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8 09:35:2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安全教育管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现在高校安全教育和管理形式化,在教育上往往通过安保部门的专题讲座、模块教育和学生工作队伍的不定期主题班会来实现,由于途径和形式单一,这种课堂讲座式的说教和灌输,吸引力和关注度有限,即使有反面案例,因现实体验感不强警示效果不佳。
(二)安全管理的被动排查作用有限
目前高校安全管理,往往基于高教系统爆发集体或个人的安全案例后旋即进行的专项检查和整治工作,多为被动式检查。往往只起一时之效,随着时间推移,排查逐步沦为形式,学生对其不以为然,见怪不怪,甚至有了反感或排斥的情绪。
(三)安全管理工作队伍力量薄弱
目前的安全管理工作一般由学生工作队伍、宿舍管理人员、学校安保队伍等力量执行。面对学生庞大的人数总量,这些队伍在安全教育管理上人力匮乏,捉襟见肘。学生工作队伍日常工作纷繁复杂,安全教育管理往往淹没于无限浩繁的事务工作中;宿舍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尽管服务理念不断增强,整体素质和人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学校的安全保卫队伍往往仅能负责一些面上安全保卫工作或应急处理突发事件,对于一些安全隐患爆发的苗头很难及时预判、遏制和发现。
二、依托基层学生组织和党支部,切实做好安全教育管理
二级学院作为高校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主体,要做好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应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和学生组织的主体作用,充分依靠学生层面自发自觉自下而上的三自作用,才能切实做到防患于未然,预防各类安全隐患,杜绝安全事故发生,促进校园和谐稳定。
(一)依托学生组织,严格六步流程,确保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实效
多数高校的二级学院,学生组织由学生会、自律会、社联、资助中心、文化宣传中心(院刊、网站和电子媒体)等组成。依托学生组织,需要厘清工作层次,做好任务分解,保证所有学生组织任务明确、各司其职,严格六步流程。
1.加强宣传,搞好调研。调研和宣传工作是做好安全教育和管理的基础。各个学生组织应通过各自活动形式和载体,做好氛围营造和意识打造。其中学生会着重安全教育管理文件的学习和测试,强化安全意识,营造“安全稳定,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社团联合会利用其庞大的人员基础,开展随机采访和问卷调研,重点跟踪网络舆情,及时掌握广大学生的最新思想动态,作为学院工作开展的重要参考依据;资助中心重点负责经济困难群体的摸排和建档,加强经济困难群体的自律强能工作;依托文化宣传中心以“安全自律我先行”开展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开展热点讨论、微话题沙龙等新颖多样的活动,依托活动载体强化广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2.强化管理,突出监察。学院自律会加强管理力度,行使监察职能,做好信息反馈。自律会将年终集中考核的各项指标进行日常分解,建立严格的工作笔记,检查人员采取回避互查、换查的方式严查晚自习、课堂考勤和晚归点名工作。学生的自查结果将和公寓中心等第三方的检查结果进行比对,确保检查结果客观准确,作为学院依据惩处的第一手材料。
3.严格自查,强化落实。依托班级信息员做好班级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并明确安全问责制。班级要做好安全管理的基础性工作,重点考量信息反馈及时度、自查结果真实度、危机防控敏锐度、安全举措实效度四个要素。安全信息员的工作职责即保证信息渠道的绝对畅通,检查结果的客观真实,预防危机事件的提前预判和有效防范,处理安全事件判断准确、处置顺畅、措施合理有效。比如班级要建立完备的安全工作档案,准确详细记录班级的恋爱遇挫群体、心理障碍群体等特殊群体档案信息,建立动态跟踪机制,进行关爱和帮扶。
(二)依托党员和学生党支部,实行安全教育管理的党员包干制度
为了在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二级学院可有效依托各个学生党支部,通过三个层面的对接,实行党员的安全教育管理包干帮扶制度。
1.层面即立足本职。各个党支部需对本支部所涉年级和班级的安全管理教育工作负责,党支部主抓年级,每个党员负责关注本宿舍本班级同学。关注内容包括卫生死角、防火防盗隐患、思想动态、日常摩擦、特殊群体的现实诉求、突发紧急事件等。
二、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把安全教育工作放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
三、定期召开安全保卫工作专题会议,提高师生对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强化安全意识,增强防范意识。
四、学校班级利用升国旗、校会、晨会、班会、黑板报、宣传栏、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和安全常识教育,提高学生安全防范和安全自救能力。把防交通事故、防雷击、防溺水、防中毒等作为教育重点内容。
五、在学校门口及周边环境,设立安全警示牌。
一、安全教育管理的前提――环境创设
在幼儿园,孩子们最喜爱的活动是户外游戏,孩子们流连最多的是滑梯、秋千、小转椅等活动场所。而事故发生地点最频繁的也是户外活动场地、游戏设施等处,所以,为幼儿创设安全的环境,保证幼儿活动场所及设施的安全是幼儿安全教育的前提。对于这些事故高发场地及设施等环境创设的安全性原则,是尽量保证有足够的场地与设施供孩子们户外活动使用,也尽量维持设施能提供给幼儿获得运动经验的功能,适当创设充满“危险”的环境,让幼儿亲身体验这些随时可能发生的危险的同时,尽可能地降低活动场地、游戏设施的危险性,或在恰当的时候给幼儿以适当的安全提醒。
二、安全教育的实施者――教师
在幼儿园,教师是幼儿安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保护幼儿的安全是教师的职责之一。
首先,教职工要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及丰富的安全知识,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时刻关注幼儿的安全是他们工作的首要原则。
其次,幼儿教师掌握过硬的专业教育技能是取得幼儿安全教育最大成效的有力保证。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角度是多重的,方式也是灵活多变的。
在户外活动时,为了培养孩子预测、判断、回避危险的能力以及探索、创新、自主的精神,教师应该允许孩子尝试各种他们自创的具有“冒险性”的活动及自己发明的一些游戏设施的“非常规”玩法,不要轻易制止或强调幼儿完成某一项动作或活动,同时,教师还应尽可能多地参与到孩子们新奇、剌激的活动中去,成为孩子们活动中的同伴。这样不仅能提高这些孩子的运动能力,而且能够让孩子们积累具体的经验教训,形成防御危险的意识和能力,真正减少事故的发生。当然给孩子以充分自由的前提是,让孩子掌握一些基本的、必须的安全行为规则。
三、安全教育管理的保障――制度建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同样需要规章制度作保障。如何制定幼儿园安全管理制度,比较全面的、有效的幼儿园安全管理制度又包含哪些内容?一直是大多数幼儿园积极探索的重要内容。
我园在近三十年的安全管理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一些有效的经验。首先,全体教职员工必须高度重视幼儿安全,以幼儿安全为第一要务,保护幼儿安全,防止走失、受伤、中毒等事故的发生。其次,以确保幼儿的生命安全为前提,进一步强化幼儿园安全管理,将意外事故、意外伤害等不可预见性事件纳入到日常管理中,形成可受控状态,制定一系列安全管理制度,使其成为全体教职员工的行为准则。
健全、规范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幼儿园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是确保幼儿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是避免意外事故、意外伤害等不可预见性事件发生的重要保障。让每一位教职工“言有依,行有据”,能够从根本上减少和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消除安全事故的隐患。
四、安全教育管理的支持者――家长、社区
保障儿童的安全不仅仅只是幼儿园及教师的任务,家长和社区的参与也是必不可少的,与家长的沟通、社区资源的共享等都是幼儿园安全教育顺利进行的不可或缺的内容。
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是幼儿园安全管理的基础,定期向家长进行安全教育、及时沟通幼儿园安全教育动向是必要的。可以充分利用家长开放日、专题活动、宣传讲座等形式为幼儿及家长进行生动的自我保护知识教育。其次,可以通过家园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五、安全教育的内容――渗透于游戏和生活中
幼儿园的安全教育内容十分广泛,涉及的内容方方面面,有“身体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日常生活安全教育”、“自然灾害安全教育”、“心理安全教育”等等。如何有效地把这些必要的安全防护知识教给幼儿,增强幼儿的安全防护意识,学习保护自己的技能和方法,以便处理生活中可能出现的一些紧急情况,是幼教工作人员应该深思的问题。
游戏与活动是幼儿教育的主渠道,把幼儿安全教育与孩子们的游戏融合在一起的,并更多地与生活相结合,让儿童在玩中自己去体会什么是安全,逐渐形成一种安全意识,以及应对危险的能力等。
除了让孩子们学会避免生活中人为造成的危险,幼儿园还定期进行火灾、地震、暴风雨等灾难的逃生演习,通过演练活动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让孩子们掌握逃避自然危险的能力。幼儿生活中的安全教育无处不在,活动中及时的安全提醒以及生活中的随机教育,要比单纯的一节课效果强很多。
六、安全教育管理的新焦点――情感安全
安全感是人的基本心理需要。我们不但要为幼儿创造一个安全可靠的生活环境,还应满足孩子的情感需要,让孩子产生安全感,更要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同时,还要训练和培养幼儿在意外情况下的应变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以避开危险,避免自身伤害。
由于儿童敏感于成人的言行,他们会因为成人的担忧焦虑而产生一种不安全感,因此幼儿园教师开始关注给孩子以情绪情感上的安全经验。
家长们也希望教育部门在审批幼儿园的时候,就应该将孩子们的人身安全考虑进去,为幼儿园配置有防范能力和安全教育技巧的教师,对院墙、教室、活动设施等的安全性、接送孩子等具体问题制度化,并定期和不定期检查执行情况,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做到对孩子负责,让家长放心。
对幼儿来说,安全是其健康成长的物质前提,对幼儿园来说,安全管理是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在安全的基础上,才能谈得到教育,只有安全,孩子们才能开心地在幼儿园成长。只要我们时刻不放松安全管理,本着“安全第一,以幼儿为本”的理念细心开展各项工作,一定会消除一切可能发生意外伤害的隐患,给幼儿一个安全、快乐、健康的童年。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
安全工作,情系千家,心牵万户;安全工作,是学校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安全工作,责任重于泰山。教育部部长周济在讲话中指出: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能否安全健康地成长,不但关系着千家万户的欢乐和幸福,也关系着国家的兴旺和民族的振兴。班主任,作为一名学校教育工作者,作为一名党和国家教育事业的园丁,安全教育,守望安全是责无旁贷的。
班主任要带好一个班,必须要对班级所有学生的学习、生活、劳动、纪律、安全、卫生等方面,进行全面管理,其中安全工作的教育管理,更为重要。
班级的安全工作,涉及学校的稳定秩序,影响到该班的和谐发展,触及到师生的切身利益,更牵扯到家长那颗久放不下的心,因此,班主任必须把学生的安全教育管理工作,提到最显著的位置上来抓。我们要象抓教学质量那样抓好安全工作,我们要象爱护自己的孩子那样爱护我们的学生。确保学生高高兴兴上学来,平平安安回家去。
学校安全工作,如蒙面走钢丝,让人提心吊胆;似负重履薄冰,使人寝食难安。这似乎夸大其词,但作为班主任,有时确有其感。新形势下,我们班主任如何做好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预防安全事故呢?班主任如何进行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呢?
一、常宣传
班主任要对学校制订的安全制度和安全措施,经常宣传,具体落实。如要与学生家长每期签订《安全责任书》。班上要结合学生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安全防范措施。安全工作,要深入人心,落实到位。安全工作,要天天讲,处处讲,时时讲,人人讲,不厌其烦地讲,哪怕每次说的是现话,都要时时向学生敲警钟。因为学生易冲动,自制力差,可塑性大,所以班主任“千万不要忘记安全工作”。利用班会、读报时间,采用集中、分散相结合等方式,把安全风吹进学生心里。只有安全意识扎根于学生头脑之中,我们的安全工作才算做到家。
二、多落实
上级相关部门和学校对班级安全管理,学生人身和财产安全教育管理,有一定的指示精神和要求,作为班主任,要不折不扣地完成。安全工作不能存在侥幸心理和投机取巧,而应该脚踏实地、防患未然。
教室内,书写安全标语,危险处设置警示牌,班级办《安全专栏》,组织学生学习有关安全、法制知识,演唱安全歌等。班级开展争当“安全星”活动。利用各种活动,不同形式让安全意识“随风潜入心,润人细无声”。
三、细管理
安全工作,我们写得多,说得多,这还不够,必须细管理,班主任工作,其中安全工作的细致教育管理是最重要的一环,安全工作无小事,安全责任重泰山,的确如此,事实上,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但千万不要忘了那少部分时间(即课余时间)。
事实证明,我们很多的纠纷,安全事故,就是发生在这段时间内的。我们平时的工作就疏忽了这一点,认为学生该休息,我们也该休息,此时学生失控,最易出乱。
因此,作为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就要善于空档的管理,细致入微的管理。我很推崇班主任工作“七到场”——午睡到场,晚睡到场,课间操到场,课余时间到场(班),集合到场,集会到场,升旗仪式到场,当然这就需要班主任有奉献精神,爱岗敬业,否则,必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安全隐患。
2班主任在安全教育管理方面的策略
2.1因势利导,统一认识
我们学校的学生均是初中毕业生以上,具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具有一定的安全意识,在老师的帮助教育下,是完全能按照老师、家长、学校的要求去做的。班主任应当教会学生懂得,保证自己与他人的安全,不仅是为了自身平安,而且也是对社会的贡献。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时,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认识安全的重要意义,把安全教育放在学生的成长中去,让学生明白自身的安全对社会,家庭,学校,班级等等的重要意义。让学生在认识上具有一定的高度,会把注意安全作为一种习惯,进而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安全意识。
2.2加强联系,齐抓共管
在学校,学生安全工作不仅需要班主任的投入,同时需要学校各级部门的协同配合,也需要学生、家长的积极参与,才能把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比如任课老师在教学中注意学生考勤及观察学生的言行及情绪,发现有无故缺席的学生或学生有反常的情绪或异常行为均要及时同班主任取得联系,及时了解情况,及时解决问题;同时要求学生之间应当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监督,对言行、情绪出现异常的学生要及时告诉班主任或其他老师,班主任或老师要找学生了解情况并告之家长,多方了解信息,共同解决问题;生活老师在平时的工作中也应当细心观察,将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的情况及言行、情绪出现异常的学生的情况及时通知班主任、家长;班主任与家长密切配合,加强学生教育等等。
2.3工作细心,关爱学生
有的安全隐患不易察觉,班主任工作要落到实处,对学生的观察要落到细处,对学生的关怀要无微不至。通过与学生的交往,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善待学生,改善关系,跟学生的交往要民主平等,多一些沟通,少一些训斥,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做学生的慈爱长辈。充分取得学生的信任,调动学生及时发现班级当中物的方面和人的方面所存在的安全隐患,依靠学生及时准确地消除隐患。平时工作心要仔细,做到用“心”管理,用“爱”管理,做一个有心人。如在恶劣天气到来之前,提醒学生注意交通安全;有如当学生打电话告请病事假时,班主任要多留个心眼,及时电话联系家长,以证实学生的言行;如在与家长短信沟通时,多加一句让孩子注意安全的提醒。
2.4依法执教,规范行为
严格执教行为,提倡有人性的帮助学生;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充分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尽心尽责做好班级的管理工作。同时,规范学生的行为,注重培养学生对现实生活的鉴别、批判、选择能力,引导学生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教育学生以合理的方式、手段去追求理想生活。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学脉网)向学生家长宣传《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学校安全管理方面的行政法规,加强同家长的沟通和交流,把学校安全管理方面的制度、办法及行政法规宣传给每一位学生家长,最大限度地争取学生家长的理解、配合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