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农产品走势分析

农产品走势分析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8 08:54:3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农产品走势分析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篇1

但同比仍总体上涨

1.基本情况:1-6月(下同)早籼稻均价(市场价,下同)为128.8元/50公斤,同比上涨3.8%;中晚籼稻均价为131.8元/50公斤,同比减1%;早籼米4.07元/公斤,同比上涨0.7%;中晚籼米为4.65元/公斤,同比上涨0.3%。

2.走势判断:稻谷价格有逐月下行迹象,但受国家公布最低收购价政策影响,稻谷价格仍处相对高位;稻米价格走势稳中偏弱。

3.原因分析:(1)支撑稻谷价格上涨因素,一是国家公布的今年粮食最低收购价略有提升。早籼稻132元/百斤,中晚籼稻135元/百斤,分别比上年提高12元、10元。二是去年12月29日和今年1月15日,江西省分两批启动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截止1月31日,共收购中晚稻1.57亿斤。(2)制约稻谷价格上涨因素,一是进口大米冲击。全球大米产需基本平衡,米价走势趋弱,泰国二季稻上市,产量递增,东南亚各国大米进一步冲击我国东南沿海销区市场。农业部公布数据,一季度全国进口稻谷69.8万吨,同比增184.9%。稻谷和大米外销大受影响,加工企业无利可图,收购更为谨慎,国有粮库无法实现顺价销售,屡屡流拍,库容腾出进度减缓。二是受湖南大米镉金属超标事件影响,东南沿海消费观念可能一定程度上转向粳米。三是农民手中余有去年粮食增多,余粮率较上一年度增加13个百分点,这也进一步制约粮价走高。

4.后市展望:受国家最低收购价支撑,粮食种植成本刚性上涨推动,加上今年国有粮库轮换任务大,沿海销区因湖南镉大米事件影响,补库将倾向江西省的有利因素影响,粮价仍有上涨动力。但同时,受国际谷价远低于国内影响,进口大米将持续加大冲击,国内收购企业入市谨慎,特别是安徽、河南等省已启动小麦最低收购预案,预计今年粮价缺乏大幅上涨的可能,早稻可能在最低保护价线上开秤,期间甚至将低于最低收购价,继2009年后,江西省可能将重启早稻最低收购预案。

油菜籽价格走势渐强,但上行压力明显增大,花生仁价格有所下降

1.基本情况:油菜籽均价为5.28元/公斤,同比增0.8%;菜籽油14.9元/公斤,同比上涨6.8%;花生仁均价14.7元/公斤,同比减2.2%。

2.走势判断:从价格走势看,油菜籽价格逐月走高,特别是新菜籽上市后一直站在5.3元/公斤线上;花生仁价格逐步走低。

3.原因分析:(1)拉动价格上涨因素,今年国家公布新油菜籽收储价为2.55元/斤,较去年提升0.05元/斤,收储量为500万吨,这对油菜籽价格形成强力支撑。(2)制约价格上涨因素,近年来,国内大豆面积持续下滑,食用油缺口继续扩大,对外依存度达60%以上,大豆依存度高达80%以上。去年全球大豆产量创历史新高,油料供给总体偏紧状况有改善,价格掉头向下,对我国油料市场进口冲击力将增大。此外,由于进口油料价低且出油率高,近年来我国沿海传统销区市场企业大都进口油料做加工,由以前销区变为产区,进一步制约了油料价格提升。花生仁价格走低主要由于去年加工企业收购力度大,价格持续走高,今年企业存量大,加上畜禽养殖受影响,需求减少,短期内无法消化库存,制约了今年花生价格提升。

4.后市展望:油菜籽价格在临时收储价的支撑下仍将保持小幅上涨格局。花生仁价格可能在新花生仁上市后加速下跌。

籽棉价格稳中有升,蚕桑价格较大幅上涨,棉桑价格可能将走出低谷

1.基本情况:籽棉均价8.5元/公斤,同比上涨0.9%;皮棉均价20068元/吨,同比下跌7%;桑蚕茧均价33.5元/公斤,同比上涨6.4%。

2.走势判断:籽棉、棉花价格逐月回升,近期蚕桑价格较大幅上涨,抚州、宜春等地反映蚕桑价格强劲回升。

3.原因分析:国际棉价逐步回暖,同比高15%,国内今年棉花种植面积下降,新疆棉花长势弱于往年,省内价格面积减少,长势也不如往年,预计今年产量将减少,加上棉纺织业有回暖迹象,特别是国家公布今年棉花收储价执行20400元/吨政策,刺激棉价走出低谷。前些年蚕桑养殖遭遇寒流,伐桑弃蚕现象严重,导致今年蚕桑价格强劲反弹。

4.后市展望:虽然棉桑价格有回升势头,但全球经济复苏艰难,棉纺织业低迷的基本面未有较大改观,特别是国储棉仍达500多万吨,棉花供给仍很充裕。棉桑价格缺乏大幅上涨动力,预计将缓慢回升,逐步走出低谷。

蔬菜价格随季节波动,总体略有下跌,振幅较往年收窄

1.基本情况:白菜均价4.11元/公斤,同比上涨18.7%;青椒6.29元/公斤,同比下降19.7%;黄瓜4.9元/公斤,同比下降9.3%。结合批发市场价格日监测数据,今年上半年蔬菜价格同比总体下跌5%左右。

2.走势判断:价格总体随季节波动。春节过后,蔬菜价格连续数周下跌。3-4月换季期有较大幅上涨,5月进入生产旺季,价格逐渐回落。

3.原因分析:近年来,各地对蔬菜生产较为重视,城市供给有保障,蔬菜价格总体呈现走稳态势,加上今年气候总体正常,南北方蔬菜没有出现上市冲突和供应断档期,蔬菜价格没有大幅起落。总体看,振幅较往年收窄。

4.后市展望:随着国家和江西省保障蔬菜等鲜活农产品供应力度加大,预计蔬菜价格仍受季度和天气影响呈震荡起伏走势,但走势将逐步趋稳。

生猪价格连续走低,禽类价格大幅跳水,但近期都有所回升

1.基本情况:生猪均价为15.1元/公斤,同比下降7%;猪肉均价为23.2元/公斤,同比下降5.1%;仔猪均价31.2元/公斤,同比下降12.5%;牛、羊肉均价分别为68.8元和62.5元/公斤,同比分别上涨35.7%和19.2%;鸡肉均价18.6元/公斤,同比上涨2.3%。

2.走势判断:春节过后,生猪价格呈连续下跌走势,长达20周低于盈亏平衡点,低点时,生猪养殖户出栏一头生猪平均亏损200元左右。当前生猪价格连续4周呈现回升势头,重新站上14元/公斤线上。牛羊肉继续上涨,但涨势有所减缓。受人感染H7N9禽流感事件影响,鸡肉等家禽类产品自4月后大幅跳水,近1个月市场呈现“有价无市”,不少市场交易为零或直接关闭,养殖户遭受重大损失。随着事件平息,市场恢复营业,鸡肉价格已连续3周反弹。

3.原因分析:此轮生猪价格持续下跌,原因如下,一是生猪市场供应暂时性饱和。近年来生猪养殖发展迅速,社会资本广泛注入。当前存栏和出栏量同比仍有所提升。据东乡等县反映,30-50头母猪养殖户遍地开花。二是规模养殖抗风险能力增强。规模化养殖水平提升,全省年出栏500头规模养殖户已达1.2万户,生猪规模养殖比重达87%。规模养殖对市场风险的抵抗能力显著增强。尽管当前生猪价格低迷,但没有出现宰杀母猪现象,养殖户都期望能获得价格反弹的红利。三是防疫技术到位,意识增强。去年下半年至今,全省气候利于生猪养殖,加上防疫措施到位,没出现大的疫情,生猪存活率高。四是市场需求暂处淡季。春夏交季,暂处生猪消费淡季。尽管各省已执行冷冻猪肉收储政策,但要消化市场富余的生猪还需要时日。

4.后市展望:虽然国家及江西省加大了冷冻猪肉收储力度,生猪价格连续数周回升,但生猪存栏量依然充裕,且处于消费淡季,预计生猪价格仍将低位盘整,中秋国庆后或将进入新一轮上涨周期。随着消费者信心恢复,鸡肉等家禽需求量将增加,而市场因禽流感冲击可能存在供应断档期,预计鸡肉等家禽价格或将呈报复性反弹。

鱼类价格大幅上涨,独树一帜,预计下半年仍将延续上升势头

1.基本情况:鲤鱼均价为11.8元/公斤,同比上涨5.3%;草鱼均价为14.8元/公斤,同比上涨6.2%;鲢鱼9.2元/公斤,同比上涨8%。

2.走势判断:近几年,常规鱼类价格走势都十分稳健,今年上半年鱼类价格较大幅上涨,涨幅居主要农产品之首。

3.原因分析:一是城乡居民消费观念转变,鱼类价格理性回归;二是4月下旬与鸡鸭肉消费替代,刺激鱼类消费量;三是饲养成本推高;四是强劲外销和出口势头带动。

4.后市展望:随着鄱阳湖禁渔期结束和家禽类消费恢复,鱼类供应量增多,消费量将下降,双重制约,近期价格有所下降,但总体看仍将保持平稳上行走势。

农资价格稳中有跌,但饲料价格依然上涨

1.基本情况:国产复合肥(含量45%)2880元/吨,同比下降3.7%。国产尿素(含氮46%)、进口氯化钾(含量60%)均价分别为2330元/吨、3483元/吨,同比分别下跌5.1%和2.7%;蛋鸡配合饲料、育肥猪配合饲料均价分别为3.35元/公斤、3.47元/公斤,同比分别上涨4.3%、4.4%;农用柴油(0号)7.27元/升,同比下降2.7%。

2.走势判断:今年农资价格延续去年走势。化肥价格同比普遍下跌,仅磷肥类略有上涨。饲料类农资价格继续上扬。

篇2

?荩蔬菜价格止跌上扬,上涨2%

进入3月,由于青海省冷空气活动频繁,多阴雪天气,气温下降对本地蔬菜生产、外省蔬菜运输都带来不利影响。本月是青海省蔬菜传统生产淡季,各类蔬菜均处于青黄不接的状态,本地蔬菜供应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除白菜和马铃薯基本没有涨之外,精细菜、叶菜类蔬菜价格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涨幅,其中,乐都青椒和本地油菜的涨幅最高,乐都青椒的价格比春节期间的10元/公斤还高出2元。加之,3月20日成品油价格上调,又进一步增加运菜成本。

3月,青海省大葱价格为每公斤5.2元,仅比2月份上涨4%,但同比却上涨271%,可谓暴涨。目前,青海省各类市场销售的大葱来源于山东、福建两省。近期,外省大葱价格涨幅明显,对青海省大葱价格的上涨起到直接拉动作用。分析大葱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一是前两年葱价偏低,影响了农民种植大葱的积极性,种植面积有所下降,导致今年市场供应偏紧。二是由于前两年春季储存大葱价格较低,今年春季储藏的大葱数量下降,对鲜葱的需求加大。三是2月上旬以后外省大葱主产区较多降水,影响了大葱的收获。四是油价上调,运费上涨,推动了大葱价格上涨。

3月下旬,随着气温的逐步升高,青海省地产蔬菜开始少量上市,外省蔬菜供应量也不断增加,蔬菜价格开始有所小幅下跌。但由于3月上中旬蔬菜价格居高不下,致使3月蔬菜整体价格上涨。总之,季节、天气及成本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蔬菜供应量减少价格上涨。

?荩牛羊肉价格分别上涨11.1%、5%

3月份,青海省牧区发生雪灾,牛羊出栏量减少,货源紧张,屠宰量开始下滑。据乐家湾屠宰市场数据显示,近期羊肉日屠宰量为97吨左右,较2月份减少12.6吨,牛肉日屠宰量为51.3吨,较2月份减少15.6吨。雪灾、季节性及供应量等因素影响,是导致牛羊肉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

?荩猪肉价格下跌3.7%

2011年,生猪经营形势好,生猪发病率低,存栏量大幅增加。春节过后,市场供应量大于需求量,从2月下旬猪肉价格开始下滑,截至3月底,猪肉价格从月初的每公斤27元下跌到每公斤26元。目前猪肉行情由于饲料价格居高不下,猪肉价格持续下跌,养殖户养殖利润受损,需慎重补栏。

篇3

(一)生产、消费结构变化加大了农产品供求的压力

近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结构、农业生产方式发生很大变化,有一组数据值得注意:一是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1.3%,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已经低于50%。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使城乡结构发生了变化,消费需求也随之发生变化。转移到城里的新市民加上原有城镇居民的消费升级,使得农产品需求进入一个较快增长期。也就是说过去自给自足的、为城镇居民提供农产品的部分生产者转为了农产品的消费者。

二是农业从业人口占农村劳动力的比重低于50%。农村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从事农业生产的男性大多年龄在50岁以上,大量的妇女、儿童、老人留守在农村。劳动力结构的变化使得机械、科技替代劳动成为趋势,农业生产物化投入大大增加,物化投入已占农业生产成本50%以上。

三是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低于50%。这一方面反映了中央财政对农民的转移支付力度加大,农民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增多,以及农民工打工收入增加。但同时也反映出农民在农业生产中兼业化程度变得更高,家庭经营性收入占比下降。

此外,我们还面临水土资源不断减少、环境污染以及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等问题,上述种种加大了农产品的供求压力。因而,这几年农产品供求关系绷得比较紧,今后一个时期我们面临的形势将更加严峻。

(二)农产品类金融化导致其价格不断偏离其价值

在农产品供求偏紧的情况下易形成通胀预期,加上流动性过剩导致个别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且价格波动频率加快。大宗农产品除了本身的商品属性外,已成为期货和投资的主要对象,其金融衍生品属性表现得极其充分。在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中,玉米、大豆、棉花流动性仅次于原油、标普500等,与黄金白银等并列为流动性第二位。这说明不论在中国还是国际市场,农产品都是期货炒作对象,炒作已使其价格背离了商品本身的价值。

(三)天气条件及舆论炒作加剧农产品价格波动

农产品的生产特性是播种面积确定产量预期,但是产量预期与天气密切相关,气象灾害会造成农产品结构性、阶段性短缺。一旦发生极端性的天气,就会引发产量的低估,加上媒体的放大效应,从而引起了价格波动,给政府构成压力,给居民带来恐慌。去年初因低温带来菜价肉价上涨,媒体不断报道后,无形中放大了价格信号,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综上分析,天气—农产品供给—价格之间构成了一个循环。即天气不好可能带来的减产,成为游资炒作的机会,引发农民对产品的惜售,从而抬高价格;而农民惜售和游资炒作又影响了对市场供给的信心,出现阶段性供给的不足,商家开始囤积,商家的囤积又加剧了阶段性供给不足,导致价格进一步上涨,最终形成恶性循环。反之亦然。

那么,今年的天气如何?今年是农历龙年,龙年在农业气象中为非正常年份,农谚说得好“牛马年好耕田”,农历牛年、马年多为风调雨顺,龙年意味着水多水少会交替发生。今年春节前后南方出现低温,影响部分作物生长。5月以后,江南、华南提前进入汛情,部分地区大雨引发泥石流;安徽等地气温上升较快,前一段时间气温已到30摄氏度,部分地区棉花早稻秧苗受到影响。如果这些信号放大,都会对农产品预期产生影响。

当前农产品供需和价格走势分析

(一)预期大宗农产品稳定,棉花面积有所下滑

粮食面积稳定在16.8亿亩,与上年持平,主产区面积有所扩大,但是南方双季稻区问题突出,由于用工成本大幅增加,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水稻“双改单”趋势非常明显,浙江、福建、广东都有这种趋势。

棉花种植面积下滑,预计不足7000万亩;糖料和油料面积基本持平,糖料面积略有增长,主要是东北地区恢复甜菜生产。2011年生猪存栏略增,出栏略减,但增减幅度均在1%以内,生产基本平稳。近期出现的猪价下跌,主要由于部分生猪集中出栏所致。5月,在猪粮比价跌至5.5∶1的最低点时,国家启动收储,之后价格有回升,意味着下一轮生猪补栏即将开始。今年上半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较快,随着春耕生产结束,此轮价格上涨告一段落,下一步,中央财政会根据价格上涨的情况增加补贴金额。

(二)菜篮子产品供给平稳,短期价格波动较大

去年以来,菜篮子产品生产稳定,供应充足,但价格波动较大。今年5月初几品企业相继提高牛奶价格,近期鸡蛋价格也在上涨。价格波动的原因,有土地、人工成本及天气因素推高价格,也有市场信息不对称因素,盲目生产造成的价格低迷。

篇4

关键词:

均线分析;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应用;创新

均线分析是现今应用较为普遍的分析方法之一,以图表为主要手段进行市场行为研究,主要用来预测未来市场价格的变化趋势、供求关系的变化规律等。通过技术分析可以测算出买卖双方相对强弱程度、预测价格变动趋势,以便提前采取措施,有效控制风险。

1均线的定义及特点

均线即移动平均线,是将某一段时间的收盘价之和除以该周期,通过将某一段时间研究的指数或价格的平均值标示在坐标图上所连成的曲线。根据时间周期分为短、中、长期均线。短期移动平均线起伏较大,震荡行情时该线走势极不规则;中期移动平均线波动幅度较短期移动平均线平滑,且较长期移动平均线敏感度高;长期移动平均线波动幅度较小,但敏感度不高,不能反映较细微的波动。

2均线分析的特点及基本作用

2.1追踪和研判趋势移动平均线能够显示股价走势高低,具有趋势预测的性质。均线的参数不同,则显示不同周期的趋势运行情况,其运行方向可以清晰地指出相应周期的趋势运行状态。

2.2助涨、助跌性短期平均线向上移动速度较快,中长期平均线向上移动速度较慢,短期价格均线在中长期均线的上方时,中长期均线可以看作是短期均线的支撑线,短期价格回跌至中长期平均线附近,自然会产生支撑力量,这是平均线的助涨性;反之为助跌性。

2.3稳定性周期越长的移动平均线,越能表现稳定的特性,即移动平均线不会轻易向上或向下,必须市场趋势真正明朗后,才会确定延伸的方向。

2.4滞后性均线有稳定的一面,也有滞后的一面。越短期的移动平均线(即参数较小),敏感性越强、稳定性越差;越长期的移动平均线滞后性越明显,稳定性越强。由此可见,均线是反映价格运行趋势的重要指标,其运行趋势一旦形成,将在一段时间内继续保持,趋势运行所形成的高点或低点又分别具有阻挡或支撑作用。因此,均线指标所在点位往往是重要的支撑或阻力位。这就为研判市场变化趋势,并作出相应反映提供了有利时机,这也是均线系统的价值体现之一[1]。

3均线分析应用于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可行性

目前,均线分析普遍应用于股票、期货市场这类价量流动型市场。而均线+K线+辅助指标+多种判市理论的组合已经成为市场分析和决策的利器。农产品市场同样属于价量流动型市场,农产品市场与股票、期货市场都具有共同的市场规律,即:(1)价格变化反映供求关系,供求关系决定价格变化;(2)市场大、参与者多,市场行为包容消化一切影响价格的任何因素,技术分析和市场行为学与人类心理学存在紧密的关系;(3)价格通常都是沿已经形成的趋势继续演变,价格形态都可以通过特定的图表表示。因此,应用均线分析技术监测和分析农产品价格波动变化在理论上具有可行性,在技术上具有可操作性。

4均线分析在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研究中的应用现状

目前,将均线分析运用于农产品价格波动监测,具有代表性的有浙江工商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和中国•寿光农产品物流园共同研发的中国寿光蔬菜指数、中国农科院农业信息研究所(简称中信所)的中国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系统、深圳市中农数据有限公司(简称中农数据)和前海农交所联合编制的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这3种分析各有侧重,各具特点。中国寿光蔬菜指数是选择有代表性的蔬菜,采集其成交价格、成交量、成交金额等数据编制的反映寿光蔬菜交易价格变化趋势的指数,在图表中即一条简单直观的日均线;由于没有设置任何指标和参数,从技术分析的角度看,单靠一条简单的价格或指数连线对市场走势分析和评测的指导意义不大。中国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系统尽管在价格的图表表现形式上也是采取了简单的价格连线,但由于开发了系统分析预测模型,因此该系统显现出强大的分析和预测功能,均线只是起到一种辅助分析作用。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从市场分析的实战角度出发,将均线的周期设置、形态体现和分析功能进行了有效结合[2-4]。

5均线分析在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研究中的应用实证

研究截取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中的蔬菜批发价格指数进行实证分析。如图1所示,图中线条即价格指数日均线,通过基期设定、标的蔬菜价格的指数转换后,将相邻的指数点位连接成线,不同周期的均线设定方式相似。日均线是目前在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分析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图形表达方式,它能直观地体现和描述市场价格的波动状况,如果用于市场分析和预测评判,其参考作用有限。在日均线的基础上加入五日均线后,这对短期(日均线)+短中期(五日线)的均线组合开始初步体现均线分析的作用。从图2中可以明显看到1月下旬~2月中旬的上扬行情以及2月中旬~3月底的下跌行情;其中,日均线和五日线相互作用,即五日线对日均线的压制和支撑,日均线对五日线的缠绕盘整和穿越(上穿/下穿);同时,两线之间的联动非常紧密,有助于对市场中短期波动变化的分析和研判,体现了均线的助涨和助跌作用。由图3可知,将三十日均线也加入后,在前期的缓慢盘跌过程中,日均线和五日线在三十日线处得到支撑,三条均线逐渐粘合,日均线和五日线相继上穿三十日线,市场选择向上的方向,指数从启动点113点到该波上扬行情140点开始高位盘整,形成顶部区域,日均线拐头下穿五日线,数日后五日线也开始掉头向下,形成一波下跌行情。短期(日均线)+短中期(五日线)+中长期(三十日线)的均线组合基本体现了均线分析技术的作用和特点,能够较全面地表述市场波动状况,分析市场异动,研判市场走向和周期长短。信息员在熟练掌握均线分析技术后,再结合其自身的市场跟踪经验,可以较轻松地承担市场分析师的角色[5]。

6均线分析在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研究中的技术局限性

农产品市场在价量体现方面与股票、期货市场尽管具有很多共性,但其也存在差异:不同于股票、期货市场,农产品市场没有统一的开市和闭市时间,价格的采集和报送由市场信息员来完成,一般只统计进场量,反映的只是本市场的价格和成交量,从而导致目前只有最高价、最低价、平均价和进场量这4个数据来反映本市场价格波动变化,而不能以当前通行规范的最高价、最低价、开盘价、收盘价和成交量这5大基本数据(也称全息信息要素)来反映市场价格波动状况。这种差异性带来的主要问题是由于农产品现货市场采用的是非通行规范的价量采集方式,所采集得到的价格和成交量数据,无法与在股票期货市场中广泛运用的技术理论和分析方法进行有效结合,从而难以运用均线+K线的基本组合来体现价量波动,导致一些常规的技术分析方法和理论如波浪理论、形态分析、通道技术等无法充分运用,还有一些通行常用的技术分析指标需要进一步的筛选优化后,才能进行配套组合分析。

7均线分析的进一步创新研究

7.1均线类型、市场类型及市场品种的组合应用均线分析适用的市场类型和市场品种极为广泛,可以根据市场应用的需求和科研项目的设计进行多种或多重创新均线组合,例如品种指数+不同品系+代表性品种的均线组合、同一品种(系)在不同市场类型的均线组合、不同市场品种的交叉组合等多种多重组合。

7.2周期参数的设置均线的周期设置一般分为短、中、长3种,在具体的周期设置方面有多种方式,可以按照5、10、20、30、60、120、240日的常规设置周期,也可按斐波那契数列中的3、13、21、34、55、89、144、233进行神奇数字周期设置,比如中农数据就是以五日、十日和三十日作为其短期、中期和长期均线的周期参数设置。具体设置时,要根据市场走势轨迹设置不同的周期来对比分析均线对当期价格产生的不同变化,以最为贴近市场波动状况的周期参数为设置原则。

7.3辅助指标和工具的筛选优化由于目前农产品市场采集报送的只有最高价、最低价、平均价和进场量这4个市场数据,因此只能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上筛选和优化股票、期货市场上通行通用的辅助指标,在众多的辅助指标中可以从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所采用的数据类型着手,找到适用于农产品市场数据类型的辅助指标,再进行优化筛选。价格的涨跌幅度和持续周期可以通过已开发的测算工具如百分比线、黄金分割线、波浪尺来筛选优化;根据价格运行的轨迹可以通过划线工具来划分上升/下降通道以及支撑线和压力线等来筛选优化。

7.4加权移动平均线的应用计算平均值时增加权重系数构成加权平均,权重的增长体现了对应数据的重要性以及对均线的影响程度。之所以加权,是因为在移动平均线的过程中,更注重于对未来价格波动影响最大的收盘价,所以赋予其较大的权值。同时,加权处理后价格曲线将更加平滑,从而可更好地识别趋势。加权方式有以下4种。

7.4.1指定日期加权移动平均线由于在具体价格分析中用于计算平均数的价格数据对于平均值的影响不一定相同,因此加权平均相比算术平均更加灵活,易于设置价格指数对于平均值的影响权重;指定日期加权的依据是日期数据在所有数据中对于未来的影响是最大的,因此加大了该日数据权重。农产品价格中,若价格因素在周期内受某一区间影响最大,可以增加周期内该区间段的价格权重。以长江流域为例,蔬菜生产有较明显的季节性。1月份气温接近0℃,一部分耐寒蔬菜虽可露地越冬生长,但植株生长缓慢,产量显著降低,而形成1~2月的冬淡;7~8月的月平均气温在28℃左右,不仅喜温蔬菜不适宜生长,就是耐热的瓜、豆类也往往生长不良,又形成8~9月的夏淡,其他各月适宜于蔬菜生长,而形成旺季,进入旺季后后的近期蔬菜价格对平均价更有参考意义。

7.4.2线性加权移动平均线线性加权体现的是周期内数据权重的线性增加,农产品价格的趋势受季节、供应量等影响,最近的价格较前面的价格对趋势的影响更大,线性加权的权重呈线性增加,可以用线性加权来表示一组数据中各数据对平均值的影响随时间的递增。7.4.3梯型加权移动平均线计算方法(以5日为例):[(第1日收盘价+第2日收盘价)×1+(第2日收盘价+第3日收盘价)×2+(第3日收盘价+第4日

收盘价)×3+(第4日收盘价+第5日收盘价)×4]/(2×1+2×2+2×3+2×4)即为第五日的阶梯加权移动平均线。梯形加权结合价格指数,相当于先两两计算算术平均,再在此基础上计算线性加权。先算术平均的数值相比之前趋势更加平滑,平均后的数值整体的权重线性增加。

7.4.4平方系数加权移动平均线平方系数加权是一个周期内价格分别与平方系数的乘积之和除以该周期总权重。特点是平方系数增长很快,表示相应的各价格指数权重增加很快,农产品价格在季节交替之时,随着新的农产品上市,价格每日变化很大,所以该产品大量上市时,后面数据影响大于前面,采用这种加权平均更符合市场行情。上述4种加权方式如果加以综合运用,可以在价格影响因素与价格变化趋势的速度之间,进一步研究找出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如线性、幂函数等,通过已有数据可以研究各种价格影响因素与价格变化规律的关系,如气温影响农产品产量,可以找出该影响对价格的影响呈线性还是幂函数等,通过加权平均完善平均线的方法,可以综合考虑影响价格的各种因素,评估影响因素对价格的作用,将影响因素转化成计算平均值的权重系数,从而得到更加合理的均线,在价格预测中可以在此基础上结合均线理论进行更深入的分析研究。

7.5均线的叠加应用由于农产品市场同样具有其内在的周期性规律和运行轨迹,通过将当前均线走势与历史走势进行叠加对比,可以提前发现市场异动而加以监测;在波动开始加剧时可以通过形态的对比预判测算振幅的大小、持续周期的长短,同时可以通过对市场后续的实际走势来验证当时的判断,从而进一步提高市场分析的准确性[6]。

8结语

开展均线分析的创新研究,将进一步丰富农产品市场价格监测分析预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笔者研究认为,通过对均线类型、市场类型及市场品种的组合应用,确定均线周期参数,筛选优化辅助指标及工具,辅之以特定状况下的加权移动均线,配合均线叠加功能,进行基于均线分析技术的系统开发,将有助于提高农业信息工作者对农产品市场运行轨迹的预判和综判能力,加强对行情波动的整体分析技术水平。这对提高农业信息工作质量,撰写更为专业性的市场评论,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邱立波.均线技术分析[M].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2013.

[2]贾亚童.股指期货引入对现货市场影响的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0.

[3]杨晨辉,刘新梅,魏振祥.我国农产品期货与现货市场之间的信息传递效应[J].系统工程,2011,(4):10-15.

[4]崔利国.基于混沌神经网络模型的我国蔬菜价格短期预测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

篇5

一、2011年重庆粮油运行走势分析

(一)粮油价格总体运行情况

2011全年每个月价格均高于2010年同期,表现出同比价格大幅上涨。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一是受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农资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上涨。二是国内油料作物种植面积下降。根据从第八届国际油脂油料高级研讨会消息,预计2011年中国油料作物种植面积下降0.6%。三是由于欧洲国债危机向纵深发展,部分资金涌入大宗农产品,国际粮油价格走高,输入型通货膨胀带动了国内物价上涨明显。四是我国为提高种粮积极性,稳步提高了主要作物收购价。根据国家政策,2011年生产的稻谷最低收购价水平。每50公斤早籼稻、中晚籼稻、粳稻最低收购价格分别提高到102元、107元、128元,比2010年分别提高9元、10元、23元。

从分析看,食用油、油料、粮食价格上涨幅度都较大。中稻涨幅最大,2011年零售均价2.51元、同比涨0.53元、涨幅26.7%。 小麦全年市场零售均价2.51元、同比涨0.35元、涨幅16.1%,全年最大波动幅度为8.33%。玉米全市零售均价2.59元、同比涨0.33元、涨幅14.76%。

(二)重庆多灾之年粮食未大幅减产

1、灾害发生情况

2011年度农作物受灾主要以气象灾害为主,病虫害较上一年轻,包括冻害、低温等情况,但由于隆冬重庆市气温持续偏低,有利于杀死在土壤中越冬的病菌虫卵,油菜菌核病、小麦蚜虫等主要病虫害发生程度轻。5-8月期间重庆市又经历了史上最热高温天气。据气象局资料,主城共出现了57天的高温天数,超过2006年的51天,也是自195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对秋粮影响较大。

2、粮食生产基本稳定原因分析

尽管2011年气象灾害重于2006年,但并未出现2006年那样的粮食大幅减产,保持了全年粮食1100万吨以上。分析原因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病虫害减少,主产区的玉米、水稻生产气象条件总体较好,光温水匹配较好;二是早期预警,农业部门紧紧围绕防洪抗旱和田间管理两大主题,做足了抗灾夺丰收的准备;三是2006年大旱后,重庆市强化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四是国家和市内抗灾资金下达及时,保证了抗灾工作有序开展;五是灾害发生后农业部门进行补救,保持了粮食生产的基本稳定。

二、2012年粮油市场预测

总体看,不利于粮价调控的因素很多:一是重庆市内粮食略有减产;二是欧洲债务危机持续发酵,输入型通货膨胀仍在继续。三是海湾地区危机四伏,对燃油不确定性增加。但也有许多有利的调控:一是尽管气象原因重庆市粮食生产比去年减少,但是在国家粮食产量8连增的情况下,开放的粮食市场将有效弥补本市粮食减产带来的影响;二是粮食价格本身就处于高位,在国家物价调控政策作用下,粮食价格继续上涨的空间已非常有限;三是2011年四季度猪肉价格回落可能影响饲料用粮消费;四是国家一直对粮食生产高度重视,农田水利、整治、补贴持续增加。如无重大气象和病虫害发生,预计粮食价格保持高位小幅波动运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