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8 08:54:5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管理心理学情绪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DOI]10.13939/ki.zgsc.2017.01.239
1 大学生情绪化特征的概况
1.1 大学生情绪化特征的内涵
1943年,在《人类激励的一种理论》一文中,马斯洛正式提出了需要层次论,即五种需要: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上述五种需要是按顺序逐级递升的。一般说来,当下一级需要获得基本满足以后,追求上一级的需要就形成了驱动行为的动力。当他的基本生理需要未被充分满足,必定会影响其他几项高层次的需要的实现。[1]学生作为社会的一类特殊群体,当大学生的五种需要未被充分满足时,就会产生上述的情绪化问题。
情绪化是指缺乏对自己情绪控制、不能很好地克制不良情绪,也不能恰如其分地表达得体情绪的思想状态、心理反应和行为惯性。心理学家把情绪界定为四个基本类型,即喜、怒、哀、惧,认为其他情绪都是从基本情绪中分化出来的。[2]大学时期是青年心理逐步成熟的重要时期,也是情绪丰富多变,生理基本成熟而心理尚未成熟的时期,时而单纯,时而复杂,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会因为知识学业、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产生各类不理解和不适应,从而导致情绪化。随着大学生的步入校园、学习活动、人际交往以及恋爱情感的影响,大学生的情绪带有鲜明的特征。
1.2 大学生情绪化特征表现
大学阶段是人生的第二个“心理断乳期”,是一个非常关注自我,注重个性表达,情绪体验丰富,情绪波动起伏的时期。他们的情绪特征不仅具有青年期的强烈性特点,还有自身一些鲜明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消极性和依赖性。此特征主要表现为大学生步入校园时期,主要表现为:一方面,理想大学与现实大学的差距使学生产生挫败感,通常带着遗憾、失落、沮丧的情绪入学,表现出对学校或专业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形成消极心态;另一方面,大学生受社会经验和认识限制,无法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生活,对家庭、学校和社会具有明显的依赖性,从而会出现畏惧、退缩等畏难情绪。
(2)阶段性和层次性。在学习活动中,大学生的情绪特征表现出阶段性和层次性的现象。新生陌生感与好奇感、自豪感与自卑感混杂,情绪波动感较大,学习环境、课程、方式的改变,容易产生学习上的困惑、迷茫,丧失学习信心;大二、大三逐渐失去了那种毫无掩饰的单纯和率真,面对专业课及学习成绩、考研的压力,往往被一种无助和抑郁的情绪所淹没,很长时间不能摆脱,抗挫折能力较差,同时缺乏对专业知识的客观评价,对工作前景缺乏正确认识或者不感兴趣,导致缺乏学习热情;毕业班学生面对毕业论文及择业问题,压力感倍增,会表现出沉默寡言、充满焦虑等情绪。
(3)内向性和表现性。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大学生的情绪又表现出内向性和表现性的双重特征。大学生会在某种场合将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隐藏于心。学生依赖感较强,安全感较弱,在集体生活中变得敏感、脆弱,缺乏人际交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缺乏人际交往的基本能力和技巧,产生人际交往障碍。自卑、孤僻、消极的不良情绪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经常发生。恋爱方面,大学生恋爱观较为开放,重感情、易冲动的情绪产生较强的表现性,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同时也缺乏理智的驾驭能力。
2 大学生产生情绪化特征的原因
不同性格的行为动机和基本心理需要各有偏好,偏好程度决定大学生对某方面事项的敏感性,这些敏感事项也就成为个体情绪产生的敏感源即情绪诱因。[3]大学生的不良情绪的产生有一定的实践基础和社会因素,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生思想和生理的成熟程度。由于刚刚成年就步入大学校园,大学生的生理趋于成熟而未完全成熟,心理方面未趋于稳定。面对一些新生事物和环境思想不能从容地适应和接受,时而独立,时而依赖,很容易被情绪所左右,产生情绪冲突。
(2)大学生情绪体验不够深刻,畏难情绪很重,压力大。由于当今的“95后”大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这样的家庭环境造成了大学生承受苦难的能力非常差,一旦发生不顺心如意的事情或者是学习困难,情绪马上转为悲观,害怕困难,不敢担当,甚至很长时间会陷进无助的困境中,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面对高校年年扩招,很多大学生面临着毕业就失业的窘境。父母的期望、自己理想与现实的差异一直围绕在大学生的头脑里,进而产生很多不良情绪,如焦虑、抑郁、自卑等复杂情绪。
(3)社会因素及自我监控能力的影响。社会因素影响着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在生活浪潮和物质利诱面前,中学时代的率真和单纯渐渐退去,从众心理使大学生们失去了性格的自然性,在人际关系方面时常表现得很内向。人际交往过程中,大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较弱,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差也影响到人际关系的处理。[4]
(4)恋爱动机不端正,心理承受能力差。有些大学生的恋爱动机不是出于爱情本身,而是为了弥补内心的空虚、孤独或从众心理。这类学生在衽际焙苌侔蚜蛋行为与婚姻结合起来考虑,自主性强,缺乏责任感。面对单相思、爱情错觉、失恋等恋爱心理挫折,不仅对学习造成严重影响,还会产生许多失去理智的严重后果。
3 对大学生情绪化特征的干预策略
情绪是心理健康的晴雨表,随着人们对情绪功能的认识加深,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情绪应对的适应价值,考虑到大学生的情绪化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在管理心理与行为视角下,真正地解决大学生情绪化造成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从多方面入手。
3.1 思政策略
高度重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立完备预防干预体系。大学生处于青年中期,出现情绪心理上的障碍是一种客观现象。毕竟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成熟的时期,单凭大学生自身的力量,还不能顺利地实现心理成熟和社会成熟的任务,还避免不了种种障碍和问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学生情绪化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当然,高校成立预防和干预领导小组也是必不可少的。
3.2 抗挫折策略
在大学生发生情绪化倾向时能及时遏制不良情绪并采取积极引导。大学生在挫折面前经常会手足无措,面对困难情绪比成人更强烈。这时候正确的积极引导,德育教育的有效开展,在发现学生朝着不良情绪化方向发展时及时遏制,积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显得尤为重要。
3.3 危机策略
高校要具备健全、完善的心理健康辅导机构,心理健康咨询老师要真正地把心理健康工作落到实处。帮助大学生处理好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心理困扰的心理咨询机构必不可少,要配备一支高素质、专业性强的心理咨询教师队伍,真正地为情绪化学生解决心理的实际困难,而不是简单流于形式。
3.4 调查策略
高校要经常能开展心理问卷调查进行宏观监控。心理问卷调查是简洁地反映大学生内心真实想法和存在问题的有效办法,经常开展心理问卷调查显得尤为重要,这样能够避免遗漏因情绪化问题而导致心理问题的一些学生。
3.5 引导策略
辅导员专业化素质要过硬。辅导员是大学生在四年学习生活中影响最深的人,辅导员的一言一行,包括对待学生的各种态度、处理学生事务的方法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内心发展。专业化素质过硬的辅导员会很实际地解决很大一部分情绪化学生的心理问题,其为高校心理工作做出的贡献不容忽视。
3.6 心理策略
高校可以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开设不同类型的心理课程。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高大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为应对不期而遇的危机做好准备是非常必要的。如果能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开设不同类型的心理课程,这样会为大学生面对就业时而产生的情绪化问题扫清障碍。同时,通过建立心理辅导室,发挥心理辅导室沟通、疏导的作用,使他们在认知、情感、行为方面向正能量方向发展。
3.7 制度策略
高校应建立相关的工作制度。制度就是执行力。通过国家各项法律制度、学校各项的规章制度及大学生手册来规范大学生的行为,同时,建立完备的心理危机预警制度、心理问题学生的后期跟踪制度,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最大限度地避免心理突发事件的出现。
3.8 网络策略
随着现代信息化教育的不断发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平台,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端正专业思想及技能,为社会培养出真正的医学管理人才。积极尝试把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创新教育方式真正地提上日程。在网络化的社会环境下,利用网络发展,创新心理健康教育从理念到内容、方法、途径与运行模式。当然,如何化解大学生网络心理服务需求强与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不能满足之间的矛盾也是迫在眉睫。[5]
4 结 论
曾经说过:“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在管理心理与行为视角下,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难生的角度出发,不断强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干预机制,不仅可以减少危机事件发生,对充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为高校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种便捷、有效的途径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安妍.不同情绪状态下自我监控能力与人际素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1).
[2]任宝崇.组织管理心理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中图分类号:B842 文献标识码:A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它作为个体一种重要的心理过程,对个体认知和行为的影响备受心理学家的重视。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个体必须面对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承受越来越大的工作压力,快节奏生活方式使个体容易产生紧张情绪。情绪失控对个体的伤害就像钉进木板的钉子,即使依然有个难以弥合的孔。因此情绪管理在改善个体的精神健康和提高企业效益方面有很大潜力。①
1 情绪管理的界定
丹尼尔・戈尔曼最先提出情绪管理,他认为当我们对生活中的事件或矛盾引起的不良反应进行有效的自我掌控或调节,能以幽默、乐观的态度及时缓解自己的紧张心理状态时,就是有效的情绪管理。②
不同领域对情绪的研究均以否定消极情绪的作用为基点,认为个体应该回避和抵制消极情绪,从而使个体在认识上形成了排斥消极情绪,认为消极情绪只能破坏生活,而对个体没有任何帮助的片面性立场。根据普拉契克的观点,从种族进化的过程来看,情绪不仅是进化的产物,还是一种为了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 情绪做为有机体的一种全身心心理活动,是有机体为了控制和应付生存环境,为了增强生存能力而出现的。③
2 情绪管理的进化视角
2.1 什么是进化心理学
进化心理学是近年在西方心理学中出现的一种新的研究取向。进化心理学的基本理念是:进化心理学是纵向研究,因此过去是理解有机体心理机制的关键;理解有机体心理机制的主要途径为功能分析;有机体的心理机制被假设为是模块性的整体组织;有机体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慢慢演化来的一些特定的心理机制;心理机制与环境互动的共同作用导致有机体的行为。④
2.2 进化心理学对情绪的解读
普拉契克从进化心理学的视角指出,情绪在发生上处于心理活动前沿,是有机体及时的反应和信号;情绪的变化为个体提供了生理准备;情绪生成的表情外显行为便于个体之间的信息传递,直接构成社会化媒介;人类意识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个体对情绪的主观体验。因此普拉契克认为情绪是个体在进化过程中为生存斗争产生的适应手段,而非被动或偶然生成的心理副产品。⑤
3 进化心理学视角下的消极情绪和积极情绪
积极情绪是有机体的一种愉受,而消极情绪是有机体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产生的不愉受。二者在进化过程中产生不同的生理反应,具有不同的适应意义。⑥
3.1 消极情绪
消极情绪对于个体都是唯恐避之不及的对象,如生气、厌恶、愤怒和恐惧等一直被个体所排斥,个体所关注的均是“如何克服消极情绪”。研究表明消极情绪会产生不利于人体的激素,因此在已往的研究中,消极情绪毫不犹豫地标签为被打击对象。
进化心理学的研究结果为消极情绪洗刷了冤屈,进化心理学认为像厌恶、恐惧和愤怒等消极情绪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个体在抵御外来威胁时产生的适应行为,因此消极情绪是具有适应意义的产物。进化心理学解释,愤怒是个体为了增强生存能力,促使个体快速做出攻击行为而产生的;厌恶是为了使个体利益不受侵害,促使个体快速做出驱逐行为而产生的;而恐惧情绪是个体在面临威胁时为了生存所需,促使个体快速做出逃跑行为而产生的等等。
因此上述可以看出,当个体处于消极情绪时,其思维都集中在引起其产生消极情绪的情境中或事件上,使身心在最短时间内做好准备,以随时抗争消极情境,从而保护个体的生命在可能随时受到威胁的环境中获得生存。
3.2 积极情绪
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讲,积极情绪不同于消极情绪,积极情绪是为了解决个体的成长与发展问题,而不是为了解决个体的生存问题。如快乐、满意、自豪、高兴以及爱等积极情绪,虽然表现形式略有不同,但其意义一致。积极情绪的共同效果是它们都能激发个体思维;增强个体智力、体力、心理调节能力与社会协调能力等使个体获得更多个人资源等等。
积极情绪拓展个体的认知、注意和思维等范围,便于个体快速获得信息,合理分析,从而进行更恰当的创造活动。此外积极情绪还能产生积极连锁反应,如处于愉悦情境的个体往往其如智力、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都表现出拓延能力。⑦
4 进化心理学对情绪管理的新启示
本文针对已往研究比较容易忽视的地方提出几点看法:
(1)调整认知,消极情绪是人类的一种自我保护行为。进化心理学认为,消极情绪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具有适应意义的产物,是我们祖先在面对威胁时为增强有机体的生存能力而出现的适应行为。因此消极情绪并非总是无用,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消极情绪。如当自己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而产生挫败感时,换一种思维方式,寻找消极情绪的积极意义,使自己从不满、不安等消极心理状态中解脱出来,让自己少受伤害。(2)放松身心,亲近大自然。亲近大自然有利于情绪管理。因为我们的祖先在这里孕育,大自然是我们最原始的母体。法国作家莫罗阿这样形容大自然对人的抚慰:“最广阔最仁慈的避难所是大自然。森林、崇山、大海之苍茫伟大,最能抚慰平复人的心灵创伤。”(3)从负面情绪寻找工作的突破口。进化心理学将职员工作中的负面情绪解释为个体利益受到侵犯时的适应行为。企业应重视对员工的情绪管理,保护其既得利益。这样既能减少员工的情绪过激行为,也是寻找工作突破口的良好方法。
注释
① 刘朝阳.企业情绪管理现状及对策初探.企业技术开发,2008.4.27(4).
② Walden T A,Smith M C. Emotion regulation Motivation and Emotion[J].1997(2l):7-22.
③ Eisenberg N,Moore B S. Emotional regulation and development [J]. Motivation and Emotion,1997(21):1-6.
④ 许波,车文博.当代心理学发展的一种新取向――进化心理学.心理科学Psychological Science,2004.27(1):2-4.
大学生正处在青年时期,他们的情绪容易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大起大落,摇摆不定,跌宕起伏,时而激动时而平静,时而积极时而消极。学习成绩的优劣、同学关系的好坏、恋爱的成败等等,都会引起大学生情绪的波动。他们的喜怒哀乐常形于色,处在心理发展由未成熟走向成熟的大学生,经常被自卑、过度焦虑、抑郁、易怒、恐惧、嫉妒和冷漠的情绪困扰。西南财经大学电子商务学院的“情绪管理工作坊”在调查中发现,在18个备选项目中,420位参加调查的同学最感兴趣而又最觉无力的问题是“如何提高自己管理情绪的能力”[1]。有研究发现,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显著的影响[2]。因此,大学生特别需要情绪管理。大学生情绪管理团体辅导运用团体动力学、精神分析理论和需要层次理论作指导,将有同质性问题的学生组织起来,在具有专业辅导经验老师的带领下,通过一系列具体的心理辅导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了解情绪的类别,学会觉察自己的情绪,了解情绪对自身发展和取得成功的重要影响,掌握发现快乐的方法,学会恰当表达愤怒的方法,学会运用理性情绪疗法来调节情绪,并将学到的新知识新经验应用到自己日常生活中,在日常交往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3]。这对于帮助学生学会使用合理、科学的情绪应对方式,增强自身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通过在校园中张贴海报,采取自愿原则招募符合相关要求的大学生。并根据问卷调查和面谈,从中筛选出遵守团体约定,愿意交流情况的10名学生。结合他们的情绪管理特征进行干预。
(二)方法。
1.SCL-90 症状自评量表。由Derogatis,L.R于1975年编制,王征宇等1984 年修订,共计9个因子,为90个项目,采用5级评分,症状从没有到严重,依次为1、2、3、4、5。包含有较广泛的精神病症状学内容,分数越高,心理健康状况越差。该问卷是标准化的症状自评量表,能较好地反应大概一周来病情变化和严重程度,具有较高真实性,问卷是标准化的症状自评量表,能较好地反应大概一周来病情变化和严重程度,具有较高真实性。
2.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问卷。采用王飞飞编制的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问卷[4]。问卷包括5个主因素:理智调控情绪能力、控制消极发泄能力、寻求外界支持能力、控制消极暗示能力和积极补救能力,采用五级评分标准,其中19道为反向记分。总问卷的同质性信度为0.8276,各因素的同质性信度在0.5957~0.7829之间,总问卷的分半信度为0.6683,各因素的分半信信度在0.5145~0.7522之间,说明本研究所构建的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问卷和维度模型是比较稳定和可靠的。量表总分为5个维度的题项分数之和,即38个项目的题项分数之和,分数越高情绪管理能力越好。
3.反馈及自我评价量表评估。每次活动后团体成员填写本次活动的《团体单元回馈表》,活动结束后填写自编的《团体活动成员反馈表》,该问卷主要收集团体成员对团体目标达成、团体凝聚力、团体的满意程度,以及团体成员对情绪管理的改善状况等各方面的评价。并对本次团体心理辅导进行个人总结,以了解团体成员对本次辅导活动的看法和感受。
(三)团体心理辅导方法。由5次活动组成,每次活动时间为1小时,每周活动1次,采用游戏、讨论、行为训练、心理剧等形式进行。
(四)活动方案。
第一单元,相见欢。使成员之间尽快认识,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澄清团员的期待,了解团体目标,订立团体规范,建立团体的共识和默契
第二单元,情绪明晓。进一步增进成员的了解和接纳,增加团体凝聚力和成员的归属感。使成员辨别各种情绪,了解情绪产生的原因及对自身发展和取得成功的重要影响,提高情绪表达能力和对他人情绪的识别能力。
第三单元,情绪万花筒。使成员了解不良情绪对自己和对他人的害处,识别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有效的表达自己的情绪。掌握发现快乐的方法,学会恰当表达愤怒的方法。
第四单元,情绪ABC。使成员了解“想法”对情绪的影响,意识到可以通过改变“想法”来调节情绪, 树立合理的信念,改变想法,改变情绪,进一步探讨调节情绪的方法。学会运用理性情绪疗法来调节情绪,将学习到的新知识新经验应用到自己生活实践中,在日常交往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
第五单元,珍重再见。引导成员回顾整个团体历程,检视自我的成长,分享收获,处理离别情绪,给予彼此祝福。使成员能够彼此保持联系。希望给团体成员留下美好的印象,圆满的结束团体。
(五)数据统计分析。
辅导前后测所有数据用统计软件SPSS17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二、结果
(一)症状自评量表在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四个因子上,团体辅导前后测具有显著差异,经过大学生情绪管理团体辅导后,学生在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四个因子上有显著提高,说明团体辅导的效果显著。
表1:症状自评量表数据分析结果(M±SD)
注:*表示p
(二)团体辅导前后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因子及总分上都具有显著的差异。经过大学生情绪管理团体辅导后,学生在理智调控情绪能力、控制消极发泄能力、寻求外界支持能力、控制消极暗示能力、积极补救能力有显著显著提高,说明团体辅导的效果显著。
表二:团体心理辅导前后“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问卷” 均值比较(M±SD)
注:*表示p
(三)团体辅导后成员自我评估。
每次团体活动结束后,都请成员填写《团体单元回馈表》,以此对单元活动进行评估。由下表可以看出,团体成员对这次团体辅导活动场所、时间、内容、团体氛围、团体互动、带领方式等方面都比较满意,都给予好评,平均得分在7.9至8.9之间。
表三:团体单元回馈表
在最后一次活动结束后,请团体成员对团体效果进行评估,填写《团体活动成员回馈单》。从团体成员对活动的意见反馈的结果来看,大部分成员对团体心理训练是满意的,认为团体的目标圆满完成的占85%。在满意程度上,非常满意为73%。在效果上,认为对自己的情绪管理有帮助的占68%,认为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有明显改善的有72%.其它如团体的凝聚力、团体成员对自我和对他人的了解程度,对团体的喜欢程度都达到80%以上,说明情绪管理团体对改善成员的情绪状况是有效的,团体活动达到了预期效果。从成员在团体辅导后自我评估看,团体成员加深了对自我和对他人的情绪的了解,大部分团体成员认为自己在活动参与过程中处理情绪方面明显改变。认为自己在团体辅导后能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日常生活的情绪管理中。
三、讨论
(一)团体辅导后,Scl-90症状自评量表学生后测与前测的总分和平均分比较显示,辅导后学生的总分和各项得分均低于前测的分数。Scl-90症状自评量表的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四个因子自评分量表上前后得分呈现显著差异(p
1.团体心理辅导感染力强,提高了辅导成效。团体心理辅导,对于个体来说,存在多个影响源,除了团体领导者,也包括其他的成员。在团体情景中,组员在宽松的启发式的环境中通过讨论和交流,产生多种价值观、人生观的冲击和交织,促使个体在参与中观察、学习他人的情感反应及对待事物的看法,同时还可以学习模仿多个团体成员的适应行为,为解决问题提供了更多的角度分析和方法。这样,可以做到彼此启发、相互反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多方面的信息和资源。
2.促进自我认识,提高自信心。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同学都会被负面的情绪困扰,长期的压抑自己的情绪,不懂得表达,最终导致伤人伤己。团体心理辅导注重建立一种良好轻松的氛围,有利于学生产生一种安全、温暖、被接纳的感觉。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下通过团体活动,观察到他人在相同情况下如何自处,了解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从而可以对自己有更清楚的认识。另外,团体心理辅导提供相互的交流,成员常会发现其他人也有与自己一样的困扰,这会缓解学生的心理负担,从而也会改变自己的自我评价,从而提高自信心。
3.提供了宣泄情绪的机会,使成员认识到有些负面的情绪是可以调整的,可以通过恰当的方式合理的宣泄。团体心理辅导能把过去的社会生活情景再现,借着不拘形式的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为参加者提供改变自己的机会,促使成员去深入探讨怎么管理自己的情绪,从多角度考虑问题,从而总结出实用有效的管理措施。也可以促使成员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形成对他人的理解。一些情绪自然而然的就管理好了。同时,还可以借由“心情释放”这样的活动把埋藏心底的感受,平时压抑的不满或不敢说的话说出来,坦率地表达内心的愤怒、苦闷和抑郁情绪,这样可以减轻成员的心理负担和压力,调控好自己的情绪,从而更能理性地分析问题。
4.通过相互作用的体验,得到多方面的反馈,使成员获得他人对于自己情绪的看法,从而有利于成员反省自己身上存在的自卑、偏激、固执、嫉妒、怀疑等不良品质,并使成员有意识的去学习怎么表达自己的情绪。
5.团体心理辅导方案的设计、内容合理,能让学生真正投入活动当中。在团体心理辅导之前,首先了解大学生的情绪特征和常见的情绪困扰,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结合成员所做的《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问卷》结果,分析了成员的情绪管理特征和常见的情绪困扰,为后来的团体辅导认清了辅导的侧重点所在。团体辅导的活动内容设计针对性强,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除此之外,每个单元活动都严格按照团体心理辅导的标准模式分为热身阶段、运行阶段、结束阶段。每次活动后都要完成对本次活动的总结,帮助学生加深认识,及时总结学习到的技巧和个人问题所在,使辅导达到最佳效果。
四、结论
研究表明,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干预是有短期效果的。在大学生中进一步广泛尝试情绪管理的团体辅导,对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学红.浅议大学生的情绪管理.学术论坛,2007,(36):152—53.
[2]安静.ABC理论对当前高校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培养的启发—基于一项调查的思考[J].昌吉学院学报,2008,(4):103-106.
[3]张改叶.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训练的团体辅导活动设计与实施[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4):288-290.
[4]王飞飞.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6.
[5]杜继淑,王飞飞,冯维.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7,(9):75-80.
[6]樊富珉.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M].清华大学出版社,l996:l2.
[7]尚云,李辉,高俊.人际交往团体辅导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5):369-371.
[8]刘海燕,郭德俊.近十年来情绪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心理科学,2004, 27(3): 684-686.
积极心理学是利用心理学的一种测量手段,以研究人类的积极情绪和道德情感体验为目的。它可以帮助培养大学生积极的情绪及正确的情感取向,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促进他们的身心和谐发展,进而进一步提升大学生情绪管理团体辅导活动的效果。积极心理学被分为三大类,分别是积极心理暗示、积极情绪、积极行为表现,促进着大学生积极道德的发展,对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起着催化剂的作用,为大学生情绪管理团体辅导注入新的力量。
一积极心理学中积极情绪与身心健康的关系
1.积极情绪与生理健康的关系
积极心理学专家研究发现,积极的情绪能够很好地促进人类心理健康的发展。根据观察身边人的心理发现,人们经常会将自己的心理变化比作天气的变化,有时候是变化无常、难以捉摸的。但是有科学实验研究发现,人们的情绪是可以控制的,并且有研究证明对自己情绪很好地控制,有助于促进自己身体健康成长。经常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或者娱乐节目,在与人们交往的过程中会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而这种情感体验会给人类的身心带来快乐,进而促进人类的积极情绪和生理健康的发展。根据积极心理学研究证明,情绪可以使人的体力和精力充实,使人充满活力、容光焕发、精力充沛、思维敏捷、工作积极有动力,使工作效率直线上升,从而给人们带来积极情绪,有助于促进人类生理的良好发展。
2.积极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情绪对人的心理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积极情绪能够促进人类知情意行的发展,增加人们的心理资源,这是积极情绪对个体心理健康作用的核心。心理学研究者指出,当人们的精神能量得到满足时,对人类情绪的发展能起到推动作用。要使人的心理得到满足,必须要使人的心理资源得到发展,这样才能支撑每个人成长过程中知情意行的心理活动和外在行为。由此可见,人的精神资源与情绪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例如,要参加体育比赛了,平时训练得好的运动员把握也大,他们的心里是很平静的,心理暗示是“自己一定行”,这种积极情绪会对心理产生正强化,使精神能量很充足。而对于平时训练不行的运动员,他们提前几天就会担心,焦虑不安,心理暗示是“明天比赛输了怎么办”,这样会使自己的精神能量亏损。长时间下去,这些运动员的心理压力不能很好地释放,导致精神能量失衡,心理问题重重,甚至严重的会患上抑郁症。因此,积极心理学研究发现,积极情绪能够帮助人们消除消极情绪,如焦虑、抑郁、难过、伤心等,有助于人类转化消极情绪,促进人们积极健康的发展。
3.积极情绪与适应社会的关系
对社会的适应主要是指适应周围环境和社会交往两个方面。社会交往往往指的是与身边人和群体、社会关系之间的交往,这也是社会适应的一个重要表现,积极情绪会对其产生影响。目前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对新环境的适应、人际关系的建立以及毕业就业和感情纠结这几个方面,而这些问题主要会通过情绪表现出来。由此可以看出,社会适应与大学生情绪的调整有着密切的关系。有的学生因人际关系不错,常常会很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使自己的情绪一直处于积极状态;而有的同学因不愿与人交往,人际关系不好,往往会采用消极情绪调节,使自己的情绪越发糟糕。因此,在人际交往中要用采用积极的策略进行调节,从而使自己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挫折,更好地适应社会。
二积极心理学在团体辅导中应用的重要性
1.团体辅导需要积极心理学提供理论依据
根据积极心理学理论得出:积极心理学能够很好地促进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团体辅导需要积极心理学提供理论依据。团体辅导时心理教育所采用的形式不同,依照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原则是:弘扬正能量,沐浴阳光,共享喜悦,递送幸福;依据心理学的主要方法是:探索与辅导、暗示与训练、激励与观察等。除此之外,创建一定的情景,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亲自体验来培养其积极情绪,学生自我调整可以为管理和调整情绪提供帮助。
2.团体辅导需要积极心理学提供科学模式
教育对象的特点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思想认识是团体辅导方式的主要依据。积极心理学主要是以培养积极心理为目的,并且将积极心理品质作为研究内容,以便更好地激发人类的潜力,激发人的生机与活力。情绪管理团体辅导把积极的心理体验作为主要的研究方法,通过积极的渠道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和提高学生的健康心理水平。这种辅导方法将会更好地将情绪管理团体辅导的时效性体现出来,同时将学生的幸福感作为奋斗的旗帜,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积极情绪的发展,塑造积极的人生。
3.团体辅导需要积极心理学提供教学目标
团体辅导需要积极心理学提供教学目标。然而积极心理学的教学目标是让人们拥有积极的心理和精神,用开发、乐观、赞赏的眼光去挖掘人类的潜能,使人们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得到更好的提升。比如积极的思维方式、良好的情感体验、坚定的意志以及积极乐观的心态等都会帮助人们积极情绪的发展。让学生在团体辅导活动中感受幸福与喜悦,学会分享快乐与幸福,激发每个人的最大的潜力,是情绪管理团体辅导的目标,是每个生命健康快乐成长的需要。
三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情绪管理团体辅导活动中的应用策略
根据积极情绪的理论依据策划团体辅导活动。情绪管理团体辅导活动的策划要在理解积极心理学与身心健康关系的基础之上,从活动的目标、参加活动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策划的过程着手,如活动实施方案的制定、突发事件的应急、最后的评估等。为了使活动很好地表现出积极心理培养的目的性,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做好准备,确保学生所接受的信息准确、简洁,使团体辅导的效果达到最佳。一份科学、实用、具有指导意义、针对性强的情绪管理团体辅导策划能够很好地使积极心理学的教育作用发挥出来,能让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和发展。为大学生创建一个宽松安全的环境有助于大学生改善情绪状态。例如团辅老师可以创设一个小社会的情景,让学生在这个社会里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和被别人接受的感觉,并且通过他们的分享快乐,找到彼此的平衡点和共同点,帮助学生放松自己的情绪。
1.把培养学生积极情绪作为团体辅导的重点
目标是活动开展的依据,只有围绕目标,才会让学生在活动中不仅有积极的心理感受,而且对自己的心理有积极的认识,培养学生积极心理素质的目的才能得以实现。班级中个体能动性的变化多端,大学生心理特点和对团体关注度和角色的不同,辅导者对团体辅导时也应有所不同。这就要求辅导者要对积极心理学情绪管理和调节的相关专业进行学习和培训,创新团体辅导的方法,挖掘学生的积极情绪,在辅导中让学生体验到积极情绪的价值和优点,并且要以把培养学生积极情绪作为团体辅导的重点,采用积极的评价方法,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健康成长。
2.根据学生情绪的特点来进行团体辅导
如果用惯用的说服教育的方法来对大学生进行情绪管理团体辅导和调整情绪会造成一些不好的影响,甚至会导致团体辅导对象动力不足。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团体辅导时对大学生接受教育的方式应该根据他们的情绪特点进行。例如,在团体辅导时有些大学生表现出对感情迷茫和恐惧的情绪,辅导者就应该对造成这种感情迷茫和恐惧情绪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让他们能够分析自己对待感情的态度,认同积极心理的优点,从而使团体辅导的效果发挥得更好。总之,对大学生情绪管理团体辅导时要充分了解积极情绪与身心健康的关系,也要明白积极情绪对大学生情绪管理团体辅导的重要性。开展大学生情绪管理团体辅导活动时要以积极情绪的理论为依据,并且要根据学生情绪的特点把积极情绪团体辅导作为重点,促使学生积极健康快乐成长和发展,使团体辅导的效果发挥得更好。
参考文献
[1]邓剑虹.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情绪管理团体辅导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
[2]滕晖.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应用[J].才智,2015(5)
介入治疗;不良情绪;心理护理
心血管病介入性治疗,指将治疗用的器械通过各种途径送入心脏和血管内来施行的治疗,这种治疗的方法通常是通过心脏导管术的操作来实现。通过临床观察分析此类患者心理反差大,情绪波动复杂,包括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通过对患者进行辅助心理护理,可使患者早日恢复最佳状态[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至2010年心脏介入手术患者86例,其中男53例,女33例,年龄(34~70)岁,平均55岁。医保患者60例,自费患者26例。其中因心律失常予射频消融术58例,因各种原因所致的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予心脏起搏术28例。
1.2 方法 主要采取有经验的护士,于手术前1 d,就设立的问题进行调查。项目有:对介入手术了解的情况;对手术感到紧张程度;对手术最担心的问题,最希望了解的问题。采用与患者交谈、聊天的形式,亲切和蔼的态度,对需要了解的问题进行调查和回访对患者心理问题跟踪调查。
2 结果
2.1 焦虑 焦虑是手术患者最常见的心理反应[2]。一些性格不开朗的患者常表现为对此治疗成功率的疑虑,敏感,普遍出现精神紧张,表现出焦虑情绪,如易躁易怒、生闷气、固执、不敢活动,担心增加家庭经济负担。还有一些分离性焦虑患者,表现为对家庭和亲人的思念,希望亲人来探视和安慰,多出现失眠等症状。如果在言语、行动上表达困难时,焦虑情绪更明显。
2.2 恐惧 由于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以及从健康人到患者的角色转变,较容易产生紧张依赖心理,往往由焦虑转为恐惧状态,表现为对术中意外和担心,有的害怕失去工作能力,社会地位及经济收入下降而受到社会和家庭的歧视。
2.3 抑郁 多见于康复期患者,担心疾病复发,得不到医护人员的及时治疗和照顾,对疾病的预后缺乏信心。表现出情绪低落、无价值感、情感淡漠、兴趣及愉快体验丧失。
2.4 自责 表现为追悔未听从家属和医生的劝告,未戒除不良嗜好,平时不注重自身保健,或担忧增加家庭负担。多见于心胸狭窄,性格孤僻或经济低下的患者人群。
2.5 人格与智力的改变 患者患病后,心理上出现不适应,对自身健康过分的关注,在人格方面表现为自私、挥霍、幼稚、生活懒散、不讲卫生,违公德。在智力上表现为记忆力、理解力下降,思维减慢、意志行为能力下降等。
3 心理护理的实施
3.1 协调病友间的关系,建立良好的护理环境。对于一些情绪不稳定的患者,可将他们安排到单独病房,避免引起一些不良刺激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这些不良刺激大致包括:病室的光线是否柔和,室内的装饰墙面色彩是否合适,有无噪音,病室是否安静等,总之要给患者愉快舒适的感觉[3]。社会交往是人不可缺少的需要,我们在平时要引导患者相互关心、帮助和鼓励,减轻患者间的陌生感,改善他们之间生疏的人际关系。
3.2 护理人员的自我要求 由于患者躯体功能上的疾病,可导致一系列心理状况的变化,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有丰富的医学知识与熟练的操作技能,还要发扬高尚的医德医风,要具备一定的心理涵养,对患者的病情、生活方式要做到心中有数,要善于观察患者的异常心态。对待患者要温和、体贴、尊重、同情,从不同的角度去关注他们。只有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拥有爱心、热心、耐心和信心,患者才能信任你,逐渐接受你并配合你的工作。
3.3 对患者心理护理 心血管病介入治疗的患者,对疾病有一个适应过程。由于患者在病初不愿面对现实,急于根除疾病,恢复到以往的健康,因此往往产生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应该主动对患者讲解检查治疗的主要过程,大概住院时间和怎样配合医护人员的诊疗,要注意到医疗保密制度,避免患者产生恐惧等不良情绪而加重心理负担。在解答问题时言语通俗易懂,尽量避免使用医学术语,说话语气要平稳,要减慢说话时的速度,不厌其烦的去接触患者,了解患者,只要打消了患者及家属的顾虑,解除必要的心理负担,同时在积极治疗原发病中,在精神上给予安慰,就能唤起患者的积极情绪,发挥心理防御机制[4]。
4 结论
心理护理的意义在于,它能够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适应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疾病康复。心理护理是整体护理的三大内容之一,是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的重要保证,是调整医、护、患关系的纽带,有助提高护理质量。
总之,在临床心理护理工作中,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在言语、神态、行动上尊重患者的人格,树立良好自身形象,就可以使患者去接受治疗时,提高疗效,缩短疗程,使之早日恢复到正常的生活轨道上来。随着心理护理逐步发展和开拓,心理护理的未来一定是辉煌灿烂的。
参 考 文 献
[1] 王宇中.医学心理学.第2版.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9(3):55.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30-0082-03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群高发病,是我国因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主要与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资料显示,冠心病患者多有情绪障碍,且以抑郁为主要表现。在众多冠心病危险因素中,抑郁已经被确定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1]。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表明,患者抑郁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常表现出机体内环境中细胞因子的改变,并对负性情绪有明显的促进作用[2]。P物质(substance P,SP)是与机体负性情绪相关的介质,其异常表达时可以引起相关的神经疾病和症状[3]。本实验观察特定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术后患者的抑郁情绪的影响,研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特定护理干预后对血清中SP的作用,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术后患者作为干预组,共260例,其中男168例,女92例,年龄46~78岁,中位年龄59岁,平均(59.7±8.3)岁。排除标准:①有精神疾病史的患者;②伴有严重内脏器官疾病的患者;③近6个月家庭中有重大变故的患者;④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或不能正确理解量表中内容的患者。按照入院顺序进行排序,之后依据随机数字表的随机原则分为干预组(130例)和对照组(130例),两组在一般资料的比较中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干预方法
两组患者均按照专科疾病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包括常规的基本护理、专科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特定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积极的心理干预、放松疗法、细化的健康教育、促进家庭社会支持等系统护理干预。主要内容:①积极的心理干预,主要应用认知行为疗法,干预分四个阶段进行(每天1次,每次0.5 h,共4周)。第一阶段(第1周)为心理诊断阶段,和患者及其家属形成良好的关系,努力探寻患者内心的不良问题,和患者积极进行沟通,找出患者发病时不良心理问题的根源。第二阶段(第2周)为领悟阶段,针对第一阶段我们找到的原因,使患者积极面对问题。第三阶段(第3周)为修通阶段,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主要包括使患者对病因进行积极正确的认识,使患者对疾病后周围人们对其态度改变的正确认识,并让患者内心形成与错误观点做斗争的方法,使患者对其观点进行内心自我辩证,努力自已纠正。第四阶段(第4周)为再教育阶段,也是治疗的巩固阶段,让患者强化治疗效果,并逐渐养成与错误理念进行辩论的方法。②放松疗法:应用放松疗法、音乐疗法等帮助患者学会自我调节。放松疗法包括头部放松法、四肢放松法等,每日3次,每次30 min。音乐疗法可选择舒缓的轻音乐,如《梁祝》、《天鹅湖》等,缓和交感神经的过度紧张,减轻压力反应,降低对当前应激事件的敏感性[5]。③细化的健康宣教:通过系统化健康教育流程向患者介绍病房环境、疾病相关知识、手术方法及注意事项、介绍成功病例等,给予患者关于疾病的正确导向,降低其疾病不确定感,提高其认知水平,需注意的是应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理解及接受水平选择合适的交流方式和技巧。据报道,对冠心病患者进行系统健康教育,可以明显减少术中及术后心理相关性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躯体症状的改善[4]。术前做好患者的指导、饮食指导、排便指导、术后康复指导等,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科学的生活行为方式,对于患者提出的问题,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予解答,消除患者的顾虑,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对于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有重要帮助。④促进家庭社会支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及兴趣专长,参加适宜的文娱活动,丰富精神生活,减少对疾病的过分注意。鼓励亲朋好友进行探视陪护,给予患者关爱和鼓励,鼓励患者增加社会交往,消除其孤独感。干预共进行4周。
1.3 抑郁量表的应用
选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纳入对象进行评定,分数20~80分,分数越高抑郁症状越重[6]。由经过培训的医护人员进行调查,时间为25~30 min。于干预前和干预3周后的次日进行评定。
1.4 满意度评价方法
应用自制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进行调查,包括服务态度、基础护理工作、护理知识告知、病房管理、患者关爱、工作能力、技术操作7项[7],计算“满意”人数的百分比。
1.5 SP的检测方法
SP的试剂盒均购自武汉博士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抽取纳入对象的空腹静脉血,应用ELISA法进行检测,严格按实验步骤操作,并均由同一技师完成,努力减少误差。于干预前和干预三周后的次日进行抽血检测。
1.6 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采用SAS 6.12进行统计分析,两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以P=0.05为检测水平判断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干预后抑郁评分的比较
两组干预前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干预组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抑郁评分的比较(x±s)
2.2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干预后SP表达的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SP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干预组血清中SP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血清SP表达的比较(x±s,pg/mL)
2.3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满意率的比较
干预组干预后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满意率的比较
3 讨论
冠心病作为一种心身性疾病,受心理因素影响。现代医学证实,长期的情绪郁闷和精神紧张是冠心病诱发的重要因素之一,焦虑和惊恐直接引起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兴奋交感神经和冠状动脉,诱发并加剧心肌缺血,从而影响患者的心功能,降低其活动耐量。冠心病介入治疗已成为治疗冠心病有效的重要手段,但该技术属创伤性操作,手术风险较大,而且医疗费用高,加之患者对介入手术缺乏足够的了解,可引起患者强烈的心理、生理反应,其中焦虑、抑郁是最常见的应激反应。这些不良情绪已被研究证实可以引起体内交感神经活动增强,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生理病理改变,如儿茶酚胺的过量分泌、心率加快、脂类代谢紊乱和血压上升等,对患者的康复极为不利[8]。而SP是一种脑肠肽类的激素样物质,也是最早发现的神经肽类物质,SP不仅调节神经递质,还可以调节机体多种免疫和内分泌的反应。SP主要分布在与情感调节相关的部位,如下丘脑、杏仁核、海马、蓝斑、伏核等处,也有观点认为SP分布在与情感行为及应激调节相关的交感神经末梢[9]。SP作为兴奋性的神经递质,具有促进焦虑和抑郁发生和进展的作用。因此SP表达失调或失平衡是抑郁障碍情感异常表现的病理机制之一[10]。
本实验的研究结果干预组可以改善抑郁评分,且临床满意率高,提示临床中可以针对抑郁情绪开展有效的护理干预,以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和负性情绪。通过对干预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使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降低,治疗依从性提高,抑郁程度明显降低,也使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担心程度下降,因此临床意义明显。干预前两组血清中SP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而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血清中SP表达下降,由于SP与抑郁的发生和进展均相关,因此护理干预的良好效果与对SP的有效下调有关,也充分证明了护理干预的有效性。SP异常表达均是引起情感相关细胞因子级联反应的始动因子,SP也可能是与疼痛相关的物质,因此冠心病患者继发SP升高,可引起一系列情感相关指标的改变。如果治疗有效地下调血浆中SP的表达,可能对治疗及负性情绪的恢复有一定价值。SP异常表达时可通过对下丘脑或杏仁核的刺激使HPA轴活性增强,促进抑郁的进展。SP异常表达是引起情感相关细胞因子级联反应的始动因子,血浆中SP的改变可以促进抑郁的发展。抑郁水平和SP的高表达也直接影响心脏自主神经失衡的程度[11],因此护理干预下调血清中的SP表达,对治疗或改善冠心病术后抑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之,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术后患者抑郁情绪有明显改善作用,同时能有效地下调血清中与抑郁情绪进展相关的SP的表达,临床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1] 邓建新. 冠心病合并抑郁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31):1091-1093.
[2] 高筱雅,李玲,王慧杰. 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浆P物质水平的研究[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8,5(34):308-309.
[3] 杨斌,王有德,张兰,等. 抑郁症患者血浆P物质含量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J]. 中华精神科杂志,2006,2(39):78-80.
[4] 陈晶. 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手术前后焦虑与抑郁调查及心理干预[J].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8):1711-1713.
[5] 李建美,卢竞前,杨蓓,等. 心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后焦虑、抑郁影响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09,4(9):213-214.
[6] 庞久玲,张静涛,刘军,等. 心理干预对老年大面积烧伤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3):325-326.
[7] 陈佳. 开展无缝隙护理对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报,2012,9(4): 134-136.
[8] 吴敏娇. 住院冠心病患者抑郁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4):85-86.
[9] 翁孝琴,陈佐明,杨宾.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P物质水平与抑郁焦虑症状的相关性[J]. 现代预防医学,2013,40(3):512-514.
摘要:采用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北京市4所体育院系的550名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了2种情绪调节策略(表达抑制和认知重评)和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发现:在表达抑制策略上体育专业大学生使用情况存在性别差异,女生比男生更少使用表达抑制策略;体育专业大学生表达抑制使用水平比其他大学生更低。表达抑制和认知重评两种情绪调节策略能够有效地预测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运动项目和运动时间影响体育专业大学生表达抑制策略的使用。
关键词:认知重评;表达抑制;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80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68X(2015)01-0072-04
Emotion Adjustment Strategy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Relation
of Sports Major University Students
MA Qiang1,2, YIN Hengchan2, LIN Xiaoqun2, YAN Zhihui1
(1. Sport Dept., Central Nationality Univ., Beijing 100081, China;
2. Sport Dept., Beijing Normal Univ., Beijing 100875,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and statistics, the paper researches the two types of emotion adjustment strategy, expression restrict and cognitive reappraisal,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of 550 sports major university students in four sports institutes in Beijing. The paper reveals that female sports major university students use less expression restrict strategy than the male students. The level of the expression restrict of the sports major university students is lower than the ordinary university students. Expression restrict and cognitive reappraisal are effective in predicting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of the sports major university students. Sports item and sports time influence the application of expression restrict of sports major university students.
Key words: cognitive reappraisal; expression restrict; sports major; university student; psychological health
情绪调节(emotion regulation,ER)是指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情绪调节与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心理健康、适应性等方面相联系。关于情绪调节概念界定及其含义,过去几十年的情绪研究历史中不同研究者从多个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近十几年来著名学者Gross对情绪调节的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同,Gross(1998)提出情绪调节指的是“个体影响自己将要产生何种情绪、什么时候出现情绪、同时情绪体验到什么和如何去表达情绪的整个过程”。Gross提出情绪调节的过程模型理论观点认为,在情绪出现的过程里每个人会应用不同的情绪调节的策略。研究发现,最有价值和人们最常用的策略是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策略。认知重评是认知改变的一种形式,它属于先行关注情绪调节策略的一种,是指个体在情绪产生之前改变对引起情绪事件的看法和解释,通过改变情绪事件对于自己的意义和影响尤其是合理化情绪事件来调节情绪。表达抑制是反应调整的一种形式,属于反应关注情绪调节策略,是对于要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情绪进行抑制。已有部分国内外研究发现倾向于使用认知重评策略的个体,其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较高,抑郁水平较低。而倾向于使用表达抑制策略会对心理适应能力产生消极的影响,进而对个体心理健康状况产生消极影响。但是已有研究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研究很少,尤其是实证研究更少,本研究将探讨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两种情绪调节策略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以便为体育院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情感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北京市4所高校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专业大学生为样本,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问卷580份,其中有效问卷550份。研究样本中男生373名,女生177名,大一学生321人,大二学生164人,大三学生65人。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
情绪调节量表(ERQ),由王力等人(2006)在J.J Gross(2003)的量表基础上修订,共10道题目,每个题目采用likert7点评价:1是完全不同意,2是很不同意,3是有点不同意,4是中性,5是有点同意,6是很同意,7是完全同意,其中1,3,5,7,8,10题为认知重评,2,4,6,9题为表达抑制。认知重评的重测信度和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别为0?82和0?85,表达抑制的重测信度和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别为0?79和0?77。
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UPI)是为了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大学生精神卫生、人格健康调查表,在1966年由日本大学的心理咨询专家和精神科医生集体编制。1993年,由樊富珉、王建中主持“全国UPI应用课题研究”,对UPI的有关条目、筛选标准、实施过程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修订。目前,国内已有几十所大学的心理咨询机构常备并每年使用。
1.2.2数理统计法
采集到的全部数据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的管理和统计分析。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体育专业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特点
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认知重评策略平均分为4.84±1.02,表达抑制的平均分为3.78±1.04, ERQ问卷采用likert7点记分,每个题项中值是4分,因此可以看出体育专业大学生更加倾向于使用认知重评策略,而较少使用表达抑制策略。进一步分析,以4分中值为标准,高于4分为高使用组,低于4分为低使用组,统计发现,高认知重评使用人数占83.4%,其中男生309人,女生149人,低使用策略占16.6%,其中男64人,女27人。高表达抑制使用人数占46%,其中,男生190人,女生63人;低表达抑制组占54%,其中男生183人,女生114人(见表1)。 可见在被调查的体育专业大学生中,倾向于使用认知重评策略的人数最多,而倾向于使用表达抑制策略的人数少于总样本的一半。
2.2体育专业大学生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策略性别差异
对不同性别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情绪调节策略均值进行独立样本的T检验,发现男大学生和女大学生在认知重评上没有显著差异,在表达抑制上具有显著性差异,男生的表达抑制均值非常显著高于女生(P<0?01)(见表2),可以看出男生比女生使用表达抑制策略频率更高。
2.3不同专项和不同运动年限体育专业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特点
不同运动项目和不同运动年限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情绪调节策略可能存在某种影响。考虑到运动形式的特点对情绪调节策略的可能影响相同或相似,本研究将运动项目分成两大类,集体项目(本文指足球、篮球和排球)和个人项目(本文指乒乓球、羽毛球、网球、体操、田径和武术)。在运动训练年限方面,考虑到短期的运动经历对情绪调节策略的影响可能不太显著,因此本文以受训6年为分界,运动经历6年以下为一组,6年以上为一组进行分析。统计分析发现,认知重评策略在不同运动项目和运动时限上主效应不显著,交互作用不显著。表达抑制在不同运动项目和运动时限上交互作用显著,主效应不显著(见表3)。
2.4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特点
2.4.1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
本研究将调查所得数据按照问卷评分标准,将体育专业大学生健康水平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可能有心理问题者,第二类是应引起关注者,第三类是心理健康者。结果显示,可能有心理问题者为130人,占总人数的24%;应引起关注者144人,占总人数的26.6%;心理健康者267人,占总人数的49.4%(见表4) 。在接下来的分析中将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三个分组赋值为:可能有心理问题者为1分,应引起关注者2分,心理健康者3分,将心理健康的三个水平分值视为连续变量。
2.4.2两种策略不同使用组大学生心理健康差异分析
对不同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使用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认知重评策略高使用组的心理健康非常显著地高于低使用组(P<0.01),表达抑制的高使用组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地低于低使用组(P<0.05)(见表5、表6)。
2.5体育专业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2.5.1体育专业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与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相关性
对两种情绪调节策略得分与心理健康状况得分进行皮尔逊相关检验,结果发现认知重评策略与心理健康状况得分呈非常显著正相关(P<0.01),表达抑制策略与心理健康状况得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见表7)。
2.5.2体育专业大学生情绪调节两种策略与心理健康的回归分析
以表达抑制和认知重评为自变量,以心理健康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8,发现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策略都能比较有效地预测心理健康水平。
3讨论
3.1体育专业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特点讨论
体育专业大学生认知重评策略高使用群体占了绝大多数,可以看出,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认知重评策略使用频繁;而表达抑制策略高使用组低于总体的一半,说明体育专业大学生使用表达抑制的策略频率较低。与叶盈(2012)的研究对某学院200名学生的调查相比,认知重评均分4.72相近,但是与表达抑制均分4.09相差较大,本研究的均分是3.87低于中值4分,说明体育专业大学生比其他群体大学生更少使用表达抑制策略。
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认知重评策略使用在性别上没有差异,表达抑制策略男生的使用显著高于女生,这一结果显示男生在处理情绪时,更多的是压抑情绪,这与以往对其他群体研究结果相似。产生这种性别差异的原因是由于男女性别角色的社会化不同,父母普遍从小教育男孩要会控制情绪,人们普遍期望男孩能够很好地管理情绪,成年男性的情绪表达经常被看做是不够成熟或是缺乏男子气概,人们普遍认同女性的情绪表达。
研究显示运动年限和运动项目对情绪表达抑制策略具有交互作用,并且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表达抑制均分低于其他群体大学生,也低于均值,说明体育运动,尤其是不同项目和运动时间等因素对学生的表达抑制策略的使用有影响,这提示我们,体育运动,尤其是运动项目和运动时间可能是干预情绪调节策略的一种方法。
3.2体育专业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与心理健康关系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两种情绪调节策略与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认知重评策略与心理健康呈现显著的正相关,而表达抑制与心理健康呈现显著的负相关,这与以往对不同群体的研究结果一致。通过回归分析发现,两种情绪调节策略能够有效地预测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提示我们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关注亦可以从情绪调节策略的角度加以预测和干预。
4结论与建议
体育专业大学生认知重评策略的使用没有性别差异,与其他大学生的使用水平相近;在性别上表达抑制策略使用存在差异,女生比男生更少使用表达抑制策略;体育专业大学生表达抑制使用水平比其他大学生更低。表达抑制和认知重评两种情绪调节策略都能够有效地预测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体育运动尤其是运动项目和运动时间二者影响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表达抑制策略的使用,能够使表达抑制策略使用水平降低。
建议学校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多参与体育运动,从而降低表达抑制策略的使用,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指导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尽量多使用认知重评情绪调节策略,尤其是对于男生,他们的表达抑制策略使用更频繁,应给他们关于认知重评策略使用的更多指导。
参考文献:
[1] 许远理,熊承清.情绪心理学的理论与应用[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140-141.
[2] James.J.Gross &Oliver P.John.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Two Emotion Regulation Processes:Implications for Affect,Relationships,and Well-Being [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03(2):348-362.
[3] 孟昭兰.情绪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11-212.
[4] 刘启刚.情绪调节的研究方法与测量手段述评[J].心理研究.2008(2):42-46.
[5] 王力,柳恒超,李中权,等.情绪调节问卷中文版的信效度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6):503-505.
[6] 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346-351.
[7] 吴汉德.大学生心理健康:第二版[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234-237.
[8] 殷恒婵,卢敏,王新利.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7(5):41-46.
[9] Gross JJ.Emotion regulation:past,present,future[J].Cognition and Emotion,1999(5):551-573
[10] Masters.J.C,Strategies and mechanisms of emotion regulation and social control of emotion[M].The development of emotion regulation and dysregulati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1:182-207.
[11] Gross,JJ& Thompson,RA.Emotion regulation:conceptual foundations.In JJ.Gross(Ed.),Handbook of emotion regulation[M].New York:Guilford Press,2007.
[12] 詹姆斯·格罗斯.情绪调节手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7-13
[13] 程利,袁加锦,何媛媛,等.情绪调节策略:认知重评与表达抑制[J].心理科学进展,2009(4):730-735
[14] Paul Lucian Szasz a,Aurora Szentagotai,Stefan G.Hofmann.The effect of emotion regulation strategies on anger[J].Behaviour Research and Therapy,2011(49):114-119.
[15] 李雯,张大均,雷昌雄.焦虑调节:接受策略与表达抑制 认知重评策略之比较[J].心理学探新,2011(4):372-376.
[16] 雷文斌.大学生情绪调节的偏好——表达抑制还是认知重评[J].价值工程,2011(23):239-240.
[17] 金芳,张珊珊,门淑云.艺术类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特点及其与人格、自动思维关系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1(5):85-90.
[18] 黄敏儿,郭德俊.情绪调节方式及其发展趋势[J].应用心理学,2001(2):17-22.
[19] 谷玉冰,金秀舫.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6(3):11-13.
[20]李春生.体育对大学生巡礼健康的影响[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3):17-19.
一、系统的管理体系
对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体系进行分析和说明,是资产清查业务需求分析的基础工作。根据学校的资产管理、使用人员在固定资产管理业务活动中的分工和角色不同,系统的用户主要可分为使用管理、归口管理、财务管理、决策管理四个群体,并形成了系统的管理体系。具体是:
使用管理群体,通过系统录入固定资产基本管理信息,对本部门固定资产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
资产管理群体,根据资产管理职责分工,通过系统审核固定资产增减和变动业务,保证使用部门管理员录入的信息与实际情况相符,符合有关业务制度,对其资产管理范围内使用部门的管理情况进行业务监督,充分利用系统提供的强大信息科学配置固定资产。
财务管理群体,根据财务审核职责分工,通过系统审核固定资产增减、变动业务,实行会计监督,保证符合财经政策、采购预算和结算制度,保证与会计核算系统有机衔接。
决策管理群体,根据职责分工和有关管理制度,通过系统了解固定资产及其管理情况,对职权范围内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决策、检查和监督。
群体中,系统管理员负责整个系统的维护,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根据职责分工在系统内设置操作权限,对系统的数据信息进行管理和保护。
二、系统管理业务需求分析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应包括基本信息管理(含人员信息、资产信息、部门信息等)、实物管理、资产清查、查询管理、精密贵重及大型仪器设备信息维护、统计分析管理、非功能性需求管理等。
在众多需求中,资产清查是比较重要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它是根据工作的需要或者上级行政部门的统一安排,在一定时期内对学校所有固定资产的名称、型号、数量等基本信息进行账实、账卡、账账清查的工作,清查出来的数据可以直接给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使用,也可以给领导决策提供参考。资产管理人员可以根据清查出现的问题研究提出具体的整改和管理措施,总结管理经验。
三、资产清查需求分析
固定资产清查工作并不是随意执行的操作,它只是在特定时期进行的专项工作。何时何人可以进行固定资产清查工作,应该由系统管理员根据实际需要统一进行设置。根据资产清查业务开展的需求,分析如下:
(一)确定资产清查工作需求。开展资产清查工作,可由上级行政部门安排,也可以按照学校自己工作的需要开展,但此项工作并不是随时都可以和有必要开展的。例如,在学校的校区搬迁、部门大范围调整,全国或者全省的财政部门要求开展资产清查的情况下,可以开展资产清查工作。大在系统中,可以自动生成资产明细清单,形成资产账单。
(二)确定资产清查范围。资产清查的范围,根据资产清查工作开展的动因和目的确定。全国或者全省财政部门要求开展的资产清查,清查的范围通常是全校范围。学校根据自己工作需要开展的资产清查,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清查范围。只有明确资产清查的范围,才能准确开展资产清查工作,做到有的放矢,使清查工作顺利达到清查目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应能够根据实际需要提供清查范围,包括时间和空间、金额等方面的范围,方便开展清查工作。
(三)制定资产清查方案。高校资产清查工作往往涉及多个部门,甚至影响到全校工作人员。要让清查工作顺利开展,就要制定相应的清查方案。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应考虑到清查方案可能涉及到的项目,例如清查的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的设置;还应考虑到清查方案可能涉及到的方法,例如可以利用条码采集设备,对已粘贴条码标签的资产进行快速清查,准确率高、工作效率高、劳动强度低,而采集来的数据可以由系统进行接收、分析、处理等。
(四)条形码扫描。资产清查的方式是利用资产增加时生成的条形码。在现场清查盘点和处置鉴定时,利用手持扫描终端进行扫描,对粘贴在固定资产上面的条形码进行扫描,可以及时提供核查结果、备查数据,然后将实物标识与信息系统紧密连接。这项工作的前提,需要固定资产在入账时生成条形码,并一一对应进行粘贴。
关键词心理干预舒适管理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负面情绪改善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and comfort Management to improve the negative emotions of diabetic nephropathy patients in the hemodialysis
Li Xiuhua,Wu Suzhen,Xu Jingjie
The Blood Purification Centre of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Inner Mongolia Medical University(Hohhot City,Inner Mongolia),010050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and comfort Management to improve the negative emotions of diabetic nephropathy patients in the hemodialysis.Methods:100 cases with diabetic nephropathy were selected from September 2012 to September 2013.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ith 50 cases in each according to the digital table extraction method.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by conventional nursing program selection,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and comfort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Results:there was no difference of the depression and anxiety scores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and it was improved after the intervention,but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Comfortable management;Diabetic nephropathy;Hemodialysis;Negative emotions;Improve
近年来,随着人口结构老龄化进程加剧,以及公众饮食及生活方式转变,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发病率在我国仍呈上升趋势,对患者身心健康构成了严重影响,且使家庭和社会背负沉重负担。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opaphy,DN)为其常见的慢性并发症类型,最终转归为肾功能衰竭,是引发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临床仍多采用维持性血液透析方法治疗,以达到控制病情,消除不适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1]。但受疾病本身及对血液透析认识不足等多因素影响,患者负性情绪严重。加强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并运用舒适管理模式,是帮助患者克服心理障碍,在医护全程增强愉悦体验的关键。本次选取相关病例,就上述内容展开探讨,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糖尿病肾病患者100例,男58例,女42例,年龄51~76岁,平均64.5±3.1岁,均与WHO于1999年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符合,糖尿病肾病病程平均17.3±2.1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时间平均7.9±1.2年。患者均自愿签署本次实验知情同意书,并经伦理学委员会批准,排除近期使用肾毒性药物者、心肝肺疾病者及其他肾脏疾病者。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组间一般情况具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案护理,包括心理疏导、日常照护、病情观察、用药指导等。观察组在上述方案应用的基础上,加强心理干预与舒适管理,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心理干预:①健康指导:了解糖尿病肾病患者心理特征,针对存在的问题及顾虑,行个体化指导。如讲解疾病基础知识、血液透析必要性及优势、注意事项,使患者克服恐惧。②培养自我效能感:重视患者主观能动性的调动,使其主动参与在疾病治疗全程中,注意并发症防范,及时发现并向医护人员报告异常,利于病情控制。③榜样引导:向患者介绍同类型预后良好的病例,就坚持治疗的重要性及信念向患者强调,使患者可正视疾病,提高医护依从[2]。④家庭及社会支持:增强家属、亲友、同事的协助力度,给予更多理解和关爱,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解决患者所遇问题,以提高其安全感,保持乐观情绪,激发热爱生活的勇气和回归社会的信心。舒适管理:①环境舒适:营造安静、温馨、整洁的病房环境,保持室内相对湿度50%~60%,室湿18~20℃。床单、被褥洁净,病床可摇高坐起;配备电视机,依据患者喜好播放电视节目,以转移痛苦思路,增强感观舒适感。各种仪器音量尽量调低,避免外界噪音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刺激[3]。②透析中舒适护理:严格无菌操作,合理选择穿刺点,并争取一次穿刺成功,不可反复在同一穿刺点穿刺;定时协助患者更换,帮助按摩肩颈部、背部、手臂,以使不适感减轻;加强饮食照顾,用餐时病床摇至半卧位,饭盒置于可取处,餐后协助行口腔护理,摇床至舒适[4]。③出院指导:嘱患者尽量卧床休息,加强营养补给,以易消化、高维生素、高蛋白、高能量、低盐食物为主,生、冷、硬等刺激性食物避免食用,避免剧烈运动,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乐观心境。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建立随访机制,以对院内护理内容加以巩固,并对患者现状及时了解以及到院处理情况。
指标观察:①心理状况:采用抑郁及焦虑量表(HAD)评分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共含14个项目。无症状:≤7分;可疑:8~10分;阳性≥14分。②舒适状况:应用Kolcaba简化量表评估,包括环境、生理、社会、心理、生理领域,分值越高,效果越好。③护理满意度评估:采用《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评定,内容包括医护人员工作态度、责任感、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能力和关心程度、业务水平、病房舒适度等。总分100分:很满意:>90分;满意:75~90分;基本满意:60~74分;不满意:
统计学方法: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 13.0版,组间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
结果
心理状况:两组干预前抑郁、焦虑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均有改善,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舒适状况:观察组在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及整体舒适度评分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经统计示临床总满意度90%,明显高于对照组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讨论
我国医疗科技取得巨大发展成就的同时,也带动了医护模式的转变,“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性护理为其核心内容,即除重视疾病本身的护理外,心理、社会、精神方面干预的重要性也引起广泛关注。糖尿病肾病病程长,血液透析属终身替代疗法,期间患者饮水、饮食、活动受限,躯体不适,加之医疗费用高昂,在精神和经济上均背负沉重负担,故多有抑郁、焦虑、悲观、低落等负面情绪产生[5]。护理人员需重视心理干预的实施,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以温和的态度、娴熟的操作技巧、扎实的专业基础赢取信任,构建和谐护患关系,为各项医护操作的实施提供有力条件[6]。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通过对患者实施健康宣教,使其掌握疾病基础知识,对血液透析有所了解,克服恐惧心理,提高医护依从;通过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和榜样引导,使其提高主观能动性,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并完善家庭和社会支持,使患者在精神上和社会上保持乐观情绪,激发热爱生活热情,促进各项医护操作的开展。
随着医学科研人员对糖尿病肾病研究的深入,发现其病情变化速度快,甚至对生命构成威胁,患者身心均受到一定伤害。护理理念及现代医学水平的完善,使更多的患者在就诊过程中需体验生活、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的舒适感。舒适护理以为患者提供周到、全面的服务,使人在心理上、精神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降低和缩短不愉快的程度为目的,对健康及疾病康复起到促进作用。其在实施过程中重视满足患者需求,如考虑房间的湿度、温度等,从细微处入手,创造舒适的环境,为患者提供方便的同时,提高了服务质量。在透析过程中行舒适护理,各项操作娴熟完成,使患者对治疗充满信心,感到亲人般温暖,并掌握自我护理知识,方便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在医学飞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开展舒适护理,可为护士业务素质的提高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促使整体服务水平的提高。更好的为患者服务,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医院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心理状况、舒适状况、临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在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中加强心理干预与舒适管理,可提高护理质量,消除患者负面情绪,保障获得理想预后。
参考文献
1喻雅君.浅谈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的护理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12,20(1):72-73.
2黄郢荷.糖尿病性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血液透析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0):53-54.
3李小云,龙海波,何井华.糖尿病肾病的健康促进与健康管理[J].现代医院,2010,10(2):148-150.
管理心理学是把心理学的知识应用于分析、说明、指导管理活动中个体和群体行为,研究组织管理过程中人们的心理及行为现象、心理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以组织中的人作为特定的研究对象,重点在于在一定的成本控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现代管理学如MBA、EMBA等,将管理心理学定义为“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即人本管理。它有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改善组织结构和领导绩效,提高工作生活质量,建立健康文明的人际关系,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促进组织发展的目的。
二、研究背景
1.个体精神需求提升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在满足了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求后,将转向社交、尊重及自我实现等精神追求。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社会已经实现了对人基
本需求的保障,正处于追求更高精神满足的阶段。同时,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及移动终端的普及,带来了信息的爆炸和选择的增多,使得人们的生活事务越来越繁杂,沟通协调挤占时间越来越多,个人时间愈发碎片化。这些现实情况与人们追求精神自由的需求之间产生了极大矛盾,给人的精神和心理带来的压力远超以往的各社会发展阶段。因此,解决人的心理问题,成为当下的一种普遍的需求。
2.组织面临管理心理和情绪的新课题
人的精神和心理问题,影响的不仅仅是个体的日常生活,必然会在工作中有所反映。在信息时代,由于沟通效率的提高,一些个体的情绪波动,会迅速扩大到群体,影响到整个组织。传统的管理方法大多是着眼于满足人的基本需求,较少涉及精神和心理层面,已经不能完全适用于解决当前组织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因此,管理员工的心理和情绪,就成为了当前组织管理中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3.管理心理学的内容及应用前景
管理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的心理的管理科学,其研究内容大致可分为动机管理、认知管理、情绪管理、行为管理和组织管理等五个方面。这些研究内容基本涵盖了组织管理中经常涉及到的问题,如激励问题、思维与决策、情绪管理、领导策略与方法以及组织变革与发展等。因此,管理心理学在现代组织中的应用前景非常广泛,不仅为解决上述组织管理中的新问题提供了一种方法论,更提供了具体的路径和工具。
三、在组织管理中的运用
1.人力资源规划方面
组织在上升发展阶段,管理方式大多较为粗放,当完成原始积累,进入规范管理和文化提升阶段后,常面临着人员整体素质不足,组织文化被稀释等不利情况,此时,需要对人的观念施加影响,才能实现管理上的突围,获得长期发展。此阶段在进行人力资源规划时,不仅要满足组织发展需求,更要符合组织所倡导的精神和风格。在进行岗位设计、职责描述时,除了对技能和能力的做出要求外,应加入对岗位所需的心理、性格、情绪等方面的描述,作为考察员工能否胜任岗位的重要参考。
2.员工招聘方面
在招聘工作中,可以从应聘者和面试官两方面加以运用。对于应聘者,可增加对心理、性格、情感方式等方面的考察权重,具体方法有很多,比较专业的如九型人格测试等。对于面试官,应减少知觉因素的影响,注意控制如经验、印象以及晕轮效应等知觉偏差的干扰。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背景以及不同的招聘需求,面试官应调整和更新自己的经验和方法,尽量做到相对公平,以便形成对应聘者更为准确的印象。
3.员工培训方面
从管理心理学角度,提升培训对个体发展和组织目标的协调促进作用。传统的培训工作,更多的是围绕岗位技能、团队建设和组织文化展开,出发点是组织需求,目标是调整个体以适应组织,较少考虑个体自身需求。如果从管理心理学角度出发,应强化对个体发展的关注度。例如,在培训内容上,增加知识管理、情绪管理、应激与挫折应对等培训;在培训形式上,采取能够突出个体参与体验的培训方式。通过对培训内容和方式的调整,让员工在获得个人知识积累的同时,提高自我管理和自律能力,为组织节约管理成本,并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4.绩效考核方面
从管理心理学角度来看,员工绩效是与其工作价值观和工作满意度等相关的。组织在进行绩效考核的同时,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对员工进行价值观和工作满意度调查,了解员工在组织中的状态,判断其工作行为的动机,结合绩效考核结果,分析员工工作价值观和工作满意度对绩效的影响,并进一步找到组织管理的改进方向,实现管理水平的提升。
5.沟通体系建设方面
沟通是实现组织与员工之间相互认知、理解、信任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发挥管理心理学作用、实现有效管理的根本前提。组织的沟通体系应保持多渠道通畅。一方面,应充分利用入职前沟通、岗前培训沟通、试用期间沟通、转正沟通、工作异动沟通、定期考核沟通、离职面谈、离职后沟通管理等沟通途径,全面了解员工成长情况和心理状态。另一方面,管理者要倾听来自基层员工的声音,以获得真实信息。同时,管理层之间、各部门之间、员工之间还需要必要的横向沟通,以便增进信任,减少冲突。除了建立并完善适当的沟通体制外,还可以利用例会、培训、组织员工竞赛、举办联谊会等机会,加强组织内的沟通交流,并形成制度化、常态化,进而构建完整的沟通管理体系,从而提升组织管理水平和决策效率。
6.激励机制建设方面
激励贯穿于组织管理的全过程,是组织成长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具体的激励途径和方法有很多,除了薪酬激励外,还包括岗位轮换、扩展丰富工作内容、弹性工作制、职位晋升等。由于当前组织内的需求层次较以往要丰富得多,因此组织管理者在选择激励方法时,应首先做好需求分析,再选择适当的激励方法,才能有效地发挥激励作用。例如,对于生理和安全需求层次,组织激励可采取提高薪酬、改善劳动条件、提高福利待遇等。对于社交、尊重需求层次,组织可通过组织体育比赛、聚会等活动,或公开奖励等方式,积极肯定和鼓励员工。对于处在自我实现需求层次的员工,一般情况下,这类员工多为中高层管理者或专业技术骨干,具有能力强,自觉性高,善于独立处事的特点。对这类员工的激励,可以运用复杂适应型组织的管理策略,例如,委派特别任务,或者在设计工作程序和制定执行计划时预留足够的发挥余地,为其施展才华搭建舞台。
7.冲突管理方面
冲突是员工之间、部门之间或员工与部门之间由于意见分歧或利益不一致而产生的心理和行为对抗,它是影响组织氛围,降低士气的重要因素之一。组织在发展过程中,对于常见的冲突问题应当建立适当的预警处理流程,尽可能的将冲突化解于萌芽状态。对于已经发生的冲突,也应形成一种适合自己的、特色化的应对体系,针对矛盾焦点选择合适的冲突管理策略。例如强调更高级目标、减少差异化、增进沟通和理解、降低任务依赖性、增加资源、明确规则与程序等。对于冲突,组织不应一味采取回避态度,而应尽快解决,减少不利影响。
8.组织文化建设方面
组织文化建设实质上就是对组织价值观的体现和强化。人有自尊感满足的需要,有成就的需要,有归属的需要等,而这些需要又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组织在进行文化建设时必须充分考虑到人的需要的复杂性及其变化性,根据人的心理变化规律进行文化建设,才能真正达到传播并统一组织价值观的目标。一些可以借鉴的方法包括:领导者身体力行、建立推行与组织文化一致的奖赏体制、合理控制员工增长率以维持稳定的员工队伍,以及建立例会、内刊、门户网站等有效的文化传播网络等。
9.应对工作倦怠方面
工作倦怠是个体精神、情绪资源枯竭的症状,常表现为个体对工作及他人消极、冷淡、抵触、过分隔离、愤世嫉俗等态度和情绪。这种倦怠感的形成是一个多维度问题,是个体的人格、态度、性格、心理等内部因素,以及长期超负荷工作、工作环境差、报酬低于期望值、经常体验到不公平感等外部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长期看,工作倦怠不仅是个体问题,如不加以重视,则会逐步蔓延,影响其他个体,甚至阻碍整个组织的发展。因此,组织应高度重视工作倦怠问题,采取适当措施,加强对工作倦怠的干预。例如,通过减少工作负荷、维护组织公平、改善办公环境、提供非物质奖励,以及提供与员工工作表现相匹配的薪酬体系等,改善工作倦怠形成的外部环境;通过提供员工帮助计划(EAP)、增加心理培训,提供休息室及运动娱乐设施,以及组织聚会、旅游等,帮助员工减少或消除工作倦怠形成的内部因素。
1、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又论证和丰富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使之具体化。
[摘要] 本文侧重探讨管理心理学在军队医院人才管理中的应用。应提高对管理心理学与人才管理辩证关系的认识;依据管理心理学的要求,在人才管理中应注重培养创新求变意识及沟通协调能力;运用公平、激励等管理心理学原则,提高人才管理的总体水平。管理心理学理论的合理运用,有助于提高军队医院人才队伍的工作实效。本文主要从管理心理学和人才管理的辩证关系来证明应用管理心理学需创新求变、协调整体,来提高军队医院人才管理水平。
[
关键词 ] 管理心理学;军队医院;人才管理
[中图分类号] R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6(a)-0169-02
在改革、竞争的时代背景下,如何使知识、技术、人才和风险密集的军队医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是军队医院管理者面临的一个新挑战、新课题。管理心理学(managerial psychology)作为一门从现代管理科学和行为科学中派生出来的新兴独立学科,则以管理情境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对人的管理为研究对象,主要任务是提高受激励人员心理和行为的效能,以达到最大限度地提高工效的目的[1]。目前对管理心理学原理有效地运用于军队医院人才管理的探索与实践甚少, 本文就此进行初步探讨。
1 管理心理学和人才管理的辩证关系
管理心理学以组织中个体及其关系作为特定的研究对象,通过对具有共同管理目标的人的系统研究,以激发求新意识、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在一定的成本控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有效运用管理心理学方法对人员进行心理素质分析,采用个性化方法,有针对性地实施管理、激励等一系列管控措施,既有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改善组织结构和领导绩效,同时也有利于提高人员的工作生活质量,建立健康文明的人际关系,最终达到高效、优化的医院人才管理目的。
管理心理学对领导者的人格特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为成功的人才管理者必需具备公心、欲正、反思、勿自多的特点;并提出了领导力的强弱取决于领导者品格、知识、情感等构成的非强制性影响力。管理心理学从人才的个性特征、动机、需求等方面,为人才的甄别、培养、使用提供了有益的线索。我们通过强化医院的内部绩效考核,把人才培养计划和医院发展的长远规划有机结合等措施,建立了一套科学、规范的人才选拔任用程序和机制,把具有不同性格、不同能力、不同岗位、不同专业的人才有机组合在一起,形成合力,最终促进“名牌战略”的顺利实现。
总之,管理心理学的理念和人才管理的目标是相互渗透、辩证统一的。国内外人才管理的实践证明,管理心理学的思想和方法可以极大的提高人才管理的效率,更好的发挥各类人才在组织发展中的效能。
2 应用管理心理学创新求变、协调整体
管理者是影响、指导、带领众多的被管理者不断开创、不断前进的关键性人物。管理心理学认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必需具有一种善于独立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做出新成果的心理品质,即创新求异的心理特质。
医院管理者应创造性地运用管理心理学思想,培育创新精神、善用创新方法。在人事及分配制度、政策支持、扩散机制、组织机制等方面,激发科技人员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忧患意识,使“崇尚创新”的精神深入人心。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管理者不仅可以为自己赢得威信,而且可以带动集体的创新能力,为集体带来生机和活力。
在医院人才管理中建立良好的沟通管道应包括:①处理好与上级的沟通,应主动争取上级的了解和信任、注意与上级意图的协调,这是人才管理的大背景;②同级间沟通应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在沟通中求合作,在合作中促沟通。既坦诚、直率,善于表达观点和主张,又应适度忍、退、让,将灵活性和原则性相结合;③与下属沟通过程中应格外注重沟通的艺术性,依据沟通对象的个性特点、教育背景、经历等,采取灵活的方式。这是由于军队医院人才队伍是一个高智商、高学历、高素质群体,应认真倾听其建议、疏导其情绪,换位思考,让倾诉者获得被尊重感。在沟通过程中应秉承明确性原则、信任性原则,以创造和谐的沟通氛围,有效提高沟通的效率。
3 应用管理心理学的理论提高军队医院人才管理水平
在实践中,我们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和手段,了解并依据人员的素质结构、能力特征、职业适应性,注意营造良性的竞争环境,既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又有利于创造和谐的氛围,发挥整体功能,我们按步骤实施以下措施。
3.1 制订人才培养规划
人才的管理必须具有前瞻性,有发展的、动态的眼光。我们重视对学科发展具有战略意义人才的引进和重用,并制订5~10年人才培养远景规划。对引进人才还应注重与本院科技人员的“磨合”,把“外感效应”的影响减小到最低限度,提高人才的利用效率;最优化科技人才结构,强化岗位配置,使人才群体的整体功能会大于个体功能之和,真正达到管理心理学的“1+1>2”效应。
3.2 建立师承体制
我们对专家型人才给予积极扶植,由富有经验的专家与青年科技工作者结成了“一对一”的帮带关系,传思想、传技术、传方法,有力地带动整个科研群体学术、科研水平的提高。通过师承关系,使群体中深厚的学术传统、良好的医德医风、先进的技术得到继承、保持,并得以发扬光大。
3.3 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受体制的影响,军队医院人才群体中存在不同编制、不同待遇的客观现实,如何创造公平的环境对人才管理者是一个考验。我们应用心理学原理,在承认其横向比较客观性的同时,转换思路,引导其正确认识“报酬”的内涵,强调每一个人才,无论其编制、职务,在医院都可获得足够的能力拓展空间和人生价值的进一步开发。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对各类编制中的人才在深造、进修、升职等方面一视同仁,积极为他们提升学历、提高专业水平创造机会;充分信任青年人才,敢于将其安排到重点岗位,更好地发挥其特长。使人才个体在竞争中处于同等条件下,既提高了竞争效率,又维护了公正公平,促进了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同时,我们应用管理心理学原理,并将其转化为开放性的管理手段,帮助科技人员制定减轻压力的措施,树立健康的竞争意识,在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协作基础上开展竞争;摒弃功利思想,跳出“自我”小圈子,增强集体观念,由“角力”变为“共进”。
3.4 善于运用激励心理
“激励一词作为心理学术语,指的是持续激发人才积极性动机的心理过程[2]。我们采用了多元化的激励机制:①授权:对科技人员恰当的授权,在实验室建设、设备引进、资金分配等方面向科技人员倾斜,最大限度地激励科技人员勇于创新和积极实践的内在动力;②表扬:表扬是工作业绩被领导认可的体现,可不必拘泥于具体形式;③奖励:奖励额度应与科技活动中付出的劳动成正比,但必须适度,应注意凸显科研活动的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体现对科研人员劳动的尊重和肯定,否则会适得其反[8]。
3.5 重视医院文化建设
人才并不必然构成生产力,只有“人才”加“好的文化”才是生产力[3]。医院发展离不开良好医院文化的形成和不断充实,而医院文化需要一定的载体来实现。我院的建筑风格、宣传栏、院训等,都很好的体现了全院上下的文化品格和价值追求。在文化建设中达到“环境改变人、氛围塑造人”,这也是管理心理学的一个重要调整手段。良好的文化环境可促成人才队伍对医院发展前景的心理认同,加深对自身劳动价值的体会。
管理心理学在我院人才管理中的合理运用,已使我们收到了初步的效果。作为一所团级驻军医院,我院拥有2个全军的研究中心,并汇聚了一批在军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医学专家,目前有国际学术组织副主委1名,国家级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名,军队级主任委员2名,省级主委1名。5年以来,我院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发表sci论文3篇,核心期刊论文56篇,著书2部,在军队同等规模的医院中均列于前茅。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体会到,管理心理学有助于发挥人才队伍的优势、提高其工作效益,同时也使管理者在这一过程中能及时、准确地把握个体、群体、组织的心理活动规律,从而制定出相应的、有针对性与建设性的措施。通过将管理心理学与医院人才管理工作的有机结合、融会贯通,使军队医院的人才群体自觉调整自己的需求和动机,进而规范行为、升华信念,实现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高度一致,实现个人梦、医院梦和中国梦的完美统一。
[
参考文献]
[1] 聂婧,凌文辁,李明.认知地图技术及其在管理心理学中的应用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13,21(1):155-165.
旅游企业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有利于企业寻求激励人心理和行为的各种途径和方法,以最大限度地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国内外旅游企业管理心理学研究概况
(一)国内旅游企业管理心理学研究现状
小爱德华。J.梅奥等认为旅游心理学只研究旅游者,国内部分研究人员(以邱扶东、贾静为代表)承袭了这一派别,并认为这样做更有心理学色彩;而以屠如骥、刘纯等为代表的研究者则认为,除了研究旅游者之外,旅游心理学还应当研究旅游从业人员。屠如骥(1986)、甘朝有(1995)、张树夫(2001)从个体、群体、领导及组织等方面对旅游企业管理心理进行了研究;秦明(2005)和刘纯(2002)则侧重于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研究旅游企业管理心理,除上述内容外,研究还涉及压力、应激与挫折、人际关系、劳动心理、冲突等方面.
1、行为主义心理学在旅游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旅游业作为迅速发展的第三产业,将心理学引入不仅可以为旅游的开发、经营、发展提供心理依据,而且有助于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心理素质和职业综合素质.屠如骥认为,运筹学和行为科学是现代管理科学的两大支柱,只有把这两方面的研究结合起来,才能保证管理工作高效能地进行.张迪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引入旅游企业管理,提出了四种应用建议,即将行为主义心理学应用于员工培训、薪酬发放、旅游景区规划和旅游反馈,以促进旅游企业的发展.
2、有关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的研究
随着旅游企业竞争不断加强,改革力度不断加大,现代旅游企业的管理者愈发清醒地认识到管理的核心和关键是人力资源的管理。将心理测评技术应用于旅游企业可以对旅游企业人才的选聘、安置、培训等提供重要的参考,进而实现人与事、人与职的合理匹配,以提高旅游企业人才管理的科学性,从而提高旅游企业的竞争优势。
曾招喜和赵希勇等提出,可通过建构模型来对旅游企业人力资源进行科学配置,提高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曾招喜和唐美玉提出了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旅游人力资源开发,认为旅游企业员工能力素质模型要从专业素养、职业道德和思想观念三方面来建构。赵希勇和王锦则在职业化素质及职业化素质模型论述的基础上,建立了旅游企业人才的职业化素质模型,提出旅游企业人才的思想素养、行为素养和专业素养及其内涵。
任卓认为,我国旅游企业目前人力资源构成、人员稳定性、员工培训等方面存在问题,因此将心理测评技术引用时十分必要的。赵艳辉、王焕宇认为,适用于旅游企业的心理测评技术主要有心理测验、面试和评价中心技术等,其在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四点:(1) 心理测评是科学合理地甄选录用人才的有效手段;(2) 心理测评是旅游企业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有效工具;(3) 心理测评为旅游企业选拔管理人才提供了依据;(4)心理测评是旅游企业针对性培训的主要依据。
3、有关旅游企业情感管理的研究
随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旅游企业中的渗透,企业员工的心理情绪愈发受到重视,因此员工满意度与忠诚度的研究成果也不断涌现,对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产生了积极影响.
田喜洲、蒲勇健对国内外旅游企业员工满意度与忠诚度进行了研究述评,国内外研究结果都表明旅游业员工满意度水平普通较低(Woods,1992)部分研究者以此为切入点,研究旅游企业情感管理与工作满意度、离职意向、总体情感指数的关系。
如北二外“旅游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情感管理研究”课题组通过研究情感管理的三个维度---“关心”、“理解”、“尊重”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以及经过工作满意度的中介作用对员工离职意向、总体情感指数的影响,分析了情感管理因素对旅游企业的作用.研究表明,情感管理的三个维度对工作满意度、员工总体情感指数均具有较强的正向预测作用.“尊重”对员工离职意向有显着的负向预测作用,而“理解”和“关心”对员工离职意向的负向预测作用不强.部分学者从压力感知、心理激励以及挫折心理角度进行研究,了解旅游企业员工相应的心理过程及制约因素,并建立旅游企业对员工心理的激励措施,有助于充分挖掘员工的内在潜力,促进旅游业持续稳定地发展.
(二)国外旅游企业管理心理学应用研究现状
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强调人的自我实现.自成为心理学第三势力以来,人本主义心理学在欧美不断被引入旅游企业的日常管理之中。而在“以人为本”的知识经济时代,将心理学、人际关系学等应用到人力资源管理之中,掌握人性、研究人的行为,从而达到管理效益,也将成为必然趋势.
1、积极心理资本在旅游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积极心理资本是与经济资本、社会资本与人力资本相并列的概念,目前成为了主流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新领域,而在旅游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相关研究却极少(Lucas、Deery,2004).Luthans(2005)和Larson(2006)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积极心理资本对员工工作态度的影响作用更大;心理资本与员工满意度和组织承诺显着正相关。Peterson 等(2003)进行的实证研究证明,希望水平较高的管理人员,其管理工作的绩效较高,下属的留职率和满意度也较高。旅游企业是服务性企业,要求员工能敏锐地觉察并理解客人的感受与需要,并能与客人融洽地交往与互动,克服负面的情绪冲动与不良影响。因此,积极心理资本在旅游企业管理的研究集中在招聘与选拔、员工培养等方面,以提高旅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