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婴幼儿的护理培训

婴幼儿的护理培训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8 09:35:1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婴幼儿的护理培训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婴幼儿的护理培训

篇1

一、培训目标

通过本此培训,结合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操作技能训练,培训对象能够掌握婴幼儿照料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从事婴幼儿照料、护理和教育的能力;具有应对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突况的能力。

二、培训模块课时分配

本次引导性培训的培训时间:2天

三、培训要求与培训内容

模块1职业道德

1、培训要求

通过本模块基础理论知识的培训,使培训对象能够:

(1)了解遵守职业道德的必要性和作用;

(2)了解职业道德的含义和意义;

(3)熟练掌握育婴员职业守则。

2、培训主要内容

2.1职业道德基本知识;

2.2育婴员职业守则。

3、培训方式建议

理论教学:除一般常规课堂教学方式外,部分培训内容可通过实地演练的方式进行,通过讲、评结合等教学方法,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目的。

模块2生活照料

1、培训要求

通过本模块技术培训,使培训对象能够:

(1)掌握婴幼儿的喂养知识,包括指导母乳喂养姿势、能进行奶粉的选择和冲泡、能使用奶瓶进行喂养、能进行溢奶的处理及预防、能制作婴幼儿食品等;

(2)掌握婴幼儿盥洗知识,包括能为婴幼儿进行基本清洁等;

(3)掌握如何照料婴幼儿排便与睡眠,包括安抚婴幼儿入眠以及更换尿布等;

(4)掌握如何照料婴幼儿出行,包括能为婴幼儿更换并挑选物品、能携带婴幼儿出行等;

(5)掌握对婴幼儿生活环境与物品的清洁能力,包括能清洁婴幼儿生活环境以及清洁婴幼儿玩具及用品等。

2、培训主要内容

2.1婴幼儿喂养;

2.2照料婴幼儿盥洗;

2.3照料婴幼儿排便与睡眠;

2.4照料婴幼儿出行;

2.5环境与物品的清洁。

3、培训方式建议

(1)理论教学:除一般常规课堂教学方式外,部分培训内容可利用图片资料和视频教学工具,通过边讲边做的教学方法,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目的。

篇2

委、县政府、人社局及相关部门的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及原则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调动各部门和社会群众团体的积极性,以技能培训为重点,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农民工技能就业培训,全面提高我县农民的技能和整体素质,以便促进我县农村劳动力的合理转移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地方经济服务。 

本年度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坚持按需培训、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引导性培训与技能培训相结合、培训与配套服务及转移相结合等原则,充分利用现代职业教育培训的有效资源,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培训质量。 

二、目标任务 

通过开展农民工技能就业培训,使参训人员增强纪律观念和公民道德意识,掌握一技之长,树立新的观念和艰苦创业、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等意识,力求进步和发展;通过就业转移,使家庭增收,摆脱贫困,实现致富。 

三、培训实施 

(一)培训对象 

女性年龄18周岁以上、50周岁以下,准备育婴工作的中国公民,农村妇女富余劳动力,热爱小孩,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领悟能力。

(二)培训要求 

通过育婴员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操作技能训练,使学员了解营养素的基本知识,婴幼儿母乳喂养、补充食物的重要性及喂养方法;了解不同年龄婴幼儿的基本生活规律生活卫生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能够记录婴幼儿生长监测图,对预防接种反应及时处理,还可以对常见疾病处理,预防意外伤害,并对婴幼儿进行动作技能训练,智力开发,社会行为及人格培养。

(三)培训时间及课时 

每期培训22天,总课时为176课时。

培训方式由理论教学和实操两部分组成,理论培训时间占40%,实操为60%。

(四)培训课时分配表

序 号

模  块

课  时

合计

理论

实操

1

育婴师的职业道德

7

7

2

育婴师基础知识

9

3

6

3

饮食

9

3

6

4

饮水

9

3

6

5

睡眠、二便与三浴

9

3

6

6

卫生(居室、个人、四具)

9

3

6

7

生长监测

9

3

6

8

预防接种

9

3

6

9

常见疾病护理

17

7

10

10

预防铅中毒

6

3

3

11

预防意外伤害

9

3

6

12

动作技能训练

28

6

22

13

智力开发

28

6

22

14

社会行为及人格培养

9

3

6

15

实施个别化教学计划

9

3

6

总课时

176

59

117

(五)培训方式

1、学校面授  组织相关人员到学校对培训人员进行集体面授。

2、实地训练与考察  培训期间,组织受训人员进行现场技能训练,加强受训人员对相关知识与技能的认识、理解与掌握。

3、理论教学与情景模拟教学相结合。

4、理论教学与穿插案例相结合。

(六)课程开设与考核方式

1、培训方式由理论教学和实操两部分组成,理论培训时间占40%,实操为60%。

2、参与培训的学员,如无其他特殊原因,都应参与对每一项目的学习与考试考核,对学习合格的学员颁发技能等级证书及对口安排就业。

3、在培训的最后一日,对学员实行育婴员理论测试与实操职业技能测试。

4、通过考试的学员,将会由培训学校颁发结业证,如通过国家育婴员职业技能测试,则可领取育婴员资格证。

四、组织管理 

(一)领导小组 

为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质保量地完成培训任务,成立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如下: 

组 长:白光军 白成林

副组长:岳国良 刘继文 刘宗国

下设办公室

主  任:刘宗国 刘继文

成 员:许福军 刘彦丰 吴雪峰 郭雅婧  张立红 曹永军 高向光      

(二)宣传发动 

抓好培训学员的组织,通过传单、广告、宣传媒体等形式,大力宣传培训政策,并通过乡镇、村委会等相关单位协助组织学员。 

(三)制定方案 

制定相应农民工技能培训的实施方案,做到先组织发动,然后根据报名资料编班、拟定授课计划、安排授课教师、授课时间和内容,一切准备工作就绪才申请开班授课。

五、有关要求

1、加强对培训政策的组织学习,要求每位实施人员都要认真领会,吃透文件精神。 

2、抓好对培训教师和学员的管理,要求教师认真备课,组织教学,上好每一堂课,要求学员必须按时上课,不准随便缺勤,确保培训质量。  

3、学员要服从领导,听从安排,按要求提供相关证件复印件。

六、育婴师培训课程表

时间

上午(8:30-12:00)

下午(2:00-5:30)

第一天

育婴师的职业介绍

育婴师的职业道德道德规范和工作常规

第二天

指导母乳喂养及包裹、穿脱衣服和抱孩子

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

第三天

添加泥状食品

泥糊状食物的制作

第四天

喂水的原则

喂水的方法

第五天

睡眠、尿布的使用和控制婴幼儿二便

婴幼儿的三浴训练

第六天

居室卫生、个人卫生

四具消毒

第七天

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为婴幼儿测量体温、数脉搏

第八天

计划免疫和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

预防接种注意事项及程序

第九天

常见疾病护理的基本原则

带婴幼儿就医

第十天

患病婴幼儿的基本照料

新生儿常见疾病护理

第十一天

环境中的铅是造成儿童铅中毒的基本原因

铅进入体内的途径

第十二天

意外伤害概述

婴幼儿常见意外伤害的原因及预防

第十三天

粗大运动发育规律、影响因素及异常发育

粗大运动发育评定指标

第十四天

精细运动发育规律、影响因素及异常发育

精细运动发育评定指标

第十五天

主动操训练

被动操训练

第十六天

感觉统合

运动综合训练游戏

第十七天

婴幼儿语言能力概述

婴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观察与评价

第十八天

婴幼儿感知能力概述

婴幼儿感知能力发展的观察与评价

第十九天

婴幼儿认知能力概述

婴幼儿认知能力发展的观察与评价

第二十天

婴幼儿自理能力和良好情绪行为的培养

婴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的规律、特点与培养方法

第二十一天

个别化教学计划的类型、原则与方法

正确使用测评结果的要求

第二十二天

考试

篇3

doi:10.14033/ki.cfmr.2017.14.0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4-0162-03

婴幼儿在第一年生长速度最为迅速,且大部分幼儿可经历液状-泥状-固体食物的交替。有研究统计发现,我国部分婴幼儿哺乳方式为奶粉喂养,从而导致我国婴幼儿发病率逐渐上升,且研究表明大部分经奶粉喂养的婴幼儿均表现为抵抗力低下等。为此应加强临床宣教,告知各大家庭母乳喂养的优势,从而提高婴幼儿抵抗力,增加母子感情,利于婴幼儿面部肌肉的发育,降低临床患病率[1]。而本文中针对婴幼儿喂养指导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相关综述,具体如下。

1 婴幼儿喂养的影响因素

1.1 早期婴幼儿接受事物的心理

婴幼儿需从乳汁物品逐渐过度至成人固体食物,在此过程中,任何食物对婴幼儿而言,均为新颖的,但部分婴幼儿可表现出拒绝、恐惧等现象,其可称之为厌新。婴幼儿常表现出对以往食物的偏爱,拒绝新口感和新口味,部分婴幼儿在进食后,还可出现恶心、呕吐现象,而大部分母亲在此时,认为婴幼儿不能吃、不爱吃,从而停止添加此类食物,最终导致婴幼儿失去学习尝试新食物的机会。但临床有研究报道表明,小部分婴幼儿通过长期反复新口感、新口味的喂养,最终可发展为接受,因此临床学者认为婴幼儿对新食物存在一种适应,而通过耐心的喂养,可增强婴幼儿摄取食物的独立性和主动性[2]。

1.2 味觉发育对换乳期的影响

婴儿从纯母乳转换至混合食物时,可发生味觉的改变,正常情况下,味觉敏感期可在2~7个月内并发。而在4~6个月时,给予不同味觉食物的喂养,可刺激婴幼儿味觉,促使其逐渐适应,否则相反[3]。早期婴幼儿的味觉与偏食密切相关。有研究表明,母乳期和母孕期的饮食习惯,可改变婴幼儿和胎儿的味觉发育。正常情况下,胎儿在24周的时候,便在宫内出现了吞咽羊水习惯(每日量为1 L)。而羊水内含有产妇所吃的香料、食物的混合液,从而导致胎儿在宫内便已接触了各种杂物的味道[4]。当胎儿7~8周时便可出现味蕾,14~15周时可形成微绒毛,而微绒毛可接触羊水中味觉刺激,体验到孕妇每日食用的食物味道。

1.3 婴儿进食行为

婴幼儿进食问题与社会因素、家庭因素、自身因素有关。婴幼儿进食问题除了进食现象异常外,还可因为智能发育落后和口腔解剖结构异常引起。因此纠正婴幼儿进食的主要关键问题在于异常进食行为[5]。而异常进食问题最常见的为婴幼儿拒绝新食物、挑食、偏食,以上婴幼儿均存在单爱好几种食物现象,其主要是食物质地细腻和流质的原因。由于粗糙食物或固体食物对婴幼儿而言较难咀嚼,需长时间含在口中,导致食物味道散失,最终导致婴幼儿出现拒食现象。而胗锥长期的单品种进食,可影响生长发育,导致抵抗力下降,出现营养失调现象[6]。

1.4 喂养方式的影响

大部分婴幼儿的进食行为和父母喂养方式、态度存在较大关系,也与文化背景有关。有研究统计发现,若婴幼儿进餐时间不定,比如每日超过10次,且实施强迫、骗、哄等方式,可导致婴幼儿出现厌食现象,而在婴幼儿进食期间,实施进食乐趣、进食技巧,比如实施赞扬、鼓励等话语,促使婴幼儿进食,同时可经常改变食物性状和味道,多加留意婴幼儿“过饱”“过饿”信号,防止婴幼儿营养量过度或缺乏现象发生,从而增加婴幼儿体质量,提高婴幼儿摄入量[7]。

1.5 神经系统发育

大部分儿童在1.5岁时,脑神经可发生髓鞘化,而常规的喂养方式,可导致婴幼儿出现抵抗,同时在喂养人明显压力、饮食结构变化、不良喂养姿势、婴幼儿听力下降等综合作用下,可导致婴幼儿早期交流能力受限,从而整体影响认知、语言的发展[8]。

2 合理喂养的重要性

婴幼儿早期最理想的食品为母乳,其属于天然食品,能够满足0~6月龄的婴幼儿营养需求,早期给予婴幼儿纯母乳喂养,具有较多好处,比如减少由牛奶或其他食品引起的过敏反应,降低婴幼儿呼吸道感染率和腹泻率,同时对于产妇而言,可减少子宫出血量,促进子宫收缩的恢复,改善营养状况,加快产妇体重恢复原本体重,且可降低产妇卵巢癌和更年期乳腺癌发生率。目前临床上有多项报道表明,母乳喂养的优势,早期除了母乳喂养外,不宜添加任何维生素,比如维生素K、维生素D等。对于无法进行母乳喂养者,可采用母乳代用品,比如婴儿配方奶粉、婴儿配方奶等。在婴幼儿出生半小时后,便可诱导新生儿吸吮,从而保证母乳喂养成功,促进母亲泌乳,必要时,可在院内开展母乳喂养技能培训和社区行动培训[9]。

虽然大部分母亲已认识到母乳喂养的优势,且开始给予婴幼儿母乳喂养,但临床学者发现,42%的母亲在婴幼儿6个月龄后,仍坚持纯母乳喂养,对此还需加强各大医院妇产科喂养正确方式宣教。确保婴幼儿在各个时间段内机体能够补充到充足的能量和营养量。

3 婴幼儿喂养指导方法

3.1 母乳喂养

在婴幼儿出生后,应首选母乳喂养,其可及时补充婴幼儿机体需要量、营养素,降低婴幼儿患病率,同时还可减少婴幼儿过敏发生率。母乳中含有微量元素及各种抗感染免疫因子,但缺乏锌、铁等元素,虽然能够补充婴幼儿生长发育中的需求。但在正常情况下,婴幼儿每日需要铁含量为6~10 mg,而母乳中仅为1 mg,早期无明显要求,而当婴幼儿4~6个月龄时,需要量逐渐增加,对此应从不同途径维持婴幼儿机体需求,比如辅食,但需保持半流质状,给予婴幼儿一个过渡形式[10]。

3.2 引入食物时间

至今为止,食物引入时间有两种指导建议,一是根据喂养指导原则进行:若以纯母乳方式连续喂养婴幼儿6个月,应在婴幼儿6个月龄时,适当添加辅食,而辅食应以泥糊状为主。二是根据儿童指导中心建议和人群膳食指南,在婴幼儿4~6个月龄,给予其他食物喂养。目前喂养方式尚未得到有效的统一,但添加食物年龄不宜过早,正常情况下,均为4~6个月龄。而实际的辅食量应与婴幼儿头围、身长、体质量相符,从而避免营养过量,出现肥胖症状。当婴幼儿体质量>6 kg时,每日摄乳量为800 ml,而当婴幼儿出现咀嚼或咬手现象时,则提示需添加适量的辅食[11]。

3.3 添加微量营养素和食物能量

在婴儿期,儿童对能量的需求高于各个年龄段,若能量的摄入不足,可导致肥胖、营养不良的发生,严重时可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在中国营养学中提到,婴幼儿每日正常能量需求量为95 kcal/(kg・d),而根据总能量消耗情况,可将8~12个月的婴幼儿能量需求控制在80.8 kcal/(kg・d)、77.0 kcal/(kg・d)、77.5 kcal/(kg・d)左右,婴幼儿在食物转化过程中,极易出现营养素缺乏,对此应在转换食物期间,加强营养素喂养,包括维生素B、维生素A、铁、锌等,当婴幼儿生长至9~11个月时,则每日需要72%的钙、86%的锌、97%的铁,然而由于强化食品摄入量的个体差异,难以补充机体具体需要量,对此应加强各类微量营养素片剂的添加,从而提高婴幼儿维生素E、核黄素、锌、铁的营养素,从而降低贫血的发生,提高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12]。

3.4 添加食物的能量密度

能量密度主要是指每克食物所含的热量(kcal),婴幼儿引入的食物中营养素和食物中能量密度及膳食纤维、水分含量有关,若食物能量或脂肪含量高,则表明水分含量较低。当婴幼儿为6~8个月龄时,机体能量控制在0.6 kcal/(kg・d),12~22个月龄时,控制在1.0 kcal/(kg・d)。同时有研究报道,若发现6~8个月龄的婴幼儿结构不合理或膳食种类不全,可导致营养缺乏,而在期间加强脂肪、蛋白的摄入,可补充机体各方面的能量,比如在婴幼儿6个月龄后,添加肉泥、肝泥、血泥等,从而保证能量的摄入,维持机体正常需要量[13-14]。

3.5 食物多样化

婴儿添加辅食的第一种食物为谷类食物,其中以强化铁的谷类食物为首选,在各大婴幼儿喂养指南中已强调了此项。正常情况下,婴幼儿在6~18月龄时,属于缺铁性贫血高发期,若婴幼儿6个月龄后还未添加辅食,可导致并发缺铁性贫血,因此大部分国家开始给予婴幼儿强化铁米粉。当婴幼儿进食谷类食物一段时间后,便可逐渐添加鱼类、家禽、肉、水果、蔬菜等食物。食物的质地和营养素的种类对婴幼儿健康、营养均较为重要,因此在给予婴幼儿辅食过程中,不仅需保证能量的充足,还需考虑营养量[15-16]。单一的蔬菜泥或水果泥,虽能够保证营养量,但缺乏能量密度,对此应将多种蔬菜、水果混合制作,从而补充婴幼儿能量和营养素。当婴儿24周后,便可适应多种食物,但尽可能从颗粒状食物或泥糊状食物过渡至小块状食物[17-18]。

综上所述,母乳喂养对婴幼儿健康尤其重要,但仅表现于早期,通过早期的母乳喂养,能够提高婴幼儿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但当婴幼儿在4~6个月龄时,若仍持续母乳喂养,可导致婴幼儿体内能量不足、营养素不足,从而出现贫血、瘦小、体弱等症状,对此应在婴幼儿期加强营养喂养的宣教,从而确保每位产妇熟知喂养方式[19-22]。婴幼儿早期喂养问题主要表现为后天因素和先天因素,包括婴幼儿味觉的发育、乳母期乳汁对胎儿的影响、母孕期羊水的影响、婴幼儿自身口腔结构、味觉发育、心理因素、遗传体质等,对此应根据婴幼儿实际情况,实施相应的喂养方式,从而确保喂养知识的科学性。除此之外,家属的精神状态、亲子互动,可调动婴幼儿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婴幼儿机体需要量。但目前婴幼儿喂养方式尚未统一,且相关报道较少,因此本次研究的指导方式还有待探索和完善,从而确保婴幼儿及时补充能量,提高机体抵抗力和营养,防止患病率。

参考文献

[1]刘建丽,张琪,惠敏,等.早期喂养指导和辅食添加对婴儿微量元素的影响[J].西部医学,2014,26(10):1301-1303.

[2]彩霞.影响母乳喂养依从性相关因素及护理预防措施[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33):87-89.

[3]唐鹤,蒋竞雄,宫丽敏,等.城市婴幼儿喂养行为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5,23(7):695-698.

[4]陈伟平.婴幼儿喂养与影响喂养因素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3):2986-2988.

[5]刘月芬.兰州市6~24月龄儿童喂养问题聚类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2,20(2):159-161.

[6]刘爱珍,王建宁,鲍梦婕,等.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6):665-667.

[7]陈宏达,郝波,康晓平,等.中国西部两县6~36月龄婴幼儿喂养指数与生长发育的多重对应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44(3):339-346.

[8]刘汉芹.社区医生在婴幼儿腹泻病防治及母乳喂养指导中的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390-391.

[9]段如菲,李燕,李静,等.云南省HIV感染女性所生婴幼儿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21):3432-3434,3477.

[10]张琪,吴庆红,刘建丽,等.正确辅食添加对婴幼儿饮食行为及营养状况影响的观察[J].河北医药,2014,46(15):2360-2362.

[11]鲍雪梅,陈建华,倪钰飞,等.婴幼儿早期喂养行为特点分析及其对婴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10):1581-1583.

[12]马丽萍,钱兴国,苏宜香,等.广东省0~18月龄婴幼儿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2,23(6):711-713.

[13]陈欢.社区儿童保健医生婴幼儿营养与喂养知识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21):320-321.

[14]李智,忽丽莎.云南15个少数民族0~23月龄农村婴幼儿喂养情况现状调查及干预策略[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5,23(2):130-132,136.

[15]余卉.0~3岁婴幼儿喂养技术干预与护理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313-314.

[16]颜凤加.浅谈20例早产儿母乳喂养的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9):99.

[17]黎海芪.提升基层医师指导婴幼儿喂养的能力[J].中华儿科杂志,2016,54(12):881-882.

[18]金春华.婴幼儿喂养[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7(11):815-817.

[19]《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0~3岁婴幼儿喂养建议(基层医师版)[J].中华儿科杂志,2016,54(12):883-890.

[20]梁友芳,朱丹,梁绍莲,等.喂养行为与婴幼儿生长发育的相关性分析[J].广西医学,2013,35(11):1527-1529.

篇4

我国每年新出生人口2,000万左右,据调查,有90%以上的0~3岁的婴幼儿是在家中由父母、祖父母和保姆照料。现行的国家政策只允许生一个孩子,家长对独生子女的成长格外关注。当年轻的爸爸妈妈们面对发出第一声啼哭的孩子,正是他们学习做父母的开始。他们希望得到成熟的、科学的、系统化的喂养及教育指导。

因此,顺势产生的育婴师在这样的背景下,可谓是“适逢其时”。

育婴师前景阳光明媚

一方面,我国的学历教育机构至今还没有开设专门对0~3岁婴儿学前教育的专业,使得这个年龄段的教育人才出现空白。在庞大的婴儿护理市场上,只有为数不多的一些接受过正规培训的高级育婴师。

而另一方面,我国政府已经认识到高度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捷径。育婴师作为一项新增职业,已被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列入中国职业大典。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要求从事0~3岁婴幼儿生活照料、护理和教育的人员必须经过系统化、规范化培训,掌握相应的职业技能,经考试合格后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做到“持证上岗”,逐步建立比较规范的育婴职业增设与认证体系。

可见,婴幼儿早期教育市场迅猛发展和国家的支持,都是育婴师发展的强大动力。育婴职业的光明前景和巨大的就业潜力,无疑给毕业生提供了一个施展自己才华,实现自我价值的广阔天地。取得育婴师职业资格可以从事幼教、亲子教育、儿童研究所、社区婴幼儿服务机构、家庭等方面的工作,并可提供全方位的咨询服务,诸如婴儿护理指导、产妇护理指导等。通过日臻完善的社区网络,育婴师既可进入家庭进行指导,也可灵活就业,自办亲子园,自己做老板。此外,高级育婴师还可以给婴幼儿提出个别化教育的建议,设计婴幼儿全面发展成长方案。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育婴师作为一门新兴职业,就业前景一定是阳光明媚的。

育婴师的基本状况

1.职业定义:育婴师是针对0~3岁婴儿的生长发育特点和规律,了解和熟悉婴儿生活照料、护理及教育等相关知识,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其饮食、睡眠、动作技能、治理开发、社会行为和人格发展进行训练,提供全方位指导和咨询等一系列服务的人员。

2.职业等级:本职业共设三个等级,分别为:育婴员(国家职业资格五级)育婴师(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育婴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

3.职业能力特征:有爱心、耐心和责任感;口齿清楚、会讲普通话;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强;动作协调、灵活;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4.就业方向

育婴员

a.面对家庭和社区,紧密帮助家长做一些针对孩子的全方位指导。

b.直接进入0~3岁婴儿家庭进行喂养和护理或对抚养人进行适当的操作指导。

c.在幼儿园、早期教育机构中承担适当喂养、护理和教育方面的训练。

育婴师

a.进入早期教育机构、亲子园、幼儿园的托幼班任主课老师。

b.以社区为单位,对数个家庭提供教育。

c.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通过日臻完善的社区网络,进入家庭进行指导,或者灵活就业,像国外的私人律师、家庭医生一样弹性就业,或者在社区婴幼儿服务机构工作。

高级育婴师

a.对育婴师和育婴员提供培训。

b.对孩子提出个性化的指导意见和教育支持,为婴幼儿家庭提供“成长计划”。

c.在幼儿园和亲子园进行管理工作。

d.在早期教育机构进行课程体系的开发和指导。

e.对0~3岁婴儿家庭或亲子园等早期教育机构提供全方位专业和系统服务。

5.薪资情况:在一些发达城市育婴师的薪水在4,000~5,000元之间,一般的育婴师的薪水在2,000~4,000元之间。

育婴师职业资格考试

申报条件

育婴员(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经本职业育婴员正规培训达到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在本职业连续见习工作2年以上。

育婴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育婴员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育婴师正规培训达到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育婴员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3.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6年以上。

4.取得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定的、以中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中级以上职业学校本职业(专业)毕业证书。

高级育婴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育婴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经本职业高级育婴师正规培训达到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育婴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7年以上。

3.取得高级技工学校或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定的、以高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高等职业学校本职业(专业)毕业证书。

4.取得本职业育婴师职业资格证书的大专以上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生,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

篇5

一、培训任务

家政服务员培训旨在使没有家政服务知识的人通过培训,初步掌握家政服务基本理论知识和服务本领,较快胜任一般家庭的服务工作。

二、培训对象

女性年龄18周岁以上45周岁以下,身体健康,准备从事家政服务工作的中国公民,可参加家政服务员培训。

三、培训方式与时数

采用集中培训与自学、统一考试相结合的培训方式,集中培训与自学时数比例。

备注:“理论知识培训”主要完成理论知识部分培训的任务;“专项技能培训”主要完成专项职业技术培训的任务。

四、考核要求

(一)考核标准

1.家政服务员培训合格考核标准

(1)基础理论考核标准(根据试卷的答题标准给予评分):

掌握家政服务的定义和主要内容;家政服务员的职业操守;了解家政服务相关法律常识;掌握相关安全和卫生常识。

(2)专业技能考核标准:

会使用日常礼貌用语;

会制作两种以上主食、五种以上的家常菜;

懂得家庭居室清洁卫生的基本要求和工作步骤,能使居室整齐清洁、厨房卫生间整洁无异味;

会鉴别服装面料,并科学合理地予以分类洗涤(按照衣物特性用洗衣机或手工洗涤)、晾晒、收藏。

会使用一般的家用电器(电视机、电冰箱、电风扇、电饭锅、吸尘器、电热水器)及燃气具(燃气热水器、煤气灶);

懂得常见花卉养护、一般家庭宠物的饲养;

掌握有害生物防治的基本常识(如灭蟑螂、苍蝇、老鼠);

掌握基本的护理产妇、新生儿的技能;

掌握婴幼儿生理心理特点,能安全看护婴幼儿;

能对老年人进行饮食起居护理。

能对病人进行简单的生活护理。

五、培训工作的原则与要求

(一)培训工作的基本原则

1、实用性原则。根据各级家政服务员的实际需要,解决学员应知应会的问题。

2、实效性原则。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加强能力培养,克服纯学术性教学的倾向。

3、灵活性原则。形式多样,方法灵活,除采用课堂讲授外,可适当采用参观考察、研讨等方式,使学员开阔思路和眼界。

家政服务员岗前培训教学内容纲要、课时及授课教师

家政服务员培训计划(二)

培训目标:初级家政服务员

一、培训课时:

总课时数(180)学时

理论授课(100)学时

技能授课(80 )学时

二、课程设置和要求

(一)应知知识要求

1. 基础知识

三、培训教学计划安排表

四、考核方法

1、单元测试

2、结业考试

3、国家技能鉴定

家政服务员培训计划(三)

为解决失业农民工和下岗职工的就业问题,并提高他们的再就业能力,更好地促进我市家政服务业与和诣社会的发展,针对当前我省失业农民与下岗职工的现状,及全国和我省家政服务业的现状,利用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设备与其它相关资源优势,通过在校集中面授、专家现场指导与技能训练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定期对我省新农村初、高中毕业生,返乡和下岗农民工,省直单位下岗职工组织开展家政服务员相关知识与技能培训,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与相关技能,决定举办家政服务员培训班。考虑到培训对象的地域、年龄、性别、经济条件及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差异,特分初级、中级与高级家政服务员三个层次的培训。现就初级家政服务员培训制定如下计划:

一、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使受训人员具备以下条件:制作家庭餐,进行家居清洁,洗涤摆放衣物;同时掌握“照料孕、产妇”、“照料婴幼儿”、“照料老人”、“护理病人”(四项中任选一项)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

二、培训对象

新农村初、高中毕业生,返乡和下岗农民工,省直单位下岗职工。

三、培训时间

每期150标准学时。

四、培训内容

1、社交礼仪:言谈举止;人际交往;家庭人际关系。

2、制作家庭餐:制作主食;烹制菜肴。

3、家居清洁:清洁家具;清洁家具及用品。

4、洗涤摆放衣物:洗涤衣物;摆放衣物。

5、照料孕、产妇:照料孕妇;照料产妇。

6、照料婴幼儿:主食料理;生活料理;异常情况应对。

7、照料老年人:饮食料理;生活料理;异常情况应对。

8、护理病人:饮食料理;生活料理;异常情况应对。

五、培训方式

1、学校面授。分批次组织相关人员到学校对培训人员进行集体面授。

2、实地训练与考察。培训期间,组织受训人员进行现场技能训练,加强受训人员对相关知识与技能的认识、理解及掌握。

3、理论教学与情景模拟教学相结合。

4、理论教学与穿插案例相结合

家政服务员培训计划(四)

一、课程任务和说明

通过培训,应使培训对象掌握初级家政服务员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完毕,培训对象应能够独立完成制作家庭餐、家居清洁、洗涤摆放衣物等工作,并有选择性地掌握照料孕、产妇、照料婴幼儿、照料老年人或护理病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应以理论教学为基础,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教学方式应以情景模拟教学法为辅助手段,以实际操作演练为教学重点。制作家庭餐、家居清洁、洗涤摆放衣物是家政服务工作的基本内容,是每个家政服务员必须完成的基础性工作,应强化训练,使每个培训对象都能通过基础性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在此基础上,使培训对象掌握1至2项专业选修课程的知识与技能。

二、教学目标

依据《国家职业标准》中对初级家政服务员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职业道德,择业与就业、相关法律法规常识,掌握社交礼仪、制作家庭餐、家居清洁、洗涤摆放衣物、照料孕、产妇、婴幼儿、老年人以及病人或护理病人的相关知识与技能。

三、课时安排

1、课时安排:150标准课时。

理论知识课占总课时的40%。理论知识各部分的比重为:职业道德10%,基础知识30%,制作家庭餐15%,家具清洁15%,洗涤摆放衣物10%,照料孕、产妇、婴幼儿、老年人与护理病人20%。

操作技能课占总课时的60%。操作技能各部分的比重为:社交礼仪3%,制作家庭餐25%,家居清洁25%,洗涤摆放衣物15%,照料孕、产妇、婴幼儿、老年人与护理病人32%。

2、授课形式:以理论授课为基础,以情景模拟教学为辅助手段,以实际操作技能演练为教学重点。

四、教学大纲内容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1)职业道德

教学要求:掌握家政服务员的职业道德与职业守则知识

(2)择业与就业常识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家政服务员的择业与就业常识。

(3)安全与卫生常识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与家政服务工作相关的案例与卫生常识。

(4)社交礼仪常识与能力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与家政服务工作相关的社交礼仪常识与能力。

(5)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与家政服务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

第二部分 制作家庭餐相关知识与能力

(1)制作主食(和制面团的基本方法;馅料调拌常识;主食成熟性状鉴别常识;燃气灶具、高压锅、电饭煲、电冰箱和微波炉的使用方法)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烹饪原料及烹饪器具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烹制菜肴(采买记账基本知识与能力;家庭常用刀工技法;菜肴成熟性状鉴别常识与能力;常见调味品的使用;菜肴原料搭配常识与能力)

教学要求:掌握食物成熟性状的鉴别、采买记账的相关知识与技能

第三部分 家居清洁相关知识与能力

(1)清洁家具(家庭常见清洁用品和用具知识;家用电器的使用方法;常见清洁剂、消毒剂的使用方法)

(2)清洁家具及用品(家具擦试、清洁常识与技能;灯具清洁常识与能力)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家庭常见清洁、消毒用品和用具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以及家用电器的使用。

第四部分 洗涤摆放衣物

(1)洗涤衣物(服装面料鉴别常识与能力;常见洗涤剂的性能用途;手工洗涤衣物的基本方法与能力;洗衣机使用方法)

(2)摆放衣物(常见衣物折叠方法;常见衣物摆放常识与能力)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服装面料鉴别常识与能力、 常见洗涤剂的性能与用途、手工洗涤衣物的基本方法与能力、洗衣机的作用、常见的衣物折叠常识与能力。

第五部分 照料孕、产妇

(1)照料孕妇(孕妇生理变化基本特点;孕妇饮食常识;孕妇日常生活起居常识;孕妇盥洗与沐浴方法)

(2)照料产妇(产妇饮食基本要求;产妇日常生活起居常识;产妇盥洗与沐浴方法)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孕妇生理变化特点,孕、产妇营养常识,孕、产妇日常起居常识,以及她们的饮食制作知识与能力。

第六部分 照料婴幼儿

(1)饮食料理(婴幼儿人工喂养方法与能力;婴幼儿进食、进水基本方法与能力;婴幼儿餐具清洁方法与能力)

(2)生活料理(婴幼儿盥洗基本方法与能力;婴幼儿看护常识与能力;婴幼儿衣物洗涤方法与能力;照料婴幼儿便溺的基本方法与能力)

3)异常情况应对(紧急呼救常识与应对能力;外伤和烫伤紧急处理常识民应对能力)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婴幼儿饮食料理、生活料理的基本方法与能力,以及异常情况应对的基本常识与能力。

第七部分 照料老年人

(1)饮食料理(老年人饮食特点;老年人进食注意事项;老年人进水注意事项;)

(2)生活料理(老年人生活特点;老年人性格特点;老年人居家注意事项;老年人外出注意事项;与老年人相处的基本方法)

(3)异常情况应对(老年人常见的意外情况;老年人常见外伤和烫伤紧急处理)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老年人的饮食料理、生活料理的基本方法与能力,掌握异常情况应对的基本常识与能力。

第八部分 护理病人相关知识与能力

(1)饮食料理(病人饮食特点;给卧床病人喂水的基本方法与 能力;给卧床病人喂饭的基本方法与能力)

(2)生活料理(卧床病人盥洗方法与能力;卧床病人便溺护理方法与能力;体温测量基本常识与能力;给卧床病人洗头基本方法与能力;给卧床病人擦澡的基本方法与能力)

(3)异常情况应对(病人常见的异常情况;紧急呼救常识)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病人饮食料理、生活料理的基本方法与处理能力,以及异常情况应对的基本常识与能力。

服务员培训计划(五)

第一天 开欢迎会。人事主管带领熟悉酒店环境、内部组织机构(认识相关领导)。学习着装要求。学习礼仪规范。介绍本岗位的位置及上、下班时间、员工通道等等。

第二天上午大课,资深经理培训酒店意识。第二天下午开始培训酒店的应知应会。常用的礼貌用语及服务忌语。客房管理理论。

第三天 培训了解领、交磁卡的手续,了解房态、接听电话、敲门通报,使用磁卡开门,熟悉房间内物品摆放及设施设备与使用方法。

第四天 熟悉房型、朝向、消防设施的使用方法,及掌握走廊过道灯,空调开启的时间和规定。

第五天 培训如何准备工作车及熟悉车上物品的名称、用途,了解清扫顺序,即打扫房、贵宾房、走客房、住房、请勿打扰房、空房,注:请勿打扰房一般在下午两点后进行打扫,先请领班打电话到房间询问客人是否要打扫,如无人可请领班陪同进去打扫。

第六天 培训查退房,遗留物品的处理,清扫客房的基本法,如抹尘要按从上到下,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抹布折叠使用,补充房内所需物品。

第七天 培训细节服务,如打扫住房需注意事项,打扫途中客人回来时的处理,以及遇到客人要求开门需注重的事项。

第八天 培训如何打扫卫生间,正确使用消毒药水,补充物品。

第九天 培训在工作中要学会自查,如物品是否有漏放,卫生间门是否呈45度,文件夹内信签是否4张。

第十天 培训如何填写清扫表及交班本,大垃圾每天如何清理,与洗衣房联系报送棉织品,及各营业点的电话号码和营业时间。新员工培训计划第十一天 培训整理工作间、服务台、公共区卫生、花木、地毯的保养工作。

第十二天 培训服务员的素质,如心理素质、职业素质、服务态度,不能因心情不好而影响工作,了解酒店领导和老顾客的名字、职称、习惯,以便在日后更好地服务客人。介绍以往有关案例,如动用客人物品等的后果。

第十三天 培训如何接收客衣、叫醒、加床、开夜床、服务。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