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数字化发展模式

数字化发展模式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1 10:01:0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数字化发展模式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数字化发展模式

篇1

对于广大档案工作者来说,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崭新的课题,面对汹涌的社会信息化大潮,档案界如何应对,这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城建档案作为档案管理中的重要成员,如何应对信息化的挑战,显得尤为重要。

1、档案数字化的概念

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保存备查的文字、图像、声音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原始记录。档案数字化建设是指将传统的以纸张、录像音带为存储介质的各种原始档案资料,通过扫描、压缩、转化等手段转换成图片文件、声音文件盒录像文件,再运用存储管理技术将图片和索引字段存储于磁带库、光盘库等各种大容量的存储介质上,并可通过各种方便的查询手段迅速地检索出所需要的档案资料,可以到局域网、广域网、企业内部网、国际互联网,最终实现“数字档案”管理网络的档案管理技术。

2、城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计算机技术,尤其是办公自动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电子文件,而传统的纸制档案存储空间大,查阅不便,并且维护成本高,难以适应数字化时代的飞速发展。

城建档案作为城市规划、建设发展过程中直接形成的真实记录,包含着丰富的信息资源,涉及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等的各个专业部门,作为城建档案的存储介质,载体形式主要有磁盘、光盘及录音、录像、文字、图纸、图表、照片等。城建声像档案是城建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城市建设中直接以图片、录音、录像等不同材料为载体,以声像为主,并辅以文字说明为主的历史记录,我国大多数城建档案的载体是纸制档案和录音、录像带等。而录音、录像带作为声像档案的重要组威部分,如何保管和有效利用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磁性物质容易受外界环境如空气、温度等的影响而改变,从而影响其寿命。因此,将录音、录像带通过计算机技术转化为数字化电子文件,延长其寿命是声像档案保管利用的最佳途径和必然趋势。采用现代高新技术,对城建档案优化信息源。整合档案信息,实现业务作标准化、规范化,实现城建档案资源的合理配置、最大开发利用。同时也方便了网上传输,也为社会提供一种全新的传播、交流城建档案信息的方式与高质量的城建档案信息产品,使城建档案工作更好地为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中的声像档案管理问题是时代赋予城建档案管理者的新任务。声像档案也是提升城建档案在社会地位的极好载体。在声像档案地位越显重要的今天.特别是在高速发展的现代化技术与传统管理工作转化时期,积极探索、研究好声像档案管理这一问题,对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开发城建档案信息是充分发挥城建档案作用和价值的重要手段。而做好城建档案管理工作对促进未来城市建设发展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档案真实反映一个城市过去的面貌,扩大城市知名度。档案工作要紧紧围绕城市中心工作,充分利用各种方式方法,广泛收集各类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动态资料编写不同类型的参考资料,主动选择、分析、汇总信息资源。提供档案资料,扩大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以提高城市文化建设的品牌形象。

3、城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几大核心要素

城建档案信息化的核心是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城建档案信息化的实现在于各种档案信息经由公共信息通道实现互联互通,从而满足多用户在同一的或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广泛而有效地利用城建档案信息。城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至少需要具备以下几大核心要素:

3.1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物质保障,是城建档案信息化程度最直接、最集中的体现,是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是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基础设施涉及的内容很多,其核心是档案信息网络,它是档案信息传输、换和资源共享的必要手段,是档案信息数据、计算机、通信三者结合的产物。

3.2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城建档案信息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它的开发和利用是城建档案信息化的核心任务,是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是衡量档案信息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一方面要采取相关技术搞好原有档案信息数据库的充实和完善,并与有关网络系统实现互联:另一方面是对现有馆(室)藏档案的数字化处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城建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压缩处理并转化为数字信息。

3.3标准规范建设。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办公自动化的迅速发展,网络的不断延伸和扩展,需要确保城建档案信息资源的真实、可靠和安全,就要构建和遵循关于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标准和规范。标准规范是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主要包括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档案信息的资源标识、描述、存储、查询、交换、管理和使用等,要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

3.4应用系统建设。应用系统是进行城建档案信息的采集、处理、加工、管理、存贮、传递的各种应用软件,是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档案信息网络建设的技术保障,关系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速度与质量,集中体现了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效益。应用系统建设要同各单位办公自动化、局域网建设同步发展。

3.5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是档案信息化成功之本。人才对其他各要素的发展速度和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各级档案部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建设一支能驾驭档案信息化建设,掌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专门人才队伍。

4、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需要政府的支持

4.1政府要积极引导,城建档案馆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树立建设信息化的意识,增强建设信息化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在开展工作中要统筹规划。需求牵引,科技创新。

4.2标准化和规范化是建设我国城建档案数字化工程的重要基础之一。结合地区实际情况,逐步推出相关的标准规范。最终形成我国城建档案数字化工程标准规范体系。并且紧密配合国家有关部门,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与保障用户公平使用的合理途径。

4.3相互学习先进经验,提高信息化认识。开展“推进重点,带动一般”的活动。带动全国城建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步伐。

5、结语

我国城建档案工作起步较晚,但发展非常快。城建档案工作是城市建设发展现实需要的产物。城建档案信息是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源性资源;城建档案工作是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保证;城建档案工作是城市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建档案古已有之,它与城市建设活动同根同源,既记录了城市的历史面貌.又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城市建设的内容和走向,城建档案是一座历史文化的宝库,是我们发掘和弘扬城市历史文化特色极其重要的信息源泉。

参考文献

[1]江伟琴.浅论城市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J].科技信息,2008.34.

篇2

数字阅读时代的新飞跃,即数字化阅读是一种新兴的、新颖的阅读方式,是革命性的升华和提高。在信息社会人们的阅读方式,逐渐进入到了数字化阅读的新形态,是与互联网技术、电子读物、移动终端设备、音视频的优化提升发展相同步的。全面步入数字化时代,必然要求图书馆也要如此跟进和推进,方可保证不落后于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数字式阅读也足以能够保障公共图书馆的阅读流浏服务项目,能够在人性化、便捷化、个性化和交互化方面,能够有着更大的发展深度和广度。其中快速有效的阅读效果,是数字化阅读的最大特色。当然其负面作用也不是没有,像是阅读的过于娱乐化、浮浅化等不良表现,也是会相伴相生的。但图书馆却不能够因此而产生顾虑,或者是因噎废食、止步不前。我们要扬长避短、发挥长处和优势,借着新型阅读器的广泛应用之良机,为了广大的读者朋友们,赢得阅读的好时运、浏览的最佳境界。要保证读者用户的合法阅读权利,并将其发扬光大,持续稳定地保持增长态势。

一、公共图书馆的数字化阅读发展方向

1.数字化阅读在图书馆的美好前景。如果说我们不能够牢牢的抓住数字化阅读的发展时机,不将读者群体的阅读革命、浏览创新当成一件非常伟大的事业来作的话,就会错失良机、丢失发展战略的最佳机会。数字化阅读的特点和功能,决定了今后的读者阅读活动,必然会是借助于现代信息科学技术,主要是互?网、移动通讯手段的结合,而产生的那么一种新型阅读方式。数字化阅读的发展现状是非常丰富多彩的,速度也是凭借着高速流转而突飞猛进的。对公共图书馆的影响也是空前未有的。只有真正的实现了数字化阅读,才有可能在现有的水平和范围内,不断的提升读者服务水平,适应社会文化的大发展。数字化阅读的发展是不可阻隔的,各种各样的专项数据库搜寻、掌上电子书、网络文学作品、电子报刊、论坛博客的新兴媒体,都在为数字化阅读助力,为新时代的新型阅读方式增添活力。

2.数字化阅读的持久推动。公共图书馆内的数字化阅读活动,需要一个经常性的、持久性的推进规程,方可实现长期存在、不断发展的良好态势,保持那么一种积极向上的、充满活力的文化传播风潮。我们公共图书馆要想让数字化阅读真正走进广大读者中间,就必须深入分析读者用户的阅读心理,掌握他们的浏览方式和习惯。引导他们正确的运用数字式阅读的新方式、新技巧,而不仅仅是提供设备,其余的就诸事不管了。数字化阅读的功能并非一项两项,而是一种繁杂多样化的高新技术展示,其中可供读者操作的部分,就是比较丰富的,是多项式的服务项目。往小处说,是方便了读者的阅读行为,形成方便又快捷的形式;往大处讲,就是整个图书馆读者服务项目质的提升、量的升华。

3.数字化阅读的服务创新。数字化阅读的全面铺开与推行,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公共图书馆所要面对的现实情况。现代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各种移动通讯设施的推广普及,都使得数字化的阅读浏览,变得十分简单和易于实行。这种几乎已经近似于颠覆了传统阅读方式的新型阅读,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读者朋友们,社会各条战线的人士们,都已随着时代形势的变迁,而悄然的改进了传统阅读形态。

二、图书馆应大力推动并引领数字化阅读

1.数字阅读必须有一个创新的服务环境。图书馆的数字化阅读,要求我们必须要有一个崭新的思维模式,来进行开发建设、引导推进。我们要转变思路、创新服务意识,将世界范围内的数字化浪潮,因势利导的予以读者服务项目的引进和实施。一方面,我们要将读者所要阅读的对象,即阅读载体进行数字化处理,以数字化的形式,展示给广大的读者朋友们,像是电子读物、数码相片、电子地图、电子书、博客论坛、网页报道等,皆是新形势下的数字化表现形式。另一方面,我们图书馆方面,还要作好阅读浏览方式的数字化配套工程改革,要依托电子平台,来实现这一伟大目标,伴随着网络的普及,和数字媒体的广泛利用,图书馆在数字化的进程中,已经或者说正在进入到了“数字阅读”的新时代。

2.适应数字化阅读的图书馆工作。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里,数字化阅读必将会在图书馆形成为一种常态、一种定式。随之而来的,是读者阅读方式的革命性转变,和图书馆业务工作形态的颠覆式提高与转型。图书馆已经不会再是过去的那种借借还还的工作模式了,而是一跃而变为类似于过去科幻作品中的数字化结构体系;而读者朋友们,也不会再是机械式的就书论书,而是可以凭借着各种网络信息终端设备,实现随时随地阅读学习、浏览查询的学习方式了。图书馆的部分业务工作,已经由阵地式为主的战场,转移到了单位网站地域性区域化的数字式服务了。[2]

3.数字化阅读要以尊重个性化为基准。图书馆发展和推行数字化阅读,并不是要限定读者朋友们的各种阅读行为,恰好相反,而是积极的鼓励他们的各种各样的阅读方法,和阅读行为。我们要大力引导,和积极推广数字化阅读,就是要在高度尊重读者阅读方式自由选择的基础上,使得图书馆的阅读服务项目,更加的活力绽放、魅力无穷。

三、数字化阅读的现代启示录

1.数字化阅读要奉行开放化的原则。图书馆的数字化阅读只能是敞开思想、开发资源、面向读者、推出新技术手段,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数字化阅读、信息化咨询服务、智能化借阅流通、全方位交流协作。如果再像过去的办馆思想那样,处处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是绝对不太可能达到理想境界的。另外,每一个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度的,而海量的信息数据又是无限的。如果不实施开放化的服务原则,实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针来作指导,那么读者朋友们是难以实现理想的阅读查找、检索咨询服务的。在信息社会中,仅仅只靠开架阅览显然是不够的。

2.图书馆数字化阅读的新贡献。目前形势下,网络在线的阅读行为,已经呈现出越来越高的趋势。对此,我们图书馆方面应该有所响应,有所动作。要想作好此项工作,就必须首先认识到,开展数字化阅读,是需要一定的技术手段的。特别是针对中老年读者朋友们而言,更是如此。首先要掌握基本的图书馆网页管理方面的技术开发利用要求,其次必须具备一定的网络系统知识,还要更加认真的学会数字化信息载体的切入技术,即如何进入界面、打开文献资料、进入浏览的状态。同时还要能够掌握自行解决若干故障排除的方法手段,保持网上阅读的准确有效,和完整无缺特性。[3]

3.数字化阅读服务的新途径。在图书馆内所进行的数字化阅读,必须有别于其他部门行业。我们要充分利用图书馆的数字化得天独厚有利条件,以积极的姿态,来开展针对广大读者朋友们的,那?右恢稚?动开放、丰富多彩的现代化阅读形式,即数字化阅读。这样一种新型的阅读模式,必然要对读者用户的思想开放、学习进步,都会带来前所未有的革命性进步。阅读的面孔没有变化,而阅读的对象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传统的阅读正在为数字化阅读所替代,即使不能一蹴而就,也是不可逆转和改变的一个事实。我们要树立数字化阅读的主导意识,将图书馆的资源,以数字化的形态,来提供给广大的读者朋友们。形成以手机移动式终端浏览、各种其他在线设施的阅读为代表的,新兴阅读模式。发挥图书馆官网的重要作用,在网络上阅读浏览的重要信息,提供给读者以全免费、高质量的无限制性阅览服务,其内容包括各种学科门类的知识信息、摘要提要等。以这样灵活多样的数字化阅读,和方便机动的阅读方式,来实现数字化阅读的利益最大化、成效显著明确凸显化。

篇3

一、中国水墨动画的新发展

中国水墨动画自1961年第一部作品《小蝌蚪找妈妈》产生后,《牧笛》(1964年)《鹿铃》(1982年)《山水情》(1988年)等优秀作品问世。因其独特的民族艺术特色在国内外大赛中屡获大奖,使中国水墨动画在这期间步入她的辉煌时期。但此后渐渐失去繁荣,主要是受到国外动画市场的冲击,加之其耗费高、效率低、产量低、操作技术要求高等自身因素的限定,急需新的制作模式出现。

几乎与此同时,20世纪中期中国CG技术刚刚起步,这个时期我国便开始了对计算机动画的探索,“1990年年中,齐东旭与当时中科院软件所的王裕国等人共同使用c语言编写完成了中国第一步三维动画片头《熊猫盼盼》。”20世纪90年代中期计算机在我国迅速发展与普及,同时各种设计软件也得到了普及,国内陆续出现了一些小型的设计工作室。“20世纪90年代末期数字媒体艺术开始全面介入设计、绘图、展览展示、广告、包装印刷等服务行业。”“2001年中国内地推出了第―部数字电影短片《青娜》,2002年推出《极地营救》,同年,香港徐克导演推出数字化特技功夫片《蜀山》;2003年,结合了大量数字特技的古装历史动作大片《天地英雄》独领,标志着中国数字化电影水平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这个基础上,中国的一些专业机构与小的设计团队开始了制作中国三维水墨动画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中《塘韵》入选韩国2003年第三届韩国富川大学生动画电影特别评审团特别奖。2003年制作的《夏》入选计算机图像技术盛会“SIGGRAPH 2003”,这也是中国内地首次入选SIGGRAPE[这样顶级的CG盛会,《八至》获得2006~日本东京TBS“Digicon6+2大奖赛”中国赛区提名奖。《桃花源记》获得2006年日本TBS Digioon6+2大奖赛”的大奖等。

二、中国数字水墨动画设计的意义与价值

中国传统水墨动画因其独具民族特色及艺术风格得到国际的认可。水墨动画在借鉴水墨画的同时,将水墨画所具有的中国独特的审美情趣与意境表现也借鉴到动画的创作中,此外,现代三维水墨动画在国外获奖也说明这种独具中国民族特色的艺术在世界艺术之林中的地位。

这种艺术形式要继续传承与发展下去,必须寻找一些新的艺术表现方式,三维技术的引进给中国水墨动画制作带来新的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果。大大缩短了制作时间,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传统水墨动画中动作、空间表现方面的局限性,使得角色动作、空间表现更加丰富,一种新的水墨动画制作模式逐渐形成。

此外。中国水墨动画在国际上拥有很高的知名度,受到国际动画界的关注,所以中国水墨动画存在很大的市场,发展水墨动画必定会带来很大的商业价值。

三、中国数字水墨动画设计的总体思路与方法

水墨动画主要有二维与三维两种。其中三维水墨动画就是与三维动画设计的流程相结合,主要通过三维动画流程中的材质的制作来达到水墨动画的视觉艺术效果。从故事中设计出角色与场景,然后在三维软件3D或MAYA中建模,根据素材中水墨画的艺术风格制作模型的材质,通过节点或材质球各属性的调节来达到水墨画效果;设定骨骼后便开始动画的设计,最后就是渲染输出,在后期合成软件AE或Premiere中剪辑,合成输出成片,随着现在三维技术的发展,动作捕捉技术被广泛运用到动画大片的制作当中,这也为三维水墨动画突破短片模式提供了技术支持。现代二维水墨动画的制作模式与传统水墨动画不同于传统之处就在于前期制作在电脑中完成或结合手绘扫描到电脑中进行动作的调整,在PhotoShop、Flash等软件中处理达到水墨效果后在后期合成软件中进行合成输出。

四、目前存在的问题

1 制作团队小而分散

国内进行数字水墨动画实验与创作的群体多是一些小的制作团队,这种制作模式不利于水墨动画长片的创作,且团队之间的制作水平不等,也不利于技术的互补与提高,这种制作模式亟待改现,促进团队间的合作,优化制作模式,为水墨动画长片创造环境与条件成为一种必然。

篇4

一、动态水墨画的市场需求很大

2009年3月底,国务院总理在武汉江通动画股份有限公司考察时强调中国应该有自己的动漫产业。总理一段话令中国动漫业深思,他说:“要让中国的文化走向世界,要在世界展示中国的软实力。让中国的孩子多看自己的历史和自己国家的动画片。”动画产业在中国的市场容量至少有1000亿元人民币,其中3.67亿消费是未成年,他们是目前最主要的动画产业消费群体。有关部门对京、沪、穗三大城市有关动漫产品消费的调查也表明,每年由14岁——30岁城市青年创下的消费额,即可超过100亿元。中国有着巨大的动画消费市场,有着稳定的动画读者和观众,巨大的市场是中国动态水墨画产业发展的潜在保证。

中国动画市场有着巨大的潜力。中国有近4亿儿童喜欢看动画片,甚至现在许多青年人、中老年人都是动画片的喜爱者。而目前中国的动画片生产基地,只有上海美术电影厂和中央电视台两家,虽然说美影厂的动画影视片生产量已从1995年的500分钟上升至现在的5000分钟,而且这5000分钟的动画也并非都是精品,但这对诺大的市场来说也只是杯水车薪,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现在的电视部门依然不得不从国外花巨资购买播放权,将市场拱手让给洋人。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动画产业成为对全球经济具有举足轻重影响力的产业,成为21世纪新经济的领军产业之一,被称为最有希望的朝阳产业。

动画产业在中国尚处于初级的阶段,动画产品有非常大的市场容量,它的发展前景是毋庸置疑的。中国的动画制作水平个能力,包括运营能力比日本和美国要落后20年以上,在发展空间上有着巨大的潜力。

二、浓厚的水墨艺术为动态水墨画奠定坚实的表现基础

一种动画形式拥有独特的绘画风格,欧美日韩,画风千千万万,而中国的动态水墨画继承的应是传统水墨艺术的独特风格。中国古人已经在水墨中韬光养晦了千年,动画想要传承其精髓,应当潜心研究,这绝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但是一旦动画有能力运用这些丰富的表现手法,那么水墨动画,将会在更好的内容下大放异彩,本为从水墨画的作画激发、笔法以及魔法的使用入手分析水墨艺术的丰富内涵。

(一)技法

一副水墨作品的风格,很大程度上由画家作画技法不同所致,中国画技法大致分为六种:十八描,双勾,白描,皴法,没骨,泼墨,其中的泼墨,无轮廓,而将墨泼与纸上,形成一些饱满淋漓的笔道,气势磅礴,进而构成画面。水墨画技法的精妙就在于此,当你站在一副画面前时,就感觉到有一种力量,画中的物体虽静尤动,而这种力量,也就随之营造出作品的意境。

(二)笔法

笔法包括了下笔、行笔和收笔,笔法在整个书法国画艺术系中十分重要,也十分复杂。书法的用笔笔法具体可以归纳为中锋、偏锋、圆笔等。本质上讲,笔法主要指用笔技巧,包括运笔方向、运笔力度以及运笔速度等,是无形、抽象和动态变化的。

(三)墨法

水墨画不用色或少用色,突出水墨互渗所造成的丰富的表现效果,体现出自然的意趣,水墨画以笔法为主导,充分发挥墨法的功能,“墨即是色”,墨的浓淡变化就是色的层次变化,分为焦墨(原墨)—浓墨—重墨—淡墨—清墨五层次,其颜色由深到浅,如此庞大的水墨体系,是祖先留给动画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珍惜资源,我们应当再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发掘其中的内涵,使水墨动画包含意境成为可能。科技的发展又让我们拥有了强大的工具——计算机,通过这样的工具,水墨艺术极有可能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水墨艺术的生机会再一次被激活,从而焕发出耀眼光辉。

三、发达的动画制作技术为动态水墨画提供灵活的表现手法

篇5

该书副主编张立代表出版方首先发言,他说:本书的出版,不仅是人文大众期刊十年的记录,也是龙源十年发展的记录。在互联网信息泛滥的情况下,人文大众期刊数字化、商业化历程艰辛,目前国外还没有类似的案例,从这一层面来讲,《中国人文大众期刊十年数字化发展报告》的出版具有重要意义。本书所体现的“数据十年”,从最初的杂志排行数据,到后来的篇章排行数据,再后来是类型期刊的数据分析,再到城市阅读排行数据,从数据挖掘角度的创新和细分,我们看到了期刊数字化转型发展的路径。龙源完成了数据的统计分析,为我们下一步真正做大数据挖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他补充说,《中国人文大众期刊十年数字化发展报告》从数据的角度,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需求分析。这个数据其实可以引导出商业模式。将数据建模――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数据输出――数据应用打造一个链条,在这个链条上进行更有意义的价值挖掘,也许商业模式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和龙源数字传媒集团将继续深入合作,以该书的研究成果作为新起点,结合互联网+、全民阅读以及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和特点,开拓“产学研”研究的新空间。

该书主编汤潮介绍了该书的特点和龙源以人文大众期刊作为发展方向的缘由。他认为,除了人文大众期刊是中国主流的优质内容代表外,期刊的特点是最符合互联网发展生态的,比如期刊的精品权威特征、分众个性化特征,连续出版的更新特征。每一本刊物都有其特定精确的定位,也就是一个精准服务的社区圈子,这与今天移动互联网的特征几乎都是完全重合的。他介绍,《中国人文大众期刊十年数字化发展报告》主要进行了2005-2014这十年期刊数字化阅读数据分析,由国内外机构和个人用户数据构成。用户的阅读行为留下了中国期刊数字化发展较全面和清晰的足迹,这是该书的价值所在。未来,龙源的数据研究需要上升到一个更深的层次,不仅要使用大数据的工具和理论,也要符合当下数字出版、数字内容产业发展的个性化、智能化和精品化的方向。对于出版业来讲,要把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联系起来,特别是非结构化数据将对我们的用户端、社会端和商业化的发展端提供意想不到的可能性。

该书编委会成员李频说,该书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方面,它从一个侧面记录了龙源的发展,记录了我们国家大众人文期刊的数字化转型发展;另一方面,它为我们研究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传播逻辑和传播规律提供了一个样本。这两个价值是很鲜明的。或许我们现在说龙源的价值、龙源的地位可能还真的早了,在人类期刊传播史上可能还真难找到一个机构,为中国的人文期刊传播做到这么大规模的数字化传播。这里又关联到两点:前不久有学者提到其实在人类传播史上,互联网发展最好的就是两个国家,一个是中国、一个是美国,这一点真的很值得我们去思考。龙源正是在中国加入WTO之后,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产生的,所以这本书是从侧面记录了龙源;还有一个侧面是记录了龙源的期刊研究,记录了龙源十年的发展和记录了龙源所组织的人文社会期刊传播的研究。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该书编委会成员陈丹对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刘建生写的序里关于龙源的评价表示赞同,就是龙源是一个“忠于使命、勇于承担、乐于奉献的企业”。关于这本书的意义,她说,该书是期刊数字化阅读的第一手数据记录。做传播学研究,一手数据的记录更为难得。该书收纳的研究者在2005年、2006年写的文章,现在看起来有很多方面不尽如人意,但那是按当时的视角去看的,在那个时间节点上至少是一种记录,是一种原生态的记录和观察。这本书十年梳理下来,其实也是对于数字内容产业发展路径的反观。数字内容产业的内容形式,包括技术、终端以及它所涉及的领域甚至包括它的商业模式都在不断完善、不断多元化,此书的价值不可小觑。

作为本书的参与者,陈丹也对下一步的数据研究工作提出了思考和期待。她指出,针对目前数据的静态特征,还需要在动态性上下功夫,进一步挖掘动态数据的价值,另外,可以将相关的企业、相关的研究机构都联系起来,在数据的开放性上多做文章。除此之外,还可以考虑挖掘数据更多的商业价值。

为传统期刊转型提供参考

《中国期刊年鉴》主编段艳文说:龙源用十年的时间磨一剑,为期刊业界献了一份厚礼。我们的传统期刊人在办刊的时候更多应用传统办刊思维,缺少对读者阅读的数字分析,往往关起门来办刊,凭自己喜好办刊,缺少来自读者反馈的数据。龙源的这份报告通过十年的时间从单刊到单篇,从PC端到移动阅读端,从个体到群体再到城市阅读,为我们展现了读者在线阅读付费阅读的大数据分析,解读了十年付费阅读的发展历程,同时也为我们科学办刊提供了一个参考。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中国新媒周刊》主编马雪芬说,龙源在国内做数字人文大众期刊的平台本身就填补了一个空白。人文大众期刊相对来讲比较分散,单刊力量薄弱,制作数字传播或者是经营移动产品的开发都很困难,而龙源却将这些人文大众期刊汇聚形成了一个优质内容的集散地。另外,传播的研究是定量与定性并行,如果能够用数据来解决定性的问题,就能够用科学印证主观化的内容,这是龙源数据下一步需要努力的一个方向。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工程研发中心常务副主任兼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研发工程课题组办公室主任张凤杰对《中国人文大众期刊十年数字化发展报告》的出版和龙源的社会责任表示高度肯定和赞扬。他认为互联网时代的期刊和传统期刊是相生的关系,因为在传统时代成为“过刊”的内容,在数字渠道上还可以无限延伸,为期刊内容提供无限的长尾效应。未来大数据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要把产、学、研各个方面的渠道和力量充分结合起来,将这一研究深入下去,为行业发展提供更多参考价值。

刊社代表《军事文摘》副社长唐耀说,我们算是龙源TOP00活动以及这本书的受益者,之所以这么讲,是因为我们的刊物是小众刊物,正是因为数字化的传播,才让我们找到了信心,让我们看到小众期刊在网络上也有受众人群。对我们来说,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更精确的人群,帮助我们更好地为这类人群服务,这是我从中获得的启发。

篇6

关键词:职业技术学院;多元化;投资发展模式

高职教育目前的发展现状有其必然的历史原因,在现有的政策条件及市场竞争环境下,高职教育学院必须结合自身的条件,按市场竞争规律提出并不断完善发展模式。具体而言,应从投资体制、管理模式、培养方式上面进行创新。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相比较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教育经费供求矛盾成了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发展高职教育,应打破原有政府单一投资体制,实现教育投资多元化,构建以政府为主体、面向市场化的多元投资体制。在目前我国教育事业经费有限的前提下,鼓励并创造企业及个人对职业教育的投资体制至关重要。以行业办学的高职学院为例,多元化的投资体制模式可以设计如下:11 股权组合模式学院由行业归属的集团公司绝对控股,学院高层管理人员和特殊岗位人员参股,其余股份由战略投资者持有。

表1  高职学院股权组合模式

出资者股份比例出资方式行业集团公司X%(X≥51) 实物资产+ 现金战略投资者(100 - X- Y) % 现金或资产学院高层管理人员及特殊岗位人员Y%(Y≤10) 现金合

计100 % —

根据上述模式,学院现有的净资产额(A) 作为行业集团公司对学院的初始投入。学院转轨过程中未来几年运行所需的资金投入额度(B) 由各股东按股份比例按几年分步缴纳到位。具体的资本投入方式说明如下:

表2  学院股权组合的投资额及其投资方式

股东投资额投资方式行业集团公司1) 已投入的资产(A) = 经评估后确定为行业集团公司的股份2) 还需再投入的资金= X% ×学院股本总额- A根据具体情况分步到位,或通过其他优惠政策予以体现。战略投资者战略投资者需投入的现金或资产= (100 - X- Y) % ×学院股本总额根据具体情况分步到位学院自然人股东全部自然人股东需投入的现金=Y% ×学院股本总额- A投入方式与股权激励模式相结合。

21 收益分配模式由于投资职业教育事业的盈利能力较低,财务负担较重;而建立有效的经营管理层激励与约束机制,必须加大对其奖惩力度,其所占收益或亏损风险分配和承担的比例不应低于20 %(太低则不能有效激励与约束管理层经营行为) 。为保证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学院实行股份化后,应对投资者投资收益做如下设计和说明:

表3  学院股权多元化的收益分配方式

篇7

1 档案数字化建设的主要含义

数字化时代,是指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以及现代的科学技术,去实现信息资源的收集与整理,并且对各类分散的利用信息资源分类的有效存储和加工之后用统一的管理方式和面向网络的方式进行连接,让用户使用互联网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取的个人资料,以及相关的法律合规操作的授权,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资源共享。

通常的情况下,档案的数字化建设主要涉及到了以下的几个方面:一是现有存档和数字资源。文件管理将纸文件,包括文本,图像,图形和其他原始文件通过现代技术扫描,缩微胶片等纳入电子资源数据库的手段,建立信息资源库,需要快速查询存档的索引信息,改变纸质档案散乱的局面,优化档案管理一体化,提高工作效率。另一种是通过整合,实现网络化档案管理,文件管理信息必须集成到网络建设面对面的方式对信息服务方式进行改变使其变成一体的网络服务,减少人力、财力、物力、时间和占用的其他资源。因此,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一个技术水平和相互结合过程的一个复杂性的系统工程。

2 数字化时代档案信息在资源上的管理

2.1 档案数字化建设

档案数字化建设是基于档案的全面而有效的数字化管理,使数字化能够为管理服务提供更好的档案信息。档案数字化建设是信息发展的目标,是数据积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档案进行进行数字化建设过程中,主要应该对档案数字化管理人员的素质加以完善。涉及信息技术的管理档案信息,只有提高管理人员素质,以文件信息管理有序开展。其次,档案数字化建设过程中,我们要建立档案信息科学的模式,保障运营的有序性。

2.2 档案数字化的整合以及使用

传统档案管理也有许多缺点:缺少档案的深刻理解,档案管理不健全,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低,档案管理不够重视等。伴随着社会经济体制发展,以往的档案管理以经不能够与现代化的社会发展相互适应。当前数字化文件的时代已经出现,能够以全面的方式对自身的数字化信息进行整合并且加大深度的进行使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在,对档案资源进行开发,能够以现代科学管理去为内部管理者进行服务。当前现代化的档案管理不但数据量大、内容复杂、涉及面广、分类不科学等,传统的基于笔或卡的档案文件管理已经落后于现代的社会发展。现在的数字化建设是以云计算为核心的技术上的创新,对复杂的数据进行组合,进行信息归档的一体化管理。

3 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制度建设

首先,建立现代管理制度,档案需要提高业务流程和文件的数字化管理意识,文化是由人针对数字化管理上创建的,只有提高对数字化档案管理在管理中的作用,全面发展文化档案,以便为对未来发展更好的整体规划的数字化档案管理。

其次,除了要拥有对档案实现管理的知识,还应该更为全面的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外语、网络技术、安全技术、生产和管理经验以及如何实现数字化档案管理人员的优化配置。

再次,从具体的数字化发展情况,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的建设不仅要满足对文件管理的功能,也需要对内部的制度建设进行一致化的统一。这需要针对数字化管理系统对内部整体发展情况进行调整。

最后,建立相关部门建立了现代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优化档案信息的分配与发展,在档案管理系统建立时,可以设置相关职能部门对档案管理进行数字化建设

4 档案数字化建设的体制与模式上的创新

4.1 体制和模式的创新的含义

档案管理系统和模式上创新主要是在档案管理时,处于探索开始阶段,对管理体制模式进行开发,实施合理的创新,这种创新进行与科学的结合。档案管理制度以及模式的创新是创新的文化的一部分。

4.2 系统以及需要创新模式

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和创新模式是记录管理决策变化的方式转变。从档案管理开始产生,直到结束的全过程。档案管理系统与创新在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另一方面,数字化发展还需要对发展模式进行创新。如果档案管理还停留在以前的模式旧模式下,档案管理的创新模式不能改变,那么发展必将受阻。

4.3 完成档案数字化建设体制与模式创新方式

首先,需要创新档案数字化系统建设的发展模式,要求档案管理相关人员具备一定创新意识。没有创新的思想就无法进行数字化建设,因此创新档案数字化制度和模式的建立,就必须有创新意识。

其次,需要有创新的档案数字化建设。大数据时代的核心是信息技术,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时代,使电子信息更加的便捷,节省空间的同时运用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形式去对信息技术的管理效率加以提升,带去更好的内部效益。

最后,我们需要创新档案数字化建设。进行数字化的建设可以使内部的信息管理更加的快捷,例如,我们可以在进行信息的登记与对信息进行审计的阶段,或是在进行浏览器的查询阶段,对于数据进行更新。在进行相关的文件检索时,增加联络功能,对相关人员进行情况说明,填补内部楼案管旦上的漏洞。

5 结束语

当前数字化时代的产生,能够看出传统的档案管理形式对发展存在制约,需要积极应对档案数字化建设,可以说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档案数字化建设对内部信息进行管理。为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梅.浅谈档案工作如何应对数字化时代[J].山东煤炭科技,2014,11:201-202+207.

篇8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1-022-02

随着数字化技术不断发展与普及,经营者与管理者更多将数字化技术应用到旅游开发与管理中,通过建设一站式的旅游服务平台,旅客可以足不出户完成线路规划、门票购买、酒店预订、商品选购等操作;旅游企业可以利用在线管理工具,为旅客提供快速且高质量的服务;旅游管理部门通过部署电子政务系统与分析旅游数据,可以很好提高工作效率以及为中远期的旅游发展规划提供数据支撑。以下本篇就针对数字化建设中商务社区技术模式进行研究,探讨具体的执行措施。

一、旅游数字化建设的定义

旅游数字化建设就是利用各类数字化技术手段实现对旅游行业的信息化应用与管理,在整个旅游活动过程中实现数字化、网络化,针对旅游的一系列过程提供数字化支持,特别是其中的商务社区技术,“商务”强调模式的有收益性,“社区”强调模式具体较高完整性,可以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在旅游数字化方面,主要可以通过编程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分布式数据库技术以及数据挖掘技术等,并融合宽带网络通讯技术①,实现旅游全行业、全过程的数据数字化、服务数字化、管理数字化。

二、潮州市旅游数字化建设介绍

(一)数字化商务社区建设的要求

在项目研究上,立足于整合“潮州市旅游数字化一站式服务平台”旅游数据,建设综合性旅游商务门户网站,注重用户体验与信息分享,构建旅游信息社区商务互动平台。在数字化建设的商务社区模式中,从各个角度整合旅游数据,多方考虑旅游服务商的利益,加大力度进行宣传造势,增强数字化旅游社区对游客的吸引度,促进当地旅游经济中数字化商务社区的发展,提高旅游信息化整体形象。

(二)旅游数字化商务社区的特色

在设计上引进有收益的、支持可持续性运营的商务模式,在服务上提倡社区化的一站式服务,在技术上更多利用网络社交技术,实现游客、旅游企业以及旅游管理部门的互动交流,实现过程中依托旅游行业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以及平台与企业、第三方平台数据交换设计与实现等技术研究与技术创新,进而通过建设潮州市旅游电子商务门户,实现潮州市旅游路线、酒店房间、景点门票、商家特色商品信息编辑与、企业在线商务拓展活动、网上预订等信息化服务。在潮州市旅游数字化建设中,利用“数字化手段、商务社区”的应用与发展模式,实现对旅游的现代化应用与管理,实现旅游相关产业的融合与衔接,有效的提高旅游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促进资源有效整合,提州市旅游产业的发展。

三、旅游数字化建设中的商务社区技术模式

在商务社区模式设计中,应该注重用户体验与信息分享,以服务作为重点,提高旅游数字化建设的实用性。并且在商务设计技术模式中,利用数字化技术提升管理水平,控制旅游企业的管理成本,积极落实网络化传输功能,推进数字化应用与管理平台建设,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搞好数字化旅游平台建设,发挥市场机制,加快推进数字化建设工作。建立数据库管理平台,建立旅游企业信息资源平台,在商务社区负重方面可以采取网络营销的形式,对不同的游客群体给予不同的营销策略,满足消费的个性化需求,加强游客同旅游服务商之间的沟通②。采用电子商务平台,扩大销售,完善区域数字化基础建设,统一战略构想建立规范的经营机制。

四、数字化商务社区模式的实施策略

(一)提高数字化建设水平

建设综合性旅游电子商务门户网站,充分挖掘“潮州市旅游数字化一站式服务平台”,提高数字化系统的在线商务功能,提州市旅游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对用户访问的响应时间。在景区旅游数字化中,还应该提高其数字化平台中信息传递的准确性,确保数字化旅游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对于用户的重要数据以及订单交互数据,商务社区技术模式下,应该确保游客信息以及旅游信息的安全,可以采用加密传输机制,保证系统数据的完整性与安全性。

(二)强化区域特色

在数字化信息采集中,对于采集的潮州旅游资源信息,可以从岭东首邑、游在潮州、潮菜之美、潮之特色、住在潮州为切入点,带领旅客从魅力之城、潮之文化、聚集潮汕等十四个大视角,以便游客通过平台准备景区视角去看潮州美好风光,更加及时的了解潮州历史文化,以提高对数字化旅游信息的传播效率,带动当地旅游商务社区的经济收益,还可以使游客从更深层次去感受潮州古城的非凡魅力。

(三)提高网民交互水平

对于旅游数字化建设中的商务社区模式,应该注重用户体验与信息分享,构建旅游信息社区商务互动平台项目建设是为了面向用户提供一站式的旅游电子商务应用,这其中就包括了搭建为一般用户与企业用户提供在线交流、站内信互动、好友互动等实时交互的商务互动功能。商务社区技术模式下,通过本平台的此项功能,用户、商家可以采用离线或在线的方式与其它用户、商家进行商务交流,加强合作,实现双赢。

(四)强化信息的覆盖面

旅游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数据库的设计中,应该针对旅游服务商的利益,实现对旅游行业相关数据的全覆盖,满足商务社区建设中旅游服务商的需求。对“潮州市旅游数字化一站式服务平台”与“原潮州市文物旅游局网站”数据进行对比过滤,提高商务社区建设中数据的高度完整性以及可用性。商务社区技术模式下,确保旅游服务商所获得数据来源信息的准确性,并且能够各旅游服务商之间对信息的共享交流,确保旅游数字化中商务社会模式的成功应用。

(五)强化应用推广

在数字化商务社区技术模式中,实现平台与企业、第三方平台数据的交换设计,提高旅游数字化的应用范围与可扩展性,充分调研景区数字化建设现状③,完善景区数字旅游服务标准体系,综合景区内各方对数字旅游的需求,形成科学统一的标准框架,制定出数字化的核心技术标准,建立了多元化投资机制,招商引资营造发展环境。在旅游数字化建设中,加大对商务社区建设的资金投入,加大推广宣传力度,打造出潮州市独具特色的数字化旅游模式。

五、结论

综上所述,对于当前旅游发展中,应用旅游数字化技术,优化旅游企业的业务流程以及管理流程,不仅可以为客户、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而且实现旅游数字化建设,还可以提高旅游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带来更多的旅游收益。

注释:

篇9

21世纪的今天,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时代的进步,现代化城市进程加快的同时更加注重数字化的城管建设发展,在当前的城市发展中,传统的城市化管理模式难以适当当前城市发展建设的根本需要,而数字化城管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模式,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方向,同时也是时展的必然。

一、小城市数字化城管建设的重要意义

随着时代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现代化城市建设进程逐渐加快,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难以和现代化城市发展要求相适应,而基于数字化城管建设发展模式作为一种新的形式,更是借助于先进的移动通信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对整个城市的所有部件以及事情进行综合性的处理分析和管理,并从根本上保障城市人流、信息流以及交通等的协调,并推进时代性先进的城市化建设,加强城市化的高效管理。

小城市数字化城管建设,不仅仅是时代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同时也推进了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发展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小城市数字化城管建设有着一定重要意义。

二、小城市数字化城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小城市数字化城管建设虽然推进了现代化城市的发展,但是就其实质性而言,小城市数字化城管建设中同样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具体体现如下:

1.信息资源整合度差,共享度低

对于小城市而言,数字化城管建设中,对于信息资源的建设整合中,仅仅注重硬件设备的建设,往往将各个行业之间的信息连接加以忽略,同时各个系统间的信息资源以及业务的交换也难以实现共享,以至于信息建设仅仅流于形式,重复建设和信息孤岛的产生,信息网络资源有着相对较低的利用效率。

2.缺乏高技术性信息人才

城市信息化进程的发展中,对于人才同样也有着大量的需求,而小城市数字化城管建设中,对于高技术性的信息人才有着一定的缺乏,人才的业务素质能力相对较低,数字化城市建设法制体系缺乏完善性,人们落后的思想观念严重影响着小城市数字化城管的建设发展。

3.信息建设缺乏规范化和标准化

小城市数字化城管建设发展中,同样也缺乏规范化和标准化的信息建设,而数字化城市建设发展中,虽然有着相对成熟的地理信息,但是对于地理信息数字化的适应性和实际的变化有着一定的缺乏。我国政府在小城市网站建设中,有着普遍较低的电子政务水平。

总而言之,小城市数字化城管建设存在的问题并不仅仅局限于以上几点,在数字化城市建设中,同样也存在更多的问题,企业有着缓慢的信息化建设以及存在不完善的电子商务系统,同样也严重制约着小城市数字化城管的建设发展。

三、小城市数字化城管建设的具体策略

小城市数字化城管建设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涉及范围相对较广,企业、个人以及政府均有参与,小城市数字化城管建设中,不仅仅需要结合信息化技术发展的方向,同时也要基于小城市实际情况,通过对小城市的各项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调查,并借助于先进的科技技术,综合加强小城市数字化城管建设。就其实质性而言,做好小城市数字化城管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做好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

小城市数字化城管建设发展中,就要对信息化数字化专业人才进行综合性的培养,做好人才工程战略的实施工作,为数字化城市的建设发展提供人才的支持。加快人才资源开发的进程,积极的引进人才,对信息化发展相适应的专门人才进行综合性的培养,并将人才的作用充分发挥,进而推动现代化信息化社会的人才资源的相关准备工作。

2.做好已有资源的整合工作

小城市数字化城管建设中,就要加强对建设的重视度,全面调查小城市已有的资源,保证资源的共享,依据于地理信息数据库,并在数字化城管地理信息建库中,对数据和坐标进行统一化的管理,并为数字化城管数据库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对数据采集范围合理的确定

小城市数字化城管建设中,更要合理的确定数据采集的具体范围,合理的规划市区的面积,并对旧城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在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确定时,就要适当的调整正在建设区域内一些公共设施的相关处理工作,一旦旧城改造完成,对其相关的数据信息进行及时的补充,并实现小城市数字化城管建设的实时管理。

4.做好系统平台和中控大厅的合理建设

系统平台建设中,就要对集中建设和集群发展模式加以采用,并做好资金的节省工作和系统的维护工作,保证有着相对较强的数据通用性,对不同城市的个性化管理需求加以满足。在当前系统平台建设中,更要对模块化结构设计加以采用,对系统的开放性和可扩充性加以保证,做好系统的升级工作。而中控大厅的建设中,就要对大屏幕加坐席的形式加以采用,采取高清投影仪对资金投入进行合理的控制,将初期建设费用着重降低。

总而言之,小城市数字化城管建设发展中,更要对系统建设加以避免,结合现代化数字化城管的具体要求,并做好小城市数字化城管的规范性和标准化建设发展。

四、结语

随着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的日益成熟,当前城市管理形式也在处于不断的转变中,而对于小城市的城管建设发展而言,更要基于数字化的基本发展方向,顺应时展的潮流,结合小城市城管建设的现状,加强城市数字化城管建设的监督力度,做好数字化建设各个管理部门职能的有机整合工作,有效节约初期建设费用,进而推进现代化数字化城管建设发展,为小城市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C9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6-0066-01

现代油田数字化管理模式是指系统的运用了计算机,互联网通信,人工智能等一系列当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把管理对象和管理方式通过量化、数字化的方法,最终实现组织、协调、服务、创新等高效、科学油田管理。通过油田数字化模式人们可以对油田生产各方面信息实现实时动态的监测,并根据即时问题进行快速、科学决策和处理。

一、现代油田实施数字化管理模式的背景

1、现代油田信息化建设不够完善,管理方式落后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信息化建设已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但反观我国油田现场,虽然在一些大型的油田企业数字化建设已经起步,但还不能够做到尽善尽美。在一些中小油田,油田的现场管理还是需要企业职工到现场去查看、巡视、记录。扛着油田设备风里来雨里去,经常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另外许多井场还需要与油田偷窃分子“捉迷藏”。信息化建设严重不足,只能靠人工去巡视和排查。这种传统管理模式一方面使油田工人面临着超负荷的工作,另一面也不能够完成保证油田工作质量,这无形中降低了油田的经济效益。

2、油田井场分布广泛,管理幅度过大

由于受我国油田生产的地形条件限制,绝大部分油田井场分布广泛,这就导致了油田管理幅度过大,很多企业横跨几个省区,甚至分布在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区域。随着我国油田建设的迅速加快,规模的不断扩大,对这么大的区域的管理,成本大,管理难度高已成为我国油田提升经济效益的一大瓶颈。

3、传统的生产方式落后,生态环境问题突出

受我国油田生产天然条件的制约,许多油田井场处于我国生态环境薄弱的地区或者生态保护区。这些地方生态环境脆弱,很容易受人为的影响和破坏。又因为我国在传统的油田管理方式上主要靠人员驻守,员工巡视等方式进行油田的生产和安全等方面的管理,投入高,消耗大,低效率,占地多,循环难是这种管理方式的现状。对油田周围的环境产生了诸多不利的影响,最终导致油田生态环境问题突出。

二、在现代油田实施数字化管理的必要性

1、是油田实现现代化管理,实现大规模建设的需要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对油田传统发展方式的改革创新工作迫在眉睫。近些年来,随着油田生产的快速发展,按照中央提出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我国大部分油田逐步具备了对改革传统管理模式改革所需的各项条件。在油田“大发展,大规模”已是油田发展主流趋势的情况下,实现油田数字化管理模式已是油田管理工作的必然选择。

2、是实现有效控制油田生产成本的内在要求

油田经济效益的低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油田生产成本高居不下造成的。受传统油田管理模式的制约,油田井场的巡视、记录、安全等等都需要专人去做,这就导致了用工数量削减困难,由人工巡视、记录、安全等衍生的交通、住宿、吃穿等生活成本也不可小觑。据有关部门统计,有些油田生产成本中,人工成本占到生产总成本的40%以上,个别油田井场甚至能够达到50%。油田实现数字化管理模式可大大减少用工数量,对减低油田生产成本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对实践现代油田实现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几点建议

1、加快油田网络化建设,建立现代油田信息管理系统

现代油田实现数字化的实践,必须建立在充分的油田信息基础之上。这其中,就要加快油田网络化建设,建立现代油田信息管理系统。加大投入力度,对信息化所需的计算机,线路,视频设备,以及数据转换技术等实现油田各个井场的全覆盖,为油田实现数字化管理模式奠定坚实的数据基础。

2、转变工作思路,实现由人工向数字的转变

我国油田企业大部分为国有企业,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管理人员市场经济竞争意识不强,工作思路转变困难。在油田工作中,要建立现代化的油田数字化的管理模式,必须要转变我国油田管理人员的思路,使其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需要,从市场的角度深刻领会油田管理现代数字化管理模式所带来的便利和好处,从而从根本上转变油田管理人员的认识。在过去油田工作中,许多数据需要油田工作人员手动完成,既耗时又费力。实现油田数字化管理以后,数字信息管理系统可以直接将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和整理,自动生成油田数据报表,这不仅大大减小了油田职工的劳动强度,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数据的精准度,保证了数据的及时和有效。

3、加大对油田管理人才的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其业务素质

随着油田数字化管理模式的逐步建立,油田基层人员数量将大大减少,与之相对应的是,对油田高层数字化管理人才的要求却大为增加。油田企业要加大对油田管理人才的培训力度,全面提高油田数字化管理人才业务素质,使他们尽快适应油田数字化管理模式的需要。

4、做好油田数字化设备的定期维护工作

油田数字化管理模式建立的基础是可靠的油田信息收集能力。要保证油田信息收集的可靠,首先必须确保油田数字化管理设备的有效运行。随着时间的推移,油田数字化管理设备会逐步老化和损坏,导致油田数字化设备收集信息不够准确,这将直接影响油田数字化管理收集信息的效果,从而导致错误的发生,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基于此,对这些油田数字化设备的定期维护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油田数字化管理中出现的设备故障开展及时的维修,有利于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从而为油田数字化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保障。

四、结论

篇11

2010年,期刊数字化完成由“灰太狼”到“喜羊羊”的转换,尤其是期刊数字化产业有新的转机,亮点纷呈。继第36届世界期刊大会在中国举办之后,第二届亚太数字期刊大会在杭州举行,会上人们对数字化未来充满信心,“数字化不是洪水猛兽,是春风送暖”、“数字革新是机遇”。2010年底第五届中国期刊创新年会上,各期刊社也显示出对数字化积极拥抱的热情。《读者》继2010年5月推出自主品牌手持终端阅读器后,读者出版集团门户网站“读者网” 12月正式上线运营,网站同时建成了包括《读者》杂志在内的10余种期刊和近千种图书的数据库,具备了在线阅读、下载、版权贸易等商务功能,成为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的统一门户及数字商务平台。2010年,《瑞丽》在全媒体策略下重新定位自己,将传统平面媒体的创意和制作优势注入数字媒体,将“内容+服务”“品牌+服务”“技术+服务”作为新兴媒体的核心和方向,并利用数字技术和运营手段实现内容创新,积极推进内容收费和广告收入相结合的双轨制方式。

驱动:数字化正改变着媒体格局

中国期刊业的数字革新,经过近10年的探索和积淀,已经取得令人欣喜的进展。从2010期刊数字化现状看,中国推进数字出版面临极为有利的条件,数字出版业的发展势不可挡。中国期刊协会会长石峰认为,数字化对传统期刊出版将是如虎添翼、春风送暖,必将为传统出版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数字化正在悄悄地改变着中国媒体的格局。

数字化拓宽了期刊发展的空间。数字化技术近10年来的发展,急速而深刻,凸显了出版业的创新实践。2008年中国数字出版业的整体收入达到530亿元人民币,比2007年增长46.42%;2009年数字出版业的整体收入达到799.4亿元人民币,又比上年增长50.75%。目前,我国期刊网站580多家,电子期刊总量已经达到近万种。据有关方面预计,未来几年,中国数字出版用户每年将增长30%,收入每年将增长50%。

数字期刊产业化渐成规模。中国知网、万方数据、龙源期刊等数字期刊企业积极探索数字化营运模式,期刊数字化产业渐成气候。例如,中国知网已成为全球著名的专业互联网与电子出版机构,拥有2000余万在线读者,在海内外拥有数千家机构用户。随着数字技术的逐步成熟,期刊数字化从内容提供商到技术服务商,到网络发行平台,到终端阅读、移动阅读,已形成了期刊数字化产业链,并在逐步延伸和完善;在培养用户阅读习惯和广告商对数字期刊认知的过程中,将逐步建立起持续有效的赢利模式。著作权人、出版社、数字期刊营运商的有效合作推动了数字期刊产业化的发展。

数字化推进期刊“走出去”。数字化使中国期刊借助互联网跨出国门,走向世界。例如,中国知网的海外机构用户已遍布美国、英国、德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美国国会图书馆等500多家用户。在未来的岁月里,数字化将有可能改变中国媒体的格局,使中国媒体产生新的造血功能,加快中国期刊“走出去”步伐。

策略:通过数字化拓展新媒体业务,谋求上市

自现代传播集团携期刊到香港上市以来,期刊界上市的动作频现。2010年8月,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做客中国记协第十四期新闻茶座上透露,《女友》、《知音》等杂志正在积极筹备上市。4月,“浙报集团斥资三十亿投期刊及全媒体”的消息震惊业界,浙报集团的大手笔背后,昭示期刊数字化成新宠。期刊通过数字化,发展新媒体业务,谋求上市是一个策略。期刊整体上市能产生过去无法想象的效果,更有利于其发展壮大。《读者》、《女友》、《知音》等杂志转企改制后正在积极筹备上市。自甘肃省成立机构专门负责读者集团上市工作以来,经过两年的筹备,2009年底,由读者出版集团与中国化工集团、时代出版传媒股份公司、甘肃省国有资产投资集团和酒钢集团等多家企业共同发起设立的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宣告正式成立,上市步伐加快。《读者》的品牌效益有望被资本市场放大。

知音传媒集团积极发展期刊数字化业务,其旗下《知音漫客》社区网站打造知音情感网和文学网,实现网上出版发行;以《知音漫客》杂志为基础和依托,创办了知音漫客网;投资数字电影拍摄知音题材的故事片。该集团坚持抓好《知音》主业的同时,以《知音》品牌为依托,发展数字影视、动漫、网络等相关数字化产业,不断增强规模化发展的实力。

2010年4月,浙报传媒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高海浩表示,集团将不再追加报纸投资,而将加大期刊投资力度,未来浙报集团将斥资30亿元进行媒体转型,该笔资金主要投向期刊以及打造现代传媒集团。浙报集团拥有28家媒体,包括《浙商》和《新世纪周刊》等刊物。集团目前积极发展期刊数字化业务:2009年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推出《淘宝天下》周刊;投资创办“财新传媒”,负责营运互动财经网站与杂志;参与求是杂志社旗下的红旗出版社的改制,构建展示传媒优势的出版平台;与华数电视传媒有限公司签约合作,打造报刊与电视互动融合的新内容、新媒体等。《淘宝天下》2010年7月又进行了新一轮的包括体制机制、内容改版、经营策略等一系列重大的改革,实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创新:一是运行机制的创新――主推线上发行,创新发行模式,推出了“会员计划”,解决了传统媒体发行越大亏损越大的难题;二是内容采编机制的创新――以互动和数据吸附读者,在网上开通了透明编辑部,吸纳网民拍砖、灌水、讨论,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网民互动,并进行纸质呈现,使文字和视频产品又重新回到网络,形成了网络――纸媒――网络的新媒体链条;三是广告模式的创新――实现电子商务特质的赢利模式。

2010年,《瑞丽》剥离旗下新媒体业务,与联通共同建立合资公司,《瑞丽》将拥有其中51%的股权。新公司也在酝酿融资上市。《瑞丽》积极打造《瑞丽服饰美容》、《瑞丽伊人风尚》、《瑞丽时尚先锋》、《瑞丽家居设计》等知名杂志后,积极发展数字化业务,用户量、影响度和创新力不可小视的瑞丽女性网,借此平面媒体与电子新媒体的互动整合,网络、图书、无线移动等媒体出版运营、广告、发行、活动推广、模特经纪、电子商务等多项业务相互融合。

《女友》发展数字化业务,积极开发数字动漫平台,把动漫转化成适合网络、手机浏览的作品,同时开发手机阅读终端,提供下载订阅服务,并和三大移动运营商进行合作,开发移动传媒中潜在的消费群体,并继续拓展周边衍生品的商业模式,在上市的道路上步步为营。比之其他期刊集团上市,《女友》显得更为低调。

期刊作帆,数字化为航向,期刊传媒融资需求逐步膨胀,一点点驶入资本运作深水区。期刊通过数字化发展新媒体业务谋求上市是很好的愿景,但在融资上市上需格外慎重。一方面通过数字化将新媒体独立运作,成立单独的新媒体公司以吸引投资上市;另外一方面又面临新媒体赢利的困扰,没有达到量级之前深层次变革需要酝酿。新媒体独立运作上市面临挑战,真正上市要走的路还很长。

数字化版权:引发行业大地震

2010年,期刊数字化版权之争再次升级。从《家庭藏书集锦》首次引发版权问题,到数字图书馆未经授权收录海量作品;从2009年北京市版权局重点监控网络视频,到期刊数字化版权风波,版权问题一直是行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期刊社、作者、数字化网络运营商,三者纠结于版权,版权之争像地下滚烫的岩浆,积蓄已久,在2010年终于找到裂口,喷发出来。

2010年5月底,湖南师范大学魏剑美状告龙源期刊网侵权案件,在全国,特别是业界掀起了轩然大波。该案件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反响,其引爆点是,龙源期刊网总裁汤潮因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而被拘。汤潮的被拘,将期刊数字版权这一困扰行业发展多年的难题彻底推到了前台。2010年6月11日,中国期刊协会在北京召开了“网络环境下期刊信息网络传播权问题研讨会”。在以后的相关会议上,期刊数字化版权一再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人们普遍认为应建立一套保持各方利益相对平衡的版权保护和使用机制。如何根本解决版权问题?从建立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高度看目前的版权现状,版权问题将长期存在,有待于继续深入探讨。

期刊业数字化趋势

从2010年中国期刊数字化发展看,未来期刊数字化呈现新的发展趋势,主要有:

内容服务互动化。媒体数字化不仅是媒体的电子化,而是一种全新的传播和阅读方式。精美的高清晰度图片、动人的背景音乐、令人兴奋的视频、书刊化的页面等等,这种人类长久以来梦寐以求的“会说话的书刊”,已经成为了现实。特别是它的互动性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读者,读者不但可以分享数字媒体的内容,还可以参与评论,与作者进行交流等等。所以,这种内容出版和内容服务融合互动的数字化趋势日益被人们看好。

数字媒体移动化。随着移动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用手机收看电视、上网、读书读报,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据统计,目前中国手机用户已达8.42亿,手机上网用户达到2.43亿,发展速度惊人。手机移动阅读方式携带方便、收费简便,读者群广泛,为数字媒体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将成为今后期刊数字化的重要形式。移动出版内容涉及手机文学、手机书刊、手机游戏、手机动漫等,几乎可以覆盖传统出版的所有形式。随着3G的广泛应用,移动阅读更加便捷,将催生更多的业态和传播方式。

赢利模式多元化。赢利模式是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媒体数字化转型的一个坎儿。目前,中国政府鼓励和支持传统媒体的内容生产者与新媒体企业的合作联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快速发展的目标。赢利模式在探索中初步呈现付费阅读、广告、增值服务等多元化趋势。

中国期刊数字化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需要注意以下三方面问题:

篇12

数字化使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科教学,可促进教育教学发展。它的出现为大学教育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使现代教育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促进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通过这种有效的整合,以技术作为一种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同时它丰富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学可以整体协调、和谐发展。数字化使现有的教育资源在更有效地利用的同时也给大学教育带来了冲击和挑战。笔者就数字化对大学教育影响的一个侧面――大学教学模式的变革,进一步探讨数字化对大学教育带来的变革与发展。

一、教学模式的相关研究

在探讨数字化对大学教学模式带来的变革之前,首先要探讨教学模式的相关问题。

1.教学模式的发展变化

在教学论中最早对教学模式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美国。我国对教学模式的研究最早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先后经历了“教学模式的介绍与引进”、“教学模式的理论探讨”、“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三个阶段①。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我国的教学模式的研究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主要集中在:关注学生需求和兴趣的教学模式;关注教师成长的教学模式;关注知识结构的教学模式;关注师生关系的教学模式;关注现代技术应用的教学模式。其中关注现代技术应用的教学模式是由校园数字化的迅速发展催生的相关研究。

2.教学模式的概念与结构

(1)教学模式的概念。在国外,较有影响的教学模式的定义是由乔伊斯和威尔提出来的。他们认为,教学模式是可以用来设置课程(诸学科的长期教程)、设计教学教材、指导课堂或改进其他场合的教学的计划或类型。②

目前,关于教学模式的概念在我国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教学模式就是教学结构。它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的比较典型和比较稳定的教学程式。③另一种观点认为,教学模式就是教学过程的模式,或是一种有关教学程序的策略体系、教学式样。即:根据客观的教学规律和一定的教学指导思想而形成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比较稳定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策略体系。④还有人认为,教学模式属于教学方法范畴,它是教学方法或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⑤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构建的一种教与学活动的各要素之间稳定的关系和活动进程的结构形式,是建设教学环境和运用教学软件的重要依据。在数字化时代,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和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促进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

(2)教学模式的结构。关于教学模式的概念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对教学模式结构的认识基本趋于一致。教学模式主要由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师生组合、条件和评价等要素组成。教学模式的各要素之间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是教学模式得以建立的依据和基础,起着导向作用;教学目标是教学模式的核心,它制约着操作程序、师生组合、条件,同时也是教学评价的标准和尺度;操作程序是教学模式实施的环节和步骤;师生组合是教学模式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安排方式;条件是教学模式功能有效发挥的重要保证;评价是人们了解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重要途径,是教学模式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通过教学评价如果没有达成,则促使调整操作程序、师生组合等,以便使教学模式进一步得以改造和完善。⑥

教学模式大致就是由这几个要素组成的。各要素之间相互制约,共同发挥作用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

二、数字化对大学教学模式的影响

随着现代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的更新速度明显加快,数字化的加速对大学教育的影响广泛而深远。它使传统意义上的大学受到质疑,大学成为没有围墙的大学,人们在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接受大学教育。何谓真正意义上的大学教育成为人们再度思考的话题。数字化给大学教育带来最明显的影响就是对大学的教学模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数字化对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理论)带来影响。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使传统的教学思想发生变革,大学的理念在更新,这使大学必须重视自身发展的同时关注社会发展、人的发展,加速了大学教学理论的发展,导致大学教学模式产生了相应的变化。

2.数字化增强了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有利于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网络的发展使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数字化网络带来的便捷,在网络上获得更多的知识,而不再是仅限于从书籍中获取知识。尤其是对于独立思维意识较强的大学生而言,这种影响更加深远。因此,利用现代技术教学成为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也加大了对它的利用和推广,对大学的教学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动摇了传统的教师地位和职能。

教学模式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转变。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教师不再是权威的代表,网络的便捷性为每个人都带来新的知识,知识的更替周期越来越短。有时候,学生从网络上获得的知识甚至比课堂上从教师那里获得的更多。纯粹的课堂教学已经不再适合现代大学教学的需要。因此,教师必须首先完成自身知识的数字化,不断通过数字空间扩展自身的知识层面,在课堂传授知识的同时开展网络课堂,与学生建立互动交流的教学模式。

4.数字化优化了师生组合,有利于教学评价。

数字化网络时代构建了现实与虚拟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能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使学生以参与者的身份进入学习角色,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有效实现师生的最佳组合,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也具有极强的促进作用。通过网络互动平台,师生更多体现为互相沟通交流,在对话中达到教学相长的教学目标。在相对宽松的交流环境下,更容易了解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利于实现教学评价。

5.数字化给大学的教与学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自由度。

在现代数字化时代,大学的校园不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不再是过去的“教室、教材、黑板、粉笔”时代,而是向“教室、教材、黑板、粉笔”与“网络信息、数字屏幕、敲击键盘”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教学模式相结合,发挥教学的最有效功能,教师与学生都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自由度,教与学相对变得更加轻松,更有可选择性。

6.数字化使大学教学效果的发挥达到了极致。

数字化的发展使得传授内容声、图、文并茂。一些复杂的图形、实际发生微观变化的过程、高度精密的计算过程等通过数字化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使得一些认知过程简单化、简约化,给教学过程带来一系列便利,使得教师教会学生如何熟练掌握数字化的各类软硬件设备成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教会学生熟练掌握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如何有效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获取有效的知识,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对大学的教学模式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冲击。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不仅繁荣了数字化产业本身,而且给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带来了无法估量的影响。因此,大学作为数字化的发源地更应该率先从高等教育理念到教学模式等进行一系列的变革与创新,以适应数字化给大学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数字化使得社会分工和人员角色都在悄然发生变化,高校正在成为信息时代知识创新的核心,这就要求必须对大学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大学的教学模式应该乘着数字化的东风大规模进行改革,使现代的大学教学更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

当然,数字化是一把双刃剑,给大学教育带来大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大学教育带来了挑战。如何利用这一机遇对大学教师和学生是严峻的考验。正如台湾学者徐新逸教授指出:“信息科技是一个工具、一位助手,却不能取代教师的地位而成为教学的全部。”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数字化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能够给学生、教师、学校带来一个新的教学模式和新的发展契机。顺应信息时代的变革,顺利实现教学模式的转变对大学教育是一个良好的发展契机。

注释:

①③④⑤⑥⑦郝志军,徐继存.教学模式研究20年:历程、问题与方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12):52.

②丁证霖,赵中建等编译.当代西方教学模式[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1.1:1.

参考文献:

[1]郝志军,徐继存.教学模式研究20年:历程、问题与方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23):51-55.

[2]丁证霖,赵中建等编译.当代西方教学模式[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1.1.

篇13

中图分类号:G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3-0217-02

0 引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文书档案的管理模式也在不断更新。整理和收集文书档案的电子文件,不断推行电子化管理方法,是目前文书档案管理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文书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模式主要是应用不断发展的数字化技术,比如,数字压缩、文件扫描、影音文件以及视频文件等,通过文字识别技术获得图片文件,并且利用先进的存储管理手段将图片储存于数据库中,有利于对文书档案的及时检索,同时凭借网络技术实现文书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基于数字化管理模式的文书档案管理模式可以实现网络共享和文书档案的远程传递,可以建立起及时、快速、精确、全面的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从而能够实现文书档案的智能检索,最终能够提高文书档案的利用率。

1 建立文书档案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1.1 文书档案数字化管理是信息交流的基本要求 目前经济正在飞速发展,文书档案的使用需求不断增加,在各部门之间进行文书档案的交流日益频繁,因此,人们需要一种更加便捷、有效的途径获得各类所需要的文书档案,需要文书档案管理部门能够建立一种有效的文书档案数字化管理模式,从而实现部门之间文书档案的信息共享。

目前,数字化技术水平飞速发展,并且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所以,文书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是文书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的关键。

1.2 文书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主要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文书档案的管理应该紧跟时代前进脚步,不断地进行文书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创新,极大地提高文书档案的管理效率,转变传统的文书档案管理的模式,因此,文书档案的管理模式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方向,充分地发挥出文书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的功能。数字化管理模式是文书档案现代化管理的关键方法,是文书档案管理和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数字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在文书档案管理应该得到全面的推广,这样才能真正地促进文书档案信息管理的创新发展,能够有效地满足各部门对文书档案的实际需要。

2 文书档案数字化管理所面临的问题

文书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模式是提高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的主要方式,文书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模式中,档案管理机构在进行文书档案管理的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对文书档案进行了非常烦琐的数字化加工处理。数字化加工需要将文书档案通过图片扫描的方式转换为电子文档,并且将电子文档录入到数据库中的某个路径下,文书档案的需求者可以通过相应的路径检索到自己所需要的档案信息。

然而文书档案管理机构在对文书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的过程中没有关注文书档案数字化信息的元数据,缺乏对文书档案数字化信息的管理,因此,文书档案数字化管理面临着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地解决。

2.1 文书档案的形式多样,整理和储存困难 目前,各部门的文书档案内容比较繁多,形式也多种多样,假如还利用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法对其进行分门别类地管理,流程会非常复杂,而且管理效果也不够好,同时一些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对众多的文书档案进行管理,文书档案管理的水平无法达到要求。传统的文书档案管理模式存在着比较大的缺陷,由于文书档案的数量较多而占用较大的空间,如果文书档案的储存环境不佳,可能会导致文书档案的损坏,因此在数字化管理方法上还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2.2 文书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所需要的软件技术发展迅速 文书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基础保障是文书档案管理的配套设施、管理软件以及操作系统,这些因素是文书档案能够进行灵活录入和检索的前提。

目前,信息技术不断发展,计算机的升级速度惊人,因此,经常出现文书档案的管理软件和计算机硬件之间不兼容的现象,经常产生无法读取文书档案信息的情况,一些情况下,新的软件无法使用,因此,这一方面给文书档案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2.3 文档信息的安全性不稳定 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尽管文书档案信息管理具有很好的便利性,但是它的信息安全性还具有很多的问题。在网络环境下,导致文档信息保密性差和安全性低的原因有:首先是文书档案信息管理人对文书档案造成的安全隐患。这是因为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较低,没有较强的安全防范意识和保密意识,尤其是在对某些得向公众的信息没有进行严格的审查和管理,加之操作人员没有具备相关的计算机安全和网络安全的知识因而对信息的管理操作没有按照规范的程序进行,没有备份好相关的数据资料等。另外,这是因为在现代网络技术、计算机病毒盛行,或者某些黑客们对信息管理系统的蓄意攻击导致文件没有安全的信息保证。这些都使得让现代文献信息的收集管理受到威胁和挑战。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