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加强法学教育

加强法学教育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8 08:54:4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加强法学教育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加强法学教育

篇1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学校的法制教育遇到了许多的新情况,研究和探讨这些问题,对于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以及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职业学校加强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1.加强法制教育是新时期依法治国策略的要求,是弘扬法治精神的基本途径。

依法治国策略需要树立全民的法制信仰,全民的法律意识水平是一个法制国家的重要标志。因此,通过对职业学校学生的法制教育,向全社会输送具有法治精神的社会成员,可以使整个社会逐渐形成良好的法律文化和法治环境,弘扬法治精神,为实现法治国家奠定坚实的基础。

2.加强法制教育是社会对现代化技能型人才综合素质的需要。

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技能型人才,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是法律知识同样不可或缺,否则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免不了遭受失败的厄运。因此职业学校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才能培养出社会认可,能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技能人才。

3.加强法制教育是职业教育的现实状况决定的。

职业学校的学生素质越来越令人担忧,学生学习差,内心有严重的挫败感,冲动叛逆,还有一些学生已经在社会上混迹多年。这些学生的个人情况相当复杂,进入职业学校之后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就会产生仇视一切的心理,个别学生还会外化为极端行为甚至违法行为。

4.加强法制教育是减少和预防青少年学生犯罪,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且呈低龄化、团伙化、智能化、凶残化等新的犯罪特点,严重危害了社会的安定和谐。因此职业学校应是预防青少年学生犯罪工作的重点区域。学校的法制教育是青少年学生学法、知法、守法、减少犯罪的最有效的途径。因而应利用学校教育的优势进行法制教育,从而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二、加强职业学校学生法制教育的对策探索

1.建立科学完善的法制教育课程体系,使职业学校学生接受系统的法制教育。

目前很多职业学校开设法制课程,以此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但该课程主要以法律的具体规定为主要教学内容,忽视对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法制教育的效果不甚理想。因此,一要落实法律课程教学,使学生系统地学习法律知识。教学决策部门应及时建立科学完善的法制教育课程体系,在内容上针对不同的专业开设不同的法制教育课程,如民法、刑法等可以作为对学生进行常规普法的内容;会计法、税法等可以作为财经类专业必修的法律,等等。这样,学生除了进行了法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之外,还有针对性地进行了与职业有关的法律知识教育,使法制教育适应了学生的内在需求。二要在其他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深化法制教育。寓法制教育于其他学科教学当中,通过学科渗透对学生进行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教育,促使学生知法、守法、用法和护法。

2.积极探索法制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提高法制教育实效。

目前在职业学校,法制教育的形式仍比较单一,而法律是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把教学重心放在素质的提高上,使学生养成较强的法制观念和良好的守法用法行为习惯。为此,要努力探寻富有实效的途径和方法:一要努力提高法律课程的教学效率。增设教学活动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法,选用社会治安、学生违法犯罪等与青少年联系密切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法律知识进行案例分析,教会学生从法律的角度思考社会问题。二要在校内开展学法用法实践活动,充实法律课程教学内容。这是最有效的途径,如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审判活动,开展法律知识竞赛、辩论赛、演讲比赛,举办各类违法犯罪图片展,举办法制教育专题报告会,出法制教育专题墙报等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既丰富了校园生活,又对学生进行了经常性的教育和熏陶。三要“请进来”,借助外部力量齐抓共管。如邀请司法专业人员到学校开展法制教育系列讲座;邀请正在服役的少年犯到学校来现身说法,以铁的事实、血的教训,提高法制教育的效果。四要“走出去”,让学生亲临其境,感受法律威严。如组织学生到法院旁听开庭审理案件,参观少管所、看守所、戒毒所等,以其亲眼所见、切身感受告诫学生做遵纪守法的好学生。

3.完善和充实素质教育理论,把提高法律素质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在我国素质教育理论中,与其他课程相比,法律素质仍然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法律素质是指个体通过法制环境影响和法制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并按照法律要求自觉地规范自己行为的内在稳定的特征和倾向。当前,在法律已经遍布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今天,法律素质已经成为个体社会化所必须的基本素质。然而目前,学校的素质教育仍没有突破传统学校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不重视对学生的法律素质的培养。法律素质教育是社会、教育和人的发展的共同要求和必然选择。因此要加强法律素质方面的理论研究,明确法律素质在个体综合素质中的地位和作用,完善素质教育理论。在职业学校素质教育活动中,要逐步把提高学生法律素质作为重要内容,要使学生认识到法律素质是自己所应具备的素质中的重要内容。缺失了法律素质就是不全面、不完善的素质。应把提高法律素质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使充实完善后的素质教育理论深入人心。

4.提高从事法制教育的教师的综合素质。

目前大多数职业学校没有专门的法制教育机构,教师也大多由德育课程教师兼职,他们的法律理论基础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影响了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也影响了法制教育的成效。针对目前职业学校法制教育课程教师的情况,职业学校一是应积极引进具备高素质的法律法律专业教师,充实法制教育师资队伍,保证学校法制教育课程的有效实施。二是应大力鼓励现有法制教育的教师通过进修、培训的方式,提高自身的法制素质,同时不断地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道德水平。总之职业学校教师不仅要深谙学校教育规律和青年学生的成长规律,而且要具备比较系统的法律学科知识和较高的法律素养,学校应根据自身条件培养一支综合素质高的法制教育教师队伍。

5.营造以法治校的氛围,努力建设良好的法制教育校园环境。

篇2

职业学校急需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已经成为社会共识。因为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技能型人才,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是法律知识同样不可或缺。事实证明,只有能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技能人才,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才会尽量避免遭受失败的厄运。同时近年来职业学校的学生素质越来越令人担忧,学生学习差,内心有严重的挫败感,冲动叛逆,还有一些学生已经在社会上混迹多年。这些学生进入职业学校之后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就会产生仇视一切的心理,个别学生还会外化为极端行为甚至违法行为。因此职业学校通过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向全社会输送具有法治精神的社会成员,可以使整个社会逐渐形成良好的法律文化和法治环境,弘扬法治精神,为实现法治国家奠定坚实的基础。

那么,如何加强对职业学校的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呢?

一、建立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与其它学科渗透相结合,培养学生法律素质

目前很多职业学校开设的法制课程主要以法律的具体规定为主要教学内容,忽视对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法制教育的效果不甚理想。因此,首先应及时建立科学完善的法制教育课程体系,在内容上针对不同的专业开设不同的法制教育课程,如民法、刑法等可以作为对学生进行常规普法的内容;会计法、税法等可以作为财经类专业必修的法律,等等。这样,学生除了进行了法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之外,还有针对性地进行了与职业有关的法律知识教育,使法制教育适应了学生的内在需求。其次要在其他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深化法制教育。寓法制教育于其他学科教学当中,通过学科渗透对学生进行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教育,促使学生知法、守法、用法和护法。

二、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和方法,提高法制教育实效

目前职业学校法制教育的形式仍比较单一,而法律是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把教学重心放在素质的提高上,使学生养成较强的法制观念和良好的守法用法行为习惯。为此,要努力探寻富有实效的途径和方法:一是可增设教学活动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法,选用社会治安、学生违法犯罪等与青少年联系密切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法律知识进行案例分析,教会学生从法律的角度思考社会问题。二是要在校内开展学法用法实践活动,充实法律课程教学内容。这是最有效的途径,如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审判活动,开展法律知识竞赛、辩论赛、演讲比赛,举办各类违法犯罪图片展,举办法制教育专题报告会,出法制教育专题墙报等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既丰富了校园生活,又对学生进行了经常性的教育和熏陶。三是借助外部力量齐抓共管。如邀请司法专业人员到学校开展法制教育系列讲座;邀请正在服役的少年犯到学校来现身说法,以铁的事实、血的教训,提高法制教育的效果。四是让学生亲临其境,感受法律威严。如组织学生到法院旁听开庭审理案件,参观少管所、看守所、戒毒所等,以其亲眼所见、切身感受告诫学生做遵纪守法的好学生。

三、提高从事法制教育的教师的综合素质

目前大多数职业学校的法制教育大多由政治经济课程教师兼职,他们的法律理论基础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影响了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也影响了法制教育的成效。针对这种现状,职业学校,一是应积极引进具备高素质的法律专业教师,充实法制教育师资队伍,保证学校法制教育课程的有效实施。二是应大力鼓励现有法制教育的教师通过进修、培训的方式,提高自身的法制素质。

四、营造以法治校的氛围,努力建设良好的法制教育校园环境

篇3

从依法治国到依法治教,必须加强法治教育。加强法治教育,全社会有责,而学校教育具有最直接、最集中,最系统、最有效的作用,在加强法治教育中扮演着无可比拟的重要角色。

学校在教育工作中如何加强法治教育?

一方面是要对学校管理者加强法治教育,做到依法治校,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综合改革,推动内涵发展。依法治校是在学校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要求各个行业、领域都要实现依法治理。学校作为具有公共管理职能的社会组织,需要按照法律至上、保障权利、制约权力的原则,实行依法治校。依法治校是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构建新型政校关系的根本保证。建设现代学校制度要求实现政府与学校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以及学校内部的依法治理。切实转变办学和管理的理念、思路、方式与手段,为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奠定坚实基础。依法治校是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提高管理水平与效益,办人民满意教育的迫切需要。当前,学校管理活动的自主性、复杂性、权利义务关系的多样性显著增强,法律问题、管理漏洞与矛盾纠纷日渐突出,给学校管理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与挑战。学校必须通过依法治校,实现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法治化,必须在管理中重视对自身法定义务的遵守,依法实现与公民、社会其他组织的对话与合作,获得人民群众的认可与支持。依法治校是学校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加强青少年的公民意识教育,培养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各级各类学校把培养具有现代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作为教育的重要任务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依法治校是构建符合法治理念的育人环境,培养学生学法明理、树立公民意识的重要保障。

另一方面是对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的法治教育,培养现代法治人才。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依法执教是依法治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法治校在学校教育中的具体体现。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全面加强依法执教,对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促进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构建和谐校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教师,落实依法执教,最根本的就是学法、守法、用法,注重师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实行依法执教的前提是学法、懂法。不懂法律知识,没有掌握教育法规,就不可能有运用法规的能力,也就谈不上做到依法执教。作为教师,既是社会公民,又是教育工作者,因此既要学习宪法、民法、刑法等国家层面的法律,也要学习教师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行业法规,还要学习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通过学习,知道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增强法治意识,树立法治观念,严格依法办事,依法执教,把教育办成公平正义的教育。

教师要自觉学习《宪法》《刑法》《民法通则》《行政处罚法》等法律知识,要具备起码的刑法、民法和行政法的基本知识。教师尤其要注意学习有关教育工作的各种法律法规,如《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职业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通过对教育法律法规基本知识的学习来系统掌握教育法的本质特征、法律规范、权利和义务,以及如何实施教育法规。还要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及地方性教育政策、文件,能够从总体上把握它的基本精神和主要条款的要求。在法律法规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法条注释与法理分析相结合,通过案例释法、学法,储备知识,规范行动,不断提高依法执教的能力与水平。这样才能肩负起培养合格法治人才的重任。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导向,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和模式,培养造就熟悉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

让法治成为人民的信仰、国家的信仰,是法治教育的核心。要实现从法治意识到法治思维、再到法治信仰的法治教育目标,全面提高全体人民的法治素质,必须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在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中纳入法治教育的内容,构建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学科体系、课程体系,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主体,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法治机构共同参与的全面的法治教育体系。

进行法治教育,要从培养法治意识开始。法治意识是对法律法规和法治制度等的理性认识和把握,是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行为动力。培养法治意识,一方面靠学习,一方面靠行动锻炼,做到知行结合。为此,认真落实教育普法规划的要求,开展好法律进课堂活动,做到学生法制教育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中小学校要将学生法治意识、法律素养,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考核。要深入开展学生法制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不断丰富法制教育的形式与内容,让学生通过课堂教学、主题活动、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了解法律知识,培养法治理念。要把法治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各种校园宣传媒体与形式,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宣讲法律原则和知识,将平等自由意识、权利义务观念、规则意识、契约精神等理念,渗透到学生行为规则、日常教学要求当中,凝练到学校校训或者办学传统、教育理念当中,营造体现法治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

篇4

近年来, 医疗纠纷增多, 医患矛盾增加,砸医院, 殴打医生现象屡见不鲜。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者, 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学习一些相关的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规避可能的非医疗过错类的医疗纠纷,已成为当前医学院校教育中的一项刻不容缓的课题。

一、当前医疗纠纷的现象

目前医疗纠纷现状可以用数量激增、索赔数额暴涨和性质恶劣来概括。医疗纠纷发生数量急剧上升,据不完全统计仅2013年全年共计发生了7万件医疗纠纷案件。医疗纠纷索赔数额也呈暴涨趋势,赔偿要价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医疗纠纷的性质也变得相对复杂,社会多元成分的参与,患者家属到医院吵闹、围攻和殴打医务人员甚至限制人身自由。

二、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分析

现行的医疗卫生体制、法律环境、舆论环境、医药产品流通体制、医院管理、医务人员以及患者自身等都对医患关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一)社会因素

1.随着我国社会法制化进程快速发展,全民法律意识普遍提高,自我维权意识日益增强。因此,在医疗过程中一旦发生病人认为是损害到个人权益的情况时,则产生投诉愿望和行为。

2.我国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看病贵、看病难矛盾仍然突出。医疗费用上涨急剧,医疗费用的个人承担部分也在增加。病人在付出医疗费用的同时,希望能得到较好的医疗服务及理想的治疗效果,如果治疗的结果超出自己的预期,则导致病人内心难以平衡和接受。

3.某些媒体的炒作。部分媒体片面地理解医患关系,把医生和患者人为地划分成对立面,甚至对个别医德败坏的现象暴光炒作有加,造成全社会对医务人员普遍持怀疑态度,使得患者就医过程中过于警惕,一旦有不良的治疗结果就认为是医方的原因导致的,加剧了医患矛盾的激化。

(二)医院内部因素

1.业务技术水平的局限。有些医务人员业务技术水平不熟练,盲目蛮干,对诊疗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估计不足,准备不充分。

2.法律意识淡薄。医务人员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诊疗护理规范,缺乏相应的法律知识。

3.医患缺乏沟通。一些医务人员缺乏与患者沟通,对检查、诊断、用药、治疗或术前、术中、术后,病情变化等情况不及时和患者或患者家属沟通,不能全面履行告知义务。

4.医疗文书记录不完善、不及时。一些医务人员不能熟练掌握病例书写规范的要求,在对患者的医疗诊断、用药、特殊检查和手术等医疗行为过程中,对病历书写不重视存在漏记现象,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就会出现涂改和伪造等现象。

三、医疗纠纷折射出的法律问题

医疗纠纷不断上演,我们分析背后深层次的原因,不难看出,纠纷的发生有社会的原因,也有医院内部管理的原因,但是作为民事主体医方的医生法律知识缺乏,法律意识淡薄是应该关注的问题。医学院校注重学生的专业课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往往忽略了对医学生的法律知识的教育,导致医学生走入医务岗位后缺乏起码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目前我国现有的医疗行业法律法规较多,按照法律性质,医疗行为属于民事合同范畴,作为合同的主体,医患双方都应该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权利和承担义务。我国《侵权责任法》第55条明确规定了医方的告知义务。对于告知义务对医生来说有一明确的义务,这种义务有时可被描述为信任、坦诚、良知当中的一种。但是有些医护人员不了解法律规定,对患者的知情权和同意权认识不够,在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过程中怠于履行告知义务,一旦出现患者预期之外的结果,就迁怒于医生,引发纠纷。我国《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严格规范了病例文书书写规范,《侵权责任法》第58条也规定了不规范书写病例文书的法律后果,但是有些医护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病例文书的法律证据作用,在书写病例时,不按照规范书写。出现纠纷后,对病例进行涂改、补漏,伪造病例,出现这些情况病例文书作为证据的证明力大打折扣,影响医疗纠纷的解决。目前为了改善医患关系,处理好医疗纠纷成,一些地区建立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疏导医患矛盾。医调委要求调解员不仅要有一定的临床经验还要有一定的法律背景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医调委解决医疗纠纷需要有法律思维的医务人员。

诸如此类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直接影响医务人员日常的医疗行为的合法性,如果医务人员具备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按照规定进行医疗活动,履行相应义务,势必会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降低医方承担责任的风险。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员如果具备法律背景,也会更有利于医疗纠纷矛盾的化解。

四、加强医学生法律教育的途径

(一)医学院校增开相关法律课程,加强法律知识教育

我国现有的相关医疗方面的法律法规有《侵权责任法》,《卫生法》,《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等。经过调查目前一些医学院校开设

了《卫生法》,但是课时也不多。大部分医学院校也开设有一些涉及医患沟通问题的学科, 如医学伦理学、医学法学、医学心理学等, 但这类学科一般只作为选修课程开设, 学时数很少。其他相关法律课程开设较少,因此建议对在校医学生增开相关法律课程,比如增开《民法》课程,增强医学生的法律基础知识、培养医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开《侵权责任法》课程,让医学生熟练掌握医疗责任归责原则、医疗赔偿等方面的法律知识,规避医疗风险,减少医疗纠纷。

(二)提高医学生的法律意识

在校医学生不太重视法律课程,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不高,缺乏学习法律法规知识的主动性。医学生们认为学好专业课程才是主要的,没有太多必要学习法律知识。随着社会的进步,民主法制制度的发展,法律已经全方面渗入社会生活,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是普通民众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法律知识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在医疗纠纷高发的当下,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者要认识到医务行为应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实施,要做到懂法、用法、守法,加强法制观念。

(三)提高医学院校法律教育重视程度

医学院校普遍重视医学专业课的教育,对于法律这样的学科,有些院校不开或开的很少。出现目前状况的原因一方面是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另一方面是医学院校法律专业的老师较少,再者就是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不高。学生精力集中在学习专业课方面,忽视了法律知识的学习。因此,医学生应转变轻视法制知识的学习态度,加强医学法制的学习,在用医学专业知识充实自己的同时,也学会用法律知识来武装自己,使二者融合贯通,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使自己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提高医学院校重视医学生的法律知识教育程度,加强法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篇5

一、培育学生法律信仰,始于法律知识的系统宣传和教育

1.按照学科特点,把相关的法律基本知识作为教学目标在各个学科中予以渗透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规定语言文字法、著作权法的相关内容;在历史教学中设置法律发展史、法制思想史、国体政体等宪法内容;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法、海洋权益等国际法内容;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宪法、民法、经济法等内容;在自然科学中渗透环境资源法,知识产权法的相关知识。总之,生活处处有法律。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把法律知识的普及宣传与各门学科的教育教学结合起来,并把各科中的法律知识作为学生考试内容是我们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的一条有效的途径。

2.明确并严格落实学校教育中法制教育的专题职能,充分整合各项资源,有效发挥学校教育的德育功能

首先要定编定岗,通过招考或培训等形式,培养并充实法律专业教师队伍。目前各学校聘请的兼职法制辅导员、法制副校长因各种因素制约,法制教育作用极其有限,系统的长期的法制教育任务必须有专业的法制教育教师队伍来担当。其次要编写符合学校教育和学生成长实际需要的法制教育教材。特别是针对青少年违法犯罪不断攀升的现实,教育界应编写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规范学生行为、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目的法制教育教材。第三,科学安排法制教育课的教育形式和课时。法制辅导员、法制副校长要按照法制教育教材和教育管理的实际需要上好专题式的集中辅导课、对班主任的培训课;班主任要上好法制教育班会课;各科教师要上好学科内的法律知识普法课。第四,针对教育经费紧张的现实,教育部门必须投入和落实法制教育的专项经费,并监督专款专用。

二、培育学生法律信仰,应严格依法治校,发挥教育功能的示范作用

身正人之范。依法治校不但是法治社会的要求和体现,而且是学校实施法制教育,教育学生遵纪守法,引导学生树立法治理念,帮助学生培育法律信仰的示范和榜样。试想:像学校这样的承载教育职责的机构,如果有法不依,违法办学,我们怎样去要求学生遵纪守法?像教师这样的肩负教书育人的人类灵魂工程师,如果本身违法乱纪,肆意践踏学生合法权利,又怎能唤醒学生的法律信仰,让他们去崇法尚法呢?学校要担负起法制教育职责,培育学生法律信仰,就应严格依法治校,发挥教育功能的示范作用。为此,学校在实施教育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不能肆意逾越法律的底线;学校建章立制,必须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师生各种合法权益,避免“一个将军一个令”的人治嫌疑,做到合法合理,持续稳定,使师生对其产生法律一样的敬畏感而自觉遵从;教师应该自觉学习各项法律法规,依法施教,恪守职业道德,努力成为学生自觉学法、守法的模范。

三、培育学生法律信仰,应关注学生的权利,唤醒未来社会主体的权利意识和义务责任

篇6

二、结合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要守法,必先知法。学校要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可以定期开展法制报告,定期为学生作法制辅导报告,进行法制启蒙教育和警示教育。其次,可以举行普法主题班队会。学校可在低年级中开展“什么是法律”的主题队会,对学生进行法制启蒙教育。在中年级中开展“法律知识知多少”主题队会,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了解的法律常识,以达到普法教育的目的。在高年级中开展“守法从我做起”的主题班队会,让学生畅谈自己遵守法律制度的言行和决心,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和守法的自觉性。也可以利用学校的宣传阵地进行宣传,例如:红领巾广播站、文化橱窗、宣传版面、校报校刊等多种途径,向学生进行普法宣传,使学生了解法律知识,增强守法意识。还可以开展普法征文、演讲比赛等。利用每次普法宣传之机,征集学生的专题作文,选择优秀的在全校展评,并举行演讲比赛,让学生对法律有更深刻的认识。此外,举办法律知识竞赛也是一种很好的途径,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识,并组织观看法制教育电影和专题片等,进一步使学生懂法、守法,提升学生的法制观念。

道德是人们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各种行为规范准则的总和。它作为一种社会的意识形态,依靠舆论的力量、人们的信念、传统习惯的力量来调解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节制人们的行为,维护人类的正义。少年儿童时期正处在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利用数学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教育效果是极佳的。

数学教学形式多种多样,教师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法制教育的条件是得天独厚的。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抓住有利时机,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实施教育。

三、结合数学游戏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法教育

篇7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逐步深入,英语听力测试全面普及,难度也有所加大,根据《英语课程标准》规定,英语课程目标按照能力水平设为九个级别。初中毕业生应达到五级目标要求。其中对“听”的技能要求是这样描述的:

1. 能根据语调和重音理解说话者的意图;

2. 能听懂有关熟悉的谈话,并能从中提取信息和观点;

3. 能借助语境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

4. 能听懂接近日常语速的故事和记叙文,理解故事的因果关系;

5. 能在听的过程中用适当的方式做出反应;

6. 能针对所听语段的内容记录简单的信息。

面对这一要求,能合格的学生并不多。如果教师只潜心钻研教法,而忽视了学法指导,学生花了大量时间与精力学习听力,效果并不大。因此,教师要加强英语教学中听力的学法指导。

成功的英语听力教学应该首先研究学生的学法,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听力习惯。掌握行之有效的英语学习方法,可以提高英语听力学习的效率,并能增强运用英语的能力。

一、指导学生对教辅书的听力学习

1.1 课前预习

指导学生在家先不看课文,听课文录音带,捕捉课文的大意,关键词,猜测生词的含义,然后打开书本,朗读课文。在学习英语的时候,很多学生很少开口朗读英语。其实,朗读有很多好处,就听力而言,朗读是一种潜在的听力训练,听觉一直在运行。朗读时若能正确处理好连读、失爆、缩略、弱音、语句重音、辅音连缀、浊化等语音问题。多次反复之后,听觉就能自然而然地变得敏锐。如果自身不会朗读英语,又怎能听懂呢?因此,重视并经常朗读英语,有助于提高听力水平。

1.2 课堂学习

课堂上“听懂”就不仅仅是个对知识的理解的问题,它不像其他科目(语文、数学等)只是个知识的问题,它还有语言本身的理解问题。指导学生听课时,专心领会教师授课的意图,带着问题听课和积极参与课堂语言活动。指导学生通过大量标准、规范的听,在大脑中建立正确的听觉形象,去获取信息,学习文化;同时培养和发展一定的听力技能和策略,为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并指导学生适应各种教学活动,精听、泛听相结合,尽量加大听的输入量。例如,做游戏。

教师对每列的第一位学生悄悄说一句英文,各列所给的句子不同但长度深浅相同。让每列悄悄地从第一位传到最后一位学生,再叫最后一位学生说或写出来,看哪列传得跟老师说的原话最相近。讲故事,指导学生合作练习。同位互动,一个同学用英语讲故事或自己身边的事情,同位同学倾听,同龄人的话,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让学生乐于接受和便于互相提升听力水平。教师应指导学生课外也进行类似的活动。

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对差生尤其要慎重,不能放弃对他们的努力。教师说的英文要分层次,对差生提问时用简易的英文,鼓励他们听懂,有信心去听。对学生听不明白时,教师要灵活,展示图片、文字或使用肢体语言,帮助启发他们。并指导学生学习英语惯用语,如老师说一声Go,学生马上开始干,“ Let’s have a dictation.”学生马上放好听写本,抓起笔。久而久之,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习得了些英语句子。

1.3 课后复习

广州版英语教材配套的听力课本B册(每课一练),《学习目标实施手册》(每单元一练)及《英语同步听力》等,这些都是很好的听力材料。指导学生练习从新的听力材料中捕捉信息,练习对所听材料的快速反应能力和记忆能力。要求他们精简多练,总结经验,并教育学生听力不是一日练成的,就像要练就一身好功夫,必须养成练功的习惯。不管每天多忙,总要抽出一定的时间听听英语,只要坚持听下去,日积月累,肯定见效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如何学,学生学会了学习,才能持续发展,以达到叶圣陶先生指出的“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

二、指导学生对课外资源的听力学习

学法指导的实质就在于引导、启迪,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熟悉教辅书后,逐步扩展到各种课外资源的学习。学生求新、求异、求乐的心理特点,要求听力资料新颖、有趣。指导学生选择难度适中且正确地道的英语听力材料显得很必要。学生接触到可理解的正确地道的英语,并受到它的熏陶和感染,可增强听觉上语感。有空听听英文歌曲,因为音乐能以感性认识为主,以熏陶为主,英语听觉的形成,均像“润物细无声”那样进行;看点英文电视、英文电影。如收看电视CCTV-5体育英语;CCTV-6动感英语,Pearl明珠台,电影《乱世佳人》、《地动天摇》、《美女与野兽》等等,养成一种英语文化的修养。听力训练不宜急于求成。如收看《走遍美国》,刚开始,学生可能对人物的对话并非完全理解,但剧中人物的真实表演引起他们的兴趣,他们可以反复收看。猜测大意,不必刻意听懂每个单词。

三、指导学生在听力测验、考试中的做题方法。

听力理解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心理认识过程,是各种语言能力、背景知识和思维能力协调作用的过程。笔者认为以下四点做题的方法指导学生很可行。

3.1 听前快速浏览试题,捕捉一切可从题面上得到的信息

答好听力题的重要前提和保证是在听录音之前先阅读试题,看清题目要求、问题与选项,不要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引导学生借助问题与选项进行听前的预测,以便提高听的质量。

例如:⑴ Which day will Mrs Brown never forget?

A. July. 1 B. July 4.

C. July 14. D. June 14.

⑵ How old was the little boy?

A. One. B. Three.

C. Six. D. Thirteen.

⑶ Where did Sam fall?

A. On the playground. B. At the picnic table.

C. In the park.

D. In the middle of the road.

⑷ —Why did David help the woman?

—Because she ______.

A. had no money B. couldn’t walk

C. was an old friend of David’s

D. was very kind to her children

⑸ What do you think of David?

A. Busy. B. Kind.

C. Bad. D. Funny.

通过阅读问题及选项,我们取得的信息是:短文关于Mrs Brown、Sam、David和一个妇女的故事。“Mrs Brown不能忘记哪一天?这小男孩多大?Sam在哪摔倒?David为什么帮助一位妇女,他为人怎样?”我们可预测David也许做好事,帮助了小孩和妇女,带着问题开始听录音。

32态平和、专心致志、抓住要点、联系前后内容

听力时,学生容易紧张,发挥不出应有的水平。由于听力内容有即时性和不可重复性,学生要调整好心态,不可过于紧张或掉以轻心。要注重句子和短文的整体内容,抓住重点、词语和要点,不要死抠个别听不懂的词语不放。根据预览效果克服听的过程中出现的障碍,进行有效的猜测、联想和判断。例如:当听到对话中“work”、“hospital”和“take care of”可判断其中人物的职业是护士。

3.3 眼耳并用,动笔记录

听到的信息如果在试题选项中出现了,暂作记录,但不能轻易下定结论,因为下文的信息可能还会你的结论。再听下去或听第二遍录音时,严防误听、遗漏,立即修改。同时记录时要有重点,有技巧,特别对于写字慢的学生。如数词用阿拉伯数字记录,长词用缩写或写单词的开头字母与末字母,比如听写句中所缺的单词congratulations可写成co...s,当学生明白句子的含义,学生用记忆力,听录音完毕后在答题卡上把它写完整。

3.4 相信自己,解题复查

听力测试时,学生对自己的答案产生怀疑,要相信自己,第一感觉往往是最客观、准确的。听力完毕后,对于书写词语的题目,学生可以根据平时的语法基础知识去检查。例如:听写题The boy ______ home as ______ as he reached Beijing.学生填了call、soon,细心复查,从句中“reached”一般过去时,那么应改为填写“called 、soon”。

四、结束语

语言学家Jin Shibo 曾说过:“At all times, serious attention must be paid by the teacher to help the students work more effectively, improve their method of study.(任何时候教师都应注重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法国学者笛卡尔强调“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相信中学英语教师将对学生听力学习的学法指导,纳入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之中。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独立学习的能力,英语教学必将取得成功。

篇8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3-056-01

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要学科,从小学到高中绝大多数同学对它情有独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然而并非人人都是成功者,许多小学、初中数学学科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第一个跟头就栽在数学上。教师对他们的学习状态进行了研究,影响成绩滑坡的主要原因是被动学习,学不得法,不重视基础。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鹜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高中学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为主动。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上述情况,教师应当以加强学法指导为主,化解分化点为辅的对策。

一、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

1、制定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稳扎稳打,它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

2、课前自学是学生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主动权。自学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课的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3、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学然后知不足”,课前自学过的同学上课更能专心听课,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详,什么地方可略;什么地方该精雕细刻,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

4、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5、独立作业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这一过程是对学生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运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

6、解决疑难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补遗解答的过程。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做错的作业再做一遍。对错误的地方没弄清楚要反复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和同学,并要经常把易错的地方拿出来复习强化,作适当的重复性练习,把求老师问同学获得的东西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长期坚持使对所学知识由“熟”到“活”。

7、系统小结是学生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参照笔记与有关资料,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经常进行多层次小结,能对所学知识由“活”到“悟”。

8、课外学习包括阅读课外书籍与报刊,参加学科竞赛与讲座,走访高年级同学或老师交流学习心得等。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和继续,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加深和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而且能满足和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能力,激发求知欲与学习热情。

二、循序渐进,防止急躁

由于学生年龄较小,阅历有限,为数不少的高中学生容易急躁,有的同学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同学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点成绩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针对这些情况,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识、发现新知识的积累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为什么高中要上三年而不是三天?许多优秀的同学能取得好成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基本功扎实,他们的阅读、书写、运算技能达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

三、研究学科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篇9

【关键词】新课程历史学科环境教育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生活质量。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重大因素之一,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为此,中国政府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今年又提出构建包括人与自然和谐的“和谐社会”理念。”《历史课程标准解读》也特别强调“在历史教学的内容上,必须体现时代性,把握现实世界中人类面临的最主要问题,通过历史渊源展现其历程和前途,正视人类与自然界所面临的问题和危险。”所以历史学科担当着反思人类过去的行为及其影响,总结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上的经验教训,为现代社会发展提供借鉴的重任。

笔者在教学中,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本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想法,充分利用课程教育资源,抓住点点滴滴,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渗透给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环保意识得到培养和提高。在新课标指导下,基于历史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个性,笔者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

一、认真挖掘中学历史教材中有利于自然环境教育的因子,在日常历史教学中渗透自然环境教育。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努力挖掘教材中蕴涵的环保教育内容,特别注重挖掘教材中“隐性”的环境教育因素。拨开表象,挖掘实质,做到历史知识教学、环境知识教学和环境保护意识培养的有机统一。

例如,在学习战国七雄争霸的影响时,及时向学生渗透:战国时代,各国割据称雄,往往“雍防百川,各以为利”,把决堤放水作为进攻或防御的手段。从公元前332年到公元272年的600年间,黄河三度为灾,便是人为因素造成灾难的明证。讲述管仲改革时补充其环保思想:“山林虽近,草木虽美,宫室必有度,禁伐必有时。”讲荀子思想时可介绍他的保护生物资源的理论和措施:“养长时,则六畜生;杀生时,则草木植。”史学巨著《史记》非常注重分析自然和社会环境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影响,南北朝时著名农书《齐民要术》阐述了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抓紧农时耕作,改革生产技术和工具等具有环保意识的理念,其中许多做法和经验至今仍值得我们借鉴。

二、结合时政热点进行宣传,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

现代中学生对时政热点问题感兴趣,教师在历史课堂上可将历史与现实问题相结合进行环保宣传,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

西部大开发是当前学生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笔者将中国的西部大开发和美国西部的开发结合起来,先给学生介绍美国开发西部的一些做法:美国开发西部走的是先开发后治理的道路。由于大规模开垦草原、砍伐森林而引发席卷美国的黑风暴,毁掉4500万亩耕地,造成自然环境的极大破坏,也给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损失。我们今天开发西部不能走美国的老路,既要开发又要重视对环境的保护,从而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此外,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渗透一些触目惊心的现实危机:由于在过去的二三百年里,人类向大自然过度索取而较少考虑发展的可持续性,致使全球生态环境迅速恶化,淡水资源严重不足,森林覆盖面积锐减,土地日渐沙漠化,物种多样性不断减少,温室效应日益严重,自然灾害频频发生。2002年“非典”肆虐,国家明令禁止捕杀、贩卖野生动物,但媒体上却仍然经常有大量关于违法捕杀、贩卖的报道,此时可结合媒体上的评论对这些丑恶现象进行鞭挞,从人和自然唇齿相依多角度,以严肃的态度帮助学生学会关心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学会关心人类,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三、加强实践活动,多渠道开发历史自然环境教育资源,深化学生的自然环境意识。

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不是把环境知识作为教育的唯一目标,而是通过教师不局限于教材,去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环境教育是“为了环境的教育”,故环境教育十分强调其实践作用。

通过有组织的、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综合课外实践活动,学生的环境意识会得到提高,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加强。如借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等与环境有关的“纪念日”,开展环保教育活动。可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历史作品展览、历史与环保知识竞赛等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环保宣传活动,扩大环境纪念日的效应。除此以外,可组织以环境教育为主题的在线讨论,学生通过阅读大量的资料,能就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和解决途径等发表自己的见解。还可以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开展环境专题讲座等,通过一系列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环境实践活动,把理论与实际有机联系起来,既可发展学生能力,又可领悟环保的实际意义,促进学生环境道德的内化。笔者与其历史教研组成员参与的以环境教育为特色的校本课程研发,有力推动了江苏省“绿色学校” ──靖江市第一高级中学自然环境教育的开展,并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表彰。

教育的目的在改变人类的思想和行为,因此,解决环境危机还得发展教育。环境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具有正确的环境态度和价值观,并能做出理想的环境行为。担当此次课改重任的历史教师责无旁贷,必须重新审视历史学科的环保教育功能,和在教学中如何去实践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在教会学生在学会学习的同时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关注自然,关注社会,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徐静缪:《实践型课程建设与实施》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年

[2]赵国忠、林安凡 主编:《课堂教学的亮点在哪里》 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3]余伟民:《历史教育展望》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篇10

汉字在世界各种文字中具有其独特的魅力,它是人们仰观俯察、博采众美的结果。书法,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既有实用价值,又有欣赏价值。千百年来,我国历代文人骚客对汉字书写都给了极高的评价。汉代杨雄说:“书,心画也。”清代刘熙载说:“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如其人也。”等等。这些无不说出了写字与做人的密切关系。因此,在现代教育教学中继续加强汉字书写教学和训练,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推动我国素质教育进一步发展。

但是,我国现在的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不仅仅是社会上,甚至是一些老师、学生对于写字教学也都还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特别是现代科技的发展,更使一部分人忽视了对汉字书写的教学和训练。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有些人(特别是一些“聪明”的学生)误以为以后大都使用电脑,手体书写好坏都无所谓,因此不再重视汉字的书写练习。另一方面,很大一部分学校还在片面追求高分数、升学率,给学生布置大量的课外作业,学生做作业只是急于完成任务,而忽视汉字的规范书写。其三,一些老师的素养不高,对学生不能正确指导,学生也就对写字产生不了兴趣。所有这些因素都影响了学生的书写水平,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也大大减缓。大大阻碍了我国素质教育前进的步伐。

根据我近几年的探索、实践,在中小学加强学生写字教学和训练,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第一、写字教学和训练是继承和发扬我国书法艺术的优良传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途径。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是我国特有的艺术形式之一。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在历朝历代都留下了不朽的作品,学习和欣赏这些不朽的作品,是对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同时也会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学生在写字教学和训练的过程中可以反复强化这一情感,这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民族情感教育的一种具体可感的教育形式,更适合中小学生的心里接受能力。

第二、写字教学和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美学观念和审美情趣,是对学生进行美学教育的比较具体、真实的途径。

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学思想的完美结合及集中表现,无论是篆书的婉通,隶书的方峻,楷书的端庄,行草的飞逸;无论是秦汉尚势,晋代尚韵,宋代尚意;无论是王羲之、颜真卿、米芾、王锋;无论是历代书法家们的风格、流派、笔法以及他们用墨的干湿浓淡,作品的排列章法,都无一例外的体现了时代的审美特征和书家的灵性和情感。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是时代传统文化和作者美学观念的完美结合。因此,对中小学生进行写字(书法)教学和训练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中小学生感受美学――欣赏、体验美学。在欣赏中感受,在练习中体验,两者互相促进,完成感受美的意境的过程。我认为这是一种既具体又真实的美学经历,无疑在中小学生的幼小心灵中所形成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第三、写字(书法)教学和训练可以培养学生踏实认真、一丝不苟的良好习惯,锻炼学生顽强的意志。

写字(书法)教学和训练一般都须从楷书学起,而“楷”是整齐规矩、可做楷模的意思,汉字横平、竖直、方正的特征,都要求学生在起步的时候就认认真真、踏踏实实、一丝不苟来完成。而要做到真正有所成就,甚至形成自己的风格,那就必须天天练习,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成功,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有顽强的意志和良好的习惯。而这种踏实认真、一丝不苟的良好习惯和顽强的意志力,在老师平时的作业检查和写字训练的督促与鼓励当中就能及时的得到培养和巩固。

第四、在写字(书法)教学和训练中增长知识和陶冶情操,互为促进。

我国历代书林高手无一不是文学名家,学生在欣赏和练习书法的过程中,沉醉于笔墨世界之时,玩味这个世界所表现的历代诗文,增长知识,修身养性,就会更觉惬意。如“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使人顿觉宇宙宏阔。欣赏的《沁园・雪》,既能使人感觉到宏伟的、磅礴的气势,感受到祖国山川的壮丽,更能使人感受到一个伟大的政治家的那种宽阔、博大的胸怀和远见卓识。而且学习书法艺术,欣赏、临摹古人作品,是与先贤们进行心灵上的交流。这往往比只读他们的诗文有更微妙、深切的感受。这样就会使学生在知识学习中欣赏艺术,在艺术欣赏感悟中激发学习兴趣,陶冶情操,互为促进。

当然,我们在写字教学中不必强求每个学生都发展成书法家或艺术家,但对书写规范、整齐、美观的基本要求和技能却是每个学生必须做到的,而且是处在中小学的识字阶段的每个学生都应该做到的。因此,在我们推广素质教育的今天,尤其要在基础教育阶段重视写字教学,真正提高学生素质,推进素质教育的快速发展。

篇11

为切实将教育教学工作抓在实处,学校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规划引导,为教育干部和教师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融会、提高的平台。

一是广泛宣传,统一思想。学校以会代训,进行了广泛宣传,使教育干部、教师充分认识到以专业化发展为根本要务的队伍建设对于在更高层次上提升办学理念、改革教育教学、促进素质再提升、优化学校管理的重要意义,做到人人重视,全员参与,广泛受益。

二是健全机构,完善机制。在学校整体层面和各个级部,分别成立了领导小组和日常管理机构,制定了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和一揽子工作计划,构架起“施受互动、共同提高”的“传、帮、带”一体的运行机制和长效机制。

三是建章立制,保障规范。学校及时研究并制定了队伍建设系列制度,如《统一考核制度》《问询问责制度》《民主考讲制度》《个案反思制度》《包组调研制度》《定期评教制度》《督查评估制度》等,使工作的全程管理始终有章可循,严谨规范。

基于以上三方面的工作,学校确定了以建设和健全“四个系统”为核心的总体目标和任务,即以加强学习为先导,努力建设“学习型”系统;以提升道德境界为着力点,努力建设“和谐型”系统;以加快教育发展为重点,努力建设“创新型”系统;以优化服务为核心,努力建设“服务型”系统。通过抓规划促规范、抓管理促落实、抓过程促实效、抓反馈促交流和抓反思促提高的“五抓战略”,形成了有力的抓手,奠定了良好的开端。

二、人尽其才,注重反思,提高素质

为抓学习促反思,抓反思促提高,学校具体落实了“三个环节”,确保“八个到位”,开展“联谊对接”,实施“一个认定”。

一是落实“三个环节”。在学习环节,加强集中培训,包括“读、看、学”,即“读理论书籍、看培训光盘、学先进经验”。在思考环节,着重反思积累,包括“议、写、谈”,即“议一议读书心得、写一写实录观后感、谈一谈学习体会”。在实践环节,强化理论升华,包括“备、说、模”,即“备备”――备一例风格独特和特色鲜明的管理案;“说说”――适时召开专题会进行“说案”并当众进行自评和他评;“模拟”――组织教育管理专题模拟演练,进行直接体验。

二是确保“八个到位”。即“领导责任、培训时间、内容、形式、措施、制度和经费”等八个到位,做到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并将每周五下午定为固定的培训学习时间,由各教务处负责组织实施。学校成立督导组,定期进行协调、督查和指导,同时设立了培训学习账户,人均每学期不低于100元,以确保工作规范运转。

三是开展“联谊对接”。本着“双赢”的原则,加强了与联谊学校的对接,积极开展“大村、六汪、胶河、黄山和宝山西北五乡镇区大学区大教研”,就初三第一轮和第二轮复习、有效课堂研究及展示、学区学科大集备活动等,广泛而深入地开展校际间教育干部、教师联谊和业务交流活动,要求每名教育干部每学期至少参加两次联谊活动,就所学到的新经验或心得体会等加强反思积累并写出理论文章,向大家汇报传授,实现了内涵的丰富和外延的拓展。

四是实施“一个认定”。实施教育干部民主生活会和“考讲”制度,每季度一次,每次一个专项,每次一个认定,每次撰写3000字的分析材料,并做到“三个对照”,即“对照上级的要求具体查、对照师生的要求马上查、对照职责范围全面查”,限期加以解决。同时建立干部考讲档案,将考讲结果纳入考核和使用档案。

基于这四方面的工作,学校广大教育干部、教师在学校的整体引领下,自我学习、自我反思、自我提升的热情不断高涨,仅就2016年上半年,教师所撰写的教育教学科研论文获青岛市市级以上奖励的有66篇,在市级以上核心期刊发表的近30篇,从而走出了一条适合学校的教科研和校本研训之路。

三、把握核心,强化实践,全面发展

樽シ蠢〈俳涣鳎抓交流促实践,学校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为教育干部、教师素质的提升搭建实践平台。

一是政治上,重在发展观。认真落实每月一次的集中学习交流制度,主要是针对科学教育发展观、省素质教育会议精神、教育干部作风建设、教育软环境建设等文件精神要求,在教师中适时开展了“三个一”活动:“一次汇报”,就所学到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本领向大家汇报传授;“一次议论”,就存在的疑虑展开议论,统一认识;“一次整改”,就存在的问题集思广义,加以整改。以此确保广大教育干部、教师树立“三种意识”,即增强保底意识、增强优化意识、强化效率意识。

二是能力上,重在开拓性。由干部举办专题讲座,对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适时开展了“三个教育反思专题讲座”:一个教学常规反思――注重学习研究,实现教学常规的再完善;一个教育管理反思――注重实践反馈,实现管理理论的再提升;一个心理案例反思――强化心理干预,开拓和谐的心理空间。以此为基础,在教师层面上配套开展了“个人发展规划工程”“读书工程”“青蓝工程”“中老年素质再提升工程”四项工程。

三是业务上,重在专业化。实施传经布道“12345”工程:“1”即“一个对子”――与一名青年教师结对子;“2”即“两个个案”――锻造一个精品教学案和指导个案;“3”即“三节授课”――上好一节新课改公开课、一节指导研究课和一节教研汇报课;“4”即“四个展览”――一个落实省素质教育会议精神的教学成果心得展、一个以校本研训为主题的教研经验展、一个教育教学前瞻性管理反思个案展、一个心理干预或心理咨询专题讲座展;“5”即“五个评议”――学期末开展“领导评议、教研组评议、教师评议、学生评议、家长电话访评”的五评活动。

基于这三方面的重点强化,学校广大教育干部、教师在政治素质、业务技能、开拓能力等方面得到了提高,并起到了“排头兵、领头雁”的先锋模范作用,其中英语、化学、政治等学科教研组,多次被市教育体育局教学研究室评为先进教研组。自学校实施“青蓝工程”后,已有16名教师提前成长为教学骨干。

四、立足人本,构建和谐,长远发展

为抓管理促实效,抓过程促管理,学校立足人本化和人文化,采取了强化理念、改善环境、健全制度等保障措施。

1.强化服务理念,以此内化外在行为

一是引领树立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将工作中的重难点和薄弱处,细化到每个环节、步骤,坚持“精准把握、精细筹划、精确落实”,力求“三清”,即具体情况清、矛盾问题清、思路方法清,并建立精细过程跟踪记录档案,形成完整的跟踪服务体系。

二是引领树立感应化教育的理念。加强“以校为家”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家的氛围,以底蕴深厚的校本文化,实现“心灵谐振”和“和谐认同”,在情感交融中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是引领树立人性化服务的理念。深入贯彻落实“以校为本、以人为本”的人性化和人文化的管理理念,用“一站式”服务,提高师生的满意度和受益度。

2.强化以人为本,以此营造和谐空间

一是关心教育干部的工作。要求学校主要负责人和中层干部经常与他们座谈交流,了解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认真研究,妥善解决,做到以心交心,以真情换实意。

二是关注教育干部的发展。建立了教育干部“发展登记录”,对他们的学习、教学、听评课、管理、考讲、个案反思情况及问题等进行登记,定期给予综合分析并及时指导,促进他们成长。

三是关心教育干部的心理。学校将关心、疏导、转化心理压力作为一项重要职责,密切关注他们的心理感受,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为他们营造出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工作氛围以及和睦相处的人际环境。

3.化考评督评,以此构建长效机制

一是实施“多元考核制”。“按比性”――考核小组按“德能勤绩”等情况先行考核,按70%计入,考核委员会进行复查审核后,进行再考核,按30%计入;“加减性”――年度内受表彰的加分,受问询问责的减分;“多元性”――健全并实施了“年度考核总分=工作政绩+教师评价+社会评价+领导评价+加减分项”评价机制。

篇12

(1)坚持民主治校,推进素质教育。所谓民主,就是增强师生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把对自己、对家庭、对集体、对国家应尽责任当作享受。做到:增强服务意识;建立和谐、温罄的互助关系;尊重和发展教师的个性;决策过程多商量,集思广益。

(2)坚持依法治校,尊重科学规律。所谓科学,就是按规律办事,研究事物内在的规律,再依据规律,制定出制度、规矩、方法、计划,然后,按规则去运行,去管理学校。做到:建立科学有序的计划系统;建立层层负责的监督检查系统;建立总结反馈系统,减少失误。“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时时有事干,事事有时干”,确保学校各项工作计划的落实。

2.教师要养成良好的教书育人习惯—良好习惯培养的关键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当好一名教师,首先要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把追求理想、塑造心灵、传承知识当作人生的最大乐趣。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二要努力钻研,学为人师。做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的楷模。三要以身作则,行为世范。身教重于言教,广大教师要加强师德修养,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思想道德风范去教育和感染学生,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全社会的尊重。

3.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和健康习惯—良好习惯培养的落脚点

(1)坚持“七个一分钟”。做到:每天做一分钟家务劳动;写一分钟日记;唱一分钟校园歌曲或军歌;一分钟挺胸、抬头、大摆臂、高抬腿、踏步;练一分钟注意力;练一分钟演讲;读一分钟中外名著或名人传记。

(2)培养“八个学习习惯”。订计划的习惯;预习的习惯;适应老师的习惯;自己留作业的习惯;自己出考试题的习惯;整理错题集的习惯;筛选资料,总结学习经验的习惯;大事做不来小事赶快做的习惯。

(3)坚持道德长跑,培养良好道德习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让每天“七个一分钟”、“八个学习习惯”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落实《中学生守则》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讲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创建和谐校园。

(4)培养强身健体习惯。健壮的体魄是提高生命质量的保证,健康是支撑人生的最重要元素。要把增强体质强壮体魄的任务与学习任务一样加以明确落实,要持之以恒地坚持锻炼身体,养成坚持跑操、眼操、体操、原地踏步等习惯。

(5)培养严谨生活习惯。穿戴整洁,朴素大方;勤俭节约,生活节俭,不互相攀比,不乱花钱,不浪费水电,不浪费学习和生活用品,爱惜粮食。经常参加集体劳动,认真做好每日早操,体育课的锻炼活动,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比赛。

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要做到哪些?

1、健全机构、制定方案。各学校成立由正校长、副校长任组长,相关人员及班主任为成员的良好习惯培养实施领导小组,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立足根本抓管理,正确导向抓落实,着眼效果抓养成”。

2、以点带面、典型引路抓落实。确立五所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试验学校,充分发挥试验学校示范带动作用。

3、落实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培养方法。“全员”一是指学校要对全体学生负责,面向全体学生推行良好习惯教育,二是全校人人参与其中,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全程”一是指学校管理措施的全过程,二是指师生在校工作、学习的全过程。“全方位”用最通俗的话说,就是指工作要横到边、竖到底,全覆盖、无缝隙。全方位主要是指对学校办学资源的全面利用,办学环境的全面优化,教育教学内容的全面丰富。

4、落实“严、细、实、恒”的基本要求。所谓“严”,是严格的按规律办事,是严谨的治学作风,是严肃的人生态度。“细”即从细节中引发大思考,从细小处发现大道理,从细微处养成大习惯。抓起始,争取良好开端。“实”即学校设定的良好习惯培养目标实实在在,具有可操作性,抓善终,落实每个细节。“恒”就是要坚持到底,义无反顾地做下去,真正将落实进行到底,抓过程,坚持不懈。在良好习惯培养上,既不能搞“高、大、全”,更不要搞“假、大、空”。

5、开展快乐大课间操活动。大课间操是落实“阳光60分”,贯彻全民健身计划,保证学生体育活动时间的一项举措。各学校结合新课程精神,采取不同的锻炼方式,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活动时间,空出上午、下午各30分钟进行活动,让学生的身心得到最大程度的放松。

6、重视班主任工作,充分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在良好习惯培养中,班主任具有主力军作用,提倡班主任坐班,到班内办公,班主任通过召开班会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加强监督检查评比,强化学生的行为意识,培养学生优良的行为意志。要有文明学生,首先得有文明教师。教师,在学生良好习惯培养中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在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同时,进一步抓好师德师风建设,使全体教师做到教育与育人并重,言传与身教并重。

7、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切实把良好习惯培养贯穿在品德课教学始终,渗透在文化课教学之中;充分发挥校内各种活动的教育作用。如:每周一次的晨会、升旗仪式、第二课堂;每月一次的黑板报、收缴管制刀具、学生不宜书刊等;开展班主任工作交流研讨会、法制报告、安全教育报告会、社会实践活动;每学年一次的军训、运动会、开学典礼、手拉手活动、献爱心活动、家长会等,寓教于活动中。

8、充分发挥家长学校教育作用。定期开展家长学校活动,搞好家长培训,有效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形成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的教育局面,落实良好习惯培养教育。

9、强化管理,加大检查评比力度,促进学生文明言行的形成。学校要每周对各班《守则》《规范》的践行情况进行严格检查,及时公布检查结果,并定期进行评比,奖优促差。对执行好的班级予以表彰,并总结推广经验,反之则给予批评教育,让学生晓之以理,并要求限期改正。检查的结果作为评选“文明学生”和“文明班级”的重要依据。学校要进一步开辟活动阵地,围绕良好习惯培养重点,积极开展主题教育和系列教育活动,促进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学生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引导学生做到“三别”、“四带”、“五无”(即向粗鲁告别、向陋习告别、向坏事告别;把礼仪带进校园、把微笑带给同学、把孝敬带给长辈、把谦让带向社会;地面无痰迹、室内无纸屑、桌凳无刻画、墙壁无脚印、出室无脏话)。

10、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发挥环境育人功能。要注重发挥隐性教育因素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坚持办好德育展室、广播室、宣传栏、橱窗、板报等宣传阵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行为环境。真正让每一面墙壁说话,让一草一木都能育人。使其受到全方位、立体式的教育。

(二)规范管理改革创新,着力打造高效课堂

为促进全县初中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教育局专门下发【《**教育局关于在全县初中继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创建高效课堂活动的实施意见》莘教发[2009](31)号】文件。各初中学校要认真学习此文件,积极探索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1.统一思想,增强打造高效课堂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1)打造高效课堂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规范办学行为、实施素质教育、追求高效课堂,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规范办学行为是规范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实施素质教育是明确学校育人的具体内容和基本要求,追求高效课堂是建立科学合理教与学的和谐关系、遵循人的正常发展规律而实施教学的具体体现。打造高效课堂是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

(2)打造高效课堂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途径。教育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也是影响着教育发展目标的关键点。通过课堂教学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课堂是教育质量提升的主阵地,在省政府规范办学行为的形势下,全力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显得尤其重要。

(3)打造高效课堂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教育工作中贯彻科学发展观,就要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就必须通过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效益,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学校的科学发展。

2.抓住重点,积极探索打造高效课堂有效途径

(1)扎实备课,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备课的及时、充分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教师要充分研读教材,努力做到教案的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教学流程科学合理、教学重点突破有方、教学方法恰当有效、课内练习精选精编、教学效果明显实在、教学个性充分张扬;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灵活采取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相结合的制度,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不断探索有效备课的新路子,坚决杜绝无效备课,以及为应付检查而备课的现象发生。

(2)完善模式,为高效课堂提供载体。各初中学校要继续探讨、实践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课堂教学模式,确保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而有效的活动,确保学生的课堂训练时间和质量,坚决避免不顾学生的一味讲、满堂灌、填鸭式;要关注学生课堂学习的状态,想方设法让学生在课堂上打开学习器官、集中精力、积极思考、相互合作;要强化课堂的效果意识,集聚一切教学要素,调动有效教学手段,切实保证课堂教学实在高效;要以训练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在此基础上每一节课均留有学生当堂集中训练时间,精选习题,当堂评讲,确保练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精心教学,为高效课堂夯实根基。高效课堂应是努力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这一手段,高水平地达成培养人的目的,高效课堂应是教学高效率和高效益的有效结合。课堂高效在于教师,在于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在于教师研读教材的功夫,在于教师对课堂的精心设计,在于教师对教学的科学规划,在于教师对教学的材料的精心提炼,在于从学生角度设计出学生能高效自主学习的活动抓手,让学生能长时间的充分实践活动,又有大量的积累,老师又能不失时机的提升。

(4)及时反馈,为高效课堂提供保障。要将课堂诊断形成制度。教师要结合写教后记进行自我反思;各学科组要对组内成员进行自我诊断和相互诊断,并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各年级组要进行阶段性诊断,用典型案例解剖麻雀,及时推广好的教学实践,纠正偏误;学校要举办课堂诊断与反思活动,从面上有针对性地解决共性问题,切实提高教学效益,努力帮助教师提升教学业务素质。各校要采取有效手段,确保课堂教学效果的巩固和延伸:作业布置要在集备时统一精选习题,做到“三布置三不布置”:三布置:发展学生思维的;发现规律方法的;拓展视野、提升能力、引导探索的。三不布置:重复性的;惩罚性的;超负荷的。作业量要精当,难度要适中,提倡分层作业;要强化教师对学生的课业辅导,优化辅导形式,确保辅导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跟踪解决。

(5)特色发展,为高效课堂拓展空间。各校要确保综合实践课程开设到位,要进行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开发,引导教师结合体育艺术教学和其他社团活动,努力将活动课程化、将课程活动化,及时总结和提炼,不断丰富课程建设内涵。要鼓励教师尽可能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发挥家庭在学生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努力架设家校互动平台;要形成教师家访、教师随机检查学生学习小组活动情况等制度,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将高效课堂打造与课程开发、课题研究等有机结合起来,注意特色的彰显与渗透,努力将学校特色体现在师生的行动中。

(6)营造氛围,为高效课堂提供文化支撑。学校文化是学校主体成员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及其行为方式。它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推进学校和谐发展的重要载体。学校能否形成良好的积极推动学校发展的和谐、自主、平等的核心文化内涵,学习者能否真正融入并适应这一学校文化,对教学活动是否高效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因此高效课堂教学的研究对学校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各校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为高效课堂营造良好氛围。

3.加强领导,确保高效课堂创建取得实效

(1)要发挥校长第一责任人作用。校长作为学校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在构筑师生共同发展的高效课堂的探索中,必须提高自己的专业含量。因此,校长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深入课堂听课评课,直面教师工作,切实关注学生学习效果,深入把握高效课堂教学的现实走向,及时提出针对性地指导意见,采取积极有效的研修措施,保证高效课堂教学的持续发展。

(2)要优化教学管理。各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要将教学管理工作作为中心工作,关注教学信息,钻研教学业务,思考教学问题,及时提出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调研和指导中去,要全面加强对教学全过程的监督,为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提供保障。要引导教师追求“有效课堂、高效课堂、品位课堂”,做到“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月月清”,努力实现教学的高效益。要将校本培训作为提升教师业务素质和能力的主要手段,做到校本培训课程化、制度化、多样化、主体化,提升全县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

篇13

当前,中学语法教学处于"考试不涉及、学校不重视、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的尴尬境地。语法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实际能力服务。因此,笔者不提倡淡化语法知识,在中学阶段学习语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前人研究以论述为何要重视语法教学,深究了其意义和地位为主,本文就不再赘述,笔者将重点结合广州中考、广东高考涉及的语法知识和考点来探究如何加强中学语法教学。

一、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法教学

201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附录三对语法知识要点作出了明确规定:1.词的分类;2.短语的结构;3.单句的成分;4.复句的类型。此外,还添加了对常见修辞格的要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可见,语法和修辞是不可分割的。可语法知识却零散地安排在人教版七到九年级的语文书里,如七年级下册附录2是"汉语词类表(实词)",八年级上册后附录2"汉语词类表(虚词)" ,八下附录分别是"句子成分简表"、"短语结构类型表"、"标点符号用法"。此外,教师期末赶课时连正常的课文也未必能讲完,这些安排在附录里的语法知识就更难以教给学生。很少学生会自觉去接收、理解和学习应用,以致现在的初中生语法意识淡漠,无论在口语交际还是写作中容易犯语法错误。

病句是中考必考的语法选择题,尽管它只出现在基础知识部分,但学生却常在分值最大的作文上犯语病。因此,如何正确地遣词造句就显得尤为重要,且极具实用性。我们不能把语言知识和文学知识割裂来看,不能把语言当成是一张皮,文学又是另一张皮。教师需要系统性地教授语法知识,与此同时,还要告诉学生常见的语法错误,避免在写作时出错。如修改病句中的词类误用、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累赘、语序不当、句式杂糅、歧义;再进一步分析,如词类误用方面是误用了词性还是感彩等、而在搭配不当方面则是动宾搭配不当还是主谓搭配不当等;最后总结出各种类型的病句错误,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个知识网络,层次分明,逻辑清晰,那么在做题或写作时就不易出错了。

例:2014年广州中考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使用"电子往来港澳通行证"自助通关,使旅客大大缩短了排队等候过关的时间。

B.新建的广州儿童公园为小朋友提供了观鱼池、滑梯、迷宫、超市等海尔设施。

C.有的宠物狗因其事迹和照片在网上传播而成为明星,这样的宠物狗被称为"汪星人"。

D.如果考生考前吃得太饱或者太油腻,就会延长消化时间,降低复习效率和考试状态。

【解析】选C。A"通过...使..."导致句子没有主语。B"超市"不是"游乐设施",归类不当。D"降低考试状态"搭配不当。

二、高考考纲下的语法教学

由于大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忽略了语法这一方面的知识学习,所以会出现难以衔接高中语法知识的现象。而中学语法教学中又涉及语用、语义、语法的知识,才能完成高考对语法的考察要求"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故教师在传授承接初中语文的语法知识外,还要把语用(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方法等知识详细教给学生,让学生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如2013年广东高考 4.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生产能力的增强,加上与生俱来的动物性,使人类对生物形成了过分的优越感,产生了过度的欲望, 。 ,更使一些人误以为可以无视生物的生存权, 。但对自然界造成危害的不是生产能力和科学技术, , 。 ,可以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从而使人类能够在尽可能少地影响自然的情况下生存,并且能不断改善自己的物质生活,还可更有效地保护物种和自然环境。

①生产力的发达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②是人类的观念

③科学技术的发达 ④看不到生物对人类的重要作用

⑤以至对生物的破坏和干预远远超出了维持生存的需要

⑥是人类怎样运用它们的问题

A.④①⑤②⑥③ B.④③⑤⑥②① C.⑤①④⑥②③ D.⑤③④②⑥①

【解析】选D 。解答关键要注意横线前后的语义衔接,并关注横线后的标点符号提示的总分关系。根据第一空前的"欲望"与⑤中的"超出生存需求"相照应,第一空为⑤。排除AB。接着,从"生产能力""科学技术"等关键词得出第二空为③,最后一空为①,排除C。

连贯题的难度比病句题大,六个空之间都包含不同的层级语义关系及逻辑顺序,因此教师可适当渗透现代汉语语法学的句法分析当中的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及变换分析法入高中语法教学中,让学生更好理清思路和掌握答题的要领。

又如2012年广东高考22.以下是一家公司的招聘信息,请将这一信息改写成正式的招聘启事(以"本公司"开头),要求内容准确、层次清晰、表达得体。不超过75个字(含标点符号,电话号码占两格)。

帅哥靓女,你大学本科毕业不?办公室软件使用熟练不?英语交流顺溜不?有没有驾照?会不会粤语?快来看哦,我这儿找人啦!这是个中日韩三国合资公司,马上要在"2010亚运会"举办的地方广州开业咯。现需要行政秘书3名。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哦!要是有意,可以电话168168,8月31日面试,海心大厦908,不见不散哦。

【示例】本公司系合资公司,即将开业,现拟聘行政秘书3名,要求会操作办公软件和粤语,英语口语流畅,有驾照,本科,性别不限,待遇面谈,有意者请拨打168168。

这考查学生对现有信息进行概括归纳提炼表达的能力。虽然招聘启事很少涉及,但教师也应教授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招聘启事正文包括用人的单位、对象、询问事宜、联系办法等内容,要实事求是。高考还考察学生如何将长句转换成短句短语,或从零散的语言中提取有用的信息,这些知识和技能都需要日积月累,不能因为应试而让学生去临时抱佛脚而缺乏系统性条理性的学习和应用。

题目的用语不够庄重,太口语化,宜改为较正式的书面语表达。口语交际也是中学语文的重要一环,在综合性学习的口语教学中也要重视语法。当学生嘴里说出"好好耶"这个词时,他们错将"好"重叠,把它看作是表示性质的形容词。珠三角的学生以讲广州话为主,受粤语影响,"好"往往充当了"很"的角色,变成了程度副词。实际上,现代汉语是没有"好"这个副词。因此,教师还需注意区分方言词和汉语在语法上的异同,给学生厘清界限,避免混淆。

结论

中学语文语法教学要与应试教育结合起来,引起师生的关注。初中阶段掌握词、短语、单句、复句;高中阶段掌握多重复句、句群。语法的学习,对理解词义句义、修改病句、做语用题及写作都有很大帮助。教师应在日常的阅读教学和语言知识教学中不断教授系统性的语法知识,并让学生多积累总结,提高其语法水平,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胡明扬.中学语法教学刍议[J].语文建设,199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