注重人的价值观念的软管理作用。电力企业多为国有独资企业,具有人才流动性不强的特点,不利于员工才能的发挥,需要搭建一个人才发挥才能的平台,以利于基层班组技术人员价值的体现。
针对运维一体化跨专业综合性人才培养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人员交流,让运行人员参与检修工作,又让检修人员指导运行人员开展检修工作,同时学习运行知识;定期培训、定期考试、定期总结,形成“培训有组织、效果有反馈”的机制,跨专业综合性人才的培养有了平台、有了载体,不再流于形式。
2.4 深度融入式培训体系实践的文化氛围
优秀的文化具有强大的导向功能和凝聚功能,是顺境中的剂,是逆境中的粘合剂。先进的培训理念是跨专业综合性人才培养的重要前提和灵魂,也是运维一体化培训最重要的部分。开展深度融入式培训体系的实践,首先要树立与培养“跨专业综合性人才”相适应的“培训是生存和发展需要”的理念,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理念,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理念和不断创新的理念。先进的培训理念不能仅靠行政命令推行,而是要通过引导的方式使员工意识到不断自我超越,生命才更有意义。先进培训理念的深入人心,使团队学习、系统思考在和谐的氛围中实现个人特点最大化,转化为统一目标下的团体智慧。
3 深度融入式培训体系实践的主要做法
目前,临沂分部下辖变电运维一、二班两个运维班组,变电检修班一个检修班组,其中变电运维二班在日照市,结合实际情况,分部根据人员年龄结构特点,首次调整30岁以下运维人员到变电检修班学习,并调整3名变电检修人员到变电运维班指导维护类检修工作,同时学习运行知识,作为第一批培训人员。在第一批培训结束后,开展第二批次培训,以调整中青年员工为主。根据培训情况,再开展第三批次培训,以调整工作多年的老师傅为主,做到培训无死角、覆盖全员,加快推进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进程,同时力争培养出一批检修业务“一精多通”(本专业业务精湛,并掌握其它专业的基本技能)、运维业务相辅相成(具备开展变电维护类检修工作能力,并熟练掌握原运行工作,做到相互促进)的综合性人才。
4 培训效果
“深度融入式”培训是临沂分部在“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新形势下,积极探索出的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培训模式,为公司运维一体化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并在其它供电公司得到推广应用。通过开展培训,有力推进了运维一体化工作进程。
4.1 加快了运维人员对业务技能的掌握
运维人员直接参与检修工作,而不是在开展工作时请检修人员作指导,真正能接触到检修业务的核心内容,避免了课堂上讲得轰轰烈烈,现场干工作一筹莫展的现象发生。运维人员在实践中学习,并得到锻炼,切实提高运维班人员的变电维护类检修业务水平。
4.2 促进了变电运维、变电检修专业间的融合
运维人员学习变电维护类检修业务并积极投身到检修班组的建设当中,承担检修班组一系列资料整理方面的工作,切实地了解到检修班组的工作模式,加深了对业务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同时,运维人员的加入,也给检修班组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检修人员的学习,运维、检修人员相互学习对方工作上的优点、亮点,共同提高,真正实现了“跨专业综合性人才”的培养。
4.3 储备了“运检一体化”体系下的复合型人才
到站工作的检修人员不但对驻站人员开展培训,还要学习变电运行的知识并参与相关工作,使得检修人员更系统地掌握了运行知识,为大检修模式下运检一体化的实施做好了人才储备。
5 结束语
变电运维作为电力系统的核心专业,需要大量技术水平高、专业知识面广的人员,“深度融入式”培训体系的实践有效促进了运维和检修两大专业的融合、互助,在运维和检修班组涌现出一批“跨专业综合性人才”,这些具有前瞻性、开创性、引领力和影响力的员工又有力地推动了运维一体化培训的蓬勃发展,“深度融入式”培训体系必将成为新形势下电网企业培养人才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