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儿科护理病例

儿科护理病例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8 09:35:3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儿科护理病例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儿科护理病例

篇1

1.1研究对象

选择2009年9月~2010年1月我院2007级护理本科普通班、急危重症班学生共82人,其中男9人,女73人,年龄(22.9+2.45)岁。将2007级普通班40名学生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实践教学授课法;2007级42名急危重症班学生设为实验组,采用“以病例讨论为中心”的PBL教学方法。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入学成绩、前期所学医学基础课程成绩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O.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以病例讨论为中心”的PBL教学方法

1.2.1.1病例准备

教师根据实践教学要求,在每次理论课授课完成后,准备各小组的查新题目(与本次实验内容有关的新知识、新动态),并查阅临床病例档案整理1~2个典型病例。这些病例涵盖前期的医学基础知识点、本系统的临床特点及相关的健康史资料,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带共性的问题:如该患儿发病的相关因素有哪些,该患儿的医疗诊断和主要护理诊断是什么,存在的符合本病的主要症状、体征有哪些,如何有针对性的实施护理措施和戚健康教育。

1.2.1.2实施教学

在理论课授课完成后,教师提前1周将典型病例、查新题目及相关资料印发给每组的学生,使学生有充足时间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讨论并查阅文献,然后在实践课上集中展示各组的讨论和查新结果。

1.2.1.3学生分组

采用小组合作性学习讨论形式。将学生5~6人分为一组,每个小组指定小组长负责组织讨论,小组成员轮流承担讨论的辩手、助理辩手、查新人及实验报告撰写者。

1.2.1.4讨论方式

以辩论的方式组织病例讨论,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派1名辩手、1名助理辩手和1名查新人,随机回答病例讨论中的问题,并随时就不同意见进行反驳或补充。老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和纠正,最后进行归纳、总结、评定各小组讨论成绩。

1.2.1.5实践考核成绩以小组为单位记录实践考核成绩,其利益、风险均摊。每次实验成绩以100分核记,实践成绩包括技能操作考核、小组病例讨论结果、查新内容、实验报告、查新报告、小组合作意识等,取其均值。

1.2.2传统授课方法

采用“示范一模仿式”的单一授课方法,即教师边讲解边示教操作方法和步骤,然后由学生逐一回示、练习;病例讨论以班级为单位,无具体责任人,教师随机提问,学生随意回答,最后教师总结;实践考核成绩以个体为单位记录每次技能操作考核、病例讨论成绩、实验报告撰写成绩、考勤等,取其均值。

1.3评价方法

1.3.1实验、理论考核

课程结束后,实验组、对照组学生均采取传统的个体独立完成的方式进行统一的理论(闭卷式、满分100分)考试,其中病例分析题2题,共计20分;每次实验结束后同时评定实验成绩,共计10次取其均值。

1.3.2学习兴趣调查采用自制问卷对两组学生进行ut,科护理学》实践教学

学习兴趣的无记名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该实验方式和内容能否激发学习兴趣

有利于临床技能的掌握、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沟通及表达能力、提高团队的协助精神、拓宽书本及课堂知识面以及是否赞成该项教学方式。发放问卷82份,收回有效问卷82份,有效回收率及有效应答率为100%。

1.4统计方法所有统计分析均使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4-标准差(x±s)表示,采用非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O.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结果

2.1两组学生课后理论、实验考试成绩比较

见表1。实验组的实验考试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理论考试病例分析性试题中,实验组的成绩高于对照组(P<O.O1)。

2.2两组学生学习兴趣的调查

见表2。在21项调查内容中,以实验组排在前11位的结果顺序,其中实验组学生的提高沟通及表达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团队的协助精神、拓宽书本及课堂知识面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92.9%的学生喜欢“以病例讨论为中心”的PBL教学方法。

3讨论

3.1“以病例讨论为中心”的PBL教学,提高了学生沟通、表达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在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的基础上,将学习与实际的任务或问题挂钩,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好奇心和欲望是产生兴趣的基础,以问题为导向的PBL教学方法正是有了这种心理需要萌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和兴趣日,且采取辩论的方式来组织临床护理病例讨论,可以帮助学生在同伴身上直接学到一些态度、价值观、技巧及信息,学会以正确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因此,“以病例讨论为中心”的PBL教学形式下的我院学生,儿科护理学的学习成绩尤其是实验考试成绩、理论考试中的病例分析性试题成绩明显提高。由此可见,“以病例讨论为中心”的PBL教学,有利于学生将医学基础理论与临床护理问题密切联系起来,提高了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并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2“以病例讨论为中心”的PBL教学,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团

篇2

分析的对象中,对比组398例患儿中,男208例,女190例;观察组中,男184例,女181例。年龄1个月~12岁,平均年龄(6.3±3.5)岁。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分析问题。组成专门儿科护理研究小组,分析2012年8月—2013年8月所发生的55例投诉的细节,归纳其矛盾所在,并总结成几大类。在2013年9月—2014年9月,继续分析记录采取新的防范措施之后所产生的新的投诉案例矛盾所在,并补充到之前所总结的结果上。经分析归纳儿科医患矛盾冲突问题主要为:

(1)服务质量:包括护理态度、更换滴注点滴时间、技术的熟练程度。

(2)意外突发:包括患儿摔伤、烫伤、走丢等。

(3)其他:包括护理人员对患儿及监护人的医疗性质问题的回答、医疗人员对患儿信息的记录的全面性及时性等。

1.2.2制定针对性的措施。结合先前所总结的矛盾与护理人员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针对儿科医患之间的措施。

(1)提高沟通能力与技巧,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医护人员经常与患儿家属沟通,了解患儿及其家庭的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主要是做好新生儿或患儿护理知识指导和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护士长或责任组长每日深入了解家长需求、意见和建议,解答家长疑问,增进与家长的沟通,可以很好地规避护患纠纷的风险。

(2)提高医护人员护理风险管理意识,制定防坠床、跌倒、窒息、烫伤等评分表,对新入院的患儿进行各类危险因素的评分,对存在的危险因素及时向患儿家长做好针对性的宣教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护士示范加护床栏正确使用方法并加强巡视,以防患儿坠床;将危险物品远高患儿如暖瓶、锐器等,以防烫伤或意外伤害;护士按分级护理的要求巡视病房尽量保持卫生间、开水房、走廊等地面的干燥,在潮湿处放置防滑标识,以防摔倒。

(3)创造安全舒适的医疗环境,严格控制交叉感染,降低医院感染率。合理安排住院患儿床位,非感染和感染性患儿、新生儿和儿科患儿分开安置病房,儿科病房隔日1次、新生儿病房1次/d用人机共存的紫外线消毒车进行消毒并早晚各开窗通风30min,以保证病房空气的新鲜、流通。对出院病人及时做好终末消毒。

(4)建立全面的医护网络,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使医患关系趋于缓和。

1.3效果评价

具体防范措施实施后将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投诉率进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通过t检验;计数资料录用率表示,通过χ2检验。以P<0.05为有差异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投诉情况比较

对比组中责任心较差、技术失误是造成医患之间矛盾的最主要原因,其中技术失误是导致投诉的比例最大(30.9%),在采取防范性措施后总体上的投诉例数有了明显的下降,且投诉比例从13.8%下降到3.8%。采取措施后,观察组中的责任心差与技术失误依然是造成患者投诉的主要原因,但相较对比组来说,整改后有了很好的效果,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两组满意程度比较

对比组中患儿家长对医疗服务的满意程度为84.7%,而在采取相对应有效的防范措施之后,患儿家长对医疗服务的满意程度有了很大的提升,达到了95.6%的满意程度。经比较P<0.01,两组的数据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

篇3

关键词 护士分层管理;儿科;病房;应用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9.055

儿科由于患儿年龄较小,对自己的病情不能表达清楚,这就对患儿日常护理提出更大挑战。分层管理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护理管理模式,设计相应的层次管理方法和手段,实施相应层次的有效管理以及优化管理,可以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1-2],这种管理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医疗领域[3-4]。我院将护士分层管理应用于儿科,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7~12月我科25名护士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年龄18~49岁,平均为27.2岁。学历:本科5名,大专12名,中专8名。职称: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5名,护师11名,护士8名。

1.2方法分层管理模式:(1)根据护士资料,构建分层制度。查阅2003~2013年的护理档案,并且对我院儿科的投诉情况以及护理差错进行总结归类,以此作为分层的一个参考标准。(2)按照护士的学历、职称,并参照十年间护士的护理情况将儿科的护士分成高级责任护士、中级责任护士和初级责任护士3个等级。高级责任护士负责检查、管理和指导初、中级责任护士的工作;中级责任护士从事专科护理工作、医嘱处理、较重患儿护理、书写护理病例以及指导初级责任护士工作;初级责任护士在根据上级护士的指导,然后进行临床护理工作。(3)原有工作制度作为基础,建立新的工作制度。护士必须认真、刻苦学习,明确了解三级责任护士的工作职责及组成;调整对值班人员的分配,当处于护理高峰时,适当增加护士,更人性化排班,充分利用护理资源。(4)将上班制改为8 h,即每日3班,确保各组人员都要有3种类型人员,有助于护理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5)根据时间段的具体人流量,合理的配置护士人力资源,24 h进行护士上班制轮换。(6)制定详细的绩效考核制度,根据不同级别护士的不同责任,对各级护士有侧重点的进行测评,这就有效地保证了护理工作的高质量与高效率,可以间接推动儿科护理工作的改善,在医患纠纷这个问题上可以有效地降低甚至是避免发生[5]。

1.3观察指标比较2013年7~12月与2013年1~6月两组护士的护理质量达标情况和患儿家属满意度。(1)护理质量达标的测评由护理部统一考核,内容包括护理措施落实率、护士专业技术考核达标情况。(2)抽查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前后患儿家属出院调查问卷各50份,比较两组患儿家属的满意情况,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3个层次。

1.4统计学处理采用PEMS 3.1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配对χ2c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Wilcoxon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护士护理质量达标情况比较(表1)

2.2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比较(表2)

3讨论

在临床实践中,儿童作为特殊就医群体,由于他们年龄小,表达能力差,传统护理模式可能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以至于引起家属的不放心[3]。我院将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应用于儿科护理之中,表1所示,两组护士护理质量达标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明显提高了护理质量。目前,我国临床护士无论学历、职称高低,都承担一样的工作,使优秀护士不能尽其才,这是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护士的分层管理更加明确了各岗位层次的职责,逐级管理,逐层晋升,充分发挥了护士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每位护士的进取精神,锻炼了护士的管理能力,各责任小组人员固定,更好地落实了患儿的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护士分层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充分利用了人力资源,尽量满足患儿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增加护患之间的交流,提高了患儿家属满意度,减少了护患纠纷的发生。

综上所述,应用护士分层管理可以充分地利用护士人力资源,挖掘人员的潜能,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可以使护理工作更加协调有效的进行,促进患儿早日康复,提高了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高华,何国平.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7):77-78.

[2]曹敏.我国护士分层次使用管理的研究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12):863-865.

[3]韩旭娟.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在提高护理质量中的应用价值[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9(12):590.

[4]乔莉娜,赵书敏,车文芳,等.护理岗位分层管理模式在临床应用的效果研究[J].护理研究,2010,24(7C):1952-1953.

篇4

1.1焦虑、恐惧 此类以5―10岁的患儿多见,且以初次入院的患儿最为普遍。由于病儿离开了温暖、舒适的家庭,置身于完全陌生的环境中,医院的特殊环境、特殊检查及紧张的气氛,都可使病儿尤其是初次入院的患儿产生不可言状的恐惧感。当他们看到医生护士穿着洁白的衣服,严肃陌生的面孔,加之周围患儿的哭声与自己身体上的不适,自然产生一种焦虑、恐怖的感觉。使他们恐慌不安,担心、害怕甚至哭闹不止。另外,此类心理问题也可由患儿父母的紧张、焦虑情绪直接影响而来。

1.2孤独、抑郁 此类患儿以10岁以上的儿童多见且以住院几天之后的患儿较多。由于患儿住院后,整天置身于单一的白调及特殊的气味之中,医务人员固定的操作如按时查房、定时打针等又极少与患儿交流,使患儿逐渐产生压抑感。医院内的空气、光线、活动空间与外界差异较大,也可使患儿感到乏味、枯燥、沉闷继而思念小朋友。由于他们得不到心理上的慰藉,便倍感孤独而不愿活动,不思饮食,沉默寡言,易哭甚至睡眠障碍。患儿本身的家庭内部关系紧张,也是造成患儿上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

1.3偏执、敌对 此类心理问题常发生于10―15岁的男性儿童,以病程长,病情迁延不愈甚至逐渐恶化的患儿多见。这也是所有问题中最危险的一种。

由于患儿住院时间长,肉体上的痛苦,精神上的折磨,或没得到较好的治疗,某些要求没有得到满足等,都可产生强烈的反抗行为。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不予合作甚至拒绝治疗。对医护人员失去信任,仇视、敌视医生护士。常拿医务人员出气,损坏物品来发泄自己对疾病的反抗情绪。患儿易激惹,固执任性。如不要某医生查房,拒绝某护士打针等。有此类心理问题者独生子女占一定比例。另外,父母婚姻障碍,家庭关系失调,也是造成此种心态不可忽视的原因。如得不到及时解决最易引发儿童神经症而导致心理变态。

2 心理护理

2.1熟悉儿童的心理特点,视每位住院儿童的具体情况做好相应的心理护理 患儿入院后,很难一下子适应医院病房的环境,心里格外紧张。护士此时要主动接近,哄抱儿童,在时间及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带患儿游戏、玩耍,增加护患之间的感情及心理沟通。消除患儿的焦虑、恐惧心理。对于沉默寡言的患儿,要主动引导他们说话,运用与病人沟通的技巧,取得患儿的好感,着意找出患儿感兴趣的事,并表示出相同的兴趣,以改变患儿忧郁、孤独的心理状态。对于有敌对情绪的患儿,不可用相同的态度回报他们。实际上,此时患儿的心理最易受到伤害,比以往更脆弱,更需要保护。所以护士要比对待一般患儿更耐心,要经得住委屈,以极大的爱心去接纳他们,以诚相待,争取得到患儿的信赖,而逐渐改变敌对心理状态。至于那些任性、固执的患儿要视具体情况给予顺从或纠正。

篇5

The new care management models in the pediatric ward of quality care demonstration created the application

【Abstract】Objective:Observe the application of new management model in pediatric nursing quality care ward to create the demonstration effect of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Methods: The pediatric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or the study and treatment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using conventional methods in nursing; observation group to be new care management model. The two groups were the quality of care and nurse satisfaction conditions were compared.Results: In primary care, specialist care, safety, and health care education, the mass ratio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

【Key words】Care Management; demonstration wards; Children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029-01

为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我院积极创新护理管理模式,进一步加强改革,将本院儿科作为示范病房科室,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进行亲情化的护患沟通,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同时加大考核力度,针对儿科患者开展新型护理管理模式,取得了显著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研究时间范围为2012年3月-2013年5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我院收治的儿科患者,共计3678例。按照病例顺序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其中观察组共有1723例,含男842例,女881例,年龄范围为1.2-6.5岁,平均(4.61±0.38)岁,病程为6-15d;对照组共有1955例,含男958例,女997例,年龄范围为1.5-6.4岁,平均(4.51±0.46)岁,病程为5-16d。两组患儿上述一般资料方面,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由同一批护士护理,共计26名,均为女性,年龄范围为20-38岁,平均(29.8±2.6)岁。

1.2 方法[1-3]:对照组研究对象均应用常规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研究对象则均应用新型护理管理方式进行护理,具体包括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改革护理工作模式、加大绩效考核力度、拓展健康教育内容、实施亲情护理管理等。

1.2.1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实行护士长、责任组长、护士3层立体管理框架。设置护士长1名,责任组长3名,护士22名。责任组长由科内护士通过竞聘上岗方式产生,负责指导安排护士工作,承担基础护理任务。护士长主要负责科室管理及人员培训,定期进行检查及考核。

1.2.2 改革护理工作模式:病房实行责任制方式,要求各位责任护士分别负责5-8名患者,责任组长要负责好本组人员的工作。

1.2.3 加大绩效考核力度:根据所负责患者的数量、护理工作的难度、家属满意度、技能掌握度、具体工作量等,对护士进行绩效考核。

1.2.4 拓展健康教育内容: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应用幼儿可以理解的方式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引导其了解可以食用的食物,不能食用的食物等。

1.2.5 实施亲情护理管理:患儿入院后,护士要对其表现出足够的热情,像家长一样关心他们,比如送小礼物、玩具、食物等。对患儿及其家长讲解医院的环境,治疗的过程以及依据,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如办理手续等。

1.3 观察指标[4,5]:观察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具体护理质量,其主要内容包括4个方面: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健康教育以及护理安全。

1.4 护理评价:按照标准对护士的护理效果进行检查,一方面进行质量考核,另一方面进行满意度调查。调查表统一制定和发放,在患儿出院前进行调查,将结果进行对比评价。

1.5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8.0软件分析处理,对结果进行统计学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护理质量合格情况比较:在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护理安全以及健康教育方面,观察组质量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

3 讨论

在具体工作实践中,护理质量直接影响治疗效果。良好的治疗必须通过有效的护理才能实现。要实施新的护理管理模式,必须加强对现有模式的改革,其主要内容为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改革护理工作模式、加大绩效考核力度、拓展健康教育内容、实施亲情护理管理等。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可以实现现有人力资源最有效利用,让各层级的护士均有合适的工作职位,履行相应的职能职责。严格按照护士的水平和资历安排工作任务,做到职责明确化,可以有效推进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护理排班方面,要注意弹性安排,病区繁忙时间段应当适当加派人力,要注意新老搭配应用。严格实施双班制,要保证护士的所有操作都有人进行核对检查,全面保证患儿安全,避免发生问题。改革护理工作模式,最终目的就是实现人性化护理,让患者充分感受到医院的护理质量,充分为患者考虑。设置流动工作站,责任护士可将流动工作站移动至分管病室,在患儿床边进行治疗以及护理记录等相关工作,增加方便性和可操作性。加大绩效考核力度可以促使护理人员更加投入工作,严格进行考核,奖勤罚懒,可以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实现公平公正。对于绩效考核成绩优秀的护士进行适当奖励,实现奖惩分明。在晋级、升职等方面予以参考。对于绩效考核成绩较差的护士,指出其不足,责令其改进。拓展健康教育内容,要对患者进行对应的健康教育,突显患者的年龄和性格特征,要从患儿的角度出发进行教育,尽量应用儿童化的语言进行交流。可以用卡片、卡通、宣传画等方式,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患儿家长进行教育引导,使其了解照顾幼儿的医学以及护理知识。在病区营造良好的环境,给患儿营造家的感觉。在患儿饮食上给予照顾,在不影响治疗的情况下,为其提供可口的食物。用儿童化语言与患儿进行沟通,建立起感情,获取儿童的信任。实施亲情护理,要让患儿感受到如同家长一般的温暖,赢得患儿的信任和尊重,可以最大化的提升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吴丽芬,张焕梅.儿科病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与探索[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6):411-412.

[2]蓝惠兰,黄惠根,李秋屏,等.分层管理方法在综合ICU的应用与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2):1129-113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