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8 09:35:1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医院环境卫生的重要性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一、活动时间
9月24日至30日为活动周,活动周期间在全县范围内进行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其中,9月29日统一组织《安徽省爱国卫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集中宣传及开展全县群众国卫生突击活动。
二、活动内容
(一)集中整治环境卫生。广泛动员全县各单位和广大居民开展卫生大扫除活动,大搞室内外环境卫生,清理垃圾卫生死角,清除乱贴乱画、乱堆乱放,消灭“四害”孳生地。特别要抓好城区各主、次干道和乡镇街道卫生突击整治,以及汽车站、广场、商场、医院、机关、学校、宾馆、餐馆、景观地区、集贸市场、居民小区(村庄)等窗口单位和重点单位的卫生,为广大群众创造整洁舒适的节日环境。
(二)开展《条例》宣传。《条例》是我省第一部爱国卫生地方性法规,自今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为提高广大群众对《条例》重要性及现实性的认识,更好地树立爱国卫生的法制观念,各职能部门要进一步明确职责,认真指导、督促乡镇、村、街道、社区居委会、相关部门利用各自的宣传阵地,借助黑板报、宣传栏、小广播、散发宣传资料等方式,做好《条例》的宣传和爱国卫生知识普及工作。县广电局要利用广播、电视大力宣传《条例》,使《条例》的内容家喻户晓。宣传重点:爱国卫生实行法制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在爱国卫生运动中的职责;单位、个人参加爱国卫生活动的权利和义务;单位、个人违反《条例》强制性条款的法律责任。
要认真开展好集中宣传。9月29日上午8:30,县卫生、工商、交通、农委、文体、环保等部门要在禹王路中段设立集中宣传咨询点(拉横幅,展出宣传板报,散发宣传资料),通过集中宣传,切实提高广大群众对爱国卫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了解《条例》在现实生活中的指导意义,明确参与爱国卫生工作的权利和义务,自觉遵守各项公共卫生管理规定,共同维护公共卫生秩序,提高我县综合环境卫生水平。
三、整治重点
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整治工作:
(一)加强各主次干道及背街小巷的清扫保洁力度,确保垃圾日产日清,并做好各垃圾收运点的消杀工作,做到无清扫盲区,无积存垃圾,无垃圾地倒现象,提高群众对环卫清扫工作的满意度。
(二)按照“门前三包、门内达标”责任制要求,开展单位卫生大扫除。全县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及沿街门店要对“门前三包”责任区内的环境卫生及单位内部卫生进行彻底的卫生大扫除,做到室内清洁,室外秩序井然、环境优美。
(三)抓好各集贸市场专项卫生治理。消灭有损市容环境卫生形象的脏乱差市场,整治骑路市场,杜绝市场外溢现象发生,严格落实好垃圾日产日清等各项卫生保洁制度,确保市场卫生整洁、经营有序。
(四)抓好公共场所、食品行业卫生监管工作。在节前对县内的中小餐馆、食品超市、街头食品门店(摊点)进行一次拉网式检查,对无证经营及卫生设施不合格的依法予以处理,切实采取措施做好食品卫生工作,严防发生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五)重点抓好汽车站、商场(店)、医院等窗口单位卫生的同时,窗口单位应在门前、厅内等适当的部位摆放鲜花,为群众出行、购物、就诊营造一个优美的节日的环境。
(六)抓好城镇居民生活区、城中村等环境卫生治理。动员党员带动广大居民进行卫生大扫除,彻底清除生活小区内的卫生死角,清理非法张贴的小广告,清除乱涂乱画、乱堆乱放,改善生活环境。
(七)继续开展好除“四害”活动。各乡镇、各部门在认真组织搞好室内外卫生的同时,要有重点地做好夏末秋初灭蚊蝇及秋季灭鼠活动,铲除孳生地,为降低“四害”密度、减少虫媒传染病打下良好的基础。
(八)各乡镇、村要组织广大农户动手清理房前屋后的垃圾,清扫禽舍、猪圈卫生,减少蚊蝇孳生地,并大力宣传卫生防病知识,教育广大农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减少各类传染性疾病的发生。
四、活动要求
(一)县爱卫会负责活动的组织和协调工作。
(二)县爱卫会组成部门尤其是行政执法、卫生、建设、农委、工商、教育、文体、环保、文明办等部门要根据自身的工作职责,在开展好自身卫生整治活动的同时,认真组织、监督、检查各所属单位、监管部门开展好集中卫生整治活动。
(三)各乡镇、各部门要切实提高认识,以本次活动为契机,不断创新爱国卫生工作机制,推进爱国卫生的长效管理,依法加强爱国卫生执法力度,保障《条例》的全面贯彻实施,努力改善我县环境卫生面貌,为全县的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迎国庆爱国卫生运动活动周宣传标语
一、《安徽省爱国卫生条例》自2006年10月1日起施行
二、贯彻执行《安徽省爱国卫生条例》创建美好家园
三、认真贯彻执行《安徽省爱国卫生条例》加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
四、严格遵守《安徽省爱国卫生条例》做讲卫生讲公德的好市民
五、全面动员,人人参与,扎实开展“爱国卫生周”活动
六、搞好环境卫生加强个人卫生
七、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市容整洁
2.我国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的教学改革
3.TBL教学法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整合中的改革与应用
4.推动卫生学教学改革,培养实用型基层卫生人才
5.对氟作业现场进行的职业卫生学调查的分析
6.设计性实验在环境卫生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7.新生儿洗浴游泳中心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与预防控制措施
8.分子生物学技能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分析
9.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
10.赣南医学院重点建设学科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学科
11.全国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人力资源调查分析
12.治疗室血液透析室环境卫生学标准的探讨
13. 浅议医学专业的预防医学教育
14.南极劳动卫生学考察
15.全科医生小词典——预防医学与临床预防
16.八十年代军队刊物发表的部分卫生学文献题录索引
17.持续质量改进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中的应用
18.关于开展食品安全与卫生学双语教学的几点构想
19.环境卫生学的内容和当前的任务
20.斗山覆铜板工厂职业危害因素预防情况调查
21.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现状及预防控制措施
22.济宁市城乡中小学校新建校舍及设备的卫生学调查
23.1998~1999年黑龙江省出口鸡肉卫生学分析
24.医学专业卫生学现场实验教学
25.现代苏联的环境卫生学
26.中日劳动卫生学专题讨论会简况
27.苏联放射卫生学的基本总结和发展远景
28.加强中等卫校预防医学教育的设想
29.苏联对培养未来的卫生学家和流行病学家专业素质要求
30.贵州省首例人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控制
31.我国环境卫生学核心期刊初步调查
32.俄学者论现代军队卫生学的方法学问题
33.以案例为中心,培养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公共卫生思维的教学实践
34.地下汽车库空气质量的调查与预防性卫生监督探讨
35.加强护理管理有效控制与预防医院感染
36.基于“标准预防”的维和二级医院职业防护
37.苏州工业园区托幼机构的预防性消毒效果
38.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39.加强院感知识培训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40.关于预防性职业卫生监督
41.南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学科人才建设实践与思考
42.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生进行预防医学考试反映出的问题初探
43.以学生为中心的环境卫生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思考
44.任务教学法在军队环境卫生学教学中的实践
45.PBL教学法在预防医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46.关于多重耐药菌患者感染现状及预防控制措施
47.某酒店客房层空调系统竣工验收卫生学评价
48.启发式教学在卫生学课程中的应用
49.做好疾病预防控制档案开发利用工作的三个基础
50.卫生学预评价在某医院建设项目中的应用分析
51.预防医学、卫生学核心期刊互引分析
52.针对预防医学本科生环境卫生学课程教学设计的思考
53.构建预防医学与放射卫生学实验教学新体系的探讨
54.校园暴力和公共卫生学预防
55.2006年-2010年中国部分地区高校预防医学、卫生学二级学科科技论文统计分析
56.预防医学专业环境卫生学教学改革与思考
57.省级精品课程《环境卫生学》建设对提高预防医学本科生创新能力的作用
58.从期刊的文献计量指标变化看预防医学和卫生学期刊的进步
59.PBL教学模式在非预防医学专业卫生学教学中的应用
60.预防医学中环境卫生学教学实践与体会
61.预防医学专业环境卫生学教学改革初探
62.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和科研中培养预防医学本科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
63.中华医学会江苏分会预防医学学会儿少卫生学组成立
64.预防医学专业“儿童少年卫生学”本科教材建设历程与新版教材特点
65.浸取硫酸锌预防砷化氢中毒措施的卫生学评价
66.预防医学、卫生学核心期刊及检索工具介绍
67.施工监督在预防性卫生监督中的卫生学意义
68.预防医学卫生学英文文献中有关词语的汉译探讨
69.非预防医学专业卫生学设计性实验的实践及效果分析
70.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71.用循证医学思想指导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卫生学教学
72.2007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预防医学与卫生学类期刊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排序表”
73.预防医学、卫生学
74.预防性卫生监督信息管理与卫生学评价可视化系统的研制
75.南昌市建设项目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预防性卫生学评价分析
76.预防医学、卫生学类核心期刊《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被引量分析
77.大连市某大型超市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竣工验收预防性卫生学评价
78.启发式教学在非预防医学专业卫生学中的应用及其效果评价
79.公共场所预防性卫生审核及卫生学评价要点分析
80.《环境卫生学杂志》编辑部与《疾病预防控制通报》杂志编辑部合作交流
81.预防医学与卫生学专利申请报导
82.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环境卫生学》实践技能考核指标设计
83.关于预防性卫生学评价的探讨
84.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进展
85.预防医学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
86.联黎临时部队卫生学和野战预防医学的组织和实施
87.分析儿童少年卫生学在学校常见病预防中的重要性
88.预防医学长学制学生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课程设置的调查研究
89.预防医学本科《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教学改革
90.谈如何提高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学习《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兴趣
91.非预防医学专业《卫生学》教学效果的调查报告
92.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知识需求与课程设置的调查研究
93.非预防医学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选修课教学及课程优化研究
94.公共场所建设项目预防性卫生学评价审查的政策环境分析
95.非预防医学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方法的探讨
96.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环境卫生学》专业课程教学现状调查
97.轨道交通公共场所预防性卫生学评价相关技术的研究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41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448-02
近几年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率在不断提高,这对于医院的声誉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也破坏了社会稳定。在医学界,医院感染还是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目前其已经成为一种公共卫生问题,也普遍受到人们的关注[1]。医院的护理人员对于医院感染具有一定的责任,其承担着很多医疗操作,所欲对于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护理人员需要承担的更多。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在各个环节的操作质量决定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质量。在本次研究中探讨分析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来加强护理感染控制组织结构建设。
1 加强组织结构建设,制定并且完善规章制度
1.1 制定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同时严格落实 需要依据医院感染的相关管理法律、规范和标准要求,同时制定出并且完善医院的各项相关制度,职责以及操作流程。医院需要制定科室医院感染的工作管理手册,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标准操作规程[2]。护理部门需要加强对护理工作的督查力度,每个月需要对各个临床科室督查,同时需要通报在督查中发现的各个问题,并且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和反馈,还需要对此进行纠正,对科室的整改纠正情况进行效果评价。各个临床科室需要加强自查自控,并且保障各项制度落实到位。
1.2 加强组织结构建设,发挥护理感控网络的作用 根据相关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由科主任、护士长、监控医生以及监控护士组成的科室医院感染防控小组进行完善管理,充分发挥好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网络的作用,责任到人[3]。
2 加强护理管理措施,提高感染控制力度
2.1 加强对于护理人员的培训,同时强化感控意识 医院的新进或者实习护理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主要培训护理人员的无菌操作技术、手卫生、多重耐药菌隔离原则以及医疗废物的处置流程。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需要进一步强化,可以进行知识培训班的形式,并且定期进行检测。还可以举办宣传周以及张贴海报的形式进一步宣传和强化,要让每一位护理人员提高医院感染意识。
2.2 遵循无菌操作流程 无菌技术是每一项护理操作的基础,每个操作环节和过程都需要做到无菌处理。护理人员不论是采取侵入性操作还是非侵入性操作,都需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流程。对于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留置尿管等等护理操作更加需要做到避免感染的危险,切实遵循无菌操作的相关流程。
2.3 加大宣传力度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 洗手对于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是一个非常简便和有效地措施。根据相关制定规章的相关内容,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需要提高手卫生设施的便捷性和效果[4]。医院的病房和诊疗区都需要配置好感应式水龙头以及抗菌、干手设施。医院还需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宣传培训,在医院医护工作站的电脑屏保上设置手卫生的宣传标语。可以拍摄手卫生的宣传片来加强护理人员对于手卫生的重要性,在电梯口贴上手卫生的宣传标语,从而营造手卫生的氛围,加深护理人员对于手卫生的意识。
2.4 严格落实消毒隔离制度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为消毒和灭菌。护理人员需要深知消菌灭毒的重要性,遵守相关原则,对于进入人体的医疗器具都要进行严格的消毒灭菌,对于接触皮肤黏膜的医疗器具也必须消毒灭菌[5]。对于空气、物体表面、消毒剂以及消毒灭菌物品都要有相关记录。护理人员还需要对相关器具进行检查和督查。
2.5 加强多重耐药菌患者的管理,防止院内传播 医院需要制定多重耐药菌隔离制度,优化监控流程,对多重耐药患者需要提醒医生开接触隔离医嘱,并且在患者床尾挂接触隔离标识,在床头放置手消毒剂以及遵照医嘱对患者进行接触隔离相关措施,做到有效预防和控制剁成耐药菌在院内的传播,从而从根本上保证患者的安全。
3 结 果
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从2009到2012年在不断下降,2009――2012年的医院感染率分别为4.2%、3.7%、2.6%和2.3%。手卫生依从率以及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都有明显的上升。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从2009年的73.8%上升到2012年98.7%,手依从性从2009年的14.7%到2012年的41.2%。
4 讨 论
在进行医院感染控制时也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在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不充足会导致护理人员对于防范控制医院感染的意识不足,护理人员可能会因为工作繁忙而忽略了护理操作的技术。对于出现的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进行完善[6]。护理人员需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才能够防范细菌耐药问题,护理人员的各项操作技术的规范性和准确度也直接关系到医院感染率和患者的健康安全。总而言之,加强护理管理对于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建英.护理人员与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对策[J].中国医疗前沿,2011,6(13):67,15.
[2] 黄喜凤,张生琴.临床护理人员手卫生调查及干预策略[J].甘肃医药,2011,30(10):635-636.
[3] 尚秀娟.李素新,李广茹,等.护理管理在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7):3669-3670.
门诊输液室是医院的一个窗口,其特点是患者流动性大,是患者进行输液的场所,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我院自2005年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以来,在探索中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2009年开始加强对门诊输液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力度,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1医院感染危险因素
1.1布局不合理医院业务用房条件有限,输液室分区不明显,患者直接进入注射区域,人流反复交叉。
1.2空气质量差我院是妇幼专科医院,门诊输液的病人以患儿居多,每例患儿由2名或3名家属陪同,据统计门诊输液的患者中患呼吸系统疾病比例占60-70%,加上门诊输液室空间小,人群密度高,空气质量较差。护理人员如果不能及时开窗通风或者通风不够,就会使有害微生物繁殖、生长[1]。
1.3无菌观念淡薄部分护士无菌观念不强,没有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不能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带,甚至进行无菌操作不带帽子口罩。这种不正确的意识和操作只会增加医院感染概率。
1.4职业暴露风险日常工作中,临床护士是发生锐器伤,感染血液性传播疾病的高危人群。由于门诊患者短时间在门诊输液室停留,护士对患者详细病情并不了解,患者是否患有传染性疾病或是否正处于一些疾病的潜伏期等情况一无所知[2],假如护士的防护意识不强,防护知识欠缺和在操作时没有落实防护措施,可导致发生职业暴露,导致感染,将会对门诊输液室护士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
1.5手的传播手卫生对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有很大影响,临床上由医护人员的手传播细菌造成的医院感染约占30.0%[3]。门诊输液室的护士往往认为工作忙不过来,手卫生可以放松。另外担心频繁洗手或使用快干手消剂容易引起皮肤过敏,粗糙、皲裂。繁忙工作中不能自觉遵守手卫生规范,对每接触不同患者后进行洗手意识不强,控制交叉感染意识淡漠。
2实施管理
2.1建立健全门诊输液室的各种制度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等要求,结合实际,制定了相应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手卫生制度、一次性物品使用管理制度、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标准操作流程等。并根据新的规范或要求进行及时修订,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医院感染管理科、护理部每月不定期进行督查指导,及时反馈,持续改进。
2.2合理的对门诊输液室进行布局改造虽然医院业务用房条件受限,但医院还是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对输液室进行合理分区,设置配药间,接药台,皮试处,注射区、手卫生设施等,并随着工作流程的优化进行了两次改造,减少人流交叉,使门诊输液室在布局上尽可能符合医院感染的要求。
2.3加强环境卫生的管理我们要求门诊输液室经常性的开窗通风,保持对流,使室内温度保持在18℃-22℃,湿度50%-60%,让患者感觉舒适。每日下班后进行紫外线消毒1-2次,每次60min。每天上班前下班后清洁员对地面进行湿式清扫,遇到污染即刻清理并消毒,拖把分区使用,用后用消毒剂清洗消毒晾干备用。所有桌面、台面、输液椅等物体表面均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护士长加强日常监督,定期对门诊输液室整体环境卫生进行评估,督促做好每周进行大清扫一次,保障输液室处于整洁状态。
2.4优化工作流程
2.4.1接药患者只需在接药台把药交给负责接药的护士,然后在大厅等候,护士核对后交给配药室。
2.4.2配药配药护士衣帽整洁戴口罩,配药前先用流动水清洗双手或快速手消剂进行手消毒,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并有较强的慎独精神。工作过程保持台面整洁干燥。实行专人加药,现用现配,合理安排加药顺序和时间,一人一针一管,严禁重复使用注射器。加药后用无菌盘从传递口传出。严格限制配药间的人员数量和流动。
2.4.3输液输液护士按照标准预防进行防护,衣帽整洁戴口罩。注射处及治疗车均配备快速手消剂,止血带一人一用一消毒,每接触完一位患者后及时的清洗双手或用快速手消剂进行手消毒。穿刺不成功时,更换独立包装的一次性穿刺针头,严禁反复使用原针头,这样可以有效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2.4.4巡视在门诊输液室中,患者比较多,护士要加强巡视,在巡视时进行健康宣教。使病人或家属了解一些预防医院感染的基本常识。对患儿及家长尤其做好手卫生及保持环境清洁卫生的宣教,避免出现随意让患儿就地大小便的情况。如果患者是易感人群,对这类患者进行有效的隔离,以免发生交叉感染。对于特殊时期人员大量的流动,要进行有效的限制,防止过于密集的人群,由于病菌是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传播的,所以,要进行积极的防控[4]。
2.5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医院感染管理科加强对全体医护人员的培训,科室也将医院感染相关内容列入科内培训与考核中。加强新上岗、在岗、实习的护士对医院感染知识的认识和掌握。特别是强调无菌观念、手卫生制度及职业防护等。从洗手指征、洗手方法到监测结果对比,加深医务人员对洗手重要性的认识,最终养成良好的手卫生习惯,有效地切断传播途径。培养护士细心、沉稳的工作习惯,忙而不乱,掌握并运用标准预防的原则,正确使用锐器,在工作中有效地实施自我防护。对保洁员进行也定期进行培训,使她们掌握洗手方法,一定的消毒隔离知识和方法,遵守清洁、消毒、隔离及保洁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控制医院感染意识。
2.6认真落实消毒隔离措施科室要认真落实预防医院感染的各项消毒隔离措施,医院感染管理科和护理部定期督查,护士长对保洁员的工作要进行监督和指导,保证工作质量。要求护士、保洁员掌握常用消毒剂的使用方法,正确配置使用消毒剂,并做好相应监测。按照医院规定的消毒剂使用期限,做到使用前注明启用时间,及时更换。规范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和管理,存放必须清洁干燥,符合要求。
2.7规范医疗废物的管理经过培训,强调医疗废物正确处置的重要性和责任意识,门诊输液室对医疗废物严格分类,规范了利器盒的应用。对一次性医疗用品外包装进行合理收集,保持了配药间的整洁,输液器用后就地分类,放在定点区域,护士进行有利器的操作时保持注意力集中,防止在处置环节发生针刺伤,输液器的针头用剪刀剪去放置于利器盒,注射器与针头不徒手分离,也不要求必须分离。盛装医疗废物的容器满3/4时清洁员及时收集交暂存处,清洁员在处理医疗废物时做好防护,认真填写登记表和交接表。
3讨论
虽然医院业务用房条件有限,门诊患者和陪同看病的家属多,输液室人员流动大。通过对门诊输液室进行合理的布局改造,优化工作流程,加强环境卫生的管理,加强培训监督,落实消毒隔离措施,规范医疗废物的管理后,不断地进行质量控制持续改进,落实到细节,增强了我院门诊输液室护士的窗口意识、无菌观念、慎独精神、提高了标准预防意识,手卫生理念和洗手依从性,环境卫生明显改善,有效地降低医院感染的风险,让门诊输液室更好的服务于患者。
参考文献
[1]张玉琴.医院感染控制中存在的护理管理问题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学杂志,2011,12(27):44-45.
一、高校后勤的安全精细化管理
安全是各个学校应该注意的首要问题,有些学校由于安全措施没有做到位,导致学生的生命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有些事故发生后,不仅学校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学生的家庭也要承受痛苦。为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学校要做到以下几点:
1.定期检查
学校对于校园内存有安全隐患的设施进行定期检查是很重要的,比如电线。尤其是南方的城市,几乎每个宿舍都会用空调,用电量比较大,电线容易老化,那么就容易发生火灾,学校对电线的定期检查可以避免这一危险的发生。
2.及时更新
对于想要偷窃的人来说,门、窗的质量以及监控设备的好坏起着重要作用。如果有人将监控设备破坏,然后再破门而入,那么对学生造成的伤害也是不可估量的。所以学校一旦发现校内的监控设备有所损坏,就要立即更换。不仅如此,对于一些老旧的宿舍楼,门、窗的质量已经不好了,如果没有资金建一幢新的宿舍楼,那么至少也要及时将门、窗更换,以免有人将门损坏后进入寝室进行偷窃或对学生进行人身方面的伤害。
3.配置安全设施
在学校生活发生一些意外事故是在所难免的,但是如果在发生事故时,没有应对措施及工具就是学校的失职。比如,在发生火灾的时候,如果宿舍附近没有消防栓,那么学生的生命就可能受到威胁。
4.大力普及安全知识,加强安全防御的实际操作
安全是人人都会关注的问题,每个学生可能都见过消防栓,可并不是人人都会使用的,在普及安全知识的同时,应该让学生动手去实际操作一下如何使用安全措施工具,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冷静地使用,不会由于惊慌失措而忘记如何操作。
5.基础建筑的安全
基础建筑的安全问题也是很重要的。教学楼以及宿舍楼就是学生大量聚集的场所,在发生一些自然灾害时,如,地震、泥石流等,学校要能保证这些基础的建设是稳固的,不能发生倒塌的现象。
二、高校后勤的卫生精细化管理
卫生是一个学校整体精神面貌的表现。一个学校的卫生环境是家长放心、安心的保障。从饮食到住宿,学校都应该在卫生方面多加注意,管理越精细越好。
1.饮食卫生
学校的饮食健康问题大多是从食堂的饭菜出发的。那么,学校的卫生管理部门就应该对食堂的饭菜安全进行定期检查,并且在采购的时候,对采购的部门进行了解,保证买来的原材料是安全的。如果有学生在吃了食堂的饭后有发现不舒服的现象,学校应该立即将其送入医院进行检查,并且调查近几天饭菜的制作情况、留样情况以及安全情况,以保证全面的健康。
2.环境卫生
环境卫生包括校园环境卫生和宿舍环境卫生。校园的环境卫生需要有特定的人在特定的时间内进行每天的清扫。而宿舍的卫生需要学校进行督促,让每个宿舍进行定期的清扫,然后学校进行定期的检查。
3.心理卫生
一个学校的卫生管理不仅仅是食品和环境卫生的管理,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心理卫生,也就是精神卫生。一个人的精神卫生可以影响一个人的节操、性格、审美等各个方面。学校对学生心理卫生的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鼓励学生多看好书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看书写读后感的活动,督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看书,看好书,从看书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以及正确的审美观念。
(2)严格检查学生的平时生活
有些学生会在宿舍里看一些不健康的杂志、影片、书籍等,还影响整个宿舍一起观看,这样的做法,要严厉杜绝,一经发现,要做严格的处分,因为这些东西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还会带坏整个学校的氛围。
4.卫生习惯的养成
讲卫生是一种习惯,是一种自觉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不需要人进行督促。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学校进行管理时首先要做的。
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卫生习惯养成的重要性。最好开一门卫生学方面的必修课,让每个学生都对卫生的重要性进行系统的学习,使他们认识到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对自己和他人都有好处。
其次,学校也应该借助一些强有力的措施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定期进行检查,不定时地举办一些活动或者竞赛,给予一些物质或者精神方面的奖励,让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参与进来。大家共同努力,一起为了健康的生活而做出改变。
一个学校的好坏,一是看其教学制度以及师资力量;二是看其管理制度的好坏。对一个学校进行精细化管理,不仅能够得到更多的师生来源,还能够为学生营造出更好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段美清.构建高校和谐后勤之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