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对康复心理学的认识

对康复心理学的认识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8 08:54:5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对康复心理学的认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对康复心理学的认识

篇1

2.康复心理学与临床

在临床工作中,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个患者在不知道患了什么病时,可自己到门诊就诊,一旦知道自己患得有肿瘤时,则立即瘫倒了。著名哲学家,医学家Hippocrates曾讲过:“一个医生了解什么样的人得病比了解一个人得了什么病更重要。”这充分说明了临床康复中,大多数伤残患者,很难在短期内面对现实。来自生活、家庭、社会的各种压力使患者失去了自信。如果我们无视这种心理。会导致医患严重脱节。患者多表现为应付治疗。部分甚至讨厌治疗。严重影响康复效果。加重残疾。给家庭、社会增加负担,为了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和生活质量,临床工作者必须掌握患者的特殊心理,给予针对生活的治疗。

3.残障患者一般的心理表现

3.1疾病初期,患者因自身或部分功能的丧失,心里承受了一个突然性的打击,变得麻木,迟钝,不愿相信和面对现实。看问题易于走极端,往往把残疾的范围和影响扩大化,而忽视自己尚存的功能,误以为丧失了一切。3.2病情稍稳定后,来自家庭、社会的压力,使患者不得不考虑今后的生活、工作、家庭义务、社会义务等问题,患者的心理也比较复杂。习惯于伤前看问题,以自己的残疾与健康人比较,越比较越丧失信心,有的残疾人陷入苦恼中难以自拔[2],以至于出现强烈的身心症状,猜疑,敏感、抑郁、逃避现实,甚至轻生等。部分因工伤,或不是事故的主要承担者往往会表现出一种特殊的心理。如:委屈、愤怒、报复等。3.3残疾的功能锻炼往往要很长时间才有效,患者易失去治疗信心而自暴自弃。另外这过程中,患者易产生孤独感,失助感等心里。3.4易于由外表的变化陷入自卑,忽略了自己的理想、意志、学识、人格等方面宝贵的内在价值的存在,他们多数人与社会隔离,信息封闭而感到孤独。部分患者后期会产生家庭依赖和社会依赖。

4.康复心理治疗

在临床的康复治疗中,心—身治疗的一体化非常重要。常用的心理疗法有:精神疏导法、行为治疗法、人本治疗法、认识治疗法,呼吸放松疗法以及气功诱导法等。治疗中需要因人而异。首先了解患者因残障所致的精神压力。让患者体会家庭社会还需要他。其次请同类病人中恢复较好者“现身说法”使患者看到希望,树立“我能行”的自信心。再次培养患者业余爱好,调整情绪,分散注意力。最后让患者以解治疗发展,争取患者主动配合治疗。心理疗法的种类很多,但只有一个结果就是;树立患者的自信心,主动配合治疗。心理康复的对象有:4.1残疾人。4.2临床常见病症患者:疼痛患者、压疮患者、睡眠障碍患者、言语吞咽障碍患者、排泄障碍患者、障碍患者。4.3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脑血管意外患者、脊髓损伤患者、周围神经损伤患者、帕金森病患者。4.4运动系统疾病患者:截肢后、骨折后患者。4.5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高血压患者、冠心病患者。4.6代谢和营养疾病患者:糖尿病患者、肥胖症患者。4.7其他疾病:烧伤患者、恶性肿瘤患者。

篇2

1 康复心理护理目标

缓解或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纠正认知错误,矫正不良行为,改善人际关系,最终达到让患者面对现实,配合治疗,在心理上能够适应伤残或患病后生活的目标。

2 心理护理原则

2.1 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心理护理的基础: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时,要给患者留下好的印象,否则易引起患者反感,不仅治疗很难进行,而且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国外心理学家指出;每日两次给患者进行触摸护理,护士一手握着患者手,一手轻轻抚摸患者前额发际,配合和蔼、简短的语言,达到全身放松。

2.2 以增强患者信心,缓解和消除负性情绪为首要目的

2.3 无条件的尊重:护理人员应对康复患者表示深切和真诚的关心,并认为他们是具有建设性潜力的人,不要因为他们是病人而忽视对他们的尊重。

2.4 对于敏感问题采取灵活办法:在心理护理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比较敏感的话题,比如患者会提到“我的病能不能好”“我的病需要多长时间恢复”等,对于这些问题最好采取比较折中的,灵活的办法,既让患者对恢复有信心,又让其尽可能顺其自然。

3 心理护理措施

3.1 最初与患者接触时,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主诉及心理会谈情况,了解患者的心理史、个人史、家庭史、人际关系、应激事件以及对病情和有关问题的态度等情况,最终明确患者心理方面存在的最要问题。

3.2 由专门护士实施系统化健康教育,给病人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让其了解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疾病转归等情况,使其对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特别要讲明负性情绪对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治疗的重要影响。同时要注意,要根据疾病的性质和规律,注意掌握宣教的方法和技巧,不同的情况要区别对待。如对那些不了解自己病情而又积极配合治疗的患者,可以暂时保密,使患者安心接受治疗。对那些知道自己病情,对预后悲观失望的患者,应对他们进行科学的解释,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对那些心情稳定,开朗而又意志坚强的,可坦诚相告病情,以求最大限度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来配合治疗。

3.3 指导、鼓励患者表达情感:通过交谈首先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和患者共情,使他们愿意表达深层的情感体验,对于不善于表达的患者应有意识的指导和示范表达,对患者的情感表达要表现出宽容理解,并及时给予肯定、强化。通过心理要求和问题的表达,可以疏导患者的情绪。

3.4 鼓励和安慰:患者患病后,心理反应往往很强烈,特别是在治疗一段时间后效果不明显时,患者情绪波动会更大,经常表现出恐惧、忧虑、焦虑、抑郁、悲观、绝望甚至企图自杀。因此,护士应及时给予患者鼓励和安慰,使他们振作精神,增强信心,度过心理危机,避免精神崩溃,创造良好的康复氛围,建立舒适的治疗环境,有利于病人心情舒畅,激发与疾病作斗争的积极情绪,并使之发挥潜在能力,主动训练瘫痪肢体和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康复治疗。当取得微小成绩时,,夸奖鼓励,使病人感到成功的喜悦,增加信心。当然,鼓励和安慰要热情中肯根据患者心理问题和特点有的放矢,切忌简单化和刻板化。

3.5 保证:对患者的检查和治疗结果作出他们能接受的保证,以坚定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但是,只能根据病情作出有限的保证,且不可做出不切实际的保证。如一些病人总关心自己的病能否治好,要结合病情给其一个中性或在一定条件下的保证,以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

3.6 向下比较:是指将自己的病情与比自己情况更糟的患者进行比较。可以使患者比较现实,而且较为积极的评价自己的病情。通过比较,患者发现自己的一些优势,会觉得自己虽然病重,但不是最不幸的人。认识到别人病情比自己重,还能心情愉快,积极配合治疗,而自己为什么总要痛苦呢?通过比较,患者还学会思考问题的方式,使其更积极合理的应对遇到的问题。

3.7 促进环境的改善:改善环境主要指改善与患者有关的人际环境。医护人员一方面要帮助患者消除人际关系中的不利因素,同时又要帮助一些新的和有利的因素。特别要注意寻求家人和周围人群对患者心理上的支持,帮助他们进行有效沟通。

4 结论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随着医学模式的转换,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已引起广泛重视,患者的心理状态在疾病恢复中的重要作用。从心理学的角度更多的了解患者,不仅有赖于亲切信任的护患关系,更有赖于护理人员的专业休养及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语言沟通能力。帮助患者拥有健康的心理,能明确提高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效果。

篇3

【中国分类号】 R6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276-01

脑卒中已成为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问题。脑卒中,又称为脑中风,通常指急性脑血管疾病,是急性起病迅速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症状,体征的临件。临床中发现脑卒中后大约有2/3的患者能存活下来,但却有1/2的生存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躯体功能障碍。本文对老年脑卒中的心理护理现状及康复做一综述。为脑卒中患者今后的临床护理提供指导及借鉴。

1.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的目的在于帮助患者面对现实,改善不良心态,增强对治疗的依从性,建立治疗信心。

1.1 调动患者的家庭及社会支持系统 吴善风的研究认为:护士为患者提供社会支持行为,加强患者受尊重、被支持、理解的情感体验和满意度等的主观感受,对患者改善情绪,正确发挥心理防御机制有积极意义。

1.2 满足患者需要,调正患者情绪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满足患者各个方面的需求,能减少其消极情绪。护士对患者的举动,言行认真观察分析,使其感到护士和家庭对自己的关心,以降低自己的心理压力,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1.3 加强心理疏导,解除患者紧张心理 分析和解释患者提出的疾病相关问题,提出建议和指导,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正确对待老年脑卒中患者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消除顾虑和悲观心理,克服自卑感。对患者取得的进步,反复鼓励,同时请病情类似,恢复较好的患者现身说教,使其战胜疾病的信念不断得到加强。

1.4 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帮助病人从认识上进行重新调整

(1) 实施因人而异的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通过体察病人的心理反应,了解、分析病人抑郁发生的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因素,用自己的语言、表情、行为去改善病人的不良心态,并给予精神支持。发现有妄想、幻觉的病人及时向医师汇报。对于重症有自杀倾向者要检查病人有无收藏危险物品,加强巡视,做"超前"的心理护理,并告知家属,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病程较长的抑郁病人对康复失去了信心,会产生投射性心理反应,有的将原因完全归因于客观情况(外向投射性心理反应),也有的容易责怪自己(内向投射性心理反应)。护理人员应告知病人疾病能治愈,但需要很长时间,说明积极主动锻炼的重要性,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向病人告知临床上有许多类似的正面病例,使病人增加信心,。

(2) 运用支持性心理护理,促进病人建立主动认知模式 疏泄:鼓励病人通过各种方式倾诉内心痛苦体验。理解:对病人需要给予确认和支持。安慰激励:给予病人安慰、解释与积极暗示,指导其从正面、有利的方面看待现实,增强心理应激能力.

1.5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促进有效沟通 良好的护患沟通是成功心理护理的前提。重视语言艺术和沟通技巧。多用治疗性语言,避免伤害性的语言,重视语调、表情姿势及动作态度等非词语性沟通技巧。

1.6实施情志护理,调节情绪:情志护理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以良好的医护关系为桥梁,应用科学的护理方法,改善和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状态,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的一种方法。

2 康复训练

老年脑卒中患者因肢体功能障碍和言语障碍,事事依赖他人,难以与人沟通,情绪会变得焦躁易怒,脾气怪异,固执不配合治疗,所以要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

2.1体能训练 病情稳定后即强调瘫痪肢体的正确摆放,护理人员指导病人进行被动的或主动的全方位肢体功能运动,防止并发症及废用综合征等,同时还要及早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护理人员配合患者训练进食、穿脱衣服、入厕、洗脸、洗手、刷牙、剪指甲等基本的生活自理活动,并把康复训练贯穿于日常生活中。让患者和家属早日看到康复治疗效果,增强患者治疗的信息和康复欲望。

2.2 语言训练 绝大多数患者早期出现心理防御反应,对自己语言功能受损不能接受,心情悲观有的甚至封闭自己,此时护理人员适时采取适当方法诱导其发音,当患者发出正确音自信心就会增强。鼓励病人多练习,如读书、讲故事、唱歌等,经常与病人交流,并教会其沟通的简单方法和技巧,根据病情轻重不同,可先用书面交流,继而应用表情、手势、体态语言。选择丰富多彩,患者喜欢的训练内容,提高兴趣和积极性。训练过程中注意家属的培训指导,同时配合肢体的功能康复护理,可以有效促进患者各项功能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2.3 康复训练与心理护理相结合 康复训练别重视给予病人适当的心理疏导, 使其尽早摆脱抑郁情绪的阴影, 进人身心康复的良性循环中。

3.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起到重要作用,并且作为一种护理方式应用越来越广泛。它作为一种新的护理模式,它贯穿现代护理程序的整个过程,体现了以人为本、人文关怀的健康理念。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宣教,可促使脑卒中患者自觉建立健康行为模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结论

老年脑卒中患者患病后,常存在各种心理应激和社会问题,导致生活治量下降。因此,针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存在的不同心理问题及原因适时、有效实施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不良心理状态和应对方式,提高患者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对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在实施康复护理的过程中,注意各种护理技巧的应用,及时发现患者的情感变化,疏导因不良经历引起的负性情绪。充分利用家庭、社会支持系统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2] 吴善风. 脑卒中后患者抑郁状态及其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J]. 护理师进修杂志, 2009,24 (1): 10~1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