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健康教育的意义

健康教育的意义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8 10:30:3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健康教育的意义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健康教育的意义

篇1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313-01

腹膜透析是指向病人腹腔输入透析液,利用腹膜作为透析膜,使体内潴留的水、电解质与代谢废物经超滤和渗透作用进入腹腔,而透析液中的某些物质经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以补充体内的需要,如此反复更换透析液,以达到体内代谢产物和多余水分的目的[1]。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1]。近年来,在腹膜透析过程中,融入了健康教育,既减少了腹膜透析并发症的发生,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就其健康教育的方法及临床意义等综述如下。

1 腹膜透析患者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许多国家的护士法明确规定,“护理人员有教育患者的责任,患者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护理工作者要不断加深对现代护理观的认识[2]。腹膜透析患者健康教育是为满足腹膜透析患者健康需求,而赋予腹透护士的重要职责。腹膜透析为居家透析,患者应完全熟练掌握腹膜透析操作流程、注意事项、并发症及意外事件的应急处理等,这使得健康教育在腹透护理中显得尤为重要。

2 腹膜透析患者的心理反应

2.1 不在乎心理。这类病人认为“治不好就是死了”,“无所谓”了,不配合医护人员积极治疗,以致疾病变重难以挽救,最后追悔莫及。

2.2 情绪激动。因同室病友病情恶化,家庭经济因素等各种外来干扰可使患者情绪激动,发生异常变化。

2.3 忧虑抑郁心理。当个体遭受疾病,环境的打击与变化时,会出现轻度的焦虑或忧虑情绪,这是正常的保护反应。如果腹膜透析患者自身心理调节能力差,心理素质低,家庭不和睦,子女不孝顺等,这种心理反应未得到改善,将影响腹膜透析质量,不利于疾病治疗,加重疾病恶化。

2.4 绝望心理。有一部分腹膜透析患者由于疾病长期折磨,无法根治,会丧失治疗的信心,进而拒绝腹膜透析,产生绝望心理,甚至有轻生的念头。

3 健康教育的方法

3.1 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

3.1.1 口头讲解。腹膜透析置管前对患者做好术前教育,讲解肾脏衰竭的有关知识,腹膜透析的原理、目的以及优点,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置管后,教会患者洗手、戴口罩并讲解目的,教会患者热腹透液、正规操作腹膜透析,如何护理腹膜透析管路,如何观察透前液及透出液,以及处理透析液引流不畅等问题的方法。可举办小型的腹膜透析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做好解答,使患者和家属更快更全面的掌握腹膜透析的知识和操作。

3.1.2 图文宣传。为了使病人能尽快理解和掌握腹膜透析的知识及操作,除了上述的口头讲解外,可发放有关腹膜透析的书籍及材料。这种方式适用于一定文化程度的患者。对于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可提供宣传画册、DVD等资料。

3.1.3 操作示范。腹透时,护士应演示腹膜透析操作流程并讲解要点给患者及家属。当患者或家属能单独操作腹膜透析时,用简单易懂的方式加以纠正和指导,不断强化,并解释其理由。

3.1.4 因人施教[3]。由于腹膜透析患者的年龄、文化层次、职业、地位及家庭条件不同,对健康教育的接受能力有很大的差异,为此,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对老年人及文化层次低的患者采取口头加书面教育相结合的方式,突出重点,通俗易懂,并反复提问、检查、指导;对文化层次高、求知欲强、接受能力快的病人,可根据其需要增加教育内容;对记忆力差、重视程度不够的患者,抓住重点,反复强化,反复检查、指导,以增加其记忆力和重视程度,并做好家属的教育和培训。

3.1.5 集体培训[3]。定期将腹膜透析患者或家属召集起来,进行集体培训,通过放图片、讲课,病友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等方式,让其掌握更多的信息和知识。并通过培训了解他们在腹膜透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予集体纠正和指导。

3.2 健康教育的技巧。针对护理问题确定健康教育的重点内容,抓住关键把握阶段性,灵活有序地掌握宣教时间。以自己的职业气质效应使患者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4]。护士根据不同患者的需要针对性地给予有效宣教。宣教过程中抓住关键,把握时机,有序地掌握宣教时间,对腹膜透析患者的护理问题进行指导。掌握语言交流技巧,尽量应用安慰性鼓励性积极的语言,不断提高宣教水平和技巧,提高护理质量,取得最佳效果。

4 健康教育的临床意义

健康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目标、有评价的系统教育活动,通过教育能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行为和观念,促进身心健康[5]。通过对腹膜透析患者多种形式健康教育的实施,强化患者及家属对腹膜透析知识的教育培训,通过不断评估反馈,传授相关知识,帮助患者形成正确的观念和行为,减少与腹透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生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唐维新.实用临床护理三基理论篇.东南大学出版社

[2] 赵威丽.护理健康教育有关问题概述.实用医药杂志,2005,22(3):264

篇2

1.1一般资料选自本院2010年5月-2012年3月共272出院病例,男116例,女156例,年龄56~102岁;脑出血190例(外伤性脑出血73例,高血压脑出血114例,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3例),脑梗死71例,老年痴呆症11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生活部分或完全不能自理。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36例。两组患者除观察指标,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观察组采用除住院期间认真落实疾病健康教育外,出院后进入家庭进行指导。患者出院后责任护士到患者家中进行护理措施的落实及健康教育现场指导,出院1周内每2d到患者家中去一次,以后每周去2次,时间共计1个月,护士长每周检查落实情况并做出评价。对照组采用患者住院期间认真落实健康教育流程,出院后1个月内进行电话回访2次,了解疾病护理落实情况及患者病情,并对患者询问的护理问题进行解答。两组患者出院时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或存在肢体功能障碍才列入研究对象。

1.3评价

1.3.1患者满意度用医院自行设计,用于护理质量检查时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时的量表进行评估。

1.3.2健康教育达标评价针对神经疾病患者康复期护理要点制定出易懂、易掌握的健康教育内容,入院、出院时每个患者均发一份,出院1个月考核患者及家属掌握情况,能够正确回答80%以上内容,视健康教育达标,否则不达标。

1.4统计学处理采用PEMS3.1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患者满意人数135人,满意率为99.3%;不满意1人,原因是瘫痪肢体功能恢复慢。对照组患者满意人数119人,满意率为87.5%。

2.2观察组健康教育达标人数131人,达标率为96.3%;对照组健康教育达标人数92人,达标率为67.6%。

3讨论

健康教育可以增进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增加。医务工作者应该更新观念,提高素质,把健康教育贯穿于疾病及疾病康复过程,使患者能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关注自身健康,减少疾病的发生,缓解病情,促进康复,减轻社会负担[3]。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现阶段我国健康教育工作还局限在患者住院期间,患者出院后的健康教育、疾病护理指导、护理措施落实并未开展,而各种现象表明,家庭护理特别是卧床患者的家庭护理才是现阶段我国的难点问题,由于家庭护理的不到位,大多数患者经受护理并发症的痛苦折磨;住院期间,患者及家属将重点放在疾病治疗及恢复上,患者的疾病护理依赖病房护士,并不重视对患者的精心护理,医生及护士对其宣教的健康教育及护理知识也不认真掌握;当患者出院后,他们并未掌握多少对护理的知识,一旦患者回到家中,对患者护理心中没底,专科护理知识了解更少,从而产生焦虑;患者回到家中,无医生、护士的督促,家属对患者护理也松懈了下来,年轻人去上班,留老年人或请陪护在家中护理患者,因为护理知识未掌握,所以护理措施就会落实不到位,从而导致护理并发症的发生,增加患者的痛苦。医务人员要使健康教育在家庭护理中落实到位,家庭护理人员及患者了解疾病及康复观念,最终达到行为的转变[4],提高健康教育效果,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同时改变护患关系,体现优质护理服务真正意义,使护士价值得到更好的体现。

3.1健康教育在家庭护理中的落实实施使患者及家属心理焦虑发生率降低。多数患者及家属因为疾病护理知识未掌握,存在恐惧焦虑心理反映,通过健康教育在家庭中的落实和指导,给予情感支持、专业护理指导[5],家属对患者的护理也能得心应手。

3.2健康教在家庭护理中的实施能降低生活不能自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观察组有效落实家庭健康教育措施,使生活不能自理患者的褥疮发生率和发生褥疮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坠积性肺炎和痰阻发生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也降低患者医疗费用。家庭健康教育保持了医院与家庭的连续性干预,及时发现患者的问题,并给予恰当的指导[6],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一人治病,全家防治”全面形成家庭健康支持促进系统[7],使健康教育工作发挥最大的作用。

篇3

使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资料整理与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来评价教育效果。

2结果

实验组共172例全程参加了健康教育。去除母亲发生较严重的分娩期并发症、产后因母婴健康问题分离或不宜母乳喂养者及其他原因,最终收回的有效资料为实验组156例和对照组152例。

2.1两组孕产妇一般情况的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孕产妇年龄分别为(25.4±2.2)岁和(25.5±2.2)岁(P>0.05)。产检时接受健康教育情况,实验组:从来没有接受28例(18.0%)、接受1~2次84例(53.8%)、接受3次及以上44例(28.2%);对照组:从来没有接受30例(19.8%)、接受1~2次80例(52.6%)、接受3次及以上42例(27.6%)。χ2=0.16,P>0.05。两组的人均月收入、分娩方式、母亲文化程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两组孕产妇母乳喂养健康教育效果的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纯母乳喂养率、部分母乳喂养率、人工喂养率分别为71.8%、13.5%、14.7%和42.8%、35.5%、21.7%(χ2=26.5,P<0.01)。两组母乳喂养知识评价得分、母乳喂养自信心得分比较。

3讨论

60%的产妇决定喂养方式的时间是在怀孕之前,98.9%的产妇在出院以前已做出决定[3]。产前健康教育可以使孕妇及早做好母乳喂养的准备,树立信心,提高纯母乳喂养率[5]。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的纯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对流动孕产妇母乳喂养知识的健康教育是有效的。

3.1丈夫参与可提高4月内纯母乳喂养率调查结果表明,丈夫参与健康教育的孕妇母乳喂养知识得分、母乳喂养自信心得分、4月内纯母乳喂养率均高于丈夫没参与的孕妇。丈夫的态度是产妇选择母乳喂养和决定持续时间的重要因素[6],态度取决于其母乳喂养认知水平,夫妻双方共同参与健康教育,通过互学互助,母乳喂养知识水平提高显著。家属参与还有助于孕产妇母乳喂养信心的建立,提高母乳喂养技巧的掌握[7]。孕产妇除了生理上的不适,还有心理上的变化。丈夫参与能给予孕产妇足够的理解支持,帮助孕产妇顺利完成角色的转换,成功担负起母乳喂养婴儿的责任。夫妻共同参与健康教育,增加家庭凝聚力,促进母婴健康[6],有利于母亲坚持纯母乳喂养。

篇4

2.对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育理念的再认识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于学校开展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性作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的教学总目标中指出,体育与健康教学要促进学生的身体形态和生理机能的发展和对自然、社会的适应型及应变能力;使学生增进健康、抵御疾病;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使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懂得体育在个人发展中的意义与作用,以及体育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价值,养成健康的身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使学生学会运用体育等手段增进健康;使学生掌握一项或几项运动技能,并能积极参与团队活动和比赛;提高现代现代体育意识,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能够把健康与生存、学习、生活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提高对体育的兴趣,即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和竞争,提高欣赏水平,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使学生加强人际交往,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培养团队精神,正确对待个人和集体、成功和失败,能够与同学友好合作。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它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它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劳动者,具有重要作用。

新课程明确强调课程的社会价值和本体价值的整合,学生和文化的整合,学科和文化知识、技能及能力的相互整合,学生认知发展与情意发展的整合。它提出四个基本理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新课程标准把“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以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为总体目标,满足未来社会对人的体育素质和健康要求。

(2)激发兴趣,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新课程重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从学生的动机、需要、兴趣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把体育课上学习的内容真正作为日常锻炼身体的手段和方法,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3)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体现。它说明了新课程基本理念的明显特征是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要求所有学生都能获得全面发展。

(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体育与健康课程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从保证每一个学生受益的前提出发,充分注意到学生的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并根据这种差异确定了学习目标和有弹性的学习内容,提出有益于学生发展的评价原则。在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方面也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健康发展。

3.健康教育及学校体育开展健康教育的涵义

随着现代社会健康观的转变,健康教育不能只是单纯进行社会宣传,要从根本上区别于一般的教育与卫生宣传,是一种知识的传播,是实现特定教育目的的一种手段。新时期的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觉地采取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人们形成良好的健康意识、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降低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

健康教育不仅是传授或提供改变行为的知识和技能,使人们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进行自我服务,而且是促进健康氛围的逐步形成,唤起群众同自己不文明、不科学的行为作斗争。健康教育不仅要采用各种方法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并作出合理的的选择,而且应通过宣传争取政府的有效支持。人类的行为与生活方式不是孤立的,而是受文化背景、社会经济状况、社会关系的影响,健康教育已超越医学的范畴,涉及社会的诸多领域,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活动。健康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促使个体或群体改变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尤其是组织的行为改变,此外还要采取各种方法帮助群众了解他们自己的健康状况并作出自己的选择,以改善他们的健康,而不是强迫他们改变某种行为。健康教育是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人们一方面通过自我学习或相互学习取得经验和技能,另一方面通过有计划、多部门、多学科的社会实践获取经验。

学校体育中的健康教育不是体育教育和健康教育之间内容的简单相加或机械拼凑,而是与其他相关学科进行交叉、渗透或融合而产生的一个新的综合学科。现代健康教育的内涵是“健康不仅指躯体的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在学校体育中实施健康教育是以人的健康的整体性和发展性为特征,使体格和人格相统一促进人的身体、精神、情感、智力充分和谐发展的教育。体育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建立以体育为调节手段的生活方式,注重体育对人的内在影响,在运动过程中追求精神升华和人格的完善,在自我实现、自我超越中达到挑战生活、驾驭生活的目的。

4.学校体育开展健康教育的内容

学校体育实施健康教育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1)身体教育。通过思维活动与机体活动相结合,进行反复的身体练习来掌握科学的身体锻炼方法。

(2)社会意识教育。通过体会体育各项运动中技术战术的相互配合协作来提高个性并完善需要作用于人与社会的支点。

(3)智能培养。促使人在“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下不断进取,完善自我,开发潜能。

(4)心理素质。通过体育运动中所经历的各种喜怒哀乐体验,使其认识事物的各方面来把握自己,并不断地成长。

(5)情绪体验。通过运动中鲜明、强烈的情绪体验,认识和接受自己和他人的情感,学会积极地调节情绪,人能够处于信心百倍、精神振奋的学习、工作状态。

(6)营养方面。营养是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源泉,适宜的营养是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的物质基础。糖、脂肪和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三大营养物质,合理营养对于人体具有十分的保健作用。

(7)卫生因素。卫生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保证,因为任何有生命的个体都必须不断地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物质交换的停止即意味着死亡的到来。学校是青少年学习、生活的活动场所,学校的卫生状况对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成长有直接影响,关系到我国民族健康水平的大事。如:教室的卫生,宿舍的卫生要求,食堂的卫生,以及教育过程的卫生和运动建筑设备的卫生,等等。

(8)自我价值实现。人在体育实践中会认识到,人生的快乐是在自我价值实现过程中获得的。

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他们思想开放、求知欲强、可塑性大、模仿能力强,易于建立巩固的动力定型,他们较易形成良好的行为、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

首先,学校教育开展健康教育主要是通过学校体育和学校卫生两条途径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学校体育由原来的对学生进行“身体的教育”转变为“通过身体而进行教育”,这是一种广义的文化教育(属于身体文化教育),而不是单纯地对学生进行生物改造,即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技术、技能、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体全面发展,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而且将体育作为增进健康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生活、学会创造,促进学生个体的社会化。学校体育健康教育还能使学生主动学习正确地进行体育锻炼的知识,激发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抵制各种不良行为习惯的影响,进而增强防范意外伤害的观念和意识,增强自我保健的意识和能力,降低常见病患病率,提高生长发育水平。

其次,学校健康教育是关于学生身体保养或养护的系统教育。它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掌握生理和心理卫生知识,养成科学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并通过改善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最终达到育人育体的目的。学校体育与学校健康教育两者在以学生身体为对象上是共同点的,前者通过身体的活动达到优化健康的目的,后者通过采用外在手段达到这个目的,都是为保持学生健康服务的。可见体育更为积极、更容易调控。虽然这并不能解决健康教育的所有问题,但学校体育是实施学校健康教育不可缺少和至关重要的载体,它不仅是学校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且是重要手段,其它学科所无法替代。

参考文献:

[1]詹华宁.对健康及健康教育的认识.中国科技信息,2005,(18).

[2]《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试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陈作松.新体育课程的实施对体育教师提出的新要求[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3).

[4]黄敬亨.健康教育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2.

篇5

我们在平时观看媒体新闻或聊天时,能经常听到有关心理健康的话题,特别是最近几年在校园里经常出现的校园欺凌等暴力行为。其中,很多施暴学生都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些问题很大部分又与家庭或成长环境有关。且事实证明,现在社会中青少年的犯罪率呈上升趋势,究其原因还是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被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对此,家庭、学校、社会都应该重视起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下面我谈谈一些看法。

一、教师自身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师既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又要有熟练的教学技能,更主要的是要有健全的人格。每位教师在上岗前都学过心理学,可见其重要性。教师的任务不只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要完成教书和育人这两项重要任务,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是必要的保证,也只有教师本身心理健康才能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只有德才兼备的教师,才能够在工作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特长,为学生树立健康的榜样。因为一位积极阳光、性格开朗、有正能量的教师往往会感染身边的学生,使学生也变得积极阳光。也使学生乐于亲近教师,愿意听教师的话,也就是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吧”!以积极的方式对待学生,还会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成为学生可靠的朋友,从而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因此说,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教师心存爱心的积极意义

如果一名教师教学能力很强,师德高尚,只是欠缺对学生的关爱与关心,不能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那么也不能算是称职的教师。谁都会犯错误,尤其是小孩子,其实只要正确地引导、积极地帮助,他们很快就能改正过来。而每个孩子都是独立个体,都是千差万别的,教师也不可能教育出一模一样的学生,对此,教师应该尊重每一位学生,更不能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孩子,要有撒得下爱心、付得了耐心。教育更是引导心灵的艺术,是教学相长的过程。对此,教师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桥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去了解学生心里想什么?了解学生喜欢做什么?明白学生需要什么?对于有问题的学生教师要放下架子主动亲近他们、关爱他们,谅解他们,用真爱去温暖孩子、用真情去感化孩子、用真理去说服孩子,引导学生认识错误并能主动改正错误……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教师要学会观察与等待,更要对自己的学生充满信心!

篇6

幼儿的健康教育是指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依据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而进行的系统性教育活动,对幼儿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而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健全状态,健康是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结果。增强幼儿的健康不仅能提高幼儿期的生命质量,而且有益于多种疾病的早期预防,为其一生的健康赢得了时间,对其一生有重要的影响。怎样提高健康教育的质量呢?自己在实践中体会如下:

一、要明确健康教育的目的、任务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因此,幼儿园的“健康教育”要以实现幼儿的身心健康为目标,提高幼儿对健康的认识水平,帮助幼儿逐步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习惯,提高自我保健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促进身心和谐健康发展,帮助幼儿逐渐地学会以健康的方式来生活的教育。

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首先是健康知识的传授,一是要让幼儿知道什么是健康,如何才会健康,才懂得为什么要这么做,该怎么做;二是要对幼儿进行健康态度与健康意识的培养,让幼儿有健康意识才知道要这么做,使行为产生动力,促进身心和谐、健康发展;三是进行健康行为和健康习惯的培养,帮助幼儿逐渐从学习到学会以健康的方式来生活。

二、选择适宜于儿童的培育方法

幼儿健康教育的方法一般有观摩、共同讨论、自我学习、动作技能练习、感知体验等,《纲要》要求“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需要,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主的尝试。”

1.引导幼儿亲身感知体验。例如:在大班“食物的旅行”活动中,让幼儿喝豆浆、吃饼干,启发幼儿通过感知并说出食物在身体中经过了哪些地方,使幼儿知道了食物在身体中经过的器官,并且通过体验饼干在口腔中变软变碎的过程,从而了解食物在各器官中的变化。

2.反复练习一些生活知识。通过技能行为训练,形成稳定的动作、行为习惯。例如,穿脱衣服、叠被子等。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学习怎样刷牙、保护牙齿、预防龋齿的,唤起幼儿的生活经验。

3.根据活动需要进行情景表演(包括木偶表演)、听故事和念儿歌等孩子们喜爱的活动形式,对幼儿讲一些有关健康的故事和儿歌,通过浅显的故事内容,让他们了解有关健康的知识,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的简单道理。

三、注重日常行为的引导

1.培养自理能力。《纲要》指出“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由此,我们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设计了不同的教育活动。例:小班午睡后孩子穿衣服、裤子很慢,都坐在床上等着老师帮忙,于是笔者想到用儿歌激发幼儿自己穿衣裤的兴趣:"小朋友来穿裤,就像火车钻山洞,呜呜呜出了山洞真高兴。"孩子们边说儿歌边完成了穿衣裤的动作。这样把游戏运用到生活中,孩子们又高兴学得又快。

2.培养卫生习惯。殃及全国的"非典"留给人们的启示之一就是提高国民的公共卫生意识。所以,在生活中笔者和孩子们一起争当"环保小卫士",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乱扔果皮、纸屑,保持环境卫生,并设计了主题活动“争做健康的孩子”,提高孩子们的环保意识。

3.争当健康宝宝。 卢梭认为,"教育的核心是怎样看待饮食"。儿童的饮食必须符合儿童体质。要培养幼儿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有意识地向幼儿灌输一些饮食制作及营养价值,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认识到偏食的危害。孩子在进食时往往只图美味,于是笔者把很多蔬菜、水果“艺术化”后介绍给孩子们。例如:我们班的吴展宇间食不吃水果,笔者就把橘子剥开,告诉他你看橘子多象小船呀!让小船划进他们的海洋吧!这种方法不仅让吴晨宇开心的吃完橘子,其他小朋友也纷纷效仿。为了帮助幼儿改进偏食的毛病,笔者还设计了''争当健康宝宝"的主题活动,看看哪个宝宝的脸色最好、身体最棒,让幼儿了解饮食对身体成长的重要性。

四、加强幼儿健康教育的管理

1.加强幼儿健康教育的法律法规建设。我国关于健康教育方面的文件和条文很少,只有1990年国家教委和卫生部联合会颁布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1992-1993年国家教委分别下发的《中小学学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 国家的法律法规相对来说较少,所以说,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管理部门要在贯彻落实上述两个条例之外,进一步加大管理的力度,并能督促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部门进一步完善健康教育方面的规章制度。

篇7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的有关理论,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课堂教育教学、游戏、活动、辅导等各种教育途径,帮助小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认知,唤起小学生自我认识、自我保健的初步意识,并对已经出现心理偏异或形成障碍的学生提供一些简易有效的心理服务,以促进小学生身心正常发展,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活动。

1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1)智能训练,即帮助小学生对智力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并针对智力的不同成分,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等而设计不同的训练活动等。

(2)学习心理指导,即帮助小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训练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等。

(3)情感教育,即教会小学生把握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学会有效控制、调节和合理宣泄自己的消极情感,体察与理解别人的情绪情感,并进行相关技巧的训练。

(4)人际关系指导,即围绕亲子、师生、同伴三大人际关系,指导小学生正确认识各类关系的本质,并学会处理人际互动中各种问题的技巧。

2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2.1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小学儿童自身成长的需要

个体的发展应该是身心、内外和谐统一的,对于涉世不深、面临基础性发展任务的小学生而言尤其重要。小学生的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均匀和平稳发展,构成了小学生心理的协调发展;学习成为主导活动,不仅使小学生的智力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而且也使他们的社会性和个性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他们也会现实地遇到许多心理与行为方面的问题,如由于环境变化导致的长期应激,可能导致儿童行为退缩,出现恐惧、焦虑等情绪异常,需要外界的及时帮助和有效干预。此外,小学儿童身心发展也有危机期的出现,种种冲突和不平衡客观上需要调适。学龄早期(4~7岁)主要面对主动性与退缩内疚的发展任务,学龄初期(7~12岁)主要面对勤奋进取与自贬自卑的发展任务。如何处理这些发展任务是儿童客观面临的抉择,也是学校教育不容回避的课题。

2.2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

当今社会由于资源的有限性导致竞争空前激烈,良好的心理素质成为有效面对各种压力和烦扰的关键。实践证明,只有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才可能把自己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并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这些心理素质的获得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也需要专门的辅导和帮助。弗洛伊德认为,早期社会经验决定了人格的终身发展。虽然他的着眼点是5岁以前,但是也可以看出儿童时期心理发展的重要性。入学后的个体在成年以前的绝大多数时间都与学校紧密相关,学校发生的一切都将对他们的发展发挥影响。因此,学校教育应该利用系统性、专门性的特点,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不仅可以使教师有效地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而且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自我调适能力,通过他助―互助―自助的方式提高自我心理素质,从而为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儿童的素质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心理素质不仅在其中居于重要的地位,而且极大地影响和制约着其他素质发挥作用。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往往过分重视智力的开发,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实践发展的需要,心理素质的重要性逐渐体现了出来。人们认识到,学生的德、智、体等因素的发展都离不开心理素质的参与,个人潜能的发挥、价值的实现,也与心理素质息息相关。小学生的消极情绪对智力活动的准确性、深刻性等都将带来干扰;小学生学习效果不好大部分不是因为智力发展低下,而是由于动力不足;一些小学生难以体验到成功,是由于他们意志薄弱,很难克服困难达到目标;部分小学生遇到困难就一蹶不振,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精神。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学校教育功能的实现,而且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能极大地推动小学生知识、技能、品德向更高水平发展。

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强化专业知识。由于我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科学理论化程度不够,所以急需对从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人员进行系统性、理论性的培训,让他们全面掌握心理教育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流程,提高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程度。

(2)加强借鉴学习,探索适合学校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由于西方国家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较早,有很多经验和理论,我们要结合我国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情况,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探索出一套适合我们国家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理论。

篇8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是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人际发展关系,还可以帮助学生稳定情绪,消除不良情绪,更加可以激发学生对梦想的追求。

在学生阶段,每一个人的心智都不是完全的成熟,社会阅历也不足,很容易受到一些错误的事物和思想控制。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很有必要,对于一些不良的情绪,在心理教育中能正确的辅导,及时的消除,不仅可以改善平时同学、师生之间的交往关系,还可以间接提高学生的成绩。注重学生的心理辅导,完善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必不可少。

(来源:文章屋网 )

篇9

1.2健康教育工作与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的相融合。对于即将分娩的产妇,医院和医务人员有义务和责任对产妇和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宣传。要对告知他们有关新生儿的相关疫苗接种知识,并在第一时间(24h内)对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卡介疫苗,同时发放疫苗接种登记卡,通知其他疫苗接种单位、具体时间和有哪些手续。这个阶段,计划免疫工作人员还要向新生儿的家长计免的相关资料,如《家长需知》等。有些家长觉得新生儿,太小了,不舍得打针,计划免疫工作人员要有耐心向他们解释新生儿容易被传染和传染病的危害,通过健康教育让新生儿家长主动积极配合,按时接种。此外还告知新生儿家长新生儿都需要接种哪些疫苗,具体的接种时间和相关的注意事项,未雨绸缪,把工作做到前面,避免孩子在接种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加重。在最近的几年里,在健康教育的帮助下,我社区的儿童计划免疫工作一直开展的非常好,常住儿童的疫苗接种率始终在97%以上,新生儿的建卡率已经达到100%。

1.3健康教育入社区对流动儿童计免工作加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种疫苗,因其流动性加大了计免工作的难度。由于大部分的流动儿童的父母相对文化水平低,卫生保健意识不强,对孩子关注不足,总以为不会就传染给自己的孩子这样的侥幸心理。加之流动人口工作的忙碌与辛苦,他们很少接触报纸,杂志或收看相关知识的电视节目,对于此方面宣传的知识对他们很难奏效[1]。为此,这就需要我们的社区居委会通过健康教育方式对他们进行宣传而起到教育的作用。通过开展健康教育入社区的活动,对他们进行常规调查摸底、宣传和教育,有的放矢的面对面交流,使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让这些流动人员能获得相关的儿童计划免疫的相关知识,加强卫生保健意识。社区健康教育将重点宣传疫苗可以有效预防传染病的危害。儿童享受免费疫苗接种的国家政策和疫苗接种时间和机构的地方。通过宣传教育模式,真正的将孩子计从面对面的传授知识的流动儿童的父母。通过健康教育入社区,我区流动儿童的接种率已经达到91%以上,建卡率到达95%以上。

2健康教育入社区后,提高了儿童计划免疫质量

为了解健康教育入社区活动在儿童计划免疫工作中角色的重要性,我们调查了本社区6周岁以下孩子的父母。计免人员要与幼儿园和居委会密切合作,在幼儿园或居委会这样的公众场合举行健康教育讲座,讲座内容主要包括儿童疫苗作用、传染病相关知识、疫苗接种程序、注意事项等,面对面的对儿童家长进行详细的的讲解。为了调查健康教育效果,特别进行了健康教育讲座的问卷调查,问卷由家长自行填写,统一发放统一回收。

篇10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02(b)-129-01

目前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尚不能根治的终身性疾病,2006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报告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超过2.3亿[1],中国糖尿病患病人数已超过4 000万,患病人数居世界第2位,将可达到1亿,给家庭与社会经济带来严重威胁。IDF推荐的治疗方法是综合疗法,包括健康教育、饮食、运动、药物、自我监测5个方面。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是基本治疗措施之一,是有效控制血糖,减少医疗开支行之有效的方法。本研究对200例糖尿病患者实施门诊健康教育,比较健康教育前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变化,探讨个体化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治疗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WHO 2007年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选择本院糖尿病门诊2008年1~10月就诊的200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89例,年龄为40~80岁,女111例,年龄为46~70岁。随机分成两组,A组150例为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运用糖尿病知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从饮食、用药、运动、自我监测等方面加以指导;B组50例为对照组,不进行健康教育,只进行常规药物治疗。

1.2 方法

1.2.1 对每一位糖尿病就诊人员建立个人档案,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教育程度、病程、地址、联系电话、用药情况。

1.2.2 测量血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甘油三酯、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

1.2.3 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内容包括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常见症状、治疗方法及转归。

1.2.4 给予健康教育,包括心理指导、饮食指导、运动疗法、自我保健、自我监测外周血糖和尿糖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胰岛素的自我注射法及注意事项、降糖药物的用药指导及注意事项、高血糖及低血糖反应的表现及处理、并发症的预防、血糖控制指标及随诊指征和时间等。

1.2.5 定期举办集体讲座(授课对象为糖尿病患者及家属)及随时进行个体化教育(根据不同患者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及伴随疾病给予相应指导)。

1.2.6 每月的所有检查结果均计入个人档案。

2 结果

两组效果比较见表1。

健康教育后分别进行两组间比较,健康教育前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A组较B组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个体化健康教育的意义:目前糖尿病患病率在不断升高,糖尿病的治疗仅仅应用生物医学手段已显得十分有限,且医疗费用昂贵[2]。定期进行系统、科学的健康教育,尤其是根据患者的文化水平、职业、理解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进行个体化教育可以使糖尿病患者建立和形成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满足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需求;使其转变观念,纠正不良习惯,可提高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水平和自我监护能力,有利于控制血糖,从而使糖尿病患者更有效地控制代谢异常,预防和延缓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提高生存质量,为患者及其家庭减轻经济负担的同时,还能够为国家和社会节约大量的医药卫生资源。

在糖尿病长期治疗过程中,健康教育是最关键、最重要的环节,是现代综合疗法的“基石”,它可以起到与药物同等的作用[3-6],甚至优于药物治疗的效果,因此对糖尿病患者在进行群体健康教育基础上增加个体化健康教育受到广大医务人员及社会的重视,通过健康教育,使整个社会对糖尿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共同预防糖尿病。

[参考文献]

[1]洪天配,杨金奎.2006年国际DM联盟第世界DM大会专题报道[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7,15(1):62-64.

[2]潘荫才.糖尿病健康教育的研究进展[J].医学信息,2010,23(7):99-101.

[3]谢文娅.糖尿病健康教育方式的探讨[J].航空航天医药,2010,21(7):1222-1223.

[4]冯兴华,兰桂香.糖尿病健康教育[J].中国应用护理杂志,2009,19(11):70-77.

篇11

Diabetics health education in treatment significance discussion

Wang Yuefeng

Abstract:Objective:Discusses diabetics health education in the treatment significance.Methods:Selects 90 example diabetic who this courtyard in January,2009 - in June admits to carry on the system the health education before,is hospitalized in the patient to provide self-made the diabetes and the related knowledge examination table,after passes through 6 month-long health educations,provides the same examination table to carry on the question and answer,around the contrast observation health education patient diabetes and the correlation state-of-art change condition.Results:Around the health education,this group of case of illness diabetes and the correlation knowledge know the situation to have the distinct improvement,the statistical data have statistics significance (P

Keywords:Diabetes Health education Treatment Significance

【中图分类号】R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79(2010)11-0024-01

随着人们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饮食结构的不断变化,糖尿病逐渐成为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之一。在现代临床医学技术及医疗水平下,糖尿病尚难以彻底治愈,而具有极高的致残、致死率,由于糖尿病患者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的不同,对于糖尿病及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性[1]。因此,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医护人员要适时开展科学、合理的健康教育,使患者能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并掌握正确的饮食疗法、运动方法,进而配合医护人员开展的各项治疗,以达到有效控制病情的目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09年1月-6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90例,男53例,女37例,年龄29-76岁,平均(45.6±1.7)岁。本组病例中,1型糖尿病患者11例,2型糖尿病79例,合并高血脂48例,冠心病33例,高血压71例,肾病40例,脑梗死19例,下肢血管病变4例。文化程度:大专以上27例,高中或中专31例,初中26例,小学或以下6例。

1.2 方法。本组病例均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在患者入院前发放自制的糖尿病及相关知识调查表,经过6个月的健康教育后,发放相同的调查表进行问答,对比观察健康教育前后患者糖尿病及相关知识水平的变化状况。本院自制的糖尿病及相关知识调查表中主要包括:糖尿病基本知识、饮食治疗知识两部分。糖尿病基本知识的问题有:糖尿病基本概念、发病机理、血糖监测、临床药物类型、血压控制目标、血糖正常范围、低血糖防治措施、相关并发症、胰岛素应用等9个问题。饮食治疗知识的问题有:每日总热量计算、食物交换法、营养物质分配、水果食用种类及时间等4个问题。

1.3 评分标准。

糖尿病及相关知识调查表的评分标准为:①知晓情况良好:有效回答10-13题;②知晓情况一般:有效回答6-10题;③知晓情况差:有效回答6题以下。

1.4 数据处理。采用SPSS13.0进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健康教育前,本组病例知晓情况良好19例(21.1%),知晓情况一般34例(37.8%),知晓情况差37例(41.1%)。经过6个月健康教育后,本组病例糖尿病及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有明显改善,知晓情况良好29例(32.2%),知晓情况一般42例(467%),知晓情况差19例(21.1%)。由此可见,健康教育前后,本组病例糖尿病及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有明显改善,统计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由于糖尿病的病程较长,病情较为严重,患者的日常饮食、起居、工作、学习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患者极易产生悲观、易怒等不良心理情绪。因此,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采取科学、合理的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2]。健康教育对于糖尿病患者的康复及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并成为现代临床医学的重点研究课题。

3.1 健康教育方式。

近年来,糖尿病的病发病呈现逐年上的趋势,由于患者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的不同,以及对于糖尿病及相关知识接受、理解能力的差异,健康教育的方式也要具有灵活多样的特点。例如:在医疗机构中医护人员可以定期组织患者进行集体或个体健康教育,并且还可以采取组织患者观看专业教育片、典型病案分析材料、健康知识问答传单等形式进行健康教育[3]。

3.2 健康教育内容。

3.2.1 基础知识教育。基础知识教育是糖尿病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是通过对于糖尿病及相关知识的宣传与教育,使患者全面了解糖尿病的临床症状,并发症,分型及诊断标准等基本情况,并掌握尿糖,血糖的基本测定方法及控制标准等。

3.2.2 药物疗法教育。在现代临床中,糖尿病尚未难以彻底治愈,只能通过药物进行控制和调节。目前,在糖尿病的药物疗法教育中,医护人员要结合降糖药物及胰岛素的剂量、使用方法、时间等对患者展开行之有效的教育[4]。另外,由于糖尿病各类治疗药物作用机理的不同,患者只有在了解药物疗法基础知识的同时,才能合理应用各类药物,进而更好的发挥各类药物的最佳降糖效果,减少副作用。

3.2.3 运动疗法教育。

运动疗法教育是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重要项目之一,患者通过开展科学的运动可以达到降低血糖,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等作用,并且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异常的高脂血症。

4 总结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全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加快,糖尿病已成为人们常见的慢性疾病类型之一,并且严重影响到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在糖尿病患的治疗过程中,适时开展科学、合理的健康教育不但可以起到有效改善患者情绪及心理状态,而且对于之疗效也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和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顺,刘亚斌.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相关知识和代谢控制的影响 [J].中华护理杂志,2008,3(5):36-37

篇12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299-02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疾病,一旦发病,往往需要终身治疗。但糖尿病的发病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近年来研究表明,在糖尿病发病前的一个阶段,患者已出现糖调节受损,这说明此时患者已有发展为糖尿病的倾向,医学上称为“糖尿病前期”。糖调节受损(IGR),它又包括糖耐量减低(IGT)和空腹血糖受损(IGF)。

IGR 不仅增加了 2 型糖尿病发病的危险性,而且高血糖水平也是发生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故早期发现IGR,及早进行干预措施,对人们的健康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IGR 的诊断标准

1997 年的美国糖尿病学会(ADA)提出了空腹血糖受损 (IFG) 的概念: 即空腹血糖 (FPG)≥6.1mmol/L, 但

2 糖尿病前期的转化

20 世纪 80 年代大庆研究的资料表明,IGT 发生糖尿病的年转化率为7.7%。另有资料显示,老年 IGT 患者发生 2型糖尿病的危险比糖耐量正常者增加 5―8 倍,平均每年有8%―10%的人转变为糖尿病,累积患病率达 40%。在中日友好医院所做的为期3年的小样本研究中,可以看到IGT 在自然状态下有 34.9%的人群转化为糖尿病,37.4%仍停留在糖尿病前期。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糖尿病前期患者在未来数年内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明显高于正常血糖水平。

3 IGR 人群的筛查

依据 ADA2007 版糖尿病诊断标准建议,IGR 的筛查内容主要包括:(1) 年龄≥45 岁,特别是体重指数(BMI)≥25 者,年龄

4 对糖尿病前期患者实施健康教育

4.1生活干预及健康教育

4.1.1提高认识,走出误区:绝大多数处于此期的患者,没有任何不适和症状,全部都是通过入院生化检查得出的结果。绝大多数患者认为未超过7.0mmol/L属正常范围。患者处于此期存在着健康隐患,同时伴有胰岛素抵抗和胰岛功能受损,对心脑大血管、肾脏等器官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任其发展他们会以每年8%-10%的速度进展到糖尿病,如对他们进行生活干预,大约有50%的人逆转到正常。同时,对高甘油三酯血症.肥胖.糖尿病家族史的糖耐量低减的患者尤应加大力度进行健康教育,他们是进展到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4.1.2 科学饮食,有效降糖:饮食控制是糖尿病前期患者至关重要的基础治疗,应长期严格坚持。其原则是:低盐低脂,每日保证水溶性纤维素食品的摄入,以延缓食物的吸收,这可降低餐后血糖。进食速度是关键所在,一定要细嚼慢咽。提倡饮食多样化,以混合餐为宜。食用绿叶蔬菜,并注意补充维生素类食物,提供足够的维生素C和A。水果以食用苹果为宜,因苹果中的果糖进入细胞变为能 量不需要胰岛素的参与,所以基本不撼动血糖。以一日三到五餐为宜,定时定量,口味清淡,限油限盐,尽量不吃腌制品、油炸品、动物内脏等高脂肪含量的食物,严格控制脂肪的摄入。

4.1.3 坚持运动,决不懈怠:每日坚持运动,如快走、慢跑、跳健身舞、打羽毛球等等。每日运动时间不少于40分钟,每周运动至少4-5天。长期坚持运动可以增加组织利用葡萄糖,使血糖降低,肥胖患者利于减轻体重,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每日坚持不懈的运动使心脏的功能不受年龄的威胁,深入讲解体育锻炼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5 体会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糖尿病是一种与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慢性疾病,健康教育则是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最有效的方法,因此,健康教育是该病的基础治疗措施之一。患者缺乏对糖尿病知识的认识不仅影响其依从性,也会影响其心理健康,造成患者不规范系统的治疗,甚至认为无法根治而采取消极的态度,对糖尿病患者来讲,依从性对糖尿病的控制有很大的影响。健康教育对患者是一种支持,能改善患者对糖尿病的“无知状态”,改变其态度和行为,提高糖尿病患者的依从性和治疗效果,达到更好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认真细致的健康教育,使处于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认识得到很大的提高。科学的饮食管理和坚持不懈的运动,是阻断患者进展到糖尿病的法宝。患者出院后,我们跟踪随访,督促他们定期检查空腹血糖,询问饮食管理的效果和坚持运动的体会。在糖尿病早期对患者进行全面系统循序渐进的施教,为以后的长期治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育针对性强,能让患者掌握糖尿病的治疗护理和预防保健知识。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糖尿病早期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疗效,许多患者建立了良好的生活方式,并明显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而且糖尿病早期健康教育效果明显,在有条件的地区应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篇13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来我科治疗的错牙合患者60例,男28例,女32例,年龄12~18岁,均无既往正畸史,无牙周炎,无系统性疾病。

1.2 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其中男15例,女17例;对照组28例,其中男13例,女15例。牙周洁治前两组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基本相近。正畸治疗过程中治疗组进行口腔健康教育,提高正畸患者对菌斑控制的重要性的认识,明确口腔卫生不良的危害,并介绍相关口腔卫生保健知识,要求早晚刷牙,每次彻底清洁托槽、弓丝、附件,每月复诊时进行牙周洁治1次。对照组不采取以上措施。

1.3 临床检查指标

①简化口腔卫生指数(0HIS),即只检查有代表性的6颗牙(16、26、11、31的唇颊面及34、46的舌面)。②牙龈指数(GI)具体标准如下。0:正常牙龈;1:轻度炎症表现,炎症范围较局限,探诊时不易出血;2:中度炎症表现,炎症范围较弥散,探诊时有出血;3:重度炎症表现,牙龈显著红肿或糜烂,患部有自发性出血。检查牙位:16、21、24、44、41、36。若24、44已拔除,用23、43代替。

1.4 检查方法

正畸治疗后分别在4月、8月各检查1次。每次检查由同一正畸医生进行。

2 结 果

两组各牙、各时间点检查的0HIS和GI见表1。正畸治疗4个月后,治疗组0HIS、GI分别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0HIS:t=0.2614,GI:t=0.3044,P>0.05),8个月时有显著性差异(0HIS:t=5.9299,GI:t=8.035,P<0.05)。表1 两组正畸治疗OHIS与GI的比较 (±s)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 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