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1 10:01:1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智慧教育的定义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通过我校组织的“对青年教师拉、帮、带”活动,我首次尝试制定了煤化工工艺教学大纲。在教学大纲的指引下,这学期我的授课内容煤化工工艺课程得以顺利进行,在制订教学计划、教学实践、出考题各环节中面临着不断出现问题、请教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现在谈谈我的一些感悟。
一、大纲格式
1.大纲说明
(1)说明本大纲适用范围:本大纲适用于1.5学年制的高中后和3学年制的初中后中专化工工艺专业学生的学习使用。应简洁明了,一目了然。
(2)说明该课程性质、内容、任务、要求、教学中注意事项。由于课程内容量大,应采取高度概括性语言逐章介绍;教学任务和要求应该清楚、详细,这样才能让每位老师针对每节课做出相应计划;因为有刚刚从事教学任务的新老师要使用参考教学大纲,所以,教学注意事项应具有可实践性和灵活性。
2.学时分配表
以第五章内容为例,如下表所示。学时分配表应该具体到每章、每节使用几个课时讲课,每节课教师和学生进行什么内容应该一一对应。
3.课程内容
以第五章内容为例如下所示。课程内容应包括学时分配、每节课的教学任务与要求、学习方法、教学方法等。
附:本大纲 第五章 课程内容
第五章 炼焦化学产品回收与精制(16学时,授课12学时,复习小结4学时)
(1)教学要求:
a.掌握炼焦化学产品回收的概念、典型工艺流程,了解炼焦化学产品回收意义。
b.掌握煤气在初冷器中冷却的方法、工艺流程,了解煤气在集气管中的冷却。
……
(2)教学内容:
a.第一节 炼焦化学产品回收概述(2学时),重点讲述炼焦化学产品回收的概念、典型工艺流程,了解炼焦化学产品回收意义。
b.第二节 煤气的冷凝、冷却(2学时),重点讲述煤气在初冷器中冷却的方法、工艺流程,了解煤气在集气管中的冷却。
……
(3)教学建议:
换热设备引申到间-直煤气初冷设备,复习前面学过的化工原理课程中的换热器,并且应用于实际生产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的成就感。
二、编写体会
通过自己制订教学大纲,我总结出教学大纲应该具备的一些特色:
1.前后连贯
由于本课程是专业课,所以制订过程中需要在上完专业基础课(基础化学、化工原理、化工机械基础等)后开课。
2.主次分明
由于本大纲是针对一年半学制的、高中起点的中专教学,所以课时有限,教学过程中要求主次分明,“掌握”内容重点讲解,“了结”部分略带讲解。
例如本大纲“炼焦技术”采用54个课时进行授课,而“煤炭气化”仅采用12个课时进行授课,就是由于一方面总课时有限,另一方面专业课《合成氨工艺》已经很详细地讲解了这部分知识。
3.紧跟时代步伐
根据当前煤化工发展现状,煤炭液化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结合我省“潞安集团”发展煤液化技术的现状讲解煤液化技术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附:本大纲 第八章 煤炭液化 (3)教学建议
(3)教学建议:
教学设计过程中根据实际课时情况确定本章的取舍。本章重点在煤加氢液化的反应机理;难点是常见的煤炭直接液化工艺和F-T合成工艺。结合我省当前企业发展煤液化技术的现状讲解煤液化技术的重要性。
4.学以致用
本课程的教学过程着重能力培养。以第五章内容为例,通过复习前面学过的化工原理课程中“精馏”知识,解决这节课“脱苯”的问题;注重在复习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脱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观念去接受新的工艺过程(粗苯回收),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的成就感。
附:本大纲 第五章 教学内容
……
f.第六节 煤气中粗苯的回收与精制(2学时),重点讲述粗苯的定义、回收工序、洗苯工序影响因素,了解粗苯的加工与精制。
g.复习(2课时),总结、复习、巩固本章内容的重点知识,结合《化工原理》内容中精馏单元的知识着重讲述洗苯工序影响因素。
5.注重学生素质养成
制订计划详细到每节课的任务,每章内容授完之后,做一小结。以填空、简答、判断等题型承载本章知识重点;课内完成这些补充的作业,表面以充实平时成绩,实际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做完事情及时总结”的习惯,养成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
附:课内给同学们的小结作业题
一、填空题
1.我国煤炭可采储量仅次于美国、俄罗斯而居世界第( )位。
2.按选煤方法的不同,煤炭洗选可以分为物理选煤、( )和微生物选煤等。
……
二、判断题
( )1.煤化工是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加工将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和固体燃料及化学产品的过程。
( )2.选煤是根据原煤中的煤与其中的矿物质、煤矸石等,杂质的密度、表面物理化学性质及其他性质的差别,清除原煤中的有害杂质,降低灰分、硫分和水分,改善煤炭质量的过程。
……
三、问答题
1.煤的成焦过程可分成哪几个阶段?
……
6.本大纲的缺陷
对于中职教育来说,任何一门课程都应该动静结合,理论、实践结合,有课内理论教学,就应该有相应的实践练习过程。
由于本课程是化工工艺专业的一门辅助专业课程,课时有限,所以重在理论教学,没有课内实训环节。另一方面,目前实训条件还不能满足这门课程的课内实训要求。这是本大纲存在的一个问题。
但是,学期结束后学生可以通过课外实践(毕业实习环节)巩固和实践本门课程的所学知识,只是这样的实训条件对这门课程不具有针对性。
三、实践结果
1.考核办法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和教学过程的进行,提升了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如何真实有效地反映学生学习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考核过程应该体现深入浅出、知识系统全面的特点,才能够真实反映同学们的实际水平。我在出考题的过程中反复斟酌,注意分析各种题型各自的特点。
(1)填空题。应考核知识重点;所需填空前后有提示;题量大,应涵盖所学知识面。例如第18题:“根据煤焦油沥青的软化点不同,可分为低温沥青、中温沥青、( )和超高温沥青。”学生基本不需要背,只要上课听讲了,就能回答上来。
(2)判断题。应考核知识重点,有明显错误,容易判断。例如第10题:“( )10.焦煤受热时能形成热稳定性能好的胶质体,不适合炼焦。”给出很明显的错误,上课听讲的同学都知道“焦煤”名字的由来――一种炼焦煤,前后矛盾,所以是错误的。学生基本不需要背,只要上课听讲了,就能回答上来。
(3)简答题。题量少、知识重点、分值小。同学们普遍不喜欢记忆,所以分值减少,而且是课内经常重复的重点,也能够答上其中的几条。
附:期末考卷
一、 填空题(每题1.5分,共30分)。
……
18.根据煤焦油沥青的软化点不同,可分为低温沥青、中温沥青、( )和超高温沥青。
……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O”,错误的打“×”,每题1分,共40分)。
……
( )10.焦煤受热时能形成热稳定性能好的胶质体,不适合炼焦。
……
三、问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
2.炼焦生产中,装煤过程如何控制烟尘?
……
2.实践检验结果
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化工G1002班的考核成绩还比较理想。
从成绩汇总情况可以看出,学生人数在各分数段内分布比较合理,整个趋势呈正态分布曲线。
参考文献:
[1]上海信息技术学校.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12.
作者简介:侯广辉(1973-),男,山东枣庄人,管理学博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企业理论与治理机制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0;F0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96(2007)05-0104-04 收稿日期:2007-06-10
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再没有什么现象比不确定性更普遍了。而组织存在的目的就是治理不确定性(Knight,1921;Coase,1937)。组织通过边界变动对不确定性作出适应性调整。而在解释企业边界变动的诸理论中,交易成本理论无疑是最主流的理论,它认为组织的存在是为了降低交易成本。随后,经过很多学者的发展,交易成本理论日渐成熟。尤其是威廉姆森(Williamson,1985)将该理论“用于实际操作的努力”,对交易成本进行维度分析,进而引发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但这些实证研究的结果却很模糊:不确定性可能和企业边界之间正相关,也可能是负相关,也有可能是动态变动。这种不一致可能是两个原因造成的:一是威廉姆森的解释逻辑存在问题;二是在进行实证研究时,所研究的对象不是同一个概念。二者的关系从集合概念上来讲可能是“相交的”,也可能是“不相交的”。那么这些实证研究结果模糊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能否找出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来指导未来的实证研究?本文就是带着这个问题,首先回顾威廉姆森对不确定性企业边界治理的论述,并且对相关的实证研究文献进行深入探讨,找出问题所在,进而提出一个综合的分析框架。
一、威廉姆森关于不确定性的企业边界治理的研究
威廉姆森(1985)也承认不确定性的重要性,“社会经济组织中的核心问题,其实就是如何面对、如何解决不确定性的问题”。但他自己在不确定性的研究上,由于过于偏重机会主义行为问题,偏重于人的策略,而逐渐偏离了其早期以及科斯关于不确定性作为环境要素的观点,从而未能全面地考察不确定性在影响企业边界中的作用。这也成为交易成本经济学备受批评的地方之一(David and Han,2004)。
威廉姆森(1975)在他早期的研究中,区分了两组因素:一是人的因素,包括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二是环境因素,包括不确定性和小数目条件。通过这两组因素来解释交易成本的来源问题。这两组因素的相互作用导致了市场失灵。需要强调的是,威廉姆森这个时期的研究是将不确定性看作是未来环境的不确定性,并认为人对未来环境不确定性的难以预测以及制定详细适应性的市场合约的能力不足造成了交易困难。因此,在人的有限理性的假定下,环境的不确定性是导致交易成本增加的一个重要的外部变量。这和科斯原创的交易成本观点是一致的。但在威廉姆森后面的研究中,在交易成本来源的两组因素中,他更加强调小数目条件下的机会主义(1985),特别是强调资产专用性作为小数目条件的决定因素,从而将资产专用性引入到交易成本分析中,将其作为决定环境变化以及触发机会主义行为的主要因素。由于资产专用性易于测量,所以对它的理论研究和经验验证成为企业组织理论研究的主攻方向。但是容易度量的因素并不一定就是最重要的因素。从最近的企业边界的外部化浪潮来看,把资产专用性作为组织效率的决定因素是值得怀疑的(Coase,1988;Holmstrom and Roberts,1998)。它最多只是决定因素之一,而不能作为最重要的因素。
威廉姆森(1985)对不确定性的概念进行了重新诠释。他引用库普曼斯(Koopmans,1957)对于不确定性的研究,指出许多不确定性具有行为的根源;引入“行为不确定性”这个概念,从而将不确定性和机会主义联系起来。他所定义的行为不确定性是指交易方策略性地隐蔽、伪装以及扭曲信息等。很明显,这种行为的不确定性深深烙上了机会主义的印记,这也是为什么机会主义在今天的交易成本理论中被看作中心行为假定的原因。但理解企业边界的根本问题并不是机会主义本身,而是不确定性。机会主义只是加剧了问题的严重程度,而并不是导致问题的根本原因(Dietrich,1994)。
可以看出,库普曼斯和科斯以及早期的威廉姆森关注的不确定性更具有随机性,而威廉姆森后期提出的行为不确定性更加强调机会主义行为。而交易成本理论认为通过纵向一体化可以减少这些不确定性,从而降低由于市场不完全导致的交易成本。但很显然,忽略另一种类型的不确定性,而采取这种宽泛的不确定性概念,在理论研究上就会出现不必要的争论。而利用这种理论分析框架指导实证研究,其结果肯定是模糊不清的。
二、不确定性的企业边界治理的实证结果不明确
(一)交易成本理论的实证研究结果模糊
交易成本理论关于不确定性的企业边界治理的实证研究经常在“自制或购买”(make-or-buy)决策中进行,而这种决策被认为是和纵向一体化同义的(Davidand Han,2004)。虽然有些实证研究支持高的不确定性程度应该采取纵向一体化的治理模式(Monteverde andTeece,1982),但更多的实证研究结果是不明确的,甚至是和交易成本理论分析得出的结论相矛盾的。比如,在较早的开创性研究中,沃克和韦伯(Walker and We-ber,1984)使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了汽车零部件产业中的自制或购买决策。他们使用两种类型的不确定性,即量的不确定性(volume uncertainty)和技术不确定性(technological uncertainty)来检验威廉姆森的效率边界假说。根据他们的定义,量的不确定性依赖于对零部件需求波动的估计以及在评估这些需求时的信心。技术不确定性是零部件规格和设计的变化引起的。他们的研究表明,技术不确定性的增加没有导致更深的纵向一体化,而是出现了和交易成本理论预测相反的结果,也就是高的技术不确定性和低的纵向一体化水平相关。
同样,巴拉克里斯南和沃纳费尔特(Balakrishnanand Wemerfelt,1986)也证明了技术不确定性和纵向一体化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尤其当技术可能退化时,企业可能会依靠市场合约而不是纵向一体化以保持适应性。而罗伯特森和加帝侬(Robertson and Gatignon,1998)的研究验证了技术不确定性越高,企业越有可能建立技术联盟而不是内部发展技术的假说,并且得出
了支持的结论。而在最近的研究中,摩勒等人(Mol eta1.,2004)通过多重回归方法分析了来自荷兰的189个企业的样本数据,得出了技术不确定性和企业外包程度正相关的结论。
另外,大卫和汉(David and Han,2004)在对交易成本经济学的实证研究进行的系统评价中,筛选出63篇实证文章的308个统计检验,并通过不同的维度对这些实证结果进行了检验,也发现实证结果是混合的。特别是环境的不确定性的经验支持水平是非常低的。从他们的分析结果来看,无论哪种类型的不确定性,其经验支持率和反对率都不高,结果相当模糊。这和资产专用性60%的支持率和4%的反对率相比,没有一种压倒性的趋势说明不确定性在分析中的重要性,这可能和不确定性度量标准的模糊性是紧密相关的。
(二)不确定性的分类以及实证研究结果
对于不确定性的实证研究主要基于两个分类:技术不确定性和行为不确定性。多数学者对不确定性的验证只是关注其中一个方面,从而出现了使用同样的变量得到的验证结果却不一致的问题。我们将一些实证研究结果分类总结如表1所示。
而对不确定性进行分类之后,不确定性对企业边界的影响结果就变得相对清晰。贝尔纳迪(Bernhardt,1977)在检验制造商通过前向一体化减少需求波动时发现,当波动的来源是消费者需求时,一体化不能减少对制造商的需求冲击;但是如果冲击来自于零售商随机性购买需求,那么一体化可以减少需求波动。消费者需求的随机性导致了环境的不可预测性,而无法使用一体化来减少这种不确定性。而零售商需求的不确定性,更多来源于零售商和制造商之间的机会主义行为,从而回到了威廉姆森(1985)的分析逻辑,出现了内部化的倾向。萨特格里夫和扎赫尔(Sutcliffe and Za-heer,1998)认识到不同的经验验证结果可能归因于对不确定性的不同度量方法。因此,在他们的实证研究中区分了三种类型的不确定性:初级的、竞争的和供应商的不确定性,并且检验它们对治理选择的影响。结果显示,初级的和竞争的不确定性和市场治理相关联,而供应商的不确定性和科层治理相关联。
(三)实证研究文献评述
科斯(Coase,1937)在讨论“企业”这个概念的现实基础时,引用了罗宾逊夫人的话,“对于经济学中的一系列假设,需要提出的两个问题是:它们易于处理吗?它们与现实世界相吻合吗”?而科斯本人提出了交易成本的分析工具,认为他所定义的企业不仅与现实世界中的企业含义相吻合,而且可以利用马歇尔发展起来的边际替代概念进行分析,从而使得企业理论的研究可以满足可控性以及符合现实的两点要求。但威廉姆森为了使交易成本概念有意义,他需要偏离新古典经济学。而为了能使用新古典的工具,他又不得不接受不现实的假设(Lindenberg,1999)。他忽视对技术不确定性的研究,而重视机会主义和资产专用性这个可以利用新古典工具分析的概念,从而使得交易成本经济学的分析偏离了现实。如果全面考虑不确定性的影响会增加问题的复杂性,按照奈特(1921)的说法,降低不确定性的组织选择可能相当复杂,这是由于,“动用资源来减少不确定性本身就是不确定性最大的活动。……对花费资源减少不确定性的结果就更无法确定了”。而迪屈奇(Dietrich,1994)引入战略行为来超越交易成本的静态分析框架。他认为通过增强的信任关系可以消除机会主义的威胁,并且提出威廉姆森的“机会主义”假设不适用于大量出现的结合了企业和市场特征的管理机构。而且他认为不确定性是和企业的经济意义极为复杂地结合在一起的,而不能将这种不确定性归纳为交易成本。
从以上文献综述可以看出,和交易成本理论相关联的,威廉姆森提出的行为不确定性支持内部化,而包含技术生产和价值实现过程的技术不确定性却支持外部化。当技术不确定性程度很高时,企业趋向于避免昂贵的纵向一体化,而通过市场交易来保持战略的适应性。显然,通过企业边界模式来治理不确定性,需要关注行为不确定性,更需要关注技术不确定性。若只是关注其中的一种不确定性,只能使得实证研究的结论模糊。而在对不确定性进行明确分类之后,不确定性的实证结果相对清晰。因此,我们需要超越交易成本分析框架,提出一个行为不确定性和技术不确定性相向变动的综合分析框架。这既能将交易成本概念纳入到模型中,又能体现当今世界技术快速变革对企业边界变动的冲击。
三、超越:不确定性的企业边界治理模式
梅纳德(Menard,1999)将不确定性和资产专用性、频率联系起来,他认为专用性更高的资产会增加不确定性,这是因为观察变得困难。而频率的提高却因更便利的观察交易者和交易环境而能减少行为不确定性。由此可以假设行为不确定性与资产专用性程度正相关,而与交易频率负相关。他将两个命题综合起来,得到下面的关系,如表2所示。
其中,指示值(从0到+++)用来表示行为不确定性的程度,从几乎不存在不确定性到非常高的不确定性。用函数形式表示
其中U是行为不确定性,AS表示资产专用性,F表示频率。这样就可以将威廉姆森(1985)的三个分析维度综合到行为不确定性一个维度中,从而将不确定性从交易成本分析框架中独立出来,作为一种独立的关键变量来分析。因此,我们可以从梅纳德的讨论出发,加入技术不确定性,从而可以得到一个函数关系式
其中,HT表示层级强度,UT代表技术不确定性,而UM代表行为不确定性。我们认为技术不确定性和层级强度是负相关的关系,而行为不确定性和层级强度正相关。那么就可以很清晰地看出来,威廉姆森的交易成本经济学的分析只是关注后一方面的关系。
四、结论
一、新旧制度下固定资产含义的界定
旧制度对固定资产的定义是“固定资产指持有的预计使用年限在1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其中专业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有形资产”。由于医院购置的固定资产价值逐年提高,旧制度对固定资产计量标准明显偏低。
新制度明确规定了“固定资产在规定标准以上(其中:单位价值在1 0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 500元以上),预计使用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有形资产”。首先,新制度对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有所提高,这符合我国经济的发展趋势。其次,避免了低值易耗品归为固定资产类,使得会计核算工作减少,且更为准确。
二、新旧制度下固定资产核算范围的比较
新制度把固定资产分为四类:房屋及建筑物、专业设备、一般设备和其他固定资产。对于应用软件也有了明确规定,若构成相关硬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应当一并计入固定资产进行核算。反之,应当将该软件计入无形资产核算。
旧制度对软件核算无相关规定,财务人员核算时没有统一标准,有将应用软件计入“无形资产”的,有计入“管理费用”的,有计入“固定资产”的。导致会计信息无可比。
三、新旧制度下固定资产折旧核算的比较
旧会计制度把购入的固定资产计入“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每月按照账面价值的一定比率提取修购基金,借记“相关支出”科目,贷记“专业基金――修购基金”科目。但计提修购基金不能反映固定资产净值,重复列相关支出极易造成医院净资产重置或者虚增,使医院会计信息失真。
新制度取消了“固定基金” 和“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科目,由“固定基金”科目核算转为“待冲基金”科目,由提取修购基金转为计提折旧。增设“累计折旧”科目,作为固定资产的备抵账户。计提折旧时,借记“管理费、医疗业务成本”,贷记“累计折旧”。真实地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变动情况,体现了“谨慎性原则”。
四、新旧制度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比较
旧制度对固定资产的后续支核算没有相应的规定。固定资产的更新、改良、改扩建的资金,大修理和日常修理的费用,都仅作简单的费用化处理。
新制度对资本化的后续支出和费用化的后续支出的界限做了明确划分。对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后续支出通常以改建、扩建或大型修缮的形式存在,并计入固定资产价值。符合资本化支出条件的计入“在建工程/固定资产”。对于符合费用化条件的后续支出,直接列入“相关费用”或“长期待摊费用”,这样对固定资产价值的准确性给予了保证。
五、新旧制度固定资产处置的比较
医院固定资产的处置包括出售、报废、毁损、对外投资捐赠。
旧制度下,固定资产处置核算时通过“专用基金”,它不能反映每类固定资产的损益情况。处置固定资产时,借记“固定基金”科目,贷记“固定资产”科目。出售或残值回收的收入,借记“银行存款”,贷记“专用基金”科目。处置时发生的费用、以及保险或过失人的赔偿列“专用基金―修购基金”中处理。这种记账方法较为麻烦,还会漏记“固定资产”、“固定基金”科目。
新制度下,处置固定资产按其账面价值对应待冲基金的余额,转入“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累计折旧”、“待冲基金”科目,贷记“固定资产”科目。发生的费用,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贷记“应交税费”、“银行存款”科目等;对于残值收入和保险、过失人的赔偿,借记“银行存款”、“其他应收款”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在清理完毕时,若贷方有余额,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贷记“其他收入” 或“应缴款项”科目,若借方有余额,借记“其他支出”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新制度的核算,“固定资产清理”中的期末余额主要反映没有清理完毕后的固定资产价值; “待冲基金”的增设则取代的“固定基金”科目,用来专门核算财政补助资金和科教项目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这样的核算使得医院固定资产的核算更加明晰。
六、新旧制度固定资产期末计价的比较
旧制度下,固定资产没有减值,只是在固定资产提前报废时,列入“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科目处理。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医疗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必然存在着固定资产减值的风险。
新制度下,增设“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体现了会计的谨慎性和真实性原则。医院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检查,按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估计可回收金额比较,若发生减值的,借记“其他支出――固定资产减值损失”,贷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这样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以及固定资产增值、减值的情况,对现行医院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进行改进,使之更合理、更科学,这对医院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七、新制度下购置固定资产资金来源的核算改进
新制度下,固定资产的取得还根据财政补助、科教项目收入和自有资金分开核算。
(一)财政资金、科教项目资金购置的固定资产,取得时,借记“固定资产”,贷记“待冲基金”,同时借记“财政专项补助支出”、“科教项目支出”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财政补助收入”等科目。计提折旧时,借记“待冲基金(财政基金、科教基金)”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
(二)自有资金购置的固定资产,取得时,借记“固定资产”,贷记“银行存款”。计提折旧时,借记“医疗业务成本”、“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
参考文献:
0 引言
望云煤矿分公司现采3#煤层。受庄头大断层(落差60~84 m)影响,井田内次生断层多,布置正规综采工作面难度大,直接造成大量的边角煤柱滞留回收问题。以前,采用XDY-1T型分体顶梁悬移支架进行边角煤回收,工人劳动强度大,工作面产量低,材料消耗大,安全生产条件差。
1 工作面概况
该工作面煤层厚4.4m,倾角3~6°,硬度f=1.5~2,局部夹矸石,厚0.10m左右,节理、裂隙发育,单轴抗压强度13.7MPa,单轴抗拉强度0.84MPa,属中等硬度煤层。煤层结构简单,赋存较稳定。工作面伪顶为炭质泥岩,厚0.2m左右,极易冒落,直接顶为中砂岩,局部含粉砂岩,可以随采随冒,老顶为中粒长石石英砂岩,质地坚硬,钙、硅质胶结,一般不易冒落,煤层底板为黑色泥岩或粉砂质泥岩,顶、底板硬度。顶煤冒放性为三类,适合于放顶煤开采。
1.1 工作面布置
工作面走向230m,倾斜75m,倾角平均5°采用“U”型方式布置,运输巷及回风巷均为单巷。全工作面75架支架,配备SGB620/40T型刮板机1部。
1.2 支护设计
根据矿压理论,工作面支架承受的最大压力为4~8倍采高顶板岩石的重量,现取8倍采高的顶板岩石重量计算:
P=k×h×L控×b×γ×g
=8×2.2×3.6×1.0×2.5×9.8=1552 KN
式中:
P——工作面上覆岩石所需支撑阻力;
γ——上覆岩层平均容重,取2.5;
h——工作面采高,2.2m;
L——工作面最大控顶距,取3.6m;
b——支架宽度,0.96m;
g——重力换算单位,取9.8;
k——上覆岩层厚度和采高之比,一般为4~8,取8。
所选用的ZH1600/16/24ZL型支撑式液压支架,额定工作阻力1600 kN,经验算比较,所选支架支护强度符合要求。
ZH1600/16/24ZL型整体顶梁组合悬移液压支架参数如下表1。
2 与XDY-1T型分体顶梁悬移支架放顶煤工作面对比
2.1 XDY-1T型分体顶梁悬移支架存在问题
2.1.1 移架、支柱时,工人劳动强度大,危险系数高。
2.1.2 支架横向稳定性较差,老空顶煤回收率超过70%。顶板来压时,老空方向推力容易推跨工作面支架而发生安全事故。
2.1.3 全工作面铺顶网,金属网消耗量大,吨煤生产成本增加4元,后工作面顶煤回收率也受到一定影响。
2.1.4 工作面支架支柱支护工作阻力较低(18MPa),顶板来压均需支设大量戴帽中柱,坑木及单体柱消耗量均较大。
2.2 ZH1600/16/24ZL型整体支架优点
2.2.1 移架操作时,工人只需操纵集控阀组将前后4柱同时提起前移,动作简化,速度快,工人劳动强度降低,回采工效有效提高。
2.2.2 支架稳定好,不倒架。工作面所有支架通过托梁系统连为一体,使得支架稳定性及安全性大大提高,工作面不会出现倒架、扭架现象。即使支架上方出现局部空顶现象(宽度≤3m,高度≤1m)或未支撑好,相邻支架将抬着该支架并帮其支护顶板。
2.2.3 护顶面积大,放顶煤不用铺网。该支架顶梁采用整体箱式结构,宽0.96m,长2.6/3.0m,护顶面积可达到95%以上,对顶板实现了全封闭管理。破碎顶板工作面不会出现漏顶现象,也不会出现分体式支架的网兜现象。
2.2.4 对松软底板工作面适应性较强。该支架在坚硬底板工作面使用时,可不用底盘;在中软底板工作面使用时,支架可两前柱共用一个底盘,两后柱共用一个底盘;若工作面底板非常软时,支架前后4柱可共用一个底盘,底盘面积可达1.2m2以上,可有效解决工作面支柱严重穿底现象。
3 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由于整体顶梁悬移支架护顶面积大,基本取消了铺设金属顶网工序,客观上有利于提高后工作面顶煤的回收率,但支架后侧流矸可能会大量涌入工作面发生伤人安全事故。
3.1 解决办法
3.1.1 根据煤层倾角合理布置工作面,尽量采用仰采方式。一方面,可以防止放顶煤和移架过程中支架上方矸石大量涌入工作面,同时也可防止采空区侧冒落的顶板矸石冲击支架后柱。
3.1.2 禁止正对放煤口捅煤,大块煤可临时提起1棵后柱,严禁将支架两后柱同时升起,防止大块煤矸涌出伤人。必要时,采用防串矸设施进行临时遮挡,流入采场的大块矸石要尽量堆放采空区侧。
3.1.3 移架应选择采用邻架操控方式,所移支架前后5m内严禁无关人员驻留。
另外,由于该支架为整体顶梁悬移支架,工作面所有支架均被托梁套联接成一整体。虽支架横向稳定性得到加强,但支架组合梁上下、水平弯曲的活动空间也因此受限。工作面内局部坡度较大、顶板出现较大高低错差或者遭遇地质构造时,就容易造成局部地段空顶接顶不实现象,或发生支架上串、挤架、损坏托梁问题。为此采取:
3.1.4 加强工作面“四直、一平、二畅通”管理力度,即:煤壁直、煤溜直、支架直、托梁直、支架平、工作面上下出口保持畅通。
3.1.5 工作面回采过程中,若遇地质构造或顶板不平时,在开帮煤后应及时在支架顶梁上方铺垫小方木接顶处理,保证支架接顶严密;顶板破碎,片帮严重时,须在支架上方铺设金属顶网。
李吉林用智慧的方式提示了智慧的核心——道德,彰显了教育的道德意义
智慧一定要和道德牵手,道德是智慧的核心。孔子在阐述智慧时总是与道德——仁相提并论,他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知者,智慧也。智与仁的并提,不仅表达了对人格完美的评判标准,而且将仁纳入智的内核。
李吉林的智慧是用道德、用美德来支撑的,情境教育始终充溢着道德意义。情境教育的创生源于她对教育现状的不满与批判,基于她对儿童真切关注和发展的深切的关怀。是这种道德感让她重新思考小学语文教学,思考教育,以此建构起情境教育。她这么说:应试教育下的语文,“偏离了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甚至改变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性质,延误了儿童发展的最佳期,扼杀了儿童的天赋才能,这种情况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是道德,是作为教师的社会良知和教育责任,让李吉林有了勇气,有了方向,生长起研究和建构情境教育的智慧。
在情境教育的开发与展开过程中,李吉林把握了一个教育的重要维度——道德的情感维度,即重视情感在道德中的特殊价值和独特功能,又让道德成为情感的理性引领。把情感与情感中的道德感统一在一起,融和起来,就确定了道德的情感维度。情境教育正是用这一维度让教育温暖起来、美丽起来、智慧起来。这样的教育具有最幸福的表情——快乐。试想,假若道德从教育中抽离,道德从智慧中剥离,那还称得上教育的智慧吗?
李吉林用智慧的方式定义了智慧的民族性和世界性,彰显了智慧的民族品格和世界胸怀
情境教育既汇聚、表达了东方的教育智慧、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又汲取、回应了世界教育改革潮流的深情呼唤。它在内涵上把民族的、世界的,传统的、现代的结合、统一在一起,本革中有着国际视野,国际视野中又有着本土行动。这种结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本身就是一种智慧。这样的智慧既有根,深深地扎在民族传统文化中,又有眼,瞭望全球的教育风景。也正因为此,才让一个普通的小学教师,走上了国际教育讲坛,与世界对话,与大家分享智慧。
李吉林对民族智慧的态度和方式是:吸取、坚守与优化。她的目光始终投射在民族文化的经典中。一次又一次地阅读,她领悟了民族智慧的精髓,尤其是中国古诗词的“意境说”。她研读“意境说”,从中提炼出“真、美、情、思”,作为情境教育构架的核心元素,凸显情境教育的“形真”、“情切”、“意远”、“理寓其中”的鲜明个性和独特优势。这一个性和优势,说到底是民族文化所赋予的文化个性和智慧优势。
李吉林对世界教育改革智慧的态度和方式是:借鉴、整合、尝试。她觉得“外语的情景教学训练语言生动而有趣,仿佛是在生活中学语言”,由此产生了移植的想法,并积极尝试来自大洋彼岸的做法。她的“移植”、“尝试”是领悟后智慧的迸发,是与民族文化整合的结果,智慧自然就在整合之中。
李吉林用智慧的方式定义了智慧的实践品格和理论品格,生发了实践智慧和理论智慧,并把两者统一在一起
在智慧的范畴中,既有理论之维,又有实践之维,它们指向不同的领域。李吉林具有丰富的实践智慧。在她那里,实践智慧包含三层含义:关注实践、研究实践,这是一种智慧的行动;实践本身就是一种智慧;实践中能生长起智慧。她的实践智慧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坚持研究、改革从问题出发,以问题的发现、研究和解决过程,推动实践活动的智慧展开。二是坚持研究、改革要重视经验。经验是实践的结果,又是实践的提炼,经验也让教师获得自信。三是研究、改革以课程开发、课堂教学为现场,因而李吉林对教师的指导最具现场感,最具实践性和操作性。
李吉林并不排斥理论思维,相反,她十分重视并善于进行理论思维,在理论思维的基础上创生理论智慧。而且她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引领性和提升性。更为重要的是她把实践智慧与理论智慧结合起来,形成了巨大的智慧张力。这种智慧张力体现在她的话语方式、风格上。她的话语是质朴而诗意的,但又有理论的含量,不生涩,不浅庸,平常中深刻,深刻中浅显;体现在她的概念系统的建立上。她所归纳的情境教学促进儿童发展的五要素,“以培养兴趣为核心,诱发主动性;以指导观察为基础,强化感受性;以发展思维为核心,着眼创造性;以情感为动因,渗透教育性;以训练语言为手段,贯穿实践性”,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经典概念系统;体现在关于情感与理性关系的理解与把握上。她以情感为动因、为纽带,激发儿童学习和发展的动力,但她始终把情感与理性结合在一起,因而情境教育中,情感并不肤浅,相反很深沉;理性也不冰冷,相反洋溢暖意。实践与理论两个智慧维度,形成了李吉林教育的文化气象。
李吉林用智慧的方式定义了大智慧,揭示了智慧的灵魂——创新
智慧有大小之分。李吉林是大智者,因为她十分关注并着力研究教育中的大问题——儿童、儿童发展。
李吉林心系儿童,以主要精力钻研这门学问,获得了关于儿童与儿童发展的智慧。她不止一次地说:“不断地走近儿童,每日欣喜地凝望着一个个鲜活、晶莹的生命,目不暇接的画面、曼妙的歌唱、天籁般的欢声笑语……伴随其间,让我倾听儿童心灵纯真的童声,追记儿童心灵美妙的音符,像演奏家触摸心爱的琴弦那样,轻抚儿童情感的微波和浪花,并且努力地去把握它的节奏,去美美地猜想着那童年的梦幻和憧憬……”儿童是情境教育的主语,儿童成了最真实、最鲜活、最丰富、最美妙的情境。提出情境教育,本身就是基于对儿童智慧的充分尊重、认知和开发。儿童给了她智慧的启迪,她又用情境教育点燃了儿童的智慧,而儿童智慧又点燃了成人世界、教育世界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