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8 08:55:0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道路运输监管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目前,交通部《关于促进道路运输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未来5到10年,道路运输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道路运输业的比较优势,着实提高市场监管能力,推进道路运输业实现运输安全高效、服务文明诚信、节能减排主导、技术装备先进、市场规范有序、站运协调发展的目标。道路运输市场监管作为道路运输业的管理部门,落实《意见》,就是要以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管理,构建和维护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道路运输市场秩序,提供安全、便捷、可靠、经济、优质的道路运输公共服务,充分地满足道路运输服务消费者和道路运输经营者的需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但是近年来,我国道路系统已发生多起重大运输灾害事故,这暴露出道路运输安全仍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应引起有关管理机构高度重视。因此,在这种形势下,对道路运输现状加以研究尤为必要,并有针对性地改善道路运输条件,提高道路运输的市场监管。
一、我国道路运输市场监管的必要性
从道路运输业的业态,尤其是我国道路运输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看,我国道路运输业基本不具备自然垄断的条件,决定其必须要在政府主导的市场监管下进行工作。某些公用事业性质的企业并不是自然垄断的,并且也不是所有的自然垄断企业都是公用事业。当前对道路运输行业进行监管主要是出于以下的考虑。第一,包括汽车运输在内的交通运输业对公众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政府不能对与国计民生有重大关系的道路运输失去控制和主导。第二,道路运输业内存在着极其不公平的恶性竞争,严重地影响了行业内众多守法企业和行业外消费者的公共利益。所以尽管道路运输业内的自然垄断并不明显,但作为一类公用事业的道路运输业,政府对其进行监管是完全必要的。在市场监管中,政府具有以下权:政府保留控制进人的权利;政府保留管制价格的权利;政府保留为公共利益而指定质量标准和某些其他服务条件的权利;被授权者有责任向所有的消费者提供上述两条确定的合理务。总之,政府主管部门为了保证行业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条件,必须对该行业的市场进人进行监管,必要时还可对价格进行管制。但是监管并不是对竞争的全然抹杀,恰恰相反,监管的主要任务就是建立或者保持一种必不可少的条件,使全社会的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同时保持竞争的机制。
二、当前道路运输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
1、立法环节步伐缓慢
首先,从道路运输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来看,客观上要求有一部效力相应的全国性法律文件引导、规范道路运输行业的健康发展。但是部门利益、地方利益分歧很难形成统一的制度安排,所以长期以来国家依靠部门规章对全国庞大的道路运输行业进行引导、规范。受效力的影响,部门规章往往起不到统一监管的作用,这种局面,客观上造成了道路运输行业管理的地方化、多元化。其次,从1985年开始起草的《道路运输条例》,历时19年才出台,立法步伐缓慢,对道路运输业的秩序要求回应迟滞,从一个侧面反映国家对道路运输行业管理重要性认识的艰难转变。还有一些地方道路运输行业立法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沦为国家立法的翻版使得地方道路运输立法对中央立法的具体化、补充性功能弱化,缺乏可操作性。在实践中往往表现为国家立法没有解决的问题,地方立法也没有解决,国家立法的空白恰巧也是地方立法的空白。
2、常现多头监管局面
《意见》对道路运输的各个环节做出了严格的规定,设置了多个运管机构,各机构均可对外执法。但相互之间协调、配合不够,人员、车辆调动不便。因此,不能形成管理合力,对运输市场监管力度不够。在一些地方几个运管机构分属多个领导分管,管理层级多、关系复杂、内部协调困难、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管理关系不顺。比如,2007年液氯泄漏事故中肇事车本身,按现有管理体制,就涉及到3个部门,槽罐归质检部门管,车体属交通部门管,车辆上路通行又涉及公安部门。安全监管各部门之间存在着管理职能交叉的问题,进而造成了安全监管的漏洞。
3、安全监管不到位
近年来,我国在道路运输安全监管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针对道路运输的安全监控与事故应急处置能力仍相对较弱,难以适应道路运输迅猛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一是静态管理严谨,动态监管薄弱。道路运输的证书情况、运输状况等进行检查询问仍未跳出静态监管的模式,运输汽车的整个运输、装卸过程监管不够,未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从静态监管到动态监管的转变:二是全程动态监管体系尚未建立。人力、物力资源的不足制约了全程动态监管的实施,科技设备不能满足动态监管的需要;三是道路管理机构内部管理、运政等部门对危险品运输的监管行政执法效率不高:四是道路运输信息化管理十分落后,大部分部门和单位依靠经验进行管理,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如果没有信息系统,就难以为危险货物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技术支持和应急处理指导,难以对道路进行有效的跟踪管理。
4、从业资格证的定位存在偏差
目前人员资质成为道路运输市场安全一作的重要一关。但是我们认为,从业资格证不具有安全管理功能,只有驾驶证才具有安全管理职能。《营业性道路运输驾驶员职业培训管理规定》提出从业资格证制度的目的是“为规范营业性道路运输驾驶员职业培训活动,提高营业性道路运输驾驶员职业素质,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提高道路运输服务质量”。这可以看出,从业资格证制度中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的职能相对较弱。相比而言,安全管理职能应该是驾驶证的职能,驾驶员持有从业资格证只是要求其必须掌握关于营业生运输的知识。
5、道路基础设施薄弱
目前,交通部《关于促进道路运输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未来5到10年,道路运输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道路运输业的比较优势,着实提高市场监管能力,推进道路运输业实现运输安全高效、服务文明诚信、节能减排主导、技术装备先进、市场规范有序、站运协调发展的目标。道路运输市场监管作为道路运输业的管理部门,落实《意见》,就是要以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管理,构建和维护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道路运输市场秩序,提供安全、便捷、可靠、经济、优质的道路运输公共服务,充分地满足道路运输服务消费者和道路运输经营者的需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但是近年来,我国道路系统已发生多起重大运输灾害事故,这暴露出道路运输安全仍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应引起有关管理机构高度重视。因此,在这种形势下,对道路运输现状加以研究尤为必要,并有针对性地改善道路运输条件,提高道路运输的市场监管。
一、我国道路运输市场监管的必要性
从道路运输业的业态,尤其是我国道路运输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看,我国道路运输业基本不具备自然垄断的条件,决定其必须要在政府主导的市场监管下进行工作。某些公用事业性质的企业并不是自然垄断的,并且也不是所有的自然垄断企业都是公用事业。当前对道路运输行业进行监管主要是出于以下的考虑。第一,包括汽车运输在内的交通运输业对公众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政府不能对与国计民生有重大关系的道路运输失去控制和主导。第二,道路运输业内存在着极其不公平的恶性竞争,严重地影响了行业内众多守法企业和行业外消费者的公共利益。所以尽管道路运输业内的自然垄断并不明显,但作为一类公用事业的道路运输业,政府对其进行监管是完全必要的。在市场监管中,政府具有以下权:政府保留控制进人的权利;政府保留管制价格的权利;政府保留为公共利益而指定质量标准和某些其他服务条件的权利;被授权者有责任向所有的消费者提供上述两条确定的合理务。总之,政府主管部门为了保证行业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条件,必须对该行业的市场进人进行监管,必要时还可对价格进行管制。但是监管并不是对竞争的全然抹杀,恰恰相反,监管的主要任务就是建立或者保持一种必不可少的条件,使全社会的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同时保持竞争的机制。
二、当前道路运输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
1、立法环节步伐缓慢
首先,从道路运输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来看,客观上要求有一部效力相应的全国性法律文件引导、规范道路运输行业的健康发展。但是部门利益、地方利益分歧很难形成统一的制度安排,所以长期以来国家依靠部门规章对全国庞大的道路运输行业进行引导、规范。受效力的影响,部门规章往往起不到统一监管的作用,这种局面,客观上造成了道路运输行业管理的地方化、多元化。其次,从1985年开始起草的《道路运输条例》,历时19年才出台,立法步伐缓慢,对道路运输业的秩序要求回应迟滞,从一个侧面反映国家对道路运输行业管理重要性认识的艰难转变。还有一些地方道路运输行业立法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沦为国家立法的翻版使得地方道路运输立法对中央立法的具体化、补充性功能弱化,缺乏可操作性。在实践中往往表现为国家立法没有解决的问题,地方立法也没有解决,国家立法的空白恰巧也是地方立法的空白。
2、常现多头监管局面
《意见》对道路运输的各个环节做出了严格的规定,设置了多个运管机构,各机构均可对外执法。但相互之间协调、配合不够,人员、车辆调动不便。因此,不能形成管理合力,对运输市场监管力度不够。在一些地方几个运管机构分属多个领导分管,管理层级多、关系复杂、内部协调困难、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管理关系不顺。比如,2007年液氯泄漏事故中肇事车本身,按现有管理体制,就涉及到3个部门,槽罐归质检部门管,车体属交通部门管,车辆上路通行又涉及公安部门。安全监管各部门之间存在着管理职能交叉的问题,进而造成了安全监管的漏洞。
3、安全监管不到位
近年来,我国在道路运输安全监管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针对道路运输的安全监控与事故应急处置能力仍相对较弱,难以适应道路运输迅猛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一是静态管理严谨,动态监管薄弱。道路运输的证书情况、运输状况等进行检查询问仍未跳出静态监管的模式,运输汽车的整个运输、装卸过程监管不够,未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从静态监管到动态监管的转变:二是全程动态监管体系尚未建立。人力、物力资源的不足制约了全程动态监管的实施,科技设备不能满足动态监管的需要;三是道路管理机构内部管理、运政等部门对危险品运输的监管行政执法效率不高:四是道路运输信息化管理十分落后,大部分部门和单位依靠经验进行管理,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如果没有信息系统,就难以为危险货物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技术支持和应急处理指导,难以对道路进行有效的跟踪管理。
4、从业资格证的定位存在偏差
目前人员资质成为道路运输市场安全一作的重要一关。但是我们认为,从业资格证不具有安全管理功能,只有驾驶证才具有安全管理职能。《营业性道路运输驾驶员职业培训管理规定》提出从业资格证制度的目的是“为规范营业性道路运输驾驶员职业培训活动,提高营业性道路运输驾驶员职业素质,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提高道路运输服务质量”。这可以看出,从业资格证制度中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的职能相对较弱。相比而言,安全管理职能应该是驾驶证的职能,驾驶员持有从业资格证只是要求其必须掌握关于营业生运输的知识。
5、道路基础设施薄弱
我国很多道路特别是农村道路点多、面广、战线长,大多数是农民群众自筹自建。坡陡弯急,路况差,晴通雨阻现象严重。
三、加强道路运输市场监管的措施
1、规范道路运输管理行政执法
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和谐社会目标的重要措施。道路运输管理系统要坚持依法行政理念,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履行《道路运输条例》赋予的道路运输监督检查的职能,严格执行《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公正、规范、严格、文明执法,切实尊重和保护道路运输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要进一步强化行政执法监督,继续完善执法责任制,落实执法责任追究制度。以全面贯彻《交通行政执法检查制度》等行政执法责任制度为重点,健全完善道路运输执法监督机制,做好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层级监督,主动接受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要创新法律培训和普法宣传机制,提高道路运输管理人员的依法行政能力和文明执法水平,提高广大道路运输经营者的守法意识。
2、强化道路运输管理服务职能
道路运输关系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关乎千家万户切身利益。因此,道路运输管理系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强务理念,创新管理制度,推行阳光化作业,简化办事程序,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和便民。比如要努力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大力开拓跨省和农村客运班线,建设“三优”、“三化”标准客运汽车站,为社会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道路运输服务。同时围绕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要求,积极引导货运企业利用现有场地、设备、设施,建立集仓储、包装、修车、加油、货运、停车食宿为一体的等级货运站,鼓励运输企业与生产企业、销售企业联合拓展物流配送业务,创造安全、高效、便民、和谐的道路运输环境。
3,健全高效应急指挥体系
道路运输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快速性和严重危害性,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健全完善应急指挥体系、提高应急反应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道路运输事故的危害。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形成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道路运输应急指挥网络,以促进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的形成。确保各级应急指挥机构成员的结构合理。指挥机构中,既要考虑相关部门代表的合理性,也要考虑道路运输的特殊性,确保应急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的合理比例。通过建立健全应急工作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完善落实应急会议制度、演习制度和培训制度,提高应急指挥机构的指挥权威和指挥效能。
4、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关系到道路运输的各项法律、法规、规章、技术标准和作业规范能否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理措施能否落实到位。当前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多数素质偏低,不能完全适应道路运输特别是危险品货物运输和管理工作的需要,一些环节的不安全隐患不能发现,对执行法律、法规和运输生产过程的监督到不了位,这是当前管理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为了迅速提高道路危险品货物运输从业人员的素质,必须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做好人才培训工作,使驾驶员、押运员人人技术熟练、个个职业素质好。比如装卸管理、押运人员应持相应工种的《岗位资格证》上岗作业,驾驶人员必须获得道路运输《从业资格证》。其中所有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都要严格按照《汽车运输、装卸危险货物作业规程》进行操作。
一、严格落实责任,加强源头管理。
一是强化对危化品运输企业、车辆、从业人员的管理。我市现有XXXX等4家危货运输公司,从业人员111人(驾驶员45人、押运人员50人、装卸管理员6人、安全员10人),根据管理规定,要求危化品运输企业对车辆、从业人员等基本情况进行登记造册,按规定实行一车一档、一人一档。二是要求企业专人负责车辆技术等级及人员资质的审验,确保车辆技术状况符合运输要求,从业人员持证上岗。三是要求企业按《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办法》对运输车辆实行二十四小时监控,对违规车辆按公司规定及时处理。四是要求企业按运管部门的要求做好从业人员的学习培训。五是按“双随机”管理制度开展对企业的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下发整改并复查,形成闭环。
二、 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管理能力。
一是加强一线稽查人员危化品知识教育培训,法制部门收集相关的危化品道路运输安全的法律、法规和处置危化品事故的基本技能对一线稽查人员进行培训,确保一线稽查人员熟悉常见的危险品应急处置和自身的安全防护。二是加强一线稽查人员的危化品运输违法查纠知识培训,加强重点路段重点时段对危化品运输车辆的检查力度,重点查处未取得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许可、驾驶员、押运员无从业资格证上岗、违法改装等违法行为,切实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三、实行部门联动,确保监管实效。
中图分类号:O2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3-0369-01
1、危险化学品相关概念
1.1 危险化学品
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在生产、经营、运输、储存、使用和处置过程中,容易对人体、设施、环境造成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
1.2 道路危险化学品运输
道路危险化学品运输,是指使用载货汽车通过道路运输危险化学品的作业全过程。
2、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法律法规及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从而使执法过程中缺乏相应法律依据,导致执行力不够
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导致执法过程中缺乏相应法律依据,制约了对违法行为人和企业的惩处力度。交警在日常检查过程中,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相关法规执勤执法,但这些法律法规对于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的违规行为不够明确,处罚力度较小,只处罚驾驶人,而不涉及危化品运输的源头企业,从而使得一些危险化学品运输单位逃避了法律的制裁。
2.2 监管部门较多,管理责任不明确,容易造成管理的盲区
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公安机关负责危险化学品的公共安全管理,核发危化品相关许可证以及危化品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安监、质检、环保以及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负责危险化学品企业的行业管理。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为危险化学品运输过程中的监管主体,负责危险化学品运输许可管理,车辆的安全管理以及运输相关人员的资格认定工作。然而危险化学品运输过程较静止状态容易引发事故,因此应当加强危险化学品的动态管理,但在具体工作过程中,一些监管部门未能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造成源头与动态管理的不协调,致使管理脱节,各项措施难以落实,阻碍了危化品道路运输行业的有序发展。
2.3 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为降低成本,将危险化学品混装
一些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安全意识不足,为节约运输成本,在危险化学品运输过程中时,将化学性质相抵触的危险化学品混装,一旦出现泄漏等紧急情况就有可能引起更严重的事故。
2.4 运输危险化学品的驾驶人员、装卸管理人员、押运人员培训不到位
从事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的工作人员,不了解所运输的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和应急处置方法,一旦危化品发生泄漏,他们不能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甚至有些驾驶员、押运员责任心和安全意识不强,无视其运输的危险化学品的安全运输规定,存在违规驾驶等现象。这些因对从业人员培训力度不足,导致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事故的频发的现象也是不可小视的。
3、危险化学品运输过程的监管对策
为营造良好的危险化学品运输环境,我们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通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环境。
3.1 从源头上控制,建立、健全相关法规体系,明确各监管部门责任,加大监管和执法力度
要确保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监管工作取得实效,就必须建立健全相关法规体系,在政府部门统一领导下,公安、交通、安监、质检、环保以及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应明确各自的监管职责,统一协调,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及监察力度,保证整治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对安全要求高,政府部门应根据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道路运输安全责任追究制度, 完善岗位责任制,制定强制的运输车辆定期检测和维护制度, 加强动态管理。由政府牵头,组织公安、安监、交通、质检等部门,成立联合执法队伍,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开展联合检查,强化路面日常管理,坚决制止违规的车辆和人员从事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工作。
作为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企业,装运危险化学品的车辆及装卸工具的性能应符合相关法律规定,并按规定定期接受相关部门的年度检测。同时,要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在明确了政府及企业的职责后,做到政府严格监管,企业认真负责,形成长效机制,使危化品道路运输行业有序发展。
3.2 加强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宣传教育,提高监管人员、从业人员及社会舆论的的安全意识
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过程中的安全问题需要政府、运输企业及社会公众形成合力,联合保证危化品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各监管部门应各司其职,做好危险化学品安全宣传培训工作。公安机关作为公共安全管理机构,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交警开展有针对性的危化品知识培训,熟悉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了解常见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掌握安全检查的要求和基本的现场处置方法,从而提高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和应急处置能力。同时还应当加强对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通过新闻媒体、网络等形式开展宣传工作,让社会公众参与进来,认识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企业负责组织监督其工作人员上岗前经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考核,取得从业资格,才能从事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相关工作。同时还应有针对性的将各类危险化学品的特性和防护措施等对从业人员进行日常安全教育,通过开展活动如发放安全宣传资料、组织安全生产知识竞赛等,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应急处置能力。政府、企业、从业人员及公众共同参与,共同维护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的安全。
3.3 建设全国性的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信息管理系统,强化对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的路途监管
为确保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道路交通安全,就必须严格实时监控和管理, 确保驾驶及押运人员严格遵守相关规定。通过建设全国性的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信息管理系统,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企业使用监管平台办理危险化学品运输的相关手续,监管人员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及时了解和掌握危险化学品道运输企业、车辆及从业人员的情况,以此加强对危险化学品运输过程的动态监管。
3.4 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应急机制
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过程中防范是重点工作,而发生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出现违规行为或事故,需要有效地加以处理、控制事故的发展, 因此建立有效的违规处理方案和专业的应急处理机制至关重要。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应配备专业的人员防护和应急救援装备,对于超载的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车辆,一经查获,除依法处罚外,还须专业处置人员将违法车辆押运至专用停放场所进行卸载处理。同时还应加强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的应急管理, 健全应急救援技术和信息支持系统, 培养高素质的应急救援队伍,根据危险化学品的特性,保证不同的应急事件有与之相对应的处置方法,形成快速反应的应急救援机制。此外,还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活动, 以提高应急处理的能力。
4、结束语
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是动态危险源, 发生事故危害严重。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受管理、人、车等多种因素影响,对上述因素均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在管理方面要加强相关规章制度的建立,明确职责,加强执法力度,对人要加强培训教育,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对车辆要加强检查,对违规车辆要严格监管。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我们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将安全工作放在首位,预防和减少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发生,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令第591号.《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11.
一、总体任务
1、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县安全生产有关政策法规的各项规定,落实县局有关安全生产的部署和要求,积极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对全行业各单位贯彻法规情况进行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按要求及时报送有关安全工作的信息。
2、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制定宣传教育计划,运用多种形式,增强教育效果。督促运输企业完善教育培训制度,普及安全知识,形成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认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
3、加强安全生产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领导机构,按规定配备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人员,明确各有关部门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监督全行业各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人员、装备、经费落实。
4、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与运输企业签订年度安全生产管理目标责任书,明确职责和责任追究办法,做到任务具体,责任明确,并有严格的考核办法和考核标准,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落到实处。
5、认真开展重点领域安全隐患和火灾隐患排查专项整治工作,切实做到“认真排查隐患,及时落实整改,‘回头看’无隐患”。
6、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统计报告制度。确定专人负责,认真做好事故报告和统计工作,确保事故上报及时、准确、完整。辖区内道路客货运输企业发生造成人员死亡的行车事故,应按照规定及时用快报形式上报。事故快报和月报要按照规定项目准确、完整填写,不得瞒报、漏报、迟报。建立事故情况通报制度,定期通报本辖区内事故统计情况。
二、具体职责分工
(一)县运管所职责
运管所作为法规授权的运政管理机关,要认真履行“三把关一监督”工作职责,制定切实可行措施,强化对运输企业和运输市场的指导和监管。
1、严把运输经营者市场准入关。坚持把安全生产条件和安全状况作为市场准入的重要依据,实行一票否决。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经营者,禁止其进入运输市场。对存在事故多发、安全隐患较大等问题的,要及时予以整改。定期组织开展运输企业安全生产评价工作,将评价结果与行政许可事项、质量信誉考核结合起来。
2、严把营运车辆技术状况关。认真执行车辆技术等级评定制度,规范运输企业车辆技术档案。加强对道路客、货营运车辆和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定期维护的监督管理,确保所有营运车辆全部达到规定技术要求。
3、严把道路运输做作业人员资格关。加强对运输企业从业人员资格的检查监督,督促运输企业完善从业人员聘用制度,健全从业人员的档案管理,建立事故记录和违章情况公布制度。
4、严格落实市场监管职责。积极维护道路运输市场秩序,保障道路运输安全。发挥基层站队源头管理职能,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严重超载、站外发车、不按核定线路行驶等严重违章和为的发生,上述问题一经发现,要依法严肃查处。
5、搞好汽车客运站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加强对辖区内汽车客运站的监督,督促汽车客运站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认真执行“三不进站、五不出站”(即易燃、易爆和易腐蚀等危险品不进站、无关人员不进站<发车区>、无关车辆不进站,超载客车不出站、安全例行检查不合格客车不出站、驾驶员资格不符合要求不出站、客车证件不齐全不出站、出站登记表未经签字审核不出站。)之规定,搞好汽车客运站源头安全生产工作。在客运高峰时段和特殊恶劣天气情况下,做好预警、预防工作,加强值班,确保信息畅通。
6、积极推动科技手段的应用。全面完成危货运输车辆的GPS系统应用;引导高速客运、旅游客运、长途客运车辆安装GPS系统;督促运输企业对营运车辆进行实时监控;组织客运企业研发对客运生产全过程进行有效监控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完成一级客运站进出站车辆安全检查系统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安全效果。
(二)县交管站职责
1、交管站是所辖区域运输市场监管的责任单位,其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各交管站要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加强对本辖区运输市场的监管,确保本辖区不发生责任事故。
2、认真做好辖区内客运市场管理工作。一要严肃查处本辖区参加营运的“黑头车”,杜绝非营运客车参加营运;二要严肃查处在本辖区非法组客的不进站客运车辆,杜绝客运车辆站外发车;三要组织、引导本辖区专业客运车辆成立运输组织,加强自我监管,自觉查处携带危险品乘车和杜绝超载运输。在重点时段、客流高峰和恶劣天气,交管人员必须坚守一线,充分发挥源头管理职能,加强现场监管,死看硬守,杜绝超载超员等违规违章运输行为。
3、检查中发现的无证无牌、假证假牌、严重超载(20%以上)以及倒买倒卖线路牌等严重违章车辆,必须终止运行,强制转运,并按规定程序进行处理。
(三)县稽查站职责
1、加强对过往车辆的动态管理,纠正和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对无证经营、超范围(类别)经营和“甩”客、“卖”客、“倒”客、“宰”客、倒卖车票等违法违章行为严厉打击。
2、24小时值班,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停班和缺班。建立健全检查登记台帐,对检查中发现的无证无牌、假证假牌、严重超载(50%以上)以及倒买倒卖线路牌等严重违章车辆,必须终止运行,强制转运,并及时报告县局安全办和运管所备案,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3、严格控制车辆超载,一旦发现一律卸载。
(四)县检测站职责
1、按照规定时限对所有检测设备进行检修,确保不出现技术故障,保证检测数据准确可靠。
2、对需要进行技术性能检测和技术等级评定的车辆,要严格按照车辆技术等级评定标准和汽车运输车辆技术管理规定的要求,不得擅自降低标准和用其它车辆替代检测,对不符合技术标准要求的车辆,任何人不得签字或私盖检测合格章。
3、对不负责任,不能严格把关,造成不符合条件的车辆进入运输市场的,本着“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本责任书的责任期限为2008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本责任书的目标能否实现,将作年度奖惩的依据。
在此期间,因未履行职责而引发重、特大责任事故,或对事故后果直接负有管理责任的,将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严格追究相关人员和单位的责任。
中图分类号:F407.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们都知道,医院里的医生负责诊断病情、开处方,护士按照医生所开药方具体配药、护理,整个治疗过程只有在医生与护士的默契配合下,人们的疾病才会得到医治。车辆的维修亦然,检测与维修正如医生与护士一样,有了正确的检测结果,方能实施针对性修理。以前的维修企业用眼看、耳听、手摸的方法去发现车辆存在的问题,往往会“误诊”,不但修不好,甚至小毛病修成了大毛病。自交通部于1991年颁布《汽车运输车辆综合性能检测站管理办法》后,各地市相继成立综合性能检测站,对车辆技术状况监督检查,正确诊断“病情”,给修理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社会的发展进步必然带动城市交通的繁荣,运营在城市经济的运输军和发展动脉交通线上的车辆显得尤为重要。中小城市营运车辆是中小城市经济发展的纽带,但是车辆在运行中受到各种原因的损坏甚至报废,不注重的车主为了一时之利没有去检修导致悲剧事件不断发生。维修与检测是对生命负责的必要措施。正因为车辆检测与修理密不可分的关系,交通运输部规定,维修企业车辆维修要实行竣工上线检测制度。维修企业应与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资质认定的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签订二级维护竣工检测委托合同书。交通运输部《汽车运输车辆综合性能检测站管理办法》中还把二级维护检测分为三类:诊断检测、过程中检测、评定检测,并要求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严格执行交通运输部门制定的有关检测标准、规范和程序。因为检测报告一旦发出,可以具有法律效力,检测站应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正如医生给病人看病,要正确诊断、合理治疗,否则将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痛苦。车辆的检测和维修对象虽是汽车,但间接地意味着人的生命安危或财产的损失,带来的同样是莫大的悲哀。
我们来看看营运车辆造成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现状,翻开事故科的历史卷宗,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多数与营运车辆有关,就在近几年的记录中发现,我国客运车辆导致的群死群伤事故占全部特大事故的64.1%。仅2006年上半年,道路交通事故中营运车辆交通肇事55939起,造成16102人死亡。强制维护、定期检测是我国道路运输车辆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其目的是消除营运车辆的故障隐患,确保车辆良好的技术状况,保障行车安全。由于驾驶人意识不强,少数维修企业作业不规范和管理手段薄弱等众多因素造成车辆漏保、失保、以修代保和维护作业项目不到位等现象屡屡发生,严重地影响了车辆维护质量,车辆行车安全得不到充分保障。研究并制定适应发展需要的营运车辆维护制度的管理方法,汽车综合性能检测是营运车辆技术管理的重要措施,是交通部1990年第13号部令《汽车运输业车辆技术管理规定》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由此也确立了生存空间。汽车综合性能检测主要包括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噪声、尾气排放和整车装备、外观的检测和评判。经过多年的发展,它为交通运输管理,严把车辆技术关,保证正确的检测与高质量维修的结合的上面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所以,检测站和维修企业一定要有责任心认真对待道路运输车辆的技术状况,把好车辆技术关。目前,我市维修市场存在的问题。一是车辆维修市场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较低,现有汽车维护从业人员由于受基础教育的影响,造成汽车维护从业人员中,初级从业人员的比例较高,还有部分从业人员根本不懂专业知识而盲目上岗,专业技术人员的缺乏严重制约着汽车维护质量的提高。二是车辆维护不及时,由于车主对车辆技术缺乏基本的知识,看不到二级维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到二级维护后带来的社会效益;且相当一部分车主文化素质低、法制观念淡薄,实施二级维护的自觉性不强,有的车主为了降低运输成本,不愿意承担相应的维护费用。加之行业管理部门对维修市场监管不到位等因素,使得车主不愿按时进行汽车二级维护,往往以“修理”代替“维护”。三是维修内容不落实,质量不高。(1)维修企业往往不按标准规定维护作业,严重缺项漏项,甚至采取假维护手段蒙蔽管理部门,倒卖竣工出厂合格证的现象还很严重。(2)维修企业为了拉住客户迎合车主的心理,往往与车主共同作假。(3)为了谋取最大的利润,采用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不法行为。(4)没有相应资格的维护企业从事二级维护,如无证维护和超范围维护作业等等。四是汽车零配件市场秩序混乱。汽车零配件市场管理松散,造成我市部分维修企业混水摸鱼,期诈维修。不仅在社会上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对于一个家庭的安危来说更是没有了保障,维修企业间接地成为“刽子手”。管理部门要针对这些不良现象,加强监管力度,让“正能量”来带动全市维修和检测行业向积极向上的方面发展。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开封交通实业公司把检测与维修合理地结合起来,形成全方位一条龙服务,运输车辆上线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到修理厂维修,再检测,直至通过。为加强道路运输车辆二级维护管理,他们还专门投资几十万元建成开封市第一条二级维护作业线,运输车辆二级维护后,直接上检测线,检测合格后管理部门方予输签章手续。维护、检测、发证在一个地点完成,既节省时间,又方便车主,更主要的是理顺了检测和维修两者的关系,提高了工作效率。应当说,这是一个很好的示范。 另外,为进一步加强营运车辆维护检测管理,规范维修企业送检行为,提高营运车辆维修质量,苏州市建设了营运车辆维护和检测管理系统,并在营运车辆维修企业中实行推广。该系统采用IC卡对营运车辆维护和检测情况进行记录和存储,旨在从源头监督维修企业二级维护作业,并实现管理部门对送检人员的动态监管。系统主要包括发放车辆送检IC卡、维修企业录入车辆维修情况、维修竣工车辆在检测站登录、车辆检测竣工时导入信息、车辆检测信息返回维修企业、管理部门对送检企业动态监管等内容。该系统对车辆送检记录自动保存两年,便于管理部门对送检人员进行发证、年审、变更以及日常监管;也可通过检测站对送检员进行远程监控;同时便于对送检员违规情况进行记分考核管理。本系统是通过网络连接而成的信息系统。系统采用B/S和C/S混合结构和组建化复核技术,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及配套管理办法的要求,实现了包含营运车辆基本情况信息、维修和检测信息、技术状况信息的自动采集和汇总,并通过维修企业和检测站之间的单证使用自动化比对核查功能,实现了车辆技术等级、维修检测车和二级维护等信息的无纸化自动备案;远程配置与管理区域内综合性能检测站的检测项目、检测标准、检测报告单格式等工作内容,保证全市范围内的机动车检测数据的统一性、真实性和公正性;通过互联网实现实时动态的收集维修检测企业、营运车辆的相关信息,并作为技术数据源与运政管理信息平台进行数据传输,使各业务管理部门协同管理,为道路运输行政执法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目前,苏州市已经制定营运车辆维护和检测管理系统实施方案,完成了软件系统开发和硬件设备投入,并召开了苏州市营运车辆维护与检测管理信息系统宣贯会议,开展了系统宣传工作,部署维修企业安装工作。根据工作安排,年底将完成系统安装和调试工作,明年将实现营运车辆维护和检测管理系统试运行。该系统运行可提高行业管理部门的管理手段,提升汽车维修企业和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站的专业化水平,并为管理部门的科学化决策提供保障,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由此看来,检测与维修只有密切结合在一起,方能把好车辆技术,若两者相互对立或相互隐瞒,其结果无异于医生与护士间互惠互利或互相推诿,最终倒霉的还是病人。所以,我们管理部门一定要加强检测和维修行业的监督管理,按照交通部(98)2号令严格执行《道路运输维护管理规定》。让检测站和维修企业做一名优秀的“医生”与“护士”。
[参考文献]:
1、谢玉莲;李岩:对县市营运车辆维修与检测现状的思考与对策[J]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08-12-15
2、蔺宏良(导师:王生昌):西安市实施在用汽车检测与维护(I/M)制度方案与技术研究-《长安大学硕士论文》- 2007-05-11
3、陈艳聪:苏州建设营运车辆维护与检测管理系统[J] .《汽车维护与修理》-2011-01-01
4、洪海(导师:刘玉梅,傅强):机动车维修管理信息系统研究与实现-《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10-12-01
5、宁青:浅谈加强营运车辆二级维护质量的监督管理-《汽车维护与修理》-2006-10-01
6、李志雨:营运车辆综合性能检测管理与发展探讨[J] .《硅谷》2010-09-23
近年来,针对道路运输市场出现市场无序,特别是非法营运冲击市场,引起各种矛盾日趋尖锐等问题,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争取各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以严厉打击非法营运行为为重点,坚持“依法整顿、突出重点、疏堵并举、标本兼治”的原则,扎实开展了客运市场、机动三轮车和出租车市场、维修市场等治理整顿工作,有效维护了经营者和乘客的合法权益。
1、开展客运市场整治,建立城乡一体化管理体系。随着我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壁垒”逐步消除,建立城乡一体化客运管理必然趋势,我们以此为目标,着力加强了客运市场的整治。在整治过程中我们积极采取了普遍清理与突出重点相结合、本地整顿与外地协调相结合、清理整顿与规范管理相结合、清理整顿与争先创优活动相结合的整治措施,在城区客运市场管理上按照“两归四统一”管理办法,强化进站经营、始发签证等有效方法,基本杜绝了乱停乱靠、兜圈打转、无证经营等违规行为,使营运客车挂牌率达99%,进站率达100%;在农村客运市场管理上通过严把农村客运市场的准入条件,严格客运班线的管理,严处坑、宰、甩客和不依线运行的经营行为,并对全市230辆农村客车客运票价行为进行了规范,按班线、里程、车型等实际情况,调整拟定道路运输价格,统一制作成梯形价格表,一车一表,悬挂在车内醒目位置。目前,农巴车已全部退出客运市场,营运客车持证率98%,缴费率100%。全市现有各类线路342条,其中跨省3条,跨市71条,跨县(市)23条,市内245条。我市连续四年被孝感市评为客运市场城乡一体化管理第一名。
2、开展机动三轮车和出租车市场整治,净化运输市场环境。在1999年、2002年、2004年,我市分别开展了三次机动三轮车、出租车清理整顿工作,整顿的主要内容是审查营运车辆的牌证,完善各类手续,取缔无证、无牌、无照非法经营的机动三轮车和出租车,控制车辆总量;对照有关条例和法规,重新核定各项税费,制定“税费明白卡”;按照有关规定定价出让或设价拍卖城区道路运输经营权;对所有符合营运要求的机动三轮车、出租车换发“T”牌。在整治工作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指挥部,并抽调有关部门人员加强了联合执法,为整治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氛围。通过三次清理整顿,共取缔非法营运出租面的80多辆,机动三轮车近300辆。将城区出租面的总量核定为120辆,机动三轮车总量核定为600辆(含残疾人50辆),并按照有偿使用的原则,确定了出租车面和机动三轮车的出让经营权限,有效净化了运输市场环境,维护了社会稳定。目前,120辆出租面的挂靠市昌隆汽车维修中心(100辆)和市装缷运输总公司(20辆)管理经营。同时,为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我们积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安全法》和《湖北省出租汽车客运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制定了《应城市出租车客运管理办法》,现已呈报市政府审定,即将出台。
3、开展机动车维修市场整治,保障维修业的健康发展。为规范我市机动车维修市场秩序,提高机动车维修质量和服务水平,建立良好的机动车维修市场秩序,我们积极联合工商、物价、质检、劳动等部门,对机动车维修市场进行了全面、深入地整顿。一是深入现场解决无证经营、占道经营、超类维修的问题,打击非法经营。二是查处假冒伪劣配件、“三无”零件充斥维修市场的问题,确保车辆安全,维护车主的合法权益。三是理顺维修价格混乱的问题,打击欺诈行为,增强整体诚信。在清理检查过程中,下整改通知书32份,一类维修企业限期整改的2家,二类维修企业限期整改的1家,取缔4家违规三类维修业户。目前,我市现有一类维修企业7家,二类维修企业6家,三类维修企业42家。
二、严格监管、常抓不懈,有效规范运输市场秩序
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加强行业监管,常抓不懈是巩固整治成果,管理好运输市场的最直接、最有效的管理手段,它可以增强行业约束机制,有助于运输市场的规范化。近年来,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加强监管:
1、强化宏观调控。道路运输市场宏观调控是确保道路运输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可靠保证。为了合理配置资源,实现其效能的最大化,我们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的手段,加强对道路运输市场的宏观调控,按照道路运输业的发展规律和长期发展规划的要求,一是加强运力调控,认真执行先审批后购车的政策,没有运管部门的审批计划,车辆一律不能办理经营手续参加社营运,有效地遏制了社会动力盲目增长。同时,引导运输企业走集约化、规模化的经营之路,鼓励、支持他们加快营运车辆更新步伐,进一步提高道路运输业的运输装备水平。市八达运输有限公司近年来,先后投资600多万元,更新车辆42台,不断优化了运力结构,提高了竞争力。二是加强线路调控,对应城至孝感、应城至武汉等“热线”线路加强限制管理,防止过剩。同时,我们积极参与由孝感市开展的孝感至应城线路信誉等级招标工作,以此改善了该段线路的经营环境。
2、强化源头管理。源头管理是管理工作的核心。我们以此为抓手,严把“五关”:一是严把市场准入关。完善道路运输市场准入制度,严格资质条件,把经营者的安全生产条件作为市场准入和确定经营者的重要依据;二是严把车辆技术状况关。严格执行车辆技术等级评定制度,加强营运车辆定期维护和综合性能检测,确保车辆技术状况良好,减少因车辆机械故障原因造成的事故;三是严把从业人员资格关。严格实行从业人员资格制度;四是严把安全监督关。督促客货运站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严格履行安全管理职责,严禁旅客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品进站、上车,防止超员车辆出站;五是严把市场稽查关,我们抽调精兵强将,成立4个稽查专班,采取定点稽查和流动巡查相结合的方法,在节假日、休息日或夜间,对城区重要路段实施24小时的布控,同时争取乡镇当地政府和派出所的支持,对发现的违章行为及时查处。
3、强化社会监督。一是强化执法监督。公开了执法社会承诺,聘请了20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为行风评议员,定期发放征求意见表和召开座谈会,严格接受社会监督。同时对群众反映的执法中存在的问题,举报一起,查处一起,并及时将处理结果向举报人反馈。二是强化业主监督。公开业主社会承诺,明确机构,制定了责任,完善配套服务措施,对客运车辆营运标志进行规范,要求所有客车、出租车车身喷有举报电话,车内悬挂线路牌和梯形票价表,努力做到应诉及时。
二、转变观念、强化服务,全面提升依法治运水平
服务是管理的延伸。工作中我们将服务寓于管理之中,加强依法行政,全面提高了运输市场管理水平。
一、行动目标完成情况
1、全县范围内参与专项行动二级客运企业X个,货运企业X个,二级客运站X家,一类维修企业X个,二级维修企业X个,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X个,共整改安全隐患X处,现场提出安全工作意见XX次,督促企业落实XX次。
2、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大道路交通事故。
3、未发生因源头管理原因造成的一般以上道路交通事故。
二、主要措施
(1)、在各运输企业、维修企业、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展开全面彻底的安全隐患排查,重点从安全管理制度,从业人员资质,车辆技术等级状况,卫星定位监控上着手,做到排查不留死角,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客运站严格执行“三不进站,六不出站”的规定,对不符合规定的车辆坚决不允许上路运行。要求各企业稽查队要配合我局稽查站队严密施行路面监控,对未进行安检或安检不合格擅自出站参加道路运输营运的违规行为坚决予以制止。对各维修企业、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三违”现场进行了清理。
(2)、要求各运输企业、客运站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规范》、《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等法律法规为重点,结合生产生活中真实案例对所有道路运输从业者进行安全警示教育,并集中对营运驾驶员进行以遵章守纪、职业道德和应急情况处置以及职业技能技术等为主要内容的安全教育培训。
(3)、我局将超长客运安全治理列为本次安全大检查行动中的重点,对发车程序,安全例检进行了严格把关,对超长营运车辆技术等级状况以及从业人员资质作排查清理,对不合格的车辆和从业人员坚决予以从超长车经营队伍中取缔,同时要求各运输企业加强对卫星定位系统的使用监管,对频蔽超速等现象严格按照监管条例予以处理并备案。
(4)、我局组织专人对各客货运输企业、客运站、维修企业、驾驶员培训机构的隐患排查清理进行了监督和验收,排查治理情况及时收集整理并上报我局备案。同时将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管控工作进行紧密结合,无缝对接,建立了运输企业风险源辨识、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体系,并纳入日常安全工作监管中,建立长效机制。
(5)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源头监管,对此次参与行动的运输企业的卫星定位监控系统运行情况、安全应急工作开展情况、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梳理和督查,以建章立制为着眼点,继而从落实执行情况、具体措施着手,全面对企业的安全工作进行督导。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安全宣传不到位。表现有重视程度不高导致宣传力度不够,形式内容上过于单一。
2、个别企业安全管理基础薄弱。企业安全生产制度执行不到位、监管力量薄弱,职工安全意识较差、自我保护能力低的问题较为突出。
3、个别客运站对安全生产认识还有一定的差距,重效益、轻安全,站点秩序管理混乱,个别司机安全生产观念淡薄,违章操作等。
四、后续工作的开展
1、美满规章,惩明了。召开职代会经细致的评论辩论、探讨订定出一整套切当可行的工作 轨制:美满订定上班考勤、财务办理、人事办理和车辆办理、卫生办理以及交易办理法则等1 0余项规章轨制,特别细致订定了《运管人员违法违纪行为惩罚法则》,明了了详细的惩措 施,弘扬正气善行,攻击歪风败行。运管所从差别行业部分聘请10名社会监督员,建立监本资料权属文秘资本网查看更多文秘资本网资料督岗 和举报箱使每一名工作人员都遭到社会大家监督。轨制履行后,从长处到平凡职工很多人获得 差别程度的惩,到达了联合思维,典范行动的目标。如今,所里职工解放漫散的少了,工作自动自动的多了;风格冷漠、粗鲁的小了,热忱、殷勤办事的多了;尔虞我诈的少了,联合协 作的多了,过去那种有事找不到人干,有人无事干的现象不见了,各项工作获得顺利成长、促成。
2、内强本质、外树形象。为周全进步干部、职工步队本质,运管所订定出细致的鼓励措 施:鼓励职工自动参加各种进修、培训,以自学、函授等式样自我"充电",在运管所内掀起讲 进修、讲政治、讲正气的"三讲"。7年来,全扫数40多人次参加了各种进修培训,涉猎内 容涵盖经济、法律、管帐、审计、谋划机,20多人次获得大专以上的学历;为了典范法律行动,运管所每一年还请上级法制办带领对法律人员进行讲课、培训2-3次,分析典范案例,教导文 书填制典范,进修法律、标准。经过议定培训使全所工作人员集体文化本质和法律程度获得大进步。"九五"以来,运管人员在各种报纸、杂志公告简讯、信息、论文,总计100 余篇,弥补了以 前宣扬报导工作空白,很好地向社会亮相了通山运管新风采。同时,运管所加大硬件办法投资 ,改进外部环境。运管所旧址位于老城区冷僻处,周边环境相称吵闹,庆幸于工作。在县局的大力大举赞成下,运管所多方筹资100余万元,在新城区兴建了三层办公大楼,并于99年底搬家,如今运管地点办公及宿舍区内营建出美好的花圃式环境,干部、职工具有一份盛情境。2002年 运管所又斥资兴建了"收费、办证、询问"一条龙办事的运政办事大厅,向社会推出"办事承诺 ,首问当真,办结时限"轨制,简化了办事程序,进步了办事质量,业户办事更加便利、快捷。运管所还拨款对各乡镇交管站进行装修、粉饰,增设宣扬栏,为营运业户供给信息询问和业 务办事,将有关门路运输标准和运管所交易办理环境进行公示,使业户能够及时明白,自动互助,各项工作顺利向前促成。运管所建立起靓丽的外在形象。
3、自动展开充裕的体裁活动,加强内涵凝集力。一个单位不但要有严谨的工作氛围,更 要有活泼的糊口生涯气息,才华真正富裕盼望和凝集力。"九五"以来,每逢"五一"、"国庆"、"元 旦"等节假日,运管所工会、团支部老是细致构造展开各种有益、健康的登山、歌泳、球类比赛等体裁活动,压抑摸牌打赌、公车钩鱼等不良民风。运管所编导的"开门红"、"春季的故事 "、"天堂里异国车来车往"等跳舞参加县、市表演,还屡次荣获一等奖和构造奖,有益的体裁活动增加了干部职工平常交换的机遇,增加了同事间交情,加强了单位集体凝集力,促使单位 职工特别是年青人迸发出高涨的工作热忱。
2、规费征收大有进展 车辆交通规费是交通根本办法构筑的紧张资金来历,更是运管所文明建立的精神保险,干部、职工的衣食之源,当时,运管所费收工作相称滞后,职工工钱福利异国保险,民气不稳。
新带领班子意想到:必须创设出刚正、果然的费收政策,营建联合、划一的运输环境, 增进交通规费及时足额收缴到位。针对费收台帐混乱、费源流失的近况,阮文浩长处亲身带领职工下乡入村摸清全县运力漫衍环境并核实吨位。运管所联合通山山区实情,联合肯定交通规 费征收标准,别解任务分化到各交管站,与各站长签订"费收目标责任状",构成"担子大家挑 ,指标大家有"的竞争场面,富裕变动起干部、职工工作的自动性、自动性。运管所鼓励各交管站依法展开式样多样的征费方法,公约征费、上门收费、期限缴费,上路稽费等式样获得充 分显现。在收费同时,各交管站自动为车主关联客、货源,乃至为车主料理"三角债",尽量让 营运业户"活"起来,有些实在坚苦的车主可根据实际凭根据酌情得当减免或延期缴费,在工作中践行"三个代表"紧张思维,加强了办事意识,将"应免不征,应征不漏"落到实处。业户缴费 的自动性也大大进步。97年征收交通规费360余万元,昔时兑现了费收任务翻一番的总目标。 98年-2002年,运管所进一步美满征费式样,鼓励与惩办办法并用,在运输业户中展开争创"文 明运输,合法致富"活动,每一年评出10户"文明户"运管所赐与必定的精神精神嘉奖,并将业户评比结果纳入来年的年审内容,自动方法加强业户缴费自发性。每一年构造一次费收大稽查,集 中运管所骨干气力,请武警帮忙,抵拒费、逃费、偷漏费的业户进行查扣,进攻抗费行动、震慑逃费业户。为防备腐败,每一年运管所对各交管站站长进行轮岗,使"人情费、霸王费"尽量减 少,对付"收钱少开票或不开票"现象,运管所发觉一路,处理一路,严明财经规律。6年来, 运管所共查处近10起违规行动,严明惩办当事人,对当事人别离赐与罚款、降级、停职的处罚 。起到了很好的警示效用,使财经违规行动逐年裁减。运管所还在各站建立"货运路单签发点 ",为业户代劳有关营运证照手续,这些办事办法博得了业户的心,也更好地增进了费收。"九 五"以来,通山运管所共征收各种交通规费2000余万元,增幅连续几年在咸宁市运管系统名列 前矛,完全变化了费收滞后场面,为通山交通大奇迹成长供给了财力赞成。
3、行业办理独具特点 规费征收与行业办理是运管所两大工作,处于划一紧张职位处所。通山经济根本差、地舆位置冷僻、交通比较进步、城区狭窄,运管所根据国度相干行业办理标准,联合通山实际以整治典范 全县客运市场和补缀市场秩序为契机展开行业办理,凸起"小而精,少而精"的通山特点。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的购物也由逛街采购变为了网上订购,网购的发展带动了物流的发展,尤其是最近几年,物流行业的发展可谓是突飞猛进。在物流行业的发展的同时,人们对于道路运输的安全和通畅性问题渐渐开始关心起来。加之近几年我国各地自然灾害频发,物资的运输也给予道路运输管理体系更多的考验。可见,加强我国道路运输管理保障体系的建设已经刻不容缓。
1 构建道路运输管理保障体系的意义
1.1 就目前我国的发展状况来看,我国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都有着显著的变化,道路交通自然也不例外。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道路运输行业已经成为了保障经济运行的最主要途径。交通运输线路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环节,交通运输的发展对于各项事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这种影响和发展也使得人们对于道路交通安全也愈加的重视。有关单位建立了道路交通运输管理工作的新机制,以保障交通运输的安全。
1.2 目前,道路交通运输方式已经成为了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主流,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道路交通的运输,可以说道路交通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但是与我国飞速发展的道路交通运输行业相比,我国的道路运输安全管理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则很落后,使得我国道路交通运输事故频发。要解决这种交通隐患,就必须要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道路运输管理保障体系,这样可以有效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减轻交通运输事故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对保障交通运输的安全和通畅有着积极的作用。加强道路运输管理保障体系的建设对于促进交通行业的发展和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1.3 我国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国民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在这样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的运输行业也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在我国,经济的发展与交通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经济的发展促进着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交通行业的发展刺激并带动经济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随着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交通运输量和物流的流通量大大增加,使得交通运输的事故也逐渐增多,这不仅是我国的道路交通面临的问题,也是世界范围内交通运输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国民经济的发展超过6%就会加剧交通事故的发生频率,而我国的经济在近十几年国民经济发展一直处于8%以上,所以可以说我国道路运输事故的发生是受到了客观经济发展因素的影响。
2 构建道路运输保障体系的措施与建议
2.1 不断完善道路运输管理技术支撑体系
道路运输管理的最主要行政部门就是交通部,交通部对于道路运输管理具有最直接的责任,要想不断完善道路运输管理保障体系,最主要的就是要先明确交通部的职责,并加强对道路运输管理保障体系的建设,加快交通技术支撑体系的建设速度,运用有效的技术手段,通过科学的途径加强对交通事故的处理能力。对于各个部门的相关道路运输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其重视道路运输安全的重要性。对于道路运输安全相关理论和政策进行细致的研究,包括对各项事故的处理技术和决策都要进行详细的分析,以提高道路运输安全保障体系的科学化水平,加快道路运输管理保障体系的建设步伐。
2.2 加强运输队伍建设,强化运输保障体系
要加强对交通事故救援人员的培训力度,加大对交通运输保障方面的人才建设力度,培训专门的人才,在技能上对其进行强化,使其在道路救援中能够充分发挥其职能,保障事故人员接受及时的治疗,减少事故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加强高素质救援人才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技术专业优势及特长;以地市为单位整合组建应急救援及运输保障队伍。发挥和利用社会救援力量的作用,努力构建“专群结合、军地结合”的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及运输保障体系。积极构建运用市场机制组织协调专业运输企业、非政府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救援的应急管理服务长效机制,逐步形成专兼职队伍结合的道路突发事故救援及运输保障队伍,勇于探索建立健全社会参与的动员机制,力争实现道路突发事故应对工作的社会化。
2.3 加快对道路运输应急救援机制的建设进度
加快对道路运输事故预警机制的建设步伐,结合现实情况可建立四级预警体系,形成规范科学的预警信息、更新及解除程序,并对有关的违规行为进行责任追究制度的制定和完善。加强信息报告制度的建设,建立健全应急信息的报告、举报、传递和共享机制,明确各个级别的应急信息报告标准、时限及相关程序,实行分级上报、归口处理、同级共享的信息报告制度。加强应急决策机制建设步伐,尽快建立责任明确的科学决策机制。建立健全危机决策问责机制,明确责任追究的相关细则,积极探索构建应急保障事后独立调查制度。
2.4 加强道路交通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和应急演练
构建道路交通事故的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各级、各类交通应急预案的衔接和互补,针对事故损害严重程度编制相应级别的事故救援应急保障预案,形成覆盖面广、种类齐全,有很强实用性及操作性的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对道路交通应急危险源的相关调查,尽快建立分级和分类管理制度,就道路突发事故整个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详细设置相关人员的工作机制,加强对工作责任的追究制度,明确工作流程,努力实现动态监控和管理。规整现有的各类各级道路事故应急救援及保障的相关培训和演练设施等资源条件,规范培训内容,逐步形成基本上能覆盖各类道路突发事故的应急培训和演练体系,推动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工作的深入全面开展。
结束语
道路运输管理保障工作是积极有效应对当前交通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道路运输保障能力和事故应急处置效率的重要手段。因此,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务必要下大气力积极构建运输管理保障体系,开拓思路,提高认识,全面提升道路运输管理保障水平,维护运输企业合法权益,保持国民经济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二、目前市场的现状
1999年前,大都市城区承担短途货物运输的车辆,以“长安”单排或双排等车型号的栏板式小货车为主。由于公安交管部门对城区设定禁行区域,使这些车辆运行受到很大的限制。广大运输经营者尤其是下岗职工,为谋求生机,为此购买旅行小客车,解决进城区难和就业问题,并实施卸座从事道路货物运输。目前,这些车辆主要存在“车型杂、数量多、主体散、分布广、经营乱、管理难”的现状。以南京市为例,据不完全统计,该市目前上市运行的旅行小客车主要以“长安”、“昌河”、“松花江”、“柳州五陵”等几种车型为主,计2万余辆(不含外地进宁的车辆),经营主体相当分散。除部分为单位的自备车外,其余均为个体所有,而大部分又以下岗职工为主。在政出多门的情况下,这些车辆谁都想管,但谁都“管不了”。这些车辆虽给道路运输市场增添了不少活力,但也给道路运输市场秩序及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增加了许多麻烦:
其一、这些车辆由于没有办理营运手续,从事道路客、货运输属无证经营,严重扰乱了道路运输市场秩序,对营造大都市投资环境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其二、这些车辆以零散运输为主,形成不了规模,给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任意定价,违反国家价格政策,造成无序竞争;逃费漏税,给国家财政造成相当大的损失。
其三、因无部门管理,这些车辆有货卸座装货,无货装座带客,既冲击货运市场,也扰乱客运市场,几度成为举报的对象,投诉的重点。
其四、这些非法经营的车辆、车主,经常与执法部门周旋,既逃避检查又抗拒处罚,采取“瞒天过海、声东击西”等手段,玩弄“你来我走、你查我躲、你追我逃、你处我赖”等把戏,与执法部门分庭对抗,给治安环境和社会稳定带来很大的影响。
其五、对这些车辆非法从事道路运输实施处罚难度大。这些车买价在三万余元,加上上牌等其他费用,总计在4万元左右。但作为未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擅自从事道路运输经营的违章违规车主来说,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有关规定,将处以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是难以“接受”的。
三、具体措施
既然这些车辆在道路运输市场上无视法律法规,违章违规经营,严重扰乱道路运输市场秩序,为什么不将它们管起来呢?我认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顺应民意,旅行小客车在道路运输市场上非法从事运输经营,任其乱,不如尽快管!
如何将这些车辆管起来呢?我的设想可分三步走:
第一步,采取过渡的方式,先将从事营业性运输的经营者组织起来;第二步,全面推行“处管场、场管企、企管车”三级责任管理模式,对所有“货的”车辆实施全方位管理和有效监督;第三步,逐步统一车型,使“货的”公司“名真货实”。
为确保旅行小客车纳入道路运输轨道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妥善处理和解决以下问题:
1、积极做好与公安交管部门的协调工作
旅行小客车顾名思义是载客车辆,将这些原本为载客的车辆办理道路运输证,从事道路货物运输,从交通管理法规上说是不能容许的。但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角度上讲,为解决广大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和生存问题,解决这个多年来的老大难问题,解决业已成大气候的“运输风暴”问题,以政府的名义,将这些车辆进行变更,即改变用途成为微型厢式货车,可以进行尝试。我认为,公安交管部门要从改革的角度出发,积极支持这个“便民、利民”的新举措。
对已变更为微型厢式货车的营运车辆,在城区进行短途货物运输,公安交管部门不能因此实行全方位限制。在发放《通行证》上要提供方便,并允许在特别外的其它主、次干道上载货通行,以确保“货畅其流”。
按照公安、交通部门的规定,这些变更的车辆必须彻底卸除后座,装置隔离栏,改变车身颜色,以区别载客车和适应区域道路运输的需要。
2、要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
为有效地对旅行小客车从事道路货物运输的管理和监督,地方政府要出台《城区短途货物运输管理规定》,对“货的”车辆在城区内实施短途运输在法律、法规、制度上给予“上套”。
对所有从事城区短途货物运输的合法车辆,统一装置计价器和顶灯,统一收费标准。
对今后“货的”车辆的发展型号,政府要有一个适应大都市特色的基本选择倾向,以便于管理和维修。
加强对非法经营短途货物运输车辆的查处和“黑车”的打击。加大处罚力度,对屡查屡犯、屡处不改的车辆实施以分期付清处罚款、法院强制执行,直至吊扣驾驶执照的处罚。
随着信息和网络社会时代的到来,以计算机、通讯和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网络日益成为联结整个社会的纽带。交通运输作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成为信息时展的重点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全社会对运输业的需求也日益增长。道路运政管理的目的是执行国家道路运输法律和方针政策,通过行业管理,保护合法经营,保障货主和旅客的正当权益,促进道路运输事业的发展,实现货畅其流,人便于行,建立开放、竞争、有序的道路运输市场,促进道路运输业的健康发展。要实现上述目的,就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利用信息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来进行运政管理,使运政管理方法现代化、管理手段信息化。
1道路运政管理信息化相关概念
1.1 道路运输
道路运输,是对在公共道路上使用的汽车或其他车辆从事道路旅客或货物运输及其相关业务活动的总称, 具体包括道路旅客运输、道路货物运输、机动车维修与综合性检测、道路搬运装卸和道路运输辅助服务等。道路运政管理机构负责对道路运输实施行政管理。
1.2 道路运政管理
道路运政管理即道路运输行政管理,是指各级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履行行政管理职能,根据国家方针、路线和政策,对道路运输行业经济活动进行政策指导、计划调节、法规保障、行政指令等各项工作的统称,是国家行政管理职能在道路运输行业中的具体体现。
1.3 信息化
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智能化工具又称信息化的生产工具。它一般必须具备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再生、信息利用的功能。)
1.4 道路运政管理信息化
道路运输信息化,就是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提高行业资源共享程度,实现道路运输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促进行业生产力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的全面提高。
2道路运政管理信息化现状与问题
2.1 道路运政管理信息化现状
近十几年来,我国各地运政管理信息化工作,在各级道路运政管理机构的努力下,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广大运政管理人员和领导的信息化意识、掌握信息技术的能力逐步提高,同时各级运政竹理机构积极配备计算机专业人员,形成了一定的计算机系统开发能力。交通行业政务数据资源得到进一步的整合和共享,公众交通信息服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和加强。运政管理信息化建设明显提高了运政管理机构的管理效能,改善了公共服务水平,推动了政府职能转变,同时也为实施有效的行业管理提供了支撑和保障。
2.2 道路运政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我国道路运政管理机构现有的应用系统虽然利用计算机代替了手工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降低了管理成本,使运政管理趋于规范化,但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2.2.1 信息化意识还不够强
部分工作人员对信息化工作还没有很好地掌握,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的管理工作是做好道路运输管理工作的前体和基础,没有认识到信息化在道路运输管理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只是信息的收集不完全,不懂得怎么应用各类有利于实际工作的信息,只是被动的接收,不能及时的去发现和解决问题;部分领导重视不够、组织不力,许多道路运输部门把信息化工作简单等同于技术工作,信息化工作主要依靠科技部门来推进,业务部门很少进入或者根本就没有介入,致使信息化工作不能正常实行。
2.2.2 部分信息系统功能不完善
目前,业务对信息化的需求是越来越高,部分系统功能、数据质量、系统关联性等己经不能满足业务工作的需求。一些较为落后的地区信息化设备投入不足,设备老化,部分基层工作地对网络接入质量差,故障维护受条件制约,严重影响系统运行和业务办理。
2.2.3 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低
应用软件系统之间、部门之间信息资源无法共享。具体表现在:“运政在线”信息系统和运政网站、办公自动化系统和运政网站、营业性驾驶员考试系统和“运政在线”系统、违章处理程序和“运政在线”的数据和信息的整合交互问题。
2.2.4“决策支持”和“知识管理”的问题
目前运政管理对于信息的获取主要还依赖于统计报表制度,统计报表的数据准确性和传输速度直接决定了运政管理工作的效率,统计报表的质量直接决定了运政管理工作的质量。但仅依靠这些数据,已经远远达不到现今运输管理工作飞速发展的要求, 需要更加全面、准确、实时的数据,而且需要这些数据信息可以为决策提供支持,在决策支持系统方面目前还是空白。
3道路运政管理信息化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我国道路运政管理信息化现状,特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3.1 重视人才培养,加强组织领导
人才是信息化建设中最重要的因素。在推动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要更加重视行业信息化队伍的建设,加大信息人才培养的力度。首先要积极抓好对在职人员的教育工作,增强他们的信息化意识,促使他们不断更新观念,正确树立的信息化思想。定期的组织工作人员开展信息化工作等技能的教育培训活动,促使他们全面掌握并做好信息工作的各项技能。其次,各级道路运输管理部门要广纳贤才,采取多种措施,培养、引进既懂行业知识、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交流、奖励等机制,落实各项人才政策,创建良好的人才环境。最后,各级相关部门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成立信息化工作组织机构,建立业务部门负责人,推进相关系统的应用等,同时还要健全信息化工作考核机制,加大信息化的考核力度,严格实施奖罚制度,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确保各项工作的措施落到实处,推进道路运输管理信息化工作的进程。
3.2 逐步完善各信息系统功能、增强各系统应用
3.2.1 加强现场取证和识别、辨认系统的应用
运政管理要做到“依法行政”,证据的获取和保存就显得十分的重要:
一是装备先进的取证设备。在稽查车辆上安装固定车载监控系统,稽查人员装备移动摄录像机,综合全面采集稽查现场的图像、语音数据,将稽查现场详细全面的情况进行记录,并将所采集信息存入车载电脑或移动存储器。这样对执法人员和经营者都是一种保护和监督,对违法者可以产生一种强大的威慑力,从而增强)运政执法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二是发展证件识别、辨认系统。目前在稽查过程中扣留的相关证件有一部分是伪造的,主要集中在:道路运输证、营业性驾驶员从业资格证、规费交纳凭证。这些伪造的证件不仅严重扰乱了正常的运输秩序,而且给运政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运政管理人员在查处违章案件过程中,扣留违章者的证件由于是伪造的假证件,所以违章者就逃避了相关的处罚,严重的干扰了运政管理执法工作,所以需要建立相应的证件识别、辨认系统。鉴别防伪标志的真伪,主要依靠硬件设备来识别防伪标志的真伪,例如:使用激光扫描仪确认激光防伪标志的真伪;通过无线联网方式和数据库信息进行确认对比来识别证件的真实性。
3.2.2 建立运政实时监控指挥系统
在需要运政动态管理的重点位置(如重要客运站、货运站,重点路段、路口)安装视频、音频监控设备,将视频、音频等监控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监控指挥系统,该系统对这些信号进行筛选、分类、存贮,再结合其它相关信息进行综合处理,为运政管理决策指挥提供翔实的图文和数据资料。
3.2.3 着力增强公众服务功能
一是建立运管部门网站。公开办事机构、政策法规、办事流程及收费标准等信息,提供查询,检索投诉、网上调查、表格单证式样下载服务,实现营运车辆、客运班线、客运流量流向、价格等行业信息的和审批事项进程查询功能,使之成为统一的道路运输公众信息服务网络平台,成为运管系统实现政务公开和信息的重要“窗口”,加强对外宣传,提升行业形象。
二是建立道路运输统计数据及相关信息查询服务系统。分级分类向社会公众提供道路运输业相关统计信息、行业规划及产业发展政策以及车辆户籍验证等专业信息服务,增强行业发展的透明度,为社会公众和研究机构提供公开的信息咨询、产业份向和决策参考。建立行业特号呼叫服务系统,为社会公众提供全天候、全方位和全行业的道路运输信息服务。
3.3 逐步增强系统整合, 保障信息共享
主要是加强内部的业务系统和公共网站、内部的办公管理系统和公共网站、不同单位部门的系统之间、不同的管理和业务系统之间的整合,保障应用软件系统之间、部门之间信息资源的共享。
3.4 逐步实现决策支持、知识管理
关键词:铁路建设;汽车;运输便道;设计
1引言
为保证铁路建设工程的顺利开展,有的建设项目,需要修建大型临时工程,如汽车运输便道(以下简称运输便道),来运输工程建设所需的材料设备。修建运输便道,应针对所建项目的线路长度、工点的布设、工期要求、地形条件等,将项目当地的公路干线、国道或等级公路与施工现场材料存放场及重点控制工程工点连通,形成运输网络,来保证工程施工所需材料设备的供给。目前,修建大临工程执行的是《铁路大型临时工程和过渡工程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8]189号)(以下简称《大临暂行规定》),《大临暂行规定》中对汽车运输便道的设计规定了3条,其中第6.3.2条中规定:……根据运量、地形条件,参照现行《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中四级公路标准设计。……。在《大临暂行规定》的基础上,正在修订的《铁路大型临时工程和过渡工程设计规范》(送审稿),对汽车运输便道的设计规定有所细化,但原则上仍然要求参照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中三级、四级公路标准设计。如何参照设计,各设计单位在执行中的理解和把握“度”就高低不一了。为此,很有必要对汽车运输便道设计标准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2运输便道选线应把握的要点
在铁路建设工程中,修建的运输便道属于临时性工程,能满足运送材料设备的载重就行,因为工程开通后,一般都要拆除,所以采用的设计和建设标准较低。那么在现场勘察和选线时,应在保证运输安全和施工要求的前提下,节约投资和把握以下方面的要点。(1)全面了解新建或改建铁路的走向,在1:10000平面CAD图上,绘制出铁路的线位,并标出路基(路堤、路堑)、桥梁、隧道工程的分布,以及铺轨基地、制存梁场等大型临时工程的布设。(2)运输便道选线,应尽量靠近新建或改建铁路,以缩短引入线长度。引入线应连通用料点,避免二次倒运。(3)为减少对改建铁路行车的干扰,运输便道应尽量避免与铁路线交叉,实在不可避免时,应采用平交或立交,交叉角度大于45°。(4)运输便道选线,应尽量避开滑坡等不良地质地段。如在山区,运输便道应尽量选在铁路线的上方,以免施工材料堵塞运输便道。(5)运输便道选线,应尽量避免拆迁建筑物、穿过良田和河流;在高寒地区,避开可能发生雪崩的地段。(6)根据项目当地交通状况,如能利用乡村道路,可对原道路加宽或路面改造。
3运输便道的设计标准及技术条件
3.1设计规范的选用
运输便道设计,应遵循行业设计规范和《大临暂行规定》,针对具体建设项目所处的地形条件和交通现状,还应参照执行公路行业有关设计施工方面的规范,如:(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2)《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5)《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
3.2设计原则
3.2.1平原和丘陵地带遵循的设计原则
(1)修建运输便道应尽量选在铁路红线界内。在桥梁地段,运输便道内侧距承台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小于0.5m。(2)修建运输便道原则上依原地面标高为准,种植土不作清表处理,淤泥土、腐殖土等应挖除后换填,不增设路堤,不开挖路堑,不设排水设施(影响地方灌溉系统的除外),要绕避水塘、小山丘、房屋等障碍物。并考虑平整场地、压实后回填和路面的费用。(3)能利用乡村土路改扩建的尽量利用。(4)利用县、乡、村级沥青和混凝土道路的,按恢复原既有路面考虑费用(有补偿标准的按补偿标准计列费用)。
3.2.2山区地带遵循的设计原则
在山区地带修建运输便道,可能会遇到2种地形,一种是半挖半填的地形;另一种是盘山(长度换坡度)地形。对半挖半填的地形,应遵循以下设计原则:(1)尽量在缓坡且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段选择线位。(2)在考虑挖填平衡点时,应将挖坡高度控制在8m以内。(3)横断面设计应符合《公路路线设计规范》标准。(4)开挖面侧底应设排水沟,土质地段应设浆砌片石沟面,石质地段沟面裂隙处应采用水泥砂浆封堵。每300m长需设横向排水涵,路堤面应设浆砌片石排水沟槽。(5)填方侧,坡度大于1∶5的原地面,应在清除表层土质后开挖台阶。台阶宽度按满足摊铺并有利于机械施工为原则,土质路段横向宽度不小于3.0m,石质路段横向宽度不小于1.5m,台阶顶做成2%~4%(取3%)的内倾斜坡。砂类土上则不挖台阶,但必须将原地面以下20~30cm的表土翻松。对盘山(长度换坡度)的地形,应遵循以下设计原则:(1)根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第8.3.3条的规定,公路连续上坡或下坡时,应在不大于规定的纵坡长度之间设置缓和坡段;缓和坡段的纵坡应不大于3%,其长度应符合最小坡长的规定。(2)应按照现场实测地形(1∶2000)图,做好拉坡展线方案设计,选择挖填土石方小、路径最短的线位。(3)陡峭山岭地段,运输便道外侧应设计安全防撞混凝土构筑物。
3.2.3运输便道中的钢便桥设计
(1)河流流水量较大的江河类便桥,应采用钢便桥。(2)桥面与平常的水位应相差1.0m;荷载应满足装有6m3的混凝土搅拌车通行,满足Ⅳ级公路活载标准要求。(3)按公路工程概预算定额,计算所建钢便桥的费用。
3.2.4横坡设计
(1)路面设2%横向“人字”坡;干线运输便道两侧设排水沟,其他设单侧排水沟,山岭地段设急流槽。(2)在透水性不好的压实层上填筑透水性好的填料前,应在其表面设2%横坡。(3)新填路基土每层回填碾压厚度为20cm,预留2%的坡度,以利于排水。
3.2.5其他几个方面的设计原则
(1)错车道设置。错车道最大间距300m,错车位置至少可以看到2个相邻错车道位置。(2)安全设施。山岭地段的运输便道,其外侧应设防撞墩;边坡应考虑防护网、设挡墙。(3)用地宽度。即运输便道两侧实际占地水平宽度。(4)双车道与单车道的确定。以满足施工期间最大行车密度为原则,来确定运输便道是设计成双车道,还是设计成单车道。在昼夜行车密度不小于200辆时,设计成双车道;昼夜行车密度小于200辆时,设计成单车道。(5)复垦。运输便道占用耕地、鱼塘等,应进行复垦设计,恢复至原状。由县、乡、村级沥青和混凝土道路改扩建成运输便道时,可不考虑复垦,工程开通后移交给地方使用。
3.3主要技术条件
(1)执行《大临暂行规定》中表6.3.2-1的规定。(2)参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和《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中四级标准,不同纵坡的最大坡长、不同设计速度的最小坡长、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等。(3)纵坡。参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越岭的运输便道线路连续上坡(或下坡)路段,相对高差在200~500m时,平均纵坡不应大于5.5%;相对高差大于500m时,平均纵坡不应大于5%。任意连续3km路段的平均纵坡不应大于5.5%。(4)路堤最大高度及边坡坡度,执行《大临暂行规定》中表6.3.2-2的规定。(5)路堑高度及边坡坡度,执行《大临暂行规定》中表6.3.2-3的规定。
3.3.1路面种类和路基填料选择
临时运输便道路面,原则上选择以下3种类型:(1)泥结碎石路面;(2)碎砖路面;(3)砂土路面。设计中,应结合当地建筑材料来源及价格,进行经济比较后确定路面类型。采用碎砖材料的路面仅考虑运输费。(5)路基填料选择应就地(近)取材,以节省投资。
3.3.2运输便道路基压实度设计标准
参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四级标准。
4概算编制实例
某新建时速200km的客货共线铁路,线路全长152km,站前工程工期3年。其中5km的双线铁路路段,地形平坦。需修建一条1km的双车道运输便道,路面采用泥结碎石材料,其一半宽度可占用铁路红线内征地,并利用铁路路基同侧的排水沟。按照以上所述的建设和技术标准,完成了运输便道的施工图设计,计算出了工程数量。按可参照的工程定额和概算编制办法等,编制的该运输便道的概算。
5结束语
在铁路工程建设中,有的建设项目需要修建运输便道,来运输工程建设所需的材料设备。本文根据《大临暂行规定》的要求,对运输便道选线应把握的要点,设计应遵循的标准和技术条件进行了详细地阐述。并以某新建铁路5km的双线区段为例,修建1km运输便道需要的投资编制了概算,大约33万元。
参考文献
[1]铁建设〔2008〕189号,铁路大型临时工程和过渡工程设计暂行规定[S].
[2]JTGB01-201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S].
[3]JTGD20-2006,公路路线设计规范[S].
[4]JTGD30-201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