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初中物理知识分类

初中物理知识分类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8 10:30:5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初中物理知识分类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初中物理知识分类

篇1

中图分类号:G633.7

初中物理总复习是初中物理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是对于初中物理知识系统全面的总结与整合,实现学生对初中物理知识的认识和能力提高。其任务是对初中物理知识查漏补缺、温故知新,实现知识系统化。但是,初中物理知识内容多、复习时间短,初中物理总复习成为提高学生成绩的关键。如何采用有效的策略,指导学生复习,提高初中物理总复习效率成为广大教师要深入研究与探索的课题。

一、根据考纲与试卷,确定学习目标与复习重点

初中物理涉及知识面广,教师要仔细研读考纲,根据其中的具体指导,了解各个知识点的层次,抓住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等基础性环节。此外,教师还要根据考纲中的不同内容的不同要求,分清主次,抓住重点,进而做好初中物理总复习规划,做到定时间、定内容,明确中考对各章、各知识块的知识点的掌握要求、变化情况、考试新动向。初中物理中考试卷也对初中物理总复习提供了一些借鉴意义。通过了解试卷的结构、题型,知识点呈现方式和频率,掌握必考、常考的知识点,实现知识拓展及综合运用。

通过一些针对练习与典型例题,讲解重点、难点,了解学生的薄弱点。并且,在复习中,要指导学生根据考点进行知识归纳与分类,让学生明确考点,明确要求,掌握重点,进而制定明确的复习计划,构建知识网,使知识系统化。

二、立足教材,坚实基础

在中考试卷中,很多学生因为初中物理知识基础不扎实、知识不清晰造成失分。因此,在初中物理总复习中,要注重基础知识,立足教材,将教材研究透彻,而不是将精力过多的放在复习资料和模拟题上。学生在复习教材时,要明确每一个概念及其含义以及和其他知识的区别与联系;准确理解每一条规律和公式,知道它们的使用条件及范围;清楚每一个演示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过程及结论等。对于一些基础知识要点,教师要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不能死记硬背,对于难记的要点,要善于借助口诀,提高记忆效率。

三、因材施教,实施分层复习,提高复习质量

初中阶段学习物理时,学生对初中物理知识点掌握程度不同,造成在初中物理总复习阶段,学生的差异很大。针对不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状况,有效地提高复习效率,在初中物理总复习时,应进行“面向全体,分类指导”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物理学习能力等状况,将学生分为几个层次,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与目标,施行分类指导,使初中物理总复习按预定的目标和学生的实际进行。

分层次复习教学方法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根据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复习目标进行分层备课,设计不同层次的复习方法、课堂提问、练习作业等,达到学生成绩全面提升的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处理好同步教学和分层教学的关系,既有面向全体,又有兼顾各层次学生,使各层次的学生有所为,有所得、有所乐。在课堂上,布置不同的作业,基础题、强化题、提高题,对不同阶段的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在检测中,要以不同的标准客观评价每个学生,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与成就感。

四、注重复习方法,纠正不良习惯

根据平时考试分析,不良的考试习惯和方法也是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如审题不清,粗心大意,运算错误,马虎不规范等。因此,在初中物理总复习中,采取合适的措施与指导方法,在平时,就养成良好的应试习惯,进而避免会做的题做错、运算错误、书写不规范等状况发生,挖掘学生的最大潜能,把失误降低到最小限度。

五、初中物理总复习课堂要多样化

初中物理总复习拥有长达四个多月的时间。学生长期重复单调、乏味的复习,就会产生厌恶、疲倦等负面状态。因此初中物理课堂总复习采用多样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总复习效率。在初中物理总复习过程中,通过有效组织教学内容,实现课堂多样化教学。初中物理每个知识点都有其独特的内涵与外延,存在一定的联系,通过组织一些相近、对立和衍生的知识点,加强对这些知识点的比较和辨析,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提高总复习课的有效性。

在初中物理总复习教学中,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积极性。①运用演示实验进行复习。通过设计演示实验,清晰的讲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实现系统性总结。②通过探究性实验,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近几年,探究性实验成为考试的热点,其考察了学生对实验设计、操作方法、数据分析与处理、归纳结论的的能力。所以,复习中,要加强学生对探究性实验的操作,让学生彻底理解,强化知识要点。③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加快学生掌握知识的进度。初中课程中,一些知识比较抽象、繁琐,仅仅通过教师在黑板上的讲解,学生掌握程度较差。教师可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攻克思维的壁垒,通过物理模拟实验环境,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把握动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近几年的中考物理试题中,出现许多与学生现实直接相关的实际事例。例如,一些情景信息题,要求学生,根据条件提供的情景信息,从中选出有用的相关信息进行解题;一些图像题,要求学生根据题中所给的图像,挖掘信息,进行解题;现学现用题,要求学生根据文字材料,包含一些学生没学过的信息,用已知的方法和提示解题。所以,在复习课上,通过补充现实应用实例,既符合当前考纲要求,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复习效率。

参考文献:

[1]肖晨.合理利用多媒体课件,提高初中物理总复习课效率[J].课件与教材,2012.

篇2

物理是一门阐述自然现象和规律的学科,物理知识揭示生活现象的实质,将物理知识科学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能容易接受,成为学生自己掌握的知识。让学生高效地掌握物理知识,除了教师个人教学能力外,物理实验是一个较好的载体,物理实验不仅将抽象的知识现象展示在学生面前,同时也训练学生的技能,物理实验贯穿于整个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从操作方式上实验可以分为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但从实验功能角度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一、技能训练型实验

物理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物理知识,同时也需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和操作技巧,技能训练型实验就是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让他们能娴熟地使用各种物理器材,掌握一定的操作技巧,养成科学的实验意识和必要的动手能力。初中阶段对学生实验技能培训是全面的。

二、条件推理型实验

初中阶段有些知识是在理想条件下得出的结论,在实际生活中很难创造这样的条件,推理型实验就是通过对生活中某个条件进行渐变,找出这个条件变化时对结论的影响规律,从而推理得出在理想条件下的物理规律。例如在学习声音传播时,教师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入钟罩内,用抽气机抽出钟罩内的气体,随着气体的减少,声音的响度越来越小,说明声音的响度与钟罩内的空气多少有关,因此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如果钟罩内被抽成真空,那么就应该听不到声音,因此得出真空不能传声这个结论。在本实验中,真空这个条件在普通实验室很难达到,为达到这个条件,只有将生活中空气量进行减少渐变,根据响度也逐渐变小,推理得出在真空这个理想条件下声音不能传播这个规律。

三、经验验证型实验

学生在学习物理前,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积累,对自然界中的许多现象形成了某些先入为主的概念,他们对事物及物理现象产生非本质认识,有些是客观真实的,有些是肤浅错误的,无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是否正确,在脑海中已有定式思维,这种定式思维有些成为学习的障碍,妨碍物理概念的建立,而对定式思维这个障碍的突破,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实验演示,将物理规律客观真实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来修正学生头脑中存在的错误定式,从而形成正确的认识,建立正确的概念。

四、展示再现型实验

有些物理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有些现象学生平时不能有意识地进行观察,因此在建立物理概念时比较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比较容易地建立起物理概念,教师通过实验把比较抽象的物理知识展示在学生面前,把学生平时忽视的现象有意识地再现,让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这有助于学生物理概念的建立。

五、科学探究型实验

根据教育部2003年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苏教版的物理教材上有很多的知识要求学生通过科学探究得出规律,通过科学探究型可以培养学生的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开放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探究性思维是初中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的必要思维形式,对学生物理知识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着积极的意义。科学探究型实验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影响因素进行有效猜想,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

六、设计型实验

设计型实验是初中物理实验的一种重要类型,它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过程,选定实验器材,设计表格,规范地记录数据,得出结论,这类实验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例如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时,要求学生选定器材,装配好装置,设计好表格,规范地记录数据,科学地处理,得出结论。通过这类实验的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有较大的提高。

实验是将物理现象有目的、有意识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加强对物理现象的认识;或者是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高效地掌握知识。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不可缺少的一种教学方式,灵活地运用各种类型的实验,将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初中物理课程标准.4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王郁知.演示实验与思维定式障碍.物理通报,1999(6).

篇3

分层教学法可以帮助初中物理教师解决班内教学效率与质量低下的困境,并有效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水平,为每一个学习层次的学生设定相应的教学方案,在因材施教的原则下实现各类学生的

规划性与针对性学习,保障了物理教学质量。

一、分层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1.对不同层级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具有认真观察了解学生的能力与智慧,能够综合根据班上每一位学生的资质、成绩水平以及学习兴趣等因素对其进行准确的层级划分,层级划分关系到学生公平合理受教育的权利,对学生群体进行准确的层级划分是实现物理分层教学的基本前提。

2.针对每一层级学生的物理学习特点制订科学适用的教学

方式

对分层后的各个层级进行具体考察,具体分析每一层级学生

的基本教学需求,采用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为每一层级的学生制订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实施方案。在教学计划方案制订时必须综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征得学生家长的同意。注意教学方式的科学适用性,认真处理所有层级学生的教学计划交集处,在保证分类别教学成果的同时,也应照顾到公共学习部分的教学成果。

二、分层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具体实践措施

1.对班级内学生的物理学习情况进行调查研究,进行层次划分

物理教师在进行班级内学生物理学习情况考查时首先要做好一定的准备工作,即制订科学有效的学生学习情况评定表,评定表内包括学生的各项基本信息、物理学习成绩、物理学习兴趣与天赋资质等。综合考虑各类因素后将学生划分为甲、乙、丙三个基本分层,甲组为优等生、乙组为中等生、丙组为差等生。确立好名单后,物理教师不在班级内公布名单,而是私下里与每一位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讲明分层教学的目的,获得学生的理解与支持。

2.制订相应的教学目标,对每一个层级的学生进行分类要求

物理教师在为每一层级的学生制订相应教学目标时应当一切从实际出发,面向全班学生,综合研究学生的心理性格特点以及物理知识掌握的能力和物理实验操作能力。对每一层级学生学习目标的制订要从思维方式、知识能力与教学情感三个方面出发,在具体的物理课堂教学中,物理教师尽量将教学活动大致分为三个层

面,照顾到每一个层级的学生的学习。在课上实验操作时也可将同一层级的学生划分到一个小组中,促进合作学习。

3.采用分层教学措施,确保学生共同进步

在课堂上实行分层教学时,物理教师应牢记每一个层级每一个学生的姓名以及基本特点。对不同层级的学生采取差别教学的措施,但总的目的是促进全班学生的共同进步,教师不能偏袒任何一方。对于优等组的学生应积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与大胆质疑与实践,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对于中等组的学生应当重点给予适当的点拨和启发,逐渐提升科学思维方法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差等组的学生要引导他们努力掌握教材知识,不懂就问,不断提升自己的物理学习成绩。

4.采用相同的课内作业,对课外作业进行详细分类

虽然实行了分层级学习的策略,但在课堂教学中仍需保留共同教学的部分,主要应当在课内作业的布置上保持一致,并实行一样的作业成果评判标准,保持物理教学的适当共性。为了区分不同层级的学生教学的不同策略,可在课外作业及课外拓展方面做出差别对待。对优等组的学生安排一些难度较大的课外作业,对差等组的学生进行一些基本的物理知识点作业安排,对于具有特殊物理天赋的学生物理教师应该重点培养,给予适当的物理知识课外拓展。

5.辅导分类,分别提高不同层级学生的能力

物理学习的辅导工作可作为一种补充性质的教学,在保证学生完成每个阶段学习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物理知识运用能力。在辅导方面也需要进行层级间差别对待,鼓励优等组学生积极进行思考探索,激发中等组学生的钻研能力,提高差等组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与运用能力。

6.分层级考核物理学习成绩,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

不同形式的物理教学措施需要由不同的物理学习考核制度进行考评,旨在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优等组学生重点考察实践创新能力,中等组学生主要考察理论知识的开放性运用,差等组的学生主要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初步发散理解。

总而言之,分层教学法是一种在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实现个别化教学的常用且有效的手段;是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具体体现;是既能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又能适应学生个别差异以及促进学生良好发展的教学对策。初中物理教师应积极探索分层教学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措施,实现物理课堂教学的创新,不断提升物理课堂学习的效率与质量,保障学生的学习成果。

参考文献:

篇4

教学实践证明,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内容更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初中物理教师在课堂导入时,要营造浓郁的生活物理的信息,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发现和实践物理学知识。这样,学生才能发现物理学知识真正的内涵。例如,教学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光的折射”这部分知识时,教师不宜直接给学生讲解光折射的基础知识和物理原理,最好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中去发现折射现象,这样的导入,会让学生去探究思考光的折射的知识内涵。教师可以问学生,把喝饮料的吸管插到水杯里能看到什么现象,有的学生会发现吸管变弯了。教师可接着询问:我们看池塘里的水很浅,为什么我们下去发现水要比我们看到的水要深呢?这样,通过各种生活化的问题,教师就把学生带入“光的折射”学习之中。学生初识了光的折射的知识,进而探究光的折射特点,最终能够学以致用。初中的物理课离不开生活的常识,教师课堂的导入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为以后学生深入学习物理知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师只有让学生意识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才能进一步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物理的能力。

借助课堂实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很多物理实验都是物理学家在生活实验中证明的真理,学生要积极参与课堂的物理演示实验,这样才能真正理解物理知识的原理。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初中物理中的实验往往来源于生活,实验也比较简单,教师充分让学生参与动手实验,能培养学生勇于发现生活的能力,拉近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会对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在保证学生安全的情况下,初中物理教师上课做演示实验时,可提前引导学生在家里尝试做一些小的实验,让学生对所学实验知识和理论做好充分的预习。教师让学生预习时,应事先给学生留出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小实验去一一解决。例如,在教学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物质的物理属性”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下生活中找一些形形的材料,通过布置预习实验让学生掌握这些材料的物质特点,对这些物质进行分类。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生活和社会中了解到固体、液体、气体的物质密度的特点,对物质进行简单的分类,这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堂上,教师再通过一些实验对知识进行证明,培养了学生“实践出真知”的意识。教师提前设置的预习小实验培养了学生动手的能力,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物理知识的学习之中,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发现物理学的奥秘,提升了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教师借助一个个实验,能让学生在经验世界里构建物理学习的知识体系。

联系生活作业,增强学生的物理实践本领

篇5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8.135

物理教学是自然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n程主要是针对一些物质结构、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力等规律进行研究的学科,初中的物理主要是物质运动、电力、和水的浮力等方面的内容,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要求较高,一些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的学生在这方面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将抽象的物理公式进行具体化的处理,进一步提升学生物理学习的效率。

一、类比教学方式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类比是一种创新性的推理方法,将这种方法使用到物理学科中可以将学科内的各种公式进行分类梳理,提升初中物理知识的逻辑性,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全面的建立起来,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对旧的知识进行巩固,并且发现相互之间的联系,使得学生对新知识的感知能力进一步提升。但是在实际课堂中类比教学方法也存在一些弊端,毕竟通过类比得出的结论不一定科学,这与物理学科的严谨性存在一定的冲突,如果在课堂上该教学方法使用不当可能对学生的物理学习产生反作用。

例如,如果在电阻、压强和密度的学习中使用类比的方法,在很多的时候对类比使用目的考虑不充分,使得学生关注的焦点放在了公式的比较上,对于公式产生原因这方面关注度下降,造成整体物理教学侧重点缺失。

二、提升类比教学策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效率的措施

(一)建立新旧知识的类比框架

类比教学方法本身是将新知识和旧知识进行一定的衔接,这是进行类比的基础,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需要将新旧知识进行合理的构架。

首先,对学生现有的知识体系进行全面的了解,了解学生不同阶段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分析,结合现阶段的知识结构,针对性的进行新知识的引进,对整体的知识体系进行重建,提升物理学习中新旧知识的掌握能力。

其次,在进行知识构建的过程中需要结合现阶段物理教学的实际,依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对物理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例如在水的浮力教学中,可以带领学生进入到河流或者水流中亲自进行试验,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让学生主动的对物理公式的推到过程和使用结果进行分析,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同时,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加入相关的类比,将压强和浮力之间的关系进行全面的比较,让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更加深入,提升物理知识的认知范围。

最后,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重视对前期学习知识的巩固,在课堂中善于使用类比教学,例如在进行内能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前期学生的机械能加入到类比中,将其中一些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类比学习的思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进一步提升物理课堂的效率。

(二)善于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类比教学

物理本身就是对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科学的规律,因此物理是来源于生活的,生活中处处存在物理知识,在进行类比教学中可以将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引入到课堂中,联合实际生活对物理知识进行传输,将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带入到教学中,提升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

例如在进行惯性的学习中,可以将现实生活中骑自行车的经历进行分享,在刹车后自行车任然会往前行进就是因为惯性的关系,通过这样在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不断的将现实生活中相似的现象进行总结和归纳,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总结分析能力,提升教学质量。

(三)积极与其他科学知识进行类比

教育改革的推进使得学科综合的理念不断的深入,因此在进行物理教学中需要将学科之间知识的综合能力进行提升,使用学科之间的契合点进行类比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学科整体融会贯通的意识,进一步将学生综合能力提升起来。

例如在环境污染问题的研究时,就需要将物理知识、化学知识和数学知识进行结合,使用物理知识将有害物质进行分离、化学知识对污染进行净化、使用数学知识对整体成本进行计算,这样将各个学科融合的方式,可以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进行提升,从而掌握更加科学的思维方式,进一步提升学习效率。

三、结束语

类比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知识探究能力、学科协作能力整体提升起来,对于物理知识的学习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符合新课改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是一种使用前景教学的方法。但是在使用中需要结合实际需要,关注学生实际学习的特点,科学的展开教学工作,提升类比教学的质量,增加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篇6

事实上,为达成讨论教学法高效物理课堂建立,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怎样的合作方式,能使师生双方达到共赢,能使家长和教师感到共赢.在以往的讨论教学法中,我们常常将重点放在了合作上,创建各种类型的分小组讨论,最终的学习效果非常不明显,也会出现在对物理习题讨论时,学生之间会谈论课堂以外的事情,导致这种实际的课堂分享学习难以进行.因此,教学中要求教师注重对学生小组的分类,不仅仅将小组中的男生女生进行比例划分,在学习成绩好、学习成绩差;课堂上活跃或课堂上比较老实的学生也进行划分,将这些学生合理的安排在适当的小组,保证小组内部学生的多样性.进行课程讨论时,成绩好的学生会起到带头作用,带动小组学习,有组织的安排小组内物理习题分析,课堂上活跃的学生则会在小组中积极回答问题,带动小组气氛,起到积极调合的作用;而比较老实不愿因说话的同学,在小组谈论时也会被活跃的气氛带动,达到讨论教学目的.

2.创立物理知识比赛,达成“讨论教学法”目标

无论对学生还是教师来说,学无止境.单纯依靠小组分类方式不能完全达到高效物理课堂讨论教学法的目的.学生学习的最终目标并不是考察其一段时间内的学习成绩,而是考察其过去一段时间内知识的掌握情况、了解情况甚至是未来对于现在学习知识的运用情况,这才是“共赢”的终极目标.基于此点,教师可以在课程安排合理范围内,让学生整理学过的物理课堂知识、知识问答比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讨论,提升学生的物理成绩.

二、实现物理课堂的讨论教学法在对策

1.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

尽管讨论教学法的高效物理学习,要求发挥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但并不代表教师在教学中完全采取“放任自学”的态度,初中物理教师要坚持学生和教师二者相互促进的原则,积极发挥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作用.着重对同学课本中难点、重点反复讲解,教育学生自己形成物理知识网络,便于今后的学习.掌握学生间讨论学习方法这一创新的教学技巧,就要初中物理教师引导学生打破常规、另辟蹊径,对所学习的事物逆向思维进行思考,并且能发表与众不同的看法和见解,这样再进行课堂讨论,通过这种方法对启发学生相应的物理知识脉络的学有裨益.

2.调动学生积极性,灵活穿插新奇事物

授课时应穿插内容,穿插内容一定要与教材内容紧密相关.对于初中物理课堂课程安排和学生的好奇心,渗透的内容可以是历史知识或是天文知识,也可以是地理知识,亦或是现实生活内容与科普知识等等.在内容上可以扩展到全方位和多侧面,数量上也应该适当,避免喧宾夺主,质量上的要求就是要形象贴切,这样做的目的不仅能拓宽学生知识面,更能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其领悟相应知识内涵的能力.

篇7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3-022-01

在初中的各个学科中,物理是最不好入门的,通过初中物理的学习可使学生了解自然界的一些规律,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使学生对探究大自然的奥妙产生浓厚的兴趣。但初中物理中有很多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同时传统的教育方式也越来越不适应当前的物理教学,因此,加强初中物理教学的研究,强化学生在物理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初中物理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加强初中物理教学研究的意义

1、能够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

初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成长期,大脑容易疲劳,而且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学习情绪容易波动,学习持久性差,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加强初中物理的教学研究,改善教学方式,能够缓解学生们的压力,促使学生健康发展。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不失时机地插入风趣的语言或故事,创设情境引发学生们的好奇心,来激活课堂气氛,缓和紧张的学习压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

2、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绝大部分物理概念和规律都是通过实验归纳得出的,其中一些物理模型、物理概念是运用抽象的思维方法建立的,这对初中学生来说是艰涩难懂、枯燥乏味的。枯燥的讲解会使学生乏味,缺少学习物理的兴趣。加强初中物理教学的研究有利于化解教学难度,激发学生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3、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初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大量的物理实验和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品质。

二、加强初中物理教学的建议

1、加强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初中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每一个概念和规律、公式都是通过实验得出的,是在大量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加以概括而形成的。

同时,初中学生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好动、渴望新知识、喜欢实际操作,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实验教学,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科学家科学探究过程的乐趣,从而增加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根据已有知识进行大胆猜想,把原来由教师设计实验变成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总结得出结论。总之,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权,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着主动状态和好奇心,彻底走出灌输与被灌输的填鸭式教育。

2、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

13-15岁的中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他们的认知水平正从具体的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物理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通过语言信息进行分类或图解分析,在教学内容上与教学方法上多从具体形象实例入手,尽量做到语言形象、实验直观,通过比较、类比、分析、综合等方法,逐步引导学生学习抽象概念。如在进行光学教学中,学生应该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与凹透镜的发散作用等。这些言语在知识结构中环环相扣,学生容易混淆,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合理地引导学生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3、研究教材和提供高质量的练习

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掌握教材体系、基本内容及其内在联系,抓住主线,把握关键。精心设计的教案要做到“五有”: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有具体的教学内容;有连贯而清晰的教学步骤;有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教法;有合适高质量的练习。同时,课堂练习是考核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对教学结果的反馈,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时效性。教学必须注重课堂练习,精心选择、设计练习题,将知识渗透到习题之中。做高质量的习题,才能够使学生更深层次地掌握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类难题。

篇8

在学生学习物理能量及相关的概念时,由于自身对物理知识的缺乏从而不能够快速理解这一抽象意义的概念。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更加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体现在课堂,采用更加通俗易懂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

一、从基础知识出发,从“了解”开始学习

任何事物的学习都要经过一个从简到繁、从浅到深的过程,初中物理的学习也同样如此。学生首次接触物理学科,对于有关的概念根本就弄不清楚,更不用说去理解和运用了。所以教师这个引导者的角色就要发挥出本身的价值,指引学生一步一步地进行了解、理解,最终能够让学生形成对“能量”的认识。例如在学习苏科版初中物理有关“能源与能量”的知识时,教师可以首先针对这个专题进行知识点归类:能量的转化与守恒、能源与社会、可开发新能源等几个部分,并且把其中每一个小专题拿出来进行细化讲解,比如关于“能量的转化与守恒”这个小专题,教师就可以给学生介绍有关化学能、核能等能量的分类情况,让学生清楚能量的具体分类和各个分类的具体说明。只有在这样的细化了解下,教师再来进行教材知识的深入讲解,学生才能够进一步理解。

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去积累有关能量的知识,从课外积累中来增强自己的了解。例如大部分学生的家中都会有太阳能热水器,这就是一种运用太阳能的生活现象。还比如潮汐能、地热能的运用,也是极大改变人类生活的能量,学生也可以通过生活阅历来进行初步的了解,形成对物理能量的初步认识,从而激发一定的学习兴趣。

二、不要疏忽每一个学习细节

在初中物理能量的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都会觉得困难,这一现象的原因就是学生没能够对相关的知识掌握透彻,从而存有一定的疑问。教师在平时教学时就要反复问学生是否彻底弄懂所学的知识,在所有学生肯定后再来进行下一步的讲解,避免每一个环节的缺漏。例如在学习苏科版初中物理“机械能”时,教师在讲解完后可以向学生提问:“机械能包括哪些能量?”学生答:“动能和势能。”教师再问:“那么势能还包括哪些能量呢?”学生答:“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教师问:“能否举出一个例子来说明,哪种物体既有动能又有势能?”学生答:“比如鸟在空中飞行时就有动能和势能。”由此可见,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就是一个对知识点巩固的过程,教师在提问时还要注意对每一个知识细节的顾及,不能疏忽每一个细小的点,这样才能避免学生觉得能量的学习和困难的现象。除了在教学课堂上要注意细节外,学生的练习作业也是一个存在着疑点和难点的地方,教师同样要自习查阅,找出学生的共同疑难点,并且做出一定的解释和说明。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积极提问,把每一个环节的每一个细小问题都要解决彻底,这样才能有效解决学生知识掌握不牢固、作业练习错一堆的情况。

三、设计能量概念复习专题,完善知识网络

在课堂上教师传递能量概念相关的知识后,课后的练习时,学生会出现做题时相关概念模糊,不理解等情况。所以,概念的建立不仅仅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后还需要很长时间去深化和熟悉这些能量及相关概念。通常情况下,学习了物理概念之后,有两个事情需要去解决:(1)物理规律的运用;(2)物理知识网络框架的构建。因此,能力及其相关概念规律的运营和知识框架构建不是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就形成了,后面还需要对这些概念和知识进行重新整理组合并搭建相关的知识框架。在学完能量及相关概念后,通过设计能量相关的复习专题能够帮助学生区分不同的能量概念,将能量概念的表面意思和具体规律与内容相结合,帮助学生将这些知识与规律在脑海形成一个整体。另外在进行能力及相关概念的相关专题复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去分析和辨别不同类别的能量概念。类似于“题海战术”这些练习通常会让学生陷入物理学习的误区,学生容易思维固化,逐步丧失物理学习的兴趣,最终导致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厌恶或者其他的负面情绪。例如,在学习了机械能后,可以推出机械能概念的整理和复习归纳,帮助学生去了解和认识重力势能,动能,弹性势能的不同点,并绘制相关表格,将这些能量的特点分别记录,最终构建相关的知识框架。

四、总结

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能量及相关概念一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而能量及相关概念的教学也一直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难点之一。所以,教师应当从多个方面去研究能量及相关概念的教学方式,从上课充分备课到课后作业批改的每个步骤都不能忽视。帮助学生去区分不同的能量概念,完善相关的知识网络框架,最终帮助学生走出能量及其相关概念的学习误区,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276-02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教学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物理作为初中教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应当着力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难以跟上现代教育发展的情况下,初中物理教学必须紧跟教育发展的潮流,探寻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来提高教学效率,而类比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可以起到非常明显的作用,值得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广泛应用。

1.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类比法应用的现状分析

1.1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受到重视。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的束缚下,物理教师的教学观念一时难以转变,固守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单向式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理论,将自己视为教学的中心,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在简短的课堂上难以消化吸收大量的知识内容,加上本来物理知识的理解就非常具有逻辑性和推理性,久而久之,那些理解能力稍差的学生,他们的自信心受到严重打击,逐渐失去物理学习的兴趣[1]。物理教师尽管在教学的过程中会用到类比法试图去活跃课堂氛围,但是初中生处于青春期,叛逆心理很强,要想重新让学生燃起物理学习的兴趣,难度可想而知。

1.2学生自身未能正确认识和理解物理教学。虽然初中生面临着中考的压力,但是就当前的教学现状来讲,中考对于他们而言并不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因此,学生在日常的物理学习过程中不能端正自己的思想,对物理学习不能形成正确认识。很多学生都认为,以后将会文理分科,不一定会接触物理学习,只要将其他语数外几门重要学科学习好了就能保证自己在学习成绩上不会掉队,这造成了物理教学质量的下降,类比法的应用在某些时候并没有起到非常明显的教学效果。

2.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类比法的应用

2.1在知识理论教学过程中引入类比法。初中物理教学不同的研究对象有着不同的特征,甚至很多时候一个研究对象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也会得到不同的结果[2]。尤其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许多的公式理论都是用一些字母进行阐述的,学生刚开始接触对于一些公式理论本来就难以理解,再加上一些他们认为复杂的字母参杂其中,似乎理解起来难度更大。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将涉及到的公式因素以类比的形式形象化和具体化,让学生理解起来比较顺畅,并且加深记忆。例如,在讲解到串联电路电压规律的时候,教师可以这样讲解,从而使得学生可以理解起来更容易。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U总=U1+U2(分压),如图1,L1、L2分别类比为甲、乙两位同学,电源相当于一个物体的重量,U总=U1+U2(分压)类似于甲、乙两位同学分担这个物体的重量。

又比如在讲解到杠杆原理的有关知识是,可以用具体的任务形象加速学生对杠杆原理有关定义的理解,如图2。

2.2在物理解题时的过程中应用类比法。物理知识的学习,既有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有实践操作的练习,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才能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但是学生在进行实际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可能因为对于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导致解题的过程非常艰难,还经常容易出现一些知识概念理解的错误。因此,物理教师在对应用题进行讲解的时候,一定要跟学生强调涉及到的理论知识,让学生今后可以更从容地面对解题。例如,在讲解到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题时,学生可能对凸透镜成像规律涉及到的概念理解不到位,造成解题时出现错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在解题时有一个清晰的思路,教师可以这样向学生阐述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有关知识概念。如图3,物相当于甲同学,像相当于乙同学进行拔河比赛,凸透镜的位置相当于中点。

(1)当u=2f时,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如下图)

甲、乙两位同学进行拔河比赛,为了保证比赛的公平性,甲、乙两位同学力量是等大的(等大的实像),距离中点相等(u=v=2f)。

(2)当u>2f时,f

当乙同学的力量比甲同学的力量小(缩小的实像),此时甲同学远离中点,乙同学靠近中点(u>2f,f

(3)当f

当乙同学的力量比甲同学的力量大(放大的实像),此时甲同学靠近中点,乙同学远离中点(f

3.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物理教学对学生的影响非常重要,要想学生今后在学习上有很好的发展,就必须着力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意识,而类比法是一个十分适用于初中物理教学的方法,应当充分利用,提高教学效率,促进物理教学事业的发展。

篇10

G633.7

初中物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物理学科,很多学生由于缺乏恰当的物理学习方法而没有获得很好的学习成绩,从而导致逐渐失去学习兴趣,更有甚者直接放弃了物理学科。作为初中物理教师一定要意识到物理学习效果的重要性,在教授物理知识的过程中,要积极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给予他们学习上的指导,让学生不但会学物理,更喜欢物理。

下面本文就从两个大方面进行剖析,阐述如何提升学生学习初中物理的效果。

一、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

1.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物理实验

物理本身就是一门实验学科, 是离不开实验、更离不开实际生活的学科。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强调这一点,在平时的教学中更要重视实验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操作实验,来获得物理知识的体验。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地方因为受到教学硬件的限制不进行实验教学,有的地方是为了节省课时,提高教学“效率”,对于实验教学并不是重视,往往是采取教师口头语言教授的方式,或者是图片、多媒体演示等来进行实验教学,这样的一个教学模式虽然节省了课时,却无法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更谈不上趣味性和生动性了。学生在这样的实验教学中,成了教学的旁观者,无法切身参与到学习当中去,自然无法获得深刻的认识和体会,更无法激情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来应该生动的学习变得索然无味。教师不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就是在无形中浪费了物理本身的宝贵资源,违背了物理的学科特性,自然是无法提升物理的学习效果。

2.教师要运用联想与想象引领学生学习

实际上很多物理现象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的时候可以多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把书本上学到的物理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中遇到的、看到的一些日常现象相联系,并鼓励学生多发言,阐述自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分析现象的原因和本质,在这样的一个教学过程中,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力,也能训练学生的思维深度,提升联想能力。

3.教师要让学生养成探究学习的好习惯

学生第一次接触一样东西,一门学科的时候总是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欲的。受到好奇心的驱使,学生会主动的去接触物理,学习物理知识。教师一定要抓住这个宝贵的黄金时期,做好学生学习物理的引路人,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同时给学生养成良好的探究学习的习惯。

二、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提高物理学习的效果,教师的努力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学生。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如果不愿意主动去学,不愿意认真听课,乐于思考,教师即使再努力也是枉然。没有人能叫醒试图装睡的人,学生也要注重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那么有哪些比较好的学习方法呢?

首先,物理的学习离不开观察与思考。物理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与我们的实际生活密切相连,只有善于观察,乐于思考的人才善于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苹果落地,牛顿产生了疑问,于是有了万有引力的发现。面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我们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一根笔直的筷子插入水中,为什么看起来水中的一截和水面上的一截不是直线?为什么近视眼配眼镜了能看得更清楚?为什么老年人要戴老花镜而不是学生的近视眼镜?为什么夜间行车时车内不开灯?为什么镜子中的会有相同的事物出现?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天空大多数时间是蓝色的?处处留心皆学问,观察这些事物,思考答案,既能激发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也能巩固所学,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我们要敢于尝试,乐于探究。无数物理规律、自然规律的发现都是科学家们经过数次科学探究的结果。“给我一个支点,我便能撬动整个地球”。我们要敢于尝试,乐于探究。合理的探究不仅对于科学家们适用,对于我们的物理学习、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的解决同样适用。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积极动手参加物理实验,不要嫌麻烦,更不能仅仅做一个旁观者。要知道,动手实验探究得出来的结论,要比直接背诵书本上的鲜活、牢固得多。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还能享受探究的乐趣,享受自己得出结论的快乐,这是无可替代。此外,我们要善于发现问题,大胆猜想,小心求证。还可以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想,设计一个实验,进行实验探究,收集证据,经过分析论证,从而得到结论。

再次,分类归纳整理知识,形成系统。物理有很多的概念、规律、实验等,平时大多是零碎的知R点,当学习的知识增多时,就很容易记错、记混。我们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分类归纳整理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如在学了光现象的知识点后,我们就可以分类归纳整理。

这样可以把分散的概念系统化,化繁为简、重点突出、脉络清晰,使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少走弯路。采用这种方法,不但能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还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而言之,提升初中物理的学习效果需要做好教、学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要做好物理知识的归纳总结,重视实验和探索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这样才能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11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3-0140-02

1 引言

在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中,主要采用单纯讲授式的教学模式,以学生听课、教师讲课为主,无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施新课改后,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初中物理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为物理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初中物理教学的进一步改革。

2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

物理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开展实验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更直观地观察实验过程,便于更好地掌握物理教学知识。除此之外,实验教学活动的开展还有利于对初中生观察能力进行培养,提高其物理思维能力。然而从我国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来看,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初中仍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且又因受到实验器材不足、实验场地缺乏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部分物理实验无法进行。

而且对无法进行实验操作的相关知识点,教师只能以实验叙述的方式进行授课,即口述实验过程,把实验过程以理论方式表达出来,学生并不能够完全理解,尤其对于物理基础较差的学生而言,更无法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难以提升。部分物理实验即便能够进行,也因受到实验条件限制,未能取得理想的实验效果,降低了物理实验的成功率,也会影响实验教学的开展。

3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优势

传统实验过程中的实验现象一闪而过,一旦学生注意力稍不集中,就会无法观看到其过程。而且在部分物理实验中,座位靠后的学生无法观看到实验过程,从而影响了教学效率。然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弥补传统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不足,可利用投影仪放大物理实验过程,而且还能重复其过程,便于学生观看实验过程。让学生能够被物理实验所吸引,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物理教学效果。

多媒体技术结合了视频、图片、声音于一体,具备多样性、形象化的特征。教师可根据教学需求,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实现教学情境与声音的同步。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使初中物理的教学范围扩大,提升初中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使课堂灵活性增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学生于课后仍然可以观看实验过程,弥补了传统实验教学中的缺陷。另外,在具备实验条件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将实物演示与模拟演示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凸显多媒体技术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优势。

4 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利用多媒体技术使物理实验可以规避风险 初中物理实验包括多种多样的形式,如分组实验、演示实验、课外实验、探究式实验等,物理实验具有一定危险性,实验操作要求高。然而初中物理课程教学需要做实验,否则学生难以理解相关的实验内容。由于多媒体技术具有动静结合的特征,可结合声音、图像、视频于一体,用于实验教学之中,不仅能够向学生立体展示教学内容,而且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获取比较理想的实验效果。

如在讲述电路与电压知识时,如果教师直接演示因短路而造成的保险丝熔断现象,则具有较大危险性,可能会导致师生受伤。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家庭电路的常见故障与问题。多媒体技术的模拟实验同样具有逼真的物理实验效果,便于学生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

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模拟物理实验过程 由于部分初中缺乏良好的物理实验室、实验材料等条件,很多物理实验活动无法开展。尤其是对复杂物理实验,如果单纯依靠教师讲解,学生并不能够很好地对知识点进行消化与理解。利用多媒体技术,则可突破空间、时间的限制,用更加形象、直观的方式模拟物理实验过程。

如在讲解电压、电流知识时,学生并不了解电流以及电压的存在形式,因此,教师要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电流、电压的形成过程,并向学生进行展示,可展现不同强度电流存在的状态。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应用类比法,如将电流类比为水流,将电压类比成水压,采用类比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易于理解物理知识,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利用多媒w技术可以控制实验演示时间 有些物理实验需要观察的时间较长,学生并不能够立刻观察到实验现象,因此,在初中物理课堂上不可能花费很长时间操作一项物理实验,如硫酸铜溶液与水混合后的反应就是如此。另外,有些溶液具有毒性,一旦操作不当或长时间接触,还可能导致师生中毒,实验安全性也不高。而教师也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物理实验过程,使学生能够观察到实验现象,甚至可以将实验现象放大,便于学生观看。还有一些实验现象较快、稍纵即逝的实验,如在晶体融化实验中,稍不留神就会导致实验现象无法被观察到,然而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则可以放慢其速度,物理实验教学便于学生仔细观察。

在讲述光传播的知识时,教师可通过法拉盛课件,对太阳、月亮、地球进行模拟,使学生明确三者的关系,对月食、日食等自然现象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了解这些自然现象的成因,促使教学活动更具体化、形象化。

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降低物理实验教学的难度 初中物理知识具有一定难度,尤其是与物理实验相关的知识点非常抽象,不易理解。如在学习宇宙探秘的章节中,学生并不了解宇宙的形态,因此,对教师所讲述的知识并不能够彻底理解,加大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难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物理实验教学难度降低,如制作课件模仿宇宙星体,使物理实验过程更加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又如在讲述浮力知识时,也可利用动画形式展示,利用不同厚度的木块表现浮力效果。利用这种形式向学生展现物理实验过程,能够使学生更迅速地了解所学知识,降低物理知识难度。

再如在讲述电动机磁场知识时,教师同样可以利用图片的方式,向学生展示这一电动机内部的磁场表现形式,边展示图片边用语言同步描述,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其中涉及的知识点。

5 结语

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促使学生更易于理解物理知识,而且实现了物理实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能力,是一种应用价值非常高的教学辅助工具。

参考文献

篇12

实验教学是为各行各业培养专家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多数的物理现象(当然,包括大多数自然现象)都是通过实验才能解释。所以我们应该把物理实验看作是物理教学的主要手段。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搞好实验教学呢?

长期以来,初中物理教学,由于受班级授课制的束缚,教师从备课、授课、作业、辅导、考查到评价,很少顾及好、中、差各类学生的智能差异,均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得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中等生吃不好。特别是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95%以上的小学生进入了初中,而初中毕业生大约只有1/3能进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2/3的毕业生将直接进入社会的各个领域。即使升入高中的比例增大到1/2或4/5,仍然需要从义务教育的性质、任务上全面考虑初中物理的教学目的和任务,以便更主动积极地适应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而不应仅仅局限于适应升学的需要。为此我根据古代教育家孔子“因材施教”和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班内分组教学”的理论,由点到面进行了初中物理“分层教学”“分类指导”课题的实验。

具体做法如下。

一、了解差异,分类建组

实验前,对全班学生进行前期调查了解,内容包括学生的智能、技能、心理、物理成绩、在校表现、家庭环境等,并对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分类归档。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分成好、中、差层次的学习小组,让师生知道每个学生在某一阶段所处的层次。在实施分层教学时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在班级上公布好、中、差学生的名单,真正使学生在学校里处于主体地位,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此,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能力,使每个学生在学习物理各项知识的同时,找到自己最喜爱的部分,并在这部分知识上可以超出课本的范围,这是符合个性全面发展规律的。同时师生要共同树立好对教学的乐观主义态度和信心,并使学生明确这种分组方式的意义。教师掌握各类学生层次后,学生的座位按优差搭配的原则编排。把学生分成甲(优生)、乙、丙、丁(差生)四个程度级,再按甲丁、丙乙、乙丙、丁甲的搭配方法编座。这种编座法有两大优点:(1)乙类集中在中间两纵排。两旁是丙类,丙类两旁是丁类,丁类左右是甲类,这种安排给教师按层次教学带来了便利;(2)每一桌都有一个甲类(或乙类)学生和一个丙类(或丁类)学生,这样便于组织优良生辅导中差生活动,教师能巡回了解中差生的学习情况及优良学生的表现,使各类学生生活在和谐平等友好的学习气氛之中,共同奋发进取。

二、针对实际,分类要求

从学生实际出发,以教学大纲为准绳,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合理地确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要求。改变过去“一刀切”的做法,对差生采用低起点,先慢后快,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办法。把教材的训练目标分解成有梯度的连贯的几个分目标,允许差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一步或几步逐步达到大纲的要求;对优生则允许他们超大纲、超进度学习。拟订各层次教学要求既不能过高,增加教学难度,加重学生负担,使学生消化不良,丧失信心;也不能太低,降低大纲要求,过分放慢教学进度,完不成学习任务。力求准确地把握各类学生的认知“最近发展区域”,较好地解决“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矛盾。

三、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篇13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274-02

前言:基于物理知识具有大量性,因此为了让学生将教学内容和知识点最大化的掌握和吸收,就必须加强教学中老师的引导,将物理知识结构逐渐系统构建,并在此基础上不断的明晰、深入和拓展,促进物理知识体系的不断完善,使物理知识更加系统、具体,进而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促进教学成效的提升。

1.类比法的内涵

对一般规律予以推理并将事物发展共性规律获得的方法或者是对比相近或相似事物查找其特征和共性的方法即为类比法,该方法具有科学性,能够将人的创造性思维充分的发掘,通常我们也将类比法叫做推理对比法,即依据某事物的属性对其他类似事物相同属性进行推理的方法。目前在验证类比法结果正误性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2.初中物理教学中类比教学法的作用分析

2.1 有助于物理实验效率的提升。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并且实验教学还能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大大的激发,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因此要想保证物理实验教学成效的事半功倍,可将类比教学法引进,通过研究某一次的实验结果与现象将全部实验结果推断出来。

2.2 有助于规律记忆的加深。基于物理教学所涉及的公式和规律较多,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想将知识点全部掌握则难度较大,然而引进类比法的情况下则能够将以上现象改善。其原因是类比推理法能够通过一系列物理规律得到其他规律,这就要求了我们必须加强物理学的根源学习,同时加强对推理过程的关注。

2.3 有助于物理知识理解的加强。基于物理在规律上具有复杂性,在思维上具有抽象性,因此我们可借助类比法生动演绎和形象比喻物理知识,使学生对复杂抽象的知识点予以理解,进而以此为前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成效,实现教学目标。

3.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类比法的策略

3.1 与已有知识类比,促进新知识的掌握。基于初中物理教学所涉及的内容包括了光学、电学和力学等,因此要掌握以上知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必须较强。在教学中教师假如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则很难实现教学目标,并且还会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自然也就无法进行深入探索。因此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必须将类比教学法引进。俗话说温故而知新,只有让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延伸,使之与新知识点类比,使新旧知识点具有相关性,并将知识网络构建,才能将学生的探究能力强化,促进学习悟性和灵活性的提升,从而轻松愉悦的投入物理学习。

3.2 与实物模型类比,促进学生物理意识的增强。在学习串联电路的时候,为了对电流规律进行探究,可将电路图设计,让学生动手串联电路,并通过怎样连接L1、L2小灯泡;L1小灯泡熄灭的情况下L2小灯泡是否会熄灭;并联电路与串联电路的区别;串联电路中L1、L2小灯泡的电流与电压相同与否等问题的设置来对学生加以引导,将知识点由浅入深的展开,同时将易混淆知识点及其重难点透彻探究与学习。在此过程中以小组讨论或合作的方式亦可,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热情,同时也将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客观反映,并以此为依据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投入实物模型,促进学生思维技能的发展和教学成效的提升,并将物理知识框架构建。

3.3 与应用解题类比,寻求解题方法。基于物理知识与数学知识具有显著差异性,部分变量可视为恒量,但是必须对水的流速来充分考虑,基于水具有运动性,或顺流或逆流,因此在速度上也不同。就拿刻舟求剑来说,楚人将剑丢于水中后,在船上标记掉下的位置却无法重获丢掉的剑,由此可见,该人的思想不变通,且思维僵化。但是对于物理学习来说,则是要实现知识的活学活用。故而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将类比教学法引进帮助学生更好地解题。如顺流行驶的船在颠簸后掉了一只木箱,在水中漂浮,在发现后掉头行驶3分钟将木箱获得,问木箱一共在水中漂流了多久。再将以上问题抛出之后,学生就要考虑水顺流的速度与行船速度,在此期间可忽略掉头时间,以此类比的形式假设,其中木箱科士威行李,人在船上可是为人在火车上,火车速度即为水流速度,行李丢失三分钟后该人返回寻找,因此对应水流问题,则是追上掉落木箱所用时间为6分钟,通过该转化模式,不仅能让学生打开思路,同时也能将问题有效、快速的解答。

3.4 与其他学科类比,促进知识过程的理解。在凸镜成像原理讲解时,可以将生物学内容引进,即人眼视网膜看物是倒立的,然而日常生活照看到的确是正立的。借助该成像原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物理知识。在进行平面镜成像讲解时,可将数学轴对称原理联系起来,该原理与凹透镜和凸透镜成像原理不同,物的大小与像的大小是等同的,且物的距离与像的距离也是等同的。这恰好就相当于数学学习中的轴对称,因此对称轴的距离同对称的符号是相同的,与此同时,符号与符号间图案也相同。通过类比法可以很好地联系不同学科知识,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热情和动力的增强,使学生明确知识的力量,进而对物理学习产生热爱之情,并提升物理学习信心,保证教学成效的事半功倍。

结语:通过以上的探讨我们了解到,将类比教学法应用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有助于物理实验效率的提升、规律记忆的加深、物理知识理解的加强,因此在实施物理教学的时候,必须与已有知识类比、与实物模型类比、与应用解题类比、与其他学科类比,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新知识的掌握、学生物理意识的增强、对知识过程的理解、寻求解题方法,从而推进初中物理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