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现代农业分析

现代农业分析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8 10:30:4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现代农业分析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现代农业分析

篇1

二、现代农业的模式

外向创汇型农业模式。在扩大农业对外开放政策指引下,利用区域优势,采取政策扶植龙头企业或者吸引外商投资,重点发展优质种苗、特色蔬菜、优质花卉、名优水果、优质家畜家禽和特种水产等资金和技术密集型农产品生产,积极纳入农产品国际产销加工储运体系。

龙头企业带动型的现代农业开发模式。就是由龙头企业作为现代农业开发和经营主体,本着“自愿、有偿、规范、有序”的原则,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组织形式,向农民租赁土地使用权,将大量的分散于千家万户农民的土地纳入到企业的开发经营活动中去。这种由龙头企业建立生产基地,在基地进行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和产业化开发的运行模式,是目前国内的一种主要模式。

农业科技园模式。这种科技园区,由政府、集体经济组织、民营企业、农户等投资兴建,以企业化的方式进行运作,以农业科研、教育和技术推广单位作为技术依托,引进国内外高新技术和资金、各种设施,集成现有的农业科技成果,对现代农业技术和新品种、新设施进行试验和示范,形成高效农业园区如开发基地、中试基地、生产基地,以此推动农业综合开发和现代农业建设进程。

因地制宜的园艺农业模式。在充分考虑市场条件和资源优势的基础上,确定适宜当地区域条件和发展水平的产业和项目,引进先进的技术成果与传统技术组装配套,发展立体型、多层次、集约化的复合农业。三、发展现代农业的意义

发展现代农业,可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在现有的工业结构中,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占有重要地位。实现工业化目标,必须重点发展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农业资源的精深加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加快城镇化进程,是实现工业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全面繁荣城乡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必然要求。提高城镇化水平,不仅需要提高城镇和非农产业的吸纳能力,更需要通过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业效益,把大量农业劳动力解放出来,为其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提供条件。只有现代农业发展了,才能搞好搞活县域经济,增加县乡财政收入,增强小城镇发展的经济支撑,形成不同的区域性主导产业和专业市场,走出一条农民循序进城,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城乡和谐发展的城镇化道路来。

农业现代化是全面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和难点。目前,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中国农业还在一定程度上是经营规模小、专业性差、商品率低、生产手段落后和竞争力不强的半传统半现代农业,受到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制约,面临国际和国内市场的双重挑战。同时,中国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又对农业提出了巨大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要满足社会对农业的需要,粗放落后的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是不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只有发展现代农业,才能提高土地的产出率以及资源的利用率,生产出量大质优的安全农产品,保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才能集约节约使用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突破资源环境的瓶颈,满足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需要,进而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产业支撑。建设新农村,无论是促进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还是改善生态环境,都需要以发展现代农业为基础。现代农业建设的成果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成效,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

【摘要】20世纪以来,相对传统农业来说,现代农业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发展现代农业,在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基础上,针对现代农业的特征、模式以及发展现代农业的意义问题谈谈个人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现代农业特征模式

参考文献:

篇2

1农业园区概况

金坛区现有农业类产业园区23个。按产业分,有渔业类9个,茶叶类2个,水稻类1个,畜牧类3个,花木园艺类8个。按级别分,有省级3个,市级14个,区级6个。

2产业概况

2.1水稻产业

金坛区是常州市粮食主要产区,播种面积、产量和单产在常州各区(市)均处于第二位。近5年来,全区粮食种植面积逐年缩小,总产量趋于稳定。2018年水稻种植总面积1.32万hm2,总产量12.47万t,占粮食总产量的66.5%。近年来,优质糯稻种植面积较大,软玉等优质品种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水稻品牌已形成无公害、绿色、有机的金字塔式结构。“黄金村”牌有机软米获评全国百家农产品品牌,与“苏”牌大米等农产品畅销省内外。2017年度“金坛大米”续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2.2茶产业

金坛区茶叶种植面积约为0.14万hm2,总产值1亿元,产量2133t。茶园集中在薛埠镇、茅管会,占全区茶园总面积的96.5%。全区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达0.06万hm2,占茶园总面积45.4%。2018年,金坛区成功创建了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园区分为科技展示区、茶企加工带、名优茶叶基地、林果种植四大功能基地。全区目前有经营茶叶的公司、茶场上百家,龙头企业13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4家。2017年,江苏鑫品茶业有限公司和江苏茅山青峰茶叶有限公司成功入选江苏省级标准园创建单位。

2.3花木产业

目前金坛区花木生产面积0.86万hm2,花木总销售额达3亿元。该区花木种植集中分布在尧塘和薛埠,东部以容器苗及花卉育苗为主,西部以乡土树种繁育为主。金坛花木产业经营模式为“公司+经纪人+农户”,全区共有7000多名花木经纪人,常年活跃在全国的花木市场,70%农户种植的花木由经纪人向外销售。目前有省级和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各一家。

2.4特色园艺

2018年,金坛区蔬菜播种面积0.63万hm2,总产量达19万t,与往年基本持平。食用菌生产规模约为57.2万m2,销售额0.8亿元。目前,金坛拥有蔬菜产业市级及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家,其中省级1家,市级4家,一号农场入选江苏省蔬菜全产业链示范园区和省级蔬菜品种展示中心建设单位。当地的建昌红香芋、朱林无节水芹,具有地方特色且较为有名。红香芋已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证,2017年荣膺“江苏十大人气地理标志品牌”,通过国家质检总局生态原产地保护评定并续评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绿坛”牌无节水芹生产基地创建为全国首个水芹出口一类示范基地。2013年,金坛无节水芹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水果种植面积0.11万hm2,年产量2万t,主要品种有葡萄、桃、梨、薄壳山核桃等,其中葡萄多次在江苏省优质水果评比中获得金奖、银奖。

2.5畜牧产业

2018年,金坛区畜牧业总产值10.67亿元,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14.15%,呈下降态势。2018年,生猪存栏9.79万头,家禽存栏636.22万羽,生猪出栏16.32万头,家禽出栏1680.39万羽。金坛畜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一带两主”的发展格局,即以指前镇为主的畜牧产业带,以家禽和生猪为主的养殖品种。除牛奶、牛肉和禽蛋产量外,其他畜禽产品在满足自给需求外还有一定的对外输出能力。

2.6水产业

河蟹和青虾是金坛的主要水产养殖品种,在业内有“全国河蟹看江苏,江苏河蟹看金坛”的美誉。“蟹池微孔管道增氧生态高效养殖技术”获2009年江苏省政府科技成果转化二等奖,2012年被中国渔业协会授予“全国河蟹产业科技创新奖”。近年来,金坛先后荣膺“中国中华绒螯蟹之乡”“中国河蟹产业先进县”“全国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

2.7三产融合

近年来,金坛区大力实施休闲观光农业提升工程,打造了“山边、城边、水边”休闲观光农业带和“春赏花、夏采果、秋品蟹、冬养生”的四季名片,开始了最美田园、早春赏花、长荡湖美食等精品线路,举办了长荡湖湖鲜美食节、金坛雀舌茶道会、水果采摘节、乡村旅游节、乡村年俗体验节等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通过各种活动活跃农村经济。2016年,金坛获得“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认定,久红农业生态观光园、长荡湖水街、花谷奇缘、一号农场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四星级示范企业”,上阮村、仙姑村、谢桥村获得“江苏省休闲观光农业示范村”。

3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品牌竞争力较弱

在一些特色产品上,金坛区拥有了如“长荡湖大闸蟹”“金坛雀舌”“建昌红香芋”等公共品牌,但和其他地区的品牌相比,公共品牌知名度不高,市场影响力与竞争力不强。

3.2组织化程度不强

金坛区缺乏在全国或全省有影响力、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水产、花木、蔬菜等主要产品仍以家庭分散经营为主,规模较小,产业集中度低,产品质量标准化管理存在一定的难度,同时不利于品牌化经营。

3.3生产成本上升快

在种植业中,除粮食种植机械化程度较高外,茶叶、花木、蔬菜的机械化水平仍较低。近年来劳动力成本普遍上升,导致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成本大幅增加,利润空间降低,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

3.4设施化水平不高

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金坛区设施农业面积稳步提升。截至2018年底,设施农业面积达0.74万hm2,但设施较落后,以简单的大棚、中小棚、防虫网等为主,工厂化种植、温室较少,造成园艺产业抗风险能力不足,产品市场竞争力不足。

3.5产品附加值偏低

金坛区的农业产品多以销售初级产品为主,在产品的包装、分级及净菜加工方面还存在不足,农业深加工企业数量较少,农产品附加值整体偏低,影响农业生产效益。

3.6三产融合度不足

近年来,虽然金坛区休闲农业得到快速发展,但是起步较晚,对于资源挖掘、产品创新还不够。资源优势未能较好地转化成产品优势和经济优势,尚未形成特色鲜明、具有较强吸引力的休闲产品和休闲目的地,与周边的溧阳、句容、宜兴等地相比较,发展水平明显偏低。

4发展建议

4.1坚持品牌创建,驱动产业发展

全面实施金坛农业品牌化建设战略,聚集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和农户力量,全力打造“金坛”和“长荡湖”地理品牌,构建金坛在区域或全国范围内的综合竞争优势和产品竞争优势,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培育新动能。

4.2坚持培育主体,提高组织程度

充分发挥好土地流转平台,培育一批经营规模达6.6~20hm2的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加强对家庭农场主的培训,培育一批以家庭农场主为骨干的新型职业农民,提升规模经营水平。以合作组织和农业企业为主体,通过政策引导提高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同时要加强专业服务组织建设,强化集中育秧、机械服务、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的专业化服务。

4.3加强科技引领,支撑农业发展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农业技术指导部门要加强对农户的生产技术指导,把用于农业示范田、高效丰产田的技术扩大、推广到普通农户,用科技支撑农业发展。同时要帮助农机专业合作社提升农机专业化服务水平,助推粮油高产优质关键技术普及和高效设施农业轻简机具推广,加快提高全区农业现代化水平。

4.4优化产业结构,推动转型升级

推进农业规模集聚,优化产业结构,打造特色农产品区和精品农业区,生产优质、高档、精致的农产品。树立农业全产业链的理念,鼓励和引导企业进行农副产品的深加工、精加工。加强农业技术的升级换代,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步伐。扶持龙头企业的发展,做大做强现有企业,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生产水平。

4.5坚持环境保护,发展生态农业

篇3

现代农业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当前农业机械化使用,为了促进农业的发展必需推进当前农机技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对农业的种植方式也提出了更大的需求,如何实现农机技术的稳定运行对现代农业的发展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农机技术的重要性

1.1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农机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减轻劳动强度,解放大量的劳动生产力。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大量的机器投入使用,各种农业器械帮助农民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传统人工劳作,耗时长,经济收益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下降,往往辛苦劳作一年却没有得到应得的收入,但是农机技术的大量投入,不仅减轻了劳动强度还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益[1]。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越来越高,例如,无人驾驶拖拉机,相对于传统的拖拉机来说,无人驾驶拖拉机每小时作业30亩以上,工作效率是普通拖拉机的3倍;一台无人机一天可播种200~300亩,效率是常规种植的10倍以上,这些技术的应用,让大量的农民从农业劳动中解放出来,转向从事其他的行业。

1.2推进农业的现代化进程

农机技术的使用加快推进了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农机技术能够帮助农民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城乡发展差距,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发展。在传统的农业生产中,玉米的收获是靠人工进行,并且还要用镰刀将玉米秸秆割下来进行集中的焚烧处理,而且玉米秸秆的焚烧会对空气造成严重的污染,不利于人们的生产生活。新型农机技术的使用,让农民在收割玉米的过程中节省了时间,并且玉米收割机的效率高,效果好。有些玉米收获机还增加了储备功率,可以行走卸粮,不影响正常的收割,同时还可以粉碎玉米秸秆,压缩成块,方便搬运,农机技术的使用大大推进了农业技术的现代化进程,帮助农民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2]。

2农机技术推广面临的弊端

在农机技术推广的过程中存在许多的问题,农机技术在管理模式上出现了多种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在农业政策与技术推广方面表现明显,如果一方出现问题,就会造成农机技术受到影响。在前期的农机技术投入上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并且需要培养农机技术的专业人员,由于这些原因导致农机管理人员面对较大的压力。并且在技术管理方面由于农机技术相比于国外发达国家起步较晚,农机管理技术不成熟,制约了农机技术的推广普及[3]。

3创新农机技术管理应用模式

3.1加大宣传力度

在推广农机技术的过程中,加强宣传,并且进行相关农业地区的试点工作,邀请农民进行参观,通过实际例子来获得农民的信任,这就为农机技术的推广有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能够增强农机技术的真实性。

3.2提高技术人员素质

篇4

关键词:

现代农业技术;农业从业者;推广策略

1新形势下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

就当前农业发展方向来看,农业作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农业的发展缺乏技术性的指导,这就导致农业发展速度迟缓,间接性的挫伤了广大农业从业者的积极性。长期以来,我国农业从业者对农业发展都是依靠自己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经验,对新形势下现代农业的技术存在抵触的心理。我国大部分农业发展的地方,存在一定的条件制约,比如经济、政治等。农业从业者没有完全的技术推广体系,对于贫困落后的山区,根本就没有形成农业技术推广的意识。当然,现在的大部分农业从业者专业文化水平整体较为低下,专业性的农业技术推广人才不足。但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对于农业从业者来说,是很有必要的,原因在于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能让农业整体经济水平得到提高,能让广大农业从业者的农作物增产增收,提高整体生活水平,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新形势下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的策略

政府提高重视度,加大宣传力度,让农业从业者意识到技术推广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农业从业者对农业技术推广的宣传力度。农业作为我国第一产业,是工业和服务业的基础。新形势下现代农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政府应该着眼于经济发展的方向,对农业的发展提供技术上的指导和宣传,给农业从业者带来好的收入,稳定第一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相关部门应该重视宣传工作,开展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利用多种宣传方法和宣传途径。例如:电视主题宣传、广播主题宣传、报纸主题宣传、网络主题宣传等等。针对广大农业从业者,举办宣传活动,例如:专题宣传讲座、专题宣传指导活动等。目的就是提高农业从业者的技术推广重视度,从而培养农业从业者自行宣传意识。政府相关部门建立技术推广机构,宣传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纵观农业发展史,它的发展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地改革的。农业技术也在改革过程中彰显的地位越来越明显,加大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能够缩减农业投资的成本,提高农业的产量,实现机械化农业的发展。相关部门根据农业发展中,技术推广的重要性,联系技术推广部门,进行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宣传,在宣传过程中完善农业推广体系,不仅在大城市建立农业推广体系,也要在城乡地区甚至偏远山区建立农业推广体系。针对农业从业者,在建立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中,注重对农业从业者的农业技术问题提供解答服务。政府财政部门加大农业技术推广的财政支出。就目前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技术的推广体系还在不断的完善过程中,农业技术作为农业发展的基础,为了能够更好的推广农业技术,政府财政部门就必须加大资金的投入,完善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的设施和体系,激发农业从业者的劳作积极性,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条件。政府相关部门在宣传技术推广和建立完善的技术推广体系过程中,重视农业专业推广技术人才的培养。农业发展需要农业技术的推广,农业技术推广过程,需要专业技术人才的宣传。推广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会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到宣传的力度和推广的深度。相关部门要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专业知识的培养和教育,提高他们对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视度,更好的为广大农业从业者解惑。政府相关部门在推广进程中,顺应时代信息发展潮流,加大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广大农业从业者建立农业技术方面的信息解惑平台。现今社会是一个信息技术飞跃发展的社会,各行各业都在进行信息化的平台建立。农业发展过程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够完善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的体系。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利用计算机网络的推广力度,建立专题网站,为农业从业者提供专业技术的服务。也可以通过在线服务平台,为广大农业从业者解答农业技术方面的疑难问题。

3结语

农业作为我国的第一产业,它的发展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农业又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在新形势下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推广过程中,从农业从业者的角度出发,注重推广的方法,达到促进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

篇5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3)03-0013-01

黑龙江省的战略目标中,已经明确提出把黑龙江省建设为农业示范区作为战略目标,充分发挥黑龙江省的农业优势,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黑龙江省的农业发展关系着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然而有关调查表明,我国哈尔滨市的农业存在着产业水平不高、农民素质低、科技水平低等缺点。

一、我国建设现代化农业的几种模式

1.外向型创汇农业模式

大多集中在沿海地区,利用地区优势,发展优质种苗、特色蔬菜、优质花卉、名优水果、优质家禽和特种水产为重点。大连市便是最好的例证,具有毗邻韩国和日本的优势,大力发展水产、畜牧、水果、蔬菜、花卉五大优势产业,扩大对日本、韩国及欧洲水产品、蔬菜、肉鸡等传统农产品出口,现代化农业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2.优势农产品产业带模式

农业部通过《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确定了专用小麦、专用玉米、高油大豆、棉花、“双低”油菜、“双高”甘蔗、柑橘、苹果、肉牛肉羊、牛奶、水产品11种优势农产品,规划了35个优势产区。在优势产区中,大力发展优势农产品,同时带动贮藏、加工、运输等相关产业,扩大农民的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

3.都市农业模式

我国大中城市自然资源丰富,基础设施较好,生产力强,劳动者素质高等优势。城市通过产业布局调整、优化生产结构等方式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被称为都市农业,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如农业教育或观光农业。以上海市为例,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丰富城市居民“菜篮子”为主要目标,充分发挥人才及技术优势,改善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农产品布局,合理运用各种高新技术成果,促进产业升级,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以及经济效益。大力开发产品质量高、生产周期短的绿色农产品。在此基础上,不断拓展农业内涵,积极发展农业休闲观光、农产品采摘、农事教育、生产体验和“农家乐”旅游等第三产业,将都市农业与教育、旅游等产业相结合。

4.资源综合开发模式

资源综合开发模式是一种面向市场、依托当地资源、确定发展产业和项目的立体型、多层次、集约化的复合农业。以北京平谷县为例,平谷县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特色。建立了大桃优良品种基地,引进蟠桃、油桃和白桃系列新品种20余个,推广优良品种2万亩,成功地在温室里种植了反季大桃,使蟠桃能够连续供应,新鲜大桃能够周年供应。大桃产业使得平谷县七千多户农民脱贫致富,取得了良好收益。

二、现代农业建设的政策需求分析

1.完善农业政策体系

一方面要完善对不断种粮农民的粮食补贴,提高粮食补贴水平,将农民种植粮食所得达到各行业的平均水平从而促进粮食生产总值的提高;另外一方面要加大农产品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进行农机产品管理的机制改革,科学划分公益性、运营性的农机服务,合理设置农机管辖点,达到优化资源、完善服务体系的目标。

2.完善农村品市场流通体系

一方面来说,要将市场与政府相结合,转变政府职能,政府要通过把握现有的农村品流通体系,结合当地市场特点,改善市场环境,限制产品垄断,鼓励竞争,促进流通市场的规范,完善现有农村品的流通体系,使其达到现代农业发展的标准与要求。此外,还应完善现代农产品的物流体系,以绿色生产的观念为依托,加强绿色农产品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尽可能消除流通过程中的污染,科学规划农产品的运输和包装,降低农村品在运输过程中造成的污染及资源浪费。同时增强农产品的外观设计,在整个流通过程中,农户对生产供应商在规模、流通形式、交易方式上进行审查。

3.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

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根据我国现阶段国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工作:(1)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稳定家庭责任承担制,从而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建立合理的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优势。(2)扩大农民收入渠道,增加农民的收入。严重制止侵害农民利益的行为,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积极发展高品高质的优势农产品。推动乡镇企业的发展,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各类农村服务业、与大企业配套的企业和资源节约型企业。对农民普及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促进科学种田。

4.发挥区域比较优势

国家在财政政策或区域政策方面,要对西部地区有所倾斜,对西部贫穷、偏远地区投资补贴、培养人才等方面进行扶持,内力外力共同结合,促进区域经济走入协调发展的轨迹。

5.提高农村劳动人员文化素质

一方面,要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科技素质,建立有代表性的农业科技示范村、示范户,发挥带帮扶作用,对农民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劳动技能以及思想觉悟。可对其颁发考核证书,鼓励其他农民,带动整体素质。另外,还应提高农民的法律素质,必须结合地区的相关法律规定,定期对农民进行普法培训,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使农民做到知法、懂法、守法。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