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8 08:55:1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大学英语要求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0-0015-02
一 分科英语教学的内涵和教学内容
分科英语教学是学习者通过学习学科专业新知识以提高英语水平,体现了外语的工具性。重在培养及提升学习者专业学术讲座听记、专业文献阅读、个人陈述演示、参与学术讨论交流、学术资料搜集和学术论文撰写等各方面的技能。
分科英语教学在过去的实践中往往被学生和教师误认为是双语教学或是专业英语,这可归因于这三种英语教学所具有的共性,即它们都是以英语为教学语言教授学科知识的。然而这一共性与通用英语教学(EGP)有本质的区别,分科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或专业英语不同,我们需要厘清它们之间的区别。
双语教学的教学重点和目的都是学科内容,英语只是作为教学的媒介,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是课程设计的重点;专业英语的教学重点在于学科语言,教学目的是通过学科内容的学习以协助学习者熟悉该领域的专业词汇、句法、篇章结构和表述方式等,以便更好地利用英语来学习特定的学科;分科英语注重的是与学术相关的技能提升,处于通用英语和专业英语两者的中点,内容偏向一般的学科知识,比起专业英语具有更大的宽泛性,不及专业英语的深入全面系统。
分科英语教学的内容主要有三种分类:一是泛分为两大类,即文科和理科;二是一个学科为一门分科英语教学课程,比如教育学、文学、历史学、工学、农学;三是再细分到一级学科,比如计算机科学、机械工程。但即使分到很细的学科上,内容也必须宽泛。标准有两条:一是语言教师能教,无须进行专业知识方面的专门培训;二是能为某个学科下面的各个方向的学生所普遍接受。
二 分科英语教学的导向――学术英语(EAP)
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是英语语言学领域的一个分支学科,ESP包含学术英语(EAP)和行业英语(EOP),EAP(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的目的是使学习者能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和为学术活动提供语言支撑。EAP又可再分为通用学术英语(EGAP)和专门学术英语(ESAP)。
以行业英语为导向的分科英语教学主要适合高职高专院校。欧美高校本科非母语的英语教学均为学术英语,在近年中国EGP向ESP教学转型的大背景下,以学术英语(EAP)为导向的分科英语教学对本科院校的学生在学业追求、素质提升、就业需求等方面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这也对大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 分科英语教学的理论基础――CBI教学法
CBI教学法起源于加拿大沉浸式教学法的成功,其理论的核心是:如果语言教学能以某个学科知识作为基础,将外语学习同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效率往往会大大提高。
Stryker & Leaver认为当语言作为学习学科知识的媒介时,最理想、最接近于母语学习的二语学习条件便产生了,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1)内容学习,尤其是与自身专业相关的内容,有助大幅提升可理解的输入量;(2)对内容的关注有效降低形式学习的焦虑感;(3)改善学习者的倦怠状况、激发利用英语“表达”专业的兴趣;(4)提高语言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即进行高层次的学术认知活动。Cummins认为一个人的语言水平由“人际交流基本技能”与“认知学术语言能力”组成。当学习者具备了中等的语言水平,仍然重复低层次的语言技能训练,其语言能力也将停滞不前。把英语教学与学习者的学科专业学习相结合,着重较高层次的学术交流和认知能力的培养,英语水平才能有跨步式的提高。
四 分科英语教学的承担者――大学英语教师
名称一样的课程如计算机英语,其性质可以是分科英语,也可以是专业英语或双语教学。ESP在很长一段时间都被许多从事英语教学研究的人员翻译或混淆等同于专业英语,然而专业英语与ESP实则分属于不同的范畴,在服务目的及教学侧重点上都不尽相同。前者为学科研究的范畴,后者为教学途径的范畴;前者以专业词汇和各种与专业相关的表达方式为中心,后者以学习者为中心。
双语教学的教学重点和目的也都是学科内容,英语只是作为教学的媒介,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是课程设计的重点。教学该由谁来承担取决于它们各自的教学目的,双语教学是由专业教师教的;专业英语既可以是专业教师也可以是英语教师教,但分科英语必须由英语教师来承担,在此之前达到EAP教师多重角色的要求则是大学英语教师需要为之努力的。
五 分科英语教师的多重角色对大学英语教师的要求
分科英语教学仍然是语言教学,教师除了作为教学的承担者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扮演课程的设计者、教材的提供者以及合作者、研究者和评估者等多种角色,各个角色对大学英语教师有着具体的要求。
1.分科英语教学对作为课程承担者的大学英语教师的要求
第一,掌握相关专业范围一定的学科知识。分科英语教学必须与一定的专业内容相联系,但对于大多数只有英语语言文学学术背景的大学英语教师而言,短期内全面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显然是不现实也不必要的,因为分科英语教学的重点是交流策略和技能而非内容,然而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教师则不能较好地进行教学的各个环节,这就要求教师掌握相关专业范围内基础、宽泛的学科知识。
第二,掌握课堂处理专业知识的策略。教师课堂处理专业知识的策略基本可以分为五类,即目的语言参照和母语参照、形象生动化、师生与生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关注语言知识。有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目的语的综合运用能力。
第三,掌握一定的EAP相关理论和教学方法。EAP作为英语语言共核之外的变体,具备一些特征性、不同于通用英语教学的规律和理论基础,比如需求分析、体裁分析理论等。这是大学英语教师需要补充的重要知识。
第四,能意识到学习者已掌握的专业知识。虽然教师自身不需要全面系统地掌握专业知识,但对于学习者已掌握的专业知识需要有所了解,这样在教学中才能将语言与内容有效关联,如果两者差距过大,学习者会产生畏难情绪;如果差距过小,学习者不易产生成就感。
2.分科英语教学对作为课程设计者的大学英语教师的要求
在确定课程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大纲和课程内容、调整课程设计、设计学生学习活动以及课程评价等方面教师都需要把需求分析作为课程设计的出发点和中心点。设计应遵循真实性、主体性和开放性三大原则。
需求分析即找出学习者当前水平与预期达到水平之间的“差距”。需求分析包含学习需求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和学习者分析,学习需求分析又主要分为学习情境分析和目标情境分析。学习情境分析指学习者当下的目的语水平、学习条件、个人期望、学习策略等。目标情境分析指课程终止时学习者在目标工作情境当中应该达到的水平或能力。
3.分科英语教学对作为教材提供者的大学英语教师的要求
各个学校在专业设置、学生水平、教师水平、学生需求等方面都不尽相同,引进国外或非本校现成的分科英语教材固然可以省时省力,但也可能出现适应性欠佳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根据以上现状编写适合的分科英语教材,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周平认为,教学材料选择应符合真实性、合适性、广泛性和兼容性四条标准。
4.分科英语教学对作为合作者的大学英语教师的要求
“以学习者为中心”是分科英语教学教师时刻遵循的原则,教师不再是知识输入者,而是以学习者的合作者身份参与到真实语言情景的实践学习之中,参与分析讨论,给予及时隐性的启发和引导。
教学中应摈弃忽视了学习者个体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分析语法及翻译等进行讲解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方式。可以实践运用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PBL),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者不再是听众而是参与者,学习过程不再是被动的记忆而是主动的思考。也可采用任务教学法(TBL),学习者需要应用语言知识和学术交流技能完成一系列任务,而不是对语法或词汇反复学习记忆。
5.分科英语教学对作为研究者的大学英语教师的要求
研究者的含义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教师自身成为研究性学者,大学英语教师长期承担大量的教学工作,忽略了科研,也导致科研水平普遍不高;二是对分科英语教学进行行动研究和反思,通过行动研究可以在理论和实践上丰富教师的知识和方法,改变提高教师的信念,促进教师的发展和分科英语教学框架的构建。
6.分科英语教学对作为评估者的大学英语教师的要求
评估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对课程进行评估,看学习效果是否达到预设目标,通常采用测试、问卷、访谈、讨论等方式。评估的间隔通常为课程的第一周、期中、期末和目标语境实际应用中。二是对学习者进行评估,除了传统的终结性评估和形成性评估之外,还要求教师设计定位性测试、成就性测试和能力测试。三是对教师自身的评估。教师在分析测试与评估的结果后调整和完善未来的教学。
六 结束语
大学英语教师为达到以上各要求而进行提升,将对大学英语教师自身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知识结构的改善、合作精神的培养、处理学科专业知识策略研究等方面将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蔡基刚.中国大学英语教学路在何方[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一、对《课程要求》的认识《课程要求》主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目标调整。《课程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质,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这里所指的综合运用能力是指英语语言知识、英语应用技能(听说读写)、自主学习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综合体现,也就是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语言产出的技能实践;(2 )教学模式调整。《课程要求》除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外,特别强调应大量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推进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教学,促进新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这是当今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3 )课程结构调整。《课程要求》对大学生英语水平提出了三个层次要求,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同时《课程要求》提出除开设英语基础课外,还应开设英语选修课程,即能力提高课程,包括语言技能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课程,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英语的需求;(4 )测试、评估方式变化。《课程要求》重视教学评估在课堂教学的重要性,除了终结性评估以外,更要重视过程性评估。纵观《课程要求》,从教学理念到教学方法,从教学模式到教学手段,较之以前发生了巨大变化,它进一步提出了“应用能力”和“使用语言进行交际能力”等新概念。培养目标的调整、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个性化学习要求、测试和评估方式的变化,对原有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及组织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大学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尤其是能力结构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大学英语教师能力结构体系。
二、《课程要求》下大学英语教师能力结构的构建目前,国内对英语教师的能力结构的研究是以教法、学法的研究以及外语教师所拥有的知识能力和具备怎样的专业素质和素养来展开的,涉及到大学英语教师的能力动态发展方面的研究并不很多,随着《课程要求》的实施和推广,大学英语教师被赋予了新的角色,伴随着角色的转变,其能力结构必将发生变化。笔者认为,《课程要求》下的大学英语教师能力结构应包括英语语言知识(包括使用英语的能力)和教学能力两个方面,二者缺一不可。具体体现在更新教学理念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力、掌握语言和文化能力、教学能力以及专业发展和科研等方面的能力。
1 . 更新教学理念能力。外语教学理念主要包括对外语语言的认识、对语言学习的认识和对教学的认识。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对于习惯于传统教学的人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和机遇。这种挑战不仅是对学校教学模式、课程、教材等的挑战,更重要的是对已经习惯的、根深蒂固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挑战。这种挑战迫使大学英语教师不得不积极思考,重新为自己进行定位,调整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使之与信息化教学环境相适应。教学理念要从原来研究教师如何“教”转到研究学生如何自主学习上来,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注重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学会使用并适应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方式转变的能力。教会学生自主、协作学习,教会学生如何查找信息、选择信息、分析信息等。因此,不断掌握新方法、接受新理念、学习新知识已成为新时代对每一位大学英语教师的要求。
2 .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力。为了实施《课程要求》,大力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全国各高等院校都在大力推进计算机网络教学。可以断言,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将在大学英语教学《课程要求》下的大学英语教师能力结构探讨文/ 李 雄 李 春中占主导地位。面对这种趋势,大学英语教师必须熟悉并掌握C A I 技术,具备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的能力和课件制作能力。同时,积极主动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自己,努力学习在线课程,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了解有关信息,通过互联网向国内外专家进行咨询和磋商,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和学习任务的布置。
3 . 掌握语言和文化能力。为完成《课程要求》提出的培养目标,大学英语教师自身应具有很强的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首先,必须精通语言知识和有准确而流利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中便于交际和互动。其次,为了应对开设语言应用类课程、能力提高课程和语言文化课程,大学英语教师应提高自己的文化教学能力。据调查,目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开设此课程时显得力不从心,造成师资匮乏。因此,必须熟悉并掌握英、美国家文化习俗和文学包括其历史、地理、文化传统、社会制度、政治结构、价值观念等诸多领域的知识,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增强文化意识,提高语言水平和综合运用能力,准确、流利、恰当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
4 . 教学能力。在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的核心因素就是教学能力。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学设计能力。表现教师的创作智慧与能力的就是教学设计。从教学设计中可以看出教师的“看家本领”。如何进行系统的、整体的教学设计,如何对教学过程中的各个要素及其关系进行统一地、协调地安排,如何用一种全新的教学设计的思想与方法来促进与改进教学,是目前大学英语教师急待发展的一种新能力。首先,在教学设计的观念与方向上,强调运用现代教育观念,强调突出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换言之,教学设计要考虑学习者的需求与特点,改变以往只注重“教”而忽视“学”的局面。其次,从教学设计的策略上,强调运用系统观和整合的思想,对教学过程中的各个要素进行全面的分析与研究,对其间关系进行协调的、整合的把握,强调问题解决策略。
最后,从教学设计的方法上,注重对学习者的分析,强调师生之间关系和角色的重新定位,强调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有机结合,强调合作学习、问题解决等教学策略与方法在学习者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
1.引言
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师生间缺乏理解互动,削弱了课堂教学效果,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新时期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新时期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注重发挥师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形成师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鼓励的课堂环境。[1]这种模式的转变必然对大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新要求。
2.新时期大学英语课堂对教师的能力要求
教学能力是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并顺利从事教学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新时期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重视学习过程,反对机械地传授知识。大学英语教师必须通过设计好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交流的过程中启发、指正学生。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指导的方式方法,如RodEllis教授所指出的几点需特别注意[2]。首先要根据学习者的水平差异调整课堂用语。其次教师要把握好何时纠正学习者的错误及纠正学习者错误的程度。再次教师要把握何时发问及发问的频率。最后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参与的质和量。
在课堂互动环节当中,教师可说是重要的一环。教师因素决定了互动机制设计的合理性及其能否正确而有效地实施,能否适时掌控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情绪、注意力等的变化。教师要向学生输入可理解的语言信息,并且在输入的过程中不断地从学习者处获得反馈,并根据反馈适当地调整语言输出。教师应尽可能地向学习者提供熟悉、有趣的话题,引导他们利用语境和自己原有的知识理解输入。教学材料和课程设置是有效的语言输入的源泉,但教师捕捉语言输入时机的能力更为重要,教师要及时、大量地提供能被学生理解的输入。
3.美国外语教师质量标准及启示
在教育发达的美国,政府把外语作为核心学科对教师制定了相关的严格标准以保证和提高外语教育质量,其主要涵盖以下三个方面。[3]
首先是个人发展,它要求外语教师从扎实的通识教育中获得知识与技能,其中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行为科学、自然科学、数学和艺术,着重培养批判思维与学习能力。其次是专业发展,要求教师从通识教育及教育实践经验中获取教育学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最后是专家发展,指获得成为语言与文化方面专家所必须具备的知识与技能。
从以上标准可看出在美国对外语教师的要求还是很高的,这些要求对于提高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有良好的借鉴和启示作用。首先是促使我们对教学理念进行反思,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在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关于教学的基本观点、根本看法及相对稳定的思想和观念,它反作用于教学实践并自发、稳定地发生作用。大学英语教师素质提高的核心是具有正确的教学理念。其次是对教学过程的反思。教学是育人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以人为本并合乎客观规律,大学英语教师素质提高的关键是要养成良好的对教学过程反思的习惯。最后是对教学原则和教学效率的反思。对于教学原则的反思应贯彻以语言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为前提,以语言运用能力培养为目的,在教学安排、授课内容、教学方式及考核方法上充分体现英语教学的适用性原则,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的参与性、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教师作用的指导性,以及教学方式的实践性,改变对学生的评价体系,加大对语言应用能力的考核力度。大学英语教师素质提高的途径是在正确理解教学原则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4.人本主义教育观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师成长的要求
20世纪中期,AbrahamH.Maslow首先在人本主义心理学中引入“自我价值实现”和“人的潜能”,并强调人的主观活动和“自我价值实现”就是对人的潜能、天赋等充分的开发和利用,人们最终实现自己价值的过程就是其内心世界发展的过程。[4]人本主义教育观认为,成长与发展是人与生俱来的自然倾向,自我充分发挥和实现是其基本需求,学生自我潜能不断发挥的过程,就是其自我实现的过程。课程设计、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活动安排都应给学生提供成长条件和氛围,促使其达到力所能及的最佳状态,最终成为自我实现者。
新时期的大学英语课堂事实上是人本主义教育观的具体体现,它对现代的大学英语教师在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的知识储备要充足,并不断更新。如实施英语教师交流计划,为教师提供参加国内外学术活动的机会,鼓励教师潜心学术研究,通过相互支持和鼓励,形成对教学工作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最终实现团队的整体发展与自我价值的实现。其次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5]人本主义教育观理念下的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的任务在于创造一种能够促进有意义学习发生的积极的课堂气氛,这种有意义学习是一种自我发现自我拥有的学习。教师要尊重学生,在感情和思想上与学生产生共鸣,使他们在自由融洽的氛围中得到全面发展。
5.结语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正在经历着由传统到现代的过程,这种转变是时代的要求,是先进教育观念的体现。大学英语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种转变顺利进行并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的可能性。现代的大学英语课堂特别强调培养教师的操控和监控能力,因此必须以更高的要求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教育管理,并从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学原则和教学效率等方面完善教师的素质。最终要以人本主义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为目标,从多方面促进大学英语教师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孙宇.课堂互动环境下的英语自主学习[J].现代教育管理,2011,(6).
[2]Ellis Rod.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Shang hai:Shang 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9:563-610.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6—134—02
处在“大众化教育”阶段的我国高等教育正呈现出由传统的单科性向多样性乃至综合性大学发展的趋势,社会需求、学生层次、专业设置的多样化直接导致了英语教学和学生学习基础的现实差异。以往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新世纪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并严重滞后于发达国家在语言教学上的先进理念,甚至与我国传统教育家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也相背离。因此,为更好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三十条意见》文件精神,更为贴切地符合高等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现有的大学英语教学方式、方法和课程设置必须改革。
一、开展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现实意义
《三十条意见》中明确提出,我国高等教育要建立健全符合国情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落实新世纪大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要求。深入开展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正是符合文件精神,适应时展要求,其体现的现实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实现教学理念的转化。分级教学更具针对性,基于学生基础和层次差异,更加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知识水平提高。分级教学为不同起点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材选择和教学进度,有助于学生化压力为动力,最大限度地实施因材施教,突出了学校个性化教育的理念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二是实现教师职能转化。教师角色实现由传统的知识权威者、中心者向组织者、引导者转化,教学方式也必然随之由传统的灌输式向启发式、互动式、反思式转变。大学教师在分级动态教学中从事的是颇富效果和创造性的活动,如互动讨论、正向激励等,促使教师在教学中实现学术与理念的双重成长。三是实现学习意识的转化。分级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角色实现由传统的被动学习、他主学习向主动学习、自主学习转化。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化既是分级动态教学之因,也是分级动态教学之果,其中隐含的是学生学习意识的觉醒和自我满足感的提升。研究表明“人们对符合本人能力水平、抱有成功希望的活动容易产生兴趣,获得成功的可能性也会增多。”
二、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管理与考核机制
1.深化教学和成绩管理,以管理促进教育质量提高。在高校内部由主管教务和承担教学部门协调统配各单位间的关系,明确职责,统一管理,分散实施。对涉及分级教学的班级和学生,要逐步加强班级组织形式的管理,避免重叠混乱,并要建立起科学、有效、可查的学生档案,做到培养过程和效果可追根溯源。在成绩管理上,要灵活适用,主动跳出传统的学生考核成绩单一模式,注重实效考核,尤其是更加能体现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视听说课程。一般的应用型本科高校,该类课程只有36学时,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在该专项能力上的提高。与经济社会对大学生英语能力的要求相脱节。
2.加强师德和师风教育,制定科学化教师考核标准。切实加强教师职业教育和道德教育,大力宣传高校师德楷模的先进事迹,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科学制定师德师风量化考核标准和制度,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聘用和奖惩的首要内容,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此外,要加强教师业务培训,提高教学研究、心理研究能力,以及进一步重视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在大学英语开展分级教学中,要依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制定出比较全面、客观、科学、准确的考试标准(如英语分级试题库);同时,在实施分层次考核学生成绩的基础上,分层次考核教师教学效果。
3.实施教研和教学改革,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努力。积极利用各级各类教研立项机会,鼓励教师广泛参与课题申报。相关教学院系要定期组织开展教学与研究活动,除了集体备课之外,针对大学英语教学和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思想,积极开展理论与实践研究,大胆创新教育教学的具体方法和形式,并力求将课程改革计划和课程设置调整的研究纳入到教改新课题之中。由教研室牵头,实施听课观摩计划和青年教师导师制度,以老带新,发挥传帮带作用;通过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共同提高,促进全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水平提升,以及青年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的进步。
4.以英语水平测试体系,全面量化教学效果的评价。我国英语水平测试具有多种用途和目的,其内容和形式也不尽相同,至今未能建立起系统化的评价体系。由于大学英语考试主要是检验学生语言知识积累及综合运用所达到的水平,同时也是对教学效果的反馈。所以,英语分级教学改革的目标是“既能保证学生获得扎实的语言知识,又能突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还能体现学生语言基础的个体差异。”因此,分级教学的考试题目选择上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必须反映教学改革的目的和内容;其次,要多途径全面考察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最后,要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
三、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软硬件改革举措
1.以网络建设带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大力推动学校网络环境建设,充分利用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设施,为实现大学网络资源共享和学生自主、主动学习提供保证。网络学习平台不仅可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英语教学资源,还可以减少教师的授课时数,增强教学和学习实效。要鼓励应用型本科和研究型本科大学联盟,发挥部属高校优质资源辐射作用,实现区域内高校英语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此外,还要进一步推进高教共享型英语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开展与友好单位联合建设工作。
2.以课程改革巩固本科教学基础地位。大学英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特别是大学生的听说能力,即初步具备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具有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信息交流的能力。目前,鉴于新课改的要求和现有课时量的限制,可以开设大学英语选修课(如开设英语口译、基础英语写作、科技英语等);这样不仅满足学生对提高英语语言能力的需要,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某一方面的语言特长,增加学生的语言兴趣,巩固英语在本科教学中的基础地位。
3.以课外专业竞赛强化实践育人环节。采取层层选拔的方式,鼓励并选派大学生参加各类课外英语专业竞赛活动。经选拔的选手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再采取科学淘汰制,最终使成绩较为理想的选手脱颖而出,代表学校参加比赛。对获奖选手要加大宣传力度,形成榜样示范作用,影响周围一批人乐于参与、主动参与,进而影响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此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成立了英语课外活动小组,涉猎尽可能广泛,从而丰富实践教育环节内容。
4.以宣传活动助大学生理解改革初衷。以多种载体和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大分级教学改革和研究成果的宣传力度,让学生理解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初衷,改变认识,积极配合。可通过举办专家讲座、专题讨论、影视资料等,向学生传授英语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学习技巧,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实现。特别要针对落后生这一特定的群体,开展个性化教学研究,从实践上消除其心理障碍,从理念上助其树立信心,以切实可行的办法和行动,逐步深化教学改革。
[本文为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英语分课型系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与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5-0182-02
一、引言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简称CET-4,作为英语教育发展的必然产物,在实施近20多年来对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提高大学英语教学地位有着积极的作用。随着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大学英语考试模式为了适应新形势及新发展也做出了相应的改革。2005年教育部草拟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改革方案,2006年开始试行新的四级考试制度。经过八年的不断尝试探索,2013年7月全国大学英语考试委员会基于新题型又做了局部调整。
二、题型分析
笔者将2013年调整后与调整前的试题对比如下:
通过将调整前后的题型相比较,我们发现,调整后的题型在以下四个方面有显著的变化:
1.取消完型填空。多年来,完型填空在学生心中是最为头疼的题型,这次将完型填空取消,在一定程度提升了学生获取高分的信心。
2.单词及词组听写。原复合式听写调整为单词及词组听写。听力部分试题的改变对学生来说有好处。现行的四级考试是听写3个句子,每句2分,共6分。很多学生不能完全写下句子。变成听写词组后,对学生来说相对容易。
3.长篇阅读。原快速阅读理解调整为长篇阅读理解,篇章长度和难度不变。篇章后附有10个句子,每句一题。每句所含的信息出自篇章的某一段落,要求考生找出与每句所含信息相匹配的段落。有的段落可能对应两题,有的段落可能不对应任何一题。阅读部分作为重头戏在时间上对学生要求还是很高,也不容易。
4.翻译。原单句汉译英调整为段落汉译英,翻译内容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四级长度为140~160个汉字。
此次变革最难的是翻译题。以往学生只需要翻译5个句子,且题目会给一半信息,而整段翻译提高了对学生主观题目掌握的能力。取消完形填空意味着学生必须完成翻译部分的考查。以往15分的完形填空,很多学生感觉题目难,且做到完型填空时时间不够,但毕竟还能蒙对一些题。这次取消后,逼得学生必须在翻译上下功夫。总体来说,听力题难度下降,翻译难度增加,考试格外重视主观题,更加注重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来说难度依然不小。同时这样的转变对大学英语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英语教师面临更大的挑战。
三、启示
全球性的经济政治文化的交流对外语人才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过去那种只注重语言知识的人才,更需要具备良好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发展的外语人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2年)》指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也明确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1.以输出为驱动,突破创新。我国科学家学钱学森先生曾说过,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现在的学生对知识没有兴趣,老师教到什么程度,学生就学到什么程度,这样的教育是不行的。学者石坚也认为,一个老师能交给学生的知识终究是有限的,有了民主学风,学生主动求知,这才有学术创新和超越老师的可能。学生作为创新的承载者,是输出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避免整堂课讲授太多的语言点,避免直接给学生指出应该注意什么,避免给学生详细列出语言点的用法等。除此之外,小组教学更加关注学生个体,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因此,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教学,就某一主题自主展开讨论并分配任务。要求其课下制作PPT课件,进行“学生―学生”式授课方式。这样既能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主动自学的能力
2.以模块式教学,突出重点。一般大学英语教学分听力课堂与阅读课堂两大部分。听力课多以多媒体辅助进行学生听力训练,而阅读课则以分析篇章结构、语言点及语法点为主。这样单一的教学结果只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提不起他们的兴趣。如果将阅读课分为文学鉴赏、翻译及写作三大模块进行交替教学,既能将庞大的语言学习细化以及层次化,突出每一部分的学习重点为CET-4考试提供有效的支持;亦能给学生提供强大的信息以提升他们对于语言学习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堂气氛便更活跃、更充实。而现行的大学英语教学对于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要求还相距甚远,大多数高校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还是以读写为主听力为辅,几乎没有口语课程。另外,我国大部分的大学生学习的英语课程是一样的,甚至教材也是统一的,这样就很难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3.以文化为导入,注重对比。语言是有背景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英语并不是单纯地学习语言,而是要利用语言载体尽可能地学习它的文化。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不仅有助于扩大知识面,激发其对语言的兴趣,更能帮助他们充分理解词汇的文化内涵,从而提高对全文的理解。不难发现,CET-4阅读题中蕴含了大量的英美文化知识,而翻译题也开始更关注中国文化。我们如果能更有效地将英美文化导入教学中来,并注重中西文化的对比,那么对于学生知识储备是很好的提升,使其也能更灵活应对交际中以及考试中出现的问题。
4.多样化教学。现代社会要求教师不仅掌握本专业知识,也需要教师能够成为“演员”、“歌者”、“演说家”、“美学家”甚至是软件开发者。只有在扎实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能以悦耳的声音表达出来、生动有趣的形体展示出来以及引人入胜的课件讲解出来,那么课堂永远都是充满好奇充满乐趣的。
总之,大学英语教学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后者对前者起着积极作用。CET-4的题型改革不仅体现了语言的特点而且促进了教师和学生对于英语教与学的更深层次的思考。更重要的是指明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新趋势,即我们想让学生能自如地运用所学到的语言,并能够把所获得的语言能力应用到新的语言环境,从而带动其他语言教学也朝着以语言知识为基础逐渐提升语言学习能力着重语言的实际应用这样一个更为广阔、更为实际有效的大好局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韩宝成.高校学生英语能力测试改革势在必行[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6).
[2]李明洋.解析CET-4成绩,改革大学英语教学[J].经济研究导刊,2012,(11).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2-0007-02
1.前言
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模式逐步改变了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欢迎。此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过程由教师主宰、单向传导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共同参与、双向交流的过程,教学目的也由知识的传授转变为组织情景交融的活动,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语言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教学方法一改传统的教师讲解、学生听课、记笔记的单一方式而变为形式多样的有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的、学生参与的新型教学方法。总之,新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在教学主体、教学过程、教学目的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均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极大的差别因而对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也有了不同的要求。
2.新的教学模式对大学英语教师素质的要求
要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大学英语教师必须具备下列素质:
2.1过硬的英语基本功。教师的传授职能在新的教学模式中减小了许多,但仍然是教师的一个重要职能,是学生接受语言输入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英语教师的语言必须准确"教师的英语不准确,学生的英语必不准确,以讹传讹,遗患无穷"(陆谷孙,2003)。其次,在英语准确的基础上还要发音清晰,语言流利,词汇丰富,语法技巧娴熟。过硬的英语基本功是做一个合格的大学英语教师的基本必要条件。
2.2丰富的知识。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每天都有新事物、新知识出现。语言为文化、信息、知识的载体必然要反映这些变化。目前流行的大学英语教材多以主题为中心,因此仅教材中反映出的知识、信息就包罗万象。英语教师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还要贯穿一些其他如人文、社科、金融、信息、网络、生物工程、高新技术等领域的知识和最新发展动态,成为学生的信息提供者。没有丰富的知识做背景,做基础,根本无法进行现代外语教学,学生也不喜欢知识单一的教师。正如Jeremy Harmer的调查问卷所显示的"I like a teacher who has lots of knowledge, not only of his subject."
2.3正确的教师语言。外语课堂要求教师不仅讲解、传授语言知识,还要大量组织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教师语言使用的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高超的语言艺术是课堂语言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魏晓红,2002)好的教师用的语言应该浅显易懂、清楚、深入浅出、表达得体、逻辑性强。生动、形象、幽默、逼真、亲切、自然,充满情感的语言可以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使教材化难为易,学生得到艺术的享受。
2.4较强的组织协调、管理能力。大量以交际为目的的课堂语言实践活动要求教师有较强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这样才可以在短短的课堂时间内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否则大量宝贵的时间将浪费在组织协调上。课堂活动仅流于形式,很难收到实质的效果。
2.5较强的判断能力。新的教学模式以培养交际能力和语言实践及应用能力为目的。课堂上有大量的以真实交际需要为目的的活动。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无疑会在无意识中影响到学生,因此教师要对社会人生等有一定的判断能力,用积极向上的观点引导学生。
2.6较强的指导能力。新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因而教师须在学习方法、学习计划、内容等方面给予学生及时、科学的指导。
除上述六个基本素质外,一个好的大学英语教师还应具备很强的事业心、迷人的人格魅力、幽默诙谐的性格及对新的教学媒体、手段的驾御能力。
3.好的英语教师课堂教学中应具备的能力
3.1得体的语言表达能力。英语教师除具备上述素质外,讲课时用的语言应该易懂、清楚,深入浅出,表达得体,逻辑性强。教师对学生的语言就象父母对孩子的语言一样要进行简化成为学生可理解的语言。但教师使用的语言水平又明显的高于学生的语言水平,这样学生就可接受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同时教师要善于使用身体一个好的语言,夸张的语调等帮助学生理解其输入的语言。
3.2较强的话语控制权。好教师还要掌握好教师谈话时间与学生谈话时间的比例。在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话语时间有助于学生习得语言,但学生毕竟是课堂语言实践活动的主体,因此要尽量缩短教师的谈话时间,增大学生的谈话时间。
3.3掌握好课堂模式可预测性与课堂活动新奇性的关系。在英语课堂中如果教师的教学模式总是一成不变的,学生就会感觉枯燥乏味,对活动的参与兴趣减少。因此,教师要经常变换教学模式与活动形式给学生惊奇和新鲜感,刺激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和兴趣。但是如果教师过于频繁地改变教学模式和教学活动形式,学生就会感觉无所适从,没有安全感。好的教师要善于平衡课堂模式可预测性与课堂活动新奇性的关系,使课堂活动既丰富又有序。
参考文献
[1]Jeremy Harmer ,"How to Teach English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8月
[2]魏晓红,"英语教师在课堂中应具备的素质",《研究规律 改进教学——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三),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6月
在知识经济迎面而来,改革开放与国际交流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社会对实用型的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要求也越来越高,高职高专所培养的实用型人才,除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和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之外,还应具有较熟练的英语运用能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特别是语言与文化素质的提高日趋重要。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具有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是时代赋予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师的重任。
一、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师的任务
首先,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英语知识,训练基本技能,更要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英语教师要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把其中强调的教学指导思想、教学原则和教学重点,体现于日常教学中,并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如备课、上课、辅导、测试、指导课外活动中,突出实用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使教学达到基本要求。
其次,高职高专英语教师同其他学科的教师一样,还担负着开发学生智力的任务,即在专业知识、语言技能教学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实践能力,尤其是创造思维能力。英语教学要培养学生学会如何学习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观察、理解、判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日后的可持续发展,终身教育打下基础。基于此,现代高职高专英语教师的角色要进行调整,要从原来的管理者和控制者及教员变为培训者、教练员、协调员、语言学习者、研究者。
最后,高职高专英语教师还有树人育才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职责,因为当今社会,道德观、价值观呈现多元化的特点,社会上的某些不良甚至丑恶的现象也对高职高专学生带来一些影响和冲击。
二、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基本要求
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目标主要是技术型应用人才,作为培养这类人才的教师除应具备大学英语教师都具备的共同素质外,更应具备技术型人才的素质。高职高专英语教师首先应是“专业型”教师:要具备教师的知识与技能,不断拓宽其知识领域,提高其工作能力;其次应是“双师型”教师:要不断学习,了解相关专业实用业务知识,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同时还应该是“科研型”教师:结合教学实践,进行科学研究,具备一定的学术科研能力;最后应是“发展型”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具备应用现代化科技的素质。
1.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师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
新形势下的英语教师,要把英语教学当作事业,要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思想道得素质和心理素质,要具有对学生热情、博爱的心理,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性特点,挖掘学生的个体潜能;要培养自己的多种兴趣和爱好,陶冶情操,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不断追求理想的人格素质,用自己理想的人格魅力去感染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的发展,让每一个个性充分发展的学生健康地接受社会的选拔和各种挑战。
2.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师要有良好的专业素质
大学英语教师要具备牢固的专业基础和丰富的英语学科理论,在此基础上掌握语言学、词汇学、语用学等专门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同时还要有广博的中西方文化知识,要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也传授其它相关的文化知识,进行中西文化对比,从而构建起关于英语的立体式、交互式的语言文化体系;英语教师还要钻研国内外英语教学法,了解英语教学理论的发展,紧跟时代步伐,学习和吸收新的教学理论和研究成果,结合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特点和实际,开展教学改革和创新;最后,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也是大学英语教师的必备素质之一,要在此基础上了解和掌握大学英语教学规律、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以及学生的学习策略等,从而更好地培养和教育学生。
3.大学英语教师要有较高的教学科研能力
具备多种能力的教育家与教书匠的区别在于教育科研能力,大学英语教师要结合教学从事科研工作,努力向科研型教师发展,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不断充实自己,逐步掌握科研方法,具备编写教材方面的理论以及撰写论文的能力。高职高专英语教师要投身于教学改革实践,积累素材、发现问题、收集数据、总结经验,逐步提高自身的科研素质,在科研中求创新,确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4.高职高专英语教师要具备“双师型”教师素质
由于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是围绕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来进行的,因此教师必须是“双师型”教师。虽然这一要求主要针对专业教师,但英语教师身在高职高专院校,同样担负着培养生产第一线需要的实用型人才的任务,英语教师必须去学习,了解相关专业实用业务知识。无论我们的教学工作,还是科研工作,都应该紧密地和学校开设的专业挂钩、结合,要扩大视野,积极主动地了解专业,学习相关理论和知识,使自己的教学与专业结合起来,做到一专多能。另外,英语教师要转变观念,从思想上重视职业技能培训并主动地投身于职业技能培训之中,要积极参加生产实践,逐步向技术型、技能型转变,通过考察、培训、脱产学习、进修等途径,开拓第二、三专业,加快英语教师向双师型转化的进程。
5.高职高专英语教师要具有文化素质和应用现代科技的素质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ESP和需求分析理论的内容及其对大学外语教学改革的指导意义,重点分析了国内药学类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阐述了作为ESP的药学英语教学进行需求分析的必要性及分析的内容,最后得出结论:全面准确的需求分析是提高药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
关键词 :ESP;需求分析;药学英语;教学改革
DOI:10.16083/j.cnki.22-1296/g4.2015.07.031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7—0070—02
基金项目:“2013年度沈阳药科大学科研专项基金”之“管理与社会科学类青年教师科研启动基金”项目《面向药学英语的大学英语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负责人:佟晓辉,项目编号:QNJJ2013605。
收稿日期:2015—01—02
作者简介:石文芳(1988— ),女,辽宁沈阳人。沈阳药科大学外语部,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
佟晓辉(1981— ),男,辽宁沈阳人。沈阳药科大学外语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
一、ESP与需求分析
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重点为提高大学英语课程的科学性、系统性、专业性和实用性。在众多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中,以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ESP)为指导的教育理念逐渐成为当前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
ESP理念始于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经济全球化与以英语为主要媒介的国际交流的背景下,是主要针对某特定职业或学科需要所开设的英语课程,其目的在于满足学习者的特定需要,培养学生在一定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开展工作的交际能力。ESP教学特点包括:课程设置必须满足学习者的需求,课程内容与某一特定学科相关,注重语言应用,可以局限于某一种语言技能的培养,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由此可见,ESP教学强调学习过程的灵活性、针对性和专业性。作为外语教学设计的重要因素和首要环节,需求分析为整个ESP教学过程提供设计、调整和评估依据。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从不同侧面对需求分析的概念和内容进行了界定。总体来说,外语教学中的需求分析主要指在目标情境下,通过搜集学习者的信息,包括学生学习某特殊用途英语的必要性、缺乏和需要,来规划学习过程和内容,使目标语言在目标情境中得到最佳应用。当前,外语教学改革的重心在于以学生为中心,因此,基于ESP的大学英语教学需求分析应综合考虑学习者的各种需求,为目标语言学习各环节的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药学类大学英语教学进行需求分析的必要性
药学英语作为ESP的重要分支,具有科技英语的科学性、严谨性和客观性,是基础英语在药学领域的应用和拓展,目的是让药学专业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英语词汇,以英语为媒介拓展专业知识,培养学生阅读、翻译和写作专业文章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在特定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完成专业任务。同时,药学英语由于涉及的专业词汇和术语繁多,专业文献内容晦涩,形式多样且具有其独特的语言特点,传统的药学英语教学大多采用基础英语的教学模式,即强调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难以使学生掌握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和研究,完成专业任务的能力。作为ESP的药学英语教学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教学活动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教学效果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总体来讲,目前我国的药学英语教学存在以下问题:(一)教材方面。目前,我国药学英语尚无统编教材,市面上流通的几种常用教材各有侧重,难以达到丰富、全面的要求,普遍缺少让学生应用药学英语解决专业问题的内容。此外,由于各院校在选择教材方面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也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存在盲目性和片面性,难以准确把握未来科研和工作场景中对药学英语的具体要求。(二)教师方面。ESP在我国的发展尚未成熟,大多数专业英语任课教师难以完成由EGP向ESP理念的转换,而药学英语涉及英语和药学两方面的专业知识,因此,师资力量不足往往直接影响到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三)学生方面。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不只是高中英语在内容方面的扩展和基本英语技能的提高,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药学英语要求学生同时掌握扎实的英语知识和专业的药学知识,因此,大部分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学习兴趣不高,甚至存在恐惧。(四)课程设计方面。教材、师资和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使药学英语课程设计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虽然各院校逐步加大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重视程度,但传统的教师主导型师生关系仍占主要地位,教学目的局限于知识的积累与传递,教学环节缺乏完整性。
作为ESP的药学英语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必须合理解决以上问题,全面掌握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合理调整影响课程效果的各种因素。
三、药学类大学英语教学需求分析的内容
(一)目标语言药学英语拥有自己独特的构词法,专业术语繁杂,用法严谨。药学英语语篇长,难句多,体裁多样,包括药品使用说明书、药事法律法规、药店用语等。药学英语本身的特点对学生提出了英语知识和药学知识两方面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要努力做到深入浅出,重点分明,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基础,使学生掌握目标情景所要求的语言交际能力。由于目前我国的药学英语教学任务多由英语专业出身的教师承担,其在药学知识方面的专业修养有所欠缺,相反,学生拥有一定的英语基础,但难以做到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因此,传统的教师主导型师生关系难以满足专业英语的课堂需求。理想的ESP教师修养为同时具有扎实的英语和药学知识,但在目前的转型时期,大多数院校难以满足这一要求。因此,药科类大学首先要鼓励优秀的英语教师树立ESP教学理念,勇于接受挑战,结合本校专业要求,将英语学习和专业研究有机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的专业需要调整语言难度,必要时向专业课教师和学生了解咨询,形成更加民主化、协作化的师生关系。在教材方面,各院校应该结合我国药学研究发展水平和社会需要,选取或编写适合本校专业特色的教学材料,满足学生进行药学研究和工作的专业需要。
(二)学习者的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目标需求指学习者在目标情景中应用目标语言的需求,其本身又分为学术需求和职业需求。药学英语学习者的学术需求是指学习者在未来的专业学习和研究中所需的英语知识与技能,主要包括用英语进行文献阅读、学术论文写作、学术交流等。药学英语学习者的职业需求是指其在目标职业情景中使用专业英语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能力,如药品说明书的编写与翻译、药品合同的订立、进行药事商务交流等。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强调学习过程,即学什么和如何学。要达到目标水平,就要先明确学习者的初始水平,包括学习者对目标语言的兴趣和动机、学习习惯和经验以及对目标语言水平的期待。药学专业学生在入学前对专业领域的英语要求缺乏了解,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对英语语言不感兴趣。因此,药学英语课程设计要做到因材施教,合理调整课程难度,根据学科要求灵活设置课堂活动,全面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的能力,例如:让学生用英语讲解药品使用说明,模拟药店听说场景,利用专业工具书阅读和翻译药学论文等。及时有效的课程反馈是检验和保证教学效果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课程结束后要利用练习、作业、实践活动等多种手段检查学生对目标语言的实际掌握情况;学校可以利用现有资源组织药企招聘会,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以致用,对进一步的药学英语学习充满信心。
[
参考文献]
[1]蔡基刚.台湾成功大学从EGP向ESP转型的启示[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3(5).
[2]刘婷.英语教学需求分析研究综述[J].高等函授学报,2010(4).
【中图分类号】G633.4
一、引言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书面表达这一题型的评分要求较之以前有明显提高。而书面表达却一直是不少考生应试的薄弱环节,写作能力是听说读写四种技能中难度程度较高的一种,需要师生双方进行长期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练习、实践,才能稳步提高。
二、书面表达对高中生写作能力的要求
1.语言准确、表达清楚
(1)正确的拼写词汇和使用标点
语言准确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正确规范的拼写单词和标点符号。很显然,词汇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句子的表达以及整篇文章的通顺。一个有多个单词拼写错误的句子是无法让人理解的。词要达意是对考生最基本的要求。标点符号可以帮助作者准确表达写作意图,也可以使读者准确地理解句子。书面表达的评分原则十分重视对词汇和标点的评判,考生不可马虎大意,草率从事。
(2)准确地使用词汇和语法
学生在写作时要尽量使用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词语和句型,避开难词、怪词,将要点表达出来。根据要点词语的句法功能、语法规则正确地组合成句,同时一定要注意时态呼应和主谓一致等易忽略的问题;还要克服汉语式英语的影响,力求用地道的英语、多变的句式、高级的词汇来表达。
2.语言流利、行文连贯
在书面表达测试中,语言运用能力高的学生能熟练地使用词语手段、句子手段和意义手段等来顺利高效的使用语言以达到交流的目的。词语手段,即灵活地运用所掌握的词汇,更贴切更生动地表达作者意图,也可以恰当地使用过渡词和连接词,使文章显得紧凑而连贯;句子手段,即可以通过句式的变化,更好地全面体现文章的主旨,这也是反映考生写作功底的一个重要方面。
3.语言得体、表达到位
得体地使用语言,指所运用的语言适合于具体的语境和情景。在不同的场合下要使用不同的语言形式去沟通交流。很难想象把莎士比亚式的古英语用于朋友间的闲谈会是什么效果。在这种情况下,交际行为因为语言的不得体而失去其有效性。
4.紧扣主题、内容完整
学生要认真审题,准确把握考题各方面的信息。倘若信息抓不准,写出的东西就文不对题,劳而无功。准确把握考题各方面的信息,就可以为语言表达提供正确的思维方向。必要的信息一旦遗漏,就无法达到正确交际的目的。所以,学生必须对所给情境要有准确全面的理解,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清醒的思路,避免不认真思考而中途修改,影响卷面整洁,从而影响考生的实际成绩。
5.字迹清晰、卷面整洁
书写马虎、潦草或乱涂乱改,就会影响卷面整洁,给阅卷老师留下很坏的印象,得分往往会低于所写文章应得的分数。评分原则规定“如书写较差,以至影响交际,将分数降低一个档次”,而若要降低一个档次就意味着降低五分。这足以说明规范的书写在书面表达中的重要性。
三、当前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1.词汇问题
词汇贫乏,写作时不能准确、恰当的表达自己的意图,词不达意;短语搭配不当,拼写错误和用词不当现象也相当严重。有的用词累赘,短文中写了很多无关紧要的词语,只是为了凑字数。
2. 语法问题
基本语法掌握不牢,如主谓不一致,动词的时态乱用,句子结构混乱,生硬的单词对单词的翻译,不符合英语的表达方式和英美国家人的表达习惯,以致逻辑混乱,表达不清,不知所云。
3. 语篇衔接问题
不会使用上下文启承转合的衔接手段,而只是把若干句子机械地堆砌在一起。篇章条理不清晰,逻辑不严密,语义不连贯,不能使文章浑然一体。
4. 审题不清
学生答题心切,审题不严谨,导致要点遗漏,答题不符合题目要求,甚至离题千里,信口开河,而反复的修改则无异于雪上加霜,与事无补。
四、英语写作的教学策略
1.切实抓好学生语言基本功训练
(1)重视词汇学习,扩大词汇量
词汇是建构语言大厦的基石。没有一定的词汇量就无法写出完整的句子和篇章。千方百计地、多渠道地扩大词汇量是提高英语整体水平,尤其是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坚持不懈的进行听写、默写、课外阅读等训练是巩固、扩大词汇量的好方法。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可以介绍一些有助于记忆单词的好方法,如构词法、语境法、比较法、联想法等,以增强学生记忆单词、理解词义和正确使用单词的能力。
(2)重视语法和句型的练习,准确表达自己的意图
语法规则和句型是写作教学必备的一个重要的基本要素。学生之所以写不出恰当、优美的句子,其造句能力不强的原因还在于缺乏严格的英语基本功训练。要使学生能写出完整正确的句子,系统的句型教学是其中的关键。教师可以在句型练习的基础上,把语法规则、词汇搭配等融入其中,反复操练,使学生运用自如,举一反三。
2. 将阅读与写作恰当地结合起来
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经过精心选择的,在用词、句式、语篇结构等方面都是典范。教师可以从写作角度来分析课文,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课文的信息: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整体上采取了哪种语篇结构模式?每一段的主题句是哪句?文章使用了哪些好的表达方式和句子结构?这样一来可以使学生深入研究课文,培养其表达的条理性和连贯性,也为他们提供好的写作策略、技能,事半而功倍。
3.重视作文的批改和讲解
(1)批改
教师应重视每个学生的写作,认真阅读、批改,对在写作中出现的错误要归类分析,特别是一些较为普遍的错误要集中在课堂上讲解。教师也可以采用让学生互相批改的形式,可以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对于提高他们的改错能力以及对语言的准确把握都有好处;教师还有必要写好评语,对学生的写作做出点评,会使学生更好地认识问题、改正错误。
(2)讲解
教师在认真批改的基础上要精心准备讲解这一环节。教师可以采用全班讲评和个别讲评相结合的方式,把写作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给学生讲清楚,查漏补缺,不留死角,并将学生中的优秀之作向同学传阅,以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语言分为口头语言和体态语言两种,他们各有不同的特点与表达规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如果大学英语教师的讲课口语通俗易懂,那么,大学生就能更好地感知大学英语教材,理解大学英语教材,大学生就能掌握所学知识。同时,大学英语教师在大学英语讲课中,一定要使用体态语言,因为体态语言有助于大学英语的讲课更富有成效。一般的大学英语讲课体态语言包括表情语手势语等等。这些大学英语讲课口语以及体态语对大学英语的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教师口语艺术策略
(一)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口语的基本要求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它帮助大学英语教师认识世界和发展他们的智力;语言也是大学英语教师们交际的工具,帮助他们与大学生们交换思想感情,因而,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大学英语教师的口语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正因为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语言不同于一般的工作语言,所以,大学英语教师的口语具有自身的特色。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口语应该符合下面两个基本要求。第一,大学英语教师的口语应该通俗明白、浅显易懂。通俗明白,浅显易懂是大学英语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大学英语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授受文化科学知识的双边活动,大学英语教师的基本任务是根据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要求,将知识传授给大学生,其前提条件就是使大学生听懂、理解。另外,有些大学生不理解的书面语言,为了使大学生更好地感知大学英语教材,理解大学英语教材,大学英语教师还必须把比较死板的、深奥的书面语言变成通俗、浅显的、比较活泼的口头语言。第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语言应该具有启发性。大学英语教师用语言进行教学,不只是简单地向大学生灌输知识,还要激发大学生的思考,使大学生主动地随着大学英语教师的语言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在共同的思维活动中,掌握规律。因此,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具有启发性,大学英语教师一面提出一些有意义的话题,一面激发大学生。
(二)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口语的艺术策略
大学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首先要符合前面提到的三个基本要求。但是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语言不能只满足于这三个基本要求,大学英语教师还要努力用美的语言向大学生传授知识。第一,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语言应该充满情感。大学英语教学语言能促进大学生思维的活跃,加深大学英语知识的记忆和巩固。首先,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语言充满情感是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语言要亲切热情,比如,大学英语教师让大学生回答问题,大学生多数比较紧张,大学英语教师应该用亲切的语言告诉大学生:“不要慌张,胆子大些,错了也没有关系。”其次,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礼貌文雅,大学英语教师不能因为自己是大学英语教师,就可以动辄训人,应该注意礼貌问题。比如:“请你读文章”,“不好意思,你的声音太小了,我听不清楚,你可以大声一点吗?”等等,这样,大学生既感到大学英语教师可亲,又感到大学英语教师可敬。第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语言要生动活泼。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语言的生动活泼是指大学英语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创造性地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集中大学生的注意力,使大学生在欢乐、活泼的大学英语课堂氛围中,轻松、愉快地获取知识、提高技能。尤其不可制造庸俗的笑料,大学英语教师切不可为此而“耍嘴皮”、“做小丑”,这样做,不但使大学英语教师的语言无艺术美可言,而且有损大学英语教师的人格形象,丧失大学英语教师的威信。
三、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的体态语言策略
(一)大学英语教学的体态语言的定义。大学英语教学的体态语言是指大学英语教师在大学英语课堂中,身体有关部分所发出的有意义的动作的总和。“身体的有关部分”主要指面部、眉目、手、脚、身姿;“有意义”指达到大学英语教学的有关目的。大学英语体态语言也称为“无声语言”。
(二)大学英语教师体态语言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大学英语教师的体态语言能够辅助口语语言的表达,使语言表达更富有成效,它能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影响师生关系、大学英语课堂纪律,可加强大学英语教师对班级的控制。大学英语教师的体态语言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更好地引起大学生的注意,使他们集中注意力指向于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行为。例如,上课时,大学英语教师步入课堂在讲台上站立,目视全班同学,则表示正是上课,大学生即可安静下来,跟着大学英语教师的讲解思路思考问题,领会知识。对于不注意听讲的大学生,可以用目光示意,使其集中精力听讲。第二,可以补充甚至代替有声言语使之更明确有力。第三,体态语言伴随口头语言,能使大学生看到生动直观的形象。
一、课题的提出及其意义
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必修基础课程,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关系到整个高等教育的质量。大学英语教学评估是广义大学英语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全国大学英语教学评估主要采用全国大学英语考试体系。全国大学英语考试体系由于具有相对较大的权威性,对全国各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考试导向非常突出。
教学原则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它既指导教师的教,又指导学生的学,贯彻于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和整个过程。[1]除了一些公认的基本的教学原则之外,教学原则还会因为社会时代和教学内容等不同而各具特色。大学英语当然具有自己的教学原则,对大学英语的教学原则的研究应该不断深入和完善。
在新的社会时代背景下,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于2007年在先期试行的基础上,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教学要求》),对大学英语的教学性质和目标、教学要求、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评估及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新的阐述和规定。[2]
为了有效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对大学英语的考试导向与教学原则进行联系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
二、大学英语的考试导向
目前的全国大学英语考试体系包括大学英语四级考试(CET-4)、大学英语六级考试(CET-6)和大学英语口语考试(CET-SET)三个项目。今后,还可能开发大学英语入学水平考试(CET-PT)和大学英语高端考试(CET-AL)等,并且在考试形式和考试手段上不断改革。全国大学英语考试体系对大学英语教学起着巨大的反拨作用。[3]当然,其反拨作用既包括正面的,又包括负面的。
对大学英语的考试导向的研究,是与对全国大学英语考试体系的反拨作用(backwash effect)的研究相联系的。语言测试的反拨作用一般被定义为考试对教与学的积极和消极的反馈作用。全国大学英语考试体系是在完成大学英语的教学任务后进行的终结性评估,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教学的效果。全国大学英语考试体系对大学英语教学的积极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它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消极阻碍作用也难以否认。
全国大学英语考试体系作为标准化考试,较好地保证了信度和效度等,克服了学校考试的不足,是检测学生学习水平、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一种方法。学生、教师可以从中发现自身与《教学要求》的差距,从而改进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对教学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可以很好地为教学服务。在一定意义上说, 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依赖于考试, 因为先期的教学效果在考试中得到了反馈,后续的教学就可相应作出必要的调整。教学的提高正是在这种以教学为主、以考试为辅的“教学―考试―再教学―再考试”的循环发展中得以实现的。然而,考试,尤其是统一考试往往会诱导教学与考试的主辅倒置,盲目追求考试的通过率,打乱正常的教学秩序,造成考试左右教学的局面,不利于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4]
考试改革是人们在对考试的反拨作用有一定科学认识的基础上,对先前做法加以改进,从而减少负面反拨作用的一种手段。伴随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推进,全国大学英语考试体系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相继出台了新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大纲》和《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大纲》等。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遵循《教学要求》,摒弃应试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在教学与考试的和谐统一中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这是大学英语教学应该确立的正确的考试导向。
三、大学英语的教学原则
教学过程是一个由若干因素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运动过程;教学过程的若干因素之间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关系。“教学原则就是为调整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关系,为使这些关系向既定的方向转化而提供条件的基本要求”。[5]“对于教学原则的制定依据也是见仁见智,分歧较多。但……主要有教学目的、教学过程的规律、教学实践经验以及哲学和相关科学理论等方面。……对于教学原则来说,教育或教学目的是出发点,一般哲学、政治原则是指导,现实教学经验是源,历史上或外国的教学原则思想资料是流……分析教学中的矛盾关系是关”。[6]
不同的研究者对教学原则的制定与阐述,从数条到数十条不等。例如,吴进业、花清亮等于2001年阐述了中国当代外语教学的18条基本教学原则。[7]但制定或阐述出过多条的教学原则,在教学实践中不易把握,对教学实践的指导意义反而会有影响。只有制定或阐述出几条概括精辟的宏观层面的教学原则,才能对具体教学实践产生较大的指导意义。就大学英语的教学原则而言,研究者作了这方面的尝试。例如,马扬准于1995年提出了大学英语的6条教学原则,[8]赵海燕、韩鹤卿于2002年提出了大学英语的4条教学原则,[9]等等。
但他们都出现了宏观与微观交叉、不易把握实施的问题。而且,对于教学原则的研究是一个无止境的课题,随着教学实践的发展和理论研究的深化,应该不断深入和完善。对大学英语教学原则的研究亦是如此。对大学英语的教学原则的阐述与完善,除应遵循上述教学原则总体制定依据中所涉及的“出发点”、“指导”、“源”、“流”、“关键”等外,更应结合社会时代和教学内容,从宏观层面与微观层面分别阐述,微观层面阐述应该建立在宏观层面阐述的基础之上。
综上所述,在新的社会时代背景下,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环境中,大学英语应坚持如下五条宏观层面的教学原则:
1.目标原则:坚持发展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这是就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而言的。《教学要求》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在教学中,要全面把握语音、语法、词汇三方面知识和听、说、读、写、译五方面技能,着眼于综合应用能力。
2.实施原则:坚持分层教学与持续教学,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这是就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实施而言的,实际上是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学要求》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由此可见,大学英语应根据不同层次,实施分层教学。另外,大学英语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之间是连续的,不能间断。《教学要求》还提出:大学英语应“向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为导向的终身教育转变”。因而,坚持持续教学,设计相应的课程体系,将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有机结合,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也是非常重要的。
3.模式原则:坚持教学模式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是就大学英语教学活动的方法而言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学方法的组合。《教学要求》提出:“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教学是双向的,既包括教,又包括学。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中要坚持创新,充分发挥集中教学、自主教学、传统教学、现代教学等各种方法的长处。
4.角色原则: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与以学生为主体相结合,有效进行教学活动。这是就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中的师生角色定位而言的。偏颇地以教师为主导或以学生为主体都是不科学的,只有两方面并重,才能调动教师与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
5.环境原则:坚持教学、评估、管理和谐统一,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这是就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与大学英语教学评估及大学英语教学管理的关系而言的(这里所说的教学活动是指狭义的教学活动;广义教学活动包括狭义的教学活动、教学评估、教学管理等各个方面)。在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中要坚持教学、评估、管理和谐统一,特别是要坚持正确的考试导向,摒弃应试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中坚持教学、评估、管理和谐统一,还要使教学活动与教学文件制定、教学活动管理、课程考核方案、教师考核方案、教师培训体制等配套。
四、课题研究对教学实践的启示
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遵循《教学要求》,确立正确的考试导向,在上述五条宏观层面教学原则的指导下,不断发展教学实践,研究微观层面的教学原则,保证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进行,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促进整个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220.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王守仁.高校大学外语教育发展报告(1978-2008)[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86-106.
[4]郭昌晖.大学英语级别考试刍议[J].北京农学院学报,1990,5,(2):81.
[5]唐文中.教学论[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0:173.
[6]杨小微.现代教学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262-274.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今天,我国与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国际的交流与互动对作为沟通媒介和文化桥梁的翻译人才产生了巨大的需求。目前,我国亟缺复合型应用型的英语翻译人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然而,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对翻译教学和学生的翻译训练重视程度不够,甚至有时被忽视,这必然导致高校毕业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尤其是翻译水平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尽管我国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但是在实际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过程中,很多问题仍然存在。本文主要研究我国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存在问题,探求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策略,为我国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一、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存在问题
1.缺乏整体规划与设计
目前我国高校所使用的大学英语翻译教材往往采用的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教育部所采用的教材,这些翻译教材由于缺少对于翻译技巧以及翻译理论的介绍,随着时代的进步,这些翻译教材早已不再适应现代大学英语的需求。近几年,《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的出台,进一步将我国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推到了风口浪尖上。《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提出新的英语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英语能力,尤其要进一步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但是还是忽略了对于翻译的重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缺乏整体规划与设计,也是目前我国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的一大问题。
2.英语翻译教学课程内容重视不够
高等院校对于大学英语的重视程度很高,但是对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却是缺乏必要的重视,导致学生英语翻译存在严重的能力不足。大多数高等院校在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上往往存在着课时严重不足的问题,英语翻译课时更是几乎没有,这样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英语翻译的热情。除了课时严重不足以外,我国目前英语翻译教材对于翻译技巧以及翻译理论缺乏必要的讲解,使得学生在实际的英语翻译中出现困难。甚至一些老师也误认为大学英语教学主要是指听说读写,英语翻译用处不大,导致学生对于英语翻译出现误导。
3.翻译教学局限于传统教学模式
由于受到中国传统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目前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主要以老师为中心,英语课堂教学主要围绕着老师转,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外,大学英语教学主要是以满堂灌、填鸭式教学为主,这种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枯燥无味、僵化呆板,无法满足学生英语学习的需求。由于这种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缺乏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导致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大减。翻译教学局限于传统教学模式,也是导致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的重要问题。
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策略探析
1.完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
我国原先大学英语翻译教材由于缺少对于翻译技巧以及翻译理论的介绍,随着时代的进步,这些翻译教材早已不再适应现代大学英语的需求。为此,国家在对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进行设计时,应该将英语翻译教学纳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体系中,强化师生对于英语翻译教学的重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应该重视对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的培养,加强对于学生英语翻译理论与技巧的灌输。同时,在大学英语考试中,老师还应该加大对英语翻译考试试题类型的设计,增加英语翻译考试分数,强化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2.改革大学英语教材内容
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在听、说、读方面所投入的时间是比较多的,但是对于大学英语翻译却是时间很少,甚至是没有时间。大学英语教材对于英语翻译的理论以及技巧所涉及的更是微乎其微。近几年,国家对于大学英语教学内容要求越来越多,但是只是涉及到听、说、读、写等内容的增加,对于英语翻译教学却没有提出过多的要求,导致老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出现误解,认为英语翻译教学可有可无,严重阻碍了学生英语翻译水平与能力的总体提高。总之,改革大学英语教材内容,是做好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重要措施。
3.加强翻译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老师是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基础与关键,毕竟整个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是在老师的引导以及支持下进行的,为此,建立一支高素质、高能力、高水平的翻译教学师资队伍,是做好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关键。首先,大学英语老师应该改变传统的英语翻译教学观点,强化对英语翻译教学的认识,这是做好英语翻译教学的基础。其次,老师应该努力提高自身英语翻译知识以及技巧,提高自身英语翻译能力与水平,加强自身学习,树立终身学习意识,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以顺应教学形势。
三、总结
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复合型、应用型翻译人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在培养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能力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广大师生一定要对大学英语翻译有足够的重视,教师要把翻译教学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改进,高度重视新的教学模式的实践。同时,还要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使大学英语翻译的教学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我国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在实际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过程中,很多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我国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质量的提高。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深入研究我国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创新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策略,为我国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 李加强.英语教学翻译与翻译教学[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6).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652(2015)08-0015-02
引言
教育部所领导的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从2002年初便开始启动,这属于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作的重要内容,迄今为止已经经过了十年左右的时间。大学英语的教育性质就是对大学英语教育的属性定位,而大学英语的教育目标则是指大学英语教育的实际预期效果。在理论与实践的研究领域,教育界一般用大学英语教学来替代大学英语教育。与此同时,也将大学英语的教育性质简称为大学英语教学性质或是对大学英语的教学定位,而将大学英语的教育目标称为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或者是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大学英语的教育性质与教育目标,二者之间联系紧密,深入认识与界定大学英语教育性质将直接影响到大学英语教育目标的构想与制定。
1.对大学英语教育性质的审视
1.1“通用英语说”
通用英语与专用英语是两个相对的概念,“通用英语说”一般认为,大学英语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与人合作能力及其认知能力。大学英语教学是属于综合型的英语教育,不能将它跟单纯的特殊目的型英语训练混合在一起。大学英语的教育性质为: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作为当代大学生所必修的一门课程[1]。大学英语需要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能够以学习策略、跨文化交际、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巧为基础,同时融合多种教学手段与教学模式为一体。
1.2“专用英语说”
目前还有对大学英语教育性质的第二种界定,就是“专用英语说”,认同大学英语教育性质“专用英语说”的学者旗帜鲜明而且论述完整地代表人物就是复旦大学教授蔡基刚先生。蔡基刚认为,目前我国大、中、小学的英语教育呈现出脱节的状态,而且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跟高中英语的课程设置不尽相同[2]。因此,将大学英语定位为专用英语具有多方面的意义。首先是能够使基础英语在高中阶段完成,其次是专业学习需要学术英语,再次是社会需要的是专用英语人才。
1.3“通用英语与专用英语结合说”
相关学者为了调和上述两者之间的矛盾,就将通用英语与专业英语结合在一起进行论述。就像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在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规定中的表述:各个高等学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并按照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与具体课程要求来构建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将语言应用类、语言技能类等一些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这便包含了通用英语与专用英语相结合的思想[3]。
2.对大学英语教育目标的审视
2.1建立大学英语教育目标体系
有些学者对大学英语教育目标中的阶段性、多样性、多层次性与方向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需要构建促进个体全面发展、满足社会基本需求、符合教育规律的新型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体系。相关学者根据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并从英语教师及课程的实际开发者出发,进而提出了建立大学英语教育目标体系的三大原则。首先是目标体系的建立需要与社会发展要求相结合,其次是要能够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再次是具备相应的现实性与可行性。
2.2构建大学英语教育目标内容
对大学英语教育目标内容的表述与对大学英语教育性质的认识与界定息息相关,有较多的学者认为,不同高校、不同时期、不同学科之间对大学英语教育目标内容的界定应该会有所差距。当前看来,对大学英语教育性质的界定主要有三种观点,因此对大学英语教育的目标内容进行研究也需要从三方面开展。首先是基于“通用英语说”基础上对大学英语的教育目标内容进行研究,就像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将大学英语的教育目标界定为:能够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提高他们的听说能力,使他们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运用英语进行人际交往。其次是基于“专业英语说”对大学英语教育目标内容进行研究,再次是基于“通用英语与专用英语结合说”对大学英语教育目标内容进行研究,认为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能力。
2.3有关大学英语教育目标的其它方面
一些学者对大学英语教育目标体系与相应的内容目标管理模式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通过运用目标管理模式来有效促进英语教育目标的实现。一部分学者还对当前大学英语教育政策中所制定的大学英语教育目标的发展演变情况进行了探索与研究,进而归纳出大学英语教育目标正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3.结语
综上所述,有鉴于当前大学英语教育中存在的诸多现实问题,需要按照世界范围内公共英语发展的主流趋势来将大学英语教育的性质定位为专用英语教育,并基于此基础上构建相应的大学英语教育目标体系,从而促进英语教育在我国高等学校中有序地开展。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之目标与方向[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1: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