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中地理常用教学方法

高中地理常用教学方法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1 10:01:0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高中地理常用教学方法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高中地理常用教学方法

篇1

现代教育以素质教育为主,以往高中地理教学方法较为落后,以知识灌输为主要方式,不仅会降低学生学习效率,还会影响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因此,在教育改革的今天,地理比较法被提倡并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一、地理比较法

地理比较法的适用范围十分广泛,这与其自身类型多样化有很大的关系,将地理比较法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不仅可以改变教师教学方法,还可以使教学方法更具针对性与概括性,使学生学习方法不断丰富,增强学生在高中地理中融会贯通的能力。地理比较法涵盖的内容很多,在高中地理中的应用范围也很广,如仅大气相关内容就应用了21次地理比较法,可见地理比较法是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较多的方法。

二、地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常用方法

1.类别比较法

由于对比方式的不同,可以将类别比较法分为两种,一种是同类比较,另一种是异类比较。如,在气象讲解中,教师就要将同一纬度或同一经度上的地区进行比较,让学生掌握它们之间的差异,这样直观的比较方式有助于学生记忆,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地理知识。

2.概念比较法

概念教学一直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难点,由于概念本身抽象性强,很容易使学生记混,因此,教师应将相似概念进行比较,让学生找出两者之间的不同点,增强学生的认识。如,在气候知识学习中,教师就可以对比热带与亚热带季风特点,并让学生掌握这些不同点,以此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3.图表比较法

图表是地理知识学习中必不可少的要素,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与记住知识,如,在学习农业区位选择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制作珠三角一带农业区位与东北老工业基地农业区位示意图,为学生展现两个农业区位之间的不同,让学生了解在东北地区每年只能进行一次农业种植,水稻种植面积较为有限,而珠三角一带的农业区位可以每年进行两到三次种植,水稻种植面积十分广阔,这样学生也会了解到导致这种差异出现的因素。

4.专题比较法

在地理实践教学中,需要教师为学生理清知识框架,因此,教师应以某一综合点入手,实现专题教学。教师可以通过专题比较法强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识。如,在学习过农业类型以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共同研究水稻种植区与放牧业地区之间的气候差异等,并将这些研究结果通过图表形式展现出来,以便深化学生理解。

三、地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将地理比较法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可以使教学更加丰富,教师可以通过分层分类等方式实现教学,但在应用地理比较法进行教学时,还需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1.引导学生自觉应用比较法

高中地理教学之所以要应用地理比较法,不仅是为了让学生记住知识,更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也就是说让学生学会比较法的同时,让学生正确运用与习惯使用比较法。所以,教师一定要让学生看到比较法对学习所起到的作用,如,在气候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概念比较法了解热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季候之间的差异,并让学生掌握两者之间的差异,这样学生就可以认识到比较法的作用,在日后的知识学习中也可以运用比较法,掌握更多学习技巧。

2.地理比较法与其他教法的结合

课堂教学是综合性教学活动,它能够得到多种教学方法的支持与推动,所以,在利用高中地理教学比较法时,一定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方法,确保教学顺利进行。如教师可以将小组教学法应用到地理教学中,让学生均匀分成几个小组,通过小组间讨论实现地理教学,通过小组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协作,还会通过相互之间的学习,让学生更加清晰学习内容异同点,以使课堂教学更为有效。同时,教师也可以将归纳分析法应用到教学中,如,在学习四大渔场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与探讨四大渔场分布特点,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触类旁通,掌握地理知识。此外,还可以将直观教学法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现阶段,很多高中都引进了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出图像进行教学,如,在洋流流经区域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图像来完成,用红蓝两种颜色分别代表暖流与寒流,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看到寒暖流分布情况,减少学生的错误理解。

3.为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

高中地理教学主要是为了强化学生地理知识,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因此,教师应明确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构建知识体系。如,分析比较各单元主要内容,确定它们的联系与区别,通过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加以区分,整理出各章要点,将这些要点串联在一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真正体现地理教学意义,凸显高中地理教学价值。

通过以上研究了解到,高中地理教学主要是为强化学生地理知识,让学生更好地运用地理比较法学习知识,经常运用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弱化地理知识难度,这也是高中地理教学的共同期许。本文联系实际提出了地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方法,希望能为高中地理教师提供参考,进而搞好地理教学工作。

篇2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高中地理直观教学是指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借助逼真的事物或者亲身实践,使学生获得感性的表象认识,进而推动知识全面系统地掌握。相比于传统的照本宣科,这一方法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技术及学生的亲身体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然而,由于高中教师缺少系统的理论指导,直观教学在实际的高中课堂上出现了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本研究正是基于此来探讨高中地理课堂上怎样应用直观教学以及如何最大限度发挥其作用,因此,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一、高中地理直观教学的必要性

在高中课堂教学中,学生主要是借助感官来完成听、说、读、写等活动,进而获取感性的对象,为思维准备了加工材料,从一定方面来说,直观教学和学生的感官、思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直观教学法不仅是学生感官认知特点的需要,同时也是认知心理特点的需要。此外,地理科学是一门关于地理环境分布、结构及发展规律的学科,具有很强的空间性与综合性特点,因此,“空间”理念需要始终渗透于教学过程中,而观察通常情况下会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借助多媒体及挂图等直观手段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学生头脑中所形成的地理表象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与兴趣。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较为常用的教学手段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同样,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适宜教学方法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必不可缺少的因素。一般来说,高中地理教学直观手段涵盖感官直观与思维直观两个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的层次,因为思维直观比感性直观更为复杂,同时感性直观又是思维直观的基础,离开了感性直观,思维直观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1. 感官直观层面上的直观手段

通常情况下,在高中地理直观教学中,采用的感官层面上的直观手段包括野外观察及教学挂图,其中,野外观察是带着教学目标,组织学生对野外的地理现象及事物进行具体的观察,进而获得直接经验的教学方法。这一方法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兴趣,有利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巩固课堂上的地理知识。当然在应用这一方法时,需要明确野外观察的目标,需要引导学生观察重点,便于其对事物的本质特征的掌握。教学挂图是挂在教室墙壁上的教学地图,常见的有交通图、地形图及气候类型分布图等。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挂图能够表示地理事物的分布,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及想象思维能力,此外,还能够利用挂图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激发爱国情怀。

2. 思维层面上的直观教学手段

一般来说,思维层面上的直观教学手段包括语言直观、板书直观及多媒体教学,其中语言直观能够借助教师逻辑思路来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教学语言直观能够采用直观比较与形象描述的方法,直观比较法是对地理事物的位置及高低的比较。比如,温度是以赤道为分界点,南北两极逐渐降低,形象描述是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描述地理事物,比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板书直观通过扼要简明的板书来突出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从某种方面来说,板书在地理教学中能够通过边讲解边画图的方式,使学生达到深刻理解的目的。多媒体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且通过事先制作好的教学软件来开展的一种教学手段,其动静结合,具有优化教学结构和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

3. 常用的地理直观教学在高中课堂的具体应用

由于地理中的知识很难记忆,一般采用一些口诀记忆法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比如,记忆我国水资源分布规律,可以采用“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口诀。在学习洋流这一节中,可以充分发挥教学挂图的作用,如果学生对挂图理解有问题,可以通过板书进一步细化。在教授地层结构这一节时,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动静结合的优点来达到形象教学的目的。此外,在学习植物的种类及分布这一节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带学生到野外去观察。

三、高中地理直观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策略

篇3

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为什么要借助大量的教学手段?这是由于受地理学科特点所决定的。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的科学,而地理学科是取材于地理科学,因而地理教学的内容具有广泛性(涉及的领域广阔) 、综合性(各地理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综合联系性)和区域性(地区差异性)的特点。

高中地理教材中有的比较抽象 (如地球的运动),还有大量的内容无法让学生直接感知。就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来说,他们的认识、理解能力比较低,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比较贫乏,涉足地理环境的空间也比较狭窄。因而使他们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认识、理解能力有限,如果不辅以直观的教学手段,去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障碍,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 而且还会使他们丧失学好地理课的信心,带着沉重的心态被动地学习,的确是索然无味的苦差。

篇4

地理是一门开放性很强的学科,知识点的前后结合很紧凑,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做题的过程中以图表为基础,调动所学知识,将读图所需要的知识点都一一列举并引用。在所有的高中地理读图教学中,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是较难攻克的一个难点。接下来笔者将以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为例,讲解教师在读图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知识、注重知识的紧密性。

首先教师要将教材中“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图”进行完善和整合,使其更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具体可以在图片上增加一些标记和有助于学生记忆的特殊辅助点,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语言上的解读和引导,使学生理解该知识点,同时还要使学生能够在读图的过程中不断调动已学的地理知识。如图一所示,通过教师的标注和强调,学生会在读图的同时明确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等这些气候的成因以及具体特征和这些气候的分布规律。

这就是在读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完善图片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引导性训练,使学生在读图的过程中能够一边了解一边调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总之就是地理读图教学要求教师完善图片信息,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强调知识的紧密性。这种教学方法不但效果显著,同时还能够巩固学生的已有知识,是高中地理读图教学中最值得提倡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地理读图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进行合理的图文转换

在高中地理教材中有很多教学内容需要图片展示加以配合,但是教材本身却没有配图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将需要展示的文字转换成图片,以更直观地展示地理教学内容。在图文转换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这才是地理读图教学的关键。图文转换能够使学生更清晰灵活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并且使地理知识点更加直观具体。

例如在分析台湾地区多雨成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以绘图的形式更加直观地进行成因展示。具体可以将风向、地理位置、洋流等自然条件加入到台湾地区的轮廓中,即在紧密结合知识点的同时进行图文展示。这样的图文转化可以将苍白的语言形象地展示出来,更加客观地展示教师所要讲述的内容,同时使学生学习起来更加的得心应手。

在地理读图教学过程中进行合理的图文转换,这样的教学方式更客观具体,能够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学习,是读图教学中最高效和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三、地理读图教学要动静结合

地理是一门开放性很强的学科,其中涉及的很多知识点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季节、气候以及自然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根据这一特点将变化的地理现象以不同的图片分别展示出来,做到动静结合。

篇5

引言

地图被称为地理学的第二语言,这种独特的语言以图像、符号、注记和色彩等形式表现出来。地图中隐藏着浩瀚的知识,仔细读图,众多的地理特点和规律都能在地图上找到。地理教学有一大特点就是离不开地图,这是由它的学科特点决定的,它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特殊功能。纵观历年的高考题,地理图表题型占了非常大的比例,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读图能力,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非常重要。

一、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教学现状

一方面,在当今的高中地理教学中,相关数据表明,大部分高中地理老师对于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升。在许多老师的认知下,认为只要学生能够将教材上的基础知识背下来,就可以游刃有余地进行地理学习,老师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读图能力对学生的重要作用。其实,地理图标作为地理语言的一部分,可以清晰地对地理知识进行概括和表达[1]。另一方面,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缺乏重视,将地理学科划为副科范畴,没有给予重视,受这样的思想影响,学生不愿将自己的大部分时间进行地理学习,对于地理读图分析也缺乏练习,由此一来,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难以得到活跃,不利于学生读图能力的提升。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策略

(一)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提升学生的读图技巧

高中地理教师在开展相关课堂教学活动时,应首先引导学生明确提升其读图能力的一个重要基础是熟练掌握教材中与地图相关的基础知识,并且能够对一些较为常用的图例进行识别、记忆。学习地图是学习高中地理这门课程的基础,对地图中相关信息的解读在地理综合测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识别并记忆地图中一些较为常用的图例,并对相关的地图基础知识充分理解与把握,例如,引导学生对比识别与记忆一些分布图、地形地势图、统计图以及景观图等。与此同时,高中地理教师在开展相关课堂教学活动时,应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识图习惯,逐步树立识图意识,从而逐步引导学生将地图作为学习工具的良好习惯。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逐步使用图例、比例尺、指向标等相关要素,并对地图中的关键信息进行标注。通过这样的方式,高中生可以逐步养成学地理这门课程的习惯,从而不断提升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二)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

高中地理学科中绘图是提高学生读图能力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是读图的升华阶段,它能全面提升学生的识图、析图、记图能力。动手绘图,既能强化记忆,又能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第一,自编制图。在地理教学中,在预习或复习阶段,学生可以自己编制地图,把一个单元或一个章节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把文字内容变成图,把繁杂的知识变得直观有条理,易于记忆。比如在复习“地球公转”这一章节内容,学生可以绘出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图和地球公转图,通过图清晰地看到,在春秋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全球昼夜平分;夏至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北移到在北回归线上,北半球昼长夜短;冬至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南移到南回归线上,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北半球季节相反。第二,拼图、补图、填充图。利用填充图熟练绘制重要地图。比如在世界经纬网格上描绘世界轮廓、各大洲地形图;在中国地形图上画出河流、山脉、平原、高原;在中国政区图上填上各省的省会、与中国相邻的国家;在世界政区图上画出世界的洋流和四大渔场;用拼板拼中国地图、世界地图。只要持之以恒,学生的读图能力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三)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最好的教学资源

在当今社会信息不断发展的潮流中,多媒体教学方式逐渐受到广大教育者的重视,老师在培养学生地理读图能力的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资源,在网络上搜集先进的教学方法,并将清晰的地理图文提供给学生,教导学生在分析地图时,注重图中包含的隐性信息,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方法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并注重总结和归纳,使学生形成发散性思维。比如老师在讲授《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这节课时,可以在网络上搜集教学资源,在课堂上播放水资源的形成过程中以及它对人类的作用和影响,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步使学生的地理思维得到提升。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能够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拓宽知识视野。

结束语

要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良好读图习惯的培养,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读图的正确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地图、使用地图、绘制地图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的综合素养,进而提升地理学科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6

在高中地理学习中,地图占了很大的比重,它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特色之一,无论是地理教材还是地理高考试题都会不可避免地接触到地图,而大量的运用地图则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地理,本文就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相关知识展开论述。

一、增强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要想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就必须让学生学会分析,那么教师应当怎么做呢?首先,教师应帮助学生理解地图上所包含的一系列要素。读图的过程就是学生从地图上找到有效信息资源的过程,在找到信息之后教师可以对这些信息进行标记,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复习;其次,学生必须掌握并理解基本的地理概念、地理名词,对于容易混淆的地方,教师应细致地为学生讲解,这既有利于学生的归纳总结,也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比如,教师在讲述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时候,必须让学生明确它形成的原因以及它存在的一些特征,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最终加强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以及技巧

学生要想用图,就必须学会读图,就中国现状分析,大多学生不愿意也不想读图,因为他们找不到读图的方法,面对那些比较复杂的地图,学生常常不知所措,为此,教师必须教会学生基本的读图方法以及读图技巧。在平时的读图中,学生除了要背熟那些常用的地名之外,还要能够准确无误地在地图上指出来,比如,教师在讲授中国地理位置的时候,就可以要求学生指出相应的河流、山脉等的位置,这样的方法就是教师与学生共同读图,教师可以先做示范,学生模仿,这种读图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记住相关地图的信息,还能够让学生最大限度地从地图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读图能力的效果。

综上所述,我国高中地理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师教学方法不当等,由此可见,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势在必行,本文就相关的培养措施展开论述,着重指出应增强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此外,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以及技巧。

篇7

创新意识是决定一个国家、民族创新能力最直接的精神力量。在今天,创新能力实际就是国家、民族发展能力的代名词,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解决自身生存、发展问题能力大小的最客观和最重要的标志。在新的时代潮流中,谁能够坚持创新,勇于创新,谁就能够迎接未来知识经济的挑战。地理教学时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具有独特的优势,它涉及自然科学和人为科学的多方面的知识,更能够激起学生探究创新的欲望。利用地理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有深远的意义。

一、地理课堂教学创新的关键是高中地理教师一定要有创新意识

地理新课程要求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等。因此,高中地理教师要从教学创新做起,争做创新科研型教师。教学创新源于教师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教师要对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进行创新,探讨教学的得失成败,撰写教学案例、教学后记等,回顾教学过程,调整教学策略,寻求最佳方案,积累教学经验。新课程实验初期,高中地理教师面临着巨大挑战,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产生了种种困惑。比如,以前的地理教材结构清晰,知识丰富,重点突出,教师只要按照大纲和教材的要求,照本宣科地讲清知识点,就能完成教学任务,考出好成绩。而现在的教材变了,书本上现成的知识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学生活动,这些活动怎么处理?讲吧,不符合新课标要求;让学生活动,老师又不放心,怕学生乱了,掌握不了知识点,影响教学成绩。这就要求我们要围绕这些困惑,积极进行实验,从教学的创新设计、教学创新活动的组织和调控到教学效果的检验,让自己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老师在教学中探索、反思和再创新,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同时坚持撰写教学后记,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回顾、总结和评价,进一步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改变教学思路,完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这样,教师的综合素质和研究能力不断提高,从而实现了由教书匠到科研型教师的创新转变。

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创新模式应是淡化教学形式,注重实效

第一,教学方法创新应注意创设课堂情境。地理是一门与社会现象紧密联系的学科,如讲《大气环境保护》中温室气体增加、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与保护、酸雨危害及其防治时,可分别出示一幅漫画,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让其自己总结各种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再根据产生的原因找出解决的措施。学生在生动的漫画中,加深了对知识的记忆,从而掌握了知识。

第二,教学方法创新应该注重学生主体性和个性化的发展。教学中,学生是主体。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和看法,即使一些问题尚未接触,没有现成的经验,但当新的问题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往往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形成对问题的某种解释,这并不是胡乱的猜测,而是他们从经验背景出发的合理推导。所以,在地理教学创新过程中,应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的知识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教师应在整个过程中激发和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原有的知识去探知,去获取更大的收益。如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将学生分组,围绕一个或一系列学习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在讨论中,我发现学生为了能使自己的见解引起大家的关注和认同,就力求切合题意,并有所创新,就要从多方面进行全面的思考,这就促进了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形成,提高了他们的分析、归纳和综合思维能力。

第三,教学方法创新必须妙用“启发式”教学法。如在学完高中地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后,我常用下列问题启发学生:①假如地球只有自转而没有公转,一年会有四季变化吗?为什么?②假设地球公转时,地轴不是保持指向北极星方向不变,而是也转了360°,那么太阳直射点如何移动?对四季的形成的产生什么影响?二是从回答问题的“卡壳处”挖掘启发点。如在讲“大陆漂移学说”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冰天雪地、不毛之地的南极大陆为何有煤的存在?”学生一时很难想到南极大陆会漂移这个关键点上。于是我提出了下列小问题:①煤是由什么演变而来的?②有森林的地方肯定不会在冰天雪地的高纬度地区,那么应在什么纬度区?③南极大陆在高纬度地区,肯定没有森林,而现在有煤说明它在地质史上曾有森林,那么它曾在什么纬度?通过逆向反推、层层点拨、启发引导,最终得出了南极大陆漂移的结论。这种启发,可以使学生茅塞顿开、思维顺畅。

篇8

高中地理知识点较多,覆盖面广,包罗万象,并且各个章节之间缺乏连续性,对于高中生而言,有着一定的学习难度。如今的地理教学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有了更多的教学方法,而比较法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高中地理教学当中,如果能够恰当地运用比较法,能够促进学生更快地掌握知识点,并且可以让学生认识地理知识的内在的联系。本文则结合教学实践,具体探讨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比较法在地理教学中的意义

首先,地理学科的特征为地域性与综合性,针对地理的这种特征,运用比较法能够将各种地理因素进行比较,从而找出不同因素,区分不同地理现象之间的差异性,促进学生认识地理事物与现象的内在的联系,例如将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同地中海气候相比较,让学生明白两者虽然都处在亚热带,但由于海陆位置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气候特征,简单的对比就能够让学生理解二者的特征。其次,比较法的应用有利于巩固知识,让教材知识成为一个系统,在教学中通过把正在学习的知识点与已学习过的知识进行比较,巩固知识点,让学生概念更为清晰,将不同的知识点系统化,理清知识脉络,并且可以用于对其他案例的分析。此外,比较法的应用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比较法促进学生认识了地理现象的内在联系以及发展与变化的规律,让学生从多方面去思考地理现象之间的关系,培养判断与推理的能力。

二、高中地理教学比较法应用的主要类型

1.对比法。对比法为将独立的地理现象或者地理事物进行对比,通过对比来分析不同现象的特性与共性,让学生在对比当中加深对不同现象的特性的认识。高中地理知识系统较为繁杂,但一些教学内容页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教师在教学当中可以适当地运用对比法,例如讲关于英国的地理知识,可以将其与日本进行比较,两个国家都为岛国,并且都有着发达的海运业,气候湿润,为海洋型气候,并且工业化程度高,工业占着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通过类比让学生掌握地理现象的异同点,引导学生学习新的知识,这也是在课堂当中所运用的较多的比较方法。近年来高考试题当中图标类型的题目较为常见,将坐标图以及数据表格等作为已知条件让学生去分析,考察学生的知识应用与迁移能力,这些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当中,将不同的知识点通过类比的方式让学生学会总结与分析,例如关于世界城市化进程与世界人口发展的教学,教师可将课本上的三个阶段用不同折率的线型来直观表示,同时与《世界人口增长图》进行类比,将会产生更为直观的教学效果。

2.纵比法。所谓纵比法,是指对同一地理现象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的不同情况进行比较,掌握地理事项的过去与现在,探寻其发展的规律,分析未来的变化趋势。例如对冷锋与暖锋过境前后天气特征的分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纵比,根据有关的数据内容划出简表,分析其变化的趋势。

3.专比法。专比法在地理教学当中的具体应用,就是对地理现象的整体要素与条件进行逐一对比,系统性的对比让学生产生一个完整的概念,从而加深对地理现象的掌握与理解,将知识点有效的分散,专比法尤其适用于地理课堂的复习教学,例如讲解完了中国地理分区,可以将各个分区的内容分为工业、经济、环境、交通等各个专题,进行针对性的对比。

4.综合比较。综合比较就是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地区的地理要素进行系统的对比,并通过全面的分析来寻找相同点与不同点,从而能够让学生全面了解并掌握不同地区的地理要素的特征,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分析与应用能力。例如对我国三类农业地区的综合比较,让学生从农业特征、自然条件以及主要的农作物等多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异同点,找出主导因素。

高考注重对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考察,例如2013年山东高考地理试题第26题,通过对银川平原的介绍,并列出银川平原与周边的区域图以及地貌景观示意图,其问题为(1)指出自贺兰山至黄河不同地域适宜发展的主要农业类型;(2)近年来,宁夏在银川平原打造枸杞特色农产品产业带,试推断其依据。这两个问题从多层次、多角度考察学生对于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整体性与差异性的认识,层层深入,需要学生从自然条件、市场条件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比较作答。因而教师在教学当中,应当注重对学生的综合分析对比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地理现象的解析。

三、应用比较法应注意的问题

1.备课充分,应用需适时。在具体的教学当中,作为教师应当按照课程教材的难易程度,同时也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设置课堂教学,合理有效利用比较法。对于比较法的应用,应当遵循由远及近、由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并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提升自主动手的能力,学会在课堂与课后学习中应用。

2.注重与其他教学方法结合使用。教师在注重比较法教学的同时,也要注重其与其他地理逻辑方法的有效结合,除了比较法,地理归纳法、综合分析法与地理演绎法等,都应当在教学当中予以重视并强化,这些都是地理逻辑方法体系当中最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当中促进不同方法的有效结合。同时比较法也要与地理直观教学方法相结合,地理图标、地理图册、版画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都不能被忽略。

3.促进学生学会运用比较法。目前在教学实践当中不难看出,许多学生没有真正地掌握学习地理的有效方法,因而作为教师,在教学当中应当充分发挥引导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更为高效的学习。比较法除了是教师的方法,更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方法,教师在地里课堂当中应当积极引导学生注意比较法的应用,对不同的地理数据、地理事物与地理现象要保持敏感,通过比较与分析,将学习的地理知识进行准确反复的梳理,从而形成更深刻的印象,全面掌握地理的基础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地理理解能力与分析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地理比较法是高中地理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因而教师在教学中保持足够的重视,对比较法进行合理灵活的运用,同时促进学生学会利用比较法来学习地理知识,提升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1B-0034-02

现在高中地理课改的实施,让课堂教学改变了原有教师占据主导的模式,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性教学,增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但是,由于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仅是初步发展,所以,现行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现状

(一)板书图形教学

高中地理是图形结合理论分析的一门综合课程,教师在讲解时需要对所讲内容进行图形讲解,比如说锋面雨、地理位置标注或是热力环流的循环方式。利用这些图形进行讲解可以使学生直观的看到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表现,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印象。

这种能力十分强调地理老师的作图能力和地理知识的专业能力,需要能够清楚地知道各个国家的地理位置、边界形状、气流循环等,并能够准确地画出来,所以要求地理老师具有开阔的思维,会融合多方面知识进行讲课,对于课堂上学生的临时提问能够变通地回答。

(二)学生合作探究性加强

随着新课改的到来,高中课堂越来越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强调减少老师的理论教学,多增加学生的实践讨论。这种方式目前应用于所有学科,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老师会针对特定问题对学生提问,学生被分成不同小组,通过讨论得出结论,以此促进学生自己主动地学习,习惯性地刨根问底,自主找到答案。比如通过划分小组,让学生共同讨论东非大裂谷的形成原因、影响因素和发展现状等方面,可以促进学生知识面的延伸,而且加强了学生的互动学习,从其他同学身上学习新知识。

并且新课改的实施,使高中地理的知识点也越来越向探究性和实践性发展,比如计算题型结合实际倾向于对各种时差、经纬度的计算,还有对GPS定位、交通发展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题型。这些都促使学生必须加强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好地理,更好的在实践中应用。

(三)运用多种科学记忆方法

由于高中地理涵盖了地形、海洋、交通等不同类型的知识点,所以十分复杂,地理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会采用多种科学的记忆方法,帮助学生记住细致的知识点,比如口诀法、地图记忆、类比法等。根据不同的题型,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地理知识记忆更加深刻。比如对于各国领土面积的记忆,可以通过对比的方法记住,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面积是日本的25倍,是英国的38倍,这样学生就可以大致知道其他国家的领土面积,便于记忆。

采用多种科学的记忆方法,是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手段,也是目前地理课堂最常用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知识点的学习起到了很大的提升作用。

二、高中地理课改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讨论效果不明显

新课改后,课堂教学越来越倾向学生占据主导、老师引导的教学模式,所以不断加强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课堂讨论中自主学习是推行新课改的重要手段。

高中地理课堂现状就是以这种教学模式为主,但是通过调查发现,这种课堂讨论的教学形式质量并不明显,学生也未有长进。比如在讲解地理问题时,教师会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自主讨论,但是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基本都是在聊天,根本不注重问题内容,或者讨论,也是让成绩好的同学来说,缺乏课堂讨论的普遍学习性。

(二)知识点杂乱,缺乏整理

高中地理在课改后知识点更加注重实践性、科学性,必修一主要以天体和海洋知识为主,二是以产业经济发展为主,三是以陆地有关知识为主,独立学习时会感觉知识点很清晰,很轻松的学习。但是课堂教学是根据教学进度讲解,知识点并非按照同类知识归纳整理,而且地理题型知识需要用多方面地理思维回答,并非专注针对某一方面的知识点,一旦相结合学习,学生就会陷入迷茫,不知道一道题中涵盖了哪些知识点,只能依靠经验作答,不能保证准确性。比如:分析松花江河流成因,不能单单将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全部写上,还需要分析经纬度、植被供给、地形地势带来的影响,这就不能仅从经验来说,需要发散思维,想到地理学习中的全部内容。

并且课改后课堂教学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发挥学生自我总结知识能力,但是地理理论与题型相结合后,知识点就会显得杂乱无章,学生总结能力低,很难自行总结规律和相同点,所以,课改后的内容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三)教师与学生互动性差

地理老师在讲课时主要讲解理论知识,所以学生在课堂上最重要的就是打下基础,才能更好地学习深层次的知识点。但是教师虽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可是课堂与学生的互动性差,学生不敢提出问题,而老师又不知学生的基础薄弱环节在哪,导致学生对于理论知识听完不能完全理解甚至记不住。这就使得学生上一章基础知识还未掌握,又进入到了下一章的学习,各方面知识只懂一点却又不会融会贯通,所以教学质量差,学生不理解的现象频频发生。比如在讲解农业时,教师会讲解多地农业的发展状况,澳大利亚、中国、加拿大等,对于这些农业的分析,学生容易将各地区主要作物、土壤、科技水平等方面混淆,但是对于这些固定的知识点,教师不会反复讲解,而学生混乱记忆却又不知道错在哪里,双方缺乏交流导致教学质量差。

(四)学生参与度低

新课改后,翻转课堂的形式越来越受推崇,但是在实际应用时发现,学生占据主导的教学模式无法实现,因为学生对于这种形式的参与程度极低。地理教学本身理论知识浓,对于同一问题都有不同的答案,学生占据主导自主学习的方式根本无法让学生将学过的知识点融合应用,所以面对问题时学生不知道如何提出自己的疑惑或问题。而对于老师的提问,学生也不敢随便回答,当老师得不到回应时,也不会强迫学生一定要对此问题掌握,而是耐心给学生讲解,可是学生的听课状态也不能有老师进行掌控。

三、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策略

(一)加强多媒体应用

地理题中有大量的运用图形分析的知识,以往教师通过自身板书作图给学生讲解,这种方式虽然效果好,但是板书作图一是耗费课堂时间,二是黑板太小无法满足大型图片。所以,针对此问题,地理课堂教学应该多利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计算机一是通过网络连接可以随时在网上寻找相关知识点的图形,二是多媒体屏幕大、图形是立体的,可以多方向展示各个部分的知识点。比如:澳大利亚地理知识的讲解,利用多媒体可以先看到澳大利亚立体的地形地势情况,标注动态的环流结构,精确的经纬度和季风区的分布,然后再指定某一地点(如墨尔本)分析其矿产分布或是其他资源的发展情况,都可以通过多媒体完整的搜索找到,方便了老师的课堂教学,而且也能让学生看到完整的立体图形,更加容易记忆。

(二)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

高中地理知识点多而杂乱,学生自主学习无法保证知识点的总结完整和应用得当,如果出错会影响学生的答题思路,所以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即老师总结经验和知识点,学生记住后通过做题来验证理论的学习方法。比如:问某地旱涝灾害的形成原因,老师可以先总结影响旱涝灾害的因素有哪些,然后引导学生说出当地地势、河流、水文特征等自然原因的影响,再引导其他学生说出人为破坏的影响。如此先总结经验,然后将经验运用到实际题型中,既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又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自我总结。

(三)对课堂严格管理,增强互动调动气氛

有些老师认为高中生已经成年,有自控能力,所以在课堂上对学生不加约束,导致学生课堂纪律涣散,不听讲已是常态,针对此问题,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要严格管理,避免让学生出现睡觉、聊天、吃东西的现象,这不仅对课堂不尊重,而且会影响其他听讲的同学。老师应该多增加与学生的互动,可以采取课堂走动演讲的形式,不应该一直站在讲台上,一方面可以掌控后面学生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也克制了学生的不良习惯,并且走进学生可以更方便互动,对于学生不会的问题,一对一进行指导,可以更直观、更细致。

(四)课堂讨论小组成员提出不同观点

课堂讨论效果不明显的原因:一是学生没有学习欲望,二是学生缺乏知识理解,三是小组讨论被好同学掌控。所以,要提升小组讨论的质量就需要改变小组结构,首先小组人员的设置最好在4~6人之间;其次小组内形成竞争,不论成绩好坏,组内成员不要有一致观点,要有不同观点进行阐述,让学生多角度的思考问题,才能学会将知识融汇应用;最后每日每个小组提出一个问题,全班进行讨论总结,学生之所以地理知识掌握不全,就是因为不会设置问题,缺乏解决问题的实例,所以,每日小组讨论一个不会解决的问题,不仅可以带动全班的想象空间,也可以增强讨论的趣味性。

从大体上讲,高中地理新课改后的教学模式已然有所改进并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效果,但是由于课堂的不稳定性和学生思维的跳跃性,可能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无法全程掌握,致使降低教学质量。所以,对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改进需要针对课堂的性质随时变换,不要只用经验进行教学。对于课堂中的问题学会总结,与其他老师深层探讨,找到引导学生思维的正确教学方法,实施有效性的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黄景.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2]谭丽.广西高中地理新课程实施现状调查[D].广西师范大学,2014

[3]慕湘.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的应用研究[D].鲁东大学,2014

[4]吕颜海.高中地理课堂导入教学方法与实施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5]刘小燕.如何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策略探析[J].高中生学习(师者),2013(07)

[6]李亚茹.解析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3(17)

篇10

地理是一门兼具自然学科理念以及社会人文学科理念的综合性学科,蕴含着非常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教育者通过向学生讲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包含的哲理、知识帮助学生感悟生命、敬畏生命,进而实现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如能够培养学生良好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升华学生生命活动,促使学生建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等。在高中地理教育中落实生命教育重要且必要,然而当前阶段,高中地理生命教育存在问题,不仅影响生命教育效果,更制约了地理教育发展。

一、当前阶段高中地理教育中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

让人可喜的是,现阶段我国高中地理教育者都能够响应素质教育要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生命教育,我国的地理生命教育发展形势一片大好,然而从细节角度看来,高中地理生命教育仍然存在问题,且以如下三点最为严重:

(一)生命教育形式化问题严重

虽然当前阶段我国高中地理教育者普遍比较重视在自身教学过程中融入生命教育内容,然而由于我国的生命教育发展时间较短,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以至于很多地理教育者开展的生命教育“徒有形式”,地理生命教育呼吁生命教育,却没有将生命教育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学生非正常原因死亡率居高不下,学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对生命不够重视问题异常严重。

(二)生命教育内容不科学

我国的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生命教育的内容在区域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虽然高中地理教学对生命教育的内容进行了约束,以指导学生了解人生意义、建立正确人生观为核心,但很多教育者却难以将生命教育在此基础上实现升华,地理生命教育因而容易陷入教育僵局,生命教育内容严重缺乏多样性,在对待生命事件方面能够给予的指导、引导力极为微弱,学生掌握了较多的生命教育知识,但在遭遇突发事件时,很难懂得善用生命教育内容维护生命。

(三)生命教育方式比较单一

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是我国教育教学的主流形式,高中地理生命教育亦是如此。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比较单一,课堂灵活性较差,师生互动较差,对学生的吸引力较差。生命教育对实践教育要求较高,对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要求较高,我国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根本难以满足生命教育的客观需求,教育实效性极差。

二、优化高中地理生命教育的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地理生命教育氛围

良好的地理生命教育氛围有利于教育者在地理教育过程中合理切入生命教育,能够在提高地理教育实效性的同时升华生命教育内涵。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地理教育者应向学生有意识的渗透生命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地理生命教育的重要性,确保学生有配合教育者进行地理生命教育的思想和认识,为开展地理生命教育创造良好条件。

(二)深挖生命教育素材

高中地理课本为教育者落实生命教育提供了良好的蓝本,教育者应善用教材引导学生思考生命,在潜移默化之中落实生命教育,提高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情。如在落实《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教育时,教育者可以就问题“是否可以用南极冰山解决沙特阿拉伯的缺水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日常用水、水污染等,引导学生重视水资源,感悟水资源对生命的重要性。

(三)多样化地理生命教育方法

篇11

关键词:高中地理创新

一、突出学科特色,提高教学实效性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要做到富有成效,必须突出地理学科空间性、区域性和综合性的特色。高中地理课程虽然是系统地理,但也要突出空间性,揭示空间规律,培养空间思维能力,不能形成空间概念和空间分析能力的地理课堂教学是无效教学。高中地理课程中的案例,都应当在区域背景下加以讨论。讲究区域性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基础。高中地理课程属系统地理,体现综合性也至关重要。必须使学生掌握从哪些联系上加以综合,这对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和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例如,“气候”要综合地形、洋流,“水文”要综合地形和气候,“植被”要综合地形、气候、水文,“经济”要综合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政策。总之,体现综合性,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才会有实效。

二、转变观念,增强创新教育意识

原来的地理教育大多是告诉学生“这是什么地方?”“这地方有什么?”而现代地理教育是把学生培养成乐于探究“这地方为什么是这样?”“这地方怎样才可以更好?”的新型人才。所以地理创新教育是现代地理教育的要求。作为地理创新教育的领航者,要增强创新教育意识,发展创新能力(例如不断学习前沿新知识并熟练运用能力、优化教育方法方式的能力)。

三、教师深厚的知识底蕴有助于开展更具吸引力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教师的基本素质主要体现在教学基本功上,要求教师具备基本的教学能力。对于地理教师而言,最基本的就是要具备以下基本功:如课堂教学能力、板书技巧、语言表达能力、版图技能等。但是只有具有创造力的教师才能更好地培养具有创造能力的学生,这就要求老师要具有深厚的知识底蕴,能利用其他学科的知识解释地理现象、说明地理原理,为全而发展学生素质、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创造有利的条件。

比如,一些好的诗词,像《朝发自帝城》对长江三峡雄姿,《救勒歌》对内蒙古草原景观的的描写,在适当的时候引入到地理教学中,就能够增强地理教学的形象性、生动性。在学习气旋、反气旋知识时,为了有助于学生更好更快的判断出其水平气流和垂直气流的流动方向,我们可以利用物理学科中电磁学部分经常用到的左右于定则。这样,教师巧妙地将其他学科知识引入地理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地理学科知识的综合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通过不同学科间的知识联系,可以开拓思路、培养多端思维的习惯和能力,并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创新能力创造条件。

四、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激发和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在掌握地理科学知识和常规地理教学法和手段的基础上,还要学习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创设地理教学意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新课的顺利讲授提供了良好条件。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勇于创新,要善于从创新的过程中深入地挖掘教材的内涵,这样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获取知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从被动的学习转变成主动地学习。这样就能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和效益,最终将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推到一个更新的高度。

比如,在讲授“人口迁移”一节导入新课时播放一段“闯关东”的影像资料,并适时地提出启发性问题,利用学生的渴求知识,好胜的心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使其创新意识得以表现和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主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这样就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与上进心,为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开辟一片新的天地。

五、创新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叉、互动,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和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和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但是传统教学方法把学生看作是单纯的信息接受者,教师讲、学生听,是单一的信息输出式课堂结构。其弊端之一就是学生不能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而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学习,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强调学生接受记忆、掌握、做题,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教师输出的信息量大,而学生反馈的信息源少,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心里没底,教学过程的调控也往往处于盲目状态。这种教学方式会窒息学生的思维和智力,破坏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要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水平,就必须改革教学方法,加强教学信息反馈。

总之,在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要从上述几个方面同时下手,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地理创新能力。同时,学生拥有了创新能力,也有利于学习质量的提高和地理知识的掌握。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要激发每个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发散同学们的思维,鼓励和组织同学们积极的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树立创新意识,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去思考学习。因此,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一个长期的实践锻炼和培养,最终才能提高学生们的综合能力,形成一种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篇12

高中地理是学生地理系统建立的基础,很多时候高中地理作为文科类科目,被教师和学生所忽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视频资源进行教学,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课堂教学手段。高中地理在涵盖初中地理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等地理要素的基础上,加深讲解地理要素的规律以及地理要素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因此高中地理涵盖的内容多、理论知识复杂抽象,使得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时很难做到有效化。鉴于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使用视频资源将文本信息转换成形象生动的动态信息,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部分高中地理老师很难有效合理地使用视频资源,将视频资源教学流于表面化,并未体现出视频资源教学的效果,因此合理利用视频资源成为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必要条件。

二、高中地理视频资源选取原则

在选取高中地理视频资源时首先要依据实际教学内容选取,选取视频资源只是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一个教学手段,并不是教学任务,高中地理课本中的教学内容才是高中地理的教学目标。因此,在选取视频资源时,首先,要严格依据高中地理教学内容进行选取。例如,在讲《地球的运动》这一课时,教师应当选取和地球运动相关的视频资源,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地球在太阳系中如何运动,在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也集中了注意力,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其次,要注重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视频资源教学是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因此在选取视频资源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水平是否可以理解该视频讲解的内容,真正达到教学目的。最后,选取视频资源时要注重视频资源的科学性。只有严格按照视频选取原则就会很好地体现出教学效果。

篇13

育事业的不断深入与发展,积极的推进了教学方法的改革。高中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各圈层之间相互作用和圈层的演变过程和空间差异的一门学科。而且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地域性和动态性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就给高中地理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影响高中地理教学水平的提升。地理图像是高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地理图的类型主要是动态和静态。对地理图形进行分类,并将图像教学模式充分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积极推进高中地理教学水平的提升。

一、高中地理图像分类

(一)高中地理图像。

所谓的高中地理图像,就是指高中地理教材中用于演示和解释相关地理概念和地理特征与规律的所有图像的总称,是将复杂的地理知识进行图像化和具象化,便于学生的理解和分析,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地理图像技能、地理素养和地理思维等能力。

(二)高中地理图像分类。

根据高中地理图像的特点可以将高中地理图像分为:地图,地理景观图、地理示意图、地理统计图、地理影像、等值线图等。

1.地图,地图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图主要是将地表的一些自然地理、行政区域等按照一定的比例尺,运行点、线等符号将其进行展示和描绘。例如:实际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中国地图。

2.地理景观图,地理景观图是高中地理教材中用来反映某一地区的地理特征和地理环境的图像,能够充分的将某一地区的外部特征进行充分的展示。

3.地理统计图,地理统计图能够将地理事物的数量变化进行改变,主要是通过表格等和图像等进行展示。

4.地理影像,地理影像主要是由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获得的,能够充分的将地理事物的特征进行展示,现阶段常用的地理影像技术为遥感技术等先进的技术手段。

5.等值线,等值线主要有等高线、等压线等,能够将各个等值点的连线充分展示。

二、我国高中地理图像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与现象

(一)高中地理的专业地理师资力量不够强。

现阶段的高中地理图像教学模式中,由于缺乏素质较高的高中地理教师,导致教学模式教学效果不佳。地理图像教学模式对教师的个人能力要求较高,但实际上由于师资力量的不足,导致地理图像教学教师的稀少,使得学生对地理教学的兴趣不高,影响图像教学模式的进步与发展。

(二)高中地理图像教学硬件不够强。

由于高中地理图像教学模式对硬件的要求较高,需要具有专业性的教学图像设备,而且比例较大,但由于这些硬件的不足就使得图像教学的手段略显不足,不能充分的将地理图像教学模式进行发展。

(三)高中地理教学的教学计划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现阶段的高中地理图像教学模式中,缺乏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分析考虑,就使得高中地理图像教学的推行具有强制性,使高中所有学生都进行地理教学,而这样的规定就会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就会使得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逆反心理,不愿意参加到地理学习中。没有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切身感受,严重影响学生的积极性。

三、强化高中地理图像教学手段与措施

(一)强化高中地理教学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是确保高中地理图像教学模式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需要强化高中图像教学教师的数量和专业知识。首先需要聘请具有专业性和基础知识扎实的教师作为高中图像教学的教师,其次,需要加强对在职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和教研活动,促进在职教师的综合素质的提升。例如:校方通过网络调研的形式,加强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促使不同地区的教师能够进行面对面的教研活动,提升教师的学习能力和教学经验。

(二)强化高中地理图像教学模式的硬件设施。

硬件设施的齐备和相关教学用具的准确和精准是确保教学活动进行的重要保障。因此,学校需要逐渐的强化高中地理图像教学的硬件配备,定期的对地理图像教学硬件进行更新维修,并将地理硬件配置列入到学校发展的中去,确保高中地理教学质量。

(三)确保教学计划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进行地理图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学校需要充分的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首先需要加强学生对地理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使得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地理图像教学模式中,提高地理教学效果。此外,还要制定合理的制度,将学生参与到地理教学的程度换算为成绩,纳入到学生的年度考核中,让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地理学习中,加强学生对地理的理解,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结束语

高中地理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针对高中地理图像的分类进行阐述,并积极推广高中地理图像教学,结合高中地理图像教学的实际情况,对地理图像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合理的应对措施,强化高中地理图像教学模式的应用,促进高中地理教师水平的提升,增强高中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促进高中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其良,朱捷.地理图像衍生教学法及其应用[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5:71-75.

[2]齐秀江.关于地理教科书图像系统偏爱的调查研究[J].阴山学刊(自然科学),2011,01:86-8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