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电子专业职业素养

电子专业职业素养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8 08:55:0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电子专业职业素养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电子专业职业素养

篇1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B-0063-02

中职教育担负着培养服务一线生产、工作的技能型人才的任务,也必然少不了职业素养的培养。职业素养是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技能几个方面的综合。当前中职学生在就业中存在让不少用人单位头痛的问题:流动性大,缺乏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等,这些问题反映出来的是学生在职业素养上的缺乏。如何提高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就业机会,并使其顺利入职,已成为当前中职学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试从职业环境创设、习惯养成、教学方法改革和校企合作等方面提出提高中职电子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策略。

一、创设环境,强化职业意识

职业环境的创设,是职业素养培养的前提。它让学生“身临其境”,充分感受职业氛围,不断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教室和实训室是中职电子专业学生在校期间两个重要的学习场所,我们可以结合相关电子企业的企业文化及工作环境,对这两个场所进行企业化的环境创设,充分发挥其育人的作用并为职业教育服务。

教室作为一个特定的空间,具备教育和文化的特征,并能反映当前职业教育的特点和专业的特色。首先,从文化功能上考虑。电子专业教室职业化创设可以把相关电子企业文化引入,通过环境熏陶,树立学生的职业意识。学校培养的学生最终是要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让企业文化走进教室,在教室里设置文化墙,张贴优秀电子企业图片,管理细则,使学生能够尽早了解企业,认同企业,帮助学生毕业后顺利入职;发挥榜样的力量,张贴电子专业优秀毕业生、优秀学生简介,带动学生的专业学习,帮助学生规划有效的职业愿景;以行业需要为导向,根据企业人才素质要求,促使学生充分认识自我并提升自我等。其次,从专业教育功能上考虑。电子专业在元件检测、焊接、安装等基础技能项目的实施上对硬件设施的要求不高,因此我们可以在教室原有的条件下增设技能模块,如电子元器件检测、电子设备安装与调试、家电产品检修等模块,并配套相应工具:万用表、电烙铁、检测仪表等。这样,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空余时间,随时参与专业实践,置身于职业环境中,扮演准职业人。

实训室是电子专业学生参与职业技能实践的重要场所,也是提高其职业意识,安全、规范生产意识的重要场合。因此,对实训室环境的建设,除了一般意义上对实训设备、服务设施等的建设,使实训室满足学生实训需要,满足师资培训需要外,更要加强其人文意义上的深层次的打造。例如,在实训室营造企业安全生产和规范管理的环境,强化学生的职业规范意识,安全意识;在学生的实训操作上引入企业规范的流程管理,提升学生的职业化工作技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岗位意识;在对实训室的管理上,引进企业的“5S”管理,时刻保证实训室的清洁、有序、完好,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抓好养成教育,做准职业人

习惯是一种相对固定的行为模式,具备稳定性和自觉性。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成就一个人,坏习惯却往往成为人生发展的障碍,因此抓好中职学生的养成教育,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基础,也是一项长期工作,应该贯穿于学生学生、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规范、持续的日常管理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的基本保障。“没有规则不成方圆”,学生的常规管理从一开始就应该规范化,学生进入校园的第一天,就应该明确学校的纪律,班级的制度,并通过这些规矩约束自己的行为,逐渐从他律变为自律。日常管理要求细化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一个环节,既有学生做事的养成教育,也同时涉及做人的养成教育。例如,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上,对学生基本操作――焊接、安装、检测等,必须做到规范化、专业化;电子专业的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应与企业车间管理对接,让学生一开始就按企业要求,进行安全、规范、标准的操作与生产。当然,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日的事情,他需要日复一日的不断强化,依赖作为教师的我们灌注足够的爱心、耐心和细心,并辅以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有所成效。此外,良好的行为习惯,还依托于丰富的校园活动,班团活动,让学生在活动的外化作用,自觉将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形成一种自我意识,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三、改革教学方法,提高综合素质

中职教学模式应结合学生特点与课程目标要求,并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地位。对此,可以采用当前广泛推广的适应中职培养目标的教学方法,例如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职业电子专业教学中,项目是指以制作一件具体的电子产品,或者是进行一项具体的故障检测等,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具体事件的任务。它是一定教学内容之下的具体工作过程的体现,能够将电子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又不脱离企业和行业生产的需要,学生通过有效的自我评价、师生评价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在稳压电源电路的内容教学中,可以设置这样的项目――可调式稳压电源电路的安装与调试,并在项目中细分出电子元器件的检测,元件的安装、焊接,电路调试等任务。在任务实施过程中,将学生按每组5~6个人随机分组,由小组制定出具体的工作方案,结合企业的工作流程进行合理分工,并明确职责。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独立而又相互协作的方式完成任务,最后师生对项目过程与项目结果做出合理评价,巩固学习成果。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课本的知识要点和技能要点以“项目”呈现,让学生体验了企业生产简单电源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做中学,做中教”的理念,最大程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创新精神和责任意识。

“教无定法”,但是不管什么样的教学,都应该是为学生服务,能够最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并能适应当下人才培养需要,满足企业用人需求,这才是改革教学方法的实质。

四、加强校企合作,完美转型

校企合作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也是职业教育育人的需要。电子信息产业是一个发展迅猛的行业,校企合作对中职电子专业有着非常意义,通过形式多样的校企合作,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企业,参与企业实践,对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实现“职业人” 的角色转换有重要意义。

例如,引企入校,构建校内实训。校内实训基地通过引进相关电子企业的工作设备,模拟企业生产情景,并实现企业化的管理,按照企业的工作流程进行实训、生产,让学生在学校就能很好的体验企业生产的真实环境和工作任务,掌握到行业先进技术,提高实践能力。同时又在企业管理理念、企业文化的熏陶下,树立产品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实现了理论到实践、学习到生产的过渡,为学校向企业输送合格人才提供了前提。又如,走进企业,让电子专业学生接受阶段性顶岗实习,实现校企深度合作,使学生职业素养实现质的飞跃。顶岗实习能使学生“零距离”接触企业,并在相应的岗位上与企业员工一样接受企业的管理,进行同样强度的生产,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学生的抗挫能力;能增强学生的岗位意识,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能增强学生的社会经验,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总的来说,顶岗实习能很好的实现学生在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技能几个方面的提高,帮助学生实现从学生角色到“职业人”的完美转型。

总之,良好的职业素养不仅仅是企业用人的要求,也是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应针对专业特点,把职业素养培养贯穿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中,体现到每一个细节上,以提高企业对学生的满意度,提高学生就业率。

【参考文献】

[1]文春帆,姚贵平.中职生职业生涯设计导航[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梁枫.职业素养修炼[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2

篇2

一、职业素质的启蒙和引导

刚刚入校的大一新生大多数都是对自己选择的专业并没有很清楚的认识,他们中有的人是觉得应用电子专业很新鲜,甚至有的人只是觉得专业的名字好听就选择就读了。如果这样来开始日后的学习,学习没有正确的动力和方向,很显然是不会持久的。这时应当为这些刚进大选校园的学生进行相关的专业教育。《职业素质修炼》课程是针对大一新生的一门独特的应用电子专业的职业素质意识培养课程。这门课程改变了过去上课不是知识讲授就是技能训练的模式,它运用体验式教学法,以学生的自我学习训练为主。一般将学生按10人左右分成若干团队,通过故事启发、游戏活动、团队展示表演、即兴演讲、主题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自己从中得到感悟,以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并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教师在每次课推出一个关于职业素质的主题,并以此为中心收集素材、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引导、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并适时作提炼总结。让学生在亲身的体验中感悟知识、培养能力。

这门课程并不要求学生掌握多少理论和知识,更注重学生学会团队协作与沟通,培养敬业、责任、创新、规范、服从等职业意识,具有良好职业习惯和沟通能力。对学生的考核不是一次考试定,而是考虑职业素质培养的特点,根据平时学生每一次的考勤、仪表、课堂参与情况以及表现而定。

二、课内教学的要求和渗透

应用电子专业职业素质的养成关键要靠校内教学的课堂。学生在文化课上能学到知识,这是提高一个人的基本素质的必须条件。学生在专业课上能接触到更多应用电子专业的行业常识,这些能帮助学生更快的进入角色融入职场。学生在技能课上训练的专业技能可以让学生更顺利的走上实地工作岗位。

根据企业的发展要求,高职毕业生不仅要具备较强的应知应会能力,而且要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养成正确的职业态度,较高的职业素养,是学生在毕业后胜任工作岗位的一个重要因素。

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和基本素养要求如下:(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纪守法;(2)正直诚信,有责任感;(3)自我管理,不断进取;(4)有全局观念和团队精神;(5)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精力充沛;(6)开拓创新能力。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近一半的比例。校内实验实训室既是开展实践教学的场所,又是按培养目标完成职业技能训练的基本保证,因此实验实训室的建设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课内教学对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不能仅仅停留在教学内容上。对课堂的要求,教学的组织等过程也可以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起到很好的促进效果。

三、课外活动的锻炼和提高

高职院校除了课内教学以外还有很多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职业素质的培养仅仅依靠课内教学也是远远不够的。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如电子行业各岗位的技能比赛、演讲比赛、文艺比赛、体育比赛等,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心理素质、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等。另外,应该鼓励学生成立电子产品制作协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等相关协会,积极开展活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职业意识,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等。

高职院校在应用电子专业的教学中一般都安排有校外的实习实训环节,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个学生与电子行业零距离接触的机会,做好职业素质的培养工作。

在校外实习实训的过程中,学生亲身感受了行业的要求、企业的要求、岗位的要求,他能结合自身的实际,修正自己的职业规划,自觉进行职业素质修炼,以达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四、专业导师的感染和熏陶

除了对普通教师的要求以外,应用电子专业的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文明形象。电子行业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的职业素质,教师首先要具备。因为学生职业素质、职业习惯的养成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教师要用职业化的言谈举止、职业能力塑造良好的职业教育氛围,以此去教育、影响和改造学生。教师的身体力行,会给学生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更加有利于应用电子专业职业素质的培养。

篇3

(一)工作过程分析深入相关企业、院校,广泛调研,认真分析,确定电子信息类专业职业素质要求。利用2011级学生见习之机,走向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陕西黄河机械厂、达内软件公司、富士达等企业通过现场观摩、交谈、及管理人员报告,对岗位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纳出行动领域的综合能力要求:(1)专业技能方面需要具备:应用相关材料、设备、工具、过程或产品的思维能力和工作能力;车间和实验室实践的知识和思维能力;与工程相关的背景知识,即经营与管理,技术的应用和开发等;有从技术文献获得信息,并加以应用的能力;有应用合适的实践规范和工业标准的能力;具有工程过程管理原理的思维能力;知晓质量问题及其在持续改进中的应用。(2)自我情感调节与职业态度方面应具有:乐观、自信、勇气、感恩、欣赏等正确的非智力情绪。

(二)教学过程分析根据认知规律和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及分层分级分类训练的原则,为培养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设计、建立了与本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循序渐进的实践课程教学体系,结合我校特点形成“课程实验注重知识点、课程设计连点成线、综合设计跨课成面”的实践教学体系。将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的教学计划作了相应的调整和补充,把工业见习感性认识的实践环节由第五学期提前到第三学期、增加了金工实习环节;在原有课程实验的基础上,重新布局、规划了接近实际应用的课程设计和综合设计实践教学项目40余项。结合我校电子信息类实验条件并充分考虑课时的限制和学生基础差异,使这些项目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可更新的特点。完成了从行动领域素质要求到学习领域中学习任务(项目载体)的转换。使实践教学体系更完备、更科学、更有利于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和适用性、竞争力的提高。

(三)教学实践研究与教学模式形成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进行广泛的学习与交流。曾于2013分别参加了清华大学电工电子技术实训中心组织的“FPGA骨干教师考查培训班”、教育部“高校电子电气课程教学系列报告会”、“西北地区电子技术与线路课程教学改革研讨会”。于2014年参加了陕西省教育厅组织的“高等学校MOOCS时代的教学创新与改革报告会”、“视频公开课研讨会”;走访参观了西安交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和培华学院;2014年8月承办了“西北地区电子技术与线路课程教学改革研讨会”。通过广泛的学习与交流,对兄弟院校的经验进行了适切性取舍,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教学模式。

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工程素质培养模式的内涵

1.创设项目式教学情境。强调教学内容和素材尽可能来自实际应用需求,创造工程实际环境,将项目论证、组织实施、阶段任务落实、产品性能测试分析、技术报告撰写等项目完成的整个过程贯穿于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参与工程实践项目。2.采用答辩式的项目方案论证和设计成果验收。突出了教学工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针对项目任务要求,以答辩方式组织课堂,让每个学生拿出自己设计方案进行单个方案汇报,然后又师生集体评议——即由设计学生对自己设计方案向全班汇报,老师和其他同学就相关问题进行提问、再由汇报者做出解答。要求同学们不但知己而且知彼,使每个学生了解多个项目的实现思路,明确每一个项目多种实现途径。从不同角度对各组选定题目的内容获得更全面、更具体、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力求收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设计成果验收环节中也采用了边演示、边解说、边提问、边解答,设计结果优劣一目了然,成果验收环节的成绩由师生共同评出等次。通过这种形式互动教学促使学生不断地思考,提高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同时,对考查课成绩的形成融入民主成分[6],增加了透明度和说服力。3.阶段任务完成情况的验收检查。通过下达项目工作任务让学生明确要去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完成工作任务需要哪些知识和技能,怎样去查找有关的资料,怎样去制定项目实施计划之后,指导小组长根据同学的特长进行项目任务分工。在分工协作基础上,限定功能设计、电路设计、PCB板的制作、焊接组装、电路调试、电路作品展示等阶段任务完成的时限。一方面,督促学生的学习进度,另一方面对阶段性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作出评判,作为最终考查成绩合成的依据。在教学方法上实施“教、学、做”合一原则,以项目驱动法组织教学,注重实践性教学,所有课程设计和综合实训内容完全产品化。4.课程体系建设重点放在“两个核心专业能力课、一个优质核心课程”上。以“重点打造核心专业能力,重点建设优质核心课程”为目标,围绕核心专业能力培养,开发“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与“电路综合设计”两门项目教学型课程构建了专业优质核心课程体系,申请获批“模拟电子技术”省级网络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一项。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教育信息上网、专业资源共享。5.凝聚了各有侧重设计专长的中、青年教师投身于实践教学。用项目经费资助了具有实践教学热情的教师外出研讨交流、发表教学研究论文、有组织地指导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技能,初步形成一支项目式教学师资团队,其中,3人已获得“双师证”。

三、教学模式应用效果

新模式在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两个专业的09、10、11、12级中10个教学班的“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电路综合设计”试行推广,成效较为明显。收回设计作品100多件,部分获得实用新型专利。基于项目式教学,组织我院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未来伙伴杯”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延安市大学生科技创新创意大赛等赛事,获奖60余人次,显性受益学生达50余人。特别是在“2014年TI杯电子设计竞赛”中,我校学生获得陕西赛区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一项,打破了我校电子设计竞赛最好成绩——二等奖一项的记录。

篇4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信息技术无处不在。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信息产业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物联网技术、嵌入式技术、传感器技术、微机电技术等新技术的发展正在迅速颠覆我们的传统认知观念,同时也给社会生产、人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然而在信息产业规模不断扩张的背景下,与之矛盾的却是从业人员素质的良莠不齐,这种情况在信息产业人才需求的不同层次上都是存在的,从较高层次的具备丰富理论知识和较强开发能力的研发工程师到实践经验丰富动手能力强的蓝领技术工人,真正符合企业人才需求的高校毕业生并不多见。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定位是综合素质较高、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应用型技术员工。然而很多企业对于专科院校毕业生望而却步,原因是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未能达到企业要求,究其深层次原因则是专科院校教师综合素质与信息时代企业用工需求的不匹配所致。高职院校教师有别于普通高校教师,他们不仅要能够传授理论知识,同时还需具备较强的专业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示范能力。本文以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专业为例,站在当前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从教师素质培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等角度分析了如何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与工程实践能力以及两者之间的互融互通。

1高职院校电子信息专业教师双师素质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教育体制改革也在不断深化,社会所赋予高职院校的一个主要职能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2016年年底,刘延东副总理在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座谈会上发表了题为《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开创我国现代职业教育新局面》的讲话,在讲话中提到要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创新,强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努力建成一批高水平的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加快培育大批具有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人才。由此可见培养具有专业技能和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赋予职业教育的神圣职能。

1.1高职院校电子信息专业教师现状

以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专业为例,目前专业所配备教师构成主要有这三类。第一类,工科硕士研究生毕业从大学通过校园招聘直接进入到电气与信息学院专业教师岗位,基本是校园对校园,没有任何企业工作经验,这类教师人数所占比重最大。这类教师的特点是理论功底较为扎实,年轻有活力,但缺乏科研实践工作经验,虽然在研究生期间跟随导师做过一些项目,但是相比较而言工程实践经验还是较弱的。第二类,长期从事校园教学活动和校内实践课程教学活动的教师,这一类的教师特点是教学基本功扎实,经过十多年的课堂教学实战,积累了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但是其不足之处是从未完整参与过企业产品研发调试生产等一系列产品开发环节。工程实践经验薄弱,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倾向仍然存在。第三类,从企业招聘过来的具有产品开发经验的工程师,这类教师属于半路出家,他们的特点是具有多年的一线产品开发设计经验,电子软硬件设计能力较强,不足之处是课堂教学经验非常少(少部分在企业兼职承担一些技能教学培训活动的工程师可能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少数人还由于教学能力的限制会出现肚子里有货倒不出来的尴尬境地。综观以上三种情况,前两类教师薄弱环节是专业实践能力较弱,第三类教师是教学能力有待提高,通过比较发现,都存在一定的短板,但是从双师素质的内涵出发来考量,显然每一类教师的综合素质都函待解决提高。

1.2高职院校双师素质内涵探索

双师型教师是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和关键性问题,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对于我国职业教育、信息产业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能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双师型教师从其内涵意义上来说应该包含以下两个层面。

(1)双职称型。对于专业教师应该在取得专业教师资格证书的同时还应取得专业领域内被认可的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等资格证书。

(2)双能力型。对于专业教师从能力的角度既要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在专业领域内指导学生从事专业实践活动。

这两个层面是相辅相成的,第一层次可以说是基本硬性指标,在本校电子信息专业的从业教师被要求教师资格证和工程师证同时作为职称评定和一些科研课题申报的门槛条件。而第二个层次相对而言要求就比较抽象、比较难以量化,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双师素质能力评定带来了困难。而这种困难也是双向的,从管理者角度出发无法有效判断教师的专业实践综合素质能力的大小;从专业教师的角度出发他们自己也有一定的困惑,究竟如何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才能教出一批合格的技能型人才。

2 高职院校电子信息专业学生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

为了能够寻找更好的双师型教师素质培养之路,还是要追根溯源,从源头开始,把握住当今时代信息产业发展过程中对人才需求的内涵,这样才能够为双师型教师素质培养指明方向。具体而言就本校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就要因地制宜,充分调研考察本地信息产业的特色和需求。

2.1人才培养方案与当地信息产业的特点相结合

扬州信息产业主要集中在半导体器件生产、光伏产业、电机控制产业、电力电子产业、军用通信产品和电源等领域,应该来说产业体量较大,人才需求量完全能够满足本校毕业生数量。近几年本校深入多加企业内部调研企业人才需求情况,对不同行业领域的企业人才需求进行归纳总结,梳理出一些共性的要求,然后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将这些需求转化为相应的课程设置和实践技能培训。例如扬州万方电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从事军用通信产品研发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产品为军用加固计算机和军用刀片式服务器。在梳理该公司的人才需求时,针对本校毕业生工作岗位主要有:刀片式服务器主板功能测试、服务器系统连调及组装、服务器主机软件性能测试等。针对上述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在人才培养课程设置中有针对性的添加一些新内容比如在计算机原理当中增添服务器主板硬件架构介绍章节,在嵌入式系统课程当中添加嵌入式系统性能测试章节等内容。当然这些内容专职教师首先要会,不仅从理论层面完全掌握,同时还要去企业进行短期实践。

2.2课堂理论授课内容辐射企业岗位工作需求

在人才培养方案当中专业理论课是方案的核心课程,而在传统的理论授课模式下,专职教师往往照本宣科,站在讲台上照着课本或者PPT讲稿进行授课,这种方式学生听起来乏味而枯燥,原因在于教师脑海里只有理论知识,而缺少理论联系实际工作过程的样本内容,无法向学生展示这些理论知识如何运用到具体的项目开发过程,即使有一些教师意识到这一点,通过网络查阅相关的实践操作内容,由于自己毕竟没有亲身参与过企业实践,因此授课时也只是大而化之、笼统概述、流于形式。因此必要的校企合作机制、产教结合模式是培养教师双师素质的必经之路。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可以进一步细化具体的操作步骤,例如学校和企业可以进行岗位需求的理论知识储备标准化工作。将不同岗位所需的理论知识点进行梳理,形成标准化的教案以及相关企业实践案例,专职教师在进行专业理论课授课之前,首先到企业进行岗位理论知识实践,按照岗位要求和标准化教案来进行理论课程与岗位实践内容的备课工作。

3不断优化校企合作模式,建设高含金量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

教育部高教司在其的《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曾明确指出,高职院校要主动为行业企业服务,行业企业要积极参与学校教学实践活动,学校和企业要建立有利于提高教师质量的机制和政策。因此校企合作其实质是学校与企业建立起一种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合作模式。

3.1校企合作经验模式概述

早在2006年,校企合作作为我国高职教育管理部门以及办学机构主推的一种办学模式而被大力提倡。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已经开展了校企合作项目,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校企合作自从06年以来经过了10余年的发展,并没有能够形成一个共性的经验模式。相反在多年的合作办学中,很多院校经验反馈都是因地制宜,根据不同行业,不同院校的实际情况,来有针对性的进行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模式发展至今概括来讲主要有这样几种,首先从企业规模角度出发,有基于特色产业园模式的校企合作;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工程研究中心的校企合作;还有在一些集团公司内部与学校共同开展的双师团队共建模式的校企合作。我校和企业进行合作主要是基于前两种模式。

3.2依据校情优化校企合作模式,提升专职教师双师素质

校企合作模式需依校情的不同而进行定制,根据学院专职教师双师素质的薄弱环节,开展面向教师的校企合作培训活动。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扬州地方经济产业为依托,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已有近10年的历史,在这些年的历史经验中,针教师综合素质培养的项目主要有企业访问工程师、企业定岗培训等。专职教师通过这些合作项目赴企业进行实践技能培训,直接参与到企业项目产品的开发过程中,同时还能够和企业工程师进行实践技能交流和切磋。目前看来对于这些项目所收到的效果并不是特别理想,很多老师在做访问工程师的时候,流于形式,企业在对待访问工程师项目的教师也是浮于表面,并没有根据教师的客观情况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实践内容定制,访问工程师结束之后,教师只要向学院提交一份报告就结束了,这样流于表面的校企合作显然是无法取得既定目标的,因此要对校企合作模式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严格管控整个项目的每一个环节,对于教师在企业的实践活动要有主题,有针对性,同时要提出任务目标,细化任务目标的考核项,细化企业导师指导任务内容以及考核目标,用制度和措施来保障教师在企业进行专业实践活动中学到知识,提高校企合作项目的含金量,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教师访问企业变得有意义,教师的综合素质才能够有效提高,同时要强调学校和企业的责任意识和监督意识,双管齐下,从而为职业院校的教师双师素质培养机制提供可靠保障。

4 结语

高职院校教师素质培养关系到办学质量、人才培养、毕业生综合素质等诸多因素,是高职院校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而目前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实践技能普遍较弱,校企合作项目流于形式,本文提出了一些优化校企合作模式的建议,这些建议需要学校和企业认真履行实施,并通过实践来进行验证。双师素质培养任重而道远,绝非一日之功,只有在理论指导与实践验证的矛盾统一中才能够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兰小云. 行业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

篇5

教学中国职业技术教育JIAOXUE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4高程可以顺利有效地完成。综上所述,对于新课型的研究和尝试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化,首先我们必须确定整个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从宏观的角度思考英语学习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把课型作为达成教学目标的方法和形式,不断创新,开发出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不再是空中楼阁,不再是时间和资源的浪费,才能真正地服务于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应该是每一位教育者的最大心愿。素养是个人与外界作合理而有效的沟通或互动所需具备的条件。中国知网(CNKI)将职业素养定义为: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笔者认为,职业素养是指特定的人群在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在包括人文知识、科学知识、职业技能、职业活动领悟力、生产服务流程、工艺原理、行业规则、职业理想、职业道德等方面所进行的勤奋学习与涵养锻炼的工夫,以及在上述方面已达到的水平。新晨

篇6

(1)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是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教师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可以检验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促使教师转变教学理念。

(2)提升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参加大赛的教师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之后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训练。

(3)搭建学校和企业交流的平台。“特步杯”全国电子商务实战技能大赛是由特步、361°、乔丹、鸿星尔克和七匹狼等知名电子商务企业赞助和支持。参赛的指导教师可以与企业面对面交流,探讨电子商务企业岗位需求和改革专业教学方法等问题。

2.技能大赛有利于促进学生成长

(1)锻炼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技能。参赛学生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沙场征战”。笔者学校学生在初赛阶段,开始建设手机版网店,他们不太熟悉,大家共同研究,最后顺利完成任务。大赛锻炼了学生不畏困难、认真钻研、勇于创新、团结协作和执行力等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

(2)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参赛学生毕业后受到企业的青睐,实习和就业机会大大增加。

(3)提供竞技学习的平台。通过比赛,学生和兄弟学校的选手同场竞技、交流学习,职业素养和技能进一步提高。

3.技能大赛有利于促进校企合作和实训基地的建设

电商企业普遍认可在技能大赛中脱颖而出的学生。大赛获奖学生是企业的香饽饽,许多电商企业主动联系学校预订大赛学生,学校借助机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顶岗实习基地。

二、基于技能大赛的电子商务教学改革建议

1.构建与技能大赛及职业标准相衔接的专业课程体系

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应该以电子商务职业标准和全国电子商务技术职业技能大赛要求为指导,进行职业能力分析,构建与技能大赛及职业标准相衔接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推进教学内容与技能大赛的融合,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能力,提升教学水平。

应科学地设置课程,重视对学生进行“双核”培养,即核心职业素养和核心职业技能的培养。同时,经过技能大赛的检验之后,教师可以将课程设置适当调整,更有效地提高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水平。

2.注重课程实训项目设计

“特步杯”全国电子商务实战技能大赛中,有一个环节是要求参赛学生对产品进行O2O整合营销。参赛团队充分利用了学校论坛、贴吧、微信和QQ等网络媒体进行宣传,同时通过学院宣传橱窗、学院广播站和促销海报等媒介,借助正在流行的《小苹果》热舞选拔赛开展线下活动。在大多数学校的课程中都会有网络营销课程,如果专业教师注重并合理设计了该课程的实训项目,那么参赛学生在做此项任务时会游刃有余。大赛指导教师将竞赛内容拆分为多个能力点,与专业课程进行匹配,总结出店铺运营、网络营销、网页美工和客服等赛点,然后合理设计相应课程的项目,提升了参赛竞技能力。

3.加快师资队伍建设

技能大赛要求指导教师做创新型教师。创新型教师要具有开放的思维与视野,要善于求异求新,要善于思考研究,要关注相关行业企业发展的最新动态,要对学生的新思路给予积极的鼓励,帮助学生实现从理念创新到实践探索的发展过程。学校要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4.完善校企合作和实训基地的建设

篇7

(二)构建“平台+方向+模块”的电子商务专业群课程体系

“平台”课程,是企业电子商务岗位群中应用层岗位要求所必备的公共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选定专门化方向做准备的课程。“方向”课程,是企业电子商务岗位群中操作层岗位要求掌握的核心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对应相应的专门化方向,对接操作层具体岗位。“模块”课程,是企业电子商务岗位群中管理层岗位要求掌握的拓展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体现专门化方向特色及岗位特定技术能力的课程,也是推动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课程。每一个模块是以工作任务或工作过程为依据,是围绕某一工作过程必须、够用的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融合,是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训练的综合。通过近两年的实践探索和电子商务专业各专门化方向的内部联系,我们构建了电子商务专业群“横向层次、纵向链路”的纵横结合课程体系。

1.课程体系设计目标为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我们将实际工作场景融入课程教学过程中,强调“实战”,即以企业实际业务为切入点,体现“上学即上班、上课即上岗”的实战教学理念。在重视学生专业技能培养时,也重视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的培养。课程体系设计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考虑职业岗位技能要求,兼顾电子商务职业技能鉴定;能力目标是理解和掌握网络客服、网店运营、网络营销、商务网站建设与维护的知识和操作技能;职业素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执行力、责任意识、团队意识、安全意识、学习能力、表达能力、交际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等。

2.课程体系横向层次结构电子商务专业群课程体系横向层次结构是指在课程设置时依据职业岗位群对岗位能力的具体要求分层次递进展开。专业群课程体系的横向层次结构分别体现在专业技术能力课程和职业素养课程体系中,如图1所示。(1)专业技术能力课程专业技术能力课程是面向职业岗位群,完成电子商务岗位具体工作任务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课程的核心是专业技术能力。其结构依层次分为应用层岗位技能课程、操作层岗位技能课程和管理层岗位技能课程。专业技术能力课程参见表2。“平台”课程是面向企业电子商务岗位群中应用层岗位,主要面向电子商务企业低级人才范畴,如前台接待员、办公室文员等。“平台”课程是电子商务专业各专门化方向通用课程,一方面让学生了解电子商务这一新型商务模式,为后续“方向”课程和“模块”课程学习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也为学生进入二年级选定专门化方向提供参考。“方向”课程是指面向企业电子商务岗位群中操作层岗位,主要面向电子商务企业中级人才范畴,如网络客服专员、网店运营专员、网络营销专员、网站开发员等。“方向”课程是电子商务专业各专门化方向核心岗位技术课程,以专门化方向技能实训为核心,为保障电子商务企业流畅运转。“模块”课程是指面向企业电子商务岗位群中管理层岗位,主要面向电子商务企业高级人才范畴,如网络客服主管、网店运营主管、网络营销主管、项目经理等。“模块”课程是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进一步延伸、拓展和提升的课程,目的是拓宽学生职业能力范围,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能够领导职能部门发挥其在企业日常运营的重要角色。(2)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课程职业素养课程是职业专门技术能力之外的综合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适应岗位的不断变换。职业素养能力分为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两大类:方法能力包括执行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社会能力包括表达能力、交际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职业素养能力从两方面获得,一是在专业技术能力课程中渗透职业素养能力;二是单独开设职业素养训练课。

3.课程体系纵向链路结构纵向链路结构课程体系针对职业专门技术能力中的操作层岗位技能课程,是针对职业核心岗位技能学习和训练的集合。专门化方向群中不同专门化方向根据培养目标的不同,选择相近或密切相关的若干个技术领域作为专门化方向的职业特定技术,并以链路课程的形式开展教学,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方式进行教学。电子商务专业各专门化方向链路课程分为核心技能课程实训、岗前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3个阶段,各阶段以技能训练为主,理论知识链接为辅。学生在技能训练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体现“做中学”;教师在学生技能训练过程中传授知识和技术指导,体现“做中教”。核心技能课程实训阶段强调对专门技能进行一定时间和强度的训练,一般在校内实训室进行。岗前综合实训阶段注重让学生在职业情景中对已掌握的几项技能进行综合应用,体现“实战”教学,该阶段可以在校内实战性实训室进行,也可以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最后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实现教学目标与社会职业岗位需求的衔接。“教、学、做”一体化纵向链路课程结构如图2所示。

(三)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电子商务专业群建设是否成功的关键是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而且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或企业实战经验。我们根据教师的知识和技能结构、企业实践经验等将专业教师细分为“平台”教师和“专门化方向”教师。“平台”教师主要负责“平台”课程的教学和技能训练指导,教师需了解电子商务职业岗位群中各岗位的具体要求和各专门化方向课程。“专门化方向”教师主要负责本专门化方向核心技能课程和拓展技能课程的教学和技能训练指导,教师需具备较强的电子商务企业实践经验和较高的电子商务技能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主要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相结合的方式来培养。“请进来”主要通过聘请电子商务企业专家来校兼职授课;邀请电子商务企业主管或电子商务培训机构高级讲师进校培训专业教师;引进电子商务企业项目或业务,吸收专业教师参与项目运作,以提升专业教师的实战经验和技能水平。“送出去”主要通过有计划、有针对性的选派专业教师参加电子商务企业、电子商务培训机构(如淘宝大学)举办的专业技能培训;选派教师参加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专业培训和学历教育学习;抽调教师进入企业工作,直接参与电子商务企业的运营和管理。

篇8

职业技术学校的办学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开设的专业必需与社会岗位相对应,专业培养的人才必须满足社会岗位的技能、知识、素养要求。但是,一些职业技术学校的专业设置,仍倾向于大众化、学科型,与社会岗位对口率不高,学生就业岗位不明确。那么,职业技术学校采取什么样的专业培养模式才能使学生掌握企事业单位需要的技能、找到满意的工作,使企事业单位能招聘到需要的人才,对学校的培养水平满意呢?笔者对职业技术学校工学结合的专业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制定了工学结合专业培养模式的实践步骤,具体实践方法以及实践实例。实践证明工学结合的专业培养模式是职业技术学校培养社会需要的优质人才的有效途径。

一、工学结合专业培养模式的实践步骤

工学结合专业培养模式总的来说是学校与企事业单位共同进行的人才培养,它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学校充分了解企事业单位的人才需求,即专业对应岗位是什么,有什么样的技能、知识、素养要求。如果学校单独盲目制定培养目标,最终学校培养的人才将无法满足社会要求,企事业单位进行二次培养。学校只有充分了解了企事业单位的人才需求,才能培养出学生自己满意,教师满意,学校满意,企事业单位满意的人才。

2.学校严格以企事业单位的人才需求为专业培养方向。如果职业技术学校采用大众型、学科型的人才培养方式,将违背职业技术学校的办学目的,结果只能是闭门造车,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满足社会需求。职业技术学校只有针对社会需求,才能有的放矢,准确、精确、高效地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3.学校积极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学校与企事业单位在场地、设备、人力资源上是互补的,一方面,企事业单位可以为学校提供实践师资、实践设备、实践场地等;另一方面,学校也可以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人员服务等。学校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培养人才是企事业单位与学校的共赢,学校提高了人才培养水平,企事业单位招聘到了优秀人才。

工学结合专业培养模式的具体实践步骤如下:

(1)通过社会调查掌握专业对应的社会岗位,以及相应岗位需要的技能、知识、素养要求。这是实现工学结合专业培养模式的基础,只有很好地实现了这一步,才能去继续完成后面的步骤。

(2)根据社会岗位的要求制定岗位型的专业培养方案。这是实现工学结合专业培养模式的关键,是学校专业人才培养的总的指导方向。只有很好地实现了这一步,才能正确指导具体的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如培养目标、技能要求、知识要求、素养要求、课程安排、教学方法等。

(3)根据专业培养方案,通过岗位型的专业培养方法培养人才。这一步是实现工学结合专业培养模式的落脚点,需要学校及教师一方面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培养学生,另一方面,也需要教师进行创新思维,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方式。[1]

二、工学结合专业培养模式的具体实践

1.掌握社会岗位要求。(1)对可能需要相关人才的企事业单位进行分类,并收集企事业单位名单。(2)走访企事业单位,通过对人事部门的人员以及一线技术人员的调查,掌握相关岗位设置,以及岗位要求,其中岗位要求除了技能要求,还必须包含知识要求、素养要求,要填写岗位设置及要求表。(3)根据走访调查结果,召集行业专业人士进行研讨,确定培养专业对应的岗位及岗位要求。

2.制定岗位型的专业培养方案。(1)培养目标,即,专业培养的学生对应的社会岗位是什么,就业的行业有哪些。(2)技能、知识、素养要求,即,培养的学生需要掌握哪些技能、知识和素养。(3)教学方式及安排,即,为了达到培养目标,课程、实训、实习的教学方式及安排。

3.采用岗位型的专业教学方法。(1)工作过程教学方法。根据岗位工作过程进行教学,让学生了解工作过程,并在工作过程中进行学习,即,用工作过程串联起需要掌握的技能、知识、素养等。[2](2)企事业单位和学校采用多种形式共同培养学生。如,企业参观、企业人员讲座、顶岗实习等,这些措施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而且可以让学生增强工作技能、感受企业文化,培养职业道德。[3]

三、实践举例

1.掌握社会岗位要求。(1)对有可能需要《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企事业单位进行分类,如互联网、金融、电子、电器、贸易、旅游等,并收集周边企事业单位信息。(2)走访相应企事业单位,通过对人事部门的人员以及一线技术人员的调查,填写岗位调查表,掌握相关岗位设置,以及岗位要求。其中岗位要求除了技能要求,还必须包含知识要求、素养要求。例如,笔者制作的岗位调查包含如下等问题:①贵单位的主营业务是什么?②贵单位有哪些与计算机相关的岗位,分别承担哪些主要工作?分别有哪些知识与技能要求?有哪些人文与素质要求?薪金分别是多少?③上述岗位中,您认为应届毕业生缺乏的技能主要有哪些?缺乏的素养主要有哪些?(3)根据走访调查结果,召集行业专业人士进行研讨,确定了《电子商务》专业对应的社会岗位是“电子商务师”,其岗位要求简介如下。技能要求:①能进行企事业单位电子商务系统规划与建设,包括可行性分析与设计、平台建设等。②能进行企事业单位电子商务系统管理,包括系统运行管理、安全管理、培训与指导等。③能进行企事业单位电子商务运营,包括网络采购、网络营销、客户服务、电子商务物流等。④能进行企事业单位商务网站评估,包括电子商务建设评估,电子商务应用评估等。知识要求:①企业信息化、商务网站及相关软硬件知识;②电子商务系统安全、交易安全知识;③岗位培训计划编写知识;④招标采购与网络采购流程知识;⑤网络营销策略与方法知识;⑥物流方案模型设计方法知识。素养要求:①敬业精神;②吃苦耐劳;③善于与人沟通;④善于文档写作与演讲;⑤具备团队协作精神。

2.采用岗位型的专业教学方法。(1)工作过程教学方法。根据电子商务师的工作过程组织教学,让学生了解岗位工作过程,并在工作过程中进行学习相关技能、知识和素养,即,用工作过程串联起需要掌握的技能、知识、素养等。例如,《电子商务》专业的第一门课程是《建构中小企业商务网》,该课程的设置源自于电子商务师岗位的一个工作过程,通过这门工作过程课程,可以融入电子商务系统规划、建设、管理等技能,企业信息化、商务网站、相关软硬件等知识,与人沟通、文档写作与演讲、团队协作等素养。(2)采用企业参观、企业人员讲座、顶岗实习等形式进行企事业单位和学校的共同培养方式。例如,《电子商务》专业每个学期都组织学生到相关的企业进行参观,如电子商务网站运营企业、家电企业的信息化部门等。每个学期邀请企业人员进行专题讲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每个学期至少一个月让学生到相关企业顶岗实习,增强学生工作技能、感受企业文化,培养职业道德。

四、结束语

职业技术学校的办学目的是为企事业单位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这就需要学校了解企事业单位的需求,以企事业单位的需求制定培养方案,并且与企事业单位共同进行人才培养,工学结合的专业培养方法正是基于这种思想。实践证明工学结合的专业培养模式是职业技术学校培养社会需要的优质人才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龚汉东.工学结合中校企合作问题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8,(15).

篇9

关键词 :电子商务;岗位群;专业群;课程体系

电子商务专业群是近年来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一种新理念,是专业建设的高级阶段。电子商务专业群建设,通过整合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营销与推广技术、网络客户服务与管理技术、网店运营与管理技术、网页设计与制作技术、商务网站建设与维护技术等资源,使各专业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形成合力。专业群建设是专业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电子商务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存在的不足

1.电子商务专业与计算机应用专业、计算机网络专业相对独立,互不依赖。电子商务专业虽定位为省重点建设专业,但与其他相关专业之间不能形成合力,缺乏竞争力。

2.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不具备针对性、灵活性,岗位适应性不强,造成毕业生对口就业难;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不符合企业电子商务岗位的要求;课堂教学重理论讲授、轻技能训练,学生缺乏必备的岗位操作技能,造成毕业生上岗难。

二、电子商务专业群建设原则

1. 围绕企业电子商务岗位需求构建电子商务专业群笔者通过对东莞市电子商务协会、博商会、大朗电子商务产业中心、松山湖电子商务产业园、石排电子商务生产力促进中心、高盛电子商务产业园等近百家电子商务企业的调研和实地考察,分析、归纳出符合企业需求的管理层、操作层和应用层的电子商务岗位群,参见表1。

根据企业电子商务岗位群,我们构建了网络客服、网店运营、网络营销、商务网站建设与维护4个专门化方向,各专门化方向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2. 以骨干专门化方向为龙头,带动群内其他专门化方向发展

根据企业电子商务岗位人才实际需求数量和东莞市经济转型升级带给电子商务的机会,我们确立了以网络客服和网店运营为骨干专门化方向,带动和辐射群内网络营销与推广、商务网站建设与维护专门化方向的发展,在资源共享、实训实习基地共用上形成合力,共同发展。

3. 电子商务专业群建设灵活性和稳定性相结合

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发展很快,电子商务交易模式日新月异,职业岗位越来越精细化,这些都要求专业群建设具备一定的灵活性。专业群的建设必需以电子商务就业为导向,与时俱进地适应东莞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专业群建设具有灵活性的同时,还应在“平台”课程、校内外实训实习基础、专业师资等方面保持相对稳定性。

三、电子商务专业群建设途径

(一)组建以职业特质为导向的企业专班

以职业特质为导向就是寻找与学生的职业兴趣相符合的职业岗位,当一个人的职业特质与职业方向相符合时,他会对职业产生更大的兴趣,更加全身心地投入。组建以职业特质为导向的企业专班需完成两项工作:

1. 开展职业特质测评。学校和电子商务行业协会、电子商务企业共同开发职业特质测评表,在一年级结束前两周用职业特质测评表对学生进行测评,通过比较分析测评结果,初步判断一个学生适合的职业岗位。

2. 组建电子商务企业专班。企业专班组建于第三学期初,企业专班的组建一定是以电子商务专业专门化方向群为前提的,每个专门化方向至少组建一个专班,并邀请一家与本专门化方向对接的岗位群相近的企业冠名。专班学生的选拔主要考虑4个要素:第一、学生本人真实意愿,权重30%;第二、职业特质测评结果,权重30%;第三、第一学年学生的学业成绩,权重20%;第四、任课教师的推荐意见,权重20%。综合上述4个要素,计算总分,按分数重新分班。

(二)构建“平台+方向+模块”的电子商务专业群课程体系

“平台”课程,是企业电子商务岗位群中应用层岗位要求所必备的公共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选定专门化方向做准备的课程。

“方向”课程,是企业电子商务岗位群中操作层岗位要求掌握的核心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对应相应的专门化方向,对接操作层具体岗位。

“模块”课程,是企业电子商务岗位群中管理层岗位要求掌握的拓展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体现专门化方向特色及岗位特定技术能力的课程,也是推动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课程。每一个模块是以工作任务或工作过程为依据,是围绕某一工作过程必须、够用的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融合,是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训练的综合。

通过近两年的实践探索和电子商务专业各专门化方向的内部联系,我们构建了电子商务专业群“横向层次、纵向链路”的纵横结合课程体系。

1. 课程体系设计目标

为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我们将实际工作场景融入课程教学过程中,强调“实战”,即以企业实际业务为切入点,体现“上学即上班、上课即上岗”的实战教学理念。在重视学生专业技能培养时,也重视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的培养。

课程体系设计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考虑职业岗位技能要求,兼顾电子商务职业技能鉴定;能力目标是理解和掌握网络客服、网店运营、网络营销、商务网站建设与维护的知识和操作技能;职业素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执行力、责任意识、团队意识、安全意识、学习能力、表达能力、交际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等。

2. 课程体系横向层次结构

电子商务专业群课程体系横向层次结构是指在课程设置时依据职业岗位群对岗位能力的具体要求分层次递进展开。专业群课程体系的横向层次结构分别体现在专业技术能力课程和职业素养课程体系中,如图1所示。

(1)专业技术能力课程

专业技术能力课程是面向职业岗位群,完成电子商务岗位具体工作任务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课程的核心是专业技术能力。其结构依层次分为应用层岗位技能课程、操作层岗位技能课程和管理层岗位技能课程。专业技术能力课程参见表2。

“平台”课程是面向企业电子商务岗位群中应用层岗位,主要面向电子商务企业低级人才范畴,如前台接待员、办公室文员等。“平台”课程是电子商务专业各专门化方向通用课程,一方面让学生了解电子商务这一新型商务模式,为后续“方向”课程和“模块”课程学习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也为学生进入二年级选定专门化方向提供参考。

“方向”课程是指面向企业电子商务岗位群中操作层岗位,主要面向电子商务企业中级人才范畴,如网络客服专员、网店运营专员、网络营销专员、网站开发员等。“方向”课程是电子商务专业各专门化方向核心岗位技术课程,以专门化方向技能实训为核心,为保障电子商务企业流畅运转。

“模块”课程是指面向企业电子商务岗位群中管理层岗位,主要面向电子商务企业高级人才范畴,如网络客服主管、网店运营主管、网络营销主管、项目经理等。“模块”课程是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进一步延伸、拓展和提升的课程,目的是拓宽学生职业能力范围,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能够领导职能部门发挥其在企业日常运营的重要角色。

(2)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课程

职业素养课程是职业专门技术能力之外的综合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适应岗位的不断变换。职业素养能力分为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两大类:方法能力包括执行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社会能力包括表达能力、交际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职业素养能力从两方面获得,一是在专业技术能力课程中渗透职业素养能力;二是单独开设职业素养训练课。

3. 课程体系纵向链路结构

纵向链路结构课程体系针对职业专门技术能力中的操作层岗位技能课程,是针对职业核心岗位技能学习和训练的集合。专门化方向群中不同专门化方向根据培养目标的不同,选择相近或密切相关的若干个技术领域作为专门化方向的职业特定技术,并以链路课程的形式开展教学,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方式进行教学。

电子商务专业各专门化方向链路课程分为核心技能课程实训、岗前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3个阶段,各阶段以技能训练为主,理论知识链接为辅。学生在技能训练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体现“做中学”;教师在学生技能训练过程中传授知识和技术指导,体现“做中教”。核心技能课程实训阶段强调对专门技能进行一定时间和强度的训练,一般在校内实训室进行。岗前综合实训阶段注重让学生在职业情景中对已掌握的几项技能进行综合应用,体现“实战”教学,该阶段可以在校内实战性实训室进行,也可以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最后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实现教学目标与社会职业岗位需求的衔接。“教、学、做”一体化纵向链路课程结构如图2所示。

(三)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电子商务专业群建设是否成功的关键是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而且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或企业实战经验。我们根据教师的知识和技能结构、企业实践经验等将专业教师细分为“平台”教师和“专门化方向”教师。“平台”教师主要负责“平台”课程的教学和技能训练指导,教师需了解电子商务职业岗位群中各岗位的具体要求和各专门化方向课程。“专门化方向”教师主要负责本专门化方向核心技能课程和拓展技能课程的教学和技能训练指导,教师需具备较强的电子商务企业实践经验和较高的电子商务技能水平。

“双师型”教师队伍主要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相结合的方式来培养。“请进来”主要通过聘请电子商务企业专家来校兼职授课;邀请电子商务企业主管或电子商务培训机构高级讲师进校培训专业教师;引进电子商务企业项目或业务,吸收专业教师参与项目运作,以提升专业教师的实战经验和技能水平。“送出去”主要通过有计划、有针对性的选派专业教师参加电子商务企业、电子商务培训机构(如淘宝大学)举办的专业技能培训;选派教师参加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专业培训和学历教育学习;抽调教师进入企业工作,直接参与电子商务企业的运营和管理。

(四)构建共享共用的实训基地和教学资源

电子商务专业群面向的是企业电子商务岗位群,岗位群的相似性和相关性使得各专门化方向的实践教学几乎能在同一个实训体系中完成。共享共用的实训基地建设就是要构建若干个设施设备完善、先进、稳定,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实训室和实训体系,以满足群内各专门化方向的实践教学需要。电子商务专业专门化方向群主要是培养网络客服类、网店运营类、网络营销类、商务网站建设与维护类岗位人才。因此,各专门化方向在培养目标的相近性,使得各专门化方向完成实训所需要的实训室有其相似性和通用性,让实训基地共享共用成为可能。

共享共用实训基地也为校企合作带来便利,形成产教结合的平台。一方面,通过校企共建共享实训基地,使产业主体和教育主体集中同一平台,最大限度地促进双方需求的殊途同归;另一方面,共建共享的实训基地资源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相对集中,可以保证产学项目的正常开展。

组建电子商务专业群是整合教师资源、教学资源,发挥效益的有效途径。在构建电子商务专业专门化方向群共享共用实训基地的同时,需开发与之相配套的实训体系和实训项目,否则电子商务专业专门化方向群的优势将不复存在。

教学资源建设是专门化方向群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电子商务专业群是一个集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和商业贸易多领域的专门化方向群。因此,教学资源建设要从整体出发,打破学科系统性的局限和原有各课程内容的归属性,围绕着信息技术与商业贸易两方面的内容建立一个共享共用的网络资源平台。

四、结束语

电子商务专业群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设与企业电子商务岗位相匹配、灵活性强、实用性高的电子商务专业专门化方向群、课程体系和实训实习基地,对我校做大做强电子商务专业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zhaopin.com.

[2] 51job.com.

[3] docin.com/p-350293700.html.

[4] 刘方,何玉宏. 高职院校专业群构建的路径探析[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5] 范民. 高职专业群课程体系中链路课程的设计[J]. 职业技术教育,2009(11).

篇10

一、坚持实战导向,突出技能教学标准与岗位技能紧密对接

(一)技能教学标准目标紧跟岗位设置,突出实战方向

电子技能教学标准的起草制定,经过大量的省内调研,其调研主体涵盖了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系统掌握了江苏省电子信息大类企业中电子专业岗位的分布、设置、需求和能力构成,而技能教学目标的设定兼顾素养培养、岗位培养和能力培养等,具体目标内容解读分析如下表。

(二)技能教学标准内容紧贴岗位技能,突出实战素养

电子技能教学标准内容以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发展为主线,遵循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注重技能学习的通用性、专业性、发展性,紧贴岗位技能,将技能教学内容划分为通用技能、专项技能、岗位实践三个部分。其中通用技能和专项技能以岗位技能学习领域划分,包括电子产品的装配、电子产品的调试、电子线路的绘制、单片机技术简单程序设计与应用、表面组装技术和电子产品维修与维护,此项技能标准全面贴近电子企业生产、设计、售后、维修等工作岗位的实用技能,为学生顺利高质量就业打下基础。而岗位实践就是围绕学生上岗前的实战技能训练和储备,更加贴近工作岗位实际,充分突出实战素养。

(三)技能教学标准实施紧扣岗位要素,突出实战需要

1.标准实施的师资条件紧扣岗位要素。根据电子专业技能教学需要,联合电子行业企业力量,建立一支校企互聘、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技能教学团队。教学团队以行业技术发展和岗位能力需求的变化为依据,在技能教学模式和方法上进行创新,整合开发技能教学内容,并有效组织实施。技能教学专任教师应具备电子企业实践经验,至少保证每两年累计不少于两个月的企业实践,技能教学能紧密结合电子行业发展,更新电子类专业技能教学内容,具有较好的课程组织与研发能力,将企业典型生产项目或产品转化成专业技能教学案例,依据技能教学实际需求开发符合专业现状的信息化教学资源。2.标准实施的实训条件紧扣岗位设施。技能标准实施硬件条件建设始终贯彻职业素养为重、工匠精神为首、人本思想为基、发展理念为脉,营造出技术化、人性化、生态化的良好实训氛围,为实现技能培养和素质提升的高度融合提供环境支持。按照职业性和教育性相统一的原则,对校内实训场地进行系统化的统筹设计,按照电子企业岗位要求优化空间设计、环境布置、工位摆布,校内实训室面积及设备配置满足学生的技能教学需要,建设成资源共享的集教学、评价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实训平台,并配备集生产、教学、研究、鉴定、大赛、服务、评价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实训中心。

二、坚持实测为先,突出技能教学标准的可测、可评、可用

为了更加突出技能教学标准的实测性,主要在三个方面予以加强。

(一)在评价体系建设上,引入多元的评价体系

专业技能教学标准制定采用多元主体、多元手段的综合评价体系,注重评价过程真实性和评价结果科学性相结合,全面关注职业教育学生的职业素养、技术技能和发展潜质,进行面向未来职业的特长性引导和发展性评价。

(二)在岗位能力培养上,制定可测的评分体系

在技能教学过程中,根据企业的生产现场岗位规范和技术标准,综合考虑职业素养、安全文明生产和5S管理作为重点,制作成科学标准的评分体系。工位记录表中的“安全生产”可包括穿戴规范、工具和仪器仪表摆放规范、设备维护、安全操作等,工位记录表中的“规范操作”可依据电子产品项目操作规范制定,对于不符合标准的,采用一票否决制。

(三)在技能标准应用上,强化可用的考核体系

开展技能教学结业综合评价考核,涵盖通用技能、专项技能、岗位实践,通过学业水平技能考试、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综合性大作业、典型项目、岗位实践报告等方式,编制结业评价量化表,形成有行业人员参与的、具有鉴定意义的综合评价结果,并将综合评价结果应用于结业、学业水平考试等重要环节,以全面提升电子专业技能教学标准的应用性。

三、坚持实效原则,突出标准的引领作用

篇11

1.热爱电子商务教育。踊跃探索电子商务专业的建设,构建电子商务实践的体系,有确切的电子商务思想,要持续的实践学习,不断的反思总结。

2.要可以与市场吻合,专注于关心电子商务界之最新动向。可以认识到现在正处在一个很活跃的时期,一个传统业务迈向电子商务的过渡时期,可以预测出电子商务人才可提供的市场需求。

3.拥有熟练的操作技巧以及巩固的电子商务理论知识。有能体现出理论水平和技能水平的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如电子商务师(国家劳动部职业鉴定中心认证)、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应用(阿里巴巴商务网站认证)等。

4.有校企合作项目。定期到相关企业学习、实习、指导,有企业实践经验。

5.有电子商务教学能力。在教育中呈现先进的教学理念,显示出巩固的电子商务基础知识以及技术水准,主动钻研和实践课程变革。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及职业道德修养。

6.有较高的教科研能力。“老师”和“技师”,两者单一的重叠并非“双师型”,往往是两者有机的综合在理论、职业修为、能力各方面,而各方面表现在课题钻研,项目合作,开发校本,个人成绩归纳等。

7.学校与企业协作,教师与学生授学,钻研课题等方面有社交能力,沟通组织能力。例如擅长组织学生创业活动,引导学生的创造性。呈现了适应,以及创造能力,展现了优良的职业修为。

二、实现电子商务双师型教师的方法

(一)在教学工作中实践专业技能电子商务教师面对的教学工作,要敢于因材施教,联合教育方针,对于不同情况制定出教学以及专业技能实习。笔者是一名电子商务教师,是从教计算机转来的。在电子商务教学中,众多的商务知识通过自学以来,结合国家劳动部的电子商务专业评定标准,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实践。首先,要熟悉了在线购物、在线支付还有电子商务运作流程,而后注册了本人的域名于中国数据网,还试验创建自己的电子商务网站,开始商对客服务,主营丝制品和外贸服装。运营网站几个月后,电子商务的趣味充盈在我的生活中,而且很快的挣回当初的成本。在教学过程中,一直把教育学生的职业道德当作教学重点,持续强化课程的变革。在“电子商务网站设计”,运用项目教学法的胜利,经过一个完全的商业网站创建将技术掌握以及素养升华为一体。在“电子交易”,角色扮演法被运用的很成功,不仅使学生摹拟真正的角色电子业务的历程,而且体会其中的趣味和兴致,在“物流基础”,策划了一场“商品包装”竞赛,用商务考察,讲座等方式来加强学生的物流概念,把学生的创新思想激起,电子商务教学使笔者觉得趣味无处不在。实习教育到处都是,指导教师以及课程设计是非常首要的。而最为重要的是学生在课程设计里的职业素质的修养,中心主题为“二十一世纪最需要的七种人才素质”的讲演,李开复谈到:“二十一世纪是集信息同享、公平竞争以及持续转变的时代——二十一世纪最需要的期中人才素质是——积极主动、标新实践、高EQ合作、跨范畴协作、高效沟通、热爱工作、达观向上。”此见解是非常正确的,而这类素养须值得电子商务老师拥有,而后在教育工作上呈现出这类素养。

篇12

一、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

目前在我国,高职院校主要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完成在校理论知识学习后,再去企业完成顶岗实习才能毕业。随着电子技术产业日新月异的变化,高职教育要按照高职人才的规格和基本特征,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技术人才,即培养“高级蓝领”“高级技工或技师”。可见,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既要有较高的技能操作水平,也要有理论和

实践融会贯通的分析能力。要培养能适应进企业顶岗实习的高职学生,作为电子技术专业课教师而言,下企业锻炼和实践是势在必行的。

二、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的意义

按照职业性和实践性的要求,加强实践教学、拥有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根本,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是提高教师技能、保证教育质量、培养“双师”素质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1.电子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现在大多数职业院校教师都是仅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高校毕业生,缺乏实践和生产操作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只能就理论讲解理论,不能联系生产和操作的实

际来给学生更形象的讲解。而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可以掌握和了解最新的电子元器件的装配技术和加工工艺以及最新的电子产品制作流程,从而做到对零散知识的整理和完善,更

有助于加深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结合,从而提高自身专业技能水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做到游刃有余,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和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2.电子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可以提高科研能力

目前,随着教学改革和发展,对专业课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老师仅仅靠一本书来上一门课的情景已经不复存在了。作为当代电子专业的高职院校教师,更要有自己的课题项目。如果每天都在学校里,是不可能完成有质量和水平的课题的。因此,非常需要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将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和企业的生产技术相结合起来,加快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和能力。

3.电子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可以提高工程职业素养

随着电子产业的不断发展,许多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员工的衣着得体、头发长短、操作是否标准到位等等职业素养都有严格要求,因为一个员工的失误和不标准都可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教师通过顶岗锻炼能深入地了解到企业对员工工程职业素养的要求,在教学中就可以有的放矢,高标准严要求。这样既提高了自身的工程职业素养,也能更好地培养出企业真正需要的高职人才。

可见,高职电子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是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强校企合作的具体体现;

同时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建设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促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孟祥林.关于高职教育学制改革的若干思考[J].职业与教育,2006(35).

篇13

当前各国政府极为重视电子商务的开展,把推行电子商务作为一项经济发展的战略任务对待,电子商务作为世界发展的新趋势,不仅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而且将逐步成为连接生产、流通和消费的极其重要的经济活动方式。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开始关注电子商务,重视电子商务的实际应用,并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了财富迅速聚集和跳跃式发展。

市场对电子商务专门人才也有着强劲的需求。从数字商品到实物商品,从工业、电信、交通、金融、商业、科技、旅游到政府管理部门等几乎所有领域,都是电子商务专门人才大显身手的地方。因此我们要在搞好电子商务的专业设计和重构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出市场急需的“产销对路”的高素质人才。

一、强化基础训练,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

1.利用网络,打好基础

可以说,了解网络功能,练习并形成能够加以利用的能力,是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的入门课和基础训练。在新生军训结束、按专业分班后,经历专业介绍、主题班会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熟悉和使用网络功能,对电子商务专业能力形成的重要性,就开始在专业教师和辅导员的引导下进行网页浏览与保存、信息搜索与分类、软件下载与安装、电子邮箱与实时通讯、博客使用等方面的训练。

2.掌握计算机能力,提高专业技能

通过专用主机的网站建设、域名注册及虚拟主机空间的租用,信息资料的查找、筛选、分类和统计,资料压缩和解压缩、密码的设置与解除,FTP的文件上传和下载,服务器端口软件的下载、安装与使用,电子图书和视频资料的调阅与使用,网页的设计与制作,网络广告与信息的等方面的训练,为学生进行电子化的商务训练奠定坚实基础。

二、狠抓实训实习,提高电子商务的专业技能

1.着力建设好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

遵循“校内的实训基地按企业模式办,校内的企业按实训基地办”的原则,成为“教学内容项目化,教学方式工作化,教学环境职场化,工作过程流程化,组织管理企业化”的“教学工厂”,给参加实训的学生一个真实的生产环境,让学生通过这样的实训,学到职业岗位需要的实际知识和技能,同时提高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2.强化电子商务模拟训练,紧跟电子商务发展

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电子商务的模拟训练平台建设,不仅安排了前台操作业务的基本技能训练,还要增加商贸网、网上商城、拍卖网、门户网站、搜索引擎、Email服务以及生产、库存、销售、营销和资金管理等训练内容,更贴近电子商务实际及其发展,使学生在校内基地有实实在在的专业能力训练。同时,我们还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到电子商务公司参观见学,接受企业组织的岗前培训,叫学生走得出去。企业也通过选拔,接受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加盟并开展实际业务,为他们的职业生涯开好头,引顺路。

3.强化专业综合实训

专业综合实训往往会与课程实训有重叠的现象发生,但由于课程实训不可避免地会有技能训练单一性的特征,只有综合实训才能把一个个单方面的技能训练串联起来,使之形成与工作岗位整体对接的职业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利用在淘宝网上开设的网络商店,把商务网站实训、网上银行与支付实训、网络营销实训、网页制作实训、网站安全维护实训等,通过网络商店的设立、营运实践中得以连接和强化。

三、抓好校企共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校企共建专业活动是按学院统一理念、思路和要求进行的。电子商务专业要与专业电子商务公司和有电子商务部门、电子商务活动的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开展专业共建活动。校企共建电子商务专业的内容包括:校企共建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定位,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进行校企合作共建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重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共建理实一体情境教学实训体系,形成了理实一体培养机制、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社会服务机制和校企、师生“互动、互位、互利、双赢”的共建专业新模式。

学院校企一体的实习基地要建设成现代化的高水平实习实训基地,要体现“四个强调”即强调要在工学结合、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上示范;强调要在专业建设与企业、行业、产业紧密结合;强调理实一体、顶岗实习;强调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技能。

以校企共建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定位为例,为了实现与电子商务行业对接,与合作企业一道,开展市场调研,分析调研信息,撰写调研报告。根据调研信息的分析,将专业的人才需求分为技术型、商务型和管理型。共同分析专业对接行业的电子商务型岗位、岗位工作任务和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态度结构,明确了专业所面临的基本就业岗位和所需的专项职业能力,明确人才培养的职业能力规格和双证融通的培养目标。

四、组织专业技能比武,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

组织专业技能比武,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是为了检验学生技能实训实际效果,同时激励学生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组织电子商务学生人人参加的技能赛,对优胜者给以表彰和奖励,颁发荣誉证书。比武构成可分理论部分和专业技能部分。理论部分比武即初赛,通过知识抢答的形式进行,对参赛选手理论知识和思想素质进行全面测试。比武内容为电子商务专业知识、电子商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其中专业知识、职业道德素质各占50%。专业技能部分即复赛,在网络平台采用实战的方式,利用一个月的时间,让比武学生利用平台充分进行商务活动,让学生具体实践自己的想法。这样,通过专业技能比武,学生的创造精神和竞争精神有了很大的提升,对他们专业素养的提高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