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电子产品技术

电子产品技术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8 08:54:5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电子产品技术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电子产品技术

篇1

作为电磁常识,有电就有磁,有磁则有电,两者是具有伴随性质的。而电磁屏蔽技术同样也就涉及了电场屏蔽、磁场屏蔽和电磁波屏蔽三种展开,而屏蔽的目的只有两种:(1)限制电磁场向外辐射,不干扰其他电子产品的正常工作;(2)抵御外部电磁场对自身的干扰,防止自身由于电磁干扰而功能紊乱。电磁屏蔽离不开屏蔽体,屏蔽体主要是对来自电子元器件、电路、导线、系统等的电磁干扰进行能量吸收、反射和抵消的一种材料或介质。影响屏蔽体屏蔽效果的有两个因素:(1)整个屏蔽体表面是连续导电的;(2)不能有直接贯穿屏蔽体的导体。

1屏蔽体的选择

屏蔽方式及屏蔽材料的选择则需要按照屏蔽原理和屏蔽效能分为电场屏蔽、磁场屏蔽和电磁波屏蔽。其不同类型的干扰“场”选择的屏蔽体也不一样,屏蔽方法和要求也不同。下面针对各种“场”的屏蔽提选择做出解释:

1.1电场屏蔽

此种情况主要是屏蔽由于元器件间或设备见得电容耦合而产生的干扰,通过减小分布电容来减小静电荷的凝聚,从而提高屏蔽效果。针对此种干扰宜选用电的良导体做屏蔽体,用料厚度无要求,只需要满足机械强度即可,但屏蔽体最好的结构形态为全封闭式。当然,实际工作中的特殊应用场景不允许进行全封闭设计,有走线孔或贴合缝的存在,遇到此类工作应尽可能小地开孔、留缝,也可以在孔、缝处加上滤波处理或填充屏蔽材料的处理工艺,以减小电场干扰的路径。屏蔽体最好选择直接接地。

1.2磁场屏蔽

此种情况主要是屏蔽由于磁场耦合而产生的对设备的干扰。主要利用高导磁率材料对磁能进行吸收或反射,从而使被屏蔽体不受磁场的干扰影响。针对此种干扰,可以选用具有一定厚度的良导体材料做屏蔽体。磁场屏蔽又有低频和射频之分,低频磁信号主要利用有一定厚度的导磁率高的材料吸收干扰信号,但导磁率高的材料通常导电性能差,这样就无法发射磁干扰。因此,在高导磁率材料的表面加涂一层高导电涂层用于反射磁干扰。一般选还用铁、硅钢片制作屏蔽体,其结构一般采用筒状、柱状等设计结构,同时,最好直接接地以防止电场感应。

1.3电磁波屏蔽

此种情况主要消除电磁波信号干扰而产生的影响。主要利用具有一定厚度的良导体制作,以抑制其磁场分布。在高频情况下,厚度要易于满足要求,是电磁波透入的深度达到最小。一般由铝、银、钢等材料制作。主要作用是吸收、反射电磁波,阻止其在空间内传播,从而抑制干扰信号对设备的影响。其结构一般采用板状、筒状、柱状等设计结构。

2屏蔽体的完整性设计

现实工作中,一个电子产品不可能完全与外界隔绝。因此,实际的屏蔽体是一个不完整的结构,为保证屏蔽效果则需要尽量减小过线孔、通风孔、板缝等。由于电缆线走线出入引起的穿透使屏蔽效能下降可以采用滤波的方法加以抑制。孔缝对屏蔽效果的影响力:(1)由于缝隙影响屏蔽体的连续导电性,使其不能成为一个电等为体,表面的感应电荷不能从接地线漏走;(2)在低频磁场干扰中,由于孔缝增加了沿磁力方向的磁阻,降低了屏蔽体对磁场的分流作用;(3)在高频磁场和电磁波的良导体屏蔽中,孔缝也抑制屏蔽体感应涡流,使磁场和电磁波穿过孔缝进入屏蔽体内,影响屏蔽效果。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当注意孔缝的形式及方向,尽量减少对屏蔽体屏蔽性能的影响。使干扰信号能在屏蔽体中均匀分布,保证消除干扰的影响。电磁波通过孔缝取决于尺寸大小,当孔缝尺寸大于电磁波波长的1/20时,电磁波就可以穿过屏蔽体,当大于波长的一半时,就可以毫无衰减地穿过。因此,要尽量减小孔缝尺寸,做到小于电磁波波长的1/20为最佳。

3常见的屏蔽材料

金属丝网:用金属丝绕制而成的屏蔽材料;簧片:用片状金属成型制作的屏蔽材料,一般为C型、锯齿形;波导通风板:蜂窝状得通风板,利用截止波导原理实现屏蔽的一种屏蔽材料;屏蔽玻璃:内层填附一层金属丝网的玻璃。导电橡胶:在橡胶中加入金属颗粒、金属丝或粉末的屏蔽材料;导电布:填充金属颗粒和粉末的纤维制层的屏蔽材料;屏蔽体的应用:屏蔽体在实际运用中一般是多层屏蔽和薄膜屏蔽技术两种使用方法。多层屏蔽技术对电场和磁场的干扰信号都有较好的防护,适用于以反射为主的屏蔽场合。屏蔽体的层次排布可以形成多次反射,比单层屏蔽产生的效果更好。使用时,不同层次的屏蔽体之间应当用非导电介质隔开,切不可有电气上的练接。不同层次的屏蔽体也要选择不同材料制作,靠近磁场内干扰源的屏蔽层宜采用高导电率的材料制作,提供良好的电场屏蔽,消弱部分磁场强度,使第二层不至于发生磁饱和现象。远离干扰源的屏蔽层采用高导磁率材料制作,以消除磁场影响。多层次屏蔽体共同作用达到最佳的屏蔽效果。薄膜屏蔽经常应用的是薄金属涂层或粘贴金属箔的方式。在产品的布局中有上下结构或左右结构的隔板上,可以在隔板上进行屏蔽材料的喷涂处理,这样既不影响原有结构外观,又能做屏蔽干扰之用。

4综述

电子产品的电磁干扰设计要从屏蔽、接地、其他抑制干扰方法3个方面开展,干扰源的性质确定尤为重要、干扰源的频率、强度等都是屏蔽技术中首先需要明确的,只有从设计、结构、工艺方面密切合作,从电磁干扰发生的源头分析来解决干扰问题,从而实现电子产品的电磁屏蔽。

参考文献

[1]刘顺华,刘军民,董星龙等.电磁波屏蔽及吸波材料[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2]陈赟,李艳茹,张红胜.基于Zns金属网栅制作工艺的改进[J].中国光学,2014,7(01):131-136.

篇2

随着我国仿真技术的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已经被各行各业广泛应用到科学研究的工作中,并且仿真技术水平已经成为了评价一个国家在计算机技术领域的硬性指标,仿真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的程度上与国家发展密切相关,成为了国家安全的核心技术。在设计和开发电子产品的过程中,其设计非常复杂,对内容的要求也非常的精细,如果设计人员不小心就可能会导致整个线路的崩溃,因此必须要重新开始,然而,仿真技术的应用不但大大减少了设计研发的周期,并且还有效的减少了电子产品的研发成本。

1电子产品仿真技术

电子产品仿真技术的应用和操作的过程,主要就是通过一种现代技术进行的计算机模拟的手段模型理论及相关信息。人们可以通过仿真技术的应用更好的认识客观事物,彻底地打破了探索性实验和理论研究的束缚,进而使用仿真技术进行高度模仿事物进行展示。仿真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促使人们可以更清楚、更细致的去认识未知的一些事物。随着仿真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我国电子产品的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更为广泛,并且应用领域呈不断扩大的趋势,有效的实现了我国电子产品科学研发成本低、更新换代的速度较快,并且能够有效保障电子产品的质量,进一步实现了我国电子产品科学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

2仿真技术在电子产品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仿真技术的不断提高,功能日渐强大,各种电子产品的设计中仿真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多,仿真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受到我国电子产品研发机构的喜爱和信赖。当前有很多非常知名的电子产品公司都在使用仿真技术对电子产品进行设计,利用仿真技术设计开发制成的、并且应用比较广泛的电子产品有:自动扫地机器人、自动开盖垃圾桶、自动冲水马桶、防盗报警器、全自动洗衣机等,这些电子产品已经逐渐的应用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当中。依据很多的电子产品的设计实践证明,在设计和开发电子产品的过程中利用仿真技术能够非常快速的设计和完成电子线路,而且还可以利用设计完成的电子线路,完成对电子产品的使用和模仿,很大程度上有效地提高了设计和开发电子产品的效率。在设计和开发电子产品的过程中,其设计非常复杂,对内容的要求也非常的精细,如果设计人员不小心就可能会导致整个线路的崩溃,因此必须要重新开始,然而,仿真技术的应用不但大大减少了设计研发的周期,并且还有效的减少了电子产品的研发成本。随着我国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未来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对仿真技术电子产品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并且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趋于智能化。当前很多的电子产品中MUC就是其核心部件和核心机构,电子产品的智能化发展迅速,正一步一步走进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当中。

3仿真技术在应用中的实际作用

3.1操作简便

仿真技术在实际的应用中的操作极为简单。仿真技术的操作非常便捷,利用仿真技术可以在同一个条件下完成电子线路的仿真和设计的工作。通过仿真技术的编辑和设计对电子产品的线路进行设计,并且还可以使用预览模式对其设计的电路进行仿真和预览。其实简单地说就是整个设计过程中,只要通过鼠标点击就可以完成,这样就大大的简化了设计电子产品的过程。

3.2电子产品的程序设计

利用仿真技术中ISIS编辑区就可以完成电子产品软件程序的编辑工作,同时可以将所编辑的内容编汇成统一的目标代码,这一系列的程序操作在仿真技术中都可以通过特定的方法进行操作。对于那些出现问题的仿真技术编程软件还可以将其自动的生成错误信息报告,并且在错误信息报告中也可以根据错误源飞出的范围查找出错误原因。

3.3仿真和调试

根据以上的操作步骤完成之后,对电子产品要进行调试的内容进行加载,首先,要在仿真技术软件中找出Editcomponent对话框,然后,在这个对话框当中正确输入本次所要调试的目标,并且在软件中要先设置清楚晶振频率是,然后点击仿真就可以进行仿真了。例如:在纯水机的仿真技术操作中,在满水或强冲等情况下可以对纯水机的操作进行模拟,并且其仿真的效果非常真实。

3.4电路板设计

在仿真技术中具有较高的布线功能,可以通过ARES实现对电路板的更改、电线摆放等功能。在仿真技术中,对电路板的设计非常人性化,不仅可以有效实现自动布置和撤销的功能,还可以依据设计者的思路,手动操作进行电路板线路的布设。

3.5制板过程

在完成前期的仿真工作和设计工作之后,要对设计的电子产品进行PCB的制板工作。

3.6制作完成

电子产品研发与设计中,仿真样品制作额按成是最后一步,将样本安装并成功调试以后就可以用在电子产品的研发当中。只要在制作的过程中将样本的按照省却的设计要求进行安装,然后对接点进行焊接就可以完成制作了。

4结语

综上所述,仿真技术在设计的过程中应用非常灵活,并且可以非常快速的完成电子产品的调试和设计工作,在当今科学技术不断进步过程中实现了快速、高效完成电子产品的设计和研发工作,使电子产品的设计变得更加的精致和细腻。仿真技术的发展对电子产品的设计和研发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未来的发展中也会有更多的电子产品应用软件被研发出来,为我国电子产品设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韩志科,王筱吟,包海波.工业仿真设计促进制造业升级的作用机制研究[J].科技与经济,2014,v.27;No.16105:54-58.

篇3

1.微组装技术概述

微组装技术是微电路组装技术的简称,是电子组装技术的又一新的发展领域,也是现代微电子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高密度多层连接基板上通过微型焊接和封装技术将组成电子电路的多种微型元器件组装起来,构成密度较高、速度较快、高牢固性、立体结构的微型电子产品的一门新兴技术。通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该技术发展已经较为成熟,解决了电子产品小型化的问题,提高了电子产品的电路密度和功能,降低了产品成本,推动了电子系统组件化的实现。

2.微组装技术的发展现状

微组装技术发展较为迅速,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几乎每三年芯片集成就会成倍翻两番并按照比例缩小三分之一,新的封装和组装形式不断出现,目前微组装技术组装的产品主要有四种:第一,系统级封装。目前实现整机系统功能的方法主要采用微封装技术,分为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封装实现整机系统的系统封装(SIP),另外一种是在一个孤立的芯片上实现整机系统功能的系统级芯片(SOC)。这两种方法应用范围都较为广泛,各有自己的优势,在技术和应用方面有机互补和相互促进。要降低成本就需要将数字、射频及模拟功能集中于某个硅片上,但难度较大。而且要实现功能复杂的系统所需要的费用将会提高。系统级封装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整合,相比系统级芯片有着较大的优势,能够将多种器件、芯片、介质层等封装在一个系统中,变原先的三层结构为一层封装结构,在设计上较为灵活,且体积不大,能够带来很高的工作效率,使得连线距离缩短,提高封装密度,降低产品成本,提高收益率。这种系统级封装技术目前主要用于各种处理器、闪存的封装中,还有如智能手机、数码相机等,其应用领域还在不断扩张。第二,多芯片组件。这种类型的产品是由多个集成电路芯片和元器件相互紧密连接在多层电路板上组装到一个统一的外壳内,形成紧密、完整、牢固的电子产品。这类产品体积较小,可靠性较强,广泛应用于军事等领域。根据电路板的生产工艺来划分,这类产生有三种基本类型,叠层基片类型(MCM-L)、陶瓷基片(MCM-C)、介质基片(MCM-D)三种多芯片组件产品。第三,堆叠三维封装。这种技术主要是利用多个芯片进行正方向堆叠。一般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多个芯片进行堆叠封装在一个系统中。这种封装技术具有较强的兼容性,可以较为灵活的兼容其他不能兼容的技术,使得产品的功能性得到提高,应用领域得到扩展,封装效率也较高。而且多个芯片的堆叠使得存储量提升,被称为3D封装技术。这一技术中芯片相互直接连接,距离缩小,使得信号免受干扰,传输速度增加。这一技术功耗也较低、而且速度快,在体积上获得明显优势。这些特点使得其发展潜力无限。第四,圆片级封装。这一技术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焊点技术,通过特殊材料在焊盘上造出凹凸点,另一种方法是引出端再分布工艺,将芯片四种焊盘转换成芯片表面的圆形铜焊盘,以实现贴片技术工艺来制作焊盘。这种技术在近几年来发展较为迅速。

3.微组装技术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第一,光电子(OE)封装。这一技术就是把光学元件和电子电路相互连接,包括源文件及光通路等,使其形成一个新的被封装起来的新型模块。这一技术的主要问题是数字传输速度和光信号转化率之间的是否匹配问题,同时面临光功能件的集成问题。第二,高温封装。近年来高温半导体材料和半导体金刚石为代表的应用较为引入注目,有着诸多的优点,如禁带宽度进一步增大,电场的击穿率更高,热导效率更强,能够有效抗辐射等。这些在高温、高频应用领域及短长波应用等领域有着更大的发展潜力,这一技术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就是需要再高温的特殊环境中进行特殊封装,对工作条件和环境的要求较高。第三,无铅化发展趋势。目前电子工作也中主要使用Sn/Pb合金焊料,对环境造成铅污染。在电子产品发展中,追求无铅化是世界发展的重要趋势。据调查世界无铅焊料有百多种,但可以满足技术要求的、污染程度低的没有几种。在目前市场中多以Sn为主,根据其他符合要求的金属加入其中。新型材料存在张力大、返修率高、成本高等缺点,和传统的锡铅焊料相比缺乏应用优势。尽管无铅焊料的质量还不够达标,但这一技术也还在不断发展中,还需要进一步不断完善和进步。尽管如此,随着全世界对绿色环保问题的普遍关注和追求,这一技术必将在未来得到更大的发展。第四,微组装技术中应用无源元件。电子产品中无源元件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例如,在手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等移动终端产品中无源元件几乎占到半壁江山。这些无源元件主要是以电容器和电阻器为主,在一个手机中几乎占到一半的体积。无源元件有着精度高、微型化、功能强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移动终端中,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移动终端技术的广泛覆盖,无源元件的未来发展必定会随着整机系统进步而获得快速发展。

4.电子微组装技术未来发展建议

第一,加大科研力度,不断提高工艺水平。在信息化建设中,尤其是重要信息化装备研究中电子微组装技术是发展的核心技术,因此建议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实施一定的补偿措施。第二,不断完善技术标准体系。目前我国还缺乏必要的电子封装和微组装技术标准体系,使得实际的产品研发等受到一定抑制,不断完善相关标准体系建设是促进电子产品科研发展的重要保证。第三,促进科研与生产的有效结合,不断加快应用研究中心建设。为了更好的推广科研成果促进科研向生产力的转变,使已有的电子微组装技术成果得以较快的实现规模化发展,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有必要完善技术应用研究中心建设,实现科研和生产的双向促进。第四,确定研究重点。随着电子信息装备的不断发展进步,越来越追求高频、高速等,因此需要确定发展重点展开针对性的研究,重点研究电路基板生产和三维立体组装等核心技术,以更好的提高电子产品在体积、质量和性能等方面的性能。

【参考文献】

[1]王贵平.微组装关键工艺设备技术平台研究[J].电子工业专用设备.2014(01)

[2]范迎新,颜秀文.浅谈微组装设备的标准化问题[J].电子工业专用设备.2013(07)

篇4

前言

目前,在电子产品研制、生产的过程中,随着人们对电子设备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其中主要包括多功能、小型化、便携式、数字化、高可靠性等多个方面,那么也对元器件的要求日益提高,其中小型化、集成化、模块化占了主要地位,因此需要不断地加大对电子产品的静电防护程度。静电防护技术也日益受到技术人员的关注,大多研究人员发现电子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静电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电子设备的内部设置了静电敏感结构;电子产品的尺寸日益变小;运用了越来越多的高分子材料。

1.静电的产生机理

静电放电对电子元器件造成损害的主要机理有金属镀层熔融、气弧放电、热二次击穿等。而且对于电子产品的芯片内部损伤的破坏作用具有很多特点,其中包括隐蔽性、潜在性、复杂性等。例如当工作人员在接触电子产品的时候,静电放电的发生在接触的瞬间,不管是电子产品上带静电,还是人身体上带静电。根据一项电脑故障的统计发现,静电放电是引起电脑故障的主要原因,占了将近五成左右。

2.静电的危害

2.1 静电对电子产品的危害

静电对电子产品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静电放电时,电流产生的热使电子元件受到损坏;第二,静电会使电子产品吸附一些灰尘,使元件绝缘电阻降低,缩短电子产品的寿命;第三,由于静电放电的幅度很大,所引发的电磁场会使电子产品受到电磁干扰而损坏。

2.2 静电对电子产品生产带来的危害

静电放电对电子产生过所带来的危害,主要是在静电产生的瞬间所释放出的电流对电路的造成一些感应,放电电流也会使基准地电位发生偏移波动,例如机壳地、信号地等,就会扰乱电子产品的正常工作。其中电磁脉冲干扰会引起电子产品出现一些错误动作,甚至一些信息发生丢失。

3.电子产品生产中防静电技术

3.1 离子中和

离子中和工作原理就是指在离子平衡器的帮助下释放出正、负离子云团,将电子产品生产过程中所附着在电子产品周围的正、负离子进行中和,使电子产品的周围不会积累太多的单元电荷,很好地避免了出现击穿电子元器件的情况。离子中和的方法能有效地抵消电子产品外表面、生产线体等所造成的静电,尤其是是绝缘体表面所附着的静电。

目前,离子风机是能够有效地平衡正负离子的设备,将带正负电荷的离子中和,即可消除电子产品生产环境中所造成的静电,避免出现静电荷积聚。众所周知,绝缘体极易产生静电的,接地的方法是很难将绝缘体静电进行消除的。因此,;离子中和方面能够非常有效地消除绝缘体在电子产品生产过程产生的静电。

3.2 防静电门禁

一般所建立的防静电监控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员工身份确认、防静电腕带和防静电鞋的检测、计算机控制中心以及数据传输联网通讯等。

防静电门禁系统在防静电体系中是一种从源头进行把关的设备,防静电门禁系统能检测出进入防静电区域人员的防静电措施是否到位与合格。换而言之,在工作人员进入电子生产区域之前,通过防静电门禁系统对工作人员进行检查,能够有效地避免工作人员身上附着大量的静电进入,避免出现更多的产品损失。

另外,检测结果也要和门禁系统进行直接相连,并且建立有效地通讯联系,能够及时地将检测数据进行上传至计算机控制中心,然后由计算机控制中心进行判断是否开门,并且发出指令给控制单元对门锁的开关进行控制。这种方面不但能够决定并控制被检测者是否可以进入电子产品生产区,而且会在计算机内进行备份记录。

因此对于现代电子产品生产工厂而言,防静电门禁系统已成为极其重要的一部分,而且防静电门禁系统在众多的防静电技术中脱颖而出,究其根本原因是由于防静电门禁系统将传统的静电控制措施进行了改变。主要变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由被动的泄放静电改为主动进行静电监控;第二,能够将防静电和工作人员的考勤相挂钩。

3.3 静电接地

对于一些导电类的电子产品元件而言,静电接地是主要的静电泄露方式。静电接地能通过接地线将电子产品周围的静电导走,有效地避免了静电对电子产品的危害。虽然静电接地不能限制静电的产生,但能够很好将电子产品所产生的静电荷进行有效地泄漏。为了更好地避免由于静电放电对电子产品造成危害,那么需要对电子产品建立静电防护系统,设计静电防护接地系统时需要具备以下三要素:正确的接地方式;正确的接地连接方法;对静电泄漏电阻与静电接地电阻大小进行准确的判断。

如果能够很好地掌握三大要素进行设计,就需要保证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把静电荷泄漏到安全水平,另外也要确保静电放电时所流经人体的电流不得超过5mA。一般所选择的接地方式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具体的选择方式也要结合环境和条件。

3.4 空气加湿

空气加湿可以加快这种速度,从而达到消除静电危害的目的。由于水分子具有强极性和高电容率等特点,而且溶解在水中包含CO2等杂质,也能够有效地降低电子产品所带来的表面电阻率,并且改善电子产品表面的导电性,便于迅速地将静电荷导走。一般所使用的空气加湿方法有以下两种:

第一,在电子产品在工艺处理区域制造的一个小的气候环境,使制作区域的相对湿度能够符合电子产品泄电荷所需要的水平。一般主要以恒温恒湿调节器、加湿器等设备为主,但是运用这些设备所需的成本较高。另外,也可以通过喷入水蒸气、挂湿布等手段,让整体的制作车间的湿度有所提高,该方法较为经济、简便,但是不能够准确地对相对湿度进行控制。

第二,局部加湿。其主要是对电子产品的表面进行加湿,以消除静电危害。

4.结论

虽然现在很多研究并不能够很好地确认静电对电子产品危害的机理,因此需要不断地加大对电子产品静电防护的研究,并运用到实践中,为科技的提升搭建可靠的平台。

参考文献

[1]杨文林.静电在LCD制造过程中的危害及防护[J].电子工艺技术.2008(05).

[2]田智会.电装车间的静电危害及静电防护[J].电子工艺技术.2007(02).

篇5

近些年科学技术有了很大发展,电子设备也在逐步向便携式,小型化,数字化发展,无论是新时期的高性能还是设备元件的可靠性都有了新要求,为了达到这一生产目的,就必须彻底解决防静电技术的应用。由于设备元件对静电有敏感结构,而且元件之间联系越来越紧密,多数元件对静电都很敏感,以及高分子材料的广泛使用都是制约静电技术的应用,下面就对其做进一步的分析。

1静电对元件损伤的原理

电器发生过载情况,以及静电产生放电问题都会损害到电子元件,归纳起来主要是由于它们之间产生了金属镀层熔融,电弧发生放电,产生热二次击穿,介质表面等被击穿以及体击穿等问题。如果是芯片内部被损害,那么就不容易被发现,其有很强的潜在性和隐蔽性,同时根据用途的不同,其还有复杂性和随机性,在人体和电脑板卡,或者是芯片接触的过程中,只要人体和电脑一方有静电,那么电气过载都有可能在瞬间发生,可以说是防不胜防。在有关人员的调查统计中发现,电气过载和静电放电是其中的最大安全隐患,大约有50%的电脑都是由于这两种原因造成损害的。

2静电防治的三种技术措施

2.1中和离子方式

在使用中和离子的方法中,会涉及到离子风机,其在工作中可以很好的中和正负电荷,起到正负离子平衡的作用。在电子元件工作过程中,其能及时化解周围产生的静电,进而就避免静电荷过多的长时间的聚集,降低了静电的发生率。一般情况静电都产生在绝缘体上,但是在针对绝缘体静电消除过程中,采用接地方式是不能达到目的的,为此就应用到了离子中和的办法,有一部分也可以使用屏蔽的办法,其操作原理就是在正常工作环境中,让离子风机提供一个等电位的环境,这样就避免静电的发生。针对这种离子风机而言,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交流静电消除器,其价格比较低廉。而另外一种是直流静电消除器,使用的成本比较高,该设备应用了离子中和技术。在反复的防静电实验中,直流静电消除器在工作中,可以把静电安全的对地释放,如果把静电压降低到100V以下,只需要2秒钟的时间,放电的电流还低于5MA,可以自行维持±5V的平衡电压,由于其这种工作特点,可以完全保护电子产品不受到静电的侵害。直流静电消除器在工作中,其中安设了离子平衡器,可以释放正负离子云团,这样就能有效中和电子元件四周的正负离子,就没有机会累计大量的正负离子,避免发生放电击穿电子元件,无论是产品表面产生的静电,还是生产线体,以及PCB表面产生的静电,都能很好的中和掉。

2.2防静电门禁系统的应用

在放静电技术中,防静电门禁系统的应用,能够在源头上控制静电的产,在工作范围内,可以有效检测工作人员是否进行了防静电措施或佩戴了防静电装备,这样方式能有效控制工作人员身上的静电。其中该系统的检查结果会和门禁系统直接连接,同时有关数据还能同步到网络,进而可以有效控制带静电人员进出环节,淘汰了人力检测的诸多不便。就现阶段而言,防静电门禁系统已经是工厂静电安防系统中的重要一个环节。这一方法的成功应用,转化了传统的防静电思路,从之前被动的泄放静电,转变为主动对静电进行监控,同时还联系了考勤、防盗、报警系统,这一举措极大的方便了在这方面的操作效率,提高了工作质量。这种防静电工作内容主要包含确认员工身份,确认成员权限,检验防静电腕带和防静电鞋,进行计算机控制,数据传输和联网通信等。

2.2.1防静电门禁系统构成分析

防静电门构成情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腕带检测记录器,可以同时分辨出射频感应卡和键盘。第二,双脚防静电鞋的检测踏板。第三,检测放电通路设备,第四,数据传输转换器,第五,控制门禁设备,第六,数字键盘,第七,系统的运行软件,第八,电动门禁锁,第九,关于门禁的内部开关。

2.2.2放电通路检测记录器分析

在防止静电的入口一般都安装放电通路检测记录器,即将进入生产区域的操作人员,进行自身防静电措施的检验和记录,识别其身份和工卡号,存储防静电鞋、手腕带的静电检测结果,同时把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中,有关人员进行分析和打印。该设备省略了每天繁杂的静电检测工作,避免在人工记录中所产生的误差,提高了整体的工作效率。

2.2.3放电通路静电检测器分析

使用该检测设备,能够对每个工作人员身上所携带的防静电鞋和套,以及手腕带进行科学的检测,工作过程中,被检测人员只需把双脚站在检测踏板的金属板上,腕带插入到检测插座中,然后按住测试开关就可以完成测试,通过声光的形式显示检测结果,对检测结果同时上传到网络,进而完成无纸数字化记录。

2.2.4放电通路检测踏板分析

该设备用来检测双脚的防静电鞋,在进行检测过程中,被检测人员只需要带好防静电鞋,然后操作人员按动开关,就可以检测出所携带的静电,通常会配合放电通路静电检测器同时使用,这样检测的效果更好,工作的效率更高。

2.2.5数据传输转换器分析

进行防静电门禁检测系统工作中,其中的数据传输转换器可以进行数据的转换工作,在检测后得到的实际数据,应用数据网络,传输到计算机中,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数据传输转换器对数据进行转换。

2.3接地实时监控系统的应用

对电子产品进行生产时,有很多原因导致人体携带静电,同时在生产过程中静电开始释放,最终结果导致静电泄露,或者通道关闭等,但是其中的工作人员自身对这些情况一无所知,那么就只能使用仪器对生产全过程进行监控。具体而言,如果操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佩戴的腕带掉落了,或者没有达到和人体皮肤接触的效果,也有可能是工作服,工作椅子,自身所穿的工作鞋和接地检测装置断掉了,这个时候监控系统就会起作用,在上述情况发生后,其就会通过灯光或者声音的形式报警,在此期间还可以存储工位的接地情况,为以后的追溯打下基础。该技术应用了当前最先进的组网技术,可以有效的把网络控制器、腕带、软件、腕带监控器、数据转换器以及计算机等设备,组合成一个非常完备的静电监控系统,在此基础上,其还达到了对操作的实时监控,对数据的分析存储,统计考勤等一系列繁琐工作。

接地实时监控系统加强了工作的实效性,解决了静电监控和记录的繁琐问题,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该系统先要和计算机完成对接,在工作范围内,对每一名工作人员进行腕带的接地操作等,以此来确保静电安全,在实际工作中,要结合工厂的实际情况,按照区域情况划分多个分区,根据设备数量和实际工作要求,一个分区安装一台或多台网络集线控制器,一台这种网络集线控制器最多可以连接16个腕带,对其进行接地监控。在工作中无论是工作台面还是腕带接地出现问题,都会发出声光报警,把检测到的信息传输到控制中心,而监察计算机的人员,就可以在计算机的界面上,看到每一个在静电区域工作的人员,在出现上述问题的情况下,对应的操作工位在电脑上的符号就会发生变化,而管理人员就有针对性的进行控制,极大的提高了工作的效率。该系统一定要使用双工位腕带接地进行监控器,同时连接线缆,配置好腕带插座,以及接地腕带,这样接地实时监控系统就比较完备了,其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才有保障。

3结语

通过上面的论述可以得知,如果在实际的电子元件加工中,只是利用单独的控制设备是不能有效防止静电发生的,一定要建立一个整体的防控系统,该系统可以把各个部门的人员组织起来,把每一种检测设备相应的配合起来,在整体合理配合,科学检测的实施中,把防静电的各种管理措施落实到位,进而做好把静电防患于未然,这样在生产过程中,静电造成的危害才能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叶柏彰.绿色包装为电子工业产品外贸出口保驾护[J].中国包装报,2012(2):1-3.

[2]康启来.电子产品包装的设计和工艺技术控制[J].中国包装,2011(6):53-54.

[3]尤鹤翔,文晓梅,王晓东,等.高热稳定性聚酰亚胺抗静电复合薄膜的制备与表征[J].塑料工业,2013,41(1):120-122.

[4]周世一,雷景新,林金辉.软质抗静电聚氯乙烯材料的抗静电性能及耐久性[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9,25(11):53.

[5]金亚旭,于晓璞,田玉明,杨雯.钛酸钾晶须/聚丙烯导热抗静电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J].材料热处理学报,2012,33(2):35-39.

篇6

[关键词]

电子信息技术;电子产品;应用

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由于电子信息技术在各个行业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电子信息技术对创新电子产品方面也有着不可低估的贡献力。因此,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对于创新电子产品方面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分析研究工作也变得有其必要性与重要性。

一、电子信息技术

1)电子信息技术的概念。

电子信息技术指的是利用电子技术实现获取、处理、传递与利用信息的目的,主要包含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号处理技术以及传感技术。当前电子信息技术设计行业多种多样,范围广泛,比如通信设备制造业,又比如软件业、微电子器件制造业等等,其被各个行业所重视。

2)目前电子信息技术的存在问题。

电子信息技术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其一,当前国内电子信息技术方面的人才相对而言比较缺乏。比起美国之类的发达国家,国内电子信息技术的力量尚显不足,从事计算机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在国内也比较少见,电子信息技术力量的薄弱是国内电子信息技术在发展的道路上需要处理的问题之一。其二,国内假冒伪劣的电子信息产品比比皆是,盗版产品随处可见,走私贩卖以及企业之间不良竞争屡见不鲜,这也就严重影响了国内电子信息技术在国际上的竞争,制约了国内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潜力。所以,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环境资源紧缺是当前电子信息技术存在的又一重大问题。其三,目前国内电子信息技术产业机构较其他发达国家而言显得比较落后,产业机构还不够合理,这也就对国内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造成很不好的影响。构建比较完善的电子信息技术产业机构是国内电子信息技术走上科学健康的发展道路的有效途径。

二、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子产品方面创新意识的提升

1)社会电子信息人才创新电子产品意识。

对于电子产品方面的创新是电子企业自身保持与获取竞争力量的核心要素,电子信息技术对于电子产品的创新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力。比如,众所周知的苹果公司,苹果手机这样电子产品在短短的三年时间就可以从iphoned4到i-phoned5s系列的升级换代,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远快于同行业大部分电子产品的创新速度。苹果手机受到消费者追捧与欢迎的程度也远远大于大部分同行业电子产品,这里面苹果手机的快速更新与发展离不开公司人员整体的创新能力。因此,在这个快速发展的信息化与知识经济时代,国家需要重视培养人才的整体创新与实践能力,意识到人才在信息与知识经济时代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但要在教学机制中,还要在社会中树立其创新理念,根据不同类型人才的特殊性进行培养,使创新理念不断扩散,提升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子产品方面创新意识。在提升人才创新意识的同时,也不要忘记发展实践性操作,把实践和理论落实到位,深入实践之中,形成更为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2)电子信息专业大学生创新意识提升。

国家应该重视电子信息专业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如今电子信息专业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教学缺乏实践性。学校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过于忽视,与此相反对于学生理论知识讲解与传授更为注重。因此,应该推进电子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改变教学观念、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合理规划。在注重电子信息技术理论知识的教学同时也注重对学生电子信息技术知识的实践操作,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时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此有助于提升国内电子信息专业人才的整体水平,同时也提升了其创新能力,更好地把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于创新电子产品方面。除了对学生的电子信息方面的课程以及教学观念的改变,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师资力量的建设也是影响学生提升电子信息技术水平及培养学生这方面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提高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师资力量,有利于突破传统落后的教育模式,注重对电子信息专业大学生启发式教育,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满足社会对电子信息人才的专业需求,促进电子信息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三、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子产品创新方面的有效应用

1)集成电路技术应用。

电子信息技术主要的应用方向主要是智能集约化以及网络数字化、高效快捷化等,在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对于电子产品的创新分为多个方面。电子技术创新电子产品的应用从硬件产品核心看,电子产品中的电子信息硬件系统集成技术是一大亮点,比如人们常用的计算机里面的cpu,就是利用电子信息集成电路的技术。此外还有各类IC卡,这些都运用了集成电路技术,可以说集成电路技术在电子信息硬件产品核心中的广泛应用在电子产品的发展上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同时也对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随着集成电路的不断系统化发展,集成度越来越高,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子产品领域内有着更广泛的应用,有利于电子产品的创新。

2)创新产品特殊属性。

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可以给电子产品创造特殊属性。比如从市场上手机电子产品的调查研究相关资料分析,苹果手机电子创新产品取得市场的成功率远远高于其它同类型的创新的电子产品。这离不开苹果电子产品自身的独特属性优势,经过调查可以发现使用苹果的人对于苹果产品的依赖性很强,感觉产品能跟人互动一般。就以手机QQ而言,其余牌子的手机都是显示的手机QQ在线,而苹果手机显示的iphone手机在线。又比如苹果电脑不用一层层打开软件可以直接找到需要的软件,这些利用电子信息技术给电子产品创造出来的独特属性,有利于增强人们对于产品的依赖性。这也是利用电子技术在创造电子产品特殊属性方面的创新应用。

3)电子银行的应用。

电子银行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有效地降低交易的成本。现阶段以电子商务、移动支付以及云计算等新一代的互联网技术正在逐步向金融领域渗透,给传统的银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在电子银行和手机服务的建设过程中,充分围绕综合性集约化的思想,使电子银行的功能更加多样化。新一代的互联网金融体系更加突出关注便捷化、标准化、泛在化以及智能化。在逐步转向“流程化电子银行”的整个过程中,电子信息技术不单单是整个转型过程中的催化剂,还是达到成功转型的关键性基础。

四、结束语

随着信息与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内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不断提升的科技水平也使得电子信息技术水平得到提升,电子技术水平越高对于电子产品的创新越有利。要充分把握好电子信息技术的主要应用方向,正视国内电子技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明确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实际情况,更好地把电子信息技术在创新电子产品方面进行应用。

篇7

0.引言

为了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保持自身的优势,电子产品的生产者们不断对自身的生产工艺进行升级完善,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降低原材料的成本,但是当生产者通过这些手段降低生产成本,获得销售利益的同时,往往因为人为错误导致产品质量出现问题,伤害消费者的消费情感,这对产品的下一步销售产生了极大地负面影响。为了最大程度的消除人为错误对产品质量的影响,防错技术被应用到电子产品的生产之中[1]。防错技术能够有效预防人为错误带来的影响,对企业提高生产效率,获得更高的利益而言是十分有利的。

1.防错技术的内涵及其特征

防错技术的是为了防止人为错误的出现或发生,顺时而生的一种能够及时发现人为错误的装置或设施[2]。防错技术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和预防性,这就使得防错技术具有鲜明的两个特征:

第一,能够发现潜在的问题。防错技术本身就具备较强的预防性,其存在的意义之一就是能够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使得生产者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对错误进行处理,防止错误生产带来的经济损失,可以说防错技术创立的主要逻辑之一便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分析。

第二,消除产品产生缺陷的影响因素。防错技术对产品的错误生产进行预防,能够减少相应的经济损失。但是倘若想从根本上避免错误的发生,就应该从根本上消除错误产生的原因。防错技术的应用刚好能够从源头上发现错误产生的原因,对这些不利因素进行最合理、恰当的处理, 消除产品产生缺陷的影响因素。

2.人为错误的主要类型及其出现的原因

2.1 人为错误的主要类型

人为规则差错。规则差错主要是指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不能利用相应的规则对问题进行合理的分析,混乱问题之间的因果关系,不能够对现实状况进行解决,缺乏相应的指导说明。

人为技能差错[3]。技能是人们在经过反复的练习与实践所获得的一种基本能力,由于对技能熟练地掌握,过度相信自身的能力,使得工人在进行生产操作时,完全是出于下意识的进行操作,完全不会考虑,也不能理解这些技能之后所代表的的含义。

人为知识错误。当人们以知识为基础进行问题处理时,实际上考验的是人们的分析和处理能力。但是当人们的进行错误的分析时,人们往往会犯失手和疏忽这两个主要错误:

失手错误。失手的机理主要包括失控、描述错误、反应错误、记忆丧失。由失手造成的错误,往往是人们不可预料的,因为可能计划或想象的很美好,但是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了问题,使得结果不尽人意。

过失错误。过失错误是非常难以控制的,因为从其产生的生理机能来看,它及时一种仪式上所犯的错误,这也就是说,过失错误从刚刚开始着手进行生产是便已经是错误的,圆通一旦错误,那么接下来的生产过程再完美也是错的。

知识的过失[4]。知识的过失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行为者的知识能力不足,或者没有正确合理的的应用知识。当面对需要知识进行解决的问题时,行为者没有相应知识的储备,也就不能更好的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案。

2.2 人为错误出现的原因

第一,人的主观意识上的错误。这里指的认得主观意识错误主要是指人的感觉能力、判断能力、行为能力上的错误。这些错误出现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极可能是因为信息量太大,也可能是信息不够完整,即可能是知识能力的不足,也可能是相关经验的缺乏,即可能是被错误信息误导,也可能是判断能力的确实。总之影响这一错误的原因是错综复杂、难以控制的[5],因为它不仅和个人能力有直接的关系,还受到众多外部环境的影响。这些错误使得行为者不能够正确的认识、处理、分析信息,及时对可能存在的问题缺陷进行分析和处理,最终这些问题、缺陷会集中反映在生产过程之中。

第二,电子行业的行业特点。随着激烈市场竞争,电子产品的生产行业竞争已经步入白热化阶段。为了能够更好的占有市场,生产厂家们不断压缩制作成本,降低销售价格。使得电子产品的利润较低,人员工资报酬也就不很乐观。同时,电子产品销售额季度之间差距较大,旺季销售可观,淡季销售则令人堪忧,使得工人在旺季时忙的晕头转向,淡季时闲来无事,这也就造成了电子产品行业的人员流动率较高,难以产生较多的高技术人员[6]。最后,电子产品的生产是枯燥乏味的,工人只能在在生产车间里,进行单一的劳动操作,这样工人很容易失去工作热情,注意力不集中,这也就难免会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一些错误。

第三,对部分人员要求过高。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不断加快这生产设施的更新,电子产品生产过程中,环节多,涉及的机器也多,虽然大部分的工作人员不需要有较高的技术操作能力,但是对技术性人员的依赖性仍然很强,一旦技术人员的操作出现错误,接下来的生产也就不会顺利。所以这就要求部分人员必须有过硬的技术,能够完整的掌控整个生产过程,最大程度减少在电子产品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3.防错技术应用的必要性

3.1 减少人为错误的发生

电子产品生产行业在追求高效率,低成本的同时,因为人为错误经常使得产品出现缺陷,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降低消费者的消费欲望。一旦消费者不想再购买相关产品,那就意味着电子产品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做的投入不能够得到相应的回报,商品不能实现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转换,就失去了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所以为了减少人为错误的出现,满足消费者对产品日益苛刻的要求,将防错技术应用到电子产品的生产过程之中是一种必然趋势和必然要求。

3.2 维护企业利益的必然条件

企业生产的最大目的就是将商品销售出去,在收回生产成本的同时获得可观的利润,去诶企业的顺利运行提供资金保障[7]。一旦电子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因为人为错误导致产品质量出现问题,产品不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可,难以销售,生产者不仅不能获得利润,还会损失相应的生产成本,这对生产企业接下来的运行和在生产而言都是一种噩耗,一旦这种状况陷入一种恶性循环,那么企业也就到了濒死边缘。所以将防错技术应用到电子产品生产过程之中,是维护企业利益的必然条件。

4.防错技术实施的基本步骤

第一步,发现潜在缺陷。充分的利用防错技术的预防作用,首先就是要发现潜在的缺陷。发现潜在缺陷是接下来分析缺陷、提出方案、问题解决的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发现缺陷是应用防错技术这座高楼的第一块砖。

第二步,分析缺陷产生原因。在发现缺陷的基础之上,便是对缺陷进行基本的分析。按照缺陷为什么产生,产生的根源是什么,缺陷产生可能造成的后果是什么这一基本思路进行分析,将能够全面的认识缺陷,为接下来解决缺陷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第三步,提出解决缺陷的基本方案。在发现缺陷、认识缺陷的基础之上,接下来要做的便是要提出解决缺陷的方案。方案的提出,是引领接下来行动的纲领性文件,好的方案能够良好的分析接下来可能会产生的问题,以及在解决缺陷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等等,可以说是接下来行动的精神引领。

第四步,评估选择正确的方案。选择正确的方案能够使接下来的行动事半功倍,在评选最佳方案过程中,不能之考虑片面的投资和收益,而是应该立足全局,充分考虑到每一个环节,使部分之和大于整体,增加方案的可行性,实现方案指导价值。

第五步,实施方案。在一系列的准备环节基础之上,便是最关键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的效果直接关系到缺陷处理是否成功,成本能够得到有效的维护。在实施方案过程中,决不能一味的认为方案可以完全的一次性的解决问题,而是应该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根据现实情况对方案进行调整,然后不断的对方案进行完善与补充,实现方案利益最大化。

第六步,实施监督,总结评价。在方案实施过程中,要对每一个细微的环节进行监督,监督方案实施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找出方案的优点与不足,然后将方案实施的具体效果与语气效果进行比较,对方案的整体有效性进行一个合理的评价,以便更好地对方案进行完善。

第七步,完善方案,进行推广。在通过以上的环节,无论是缺陷的分析、方案的制定和实施,都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这就使得方案具备了普遍价值。所以当缺陷得以解决后,应该不断进行深层次价值的挖掘,完善方案,将方案标准化,加快方案的推广实施,不断解决电子产品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维护企业和消费者的共同利益。

5.结语

防错技术的实施与应用,即是时代的呼唤,更是电子产品生产行业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电子产品生产本身就是一个竞争十分激烈的行业,电子产品生产者如果想在激烈的竞争之中得以存活,并获得相应的利润,就必须从根本上保证产品的质量,大机器生产完善了电子产品生产的工艺,而防错技术的应用则避免了人为过失造成的损失,机器生产与防错技术的完美结合,产生的效益是十分可观的。所以电子产品生产者在加强对生产机器的升级是,一定不能忽视防错技术的应用,遵循防错技术应用的基本步骤,与自身的实际状况结合,成为市场竞争中的大赢家。

参考文献

[1]张学凯.防错技术在电子产品生产线的应用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2010(03):13-15.

[2]周志坚.防错技术在汽车减震器装配中的应用[J].现代制造工程,2012(05):45-46.

[3]黄泽民.防错技术在摩擦片组装配中的应用[J].现代制造工程,2013(11):23-25.

[4]王佐开,王学良.防错技术的实施思路及其案例分析[J].航空标准化与质量,2010(03):34-36.

[5]李永钧.追求质量极限――解读上汽集团的零缺陷质量管理模式[J].汽车研究与开发,2012(10):27-28.

篇8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83-0210-02

1 HALT技术介绍

HALT的工作原理是按照一定的规范程序对产品逐渐的施加应力,直到产品应力超过了其承受极限从而暴露出相应的故障。HALT主要是运用故障物理学来作为一种激发出产品故障的模式,它是将产品在超过了其承受的应力极限时失效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从而找出它的缺陷来对产品进行相应的整改,提高产品的质量。另外在进行HALT实验时,还可以还可以对产品进行测试,从而提高产品的测试性

2 HALT的原理特点

2.1 HALT技术原理

HALT技术主要原理是通过步进(或叫阶梯)增加应力的方式来找出或者说确定所设计产品的“工作极限”和“破坏极限”,这里所说的应力包括环境应力(如高低温、振动、温度循环以及温度和振动综合)和工作应力(如电源通断、电压拉偏、非正常负荷以及电压和频率边际测试等)。

如上图所示,产品的工作极限指的是在HALT加速试验中,施加的环境应力远远超过了该产品能承受的最大应力,从而使产品发生了故障,不能进行正常的工作,但是一旦将实验停止环境应力恢复到标准值以后,产品又能进行正常工作的情况。而产品还有破坏极限,顾名思义,就是在环境应力大大超过岂能承受的最大范围时,产品遭到了破坏,停止工作,就算应力恢复到正常值一样不能工作,受到了彻底的破坏。

在HALT中对产品施加环境应力时还可以通过温度来进行,它的工作原理主要是运用高热应力和热疲劳轮流施加在产品上,使产品的物理性质受到破坏。特别是在电子产品中,因为电子产品种类繁多,其制造的材料也都大不相同,所在产品在进行HALT时承受了高低温从不同方向袭来的热应力,其内部结构发生了变化,从而暴露出产品的缺陷。

2.2 HALT技术特点

HALT是以逐渐递增的形式来对产品施加环境应力以及工作应力的,并在在进行试验时要不断对施加的的应力进行提高,从而使产品发生故障蛮好从故障中找出产品的缺陷。而HALT中对产品施加应力后产品出现的失效情况是通过超过产品设计时的最大环境应力承受度来激发出来的,并且这些是小的情况都是产品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如果不然,那么HALT试验就没有多大的意义。

3 HALT以及测试性验证

HALT不仅试验时间(或周期)短,而且暴露的故障也很全面,并且在进行HALT试验过程中产品可能会出现的失效故障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会可能会出现的类似情况,这是因为HALT的工作原理就是将产品的故障暴露在人们的眼前,并且对这些故障进行相关的解决与改善。因而,HALT和测试性验证是密不可分的。HALT现今适合于各种不同层级的带有PCB控制板的电子产品中,一方面来说HALT试验可以将产品的缺点有效地暴露,同时还能对产品内部的的BIT系统(内部自检)的故障有效地暴露,从而从根本上对产品的可靠性以及相关的测试性进行提高。那么这样一来,在产品还处于设计阶段时,HALT就可以将BIT设计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时的发现,从而实现对设计工艺以及施工工艺的改进。

3.1 HALT试验的同时必须对相关功能进行测试

当产品进行HALT试验时,就需要设定一个相对完善、健全的测试系统来作为整个试验的技术支持。HALT试验与普通的鉴定试验有着极大的不同,所以当其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就必须进行相应的性能测试以及功能测试,,并且对实件的状态进行实时的检测,这个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只有当试验室有效地进行实时的监控,才能对故障发生时的盈利水平及时准确的获取。

进行实时的功能检测一方面可以知道产品发生故障时的应力水平,就可以对发生故障时具体的产品状态进行及时的掌握,其次再通过科学的分析,得到相关的改进方案。另一方面来讲,进行实时的功能检测还可以在试验的时间上一定程度的所见。如果试验结束以后才进行相关的检测,就很有可能出现整个HALT试验结束了而试验样品还没有发生故障,或是试验还没有结束,试验样品就因已经发生故障而停止结束的情况。

但是,我们知道HALT方法并不能够进行提前的预知,因此,当实际发生的故障数目无法被确定的时候。就可以通过等比例法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压缩,将HALT试验中实际发生的故障数转化成测试性验证试验方案中要求的故障数。

若是故障数目没有要求的多,这是不能按等比列来扩大故障数的,因为故障数太少就会带来很大的波动性。

5 结论

在对电子产品进行可靠性验证相关测试过程中,对于硬件本身的故障所引发的问题,应用HALT进行试验,无疑是最直接、最高效的试验方法之一。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人们对HALT技术的不断探索研究,HALT技术将会更加成熟、更加广泛地应用于电子产品的研发、设计乃至定型试验过程中,HALT试验最终将极大地提高电子产品整体的可靠性水平。

参考文献

[1]王道震,邵家骏,王晓峰.基于HALT的测试性验证方法研究[J].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2010,28(1).

[2]史晓雯,徐剑峰,徐丹.HALT试验技术综述[J].环境技术,2011,34(3).

篇9

3D打印技术起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对于二十一世纪的制造业具有一定的影响意义。3D打印技术的应用作为一种超快速的原型制造型技术,基于其本身具备的制造优势被广泛的应用于制造业内,伴随着3D打印技术逐渐成型以及发展,使得其逐渐成为电子产品的研发以及研制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应用技术。与此同时,3D打印技术的应用领域在进一步的扩大,使得为电子设备行业的有效发展开辟出一条崭新的道路,并且逐渐推动了科学研究以及工业化的发展。

1 对于3D打印技术的分析

1.1 3D打印技术的基本概念

3D打印技术又称之为快速成型技术,主要是将机械工程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逆向工程技术、分层技术、材料整合技术、数控机床技术、激光处理技术以及精密伺服驱动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较强的实用性技术。首先,它能够有效的借助于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或者实体性逆向方法进而逐渐取得原型数据或者是三维式计算机辅设计数据,运用3D打印技术成型机,开始以逐个点、逐个平面进行材料“三维堆积”成型的工作,然后经过技术性的处理,使得在外观方面、强度方面以及性能方面都能实现设计的基本要求。进而使其能够实现以自动模式、直接模式、快速模式精准的将设计的整体思想积极的转化为具备一定功能性的原型产品或者对零件进行直接性的制造。

一般情况下,将以离散为基础逐渐形成堆积成型的原理制造技术称之为快速制造技术,其主要包含了快速原型制造以及快速性成型制造的相关性原理。对于快速制造的基本定理定义为:以产品的计算机辅设计模型数据为驱动,对材料单元进行组装并且制造出具备一定使用功能的零件的科学技术。3D打印技术是现代化快速制造技术中最先被研究出的技术,在这一基础上,又逐渐衍生出快速制造工具、快速性生物支架制造等等。

1.2 3D打印技术的技术特点

3D打印技术的应用主要包含如下几个显著性的特点:第一,3D打印技术具备生产相对较快、生产及时、不拖延交付等实际特点。有利于有效的减少企业的生产库存,并且能够在最大程度上缩小企业长途运输的实际成本;第二,3D打印技术的设计空间没有限定,可以满足任一产品的复杂程度,甚至能够设计出只存在于大自然中的产品形状;第三,3D打印技术具有较为良好性的视觉效果以及设计效果。3D打印技术的设计人员能够在短时间内就看到产品的设计雏形,为产品的研发提供保障,并且有助于设计人员在充足的时间内对设计的产品进行科学化的校正以及检验;第四,3D打印技术能够节约生产时间,缩减制造成本。3D打印技术能够有效的省去开模、精磨等传统工艺的束缚,使得形状较为复杂化的产品的制造成本不会增加,可以采用分层制造的工艺有效的缩减部件组装以及供应链,使得生产中的污染缩小到最低;第五,3D打印技术能够有效地采用低技能制造精度较高的产品。现代化的数字化设计技术以及计算机控制有效的降低了产品对于技能的要求,使得数字精度的应用不再依托于操作者,而是将技能逐渐扩展到实体世界当中,甚至可以在远程的条件下,以扫描技术、编辑技术以及对实体对象进行复制,逐渐创建出较为精确性的产品副本或者将原件进行优化。

2 优化3D打印技术在电子产品制造中的应用

2.1 现阶段3D打印技术在电子产品生产中的有效应用

社会不断在进步我国的经济在持续性的发展中,电子产品制造行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各大商家为了想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开始争先恐后的推出新型的电子产品,以求领先于竞争对手。但是,在电子产品投入到市场的前期阶段,我国的电视产品的检测以及验证会受到各个方面的制约,使其不能够快速性的进入到市场竞争中,使得时间相对较为紧凑。为了有效的开发电子产品,对于开发前的样机生产打印时间如果能够有效的缩减是十分关键的,因此,在这样紧迫的环境下,3D打印技术的推广以及应用得到了开发商的认可以及肯定。对于各种塑胶产品或者金属零件等的制造过程中,如果一旦沿用传统型的方法,就需要采用开模进行生产,如果在开发阶段就利用大量资金对模具进行开发就会产生不必要的成本浪费,并且对于电子产品的散热性、电磁兼容性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使得最终成型的零件形态直接受到影响。3D打印技术这种快速成型的生产工艺刚好能够适应于样机的生产性要求,使得以较快的速度直接加工成产出样本机中一些极为关键性的零件构造,进而逐渐组装成完整型的样本机。这样一来,在进行前期电子产品外观效果验证的情况下,逐渐使得电子产品进行散热测试、电磁兼容测试、可装配性测试、可使用性测试以及其他相关性的测试等。3D打印技术能够有效的帮助设计人员逐渐发现设计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采用合理化的措施进行及时性的补救以及改正。3D打印技术有助于避免问题产品的生产,在强化产品的质量以及可靠性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2.2 3D打印技术的应用研究特点以及思考

对于3D打印技术在电子产品实际制造过程中的研究现状具有如下的特点:对于原材料的打印多数为单一材料;通常情况下采用成型的电子设备进行制造;电子产品成型的精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3D打印技术并不完善;3D打印技术的研究不够成熟,应用范围较小。电子产品制造中对于3D打印技术的具体要求与研究现状中仍然有着较为明显性的差距,在有效的借鉴其他领域中已经完善的3D打印技术之外,在进行电子产品的制造领域中还需要对一些内容进行重点研究:例如一般制造技术难以实现的构件制造材料;一般技术工艺难以实现的制造过程;电性能要求相对较高的成型精度研究等。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3D打印技术的应用具有其自身独特的优势,正在逐渐演变为推动变革的重要制造技术,并且成为了第三次工业化革命具有代表性的重要科学技术,成为国内外科技领域重点关注的对象,推动科学技术的研究以及应用的进展。现阶段的3D打印技术开始广泛性应用于电子产品制造行业以及电子制造技术领域,使得3D打印技术逐渐将传统型的电子制造工艺、微组装工艺以及立体组装工艺等科学技术不能够制作完成的产品进行快速制造,这一过程的实现还需要科技工作者进行全面性的研究以及探讨。

参考文献

[1]周德俭.电子产品电气互联中的3D打印技术应用探讨[C].//2014中国高端SMT学术会议论文集,2014:1-7.

篇10

    我国高新技术电子信息产品产业内贸易分析

    (一)G-L指数分析国内外学者为研究产业内贸易提出了很多测度的方法,其中最为有效的是G-L指数,其计算公式为:(式略)式中,i表示某一特定产品组合或产业,Xi、Mi分别表示该产业的出口值和进口值,0≤Bi≤1。通常根据经验以0.5为界限,Bi>0.5表明该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占优势,反之,则表明该产品的产业间贸易占优势。Bi越接近1,说明产业内贸易程度越高;Bi越接近0,则意味着产业内贸易的程度越低。本文选取2008年~2009年我国高新技术电子信息产品出口中的几种重要制成品为样本,并计算其产业内贸易指数。从表1可以看出,除了2009年液晶显示屏及模块的产业内贸易指数为0.271(小于0.5),即产业内贸易不占优势外,其余G-L指数均大于0.5,即在这些产品的出口中,产业内贸易占明显优势。贸易指数大于0.5的制成品中,除了计算机主机板的产业内贸易指数接近0.6,其他几种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均在[0.8,1]范围内,且有越来越接近于1的趋势。这表明,从产业内贸易指数来看,这几种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以四层及以下印刷电路为例,2009年其产业内贸易指数上升到0.996,是这几种产品中G-L指数最高的,且非常接近于1,几乎达到了完全产业内贸易的程度,表明这一产品在出口过程中具有较强竞争力,其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很强。产业内贸易主要包括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两种不同类型。同一产业内具有水平差异的产品之间的贸易活动称为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产生这种贸易方式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消费者购买能力大小而导致的对产品多样化需求所致。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是指产业内具有垂直差异的产品贸易,这主要是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受到其可支配收入限制造成的。Greenaway(格林纳威)在1995年首次提出判断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标准是:当1-α≤UVx/UVm≤1+α时,属于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当0<UVx/UVm<1-α或UVx/UVm>1+α时,属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其中,UVx、UVm分别表示存在产业内贸易的产品单位出口价值和单位进口价值,α被称为“离散因子”,通常取常数0.15或0.25。在研究中常用Px(单位出口价格)和Pm(单位进口价格)分别表示存在产业内贸易方式的产品在一定时期的UVx、UVm,本文取α=0.25。同时,本文还借鉴StefanBojnec(斯特凡博竭尼克,2001)的划分方法:如进出口价格比在[0,0.75]范围内,代表着低水平的垂直产业内贸易;进出口价格比大于1.25,则代表着高水平的垂直产业内贸易。本文选取我国高新技术电子信息产品中6种重要制成品计算2008年~2009年进口与出口价格之比。只有四层以上印刷电路体现为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发光二极管由原先的水平型产业内贸易转变为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其余4种产品均属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范畴,不同之处在于他们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有着高水平和低水平之分。由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国际产业转移所造成的:一些发达国家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部分资本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发展中国家,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制造成本,而国内只保留技术绝对领先的产品或核心生产环节。因此,从产业内贸易的角度来看,中国高新技术电子信息产品的外贸竞争力水平很低,仍处于劣势。(二)TC指数分析考虑到产业内贸易尚不能全面反映进出口产品的比较优势,有学者提出应结合贸易竞争力指数对一国贸易状况进行分析。贸易竞争力指数(TCI)反映一个国家生产的某种产品是净进口还是净出口,以及净进口或净出口的相对规模,以此来判断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大小。其公式为:(式略)式中,TCI表示一国i产品的贸易竞争指数,Xi代表该国i产品出口总额,Mi代表该国i产品进口总额。若TCI为正值,表明该国是净出口国,且越接近1说明该国此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越强。反之若为负值,表明该国是净进口国,出口竞争力较弱。本文从我国2008年~2009年高新技术电子信息产品出口中选取了7种重要制成品为样本,计算其贸易竞争力指数。只有计算机主机板的贸易竞争力指数表现为正数,说明其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但由于其贸易竞争力指数与1尚有相当大的距离,说明该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水平还需进一步加强。其他几种制成品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均为负数,表明这些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强。液晶显示屏及模块和发光二极管的贸易竞争力指数都是由负数转变为正数,其中前者的变化幅度很大,说明这两种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呈现上升趋势。四层及以下印刷电路和四层以上印刷电路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呈现上升趋势,但变化幅度不大,其贸易竞争力水平仍为负数,国际竞争力水平较低。硬盘驱动器和光盘驱动器的贸易竞争力指数甚至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国际竞争力水平不容乐观。由此,可以看出,从贸易竞争力指数的角度出发,我国高新技术电子信息产品的国际竞争优势不大,国际竞争力不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形势不容乐观。这与前文产业内贸易指数高、国际竞争力强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比。并综合考虑产业内贸易指数和贸易竞争力指数进行分析,可以将我国高新技术电子信息产品产业内贸易分为四种情况:第一种,产业内贸易程度高(IIT>0.5),产品具有竞争力(TCI>0)。计算结果来看,属于这一类型的产品主要是计算机主板、光盘驱动器(2008年)和发光二极管(2009年)。第二种,产业内贸易程度高(IIT>0.5),产品缺乏竞争力(TCI<0)。从计算结果来看,属于这一类型的产品主要是硬盘驱动器(2009年)、四层及以下印刷电路、四层以上印刷电路和发光二极管和液晶显示屏及模块(2008年)。第三种,产业内贸易程度低(IIT<0.5),产品具有竞争力(TCI>0)。从计算结果来看,属于这一类型的产品只有液晶显示屏及模块(2009年)这一种类。这种情况的出现与2009年液晶显示屏及模块的产业内贸易指数从2008年的0.573下降为0.271有密切联系。第四种,产业内贸易程度高(IIT>0.5),产品缺乏竞争力(TCI<0)。表1和表2中没有属于这一类型的产品。(三)B指数分析G-L指数虽然能够解释各国贸易模式和比较优势地位,但该指标只是一个静态的指数,考虑到产业内贸易的增量变化,一般运用布吕哈特指数即BIIT指数来反映产业内贸易的动态变化趋势。BIIT指数是由Brulhart(布鲁哈特)于1994年提出的,表示某一类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的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其计算公式为:(式略)式中,ΔXi和ΔMi分别表示一定时期内贸易额的增量,B指数的取值范围在[-1,1]之间,该指数既能体现边际产业内贸易水平,又能体现特定行业的整体状况。B指数越接近于0,边际产业内贸易水平越高,当B指数等于0时,该产业的边际贸易完全是产业内贸易,而当B指数等于1或-1时,边际贸易完全是产业间贸易。本文从2008年~2009年我国高新技术电子信息出口产品中选取了6种重要制成品为样本,计算其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从6种主要高新技术电子信息产品的B指数显示,光盘驱动器的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为0,表明该产品的边际贸易完全是产业内贸易;发光二极管的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是0.451,表明该产品的边际贸易中产业内贸易还是占一定优势的;除此之外的其他几种产品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都在[0.7,1]之间,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偏离1的幅度越小,说明边际产业内贸易程度越弱。

    结论与对策

    (一)结论1.我国高新技术电子信息产品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是我国高新技术电子信息产品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形式。这种产业内贸易方式往往与产品的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联系在一起,大多是由发达国家的国际产业转移造成的,发达国家为降低劳动成本和使其利润最大化,往往把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一些在发达国家不具优势的产业转移到劳动力成本和原料成本等非常低廉的发展中国家,这种贸易方式会导致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产品出口对外依赖性过大,最终导致贸易不平衡等问题的出现。2.G-L指数与TC指数、B指数的矛盾明显。从G-L指数上看,我国高新技术电子信息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程度很高,并且整体上呈现出增高的趋势,产品的产业内竞争力强。但是TC指数反映出的是产品从总体上缺乏国际竞争力,并且TC指数的稳定性也不够强,指数波动较大。B指数反映出的是我国高新技术电子信息产品的边际产业内贸易程度仍处在较低水平。很显然,G-L指数与TC指数、B指数存在很大的矛盾。这种矛盾的出现,说明我国高新技术电子信息产品虽然出口规模较大,但产品国际竞争力仍然较弱。(二)对策针对本文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必须打造中国知名品牌,扭转中国产品在世界市场的形象,这也是解决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最重要、最根本的、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应加大对高新技术电子信息产品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正确把握全球高新技术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和我国的需求状况,着眼于高端信息产品市场,引进国外高新技术和先进装备,促进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升级,同时还应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人才和留学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以吸引高素质人才。

篇11

中图分类号:TN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1-0334-01

引言

静电的产生有多种问题因素,不但能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性,对电子产品的性能及质量安全也有较大的影响破不。在全球范围内,每年因静电影响而损坏电子器件数量及个案也层出不穷,所带来的经济损失数据更难以估计。由于电子产品的组成元件对静电具有敏感性,在生产^程中尤要加强其防抗干扰作用,其潜在电荷在累积到一定程度之后,将释放出不同程度的电流干扰,从而导致产品出现种种问题。因此,如何提升对电子产品的静电安全技术防护研究,也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

1、 电子产品产生静电的成因

电子产品生产过程中,导致静电出现的原因,具体可归为两大因素:

(一)受环境因素影响

在温度较高、干燥、封闭式的生产环境之下,十分容易诱发静电现象。此外,当电子产品若与化纤特品、毛巾、等导电物体,发生接触摩擦之时,也会引发静电的出现。

当处于以上环境之下,电子产品的总功能和质量,也容易受到影响。则当静电荷在累积在一定程度之后,会自然释放,从而导致产品漏电,当与其他导电体发生摩擦之后,会产生电流、火花,也则人们所说的“触电”现象。如果直接将手与产品的组件、蕊片、线路接触时,那么,静电很快会从某个点引窜出来,很快烧毁连结在内的线路、晶体等组件。

(二)人为因素影响

静电容易造成电子元件的损毁。这主要在于电子元件的电路板,通常有电容二极管等配件,这些配件的电流充许量较小,如果与激发静电体的物体,发生接触碰拉(如人体、潮湿物品等),将产生超荷的电流,从而导致产品受损。因此,电子生产厂家通常要求工作人员在工作时,要戴上防静电手套。尤其是进行手工焊接时,要避免对产品出现静电现象,为避免元件的损坏,焊锡的工作人员,应在上岗之前就穿戴好好防静电服和静电手套。

不当的操作手法,易导致静电效应。如工作人员在包装产品时,用力过大、运输不当、或碰摔产品、不依照生产标准进行规范化操作;使产品直接与硬物摩擦,也会造成静电释放,从而危害到产品功能,严重情况下,基至引发燃烧、爆炸现象。

2、静电防护设施其技术原理

静电所带来的破坏及危害性,是难以统计和提前预知的。据一份调查表明,全球每天因静电的损害,从而导致电子产品损失的经济额度,就近100万美元以上,平均每年为50亿美元。因此,加强静电防护也显得十分重要,以下提供几种有效的抗静电、防静电的技术方法:

(一)静电消除装置

在生产车间的工作台上,配置静最消除装置,可对没打开包装的产品,提升对静电抗干扰作用。此外,能避免因不当的人为操作、摩擦、碰撞,导致产品的元件线路加大电荷。

静电消除装置,其技术原理在于:可抵抗极性电荷,具有调节性,如能设值调度。将其中和能力,调节在±250V/S左右为佳;另要其周边,可搭配离子风扇,其中和能力调节1000V中和至100V的时间在2s以内。

(二)防静电台垫

对充许电流值小的产品,可采用由防静电材料制作的防静电台垫,当人工操作时,可避免内在的元件电荷过高,当生产的工具、端子、手接触到产品的线路、晶体之时,不会产生高于产品原电位的电荷,且可在一定程度上,导出部分静电。

防静电台垫的组成村料,主要包括:织物、橡胶、塑料、金属丝等。

(三)防静电硬塑料容器

该容品的主要作用,是可在产品制造过程中,避免产品的摩擦指数,则方便产品进行储存、包括、运输。可降低对静电敏感的电子产品,减少其组件的电荷感应指数。该容器有两大特征:

其一,对制作材料的要求较高。

其二,可使电子产品在接地时,也不易出现静电、泄电、导电等现象。

3、电子产品技术生产及安全规范

(一)生产线安全标准

严格依照《车间生产要求》、《上岗操作标准》等要求,生产车间集体工作人员,应严格依照安全操作标准,统一穿戴防静电工作服、防静电手套、防静电手环;产品或组件完成之后,做到轻拿、轻放(具体如下图1所示);完工的产品,做好排放和分类,不得混合包装、混乱堆放,使产品受到挤压损坏;注意安全运送原则,禁止大力碰、摔产品。

(二)安全监控标准

生产车间监控部门、技术指导人员,工作时间,不得擅离岗位,做到随时巡视,加强安全生产指导、监督管理工作;保障系统、设施的安全运作;加强对生产线、灯光、运作系统的维修与检测工作;

(三)车间安全标示

在生产车间内,要贴示具有明显标志的警示牌。包括:安全指标、工作制度、生产要求、技术标准等指标内容。以提醒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安全生产意识,避免不规范操作行为,从而导致产品的组、配件受到静电损坏。

(四)车间环境安全

导致电子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发生静电及出泄露问题的,与车间的环境因素占有较大的关系。由于电子产品的敏感性较大,车间如果温度过高、空气干燥,都是影响产品质量的罪魁祸首。因此,一定要做好车间环境管理,保持环境的清洁、卫生;提升空气湿度,保证采光、通风的适度性;衡温控制要合理,并以适宜生产为主。避免在阴暗、发霉、封闭的工作环境之下生产产品。

结论:

电子产品生产过程极容易出现静电问题,这一问题长期以来,困扰并约束着全球电子行业的发展。虽然每年的科技技术在不断进步,防静电的技术、方法、工具、设施也越来越多,但这仍然无法避免大量的经济损失这一事实。因此,只有不断进行技术改良,加大静电防控防护技术的研究力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以上问题。本文通过对目前,几种国内外较有效且通用的技术方法、防静电器材及其防护原理,都进行简要的研究探讨,并就车间的安全生产问题,提供了一些合改进思路,希望可以为我国电子行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参考。

参考文献

[1] 张莎.导电聚合物PEDOT分散体的制备及其在抗静电涂料中的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2]何丽娟.静电放电电磁脉冲的电磁干扰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2年

[3]蔡名璋,常天海,尹俊勋,梁添,桂丽萍.MATLAB软件在静电放电模型仿真中的应用[J]科技时代;2015年03期

[4] 张萌萌,尹俊,林丽丽,杨辉.静电基本参数的测试原理[J].技术安全管理;2013年04期

篇12

HALT的工作原理是按照一定的规范程序对产品逐渐的施加应力,直到产品应力超过了其承受极限从而暴露出相应的故障。HALT主要是运用故障物理学来作为一种激发出产品故障的模式,它是将产品在超过了其承受的应力极限时失效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从而找出它的缺陷来对产品进行相应的整改,提高产品的质量。另外在进行HALT实验时,还可以还可以对产品进行测试,从而提高产品的测试性

2 HALT的原理特点

2.1 HALT技术原理

HALT技术主要原理是通过步进(或叫阶梯)增加应力的方式来找出或者说确定所设计产品的“工作极限”和“破坏极限”,这里所说的应力包括环境应力(如高低温、振动、温度循环以及温度和振动综合)和工作应力(如电源通断、电压拉偏、非正常负荷以及电压和频率边际测试等)。

如上图所示,产品的工作极限指的是在HALT加速试验中,施加的环境应力远远超过了该产品能承受的最大应力,从而使产品发生了故障,不能进行正常的工作,但是一旦将实验停止环境应力恢复到标准值以后,产品又能进行正常工作的情况。而产品还有破坏极限,顾名思义,就是在环境应力大大超过岂能承受的最大范围时,产品遭到了破坏,停止工作,就算应力恢复到正常值一样不能工作,受到了彻底的破坏。

在HALT中对产品施加环境应力时还可以通过温度来进行,它的工作原理主要是运用高热应力和热疲劳轮流施加在产品上,使产品的物理性质受到破坏。特别是在电子产品中,因为电子产品种类繁多,其制造的材料也都大不相同,所在产品在进行HALT时承受了高低温从不同方向袭来的热应力,其内部结构发生了变化,从而暴露出产品的缺陷。

2.2 HALT技术特点

HALT是以逐渐递增的形式来对产品施加环境应力以及工作应力的,并在在进行试验时要不断对施加的的应力进行提高,从而使产品发生故障蛮好从故障中找出产品的缺陷。而HALT中对产品施加应力后产品出现的失效情况是通过超过产品设计时的最大环境应力承受度来激发出来的,并且这些是小的情况都是产品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如果不然,那么HALT试验就没有多大的意义。

3 HALT以及测试性验证

HALT不仅试验时间(或周期)短,而且暴露的故障也很全面,并且在进行HALT试验过程中产品可能会出现的失效故障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会可能会出现的类似情况,这是因为HALT的工作原理就是将产品的故障暴露在人们的眼前,并且对这些故障进行相关的解决与改善。因而,HALT和测试性验证是密不可分的。HALT现今适合于各种不同层级的带有PCB控制板的电子产品中,一方面来说HALT试验可以将产品的缺点有效地暴露,同时还能对产品内部的的BIT系统(内部自检)的故障有效地暴露,从而从根本上对产品的可靠性以及相关的测试性进行提高。那么这样一来,在产品还处于设计阶段时,HALT就可以将BIT设计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时的发现,从而实现对设计工艺以及施工工艺的改进。

3.1 HALT试验的同时必须对相关功能进行测试

当产品进行HALT试验时,就需要设定一个相对完善、健全的测试系统来作为整个试验的技术支持。HALT试验与普通的鉴定试验有着极大的不同,所以当其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就必须进行相应的性能测试以及功能测试,,并且对实件的状态进行实时的检测,这个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只有当试验室有效地进行实时的监控,才能对故障发生时的盈利水平及时准确的获取。

进行实时的功能检测一方面可以知道产品发生故障时的应力水平,就可以对发生故障时具体的产品状态进行及时的掌握,其次再通过科学的分析,得到相关的改进方案。另一方面来讲,进行实时的功能检测还可以在试验的时间上一定程度的所见。如果试验结束以后才进行相关的检测,就很有可能出现整个HALT试验结束了而试验样品还没有发生故障,或是试验还没有结束,试验样品就因已经发生故障而停止结束的情况。

但是,我们知道HALT方法并不能够进行提前的预知,因此,当实际发生的故障数目无法被确定的时候。就可以通过等比例法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压缩,将HALT试验中实际发生的故障数转化成测试性验证试验方案中要求的故障数。

若是故障数目没有要求的多,这是不能按等比列来扩大故障数的,因为故障数太少就会带来很大的波动性。

5 结论

在对电子产品进行可靠性验证相关测试过程中,对于硬件本身的故障所引发的问题,应用HALT进行试验,无疑是最直接、最高效的试验方法之一。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人们对HALT技术的不断探索研究,HALT技术将会更加成熟、更加广泛地应用于电子产品的研发、设计乃至定型试验过程中,HALT试验最终将极大地提高电子产品整体的可靠性水平。

参考文献

[1]王道震,邵家骏,王晓峰.基于HALT的测试性验证方法研究[J].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2010,28(1).

[2]史晓雯,徐剑峰,徐丹.HALT试验技术综述[J].环境技术,2011,34(3).

篇13

贸发局副总裁周启良表示:“秋电展在每年的采购旺季10月举行,聚集各式各样的电子产品环球供应商,吸引世界各地的买家前来洽商。展览紧贴科技及市场发展潮流,今年新增两大产品展区‘智能科技’和‘机器人科技和无人操控技术’。而同场举行的国际电子组件及生产技术展亦新增设‘键盘及开关’展区。两项展览同期同地举行,为买家提供一站式采购平台,创造更多跨行业的贸易契机。”

香港秋季电子产品展

秋电展网罗各式各样的电子产品,包括视听产品、电脑及周边产品、数码影像产品、电子游戏产品、汽车导航系统、家用电器及保安产品等。现时,业界追求技术改良和创新,藉此推动业务持续发展。可配合无线上网的流动装置如平板电脑,在市场大受欢迎。今年,秋电展带来全新展区“智能科技”,回应社会对无线电子产品的强大需求,展示相关的创新产品,包括具备应用程式及物联网应用功能的品牌电子装置,展商包括海尔(Haier)及Intel等国际品牌。

另一新展区“机器人科技和无人操控技术”将展示未来科技,包括无人机、四轴飞行器、平衡车、人形机器人、机器人吸尘器及教育辅助科技等等。

“品牌荟萃廊”是秋电展的焦点之一,网罗各大环球电子名牌及时尚产品,包括电音(Binatone)、Ford(福特)、富士高(Fujikon)、威马(Goodway)、东宝(Tunbow)和伟易达(VTech)等。展览亦设“创新发明区”,汇聚来自各地参展商的科研成果和发明,向买家展示充满创意并拥有知识产权注册或待批的潮流电子产品及技术。其他产品展区包括“穿戴式电子产品”、“3D打印”及“个人电子产品”等。

国际电子组件及生产技术展

与秋电展同期举行的“国际电子组件及生产技术展”,汇聚尖端电子组件及技术,为电子元件及零部件的供应商提供商贸平台,向买家展示各类优质电子科技、元器件、印刷电路板、组件及技术等。去年增设的“印刷电路板”展区将再度登场,而今年大会更首次开设“键盘及开关”展区,聚集多家相关厂商,方便买家采购。

此外,展览亦包括“显示技术世界”,展示视觉及显示技术的最新发展;“智能装置关键元器件展区”则为智能装置制造商提供各项重要零件的理想选择;“太阳能光伏电子世界”与“香港金属零部件区”将继续展示最新的光伏技术及香港优秀金属零部件及产品。

小批量采购及展会现场活动

展览期间将继续设置“贸发网小批量采购”专区,产品的最低采购量为5至1000件,迎合市场“单密量小”的采购模式。同时,电子商贸近年大行其道,香港贸发局于去年底正式开通“贸发网小批量采购”网上交易平台 (http://),方便供应商与全球买家直接在网上完成交易。

在两项展会期间,大会将举办一连串的讲座及研讨会,集中探讨电子业的热门议题,让参展商、买家及参观人士分享行业的最新动向及发展。另设交流酒会,以协助业界扩展人脉商网。同时,在展会期间,一些参展商将在“产品推广及会”详细介绍新产品的功能和特色。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