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初中男生青春期教育

初中男生青春期教育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8 10:30:4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初中男生青春期教育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初中男生青春期教育

篇1

[中图分类号] R19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1-372-02

宁波是东部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发达,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前来打工,流动人口子弟学校也应运而生。本研究以流动人口子弟学校初中生为对象,进行青春期性健康知识、性观念、异往等方面认知现状的抽样调查,旨在为学校及有关决策部门在流动人口子弟学校开展青春健康教育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式对宁波市两所流动人口子弟学校初一第二学期学生进行了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剔除无效答卷,得到有效答卷281份,有效回收率为93.67%。281人中男生160名(56.9%),女生121名(43.1%)。

1.2 调查工具和方法 在参考《山西大学生性健康教育问题的调查研究》[1]、《大学生性心理的调查与分析》[2]和《青春期性心理健康问卷的初步编制》[3]基础上,调查人员自编了一套包括学生基本情况、青春期性健康知识、性观念、异往、自我接纳等方面的46道题的问卷。问卷分3种题型:①等级量表式题型,分5个等级,从低到高分别为完全不同意、比较不同意、不确定、比较同意、完全同意,计分从低到高,分别为1,2,3,4,5分;②是否题型;③多选题型。本问卷采取无记名形式,绝对保密,当场填写当场交卷。力求问卷真实可靠。全部问卷资料由调查人员检查核实后进行编码,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共性问题进行重点分析讨论。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81名初一学生的平均年龄为14.21岁,最小12岁,最大17岁,年龄差距大,年龄段偏大。年龄分布见表1。

表1281名初一学生年龄分布n(%)

281名被调查学生中,88名女生性生理发育已成熟,已经历了月经初潮,占被调查女生数的72.7%;29名男生性生理发育成熟,已有了遗精现象,占被调查男生数的18.1%;有24.9%的学生清楚自己还没有月经和遗精现象;有33.5%的学生不知道月经和遗精是什么。

2.2 青春期性健康知识认知

2.2.1 对青春期性知识认知 见表2。

表2281名初一学生青春期性知识认知情况n(%)

2.2.2 对青春期卫生保健认知 67.6%的学生认同男性和女性都应该每天清洗自己的外生殖器官,32.4%的学生不知道,其中男生不知道率高于女生;63.0%的学生清楚女性经期不能坐浴、,37.0%的学生不清楚。

2.2.3 对预防艾滋病知识认知 见表3。

表3281名初一学生对预防艾滋病知识的认知情况n(%)

2.3 性观念 各题项(反向题)平均得分在2.5分以上,性观念总均分为3.07分。题项“我认为性是肮脏的、羞耻的、是见不得人的”得分为2.5±1.6分;题项“我认为性幻想、性梦是一种不道德的现象”得分为2.9±1.2分;题项“我认为是病态的、下流的”得分为3.6±1.2分;题项“我认为偶而也会影响今后的得分为3.3±1.1分”。

2.4 异往 各题项的总均分为2.75分。题项“我渴望深入了解异性”的平均得分为2.7±1.2分,题项“只要不影响学习,我认为我们可以谈恋爱”平均得分为2.7±1.4分;题项“只要真的有感情,我认为我们可以发生”平均得分仅2.0±1.2分。男、女生异友情况见表4。

表4281名初一男女生异友情况n(%)

2.5 自我接纳 各题项的平均得分均在3.7分以上,总均分为3.8分,见表5。从性别差异的检验来看,男生自我接纳的总均分(4.15)要显著高于女生(3.45),t=5.87,p0.01。

表5281名初一学生自我接纳得分情况

3 讨论

3.1 青春期性健康知识缺乏 调查发现流动人口子弟学校初一学生青春期性知识缺乏,有33.5%的学生不知道月经和遗精的知识;知晓女性第二性征和男性性发育成熟标志的学生分别只有65.1%和58.0%。学生对怀孕知识更为缺乏,只有45.2%的学生清楚“一次就可能导致怀孕”,这与胡序怀等[4]对深圳中学生性健康知识现状调查结果一致。本调查中发现流动人口子弟学校初中生年龄段偏大,因而在被调查学生中40.2%的学生生理发育已成熟,尤其是女生生理发育成熟者已占72.7%。性生理发育成熟,性知识认知滞后,其结果只能是增大这一特殊群体的青春期伤害风险。

对于青春期卫生保健知识的认知不尽人意,有37.2%的男生不认可“男性和女性都应该每天清洗自己的外生殖器官”,他们可能错误地认为女孩生殖道的清洗保护很重要,男孩没必要那么在意。其实头部冠状沟内很容易聚积污垢,形成“包皮垢”,很容易导致包皮和头发炎。有37.0%的女生不知道“女性经期勿坐浴,不能发生”。基本性卫生保健知识的缺失,有可能给他们的性生殖健康埋下一定的隐患。

对于预防艾滋病知识的认知,学生掌握情况也不理想。特别是对“血液检查可检测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题项,只有40.6%的学生知晓。近年来,我国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由经血液传播转为性传播,青少年正处在性活跃期,是感染艾滋病的主要人群,如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匮乏,将使他们缺乏自我防护的意识和能力。

由此可见,流动人口子弟学校初中学生急需“青春健康”教育,以提高他们青春期性健康知识的认知水平,从而使他们了解、呵护自己的身体,避免青春伤害。

3.2 性观念存在偏差 性观念即对有关性问题较为稳定的看法和持有的态度评价,包括性观点和性态度。流动人口子弟学校初中生可能因“青春健康”教育的缺失,导致科学的性知识的缺乏,同时受环境和中国传统文化“性禁锢、性愚昧与性压抑”的影响,性观念存在偏差。因此有必要对流动人口子弟学校初中学生开展科学的性观念教育。

3.3 与异往表现较大的“宽容” 性 生理的成熟带来了对于异性的生物情感意识、敌对态度的减弱和情感反应的发端[5]。流动人口子弟学校初中生对与异往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宽容”,有33.5%初中生已有了深入了解异性、获得异情的欲望,并有的已经开始了恋情,更有少数学生已陷入其中,不能自拔。源于性成熟的提前、生活环境的特殊和教育的缺失,初中男女生对异往的“宽容”和超越友谊交往的现状不容忽视。因而在流动人口子弟学校初中生中开展青春期人际交往、爱情与迷恋的区分及未来规划等的教育引导显得尤为重要。

3.4 自我接纳情况男生好于女生 流动人口子弟学校初中男生的自我接纳情况较女生为好,原因可能为男生生理发育较女生为迟。81.90%的男生尚未有遗精现象,相比72.7%已经历月经初潮的女生而言,男生的身体形态差异较小,心理共容性较大,从而使得男生的自我接纳情况好于女生。

4 结论 流动人口子弟学校初中学生“青春健康”认知现状较差,建议对流动人口子弟学校初中学生开展“青春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 白建.山西大学生性健康教育问题的调查研究[J].中国性科学,2010,19(12):27-29.

[2] 王丽.大学生性心理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0,(6):431-433.

篇2

青春期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一个时期,青春期的青少年要经历生理上、心理上的发展和转变。随着性器官逐渐成熟,第二性征发育日趋明显,初中生对自己性生理和性心理的变化易产生一些迷惘。如果不能及时地得到正确的指导,他们可能容易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与行为。为了今后能开展有效的青春期性敏感问题教育研究活动,我们编制了一般性知识调查问卷和借鉴了西南大学心理学院郑涌、骆一编制的“青春期性心理健康量表”,旨在了解我校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中学生的性知识、性态度和状况,从而制定性敏感问题教育对策,通过有针对性的性敏感问题教育培训和干预研究,最终目标是使学生成为健康、自信、快乐的人。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的被试是北京市右安门外国语学校2015年9月份在校的全体学生。学生中年龄最大者17岁,最小者12岁,男女生年龄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问卷的设计

问卷包括两个部分:一般性知识调查问卷和青春期性心理健康量表。其中一般性知识调查问卷为我校教师自主设计,并经过相关专家讨论,以及预实验调查后进一步完善而成;青春期性心理健康量表由西南大学心理学院郑涌、骆一编制,主要用于针对青少年青春期性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经研究证明,该量表的Cronbacha系数为0.822,重测信度系数为0.856,分半信度系数为0.759,说明该量表有较好的信度与效度。

1.3 实施问卷调查

我们采用了上述两种问卷,对全校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施测前由培训员讲明测试的目的和意义,得到同学们的知情同意与合作后,学生均匿名填写。填写时座位分开,避免干扰,对个别不理解者予以中性解释,测试完毕后统一收回问卷。

1.4数据处理工具

对于一般性知识调查问卷,我们采用百分比数据统计;对于青春期性心理健康量表,我们采用SPSS18.O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

2.结果分析

本次研究参与调查的三个年级学生比例近似为1:1:1。我们利用周五下午班会时间,在全校13班共发放问卷367份,回收有效问卷361份,有效率达 98.3%。

2.1对基本性生理知识的了解

中学生们对基本性生理知识的知晓率较高。首先,对“遗精”现象,除个别学生认为遗精“是一种病”或是“因为品德不好”所致外,大部分学生有正确的知识,特别是男生;但是女生中有26.8%的人不知道什么是“遗精”。其次,有关“月经”现象的知晓率:男生为68.2%,女生为”97.3%。可见被调查学生对本性别的基本性生理现象有较好的了解,但对异性则相对缺乏了解,P<0.01,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涉及到较为敏感的“”()现象,学生们的认识就比较混乱,不少学生持有不正确的看法,其中女生“出错”的情况比男生多,但P>0.05,男女生差异不明显。不同年龄阶段被试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其排序为初一组<初二组<初三组,这可以看出年龄越大,了解的生理知识也越多,P<0.01,差异显著。

2.2对性病知识的了解

被调查学生对各类性病知识的了解存在很大差别。其中对艾滋病的知晓率高达95%,对一般的性病,如淋病、梅毒的知晓率略高于70%;对于其他几种也较常见的性病(生殖器疱疹、扁平湿疣、尖锐湿疣等)的知晓率低于40%;而对于中国发病率非常高的乙肝,只有6.7%的同学知道其能通过性渠道传染。比较起来,女生的性病知识要差于男生,P<0.01。相对于不同年级P>0.05,说明在自然成长过程中,对性病的了解水平差异不显著。

2.3对避孕措施的了解

大多数同学听说过一些社会上比较流行的现代避孕方法,如:男用、口服药,男性绝育和女性绝育等;但他们对安全期和体外排精等传统方法则了解较少。其中有10%左右的同学,不但知晓而且了解一些避孕措施的使用方法。相对来说,对紧急避孕方法的知晓率比较低。对于的作用,89%的同学知道其有避孕的作用,但知道其有预防性病作用的比例只有60%,女生仅有36%。总体看,对于避孕知识,男生掌握的程度要高于女生,P<0.01。对不同的年级来说,了解的避孕作用初一68%,初二67%,初三74%,P>0.05,差异不显著。

2.4性知识来源

学生获得性知识的主要途径依次为(以选择多少,而非重要性排序):报刊杂志书籍、电视广播、学校教育、同学朋友、父母、看展览、医生、录像厅录像带(光盘)、互联网。但如果按学生选择的重要性排序为学校教育(31.9%)、报刊杂志书籍(19.3%)、同学朋友(11.4%)、父母或电视(各7.6%)、录像带光盘(3.2%)等。分性别看,男、女生的差别是:男生更多地选择了同学朋友、录像厅录像带(光盘)及计算机互联网等作为其性知识的来源,而女生则更依赖于学校教育、报刊杂志书籍、父母和广播电视。显然,与男生相比,女生的知识来源更为集中,并且父母作为教育者的重要性对她们较之男生更为重要。

2.5对了解性知识的期望和态度

有近36%的学生希望自己目前对性知识能够有“较多了解”,选择此项的男生比女生多;而希望“略知”的学生超过了半数(55%以上),女生比例更高一些,持“不想了解”和“无所谓”态度的男、女生,均在10%以下。在对未来恋人性知识的期待方面,不但很多男、女生希望对方性知识了解得较多,而且绝大多数(95%以上)的被调查者都认为: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婚前了解避孕知识不是“不纯洁”的表现。

2.6爱恋异性的经历

被调查的男生和女生1/3以上的人有过爱恋异性的经历,其中男生比女生更普遍。具体看:(1)一多半的人有过至少一次爱恋异性的经历,其中男生的分布是:有过一次爱恋异性经历的占30. 6%,一次以上的占33.5%,而没有过的占35.2%;相应的比例在女生中分别为26.2%、27.1%和46.7%。(2)与异性有过拥抱、接吻、的比例,男生分别为26.1%、20.0%和4.2%;女生分别为23.4%、19.6%和0.6%;任何行为都没有的男、女生分别为69.0%和72.0%。(3)分年级来看,年级越高,有过相应经历的学生比例越高。对第一次时未采取避孕措施的原因,主要的回答是“突然发生的没有准备”、“双方都不想用”和“不好意思去买”。有时不愿采取措施的原因,主要是“没必要”、“不自然”等。从这些个案看,学生在偶尔发生、特别是首次时,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对怀孕和避孕等问题并没有经过认真的考虑。

2.7所希望的获得性知识的渠道和性教育方式

学生们希望获得性知识的渠道,按照重要性排序,依次是学校教育(39.9%)、父母(10.9%)、报刊杂志书籍(10.1%)、医生(7.8%)、同学朋友(4.8%)、电视广播(4.6%)、录像厅录像带光盘 (2.5%),其余各选项均低于2% 。

3.启示

3.1中学生的性知识存在缺欠,对性病及其预防知识认识有“误区”,对避孕措施的了解程度显现很大差别。目前的学校和家庭教育满足不了学生们的客观需求,其现有知识来源与渠道存在各种不足,使得部分学生在与性有关的问题上产生了困惑和问题。改革教育内容,选择适宜方式,是青少年性教育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3.2学生与家长(教师)之间存在“代沟”。尽管学生对从学校和家长那里获得知识与帮助报有很大的期望值,但在现实中他们与教师和家长在有关性的问题上沟通不够,特别是涉及到个人敏感、隐私的问题,学生对家长和教师缺乏信任。

3.3中学性教育的内容,不仅应包括传授知识、传递信息,而且还应包括健康性心理的塑造、科学性观念的确立、正确处理两性社会交往关系以及规避危险行为能力的培养等。

3.4对于中学生的性教育应该是多渠道的,鉴于学生与父母和教师的沟通存在问题,而比较信任同龄的同学、朋友,在加强对教师和家长教育、培训的同时,还可以考虑引入同伴教育等适宜、灵活的社会干预方式。

4.全员教育与心理咨询干预

4.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各方面通力合作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青春期性敏感问题教育研究团队,定期召开学校领导、研究团队、班主任和家长会议。大家统一认识、明确此项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学校多次派出研究人员参加荷兰性教育专家、国内知名心理专家辅导的学习交流会议,购置最新的性教育书籍和资料,完善了心理咨询室的硬件设施。学校涌现出校长办公室、政教处、团委、教科研室、年级组、教研组、心理咨询室、医务室人员通力合作、全员教育的研究氛围。

4.2培训教师和家长

调查表明:只有6%的学生认为性知识是来源于家庭的。这个数据表明家庭对孩子性知识的教育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但对孩子来说,家庭是生活的主要场所,父母是第一任老师。家长性观念的落后,性知识缺乏,在教育孩子方面就显得力不从心。通过调查我们也发现约有40%的中学生希望从学校教育的正规渠道中获得性知识。学校里的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开展性教育。另一方面教育工作者对性知识的储备不足又是我们进行青春期性敏感问题研究时遇到的困难。针对这样的现状,我们首先让科研团队的老师首先培训其他老师和家长,希望形成教育合力。

4.3利用学科课堂讲授性知识

2.5对了解性知识的期望和态度

有近36%的学生希望自己目前对性知识能够有“较多了解”,选择此项的男生比女生多;而希望“略知”的学生超过了半数(55%以上),女生比例更高一些,持“不想了解”和“无所谓”态度的男、女生,均在10%以下。在对未来恋人性知识的期待方面,不但很多男、女生希望对方性知识了解得较多,而且绝大多数(95%以上)的被调查者都认为: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婚前了解避孕知识不是“不纯洁”的表现。

2.6爱恋异性的经历

被调查的男生和女生1/3以上的人有过爱恋异性的经历,其中男生比女生更普遍。具体看:(1)一多半的人有过至少一次爱恋异性的经历,其中男生的分布是:有过一次爱恋异性经历的占30. 6%,一次以上的占33.5%,而没有过的占35.2%;相应的比例在女生中分别为

学科教师结合自己学科的性质和内容,设计有相关性的教学案例,讲授青春期性心理和性伦理、性道德等基本知识,使学生能正确地适应青春期的身心变化,能够理智地对待性等问题,明白爱是性生理和性心理的统一,爱是自然和社会的统一,爱是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例如生物老师在课堂上针对青春期男女生的生理发育特点、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卫生保健、生殖与生命的奥秘,并针对中学生青春期出现的一系列新情况,如月经、遗精等生理现象给学生以正确的指导,帮助学生了解艾滋病、性病的危害性及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语文学科渗透侧重从阅读理解作品的角度引领学生对爱情友情等认知和理解;政治历史学科侧重探究生命的社会属性;思想品德老师重点从伦理道德角度对性道德进行专题讲座引导;医务室的老师在学生身体不适时寻求帮助时耐心的解释……。

4.4德育处利用学校广播、宣传栏等宣传工具向学生介绍青春期生理、心理发展的实质和规律

德育处利用优美的声音、图文并茂的专栏宣传,使中学生正确了解自身发展的规律。懂得性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了解性发育的自然进程,从而对青春期的生理变化有科学的认识和充分的心理准备,破除愚昧落后的性观念,如对性的不适感、神秘感、罪恶感、压抑感等。消除那种对自己生理心理变化的恐慌、惶惑和焦虑,改变对性和愚昧无知和自我启蒙的状态,预防青春期性器官疾病和性心理疾病。

4.5年级组利用班会、团活动对中学生进行性道德观念教育

年级组在学校统一部署下,通过班会、团活动等形式,让学生认识人的性心理和行为的社会性,正确对待生理性冲动,理智地对待自己的欲念和愿望,分清友谊与爱情、美与丑、荣与辱,培养学生的自尊、自爱、自重、自制、自强的情感和意志品质,加强青少年的人生观教育、理想教育和性道德教育,使他们明白的道德责任,和谐健康地与异性同学交往,把放在人的生活和事业的恰当位置上。

4.6 心理老师的专业素养和咨询技术是我们开展性敏感问题的重要保证

我校心理老师担负着对学生家长及全校老师性敏感问题教学辅导和培训责任,同时也承担着对校全体学生的心理咨询与团体辅导工作。自心理咨询室创立以来,心理老师开办我校首条心理咨询热线,为广大同学提供专业的、及时的、隐私保密的心理呵护。根据工作的需要,她不停地学习,借鉴国内外专家的研究成果,还编撰了“性健康教育敏感话题”的校本教材,以满足青春期孩子们的迫切需求和与同行交流。

5.展望未来

初中生性敏感问题的研究是我校申请并被批准实施的一个北京市市级课题,青春期性教育研究是形成我校的特色教育课程。通过这一市级课题的研究,必将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也必将促进全校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间的团队合作,必将为北京市乃至全国的基础教育贡献我们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骆一,郑涌.青春期性心理健康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2006,29(3)

[2]侯婵婿,陈于宁,娆树桥等.青春期性心理健康量表在中学生应用中的信度和效度[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20(4)

[3]余小鸣.青春期性与生殖健康[M].北京:方正出版社,2002

[4] 龚林,颜春荣,丁蓉等.深圳市中学生性心理的发展、性知识及性态度现况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07,23(4)

[5]余小鸣,王书等.北京市城区中学生性意识及与的相关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6

篇3

[DOI]10.13939/ki.zgsc.2015.41.169

1 引 言

身体自尊是“个体对自我身体的不同方面的评价”,它是整体自尊的一个具体领域,身体自尊对研究人们参与体育锻炼的心理前因和心理效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1]。当考察有关个人的许多问题,如参与体育活动、竞技表现、肥胖以及伤病和老龄问题时,身体自尊被给予了极大的重视。身体自尊不仅对健康的发展至关重要,而且这种身体确认与我们的身体活动的选择以及同参与或回避参加竞技运动、休闲活动、体育锻炼或减体重的策略训练等与健康相关的行为有关[2]。由于它的变化能引起整体自尊水平的同方向变化,因此它在西方锻炼心理学领域已成为研究的一个热点。少年儿童时期是个体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个体所面临的各种心理矛盾和心理危机的解决与其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的发展水平有直接关系。因此,对少年儿童身体自尊现状的调查和影响因素的研究对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青海省大通县青林乡9~15岁青少年儿童,其中小学生(9~12岁)73名,中学生(13~15岁)127名。汉族学生83名,土族学生117名。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国内外心理健康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行为心理学以及相关身体自尊的有关文章。

2.2.2 问卷调查法

选用由武汉体育学院段艳平编制和检验的《少年儿童身体自尊量表》[3],在青林中心学校随机抽取250名学生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50份,当场回收214份,剔除无效问卷14份,有效率为80%。

2.2.3 数理统计法

本研究回收所有数据均运用SPSS18.0软件对问卷所得数据运用数理统计知识进行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男女生身体自尊的性别差异分析

通过统计分析,从整体来看,土族和汉族中小学生在身体自尊方面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民族差异。而男女生则在身体活动、速度、耐力三个方面表现出了差异(见表1)。这提示传统文化和性别的社会角色定位中小学生有影响,人们倾向于接受[4]“活泼好动的男孩,安静听话的女孩”,因此在身体活动方面,男生较女生更好一些,而进入青春期后,男生由于生理特点表现出了速度和耐力方面明显优于女生。

3.2 中小学生生身体自尊的差异分析

从表2、表3、表4分析来看,小学生和中学生主要在身体吸引力、身体柔韧程度和外貌自尊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可能有以下几点原因:①初中生处在生长发育的特殊时期,自尊新比较强,虚荣心也比较强,但过于虚荣和过强的自尊心就导致了缺乏自信,特别是女生。而小学生的自尊心和虚荣心没有中学生那么强,因此在身体吸引和外貌自尊方面自我认高于初中生。②儿童的骨质有较好的韧性,而随着年龄增长,原始结缔组织逐渐被板层结构所代替。弹性也会随之减少,所以小学生的身体柔韧比初中生的身体柔韧性好。

3.3 小学生生身体自尊的差异分析

汉族小学生在运动技能、力量、耐力、整体自尊和外貌自尊方面均比土族小学生要高(见表5)。特别是力量和耐力方面有差异极为显著,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汉族和土族的家庭教育观念不同,汉族更重视小孩子的身体活动、社会交往、外表行为等因素,造成了汉族小学生身体自尊更好一些,特别是对自己力量和耐力的认识上倾向好评。

通过表6分析来看,小学男生和女生在速度认识上存在差异。男生的速度比女生要高。这和男女性别生理方面的特点有关。同时由于男生比女生更爱运动,所以小学男生比女生对自身速度的认识方面要好于女生。

3.4 初中学生生身体自尊的差异分析

初中生从民族角度来看,土族和汉族学生在身体自尊方面,并没有表现出差异,而从性别方面看(见表7),初中男生在身体活动、速度、耐力方面都明显高于女生。初中生都处于青春期,进入青春期后,由于性别不同,男性的雄激素明显的促进肌肉组织发育的功能,而雌激素促进脂肪沉积,所以,男生的肌肉增长比女生多。而男生喜欢活动导致心肺功能也强于女生。身体活动、速度、耐力是青春期男女最具差异的特征。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整体来看青海省大通县青林乡的学生,男生在身体自尊上要略好于女生,主要表现在身体活动、速度和耐力方面。这跟男女的发育特点和社会角色认知对学生的影响有关。

(2)由于受到青春期发育的特征的影响,初中生的身体自尊不如小学生。这可能是由于初中生自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个人活动范围、人际关系发展以及社会评价等环境的影响,都会被学生纳入到身体自尊概念中,以各种不同的角度对自己身体的各个方面加以评价,因而对自己身体的要求更高,导致其对自己身体不满意的程度加大。

(3)土族小学学生的身体自尊要比汉族的低,但初中生土、汉两族学生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异。其原因可能在生活习惯上,教育理念上土族和汉族还是有不同之处。小学阶段,孩子对自身的认知更多受家庭教育影响,因而表现出了差异,而初中阶段,孩子对自身的认识更多依赖与学校和同伴,所以这一学段土、汉两族学生身体自尊没有表现出民族之间的差异。

4.2 建议

篇4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5-0451-01

【关键词】 营养状况;营养不良;肥胖症;学生

德宏州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部,总面积11 526 km2,是一个多民族杂居地,总人口105.89万人。少数民族人口中,傣族33.73万人,景颇族12.89万人,阿昌族2.8万人,傈僳族2.58人,德昂族1.31万人。德宏州民族第一中学是一所重点中学,分初中部和高中部,面向全州以高分择优录取招生,学生多来自不同的家庭和不同的民族。

青少年时期是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营养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育。为了解学生的营养状况,以便更好地开展学生营养不良、肥胖的防治工作,德宏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7年3月对德宏州第一中学学生营养状况进行调查,现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德宏州第一中学初一~高二年级学生共2 547名,其中男生1 143名,女生1 404名;初中学生1 500名,高中学生1 047名。

1.2 方法 测试人员由统一培训的专业人员组成,器械统一提供,并定期校准。同时按规定对一定比例的受检者进行复检,误差率控制在5%以下。严格按照《学校卫生情况年报表填报说明及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身高、体重测量。采用“1995年全国学生7~22岁身高标准体重值”评价现时营养状况[1-2]。学生营养不良和肥胖评定以同等身高标准体重值为100%,体重在标准体重的90%~110%为营养状况良好,低于90%为营养不良,大于110%为超重,大于120%为肥胖。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总体营养状况 2 547名受检学生中,检出营养不良学生885名,检出率为34.75%;超重177名,检出率为6.95%;肥胖155名,检出率为6.08%。

2.2 不同性别学生营养状况比较 检出营养不良男生322名(28.17%),女生563名(4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54,P=0.000);超重男生87名(7.61%),女生90名(6.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1,P>0.05);肥胖男生94名(8.22%),女生61名(4.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59,P=0.000)。

2.3 初、高中学生营养状况比较 初中生检出营养不良478人(31.87%),超重124人(8.27%),肥胖121人(8.07%);高中生营养不良407人(38.87%),超重53人(5.06%),肥胖34人(3.25%)。初、高中学生营养不良、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3.35, 9.79, 25.06, P值均<0.01)。

3 讨论

监测结果显示,德宏州民族第一中学学生营养状况与国内许多文献报道一致[3-4],这就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不但要降低营养不良率,而且要重视对肥胖的预防。

男、女生营养状况不同的原因可能是:(1)女生进入青春期比男生早,青春期突增阶段对营养素的需要量加大,而女生有挑食、偏食、吃零食的习惯以及部分女生为追求形体苗条而盲目控制饮食,使营养素摄入不足,导致营养不良。(2)男生则希望自己体格健壮、肌肉发达,进食量大,肉、禽、蛋类高能量食品的过多摄入以及学习负担过重,体育锻炼相对减少,使能量转化为脂肪在体内堆积,造成肥胖率增高。

初、高中学生营养状况的差异原因可能是:(1)高中生发育迅速,新陈代谢旺盛,但由于学习负担过重,身心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身体对各种营养素需求增高,营养素摄入量不能满足旺盛的生长发育需要;(2)初中生比起高中生学习任务相对较轻,且喜好零食、含糖饮料等高能量食品;(3)家长普遍认为初中生刚进入青春期,应加强营养,但又不了解青春期的特点,缺乏营养知识,过多地给孩子高能量、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造成营养过剩。

因此,学生的营养问题应得到社会、学校和家长的高度重视,必须做好学生的营养干预工作,大力加强营养知识的普及和指导,提倡合理营养和平衡膳食,指导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饮食习惯,切实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加强体育锻炼,确保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

4 参考文献

[1] 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研究组.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42.

[2] 白呼群,主编.学校卫生情况年报表说明及技术规范.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30-31.

篇5

德育是教育者按一安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以培养起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活动。其实质是把有关的正确的社会观点、要求、意识转化为个体思想品德。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施加影响,通过发挥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即是德育工作。对德育工作的重要性,特别是初级中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我国各界的看法是一致的,是一项重要教育内容,并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鉴此,初级中学的德育工作在全社会的文明建设中肩负着举足轻重的使命。但是,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社会发生深刻变革,从而引发了社会新气象和社会新问题。这对学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新问题、新任务、新方法。而目前我国的初级中学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却没有随时代的发展而更新,严重滞后且存在诸多弊端。一方面,德育内容苍白且滞后。受应试教育传统影响,存在形式主义。另一方面,德育形式脱离社会及学生的现实。目前主要仍是灌输式教育,忽视教育过程中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这种老一套教育方式使新一代学生感到隔膜和厌烦,出现学生低参与、不参与、抵制参与的现象,从而使初级中学德育的工作开展带来有一定的难度。如何扭转这种不利的局面呢?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发现开展德育工作是多角度的,这里仅是从学生的男女性别差异性来探索开展德育工作。

从生理学角度,初中学生生理上不断发育成熟,这使青春期的男女出现“第二性征”。性的功能迅速发展,性激素分泌增多,是该年龄阶段生理变化的突出特点,也是男性与女性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这种生理活动不仅影响着原有的生理平衡系统,同时也在情绪方面表现出比较明显的波动。

一、针对学生的男女性别差异,进行青春期生理知识的教育,使学生对青春期的生理变化有较全面科学的认识,这是搞好德育工作的重要前提之一

工作中我往往发现相当部分学生时而沮丧、消沉、羞怯,时而动怒、怄气、恐慌,情绪不稳定,此时如果老师不注意,接下来的教育也许只能是“水过鸭背”,何谈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带来这个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呢?答案是肯定的,即学生对青春的生理变化缺乏正确的认识。针对这种情况,我建议学校从2002年起对男女生分别进行有效的青春期生理知识方面的教育,这一建议得到学校的同意并付诸实施,从而使女生不会因为来月经而害羞和恐慌,使男生懂得遗精是正常的生理现象而不至于害怕等,并使学生的整体精神风貌出现意想不到的改观,学生对人变得更有礼貌,更乐于与人交往,更加自信,德育、智育工作有了极大的进展。工作经验告诉我,从学生的男女性别差异进行青春期生理知识教育是必要的,是搞好德育工作的前提条件。

二、针对学生的男女性别差异,要求学生正确处理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这可以有效防止学生“早恋”现象的发生

随着时代的发展,男女学生间的交往不再象封建社会那样男女“授受不亲”,而变得是很正常的事。但是,我也注意到此时初中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间,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此,男女学生之间又特别是初中男女学生之间的交往毕竟与同性同学之间的交往是有所不同的。据此,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要求学生做到:第一,男女学生之间不要有过多的单独交往。第二,男女学生之间交往的主要目的应该是为了搞好学习。第三,男女学生之间交往时不要过于随便,不要轻信别人,要注意保护好自己。能这样做的学生,“早恋”现象出现的可能性变会少得多。但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初中学生不知道男女同学交往的“度”怎样才算“恰当”,这就告诉教育工作者必须对男女学生之间的交往加以正确的引导,树立学生的正确交友观念。我班女学生胡某,在班上是班干部,学习成绩优异,首批被学校团组织批准为共青团员。学校领导、老师都公认胡某是今后重点培养尖子生,可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她竞与本班一个经常打架斗殴,学习成绩极差的男生刘某谈“恋爱”了。因为胡某是尖子生,学校网开一面,不象以前那样马上公开点名批评或通知家长,而是吩咐我去做她的思想工作。我多次找胡某谈心,诚恳地问她为什么喜欢刘某,讲出来,并向她保证绝对保密。在我的再三启发下,她终于讲出了自己内心的想法。第一,从心里喜爱刘某,他心眼好,讲义气,敢为朋友两肋插刀。第二,有刘某做朋友,自己就觉得有安全感,别人不敢欺侮我。第三,刘某好打架,学习差,我和他交朋友,他认为自己各方面都比不上我,从心里佩服我,使我从内心感到我得到了他人重视和尊重,而且我说什么他都听,我可以利用这点帮他改邪归正。

篇6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155.1 G 8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1-0044-02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是体格发育和智力发育的重要时期,学习负担较重。不良饮食行为与日常锻炼的缺乏会影响中学生的生长发育和学习,导致肥胖或营养不良。为了解张家港市中学生健康相关行为现状,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笔者于2006年9-10月对该市部分中学生的饮食行为、对肥胖的态度和日常锻炼现状进行了调查。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抽样法,选取张家港市4所普通初中(普初)、3所重点初中(重初)、3所普通高中(普高)、3所重点高中(重高)、3所职业高中(职高)共16所学校的初一~高三年级学生5 012名进行调查,当场收回有效问卷4 897份,有效率为97.7%。其中男生2 535名,女生2 362名;初中生2 191名,高中生2 706名。初中生年龄11~18岁,平均14岁;高中生年龄12~20岁,平均16岁。

1.2 方法 调查前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教育部门共同组织,对有经验且负责任的学校卫生人员进行集中培训,统一调查方法和指导语。调查人员利用课间时间,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回避,组织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无记名自填式问卷调查,并强调填写资料保密,教师不参与阅卷。调查工具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饮食与日常运动、故意和非故意伤害行为、物质成瘾行为、网络成瘾行为等健康相关行为。

1.3 统计分析 将回收的有效问卷用Epi Data 3.1软件录入调查数据,采用双录入方式核对数据。用SPSS 10.0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项相关危险行为发生的频数和百分数,各组频率之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饮食行为 由表1可见,过去30 d中有22.3%的学生喝饮料超过1次/d,其中职高生比例最高(29.1%);过去7 d中26.7%的学生吃甜点超过1次/d;30.0%的学生过去7 d曾吃过西式快餐,其中重初报告率最高(41.0%)。仅有42.7%的学生做到每天至少喝1杯牛奶/酸奶或豆奶(豆浆),其中重初、重高和普高明显高于普初和职高。过去7 d中吃早餐少于1次/d的占11.8%~31.4%,有20.4%的学生不吃早餐;存在偏食现象的中学生达68.1%,男、女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对肥胖的态度 由表2可见,认为自己体重偏重的学生占28.3%,女生的比例明显高于男生;过去1个月里,15.3%的学生为减肥或控制体重而锻炼,12.5%的学生为控制体重而控制某类食物摄入量,上述行为女生报告率均高于男生;3.5%的学生存在不合理减肥行为(如故意吐出食物、节食24 h及以上、擅吃减肥药等)。

2.3 运动锻炼情况 由表3可见,过去7 d中平均每天运动时间少于1 h的中学生达86.9%,其中女生高于男生,高中生明显高于初中生;31.6%的学生通常每天看电视或录像超过1 h,其中重点高中学生报告率最低(16.3%),职业高中学生最高(57.1%);53.9%的学生平均每天花在课外功课的时间在2 h及以上,其中重点高中学生报告率最高(60.3%),职业高中学生最低(37.9%);每天参加课外补习时间在3 h及以上的学生达14.4%,初中生报告率明显高于高中生。

3 讨论

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经历着身心各方面的急剧变化,青春期身心健康是成年和老年健康的基础,在人的一生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张家港市中学生一些危险行为的发生普遍存在,且部分危险行为报告率在国内类似报道中处于较高水平。为此,笔者认为,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 开展营养教育 中学生“喝饮料”、“吃甜点”、“吃西式快餐”、“不喝牛奶/酸奶或豆奶(豆浆)”、“偏食”、“不吃早餐”等健康危害行为报告率均较高,其中不喝牛奶/酸奶或豆奶(豆浆)、偏食在所有饮食相关问题中的报告率最高,高于上海市中学生平均水平[1];过去7 d内吃早餐少于1次/d的报告率也高于江苏省青少年平均水平[2]。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偏食会直接影响营养素摄取,不良的饮食习惯会导致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如不喝或很少喝牛奶、挑食、偏食是肥胖的相关影响因素[3]。忽视早餐在中学生中的报告率也较高。有研究表明,早餐吃得好的学生明显比不吃早餐和早餐质量不好的学生精力充沛[4]。应引起学校、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营养知识,使他们能合理安排好自己的饮食与营养,达到平衡膳食、均衡营养的目的。

3.2 正确认识肥胖 对肥胖的态度中,“认为自己偏重”、“为减肥或控制体重而锻炼”、“控制食物摄入”和“故意吐出食物”的女生报告率较高,显示女生比男生更关注自己的体重和身材,这与现今社会媒体的宣传、社会主流审美观的导向有很大关系,很大一部分中学生以瘦为美,甚至出现以非正常手段控制体重的现象。针对这一现状,学校应通过对学生开展健康教育或通过其他方式帮助学生调整心态,明白盲目的减肥不仅影响身体的生长发育,还会危害身体健康,应当通过正确的方法加以判断,同时采用正确的方法,如不吃能量过高的西式快餐、不偏食挑食、适量的体育锻炼等手段加以控制或遵从医嘱。

3.3 加强体育锻炼 本次调查学生的“平均每天运动时间<1 h”、“平均每天用于做课外功课的时间≥2 h”报告率均高于上海市中学生平均水平[1],高中生尤为明显。这与中学生自我锻炼意识薄弱,应试教育下学生的学习负担普遍较重、课余时间少、学习上相互竞争激烈等有直接关系。学校应从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考虑,进一步加强中学生素质教育,要保证给予学生必要的体育锻炼时间和锻炼机会,逐步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

针对中学生存在的不良饮食行为、不合理减肥、运动锻炼不足等健康危害行为,提示学校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的重要性,应对全体学生开展普遍的教育与干预,以建立有效干预机制和社会支持系统,培养青少年的健康心理和完美人格,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4 参考文献

[1] 彭宁宁,罗春燕,朱蔚,等.上海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现状浅析.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3,15(4):163-167.

[2] 沈蕙,塍臣刚,李海,等.江苏省青少年饮食行为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6,27(7):602-603.

篇7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8-0061-03

篇8

学生是学校体育的主体,培养学生具有积极的体育态度和参与体育行为是学生学习领域目标的首要内容。中学阶段,他们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正处在形成、提高、发展的关键期。青少年时期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一经养成,从而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初中生的体育意识与行为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重智轻体的观念占主导地位,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差。本研究旨在了解乌鲁木齐市初中生体育行为的现状,掌握其基本特征,以培养初中生良好的体育行为提供理论基础。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乌鲁木齐市的新疆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十一中学、五十六中学、七十中学和七十三中学5所450名初中生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从中国学术期刊网里检索和查阅了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

2.问卷调查法。

设计出《体育与健康行为调查问卷》,分别对乌鲁木齐市新疆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十一中学、五十六中学、七十中学和七十三中学5所中学的各年级男女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50份,收回440份(其中7年级147份、8年级144份、9年级149份;男生216份、女生224份),有效回收率为97.78%。

3.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数据统计件,对所回收有效问卷中的各项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一)初中生制定锻炼健身计划情况。

从表1显示,初中生制定锻炼健身计划的总体情况不是很好,只有57.05%学生才能制定自己的锻炼健身计划,42.95%的学生根本对自己的健身计划不关注。从性别显示,男生为自己制定过锻炼健身计划的人数百分比明显要高于女生的5%。男生对体育活动的关注度、对体育活动的所持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都比女生要强。因此教师应强化男生这方面的优势,进一步提高他们对体育活动的态度,更要加强女生对体育与健康的认知,增强其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她们对体育与健康的认知和态度从而达到良好的体育行为。

表1不同性别学生制定锻炼健身计划情况

表2不同年级学生制定锻炼健身计划情况

从表2显示,7年级学生为自己制定过锻炼健身计划的人数百分比最高,占总人数的59.18%,9年级次之,而 8年级为自己制定过锻炼健身计划的人数百分比最低占总人数的54.86%。导致这方面的原因有:7年级的年龄最小,对事物的好奇心强,所激发出的兴趣也较大,兴趣决定了他们的态度,但是兴趣的持久度很低,随着年龄的增大兴趣也随之减弱,态度自然也随之变低。9年级由于中考的需要,体育成绩的不可忽视,体育态度也提高了。但是比年龄小两岁的7年级还是要低些。教师在这方面应该有所认识,针对不同年级、年龄、性格的学生要区别对待,体育态度较好的要强化,要加强采用合适、有效、积极、促进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来激发其体育课的兴趣,增强其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形成积极的学习方式和正确的体育态度从而达到良好的体育行为。

(二)初中生锻炼身体情况。

表3 不同性别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情况

从表3结果显示:男生无论是上体育课、有意识锻炼行为还是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都明显要高于女生人数的百分比,男生能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总人数的73.61%,而女生占总人数的54.91%,导致这方面的主要原因:由于男女的性别差异,身体及生理特征也有较大不同,初中阶段男、女生又处于青春发育期。所以学校体育课应开展一些适合女生项目的课程,从而激发女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和积极性。体育老师也采取创新教学方法,不再是传统的教学法。

表4 不同年级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情况

从表4显示:九年级学生自觉参加锻炼的情况最好,占总人数的65.77%,8年级锻炼的情况不好,占总人数的61.81%。导致这方面的原因:这是由于教学改革在初中生中考时要有体育加试这一科目,学生要想考取好的高中就必须重视这一科目的成绩。所以9年级的学生有意识锻炼行为就较高些。7年级的学生是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由于年龄小,性格没有定性,好动是他们显著的特征。在新环境的熏陶下,感觉一切事物都是新鲜的,并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并认真的参加体育锻炼活动。而8年级的初中生大多数正处在青春期,青春期的学生对事物缺乏好奇心,做事没有耐心,参加体育锻炼活动不积极。所以教师应针对这个时期的各年级初中生不同的的生理、心理特点,区别对待,采用更为适合、积极、有效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其体育学习和自觉锻炼的积极性。

(三)初中生体育锻炼的频度特征。

表5 不同性别初中生体育锻炼的频度情况

从表5可以看出,性别因素对初中男女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有一定的影响。男女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频度以不一定和每周二次以上为主,每周一次参加体育活动的比例最低。男生每周二次以上参与体育锻炼的占40.74%,远高于女生的20.09%;女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频度以不一定为主,占39.29%。说明男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频率要高于女生,女生参与体育锻炼表现出很大的随意性。由于男女生的性别差异,身体及生理特征也有较大不同,而初中阶段男、女生又处于青春发育期,男生的有意识锻炼行为较高。所以教师应针对男、女生特殊的生理、心理特点,采用更为适合、积极、有效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其体育课的兴趣,正确其体育态度从而增强其体育意识和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行为。

表6 不同年级初中生体育锻炼的频度情况

从表8可以看出,年级因素对初中男女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有一定的影响。七年级与八年级的学生在参与体育锻炼的频度以不一定和每周二次以上为主,而九年级的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频度以每周二次以上为主,占38.26%。可能导致的原因:一、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逐渐形成了一种健康的体育行为理念。二、九年级的同学由于中考体育加试,老师、家长开始比较关注,学校也加强了体育锻炼的次数。而7年级、8年级的学生缺乏健康体育理念。所以教师也应该给低年级的学生加强体育的相关理论知识,是学生转变一种新的体育健康态度,最终形成良好的体育行为。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乌鲁木齐市初中生男生大部分已形成了良好的体育与健康行为,但仍有相当数量的男生尚未具有良好的体育与健康行为;女生同样也是大部分已经形成了良好的体育行为,小部分未具有良好的体育与健康行为。男生的体育与健康行为要好于女生的体育与健康行为,男女生有一定差异。

2.乌鲁木齐市初中生大部分已形成了良好的体育与健康行为,但仍有相当数量的初中生尚未具有良好的体育与健康行为。且各年级(年龄)有一定的差异。

(二)建议。

1.多种方式培养体育兴趣和态度。针对初中生存在的体育兴趣,各年级、男女生初中生体育态度差异性,可以通过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加强体育兴趣,培养正确的体育态度。

2.加强初中生对体育健康态度的认知,多数初中生已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对培养其体育行为较为有利。

3.体育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敬业爱岗,踏实工作,锐意改革,不断创新,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学生不断发展的需要。

4.优化校园体育教学、体育文化环境。环境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季浏.体育与健康教程标准解读(实验版)[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篇9

2007年,我在所教的年级学生中发现有个别学生对异性的爱慕之心蠢蠢欲动,出现上课发呆、课下写信、结伴同游的现象。怎么办?找家长?未必奏效;直接找学生谈话,学生未必懂得你的良苦用心。经过反复思考,我决定开一次班会,让全班学生初步了解有关感情的一些问题。

班会课上,我首先在黑板上写出“亲情”两个字,问学生:“什么是亲情?”学生纷纷作答,然后让学生用赞美的语气读出“亲情”两个字。接着我又写出“友情”两个字,用同样的方式让学生说出“友情”指什么,并读出“友情”这个词。而后我在黑板上大大地写出“爱情”两个字,让学生说说“什么是爱情”。学生害羞地在下面偷笑不答。我解释说:“爱情是人与人之间的强烈的依恋、亲近、向往的一种情感。恋人间的爱情是纯真、纯正的,至善至美的,体现为双方在各自内心形成的对对方最真挚的仰慕,并有着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强烈愿望。每一个具有正常情感的人,从青春期开始就会对某个异性产生这种情感,这种青春萌动是美好的。可是你们正处于青春发育阶段,生理、身体机能还没有发育成熟,情感、人生观、价值观等都没有真正形成,所以该如何对待这个时期对异性产生的这种‘爱’的感情呢?请同学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看法。”

篇10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8-0175-02

在初中教育中,你会发现一类为数不多的男生,他们的数学、语文成绩低下,常在60分线上下徘徊,但他们的历史、地理成绩却相当不错。这类学生常令家长、教师捉摸不透,对于他们的智力、学业走向难于把握。笔者从2002年9月始,至2011年7月,在广东省中山市一些初级中学中,对这类学生进行了跟踪、对照研究,发现这类学生潜力不小。现将最新的研究设计、分析作一系统梳理。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本研究设置两个组:一为试验组,二为对照组。

(1)试验组:38名,男性,初中毕业时年龄15~17岁,平均15.7岁。他们在初中就读期间,数学较差,6个学期中,至少有3个学期末的数学成绩高于50分,低于60分。历史、地理成绩不错,学期末成绩均高于90分。他们身体健康,好动,口才不错,善辩。

(2)对照组:38名,男性,初中毕业时年龄15~17岁,平均15.8岁。发现一名试验组学生时,在同一个班上寻找一位本组学生。他们的数学成绩,至少有3个学期末成绩高于50分,低于60分。历史、地理成绩较差,或双门仅及格,或有一科不及格。他们身体健康,好动,口语表达力不强,不善辩。

两组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在当地均属中等水平,两组家庭的教育文化背景亦大体相同。而两组在当地同一学校(包括高中期间)就读,其教育水平、教育环境都类同,因而两组间具有可比性。

2.项目和标准。共分3个,即3个评价及比较的项目:①初中升入高中的升学率。②高中三年各学期期末数学成绩差,≥90分为进步显著,在70~89分间为进步,显著和进步合称总进步(率)。69分以下为无进步。③高考后升入重点大学的人数(二本和二本以下不计入升学)与其升学率。

3.统计处理。选用医学统计SPSS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的平方检验。比较两组间各项数据,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则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

二、研究结果

1.初中毕业升入高中,试验组升学率为94.74%(36人),对照组为52.63%(20人),两组比较,P

2.升入高中并参加高考后两组间比较,见表1。

3.在本研究完时限内,研究对象无一例死亡,无重大疾病而退学,无犯罪入刑,无退学、逃学者。

三、结果讨论

1.我们的教师往往要接受学生家长的询问:“我的孩子,将来能不能在更高一级的学校中,接受更高的教育?”其实,要较准确地回答这一个问题,判断一个学生将来的发展前景,不仅要看他的家庭经济、文化教育环境,要看社会的大环境,更应在不同类型的学生中,去寻找他们发展潜能的蛛丝马迹。笔者注意到,在初中阶段的男生中,有3%到5%的学生数学成绩不好,甚至较差,但历史、地理两科成绩相当不错。他们将来受更高一级教育的前景,究竟怎么样?是否能成为可教之才?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因此便设计了这一研究调查。研究结果是,这一部分学生中,有不少人可能成为可教之才,我们的教育者不应放弃这一部分(类型)学生。在为他们作教育设计时,也不应该过早地将他们驱入社会或职高教育中去。

2.本组研究的对象均为男生。这是因为初中的男生相对于女生而言,还不太“懂事”,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还(相对)较低。特别是在今日社会大环境中,比较之下,男生更易受到社会影响的冲击。但教育者早就注意到,这批“不懂事”的学生,一旦“懂事”,则进步较快,尤其是到了高中阶段就可以超越同班的一部分女生。这是因为女学生在14~17岁时的生理变化,如月经来潮,可因贫血致思维能力下降,注意力涣散,以及由此带来的心理变化。这在高级中学里,几乎是大多数教师都了解的现象与规律[1]。这正是本文选择男性初中学生当作研究对象的理由之一。

3.我们选择试验对象的准入条件之一是“口才较好,善辩。”这是因为口才较好,善辩,说明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太差,也就是说其大脑皮质功能还不错[2]。虽不明世事,学习尚不十分努力,但他们的大脑皮层已具备潜能而蓄势待发。只要合理地开发,诱导他们对数、理各科的兴趣,并认真学好它,就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4.准入条件之二是“好动”。初中男学生好动,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他还静不下心来。但请注意,这种好动与儿童期的多动症,则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码事。后者多系体内某些微量元素的缺乏,或比例失调引致的病理过程,而前者则是青春期、生理性躁动的正常表现。当然,静不下心来,也就无法充分利用大脑去思考,去分析。这便是数学、理化成绩赶不上的原因之一。但正如上述,青春期生理性的躁动——好动,并不会影响,甚至破坏大脑的潜能。这正是他们可以后来居上的生理解剖基础。

5.历史、地理成绩不错,能说明什么?

(1)初中教育时,几乎没有一位家长会去关注其子女的历史、地理成绩。在他们看来,这两门功课并非主科,将来用处不大。家长们看重的是,第一数学、外语,第二物理、化学,第三语文。其实这种认识,在不少教师中也存在。因此,可以这么讲,在初中阶段,极少有家长以及老师,会去提醒某学生要学好历史、地理这两门课。而试验组的学生,在没有压力,没有提醒的情况下,读好了它,这至少说明了他是可以将书读好的。

(2)地理课,内容既具故事性也具趣味性。能学好这两门课,至少可以证明,这类学生对学习——读书,并未到完全性厌学的程度。这一类学生好动,容易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冲击可影响。但他们对一定对象的科目,是不排斥的,是尚存兴趣的,对一些科目没有厌倦感。一旦他们“懂事”,对先前排斥、厌烦的科目,会较快地燃起学习热情、兴趣。因此,这说明这一类学生和完全厌学那一类型学生是有质的区别的。

(3)历史、地理这两门功课,一是要有兴趣,二也是更重要的,记忆力要好要强。记忆力差的学生,虽然他(她)对这两门功课颇有兴趣,但终归成绩不会十分理想。而兴趣与记忆力都具备的学生,学好这两门功课是并不困难的。我们在研究中已注意到一种现象,虽然他们的历史、地理两科考出高分,但他们平日在这两门功课上,也并未耗费最多的精力。人们在评价一个人聪不聪明的时候,记忆力的强、弱,好、差和聪明与否联系得十分紧密,是呈正相关的。在一些大学中,对学生记忆力的要求,就相当高。如临床医学等。有人作过这种评价,说一个人记忆力好,至少是大半个聪明人了。这类记忆力好、强的初中男生,一旦逐渐“懂事”后,其学习潜能将会得到较大的发展和提升。

6.平方检验(chi square test)读作卡方检验。是一种用途比较广泛的对假设的检验方法[3]。在医学临床,特别是设对照组的疗效判断上,应用得极其普遍。本文用此方法来检验不同类型的初中男生,发展的前景是否存在差异。而其统计结果,也支持了我们在上面所作的讨论、分析与结论,即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

7.结论。对于此类初中男生,若他们的数理科目成绩不好,甚至较差,但历史、地理成绩优异的话,家长和教师就不应该放弃他们,而应循循诱导,积极地开发他们学习的潜能,让他们成为名副其实的可造之才。

参考文献:

篇11

初中生(七年级和九年级)、高中生(高二年级)和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

二、调查的内容

中学生心理健康和心理危机。依据是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主要包括以下七个方面:①个体的适应性和对学习压力的承受程度;②应对心理负面情绪或心理危机等的自控力;③与同学、老师的人际交往;④家庭环境;⑤家校互动;⑥社会环境;⑦中学生心理健康和心理危机状况等方面。

三、调查的方法

采用学生和家长问卷调查、访谈、心理危机个案疏导追踪和社会调查相结合。

四、调查的形式和程序

由问卷调查、走访部分中学生的家长、走入不同层次(城市、城镇、农村)的学校,跨区域学校间联合协同、深入社会调研相结合,调查问卷分学生卷和家长卷两部分。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团体施测和随机抽测相结合,以记名或不记名方式自愿填写,依次对560名初中生和665名高中生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然后又对近500名中学生的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汇总分析,研讨论证,得出结果。

五、调查的结果

初中生参与问卷调查560人,无效问卷5份。其中男生299人,女生261人。高中生参与调查656人,无效问卷3份。其中男生345人,女生311人。学生家长参与调查500人,有效试卷468份。其中初中学生家长257人、高中学生家长211人。

现将有关中学生心理健康和心理危机几个重要方面的调查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一)个体的适应性和对学习压力的承受程度方面

1.个体适应性方面

调查发现处于青春期12-13岁的七年级,有19%的同学不适应新学校的管理方式,其中男生适应性最差(占28%),女生适应性最强(仅占4%)。九年级同学对学校的管理方式的适应性明显降低了。这充分说明他们到一个新的学习环境时,男性个体的适应性明显比女性差。走访发现七年级同学,对新的学习环境、新的学习内容或新的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不适应。中学生的适应性在稳定的环境中会逐步得到培养与提升,但是,总体上仍有16%的个体适应性始终较差。

2.学习压力承受程度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普遍觉得学习紧张、压力大,处于青春期的七年级学生刚进入中学时学习压力最大。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抗压能力逐渐增强,觉得学习紧张、有压力的程度有所降低,但是仍然有超过一半以上的中学生觉得学习紧张、压力大。

(二)应对心理负面情绪或心理危机等的自控力

走访、调查发现:有大部分中学生感觉在遇到问题时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容易产生心里冲动;有些中学生意志力薄弱,不能自我约束,养不成良好的习惯,致使成绩不理想。这些同学应对突如其来的负面情绪或心理危机等的自控力也较差。

(三)在人际交往方面

中学生人际交往方面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总体上,九年级人际交往失败的同学最多。刚进入中学的七年级女生人际交往失败也相当突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女生与人交往变得更加融洽,相对而言,男生恰好相反,与人产生心理矛盾的几率增大。走访、调查发现当今中学生特别是毕业年级中早恋现象相当多,且一旦失恋产生的心理障碍往往也很严重,值得引起老师和家长们高度重视。

有关中学生缺少家长、集体和教师关爱的调查结果显示:总体上,中学生家长对起始年级和毕业年级的孩子关爱较多,但毕业年级同学觉得缺少集体的温暖。高二年级同学觉得缺少家长的关爱的最多(占8%)。走访、调查发现:有大部分的学生认为没有小学的时候与同学和家长相处得那么亲密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再乐意与父母或老师沟通了,给父母有一种疏远感,甚至有了心理烦恼时闷在心里也不愿意告诉父母。

有心理烦恼时,中学生通常采取的处理方式调查结果显示:有38%的同学憋在心里自我安慰,九年级高达42%。有10%的同学宁愿压到心底生闷气,也不愿与同学、老师或家长沟通。这是导致心理危机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值得特别关注!

(四)在家庭环境方面

1.一些中学生的家庭教育环境差,家庭心理气氛不好

不利的家庭环境影响是诱发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调查显示:7%的同学觉得缺少家长的关爱,甚至是受到歧视。随着新型城市化进程加快,一些农民工常年进城或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有很多中学生留守在农村,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更谈不上心理上的呵护。有的父母经常吵架或在家聚众打麻将等,父母的离婚率也在逐年攀升。这样家庭的孩子越来越多,他们缺少关爱,甚至受到家长的歧视,使得发生心理危机的人数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2.家长的期望值过高

调查结果显示:九年级家长的期望值最高,占49%,说明家长对初中生的期望值过高,来自家长的压力会更大一些。按性别来分,刚进入青春期的七年级的父母对其期望值最高,占61%,家长对男生期望值均高于女生,也许是受“望子成龙”传统思想的影响,对男孩寄予厚望所致。

(五)在社会环境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就业的危机感逐渐增强,就业压力也成为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另外社会环境不好,舆论导向有偏差。

(六)中学生心理健康和心理危机状况方面

从走访中学生家长和家长调查问卷的结果来看,比学生问卷反馈的结果更真实、更客观,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危机状况更是令人担忧!家长们普遍认为当孩子进入中学后,没有童年时那么听话了,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沟通上的障碍,有些孩子产生了逆反心理(negative mind)。有的学生这种情况甚至很严重。部分家长觉得与孩子之间有了很明显的“代沟”(gengration gap)。

六、中学生青春期心理健康问题和心理危机主要形成原因

(一)青春期个体适应性较差,家长期望值过高,学习压力大

调查结果显示:有60%的同学觉得学习压力大,激烈的竞争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很难适应。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自控力和承受压力的能力就像肌肉一样,如果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也会逐渐变弱的,就没有原来那么强劲有力了。要想提升这些能力需要有张有弛、科学培养。再加上家长期望值过高,总想让孩子考上一个好的学校,于是利用假期和周末为孩子报各种补习班、辅导班,使得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紧张的学习状态中,身心都没有时间得到休息和调整,自控力减弱,适应性也随之变差,各方面压力过大,多种因素叠加就容易诱发心理危机。

(二)个人社会关系微环境不好,人际交往失败

调查结果显示:人际交往失败会对中学生造成很大的打击。进入中学后心理烦恼因素增多,矛盾激化,一些关系破裂,如失恋、与人交往失败等。心理烦恼无法排解时,就可能会产生心理危机、绝望甚至是轻生的念头。如心理疏导不及时,心理健康及生命安全会受到严重威胁。与人沟通不畅,人际交往失败是导致心理危机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三)家庭环境不好,家校互动少,形不成教育合力

家庭环境因素主要是指父母的个性、家庭的教育方式和家庭的心理气氛等。家长的人格和行为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很多家长不懂得心理学知识,直接影响着对孩子的教育方式。

家长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25%的家长不主动配合学校的调查,在家校互动方面多数处于被动地位

(四)社会不良现象误导,社会舆论导向有偏差

13-18岁这个年龄段的中学生对社会有着极大的好奇心,想广交朋友、多认识社会,来者不拒、无原则地接纳来自社会的各种信息。他们无力甄别是与非,极易受到社会不良习气的诱惑或误导。特别是当今网络极为发达,一些黄、赌、毒充斥着社会的角角落落,稍有不慎,中学生就会误入歧途。大众媒体、社会舆论有些方面做的很不到位或引导有偏差,譬如一些电影、电视、卡通片浮夸的故事情节很易被青少年效仿,对中学生在心理教育起了反作用。

七、干预措施和应对策略

(一)增强自身适应性,管控好各种压力

心理学家丁瓒说:“人类的适应最主要的就是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障碍主要是由人际关系失调引发的。”所以引导学生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提升学生适应性的重要一环。要想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要注意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形成的良好心理素质,做好迎接新挑战的准备。到中学后,尽快融洽与同学、老师、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关系,提高自身各个方面的适应性。在中学生转换学段时,有序对新科目进行学法指导、新教师介绍、新学校认知等方面进行科学教育和引导,使他们尽快适应中学新的学习生活。

(二)学生、老师和家长间进行良好的沟通,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1.作为学生,主动与同学、老师和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

人与人通过沟通,相互间增进了友谊,增加了信任,即使以后发生了一点小矛盾,也会通过理智的交流化干戈为玉帛。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就能从心理关系上与人增进亲密感、融合性和协调度,就能相互接纳,相互启迪,相互激励,促进个人成长。

2.作为家长和教师,与学生有效沟通的前提是“热爱、尊重和理解学生”

沟通是教育的基础,通过良好、有效的沟通,才能接纳你的思想和启迪。遇到有心理障碍的孩子时,要积极主动地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使学生感觉得到交流带来的快乐和体验,就会慢慢接纳你,逐步打开心扉。想方设法诱导学生将压抑在心中不平的、不满的、苦闷的、愤恨的不良情绪全部倾泻出来,也就基本解决了心理问题,教育目的也就达到了。

(三)优化家庭环境,加强家校互动,形成教育合力

创办家长心理教育辅导学校,聘请心理专家及时讲解相关知识和技能,既能弥补家长在心理教育方面的欠缺,又能让家长认识到心理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家校互动,教师要及时与家长沟通,充分挖掘家长在学生心理教育工作中发挥的潜能。双方相互协作,摸清学生的心理动向,做到学校与家庭心理教育相吻合、时空全覆盖,形成教育合力,以期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四)抓好新入职教师的培训,强化教师队伍

政府机构的规划、人事社保、教育等有关部门相互协同谋划,科学合理布局学校。增强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划区域、跨学校统一调配优质教师资源,优化完善教师结构。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狠抓新入职教师的培训,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和心理教育水平。

篇12

发现孩子萌生青春期恋情后,很多父母担心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又担心孩子出现性方面的错误行为给身体造成伤害,所以,常会在极端焦虑中采取不理智的做法,比如盯梢,偷看孩子的日记、手机信息等,这往往会造成孩子严重的逆反心理,极大影响亲子间的进一步沟通。所以,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先别慌,让自己静下心来,然后再寻找合适的对策。

其实,进入青春期的孩子身心快速发育,这给她们的心灵带来的震荡是巨大的。她们既有不知如何面对剧变而陷入孤独的一面,又有渴望得到别人谅解、关怀和指导的一面。父母需要正视孩子这一精神需要,认识到青春期恋情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并主动承担起舒缓孩子情绪压力的责任。

在理解孩子感受的基础上,父母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做些工作:第一,对孩子重新定位。过去的孩子在爱情方面像白纸一样,现在开始有这方面的意识了,这标志着她在成长;第二,考虑给予情感指导。寻找机会与孩子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孩子出现了青春期恋情,但她没有经验,很盲目,要考虑怎么使她愿意和自己谈这件事情,需要怎样的指导,如何把自己的担忧和经验告诉她。家长的指导方式可以是朋友式的或是旁观者建议式的,引导孩子把恋爱看成生命中人人都会有的一段美好的经历,使她们慢慢学会把自己投入的感情与在学习、生活上投入的精力做出合理安排。

关注需求,广泛交往

性,与生俱来。进入青春期,青少年对这个问题的好奇心越来越强烈,关于性的困惑和烦恼也越来越多。孩子性生理的提前发育带动了她们性心理的发育,这是无法改变的现实。家长要敢于并善于和自己的孩子谈性和爱情。父母可以帮助她们从正常的途径获取两性方面的信息,帮助她们认识爱情的真正涵义。当孩子认识了爱情的真正涵义,意识到爱情中性的神圣和责任时,她们就会以审慎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欲望,用理性去护卫心中的那份美好。

青春期正是青少年情感发展的黄金时期,丰富的情感体验,健全的情感发展,有助于她们情感世界的多元整合,有助于避免由某一情感的缺失或过度发展所导致的情感畸形。对于处于青春期恋情的孩子,父母需要不断鼓励孩子广泛交往,扩大交际圈,体验多方面的情感,如亲情、友情、师生情等等。相对于老师和家长,同学、朋友间交往的感受是不同的。父母有责任帮助孩子与更多的同学和朋友正常地交往,多接触性格不同的朋友,让她们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从而使孩子体验多层次、多角度的友谊。在引导孩子与异性的交往方面,家长可以让孩子明确异往的原则和禁忌,指导她们在与异往的过程中有礼貌、大方、遵从社会习俗,不过分拘谨,不过于亲昵或粗暴, 尽量避免单独活动等等。

另外,好的兴趣爱好能让孩子受益终生。父母应尽量帮助孩子学会休闲,通过多种有益的休闲活动,培养她们广泛的兴趣爱好以及高雅的情趣,可以让她们体会到生活的丰富多彩,让她们意识到快乐的源泉不仅仅来自某个人。

爱因斯坦说,人的差异在于闲暇时间。没有丰富多彩的休闲生活,孩子旺盛的精力难以发泄,无聊之余,难免让各种低级庸俗的东西乘虚而入。发展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能够转移其对青春期恋情的过分关注,也有助于克服精神上的空虚,减少青春期的生理变化给她们带来的较大波动和冲动。

反思自己,和谐关系

做父母是需要不断反思和学习的。在孩子出现青春期恋情时,家长可以对自身做这样一些反思:你们夫妻之间的关系是否和谐融洽?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自己有没有尽到责任?对孩子学习之外的其他感受和经历是否了解?是否在孩子面前过分强势?是否尊重孩子的感受和尊严?常言说,身教重于言传,示范重于说教,父母对自身问题的关注,是解决问题的好的开始。很多父母出现“早恋恐惧症”所表现出来的正是自己的紧张和焦虑,是父母没有解决好自己这方面的问题,结果不仅伤害孩子纯洁的感情,使孩子产生不满与愤懑,还极有可能将非早恋的孩子逼迫成为早恋。

篇13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通过问卷调查以及个别访谈的方式。四年级(3)班总人数50人,发问卷40份,其中男生23份,女生17份,全部收回。另外10人以访谈的形式进行调查。

三、调查结果

(一)男女共性特征

1.学习主动性不够。调查显示,男女生在学习上都比较被动。如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的预习或复习,男生选择”偶尔”或“从不“为70%,女生为65%;课上学生很少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喜欢发言的男生为4%,女生为5%;对于课堂上没解决的问题,52%的男女生会选择放弃。

2.学习目的性不明确。学生对是否能学好道德与法治课程没把握,有的认为没信心,男生占87%,女生为71%。

3.学习方法呆板。57%的男生认为学好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关键在于死记硬背。女生占30%。

4.不太适应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方式。大部分学生人认为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上,与以前相比发生了变化,无法适应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方式。其中女生占到了88%,男生占65%,

(二)男女生差异

通过调查、个别访谈,男女生也存在着一些差异。主要表现在学习态度上。如对待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业,41%的女生会认真完成,而男生只占20%,这说明女生学习态度比男生端正。

四.成因

1.学生在学习上被动,主要是思想方面的问题。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和叛逆期,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心里波动比较大,情绪不稳定,导致不爱学习。一方面他们对因青春期生理、心理急剧变化而产生的丰富而深刻的感受和体验,有诸多成长的烦恼,渴望与他人交流,存在早恋心理;;另一方面面对沉重的学习、升学压力和开放的社会环境带来的各种刺激和诱惑,难免不知所措。总之,生理上进入迅速生长发育时期,心理上进入一个错综复杂,充满矛盾的时期,加上家庭因素影响,极易形成烦躁、逆反心理。另外,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重视程度不够,他们认为道德与法治学科是一门术课,在中考比重不大,学不学都一样,自然在心里有一种本能的抵触情绪。

其次,传统观念的束缚。由于学生从小学开始,对语言类的科目习惯性的学习表现为记忆,不讲究方法、策略。上了初中以后,观念上没有改变,加上现行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正进行课程改革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不改变,就很难适应现行的教学了。

再次,男女在性格上的差异。男生天性好动、懒散,他们在学习上表现为更随意,不稳定,而女生则相对更稳重, 比较顺从,会听从老师的教导,他们一般学习态度比较端正、认真,能自觉的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

五、今后措施                       

四年级学生学习阶段至关关键,一方面由于年龄小,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尚未形成,自控能力缺乏,但逆反心理已经萌芽,这就使得师生之间相互沟通和强化课堂秩序成为必然。另一方面,学习方法的掌握与否至关重要,学习成绩容易出现分化。为使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意识,避免成绩分化,采用“先学后教”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掌握学习技巧,大幅度提高课堂效率。在“先学后教,分层教学”基础上,加强对一部分学生的培优工作,使学习优秀者一直保持在领先行列,引领和鞭策其他学生,努力拼搏,迎头赶超,促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具体如下:

1、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积极做好与学生的沟通。

2、加强学法指导。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基础和学习方法三方面入手,帮助部分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推进计划,加强对学生个人目标的过程监督,把握基础,提高学生的各项学习能力.。

3、继续加强对学生的学情检测,掌握部分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采取措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