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8 10:30:4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化学医药专业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本专业群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现形式,推进专业建设上的校企深度融合。建立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塑造一支专兼结合、行业背景浓厚的教学团队,完善实验实训条件,加强顶岗实习的管理,建立健全质量监控体系,提升化学制药技术专业的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管理水平。紧紧围绕石家庄“药都”建设对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以专业群建设为核心,将本专业建成制药技术及相关专业准技师、准工艺师培养基地;成为石家庄地区中小企业应用技术服务中心和职教资源共享中心;成为产学研结合、工学结合的示范。
二、“2+1”人才培养模式
石家庄市2006年制订的《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五大基地建设的意见》中指出:“我市在十一五期间要集中精力抓好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循环经济化工示范基地、信息产业基地、装备制造基地、纺织服装基地等五大基地建设”的大产业、大基地、大园区、大项目的特色产业体系,到2010年基地实现销售收入466亿元,全市实现销售收入860亿元。根据这个目标,制定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将化工支柱产业建设人才需求,作为专业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办学过程中,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专业改革发展道路,树立以行业、企业为依托的产学研结合的专业建设理念,成立以行业、企业专家、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为主要成员的专业指导委员会。企业参与专业建设,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并在学校建立研究开发机构和实验中心。学生在企业实习、顶岗工作或参与企业科技工作,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共同育人。根据职业岗位群对知识能力素质的实际需求优化组合课程体系。本着“人文课程、社会课程、技术课程并举,核心技术为主线,专业主干课为中心的教改方针”,破除“老三段”课程编排观念,按照实践教学占50.0%,技术等级为中级工的要求,实现专业基础、专业技术、技术应用能力三提高的目标。把实践教学内容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形成“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1 以生产型校内化工中试车间为依托,全面推行以生产型实训为特征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加大生产型实习比例,充分利用校内化工中试车间和1 5个校外实训基地,使学生直接参与生产过程,使生产型实训占实践课时50%以上。校内化工中试车间完全按照工厂实际设计、安装,是一个小型化的化工生产车间,实现了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与企业工厂的“零距离”接触,为学生生产实习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校内教学平台。车间设计安装合理规范,涵盖多学科的教学内容,可以进行“化工原理”、“化工仪表自动化”、“化工机械”、“化学反应工程”、“化工设计概论”等多门课程的实训教学。15个校外实训基地可同时容纳300名学生进行顶岗实习。
2 积极开展“2+1”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调整学习时间分配,由原来5学期在校学习,1个学期毕业实习,调整为2学年在校学习,1学年到企业或生产型教学工厂进行真实工作环境的生产型实训和顶岗实习。实训实习期间,由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全程跟踪指导,将工学结合紧密的课程带到工厂,有针对性地进行授课,聘请企业的技术人员共同制定实训课程内容和计划,充分利用企业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提高授课效率。部分学生第6学期的顶岗实习安排到石家庄制药集团、唐山三友集团、河北健民制药集团等企业进行。同时,将毕业设计课题与企业的实际问题相结合。通过对专业课程的科学分类,构建2年在校内为主完成的课程与1年在生产性实习过程中完成课程的课程体系,理顺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在教、学、做过程中的关系,明确职责,研制出该专业“2+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方案,确保职业能力培养的有效性。
3 加大“订单式”培养力度
做好与石家庄化工化纤厂、河北正元集团等不同企业的合作项目,细化和完善订单培养计划,使订单式培养计划和专业培养方案有机结合,建立用人单位对订单培养学生的质量评价制度,提高培养水平。在此基础上,增加订单培养的企业数量,经过3年努力,到2009年使订单培养的合作企业达到3个,每年订单培养学生数达到30人以上。
4 增加技能证书的种类,提高获取证书的质量
一、关于水路:
确定取热水用具的品种,是用太阳能热水器、电热水器、还是使用管道煤气或瓶装直排式燃气热水器,注意水压是否够大,管道一般采用φ20mm大小,现在市面上管道材料有PPR(接口弧焊)及复合管(有保温作用),注意接头用镀铜钢管拧紧后试水,卫生间应进行48小时的试水压,冷热管尽可能从吊顶上面穿过。
二、关于电路:
电路为分强电和弱电。
工程开工后,我们首先就是敲打,为灯具、开关、插座等定位,进而剃槽、走线,这就是强电电路布线。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无论是办公、家居,智能化体系进入室内的浪潮已逐渐兴起,家居布线的范围扩充了许多。除强电线路日趋复杂,弱电线路也日渐丰富多样,对家庭的影响越来越大,家中多部电话、多台电视、电脑上宽带网、多台电脑连网、背景音乐、家庭影院共享,自动报警可视对讲门铃、电视监控等系统在家庭中的实现已成为可能,怎样实现科学布线呢?
智能家庭布线系统所有线路的汇总在一个小盒子――弱电管理箱,上面是电视、电话、电脑等弱电分配系统,它是家居智能布线的核心,通过管理箱把居室的各个布置点一对一的连接起来,组建起一个很完善的家庭布线系统。这种全新的布线方式从故障的发生率、使用效果、系统的统一操作管理以及为将来的存想以及检测、维修等方面都比传统的布线方式有很大的优势,具体如下:
1、使用多台电脑只需付一台宽带网的月租费:由于已预埋了足够的线缆和网络信息接口,所以当新的管线线缆入户时,不必花大量的资金开槽铺线或拉明线;可以在每个有需要的房间使用同一台影牒机,电话上网,电话、电脑、住处面板、宽带网络可以共用。可省去所有普通电话线及部分信息面板购置费。
2、不仅支持电话、传真、上网、有线电视、视频点播等功能的应用,还可为日后消防报警、安全防盗、空调自控、照明功能、煤气泄露报警、水/电/煤气三表自动抄送功能做预置。同时还采用模块化设计,各功能模块和线路相对独立,即使单个家电设备或线路出现故障,也不会影响其他家电的使用。
中职医药化工专业是改革开放以后, 为了迎合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需要而设立的。中职学校的毕业生主要是为生产企业培养一线操作工, 中职毕业生应该是社会上最实用的知识与技能兼具的人才。我国医药行业起步较晚,发展得不完善,同时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也相当迅速,每年有大量的大学毕业生,在当今整体就业环境不佳的情况下, 中专生就业形势格外严峻,就业压力就显得格外加重。因此必须对医药化工专业中职学生就业途径进行探讨,以促进医药化工专业的健康发展。
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社会认知程度低。由于人们长期以来对化工专业存在偏见,认为化工企业都是污染较大,对人体有一定危害;尤其对现代的医药行业认识不足,大部分家长不愿让孩子学习 医药化工专业,即时学习医药化工专业也不愿意让学生去相关医药企业就业,所以该专业学生人数及毕业生就业问题就成为突出性的问题。
用人单位对中专生认识不到位
医药 企业不切合实际地对一些并不需要大学生的岗位招聘大学生。这种做法即造成人力资源和智力资源的浪费, 又使从业者觉得大材小用, 怨而不敢言, 使工作情绪受到压抑, 不能激发专业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潜力。企业用人上的错误定位, 使大学生占据了适合中职生的就业位置, 也破坏了人才的流动。另外,用人单位在招聘时要求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招之就用,注重实用。
学生的就业观念保守
学生在就业时要求工资高、环境好、单位大。其次是就业范围窄,习惯在本地寻找就业机会,有守着“家”的观念。另外强调所找的工作和所学的专业一定要一致,怕吃苦,过于强调自我享受。
自身素质不高
首先是对专业理论知识掌握的不系统、不扎实,学习存在浮躁的心理。其次是综合素质不强,交际沟通能力弱,敬业精神、共处协作能力差。另外是动手能力差、独立工作能力欠缺,缺乏创新能力。
对医药化工专业中职学生就业建议
深化教学改革,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课程改革,制定校本教材,与生产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修改教学计划,全面为学生就业服务,是实现充分就业的关键。坚持以学生就业为本,创新办学理念。学校不仅是把学生招进来,更重要的是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这就要求学校在人才的培养上要面向人才市场,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出发,对医药化工专业课程设置进行调整,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强化专业技能训练。专业技能是选聘人才的首选因素,是求职者与用人单位实现对接的直接因素,掌握扎实的专业技术能力对于学生的择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理论基础较差,而培养的主要目的是为企业培训一线操作工,职业技能对医药化工专业中职学生而言是生存的主要手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大技能训练的力度,强化专业技能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适应企业对学生的需求。
加强就业基地建设,强化办学模式。将学生毕业实习基地和就业基地结合起来,实现实习就业一体化,开展多种形式的素质训练。采取企业和学校联合培训的模式,紧贴用人单位和学校毕业生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岗前职业技能培训。毕业生在学习技能的同时,对企业单位用工制度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有利于毕业生尽快融入企业中去,缩短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磨合期,促使学生早日成才。
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代, 职业的变化也是随经济和产业结构的变化而改变的, 一次就业很难是终身就业,。要准确定位,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从低层、一线、基层做起,逐步掌握各项技能,以适应社会对学生的需求。充分认识自我,理性就业。树立自主创业的思想。
合理规划,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根据这一规划,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培训。在计划的实现过程中及时的修正,不断的完善,增强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激发学习的热情。加强道德的修养,培养良好的个人行为规范。只有高素质、高品位的人,才能得到用人单位的信赖。强化专业知识的学习,夯实理论基础,提高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扎实的基本技能是中职学生自我发展、生存的基础。
强化就业工作指导、保障就业信息渠道畅通。就业指导工作是一个综合性、复杂性、系统性的工程,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服务意识,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全过程、全方位、全时空的服务。扩大就业指导范围。就业指导工作现在已不是单纯毕业生的工作,因此要从新生入学抓起,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特点,运用不同的形式,进行分类指导,提高就业指导的有效性、针对性。深化就业指导内容,开展就业市场的调研、分析,获取更多的就业信息。了解用人单位对就业岗位的要求,把握就业指导工作的主动性。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了解毕业生的工资待遇和福利,掌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质量。
[参考文献](1)张培德,蒋明军,朱坚强.就业与职业——《一把握通向社会的钥匙》.上海:上海中医大学社。
1.1轻视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它与理论教学互相促进,互为补充。但传统观念上一直将实验教学视为理论教学的附属品,定位于辅助教学的地位。长期以来,物理化学实验教学发展缓慢,重理论,轻实践,教学内容陈旧,教学程序僵化。一些医药院校甚至只象征性地开设一些最基本的物理化学实验,学生按实验书上的步聚和方法机械地进行实验。这种教学模式,局限于实验技能的训练,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性,学生学习兴趣不大,实验积极性不高。
1.2实验内容与专业联系少
物理化学实验在药学专业实验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所涉及的基本研究技术和研究方法是后续药学专业课程尤其是药剂学的技术基础。但现行的药学专业物理化学实验内容,更多的是从化学的角度去设计,没有结合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对实验进一步选择、扩展和深化。目前很多医药院校开设的物理化学实验项目并不能真正体现物理化学原理和技术在药学中的应用,尤其是缺乏与药学相关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
1.3实验仪器设备更新缓慢
物理化学实验主要是测定物质的理化性质,因此需要相应的仪器设备。近年来,随着现代实验科学技术的进步,涌现出了大量的智能数显式仪器。这些新仪器的使用,不仅使测量过程更为便捷,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他们毕业后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但有些院校由于对基础化学实验不够重视,实验经费投入不足,致使仪器设备老旧,长年无更新换代,从而影响了实验技术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1.4实验数据处理方法落后
物理化学实验结果得到的是一系列实验数据,目前大多数学生仍采用传统的数据处理方法,即通过计算器计算、用坐标纸手工作图以获取斜率、截距,或在手工绘制的曲线上作切线等。由于物理化学实验数据量大,处理繁杂,这种方法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处理结果易出现人为误差,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教师在批改实验报告时也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核查其计算结果。因此,有必要选择适当的计算机应用程序来辅助物理化学实验教学。
2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2.1构建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并重的教学模式
近年来,创新人才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实验教学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重要手段,有着课堂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改变传统观念,重视实验教学,建立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并重的教学模式。笔者所在学院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经过论证适当减少物理化学理论课的学时,增加实验课的学时,并将物理化学实验从理论课中脱离出来,作为一门独立课程列入专业教学计划,单独计算学分。同时,根据实验课单设的要求,对物理化学实验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对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注重对学生综合动手能力的培养,保证实验教学质量。
2.2优化实验项目与内容,突出专业特色
药学专业物理化学实验在实验项目选择与内容设计上除了体现物理化学原理的应用外,还必须突出药学专业特色,以便更好地在有限的实验操作中锻炼、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的能力。
我们对原有的物理化学实验教学内容体系重新进行了设计和调整。首先,对实验进行整合,减少一些重复性的实验内容和操作,多出的学时用于开设新的实验项目。如电解质水溶液电导的测定和应用和电导法测定临界胶团浓度这两个实验使用的仪器都是电导率仪,而且电导测定所需时间较短,于是将两个实验整合在一起同时开展。实验中需要用到超级恒温槽,恒温槽的相关知识也在此实验中一并讲解。这样做虽然需要学生提前了解表面活性剂的相关知识,但避免了仪器重复使用,提高了实验效率,节省了学时。其次,对一些经典物理化学实验项目测定内容进行了调整,尽可能地改用实际的药物,使其更好地体现在药学中的应用。如将凝固点降低法测定萘的摩尔质量改为测定中药注射液的渗透压;将三组分相图绘制中的水-醋酸-氯仿体系改为吐温-薄荷油-水体系制备药物乳剂;将蔗糖水解速率常数的测定改为同样符合一级降解动力学的硫酸链霉素水解速率常数的测定等。再者,新增一些与药学密切相关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如药物有效期的测定,给学生提供的药品有盐酸四环素、维生素C、金霉素、硫酸链霉素等,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独立设计实验方案,提交教师审核后,安排实验顺序和时间,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后再做出整体评价。
在新的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体系下,不仅实验项目数增加了,学生有机会接触更多的实验内容和仪器,锻炼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且突出了知识点在药学领域中的应用,让学生明白物理化学和自己专业的相关性,提高物理化学及实验的学习兴趣。
2.3更新升级实验仪器设备
物理化学实验需要较多的仪器设备,这些仪器设备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实验结果。随着技术的发展,仪器推陈出新。笔者所在的学院近年来就投入经费逐步对一些仪器设备进行了更新换代。如更新了电子天平、数字式压力计、数字温度温差仪、数字贝克曼温度计、自动指示旋光仪、数显式恒温槽、数字电导率仪等常规仪器,同时也添置紫外、红外、荧光光谱仪及气相、液相色谱仪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大型仪器。这些仪器极大地提高了实验室装备水平,满足了各种实验需求。
现代实验仪器价格昂贵,为避免浪费,合理高效利用资源,物理化学实验在项目选择和内容设计上,也充分考虑到药学专业特色,所开设的实验内容尽可能与药学专业融合,充分利用现有药学实验仪器设备。在经费允许的条件下,结合药学专业课程实验教学的需要,共同添置现代实验仪器,供物理化学实验及后续专业课程实验使用。
2.4计算机处理实验数据
目前计算机应用逐步普及。计算机除了采集实验数据外,还可对大量的、繁琐的物理化学实验数据进行快速而准确的处理。现阶段大学生群体中计算机普及率较高,我们提倡学生使用计算机软件来处理实验数据和绘制图表。
Excel、Origin等是使用最多的数据分析软件,学生利用这些软件可以方便地进行数据批量处理、作图、线性拟合、非线性曲线拟合等步骤处理,快捷准确。笔者曾在所教授的班级进行试点,先向学生详细讲授软件的使用方法,然后要求他们用软件处理数据和作图,再打印出来。由于避免了繁琐的人工处理过程,这一要求受到学生的一致欢迎,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所得表格和图形整洁美观,有的学生甚至用word软件来写实验报告。经过几轮试点,逐步推进,现在计算机软件处理实验数据已成为物理化学实验的教学要求之一。随着数字化校园的发展,我们更期待有一天能实现无纸化实验报告,即学生网上提交报告,教师网上批改并反馈结果给学生。
此外,学生在物理化学实验过程中,获得了一系列的实验数据,通过实验数据一般不能马上得知学生的实验是否成功,往往是在实验结束后的数据处理作图过程中才发现问题,而此时,为时已晚,只能另找时间进实验室补做。为解决此问题,我们利用计算机将相应实验项目数据处理的有关公式和流程编写成一个系统程序,学生做完实验后,把数据输入程序中,可立即得出实验结果并绘出相应的图形,从而判断实验成功与否。若不符合要求,立即查找实验失败的原因并当场改正。
2.5开放实验室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前言:职业意识即职业人在一定的职业环境中形成的职业认识、情感与态度,它是以职业基本知识为基础、职业价值为核心、职业情感为动力、职业生涯规划为载体、指导就业为落脚点、职业理想为最高目标的多维度思想形态。职业意识的形成,是一个由肤浅趋于深刻、由模糊趋于鲜明、由幻想趋于现实的发展过程。高职学生正处于职业意识成熟阶段的前期,处在职业社会边缘地带,但已经开始向职业社会过渡,进行着低层次的职业选择,并通过某些实践体验职业社会对某些职业的要求与态度,以求更好地完成职业定位,树立良好的职业意识是他们当前学业和毕业后择业、就业、从业、创业的思想基础。学生如果不具备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能力也就无从谈起,培养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的战略目标也就无法实现。
联系化工行业的特殊性,结合化工行业需求,开展职业意识教育势在必行,既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更是社会、企业、学校、师生成长发展的要求。笔者认为化工专业实践环节是职业教育高年级阶段与专业课相配套的重要的实践性环节之一,更是职业意识培养的良好载体。要做好职业意识的培养工作,重点在于实践过程中敬业精神、诚信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协作意识等方面的培养。
一、敬业精神是树立职业意识的根本
敬业,顾名思义就是尊敬并重视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去努力或经营,抱着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去完成自己的工作,做到善始善终。了解专业才能热爱专业,热爱专业才能敬重自己的职业,将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专心致力于事业,千方百计将自己的事办好,并从努力工作中找到人生的意义。化工行业的特殊性必须要求就业者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必须严格地按照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进行操作和日常运行。良好的就业精神的培养必须从化工操作的第一天开始,也就要求从我们的学生踏入实训室的第一天开始。专业实训环节培训的不仅是学生的专业知识的应用,同时还包括学生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职业化的应用,就是培养学生开阀门、开水电、用试管等操作方法和步骤的标准化、规范化、职业化。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最根本的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就业精神。
二、诚信意识是树立职业意识的保证
总书记提出“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其中“以诚实守信为荣”将在增强大学生诚信意识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诚实信用是立身之本、发展之道,离开了诚信,人就会言而无信;言而无信的人往往会践踏道德,漠视法律。尤其在科学研究和实际生产中更加需要诚信,需要严谨的科学态度、真实可靠的实验数据和操作参数,任何一个虚假的数据或者参数均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目前我们大学生受到诚信缺失的影响,出现了考试作弊、作业抄袭、数据编造等缺乏诚信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仅不道德,同时还违反了学校的规定。学生如果在学校实训初期就将此习惯带入日常实训环节,必将会出现随意操作、编造数据等不良职业习惯和形成较差的职业素养,丢失了职业人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同样也丢失了就业空间和发展机会。因此在实践环节中我们要求学生数据的准确性、可重复性,对于数据编造行为在提前教育的同时,加重了处罚力度。我们还编写了学生实践过程中的诚信档案,作为最终考核结果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以促进学生在实践环节中数据和参数的准确性、科学性,使学生养成诚信意识,为树立良好的职业意识提供基本保证。
三、创新意识是树立职业意识的促进剂
早在1999年国务院就在下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转变教育观念,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要重视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充分说明了在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专业实践环节不仅是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盘点过程,还是学生进行实践、创新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最佳平台。因此在《精细化工综合试验》、《精细化工产品开发》和《毕业设计(论文)》等课程专业实验实训中,我们特别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由于这些课程本身就是综合性很强的实践课程,牵涉到学生的基本试验技能、设备常识、电工、分析等多方面的知识,为了让学生在实验实训中树立创新意识,进行创造性思维,一方面我们改革实验实训任务:选题以学生为主,结合就业需求和就业方向,尽力保证每个学生完成课题的独立性;对于学生实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引导、督促学生查阅文献和集体讨论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并引导学生对我系的实验实训装置进行革新;制订灵活的评分标准,根据学生的实训任务进行评分给出设计课题和加工任务。另一方面,我们积极利用学院科技节、省创新大赛、国家挑战杯等平台,引导学生积极创新。学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不仅在学院层面年年获奖,还获得了省创新大赛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三等奖四项的良好成绩,多件作品被列入校史陈列馆。这些都触动了学生的创新改革热情。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学生的创新意识、实验能力得到了明显的加强和提高,也促进了学生职业意识的树立。
四、竞争意识是树立职业意识的动力源
高职生的培养主要是面对市场,就业是教育的主旋律之一,而目前的就业市场是通过竞争机制来配置毕业生劳动力资源的。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即意味着参与竞争,而竞争的规则是优胜劣汰,毕业生只有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才有较强的竞争力在就业市场中确立自身的优势地位,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找到满意的工作。
竞争意识是可以培养的,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倾向于看他们喜欢的东西,还有就是看与他有关的东西。这就是说人更容易感受到与他相关的事物。大家天天都能在电视上看到股票信息,可是看到之后,不炒股的人往往跟没看到一样,什么也没看懂,什么也没记住,而股民们却非常敏感,看得懂记得住,还有很多分析和判断,甚至要采取一些行动买进卖出。因此,是否带着主动的竞争意识完成一天的工作,决定着一天实训工作的好坏,也决定着整个团队、整个实训小组乃至将来的整个公司是否有竞争活力,同样还决定了自身的发展潜力。加强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就是要学生知道自己将来在社会上凭什么去竞争:优秀的思想品德、强烈的竞争意识、过硬的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通过对学生专业实验实训的锻炼,通过考核工作的细化,将创新和改革设定为加分条件,组成小组团队进行实训操作竞赛等多种方式,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参考文献:
[1]万苏文.高职专业实验实训中职业意识的培养[J].职业教育研究,2004,(5):84.
[2]黄国标.培养大学生就业自主意识和竞争意识的探讨[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4,(12):45-47.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7(b)-116-02
高职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根据社会对药学人员培养要求,根据药学专业就业技术岗位的职责、任务,培养适应我国医药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与岗位相适应的业务能力、全心全意为人民卫生医疗保健事业服务的人才,具备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具有相关基础医学、药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体地说是在生产服务第一线,具有药品生产及药品质量检验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药品销售队伍的营销人才、医院临床药学的药剂师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才。为了培养合格的人才,在教学内容上应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体现知识的应用、药学技术的更新。根据药学专业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制定培养方案,基本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应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的重点理论教学。应特别强调实践技能培养,使学生掌握药学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基本技能,毕业后能很快适应药品的生产、检验、流通等工作岗位[1]。为避免或减少教学与使用脱节现象,我们对理论和实践教学“一体化”进行探讨,就是将理论教学搬进实训室,在实训室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是指学习专业理论与操作技能在同一时间段、同一场地,由同一名教师来完成。这名教师既要讲理论,又要讲实际操作,还要依据本次课的具体要求选择相应的实际操作方法和操作手段与课堂化教学相结合,而且还要对教学内容、要求进行详尽地分析和讲解,然后学生才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执行和完成技能训练计划所提出的各项要求,把理论和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
“一体化”教学的合理性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完整和统一,是职业教育领域中一项重大的教学改革成果,它对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有着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对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职业能力的形成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2]。
1 坚持以技能为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一体化”教学中,操作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部分的合理配置,是以技能为主,以操作理论知识为导向,形成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统一实训模式。坚持以技能为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执行专业操作理论与实际操作交融并进的实训课“一体化”模式。“一体化”模式的首要环节是实现课堂化。作为实习教学载体的课堂化和教学现场之间既可以先理论后实践,又可以先实践再理论。这种随时的机动性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枯燥的课堂教学注人了新的活力。
“一体化”实习教学的实施,不但促进了专业知识能力的提高,而且促进了实习教学的进一步深化改革。以药物制剂工为例:首先要求教师对GMP各个工序及压片机、(软)胶囊剂、制丸机、滴丸剂、注射剂、铝箔包装机、沸腾干燥器、干燥制粒机等剂型和设备的要求进行说明,对其各要素的特点及注意事项进行现场讲解和演示,然后对操作进行深入的流程分析,特别对各个要素的操作方法及操作技巧要有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将自己学到的技能、技巧有效地利用到操作过程中去,最终达到本次课的教学要求,学会药物不同剂型、设备生产操作及GMP的运作流程。“一体化”教学就是要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用理论指导实践。教师要针对实际操作出现的问题,再用课堂上集中指导的方法,运用理论知识,解释操作中所出现的问题。
在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时聘请医药销售人员、药检所、药厂高级技术人员参与,以完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教学改革,在实训室进行直观讲授、处方讨论、工艺流程的探讨,随后让学生做,教师总结。同时在实训室利用多媒体课件等形式开展教学改革,教与学互动,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中,教师结合生产实际及用药情况等开展现场教学,分析用药的道理、用药注意的事项及药品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2 “一体化”实习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3]
“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对教师的授课能力界定了新的标准,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有较强的专业能力;要具有娴熟的操作能力。无论从知识到专业,还是从操作到方法,都需要教师不断进行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尽快地成为具有双师型的合格实习指导教师。要教好学生,教师首先要提高技能水平,强化实践活动,为避免和减少课堂教学与实践脱节,任课教师每年应有一定的专业实践,学习相关的药学实际经验。
双师型教师及对教师双师能力的培养是我们教育改革中的一项新的重要课题,对其基本要求是:专业教师要接受专业教育,有相当的专业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实习教师要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具备专业实践能力和实习操作能力;双师型教师要具备专业知识、理论业务能力和社会能力;要同时具备专业教师能力与实习教师能力。
3 “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及对教学设施的要求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将课堂搬进实训室,让学生先理论后实践,和先实践后理论穿行,真正将理论贯穿与实践中[4,5]。同时:
3.1 开设第二课堂
如每周定期开放实验室。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在教学过程中带学生到药厂、药检所、医院等单位参观、学习,开阔眼界;带学生到山上实地采药、认药,以达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目的。
3.2 组织教师和学生参加实践
组织教师定期到实习基地进行专业实践;组织学生就近参观实习医院、药厂生产基地;参与医院药剂科药品的调配、保管、使用能力的实践;参与药检所对药品的抽查检验的实践;参与药品生产、质量检验、营销的实践;熟悉药品的生产、检验、流通、使用等环节的实践。
以技能见长的职业教育应具备统一规范的专业教室、实习场地和与实习相配套的教学设施,这有助于“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开展。
3.3 实训课应有足够的实验教学仪器设备
当教学计划确定之后,完备的实习教学设施是进行“一体化”教学的必备条件。如:开设药物检验专业的实习课应有模拟药物检验室;药物制剂专业应有模拟GMP车间;医药营销专业应有模拟药店;临床药学专业应有模拟药房等。分别设置相应的仪器设备,如药物检验专业设有电子天平、紫外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电泳仪、溶出仪、崩解仪等仪器设备;药物制剂专业应有压片机、胶囊剂、制丸机、滴丸剂、注射剂等设备。对学生动手能力与操作技能的培养是职业教育得以发展的主题,如果没有这些教学设施,就谈不上发展职业教育了。
3.4 教学文件要匹配
为提高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效果,学校要制订一套适合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如: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制订要突出岗位、岗位群的能力培养,适当削减理论课学时数,加大实践教学学时数。由于统编教材理论性太强,需要编写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校本教材。另外,为了真正达到教学目标要求,教师在制订授课计划、书写教案时,打破传统的2课时一堂课的授课计划,变为4课时一堂课,从而保障了学生动手演练的时间。
4 “一体化”教学对教材的要求[3]
教材是执行学科教学大纲具体化的资料,是课程的载体,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实训教材既要符合教学大纲的内容要求,又要执行国家职业标准。我国实训教材的现状决定了“一体化”实习教材要进行全面整合,才能体现少而精的原则。从教育创新的角度对待教材,应该提倡将专业部分划分成两本教材:专业基础课教材和专业技能教材;教学也可分为三部分:文化课、专业课和实训课。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实训环节依然薄弱,实训教材未成体系,问题较多。教材简单,师生之间只有一些共用教材,缺少功能部分的参考教材;教材内容尚不能舍弃传统学科体系观念,更新慢;操作理论与操作技能分成两门教材编写,理论与实际的衔接不够紧密,不利于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总之,“一体化”教材的编制应考虑其结构、功能及形式的多样性;应注重和强调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原则;应突出技能、突出实践、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逐步促进学生技能、技巧的形成。
我国职业教育正面临着改革的新形式,由于教育改革、教育思想的改变,培养目标的确立,研究新教材,实现专业教材内容整合是职业教育教材改革的必由之路,也是当务之急,更是“一体化”实习教学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药品生产企业和药品营销队伍不断壮大,药品使用单位的高标准、严要求的用人标准,对药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药学教育也应与时俱进,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模式,根据培养目标,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改革,提高药学专业学生的技能,以满足与适应社会对药学人员的需求。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方法是培养药学人员实际操作技能的重要方法。
综上所述,理论实训课“一体化”教学不仅是国家职业教育的需要,是整个职业教育技能人才培养的一颗重要基石;也是实训环节教学改革的重大突破。我们要在实验中加大改革投入,加强实习课“一体化”教学的管理力度,通过这一环节的成功来实现培养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史奎章,齐建华.高职高专药学专业培养模式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6,13:131.
[2]王媛.论高职院校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现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23(12):17.
[3]刘国军.实习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6,3:19.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9-0033-02
作为生命科学和医学的前沿交叉学科,免疫学理论体系和应用技术的高速发展推动了生物学、医学、药学乃至整个生命科学的发展。生物制药专业的学生具备相当的免疫学基础知识,掌握一定的免疫学研究技术,将对其以后的学习和研究工作产生深远影响。因此我院2011年建立的生物制药系将《免疫学》设为必修课程,该课程具有内容抽象、逻辑性强、知识点更新快且与医学联系紧密等特点,而我们生物制药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计划与医学专业不一样,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同,这使免疫学成为难学课程之一,因此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是每个免疫学教师必须不断思考的问题[1]。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尝试使用了体验式教学模式以期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体验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体验为主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规律,针对某一知识点创造教学情境,可通过一些游戏和环境模拟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其教学方法很多,常见方法有主题游戏、情景还原、分小组讨论及案例讨论等[2]。学生通过体验式教学可深切感知并领悟知识,并在获得乐趣的同时可验证知识的可靠性,这种教学氛围既能愉悦学生心情,又能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乐趣。
一、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法
我们所采用的体验式教学模式为多元化教学,包括案例分析、主题游戏、论文导读以及小组讨论等,使学生亲身参与到教学中来,在学习中开放心灵,从而体验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其具体实施包括4个环节(见图1)。
1.通过案例分析体验式教学让学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免疫学是一门临床学科,如果单独介绍书本知识,而没有医院、病例和医药公司等方面的案例分析,学生就会感觉学习起来干巴巴的,没有实际意义,从而导致教学效果甚微。我们在课堂上导入为当今社会所熟知的艾滋病、风湿性关节炎等免疫性疾病,和学生一起讨论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让学生思考如何针对这些疾病的病理机制进行药物设计。也可以针对免疫学技术在临床医学诊断和生物医学研究中的运用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例如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用于乙肝病毒HBsAg诊断的原理和过程,以启发学生思维。这些举措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2.寓教于乐,漫画、主题游戏体验式教学。传统的免疫学课堂教学,多采取“填鸭式”教学方法,大量枯燥的免疫学知识,不但让学生无所适从,还会对本科程产生“厌学”心理[3]。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拟在采用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上,选用大量图片、漫画、视频等教学工具,采用图片启示法能使学生更好、更快、更形象地掌握所教内容。例如,讲B淋巴细胞时,我们选择“B细胞的一生”这组漫画,使得学生的课堂气氛骤升,课后学生也对这组漫画记忆犹新,明显加强了对B淋巴细胞的认识和记忆。此外,针对免疫学名词概念多且难以理解的问题,我们设计了免疫学名词猜猜看游戏,即一个学生站在讲台上,背对黑板,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个免疫学名词,下面同学给他描述这个名词的功能和行为,讲台上的同学根据大家的描述来猜,在热烈的游戏气氛中,大家对这个概念的认识和理解显著加深,学生在快乐中完成了学习的过程,通过体验将老师讲授的知识化为自己的知识。
3.通过论文导读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对免疫学的兴趣。在工科院校,免疫学课程的培养目标即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免疫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该领域内的最新研究进展,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能独立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免疫相关问题。基于此目的,我们利用第二课堂进行免疫学论文导读,例如讲授完树突状细胞后,教师以题为“DC-CIK细胞体外抗淋巴瘤细胞的免疫效应研究[4]”进行导读,并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这种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互动形式,有如剥笋般层层深入阅读文献,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DC、CIK细胞、细胞因子、细胞表面抗原等知识点的理解,另一方面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也激发了学生的科研热情和创造力。
4.以专题讲座和课外兴趣小组的形式演示免疫学新技术。建立伊始,我院就成立了本科生导师制这种“2+2”的培养方案,以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免疫学技术已广泛应用到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如果不了解这些技术和方法,学生在阅读文献时会遇到很多障碍,也很难建立自己的科研思路。针对这些问题,利用本院现有资源,我们以专题讲座的形式给学生现场演示免疫学新技术,例如流式细胞仪技术、共聚焦显微镜技术等,以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并可激发对免疫学有兴趣的学生成立科研小组。这样一种教学实践,不但加深了师生之间的联系,而且提高了学生的科研创新意识,我们成立的科研小组曾以“抗LDL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为题参加浙江省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并取得三等奖。
二、结果与分析
通过体验式教学的课堂实践,我们随机抽取了2010级生物工程、生物制药两个专业5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见表1)体验式课堂教学效果优于传统课堂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模式能够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也对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定帮助。
总之,免疫学是一门抽象难懂的学科,尤其当面对生物专业的学生时,教学更是困难,因此我们调整教学模式,使之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最终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当然,这些措施尚在探讨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符合现代生物科技的高速发展,还需进一步探索、研究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钱程,王兴全,于益芝,曹雪涛.医学免疫学多层次教学模式的实践和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10,3(18):538-539.
[2]钟谷兰,杨开.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M].第六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5-78.
[3]孙萍,牟东珍,刘艳菲.生物技术专业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效果分析[J].中国西部科技,2009,2(8):84.
[4]艾丽梅,毛淑丹,宋盈盈.DC-CIK细胞体外抗淋巴瘤细胞的免疫效应研究[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0,10(26):898-900.
一、完善的实训基地
宁波经贸学校根据“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充分利用自身技术与资源优势,创办与设置专业相关,自主独立经营的校办企业宁波时代中药厂(通过GMP认证)。校办产业通过生产、经营把实践教学贯穿始终,成为教师和学生技术提高、创新的场所。促进实践教学基地的功能校办产业的发展,为学生开辟了一条方便、实用、快捷的实训、实践途径,同时实现学校和企业“零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
校办宁波时代中药饮片厂成立于2007年,同年8月通过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具有自主生产并对外销售的资格。饮片厂内设立了仓库、净选车间、洗切润车间、煅炒车间、筛选车间、干燥车间、包装车间、质检室等,拥有切片机、风选机、煅药机、炒药机、碰碎机、烘箱、灰分测定仪、水分测定仪、高效液相等多台仪器。完善的实训场地和实训设备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了硬件设施。
二、“制定生产工艺—全真工厂生产”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按照中药饮片的生产工艺流程,我设置了岗位,制定了相关的岗位职责,让学生以企业员工的身份参与到中药饮片厂的生产过程中来感受到中药饮片的生产流程,学会饮片厂中每个岗位的技能。我主要采用项目化教学的 形式,每周两个下午的实训,学生必须合作完成两个项目(两味中药饮片生产)的实训任务。接下来我将具体谈谈实训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1.相关理论知识渗透,注重学生自行制定《生产工艺流程》
实训所需的理论知识,我主要通过三个环节来进行渗透,即制定生产工艺流程、生产中技术指导、实训后反思总结。
中药要从原药材加工成中药饮片必须要先制定中药饮片的《生产工艺流程》,根据饮片的《生产工艺流程》生产部才能下达生产指令,各岗位才能各司其职。因此,每次上岗前,我都先宣布即将生产的中药名称及成品名称,要求学生根据《中国药典》《中药炮制规范》自行了解中药的来源、功用,查找中药饮片成品的合格标准,查找制定工艺流程的依据。各岗位根据所查结果制定出中药饮片的工艺流程,并讨论论证生产工艺的合理性。我作为企业的技术指导,对他们生产工艺的关键步骤、技术难点给予关注和指点。
为了在实践中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尤其关注学生在生产中,可能会遇到各类问题,如:如何检查中药材的软化程度、为何切片时会发生裂片等现象,烘箱干燥药材的温度设定等;对于此类问题,我通过立即讲解或开临时岗位小组会议讨论解决。有反思才会有提高,通过每人实训报告及项目完成后的总结研讨会来实现理论知识的归纳提升和系统化。
2.全真生产——实行岗位分工和轮岗制度
学生以企业员工的身份进入到饮片厂,进入到岗位前必须到更衣室按规定程序更换统一干净的工作服,佩戴员工胸卡。为使所有学生能在一学期内学会饮片厂的所有仪器的操作和适应所有岗位。我根据中药饮片的生产工艺流程,设定了生产科和质检科。生产科内设定生产岗位。如下表1:
表1 岗位任务
每个岗位5~6位学生,并设立一个岗位组长。在岗期间,每个员工必须遵循各自岗位操作规程。每两周岗位轮换一次,在一学期内全班同学就能将全部的岗位技能学到手,同时通过实训后的反思总结会,也能知道其他岗位的生产状态。
3.发挥表格的作用——填写《批生产指令》
批生产指令是生产车间根据《生产工艺流程》下达生产任务,反应生产过程的书面资料。其中记载了生产工艺的简要流程、参与生产的岗位、中药饮片的加工方法、加工日期时间、仪器设备、加工过程中的药材耗损量、岗位操作人员等信息。一种中药饮片的加工对应一份《批生产指令》。借助《批生产指令》中的表格使生产流程系统化、岗位任务规范化、技能操作文字化。
每个实训项目开始时,由生产科长(任课教师)召集各岗位组长(学生)下达生产任务,如:公司接到一份订单,要求生产炒山楂50公斤。并由生产科长下发《批生产指令》,各岗位组长明确自己岗位的生产任务后,下达给每位组员,开始中药饮片的生产。贯穿整个生产流程,实现岗位间交接的就是随药品一起流转的《批生产指令》。教师可通过查看《批生产指令》发现生产中哪些岗位加工过程懈怠或遇到难题,加以关注使生产过程更加顺利。学生可以通过查看《批生产指令》明确本岗位的生产任务、合作岗位的协作生产、技能操作的要点,使岗位任务更加规范。学生通过填写表格使技能操作步骤以文字形式固化下来,便于永久记忆及使用。
《批生产指令》中主要有以下几类表格需要填写。(见表2~表5)
表2 宁波时代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批生产指令
表2作用:生产科长下达生产指令
表3 宁波时代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领 料 单
表3作用:生产车间向仓库领原材料
表4 宁波时代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中药材 记录
表4作用:岗位的生产记录
表5 宁波时代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中间产品流转证
表5作用:岗位间生产产品的流通凭证
三、立体式、岗位式的考核方式
在整个生产企业的工作过程中,每个小细节都会影响整个生产效益。因此对于学生实训的考核,不但要关注学生最终是否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更要关注整个实训过程中的考核。
1.平时岗位工作考核内容
表6 学生实训平时岗位考核表
2.岗位操作技能考核内容
每个岗位选取1~2台仪器。每位学生必须独立操作每个岗位的仪器。教师根据仪器操作规程进行评分。此种考核能使每位学生熟练掌握每个岗位重点仪器的操作,为进入企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岗位理论考核
相关的理论知识是学生掌握技能的基石,因此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理论考核十分重要。实训理论考核内容包括一般药物知识、生产过程中的故障分析和独立填写一本《批生产指令》。
四、反思
整个教学以“制定生产工艺—全真工厂生产—岗位化考核”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完成对学生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在实训过程中项目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符合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同时在教师以技术指导员的身份参与实训教学过程中,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立体化、岗位化的考核方式对学生的实训评价更加全面化、人性化。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不仅体会到技能的重要性,还能感受到岗位与岗位间、岗位内部团结协作才能将生产任务有序、高效的完成。在今后的实训中我将更加注重对实训项目的选择,使之更加贴近市场的变化。
参考文献:
[1]高琳.电气自动化控制类课程实践的教学探讨[J].高等职业教育,2011(6).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9-0151-02
药学类专业毕业实习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具有很重要地位。[1]2011年5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指出:各高校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认真做好相关专业人才需求预测,合理调整专业设置,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12年1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改委、教育部等7部委联合制定的《促进就业规划(2012~2015年)》指出:要加强就业服务和援助计划,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与就业指导,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职业培训。可见,开展实践教学与实习、实训等是促进学生就业的必备措施。其中,毕业实习作为药学类专业教学的必备环节是帮助大学生就业的重要举措之一。[2]对毕业实习的途径与方法进行研究与实践,加强和提高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从而培养具有竞争力的药学类应用型人才是必然趋势,是药学类专业教学改革中的重点工作。
一、药学类专业毕业实习的现状
1. 企业不愿接收实习生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传统实习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新的形势。由于涉及到经济利益及生产和安全等问题,部分企业不愿接收学生实习。一家杂志针对国内企业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70%的企业已经不愿意接收实习生。[3]
2. 实习经费不足
近几年,在高校扩招的同时,实习过程中涉及到的交通、食宿、管理等费用也逐年增加。在教育经费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实习经费严重不足,制约了实习企业的选择,也无法保证实习的时间和实习内容的深入。导致了毕业实习效果得不到保证,影响了实习教学质量的提高。[4]
3. 实习与就业存在矛盾
由于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传统的实习模式是由学校统一安排,实习内容、地点、时间都是固定的。这种实习模式导致学生毕业实习与找工作的黄金时间发生冲突,分配的毕业实习单位与就业实习单位发生冲突。没有落实工作的学生将毕业实习摆在从属地位,而已经找到工作的学生,也认为毕业实习对就业威胁不大,投入精力明显不足。即使学校为学生安排的实习单位有留用机会,也因为大家争吃一碗饭,对提高就业率意义不大。
现代高等教育提倡个性化发展,教育要实现教育多元化才能与当今多元化的全球社会相适应。国外大学一般注重多元化教育,[5]我国教育工作者近些年来也在教育多元化领域多有创新。而在药学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因考虑到多方面的综合因素,所开设的课程不能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实际需要,对加强学生的个性培养存在一定的弊端。[6]因此,对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作出相应的调整,构建多元化毕业实习模式,是对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有益补充,是个性化教育的具体实践。
二、探索多元化实习模式,实现毕业实习就业一体化
1. 多元化实习管理模式的探索
(1)发挥主动性,自主选择实习方式与实习方向。在第七学期初召开实习准备会,将毕业实习必要性和实习计划告知学生,要求学生提前查阅资料。对需要自主联系实习单位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引导,提前做好准备。建立实习信息平台,使学生适时获取实习信息。同时在开通学校教务系统基础上,开发毕业实习网络化管理系统,发挥学生主动性,让学生自主查询相关指导教师的带教计划、实习方向和研究课题,完成师生互选和毕业论文的选题工作。这样,实习起来才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可以确保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质量。
(2)实行实习协议制度,明确权利义务。学校应与校外实习单位签订实习协议,校企双方共同担负人才培养任务。协议中明确厂方与校方在实习过程中的权责,企业应参与学校教学计划的制定,就实习时间、实习内容、实习要求等进行双方约定,保证实习目标明确,管理考核有据可依。学校应与自主联系实习单位的学生和实习单位签订三方协议,协议中主要包括实习单位的工作纪律、实习单位免责事由和违约处理等规定,包括为实习学生提供必要的岗前培训和合适的实习内容、实习报酬和补助、对实习生伤亡事故处理办法等有关实习生权益的内容说明。[7]
(3)统一考核、评价标准。科学合理的实习成绩考核方式是实现实习效果的有力保障。要制订编写《毕业实习指导手册》,《手册》必须有明确的实习目标、实习内容及具体要求。对于多元化毕业实习,无论采取哪种形式,实习结束都必须在教务网提交实习周记、中期自查表、论文进度计划表、实习鉴定册、毕业考核成绩评定表和指导教师评审成绩表及毕业论文。才允许进入毕业论文答辩环节。
近年来,我国高等艺术教育飞速发展,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人才市场需要大量与艺术设计专业相关的从业人员,为艺术教育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在大规模迅速发展的背后,教育界不能不关注艺术设计教育的教学质量: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多年不变,教学研讨太少,对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改革重视不够,造成课程结构不合理,人才培养模式落后。因此,加强艺术设计学科建设,适时修改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计划,完善课程体系将会为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有力的保障。
一、高校应提升自身教育资源,调整专业结构,拓展专业方向
1999年以来的全国高校扩招,受到考生及家长的普遍认可,艺术类考生尤显优越,但规模扩大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具体而实际的问题。从近几年一些高校为求学科齐全而设立了艺术设计专业来看,有的院校借助综合大学的品牌优势增加了艺术设计专业,艺术设计专业较少的硬件投入、高额地收取学费也是促使部分高校开设艺术设计专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多数学校以为有学校的牌子,招生就不存在问题,却很少考虑专业自身的实际水平;艺术设计专业热衷于上层次,存在盲目性,缺少对专业的调研。如何在扩大招生的同时保证教学质量,在学科专业发展的同时调整专业结构成为艺术设计专业发展所面临的严峻问题。
笔者认为,艺术设计专业学科的发展要准确定位,科学统筹规划,应根据高校自身师资及教学条件,尽力挖掘各自的潜力,以国家本科专业目录为框架,发展各有特色的专业方向课程。教育界专家们认为,高校发展的关键是学科建设,单纯意义上的规模扩大并非高校扩招的本意,质与量并重才能从根本上实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全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很多院校已经认识到这一点,无论是艺术院校,还是综合类大学内设立的艺术院系,都在提高自身综合实力的同时反复调整学科专业的设置。如有的院校大量引进国外留学人员和边缘学科的专业教师,发展有特色的专业方向,一些院校与国外相关机构合作创办了国内一流的动画、数码艺术等专业或专业方向,它们的特色是既具有艺术特征又与高科技密切相关,适合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现代化经济发展的需要。但值得一提的是,有些院系在人员师资和教学条件不足的情况下,盲目开设此类专业方向,以牺牲学生培养质量为代价,这是极不负责任的。拓展热门专业、特色专业、打造品牌专业必须有严格的师资保障、优良的教学环境与设施、合理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因此一些高校针对教学质量的问题,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采取了如外派教师进修学习,奖励教学量大、科研多的教师,压缩教学总量等方法。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学质量,缓解了教师不足的问题,同时学校加强教学条件、环境和资源的研究与管理,不断调整专业课程结构,从被动的教学管理中寻找主动性,在整合学科专业优势、拓展专业学科、探索新的艺术教学模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二、适时改革课程设置是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关键
高校艺术类考生文化课成绩普遍偏低,艺术设计专业考生也不例外,一些学习成绩平平的考生在报考文理科无望的情况下,突击学习艺术,虽然考入大学但因缺乏艺术天赋而缺少求学兴趣。近年的扩招更增强了此类现象的大幅度增长,当然,我们不能单纯以生源的考试成绩来判断这个学科的发展,但生源质量是高等教育的基础,特别是对今后的艺术设计工作者,既要求他们具有艺术表现和艺术实践的能力,还要求他们具备相应的科学精神、人文素质和艺术创新能力。所以要求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文化层次不应该比其他学科低,而应该更高一些。那么对于一个正在发展中的学科来说,经常性地进行教学研究活动、调整教学计划、优化课程布局,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质量大有益处。很多高校采用了加强学生理论教育,尝试学分制教学模式等方法,使艺术设计教育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学生更加完整的知识平台。就美国洛杉矶艺术中心的设计学院的学生而言,修完130学分才可毕业,其中理论课占45学分,理论课的设置不仅是把设计观念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达到设计教育的最高目标——培养有思想文化境界、懂得社会和市场经济的高素质设计人才。学分制管理在某些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已正式实施,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教学管理模式的一种改变,更为重要的是,它是一种教育教学观念的改变,它需要教学实践中的许多环节,如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手段等的改革,其追求的目标是“淡化专业、突出课程”,使学生通过课程的自行选择,建构起个人的知识结构和各不相同的专业素质。学分制的实践有利于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自我塑造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教育工作者在调整课程设置构成时,不只注重某种专门知识和设计技术的传授,而是拓展对课程创造性的认识,打破小专业课之间的壁垒,努力拆除专业间人为的樊篱,加强课程结构与设置的逻辑建构的合理性,通过适时的调整课程设置,让学生在学好原有专业技能的同时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和技能范围,更好地适应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
关键词: 中药专业;理实一体化;研究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peciality;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research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5-0212-02
0引言
近年来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传统中药产业由于科学技术进步、工艺设备更新和管理方式不断改进,对中药职业技术人员的规格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药专业作为培养在中药生产、经营、使用、管理、服务一线工作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专业,必须对江苏省的中药产业进行调研,并在教学内容、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配备等方面与当前中药产业对接,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才能为企业和社会培养出合格的技术人才。
1中药专业的教学现状
1.1 讲述为主的教学组织形式不利于学生技能的形成近年来由于高校连续扩招,“普高热”持续升温,初中生人数减少,各职业类院校出现了学生生源锐减质量下降现象。讲授一直是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缺乏学生的主体参与、主动探索。另一方面使学生的思维越来越僵化,习惯了灌输式的教学,无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可言。教学模式存在着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互不相干、互相割裂、自成体系等矛盾。传统的教学模式将二者截然分开,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学生所学的知识不能及时转化为技能,不能学以致用。在理论教学时,教师多用简单的挂图、多媒体图片对学生进行讲解,缺乏操作展示,学生往往对所讲内容缺乏感性认识,学起来枯燥无味,教学效果差。在进行集中技能训练时,一方面由于时间上的滞后性,学生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忘记较多,另一方面由于课时和师资的限制,最终导致技能训练效果差。
1.2 中药专业实验实训资源缺乏系统性整合,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中药专业显微实验室设备陈旧,操作台老化,空间狭小;中药专业高级工所要求的400种中药材尚无统一的确定依据,学生得不到足够的实物进行认知学习;标本室标本老化,不系统,陈列混乱;中药鉴定技术实训室缺乏,严重制约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开展。“一体化”教学是高效地利用教学资源,实现理论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同步进行的教学模式。它既要求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一体化,也要教室与工作岗位一体化、实习指导教师与理论教师一体化。因此,加强对江苏省中药产业的调研,合理整合现有实验、实训资源,科学规划好新校区的药用植物园、中药标本馆、制剂中心、中药饮片厂、中药房等实训场所就显得极为重要和迫切。
1.3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成熟,教学目标不规范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理论和实验指导教师身份的分化,造成两位老师产生教学依赖现象,理论教师认为理论讲不了的由实习解决,实验教师却只负责操作训练,导致教学脱节,影响教学效果。另外中药专业教师课程分化明显,教师往往只重视所承担课程的学习,缺乏其他课程的学习和技能,教中药学的教师不认识中药,教鉴定的对中药化学、制剂又不熟悉,这样更不利于学生知识、能力体系的形成。
2深化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和建设的主要措施
2.1 整合与优化教学内容学校有针对性地在苏南、苏中、苏北选择10家医院的中药房进行调研,对各医院中药饮片使用情况进行排名和统计分析。10家医院的总计使用中药饮片为628种。统计中药的重复使用情况,10家均使用的有373种。我们在基础技能形成阶段统将中药材及中药饮片品种统一为422种,将中药材品种目录按照根及根茎类、茎木树脂类、皮类、叶类、花类、果实种子类、草类、菌藻类、动物类、矿物类等进行分类,并按照功效排列,并确保在在专业技能形成阶段统所学习的制剂均为江苏省各制药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主成分均包含在422种中药材及中药饮片之中,进而统一了中药专业核心课程中所涉及到的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品种。以中药化学实用技术、中药制剂技术等核心课程为突破口,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化教学研究。结合当前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的学制优势和学生的特点,从课程标准、教学方案、教材、教学资源、评价体系等方面对中药化学实用技术开展理实一体化、项目化教学改革和优化。编制与课程标准相配套的校本教材。紧扣中药专业相关岗位技能要求的实际和中药现代化生产的前沿;删除了原有教材中与就业岗位关系不密切,或已遭淘汰的内容;增加有助于提高当前中药专业学生中药化学综合技能的项目内容。在中药方剂、中药鉴定技术、中药炮制技术、药用植物知识等课程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开展多种评价方法的研究与探讨,并取得了可喜成果。培养的学生在各种技能大赛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2.2 整合和优化实验实训资源学校组织教师利用暑假分别到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河南南阳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考察,为我校实验实训资源的整合和优化和新校区标本室建设收集资料,并积极听取同行的建议。本课题选择我校实验实训资源相对薄弱的中药鉴定实训室进行理实一体化改造。在学校教学用房十分紧缺的情况下,把整个图书馆五楼的空间腾出来,投入20余万元资金,进行改造。建成了目前实训室、标本室、教室一体化的中药鉴别实训室。学生学习、实训的环境大为改善。学生在用中药标本、药用植物图片、中医药文化橱窗营造的一体化教学环境中学习中药鉴定知识的同时,感受中医药文化。我们在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同时,结合中药专业的特色,有针对性地在教学中融入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组织学生用中药饮片和药用植物标本进行工艺品创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受到了同行和媒体关注。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理念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由“做中学,学中做”到“做中创,学中乐”。
在新校区建设过程中,开展“一馆多能”的中药标本馆研究与实践。按照建设的功能定位和总体要求,结合调研参观国内相关院校中药标本馆的成功经验,将我校中药标本馆建设在新校区图文信息楼六楼,建筑面积2133平方米。定位为对教学、科研、科普和交流发挥重要作用,教学、实训同步进行的一馆多能实训区域。道地药材标本区含全国、江苏及连云港药材分布介绍图;墙面有标本制作流程图等。陈列标本含腊叶与浸泡标本区、中药材标本区、中药饮片标本区、方药与中成药标本区、中医药文化展示区、中药数字化展示区等。发挥教学功能培养学生技能;构建科研平台促进教师提升;提供普及基地弘扬中医药文化;开辟交流窗口扩大社会影响。
2.3 从新教师开,抓一体化教师培养我校每年对新引进教师都有在教学、教法、科研等方面系统化的培训,我们课题组在充分分析全校专业教师年龄、职级、专业背等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对中药专业年轻教师开展针对性的专业培训。凡是新引进教师都要同学生一起参加高级工的考核。根据所授课程的特点,要求中药炮制、中药鉴定、药用植物等任课教师参加中药炮制与配置工、中药调剂员的高级工鉴定,而中药化学实用技术、中药制剂技术的教师参加中药制剂工和化学检验工的高级工鉴定。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新教师动手能力差和专业面窄的不足。
2.4 针对不同课程开展评价方法的研究与实践在整个中药专业的各核心课程开展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研究,革新学生课业的方式和内容,采取完成方案设计、进行小组专题实验、组织专题实验答辩等形式,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意识的培养。采用日常考察法、笔试口试结合法、方案设计考核法以及专题实验考核法以及行业专家参与学生考工考级等多种评途径相结合的方式,从基础知识、操作技能、分析设计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逻辑思辨能力、职业素养等多个维度全方位、立体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3讨论
3.1 教学内容是实施中药专业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基础一体化教学内容要求教学内容与产品对接,在核心课程中统一中药品种。中药专业的主要就业岗位是中药调剂岗位和中药制剂生产岗位。无论是在调剂岗位还是制剂岗位,学生所面对的都是中药产品。调剂岗位是在医院或者药房调剂中药饮片和中成药,而制剂岗位是在药厂的车间里生产中药。中药专业的核心课程无不与中药的生产、加工、销售、使用有关。中药产品是贯穿中药专业核心课程的主线。本研究对江苏省现有中药品种的调研在一定程度上统一了中药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422种中药材及饮片、25种剂型,824种中成药对中药专业的教学内容整合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随着教学的逐步深入,学校专业设置的变化,在具体内容的选择上还将有所变化。
3.2 教学环境是实施中药专业实施一体化教学的保障一体化教学内容要求教学环境与岗位车间对接,在教学环境引入企业文化和专业文化。中药专业的一体化教学环境主要有药用植物园、中药饮片厂、制剂中心、中医药博物馆组成。中药饮片厂、制剂中心在空间布局、设备摆放、管理制度等要与药品生产企业相一致。营造药品生产企业的环境和文化。而药用植物园、中药标本馆等实训资源在既要在展示内容上要与江苏省的医药产业相对接。同时还具有教学、科研、科普、科技服务等多种功能。本研究仅是对新校区的实验实训资源进行了规划和准备,如何发挥新校区一体化实训环境的多功能作用,打造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专业文化,还需要实践的检验。
3.3 师资是实施中药专业实施一体化教学的灵魂一体化师资要求教师与车间主任对接,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近年来,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有了明显的改善,用人机制也非常灵活。从制药企业引进了一部分人才,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这些人在实训基地建设,课程改革中带来了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理念。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一大批青年教师走上了教学岗位。但是多数青年教师缺乏教学经验,教学技能和专业技能都不成熟,因此要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创造更多的深造机会[1][2]。采用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加大对高学历教师的引进力度。
1.模块教学的依据
我国职教界总结出了相对适合我国国情的“宽基础、活模块”教育模式。所谓“宽基础、活模块”教育模式,就是从以人为本、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出发,根据正规全日制职业教育的培养要求,通过模块课程间灵活合理的搭配,首先培养学生宽泛的基础人文素质、基础从业能力,进而培养其合格的专门职业能力。
目前有机化学命名方法教学是以系统命名法为主,这是一种普遍适用的命名方法,由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协会确定,结合我国汉字特点制定的一种命名方法,有进行模块教学的可能。
2.模块的设计
命名规律相似的设为一个模块。根据各类有机物命名的原则不同,宜设计为以下几个模块进行教学(见图1)。
(1)模块一:烷烃、卤代烷烃的命名。
图1
烷烃的命名是有机物命名的基础,又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类有机物的命名,通过烷烃命名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系统命名法的原则,选择主链和使用编号最小原则。单独设立足以显示其重要性,又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又因卤代烷烃的命名编号规则与烷烃相似,都是靠近烷基一端开始给主链碳原子编号,故放在烷烃的命名之后进行讲述。
(2)模块二:烯烃、炔烃、不饱和卤代烃的命名。
对于此类不饱和链烃的命名原则相同,要求相似,都是靠近不饱和键开始编号。故可以设计为同一模块进行教学。
(3)模块三:脂环烃、芳香烃的命名。
因为编号规则相似,故放在一起讲述为佳。
(4)模块四:芳烃衍生物的命名。
此类包含苯环上有一种或多种取代基的命名,卤代芳烃、苯酚、芳香胺、芳香族硝基化合物、芳香族醛、酮的命名都宜放在此模块进行讲述。
(5)模块五:醇、醚、醛、酮、羧酸的命名。
此类化合物均是靠近官能团进行编号,因命名规则相似,故可以放在同一模块进行教学。
(6)模块六:有机物其他命名方法。
本模块可以适当讲述普通命名法、即习惯命名法,根据需要介绍顺反异构体的Z-S命名法,及对映异构体构型的表示与标记。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
有机物命名具有规律性强的特点,宜采用归纳总结法进行教学。以下列举几个例子以便同行教学中借鉴。
对于烷烃的命名,不同教科书有不同总结,本人认为烷烃命名的“十六字诀”便于学生记忆和应用,即最长碳链、最小定位、先简后繁、同基合并。学生掌握了“十六字诀”,就基本了掌握烷烃的命名。
对于苯环上有一个取代基的命名,也宜采用口诀法。命名是按“硝、卤、烷在苯前,其他在苯后”的原则。意思是:苯环上有-NO2、-X、-R等取代基,先读侧链,后读苯环。命名的时候把取代基放在“苯”字之前,分别命名为:硝基苯、卤苯、烷基苯(例如:甲苯、乙苯等);当苯环上有-NH3、-OH、-CHO、-COOH、-SO3H等取代基时,命名的时候把取代基的名称放在“苯”字之后,分别叫做:苯胺、苯酚、苯甲醛、苯甲酸、苯磺酸。教师要结合实例进行讲解,只要讲解清晰,学生利用此口诀命名非常方便。
对于苯环上有多种取代基的命名,宜采用如下口诀:取代基按如下顺序排列,硝、卤、烷、胺、羟、醛、羧、磺;再加上一句,后者母体前者基。即排序在后的基团作为母体,从母体开始编号,其他取代基作为支链。例如苯环上同时有卤原子和硝基,应以排在后的卤原子为母体,硝基作为取代基,从母体开始进行编号。而苯环上若是卤原子和烷基,我们应该以排在后的烷基为母体,而这时卤原子作为取代基,从母体开始对取代基进行编号。这样,对于多类芳香族的化合物都可以进行命名,还不易出错。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总结,广泛收集资料,充分利用有机物命名规律性强的特点,尽量总结出实用性强的记忆口诀。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系统命名法的一般步骤,注重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归纳能力。
三、教学重点的选择
有机物的命名的重点宜放在各化合物命名规则的讲解上,只有学生充分理解命名规则,才可能正确的应用。
次序规则的问题在命名时,取代基的排列次序关系到取代基的编号和取代基的书写顺序。在英文命名时,取代基是按照取代基第一个字母在字母表中的顺序排列的;而在中文命名时,由于语言环境不同,无法照此办理,只好借用立体化学中的“次序规则”来排列取代基顺序,但在规则的表述中为“基团按原子的原子序数大小排列,原子序数大者优先于小者,孤对电子的优先顺序最小”,编号时优先顺序小的取代基位次低,书写时优先基团后列出。如此复杂的次序规则,中职学校的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命名时也容易引起异议,降低学习有机物命名的热情。应该把深奥的理论浅显化,深入浅出的开展教学,让学生了解规则的使用即可,不必探究规则的来源。
四、教学难点的突破
对有机物进行正确的命名是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教师对于每一个知识点都要有针对性强的实例进行讲解。广泛搜集典型的碳链最长、取代基最小、取代基位次最小容易出错的实例,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在讲解过程中宜采用对比法,下面试举几例。
1.正误对比
同一例子,采用正确命名和错误命名对比讲解,让学生找到错误所在,即哪条命名规则没有兼顾到。通过正误对比,使学生在命名中会全面考虑,兼顾各项命名规则,少走弯路,避免常见问题的发生。例如对于烷烃的命名,选择最长碳链为主链,初学者容易出现的错误时把横向排列的碳链作为主链,其他作为支链。如图2结构,很多学生会认为主链含有四个碳原子,而实际主链含有五个碳原子,要选择最长碳链为主链。
图2
2.不同命名规则对比
例如,不饱和卤代烃的命名编号是靠近不饱和键开始,而不饱和醇的命名编号是靠近官能团开始。讲到此处,一定列举结构相似的化合物的例子,通过对比,让学生掌握住此两种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编号原则。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整合教材,还应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培养他们的归纳推理能力,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有机物命名方法教学多种多样,只要善于总结,总有一种适合我们当今的教学实际,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种类繁多的有机物的命名,为有机化学的学习造成便利,并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并为进行更多的实操技能培训腾出时间。
在有机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因每位教师各自的教学方式不同,对上述问题可能有不同的理解。以上观点是个人经验之谈,在教学中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主动性,改善教学效果均有一定作用,供大家参考。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188-02
为了提高临床药学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素质,近年来我们对基础化学实验体系进行了全面分析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改革尝试,并在实验教学中研究了药学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特点,分析了基础化学课程与实验课程的紧密关系,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实验教学方法。
一、进行实验课程改革,是提高临床药学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需要
基础化学是临床药学专业本科学生的主要基础课。对于临床药学专业的本科学生来说,在医学的进步和药学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的基础化学是一门中心学科,学好这门课程十分重要,能使学生全面了解基础化学知识,掌握基本的化学研究方法,树立正确的科学思想,可以为学习后续课程及从事药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基础化学又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是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化学实验方法,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和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使实验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是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对于临床药学专业的本科生来说十分重要。
二、制订实验改革实施方案,改革实验课程体系
1.强化基本操作,打好良好的实验基础。熟练的实验基本操作技能是实验过程必备的能力,也是得到准确实验结果的前提和保证。基础化学实验课程初期一定要有基本操作训练,为了强化学生基本实验操作能力,应适当增加实验技能实验课时,并将实验操作划分为若干单元进行强化指导。以求先入为主,加深印象,为下一步的实验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例如,NaCl的提纯,我们将其基本操作划分为:PH试纸的使用、常压过滤、减压过滤、托盘天平的使用。采取逐个讲解、演示、模拟,并以让学生参与的方式进行强化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每个错误操作。规范的基本操作练习培养了学生细心、严谨的科学态度,为以后进行专业实验操作,独立完成毕业论文,及进行科研工作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2.开设综合性或设计性实验。近年来我们开设了一些综合性及设计性的实验,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水平,以及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性实验涉及到多种仪器的正确使用和多种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综合运用,对学生科学实验素质的提高非常有利。设计性实验还必须自行查阅文献资料,可以提高学生查阅文献的能力和英文应用水平,为将来毕业论文的写作和从事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可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指导作用:指导学生如何查阅资料;指导学生如何分析资料,如何筛选和实验相关的理论知识;指导学生如何应用已掌握的知识和基本实验能力,设计可行性方案并不断进行完善;指导学生如何分析与总结。在指导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鼓励学生坚定信心进行实验研究,直至实验成功。让学生体验实验乐趣的同时,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实验能力。
3.改革基础化学实验考核方式。我们进行化学实验考核设计,在确定了考核的目的、性质之后,将基础化学实验考核方式分为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分别进行。平时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平时实验的操作能力,主要采用口头、书面与操作结合的考核形式,包括课前实验预习情况,课间提问与讨论情况,实验进行的操作规范情况,测得原始数据情况以及实验报告书写情况等等,为此我们制订了详尽的评分标准和细则并在平时实验中参照执行。期末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对实验整体的掌握情况,考核之前,先进行试题的编制,确定考核的要点、编制详尽的评分细则。在适当结合理论考核的基础上,主要进行操作考核,在规定的时间内规范完成某些基本操作。检验学生理论掌握情况,本学期实验能力掌握情况。采用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方法,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实验的重视程度。我院的实验改革在此方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的实验热情空前高涨,定期开展了“药学实验操作大赛”和“实验基础知识竞赛”,以上实验考核方式的改革得到了学校督导和领导的一致好评和称赞。
三、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进行教学方法改革
1.适当使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作为新生事物,进入课堂已经显示了它强大的生命力。适当的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学习建立在浓厚的兴趣之上,比教师的主观灌输更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长期以来,在各医药院校中多媒体教学在理论课上运用较多,但在实验中应用较少,忽略了多媒体教学在实验中的重要性。(1)为了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以下情况可利用多媒体教学:①讲解仪器分析时宜用多媒体。仪器分析是一门实验性、应用性较强的基础课,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分组实验在教学中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例如,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自来水中钙、镁的含量这个实验,若把多媒体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就可以先做仿真实验,即让学生在电脑中先模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各组件的开启顺序、参数选择、进样和拆卸等,再进入实验室进行真实实验仪器的操作,这样不仅加深了对仪器操作的认识且大大提高了对实验的兴趣。②解决抽象问题时宜用多媒体。大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现象能力,但对微观世界的认识还很缺乏,在讲无机化学中原子的构成的时候,可以用多媒体形象地表示出原子的结构:原子核、核外电子、电子在原子核外作高速运动等。这样可以把抽象概念具体化;(2)多媒体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①防止大量使用多媒体教学代替实验课堂教学。②适当加入师生互动,使学生对实验产生浓厚的兴趣。③多媒体教学形象生动,可以适当引入一些扩展实验的演示。④课堂时间有限,要适当加强课后互动。如网络留言、论坛、投票、邮件交作业等互动。
2.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在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课堂教学根据每个实验内容,可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滴定的实验中,采用教师演示操作,学生同步演习的方法;在酸碱解离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的实验中,采用学生分组讨论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对实验现象做出正确的分析;在混合离子的分离和鉴定实验中,事先在讲授之前安排学生针对实验内容查阅相关的文献和书籍,教师再适当点评的分步教学法。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在实验室的可操作性很强,实践证明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在教学中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减少教师在课前的大量讲解时间,在应用的过程中效果显著。通过全面实施,临床药学的学生对实验的兴趣更浓了,实验技能掌握得也更熟练了,有的学生还自行设计实验内容到实验中心进行验证,这也增加了我们实验教学改革的信心,同时实验教学改革也对我校的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可以在其他医学院校实验教学中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