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对礼仪课程的建议

对礼仪课程的建议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8 08:55:1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对礼仪课程的建议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对礼仪课程的建议

篇1

(1)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由此可见,课程标准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进行教学评价的依据。2011年版历史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评价须以本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为依据”,只有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在评价学生学习时我们才能准确地把握学生知识掌握所要达到的层次和能力要求。

(2)关注学生的发展变化。学生的发展是教育的最终价值所在,是一切教育活动的本质追求。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学生都是优秀的,不存在智力水平差异的问题,只存在智力类型和学习类型差异的问题。因此,教学评价就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考虑每位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发展需要。2011年版《历史课程标准》“评价建议”(以无论是从评价内容还是评价结果的解释与反馈都提倡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这也为我们进行评价提供了更好的指引,需要我们在评价过程中正视每位学生的基础,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去看待学生,加强课堂教学评价的诊断、导向、激励等功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3)提倡评价目标、评价主体和评价方法的多元化。“评价建议”处处体现出了多元化的特点,如评价内容的多元化,指出“对学生历史学习的评价,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部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提倡“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同伴评价相结合”;评价方法的多元化,指出可以采取历史习作、历史调查、历史制作、纸笔测验、教师观察、学生的自评和互评等。多元化体现出了对学生的关爱,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从不同的角度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激励他们学习的兴趣,使评价成为推动学生积极进取的动力。

二、实施历史课堂教学评价的思考

认识到2011年版《历史课程标准》“评价建议”的这些特点后,我对在教学中进行教学评价的实施有所思考。

(1)评价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每一位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学生之间存在着能力和性格的差异,课堂上有些学生由于本身理解能力的原因对所学知识不能及时理解,或是由于自身性格原因对一些基础知识不愿回答,但并不能说明他就学不好历史,有可能他的历史考试成绩还不错。相反有些学生课上表现非常活跃,但一考试却不如人意,在历史教学评价时就应该把这些差异充分考虑进去。我们在评价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表现,更要重视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

关注学生的差异就要求我们在评价时更多关注学生的平时表现。注意观察学生参与课堂的表现,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对历史的感知、理解的状态,观察学生是否有进步等。学生平时课上参与、提问、交流的情况应在学期历史学成绩中占一定比例,这样才能调动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促进学生发展。

(2)树立开放的评价意识。这里所说的开放的评价意识,是相对于封闭性的评价意识而言的。封闭的评价主要表现在评价内容方面过多地偏重学科知识和能力的评价,忽视学生情感、态度、意志、信念等方面的评定。在评价方面注重“ 量化”,忽略“质性”评价,仍以传统的纸笔方式为主,评价过程显得封闭、静态,缺乏动态性。针对这种封闭性评价的不足,我们应尽可能创造一个开放的评价体系,它具体应包括:①评价主体向多元开放。改变以前单一的教师评价主体,让学生、家长成为评价主体参与进来。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历史作业在教师反馈后进行分析反思,从而明确自身取得的成绩、存在问题以及制定具体的改进方法。通过自我评价可以让学生对自己历史学习的特长以及不足有较为清楚地了解,从而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提高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②评价内容向全面开放。当前仅仅掌握知识与技能已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以前重知识技能的评价,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其他方面。如“对所学内容的情感倾向、对学习方式的效果领悟,以及与相关学科的迁移情况,特别是学生对历史认识上的变化”等进行全面考查和综合评价。我们在布置作业时,可以布置一些开放性的作业以考查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深刻性,以及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等。③评价方式向多样开放。改变单一的考试评价方法,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评价。我们应结合评价内容及学生学习特点,选择适当的评价方式,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反映学生的发展变化,通过课堂观察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用档案袋搜集学生的作品,展示学生的成长过程;从合作活动中了解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技能等等。

篇2

“对分课堂”是由复旦大学心理学系张学新教授基于对大学课堂教学现状的思考和实践,于2013年提出、2014年春季学期开始实施的课堂改革教学方法,目前正不断在高等教育、中高等职业教育、中小学教育中得到广泛尝试和认可。

“对分课堂”的关键创新是“隔堂讨论”。该教学方法将传统讲授式课堂与讨论式课堂各自的优势进行整合,把一部分课堂时间分给教师主导讲授基本知识,另一部分课堂时间分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在实施“对分课堂”中最关键的一点是教师对知识点的讲授和学生交互式学习的讨论需要在时间上分隔开来,即“隔堂讨论”,学生在本次课上所讨论的内容是教师在上一堂课上根据讲授内容而提出的任务。

实施“对分课堂”值得注意的是课堂时间安排的灵活性。“对分课堂”对一次课中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的比例没有进行硬性的规定。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性质、任务的难度和学生的状态灵活安排讲授和讨论的时间,可以五五开,也可以八二开,甚至九一开。“对分课堂”强调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内化”。教育家杜威认为实现有效学习必须“将思考作为学习的中心”。所谓思考,就是识别我们所尝试的事情和从这种尝试引发的结果之间的关系。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时间段能对课堂讲授内容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的过程也是思考的过程。学生通过内化对课程相关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学习任务明确,学习内容清晰。思考的成果会在后续的交互式讨论中得到体现,并作为对学生学业过程性评价的一部分,使自主学习和课堂学习得到有效的统一。

2 “对分课堂”在《饭店收益管理》的教学实践

我国的饭店业发展经历了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时期与暂时调整时期,饭店市场日趋成熟,竞争日益激烈。而收益管理是当今饭店业瞩目的管理策略与工具,国内外实施收益管理的饭店都取得了显著成效。《饭店收益管理》是我院酒店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通过课程的学习,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能够具有饭店收益管理的理念,熟悉饭店收益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饭店收益管理的实战方法和技巧。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本课程理论性较强,逻辑思维要求高,学生易感到枯燥、乏味。我们对2014级酒店管理专业的一个教学行政班尝试使用“对分课堂”教学方法。该班有学生44人。《饭店收益管理》共有36学时,每星期2学时,每次课连续80分钟。

2.1 《饭店收益管理》的课堂教学实施步骤

该课程在授课过程中有9周的授课安排了“对分课堂”。根据对分课堂的理念和操作要求,每次课的前部分时间由学生4人为一组的分组讨论上次课所布置的任务,每次“对分课堂”的小组成员都是不固定的,由学生当时的座位情况决定,共分成11组。后部分时间由教师讲授后续新知识的框架、基本概念和重点难点,并布置新的任务,作为下次课讨论的题材。

学生可以在讨论时间交流自己在解决任务的过程、方法以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彼此分享学习体会,发表自己对相关问题的观点和建议,并解答疑难。教师在大局上把握学生的讨论节奏,调节学生的讨论氛围。讨论阶段由4个环节组成,即小组讨论、教师抽查、自由提问、教师总结。每次都按照该次序组织讨论。小组讨论的时间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为5到20分钟不等。

每一个专题结束后,要求每个学生完成读书笔记。鉴于高职学生的学情,读书笔记以“亮考帮”的形式完成。“亮闪闪”是指在本专题的学习过程中自己感受最深、收获最大、最欣赏的内容,至少1个,更多不限;“考考你”是指自己已经弄懂了,但是别人可能还不懂得,可以拿来考其他同学的地方,至少2个,更多不限;“帮帮我”是指自己还不懂的,需要在讨论时请其他同学给予帮助的问题,至少2个,更多不限。“亮考帮”的内容也会作为课堂讨论的题材,通过上述的讨论过程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具体地,以“实用的预测方法”为例,第一次课介绍饭店收益管理中实用的预测方法,如定量预测法、定性预测法、根据预订进度预测等。在讲授过程中,教师不会对每种预测方法都给以面面俱到的全盘讲授,而是重点分析、讲解预测方法应用中的难点,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和提升的空间。然后给学生一个预测的案例,请学生思考是否同意该收益经理所做的预测?为什么?以该案例为载体,学生在课后自主安排学习,对课堂上提到的预测方法进行内化吸收,并对案例做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第二次课前面部分时间先按照上述程序组织讨论,互相解惑答疑,共同成长。通过讨论,学生不仅学会了饭店收益应该怎样做预测,而且学习主动性和合作学习能力得以激发和提高。

2.2 “对分课堂”中对学生的评价

在“对分课堂”教学方法中,我们对学生《饭店收益管理》课程业绩的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为主的弹性评价机制,强调对学生平时学习状态的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学生个人作业的质量、“亮考帮”的完成情况、课堂讨论的参与度,对学生的课程成绩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具体来说,在学校对学生课程考核的规定前提下,《饭店收益管理》课程业绩的评价由平时评价和期末评价两方面构成,各占50%。在平时评价中,学生的到课率占比10%,课堂讨论参与程度占比20%,个人作业和“亮考帮”各占30%,阶段测验占比10%。期末评价以闭卷考试为主,考试内容为课堂上教师重点讲授的,并且学生在自主学习阶段内化吸收和课堂讨论阶段掌握的知识点和基本内容。

3 “对分课堂”教学效果的调查及反思

3.1 教学效果的调查与分析

为了了解《饭店收益管理》实施“对分课堂”的教学效果,在一学期的课程教学结束后,我们对该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有8个题项,涉及三个维度的效果反馈:课堂学习意愿、课后自主学习和“对分课堂”本身。发出问卷44份,回收44份,问卷回收率为100%。

篇3

中图分类号: G2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荔湾湖公园升级改造工程 “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其建设在总体上大致必要、必要可行,但是在具体的细节落实上仍有部分值得商榷的地方,概列如下:

1.应当加强对原有文化的保护及延续

荔枝湾(一期)综合整治工程项目的治理让荔枝湾涌沿岸景观得到改善,这是有目共睹的佳绩。然而由于前期项目的开展,使得名闻国内外的西关古玩一条街其积聚十余年的商业气氛消失一旦,延续广州“仰忠街”之痛;且于工程进展期间恰逢端午节日兼施工上没有做好的“让路”安排,泮塘龙舟活动被迫因此中断一年广为市民所诟病;本项目即将开始之时,拆除了早已成为广州人集体记忆的荔湾湖公园儿童游乐场,痛失人居环境整治中儿童游乐的好去处。在“荔径云堤”景观区域,利用项目规划中的园林建筑,引入古玩商业元素。一则尽量恢复原有商业余脉,二则可以以商铺租金的收入弥补本项目的营运开支;在“珠水筑步”景观区域,不论原有或拟建水闸,考虑龙舟集体进出的大空间需要进行改造,以传承地道广府水乡文化,并为涌内观光之用的游艇下珠江游览作长远预留;宜在本项目一些小场地添加非机动游乐设施,为附近居住及前来观光之儿童嬉戏游乐用,弥补原有儿童游乐场缺失之憾,增添项目之人性化。通过如上建议的落实,力图实践项目所言之“文化牌”策略。

2.园林建筑的几点建议

在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本中,强调园林建筑沿用广府风格,但插图却有不少为苏杭园林建筑风格,疑未能把握本地建筑之特色所致。

建议对“荔径云堤”建筑组团沿涌而建皆为虚廊虚轩,在设计手法上过于轻柔,宜有实轩加重份量。轩现皆为卷棚歇山,屋顶形式宜有变化及组合;“荔香别院”建筑宜在灰塑、砖雕上强化广府建筑文化元素;如意桥为钢木结构,与一期及相近荔湾湖之明远桥风格相去甚远,且与饮和坊的中轴线难以构成刚烈之感,宜沿用一期石桥风格以成统一协调并构成饮和坊庭园中轴线之稳重;明远桥之附桥宜仍沿用拱形为妥以成飞虹驾水的诗意。

3.绿化改造

绿化是公园的根本所在,对能保留的乔木应尽可能保留,因为园林三要素中是其有生命的,是要漫长时间才可以成林的,才能为市民提供一片遮风挡阳的绿荫,因此对其应能保留的尽量保留。这样才能保证环境的整体性,不会在升级中把绿地分割得支离破碎。

4.在细节上营造花园城市

从环保节能角度看,景观灯光设计宜分为节日模式、常日模式以适应不同情况下对景观照明的需要。由于“食德饮和”景区引入了餐饮业,在环境影响分析中,宜对其在项目投入使用阶段的预测进行评估,以减少油烟污水对河涌景观整治的胜利果实的摧毁。结合一期工程,建议雨污分流,使水质实现彻底的好转。无障碍设计,音响系统,安保系统等方面应在项目的方案设计中有所体现,以体现人文的关怀。

5.环境的整体性考虑

环境的整体性,好比人体的整体性,是有生命成长而不能随意分割的,尽管整体环境的建构,会分出许多不同的专业,然而各个专业应该都站在“共同营造一个美好而完整的环境”的前提下来效力。园林景观设计的工作很重要的一部份,是提升环境局部乃至整体的视觉美质,然而随着不同环境条件与问题复杂程度,而不能灯光设计、园建、绿地设计各自为政,或强行揉合在一起,“东施效颦”,把升级工程变为了破坏性的建设。

园林景观设计常犯的两种“拼贴”,前者出自设计者在面对一个环境的整体,其“内心的思绪”尚未建构完整前,便习惯性地在书刊杂志作品中寻找摄影照片里的情境细节,进而将这些片段的“情境”拼凑成对设计动感的来源。如同Kenneth Frampton所说:“摄影杀死了建筑”一般,我同样深感:“摄影杀死了园林景观设计”。

第二种的拼贴出自片面地以为:“园林景观环境总包含各种不同的‘设计元素’(即花台、水池、铺装、阶梯、座椅-------等等)”,因此,便以“元素”的组合与拼贴成为环境建成构的主体;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看见许多设计中充满着各式各样的“元素”,却读不出这个环境中的“主调”,如同一张纸填满各样的音符,却总奏不出令人感动的音乐一样。

6.结论

我们生活的环境随着时间而不断地更替演化,整体环境景观,也将因园林景观日受政府、市民的重视而加大投资而改变。

当一个崭新的时代展现在我们眼前之际,我们一方面回顾努力的成果,也该警醒于以往操作思考中可能的“迷思”,或许我们从Meining所提的“掌握在我们手中的事物”及“我们内心的思绪”再出发,也从Alexander “对周围环境创造不断延续的整体架构”来自许,我们将可以逐渐理出园林景观设计专业在远期规划广州市整体环境改造中的定位,在“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后再发展为“山水园林城市”。“云山珠水”下的我们下一代将有可能比我们这一代人从环境景观中享受到更多的生活美景。

参考文献:

[1]苏雪痕,《植物造景》.

[2]L.L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

[3]Meining,《The Beholding Eye:Thevisions of The Same Scene》、《The InterpretationofOrdinaryLandscapes》.

[4]CamilloSitte,《城市建设艺术》.

篇4

1.引言

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和日益激烈的竞争,人们承受的各种压力也逐渐增多和增大。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的开拓者和建设者,所承受的压力也在不断加大。20世纪末国家教委的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12.6万名大学生中有20.23%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1];“据中国心理学会一项对22个省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调查显示,我国有3000万青少年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其中大学生心理和行为障碍率占16.0%―25.4%,并且近年成上升趋势”。[2]这些都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大学生的成长。因此,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艺术体操是一项徒手或持轻器械在音乐伴奏下进行的以自然性和韵律性动作为基础的体育项目。其练习内容符合女子生理及心理特点,是既健美又健心的体育运动。[3]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实验组为贵阳医学院2008级艺术体操选项课5个班女学生150名。对照组为2009级普修课2个班女学生80名。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查阅关于现代教学理论、健康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著作、论文。

2.2.2问卷调查法。

发放调查表150份,回收150份,回收率为100%。调查可信份数为148份,信度率为99%。

2.23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并加以分析。

2.2.4实验对比法。

将150名实验对象随机抽出80名和对照组80名,每组80人。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一学期艺术体操课和以常规教学内容为主的课堂教学,内容为田径和太极拳,并对他们学习课程收获的统计结果进行对比研究。

3.结果与分析

3.1艺术体操课后心情舒畅无郁闷情绪的调查

从表1可以明显地看出,艺术体操课后86%的学生情绪都会变好,14%的学生情绪处于稳定状态,没有一个学生的情绪表现不好。这充分说明了艺术体操课程能降低女学生的心理紧张状态,健全情绪生活,减轻心理压力;消除郁闷、疲劳的心理,改善一个人的情绪变化。心理压力是指内外环境的强烈影响所产生的情绪上的波动及生理上的变化。一个人长久承受心理压力,就会产生各种心理疾病,而艺术体操课可以通过自我宣泄来减轻不良情绪,减少心理压力。

3.2实验对象学习课收获统计表

从表2可以看出,实验组中健美体形、改善姿态、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的百分比都高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中健美体形、改善姿态、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较对照组要高出50个百分点或以上。这充分说明了艺术体操课程不仅能使女大学生学会实用的锻炼方法去健美形体、改善姿态、提高身体素质,而且能陶冶女大学生的情操,提升他们的鉴赏能力和文化艺术修养,使女大学生得到全面的身心发展。[5]

3.3实验结果

实验前后大多数学生表现力、自信心、集体主义精神和人际关系四项指标自评都发生了变化存在显著性差异。从表3可知,艺术体操课对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调节作用很明显。表现力,就是通过不同的艺术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人的感情、情绪、激情的能力。表现力能够营造更加活跃、更富有创意的学习氛围,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自信心是促进事物走向成功的支撑力,是促使人去探索、去创新、去实践的重要推动力。一件事情的成功与否,成功速度的快慢,与自信心的有无或强弱有着密切关系。强烈的自信心能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全过程中始终保持较强的兴趣。通过艺术体操课程的训练,女大学生获得匀称的体态、舒展、自然流畅的动作和表演后别人的赞扬和肯定,这些都可以使大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提高,抑郁情绪得到降低,从而得到娱乐身心的效果。集体主义精神是理念的升华,培养集体主义精神,是工作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在艺术体操课中,让学生采用集体舞形式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在交往与集体活动中了解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社会交往能力是人与人间的关系,能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建立好人际关系有助于学生的相互了解和彼此的沟通,能使人与人之间消除隔阂,相互帮助,这样将会促进学生更加亲近,养成合作的习惯,形成健康的心理,从而提高学生心理应对能力;艺术体操课不但能增强人的表现力、自信心、集体主义精神、坚强乐观的性格,而且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艺术体操课程能改善情绪。

情绪是衡量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最主要的指标。体育锻炼具有短期和长期的心理效应,能改善情绪状态,从而产生舒适的体验,满足人际关系的需要。[4]大学生特别是女大学生由于学习负担过重,考试科目过多,以及对自己今后分配工作担忧,从而产生忧郁、紧张、压抑等情绪反映。如果他们能长期参加自己喜欢的艺术体操课程,自我封闭的意识在这里能得到彻底解脱,教学中融洽、和谐、高雅的气氛也能增强他们沟通和交往的意识和欲望,从而促使自尊心得到满足,使其紧张、压抑等焦虑反映降低,促使情绪得到很好的改善。

4.1.2艺术体操能培养集体主义精神、愉悦身心。

艺术体操课程能促使女大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必须相互配合,约束自己的动作、行为,学会相互沟通.理解,这样能够培养大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另外,在进行有组织的艺术体操课的同时,与具有相同兴趣的人交流、谈话、接触也能使学生情绪高涨,心情愉快,既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又调解心理,陶冶情操,获得精神上的享受,从而达到愉悦身心的目的。

4.2建议

4.2.1高校应适当增加艺术体操、健美操等适合女大学生心理、生理特点的课程时数;开展艺术体操,健美操俱乐部,选修课等多种形式的艺术体操锻炼方法;组织艺术体操表演,交流和比赛等活动,改善艺术体操场地的环境和设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以提高艺术体操在女大学生中的普及率,更好地促进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6]

4.2.2艺术体操教学中应结合艺术体操运动的心理干预功能,加强教学改革,改进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动手动脑自编自练的能力,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表现力,为改善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作出更大的贡献。

4.2.3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特别留意动作完成差和性格内向的学生,要及时耐心地尽心辅导和鼓励帮助,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从而让所有学生都能在和谐、民主、健康的环境中成长,达到健心的目的。[7]

参考文献:

[1]朱凤书,颜军,陈爱国.中小强度健美操锻炼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09,2:139-141.

[2]本报讯.亚健康-21世纪人类医学的重大命题[N].新报:保健版,2003:10-24.

[3]黄美林等.艺术体操[M].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1.

[4]陈莉萍,李薇.艺术体操课对提高女大学生身心理健康水平的实验[J].体育学刊,2002,5:38-40.

[5]赵小静.健美操、艺术体操、体育舞蹈课对女大学生身心健康功效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10:110-112.

篇5

“化工原理”课程是研究化工单元操作过程规律,进行设计优化和操作优化的一门重要的实践性、工程性、应用性的化工专业主干核心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对于高职化工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培养和职业素质培养起着主要支撑功能。高职“化工原理”课程的设计理念与思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课程设计基于多元智能的人才观,能力本位的教育观,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观,行动导向的教学观,学习情境的建设观,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课程开发观等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借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突出化工行业特色,建立“以化工项目任务为载体,以行动为导向,以完成综合性工作任务为目标,教学做一体化的职教模式”。

一、基于工作过程导向,重构课程内容体系,全面实施“项目化教学”

“化工原理”课程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打破学科体系,重新构建教学内容。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开发与设计,全面实施“项目化教学”,把整个学习内容归纳分解为“流体输送系统的认识”“液体的压力测量”“管子的连接和阀门的安装及使用”“列管换热器的选型”等16个项目,科学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强化应用能力的训练,突出本课程的应用性、工程性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项目化教学”是以项目为载体,工作任务为驱动,工作过程为行动导向,以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教、学、做”一体化,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通过教师到企业生产岗位调查,对企业一线技术骨干、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访谈,完成化工单元操作岗位核心能力工作分析表,然后在企业人员共同参与的情况下,针对工作分析表分解出任务表,确定化工单元操作的工作过程作为课程的主线,并据此设计教学项目和学习任务。它是从生产实际出发,选择典型事例作为教学的主题,以实践为导向,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并且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行动导向的教学观”进行教学设计。本课程采用“教、学、做”合一的职教模式,在理实一体多媒体教室,实施开放式的教学方式,采取分组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自主设计、策划、完成、评价整个工作任务。学生为完成工作任务,在获取信息、设计方案、制定操作规程、操作等完整实践过程中“做中学,学中做”,从而掌握职业技能、获得专业知识。根据“行为导向”原则,使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构建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运用新学习的知识与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的问题。在每个项目教学内容完成后,选用实际工程案例对其综合分析、解剖和总结,由此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和增强工程应用的意识。

基于建构主义的项目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有很大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改变了传统的三个中心: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经验为中心。课程追踪企业对岗位人员的考核评价标准,根据行业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定期开展岗位工作调查,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努力追求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教学模式,以满足不断提高的技术对从业人员的要求。

二、建立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做”一体化职教模式

本课程主要是将“项目化教学”“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化工单元操作综合实训”“化工单元操作课程设计”“计算机化工单元仿真实训”“参观实习”“生产性实训”“企业顶岗实习”“先进辅助教学手段”“网络教学技术”等多种教学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专业知识培养和素质教育、教学和生产实践为一体。构建全面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突出实践能力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技能培养模式。

以培养学生具备基本职业素养和技能为目标,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合理设计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进行化工单元操作实验,探索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化工课程设计包括:列管式换热器设计、填料吸收塔工艺设计、板式精馏塔工艺设计等。计算机化工仿真实训技术,开发了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加强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扩大受益面。 转贴于

1 化工单元操作综合实训室。学院投资300万元建成了“化工生产实训基地”,包括化工单元操作实训室、化工校内实训基地,总建筑面积达2000平方米,拥有雷诺实验、柏努利实验、流体流动综合实训装置、阻力综合实训装置、离心泵性能综合实训装置、管路拆装实训装置、传热综合实训装置、过滤综合实训装置、精馏操作综合实训装置、吸收操作综合实训装置、干燥综合实训装置、流态化干燥综合实训装置、气体膜分离综合实训装置、洞道干燥实验装置、板框过滤机及过滤实验装置、双锥回转真空干燥器、箱式干燥器、水环式真空泵、结晶器、DCS化工过程控制系统等实验实训装置一百多台套。经过多年的建设,综合实训室现具有符合要求的各种设备,功能齐全,实训效果良好,能够满足化工原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要求。

2 化工仿真实训室。学院建设了化工单元仿真实训室及化工装置仿真实训室,配置了200台计算机和北京东方仿真公司的化工仿真实训软件。通过形象、科学、简易、安全、经济、有效的化工仿真模拟技术,可进行化工单元仿真实训和模拟真实的化工生产操作。化工单元仿真实训包括:离心泵、精馏塔、换热器、液位控制、吸收解吸、固定床反应器、流化床反应器、压缩机等。化工生产仿真实训操作包括:乙烯、聚丙烯、乙醛氧化制醋酸、催化裂化、催化重整等装置,具有模拟工厂开车、停车、正常运行和各种事故现象的处理,再现真实生产过程的实施动态特性。达到了既能对生产实际有一个很好的认识,又能亲自动手进行反复操作,更全面、具体、安全和深入地了解不同的化工生产操作,锻炼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应用技能。

3 先进辅助教学手段和网络教学资源。配套了先进的辅助教学设施,如教学课件、教学录像片以及教学模型等。围绕教学内容制作课程的ppt、Flash动画素材、CAI教学短片,以及网络教程和习题训练等,利用人机相交界面的多媒体效果,拓展学生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同时提升了教学团队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设施的能力,显示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设施开展专业课教学的优势和成果。《化工原理》课程配套的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案、习题、授课录像、实训指导书及参考文献目录等都已经在校园网上开放,初步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三、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1 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利用。加强建设实训实习基地是彰显高职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学院大力开展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不断改善实训实习条件,建成中央财政支持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实习基地;并且根据化工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充分利用泸天化、四川天华等二十多家大型化工企业,建设适合化工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校企共建“校中厂、厂中校”实训实习基地。以校企合作为模式,进行参观实习,师生共同参与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和企业顶岗实习,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强化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并且建立了完整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和“多元性”的考核评价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篇6

中图分类号:G80-05;G811.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3)06-0044-03

在有关健身俱乐部的相关研究中,多数是探讨企业绩效、服务品质或者是私人教练的职业素质[1-2],而对私人教练专业能力的相关研究较少。私人教练有别于器械教练、团体操课教练,是针对会员的需求,一对一地通过器械的训练和营养的补充来达到会员的需求,因此,私人教练专业能力有可能直接影响会员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本研究在于探讨私人教练专业能力对顾客满意度和顾客忠诚度的影响。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和国际健身俱乐部和恒祥国际健身俱乐部有私人教练指导的会员。

1.2 研究框架

本研究目的是探讨私人教练的专业能力、顾客满意度与顾客忠诚度是否呈正相关。依据相关文献[3-8]分析,归纳成本研究的概念框架(图1)。借以分析各变量间的关系。其符号代表的意义:ξ1(专业能力)、η1(顾客满意度)、η2(顾客忠诚度)、X1(专业态度)、X2(专业技能)、X3(个人特质)、X4(沟通技巧)、X5(专业知识)、Y1(服务态度)、Y2(兴趣与成就)、Y3(价格与促销)、Y4(向他人推荐)、Y5(再购意愿)、Y6(保持良好关系)。

1.3 研究假设

根据文献研究结果及本研究目的,提出下列研究假设:H1:私人教练专业能力对顾客满意度有正向影响。H2:私人教练专业能力对顾客忠诚度有正向影响。H3:顾客满意度对顾客忠诚度有正向影响。

1.4 操作型定义与问卷设计

操作型定义就是通过外在的观察和测量或操作过程来得知概念的层次意义。因此,操作型定义能够说明研究的概念该如何衡量。所有题项均采用李克特(Likert)5级量表来衡量:1代表“非常不同意”,2代表“不同意”,3代表“无意见”,4代表“同意”,5代表“非常同意”。本研究的操作型定义如下:

1)专业能力。本研究所指的专业能力,是指从事专门职业时所需具备的能力。即从事该工作所应有的知识、技能、态度达到专精程度,而能有效执行其角色任务。本研究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健身俱乐部私人教练专业能力衡量题项32项,经前测删除6题,共计26题,来评估专业能力,包括“专业态度”、“专业技能”、“个人特质”、“沟通技巧”、“专业知识”5个层面。

2)顾客满意度。顾客满意度是顾客对于产品认知绩效及所购买产品的付出与获得的报酬是否有满足的认知状态。本研究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健身俱乐部会员的满意度衡量题项,共计22题,包括“服务态度”、“兴趣与成就”及“价格与促销”3个层面。

3)顾客忠诚度。顾客忠诚度是指顾客尽管受到环境和行销手法的影响而引发可能潜在的转换行为,但顾客对产品喜好的承诺不变。本研究采用Peltier与Westfall[8]的衡量指标“再购意愿”与“向他人推荐”再加上对私人教练的“保持良好关系”3个层面来进行顾客忠诚的衡量。

1.5 调查问卷信效度检验

1)效度检验。根据本研究内容,选取体育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共计12位专家对问卷的结构效度和内容效度进行效度检验,对调查问卷中经初步筛选与论文有关的题目,使用李克特三级量表,请专家对所预备调查的问题的重要程度给予认定,剔除不重要的指标,添加遗漏的内容,从而保证调查问卷的有效性。专家效度检验结果表明,本问卷具有较好的效度。

2)信度检验。通过科隆巴赫信度分析,对问卷的内容进行内部一致性检验,各变量的信度与整体信度的分析见表1,说明该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

1.6 问卷的发放和回收

由于无法精确掌握会员来运动的时间,对2012年10月15日—10月21日来运动的会员进行便利抽样方法发放问卷,问卷发放共400份,剔除无效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347份,有效回收率为86.75%。

1.7 数据统计与分析

问卷回收后,将资料编码建档,采用SPSS for Windows13.0及LISERL 8.2进行各项统计分析。以LISREL模型验证各研究变量的因果关系,进而判断整体模型的适配度,即判断理论框架与观察资料的适配程度。由于研究框架若要适用于LISREL 套装软件的应用,则必须在经过适当的模型转换以证实研究模型的整体适配度与各变量间因果关系的大小和方向。本研究除了χ2检验外,也有适配度指标χ2/df、GFI、AGFI、RMSEA、RMR、CFI及IFI等来衡量。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整体模式适配度的检验

从表2可知,其整体模型适配度的χ2=204.94,P=0.00,χ2/df=4.9,介于3~5之间并达到检验标准,表示模型的适配度良好。GFI、AGFI值介于0~1之间,越接近1时表示模式适配度越好,其GFI=0.90表示适配度良好,而调整后的AGFI=0.84,接近临界标准。RMR=0.044表示适配度良好。RMSEA=0.108,接近临界标准;其CFI、IFI皆为0.92都大于0.9,表示适配度良好。因此,χ2/df、GFI、AGFI、RMSEA、RMR、CFI及IFI等数据表明,本研究模型整体适配度良好。

1)H1经检验结果t值为6.89(P

2)H2检验结果t值为0.41(P>0.05),未达到显著水平,因此,假设“私人教练专业能力对顾客忠诚度有正向影响”不成立。也就是说,私人教练专业能力对顾客忠诚度没有正向影响。

3)H3检验结果t值为3.86(P

4)虽然私人教练专业能力无法直接影响顾客忠诚度,但私人教练专业能力对顾客满意度有正向影响,而顾客满意度对顾客忠诚度也有正向影响,因此,私人教练专业能力对顾客忠诚度有间接影响。

3 结论与建议

1)私人教练专业能力对顾客满意度有正向影响 ;顾客满意度对顾客忠诚度有正向影响;私人教练专业能力对顾客忠诚度没有正向影响,但因私人教练专业能力对顾客满意度有正向影响,而顾客满意度对顾客忠诚度也有正向影响,因此,私人教练专业能力对于顾客忠诚度有间接的影响。

2)本研究是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两家健身俱乐部私人教练的专业能力、顾客满意度及顾客忠诚度的研究,建议后续研究可对其它地区健身俱乐部进行研究或加以验证比较,或是以不同类型俱乐部的私人教练专业能力作为比较。而且后续研究者可增加人口统计学、服务品质等变量,更加全面地了解俱乐部会员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郑艳静. 健身俱乐部私人教练职业素质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体育学院,2011.

[2] 许应荣. 对上海大型健身俱乐部私人健身教练职业素质的探讨[J]. 科技信息,2012(22):292-293.

[3] Hall G. E,Jones H L. 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a proces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education[M]. New York:Prentice-Hall,1976.

[4] Cardozo R N.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customer,effort,expectation and satisfaction[J].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1965,2:244-249.

[5] Fornell. A national customer satisfaction barometer:a Swedish experience[J]. Journal of Marketing,2002,56:6-21.

篇7

近年来,我国高校教育体系处于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教育者不断探索新的教育理论和模式,建构主义因其独特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越来越受到重视,在高校德育体系中也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如何通过建构主义相关理论来进行高校德育课程改革还需要具体分析。

一、建构主义理论及基本概念解析

(一)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提倡学习以学习者为中心,同时配合教师的指导,因此在学习方法方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同时也重视教育者的引导作用。学生作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应该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做到三点:第一,在获取知识时应该用发现法去主动建构所获信息的意义;第二,在意义建构过程中,应该主动搜集整理和分析相关信息和资料,对涉及的问题提出各种假设并加以验证;第三,尽量将当前所学内容所反映的意义和自身的知识经验结合起来,并建立内在逻辑联系。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同时也非常重视教育者的引导作用,教育者要更好地发挥这种引导作用必须做到:第一,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第二,通过创设符合当前学习内容的教学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第三,为使意义建构过程更为有效,教育者可以组织学习者开展合作学习,通过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更积极的理解所学知识的意义。

(二)师生关系定位及教学思想分析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强调将所获得的外部信息内化为自身的意义,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强调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经验对当前学习的意义。学生并不是头脑空空的进入当前的学习情境的,而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积累和社会经验对当前情境进行分析,依靠已有认知能力提出关于问题的假设,形成对问题的理解。

第二,教育者不能无视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结构强行从外部对其进行知识的灌输。正确的做法是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经验,引导学生将目前面对的信息与原有认知结构中适合的部分相结合,形成新的知识和意义建构。也就是说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内化。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教学双方在学习中的协作作用,学生是主体,教师也应该发挥引导作用,在师生关系上强调互动性,在实践中具体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教育者的角色是学习者意义建构时的支持者。也就是说,教师的作用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辅导者转化,也就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教师的职责在于引导学生将当前信息与已有知识经验结合起来,形成新的知识结构,也就是建构新的意义。

第二,教育者应该设法引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激发其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努力创设符合当前学习内容的教学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以此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可以通过组织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实现这一目的。

第三,学习者的角色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采取更积极的学习方法和认知加工策略,形成更积极的学习心理模式。具体来说就是用发现法去主动建构所获信息的意义,主动搜集整理和分析相关信息和资料,对涉及的问题提出各种假设并加以验证,并将当前所学内容所反映的意义和自身的知识经验结合起来,从而建立内在逻辑联系。

第四,教育者与学习者应该是积极协作的关系。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经常针对当前内容展开探讨,在探讨中交流经验和观点,双方协作,共同形成对意义的建构过程。

二、如何更好地利用建构主义理论为高校德育服务

(一)改变德育模式,注重学生的体验

高校德育过程中,教育者应该对学生当前认知发展水平和道德认知能力进行研究,设置符合学生实际的德育课程和内容。良好的德育课程应该是建立在帮助学生以自身已有经验来建构新的道德认知体系基础上的。

(二)加强师生互动,注重学生的主体性

传统的德育模式强调的是教育者向学习者灌输道德经验和认知,对学生的主体性关注不够。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的内化,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在未来的德育课程中,教育者应该改变自身角色,从知识灌输者的形象向引导者的形象转变,启迪学生自己去思考和体验。在这一过程中,必须给予学生更大的话语权,允许学生暴露质疑的权力,就自己又疑问的地方与教师展开交流和讨论,全面促进自身道德素质的提高。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注重对学生的熏陶

建构主义强调的是新的知识体系的形成,强调学生已有社会经验对当前学习的影响,所以环境的影响极为重要。对于高校德育来说,教育者必须做好校园文化建设,以良好的氛围来对学生进行道德熏陶,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的思考能力已经形成,如果德育只停留在口头却不落到实践的话,会使学生对德育内容产生反感,无法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所以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在今后高校教育中也是极为重要的。

(四)加强德育课程与其它课程互动与配合

篇8

关键词 艺术表现力 健美操 高校 课程改革

当前我国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重视的是有关动作的准确性与记忆性,注重提高人的技能和体能,以及增强人的体质等物化层面的内容,借以应付测试,长期忽略通过健美操的教学与训练,同时培养学生的感受、责任感、艺术创新等精神文化的内容。传统的健美操教学侧重于身体能力的教授,也就是“应试教育”,而忽略了健美操的人文教育,即忽视了“文化底蕴”的培养。因此,未来的健美操教育改革必须从单纯的健身或授技夺标的传统健美操教学中更进一步,构建人文与科学融合的健美操教育体系,为构建全新的健美操教育体系奠定基础。

健美操中艺术表现力的重要地位

健美操可以分为竞技健美操和健身健美操两大类,竞技健美操根据竞技健美操规则的要求进行编制、训练和比赛,主要是通过肢体语言,向裁判和观众展现高水平技术能力,用美的姿态、充满激情活力的身体语言与面部表情来感染他人。因此,艺术表现力成为健美操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一)从健美操的定义来看,艺术表现力不可或缺在现代教育科学中,体育与美育是具独立意义的两个重要分支,又是两个密切联系的教育范畴。健美操,顾名思义,由“健”和“美”组成,二者相互渗透、互相促进,健壮匀称的人体和合乎运动规律的体育动作,成为健和美两种因素的结合。健就是美,而美体现于健。从竞技健美操的权威定义来看:竞技健美操起源于传统的有氧健身舞,指在音乐伴奏下,完成连续复杂的和高强度动作的能力。她以成套动作为表现形式,在成套动作中展示连续的动作组合、柔韧性、力量与七种基本步伐的综合使用,并结合难度动作完美完成。由此可以看出,健美操运动员在丰富的动作和姿态中进行变换,每一瞬间的动作就是一个造型,无数美的造型连在一起,使观众产生愉悦的审美情感。而竞技健美操的团体表演更是以群体的配合、队形的变化,并伴以相应的音乐,构成一幅刚健、优美、丰富多彩的动态画面。而竞技健美操的这种健与美的结合,需要运动员具有良好的艺术表现力来体现。

(二)从健美操的特点来看,艺术表现力是重要手段纵观竞技健美操的主要特点,除了有强烈的节奏性、高难度、高体能以及有大众体育特色外,最主要的就是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健美操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其“健、力、美”的项目特征上,健康、力量、美丽,是人们追求的最佳身体状况,而健美操运动无处不表现这些特征,包含着高度的艺术性因素,使其不同于其他运动项目,这也是健美操深受人们喜爱的重要因素之一。健美操动作协调、流畅、有弹性,运动员自身锻炼了身体、增强了体质,也从中得到了美的享受。竞技健美操在比赛中高超的技术、健美的体魄、流畅的编排、充沛的体力等,无不体现出高度的艺术性,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而所有这一切,都重点取决于运动员的艺术表现力。

(三)从健美操的规则来看,艺术表现力占有重要地位。竞技健美操规则对套路的编排、动作的完成、难度动作的数量等都有严格的规定。这其别强调艺术性,要求成套动作必须有创造性,动作设计必须展示竞技健美操特殊内容,动作变化以及音乐动作要与运动员的表演紧密相连。由此可见,艺术表现力在竞技健美操中的重要地位。

二、健美操运动中影响艺术表现力的主要因素

表现力是指人的内在精神和外在动作表现的统一,反映在对音乐韵律节奏的悟性和情感的投入程度,是通过动作语言和面部表情来抒发内在情感的一种能力,是运动员建立自信心、感染观众能力的综合反映。而现代健美操与舞蹈艺术、音乐艺术、造型艺术、美术色彩等等也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既然是综合反映,艺术表现力的影响因素也必然是多方面的。笔者通过近年来带队教学、训练和参加比赛的实践,感觉到最重要的因素主要是专项素质和技能、音乐因素、肢体语言表现能力和心理素质四个方面。

三、健美操课程改革效果的对比研究

(一)教学时数与内容

笔者经过普通高校健美操一学期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教学课程,在不影响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对试验组部分教学内容和时数进行了调整。通过表一不难发现,对照组的教学内容偏重健美操技术动作,适合课堂教学以便应付考试。实验组的教学内容在学习技术动作套路的同时也注意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的内容,不仅从自身的内在修养、创新编排入手,还设计了相应的裁判学习,使学习者能在有限的时间中更全面的体会健美操的各方面内容,不但提高了学生认知领域,也促进了其适应抗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与我们培养新世纪社会型人才的目标不谋而合。

表1 教学时数与内容对比

教学内容 组别 对照组 实验组

健美操发展史 1 1

专项素质 4 4

专项技术 24 16

篇9

20世纪以来,为了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美国教育改革迭起,虽然各个时期的改革目的不尽相同,但每次改革都是以基础教育教学为主,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20世纪50年代崛起的结构主义,对美国课程改革影响重大,自20世纪中叶至今仍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本文试以二战后美国历次教育改革为线索,论述结构主义对其的影响。

一、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产生及主要观点

(一)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产生背景

结构主义课理程论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二战以后,出于与苏联抗衡的需要,美国急需改善教育质量低下的局面,要求改变教育落后的呼声也日益高涨,而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无疑成为推动美国教育改革的强劲催化剂。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签署了《国防教育法》。1959年底,在马萨诸塞州的伍兹霍尔,全美科学院召开了35位各领域专家参加的会议,布鲁纳担任主席。《教育过程》一书是布鲁纳在大会结束时做的总结报告,其中心问题是,教育课程的编制中如何有效地组织教学内容,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它是围绕课程改革的中心论题阐述教学理论的,因此又称为结构课程理论。

(二)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主要观点

1.课程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

所谓基本结构,就是指各门学科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基本原则等理论知识。布鲁纳认为,只有掌握了学科的基本结构,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这门学科;只有把具体的事物放到知识的结构里去,才容易记忆和便于运用;只有掌握了基本结构,才能举一反三,有助于理解其他类似的事物。

2.学习准备观念的转变,提倡早期学习。

提倡早期学习是布鲁纳的中心思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关于“学习的准备”部分的第一句话就是,任何学科都可以用某种理智的方式教给处于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学生。因此,他认为应该将比较高深的科学知识让学生从低年级就开始学习,随年级升高,多次反复学习,逐渐加深理解,最终掌握。在课程编排上,提出了螺旋式编排方式。

3.提倡发现法。

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主体认识结构的构造过程,基本结构要靠学习者对它的主动作用来获得。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引和帮助下,自己去探索和发现事物的规律,获取知识,成为一个发现者。

二、结构主义课程理论在历次教育改革中的作用

(一)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的改革

这次教育改革就是在以布鲁纳为代表的结构主义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结构主义课程理论在这次改革中得到了比较彻底的贯彻。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使美国认识到自身科技教育的落后,他们决心改革教育,特别是中小学数学与自然科学教育。1958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国防教育法》规定,增拨科学教育经费,重点改进各级学校的数学、自然科学和现代外语(称“新三艺”)的教学,这成为美国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改革开始的标志。

在结构主义的影响下,此次改革在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进行了调整和变革。课程目标,从“生活适应”教育转向基础科学知识的教育。教学内容,出现了包括数学、自然科学和外语在内的“新三艺课程”。新教材的编写,采用螺旋式编排方式。内容现代化,使教学适应时代的需求;内容理论化,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结构;某些课程内容逐级下放,贯彻早期学习的理念,等等。教学方法,倡导布鲁纳的“发现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从未认识的观念之间的关系和相似的规律性,像科学家一样思维,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究和发现的积极性。

布鲁纳的结构主义课程理论强调优等教育,强调理智训练和智力发展,培养天才,制订了严格的学术标准并采纳了重视学术性科目的课程政策,加强了自然科学、数学和现代语的教学,适应了美国当时的需要。可以说,这次教育改革有针对性地纠正“适应生活”教育的弊端,提高了美国教育的学术水平和质量,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过于强调学科独立性和完整性,教材编制脱离学生实际,对教师要求过高,造成“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局面。同时,这次改革由于过多增加了抽象理论知识的比重,忽视了应用知识和基本知识的训练,产生了理论脱离实际的倾向。

(二)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的改革

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的第二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则是源于对结构主义课程的批判,其思想基础是人本主义思想。

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社会动荡不安,各种社会问题日益严重,激起学生对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造成学生对科学的日益冷漠和不信任。人们开始对各种社会问题进行反思,指责学校压抑个性,是非人道的,学术至上的课程受到怀疑和指责。在这种形势下,人本主义的课程改革思想兴盛起来。

这次教育改革注重个人的自我实现;课程结构方面反对学科中心课程,以“人的能力的全域发展”为目的;课程内容上提出“适切性”原则,即课程要符合学习者的兴趣、能力及需要,与其生活经验和社会状况密切联系;课程结构的组织上注重“统合”,打破教材界限,强调知识的广度而非深度,关心知识的内容而非形式;教学方法上倡导“掌握学习法”,以情感影响为主,提倡在师生之间建立一种情感上的联系。

可以说,人本主义课程理论是对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颠覆,它对结构主义课程的唯理智、唯学术倾向进行了强烈的批评,反对片面地把重点放在智力和学问上。因而,这次教育改革不仅没有体现出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影响,其思想反而在改革中受到批判。

(三)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的改革

70年代的人本主义课程改革,并没有提高学校教育的质量,反而助长了反理智主义,造成了学生学业水准低落和纪律训练松弛,甚至不少公立学校学生对科学的认识、对知识的掌握比60年代的学生还差得远。这使人们又开始重新反思结构主义课程的价值,重新强调中小学教育中的科学技术文化素质的提高,使学生掌握读、写、算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一次改革思潮称为新学科结构主义思潮,其要旨在于既强调学科知识,又避免学科结构主义的唯理智的片面倾向,美国又掀起了一场“回归基础”的教育运动。

这次运动中,各科目注重基本事实、概念和原理的教授,大力压缩选修课,对学生实行严格管理,加强纪律教育。在小学,要把读、写、算作为重点;在中学,要把大部分在校时间用于英语、自然科学、数学、历史的教学等。这场恢复基础的运动,虽然没能从根本上解决美国公立学校教育质量下降的问题,但是消除了人本主义课程改革的弊端,在一定程度上回归到结构主义课程理论,注重科学素养,提高教育质量,奏响了80年代教育改革的前奏曲。

(四)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改革

1983年4月,美国“国家高质量教育委员会”发表了《国家处于危急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提出了加强学术教育,揭开了20世纪80年代教育改革的序幕。1984年,美国国家科学教育家学会为加强对学生的科学教育,先后在16个州开始试行STS(科学、技术、社会)教育。1985年,美国科学促进会又制定了“2061计划”,倡导“教导所有的学生在各科学和技术方面有相当扎实的基础”。该组织在1989年完成并公布了一份题为《普及科学——2061计划: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的文件,强调教学的重点应集中在最基本的科学基础知识上,并且更有效地把科学基础知识教好。

进入90年代,美国已真正认识到学术素养不足是学生培养质量下降的症结所在,1990年的《全美教育目标》,1991年的《2000年教育战略》和1993年的《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都一再强调中小学的核心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和科学素养。

篇10

【基金项目】教育部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GCX12061),本文为其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254-02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数量以达到5.13亿,大专及以上学历人群中互联网使用率在2011年已达96.1%(2012)。网络已经渗入每个大学生的生活,他们作为网络上一个比较活跃的群体,面对网络上出现的各种类型的集群事件,在从众心理及网络匿名性情境的作用下,增加了其参与的可能性。研究大学生网络集群行为的参与意向,可以为高校的教育工作带来指导性作用。

1.综述

网络技术的发展,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各种信息充斥这每一个角落。对于经常接触网络的大学生来说,海量的信息更是让他们难以消化,对其真伪的判断水平更是参差不齐。刘培进,李克洲,陈涛(2012)调查了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发现大学生的网络认知还不够成熟,面对形形的网络信息时,仍缺乏理性的判断,相当一部分学生是靠直觉判断网络信息的真假。原因之一便是大学生的思维易带主观片面性,还不大善于运用唯物辩证法观点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指导自己的认识活动和观察社会现象(吴越,2006)。他们的行为极易受到网络中信息的影响,就如郭加书,王鑫(2010)分析网络给大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之一:部分大学生将网络行为社会化, 以网络化的视野看待社会, 指导自己的行为。

此外,从大学生身心发展阶段的特点看,其情绪控制能力还不是十分成熟,情绪波动比较大。部分大学生不能理智地进行思考,理智驾驭不了感情,情绪的两极性和爆发性,稍强的刺激就易突然爆发出强烈的情绪或冲动的举止(桂世权,2002)。特别是在网络环境下,各种情绪的宣泄,极易对大学生产生影响,因而对大学生非理性情绪的引导,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正是基于这样的目的而开设的,其理念就是引导大学生对非理性情绪的调节能力,正确处理情绪、情感问题,促进个体的发展。并且有研究证明了大学生的情绪、情感特点与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邓丽芳、郑日昌,2003)。此外,刘宣文,梁一波(2003)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理性情绪教育对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自我概念和增进学生的情绪稳定性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理性情绪教育课程适合在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适合作为学校实施、推进发展性辅导的重要课程。

基于已有的研究,本研究不仅探讨大学生的上网行为特点,还重点研讨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的集群意向,查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否能够影响大学生的集群参与意向。

2.研究结果及分析

此研究的被试为某高校的大一~大四的本科生,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高校大学生本科生的网络集群意向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并使用SPSS16.0对结果经性分析。研究的被试区分为低年级(大一、大二)和高年级(大三、大四),其中大三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辅导,而低年级的大学生还没有机会参与到课程中。

2.1 大学生上网行为特点

表1 大学生每天上网时间分布特点

表2 大学生周上网频率分布特点

表3 大学生网龄分布特点

由表1~表3的数据分析来看,发现高年级的每天上网时间都比低年级较长;不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周上网的频率为每天的人数相对比较多,每个频率短的人数分布基本一致;高年级大学生比低年级大学生的网龄相对较长,网龄为7年以上的比例为58.6%。总体上,大学生的上网时间、次数都比较多。同时,调查也发现大学生了解信息的方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报纸、电视等传统的信息了解渠道已不再是他们的最佳选择,他们倾向于利用网络了解外界,了解信息,微博、论坛等互动类网站是他们经常浏览的网页,从中他们可以便捷地得到想要的信息。

2.2 不同年级大学生在对集群事件的认知等维度的差异分析

研究从三个方面来考察大学生的网络集群意向,分别是对集群事件的认知、对集群事件的支持度以及对集群事件的情感。对集群事件的认知主要是指个体认为网络集群事件能够给相关群体来何种结果,积极的结果或是消极的结果。在此维度上得分越高,表示个体越认为集群事件能够带来积极结果,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积极结果”是指事情的发展趋势是朝着群体自身目标定义的,而这个目标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坏的;对集群事件的支持度主要是指个体是否支持网络集群事件的发生并参与到现实集群事件的可能性。在此维度上得分越高,表示个体参与现实集群事件的可能性就越大;对集群事件的情感主要是指个体对已经发生的集群事件在情绪上的支持情况,愤怒、气愤(不希望其发生)或是开心、高兴(希望其发生)。在此维度上得分越高,表示个体对已发生的集群事件越是感到愤愤不平,不希望其发生。通过分析大学生在这三者上的差异,能够更加详细地认识大学生的集群参与意向,得到的结果如下表4所示。

表4 不同年级大学生在对集群事件的认知等维度的差异分析

由表4可知,不同年级大学生在对集群事件的认知维度上不存在差异,在对集群事件的支持度维度上存在差异,而在对集群事件的情感维度上差异显著。

3.讨论

此研究中重点探讨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否能够影响大学生的集群参与意向,在对集群事件的认知维度上,虽然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级之间不存在差异,但是仔细分析可知大三学生在此维度上的得分是最低的,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他们对相关群体发动集群事件在认知上还是持一种比较理性的态度,而不是盲目地认同集群事件为相关群体带来的效应。在对集群事件的支持度维度上存在差异,大三学生在此维度上的得分也是最低的。其参与现实集群事件的可能性相对其他年级而言,是比较低的。这是因为大三学生对集群事件持一种理性的态度,能够较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所以其参与到其中的概率就小一些。而在对集群事件的情感维度上差异显著,在此维度上他们的得分是最高的。即表明他们对已发生的集群事件越是感到愤愤不平,不希望其发生。

从整体的分析结果上看,初步表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确实对大学生的集群意向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一结论,为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必要性提供了很好的证明。因此,在高校中应当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发展的引导,不仅利于学生本身的健康发展,更利于高校预测学生心理状态和教育成果的巩固。

4.小结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

(1)大学生的上网时间普遍较长,并倾向于利用网络来获取信息;

(2)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对网络集群的支持度、情感上存在差异;

(3)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影响大学生的集群意向。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2:6-28

[2]刘培进,李克洲,陈涛.大学生网络使用状况分析及网络德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2,(3):76-78

[3]吴越.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方法[J].科技教育,2006,(12):111-112

[4]郭加书,王鑫.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与引导[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9(1):55-58

篇11

【关键词】

金融理论与实务 考纲 技巧

经管类《金融理论与实务》自考课程是经管自学考试中的一门专业课程,对其学习应建立在学习了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等经济类专业基础课之上,这两门课程为其提供了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结合多年的自考真题来看,该课程考点散但不偏离教材本身,大部分考试内容偏重记忆,考试难度中。基于多年来对大专生的《金融理论与实务》自考课程的辅导,笔者拟对该科备考人员提以下几点建议:

1 熟悉教材

1.1 熟悉教材框架(目录)

目录是整个教材的框架,本课程由三个大主干延伸展开为十四个章节分支。了解目录对前期该课程初步学习有帮助,后期可以通过对框架的掌握逐步拓展各章各节直到最小的知识点。

1.2 熟悉课程考纲

一定要重视教材大纲,熟悉它可以做到事半功倍。2010年改版后的经管类《金融理论与实务》课程的考试大纲出现在目录之后,历来考试大纲都是考试的脉络,考纲相当于是一个减缩版的课程内容,在第一遍学习时就应该带着考纲中的学习目的和要求、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两部分的要求内容去学习。

大纲对该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本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均作了详细的说明。改版后该课程教材分为金融基本范畴、金融机构的基本业务及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三大部分共计十四章,考纲对此有框架性的阐述,整个教材的大小枝干一清二楚,熟悉了考纲就等于熟悉的整本教材的框架结构及各章之间的经脉关系。

到后期临考期间完全可以通过对结合考纲中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整理出来的资料提纲挈领地复习,提高复习效率,有的放矢。

1.3 熟悉教材内容

2010年版《金融理论与实务》教材分为金融基本范畴、金融机构的基本业务及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三大部分共计十四章,第一部分金融基本范畴包括第一章贷币、第二章信用、第三章利息和利率及第四章汇率与汇率制度共计四章基础内容;第二部分金融金融运作包括:该部分分为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两个部分,第五章金融市场概述(本章对6-8章的三个金融市场做总体概述)、第六章货币市场、第七章资本市场、第八章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第九章金融机构体系(本章对10-11章所讲的三类银行作基本交代)、第十章商业银行及第十一章投资银行和保险公司共计七章的内容,在整本教材中所占篇幅最重,考核知识点最多的部分;第三部分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包括:第十二章货币供给与需求、第十三章货币的均衡与失衡、第十四章货币政策等问题,该部分前两章都在讲货币供需与均衡失衡,了解这次货币基本内容与原理之后再讲央行的货币政策。

整本教材逻辑严谨,思路清晰,只要考生在把握住教材的基本框架结构的基础之上扩展基本知识点,最好列一个树状图,把整本教材的基本内容分枝分叶,并把握住各章各节甚至是各个细小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联系,要清楚这门课程的骨架,更要打通它的经络,然后添加血肉,让它在脑中成为完整的个体,不管看到的是主干还是枝叶都能上下贯通。这样就不至于出现一头乱麻找不到头绪的状况,复习效果更好。

1.4 熟悉课后复习思考题

各章节的课后关键词及复习思考题也需要重视,一它是对大纲中考核知识点的再次反映,每章学习结束,自学者可通过此处了解自己还有哪些知识点没有掌握;二是从历年真题来看课后关键词及复习题出现过考试真题,如2011年4月真题第33题:简述购买力平价理论的主要内容,即出现在教材的第117页关键词中。虽然,改版后的教材至今只考过四套题,但此类案例颇多,在此不一一赘述。基于此,考生复习时需要熟悉课后关键词及复习思考。

当然,熟悉目录、考纲及复习思考题三者都是建立在熟悉教材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尤其是在后期临考阶段四者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取得更好的复习及考试效果。

另请注意,在极个别的知识点大纲中的学习目的和要求、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两部分中会有出入,建议考生最好以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中的要求为主。

2 应考技巧

2.1 勤做习题,巩固知识点,查漏补缺

下表是2010年改版后教材考试两年来两套真题各章节考核分数的一个分析。

注:考虑排版,第一章缩写为C1,以此类推。

通过对这两套真题的分析,参考改版前的真题特征,可以反映出《金融理论与实务》课程的考点分布很散,就近两年的来看每章考试分值大部分一般在6-8分这个区间,几乎每个章节都有考点,所以本课程在复习中每章知识点都应按考纲要求全部掌握。如此多的知识点如何掌握,除了要熟读教材外。为防止“打开书什么都知道,关上书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出现,还需要勤做习题,尤其要关注历年的考试真题,一方面巩固知识点,一方面查漏补缺。

虽然2010年改版教材变动比较大,但是真题的出题套路都如出一辙,改版前的某些知识点的要求和改版后的是一样的,所以要结合改版前的历年真题,但是这样需要强调的是一定要注意是考纲要求的相同知识点,对于变动比较大的章节或是某些知识点老版本的真题则无需参考。

2.2 关注金融时事

关注金融时事,多看看财经类节目,帮助对知识点的理解。虽然本课程考试偏重于记忆,但是理解的东西是容易记忆的。平时关注财金时事能很好的帮助考生加深对某些考核知识点的掌握,如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7日内涨停数次,使得人民币远期汇率贴水,现阶段对我国的出口导向型企业影响很大。多听听媒体及专家的看法,有利于考生对汇率及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等知识点加深印象。

2.3 掌握必要的记忆技巧及应试技巧

本门课程是一门应试课程,考点散且偏重记忆但却忠于教材的考法,考生需要一定掌握一定的记忆技巧及应试技巧。

参考文献:

篇12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6.01.022

中图分类号:R28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6)01-0093-03

Effects of Water-extracting and Concentration Process on Active Ingredients of Ganmao Tuire Granules YANG Bei-bei1, WANG Bao-hua1, LI Ping1, JI Wen-qin1, MENG Qing-qing1, SHI Jin-bo1, LI Li-juan2 (1. Schoo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102, China; 2. Shexian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Shexian 0564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hanges in transfer rates of epigoitrin, forsythoside A and forsythin in Ganmao Tuire Granules prescription medicinal materials by water decoction extraction, vacuum concentration and atmospheric concentration. Methods Prescription medicinal materials from Ganmao Tuire Granules were decocted in water and the decoction was condensed by vacuum and atmospheric concentration process. The contents of epigoitrin, forsythoside A and forsythin at different states were measured by HPLC for transfer rates. Results The transfer rates of epigoitrin, forsythoside A and forsythin were 72.97%, 29.27%, 72.84%, respectively after decocted in water. The RSD of epigoitrin, forsythoside A and forsythin were less than 2% in the process of vacuum concentration. The transfer rates of epigoitrin, forsythoside A and forsythin by atmospheric concentration decreased by 13.51%, 7.38% and 4.24%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vacuum concentration when concentrated to the same state. Conclusion The method for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epigoitrin, forsythoside A and forsythin by HPLC has been established. A more suitable extraction and concentration process should be chosen for the preparation of Ganmao Tuire Granules.

Key words: Ganmao Tuire Granules; water decoction extraction; concentration; active ingredients

感冒退热颗粒由大青叶、板蓝根、连翘及拳参4味中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疏风解表功效,临床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属外感风热、热毒壅盛证[1]。药理研究表明,板蓝根中的表告依春,连翘中的连翘酯苷A、连翘苷为感冒退热颗粒的主要抗菌和抗病毒成分[2-4]。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表告依春、连翘酯苷A、连翘苷含量,考察感冒退热颗粒处方药材在水煎提取、减压浓缩、常压浓缩过程中3种有效成分转移率的变化,

以期为感冒退热颗粒的工艺生产及优化提供依据。

1 仪器与试药

岛津LC-20AT高效液相色谱仪(日本岛津公司):SPD-20A二级阵列检测器(PDA),SIL-20A自动进样器,DGU-20A5在线脱气机,CTO-10ASvp柱温箱和岛津LC-solution工作站;KQ-300DE型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RE-2000A旋转蒸发器(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Sartorious BT 125D型电子分析天平(北京赛多利斯仪器有限公司);YP6001型电子天平(上海佑科仪器仪表有限公司);SHZ-Ⅲ循环水真空泵(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0.45 μm微孔滤膜(天津市津腾实验设备有限公司)。

表告依春、连翘酯苷A、连翘苷对照品(成都曼思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分别为MUST-14111807、MUST-14060118、MUST-14052103,纯度≥98%),甲醇(色谱纯,Fisher公司),磷酸(分析纯,北京北化精细化学品有限责任公司),娃哈哈纯净水,自制高纯水,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板蓝根、大青叶、连翘、拳参饮片购于北京同仁堂健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经北京中医药大学刘春生教授鉴定,分别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干燥根、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干燥叶、木犀科植物连翘Forsythia suspensa(Thunb.)Vahl的干燥果实、蓼科植物拳参Polygonum bistorta L.的干燥根茎。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

Purospher STAR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0.02%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0~17 min,9%A;19 min,32%A;29 min,34%A;39 min,35%A;44 min,40%A;54~60 min,54%A);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27 nm;检测温度为30 ℃。色谱图见图1。

2.2 溶液的制备

2.2.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表告依春对照品0.93 mg、连翘苷对照品9.40 mg于50 mL容量瓶中,连翘酯苷A对照品10.06 mg于10 mL容量瓶中,加50%甲醇定容,即得对照品溶液。

2.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板蓝根药材粉末(过四号筛)0.2 g、大青叶药材粉末(过四号筛)0.2 g、连翘药材粉末(过五号筛)0.1 g、拳参药材粉末(过四号筛)0.1 g,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50%甲醇40 mL,称定质量,超声处理(功率400 W,频率40 kHz)60 min,放冷,静置10 h,再称定质量,补足减失的质量,摇匀,过滤,取续滤液,即得。

2.2.3 水煎液、浓缩液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按感冒退热颗粒处方比例取大青叶、板蓝根、连翘、拳参,加8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1.5 h,合并煎煮液,过滤[1],得感冒退热颗粒水煎液,测量准确体积,留取一定量原水煎液,取500 mL水煎液称重,分别于70 ℃不同程度减压浓缩、100 ℃常压浓缩,称重,将浓缩液用容量瓶稀释定容至500 mL,精密吸取5 mL上述溶液于25 mL容量瓶中,用50%甲醇定容,静置10 h,过滤,取续滤液,作为感冒退热颗粒处方水煎液、减压浓缩液和常压浓缩液的供试品溶液。

2.3 线性关系考察

分别精密吸取表告依春、连翘苷对照品溶液0.2、0.4、0.8、1.2、1.8、2.6 mL于10 mL容量瓶中,精密吸取连翘酯苷A对照品溶液0.4、0.8、1.2、2.5、5.0、8.0 mL于10 mL容量瓶中,用50%甲醇定容,摇匀,按“2.1”项下色谱条件进行HPLC分析,进样10 μL。以峰面积为纵坐标,对照品进样量(μg)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计算回归方程,结果见表1。表告依春、连翘酯苷A、连翘苷3种成分在线性范围内与峰面积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2.4 精密度试验

精密吸取同一供试品溶液10 μL,连续进样6次,测定峰面积,表告依春、连翘酯苷A、连翘苷的RSD分别为1.59%、0.14%、1.43%,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2.5 重复性试验

精密称取同一批次板蓝根、大青叶、连翘、拳参6份,按“2.2.2”项下方法制成供试品溶液,进样10 μL,测定峰面积,表告依春、连翘酯苷A、连翘苷的RSD分别为1.52%、0.45%、2.01%,表明方法重复性良好。

2.6 稳定性试验

精密吸取同一供试品溶液10 μL,分别在0、3、6、12、24 h测定峰面积,表告依春、连翘酯苷A、连翘苷的RSD分别为1.57%、0.88%、1.41%,说明供试品溶液在24 h内稳定。

2.7 加样回收率试验

称取板蓝根粉末0.2 g、大青叶粉末0.2 g、连翘粉末0.1 g、拳参粉末0.1 g,精密称定6份,每份精密加入一定量表告依春、连翘酯苷A、连翘苷,制成供试品溶液,测定峰面积,计算加样回收率。结果表明表告依春、连翘酯苷A、连翘苷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24%、99.43%、99.21%,RSD分别为2.41%、2.84%、2.40%,加样回收率符合要求。

2.8 药材含量测定

按“2.2.2”项下方法制备6份供试品溶液,进样10 μL,按“2.1”项下色谱条件测定峰面积,计算表告依春、连翘酯苷A、连翘苷含量分别为0.37、110.30、7.07 mg/g,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

2.9 水煎液、浓缩液含量测定

分别取“2.2.3”项下水煎液及浓缩液供试品,进样10 μL,按“2.1”项下色谱条件测定峰面积,计算表告依春、连翘酯苷A、连翘苷含量及转移率[水煎液(浓缩液)中该成分含量÷药材中该成分含量×100%],结果见表2。

3 讨论

根据表告依春、连翘酯苷A、连翘苷的极性和溶解度,本试验考察了甲醇、50%甲醇、水等溶剂的回流提取和超声提取,发现用50%甲醇超声提取较为充分。经紫外全波长扫描,在227 nm下,3个成分有较高吸收。本试验考察了甲醇-水、乙腈-水、甲醇-0.02%磷酸水溶液、乙腈-0.02%磷酸水溶液等多种溶剂洗脱系统,结果发现甲醇-0.02%磷酸水溶液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时3个有效成分的峰形和分离度均较好。

文献报道不同厂家不同批次的感冒退热颗粒中表告依春、连翘酯苷A、连翘苷的含量差异较大[5-7],原因可能是药材来源或生产工艺的差异。本试验建立了同时检测表告依春、连翘酯苷A、连翘苷3个有效成分的HPLC方法,并考察了感冒退热颗粒处方水煎液及浓缩液中有效成分的转移率,结果显示,水煎提取后,表告依春、连翘酯苷A、连翘苷的转移率分别为72.97%、29.27%、72.84%,各成分尤其是连翘酯苷A在提取过程中损失较大,可能与水煎提取不完全及提取温度较高、时间较长有关。原水煎液由502.1 g减压浓缩至360.9、189.8、11.9 g的过程中,表告依春、连翘酯苷A、连翘苷的转移率RSD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1185.

[2] 徐丽华,黄芳,陈婷,等.板蓝根中的抗病毒活性成分[J].中国天然药物,2005,3(6):359-360.

[3] 胡克杰,徐凯建,王跃红,等.连翘酯苷体外抗病毒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1,8(2):89.

[4] 李双,王东强,李志军.连翘主要有效成分的提取与药理作用[J].黑龙江中医药,2011,40(2):46-48.

[5] 邹耀华,刘宇文.HPLC测定感冒退热颗粒中(R,S)-告依春含量[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1,28(11):1035-1037.

[6] 李丹,闫静.HPLC法测定感冒退热颗粒中表告依春和连翘苷[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0(2):164-167.

篇13

关键词 :校企合作 深度对接 职业团队 构建

课 题:宁波2014年教育规划课题成果。

随着高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完善,在会展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视职业素质与能力培养的“校企联合、工学结合”模式已经被广泛认可并付诸实践。顺应时代要求,国内外教研者围绕着素质与能力,提出了一系列产教对接的人才培养理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是,在推进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各大院校的前期设想与所呈现的最终结果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差距,校企无缝对接受到多方面阻挠。新时期,如何结合课程教学创新构建互利共赢的校企深度对接新模式,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值得教师思考和探索。

一、宁波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应深刻认可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一贯的教学推进模式加以实施。近年来,“双导师”制、“项目驱动”式、“公司制”式等课堂教学模式被相继推出。学生层面普遍肯定其形式的吸引力和有效性。根据抽样调研,92%的学生对校企合作课程表示欢迎,82%认为其对自身专业知识与能力的提高很有帮助或是较有帮助。教师层面,借校企合作拉近了与行业的关系,在教学素材极大丰富的同时,更了解企业的需求。企业层面,校企合作很好地拓展了人力资源渠道,并为新员工的引入铺垫了道路。

但是在取得成果的同时,问题也不容忽视。据调研所得,现有校企合作在深广度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首先,校企合作不够深入。目前,绝大部分课程教学校企合作通过企业员工授课、企业参观及志愿者活动展开。学生仅能接触到企业或者行业的浅表层。67%的学生表示他们对更为重要的企业分工运作、部门核心工作等不了解,实质性的职业素能提升并不到位。教师与企业的直接互动不密切,大部分依托学生实践间接促成。

其次,校企合作不持续。调研显示,校企合作中有半数左右的项目持续时间不超过两年,因各种原因中断或取消。再次,校企合作不连贯。专业课程教学是个系统过程,与之相对应的校企合作则呈现出零散无序的现象,合作项目之间缺少前后的承续。

二、宁波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解决问题,首先要分析问题,找出根源所在,并针对性地予以调整和完善。结合调研访谈及文献梳理,当前宁波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存在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有三点。

一是教学者思想认识不到位。虽然教师对其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充分,但是在具体实施时,往往过分注重“点”的细节考虑而忽视了“线”与“面”的全盘设计,在校企合作引入的同时,没有很好的企业资源评估及分类意识,导致企业资源与教学资源的结合不成体系,常常在时间和活动安排上出现冲突。二是校企双方利益不统一。高校与企业是相互独立、各有偏重的主体。在合作过程中,学校看重企业的行业经验与实操资源,希望借此提升师资,完善教学,从长远上支撑职业人才培养;企业则看重高校的学术与人力资源,结合自身业务需求,转而较为注重高校专业人才的短期或间断性支持。三是共享激励不完善。深入和谐的校企合作需要双方积极互动,而积极互动的可持续保障则是配套支持。目前,宁波高职校企对接激励体系不完善,互为认可的奖励制度未能建立,影响合作的可持续进行。

三、以“职业团队”为核心的高职教育校企深度对接模式的构建

以“职业团队”为核心的高职教育校企对接建立在“体验-联动-延伸”三连跳基础之上。教学者发挥桥梁作用,联结学生与企业。在整体设计上,从学生层面而言,该模式重视循环渐进,即学生在一年级以职业体验为主,配合基础课程,对会展企业和行业形成良好的认识;二年级在专业课程讲授中引入企业资源,并实施“职业团队”创新互动;三年级延续教学成果,开展综合实践,使学生在职业素能上更进一步提高。从教师层面,该模式讲究深入互联,以教师与企业的深入合作促进课程教学的完善和提高。

四、以“职业团队”为核心的高职教育校企深度对接模式的主要举措

为了保证校企合作顺利、有序地进行,以下举措是必要且可行的:

1.夯实基础,团队到位

校企合作需要全盘考虑,稳扎稳打。为了达到预计效果,在具体实施的前期必须铺垫到位,建立团队。与“公司制”不同,以“职业团队”为核心的高职教育校企深度对接模式所涉及的团队包含三个层次。

一是教师团队。在合作中,教师要形成梯队搭配合理、分工明确的小组并对接企业。就思想层面而言,教师团队要求与时俱进,在认同其作用的基础上,紧跟时代节奏,了解现有校企合作开展方式,不断吸收好的经验与做法,在认知层面不断自我提升。就实施层面而言,教师团队要打破等企业上门的传统做法,积极开展对外联系,在学校支持下主动出击,对企业进行筛选,综合考虑规模匹配、需求对接、合作态度、人力资源等,力求挖掘一批优质企业参与合作。

二是企业团队。单个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科学的团队组合往往更能发挥互补优势。突破传统,在课程对接中,若干企业可以以团队形式进行组合,根据其实际情况,分模块负责合作内容。值得指出的是,虽以团队组合,但在与课程接轨时需注意层次,通常一门课程对接一个核心企业,其他则以辅助参与的形式加以补充。在企业内部亦要成立校企合作员工团队,并推选队长。

三是学生团队。学生以4~6人为一组加以组合,参与校企合作。此举一方面能更好地促进学生间的互助学习,有助于整体课业的提升;另一方面职业团队式的组合也更符合企业与行业的实际,在技能实操的同时有效锻炼了学生的沟通与协作,推动其素质的综合进步。以团队构建为起点,教师与企业间需要进一步展开基础构建:通过交流、访谈等形式明确相互实际需求,借以共同制定或调整课程仿真及全真任务大纲。此外,为更好地配合课程教学效果,校企合作教材也建议逐步开发。

2.突出重点,创新联动

对高职而言,校企合作的重点是借助外来力量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使之符合行业时代要求。以“职业团队”为核心的高职教育校企深度对接要突破原有模式的局限必须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入手加以改造。内容上主要突出“循序渐进”与“多样创新”,要从全局上考虑校企合作的编排与承接;形式上则突出线上线下融合,在实体和虚拟空间共同推进。在实施过程中,教学者可以在初始阶段,即一年级以企业参观考察、志愿者实践、企业团队代表授课交流等形式在专业基础教学之余为学生创建职业氛围,引起学生对职业的兴趣。借各种活动,为学生提供接触行业的机会,激发其对行业的自主探究。二年级为校企合作的关键时段。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建议每门课程对接一个核心企业团队;每位学生职业团队对接一名企业导师。在依照任务大纲推进教学的过程中,建立线上平台加强互动。企业团队可在与职业或行业相关的案例的同时积极构建任务竞赛平台,根据企业的运作给出真实的专业问题或任务,在分享经验之余鼓励学生团队积极思考,招领任务给出解答方案。企业团队将对结果进行评分,并给予反馈。优秀学生团队不但获得荣誉也有机会在课外进一步参与企业的实际工作。另外,企业与教师团队间还可以建立互补性质的顾问制平台:企业为教师提供企业资源和行业资讯,反过来教师为企业提供专业的知识理论和职业培训。教师亦可分批进行企业挂职,通过深度参与促进综合能力的提升,进而实现教学素养的跨越式发展。三年级是校企合作的延伸阶段。在前期互动的基础上,学生、教师与企业团队间相互了解,为岗位实践双向选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生团队可以继续保持与企业导师的联系,进入其所在企业实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新的对象。教师将继续与学生保持联系,为其解决各类疑问。

3.互赢共享,配套保障

以“职业团队”为核心的高职教育校企深度对接,除了措施、手段到位,还需要配套保障的支撑。在实践中,设计科学的考核与激励制度能在提升效度的同时促进模式的持续健康发展。考核首先要体现全面,覆盖学生、企业和教师,并综合考察态度、知识、能力与素质。其次,考核要彻底。就学生而言,应组织企业团队和教师团队共同参与。在形式上建议与课程改革相符,体现碎片化与系统化,将素质技能掌握分解为逻辑相连的小点,各个击破。与传统的考核不同,校企合作背景下,考核的同时必须强调反馈,明晰地告知学生或学生团队其优劣所在,并给出进一步提升素质能力的意见与建议,真正实现借考核促进步。就企业团队而言,也要就参与度、配合度、有效度等方面接受学生和教师的评价,作为后续是否合作、如何合作的依据。教师要注意在合作过程中收集学生的建议,加以整理,并借助校企团队座谈等场合施以沟通,使校企合作更趋完善。

激励制度也是保障层面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激励最主要的是突破形式,使各方在实质上均有所收获。学校能借助校企合作获得企业资源,在课程教学中体现职业氛围。学生能通过公平竞争获得参与企业实操的机会。教师能深入一线,自我提升。企业基于合作则在分享学校人力资源的同时,低成本地解决了员工职业培训,并借助课程的展开获得创新建议,为工作增添新亮点。此外,对于校企双方的参与人员,以考核为依据,适当的工作补助亦是必要的,要精神与物质双管齐下,激发校企双方参与热情。

参考文献:

[1]沈时人.高职院校校企一体化“公司制”办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12(2).

[2]唐进,龙瑜.基于“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课程教学模式应用研究[J].职业时空,2011(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