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内科疾病护理

内科疾病护理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8 08:54:4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内科疾病护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内科疾病护理

篇1

【关键词】内科疾病护理

【中图分类号】R33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9-0135-02

1 内科疾病的护理的一些基本问题

1.1 内科疾病的护理的目标:内科疾病的护理的目标基于以下认识:心肌病是指一组以心肌损害为特征,伴有心功能障碍的心脏疾病,共分两大类:病因未十分明确的,称特发性或原发性心肌病;病因已明确的或是全身疾病的一部分,称特异性或继发性心肌病。

1.2 内科疾病的护理常见手段:症状护理,发热降温、监测、保证舒适。心悸督促病人严格卧床休息,为病人提供安静、舒适环境,限制探视,减少不必要的干扰和不良刺激对病人情绪的影响。头晕、乏力、晕厥,存在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的病人应交待病人严格卧床休息,严密观察病情,发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防止意外发生。一旦发生阿-斯综合症,立即行心肺复苏或紧急人工起搏。

饮食护理,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富含维C)少食多餐,避免过饱及刺激性食物,伴有心衰的病人给予低盐低脂饮食,禁食含钠高的食物和饮料。

用药护理,伴心力衰竭使用洋地黄时,剂量宜偏小,并须严密观察其毒性反应。心肌炎合并休克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时常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应严密观察其副作用,积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尿量、意识、皮肤粘膜颜色,注意有无呼吸困难、咳嗽、颈静脉怒张、水肿、奔马律、肺部湿音等心力衰竭的表现。严重者应持续心电监护,备好抢救仪器及药物,必要时配合临时起搏、电复律或抗心律失常药物,给予吸氧。严格控制输液的量和速度,防止发生急性肺水肿。

出院指导,饮食;戒烟酒休息3-6个月,避免劳累。适当锻炼,增强抵抗力。自我检测和复诊:

2 内科疾病的护理的一个案例

患者任×,59岁,男。于2009年出现心慌、劳力性呼吸困难。经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病人就诊时,以心慌、呼吸困难不能平卧为主症。当时心脏彩超表现为普大心,左室舒末径达82mm,室壁搏动微弱,EF:29%,二尖瓣、三尖瓣相对关闭不全。

2.1 发病情况和病史重点评估:加重心肌损害的因素。扩张型心肌病诱发因素有劳累、感染、毒素作用及乙醇中毒等。情绪激动、高强度运动、高血压可促使肥厚型心肌病发病的促进因子。

2.2 内科疾病的护理手段:

2.2.1 限制活动,减少心肌耗氧量,有利于心肌病变恢复;肥厚性心肌病病人在运动后有发生晕厥和猝死的危险,告诉病人避免剧烈的运动,如跑步、参加球赛等。

2.2.2 疼痛的护理。评估疼痛的情况疼痛发作时:立即停止活动,卧床休息,安慰病人,解除紧张情绪;遵医嘱使用B受体阻滞剂和钙通道阻滞剂,不宜使用硝酸酯类药物,持续吸氧,氧流量3-4L/min。

2.2.3 避免诱因:剧烈运动、突然屏气或站立、持重、情绪激动、饱餐、寒冷刺激;戒烟酒。栓塞的预防及护理遵医嘱给予抗凝血剂,以防血栓形成。随时观察有无血尿、胸痛、咯血、失语、偏瘫等症状出现,以便及时处理。

2.2.4 用药护理:扩张型心肌病心肌病病人对洋地黄敏感性增强,使用洋地黄时应密切观察,采用缓给法,剂量宜小,以免中毒;心力衰竭者应慎用β-受体阻滞剂,以防血压和心动过缓。肥厚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时应慎用洋地黄及利尿剂,因其可使心室收缩力加强及减

少心室充盈量,反而加重流出道梗阻,使病情加重。心绞痛发作时,不宜用硝酸酯类药物,以免加重左心室流出道梗阻。

2.2.5 饮食护理:加强营养,限制盐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减少油腻食品,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维生素B,促进心肌代谢,增强机体提抗力。

2.2.6 心理护理:不良情绪使交感神经兴奋,心肌耗氧增加,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地影响病人的心理状态,帮助病人在其自身条件下获得最适宜身心状态。

3 出院前内科疾病的护理手段

经治疗1个月,心功能由Ⅳ级恢复到Ⅱ级,此时医生准许患者带药回家继续治疗,此时身为责任护士,出院前应该对该患者做以下健康指导

3.1 避免诱因:病人应强调避免劳累,同时应避免病毒感染、乙醇中毒及其他毒素对心肌的损害。

3.2 坚持药物治疗,注意洋地黄类药物的毒性反应,并定期复查,症状加重时立即就医。

3.3 注意防寒保暖,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3.4 鼓励病人与家人一起居住,不宜独居。 连续服药1年后,病人已无自主症状,连续步行7里地无心慌气短。心功能已经基本恢复正常,经心脏彩超、X线检查,心脏明显缩小,左室舒末径为64mm,EF:48%,三尖瓣已无反流。

4 结束语

总之,按病情要求做好生活护理、基础护理及各类专科护理,了解患者心理需求,给予心理支持,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严格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并向患者宣传精神因素在治疗疾病恢复健康过程中的重要性,帮助患者克服各种不良情绪的影响,引导患者以乐观主义精神对待病情,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疗,能早日得以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 《预防医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主编:王正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8年7月

[2] 《护理健康教育学》第二版,主编:黄津芳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日期:2006年9月

篇2

1 领导重视

1.1 成立实习领导小组 在医院医务部的指导下,护校领导与护理部共同负责学员的临床实习,定期检查教学计划的落实情况,查看学员的实习情况并组织考核。各病区由护士长、带教教师和学员组成教学小组,双方互通信息,交流情况,确保实习质量。

1.2 选择带教老师 身教重于言教,作为带教老师,她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员。应选择具有良好素质,在护理教学中能认真负责,责任心强,具有系统的基础护理和临床护理专业知识,基本熟悉内科常见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受过基础护理操作的专门训练,各项操作规范,护龄较长有一定带教经验的护士带教。

1.3 固定带教老师 让带教老师明确自己的职责、避免个别护士将带教看成额外负担而不负责的现象,能对每个学员进行全程管理,能系统地,有步骤地对学员进行各项技术训练,同时也有利于带教老师及时总结教学经验,促使其学习有关知识和教学知识,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2 呼吸系统内科临床护理带教要点

实习初期带老师应主动热情地迎学员,详细介绍本科情况,如环境设备,工作人员,各种物品存放位置及规章制度。根据本科特点和易发生问题和差错的薄弱环节,经验教训,反复向同学强调交待,并嘱其要多问多看。要求学员复习掌握内科常见病的一般知识,在工作中理论联系实际并指导工作,进入实习后期,要求学员熟悉难度较大的护理技术操作常规如常见的吸氧、鼻饲、超声雾化吸入等.具体做法,带教老师有计划地集中学员结合实际和操作原理讲授,不失时机地组织同学参观有关操作,让同学单独操作,老师在旁指导,做到放手不放眼。在此同时,要避免学员重技术操作,轻生活护理,让学员从思想上认识到“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能自觉地为病人做好各种生活护理。

3 加强专科护理教学

3.1一般护理 病室环境要求、休息、饮食、口腔护理及其他、生活护理。

3.2常见症状护理 咯血病人的护理、胸痛、咳嗽、咳痰等症状的护理。

3.3常用的护理技术 引流,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胸腔穿刺术及人工呼吸器的应用。

篇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755-02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所带来的严重环境问题,已给我国的下一代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尤其这一段时间,我国各大中小医院所接诊的因呼吸内科感染的患儿在急速上升,一方面是小儿的身体素质不好的原因,更大的一方面是家长没有较好地看护孩子,造成孩子因着凉而生病。本文将对这些因素做一个整体的分析,并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给出一个一些有效的解决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来我院诊断的80名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这80名患者中有62名是男童,有18名是女童,男女比例是3:2;年龄集中于2-8岁,平均年龄为4.6岁。在这80例患儿中的临床表现为,有48例是支气管肺炎,有26例是毛细支气管炎,有5例大叶肺炎,有1例支原体肺炎.病期大致在一个月内。同时将这些患者分为实验组(A组),另外一组为对照组(B组),每组各位40人。A组采取各项预防措施,特殊照管;B组采取常规护理。

1.2 诊断依据 在这48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中,主要有细菌、病毒引起的,诊断的依据为:急性的发病,有可低可高的发热,咳嗽,伴随呼吸困难以及在听诊患儿肺部时有一些中细的湿罗音。26例是毛细支气管炎,它的诊断依据是:患儿为2岁以内,尤其是在出生6个月以后的,发病表现为急性,并且伴随有感冒,呼吸紧促,两肺在听诊时有比较比较多的哮鸣音。3例大叶肺炎一般是由肺炎球引起的,诊断的依据为急性的发病,有咳嗽、胸闷,并且肺部会有叩诊浊音。1例支原体肺炎一般由肺炎支原体所引起,它的诊断依据与大叶肺炎很相似。

1.3 统计学方法 笔者在文章中所使用的数据,均采用SPSS11.0的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上的处理与分析,并对这些数据采取平均值,这两组数据的资料在比较中都是运用了χ2检验,P

2 结 果

在以上的试验中,实验组经过各种护理措施后,患儿得到比较好的恢复,并受到患者家长的肯定。而对照组由于采取常规护理,使得些小儿患者经常因为一些保暖措施没做到位,因着凉造成抵抗力低下,恢复比较慢,打来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3 讨 论

探讨小儿呼吸内科疾病的预防措施,希望通过此研究大家可以更加意识到预防的重要性,以及护理的必要性。从以上的诊断中,可知小儿呼吸内科疾病的临床表现又许多种,也有较多的非典型的病例,容易造成误诊、漏诊的情形,应当提高医护人员对这种病的认识,早诊断、早治疗,争取将健康还给儿童。笔者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总结出如下经验,与大家一起分享。

合理喂养。小儿出生后,增强体质最重要的一环是要合理喂养,这就需要家长在医生的指导下,运用最合理的膳食来保证小儿可以得到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要素以及所要求的热量程度,所以从合理喂养做起,可以达到减少患者营养不良的情形,进而提高小儿的身体健康。

增强小儿的体质。生命贵在运动,应当依据小儿的身体状况进行体格上的锻炼,避免在室内活动,如果天气比较好,就要求小儿在户外活动,这样可以充分地保证小儿接触阳光和呼吸新鲜的空气,但一定要注意适度,这样就可以增强小儿的体质以及其机体对外界气温变化上的适应能力,进而提高小儿对相关呼吸道疾病上的抵抗能力。

加强护理。患有呼吸内科疾病的小儿,一般会受到惊吓,这会给医院的实际工作,带来了一些的挑战,要是我们采取的是比较一般的措施,就会来带一些负面影响,这会给家长、患儿带来一些麻烦。所以医院应当对患儿采取一些必要的护理措施,如在气候变化的时候,一方面要给患儿增减衣服,同时还要在饮食上尽量保证患者的营养需要。对于那些体质比较弱的患儿的护理,同时出汗多的应当及时为患儿擦拭,并及时更换内衣,注意保暖。小儿睡眠时,不要吹对流风,避免小儿着凉。

预防疾病。呼吸道疾病许多是应为细菌引起的,这就需要小儿避免接触细菌,一方面要避免小儿接触细菌,这就要注意小儿的身体干净,勤洗手。还要注意小儿住房内的通风,特别是在冬季,室内要定时定量的开窗,以此净化空气。呼吸道疾病是季节性的,这就需要医院做好宣传方面的工作,这段时间内尽量避免带小儿到一些拥挤的公共场所或是到病人家中去,同时幼儿园中,一定要做好一些消毒性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闫雪波.典型案例分析与讨论在临床呼吸内科教学中的必要性与体会[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01):128-129.

[2] 刘晓燕,于洁,苏庸春,吴道奇,洪思琦.儿科临床理论课与见习一体化教学改革中教学质量的控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02):28-29.

篇4

老年患者充血性心衰有多方面的临床表现症状,其临床症状也存在多个特点。比如症状不典型患者[1],可能仅仅是劳力性呼吸困难,因此患者不愿意进行活动锻炼,还有一种是患者白天症状不明显,但是晚上会加重,经常会在睡梦中因为憋气胸闷而憋醒,这就要求患者在睡眠时需要适当的将枕头垫高,有效缓解不良反应症状。总之此类症状患者有着很多的临床表现特点,在对其临床特点及其病因分析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细致、认真。下面本文选取了我院进行治疗的45例老年循环系统疾病患者,对其临床症状表现及其引发疾病原因加以详细分析,进一步提出有效的护理对策,对其护理疗效进行综合评价。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试验选取的患者均为2014年04月~2015年0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5例老年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男28例,女17例。年龄59~87岁,平均年龄(70.22±11.00)岁。

1.2护理方法 ①病情评估。患者住院后,护理人员需要针对患者的循环系统疾病及其基本病情资料情况加以详细评估和识别,针对老年患者的患病种类开展针对性评估工作,准确发现老年患者当前存在的身体以及心理等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有助于制定完善的护理计划,提出有效的护理对策,提升护理疗效[2]。②疼痛护理。患者出现疼痛症状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疼痛部位和反应,对其疼痛持续时间加以准确记录,准确的寻找诱因,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当患者心绞痛发作时,需要患者立即停止活动,保持卧床休息,护理人员在第一时间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了其他不良反应症状,对于一些呼吸困难的患者,需要及时的给予其吸氧操作,氧流量控制在2000~4000ml/min之间[3],同时舌下服用硝酸甘油,对于大部分患者疼痛应该已经得到了缓解,但是对于一些疼痛仍然严重的患者,为了避免危害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健康,需要立即给予患者镇痛剂用药处理。③心理护理。患者一旦出现不良反应症状后,情绪就会变得激动和焦虑不安,这种情况下,护理人员一定要耐心的加以指导和说明,解释这是正常的身体和疾病反应,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和患者之间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能够使得患者心情保持平静和稳定,从而有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④用药护理。老年患者的心脏储备功能较差,输液过多、过快都会使得患者的心脏负担加重,从而诱发患者出现心力衰竭症状,因此在用药过程中,护理人员一定要保证患者的输液总量,控制好输液时间,在对患者进行输液速度控制和教育过程中,能够避免患者发生变化,可以自行调节输液事件,建立输液巡视观察卡[4],加强巡视监督管理,保持输液速度的稳定和安全有效。⑤预防控制管理。对于一些有其他病史的老年患者,一旦出现感染情况后,需要及时的给予患者抗感染治疗过程,保持患者的血液浓度,确保用药准确和安全,加强对患者心率、体温变化方面的护理观察,及早发现心力衰竭的不良表现,从而做好相应的预防护理管理操作。⑥饮食护理。饮食方面,患者需要尽可能的保持饮食科学不油腻,多食用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纤维素多的食物,进餐以少量多食为主要的食用方式,控制好盐的摄入量,保证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等维持在正常范围内。⑦便秘预防和护理。老年人的肠道功能减退,病后卧床导致患者的肠道蠕动减少,因此很容易引发便秘症状,这种情况下,排便用力会导致患者心脏负担加重,尤其是对于心力衰竭患者,可能会引发其他不良反应症状,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这种情况下,护理人员一定要加强对患者的防便秘护理,可以鼓励患者多食用蔬菜、香蕉等,从而保持大便通畅,降低便秘发生率[5]。

2结果

45例老年循环系统疾病患者,对其临床症状表现及其引发疾病原因加以详细分析,实施护理管理操作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缓解,护理满意度达到了100.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只有1例患者出现压疮,经过经常性的翻背擦拭和加强床上活动锻炼后,压疮逐渐消失。

3 讨论

本文选取了我院进行治疗的45例老年循环系统疾病患者,对其临床症状表现及其引发疾病原因加以详细分析,进一步提出有效的护理对策,结果显示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缓解,护理满意度达到了100.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只有1例患者出现压疮,经过经常性的翻背擦拭和加强床上活动锻炼后,压疮逐渐消失。这表明了老年循环系统疾病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方式开展护理工作后,可以实现对患者病情的全面评估,从各个方面加强护理指导,使得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王海岩,乔春梅.老年人循环系统疾病的内科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3,(21):285-285,286.

[2]汪小华,侯云英,林璐等.研究生临床带教对《内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效果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8):1657-1659.

篇5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需外科手术治疗的高龄患者相对增多,由于老年人脏器功能逐渐衰退,常合并慢性疾病,因此承受手术的能力降低,手术配合难度大、风险大[1]。如何做好老年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使他们安全度过手术关,是当前临床护理中急需解决的问题[2,3]。本研究在我院内科近3年收治的患者中选择了74例合并有多种内科疾病的高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工作,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内科于2008年3月至2013年6月接收的合并有不同程度内科疾病的74例高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是65-89岁,平均年龄为70.3岁。所有患者均因各种不同种类型外科疾病需行手术,而在手术前进行检查发现他们均合并有不同程度的内科疾病,所伴随的内科疾病类型如下: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28例、慢性支气管炎25例、有心梗并史或冠心病的患者21例,14例患者同时出现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变。74例患者在入院时都没得到正规教育,且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

1.2 护理方法

糖尿病患者:手术前要选择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的饮食,再选择口服降糖药物进行治疗,一般情况下于术前将患者的血糖控制在8.0 mmol/L左右,而对于病情严重且急需手术的患者,需要在术前或者术中接受静脉注射胰岛素使血糖控制在8.0 mmol/L这一水平[2,3];而控制术后血糖则是治疗糖尿病这一疾病的关键,一般需要在静脉注营养的情况下以胰岛素来降低血糖水平,患者还需同时口服降糖药物,特殊情况下,还要行皮下注射胰岛素,以将血糖维持在上述水平。

高血压患者:手术前所有患者需接受规则的控高血压治疗,与心内科医生合作交流并使患者的血压不超过(19.0/12.0 kPa)140/90 mmHg,控制好血压后方可选择手术治疗[4]。加强正规的高血压健康教育,首先要让患者正确的认识该种疾病,打消患者心中疑虑,以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重点强调饮食和情绪控制对治疗高血压的重要性。对于一些血压较为顽固且口服降压药也难以控制其血压的患者,在围手术期需要向500 ml 5%的葡萄糖滴注液中加入5~10 mg硝酸甘油[1],并通过静脉进行持续滴注,以此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围手术期结束后再将患者转到心内科进行专科高血压治疗。

哮喘或者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手术前给予常规的平喘、解痉、抗炎治疗,力争在手术前彻底控制住患者的肺部炎症,使患者的血常规达到正常值,血氧饱和度达90%以上;手术时需要使用气管插管行全身麻醉,手术后继续使用对肺部炎症敏感的广谱抗菌素进行消炎治疗(应用抗生素期间应谨防菌群失调等),同时继续给予平喘、解痉、抗炎药物治疗,通过叩背、翻身、适当的每天保持一定时间的坐位或直立活动等方式协助患者有效排痰,患者还需配合以超声雾化吸入、口服化痰药物(棕胺合剂)、辅以理疗等以对此病进行对症支持治疗。

2. 结果

经过围手术期护理,患有高血压的患者其血压均控制在了19.0/12.0 kPa这一正常水平,患者均平稳度过围手术期;患有哮喘或者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经过围手术期护理,其肺部炎症得到彻底控制、血常规正常、血氧饱和度也在90%以上,患者均平稳度过围手术期;28例患有糖尿病的患者中仅有3例患者因为未调整好内科情况从而放弃了手术治疗,其余患者术前将患者的血糖控制在8.0 mmol/L左右,且通过内科协助后经手术治疗外科疾病痊愈。

3. 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高龄患者合并有多种内科病的患者也逐渐增多,许多基层的医院经常以合并疾病无法手术为借口,使得一些外科疾病无法得到有效治疗,这样不仅造成内外科疾病的叠加也不断加剧了老年患者的死亡[2]。众所周知,外科疾病通常会加重内科疾病的进展,也会影响内科疾病的治疗,反之外科疾病得到有效治疗后,可以通过增强患者抵抗力、增加活动量及增加营养摄取等方面来促进内科疾病的治疗[3]。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需要多个科室之间相互协作,要注重加强内外科合作,在此基础上,我们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倾听患者的主诉求、及时进行常规检查,这些都是患者得到合理治疗的重要保障。高龄患者的护理工作具有特殊性,且不同于一般的患者,对于他们的护理工作需要社会、家庭、广泛的心理交流以及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水平,这都是使患者树立坚定的信心治疗这一疾病的关键[1]。

因此,在今后的围手术期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要充分认识老年性疾病、熟悉心电血压、尿糖、血糖监测,具备熟练的生活护理,熟练使用各种常见的仪器。当然更为重要的是护理人员要密切的观察病情和具备高度的责任心。

参考文献

[1]万燕,钟清玲,胡庆霞. 高龄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给予围手术期系统护理的效果观察[J]. 江西医药,2013,05:469-470.

篇6

目前我国的医疗体制改革,医院要找到一种提高护理水平的方式,优质的护理是给患者带来舒适体验、提高患者安全的一种方法。呼吸内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医院对呼吸内科管理方面是严格的,为了进一步使科室的护理质量得到了提高,提高患者的护理经验。我们还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2014年部分患者探讨情况如下。

1一般资料

我科随机收集了在2014年2月~11月接受治疗的200例患者,其中男性l00例,女性100例,年龄在19~72岁之间,平均年龄是43岁,上呼吸道感染者为84例,肺炎为96例,胸腔积液者2O例。

2.方法

2.1增强护理人员的护理意识,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

从患者或家属到呼吸内科大楼,护士应该热情接待和引导,在呼吸内科大楼病房走廊两侧要按照惯性分级护理标准、住院患者的基础护理设施服务项目介绍,医护人员要对疾病和治疗措施进行详细的介绍,医护人员还要对患者以及家属进行一些卫生知识宣传;在患者的病房内,护士主动与病人沟通,护士长应主动去征求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意见,一旦患者以及患者家属提出问题,医护人员应该去重视并且及时向患者提出改进意见。此外,要求定期在全科室内开展医护人员的学习培训工作,开展医务人员学习,加强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以及服务水平,加强员工对质量服务模式的认识,团结科室,保证护理工作质量全面展开,倡导人性化管理。

2.2认真落实基本护理

认真落实基本护理,加强日常护理。呼吸内科护理工作非常繁琐。为了能够让患者早日康复,护理人员必须不怕复杂,增强责任心,认真对待生活中早晚间护理,特别是对那些生活不能自己照顾自己的患者以及长期躺在床上的患者,应该帮助他们擦洗身体、洗头等,满足他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另外,还要多注意饮食的状况,站在患者的角度,提供细致的服务,提高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

2.3优化排班方式,确保患者安全

优化调度方法,保证患者的安全。为了给患者提供全程、连续的护理,该科室以及相关部门应及时改进排班方式,实行了资历高者与资历低者相配合,实施APN连续性排班的措施,减少交班次数,保证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分层管理体系中,优化组合护理团队,使每一个班级都有其高级的护士员工、初级责任护士和助理护士,明确管理水平,充分发挥高职护理人员的技能水平,满足患者需求,保证护理质量。

3.效果

通过全面开展优质护理工作,认真落实基础护理任务,护患关系得到明显的改善,患者家属的陪护率从100升至4O,患者对疾病预防的知晓程度和对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也从5O.56%上升至81.2,患者的满意度也大幅度提高,真正的实现了患者满意、护理人员满意和领导满意的目标。

4.结论

开展优质护理工作应该从以下几点切入:

第一,护理工作质量提升需要护理工作者自身的素质提升,通过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围绕病人的护理服务来实现。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来说作用非常大,高质量的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更好更快地康复。所以,护理人员对于自身的责任要了解,能够认识到提高自我护理能力的重要性,技术水平方面强化学习的责任感和道德感,提高质量,积极的进行自我完善实际的护理操作过程中应该要达到以下的几点:①护理人员在患者进入医院后,要与患者积极交流、取得患者的信任,消除患者的恐惧感和陌生感。此外,要加强健康教育,丰富患者的健康知识。②护理人员应理论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工作中,这样增加自身的护理经验,从而提高他们的护理经验,有效的为病人护理,解决病人的问题。③建立科室管理制度,落实科室管理制度,促进护理工作有序推进,保证患者的护理工作,确保其正确的操作。

其次,提供一个良好的和舒适的氛围。护理环境是患者接受护理的环境,在护理内科中,因为患者的病情都是长期反复性疾病,而且有咳血的严重临床反应。因此,患者自身的情绪紧张、精神紧张,容易放弃治疗的观念,与护理工作形成冲突,护理人员应通过营造环境,提供温馨舒适的环境,才能使患者的心更平静。护理人员可以在走廊内贴一些标志性的话语,提示患者,病房内布置一些鲜花,改善患者的氛围,主动的向患者进行护理人员以及治疗医生的相关信息介绍,为患者提供治疗信息,增加治疗信心,增加患者积极治疗。护理人员操作熟练,让患者放心,护理服务要细致,语言和缓,给患者安心和舒心的感受,将不良的情绪消除,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要求定期在全科室内开展医护人员的学习培训工作,开展医务人员学习,加强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以及服务水平,加强员工对质量服务模式的认识,团结科室,保证护理工作质量全面展开,倡导人性化管理。认真落实基本护理,加强日常护理。呼吸内科护理工作非常繁琐。为了能够让患者早日康复,护理人员必须不怕复杂,增强责任心,认真对待生活中早晚间护理,站在患者的角度,提供细致的服务,提高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总之,呼吸呢可的优质护理能够给患者比较好的护理体验,也是目前应用比较多,效果比较好的护理方式,应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高岚.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中的人性化服务应用[J-1.医学信息.2010(07)

[2] 黄秀华,王芳,梁凤英,蒋爱芳.优质护理服务在呼吸内科的实践与效果评价口].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3O)

篇7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0-223-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是以气流受阻为特征,反复咳嗽、咳痰、气促和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的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气道阻塞进行性发展,呈不完全可逆性,可伴有气道高反应性。通过我科2006年l0月~2009年10月收治的24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护理,取得很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245例,男136例,女109例,年龄61~82岁,平均年龄(72.07±6.04)岁。病程为7~27d,平均病程为 (13.6±5.9)d。有吸烟史20例,目前仍吸烟者12例。全部病例按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慢性阻 塞性肺疾病学组提出的)诊治标准。

2方法

2.1口头指导通过与病人及其家属交谈,了解病人存在哪些知识需要,分阶段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使病人及家属在疾病的康复过程中获得丰富的知识。

2.2书面指导将病人所需要的健康知识以书面形式印发给病人,让病人随时随地得到健康指导。

3护理措施

3.1舒适、整洁、安静的环境有利于疾病的恢复把患者安置在阳光充足、空气新鲜的病室里,每天进行室内通风1次,每次30min,避免对流,同时注意保暖。周闱环境去除烟雾、粉尘和刺激性气味,以防刺激呼吸道引起呼吸困难。

3.2舒适的慢性阻塞性怖疾病合并有心功能不全引起的呼吸困难时,取端坐位。当病情稳定、呼吸困难减轻后取半坐卧位。由于患者活动受限,应加强翻身,以防局部皮肤受压过久,引起褥疮,必要时可睡充气床垫。

3.3心理护理由于COPD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患病时间较长,医疗经费较大,家庭负担重。使患者产生焦虑、烦恼、渴求、紧张、恐惧、多疑敏感抑郁悲观等心理反应,表现为心烦、气急、胸闷、心悸、纳差、失眠等我们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对新人院患者热情接待,详细的入院介绍能使之尽快熟悉医院环境。详细的健康教育。能让患者了解该病发生的原因、诱发因素、预后及转归,并让患者理解疾病的长期性和难治性,从而得到患者的积极配合。经常与患者交流,了解其心理状态,耐心细致地回答患者的提问,以减轻病人对病症的恐惧和焦虑。以优良的态度娴熟的技术赢得病人的信赖,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

3.4氧疗的护理氧疗是解除组织缺氧的综合治疗方法之一,合理应用氧疗是发挥其最佳临床治疗作用的关键。COPD患者应给予长期持续氧疗,使用加长双腔鼻导管进行低流量、低浓度吸氧,l5~24h/d,持续数年,可纠正低氧血症,降低肺动脉压,降低COPD病死率,延缓其向肺心病方面的发展。COPD患者夜间低氧血症发生率高,可能会引起睡眠障碍,实施夜间氧疗可以有助于睡眠。呼吸道通畅是氧疗的前提和保障。应随时预防和去除呼吸道阻塞的因素,如鼻咽部或呼吸道遭分泌物、胃肠道反流物堵塞给氧导管,导管本身扭曲、滑脱等。肺部感染严重、呼吸道分泌物多的患者,应加强翻身、拍背、雾化吸入等护理措施,并鼓励患者主动咳嗽、排痰,以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氧疗的效果。

3.5呼吸道护理加强呼吸道湿化,保持呼吸道通畅,促进痰液稀释排出,能有效解除支气管痉挛,控制肺部感染,改善通气障碍,缓解缺氧症状雾化治疗能稀释痰液,促进其排出 对神志清醒尚能配合者指导有效咳嗽,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指导患者先行5~6次深呼吸,后于吸气末保持张口状,连续咳嗽数次,使痰到咽喉附近再用力咳嗽,将痰排出或患者取坐位,两腿上置一枕顶住腹部,使膈肌上升,咳嗽时身体前倾,头颈屈曲,张口咳嗽将痰液排出。痰液用纸包裹,放入垃圾袋,避免污染环境。对于痰液粘稠,不易咳出,咳嗽无力,阻塞呼吸道,使用吸痰器吸痰。正确的吸痰方法是保证呼吸道通畅的最有效措施。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以免加重缺氧,需反复吸引时,中间可给氧。

3.6加强营养和体育锻炼规律的有氧运动能改善心肺功能和耐力,有利于减少肌肉的氧耗,促进心理健康。提倡步行作为锻炼的基本方式,以话动结束后3~5min心率恢复到活动前水平为宜。活动应循序渐进,时间由短至长。每周不少于3次,每次15~30min。COPD多数患者有营养不良,所以给予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必要时输注丙种球蛋白、白蛋白、血浆等支持治疗以改善自身营养状态。改善机体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有效控制疾病的发展。

3.7健康教育通过健康教育让患者掌握COPD的基本知识、卫生保健知识、呼吸功能锻炼技巧及体能锻炼措施,达到改善呼吸功能、稳定病情、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4讨论

通过对245例COPD患者的护理、观察,体会到给患者安排合理舒适的、鼓励翻身排痰等措施,既能改善通气功能,使患者舒适,得到较好的休息,又可预防褥疮发生,减轻患者痛苦,使患者能够坚持配合药物治疗。同时增强心理关怀,给予高营养饮食亦是护理 COPD患者的重要措施。护理与治疗同样重要,我们要有高度的责任心、科学的护理措施、熟练的护理技术,更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德。只有配合治疗做好整体护理工作,才能尽最大可能提高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

篇8

作者单位:461000 河南省许昌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 护理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临床护理路径实施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是“以患者的健康为中心”的新型护理模式,贯穿于对患者整体护理的全过程,是护士针对服务对象的生理、心理、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进行的教育。我国护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晚,护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较简单、教育时机把握不准、缺乏个性化的教育。健康教育是“知、明、行”的统一,其中“知”是基础[1]。临床护理路径[2]是希望通过观察与记录患者的医疗过程与结果,找出一个最具成本效益的治疗模式,以减少医疗费用,维持或增进医疗质量,并且是大多数患者可以接受的方法,我科按照呼吸内科临床护理路径进行临床护理工作,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

1 影响临床护理路径实施的因素

11 护士方面的因素

111 整体文化教育素质偏低 我科护理人员70%为中专卫生学校毕业,25%为大专院校毕业,只有5%为护理本科毕业,因此大多数护士没有系统学习过有关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对护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缺乏;护理人员在学校学习的仅为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等方面的课程, 却缺乏系统学习,另外医院护理人员数量有限,护理工作繁重,护士外出进修学习及接受新知识的时间有限,不能及时掌握一些护理健康教育新知识,使护理人员知识老化,致使其实施健康教育能力提高较慢而不能适应新的医学模式,因此实施护理健康教育时感到无从下手。另外我国护理制模式偏重于重复性、技术性操作,只对患者进行治疗性护理,未将患者看成一个整体,缺乏主动为患者健康教育的意识[36]。

112 缺乏主动性 护理工作是以疾病为中心即取药、发药、输液的护理模式根深蒂固,因此大部分护理人员缺乏对健康教育的感性和理性认识,不能主动对患者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

113 缺乏沟通技巧及时机把握不当 由于教育及文化层次的限制,大多数护士在工作中缺乏自信,表情死板,语言缺乏艺术性和亲和力,只知道照本宣教,只知道单向交流,不知道双方互动,致使收效甚微。要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时间给予健康教育,如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就诊时胸闷、气喘难明显,此时及时快速缓解以上症状为首要措施,这时护士不能只重视健康教育指导而忽视患者的感受,应等到病情缓解时再做健康教育,反之会影响护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12 患者因素 基层医院大多数患者教育程度及文化素质低下,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及理解能力差;同时对自身疾病的重视程度、家庭负担较重、经济条件及社会地位的高低也直接影响健康教育的效果。

2 对策与措施

21 确定适合标准化诊疗模式的疾病或症状,成立发展临床路径的多学科团队并开展教育培训,制定临床护理路径,通常包括10项[2]:①医疗措施。②检查和化验。③临床评估;④活动。⑤治疗和护理。⑥饮食。⑦宣教。⑧监测。⑨出院计划。⑩治疗护理结果。同时教育培训相关医护和其他临床相关人员,严格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操作。

22 加强并加大对护士相关知识及技能的培训力度,促进观念转变。要深入开展健康教育,鼓励护士参加各种形式的在职教育,定期举办学习班和邀请知名专家学着进行讲座式教育,使护士不仅要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和健康教育技能,还要学习行为学、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知识,成为综合型人才[7]。

23 建立良好的护患、医护关系:护患关系直接影响沟通质量,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沟通成功的必要条件。护理人员要及时利用医院这种特殊环境和患者就医的迫切心态,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做到不同个体、不同疾病阶段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力求在最适当的时间进行教育;同时和管床医生及时沟通并探讨病情,全面掌握患者疾病的治疗方案、化验结果、治疗效果、疾病预期预后和患者及家属心理变化。

24 掌握多元化的健康教育方法:动态的、双向的、丰富、多彩的教育方法为我们有针对性地开展护理健康教育提供最佳的手段。护士在实施健康教育时,应针对不同的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给予不同的教育方法,要做到在交流中尊重患者,主动关心患者,注重实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解释,帮助患者掌握有效的教育内容。

3 结果

经过教育培训,严格按照护理临床路径进行临床护理工作,工作流程清晰明了,井然有序,护理人员行为得到规范,团队协作精神到提升,护理质量明显提高,同时缩短了住院天数,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费用,患者积极性提高,护患、医护及医患关系融洽。因而临床护理路径确保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理念,确实可以为医院、患者和医护人员带来三赢的局面。

4 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的主要目的是希望通过观察与记录患者的医疗过程与结果,找出一个最具成本效益的治疗模式,它最大的特点是以患者为中心,由不同医生和护士等相关人员整合成一个医疗团队,根据相同的路径实施医疗行为。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实现了护理活动的程序化和标准化,培养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与自觉性,护理工作不再是盲目的执行医嘱被动观察病情,而是有计划、有预见性的进行护理和健康教育。同时在实施过程中大大缩短了护士的书写时间,加大了护士与患者及医生接触沟通的机会,进而护理人员可以更全面、准确的了解观察病情,避免了因个人能力水平问题造成的疏忽和遗漏;同时使患者能够主动参与到护理计划中来,患者又可以预先知道自己该接受什么样的护理,了解自己疾病的常规知识并知道怎样与医护人员配合。通过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感触最深的是患者的经济及精神负担均得到了大大的减低,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明显减少了医疗纠纷。

在我国,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医疗与整体护理正在作为一种先进的服务理念广为应用。如何推进整体医疗与整体护理的发展,进一步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实施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医疗与整体护理,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医疗服务,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值得尝试的具体工作模式。由于施行时间短,其具体操作细节和实施方法有待于更加完善。

参 考 文 献

[1] 米光明,林琳医院健康教育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5.

[2] 杨春玲,张瑞敏临床护理路径北京:军事医学出版社,2009,5.

[3] 韩慧萍,李瑞红影响健康教育效果的因素及对策.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0,12(1): 5254.

[4] 杜国琴影响健康教育开展的护士因素及对策.中国健康教育,2002,18(8):507509.

篇9

B【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6-142-02

心血管疾病又被称为循环系统疾病,指的是循环系统的一系列疾病,包括心脏、动静脉血管、微血管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以及心脑血管硬化、中风等等[1]。冠心病是最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但是冠心病的发病机制至今没有一个清晰的解释。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0例,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深入研究心血管疾病的诱因,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其中男41例,女39例,年龄为41~75岁,平均(593±21)岁。80例冠心病患者中并发糖尿病患者的有57例,心肌梗塞患者10例,心绞痛患者13例。

12方法向80例冠心病患者发放调查问卷,问卷的内容关于患者的病情情况,通过调查问卷深入研究心血管疾病的诱因,并且针对心血管病的诱因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以及护理措施。

13心血管疾病的诱因(1)气候的变化。通过调查结果发现,如果气候变化较大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概率。因此气候变化过大,患者自身的血液循环以及运动量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可能会诱发心血管疾病。(2)运动量突然增加。通过调查结果发现,大多数突发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发病之前都进行了过量的运动,因此运动量突然增加可能是诱发心血管疾病的原因之一。

14针对心血管疾病的诱因制定的治疗措施(1)加强预防。因为天气的变化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概率,所以在天气变化过大的时候采取相应保暖措施,以防受?鲆?发感冒,从而有效的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概率。(2)护理人员指导患者适当运动。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医务人员要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切记过量运动。护理人员要和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了解患者的运动情况,叮嘱患者进行运动的时候要秉承循序渐进的原则,在自身的耐受程度之内,能够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概率。

15护理措施

151心理护理大部分患者因为不了解心血管疾病会产生焦虑、紧张等负性情绪,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向患者详细的讲解心血管疾病的知识,有效的消除患者因为不了解疾病而产生的紧张心理,同时也要和患者进行积极的沟通和交流,给予患者关心,使得患者可以敞开心扉,同时还增强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使得治疗效果得到了极大的保障[2]。

152环境护理护理人员要保证患者的就医环境。保证患者病房的整洁,并且注意患者病房的通风,保证病房处于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限制家属的探病次数,保证病房的安静,不仅可以安抚患者的情绪,还使得患者得到充分的休息,极大程度上加快了患者的康复速度,同时也有效的降低了因为不良环境导致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

153饮食护理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饮食护理也非常重要。护理人员要严格控制心血管疾病患者钠盐的摄入量,叮嘱患者食用低钠、低盐或者无盐的食物,能够有效的降低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病概率。护理人员鼓励患者使用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素、还容易消化的食物,可以极大程度上避免便秘情况的发生。

154急救护理护理人员必须要熟练掌握各种抢救仪器、药品的使用方法,使得需要急救的患者可以及时的得到相应的急救措施,从而极大程度上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抢救仪器、药品要严格按照医院的要求摆放,对于抢救的药品要进行定期的检查,如果发现药品用量不足要进行及时的补充,抢救的仪器要进行定期的消毒。如果心血管疾病突发心脏骤停的情况,护理人员要及时的对患者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并马上报告主治医生,极大程度上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155健康教育将所有心血管疾病患者聚集在一起,医院为这些患者组织相关的知识讲座,对心血管疾病的诱因与护理措施进行详细的介绍,增强患者对于心血管疾病的认知程度。或者是将刚刚入院的患者与即将出院的患者组织到一起,让患者彼此之间自己交流康复心得,有利于患者树立自我护理的意识。

2结果

在对患者进行了全面的内科护理之后,80例患者对心血管疾病有了基本的认知,并且没有出现心血管疾病复发的情况,心血管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3讨论

篇10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to Cardiovascular Disease

DUAN Mingjie

Ward 1 of Cardiovascular Department, Shandong Xinwen Mining Group Laiwu Central Hospital, Laiwu, Shandong Province, 2711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Methods 300 case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dmitted in the Cardiovascular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given evidence-based nursing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nursing. And the clinical efficacy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level of satisfaction was 97%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85%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Evidence-based nursing; Conventional nursing; Cardiovascular disease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源于循证医学,是临床护理的实践过程,正确全面地认识患者及其所患疾病,从疑难的临床问题中去寻求和理解最佳证据,然后应用最佳证据联系患者实际,有效地解决问题,并期望取得最佳效果[1]。心血管疾病是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中的一种常见疾病,该研究在2014年6―8月期间将该院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自2014年6―8月共收治心血管患者30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156例,男80例,女76例,年龄55~70岁,平均年龄(63.9±0.7)岁,病程3~5个月;对照组144例,男75例,女69例,年龄56~72岁,平均年龄(64.5±0.5)岁,病程3~6个月。两组患者经过临床诊断和医学影像学已确诊为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律衰竭等疾病,300例患者中,高血压80例,冠心病75例,心律失常76例,心律衰竭69例,有若干患者是几种病合并存在的;300例患者中经桡动脉穿刺介入手术治疗的的患者70例、射频消融术治疗8例,起搏器植入术治疗患者1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如密切关注患者的临床症状、注意患者的饮食、嘱咐患者按时用药等,治疗组给予循证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 建立循证护理组织 循证护理小组均由经过循证护理系统培训具备相关技能的护理人员及护士长4人组成。

1.2.2 提出相关问题 循证护理小组人员根据多年的临床护理经验和病人的实际情况总结出该院心血管疾病患者最需护理的症状:手指缺血、坏死;射频消融术后易引血栓、心肌梗塞、心肌穿孔、心率失常;便秘、下肢深静脉血栓、出血和血肿、输液反应。各种并发症易诱发心律失常、心绞痛,下肢静脉血栓,血肿等疾病甚至发生猝死[2],因此进行循证护理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1.2.3 循证 循证小组人员经过临床研究总结出造成临床患者手指缺血、坏死、心律失常、便秘、下肢静脉血栓、出血和血肿、输液反应的原因。手指缺血、坏死是由于动脉痉挛,栓塞引起;射频消融术后导致的心律失常是由于心动过缓导致的脑和主要脏器的供血不足而引起的;便秘:长期卧床,饮食不合理,身体和心理压力较大等原因造成的[3]。下肢深静脉血栓: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主要原因是静脉血流滞缓和血液凝固。静脉流速减慢主要是由于身体麻醉导致周围静脉扩张而引起的,血液凝固是由于手术所致血小板黏聚力增强[4]。出血和血肿:心血管疾病患者一般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在动脉上面进行穿刺,穿刺后造成穿刺点出血、血肿等。输液反应:患者在治疗期间要进行大量输液,大量输液增加血容量导致心脏负荷加重,增加了心肌缺血的可能性[5]。

1.2.4 循证护理 手指缺血、坏死: ①护理人员要保持患者病灶部位的干燥清洁;②告诫患者不要进行重体力劳动;③护理人员要时刻关注患者手部血液循环情况。

心率失常护理: ①给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多食用较软和纤维素较高的食品;②护理人员要时刻关注患者的情况,必备药品要提前准备防止心颤等疾病的发生;③做好临床记录。

便秘: ①给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多食水果蔬菜和含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②每天早饭以前用温开水冲服蜂蜜;③循证小组人员指导和帮助患者进行腹部按摩,注意按摩的手势和方法。

下肢深静脉血栓:①护理成员每天定时给予卧床患者下肢按摩,并抬高患者下肢;②引导患者多下床活动,适当做一些下肢运动。

出血和血肿: ①告知患者尽量避免和减少增加腹压的行为;②护理人员找到正确的压迫点后,可以用25%硫酸镁湿敷理疗。

输液反应:①对于高热病人尽量进行物理降温,减少输液的可能性;②增加供氧量,减少心肌缺血的可能性;③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循证护理人员要做好记录。

1.3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c2检验,以P

2 结果

2.1 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相比较

患者对治疗组的治疗效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满意率为97%,对照组满意率为85%,两组比较c2=6.974,P=0.037,P

表1 两组患者对护理情况的满意度[n(%)]

组别 非常满意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满意率

对照组(n=144) 50 65 11 8 85

治疗组(n=156) 78 70 8 3 97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P

2.2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

患者便秘、下肢深静脉血栓、出血和血肿、输液反应发生情况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c2=4.848,P=0.0435,P

篇11

依据相关研究表明,将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于小儿内科常见疾病护理中,具有良好效果,为进一步研究其效果情况,本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对小儿内科常见疾病患儿试行护理路径,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小儿内科收治患儿数量前四位病种共270例患儿设为研究组,年龄0.1~13岁,平均(2.73±1.08)岁,支气管肺炎84例,小儿腹泻58例,急性支气管炎67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43例,其他18例;并选取2012年8月~2013年8月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前的常见疾病患儿260例设为对照组,年龄0.2~12岁,平均(2.91±1.21)岁,支气管肺炎87例,小儿腹泻61例,急性支气管炎62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40例,其他10例。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1.2.1临床护理路径的制订 以科室的骨干护理人员组建研究小组,负责病种的筛选、护理路径计划与流程的制订,并进行临床评价、指导与总结改进;对相关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以保证研究数据的有效性与真实性,培训的内容包括护理路径的意义、目的及实施方法等;依据护理程序、所收集资料进行护理路径的制订,以时间进度作为横轴,以入院指导、接诊诊断、病情检查、临床用药、治疗及护理等较理想的护理手段作为纵轴,并罗列护理内容与护理目标。

1.2.2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 征询患儿与家属需求,由主治医师与护士确定执行护理路径,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执行中护士依据路径表内容评估并落实护理措施,及时记录反馈变异因素,入院后将开展护理路径的告知单予以患儿或家属,并以通俗语言进行健康教育以获得配合;实施中小组成员对护理变异因素进行分析并测评专项护理的满意度,以实现对护理路径的修正与完善。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住院费用、住院天数与生活质量,并调查患儿与家属健康教育的达标率与护理满意度。

1.4效果评价 生活质量采用SF-36量表进行评价,包括躯体疼痛、日常活动、精神状况及总体健康等指标;健康教育的达标率采用调查问卷评价,包括疾病知识、饮食情况及用药知识等问题,按掌握程度分别计0、1、2分,得分大于15者为达标;满意度采用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价,按满意程度分别计1~5分,大于或等于85分者为满意[1]。

1.5统计学分析 资料均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以χ2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的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 研究组患儿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的生活质量 护理后研究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健康教育的达标率与护理满意度 对照组健康教育的达标率、护理满意度分别为(81.60±7.93)分、83.46%(217/260),研究组为(97.63±8.13)分、93.93%(263/280),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属于患者住院时期应用的护理模式,美国、澳大利亚及英国等国家大型医院采纳应用均取得良好效果,我国自2010年起进行临床护理路径的试点工作,近年该护理模式的适用病种越来越多[2]。本研究选取270例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小儿内科患儿与260例未应用该护理模式患儿进行效果对比,以探讨小儿内科常见疾病临床护理路径的建立和应用效果。

临床护理路径主要针对特定群体,以时间进度作为横轴,以入院指导、接诊诊断、病情检查、临床用药、治疗及护理等较理想的护理手段作为纵轴,从而制订较完整的护理日程计划表[3]。本研究结果显示,临床护理路径的研究组患儿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提示临床护理路径有助于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并减少住院费用。本研究中以临床护理路径规范患儿护理工作,引导护理人员依据路径计划进行各项护理措施的规范、准确实施,保证护理过程的清晰条理与明确记录,从而确保患儿获得理想护理服务。此项属于临床护理路径能有效提升患儿生活质量的理论依据,表明实施临床护理对促进患儿康复具有积极意义。同时研究表明研究组患儿、家属健康教育的达标率与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表明临床护理路径能提升患儿与家属达标率与满意度。原因在于护理路径有效规范患儿与家属健康教育的指导内容,保证教育工作的预见性  []、计划性与针对性,从而确保计划实施的完整性与连续性;护理路径还可保证护理人员与患儿接触的时间与细心度,从而密切护患关系并提升患儿与家属的满意度[4]。关于临床护理路径对患儿治疗中不良反应的影响待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小儿内科常见疾病建立规范临床护理路径,能有效减少医疗费用并促进患儿尽快康复,从而有效提升患儿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王金燕.临床护理路径在肺炎患儿中的效果观察[J].现代实用医学,2014,26(7):910-912.

篇12

【中图分类号】R4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215-01

一、病例简介:

患者,女性,82岁,因车祸致左下肢疼痛活动受限2小时于2011年3月23日入院,医嘱予骨科Ⅱ级护理,低盐饮食,监测血压及血糖,低流量吸氧,输液抗炎补钠,营养支持等治疗。患者既往有糖尿病史7-8年,高血压、心脏病史5-6年,冠心病加重3-4年,平均每月发作3-4次。左股骨干骨折行保守治疗,患肢支具外固定,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于3月25日7:40诉心前区疼痛,医嘱予硝酸甘油30mg加生理盐水44ml,以2ml/h持续泵入,于11:30血压降至80/50mmHg,未做特殊处理,于13:00测血压为120/80mmHg,考虑患者心肌缺血,造成心排出量不足,导致阵发性低血压。查心电图示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后壁心肌梗死,急性或再发心梗;查电解质示钠为123mmol/L,医嘱予生理盐水200ml加浓氯化钠60ml静点日一次,患者病情逐渐平稳,患肢支具外固定牢固。

二、护理问题及措施:

1. 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与长期卧床、支具固定有关

措施:床单洁净、平整,经常为患者擦浴,定时改变,按摩受压皮肤,促进血液循环,由于患肢支具固定,应注意松紧度适当,防止局部压迫。

2. 疼痛与骨折[1]与心肌缺血有关

措施:经常巡视患者,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呼吸频率、发绀情况,患者身边备速效救心丸,有喘憋、胸部疼痛时,及时按呼叫器。

3.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 与长期卧床、骨折有关[2]

措施:帮助患者进行患肢向心性按摩,双下肢一起做踝泵练习。此患者存在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应加强患者足部护理,每天测量双下肢周径并记录,如发现患肢肿胀明显、颜色转深、疼痛加剧,应警惕血栓的发生。每日检查患者床上功能锻炼的主动性,达到主动预防效果。

4. 沟通障碍 与听力下降有关

措施:患者年龄大,听力严重下降,语言沟通困难,尝试用其他途径,如将功能锻炼分解图给她看,指导患者进行;并请患者家属协助沟通,演示功能锻炼的方法由其家属给予讲解,患者也易于接受。

5. 睡眠障碍 与长期端坐卧位,输液时间过长,吸氧时间过长有关

措施:患者端坐卧位,且吸氧输液时间长,及腿部疼痛,导致睡眠受到影响,给予促进睡眠的药物,采取舒适的卧位,可将床头抬高70-80°,病人身体稍向前倾,床上放一跨床小桌,桌上放一软枕,病人可伏桌休息,注意加床档,保证病人安全。根据病人的病情,减少吸氧的时间及静脉输液的液量及滴速。

6. 便秘[2] 与长期卧床,胃肠蠕动缓慢有关

措施:患者应食纤维素高的食物,预防便秘,同时患者有Ⅱ型糖尿病,可食蔬菜,如菠菜、芹菜、南瓜,也可食少量瘦肉以补充营养。

7. 心梗的危险 与冠心病有关

措施:应勤巡视病房,注意心梗的先兆表现:约半数患者发病数日或数周有新发生的心绞痛,或原有的心绞痛发作频繁且程度加重,持续时间长,硝酸甘油效果不好,或有乏力、胸闷、心悸,发作时伴恶心、呕吐,血压波动等症状。一旦发生上述情况,给予吸氧,心电监护,监测心率,心律和血压的变化,观察尿量,陪伴安慰患者,急性期绝对卧床。

8. 并发症的护理 与长期卧床有关[1]

措施:因年老体弱,心肺功能退化,易出现肺部感染,尿路感染,褥疮。所以鼓励患者多做深呼吸,保留导尿时,定时液,保留膀胱收缩功能,勤翻身,拍背,鼓励健侧肢体做自主运动。

三、体会

总之,老年人生理功能退化,由于创伤和刺激,可诱发或加重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发生脑血管意外。对于此例高龄病人,我们加强巡视,尤其是夜间,密切观察,血压、脉搏、、血糖、呼吸、神志变化;同时观察患肢的血液循环及疼痛情况,且不断完善护理方法,指导患者尽快行功能锻炼,恢复肢体功能,有效预防和治疗并发症,效果满意[1-2],并尽快达到伤前自理的生活水平,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延长寿命。

篇13

引言

健康教育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近年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日益广泛。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能够增加患者对疾病及治疗的了解,从而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我院对部分内科疾病患者应用了以健康教育为主的护理模式,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作如下具体报告。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患者资料

2选取012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内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60例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20~76岁,平均年龄46.2±2.1岁;初中及以下39例,高中及以上18例,大专及以上13例。根据入院顺序,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及文化程度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以健康教育为主的护理,具体包括:入院时,让患者了解入院须知,向患者介绍病区的规章制度,并为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使其对疾病及治疗有更多的了解;主动介绍院内环境,并介绍一些常用药物的用途及用法;加强病情观察,进行适当的心理指导;同时,对患者进行必要的饮食指导,并为其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出院前,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出院指导,包括养成良好的饮食及生活习惯、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等。

1.3疗效评定

自制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了解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评价共分为三个等级:满意、基本满意及不满意[1]。其中,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人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0.0软件包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用卡方值检验,P

2.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干预,两组均取得了一定成效。其中,试验组的满意度为96.67%,参照组的满意度为76.67%,试验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对比[n(%)]

组别 例数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试验组 30 20(66.67) 9(30.00) 13.33() 96.67*

参照组 30 12(40.00) 11(36.67) 7(23.33) 76.67

4.286 0.300 5.192 5.192

P值 0.038 0.584 0.023 0.023

注:与参照组比较,P

3.讨论

健康教育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对人们实施心理、生理、社会及与健康密切相关的知识教育,改变患者各种不利于健康的生活、饮食及行为活动习惯,从而有利于患者建立一种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达到身体、精神及社会交往等方面都健全的生活状态[3]。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一方面有利于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另一方面能够促进患者的康复,且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护理人员专业知识与业务水平的提升,并能够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健康教育在患者中的应用具有重要价值。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必须先根据患者的病情、身体素质及知识水平等制定有针对性的方案,然后给予不同的教育方法,让患者能够掌握更多的健康知识,从而不断强化自身行为。值得提醒的是,在进行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必须先对个体存在的问题作出合理的评估,然后再制定个体化的教育对策,包括教育目标、内容、方法等,保证患者能够切实享受到健康教育的好处[4]。

健康教育的实现可通过这几种方式实现:入院时,由于患者对陌生环境不适应,或是担心自身病情,极易出现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此时由护理人员为患者介绍病区环境、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等,可消除患者的不安;治疗期间,叮嘱患者合理饮食、注意休息等,并告知患者一些基本的疾病预防知识,提高其疾病预防能力;出院前,叮嘱患者出院后应注意的事项、遵医服药、定期复查等,让提高患者认识到遵医的重要性[5]。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对试验组给予了健康教育护理,参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从表1中可看出,试验组的满意度高达96.67%,远远高出参照组的76.67%,两组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这说明以健康教育为主的护理模式在内科疾病患者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并有利于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模式。

综上所述,对内科疾病患者应用健康教育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从而积极配合治疗。健康教育护理的应用,还有利于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于丽娟.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在脑血管患者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外医疗.2014,33(14):144,146.

[2]谢惠娟,李惠平,梁敏华,钟见平.责任制健康教育在N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4,4(12):1231-13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