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8 10:30:4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随着建筑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同时当前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建筑建设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不断出现新情况和新问题。同时安全与成本是相互作用的,安全管理好了,企业成本也会降低。而如果建筑企业营利能力和调控能力差、财务管理水平低、经营状况急剧恶化,也会间接导致建筑企业出现安全事故。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建筑施工企业建立成本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性与措施。
1 建筑施工企业建立成本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我们知道,建筑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动力素质参差不齐,呈多元化趋势。而建筑企业产品具有体积大投资大、地点固定、单件性等特点,其生产具有生产周期长、露天高空作业多、流动性强、人员安排复杂、生产技术多样性等特点,为此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企业成本安全管理是指企业在日常的经营中,通过对安全风险的认识、衡量和分析,并以最小的成本达到最大安全保障的管理办法。
2 建筑施工企业建立成本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措施
2.1 提高安全施工的自控意识
建筑施工现场情况复杂、工种交叉作业多、施工周期长、现场可变因素多,搞好文明施工是减少各种施工污染的最有效的方法,是建筑施工企业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最基本要求,也是提高工程质量和降低工程造价的一项具体措施。安全施工时建筑建设施工企业现场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必须全方面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建设施工队伍的技术水平和职工的业务素质,以及施工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但在实际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员工违反劳动纪律和违反规章制度现象时有发生且得不到有效控制,是企业尤其是基层单位安全管理的难点之一。很大一部分是侥幸心理与自控意识不强所致,因此针对此施工中应以严格管理,是各级组织和有关部门现阶段的工作重点。应不失时机地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活动和制定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要加强职工反习惯性违章教育。开展多种形式安全宣传教育活动,要使职工认识到习惯性违章,违章指挥是造成人身伤害事故和误操作的主要原因。并坚持“违章必究,从严治电,奖惩结合”的原则,对反违章行为以及发现异常,避免事故的有功人员,予以奖励,对违章行为予以批评并予以罚款。
2.2 建立项目安全管理体系
在建筑工程基础施工阶段,首先要建立安全文明施工组织机构,建立以项目经理为中心、安全员为主牵头、以各个工程处和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现场安全文明施工领导班子,其中包括各工程技术负责人、安全员、质检员。其次要建立健全安全施工的各项管理制度,如在各个工程处建立个人岗位责任制、奖惩办法、监察制度等,从思想上、技术上重视起来,切实提高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的质量和水平。在此基础上必须根据施工进度制定出安全的阶段性目标。如各种机械的安全使用性,土方开挖后运、堆放的要求,机械噪声的控制等都必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管理目标。二是加强对分包单位的资质审查。督促总承包单位加强对分包队伍的管理。严格控制承包单位不得将主体工程进行分包。杜绝分包工程的再分包,防止无资质队伍以劳务分包的形式参与工程建设。督促承包单位建立健全分包管理办法,严禁以包代管、以罚代管等不规范行为。
2.3 实行目标安全责任管理
目标管理是有体系地使问题明确,并做出深思和决定,它是确认问题、防止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它的最终目标是行动决定,是成果本身。而责任管理是确保目标实现的保障。为确保责任落到实处,企业必须建立一套运转有效的责任目标履行状况的考核办法和奖惩办法。通过考核绩效,完善机制。通过奖惩,确保责任落实。无奖惩的考核将失去存在的意义,目标责任的落实也将变成空话。同时通过考核,不断消除安全保证体系中的管理缺陷,使体系得到持续改进,真正做到事事有人干、事事有人管、事事有标准、事事有考核。其次是目标设定要真实、具体,目标责任管理的首要任务便是找出组织中的明确目标。
2.4 强化安全标准化管理
安全标准化管理就是将标准化工作引入和延伸到安全工作中来,促使企业自觉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将这些内容细化,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制定本企业安全生产方面的规章制度,并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全天候地贯彻实施,持续改进,使企业的人、机、环始终处于和谐和保持在最好的安全状态下运行,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在这里,我们重点探讨安全设施的标准化。安全设施标准化,包括安全防护措施标准化和安全宣教设施标准化两部分。其中,对用于安全防护的设施,如栏杆、盖板、水平安全绳、密目网、脚手架的搭设及脚手板的铺设,速差保护器、标准工具箱、配电箱、绝缘手套及防触电用具等,凡是需采购的物品,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安全防护用品质量标准进行采购;凡是需要加工的,按照“有边必有栏,有口必有盖”做法,要求统一出图,按统一的标准制作和涂色。对用于宣传教育的标准设施,如安全措施提示牌、事故警示牌、安全事故回顾长廊等,按统一的规划,大小和规格进行制作。
1.引言
安全问题是人们最不愿谈及的问题,一旦发生了安全问题那么它牵扯到的就不是几条人命和一些财产问题了,安全事故的发生自然就暴露了相关职能部门安全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安全管理不止是一次被国家管理部门提及,然而在建筑工地上偏偏又发生了几起安全事故。严惩了一些负责人之后,痛定思痛,到底现行的安全管理是否能凑效了或者说该如何构建全新的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
2.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
2.1安全管理部门各项职能的构建,全面落实安全施工责任制
安全管理体系包括许多内容,然而它的实施就需要相关的部门去督导、负责。建立机制完全的安全管理部门便是安全管理的首要任务,因为安全部门可以行使策划、督导、检查、汇总处理的职能来确保安全管理落到实处。策划是指安全管理部门必须根据实际考察建筑工地和建筑施工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安全作业的措施,策划可以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避免施工过程中的不必要的伤害与伤亡,因此作为安全管理部门的计划实施阶段便显得尤为重要。督导是安全管理部门制定的安全规划下发到建筑工地后,安全管理部门督导施工方贯彻执行安全措施,同样这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安全管理部门介入以后施工方便不会在防护装备上偷工减料或者漏掉安全警示设备等等,督导就是为了确保安全策略的确得到落实。检查是安全管理部门定期检查安全措施是否出现漏洞或者出现安全隐患等等,检查是为了重新发现问题以便解决。汇总处理则是安全事故发生以后安全管理部门必须寻找出客观原因以便日后可以避免。建立机制完全的安全管理体系无异于是为安全施工提供了一份长期的保障合同。
安全管理部门从上到下必须深刻认识到安全施工的重要性,而且这种认识不能单单停留在口头上,管理部门上至领导下至员工都必须亲临施工现场体会施工可能面临的安全问题。对于安全生产,上级部门必须逐级增加压力给予各级部门紧迫感,这样安全施工的观念才能深入人心,相关部门才肯下功夫为安全管理谋划[1]。
2.2安全管理部门机构的构建,加强各机构的紧密合作
安全管理的部门机构如若细化到每一部分,可以具体地划分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专业检查体系、群众监督管理体系以及安全技术管理体系。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主要工作是为管理部门的各级员工和建筑工地的员工动员思想,将安全施工的思想观念渗透到他们的思想中以帮助他们增强安全意识避免一些因施工意外而造成安全事故。专业检查体系主要负责对工地施工安全进行检查,并依据有关法规处理安全事故;收集整理安全事故资料。安全技术管理子体系由工程师组织,主要负责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安全施工;分部分项工程的季节性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在安全计划方面他们全权负责制定适宜的安全施工计划来指导安全施工。群众监督管理子体系由工会组织,主要负责和监督参加工程职工的职业病预防情况,在工人与领导之间发生安全矛盾时,群众监督和管理体系就可以充当专门的仲裁机构来化解矛盾。
各个机构之间应该本着大局着想的目标,互相沟通信息、分享信息以便安全部门的各项职能都能具体地实施落实到实处。除了分享、交流信息各个部门也应该加强合作,从安全管理的不同角度着手为集体出力,为安全管理做出应有的贡献。尤其是当安全事故发生时,各个部门更应该加强配合而不是相互推卸责任、相互指责来逃避责任[2]。
3.安全事故控制方法
3.1建立事故预测与预控机制,制定事故伤亡目标
事故隐患整改过程是一个系统调节反馈过程,每起事故隐患,不可能一次反馈调节,是控制危险因素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建立事故预测与预控机制能够帮助我们分析可能面对的安全隐患以及提高我们的警觉防范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应该建立以安监、公安、调度、货运部门为主体的隐患整改机制,这样有利于充分发挥各专业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及其积极性。
制定事故伤亡目标同样也是安全事故控制的方法之一,从理论上来讲安全事故完全可以避免然而从实际来讲安全事故不可能完全避免,因为诸多因素的限制发生安全事故似乎已是不能避免。既然充分认识到它的高危害性和不可避免性,安全管理部门更应该制定事故伤亡目标,一方面制定安全事故伤亡目标可以增强相关部门的责任感督促他们完成目标,另一方面可以将安全管理落实到小的方面便于实施[3]。
3.2补救职能机构的建立,安全信息共享
安全事故发生后,相关安全管理部门调查清楚造成安全事故的原因和危险因素后安全管理部门应该及时处理。补救是要彻底消除已出现的安全事故对产品生产和使用的不安全因素,它应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督促企业完善安全管理体制,另一方面用技术上有效、经济上可行的措施消灭隐患,排除产生安全事故的因素和弥补因安全事故造成的后果。“亡羊补牢,犹未晚矣”强调的就是补救预防事故再次的发生,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部门也应该这样做。
安全信息是企业安全生产过程中一项十分宝贵的资源。在现代化的生产条件下,要有效地控制事故的发生,必须依赖于安全信息,安全信息犹如企业安全管理的“神经系统”,安全信息失灵,就会引起企业安全生产的混乱,甚至瘫痪。制定安全信息管理办法,绘制企业安全信息控制、反馈的示意图,使广大干部、职工明确反馈渠道,懂得安全信息传递路线,确保安全信息传递路线,确保安全信息在生产过程中畅通无阻[4]。
4.结语
建筑施工生产一直是安全意外事件和安全事故的高发段,如何在建筑业高速发展的同时确保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相关责任部门必须坚定不移地建立建筑工地施工安全管理体系并按照执行力求较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宋桂苓.加强施工安全管理的建议[J].社会研究,2006(2)
自国内安全管理引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以来,各施工企业都开始积极的进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并先后取得体系认证,在施工生产中将原有的安全管理模式规范化、文件化、系统化地结合到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使安全管理工作成为循序渐进、有章可循、自觉执行的管理行为。施工行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经过几年的推行和体系的运作过程中,总结出有各自体系特色的成功经验和办法,但也不同程度的存在如下问题和误区。
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在推行之初,由于体系未能良性运作,发挥正常作用,出现与现场安全管理不兼容、结合不紧密的情况,使部分员工思想上对体系存有质疑态度,认为企业推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新建立一套安全管理体制,摒弃了原有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认识上未能将两者有机结合。
2、部分员工在施工生产管理中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意识还比较淡薄,对体系的管理在相当程度上仍停留在应付记录文件的填写、内审检查的准备方面,对建立和实施体系管理体系的意义和作用理解不够;
3、存在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重点不清,风险级别把握不全的情况,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的结果不能及时更新,没有根据施工现场的情况、施工条件发生的变化开展动态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使现场作业人员不明确必须控制的真正危险点,真正掌握风险管理的内涵,控制措施得不到有效落实。
4、未与企业现有的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记录文件有效结合,形成统一的管理记录模式。体系的记录文件与各职能部门一些管理性的记录表格(施工作业票、检查整改反馈表、施工交底记录等)产生冲突,造成重复性的工作增大了执行层的工作份量和压力。对各职能部门正常工作造成一定影响。
5、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管理手册中各职能部门职责划分不清、程序文件接口不明确,各职能部门、职责沟通欠缺,体系运作中易出现推卸责任和扯皮现象,形成体系管理的真空地带,给体系实施带来一定的工作难度。
6、针对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确定的重大危害因素,制定的管理方案在实施和落实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对管理方案中确定的项目内容和完成时间不能及时和企业年度安厝计划相结合,保证足够的资金投入和物资材料投入,来实施定期检查和跟踪,对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对整体效果进行验证。
7、企业内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内审员组成较为薄弱,未经过严格的培训考核,在理论水平、专业素质等方面仍有欠缺,不能及时发现和总结体系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甚至产生误导作用,给体系有效运行带来不利因素。
回顾以往在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有针对性的加以解决,要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建立适合企业自身实际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的构架
建造好的体系结构,对以后体系的运作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首先要面对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对施工组织模式、施工场所、技术工艺、职工素质做科学细致的分析,建立企业自己的易于操作执行、简洁高效的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及体系支撑性文件。初建体系时,不好高骛远、不贪大求全,面对实际、先易后难、逐步完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作为一个新生事务,对它的认知有个过程,对体系的理解因各而异。相对于施工企业而言:施工周期长、施工条件恶劣、危害因素接触较为频繁、风险发生几率大、伤害结果严重、施工人员素质相对较低等诸多因素决定了火电施工行业安全工作的复杂性和难以把握,加之目前社会咨询认证企业众多,水平良莠不齐,认证咨询企业专家对标准理解不同,指导意见不一定适合企业实际,容易使体系程序文件脱离实际,造成管理上的脱节、认识上的误区、执行上的混乱,造成基层疲于应付,使体系的推行处于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两难地位。所以前期下做好企业内部的调查分析,请熟悉行业有相关认证经验的咨询公司,扎实做好体系的基础工作、建立一套简洁高效的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尤为重要。。
二、重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宣贯工作
施工企业原有的安全管理制度运行多年,有许多经过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办法,职工思想上长期已形成惯性思维,为此在企业引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时要及时转变思想观念,改变原有的思想定势,消除对体系怀有疑惑、担心两种管理方式不兼容的这种思维误区,使职工认识到企业推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并不是要企业重新建立一套安全管理体制,而是与现行的安全管理体制有机地结合,使安全管理工作成为循序渐进、有章可循、自觉执行的管理行为。体系面对的对象是企业的各级员工,也靠基层的员工来执行,体系的宣贯不能仅局限于管理层、高层的宣贯,要普及到基层的员工,尤其在体系完成的试运行阶段,通过集中办班、印制通俗易懂的小宣传册、企业的传媒宣传报道、在施工生产现场、班组工作间宣传广泛危害辨识卡等形式多样的培训、宣传普及体系知识,使职工在体系贯彻伊始就有个好的体系习惯。同时培训出一批合格的体系内审员,做好体系的正常良性运作,能够及时找出体系的误差,不至于偏离方向。
三、把握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在施工管理的重点控制环节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作为为企业安全管理的载体,最终实现各项安全目标的控制还需要到施工过程中得以落实和实现,也是在基层得以检验效果。体系执行的是否到位是安全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为此在关键环节上有的放矢、重点突破,解决好执行过程中的难点需要把握住体系的几个重点控制环节。
1、做好做实危险点的辨识和控制
危险点的辨识和控制是体系的核心,施工企业有较为详细的安全工作规程,安全性评价、安全检查表等工作执行较早,通过企业多年来的积累摸索,各专业都有较完善的危险点辨识基础,但在实际施工中普遍存在有确定的危险点辨识重点不突出、面面俱到,风险级别把握不全,现场作业人员搞不清楚哪些是必须控制的真正危险点,控制措施得不到落实,使危险点预控流于形式的现象。施工企业安全事故的性质和危害程度的差异性,必然要求危险点的辨识和控制工作要分清轻重缓急,重点突出。
确定危险点辨识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识别系统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这是因素识别工作的首要任务;二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识别各种危险、有害因素的危害程度。如果因素识别工作仅仅停留在种类识别上,则无法掌握各种因素的危害程度,更不能确定评价重点。当前,在企业安全性辨识中,对作业项目的因素识别一般只注重种类的识别,而对危害程度识别未予足够重视,不能提供准确的系统危险性信息。因此,在施工危险点辨识中,在注重危险、有害因素种类识别的同时,也必须加强危险、有害因素危害程度的识别,二者不能偏颇。危害程度的识别可利用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造成的后果来评定。如下表:
事故后果特别严重
事故后果严重
事故后果一般
事故后果轻微
发生频率较小
不可容忍风险
很大风险
适度风险
可容忍风险
发生频率较大
特大风险
不可容忍风险
很大风险
适度风险
这要求在施工前编制人员要熟知作业现场环境,明确具体工作任务、工作方法和把握作业人员的思想意识、技能水平、人员组合、工器具机械装备的状态,分析透彻施工中的可能影响因素,善于找出关键、抓住重点,充分发挥危险点数据库的指导作用,根据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造成的后果判定出危害程度的风险等级加以有效控制。
2、重心下移,做好基层班组对体系执行和落实工作
危险点的辨识和控制是否能取得预期的实效,发挥超前控制事故的作用,关键在于各项控制措施是否在基层班组中得到严格执行,这是体系得以发挥作用的基础,直接关系到体系的运作效果。班组开展危险点的辨识和控制,认真落实各项预控措施,能有效地预防事故发生。
班组是危险点的辨识和控制的基础层。从危险点的查找到在具体工作中的督促实施、记录跟踪,大量的工作都要落实在班组。这首先要求班长带头接受危险点的辨识和控制这种安全管理的科学方法,使危险点分析预控工作能够结合本班实际有效开展,在新开项目施工交底中,将施工作业指导书中的危险点及控制措施交代清楚,进行确认签证,落实到人。在工作过程中,严格监督,保证各项控制措施的严格执行。对现场环境、作业条件、人员变化等引发的新的危险点,要及时采取补充措施,落实到位。若在现场落实这个关键环节不到位,则易造成事故的发生,从而功亏一篑。2003年6月,在某电厂工程4#机组磨煤机内部倒锥体安装施工过程中,在施工作业指导书中辨识出危险点及控制措施的情况下,由于确认签证工作不到位,对临时吊耳焊接质量检查工作未确认而签字,导致起吊过程中吊耳断裂,造成施工人员受倒锥体挤压死亡,造成惨痛的教训。因此落实各项控制措施在基层班组中的严格执行尤为重要,企业职能科室和工区(公司)要加强对班组的指导、督促,使危险点的辨识和控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取得良好的实效。
3、合理整合企业现有管理体系资源,实现三个体系标准一体化
目前大多数施工企业都具有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三个体系都是企业的管理性标准,有相同的管理理论和思想,在不同的技术标准支撑下以不同的运行控制进行着同样的管理循环。记录控制、内审与管理评审等基本程序在结构和内容上相似,具备了三个体系一体化运行的理论基础。体系合并一体化运行具有很大的优势,可以统一调配、使用资源,共享文件和记录,减少管理环节,降低了管理和体系运行的成本,避免了不同体系之间的矛盾,解决体系运行相互之间衔接不良的问题,有利于提高各管理体系的效率和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自国内安全管理引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以来,各施工企业都开始积极的进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并先后取得体系认证,在施工生产中将原有的安全管理模式规范化、文件化、系统化地结合到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使安全管理工作成为循序渐进、有章可循、自觉执行的管理行为。施工行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经过几年的推行和体系的运作过程中,总结出有各自体系特色的成功经验和办法,但也不同程度的存在如下问题和误区。
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在推行之初,由于体系未能良性运作,发挥正常作用,出现与现场安全管理不兼容、结合不紧密的情况,使部分员工思想上对体系存有质疑态度,认为企业推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新建立一套安全管理体制,摒弃了原有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认识上未能将两者有机结合。
2、部分员工在施工生产管理中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意识还比较淡薄,对体系的管理在相当程度上仍停留在应付记录文件的填写、内审检查的准备方面,对建立和实施体系管理体系的意义和作用理解不够;
3、存在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重点不清,风险级别把握不全的情况,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的结果不能及时更新,没有根据施工现场的情况、施工条件发生的变化开展动态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使现场作业人员不明确必须控制的真正危险点,真正掌握风险管理的内涵,控制措施得不到有效落实。
4、未与企业现有的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记录文件有效结合,形成统一的管理记录模式。体系的记录文件与各职能部门一些管理性的记录表格(施工作业票、检查整改反馈表、施工交底记录等)产生冲突,造成重复性的工作增大了执行层的工作份量和压力。对各职能部门正常工作造成一定影响。
5、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管理手册中各职能部门职责划分不清、程序文件接口不明确,各职能部门、职责沟通欠缺,体系运作中易出现推卸责任和扯皮现象,形成体系管理的真空地带,给体系实施带来一定的工作难度。
6、针对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确定的重大危害因素,制定的管理方案在实施和落实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对管理方案中确定的项目内容和完成时间不能及时和企业年度安厝计划相结合,保证足够的资金投入和物资材料投入,来实施定期检查和跟踪,对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对整体效果进行验证。
7、企业内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内审员组成较为薄弱,未经过严格的培训考核,在理论水平、专业素质等方面仍有欠缺,不能及时发现和总结体系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甚至产生误导作用,给体系有效运行带来不利因素。
回顾以往在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有针对性的加以解决,要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建立适合企业自身实际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的构架
建造好的体系结构,对以后体系的运作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首先要面对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对施工组织模式、施工场所、技术工艺、职工素质做科学细致的分析,建立企业自己的易于操作执行、简洁高效的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及体系支撑性文件。初建体系时,不好高骛远、不贪大求全,面对实际、先易后难、逐步完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作为一个新生事务,对它的认知有个过程,对体系的理解因各而异。相对于施工企业而言:施工周期长、施工条件恶劣、危害因素接触较为频繁、风险发生几率大、伤害结果严重、施工人员素质相对较低等诸多因素决定了火电施工行业安全工作的复杂性和难以把握,加之目前社会咨询认证企业众多,水平良莠不齐,认证咨询企业专家对标准理解不同,指导意见不一定适合企业实际,容易使体系程序文件脱离实际,造成管理上的脱节、认识上的误区、执行上的混乱,造成基层疲于应付,使体系的推行处于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两难地位。所以前期下做好企业内部的调查分析,请熟悉行业有相关认证经验的咨询公司,扎实做好体系的基础工作、建立一套简洁高效的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尤为重要。。
二、重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宣贯工作
施工企业原有的安全管理制度运行多年,有许多经过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办法,职工思想上长期已形成惯性思维,为此在企业引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时要及时转变思想观念,改变原有的思想定势,消除对体系怀有疑惑、担心两种管理方式不兼容的这种思维误区,使职工认识到企业推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并不是要企业重新建立一套安全管理体制,而是与现行的安全管理体制有机地结合,使安全管理工作成为循序渐进、有章可循、自觉执行的管理行为。体系面对的对象是企业的各级员工,也靠基层的员工来执行,体系的宣贯不能仅局限于管理层、高层的宣贯,要普及到基层的员工,尤其在体系完成的试运行阶段,通过集中办班、印制通俗易懂的小宣传册、企业的传媒宣传报道、在施工生产现场、班组工作间宣传广泛危害辨识卡等形式多样的培训、宣传普及体系知识,使职工在体系贯彻伊始就有个好的体系习惯。同时培训出一批合格的体系内审员,做好体系的正常良性运作,能够及时找出体系的误差,不至于偏离方向。
三、把握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在施工管理的重点控制环节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作为为企业安全管理的载体,最终实现各项安全目标的控制还需要到施工过程中得以落实和实现,也是在基层得以检验效果。体系执行的是否到位是安全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为此在关键环节上有的放矢、重点突破,解决好执行过程中的难点需要把握住体系的几个重点控制环节。
1、做好做实危险点的辨识和控制
危险点的辨识和控制是体系的核心,施工企业有较为详细的安全工作规程,安全性评价、安全检查表等工作执行较早,通过企业多年来的积累摸索,各专业都有较完善的危险点辨识基础,但在实际施工中普遍存在有确定的危险点辨识重点不突出、面面俱到,风险级别把握不全,现场作业人员搞不清楚哪些是必须控制的真正危险点,控制措施得不到落实,使危险点预控流于形式的现象。施工企业安全事故的性质和危害程度的差异性,必然要求危险点的辨识和控制工作要分清轻重缓急,重点突出。
确定危险点辨识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识别系统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这是因素识别工作的首要任务;二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识别各种危险、有害因素的危害程度。如果因素识别工作仅仅停留在种类识别上,则无法掌握各种因素的危害程度,更不能确定评价重点。当前,在企业安全性辨识中,对作业项目的因素识别一般只注重种类的识别,而对危害程度识别未予足够重视,不能提供准确的系统危险性信息。因此,在施工危险点辨识中,在注重危险、有害因素种类识别的同时,也必须加强危险、有害因素危害程度的识别,二者不能偏颇。危害程度的识别可利用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造成的后果来评定。如下表:
事故后果特别严重
事故后果严重
事故后果一般
事故后果轻微
发生频率较小
不可容忍风险
很大风险
适度风险
可容忍风险
发生频率较大
特大风险
不可容忍风险
很大风险
适度风险
这要求在施工前编制人员要熟知作业现场环境,明确具体工作任务、工作方法和把握作业人员的思想意识、技能水平、人员组合、工器具机械装备的状态,分析透彻施工中的可能影响因素,善于找出关键、抓住重点,充分发挥危险点数据库的指导作用,根据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造成的后果判定出危害程度的风险等级加以有效控制。
2、重心下移,做好基层班组对体系执行和落实工作
危险点的辨识和控制是否能取得预期的实效,发挥超前控制事故的作用,关键在于各项控制措施是否在基层班组中得到严格执行,这是体系得以发挥作用的基础,直接关系到体系的运作效果。班组开展危险点的辨识和控制,认真落实各项预控措施,能有效地预防事故发生。
班组是危险点的辨识和控制的基础层。从危险点的查找到在具体工作中的督促实施、记录跟踪,大量的工作都要落实在班组。这首先要求班长带头接受危险点的辨识和控制这种安全管理的科学方法,使危险点分析预控工作能够结合本班实际有效开展,在新开项目施工交底中,将施工作业指导书中的危险点及控制措施交代清楚,进行确认签证,落实到人。在工作过程中,严格监督,保证各项控制措施的严格执行。对现场环境、作业条件、人员变化等引发的新的危险点,要及时采取补充措施,落实到位。若在现场落实这个关键环节不到位,则易造成事故的发生,从而功亏一篑。2003年6月,在某电厂工程4#机组磨煤机内部倒锥体安装施工过程中,在施工作业指导书中辨识出危险点及控制措施的情况下,由于确认签证工作不到位,对临时吊耳焊接质量检查工作未确认而签字,导致起吊过程中吊耳断裂,造成施工人员受倒锥体挤压死亡,造成惨痛的教训。因此落实各项控制措施在基层班组中的严格执行尤为重要,企业职能科室和工区(公司)要加强对班组的指导、督促,使危险点的辨识和控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取得良好的实效。
3、合理整合企业现有管理体系资源,实现三个体系标准一体化
目前大多数施工企业都具有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三个体系都是企业的管理性标准,有相同的管理理论和思想,在不同的技术标准支撑下以不同的运行控制进行着同样的管理循环。记录控制、内审与管理评审等基本程序在结构和内容上相似,具备了三个体系一体化运行的理论基础。体系合并一体化运行具有很大的优势,可以统一调配、使用资源,共享文件和记录,减少管理环节,降低了管理和体系运行的成本,避免了不同体系之间的矛盾,解决体系运行相互之间衔接不良的问题,有利于提高各管理体系的效率和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是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项带有基础性、长期性、前瞻性、战略性、根本性的工作;是提高企业安全素质的一项基本建设工程。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是预防事故、夯实安全生产基础的需要、是安全专项整治的继续、深化和发展、是实施好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强化源头管理的有效措施、是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实现长治久安的根本途径。
1研究安全质量标准化和HSE管理体系相整合的意义
安全质量标准化就是“企业自觉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国家、行业的标准规范,建立健全包括企业内部安全生产日常管理、施工现场安全生产过程控制等在内的每个环节、每个流程的安全生产工作标准、企业规程和责任制,实现与安全生产相关联的每个层级、每个岗位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分为企业安全认证和项目部达标验收两个层次。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除重视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和场容场貌外,还关注企业本身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关注施工工艺和工人操作的标准化,以达到本质安全水平为目的。
2安全质量标准化和HSE管理体系的比较
2.1安全质量标准化特征
从发展的观点看,新形势下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具有继承性、规范性、科学性、系统性和创新性的特点。它具有以下特征:
2.1.1突出了“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方针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2.1.2强调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科学化、法制化;
2.1.3体现安全与质量、安全与健康、安全与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统一性,把安全与质量、健
康与环境作为一项完整的工作来抓;
2.1.4起点更高,标准更严。
2.2 安全质量标准化要素
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可分为安全生产管理、安全技术管理、设备和设施管理、企业市场行为和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五个要素。
2.3建筑施工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实施流程
2.3.1、落实责任、明确职责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根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建立的决策层、管理层、作业层等各部门、岗位人员对安全生产层层负责的制度。
2.3.2、加强领导、健全体系
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安全生产管理活动,它需要建立在全局发展的高度,由决策层统一领导,建立由各部门、各类有关人员广泛参与组建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使之成为一个既相互分工又相互协作的统一整体。
2.3.3、制订标准、形成文件
制订标准、建章立制是企业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是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和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前提。
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应覆盖管理、生产、培训教育、操作等各个环节,缺一不可,相辅相成。
2.3.4、强化培训、增强意识
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培训教育,应涉及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范标准、企业规章制度等各方面,并根据培训的对象不同,各有侧重。
2.4 施工项目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实施流程
2.4.1 组织保证标准化。项目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安全生产管理小组,将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目标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到各个工作岗位,形成层层把关、配套联动的责任体系,使安全质量工作始终处于有效的监督控制状态。
2.4.2重大危险源控制标准化。项目成立之初,依据企业相关要求及危险源台账,对项目现时存在以及即将产生的危险源进行评价,编制项目重大危险源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
2.4.3 安全教育活动标准化。除分包单位自身组织的安全教育外,针对当前施工特点,组织安全教育活动,给工人以各种可行的宣传教育手段,制定班前安全活动制度,在安全技术交底的基础上,注重潜在危害因素的提示。
2.5 HSE管理体系的特征
2.5.1 HSE方针是企业对其在HSE管理方面的意向和原则声明,是HSE管理体系的中心主题,有效实施管理体系,必须有正确的方针作指导。
2.5.2 HSE管理体系主要包括的管理思想和观念有:一切事故都可以预防的思想、全员参与的观点、层层负责制的管理模式、程序化、规范化的科学管理方法、事前识别控制险情的原理。
2.5.3 HSE管理体系着眼于持续改进,采用PDCA模式,实现动态循环。通过持续改进,使体系得到不断完善。
2.6 HSE管理体系的要素
2.6.1 领导承诺、方针目标和职责;
2.6.2 组织机构、职责、资源和文件控制;
2.6.3 风险评价和隐患治理;
2.6.4 承包商和供应商管理;
2.6.5 装置(设施)设计和建设;
2.6.6 运行和维修;
2.6.7 变更管理和应急管理;
2.6.8 检查和监督;
2.6.9 事故处理和预防;
2.6.10 审核、评审和持续改进。
风险评价是所有HSE要素的基础,它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风险评价是依照现有的专业经验、评价标准和准则,对危害分析结果作出判断的过程。
2.7 HSE管理体系运行的流程
2.7.1 总要求
2.7.2 HSE方针
2.7.3 策划
1)危险源辨识/环境因素
2)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3)目标、指标和方案
2.7.4 实施与运行
1)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
2)能力、培训和意识
3)信息交流
4)文件
5)文件控制
6)运行控制
7)应急准备和响应
2.7.5 检查
1)监测和测量
2)合规性评价
3)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
4)记录控制
5)内部审核
2.7.6 管理评审
3实现安全质量标准化和HSE管理体系整合的途径
由上述安全质量标准化和HSE管理体系特征、要素和流程比较不难看出,二者之间有着几个重要的共同点:都强调预防为主,都强调满足法律法规的要求,都强调文件的标准化、规范化,都强调风险控制,都强调持续改进,都是以人为本的体现,由此说明二者是相容的。
要实现安全质量标准化与HSE管理体系的整合,就要对二者的要求进行对比,从中找出整合的途径。
安全质量标准化与HSE管理体系标准之间的对照
由上表可以清楚地看到,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与HSE管理体系要素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将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与HSE管理体系整合在一起成为可能,只需对企业的HSE管理体系中的管理层文件进行适当的修订,把安全质量标准化的要求写入HSE管理体系文件中即可。而项目部的达标执行的《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是行业标准,属于作业层文件,直接纳入HSE管理体系文件,无需做任何改变。
4结束语
建筑施工企业推行安全质量标准化和HSE管理体系一脉相承。遵循安全管理这一标准,搞好基础管理、作业环境、职业健康管理和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使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达到标准化管理,即实现安全管理标准化,也就保证了HSE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严格执行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考评标准,实现安全全质量标准化,这是执行国家法律法规的体现,是贯彻国务院《决定》的体现,也是以人为本的体现,已经通过了HSE管理体系认证的建筑施工企业可将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的要求融入到HSE管理体系文件中,合并成一套体系,按照PDCA循环方法有序开展和提高企业的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水平,既能避免两张皮的现象,又能达到节约运行成本、提高企业的本质安全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号】,2004 年1 月9 日.
【2】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2010年7月19日.
引言
电力生产关系国计民生,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涉及千家万户,维护电网安全、可靠运行时电力企业的天职,是社会对我们企业的要求。电力施工行业是一个高危险性行业,安全生产是头等大事,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需要牢牢把握安全生产这一“生命线”。
1 电力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弊端
电力施工企业传统的安全管理存在不同程度的弊端,分四方面。在方法方面,各级安全生产管理者对安全生产管理提出的要求较多,但具体运用的方法较少;在模式方面,没有脱离“救火式”、“事后式”的安全管理模式;在制度方面,在电力系统内看似有很多规章制度,但具体执行起来没有可操作的规章制度;在过程方面,重视对结果的管理而忽视对过程的管理。
2 控制电力施工企业建设安全生产风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1 施工企业建设安全生产风险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供电的规模逐渐的扩大,电力施工企业的工程建设过程中,控制安全生产风险极其重要。虽然,当前电力施工企业的建设中,施工人员安全思想普遍提高,。电力安全制度也不多完善。在实际施工作业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潜在的风险隐患每时每刻依然存在,安全生产管理不容乐观,安全生产还是走过场,有些只是做表面工作(会议、布置、安排)等,以致施工建设整个过程风险控制和预防成为走过场,没有真正的落到实处。在电力企业施工建设的过程中,要控制和预防风险,就要保证施工人员安全,就必须扎扎实实落实各项安全管理措施,加大安全施工、安全管理和施工工艺的标准化安全监督检查,对于发现问题,要督促纠正和整改。必须实行责任到人,管理到位,确实要求电力施工人员要落实安全施工准则,采取强有力的处罚措施,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通过落实各项安全预控措施,确实抓好建设过程安全生产风险控制,防范存在的各种安全风险,彻底消除事故隐患,建立起的具有自我完善功能的风险管理体制。确保电力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2.2 构建电力企业安全风险的控制制度的必要性
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安全生产风险控制,是实现电力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基础。建设过程中的安全生产风险的原因:主要是复杂的安全生产环境、技术工艺有缺陷、操作不当等因素。控制电力建设施工风险,就要构建良好的安全施工氛围。
3 电力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近年来,事故集中在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而且事故的性质极其严重,严重制约了电力施工企业的发展。在事故调查中,也不难看出施工的现场没有遵循规章制度,规范预防措施不到位,实际操作不熟练。或常见的问题如漏电保护措施没有到位,安置电力设施不合理,随意摆放使用的工具。这些问题的存在的突出问题最关键是:没有落实控制施工建设安全生产风险,技术交底不到位,或者设计、施工、手续办理一起完成的赶工期的现象,还有交叉作业给施工安全带来了隐患。建设规模环境的复杂化,,潜在的风险隐患可能造成的危害和损失是不可估量。
3.1 电力建设施工中的安全管理问题
电力建设施工中的安全管理问题:(1)企业的决策层没有意识到做好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不到位,系统化的专业水平、安全教育培训没有落实在建设施工过程使施工人员无法辨别和处理安全隐患的能力。而且实际工作中往往为了应付检查,把培训形式化,忽视安全教育的的重要性。(2)安全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对于施工现场安全防护工作的实施不了解,监督检查走过场,建设施工过程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不知情。(3)没有在施工过程中真正落实安全责任体系,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责任不分,管理不到位。部门之间存在问题互相推托,缺少沟通和交流。(4)建设施工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形同虚设,把安全管理的工作设置的门槛低,没有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往往安全生产管理的职责与工程管理部门合并,工程管理部门兼管安全工作,可见安全工作的管理水平和专业性很难到位。(5)“事故不难防,重在守规章”, 不够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施工人员无规章可依,没有结合企业实际发展需要,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建立健全符合实际发展需要安全管理制度,是当前电力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使行业的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化受到约束。
3.2 控制电力建设施工中风险的预防问题
电力企业在工程建设前,由于市场存在不正当的竞争,使电力项目的建设成本高。对于需要提前做好大量的现场勘查,包括施工现场的设备、用具、保护性措施,采取能减则减的方法。尤其施工安全防护用具、更新设备、改善安全条件的费用等被挪用,现场实际情况编制的施工方案不齐全,施工没有得到科学的管理,工程建设出现的各种问题无法得到及时妥善的解决,对于保障电力建设施工的安全性就要到达打折扣,发生事故没有相应的应急处理方案,那里还有控制电力建设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的风险能力。
4 控制电力建设施工中的风险预防措施
4.1 控制风险预防的前提要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实施严格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设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无法保障控制风险预防的实施。因此,要制定统一的系统化标准,明确的划分安全生产工作的权利和利益,电力施工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要把安全生产工作责任落实实际,层层安全承包责任制,签订安全生产责任制协议,制定考核标准,使各级员工的行为得到制度的严格约束, 把责任落实到每个施工人员身上。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重视,这样才能真正的落实到安全生产工作上,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
4.2 加强培训机制的建设,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
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的意识,就必须提高专业技能水平,熟练的操作设备室杜绝人为因素事故原因。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技能,就必须加大安全、技能培训,加强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宣传教育,使全体员工在施工过程中时时刻刻牢记“安全生产”这条主线。
4.3 控制风险预防,实施危害分析和预控点
电力建设施工中要做好分析容易出现危险的源头,逐个排查危险点,做好记录。对于可控制的危险点做好消除分离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重大危险点加大控制手段,做好应急疏通,争取尽早消除隐患。并结合施工建设特点,重点把握重大危险点的突发事故演练组织,增强员工应急处理能力。
4.4 强化现场安全管理,完善安全生产和监管体系
保证安全管理安全生产工作顺利运行,就需要做好施工现场的监督工作,能够及时能够及时施工现场中存在的不足,避免风险隐患的发生。建立和完善预防为主的安全监管体系,对于风险隐患点要设置安全标示,监督、施工人员的在工作期间必须穿符合安全生产的需要服装,施工的工具要及时地检查、更新,定期排查安全隐患,规范安全监督管理制度。
5 结束语
电力企业建设中的安全生产是需要全体施工人员的参与才能实现的。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职业技能的培训,有利于提高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时刻保持正确掌握操作的能力。施工企业始终要把安全生产看着企业长远的战略目标,作为电力企业市场竞争的依据,根据行业的特点,制定安全规章制度,加大对施工前的风险防范措施,消除和控制作业风险的安全隐患,确实加强安全管理的力度,是电力施工企业生产经营安全、稳定运行的保障。
中图分类号:F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01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和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对于安全愈来愈重视,尤其是像石油企业这样具有自身特点的行业,更应谨小慎微的进行生产、操作、运输。安全生产是石油工业企业的命脉,石油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则时时刻刻把握着这条命脉。安全是最大效益,安全管理是企业成本控制的重要手段,创造安全的环境和监管体系是是企业实现效益最大化的基本保证。
二、有关企业安全管理的相关概念
1.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是企业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综合性的系统科学,将有效的生产要素的状态控制好,是安全管理的首要任务。总的来说,安全管理是基于保障目标对相关过程与行为进行管理的行为或活动。我们要进行安全和科学的规划、指导、组织、控制与决策,就必须有一套安全管理模式进行依托,从而使得各项工作能够在安全的规律下有效的运作。
2.油田工业企业安全管理模式。安全管理模式是企业不断的积累安全管理的经验,使安全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达到一个系统科学的管理状态。油田企业的安全管理模式基本上包括: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管理模式、以安全生产委员会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和以专门职能部门和安全生产委员会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三、油田工业企业安全管理的现状
1.国外现状。斯伦贝谢公司率先使用了QHSE的安全管理模式,集中体现了以人为本,通过责任的层层分解和明晰,可以对事故进行有效的预防。挪威国家石油公司首创零思维模式“零事故,零伤害,零损失”作为企业安全生产的综指与目标,目的在于在油田企业内部建立一种安全生产的氛围,让安全生产的思想深入每一个员工。
2.国内现状。在我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制“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和群众监督”下,安全管理在企业中已经得到了一定的重视,ISO,OHS,HSE等管理模式也普遍在使用,各石油企业也纷纷根据自身的生产、管理的需要建立了不同的安全管理体系,在石油安全上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努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步和发展空间十分巨大。但是我们看到这样的安全管理体系是十分脆弱的,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系统性,部分的员工和领导很难摆正一个正确的安全管理理念,加上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这都是安全管理维系着企业生存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油田工业企业属于危险、危害因素众多的高危行业,原料多是易燃易爆物质,安全管理工作责任巨大。
四、油田工业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安全观”与“效益观”问题。在不少企业中我们发现效益永远是放在第一位的,于是有些员工甚至根本意识不到安全问题,更不用提安全与效益的问题;企业没有制定长远的目标,只注重眼前利益,忽视了安全生产。尤其是在油田这样的工业企业,生产操作中危险度比较高,稍不注意就有可能酿成大祸。导致这种安全与效益矛盾的原因在于我国油田工业企业安全管理缺乏系统理论,在这方面的国内研究也比较少,进而使油田工业企业的职工权利意识和安全生产意识较差。
2.“安全管理”与“成本说”问题。如果在油田工业企业中过多的投入资金和力度会不会直接影响油田企业的生产成本,这或许是我们企业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但是从短期与长远来考虑或许答案就不会相同。这样的短视性问题的存在来源于安全管理理念与知识的匮乏。
3.安全投入失衡。油田是石油的上游生产部门,其主要的产业就是进行勘探和开发工作,石油部门往往会过度的投入在勘探和开发上,并以此来实现油田的可持续开发,这一点其实并没有错误可言。但是过分地投入到一个部分而忽视了各个部分的平衡,就会使与勘探和开发工作相联系的或联系紧密的其他部分出现问题,从而或多或少从直接和间接方面都对油田的安全生产产生不利影响和隐患。
4.安全监管体系弱化。其一,管理工作不规范,随意性和主观性较多;其二,有些监管人员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不够,难以胜任;其三,对于安全管理的监督岗位一般指派的人员比较少,难以估计偌大生产企业的方方面面。其原因就在于缺乏良好的内部管理机制,弱化了安全管理在内部管理中所占有的重要比重。
5.安全生产措施难以落实。对于油田的安全管理,目前为止大多数人还是认为其没有到达一个举足轻重的地位,仍然存在侥幸和忽视心理。有些安全大检查其实就是在走过场,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进行安全隐患排除,而且浪费了检查成本,违背了本来的初衷。
五、改进措施与对策
1.牢固树立安全是最大效益的概念。效益不会比人的生命更重要,牢固树立安全观放于效益观之前的理念,不断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不断增强组织的安全管理意识,在零风险,零受伤,零损失的基础上实现效益的最大,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效益最大化。
2.加强安全管理对企业成本的控制。加强安全管理是对企业成本的最好控制,不在安全管理上惜金,就不会在事故背后狼狈。像我有油田企业这样的危险行业,一旦出了事故就是大的事故,危害生命和财产,加强安全管理实际上是为事故的发生体检预警,提前做好准备方案,以最小的力量来最多的减少事故的发生概率。
3.加大投入为企业安全生产创造良好环境。加大在安全管理上的投入,一方面减少勘探和开发工作的风险;另一方面也促使现代技术的更新换代。例如增加在设备上的投入,使设备能够安全有效的运行,也就保证了生产过程的安全有效,进而每一个相互联系着的环节都处于一个安全运行的体系中。创造这样一个良好的循环的环境,实现效益最大化也会减轻不少负担。
前 言:
“三集五大” 体系搭建后,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发生了变化,面对管理范围的增加和工作难度的加大,如何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有效规避企业经营风险,是从事安全生产工作的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需要思考的新课题。本文将从当前电力安全生产存在问题方面出发进行分析,并探究解决方案。对于电力系统而言,由于其生产、建设的客观规律和生产过程的特殊性,安全生产的意义尤为重要。
一、供电企业安全生产面临的现状分析
随着供电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供电企业安全形势更加严竣。一方面各类矛盾问题较为突出。当前供电企业在人员数量、人员素质、电网结构、设备状况、管理手段等方面与本质安全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同时,各类自然灾害频繁,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外部监管力度加大,继国务院颁布《电力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条例》 之后,安监局、电监会、 经信委等与电力相关的政府安全监督管理机构进一步强化了对电网企业的安全监管,对电网安全、人身安全、信息安全、交通安全、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等多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类检查、考核不断细化和常态化。任何安全事故,都将影响全局工作。安全工作的责任和压力十分巨大。
二、供电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1)安全履职有差距。部分人员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长期艰巨性和现实严峻性认识不够,出现了侥幸心理,反映在安排工作时不能坚持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不能做到任务和安全工作同布置、同安排;个别基层领导出现
了松劲念头,反映在安全管理上不到岗、不到位、不到现场;部分管理人员出现麻痹思想,反映在专业工作中不在岗、不在位、不在状态;部分一线员工出现厌战情绪,表现在既想享受待遇,又不想干事,更不想受到严格约束。
(2)运行维护不到位。当前,供电企业线路跳闸同比还有较大增长,配电变压器烧毁较为严重,外人触电事件时有发生,上述事件发生除自然灾害较频繁等不可抗力原因外,也暴露出供电企业在输变电设备维护方面存在的不足:如线路维护不到位,还大量存在“三牌” 不全、杆塔接地不合格、线路通道砍青不到位、防外力破坏措施不落实、防雷改造不彻底等问题;农村配网问题多,配电线路陈旧老化、配电变压器接地不合格、保险用铜丝代替、低压线路三牌不全、线路对地对房屋安全距离不够、砍青不到位等现象还大量存在,农村漏保安装率、投运率、完好率低;主设备维护有不足,存在不按规定开展主变压器的油样检测等技术监督工作,不按检修导则要求进行变压器大修等现象。
(3)现场违章较严重。随着农网改造、集抄建设的全面铺开,施工作业现场大幅增加,部分单位对作业现场管控不到位,导致各类违章特别是严重违章还大量存在,具体表现在:安全工器具不合格;安措执行有差距;着装不正确;信息不规范;标准化作业执行不到位;“三交”不满足求.这些违章给现场安全工作带来巨大风险。
(4)设备隐患较突出。电网内红牌产品、家族性缺陷产品还是较多,运行30 年以上的设备大量存在,代管公司设备更是普遍老旧,电容器、互感器、断路器等设备故障事件较多,由于缺乏备品备件等原因,导致设备消缺工作不及时。同时,外力破坏电力设施的事件时有发生,给电网的安全运行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三、加强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措施
(1)提升安全监控能力。利用周例会、稽查通报等形式,加强违章案例教育,提高员工违章辨识能力,提升员工安全自我管理水平。严格管理行为,针对“三集五大”改革后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职责,深化大生产体系各专业标准化建设,明确各项管理工作流程。严格现场监管,对农网改造、集抄改造现场,必须进行全程监管,确保工程施工安全。严格奖惩考核,对违章人员依规给予经济处罚,对严重违章的现场进行“停工” 整改、对重复性严重违章单位和专业进行“停产”整顿、对屡教不改的队伍进行“停用”整治,对重复性严重违章的单位领导进行下岗反省。
(2)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正确处理好“三大” 体系间的关系,不断完善分工合作,确保安全工作齐抓共管。管理层要做到“六到位”: 指导服务到位、 措施审核到位、 危险点控制到位、现场把关到位、制止违章到位、从严考核到位。基层员工要做到“四落实”:认真落实劳动纪律要求、 落实上级指示、落实 “三不伤害”(不伤害自 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措施、落实“五不干”( 任务不清不干、无票卡不干、票卡不合格不干、没有监护把关不干、设备标示不清不干)原则。监督体系要实施严格的安全稽查,做到“六对照”,即:对照职责查落实、对照体系查实施、对照标准查问题、对照风险查辨识、对照事故查隐患、对照规程查违章。
(3)提升安全防范能力。深入开展安全风险管控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实施风险干预,进行风险控制,降低电网安全风险。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坚持常态排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全面排查人身、电网、设备、供用电等方面,以及基建、农电、信息、多经、交通、消防等领域的安全隐患。全面加强质量监督工作,全面完善市、县、班组三级质量监督体系建设,全面加强对电网建设、运行、产品、供电服务质量的监督和考核。健全质量监督关键指标体系,加强对关键指标、关键节点、 关键目标的监督管控,定期开展质量监督指标的收集和评价,构建质量监督的常态工作机制。建立质量事件调查、分析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对电网安全质量、产品质量等突出问题的分析研究,减少乃至杜绝各类质量事件发生。
(4)提升安全支撑能力。加强调度专业管理。进一步深化调度对电网安全负全责理念,认真做好电网运行方式稳定和可靠性校核工作,细化电网运行分析,完善电网安全稳定措施。全面推进调控一体化建设,实现各级电网、各级调度的协同安全发展。加强变电专业管理。做好防误操作、防误触电、防保护误动拒动、防火烧连营、防高空坠落、 保主变压器的“五防一保” 工作。加强输电专业管理,进一步做好防山火、防雷击、防树竹碰线、防污闪、防冰冻、防外力破坏的“六防” 工作。加强配电专业管理,持续开展配网专项治理,加快推进配网标准化建设,确保配网安全运行。加强农电专业管理,持续推进安全生产管理向农电延伸。
(5)提升安全处置能力。加强应急预案建设,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加强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加强应急演练管理,提高应对重大事故、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的处置能力和协调配合能力。
(6)提升安全执行能力。加大安全宣传力度,广泛宣传安全工作和安全知识,提高全民安全意识, 营造浓厚安全氛围。开展安全知识竞赛、 安全心得评选等活动,帮助干部员工树立正确的安全理念,切实增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大安全培训力度,进一步完善分层、 分级培训制度。加强员工的安全思想教育,营造浓厚安全文化氛围。持续强化现场培训工作,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持续提升员工的安全素质和岗位技能。严格相关资格认证考试,提升安全监督人员、安全稽查人员、安全生产“三种人” 整体素质。
(7)提升安全发展能力。全面加强基建安全管理,加强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全面落实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各方安全职责。加强对分包队伍的安全管理,严格外包施工队伍的安全资质审查。加强对集体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建立集体企业安全管理考核机制,督促安全管理责任层层落实到位,层层执行到位。加强重要客户安全管理,建立健全重要客户安全供用电管理档案。加强源头管理,对新报装的重要客户,要坚持安全标准,严把设计审查和验收关。
四、结束语
安全生产管理没有止境,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强烈地认识到,要保障安全,必须详细分析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采取针对性措施牢牢加以管控,才能有效保证安全。下阶段,供电企业需进一步加强风险控制,实施安全“内控”,推行全过程安全监督,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建筑施工安全不仅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还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因此,如何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安全预防和控制,是建筑行业从业人员必须科学、严肃对待的课题。近年来,建筑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我国在建筑施工安全与控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建筑施工安全问题依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工程事故还在频繁出现。因此,在建筑行业高速发展的今天,探讨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与控制,对于促进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推动建筑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建立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什么是安全管理体系?体系又叫系统,是由两个以上有机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组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例如,建筑施工企业本身就是一个体系。建筑安全管理体系是施工企业以保证施工安全为目标,运用系统的概念和方法,把安全管理的各阶段、各环节和各职能部门的安全职能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既有明确的任务、职责和权限,又能互相协调、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建筑施工企业的实践经验说明:建立和健全安全管理体系,是加强和实现全员安全管理的组织保证。一个建筑企业,除工程队外,还有机械队、加工厂、汽车运输队、后勤供应等部门,必须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同时把施工作业队、服务性的专业分队包括在内,形成一个安全系统网络:工程局、工程处、施工队建立起安全管理组织;搞好群众性的安全管理活动,实行科学管理与民主管理相结合、自查与互查相结合的方法;有一套严格的安全技术标准和要求,有一套科学的调查处理事故程序、完善的规章制度和严格的劳动纪律;有赏罚严明的奖惩条例和相关制度。安全管理体系的作用在于从组织上、制度上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顺利进行。通过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可以把全体职工组织起来,明确各部门、各环节的安全管理职能,使安全工作制度化、经常化,有效地保证施工生产安全地进行;可以把企业各环节的安全管理工作联系起来,使企业安全施工有坚实基础;可以把企业内的安全信息相互沟通起来,使企业安全管理活动上下衔接、左右协调,综合处理,迅速发现事故隐患,并及时得到处理。所以建立和健全安全管理体系,是实行全员安全管理的重要标志。
2安全管理体系的内容
根据系统论的基本理论和系统构建的思路,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理应包括如下内容:
2.1有明确的安全方针、安全目标和安全计划。安全方针是施工企业每个职工在开展安全管理活动中必须遵守和依从的行动指南。安全目标是企业根据安全方针的要求,在一定时期内开展安全工作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安全计划是制定实现安全目标的具体计划和措施。每个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必须有明确的安全方针、安全目标、安全计划,才能把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的安全管理工作组织起来,充分发挥各方面的力量,使安全管理体系协调而正常运转。
2.2建立严格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涉及面广,单靠一个部门、一部分人去抓很难奏效。为此,必须明确规定企业职能部门、各级人员在安全管理工作中所承担的职责、任务和权限。做到安全工作事事有人管,层层有人抓,检查有依据,评比有标准,建立一套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考核奖惩办法和具有安全否决权的评比管理制度。
2.3设立专职安全管理机构。为使安全管理体系卓有成效地运转,建筑施工企业各部门的安全职能充分发挥作用,就应建立一个负责组织、协调、检查、督促工作的综合部门,作为安全管理体系的组织保证。安全管理机构在开展安全管理体系活动中的主要作用是:安全管理机构的设置,由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规模、施工性质、生产技术特点、生产组织形式所决定。工程局、工程处设安全生产委员会,施工队设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班组设安全员。它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综合、决策机构,是协助企业领导进行安全决策和协调的参谋,同时又对企业安全生产目标、职工的劳动安全与健康、劳动作业条件的改善发挥监督检查作用。安全管理部门的职责是:协助局、处长推动本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法令以及地方政府的劳动安全卫生行政法规、行业安全卫生标准、本企业的安全规章制度等;组织制订和修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检查、督促其贯彻执行;协助行政领导组织有关部门及下属单位研究制订和执行防止事故的措施,汇总和审查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并督促按期落实;组织开展劳动安全卫生宣传教育和安全科技文化知识培训,不断增强和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经常进行施工现场安全检查,制止和纠正违章作业,发现和督促解决不安全因素,对严重威胁职工安全和健康的情况,有权下令停工整顿;掌握劳动安全卫生标准,督促有关部门按规定发放个人防护用品,督促有关部门做好女工保护工作;参加本企业新、扩、改建工程项目的设计审查、施工生产、竣工验收、试运行工作,提出安全和工业卫生方面的要求;指导下级做好安全工作,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参加伤亡事故的调查处理,协助提出并督促实施防止事故重复发生的措施。具体来讲,做到以下几点:1)统一组织协调安全管理体系的活动,帮助和推动各方面的安全管理工作,提高安全管理活动的计划性,把安全管理体系各方面的活动纳入计划轨道;2)对各部门的安全职能和承担的安全任务,进行经常的检查和监督;3)统一组织安全管理信息的收集和传递,并使之充分而有效地发挥作用;4)掌握安全管理体系的动态,积极组织新的协调和平衡,提高安全管理体系的功能。
2.4建立高效而灵敏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劳动安全卫生信息是开展安全管理活动的依据。要使安全管理体系正常运转,必须建立一个高效、灵敏的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规范各种安全信息的传递方法和程序,在企业内形成畅通无阻的信息网,应准确、及时地搜集各种安全卫生信息,并设专人负责处理。
2.5开展群众性的安全管理活动。安全管理体系应建立在保证建筑安全施工和保护员工劳动安全卫生的基础上,因此,必须在建筑施工生产的各环节,经常性地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性安全管理宣传教育活动,例如,百日安全无事故活动、班组事故为零活动等。
2.6实行安全管理程序化和管理业务标准化。安全管理流程程序化就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安全管理工作经过分析,使安全管理业务工作过程合理化,并固定下来,用图表、文字表示出来。安全管理业务标准化就是将企业中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和办法制订成统一标准,纳入规章制度贯彻执行。建筑施工企业通过实现安全管理流程程序化和标准化,就可使安全管理工作条理化、规范化,避免职责不清,相互脱节,相互推诿等管理过程中常见的弊病。所以,它是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又是建立安全管理体系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2.7组织外部协作单位的安全保证活动。建筑施工企业所需的机械设备、安全防护用品等是影响施工安全的重要因素。安全性能良好的机械设备、安全防护用品等,是保证企业安全生产的必要条件,要求制造厂家或租赁单位所提供的机械设备、防护用品必须安全可靠。这就关系到外部协作单位对建筑施工企业在安全生产条件和生产技术方面的安全性、可靠性的保证。这是建立和健全企业安全管理体系不可缺少的内容。
随着现代建筑工程市场的规范,建筑工程施工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作为影响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经济效益及市场口碑的关键,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是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从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着手、培养企业全员安全意识、避免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直接关系到工程施工的正常进行。为了满足现代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需求,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必须对施工安全管理现状进行分析。运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对安全管理现状进行对策制定。并通过有效是实施与执行实现企业安全管理能力及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
一、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受传统施工管理习惯影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开展存在诸多的问题。首先,企业经营者为了减少安全设施投资多将老旧设施超期使用,造成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同时,由于缺乏足够的安全监察人员,施工过程中高空作业、电力及设备操作中也存在着诸多的安全隐患。加上建筑施工人员多为外地打工人员、缺乏足够的安全培训及安全意识,也是的建筑工程施工中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为了改善这一局面,提高我国建筑施工行业安全意识,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必须加快相应对策的制定与实施。以此促进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对策分析
1、提高施工安全管理认识,加大企业安全管理投入
针对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现状,首先应提高企业经营者的安全管理认识。从企业经营者对安全管理重视度的提高,加大企业安全管理的投入。通过相关安全设施的投入、安全管理人员成本的投入为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2、强化企业施工安全管理现状的调研与分析
为了切实有效的提高施工安全管理效果,促进企业安全管理投入的有效使用。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对自身的安全管理现状以及相关设施情况进行调研与分析。针对安全管理需求对安全设施进行更新与不成功,为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3、构建完善的施工安全管理体系
为了确保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有据可依,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还应根据企业管理架构、项目管理架构构建施工安全管理体系。并在工程中标后对基础的安全管理体系进行有针对性的完善。结合建筑结构特点、施工现场特点以及施工用材料、设备等情况使安全管理体系能够切实指导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工作,促进安全管理目标的实现。
4、分解安全管理体系及目标,将安全管理落实的施工过程中的各个岗位
为了有效执行安全管理体系、实现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目标。在企业建立完善的施工管理体系后还应根据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将安全管理体系及目标,分解落实到各个岗位。以分解、落实后的管理体系内容、目标指导施工过程中各岗位人员的工作。以各岗位人员对安全管理内容以及自身工作内容的明确,促进安全管理目标的实现。
三、加强临电、高空作业、设备操作等管理,实现施工安全管理目标
在现代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临电管理、高空作业安全管理、设备操作管理是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为了确保施工用电的安全,在工程中标后的现场规划中即应开始临电变电箱、临电线路架设以及使用点设置等工作。通过临电安全管理避免火灾、触电等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考虑点在高层建筑施工中高空作业人员安全。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应注重“四口”、“五临边”的安全设施设置及检查。有专职人员对安全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及抽检,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为了减少高空追物造成的安全事故,在施工过程中还应加强操作人员安全意识树立以及防护网等基础设施的检查。为了避免设备操作中非专职人员操作设备造成的安全事故,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中还要加强设备操作的监控。严禁非设备操作人员接触设备,同时注重设备防护设施是否完好。通过上述三方面工作重点的确立与执行,保障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目标的实现。
四、结论
综上所述,现代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是企业提升管理能力、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工作内容。针对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现状,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要从经营者安全管理认识的提高入手。通过加大安全设施投入、加强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切实有效的实行安全管理规定等实现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目标。以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建筑业一直以来属于安全事故高发生率行业,建筑业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从脚手架倒塌到搭机失稳事故,从高空坠落到触电事故,从地下工程的塌方到地面的山体滑坡等。施工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因此改善建筑施工安全现状的意义重大。那么如何应对频繁发生的施工事故?这是建筑安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1 目前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
1.1 施工企业管理水平低下
建设、施工、监理企业管理者尤其是领导者是安全管理的首要层面,是宣传贯彻安全施工方针、政策、法规的组织者,是保证企业生产安全的监督者和责任者,他们的安全意识直接影响着企业安全管理的成败。然而很多企业领导者法律意识、安全意识淡薄。安全责任是写在纸上,但没落实在行动上:规章制度很多,但形同虚设。如为了抢进度,砖胎膜还未浇筑就回土,混凝土还未到凝固就拆模:为了省投入,技术工种没培训就上岗,井子架人货一起运等,由此而引发的安全事故屡见不鲜。其实此类事故的根源还在于工程管理者重进度轻安全、重效益轻安全的错误思想。
1.2 安全监督部门管理中的问题
一直以来,建筑工程安全监督局限于大检查、标化验收,而现有监督机构的安全监督人员正在做大量本该是建筑施工企业安全员应做的工作。事实上,无论是从人员数量、工作范围、工作深度,安全监督人员绝对代替不了施工企业安全员的工作。在工作方式方法上,往往是以点带面。监督机构仅能发现到位检查的那几天的部分工程安全问题,而对大量不在现场检查时工程的安全就无法顾及了。其次,近几年来安全监督机构性质一直不很明确,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安监机构人员的自身建设。另外,现行工程安全法律、法规仍有不完善之处,安全法规体系仍有空白,有的目前很难找到明确的依据。
1.3 建设单位安全管理中的问题
建设工程的安全生产和管理,主要与建设、施工方有关,安全风险由施工方单独承担。工程建设中,建设方在与施工方订立的旃工合同里,不承担任何安全责任。实际上是弱化了建设方在安全生产中的主要责任地位,替建设方规避了安全风险。建设方将安全风险以定额中“安全生产费用”的较小代价,合法地转移至施工方。在建设方和施工方的相互关系中,施工方处于从属和弱势地位,要从属和弱势者独立承担安全生产风险是欠公平的,建设方与施工方的获利和风险关系明显失衡。
1.4 施工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
建设工程施工中,施工方并非不知道发生安全事故的后果,他们担心事故发生,但出于生存、利润与发展的考虑,认为抓安全生产要投入,没有利润,没有直接的经济回报,往往不愿作必要的安全生产投入,不采取有力的措施预防安全事故,而是抱着侥幸的心理对待安全生产问题。施工方的侥幸心理,在客观上助长了施工方对待安全生产问题的麻痹、马虎、漫不经心,致使施工方在安全生产及管理上的精力、资金和设施投入不足,措施不力,甚至出现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的局面。另外,工程中,安全生产费用定额偏低,这也是施工方资金和设施投入不足的客观原因。
1.5 施工单位安全管理中的问题
首先,安全管理人员数量不足,现场项目部安全员一般都只有一人或者是挂名的。第二,安全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也在下降。在施工企业内部,有时把一些专业技术能力差或企业内部无法安排的人员分配到安全管理部门,其实根本无法胜任工作。第三,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安全投入不足,在安全上少投入成为企业利润挖潜的一种变相手段。第四,企业安全检查工作虚化,安全工作有的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应付上级检查,没有形成严格明确化的过程安全控制。
2 提高建筑行业安全管理水平的对策
建筑安全管理体系是施工企业以保证施工安全为目标,运用系统的概念和方法,把安全管理的各阶段、各环节和各职能部门的安全职能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既有明确的任务、职责和权限,又能互相协调、促进的有机整体。
2.1 建立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
建筑施工企业建立安全管理体系,首先应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即安全是施工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因此,在建立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方式、方法上仍需不断完善。必须克服在安全问题上的短期行为、侥幸心理和事故难免的思想:对安全问题要常抓不懈、居安思危、有备无患、坚定信心,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依靠施工企业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施工企业法人代表负责,亲自抓安全:对施工组织进行安全评价与审核:加强施工事故的预防与不安全因素的控制,加速安全信息的传递:有计划、有步骤地把外协单位所提供的产品、零部件和劳务等的安全需求纳入本企业安全管理体系中 不断健全与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安全管理体系要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合适的方式。
2.2 加强安全教育,保证安全投入
实现安全施工的关键是人,只要人的行为规范了,安全意识增强了,就可以随时发现并改进一些不安全状态,消除安全事故隐患,预防事故的发生。因此,项目各方尤其是施工单位需要大力加强安全教育和安全技能培训。安全教育要从企业领导做起,项目经理必须有安全教育证书才能在施工现场任职。项目经理自身意识上增强了,思想上重视了,才能真正重视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才能使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和操作工人增强安全生产意识,掌握必备的安全生产知识和安全操作技能,在施工生产中遵章守纪,不出现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的行为,达到预防安全生产事故的效果。
2.3 加强安全检查,突出检点
中图分类号: TU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前言
在现代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不但需要注重效益,还必须注重生产的安全性,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尤其是如此,在建筑企业中,最重要的就是施工的安全性,如果不能保证施工安全,那么企业的生产效益也就没有很好的保障,就需要在建筑施工企业中注重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需要充分合理的按照企业的要求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在有安全保障的前提下,企业工作人员才能更好的为企业服务,才能更加放心的工作,在建筑施工产生问题时,也需要企业有一套非常行之有效的施工控制方法来解决问题,出现了事故不能很好的解决的话,就不能保障企业的基本效益,需要建筑施工企业自身建立非常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以及相应的事故的控制方法。
2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施工管理中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任何一起事故对于一个建筑企业来说都是一种无法挽回的损失。对于家庭、个人更是造成永远无法弥补的伤痛。可以说,任何细小的疏忽带来的都是生命的代价,造成的都是信誉的丧失和效益的流失。因此,安全高于一切,生命至高无上。只有所有人意识到安全施工是企业发展的基木保证,更是关系到所有人生命安全的核心时,企业才会持续、健康、稳定的向前发展。
3事故控制的重要性
在建筑企业的日常生产过程中,进行事故控制是企业施工的非常重要的安全保证,只有能有效的控制事故的发生才能更好的进行具体的工作,在每天的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工人的生命安全随时都有一定的危险,且建筑施工经常是在高空作业,会有很大的危险性,企业必须要有一定的事故控制能力,这样才能给施工的工人心里安全感,工人才能更好的工作,故一个施工建筑企业的事故控制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4进行安全管理和事故控制的方法
4.1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要有非常清晰的安全方针目标以及计划
安全方针是每一个建筑施工企业必须遵守的政策,无规矩不成方圆,如果没有很好的安全方针,那么工人在工作中就如同没有风向标一样,遇到问题时无法合理有效的解决,必须要设立合理的安全方针政策,让企业中的每个职工都有标准可以参照,这样在企业中如果需要开展一些安全管理的活动,就可以非常简单并且不会花费太多的人力资源,每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可以去履行,在日常的工作中就可以遵守公司制定的相关的行动指南。企业根据自身的一些特点,可以制定符合实际的安全方针以及仔细的一些小的要求,在需要的时候就可以很好的利用,企业的安全计划是非常有效的,不但可以制定企业具体的安全目标,还可以做好各种需要的非常具体的计划和一些遇见问题时的措施。
4.2企业必须要建立严格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是非常复杂的,并且是综合了许多内容的一项综合性工作,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工作涉及的知识和各种具体的规章制度非常多,非常有必要在日常的施工中明确做出一些具体的规定,这样一来,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才能更好的运转,工作人员也才能更好的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不会有异议,因为一旦工作的责任不能很好的划分,就不能更好的为企业的建筑和施工做出贡献,需要明确每个人的责任,这样才能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4.3在企业中设立专门负责安全管理机构
为使安全管理体系能够有效的运转,必须要在建筑施工企业的各不同的部门建立一个综合的负责安全管理的机构,并且派遣专门的人员来负责,这样才能更好的为生产做出贡献,必须要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设置负责的部门,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也可以有更好的效果,这个机构不仅需要负责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还需要在关键的时候做出有效的协调,这样才能更好的为企业做出贡献,
4.4企业必须要建立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现在的社会发展非常迅速,信息技术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许多的企业都利用信息技术来简化自身的生产经营的过程,不但可以创造非常有效的劳动效率,还可以改善工作环境,使工作更加轻松愉快,更加方便,在建筑施工企业中也需要设立必要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利用最先进的技术来改善工作的效率。并且派遣专门的人员来管理系统,及时的做出更新,这样就可以在发生问题的时候更快的了解到问题的所在,也能更好的解决问题,所以现代的管理信息系统是对工作非常有效的。
4.5将企业的安全管理进行必要的设计,使工作程序标准化
安全管理流程是非常重要的,一旦有一个非常顺利的工作程序,就能使工作更加详细的进行,并且能更好的做出结果和产生效益,所以需要在日常的建筑施工中将必要的步骤程序化,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涉及到安全管理的相关工作进行非常仔细认真的分析,可以得出有利的结果,再利用结果对程序进行修改,这样才能使工作更加仔细,才能更好的为以后的工作服务。安全管理业务标准化也是非常重要的,必须要进行仔细的设计,才能将各种标准统一起来。
5结束语
建筑工程是综合了许多领域的一个综合的项目工程,在日常的各种施工的情况下都会发生许多不同的情况,最容易发生的就是安全事故,在施工企业设立安全管理系统是非常有效的,并且能够在企业施工发生事故时做出准确的反应,是非常有效的工作,但是由于施工的影响因素很多,往往简单的安全管理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还需要建立综合的系统,才能更好的为施工做出贡献,总之,需要不断的改进各种系统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尽可能的使企业的安全系统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宗华,张华.浅谈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J].河北企业,2012(4).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0 引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的基建设投资项目逐渐增加,由于建筑业的独特性,建筑行业一直以来都是安全事故多发行业。客观来说,我国的建筑安全管理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我国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研究起步较晚,加之受我国经济、科技、技术水平的制约,我国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水平相对较低。
安全文化是在长期安全管理实践中逐步形成、并为广大干部职工普遍认同、遵循和接受的,是以安全价值观为核心的包含安全思想意识、安全观念、道德规范、管理理念、制度建设等在内的多种因素的总和。安全文化作为一个单位或一个行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安全管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本文围绕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的不足,研究通过安全文化的建设和引导,从本质上提高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1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需要分析
1.1 建筑施工企业的特点
建筑施工最大的特点就是产品固定,人员流动大,人员技能参差不齐。任何一栋建筑物、构筑物等一经选定了地址,破土动工兴建后就固定不动了,但生产人员要围绕着它上上下下地进行生产活动。其次,建筑施工露天高处作业多、手工操作,属繁重体力劳动,建筑施工绝大多数为露天作业,建筑施工变化大,规律性差,不安全因素随工程形象进度的变化而改变。
1.2 建筑施工安全文化建设的作用
建筑企业安全文化的实质是以人为本,以文化为手段,激发员工自觉保护身心安全和健康。提高企业员工安全文化素质是搞好安全生产的关键,所以建立安全文化的作用是有利于控制管理者的潜在失效,同时提高操作层的安全意识和控制不安全行为,防止人为失效的发生。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的作用主要有认识的导向、思维的启迪和开发、意识的更新、行为的规范、安全的动力、安全知识的传播等方面。
随着社会实践和生产时间的发展,尽管有了科学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但对于搞好安全生产来说仍然不够。科技手段达不到生产的本质安全化,需要用管理手段补充;而管理手段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管理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被管理者的监督和反馈,对于安全管理尤其这样。
2建筑施工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安全文化建设的本质目的是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文化建设的途径主要围绕安全制度、安全宣传、安全教育、安全观念、安全行为、安全服务等方面开展,建设成果通过以精神的物化产品和行为表现出来,员工通过直观的视听器官能感受到的,是员工看得见、摸得着的,形成普遍存在的实物和理念,来引导安全生产。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容和途径如图2.1所示。
图2.1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容和途径
企业安全管理制度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推进安全制度建设必须从科学制定法规、标准和规章入手,从而促进管理手段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安全观念主要包括企业安全哲学、企业安全精神、安全道德、安全风尚、安全目标等等。企业安全观念是施工企业安全观念文化建设的重点,在整个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起着高屋建瓴的作用。
安全行为是员工安全观念、业务水平、行为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体现,它促进施工企业全体员工积极地参与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活动,把理想、信念、认识转化为实际的行动,为实施施工企业的安全目标而努力。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安全行为建设也是安全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
安全教育是建立安全观念文化的有效手段,通过安全教育可以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最终达到行为安全的目的。安全教育可以从政策、劳动纪律、安全意识和安全信仰四个方面进行。
宣传是安全文化建设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通过橱窗、板报、报纸等方式,对安全知识、安全事项、事故案例、安全警示等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展示,起到最直观的效果,做到安全文化无处不在,确保安全警示常留脑中。
安全服务是安全文化建设的间接行为,也是把“以人为本”的理念和精神落到实处,既要做好现在施工人员的服务,也要做好安全管理人员的服务,从小事做起,从细微出发,让员工感到深切关怀,从思想深处提高安全意识、安全态度,认真、严禁的开展施工工作。
3建筑施工安全文化建设与安全管理体系运行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过程就是使优秀安全文化特征得以实现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企业进行安全培训教育或宣传活动提高企业各级人员安全意识、转变他们的安全态度、规范员工的安全行为,以营造优秀的安全文化氛围,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一般都采用安全管理体系的形式实现。因此,如果能将安全管理体系各要素的运行和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结合起来,不仅能够使企业拥有优秀的安全文化,而且可以减少多项重复劳动。
3.1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体系的联动建设
文化建设与管理体系实施密不可分,每一项管理内容的实施都体现了企业的文化氛围和精神状态,二者相辅相成,联动而生。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每一项管理和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安全生产,也体现了国家“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的联动关系如图3.1所示。
图3.1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的联动关系
3.2 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的相互反馈
安全文化可以通过安全管理体系中“实施与运行”以及“检查与纠正”等要素有效运行实现,具体有沟通、参与和协商、文件化、 事件调查、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通过管理体系的实施,形成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一是安全的重要性的高度认识;二是在危险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三是做到居安思危;四是责任分担;五是强调组织各方的协调合作;六是将安全融入到组织运行的各个方面,成为组织运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3安全文化的持续改进性建设
安全文化的持续改进性是指企业注重不断改进风险控制措施,改进安全管理方法。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对自己的安全工作不断改进,企业不能满足于目前对风险控制的水平,要永远处在一种“警觉”的状态,这和安全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的运行模式相一致。通过“能力、培训与意识、内审和管理评审”等要素的有效运行,实现企业安全水平的持续改进。
4 结论
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切实加强安全文化建设,不仅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单位安全形象、推进和谐建设的需要,也是安全管理中的治本之策。因此,不仅是建筑工程领域,各行各业都要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倡导安全文化带动和引领,提高社会安全生产水平。
参考文献:
[1] 罗勇波,花 丽.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综合评价模型研究[J].化工设计.2010.20(3).
[2] 余成柱.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体系.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3.第35卷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