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小学音乐唱歌课教学方法

小学音乐唱歌课教学方法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1 10:01:0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小学音乐唱歌课教学方法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小学音乐唱歌课教学方法

篇1

展望整个中国大多数地区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僵化几乎只是小学生的机械化的唱歌课,使得整个的音乐教学的效果极其低下。在音乐教学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其实是“审美”,提升少年儿童的审美能力,赋予他们寻找美好事物的眼睛,这才是我们音乐教学必须要达到的目标。虽然,唱歌是学习音乐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更不要说现在小学生音乐课上的唱歌早已失去它应有的灵魂。为了追寻我们已经失去的教学灵魂,我们的小学生音乐课堂中的唱歌教学方法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以真正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为目标,端正了我们的教学目的,就是我们要做出改变的第一步。下面本文将针对此问题作出一一论述。

一、唱歌教学在整个音乐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性

在儿童时期培养儿童歌唱是进行普及音乐教育的重要手段。儿童唱歌教学中有着丰富的学习内容,通过这种最自然的学习形式,可以使得儿童轻松地掌握音准、节奏、速度、艺术表现等。通过唱歌还可以使儿童感受曲调旋律的音乐美感,有益于日后对其他乐器的学习,这种方法产生的不仅仅是声音,而是真正的音乐。唱歌就像是一把打开音乐这个巨大宝藏的钥匙,拥有良好的唱歌技巧和能力,对其在音乐领域进行深造和掌握相关的乐器是一个巨大的助力。有利于我们人才培养从小学阶段就能够得到身心和智力全面可持续的发展。

歌唱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加强审美感受能力、提高审美素养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它也是我们音乐学习中的一个很好的助手,为以后进一步提升音乐方面的能力有着极大的作用。

二、结合苏少版教材探索音乐课堂上的唱歌教学方法

针对唱歌教学的自身特点,结合一些较为成功的实践经验,本文对唱歌教学的方法和相应的模式进行了较有针对性的探索。下面我们将从审美感受能力、课堂的具体操作步骤、学生的活学活用以及借鉴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四个方面展开本文针对唱歌教学方法的整体论述。

1.以审美感受能力为教学核心

教师在唱歌教学上应力求从学生的审美心理及特征出发,达到让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目的。我们可以通过一首歌的教授,引导学生通过歌曲的歌词感悟歌曲中所蕴含的优美的意境,有利于学生更深层次理解歌曲。如三年级教材中《美丽的黄昏》是 一首欧美歌曲,歌曲描绘了夕阳西下和远处教堂传来钟声的美丽景象。只有理解整首歌曲所要表达的东西,才能提高学生对这首歌曲的演唱水平,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的唱歌能力,增加唱歌时的心理震撼力,使歌曲更有深度。

2.梳理唱歌教学中的具体教学步骤

我把唱歌教学的步骤具体划分为:熟悉歌曲、分析歌曲、思考歌曲和表现歌曲四个主要步骤。我们只要按照这四个步骤,逐步充实,按部就班,就能提升唱歌教学的效率和效能。有利于整个唱歌教学的规范化和程序化,促进学生唱歌能力的提高。

3.提高学生唱歌方面的活学活用能力

这一层次的唱是教师指点学生把文本的精华内化、积累、沉淀的过程,也是引导学生走出文本,走向生活,创新实践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中多组织唱歌方面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使得学生在实践中自主学习,提升整个唱歌教学活动中的效能,使得整个教学活动是可持续的。

4.朗读教学法在唱歌教学中的应用

在朗诵状态下唱歌,可以使得声音更加自然,也容易使唱歌中的高中低三个音衔接得更加紧密。朗诵中加入感情,更容易增加歌曲的情感厚度和自身的立体感,更有震撼力。

音乐教学在整个小学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而音乐课堂上的唱歌教学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迎着素质教育的春风,作为音乐教学的前沿的实践者必须做好新时期的唱歌教学方法的探索。以上就是本人针对此问题的几点不够成熟的看法,望对成熟有效的唱歌教学模式的建立有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h.谈唱歌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J]. 黄河之声,2010(4).

篇2

一、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要根据师生特点灵活运用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是小学音乐教师和小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它包括“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并且都要以适应学生和教师为前提。所以教师和学生的特点,不仅影响着教学方法的选择,还影响着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我们知道每位小学音乐教师都有与别人不同的性格、爱好和特长。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个人优势,结合自身的特点运用教学方法,教学才会达到理想的效果。

案例:小学四年级唱歌教学《小鸟请到这里来》,三位教师分别用音乐情境法导入新课教学:

第一位教师对电脑很熟,制作了一部短小的音乐动画片。小鸟随音乐在有小溪和草地的树林里自由飞翔和歌唱。

第二位教师笛子吹得很好,于是他边在多媒体上播放小鸟和美丽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幻灯片,边吹了一段《小鸟请到这里来》。

第三位教师有舞蹈特长,随着《小鸟请到这里来》这首歌,她让几位同学带着小鸟的头饰跟着她跳了一段舞蹈。

三位教师都发挥了个人优势,采用音乐情境教学法,并以其他教学法为辅助,导入新课教学,效果非常好。第一位教师利用小学生爱看动画片的特点,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欣赏,成功导入新课。第二位教师用优美的笛声,把学生带入了画面,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第三位教师用舞蹈的形式,让同学参与进来,使他们很快进入角色。

小学音乐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及审美认知规律,让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及学习音乐文化知识。小学生喜欢做游戏、喜欢模仿,爱参与活动表现自己,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思维方式多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感兴趣的事物,喜欢问“为什么?”教学方法的运用要结合小学生的这些特点,才能灵活起来,才能真正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过新年》教学设计:

1.组织教学,播放《春节序曲》的第一部分,把学生带入到欢乐喜庆的气氛中。

2.新授。

(1)感受音乐作品。

①放歌曲录音,并播放有关新年景象的课件,初步感受歌曲。(体验歌曲欢乐喜庆的气氛。)

②再放音乐,教师跟着歌曲跳起欢快的舞蹈。欣赏音乐、欣赏舞蹈。(进一步熟悉歌曲曲调,体验歌曲的美感。)

③听音乐,指导学生用最美的动作表现音乐。(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④放音乐,教师带学生做简单动作。(加深学生印象,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歌曲,培养其审美能力。)

⑤让学生跟伴奏音乐小声唱歌曲旋律。(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歌唱激情。)

⑥带领学生边做简单动作边唱歌词。

(2)师生互动,学习表现作品。

①指导学生跟琴以中弱的力度,缓慢的速度练唱歌曲。

②放合唱团小朋友演唱录音,提出歌唱方法:歌唱的嘴放在胸口;张开小嘴;有表情地演唱。(培养学生聆听、感受、分析音乐的能力。)

(3)用形体表现音乐作品。

①指导学生说出并表现过年时的情境。(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②各小组汇报演出,演唱、表现歌曲。(探究与创作活动。)

3.提高升华

师生共同表演,演唱歌曲,跳舞。(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审美能力。)

4.结课 (略)

用丰富的音乐情境支持学生音乐体验的形成,教师在课堂中抓住了过新年喜庆、热闹的特点。用《春节序曲》创设的音乐情境,结合节日的各种图片、过新年的道具、喜气洋洋的音乐,进行欣赏、学唱学跳,使学生感受到新年喜庆的氛围。本节课,教师采用先感受体验、后随感受学唱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了使学生善于表现和创新的目的。

二、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要根据时间、空间特点灵活运用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运用于小学音乐教学活动当中,而教学活动是在具体的时间和空间里进行的,教师要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教学方法贯穿始终,并对完成教学任务和实现教学目标,起着重要作用。所以教学方法的运用同样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影响。

为了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的运用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就纵向而言,小学音乐教学方法,要随小学生的成长和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需要,灵活运用。在小学低年级教师应注重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而高年级在直观、形象的基础上,教师应注重采用挖掘学生想象空间的教学方法。第二,就横向来讲,小学音乐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活动中的有利时机和音乐教学能够维持的有效时间,灵活运用。每种教学方法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只有抓住有利时机和掌握好有效时间段,才能灵活运用。第三,小学音乐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活动的空间条件灵活运用。这里所说的空间条件,主要是指教室、场地、实验室、活动室等。教学空间对教学方法的使用有着一定的制约作用。教师运用教学方法时,要最大限度地运用和发挥教学空间条件的功能与作用。比如: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表现,要根据空间大小,确定参与人数,以便于每位参与同学的动作都能做开、做到位,互不影响,这样才会有效果。

案例:不同时期的教学对比。

上世纪90年代初小学五年级第二学期教案《我向党来唱支歌》片段:

1.导入新课。

请学生回忆学过哪些具有民歌风格的歌曲。教师小结:例举以前学过的民歌,介绍《我向党来唱支歌》这首歌曲。

2.学唱曲调。

告诉学生混合拍子,轻声哼唱曲调,注意四度、八度音程的音准和两种拍子的节奏与强弱规律,然后放声唱曲调。

3.学唱歌词。

首先有表情地朗读歌词,要求咬字、吐字准确。然后在学生熟练掌握歌词的基础上,有表情地演唱新歌。

4.巩固新歌。

采取集体唱、小组唱、领唱、齐唱等形式反复练习,巩固新歌。

5.小结:教师根据本课的学习情况,表扬优点,指出不足之处。

现在的小学五年级第二学期教案《长江我的家》片段:

1.导入。

(用多媒体小声播放《话说长江》片段。)

教师:什么是“母亲河”?(学生回答。)

教师:对,被称为母亲河的就是长江和黄河。

2.欣赏《长江之歌》。

教师:同学们对长江有多少了解呢?请说一说在你心中长江是怎样的?

(学生交流。)

教师:长江全长六千三百多公里……

(播放媒体课件介绍长江。)

教师:《话说长江》的主题曲,后经填词,与曲调完全吻合,具有较高的艺术性。

3.学唱歌曲《长江我的家》。

教师:歌唱母亲河的歌曲有很多,今天再学唱一首,就是《长江我的家》。

篇3

一、美妙的音乐素材,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前提

音乐蕴含着丰富的美,它是一门审美的艺术。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美是产生兴趣的关键因素。作为音乐教师,应成为美的使者,亲切的微笑,合宜的装扮,充满感情的语言等都能带给学生美的气息和享受。然后,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挖掘音乐作品中的美,并用自己的歌声、琴声、动作美传递给学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在艺术品氛围中感受到音乐的美,继而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例如,学年级教材欣赏《百鸟朝凤》一文时,教师不是采取传统的提问方式,二而是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动脑与讨论。为了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作品演奏出的热闹欢快场面以及所体现出的淳朴、喜气洋洋的气氛,教师可从乐曲的旋律、节奏启发、引导学生,让学生怀着喜悦的心情聆听乐曲,感受到音乐所模仿的布谷鸟、黄鹂、杜鹃、喜鹊、丹顶鹤、画眉等的啼鸣,感受到曲调的悠扬、欢快节奏张弛有度,尽情享受着艺术带来的美的体验。学生们欣赏完乐曲后及其兴奋,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习兴趣浓厚,愿意去探索、去感受。

二、巧妙的导入方式,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保障

导入是新课教学的前奏,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巧妙的导入方式能够增添新课教学的神秘色彩,能迅速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导入的方式有很多,如问题导入、复习导入、谜语导入、故事导入、情境导入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等因素,精心设置导入方式,把学生带入思考和想象的空间,有效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如在欣赏二胡独奏曲《赛马》时,为了再现赛马时的情景,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赛马时的气氛,教师可以采取分组教学方式,一组跟着节奏模仿骏马在赛场上的嘶鸣声,另一组模拟策马扬鞭的情景。顿时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跟随跌宕起伏的音乐,学生的想象闸门被打开,完全投入到音乐中,仿佛置身在辽阔的大草原上,成为赛马场上的一员。直观形象、动静交替的情境导入强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年龄小,最喜欢谜语是游戏,教师可结合歌曲内容设计有趣的谜语作为导入。

三、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催化剂

小学音乐教学大纲规定唱歌教学是音乐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在唱歌教学中,教师也要注重体现德育教育。发声练习、视唱练习、节奏练习以及教唱新歌都是常用的唱歌教学模式,然而这样的教学忽略了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学习唱歌的心理状态,会挫伤部分学生的积极性。新课程背景下,音乐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尊重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实际出发,改革传统的唱歌教学方法,诱发学生的兴趣。

(一)发声训练力尽可能结合歌曲,力求形象化和趣味化。传统的发声曲无词,难以引起小学生的兴趣,将发声训练与歌曲结合起来或者给发声曲填上合适的词,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发声曲 12 34|5-|55 5|55 5|54 32|1-教师可配上趣味化的词,如“小鸡怎么 |叫―|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让学生学习不断变换动物的叫声和名称,必要时还可模仿动物动作,学习兴趣自然十分浓厚。

(二)学唱乐谱要充分发挥学生听与记能力。唱谱是学生音乐学习中感到最困难的部分,很多学生都会产生为难情绪,因此教师要充分考虑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识谱能力,采取与之相符合的唱谱方法。低年级学生的听力最佳,教师可采用反复听,让学生模唱学谱;高年级学生则可分句视唱。充分利用学生的听与记能力学唱乐谱,比单纯视唱谱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

(三)采取节奏、歌词和歌谱相结合的学歌方法。先学节奏和歌谱,后唱词是传统的唱歌教学方法。但是实际教学过程中,这种教学方法既不利于学生对歌曲的准确理解,同时也挫伤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由于歌曲中的词和曲之间有密切关联,则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机结合歌曲中的词和曲,让学生反复朗读歌词,引导学生在朗读歌词的过程中慢慢体会旋律的变化。为了促使学生更好的体会音乐所表达的某种意境,避免单调、枯燥地学谱,在学谱时,教师也可以启发学生尝试用歌词去解释音乐意境,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提升音乐素养。

(四)注意深入挖掘歌曲的内涵,用艺术来感染和教育学生。音乐是具有丰富情感的一门艺术,同时音乐也最容易激感和传递情感,在音乐的渲染下,人的情感最容易随音乐而自动变化。因此音乐教师在教歌时,要注意深入挖掘歌曲的内涵,准确把握歌曲所蕴含的情感因素,尽可能以情带声,以声表情,向学生传递音乐情感,并鼓励学生尝试用歌声表达自己的情感,而这也起到了德育教育的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要做到激趣有道,教师就必须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丰富教学手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兴趣激发与情感教育,真正提升小学生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篇4

一、我国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现状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当下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无论在授课方式上还是教学理念上都相对落后,硬件设施也不够完善,从而严重影响学生对声乐技能的培养和提高,导致很多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无法进行系统的基础声乐教学。有些人只会唱不会教,有些人只会照本宣科,不知如何与学生互动沟通,甚至上课时只能用音响设备播放儿歌敷衍了事,或者干脆取消声乐课。因此令许多中小学的学生错过了基础声乐技能训练的黄金时期,也令许多有歌唱天分的学生不能被及时发现和培养。古语云: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如果说教师是学生的伯乐,那么师范大学就应该是孕育伯乐的母体,每一个从师范大学走出的学生,都应该具有像莫扎特发现贝多芬或昆西?琼斯发现迈克尔?杰克逊一样敏锐的嗅觉和眼光。

笔者作为一名从事声乐教学7年的教师,在长期的一线教学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下面笔者将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和想法。

二、声乐课教学的改革方法

1.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师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还要加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体现“师范性”的综合能力。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多组织同学们参加实践教学活动,让同学们在实践中提高,使我们的教育能够满足我国对复合型教育人才的迫切需要。

就音乐教育专业而言,非常容易把“能力”解释成为演唱能力和演唱技巧等。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合格的音乐教师,而不是培养歌唱家。因此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所应具备的最主要的能力,应该是中小学校的声乐教学能力。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师,应该把培养合格的中小学校教师所应具备的综合能力作为主要能力来培训。要达到这种教学效果,声乐课的教学内容就应与音乐表演的专业课内容加以区分,不能只是单纯地培养学生的歌唱技巧能力,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声乐教学综合能力,学习内容应主次分明,以中小学声乐教学能力为主,以声乐表演、演唱技巧等能力为辅。

很多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才开始边干边学,无形中拉长了学生进入教学状态的时间,令许多学生在一名“实习教师”的身边度过了自已的中小学生活。甚至有些教师由于长期工作不顺利,找不到职业感觉。

培养学生的声乐教学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理论联系实践。理论知识掌握得再好,如果不会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便只能是纸上谈兵。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真正有效地运用知识,提高综合知识能力。

2.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教学归根到底,其实就是两个问题,即:教什么,怎么教。所以,首先就要搞清楚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到底应该教些什么知识,传授什么技能。

应正确认识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是培养合格的基础教育音乐教师,而不是培养歌唱家,也不是培养舞台的表演人才。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不仅要强调声乐技能技巧的训练,还应该开发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更应该在声乐教学过程中突出“师范性”,体现师范教育的特点。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教育大纲中的内容进行大胆的改良,略去那些生硬、晦涩、应用范围小,甚至根本不会用到的理论性、技巧性知识点,将教学重点设在与师范相关的范围内,以培养合格的中小学教师为首要目地来展开教学工作,目地是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充分激发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由浅入深,从简单到深刻,从书本到现实。适当地留出相关知识的空白点,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3.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综合能力的培养中,最应该加强的就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学习过程中缺乏创新能力是我国大学生的通病,但这并不是学生自身的问题,而与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有关。“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无疑从小学开始,就在凶残地扼杀中国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令中国在世界绝大多数领域都落后于那些发达国家。所以,要进行教育改革,必须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上多下功夫,改“填鸭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让课堂成为学生提高和展现创新能力的舞台,坚决地摒弃那些严重阻碍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的古板教学方法,悉心呵护每个学生头脑中一切与创新有关的“星星之火”,并引导学生,让这“星星之火”最终升腾为深化教育改革的“燎原烈焰”。这是当前中国全体教育工作者所应背负的重大使命。

前面已经谈到,音乐教育声乐课教学应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师范性”。仅仅让学生提高声乐知识技能方面的创新素质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提高幼儿声乐教学方面的创新素质。如果一名幼教师只会自已唱歌,却不会教幼儿唱歌,不会因材施教,不能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那么,在创新素质方面,也是不合格的。

一名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在声乐教学方面,不应拘泥于书本上的知识,上课时不能仅仅是复制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需要用适当的方法来启发,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必须不断创新。所以,就音乐教育声乐课教学而言,注意培养和开拓学生在声乐教学方面的创新素质,必须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去努力实现。

音乐教育专业所培养出的声乐教师,对其综合素质的考量在未来中国会不断根据需求而拔高,如果学生在接受大学教育的过程中,不能更好更快更有效地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就无法在未来的世界人才竞争市场上站稳脚跟。国家对人才的高质需求,无疑是对师范大学教学水平的严峻考验,但同时也为师范大学的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十二五”期间,中国的教育改革将进入中期发展阶段,而中国的教育事业,也必将在不远的将来竖起一座新的里程碑。

参考文献:

1.林俊卿著.《歌唱发音的科学基础》.上海音乐出版社,1962年9月第1版.

2.喻宜萱主编.《声乐表演艺术文选》.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图书馆,1980年9月印制.

3.汤雪耕编著.《怎样练习唱歌》.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年8月第4版.

4. 周小燕编著.《声乐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10月第1版.

5.武秀之,张永杰,张平编著.《民族声乐教程》.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1年5月第1版.

6.赵海春.《对高校声乐教学现状的思考》[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

7.冯伟.《如何提高高校声乐教学效率》[J].安顺学院学报,2011.

篇5

在时下中小学音乐教学的课堂上,音乐教学的内容主要以唱歌、欣赏、器乐、活动四大类型为主体。对于这四类教学内容,教师经常会采用如下的教学方式:

1、唱歌课

在学习一首新歌前,教师首先会让学生倾听一遍作品,熟悉歌曲旋律。然后让学生读歌词,了解作品内容。随后,教师让学生跟琴演唱,有个别老师会针对难点进行重点练习。基本学会歌曲后,教师会让学生分组演唱,或拓展进行表演唱,也可能会针对作品的创作者或相关背景进行讲解。最后,学生能够基本学会这首歌曲的演唱,但普遍做不到演唱得优美、动听。

2、欣赏课

在对一首声乐或一首器乐作品进行欣赏时,教师的基本流程为:完整播放全曲,介绍与作品相关的文化或知识,再让学生欣赏全曲或片段,体会作品的情绪;再次欣赏全曲或片段,根据其特点设计器乐伴奏或请学生展开联想,想象作品表现的情景。同时,也可能针对不同的主题,让学生哼唱、记忆主题,随录音边欣赏边倾听主题出现的次数。最后,完整欣赏全曲,其中有可能设计随音乐进行表演环节。如果教学条理清楚,学生有可能掌握作品的结构,对个别主题有印象,但普遍做不到记忆深刻。

3、器乐课

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中,器乐教学的比重很小。器乐教学的内容多以竖笛和口风琴为主,在教学中多体现为随唱歌或随堂进行欣赏教学。进行器乐教学时,教师多采用教材中出示的小练习曲,首先哼唱练习曲的曲调,让学生熟悉作品,再让学生学习指法,然后进行演奏。反复练习几次后,教师会分小组或请个别学生进行演奏,部分老师会请学生分析作品的情绪,再请学生进行表现。最后,请全体同学共同演奏。总体来说,由于乐器配备或教学时间的限制,很多中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器乐教学处于停滞状态,少有学生能够在中小学时期灵活掌握一门课堂乐器。

4、活动课

活动课的界定在当今中小学课堂中不是特别明确,经常在唱歌和欣赏课中参杂进活动课,成为唱歌综合课或活动综合课。在活动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分组的形式,对不同的分组布置相应的任务。但对于分组后学生的自主活动缺少有效的引导,活动课很难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活动的形式大于内容,活动课效率过低。

二、抓住音乐要素进行教学后的音乐课展望

在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多以一个自然班为单位,进行基础性的普及教学。虽然一再强调音乐教学要关注每一个个体,但由于学生人数过多,教师很难将关注点真正落实到每个人身上。在此情况下,是否可以换变教学思路,将教学重点落实在客体身上。在音乐学习过程中,人是学习主体,内容是教学客体,当对主体的把握与关注度不能够达到最大化的时候,是否可以将关注点转移到客体上,使客体的效能得到最大化展现,进而影响主体的判断和能力呢?笔者认为是可行的。而实现音乐教学主体向客体转化,提升音乐教学课最大效应的方式正是细化不同作品的音乐要素,针对音乐要素展开教学。抓住音乐要素进行音乐教学,也必须实现教学思维转换,试想转换为关注客体后的音乐教学模式:

1、唱歌课

对于唱歌课而言,其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唱好歌。唱好歌的标准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该是具有准确的节奏、音高和让人愉悦的音色。如果转换思路,将教学重点定义为抓住唱歌教学中的音乐要素,那么唱歌课的教学情况可能转换为:教师针对不同作品重要或具有特点的音乐要素进行教学设计,对声音进行节奏、音高、音色等方面的相关练习,循序渐进完成练习的高质量反馈后,再深入展开教学,最后完成歌曲的学唱。

2、欣赏课

中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欣赏课主要目的是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广泛接触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了解这些作品的音乐特色。编者在欣赏曲目的选择上,多具有鲜明的目的性。不同类型的声乐、器乐作品都为了满足一定的欣赏目的而进行。如果能够转换为关注客体的音乐教学方式,音乐欣赏课的教学重点将转换为如何突出不同作品的特色,并结合一切教学手段体现作品的特色,将作品具有特点的部分进行充分地分解和剖析,进而欣赏完整的作品。

3、器乐课

器乐教学的根本是技艺教学,对于技艺教学,不应该回避基本技能训练需要更多时间来练习的客观现实。教材中的器乐教学是依照教学进程,根据不同的阶段安排相应小型曲目展开的。但教材中的展示受到版面和教材容量的限制,并不能完全做到。即便如此,依照教材的进展进行充分地练习,学生也是可以基本掌握课堂乐器的。转换为关注客体的音乐教学思路后,器乐教学的关注点将完全改变,教师只要强调每堂课的基本内容,并结合基本内容进行反复的练习,最终能够熟练、完整地完成教材内容,就能够达到期望的教学效果。

4、活动课

针对目前活动课目标不清晰,活动效果不理想的现状,如果转换教学角度,应该会有很大提高。教师可以针对课堂活动课的音乐要素提出要求,对需要达到的目标作出明确的定义,再结合此目标对学生的活动作出引导和指导。学生为达到老师的目标作出的音乐上的努力,必然会影响到学生对音乐的审美和判断,最终实现活动课的教学目的。

三、如何抓住音乐要素

如果在中小学课堂上实现抓住音乐要素进行教学,那么势必要对音乐要素抓准确、抓具体,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可如何抓住音乐要素呢?

首先,需要明确音乐要素的内容。在乐理中,对音乐基本要素的定义为:音的高低、强弱、长短和音色四个方面,这是音乐的基础。在中小学音乐课的教学中,可以以音乐基本要素为基础,扩大音乐要素的范围,使其更利于音乐教学的展开。在中小学音乐课程中,无论是歌曲还是器乐作品,篇幅不会过长。对于这些作品,如果仅从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来进行教学要点的分析,会过于零散。在中小学音乐课教学中,可以将音乐要素进行扩大化,定位为:以音乐基本要素为基础的旋律、节奏、和声、配器、风格类别等较为广泛的内容。

其次,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有深入地分析与了解。这一点看似简单,并本应该是音乐教师应该做到的基本内容之一。但事实并非如此,很多教师对教学内容不够熟悉,这直接影响了教学的效果。所以深入地分析与了解,应建立在对作品熟悉的基础之上,而熟悉一定是通过多次聆听与分析曲谱来实现的。如此,可以对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分析与了解做出如下的程序:反复聆听――分析曲谱――阅读相关背景――深入挖掘作品的时代性等。

最后,提炼音乐教学内容中属于作品特点或可以充分展示作品风格的音乐要素,围绕其进行音乐教学手段的设计。

四、抓住音乐要素后的教学实践

找准音乐要素,也就找到了课堂教学的基石。但只是找到基石,却没有适当的教学手段进行结合,就如同鲜美的食材被拙略的厨艺烹炒一样,会完全失去最初的美味。因此,抓住音乐要素只是音乐教学的第一步。接下来,教师需要怎样做呢?

1、分析该音乐要素通过什么样的音乐教学方法才最具有课堂效果

音乐教学方法包括课堂常用的音乐课组织方式,比如视唱、律动、器乐等,也包括一些知名音乐教学法的方法,如柯达伊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等。只要是音乐教育类的教学法,无论是针对普通中小学教育的,还是针对专业音乐教育的教学法,都可以从中寻找利于中小学音乐基础教学的要素。

使用不同音乐教学方法的目的是实现音乐要素作用的最大化,一定要强调课堂效果。教师经常考虑的是教学内容如何展开,而忽略了展开后的效果。只有活跃、吸引人、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课堂效果才能够转化为有效的学习结果。所以,对不同作品的音乐要素要进行仔细的分析,并需要对采用的教学方法可能产生的课堂效果做出预测。转换教师身份,从己身推及学生本体试想是否能够激发课堂热情,不断调整教学细节,最终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2、增加对音乐要素中传递的时代性、历史性、风格性、本体性的内涵。使音乐教学具有指引意义和厚重感

为音乐要素寻找到合适的音乐教学方法只是为其配上了初始的外衣,只有增加其中含有的深刻的时代性、历史性、风格性或音乐本体性的内涵,才能实现音乐教学的指导意义,加重音乐在学生心目中的分量,进而对学生的审美和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影响。

音乐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其更深刻的意义是影响人们的感性认识和审美观,让人们不断修正自身,体悟人生。在当今的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很少有音乐教师能够认识到音乐具有导人作用,自然不能够体现出音乐的内涵。如果教师能够不断加深对音乐中传递的时代意义、历史厚重感及音乐本体内涵的认识,并融合在音乐教学中,音乐课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篇6

目前高师音乐系的师资配备(如声乐、钢琴)如果按1∶15师生比例配备教师,钢琴技能课教师各占教师人数的四分之一,必修的钢琴技能课为两年,那么,一个教师将要教30名学生(不包括三、四年级的主修生)。显然,一个教师一周不可能上一对一的30节技能小课(按一天6课时计算,一周共30课时)。据笔者所知,很多高师音乐系的师生比例大于1∶15,那么,技能课教师的工作量将更大。在此情况下,钢琴技能课采用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相结合的上课方式就成为了必然。一、二年级采用集体课、小组课两种上课方式,每周各二节,三、四年级为主修生的个别课,每周二节。但据笔者对国内技能集体课、小组课上课方式和效果的调查,发现某些集体课(如声乐)像普通中小学的唱歌课,而小组课则像在课时上缩减了的一对一的个别课。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突出的问题:

教学目标的模糊性。教师对该学科总的教学目标、各学年或学期各教学阶段和每课时的教学目标不明确,没有拟订出各阶段应解决的技术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每节课只是针对某一具体作品的技术难点有些练习要求。对教学对象缺乏详细的了解,不能就有共性的具体问题,拟订教学方案。

忽略了学科体系的系统性。无论是声乐还是器乐,作为一门学科,有其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其教学必须做到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但目前的技能教学的随意性较大,有如蜻蜓点水,较少系统的解决技能、技巧上的问题。学生在技能、技巧的掌握上漏洞较多,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和提高。

缺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据笔者的调查,有相当一部分技能课教师不能列举6种以上的教学方法,而在一贯的技能课教学中经常运用的也只有练习法、讲解法、示范法、谈话法等其中的某几种教学方法。而对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如讨论法、探究法、发现法等教学方法较少或不会运用。另外,也明显地感觉到缺乏对技能课教学模式的运用和研究。

以上列举的是几个较突出的问题。还有如教师的教学观念等问题,特别是一部分年龄偏大的教师认为,技能课教学国外几百年、中国近百年都是这样教的,教学改革还要不要尊重传统等等。

由于存在上述问题,钢琴技能课的教学效率应该说是较低的,为使技能课教学有明确的目标,按照学科知识体系的特点,循序渐进地教学,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笔者提出以下几个解决上述问题的建议:

明确教学目标。根据该学科总的教学目标制定出各学年、学期的教学目标,再根据学年、学期的教学目标,制定出每个教学阶段(一个学期可分为若干个教学阶段,一个阶段上若干次课,具体解决某一技术问题)和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使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均有其明确的教学目标。以声乐课为例,前两年为必修的钢琴课,以集体课和小组课为其教学形式,了解中小学音乐教材中的作品,并能准确地分析。只有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才能减少技能课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系统的学科知识技能训练。在技能课教学中,如何才能体现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呢?这就是要在一定的教学时间内(如两年)把该门学科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计划、有步骤地给学生讲解和指导学生练习。以钢琴教学为例,钢琴演奏技能训练的知识点可谓不胜枚举,如何在两年时间里,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掌握钢琴演奏技巧,同时,又避免单纯的技术练习,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教师就不得不“煞费苦心”地设计他的教学。欧洲有成套的钢琴练习曲,虽然能解决很多技术问题,但那是他们训练自己的演奏家的训练方法,过多地弹奏那些练习曲,既让学生觉得单调,又不能完全解决中国音乐师范生本民族的钢琴音乐演奏上的问题。但中国人自己开始创作钢琴音乐作品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至今才80多年时间,我们积累的钢琴文献还比较有限,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钢琴技能训练体系,我们还没有建立,在此情况下,教师就又不得不在教学内容上精心选择,在训练方法上独具匠心地设计。因此,高师钢琴技能课教师是任重而道远,他们必须不断地探索自己的教学方式,而不能原样地模仿欧洲传统的钢琴演奏技能教学和训练方式。

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目前,技能集体课,小组课教学突出的问题是教师较少研究其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运用。常用的适合技能集体课、小组课教学的方法如:

篇7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9-0144-01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艺术素质愈来愈受到中小学生及其家长的关心,尤其是中学生非常渴望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之下,在较少的音乐课教学中学到尽可能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这就要求我们要努力改革教学方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笔者在初高中音乐教学中,通过不断摸索,形成了三步教学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步教学法是指在音乐教学中的某一阶段或某一节课,按三步程序,即欣赏——传习——演唱(奏)进行教学。第一步欣赏是把教学内容的精华浓缩到某首歌曲(乐曲)之中,通过教师的演唱(奏),让学生欣赏,以激发其学习兴趣,紧接着让学生试唱(奏),知其难易,刺激其神经兴奋点,开发其音乐潜能,让学生认识到掌握音乐知识和技巧的重要性,从而迸发出强烈的求知欲。第二步即传习,即将根据教材内容选择的歌(乐)曲有计划、有重点的传授给学生,通过基本功训练反复强化。第三步鼓励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大胆尝试演唱(奏),这样循序渐进,逐步形成能力。

从教学经验看,三步教学只不过是许多教师使用方法的综合,但其关键是编制出合理的程序,使之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基本规律。三步教学法与这种认知规律完全吻合,这里不再赘述,现只从教育规律的角度加以分析。

三步教学法正是根据“刺激——反映——强化”的原理设计出来的科学程序。教师让学生欣赏的歌(乐)曲正如期待学生跳一跳摘取的桃子,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挑战性。欣赏阶段让学生在心中树立起榜样和目标,练习阶段指导其方法和技巧,演唱(奏)阶段自测对比,找出差距,自加压力,互相竞争。

三步教学法作为课堂教学模式,是对赫尔巴特确立的“学生在教师直接控制下被动接受由教师系统呈现的教材”的接受式观念的否定,而进步到杜威“发现式”教学观念上,成为学生在教师参与配合下,积极主动探索教师暗示的实际问题。在三步教学中,教师始终以导演的身份出现,让学生走捷径,体现了教学的简约型原则。

三步教学法操作简便易学,一点即通,使用它的关键在于转变观念。

在过去的接受式教学法中,中小学音乐直接教唱歌,不教乐理,不学基本功,而高职、师范音乐课又分成视唱、声乐、钢琴等,但却从基本功的训练开始,远离演唱实际,所以高职、师范音乐系学生一两学期下来,练不出名堂,一个歌曲也不会开唱的比比皆是。初中生期末考试听弹《开火车》分不清节拍,唱《摇篮曲》唱不出情感,小学六年的音乐课教学就只有这些收获,艺术教学显得苍白无力。

但是,一提到三步教学法,也有人想不通,认为中小学音乐课不过是教学生唱几首歌而已,用不着基础训练,其实,中小学音乐课主要是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发现并培养真正的艺术人才,这样就必须从基础学起,而课时短而少,如何才能基础、技能都有收获呢?三步教学法从强调演唱(奏)歌(乐)曲的实际出发,学习、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一步到位训练必要的基本功,学演唱(奏)歌(乐)曲,简洁明快,能收到基础训练和技能培养两不误的效果。

其次,推行三步教学法要求教师要有真本领,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每节课都要有歌(乐)曲演唱(奏)示范,要对技能技巧做精辟讲解和恰当的指导。

篇8

一、建立课堂常规,培养良好的注意品质

音乐课应有别于其他课,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上课铃声响了,我采用让学生听音乐律动进课堂的形式,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动作协调能力,另一方面也培养了他们感受音乐情绪的能力。师生问好可以区别于其他课而采用唱的形式,起立(do、mi、sol、do)和坐下(do、sol、mi、do)都采用固定的旋律,学生一听到这个音乐就知道现在老师要求起立,表扬也有统一整齐的节奏(× × ×× ×),这样就不会使班级秩序混乱,难以控制。师生经过一段时间的配合,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段琴声学生都明白是什么意思了。久而久之,学生就能感受到音乐课的独特魅力,也就会对音乐课感兴趣了。

二、精彩生动地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作为一名称职的音乐教师,就要想方设法上好、上活音乐课,把音乐课上得新鲜、活泼、奇特,使学生在音乐课中获得别的学科没有过的快乐感觉,从而让学生想上音乐课、喜爱上音乐课。导入就是一种教学艺术,在课堂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举足轻重的作用。我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谈一些体会。

1.歌表演

小学生有一个特点就是活泼好动,歌表演就是让学生和着音乐、歌词做一些简单的动作,学生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感受到了音乐的形象并能帮助学生很快地记住歌词。久而久之,学生和老师的感情就更深厚了,学生就更加喜爱老师了,喜欢上了老师,就更加喜欢上“你”教的音乐课了。

2.采用提问

一年级第一册第四课中的“动物说话”一课,先播放小动物图片,然后提问:这是什么?你知道它是怎样叫的吗?通过提问,引出课题后进行新课教学。在歌曲创编的过程中,教师也用谈话的方法进行教学。问题设计得好,不仅教学过程过渡得好,还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3.故事导入

故事是小学生比较喜欢听的,精彩有趣的故事内容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讲故事的手段进行新课教学的导入,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往往能使课堂达到一种轻松活泼的气氛,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为学生整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准备。我以前做过的公开课“大鹿”和“保护小羊”这两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从组织教学的导入这一节课就按故事的发展进行设计,孩子们在学习中和歌曲里的大鹿、小羊一起紧张开心,最后学生明白了,只有大家团结在一起才能战胜敌人,而且在歌曲处理上也非常到位。

三、运用多种方法,重视唱歌教学

在低年级的歌曲教学中,根据低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教师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1.通过用琴带读词的方法让学生熟悉歌曲的旋律

在教学中,我采用学生在认读歌词的时候熟悉旋律,即学生在读词的时候,教师配上相应的旋律,这样通过教师的弹奏学生就学会歌曲了。在学生完全掌握歌曲以后让学生再学唱歌谱。

2.通过用琴带唱、师生对唱、学生接口唱的方法学习歌词

学生在学会歌曲以后,我采用师生对唱、学生接口唱这些游戏来巩固歌词。师生对唱,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能起到一个示范演唱的作用。学生接口唱的游戏,可以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把一些开小差的同学的注意力拉回来。

3.通过歌表演来巩固学生对歌曲的学习

低年级的歌曲一般歌词比较形象,通过对歌曲进行歌表演,既能巩固学生对歌曲的学习,又能培养学生的韵律感,从而更好地掌握歌曲。教师在歌表演环节时可以走近孩子,和他们一起唱歌跳舞,从而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4.用打击乐器来巩固所学歌曲

一位著名的音乐教育家说:“儿童学习音乐最好从打击乐开始学习,因为打击乐最容易发出声音,没有音准上的困扰,能满足孩子制造音响的欲望,降低学习上的挫折。”所以,在教学的巩固部分我让孩子们挑选自己喜欢的打击乐器作为歌曲伴奏,但条件是必须边唱边伴奏,这样就提高了孩子们演唱歌曲的兴趣,同时也保证了课堂有序的纪律。

5.口风琴进课堂,加强孩子的学习兴趣

我校在音乐课教学中一直进行口风琴的教学。通过口风琴教学的实践,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器乐进课堂是使孩子们更好地感受、理解音乐的重要手段,有利于提高他们的音乐文化素质。

四、运用语言艺术适当地渗透思想教育

篇9

(一)素质教育下评价体系的不规范

音乐教育其实是要用音乐这门艺术,结合农村学生的实际和学生的水平,使孩子们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由此可见,音乐教育在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是很重要的。遗憾的是国家正在大力倡导和推行的素质教育并没有从根本意义上转变传统的教育的旧模式。“素质教育做口号,应试教育还重要”不是空穴来风。时下不少学校仍把各种统考分数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在这种评价体系框架内,苦了教语文和数学的教师,为了能让学生考出个好成绩;为了使年终量化得高分以便评优评先;为了领导认可又取悦学生家长,就不惜余力、不失时机地抢占强占音乐课,于是课程表中排出来的音乐课自然就形同虚设了。而音乐教师则认为音乐课只是一门辅修课,与学生升学无直接联系,在学校教育中可有可无,这样就一直忽视音乐教学。再说一些学校对教师的考核与学生升学考试成绩与主学科成绩直接挂钩,而音乐课考试则让学生唱一首N年以前的歌(也许是学生自己从电视或其他地方学来的),填了成绩册就算完事了,因为音乐老师没有了与考试成绩相挂钩晋级评优的机会,由此也就“如此甚好,轻松自然,不教也罢。”

(二)音乐专业教师匮乏

在农村小学音乐教师师资力量中,绝大部分都是兼职教师。他们很少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又缺少接受音乐培训的机会,缺乏必要的音乐理论素养。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文化底蕴等方面,都存在相当大的缺憾和不足。“没有专业的正规的艺术类教师”随即成了一些学校领导不重视音乐教学而推脱的理由。于是乎,“一首歌,唱了N遍音不全”的现象就自然存在,见怪不怪了。因此,重视对音乐教师的培养和继续教育,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加强和提高农村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根本性措施。

(三)对音乐教育的投入力度不够

“一支粉笔一张嘴,教好音乐才算怪。”长期以来农村基层小学中有关音乐方面的教学设施和设备及其简陋,有的基层学校甚至连一件像样的音乐教学器材都没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教师只能靠一支粉笔和一张嘴来传授知识了,本来教师的音乐专业素质不高,甚至有的教师对音乐知识是一知半解。在这种情况下,当一支曲子用教师的嘴巴教给学生,再由学生唱出来时,跑调万里,不但变了味,还变了质,课前每每听起学生唱歌,叫人啼笑皆非,只有别扭的份了!另一方面,由于有些学校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即使有音乐教学设备的学校,也并未将设备真正用于日常教学中,设备库存已久,尘封多日,偶尔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评比搬出来慌忙用一用,效果不见,教师和学生倒弄了个手忙脚乱!如此教学,学生有何兴趣和收获,而学校和教师又情何以堪?

二、改变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对策

(一)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渗透素质教育

要改变当前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状况,首先要转变观念,把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放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高度上来;要有长远的教育眼光,在教学中,不论是学校领导还是教师本人,要敢于打破应试教育的束缚,积极渗透素质教育,大力倡导音乐教育的新理念;彻底消除“主课”与“副课”的偏见,把音乐教学摆到与其他学科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让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让音乐课教学真正成为小学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这样,才能使国家设置的音乐课焕发出勃勃生机,并且能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二)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稳定和加强农村学校音乐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是农村音乐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保障。它对学校的其他教育教学工作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是提高小学音乐教育质量的首要问题。因此,首先要有效合理地利用现有师资,要充分发挥现有师资的长处,为他们的能力发挥创造良好的环境;其次,面对农村音乐教师素质低下的情况,学校应加大对兼职教师的专业培训力度,充分发挥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的带动作用,通过“走出去学,请进来教”等多渠道,提高教师音乐素质修养及课堂实践等艺术能力,达到音乐教师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同时还要健全和完善教师评价体系,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敢于打破旧的评价模式,积极树立素质教育的新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使小学音乐课教学发挥出真正的意义。

(三)加大对音乐教育的投入

音乐教学设施是确保音乐教学正常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因此学校应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投资的力度,千方百计改善办学条件,使农村小学音乐教育自身能够得到发展的空间和物质保障。学校应有计划、多渠道筹措音乐教学设备专用资金,逐年添置必需的教学器材,有条件的还要修建专用的音乐教室。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能合理自觉地利用这些设备器材,发挥设备器材的最大效益,以不断丰富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教有所依,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篇10

现代教育模式之中,多媒体技术因为自身的优势在现代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这样的情况下,微课作为多媒体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现代教育体制中流传开来。音乐课堂作为现代课堂,同样应该在现阶段的发展中采用微课模式,帮助音乐教学取得更为良好的效果,在这里进行相关的应用分析,旨在帮助音乐教师打造高效课堂。

一、微课的基本概述

现代微课这种教育理念逐渐兴起,其代表的便是以视频教学为主,进而可以将教师对一些知识点的教学过程记录下来,提供相应的视频资料。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让这种教学模式大放异彩,在网络化的基础上,微课这种教学模式已经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基础。在微课的组成中,视频是最为重要的部分,这种视频教学在现代非常适合音乐教学,在视频之中包含了较多的教学资源,包括很多与课堂教学主题有联系的相关内容,帮助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更为直观地展现传授内容。现代教育模式具有很强的优势,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可以在现代音乐课堂中营造一定的教学环境,保证音乐教学水平得到提升。

二、微课教学模式在现代音乐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1.微课对于音乐课堂导入的作用

在现代教育课堂中,导入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相应的导入效果很多时候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气氛。例如,教师可以将自身演奏乐器的过程制作成视频,进而可以在课堂之中将视频进行导入,这样很多时候便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活跃课堂气氛。在现代音乐课堂之中,不仅有声乐练习,同样还有欣赏部分,例如法国世界杯的主题曲“生命之杯”便是音乐中的经典,教师可以将网络中的剪辑视频引入课堂之中,也就是说可以将世界杯之中的画面配合音乐在课堂上进行播放,进而很好地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时候,这些视频会在课堂一开始便将学生的目光吸引到教学之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合理设计微课教学内容

在现代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引入微课教学模式,需要对微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设计。首先应该明确音乐课堂教学的基本情况,小学音乐教学主要需要重点关注的部分便是唱歌部分和欣赏部分。无论在唱歌部分还是欣赏部分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地通过微课来进行歌曲的展现,例如在现代音乐教学中有一首歌曲为《我和你》,是我国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主题曲,在教学这首歌曲时,可以播放奥动会开幕式的视频,让学生一方面欣赏优美的音乐,另一方面培养良好的民族自豪感。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音乐。

3.考查方式进行新颖设计

很多时候,音乐都会让学生叫苦不迭。但是在现代,教师想要把握音乐课堂,便可以利用这种考查方式并进行优化设计,保证考查方式较为新颖,从而吸引学生的兴趣。传统的考查方式只是在课堂中进行展示,而将微课模式引入现代音乐课堂教学之中,对于学生的考查可以通过微课自我展示形式来进行。教师可以将考查内容进行设计,进而将其制作成具体的考查视频,然后学生通过下载的方式将考查内容进行下载,回家进行自我录制,这种录制方式可以很好地保证学生以全新的姿态来面对考查,而且在考查完成后,可以在课堂进行播放,对于一些较有创意的视频可以作为样本来展示。这样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后生活,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学生开拓思维,进行多方面的创作。例如,在进行《我和你》的教授过程中,可以将奥运视频作为课堂教学内容,指导学生演唱和理解,然后帮助学生将原来的视频进行下载,带回去进行演唱,并且配合视频中的画面进行练习,教师公布个人邮箱,学生将制作好的视频发送到教师邮箱中,这样可以帮助音乐教师考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总之,伴随着现代音乐教育模式的发展,微课教学模式,成为其中良好的教学方式之一,音乐教师需要对自己的教学模式进行优化改进。本文针对微课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有效地促进现代音乐教学水平的提升,从而有利于现代教师成功利用这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蔡卫娣.让微课Hold住你的音乐课堂[J].山西教育:教学,2014(05):48-49.

篇11

一.农村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农村小学,多由民办教师转正或过渡到正式教师队伍,他们教学经验多但专业知识匮乏,加之学校在设置课时时,往往会在一个星期内只安排一个或二个课时作为音乐课,课时量较少,有时在临时期中和期末考试时被班主任占用一节,导致学生能够学到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艺术训练严重不足。

另一个问题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家庭教育中对孩子音乐学习的重视,条件好的家庭大多购置了钢琴、电子琴或者高保真立体声音响。和农村比较,好的学校利用多媒体电脑来进行教学,但多是照搬照抄一些网络上现成的音乐教学作品,而没有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差一点的学校仅有一台脚踏琴和录音机,还是采用教师弹奏或播放磁带的方式进行教学。据我们深入农村走访和调查,绝大多数的农村学校只有一个面积不大的多媒体教室,用来供应全校10多个班级的音乐教学使用。虽然有的乡镇的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了空前的发展规模,但对学校的投入特别是在音乐教学设施和设备的投入却都是相当吝惜,有些甚至连基本的教学设施都不能得到满足。

再一个问题是教学方法比较陈旧。学生的兴趣又往往与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密切相关。在农村小学音乐课堂上,不少教师由于受陈旧的传统教学思想束缚,在课堂教学的结构上比较单调,没能根据需要进行创新教学,千课一型,机械孤立地使用“讲知识,识歌谱,唱歌词,练巩固”的教学方式,很难调动起学生的高质量互动。在教授学生基础音乐知识时,教师不顾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采取我唱一句你唱一句,我弹奏一遍学生在跟琴唱一遍,根本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能发现学生在音乐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和毛病,也不利于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和改变,进而也无法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

一是重视对音乐教师的选拔和培养。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传授给学生音乐知识的同时应该重视对学生音乐文化的传播,因为音乐隶属于文化。学生通过学习音乐了解一种或多种文化,而对文化的了解将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挖掘音乐内涵,长期以来音乐教育过分注重对学生音乐技能、技巧的培训,使得很多音乐教师忽略了对音乐文化的传播,甚至忽视了对自身综合文化素养的提高。提高音乐教师的专业知识。音乐专业知识有音乐史、音乐欣赏、民族音乐知识和音乐教学理论等学科知识的内容。在教学中音乐教师应该掌握好这些专业知识,灵活运用及丰富课堂教学。

篇12

在音乐教学中教学设备、课程设置、教材选定及教学方法、手段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教学设备,如:音乐教室、乐器等是上好音乐课的硬件,它好比一个人的躯体;科学的课程设置和正确的教材选定是上好音乐课的软件,它好比一个人的灵魂。一个人有了完美的躯体和灵魂想要做好一件事还需要的是动力,那就是在音乐课教学中还需要有先进的教育思想、方法和手段。在现代教育技术理论里把这部分驱动力称为“潜件”,它才是利用音乐教学达到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我们对2005级新生(北京城近郊中、小学音乐教师)做了一个调查,结果显示:在北京城近郊中、小学校中作为教学硬件的音乐教室、乐器(以钢琴为主)及专职音乐教师的占有率均在90%以上。作为软件的教材选定,基本以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和《21世纪实验教材》及北师大出版的《实验教材》为主,比较严谨规范。从课时安排看,每班每周平均2课时以上。可以说音乐课教学中的硬件和软件都达到了基本标准和要求。但是,就目前学校中的乐队、合唱队的组建及音乐知识的专题讲座等活动来看,没有全面开展起来,非常令人失望。为什么造成这样的结果呢?经调查有三方面原因:第一,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由于许多音乐教师除上音乐课外还兼职做班主任或任大队辅导员,所以没有时间再组建学生乐队、合唱队等文艺团体。第二,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许多学生放学后忙着做主科作业和参加课外文化辅导班等,没有时间参加有关音乐方面的活动。第三,音乐教师业务水平不高或者在业务上产生偏科。例如:会唱的不会弹奏,会弹奏的又唱不好。完成不了音乐专业上的辅导和讲座等任务。我认为,最主要原因应是作为动力的“潜件”部分出了问题,即音乐教师的素质及教学中的思想方法、手段上出了问题,要使音乐课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基础课程,就需要每一位音乐教师都来重视加强自身的“潜件”建设。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要解放小孩的双手……,中国对于小孩子一直是不许动手,动手要打手心,往往因此摧残了儿童的创造力。”在音乐教学中本来就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完成的一种活动,要从看、听、练三方面入手,让学生们在学习音乐中产生形象的、可感的、情动的体验,自觉地接受音乐,以达到陶冶情操、美育的效果。目前在我国中、小学音乐课堂上,以单纯的、模仿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占有较大的比例,如:学习乐理、欣赏音乐、教唱歌曲。而进行器乐演奏训练、合唱训练等这些可用身体直接感受的、实践性的训练则很少。在音乐课上虽然早就不打孩子的手心了,但仍不许动手,学生们基本处于被动的静态之中,限制了孩子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当然,这些年来在音乐教学方面,政府教育部门也倡导和推荐一些国外的教学方法。如:德国的奥尔夫教学法;匈牙利的柯达依教学法和瑞士的达尔柯罗兹体态律动学等,但真正把这些好的先进的教学经验引进课堂并坚持使用的并不多。这是因为在音乐教学中思想理念和方法手段上出了问题,作为音乐教师只有热爱音乐教育事业和加强道德修养还不够,还要把这些变成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不断创新的动力,才能真正把音乐教学搞好。音乐教师们应该在执行音乐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对不同年龄的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活动和开展训练。如:声乐、器乐、舞台表演、卡拉OK比赛、音乐知识讲座和音乐作品欣赏等等,这些都可以以班级为单位进入课堂教学或课外活动。这样的教学活动好处很多。第一,能使音乐教学的方法灵活多样,适应时代的发展,教学目的更加明确。第二,通过吸引、参与让学生们从被动变主动地学习音乐知识和接受教育。第三,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省人力和资金,为参加区、县、市的比赛打好基础。因此,只要音乐教师们明确音乐教学的目的,转变教育观念和思想,正确地运用教学中的思想、方法和手段,就会多、快、好、省地实施音乐教育,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达到教育目的。

总之,音乐教师综合能力的高低是教好音乐课,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的根本之所在。要提高音乐教师的综合能力,必须从抓音乐教学中的“潜件”,即思想、方法、手段出发,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硬件(教学设备)的作用和推动软件(课程设置、教材选定)上的改革和进步,从而把音乐教育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当然前进的路是坎坷的,还需要进行不断的探索、改革和创新。这就需要在音乐教师们自身努力和不断追求的同时得到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和广大音乐及教育工作者的参与和帮助,并且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大家齐心协力共同构建出高素质的适应时展需要的音乐教师队伍。

李惠玲北京教育学院音乐系

篇13

目前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大部分教师主要以引导学生多次聆听歌曲,分解歌曲中的难点,进行节奏训练,然后跟老师学唱歌曲,显然,这样的教学,无法让学生进行音乐体验,很难吸引学生参与音乐学习,更别说兴趣了。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唱游教学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唱游的教学内容包括律动、表演、游戏、集体舞等方面,学生能在唱游的过程中尽情释放、尽情表现,毫无拘谨,所以学生在唱游时总是兴趣很浓。能让唱游教学发挥其最佳作用,真正让学生得到音乐体验。

一、创设多元化的“唱游情境”,体验丰富的音乐内容

课程标准倡导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其本质就是为了解放学生,让学生学会学习,生成智慧,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音乐教学中,如果只停留在学生听听音乐是不够的,没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学生参与学习音乐是单一的。我们知道音乐是一门声音的艺术,学习音乐不仅仅是听听歌曲,学唱歌曲,而是通过学习得到音乐的体验,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那么“唱游”教学中如果能改变以往单一的情境方式,通过多元的情境,让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那将会让学生真正得到音乐的体验和感悟。

(一)设动画情境,体验音乐内容

小学生,特别是低段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仅仅凭借听,学生很难发挥想象,那么就无法得到音乐的体验。如果在教学中,教师借助动画创设“唱游”情境,让学生在动画情境中,通过直观感受,结合音乐内容,充分发挥对音乐内容的想象,这样学生就能较好地对音乐内容进行体验,从而对音乐内容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在教唱《小雨沙沙》时,为了辅助本课情境的创设,我给学生播放了动画版的《小雨沙沙》,学生观看之后,再启发学生联系生活、自然现象,自由地说一说 “春天里的小雨有什么作用?”然后,我让学生在学唱的过程中对小雨和种子进行动作扮演,这样,在动画的辅助下,把学生的听觉与视觉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通过边唱边跳有效地对歌曲的内容进行充分体验,学生受到了春天的喜悦,春天的美丽。

在本课教学中,我通过动画情境,启发学生根据自己对歌词的理解和想象,进行学唱。这样一来,学生视听结合,来感受歌曲的内容,也知道了小雨和种子说悄悄话时的声音该怎样去唱了,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设置模拟情境,体验音乐内容

《音乐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通过亲身参与演唱、演奏、编创等艺术实践活劫,并适当地运用观察、比较和练习等方法进行模仿,积累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在唱游教学中,教师必须以音乐为主线,设计大量有趣的模拟情境来激发孩子们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通过分角色模拟音乐内容,将学与玩相结合,很快地进入歌曲所蕴涵的意境中,体会音乐带来的美的感受。

比如,在学习《大鹿》一课的时候,因为歌曲中有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因此课堂上,我让学生扮演兔子、大鹿以及猎人等等。随着音乐游戏的进行,学生在模拟化的情境中,语感和乐感得到同时培养。学生们一边唱歌一边表演,使得整个课堂充满了童趣,学生在这模拟化的场景中多感官参与活动,充分得到了音乐的体验。

又如,在教学《我心爱的小马车》一课时,为了很好地表现欢快、活泼的音乐情绪,我请一位同学扮演小马车,弯着腰小跑,另一位同学扮演车夫,边唱边舞。在这个模拟情境中,学生较好地理解了音乐内容,充分发挥想象,既掌握了节奏,感受了马车的韵律,又体会到了欢快、活泼的音乐情绪。

二、借助动态化的“唱游”活动,体验生动的音乐意境

在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不断提高音乐素养,丰富精神生活。而动态化的“唱游”活动,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审美体验。教学中如果学生没有主动参与,那么就无法谈音乐体验了,而只有学生参与了,才能真正体验音乐的意境。但许多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只是静态地呈现音乐作品,这样就很难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所以为了更好地发挥唱游教学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中有必要将静态的音乐意境通过学生的一些形体动作动态化,从而改变教学形式,使学生能全方位、多角度地参与音乐学习,充分体验音乐意境。

(一)借助形体动作,体验音乐意境

音乐教学中,如果学生对所学的歌曲,有一定的了解,甚至有一定基础的理解,那么他们学习的过程中得到的音乐体验会更充分。因此,在唱游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形体动作,进一步理解歌曲的内容,体验歌曲的意境。

例如,在教唱《小树叶》这一首歌曲时,我先对学生说:“孩子们,你们看,我们的手多么像小树叶呀(同时伸出手)。你能够用你的小手来表演小树叶慢慢飘落的样子吗?”在我的引导下,学生纷纷开始用双手模拟小树叶,并根据“渐慢”与“渐弱”来表现小树叶飘落的样子,这种形象化地形体动作,在边演边唱中,有效地表达出了歌曲的恬静与优美。又如,在教学《玩具兵进行曲》时,我对学生说:“小朋友们,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模仿各种各样的玩具兵,并跟着老师的伴奏进行歌曲表演吧。”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形体动作模仿各种各样的玩具兵,表现得积极主动,很好地感受了音乐的意境,同时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二)借助情境表演,体验音乐意境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内在的心理状态,情绪高昂,则效果倍增,情绪低落,则效果微小。”小学生由于认知水平还较低,对单调的音乐活动忍受能力比较有限,注意力无不是很集中,不感兴趣更难集中注意力,他们喜爱丰富多彩的、具体直观、生动形象的事物,而音乐作品的理解往往需要丰富的想象。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将音乐作品通过让学生情境表演,而变得生动、活泼、有趣,使小学生热衷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从而体验音乐作品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例如,《过新年》这一歌曲中出现了锣鼓的声响。教学时,由于学校条件有限,无法拿到锣鼓,让每个学生都能表演,因此我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在歌曲表示锣鼓声的地方,用拳敲击凳子,表示鼓的声音,用掌拍击凳子来表现。同时再分配一半学生用舞彩带的方式来表现过新年的喜庆,这样全体学生参与模拟表演,体验了过新年的气氛,感受过新年的快乐、喜庆,收到了不错的效果。教学中,如果没有这些形象的表演,就简单地听听歌曲、唱唱歌曲,学生的积极性就不是很高,因为方式单一,学生只是呆板地学习,整个学习过程就平淡、枯燥,几遍下来会感到乏味,而通过用模拟敲锣打鼓的方法唱,用舞彩带的方式变换唱,交叉唱,就会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在音乐活动中体会唱歌的乐趣,从而让学生喜欢上这样的音乐课。

三、引导创新化的唱游创编,体验深刻的音乐情感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创造包括两类学习内容;一是以开发学生潜能为目的的即兴音乐缩创活动,二是运用音乐材料进行音乐创作尝试与练习。如何开发创造性潜能,提升创造力?笔者认为,课堂中当学生学完了歌曲、舞蹈、游戏、律动以后,还要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适当的即兴动作创造,也就是要求学生们运用所学的音乐知识进行创造,创造新的动作、节奏和韵律,从而达到启迪智慧,活跃思维,而且培养他们的创造欲望和创造才能。

(一)引ё员嘟谧啵体验音乐情感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的情感体验,应从多样化的文化语境出发,根据音乐艺术的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增进音乐素养。因此在唱游教学中,教师应整体把握音乐形式,尽量启发学生根据对歌曲内容的理解,结合生活,发挥想象,自编节奏来表现歌曲。

例如,《小青蛙找家》一课,它包括聆听,歌曲和创编与活动几部分内容。通过学习,学生理解了小青蛙找家的情绪变化。于是我就引导学生自己对这一歌曲的节奏进行重新创编。这样,有的学生就编出了由快到慢的节奏,认为这样才符合小青蛙累得跳不动、叫不响了的情况;还有的学生在编的时候把节奏编成先快再慢到最快,因为小青蛙急急忙忙找到蛇的家了,它发现后又赶快逃走了。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充分得到情感的体验。

(二)开展歌词创编,体验音乐情感

运用音乐材料进行音乐创作尝试与练习,就应鼓励用各种方式进行音乐的再创造,从而再现音乐的情感体验,实现艺术审美的情感升华。如:在教学《两只小山羊》时,学生在熟悉歌词、学唱歌曲之后,我就让四人小组开展歌词创编活动。歌曲中原来是各不相让掉入水中的结局,通过四人小组的合作讨论,把《两只小山羊》创编得各有特色,然后根据自己小组创编的歌词,进行演唱、表演。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在情感上由“懂得不应该怎么做?”升华到了“知道要怎么做”从而得到了艺术审美、情感升华。

总之,唱游教学是儿童喜爱的一种教学形式,也是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我们音乐教师要在客观上降低对技能的要求,开展适当的唱游活动,将抽象的听觉艺术与视觉、动觉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得到情感的体验和知识的累积。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