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8 09:35:3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印刷方案与技术措施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二、版权侵权风险控制问题及分析
出版社的版权侵权风险按生产流程来分,笔者认为可以分为选题阶段风险、成书阶段风险和发行阶段风险三个主要部分。第一,选题阶段风险。这一阶段的版权内容还处于创作阶段,著作权人还没有将版权转移到出版方,可能存在选题流失、版权内容侵权等风险。当然内容泄漏的风险也可能发生,虽然这一阶段的内容还处于创作阶段。第二,成书阶段风险。版权出版专有权在这个阶段已经确定,流程已经处于排版、印刷、入库等几阶段。在进入市场之前,这几个环节都有可能出现风险,例如内容在排版和制版环节可能由于技术原因或人为原因出现内容的泄漏;在印刷的环节,可能出现的印刷厂多印、盗印的风险。第三,发行阶段风险。出版社的发行主要有新华系统、主营系统和系统三个渠道,这三个渠道的版权利益分配就是版权产业链的利益分配。从发行渠道风险来分析,目前这个阶段的风险主要存在于系统。由于该系统是出版社的合作方,出版社无法直接进行管理,可能出现商盗印和售假的风险,而且破坏性大,严重损害出版社的版权利益。在这一阶段除了发行渠道的风险以外,在流通市场上,复制翻印、数字出版内容盗印等风险也广泛存在。出版社的版权侵权风险如果按类型来划分可以分为版权合同风险、内容侵权风险和版权盗版风险三个部分:第一,版权合同风险。这类风险主要发生在版权创作阶段。作为专有出版权的法律依据,版权合同的内容、履行、程序都存在着风险,规范和管理这类风险是确保版权收益的前提条件。在维护出版企业版权利益的时候起到关键的作用,对于明确权利责任至关重要。第二,内容侵权风险。主要发生在版权创作阶段,这个阶段专有出版权还没有完全确定,内容还处于修改和待完成阶段,存在着诸如内容被转移、作者一稿多投、内容泄漏等风险。但是因为这一阶段,还处于选题阶段,内容还不完整,所以受侵害的损失还较小,风险程度较低。第三,版权盗版风险。可以发生在版权创作、生产、传播各个阶段,是在版权生产阶段的诸多环节,如发排、制版、印刷和发行阶段,其危害是最为巨大的,尤其是在发排、制版环节,因为这个环节图书的母版已经产生,只需大量印刷便可成书,如果发生版权信息泄漏,损失将非常巨大。作为传统的出版企业来说,图书产品的制作过程与版权密不可分,图书的选题、编辑加工、印刷、发行等出版活动,还有版权贸易和版权内容的扩散都与版权保护工作息息相关。从企业角度来考虑,为了扩大企业的利益,保护版权所用人的权利,最大限度地获得版权资源的优势,必须做好各个阶段和各个流程环节的版权侵权风险控制管理工作。
三、出版社版权侵权风险控制管理方案
出版社目前维护版权利益的策略主要以直接打击侵权行为为主——对于实体部分的打击盗版方面主要是以直接打击的手段为主;对于互联网上的打击手段,主要是获得盗版信息,然后举报网站管理方,停止危害行为;对于网下的实体书店进行取证查处,处理盗版图书,然后进行民事诉讼,严重的进行刑事诉讼;治理线上线下版权内容侵权的行为,主要是通过出版社各部门人员在工作中进行排查和搜集信息,以获得一些侵权线索,通过向侵权主体提出索赔,双方调解或通过第三方调解纠纷,调解不成再用法律诉讼手段来解决纠纷。
(一)设立专门的版权管理部门
从管理视角出发,出版社的版权保护优化方案首先要从机构优化设计开始,因为,良好的机构运行体制是基础工作的框架。版权保护工作的职能要求是机构设计需要考虑的前提条件。机构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是版权资产。最高层管理者应该对版权资产安全管理直接负责,另外,机构的设置要求还包括国际、国内的法律法规对版权保护的支持、企业内部制度建设的支持、利用技术手段保护版权的措施以及运用经济手段开拓版权保护的范畴。根据我国出版社的实际情况,应建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对版权保护工作进行管理,部门的组织结构拟采用矩阵结构的管理模式,这样的设计可能会更加有利于版权保护工作的开展。矩阵结构中有职能划分垂直领导系,同时又根据不同项目设计项目小组。按项目划分的横向领导系统的结构,有利于把组织垂直联系与横向联系更好地组合起来,加强各职能主管之间的协作。加强了横向联系,组织的机动性加强,集权和分权相结合,专业人员潜能得到发挥,能培养各种人才。同时,也要避免这种结构稳定性较差的缺点,这就要明确职能和项目的关系,确保项目的顺利完成的情况下获得职能主管的支持;由于小组成员要接受双重领导,当两个意见不一致时,就会使他们的工作无所适从。所以必须加强沟通,避免指挥的混乱。
(二)版权保护的技术措施提升方案
出版社由于长年受到侵权盗版图书的侵害,深感维护版权的重要性,尤其是对许多重点品种增加防伪措施的应用,例如防伪水印纸、防伪贴、防伪信息查询服务等技术手段。同时,在出版物的装帧设计、纸张设计、印刷设计方面也做了一些调整。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盗版技术也在不断进步,过去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已经难以满足市场环境的变化,提升版权保护的技术措施势在必行。值得注意的是,产品设计和防伪设计的改进和升级可能会增加产品的成本,由于出版社被侵权盗版的损失过于巨大,在这里,成本的增加与风险损失相比显得微不足道,不能成为影响提升技术措施的障碍。因此,产品的销售量和反盗版安全问题应当是首要考虑的因素。再者,这些改进和升级措施的改变,对于产品潜在的营利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例如,图书品质的提升在价格上涨不明显的情况下,可以增加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可度,有效挤压盗版的市场规模。
(三)运用定价策略治理盗版
目前,出版社打击侵权行为的主要方法是通过直接手段来抑制侵权行为的行为。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依靠行政执法部门、法律执法部门和司法机关对侵权行为进行正面的打击。对违规的商家和个人采取强制措施,力图消除侵权行为的市场行为。直接的打击行为固然可以通过加大力度收到一定的效果,但是无法从根本上消除侵权行为。所以,笔者通过对侵权行为原因分析,认为可以利用图价格策略对盗版行为进行打击。根据营销管理学的顾客认知价值理论认为,预期顾客评估一个供应品和认知价值的所有价值与所有成本之差。顾客认知价值建立在顾客在可能的选择中得到什么和付出什么的比较之上。顾客要对得到的利益和假设的成本进行比较。营销者们可以通过提高功能或者感情利益,或者减少花费来增加顾客的价值。消费者会在两项价值之间作选择。现在的客户对于产品的选择有着更多的渠道,有着更多的信息。他们在考虑使用正版还是盗版时,更多的是考虑产品的实用价值,而很少考虑到道德层面上的约束。通过价格歧视策略与客户认知价值,可以把定价策略与客户认可度有机的结合起来,构建客户对企业正版图书价值的认同、增加对产品的满意度和客户对企业正版产品的忠诚度。从不自觉到自觉的使用正版图书,引导消费者向良性的消费习惯转变。
作者:张颖兵 单位: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
【参考文献】
[1]徐康平,等.图书期刊著作权的法律保护[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0.
2混合模式
混合模式面向图书馆和个人提供电子借阅服务,如Overdrive公司和Libwise公司。Overdrive公司在2002年推出面向图书馆的模式,并采用AdobeContentServer电子图书版权保护系统;Libwise公司采用专利技术来支持复本控制模式。从我国电子图书出版来看,电子图书出版产业取得了重要成就。如方正阿帕比电子图书系统能够同时实现个人服务和图书馆服务,并按电子图书数量来销售电子书。鉴于方正集团该模式的优越性,很多出版方与其合作,出版的正版电子图书数量高达20多万种。
3更新电子图书出版模式的途径
3.1按需印刷
按需印刷模式是出版社按照用户所需的资料及其数量进行数码印刷、装订的出版模式。由于按需印刷在读者购买图书后由快印店进行印刷,因此此模式不仅能够满足用户需求,而且能够实现零库存、即时出版以及个性化印刷。按需印刷模式具有自身优势,也存在一些隐在问题。其一,电子图书文件保护。按需印刷是在互联网交易后,由快印店根据购买者要求进行印刷,因此,必须要求数码快印店必须在授权后进行拷贝,未经授权,不能进行随意拷贝,印刷数量必须符合规定或是要求,以便于实现出版社结算。其二,由于按需印刷涉及到接受订单、读者购买、网上交易、图书印刷等环节,其工作程序较多,因此,必须对各个环节进行科学管理,使数码机能够直接输出装订好、且符合出版社要求的图书。
3.2即时发行
电子图书即时发行是一项综合性的活动,其要求实现电子图书出版、版权保护、发行、网络销售以及信息服务各环节相链接。电子图书从策划到销售,直至读者阅读,需要经历多种工序,每种工序内部都存在不稳定因素,这就容易造成电子图书出版的版权受损,因此,要实现电子图书即时发行,首先要保证电子图书安全运行。
4电子图书出版的版权保护
在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下,电子图书出版安全性是出版商重点关注的问题,实现版权保护,促使正版电子图书发行和运营,是出版业经营的重要途径,因此,必须充分利用法律、技术、协议等各种方式,来实现电子图书出版的版权维护。
4.1充分利用法律手段
法律手段是实现电子图书版权维护的重要方式,如我国《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信息网络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要推行正版图书和保护创作、著作权,如美国《数字千年版权法》对数字化作品的出版版权进行规定;这些法律的规定和实施,为电子图书正版运行提供了可靠保证。
4.2采用技术措施
技术保护是面向电子图书自身发展的重要方式,其不仅能够实现电子图书版权保护,而且能够维护电子图书安全性。现阶段主要采用许可认证、加密、数字水印等权限设置的方式实现版权保护。现代很多计算机公司以及相关研究机构都着力于开发数字权利保护系统,并提出了有效的实施方案,如微软的WMRM,苹果的iTunes等。
4.3开放许可授权协议
在20世纪90年代就采用许可授权协议的方式,进行电子图书版权保护,影响较大的项目有意大利的GNUtemberg,中国的OCW联盟,日本的AozoraBunko等。
胶印设备的智能创新
胶印设备的智能化创新涉及多个领域,国内企业应该加大智能创新的投资力度,从追随国外技术向自主创新技术冲击,在最短的时间内,在以下几方面取得成果,以推动胶印设备产业的发展。
1.胶印机工作性能的智能化
速度、精度和效率是机械制造技术的关键性能指标。由于采用了高速CPU芯片、RISC芯片、多CPU控制系统以及带高分辨率绝对式检测元件的交流数字伺服系统,同时采取了改善胶印机动态、静态特性等有效措施,速度、精度和效率已大大提高。
近年来,单张纸多色印刷机开始应用以下新技术:一是输纸机脱离主机传动链,用单独的伺服电机传动跟踪主机,数字控制技术完全可以做到与主机同步,省掉了制造过程到用户机械联机的调试;二是印刷滚筒应用独立驱动技术,节约了大量的齿轮和传动轴,实现单机组装配和多色机同时装版,减少了辅助操作时间和制造成本。传纸滚筒仍然采用齿轮长距离传动,以保证传递纸的准确性;三是输纸台取消左右纸张定位部件――两个侧规矩,通过安装在输纸台两侧的光电感应装置对纸张位置进行监测,并将信息反馈到中央控制器,再传送给递纸滚筒控制牙排的伺服电机,完成牙排位置的侧向定位。操作人员不需做任何侧规调节,可有效减少25%的调机准备时间;四是实现水墨控制与主机运动分开,水墨平衡和水墨量可以单独调整;五是设置自动纸张预置,实现纸张厚度和纸张幅面的自动预先调整,利用CIP3/CIP4文件格式标准使印刷机的调整信息与制版信息共享。利用PDF格式标准实现向印后设备的传递,实现整个印刷过程的信息传递过程的自动化。
卷筒纸印刷机已经在全领域广泛应用独立驱动技术,像电子轴、电子凸轮、电子张力控制和电子套准等控制系统,实现设计模块化、组装机组化、联机用户化,大大缩短了设备的开发设计和制造周期,成为最先进的高端智能化设备。国内单张纸多色印刷机仅部分实现输纸机与主机传动分离、水墨与主运动分离。
2.增加联线智能化创新
单张纸多色胶印机的联线技术指在输纸、印刷、收纸的基础上,增加功能完成联机的其他操作。国外胶印机已经可以实现联机专色印刷、UV上光、烘干、检测、坏张印品分离、冷烫印技术和纸张自动翻转实现双面印刷等功能。为了争夺高效和低成本的卷筒纸印刷市场,在单张纸多色印刷机前端增加裁单张机的配置,可以进行卷筒纸的上纸方式,裁单张后联机印刷,从而降低纸张成本。国内设备在以上技术领域虽有所突破,但因价格等因素还没有推广开来。
采用高度集成化CPU,RISC芯片和大规模可编程集成电路FPGA、EPLD、CPLD以及专用集成电路ASIC芯片,可提高独立驱动系统的集成度和软硬件运行速度,应用LED平板显示技术,可提高显示器性能。平板显示器具有科技含量高、重量轻、体积小、功耗低、便于携带等优点。可实现超大尺寸显示。应用先进封装和互连技术,将半导体和表面安装技术融为一体。通过提高集成电路密度、减少互连长度和数量来降低产品价格,改进性能,减小组件尺寸,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硬件模块化易于实现独立驱动系统的集成化和标准化,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将基本模块,如CPU、存储器、位置伺服、PLC、输入输出接口、通讯等模块,作成标准的系列化产品,通过积木方式进行功能裁剪和模块数量的增减,构成不同档次的独立驱动系统,胶印设备应该广泛应用这些技术改造设备。
3.提高自动化智能水平
为减少印刷过程的辅助操作时间,提高胶印机自动化水平是用户的普遍要求。当前,已经采用的新技术有以下几种:自动换版、自动清洗、自动调版、自动套准、自动供墨、纸张预置、油自动降温、自动定点系统、出墨辊自动降温、CPC墨色遥控等。
由于胶印机设备质量和自动化水平的差异,以及大型印刷设备国产化仍存在较大困难,造成胶印机进口持续在高位运行。
4.数字化带动智能化创新
设置数字化接口,做到印前的制版信息能快速输入印刷机,省掉重复的调整时间,减小调整误差。当前,机器紧迫需要解决的功能有具备自动纸张智能调节功能,输纸机、收纸机、叼纸牙排、前侧挡规等的纸张预制、墨色还原自动调节功能等。
数字化一体方案已经将桌面系统、输出设备、CTP直接制版设备、墨色遥控等过程做到数据共享、集中控制,大大缩短了印刷周期,提高了印刷效率和质量。还实现了自动上版、自动洗橡皮布、印版对角调整等功能,还有企业开始装置纸张预置系统和数字化接口,开始应用CIP3、CIP4、JDF等数字一体化文件格式。
自海德堡公司1 9 9 5年推出D146-4和Speedmaster74DI在机制版数字印刷机以后,已有多家公司相继推出该种设备,并主要应用于快速印刷领域。D146-4型在机制版数字印刷机采用卫星式滚筒排列结构,用激光二极管在四色印版以准确的定位同时成像。印版成像后,自动清洗掉印版表面的硅屑。印刷时,利用无水胶印油墨即实现了亲墨、疏墨的分离。在机制版数字印刷机大大减少了由于更换印版所花费的辅助时间和由于更换印版所产生的套印误差,这种设备在快速印刷领域将发挥潜在的市场,国内企业应该适时进入该领域。
5.网络化智能控制
目前,胶印设备的智能化控制方法大多以印刷过程控制为基础,以CIP3/CIP4为平台,采用在线色彩测量设备直接获得实际印刷印张的色彩控制参数,并按照所选定的印刷标准进行比对和评估,实时地自动调整印刷水墨平衡参数,以达到印刷质量最优化和印刷效能最大化。
海德堡、曼罗兰、高宝、小森等都已全面推出了胶印智能化控制系统,尽管形态各异,但核心与实现方式基本一致,主要由自动供墨导控装置、专用印刷控制条以及智能分析与质量评估软件三部分构成。其中,自动供墨导控装置包括墨斗定量供墨装置、扫描式密度测量仪或色度测量仪、测量定位器、供墨数据处理单元等。通过墨斗定量供墨装置能够保持油墨黏度的一致,减少油墨损耗;通过安装在印刷机控制台上的扫描式密度测量仪或色度测量仪,能够横向或纵向扫描印刷控制条,自动测量湿密度、干密度、色度或光谱,并将所采集数据处理后反馈给印刷机,再进行水墨调节与优化。智能分析与质量评估软件则能够根据所采集数据,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评估印品质量,自动调整参数,保证良品率水平,同时,还能够自动建立产品色彩控制数据档案,动态比较相同产品、不同时段的色彩控制数据,以获得最佳数据,并生成各种质量评测报告和色彩控制分析报告。
在drupa 2012上展示的胶印智能化控制系统中,色彩实时控制技术的应用情况最好、应用价值最高、对印企提升竞争力最为关键。无论是德系的海德堡、曼罗兰、高宝,日系的小森、利优比,还是中国的上海电气,都是通过对印品色彩控制数据的精确采集、智能化色彩控制数据的优化处理以及墨控系统色彩控制数据的实时反馈,在高速印刷环境下保持印品的高优良品率和低成本的。
色彩控制数据的精确采集既能通过小至3mm×4mm的印刷控制条单元实现,也能够通过直接测量印刷图像实现,既可以采用密度控制方式,也可以采用色度或光谱匹配方式。其中对开幅面印张的测量时间仅为15秒左右,从而可使得在不增加印刷纸张幅面的基础上实现印刷色彩控制数据的采集成为生产常态。
智能化色彩控制数据的优化处理则通过软件来智能化地处理2万种重要颜色在胶印复制中的色彩数据及其控制参数,并依据国际标准的密度基准或色度基准,依次分析与优化灰平衡、TVI补偿、实地密度微调、色差等关键控制数据,以控制胶印机的水墨状态,并实时将这些色彩控制数据反馈至墨控系统,以保证水墨匹配,确保印刷质量和良好的可重复性。此外,这些数据还能够与印企的ERP系统、质量评估系统等无缝连接,实时生成反映质量状态的分析与评测报告,为质量与效率的共同提升提供数据支撑。
提高印刷质量的智能措施
提高印刷品质量的措施是一项综合工程,仅在设备本身的制造质量方面,就与国外企业有较大差距,国内企业应该加快对以下措施的智能创新:
1.故障自动监测和控制系统
设置光电控制系统,可以控制印刷过程纸张准确到位,防止双张、歪张、空张等问题的发生,进一步提高了印刷质量和效率。
采用触摸屏技术,设置人机对话界面,印版采用了定位安装方式,设置快速装版机构、自动调版装置和校版改变量以数字直接显示等措施,缩短了印版安装调整和故障诊断的辅助作业时间。
采用川流式输纸机和真空输纸台,位于前挡规处的光电检测装置使纸张的早到、晚到及歪斜均被识别出来,并执行错误纸张的锁定功能,不但提高了印刷速度,而且减少了故障发生的几率。
2.水墨控制、纸张运行和的智能化
墨斗辊连续运转,对于墨量的变化能作出迅速反应,有利于墨色控制。墨路排布先进、合理,施墨均匀稳定,可以实现短墨路和加大墨量供墨性能。墨斗辊的出墨量大小通过电机遥控并数字显示,做到准确、可靠。
水斗辊采用单独电机驱动,其转速自动跟踪主机速度,可对水量的变化需求作出快速反应,过桥辊连接靠版水辊与靠版墨辊,气动控制的过桥辊离合,可实现水墨联合印刷或水墨脱开印刷及预湿润功能。配有湿润液的冷却装置、酒精配比恒定装置、温度调节装置及自动的湿润液循环装置,从而使印刷质量进一步提高。
带有吹风装置的导纸板,使纸张无划痕运行,气动控制取样接纸,收纸堆上方装有按区域控制的风扇,风扇转速可自动跟踪主机速度。
主机上设有定点、定量、定时自动集中系统,不论位置高低和距离远近,都能得到所需的油。的间隔时间可在0~60分钟这个范围选定。该系统还具有油路故障、油位过低等报警装置,大大增加了机械安全运行的可靠性。
3.自动检测装置
最后一个印刷单元上安装的摄像机,对印刷品进行视频检测,按质量标准,进行每一印张的质量监控,剔除有缺陷的印张,将其转到收纸装置的另一个纸台上,从而减少成品中的废品。色彩测量和控制可以扫描和测量位于印张边缘或印张中部的印刷控制条。印刷控制条不仅非常小,而且有多个组合灰平衡调整所需要的测量块,是目前单张纸多色印刷机中最佳的质量控制方法。
联机印张检测系统能在印刷机高速运行时,对印张页面进行扫描并与参考样张对比,将不合格的印张进行标识,在模切、烫金或折页时自动剔除,也可将其用于双面印刷机。高宝带密度测量和控制的联机监测系统,只需60张左右的印张即可将密度标准化。
4.温度和湿度控制系统
多功能温控系统通过测量主要墨辊的温度,维持和控制开机和停机时的最佳温度,以减少色彩调整,稳定印刷质量。墨辊温度控制和冷却系统使墨辊表面温度不变,减少印品墨色偏差,稳定印刷质量。冷却系统对墨斗辊和串墨辊采用水循环冷却,以控制墨辊的温度。
中央水冷装置和内部控制系统可控制室内温度,减少热量,提高印刷质量,同时降低气流速度,减少污染和噪声。
5.短墨路输墨系统
短墨路输墨系统采用网纹辊短墨路输墨装置,实现无墨键、无水印刷。高宝Genius52 UV是最早使用网纹辊短墨路输墨方式的胶印机,在drupa 2008展会上高宝又展示了3款无水胶印机,分别为单张纸多色印刷机利必达74 Gravuflow、74Karat DI以及卷筒纸印刷机Cortina。这种短墨路输墨技术在国内设备上尚未采用,在免化学冲洗CTP版材成功推出的当代,这项技术还有很大的发展余地。
为加强安全生产月活动的组织领导,确保活动有效落实,及时成立了安全生产月活动领导小组,由局长为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的“安全生产月”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局粮食盐务管理科,负责安全生产月材料收集和上报。二是下发了《县商务局2019年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要求各单位高度重视,扎实抓好落实。三是召开会议,专题部署安全生产月活动。会议要求各单位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组织,认真制定活动方案,把安全生产月活动与生产经营、隐患排查和食品安全整治相结合,积极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及各项措施的进一步落实。
二、以安全生产月活动为契机,开展检查,消除隐患,夯实基础
“安全生产月”活动期间,集中组织开展了安全预案运行、防汛、防火等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检查和隐患排查整治活动。重点检查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制订、落实和执行情况;安全防护情况,防汛抢险设施设备、灭火器材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措施落实情况。
三、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
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农民种粮增产增收为目标,突出技术集成、示范展示、辐射带动和服务保障,创新机制,强化措施,促进高产创建上规模、上层次、上水平,提高水稻生产单位面积产量,带动全县水稻生产上新台阶。
二、主要任务
全县以水稻为主,建立万亩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区1个,千亩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区2个,百亩水稻高产创建示范方3个,要求示范区产量明显提高;重点推广“五新”技术,每个示范区要建成“五新”技术展示区。培训核心农户500人次,编印资料0.5万份;高产创建示范区达到“六个100%”,即良种覆盖率100%,高优栽培技术入户率100%,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100%,病虫害专业化防治覆盖率100%,示范户培训率100%,单产达标率100%。
三、产量指标
创建目标:万亩示范区,单季稻亩产650公斤,双季稻两季亩产950公斤(其中早稻480公斤,晚稻470公斤)。千亩示范区、百亩示范方要高于这一产量指标,(示范区必需建立百亩以上再生稻高产示范方)。
四、实施地点
(一)在大干镇大干村(2200亩)、仙潭村(600亩)、白石村(400亩、来布村(600亩)和埔上镇埔上村(500亩)、张墩村(150亩)、河墩村(2500亩)、土丰村(2500)、大布村(700亩)等一线两个乡镇建立万亩高产示范区,面积10150亩。
(二)在双溪街道余墩、溪兰(1000亩)、埔上镇河墩村(1000亩)等建二个千亩示范区。
(三)在大干镇仙潭村,埔上镇张墩、埔上村,建立百亩攻关方。
(四)其它乡镇选中1~2片,面积100亩以上的作为水稻高产创建“五新”技术展示区(见表4)。
五、实施内容
各示范区要融合展示“五新”成果,按照统一育秧、统一施肥配方、统一技术指导培训、统一病虫专业化防治、统一机械操作的“五统一”要求,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推广主导品种。宜优673、宜优99、宜香2292、甬优9号、扬两优6号、丰优559、特优175、Ⅱ优963、Ⅱ优航2号、准两优527、Ⅱ优125、天优3301等。
(二)推广高产技术。水稻主要推广强化超高产栽培、精确定量栽培、旱育稀植、抛秧、机插秧和再生稻超高产栽培等技术。
(三)加强病虫防控。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做好示范区病虫害监测与预报,重点关注水稻稻瘟病、纹枯病、细条病、普矮病、稻飞虱、稻瘿蚊、螟虫等,制定防控预案,示范区要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利用已组建的机防专业队伍,实行专业化统一防治,全面提高创建区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
(四)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按照土壤养分构成和作物需肥规律,开展肥料品种、施肥数量、施肥时期、施肥方法等技术服务,示范区全面推广配方施肥,配方施肥指导卡全部入户,提高施肥效果和利用效率。
(五)推进机械化生产。大力推广农机作业,特别是水稻机插、机收,促进农机农艺结合。实行统一机耕、机插、机防、机收等农事操作,组织农机社会化服务,提高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
(六)建立“五新”展示田。各乡镇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在交通便捷的田块,建立50亩以上“五新”技术集中展示区,集中展示该示范作物的主导品种、主推技术(旱育秧、抛秧、再生稻、直播稻)、安全高效新农药、高产节本新肥料、水稻机耕、机插、机防、机收等,并统一建立标识牌(见表1),便于农民观摩学习,让农民直观地了解“五新”技术成果,更好地起到辐射带动作用。
(七)做好种植效益分析。各乡镇要开展种植效益的定点调查、分析。分别在高产创建示范区内和邻近的非示范区各选择种植面积、土壤肥力、文化素质、劳力数量相近的10个农户,开展成本核算调查(调查具体内容见表2、3),分析经济效益,为依靠科技提高水稻产量和效益提供翔实可靠数据。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了切实抓好水稻高产创建项目,成立以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农业局局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各乡镇(街道)分管领导组成的“县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工作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农技站,负责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的指挥、协调、督导,各乡镇也要相应成立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工作小组,乡镇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保证人员到位、物质到位、措施到位,确保该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明确工作任务。要根据部、省粮油高产创建有关要求,制定当年度的创建工作方案,明确创建目标任务,集成推广关键技术,强化宣传培训工作,落实示范片地点,做到方案早制定、工作早谋划、物质早准备、田块早预留,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加强工作督导,确保技术措施到位。为了实施好该项目,成立以县农业局副局长魏仲华为组长,县农技站、种子管理站、植保站、土肥站的四位高级农艺师为组员的,“粮食高产创建活动技术指导小组”,具体负责该项目各项技术措施的制订、培训、实施,实行专家分片包干负责制。整合良种示范工程、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控等项目,向高产创建示范区倾斜。
为了确保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工作取得成效,在技术措施上主要抓了“六统一”:即品种组合统一布局——选用高产优质组合;种子统一播种时间——确保安全齐穗;秧苗统一管理——确保培育壮秧;测土平衡配方施肥——统一施肥方案;推广湿润灌溉——统一灌水、烤田;加强病虫测报——病虫害统一防治。
(四)注重示范带动。示范区建设要以“主导品种展示、技术集成示范、科技培训宣传、田间技术指导”为重点,做到“村有百亩示范方、乡有千亩示范片、县有万亩示范区”,逐步实现由村到乡整体推进,逐步扩大创建规模,辐射推动大面积生产发展。同时利用高产创建示范区,组织农技人员、示范农户及周边农户对“五新”技术集中展示区进行现场观摩,交流推广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辐射带动面上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