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交通运输行业网络安全

交通运输行业网络安全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8 09:35:1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交通运输行业网络安全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交通运输行业网络安全

篇1

(一)通过全国联网,建立道路数据中心。建立公路、运输业户、运输车辆以及从业人员等大型基础信息资源库。推动各级交通管理部门的目录体系建设。采用数据交换技术,建立行业数据交换平台,形成完善的数据交换指标体系,推动道路运输服务系统的信息化建设。

(二)建立健全交通行业信息化标准体系。以电子政务应用系统数据元标准为核心,以推动标准应用为导向,加强交通运输业信息化建设的标准化工作,完善交通行业信息化标准体系,确保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有标可依”。积极推动智能交通、现代物流、电子数据交换、交通通信与导航及电子地图等信息化推广应用工作。

(三)加大对物流信息化发展的组织和引导力度。积极引导RFID技术、集装箱多式联运等物流信息化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开展公共服务模式的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和完善公路货运枢纽信息系统,推动农村物流系统、应急保障体系系统、大件运输和危险品运输系统等与人民群众关系密切或“市场失灵”的物流信息平台建设。

(四)建立完善的物流信息平台。以互联互通为目标,启动高速公路信息通信资源整合工程。倡导物流企业间的联合与协作,逐步形成若干具有较强的辐射功能和影响力的区域性物流信息平台。

二、威胁交通运输网络通信安全的因素分析

网络故障基本上都是硬件连接和软件设置问题,也可能是操作系统应用服务本身的问题。网络安全方面的问题有可能是因为电磁泄露、黑客非法入侵、线路干扰、传播病毒、搭线窃听、信息截获等,造成信息的泄露、假冒、篡改和非法信息渗透、非法享用网络信息资源等等。主要表现为计算机打开页面连接浏览器无法与互联网连接和局域网内机器互访信息共享受阻。来自网络安全的威胁因素,根据其攻击的目标和范围不同,对网络的危害程度也不同。网络安全可分为控制安全和信息安全两个层次。控制安全是指身份论证、授权和访问限制。信息安全是要保证有关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保密性、可用性、可控制性和可追溯等特性。造成对网络威胁的主要原因基本有三:人为的误操作;人为的恶意攻击;计算机网络软硬件的安全漏洞和缺陷。因为开放性、交互性、分散性、脆弱性和连接方式的多样性是计算机网络通讯的共有特征,计算机病毒和黑客入侵是威胁当今网络安全的最主要因素。针对屡屡出现一些技术故障和网络通讯安全方面的问题,探索和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维护网络常见故障的技术和方法是确保网络管理安全运行的关键。

三、交通运输网络通信安全的保障内容

(一)链接网络的安全保障。其是指从技术上和管理上解决网络系统用户应用方面对网络基础设施漏洞、操作系统漏洞和通用基础应用程序漏洞的检测与修复;对网络系统安全性能的整体综合测试;防火墙等网络安全防病毒产品的部署,脆弱性扫描与安全优化;模拟入侵及入侵检测等。

(二)信息数据的安全保障。即是指从技术上和管理上解决信息数据方面和对载体与介质的安全保护和对数据访问的控制。

(三)通信应用的安全保障。指对通信线路的安全性测试与优化,设置通信加密软件、身份鉴别机制和安全通道。测试业务软件的程序安全性等系统自检通信安全的保障措施,对业务交往的防抵赖,业务资源的访问控制验证,业务实体的身份鉴别检测。测试各项网络协议运行漏洞等等。

(四)运行安全的保障。指以网络安全系统工程方法论为依据,提供应急处置机制和配套服务和系统升级补丁。网络系统及产品的安全性检测,跟踪最新漏洞,灾难恢复机制与预防,系统改造管理,网络安全专业技术咨询服务等。

(五)管理安全的保障。包括人员管理及培训,软件、数据、文档管理,应用系统及操作管理,机房、设备及运行管理等一系列安全管理的机制。

四、交通运输网络通信的安全防范措施

随着网络通信安全技术的日益产业化和网络通信安全的法律环境建设的日益完善,交通运输网络通信的安全防范技术也在日臻完善。

(一)保持高度警惕,保持主机和网络上结点计算机的安全。遵循多人负责、任期有限、职责分离三原则。切实提高网络通信安全的防范意识。

(二)控制访问权限,安全共享资源。使每个用户只能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使用网络资源。做到开机必查毒,发现必杀毒,经常对系统漏洞补丁升级更新。谨慎下载文档,对于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及附件不轻易用Office软件打开。

(三)选用合格单位的防火墙和防火墙的规则设置、更新。将交通运输局域内网与因特网分隔开来。网络使用者要设置并经常变换口令。对所有进入内网的用户身份进行认证和对信息权限的控制,阻止非授权用户对信息的浏览、修改甚至破坏。对进出内网的数据进行鉴别,防止恶意或非法操作,严防有害信息的侵入。

(四)采用数据加密技术。以不易被人破解为目的,采用密码或计算法对数据进行转换。只有掌握密钥才能破解还原。实现对网络信息数据保密的目的。

篇2

12月8日,交通运输部组织召开全国交通运输科技创新暨信息化工作会。会议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交通运输部设立主会场,各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同志、科技管理部门负责同志、当地交通运输有关科研单位和企业代表,京外部属单位等在分会场参加会议。会议贯彻落实了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部署推进“十三五”时期交通运输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工作。部党组书记杨传堂主持会议,部长李小鹏作工作部署讲话。会议强调,要深刻领会新时期党和国家关于科技创新与信息化工作的新要求,突出重点、精准发力,合力务实推进各项工作,为建设世界交通强国强化支撑引领。

“十二五”期是我国交通运输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工作大踏步前进的五年。五年间,全行业紧紧围绕“四个交通”建设,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加强重大科技研发、创新能力建设和科技管理创新,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推动各项工作迈上了新台阶,行业科技创新体系基本形成。

会议指出,科技兴则行业兴,科技强则行业强。全行业要充分认识到加强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工作是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当好发展先行官的迫切要求,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培育发展新动力的迫切要求,是迈向交通运输现代化、建设交通强国的迫切要求。要把握交通运输发展的“黄金时期”,实现行业创新和信息化工作的应有作为。

会议强调,以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建设支撑引领世界交通强国建设,“十三五”期,要把交通运输科技创新工作提到战略高度,在战略定位上把科技创新摆在行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在战略方向上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对标国际,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基础研究,增强科技有效供给,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营造良好氛围,在高水平自主创新上努力实现重大突破。“十三五”期,做好交通运输信息化工作,要以增进提升综合交通运输服务为宗旨,重点抓紧“以信息化驱动交通运输现代化”这条主线,夯实“大数据”和“网络安全”两大基础,推动信息化与行业管理和服务深度融合,推动“互联网+交通运输”健康发展,推动交通运输大数据创新发展,努力实现“数据开放共享、网络安全可控”。

会议要求,各地各单位要围绕交通运输科技和信息化两个“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部署和要求,明确任务要求、落实主体责任,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要加开放合作、促进多元融合,拓宽投入渠道、发挥综合效益。要营造良好环境、培育创新人才,让创新成为全行业共同的奋斗目标和行动指南,不断开创交通运输创新发展新局面。

篇3

开放:合作治网的活力体现

网络安全牵一发而动全身,拒绝开放共享,换不来持久的安全。论坛上,专家们提出,面对网络安全的新形势、新特点,在大力推动网络安全核心技术创新发展过程中,需要秉持开放合作的态度,勇于跟高手过招,找准薄弱环节,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创新提高综合防御水平。

“创新网络安全防护理念,树立整体、动态相互防护的理念,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统筹,防止简单的分而治之各自为政。”中央网信办网络安全协调局副局长卿昱在论坛上指出,维护国家网络安全要树立全球视野和开放心态,正确处理开放和自主的关系,限制先进的技术应用,拒绝开放共享,换不来持久的安全,同时自主创新也不是闭门造车、单打独斗、排斥学习先进,要安全可控利用世界范围内先进的信息技术产品。

卿昱强调,要加强统筹协调、合作共享,充分发挥好企业作用。网络安全涉及到方方面面,金融、人员、便利交通等领域,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是经济运行的神经中枢,是网络安全的重中之重,所以要加强部门、行业、企业的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

中国工程院倪光南院士认为,网络空间大国利益的博弈常常导致对某些信息核心技术的封锁和保密,网信领域往往有极强的垄断性,任何创新如与现有垄断体系不兼容,就难以成活。他认为应支持开源软件,不仅是简单的使用,还要有所贡献,增大贡献的比例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路径。

“我们的优势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量子通信、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自主可控的元新移动操作系统OS等,都是我国集中力量打造自主创新网络信息技术的突出成果。”倪光南强调,要坚持自主创新、协同发展,把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作为一体,能够同步推进,相信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域,各方面都能够顺利实现弯道超车。

协同:多方联动的秘密武器

“单兵作战”无法解决全行业安全问题,而是需要联合多方,在数据、能力、资源、知识、经验和智慧方面实现全面协同。“协同联动”是破解互联网安全难题的一个可行路径和方向,论坛上,专家们围绕国与国之间、科研机构与产学研及产业间如何协同联动、构建网络安全命运共同体展开了讨论。

“小到团队和团队之间,大到国家与国家之间,要想协同联动,必须有共识和互信。”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国际战略学会高级顾问、ISC观潮论坛主席郝叶力从网络的问题上表示,网络空间应对的是全球化的挑战,协同联动是要在国际范围内、国家和国家之间互联互通、共享共治这个层面上。坚持网络绝不排斥互联网精神,不仅要实现互联互通而且要实现共享共治。

“标准在信息化和网络安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没有标准很难开展测评认证。没有尺子不能测评。如何快速形成一把尺子,把大家的智慧聚集起来,把大家的手段聚集起来,从现场的、远程的各角度进行测试。这样就是大家一起来开展众测,用这种办法很容易发现问题,形成共识。”国家信息技术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兼总工程师李京春认为,众测活动也需要统一组织、加强管理,才能保证组织方周密组织,公开公平公正地开展工作。

“对于安全公司而言,没有一家公司、没有任何一种技术、没有任何一种产品能够绝对保障安全,所有系统都是可以攻破的。”360企业安全集团高级副总裁曲晓东说,希望具有协同联动发挥作用的体系,让传统安全设备、安全产品发挥新的生命力,带来传统安全向下一代安全演进的重要方向。“要把安全和大数据结合起来,利用这种互联网的思维解决传统安全范围过于局限的问题。给传统安全增加眼睛和大脑,让传统安全具备看见和思考的能力,形成真正“安全+”的互联网体系,摆脱目前安全困境。”

实践:防御体系的“真枪实弹”

目前网络空间安全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甚至可能影响到经济安全以及国家安全。而诸如交通、金融等这些国家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是如何保障网络安全的?论坛上,专家分享了金融系统落实国家网络安全战略,积极推进银行业网络安全和交通运输系统构建网络安全主动防御体系的情况。

篇4

我国交通运输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虽然已经有多年的发展历史,并对我国的交通运输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原有的信息化结构已远远满足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对交通运输需求,并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其制约作用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信息化建设的意识差。虽然信息化的建设对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比较严重,一些单位和个人还是遵守固有的思想,仅通过增加人力和物力的方式来解决交通运输供需方面的问题,从而加大了人力的支出;部分领导安于现状,不勇于接受新事物和变革,对信息化的建设认识浅薄,同时还因为信息化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且短期内无法实现经济利益的回收,因此他们认为信息化的建设可有可无,正是这种鼠目寸光的做法影响了我国交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体制机制的缺陷。交通运输信息化系统庞大,部门种类繁多,但是却缺少统一的、规范的、有效的管理,因此长期以来各部门各自为阵,自我管理,缺少交流和沟通,一是造成信息的不流畅和资源的浪费,二是造成信息化建设的标准各异、建设杂乱、更无从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没有有效的制度保障和健全的法规体系。这些体制上的缺陷大大阻碍了我国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硬件供应不足。作为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工具—电脑、打印机、传真机和扫描仪这些基本的设备供应不完善或质量较差、配置过低,无法构建局域网等,这样的束手束脚,不仅大大影响了工作效率,而且阻碍了信息化建设的开展。

没有实现资源的共享。由于硬件设备的供应不足、网络建设的不完整性、信息网功能的局限性等使得各部门之间所掌握的资源和信息无法及时有效的公开;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达不到有效的协调,所谓的信息化建设只是结合了本部门自身的情况,具有片面性、局限性和分散性,这些都容易造成资源的重复浪费,没有达到资源的共享和整合利用。

资金的不足。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而且短期内效益低,资金无法快速的回笼,这就需要各地方交通运输部门拥有强大的资金力量,但是各地方交通运输部门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的拨款,并且信息化建设所需要的资金还没纳入年度预算,没有单独的资金供给,各地方交通运输部门有的还存在资金挪用,管理不到位的现象,而且又没有其他的融资渠道,这些因素导致信息化建设的搁浅或停滞不前。

缺乏信息化建设的专业人才。“科技以人为本”,现有的工作人员专职少,兼职多,而且业务不熟练,缺乏专业知识,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技术人员短缺,特别是高素质、高技能的计算机方面的专业人才,这样的一支信息化建设的工作团队,又如何能推动我国交通运输的信息化建设。

推动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的途径

加强领导的主观性和主动性。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的前提是领导对其足够重视,认识到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的势在必行和长远利益,强化政府的领导职能;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把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坚持不懈,加强部门人员的学习,努力学习计算机网络知识;全方位统筹,加强多部门之间的合作和技术交流,搭建多层次、有效的网络平台;制定绩效评价体系,把信息化建设作为各部门的年度工作目标进行管理。

健全体制机制,进行创新。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职能,制定统一的、规范的方针政策、技术标准和发展规划,各交通运输部门在此基础上,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机构改革,建立独立的信息化建设部门,明确分工,各司其责,完善设施;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制定新的交通运输信息化管理条例和办法和信息网络安全的管理等,尽快形成一套有效的、科学的、先进的、系统的交通运输信息化制度体系。

整合资源,达到资源共享。各部门之间利用有效的沟通平台,可以在第一时间实现资源信息的共享,从而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交通运输系统内部建立广域网和数据库系统,使各级交通部门之间可以互联互通,实现资源和信息的共享,同时要加强网络的安全维护和安全的保障制度;交通运输的各级部门加快数据建设,统一输入核心数据,构建数据模型,为各部门的人员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为社会大众提供准确、高效的信息服务;各级部门之间还应加强沟通,协调,相互配合,统一标准,使信息化建设有效进行。

篇5

交通运输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刘小明在2017年全国运输服务厅局长研讨班上指出,当前运输服务信息化建设还存在一些明显短板,补这些短板是运输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道路运输行业要补齐这些短板,就要找到道路运输信息化发展水平不能适应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需要的根源问题,并切实加以解决。

一、道路运输信息化发展问题

(一)信息资源共享不够

道路运输各细分行业信息平台还未实现互联共享,“孤岛众多,融合困难”的现象依然存在,已经汇聚的公共信息资源对社会开放程度不够。部省之间、省省之间、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与交换渠道不畅,大量的信息资源和应用成果积淀在各级道路运输管理部门中,形成了“部门化”的格局,直接影响了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再开发,制约了政府部门的科学决策、有效监管和应急指挥。

(二)市场活力激发不够

道路\输信息化发展正处于从分散转向集约,从孤立转向开放的重要转型期,和其它行业信息化平台开发面临的问题一样,由于市场活力激发不够,道路运输信息化也存在“投资巨大,效果有限”的问题,单纯的政府投资已不能满足全面联网、业务协同、智能应用的信息化发展新阶段。

(三)信息安全形势严峻

随着道路运输对网络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其面对的安全挑战也更加严峻,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新的安全风险将逐步显现。道路运输行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技术防护措施,安全风险监测手段等方面还存在一定漏洞。

二、道路运输信息化发展建议

(一)信息资源要实现共享新理念

《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出,要“全面实现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运载装备、经营业户、从业人员等基本要素的数字化,以及交通基本要素信息的汇集、开放、共享、互认”,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打破“信息孤岛”和“数据烟囱”,推进实现各种运输方式信息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

1.推进道路运输行业内部信息实现互联共享。要将单一的道路运输行业管理系统升级为以云计算和大数据为基础的,同时面向公众、企业、政府“三位一体”的全新行业应用平台,打通信息孤岛和行业壁垒,让业务办理、日常管理更加规范高效,推动道路运输由“管理”向“服务”转型。打造道路运输“部、省、市、县”四级协同服务信息系统工程,实现以流程为驱动的数据管理和数据对接,形成“井字形”数据共享和四级协同办公格局,实现从业人员、营运车辆的跨省备案、转籍,实现跨省异地执法。不同的道路运输各细分行业信息平台实现共享,如以汽车电子健康档案系统为基础,接入汽车租赁管理服务平台、汽车维修配件追溯信息系统、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系统等,可以有效提高机动车维修、检测效率和准确率,有效降低汽车租赁风险;再如道路运输运行协调和应急指挥平台接入客运联网售票系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通过对客货运数据资源的关联分析和融合利用,可以大大提高道路运输行业运行监测能力和研判决策能力。

2.促进道路运输与其它运输方式信息协同发展。要将道路运输信息服务系统与水路、铁路、航空、邮政等系统实现互联互通,同时实现与公安、安监、气象、国土等的协调联动,通过部省联网、部路联网、部港联网,采用数据交换技术,形成完善的数据交换指标体系,建立行业之间的数据交换平台,着力构建“多位一体”综合交通数据中心建设,开展数据质量控制和评估、数据资源融合和挖掘、数据分析与可视化、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分析、交通运行态势仿真与预测、客流集散地人流监测和预警等工程的建设,实现对海量综合交通运输数据的挖掘分析,走上“智慧交通”发展之路。

(二)政企合作要打造服务新生态

《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出,要“深化政府与企业间合作,实现政企优势资源的深度融合,形成政府、市场、公众多方共赢的发展格局”。一方面要持续加大公共财政在道路运输信息化领域的投资力度,另一方面要促进政府、企业与市场在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中的协同发展。在道路运输信息服务及数据开放共享方面,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投资、运营管理,探索建立多元的信息化投资机制,形成行业和社会力量共同推进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的良好局面。通过成立道路运输信息化协会,横向促进全行业经济、技术、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推进道路运输信息化产业的发展;通过成立道路运输信息化发展联盟,纵向促进产学研用一体化,推动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等的广泛合作和交流,加速道路运输信息化成果转化推广应用。

(三)重要信息要设立安全新屏障

2012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和切实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见》,要求健全安全防护和管理,加强能力建设,确保交通领域涉及国际民生的重要信息系统网络和信息安全。信息安全与智慧交通是“一体两翼”,密不可分。道路运输行业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运行关乎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众利益,要建立道路运输行业信息安全监督、检查、指导、培训的技术保障和综合协调机构,做好信息安全的基础理论、标准规范、关键技术和核心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开发工作,在提升行业信息安全技术保障能力的同时,要深化网络安全防护、态势感知、信息通报、预警预防及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提升行业信息安全管理能力和统筹能力。

【参考文献】

篇6

学习中积累信息化经验

省机场局认真对待省交通运输厅网信办2016年初下发的《浙江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按照省机场局未来5年发展需求对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的工作任务、重点工程、具体计划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并参加了1月份召开的浙江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讨论大会。同时,也对厅网信办下发的《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关于落实大数据发展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关于落实责任分解的通知》进行了认真分析,按照省机场局信息化建设规划和需求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

2016年上半年,省机场局参加了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联合交通运输厅举办的“2016年全省智慧交通创新大会”,以及网信办“网络信息安全工作专题会议”。按照厅网信办要求,在省机场局针对全省航空行业、机关内部信息系统、数据及应用安全进行了自查,制定了G20峰会期间网络安全工作方案。10月份,参加“全省交通运输信息化业务培训”会议,了解“互联网+交通”发展趋势以及信息化建设、内控、视频交换和网络安全方面的知识。

5月,王亦华局长带队到省交科院青山湖科创基地参观考察,现场观摩省公路局10多套业务系统的数据交换、交通环境数据实时监测和预警、舟山跨海大桥实施监测系统、移动互联网办公应用以及大屏幕监控和展示系统,了解我省公路、港航、运管、质监在信息共享和信息服务方面的制度、方法和应用体系,为本课题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2016年12月,对浙江长龙航空有限公司、浙江圆通航空货运有限公司进行考察和调研,沟通航空公司、航空货运公司在航空信息共享、航空信息服务、信息资源交互方面的资源和需求。

12月份,参加由中国民航报社在南京举办的“第十四届民航信息化发展论坛”,了解国内机场、航空公司、航空信息服务提供商以及国内外软硬件提供商在航空信息化、“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的应用现状,学习全国航空行业信息化先进单位的经验。并与江苏省交通运输厅航空处领导就航空行业信息采集、应用、分析以及航空信息资源共享和服务方面进行了交流和沟通。

围绕“一两四”开展信息化工作

按照省机场局信息化规划要求,近期省机场局信息化建设工作将主要围绕“一平台、两中心、四系统”展开,具体如下:

一平台:即浙江航空信息服务平台,实现机场旅客运输、航空物流、安全管理、应急指挥的一体化应用的信息共享和服务平台。

两中心:为数据中心和监控中心。

省机场局数据中心需求接入省交通运输厅、省内各机场、驻机场政府部门、航空公司、货运公司等业务数据,形成航空数据交换和接入规范,为信息服务和数据挖掘分析基础。

省机场局监控中心接入省内各民用机场、通用机场的视频链路,实现全省机场视频监控的统一集成,为日常监管和应急管理应用。

四系统:为综合查询服务系统、机场局行业管理系统、应急物资和管理指挥系统、航空数据挖掘和分析系统。

2016年10月份完成招标工作的“浙江省机场管理局行业管理和应急指挥系统(一期)”项目,旨在为“一平台、两中心、四系统”建设建立总体框架,目前已经在需求分析调研和系统设计过程中。本项目主要实现省机场局职责范围内的规划建设、生产运行和安全管理等业务操作,行业管理中的各类法律法规、政策、宣传、教育、培训信息,建立上下互联互通的信息渠道,完成数据接口、信息共享、统计分析等功能,实现对机场局行业管理和应用全方位的支撑。

目前,对本项目已经进行了LOGINK平台、浙江长龙航空有限公司、浙江圆通航空货运有限公司等单位的考察和沟通,后续准备与厅信息中心、萧山机场、绍兴华航信公司进行交流和沟通。

近几年来,省机场局信息化工作用软课题研究带动和促进信息系统建设,如2012年进行《浙江省航空信息服务体系研究》, 2014年进行了《浙江航空信息服务平台工程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2016年我们开始《浙江省航空信息共享机制研究》课题研究。期望通过本课题研究,利用“互联网+”手段更好的为航空信息共享提供支持,提高我省“大航空”建设的信息化水平。

篇7

随着交通行业的科技信息化发展,交通行业各应用系统及计算机遭受病毒攻击、垃圾邮件泛滥等问题威胁着行业信息安全。由于缺乏安全意识,出现了数据丢失、信息被盗等安全问题,给整个行业造成重大损失。保证行业内计算机及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不受病毒、黑客的侵扰极为重要。

1交通行业计算机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交通行业内的计算机用户群体复杂,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也很复杂。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计算机软硬件核心技术大多依赖进口目前,中国的软硬件核心技术欠缺,例如美国的CPU芯片、美国微软公司的WINDOWS操作系统、美国微软公司的日常办公通用软件OPFICE、各大数据库等软硬件大多依赖国外。国外的系统固然会不定期更新,但肯定会存在大量的安全漏洞,留下隐藏性病毒、后门等隐患。这些漏洞使得计算机的安全性能大大降低,同时使网络处于极脆弱的状态。(2)缺乏安全有效的防护措施很多计算机用户不设置系统登录密码,即便是设置了密码但是密码策略低,有的甚至设置成电话号码、连续数字等。用户虽然安装了杀毒软件,但缺乏安全意识,有的用户的杀毒软件根本没有升级病毒库,相当于是在裸机的状态下使用,一旦感染病毒,再加上黑客攻击,很可能直接造成网络瘫痪,从而导致存储在计算机中的大量敏感文件和工作文件信息被窃取,极易造成泄密事件。(3)重要数据缺少备份行业用户的操作水平不高或者操作习惯不好,会导致经常误删一些重要文件。此外,各种自然灾害、病毒、黑客攻击、计算机硬件设备损坏等都会导致文件及数据遭遇毁灭性的损坏。如果用户未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一旦文件遭到破坏将很难恢复,对个人甚至国家都会造成严重后果,所以数据备份不容忽视。(4)电子邮箱密码设置过于简单某些单位的电子邮箱没有相关管理制度,网络管理者在分配邮箱的时候一般会设置一个较简单的默认密码,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很少有修改密码的习惯。完全把邮箱变成一个网络存储空间使用,往来邮件长时间不清理。一旦电子邮箱被黑客攻破,后果不堪设想。(5)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行业内大部分单位虽然有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也明确了岗位职责及规范,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并未严格按照规范执行,有很多制度一成不变,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与现阶段国家的相关规定也存在很大差距,导致极大的信息安全隐患。此外,对于特定的账户密码和管理员权限没有监管,缺乏安全保障制度和预防措施。(6)对于计算机信息安全事故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极其重要。一些行业内单位对于信息安全缺少防范措施,一旦出现重大网络安全故障后,缺乏快速补救的措施和应急方案,不能及时排除安全故障和隐患,势必会给单位和个人造成重大损失。(7)计算机信息使用和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有的计算机信息使用和管理人员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缺乏安全保密意识,不能严格执行交通运输部保密办的“计算机不上网,上网计算机不”的保密要求,往往把U盘混用,接收资料也不杀毒处理,操作系统、杀毒软件不及时升级,这些行为都会导致计算机感染病毒。外出时,个人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经常会连接到各种无线网络中,这对行业信息安全都有极大的风险。

2交通行业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对策

(1)推广国内自主研发的核心设备和技术的应用按照国家相关要求和规范进行网络信息安全和计算机信息化设备的采购和配置。涉及到重要的信息,尽量使用国内自主研发的经过国家保密局、安全局、公安部评测通过的计算机网络安全设备。(2)对内部网络及系统进行分级保护对行业内的计算机信息网络,一定要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和交通运输部保密办的要求,进行分级保护管理。对单位内网络中的所有网络终端进行系统加固,安装安全登录、主机审计、身份认证、主机监控、黑白名单、违规外联、补丁分发、文件分发系统。对网络内的终端计算机实行关闭刻录、USB使用功能,禁止使用无线及蓝牙等外设设备,采用红黑电源插座。计算机只可进数据,严禁出数据。出数据必须要逐级审批,方可开通权限进行刻录和打印。对网络线路加装线路保护仪,网络设备和系统要放置在屏蔽机房和屏蔽机柜内。(3)对内部非的网络和政务外网进行等级保护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和标准规范,进行等级保护测评。全面安装计算机安全登录终端、主机审计和监控系统。对等级级别高的网路和系统要间隔不长时间再次测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现已实施,为了避免在国家重大活动信息安全保障中出现信息安全责任事故,尽量使用软硬件设备关闭单位大楼内的无线信号。(4)安装防病毒软件、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对行业内的网络计算机,要逐台安装防病毒软件和木马查杀软件,要求对病毒进行定时或实时的扫描及漏洞检测。对文件、邮件、内存、网页进行全面实时监控,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定位处理。要使用补丁分发系统及时针对系统和常用软件漏洞进行分发安装。网络层一定要软硬结合,使用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对安全策略及过滤规则按照最高等级设置,以防御外部恶意攻击。对网络中的IP地址加装ACK地址管理系统。为了安全起见,全部设置静态IP地址,然后与MAC地址绑定,这样可以有效预防IP地址欺骗。同时利用上网行为管理系统,屏蔽非法访问的不良行为,禁止把内部敏感信息和数据传播至公共网络。使用网络监控和预警平台对网络进行监测,及时有效地保护网络安全。(5)完善行业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体系为了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将信息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必须对网络中的每个管理环节进行监管,实现网络信息安全的最终目标。为了提前发现网络风险,将风险降至最小,避免黑客利用漏洞破坏网络信息安全,必须从顶层设计入手,针对网络信息安全制定全面的管理体系和网络信息风险评估体系,这对建设安全的网络环境十分重要,可以对网络信息起到监管作用,更加有利于网络信息安全管理。(6)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制度落实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首要基础是通过加强思想教育、制度学习和落实,提高全员的网络安全意识。认真学习各类信息安全法规和保密教材,尤其是要深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强化安全保密观念,提高安全保密意识和素质,增强网络安全保密知识,改善网络安全保密环境。(7)制定严格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为了维护行业信息安全,每个行业单位应结合实际情况,完善内部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确保信息处理、存储、传播的安全。对于的计算机应安排专人负责。文件应单独保存在介质中。对于机房、计算机软硬件、信息系统建设与运维、邮件服务器系统,也应制定不同的安全策略和管理制度,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执行落实。(8)制定网络安全应急管理措施为了能够及时快速地处置网络安全事故,行业各单位需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单位网络安全应急管理措施,明确岗位职责和处置权限,并定期开展安全应急预演,提高技术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网络安全事故突发应急处置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上报,规定报送流程、时间要求等,采取措施降低损害。每次的处理都要记录并保存,以便追溯。按照应急处置程序,一旦发生信息安全事件,要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9)重视网络信息安全人才的培养各单位应重视网络信息安全人才的培养,建立一支信息安全管理技术过硬的团队。每年制定不同的年度培训计划,通过每季度不少于一次的专业培训来提高网络信息安全人才的专业技术能力。

3结语

总之,交通运输行业对计算机及各种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遭受各种病毒侵扰、黑客攻击也是不可避免的。交通行业计算机及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必须引起各单位高度重视。人人都应从自我做起,提高个人的信息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只有完善制度、严格落实执行、提高监管力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建立稳定、和谐、安全的网络信息环境。

作者:郭俊杰 单位: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

参考文献:

[1]赵辉,樊杰,徐京渝.分布式行业电子政务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及对策[J].中国交通信息化,2013(2):36-38.

篇8

随着我国城乡道路的不断增多,交通运输的技术不断深化改革,道路施工也成为国家建设的重点。但最近几年,因为交通运输规划不合理导致交通堵塞,以及道路施工企业贪图利益导致道路施工出现质量问题的情况不胜枚举,现下交通运输的规划远远跟不上时展的需求,还会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因此,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交通运输的规划发展也要充分利用好信息化的技术,来提高人民的出行安全。

一、我国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交通运输发展一向是城市发展的重点,以南宁市交通运输发展为例,南宁市交通运输局坚持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积极促进南宁市交通运输发展,促进建立以信息技术为标志、以高新技术为依托、具有“智能、环保、安全、舒适”等特点的可持续发展的交通运输体系,为实现南宁市交通运输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南宁市交通运输局对信息化的保障体系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在领导机构、发展规划和建设模式等各个方面开展了很多准备工作。虽然信息化的建设在不断完善,但是在信息安全、项目建设、运营等很多方面仍然有待进一步加强。

1、信息化建设意识淡薄

我国修桥建路的历史悠久,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交通运输部门的交通运输建设仍然停留在基础设施建设的阶段,没有树立起信息化的观念。这将直接导致交通运输部门对信息化的交通运输管理规划的不重视。有的地区开始意识到要跟随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但由于认识不全面,信息化的概念淡薄,信息化的技术跟不上,没有资金对信息化建设的大力支持,都导致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工作没办法顺利开展,信息化的建设也无法落实到实处。

2、资金投入不全面,硬件设施落后

交通运输部门的资金是上级拨款,资金来源渠道比较单一,资金有限,不能重点放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资金投入的不足也导致信息化建设的硬件设施不足,存在着部分软硬件设施落后,使用率不高,使用情况不佳等情况。除了硬件设施不完善,还存在着网络问题,包括部分网络核心设备备份不足,网络存在单点故障,数据和网络安全防护设备不足,信息采集设施、信息设施不足等,这些都容易导致信息化漏洞,使交通运输规划中存在漏洞。加上没有建立资金来源和使用的监管机制,不能扩大信息化建设的融资渠道,没有把资金的使用公开化和透明化,容易埋下的隐患。

3、人员素质不高

信息化建设做到交通运输规划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对工作人员的技能要求比较高,但部分交通运输部门存在着工作人员素质不高,计算机人才匮乏,信息化建设能力不足,没有专业的交通运输信息化规划能力。交通部门对员工的计算机技能培训也没有落实到实处,员工往往身兼数职,加上运政管理部门的信息化设备没有配置好,硬件不足,人才缺乏,这些都会影响到交通运输信息化的发展。

4、管理机制不畅通

交通运输部门没有树立信息化建设的观念,没有建立健全完善的信息化建设制度。交通运输部门没有对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做约束和规范,即使开展了信息化的工作,功能也不完善。交通运输部门上上下下信息沟通渠道部畅通,导致信息不能有效地传播,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

二、加强我国交通运输信息化管理的措施

1、信息化的建设必须要提高公司人员的素质

运政部门要积极引进高素质的人才,扩大“高、精、尖”人才的吸收途径,对于已就职的员工,要定期进行技能培训,通过培训可以增强员工的满足感,可以实现员工的自我价值,减少员工在工作中的失误,从而推动交通运输规划的信息化建设。员工之间要共同学习,相互促进,共同进步,提高员工之间的合作协助能力,促进员工互相交换知识见解,员工除了要虚心学习,还要虚心接受同事的批评建议。通过培训还可以培养员工的专业技能,提高员工的工作素质,倡导员工爱岗敬业。

2、信息化的建设离不开完善的内部信息交流系统

要带动交通运输规划和发展,就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内部信息交流系统。信息的交流是保持交通运输规划与时俱进保持不落伍的重要保证。无论是运输部门内部的信息还是外部的信息,都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影响着交通运输规划和管理的方方面面。只有建立一个健全的信息交流系统,才能在工程项目实施中保持信息交流的畅通,第一时间把交通运输规划的信息传递下去,减少信息传递环节中出现的信息缺漏问题,保证了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为交通运输的规划和发展提供正确的信息保障。

3、交通运输规划要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

以信息化带动交通运输规划和发展,开展智能交通工作,能够完善交通运输的网络建设,整合交通运输行业资源,从社会效益的层面来说,可以强化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和业务信息化水平,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提高行业运行安全监管、突发事件监测应急处置能力,提高服务公众能力,践行群众路线。在经济效益上,加强交通运输的信息化规划可以降低交通部门的管理成本,拉动经济增长。虽然我国交通运输规划不断深化改革,近几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是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交通运输规划的信息化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市场经济资本还不够雄厚。因此要拓宽信息化建设的融资渠道,把重点放在交通运输规划的信息化建设上,加大信息化规划的专项资金投入,保障发展规划的落实做好硬件设施的养护,延长设施使用寿命。

4、交通运输规划的信息化建设离不开制度保障

要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力量,用制度保障交通运输规划信息化建设的健康稳定运行。企业作为交通运输信息化的一个主体,可以推动信息化项目成果的推广。要建立健全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制度,来保障信息化工作开展的合理合法性,促进交通运输规划的良性健康稳定发展。通过完善健全的信息化管理制度,保证各个部门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加强了对资金的监督和管理,减少的隐患。

三、结论

利用信息化带动交通运输规划是项惠民的大工程,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一个高速、简洁的通信网络平台,不仅可以拉动经济增长,还能刺激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在推动信息化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提高管理水平的深度,结合互联网技术,做到高效、便捷、科学、完善的交通运输规划。

篇9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高速公路的信息管理方面,交通行业对于网络通讯技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在为我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问题,近几年高速公路网络安全事故频发,人们对于高速公路网络安全也越来越重视。因此,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建立一套科学的、安全可靠的网络安全管理系统意义重大。

1 高速公路网络安全概述

1.1 高速公路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网络安全是信息技术带来的一个热门问题,高速公路网络系统相对比较开放,因此网络安全问题备受关注。高速公路网络安全可以保证各高速公路路段收费数据信息的准确可靠性,通过阻止恶意入侵保证信息数据的安全和完整性,保证授权用户对数据的访问权利,从而确保交通运输业健康运营和发展。

1.2 高速公路网络安全风险

高速公路网络系统安全影响因素较多,当网络、设备自身老化或者遭到破坏出现故障时会影响网络安全;当网络线路的监测未被保护时,容易受到入侵者的监听、窃听;处理信息终端的电磁泄露也会直接危害网络信息的安全;黑客入侵、病毒感染、恶意攻击系统导致网络程序紊乱。

2 高速公路网络安全实现技术

2.1 高速公路网络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是保护高速公路网络安全的首要技术,顾名思义,该技术主要通过监测技术,限制通过防火墙的数据信息,或者通过更改某些数据信息来保护网络安全系统,避免外部有害信息的侵入。

防火墙技术是网络安全技术中最基本的保障技术,是连接系统内部和外部的第一道屏障,该技术通过统一的规范标准对多准流进、流出的信息数据进行过滤筛选,不仅要负责网络之间的安全访问,还要严格控制数据信息的传输过程,并且,随着防火墙技术的发展,对于网络之间的各项应用也要提供安全保障和安全服务,从而为高速公路的网络提供一个安全、一致的运行环境。

2.2 高速公路网络入侵检测技术

高速公路网络安全问题最主要的就是防止有害信息的入侵,因此,数据信息的入侵检测技术在高速公路网络安全保护中起着重要作用。网络入侵检测技术是防火墙技术的优化补充,主要应用在高速公路网络中比较重要和比较敏感的网络中,对于该敏感网络中的数据信息进行实时动态的监控检测,一方面防止有违规形式的数据访问,一方面防止未授权的数据访问,当出现危险数据访问的时候,就会触发该入侵检测系统,发出报警信号,提醒工作人员有危险入侵,同时做好事件的记录。

该技术与防火墙技术相比存在一些优势,恶意入侵者可以利用防火墙技术的端口侵入高速公路网络安全系统,也可以伪装在防火墙内部进行侵入破坏,网络入侵检测技术就能够很好的预防此类事故的发生。

2.3 高速公路网络身份认证技术

身份认证技术是保障高速公路网络安全的又一项关键技术,主要是对数据信息访问权限的管理和控制。身份认证技术,一方面,可以有效的保障被授权的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享受共享资源,保障其拥有的访问权利;另一方面,可以有效的阻止未授权的用户进行访问,避免高速公路网络信息受到侵害,是对网络信息资源的一个保护门槛。

身份认证技术对于网络信息安全的保护结合了多种高科技技术方法,例如用户信息管理与保护技术、身份认证技术、门户管理技术、灵活授权技术等,在网络通信领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2.4 高速公路网络终端安全管理系统

高速公路网络安全的实现需要一个科学统一、安全可靠的管理系统,这就是高速公路网络终端安全管理系统。该系统为网络安全管理实现标准化、统一化提供了接口,对于具有标准接口的网络设备和安全设备都可以接入该安全管理平台,在统一的安全管理界面里,允许用户登录、访问,并提供统一的监控功能。作为一个整体终端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任意网络节点的监控管理,实时动态的掌握设备运行情况和接入、接出状态。

高速公路网络因为其自身的特点,其网络信息比较开放,终端的互联性大,并且分布不均匀,因此,带来了诸多的网络安全隐患,比如,非法访问、黑客入侵、病毒侵袭等,所以十分有必要严格统一规范高速公路的相关网络终端安全管理系统。

3 高速公路网络安全管理措施

3.1 完善高速公路网络安全管理体制

完善高速公路网络安全管理体制,首先要明确高速公路各级管理机构,明确省级管理机构、市级管理机构、县级管理机构的具体工作内容和职能范围,对于高速公路的运行、收费、保养有详细的标准和规定,避免出现超越职权范围或者管理盲区现象。然后,根据完善的高速公路各级管理机构构建信息网络构架,呈树状结构逐级分层,每层之间呈星形网络构架,通过网络进行沟通和信息交换交流,在一个安全有序的网络环境中实现数据通讯和资源共享。

3.2 构建高速公路网络信息保障体系

高速公路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因此,有必要构建一套完善的高速公路网络信息保障体系,用来保障行业发展需求,为人们出行提供更多便利与服务。

高速公路网络信息保障体系几乎涵盖了高速公路网络安全的方方面面:

第一,根据现有的高速公路管理机构和网络框架构建安全组织体系,主要负责网络安全的组织规划,一方面对本级网络安全进行管理控制,一方面对下级机构的公路路段的信息安全进行管理;

第二,以人为本,加强对网络信息安全相关的人员管理。人为因素对高速公路网络信息安全带来了巨大隐患,对于人员的管理要根据其不同的职位、工作内容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加强对安全信息方面人员的培训管理,严格控制外部人员的访问和入侵;

第三,高速公路运行设备的安全管理体系,要保障网络信息的安全首先应保障运行设备的状态正常,保障网络运行设备在正常的温度、湿度、电磁环境下工作,做好设备的清理、维修、巡检工作,同时要严格控制人员接触,避免偷盗、破坏现象发生;

第四,要保障高速公路信息数据的安全,最重要的是保障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在数据存储过程中保障数据的完整,做好数据备份防止意外事故。同时要保障数据传输过程的安全,做好传输过程中的记录工作,也要准备相应的数据恢复措施,对数据信息严格保护。

4 结语

高速公路网络安全是保障交通运输业顺利发展的关键,要结合先进的科技技术和管理方法,对网络设备、人员、系统进行管理,建立起科学有效、全方位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1]左麟,徐东彬H .河北省高速公路网络安全系统方案.中国交通信息化,2012(2).

[2]北京交科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H 山西省高速公路信息系统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11(10).

篇10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1 计算机在制造业中的应用

计算机辅助制造是指在机械制造业中,利用电子数字计算机通过各种数值控制机床和设备,自动完成离散产品的加工、装配、检测和包装等制造过程。除CAM的狭义定义外,国际计算机辅助制造组织(cam-issue)关于计算机辅助制造有一个广义的定义:“通过直接的或间接的计算机与企业的物质资源或人力资源的联接界面,把计算机技术有效地应用于企业的管理、控制和加工操作。”也就是利用CAM技术从对设计文档、工艺流程、生产设备等的管理,到生产装置与加工的控制和操作都可以在计算机的辅助下完成。采用计算机辅助制造部件、零件,可改善对产品设计和品种多变的适应能力,提高加工速度和生产自动化水平,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使批量生产的劳动生产率更高。

2 计算机在银行证券业中的应用

计算机和网络为银行与金融业带来了新的变革和活力,从根本上改变了银行和金融机构的业务处理模式。通过金融电子化的发展和日益加剧的商业银行市场竞争,各商业银行和证券市场不断地通过信息技术提供新的金融产品和证券交易系统整合到市场渠道。电子现金、电子支票、银行卡是现在常听到的名词,它们不仅具有与纸币一样的方便性、匿名性和交易的保密性,而且具有灵活方便、防伪造、节省交易费用等优点,用户可以方便使用。随着移动数据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银行、网上银行与移动支付迅速发展,为移动用户进行电子支付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证券交易是筹集资金的一种有效方式。计算机在证券市场中的应用有证券网络系统和网上证券交易系统,为投资者证券交易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环境。

3 计算机在商业中的应用

3.1 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是在电子数据交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电子数据交换(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EDI)是现代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结合的产物,在internet的环境下已经成为电子商务的核心技术之一。EDI是计算机之间商业信息或行政事务处理信息的传输,被广泛地应用与商业贸易伙伴之间。Internet本身具有全球性、开放性、自由性、虚拟性的特点,成为商务活动的内在特征。对于传统企业,网络技术的应用和网络业务的运营运作是他们的软肋;对于互联网公司,他们缺乏管理和运作商业实体的能力和经验。所以具有技术与管理经验于一体的电子商务服务商顺应市场需求而蓬勃发展。

3.2 计算机在零售业中的应用

计算机在零售业中的应用,改变了购物的环境和方式。顾客可以自由地在超市架子上挑选商品,收银机自动识别贴在商品上的条形码标识,并快速打印出账单。此外,收银机采集的数据还可以用来供商场的管理人员统计销售情况、分析市场趋势。超市利用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将遍布各地的超市、供应商、销售中心、配送中心等连接起来,建立了良好的供销、配送体系,改变了传统的零销售面貌。

4 计算机在交通运输业中的应用

交通运输对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效的交通运输保障能力是促进区域间经济的同步发展和国家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措施。而计算机技术以高集成能力和高渗透性 ,为交通运输系统的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提高了运输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减轻了交通压力。与此同时,计算机在运输业中的交通监控系统、座位预定与售票系统提高了运行中的安全性,也为售票人员和旅客带来了方便。为了保证飞机的飞行安全,空中交通控制(ATC)系统十分重要,空中交通量和机场业务量的增加,使得人力无法满足其需求,必须以计算机来进行控制。铁路与公路的监控系统也同样重要,智能化的交通监控系统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道路的利用率,保障行车的安全。

5 计算机在教育中的应用

5.1 校园网

校园网是在校园内部建立的计算机网络,可供全校的教学、科研、管理能在网上运行。此外,校园网与中国教育科研网以及interne连接,共享网络资源。在新的网络教育环境下,教师不仅要耐心细心地教知识,也要掌握多媒体的应用技术,使学生有更开阔的视野,获得更多的知识。师生通过网络检索可以获得大量的有用信息,校园网为教师提供了利用网络进行教学的条件,也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条件。

5.2 远程教育

远程教育意味着传统教学方式的改变。教师通过传媒与学生沟通,提供学生所需的服务。通过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学生可以及时向老师提出问题,老师迅速给予指导。老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远程考试、网上布置作业、“点对点”、“点对多”地进行实时远程教学,了解学生情况。远程教育打破了时间、地域的限制,充分利用师资、设备等资源。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不仅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还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

参考文献

篇11

目前我国交通运输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以乌兰察布市为例,乌兰察布市境内有S101线、S102线、S105线、S208线和S310线等多条省道以及X560线、X557线和Y008线等多条县、乡公路,面对如此巨大的基础设施资源,公路路政部门如何将其管理妥当,使之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极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公路路政部门必须以信息化为保障,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在公路路政部门管理中渗透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作为推进公路路政部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1.2加快信息化发展是公路路政部门管理实现转变的发展方式

公路路政部门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处理好交通运输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走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发展之路。而信息技术具有倍增性、渗透性以及创新性的特点,它能减少管理层次,大大提高管理效率;同时,信息资源在互联网的帮助下能实现网络化、交互式地处理和交换,实现交通运输的低成本、高速度以及安全便捷,进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环保、生态和节能的目的。因此,要实现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基于信息化技术予以优化,形成集约型、高效益、低投入、低消耗以及高产出的发展模式。

1.3加快信息化发展是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和管理效率的有效手段

从目前来看,公路路政部门面临着日益复杂的形势,各种新矛盾、新问题、新情况逐步出现,这对公路路政部门的决策能力及管理水平提出了新要求。公路路政部门日常工作中的消息、挖掘分析、统计监测以及预测预警都需要通过信息化技术来实现,同时,公路路政部门的管理决策也会在信息化的应用下有所改变,原来定性、人为的分析会逐步被准确、及时和量化的数据所代替,便于领导层及时作出更具科学性、前瞻性的决策。

2信息化下如何实现公路路政部门管理现代化

2.1加强公路路政部门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信息化带动公路路政部门管理现代化的关键是领导重视,基础则是人才队伍建设。公路路政部门应进一步加大信息化专业人才的激励、使用和培养机制的建设,造就一支既熟悉公路路政部门经营业务,又懂信息化技术的专业人才队伍,培训方式可采用“走出去、请进来”与自学的方式,积极组织信息化专业人员参加上级机关组织的信息化培训,邀请相关专家学者进行现场指导;同时,购置计算机书籍,供信息化专业人员自学,以便快速提高计算机运用能力。要注重为信息技术人才创造优良的环境,使信息化人才可以“干得好、用得上、留得住”,要在公路路政部门内部营造一种全员参与信息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2.2加强制度建设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作,公路路政部门务必要高度重视,应成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信息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来全面负责工作。制定《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中心机房管理制度》《信息制度》等多项管理制度,规范管理,强化应用,确保数据安全,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对实现公路路政部门管理现代化的支撑作用。此外,事业单位还应投入足够的资金来添置信息化建设所必要的硬件设备,如扫描仪、打印机、计算机、传真机、冷暖空调机、照相机、录音机、灭火器以及温湿度计等设备。

篇12

在社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情况下,我国市场经济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尤其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运用的情况下,企业的管理也需要做到与时俱进,实施可持续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更新发展,人们的生活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同时也对信息技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企业运营管理运用信息化技术有利于提升交通运输管理的效率,同时也能实现交通运输企业管理向现代化方向发展。

1信息化在经营管理中运用的必要性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下,信息技术的发展运用越来越广,在人们的生活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交通运输业是推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近年来,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但由于交通运输企业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人员数量也比较大,交通运输在管理方面依然存在许多的不足,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沟通效率比较低,对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产生非常大的负面影响。但随着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业中的发展运用,使得交通运输管理向现代化方向发展,避免了交通运输管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提高了交通运输管理的质量[1]。从整体而言,信息技术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速度,也让我国的经济发展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因此要在交通运输管理中运用信息技术,让信息化技术能够广泛运用于我国各个领域。

2加快交通运输企业经营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分析

2.1加快信息化发展有利于促进交通运输业经营管理的现代化发展

目前,我国交通建设速度越来越快,许多地区之间的交通越来越方便,促进了两地之间的经济发展,随着高速公路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如果没有与之相配套的交通运输管理措施,将对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为此,在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将其引入交通运输管理中,信息化的管理能够提高交通运输业的管理质量,同时还能促进两地之间的交通运输发展,让其向现代化方向快速发展,并且也能实现交通运输业的可持续发展[2]。

2.2加快信息化管理能够改变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方式

近年来,交通建设工程项目的数量越来越多,交通畅通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但如果在交通建设中没有实施合理的交通管理,将会导致地区之间的交通运输出现严重混乱,并出现信息的对接失误,进而造成交通运输企业环境的恶化[3]。再加上交通运输企业的竞争越来越大,而有些交通运输企业依然采用传统的交通管理措施,严重制约了交通运输企业的发展速度。为此,我国交通运输管理中运用信息化技术,首先确保交通运输信息对接的准确性,提供交通运输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此外,在交通运输管理中实施信息化管理,即交通运输形成网络化管理,在互联网的帮助下实现信息交互处理和交换,降低交通运输管理层次,合理优化管理人员数量,从整体降低交通运输企业的成本,最终实现交通运输企业发展的集约化、高效性、低能耗的交通运输业经营模式。

2.3运用信息化技术能够提高交通运输业管理的效率和手段

从我国目前交通运输管理现象来看,我国交通运输业的管理形势日益复杂,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建设发展,我国各地区之间的交通运输越来越方便,目前正在向乡村道路建设方向发展,因而越来越多的交通建设项目使交通运输企业在交通运输管理方面的矛盾和问题越来越多,对交通运输企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交通运输企业也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信息化技术的运用,能够提高交通运输企业消息和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准确性,还能对交通运输企业的统计数据进行监测,并对出现的情况实施预测预警,通过信息化管理,能够从整体上提高交通运输企业的交通管理效率。

3交通运输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具体措施

3.1加强交通运输企业的信息化人才培养

在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信息技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变化,更新速度也不断加快,信息技术已经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中,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非常大的方便,为了促使信息技术可持续发展,还要加大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力度,让信息化技术与信息化人才相结合。在交通运输企业发展中,信息技术为交通运输企业的管理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同时还要交通运输企业加强信息化人才的培养,首先,交通运输企业要为交通运输管理员工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选择优秀的员工,让他们进入专业的人才培养基地去进修,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4]。其次,交通运输企业还要提高全体员工的信息化技术能力,交通运输企业要定期聘请相关专家或学者开讲座,为员工讲解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提高员工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认识。此外,交通运输企业还要吸收年轻的员工,聘用具有专业技术的信息化专业人才,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一批具有较强专业素质的信息化人才队伍。

3.2交通运输企业要加强管理制度建设

由于交通运输的运营范围比较广,不稳定因素比较多,因而在交通运输管理中需要有系统的管理制度来严格实施管理,让交通运输业务在信息化技术的作用下能够系统的工作。由于交通运输业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需要较长的时间,因而在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完成后,各个领域的工作需要责任到人,并由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领导小组来全面负责。同时,为了让交通运输企业信息化管理能够有效的实施,需要制定相关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或者在消息方面也制定相当严格的要求,让工作人员能够按照相关的要求严格实施。当然,除了全面严格的管理制度之外,还要有信息化建设相关的硬件设备,主要包括扫描仪、打印机、计算机、传真机、录音机、灭火器和温度计等,为交通运输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建设提供充分的准备。

3.3实施信息化管理要合理控制经营成本

首先,要确保交通运输企业信息化技术成本计算的准确性。在交通运输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期间要对企业的运营成本进行合理的计算,同时还要对运营成本进行合理的控制,如果交通运输企业的信息化技术运用的成本比较高,一方面不利于交通运输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也不利于交通运输企业发展中全面实施信息化建设,对我国交通运输管理现代化建设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要对交通运输企业的运营成本进行合理计算。其次,还要对交通运输企业的存货成本实施节约管理。企业物资采购主要是为了保证企业的经营能够有一定的保障,而储备物资的质量与采购员的工作态度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因此交通运输企业在运营期间要对物资采购的储备方面进行严格管理,确保采购的储备物资在价格、数量、质量、维护保管等方面有一定的保障。在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企业经营的环境变化比较快,对企业的经营也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交通运输企业的发展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在企业运输管理中实施信息化技术,促使交通运输企业管理的现代化。需要交通运输企业加强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制定相对应的交通运输管理制度,降低运输企业的经营成本,进而从整体上推动交通运输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

作者:郭学敏 单位:河南省镇平县交通运输局

参考文献:

[1]刘阳.浅论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J].科技经济导刊,2016(21):40-41.

篇13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在交通运输管理与服务需要全行业协同的背景下,信息化逐渐从“分散粗放”向“统一集约”,从“局部应用”向“全局应用”转变。但是,以往各自为政、相互封闭的建设模式导致资源共享难,互联互通差,无法适应全行业协同。因此,摆脱传统模式,站在全行业的高度对信息化建设进行整体规划就成为重中之重。通过信息资源规划这个基础性、先导性的工作,梳理业务,摸清信息资源家底,掌握数据的产生、流通、共享、应用,构建业务系统建设蓝图,避免盲目、重复投资,发挥信息化整体效能。

2.信息资源规划架构研究

2.1规划目标

业务上,规范、优化业务管理流程;数据上,掌握数据资源的产生、流向、共享、应用需求,指导数据标准建设;系统上,统筹规划系统建设架构,合理评估系统建设规模,实现全交通运输行业信息化建设统一布局;技术上,统一技术路线和技术标准。

2.2规划思路

交通运输信息资源规划的总体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以交通信息化发展目标为愿景,通过梳理、分析现有业务、数据、系统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优化后的目标业务架构、数据架构、应用架构及技术架构,采用不断迭代的生命周期方法,及时根据目标的变化调整目标架构的内容,保持规划的先进性。

图1交通运输信息资源规划总体设计思路

交通运输信息资源规划的详细设计步骤如图2所示:(1)通过对业务的分析聚类,梳理业务关系,形成交通运输行业业务架构;(2)在业务架构基础上,识别业务流程产生、使用的各种数据实体,按照数据实体关系形成全行业数据模型,抽取共享数据实体形成主数据,再形成数据中心数据库模型;(3)通过数据实体―业务项UC矩阵分析,划分系统;(4)形成系统技术支撑平台等基础IT架构。

图2交通运输信息资源规划总体设计思路

3.3信息资源规划架构组成

信息资源规划由业务架构、数据架构、应用架构、技术架构组成。

图3信息资源规划总体架构组成

3.3.1业务架构

业务架构从组织、业务、对象三个维度来描述交通运输行业业务,其中,组织维度描述组织机构的业务职能,业务维度梳理出交通运输行业业务域,包括规划统计、政策法规、公路建设、水路建设、公路管理、道路运输、水路运输、港航管理、海事管理、行政执法、安全应急、科技教育、综合事务、公众服务等14类业务域,管理对象维度梳理出公路、企业(业户)、人员、车辆、班线、场站、航线、船舶、港口、航道、项目、综合事务等12类管理对象。

图4信息资源规划业务架构关系

根据上述业务域和管理对象,通过梳理三者两两之间的关系,即可形成业务―组织矩阵、组织―对象矩阵及业务―对象矩阵。

3.3.2数据架构

数据架构是在业务架构的基础上进行数据实体、实体关系、实体属性、实体分布、主数据、数据资源库模型等内容的分析与设计,从而掌握数据的产生、流通、共享、应用需求,指导整个行业数据资源开发和应用。

图5信息资源规划数据架构关系

根据交通运输管理的业务架构,依据高内聚、低耦合的原则,交通运输行业数据实体分为规划统计、政策法规、公路建设、水路建设、公路管理、道路运输等15类数据域。从这15类数据域中抽取出相对静态稳定、普遍需要共享的基础性数据,即可形成主数据。

数据实体之间关系可用全行业数据模型来表示,包含数据概念模型、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数据概念模型是基于当前的业务模型以及可预见业务模型变化,对行业数据进行较高抽象层次的数据域划分,并且描述数据域之间的关系。数据逻辑模型是以概念模型为前置输入,在属性层面上展开实体和实体关系的识别和梳理,构建逻辑层面的实体关系模型。数据物理模型是以逻辑为参照,结合非功能性设计,对逻辑模型做物理上优化设计,形成最终落地的物理数据模型。

根据上述主数据和全行业数据模型的分析,对数据实体进行筛选、聚类、归并等,确定数据资源库逻辑模型,需建设公路、营运车辆、运输经营业户、运输从业人员、建设项目、建设从业单位、建设从业人员、船舶、港口、航道、船员、客运班线、政策法规、交通科技、交通应急、GIS等16个基础数据库,路政管理、交通情况调查、安全生产、应急处置、联网收费、公路养护、道路运政、水路运政、港政、航政、通航、船舶防污染、船舶危险货物、GPS、交通工程造价、交通工程质量监督、交通工程信用、战略规划、年度计划、统计分析、交通行政执法、公众服务、综合事务等23个业务数据库。

通过梳理数据实体与业务架构组织、业务、管理对象两两之间的关系,即可形成数据实体-组织矩阵、数据实体-业务项、数据实体-管理对象矩阵,从而掌握数据的分布,数据产生、流通、共享和应用需求,指导数据标准的建设。

3.3.3应用架构

在业务架构和数据架构的基础上,通过数据实体―业务项UC矩阵分析,对支撑整个行业的业务系统蓝图进行规划。

通过梳理应用系统与数据实体、业务、组织两两之间的关系,即可形成应用-数据实体矩阵、应用-业务项矩阵、应用-组织矩阵,从而明确业务协同实现途径。

3.3.4技术架构

技术架构是支撑业务系统数据共享、业务协同的基础,主要包含信息系统基础IT机构、技术支撑架构和安全架构。信息系统基础IT架构主要由基础设施层、支撑层、信息资源层、应用层和用户层组成,技术支撑架构统一了信息化建设的支撑平台的技术路线,主要由数据管理支撑平台、地理信息服务平台、统一身份认证与门户服务平台、SOA统一集成平台组成。安全架构主要从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系统安全四个方面规划设计。

4.信息资源规划成果应用

信息资源规划成果主要应用于指导改造现有系统以及新建系统,应用方法根据信息系统面向对象不同而不同,主要包含领导层、实施管理层和具体实施层三个层面。

(1)领导层

系统建设是否在应用架构内,规模是否合理,通过对系统规模的合理评估,为系统建设立项、预算编制和资金安排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实施管理层

系统业务需求分析是否全面覆盖业务相关组织,业务需求是否有遗漏或者错误,业务流程梳理、业务需求与组织的对应关系是否正确;系统数据需求是否涵盖业务产生、使用的全部数据资源,数据库模型是否与规划中全行业数据模型一致,是否考虑了组织之间的数据共享交换需求;系统建设是否超出组织责权范围,功能需求是否完备,是否涵盖相关上下游核心业务;系统建设技术路线是否按照统一的技术架构实施,是否能够满足互联互通、业务协同的要求,是否考虑了IT技术设施、应用支撑平台集约化建设。

(3)具体实施层

通过信息资源规划成果,能够快速、整体把握系统所涉及的组织、业务、管理对象、数据共享交换需求,可以参照业务流程视图进行功能模块开发。

5.结语

信息资源规划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国内尚无一套成熟、系统的信息资源规划方法,本文在综合借鉴TOGAF、FEA等理论方法的基础上,根据简化、可落地原则有所裁剪,着重介绍了交通运输行业信息资源规划四大架构设计的思路和、步骤以及如何应用,以期对交通运输行业信息资源规划的深入探索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发。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