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仿古建筑设计

仿古建筑设计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8 10:30:5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仿古建筑设计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仿古建筑设计

篇1

赏心亭最早为宋代丁晋公谓所建,《白下余谈》载有王元倬《凤凰台寻常心亭故址》一诗,并注云:“赏心亭,宋丁谓建,以帝所赐袁安卧雪图者,在下水门城上,即今水西门……”。后来亭子毁于战火,由南宋三任建康知府的马光祖重建,重建后的赏心亭更加壮观,被称为金陵第一胜迹。宋代及后世许多诗词大家都有登赏心亭之作。由此可见赏心亭在当时极为壮观精美。历史上该亭数度被毁又数度重建,现则是清朝被毁后的再次重建。鉴于西水关历史地位的重要性,秦淮区建设局于2009年3月16日在区政府大楼召开了西水关地区历史文化资源挖掘与利用的专家论证会(文史建筑专家),各位专家对该地区规划方案提出了宝贵意见,参照宋亭风格重建赏心亭是与会专家的共识。2009年3月,我院接受南京市秦淮区建设局(现秦淮区住房和建设局)设计委托,在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杜顺宝教授指导下,开始赏心亭建筑从方案至施工图设计。

2建筑设计

2.1建筑风格

赏心亭建筑按仿宋建筑风格设计,该组建筑色彩以白墙、红柱、灰瓦为主色调,灰黑色亚光琉璃瓦屋面,鸱尾吻与叠瓦屋脊,檐下斗拱,外墙为白墙加腰串、心柱、地袱等,格子门窗,寻杖栏杆;主体3层八角重檐攒尖顶,建筑高度控制在23.85m;附属用房为3层歇山顶,建筑高度控制在9m之内。整组建筑竖向高耸挺拔,横向错落有致,是水西门城市节点重要的人文景观。

2.2建筑功能

功能设计满足观赏与使用价值并重;建筑主体临外秦淮河,以1层展览、楼上观景为主,四周视觉开阔,有良好的观赏效果;利用台基下面的高敞空间,在不影响建筑外部观瞻的同时满足建筑的使用要求;附属部分安排文化展示,地下室设停车库,供17辆左右小车内部使用。

2.3建筑主要特性和材料

建筑面积5041m2,主体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防烈度:7度;建筑耐火等级:地面建筑(3层)二级,地下建筑(负1层)一级;设计使用年限:50年;地下室为钢筋混凝土自防水挡土墙,防水等级一级,设计抗渗等级S6。主楼1层外廊柱、梁、枋、檩、斗栱、附房斗栱、所有门窗均用柳桉,主楼与附房椽子杉木制,主楼栏杆为菠萝格。主楼与附房1层台基、柱础、台阶、踏步、石栏杆等均为优质花岗石,甲级斩细。主楼宝顶铜制。(1)油漆①地仗中一麻五灰做法:用于外立面露明处木结构的柱、梁、枋、檩、斗栱、栱眼壁板及木门窗裙板等部位。②单披灰地仗做法:用于外立面露明处钢筋混凝土仿木柱、梁、枋,木门窗除裙板外其他部位、望板、椽子,除椽头为彩画外的其余部位。③彩画:附房外立面与主楼1层内外彩画做法按彩画样品施工,主楼2层以上彩画按宋式传统彩画做法。附房外立面施彩画,内侧按传统广漆做法。主楼顶层内侧、暗层内侧均按传统广漆做法。

3规范要求与仿古建筑的矛盾

工程2009年时设计依据是:《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等,按规范要求:(1)二级防火等级的建筑土木工程与装饰材料除吊顶可用难燃材料外,均应为不燃材料,但赏心亭为了能更好地体现仿宋建筑的韵味,外装饰须用木材。(2)消防水池与泵房、消防水箱、室内外消火栓等设施是消防的重要保证,赏心亭主体顶层若放入消防水箱,就影响了观景最佳处的使用;消防水池与泵房若建于水西门广场上,会对景观设计带来很多的不利因素;附建在地下室时,消防水池和泵房的安全疏散就得有至少1处能直接通往室外的封闭楼梯间。(3)按建筑适宜的比例和尺度,赏心亭主体建筑高度宜做到24m以上,由此牵涉到建筑的消防、栏杆安全高度、结构设计等等就需按高规设计。(4)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观众厅的疏散门不应设置门槛,且门需朝疏散方向开启,但这么做很难满足建筑仿宋外形的需求。(5)建筑高度小于24m时,栏杆高度需达到1.050m高,从楼地面或屋面至栏杆扶手顶面垂直高度计算,若底部有宽度大于或等于0.22m,高度低于或等于0.45m的可踏部位,应从可踏部位顶面起计算,且传统栏杆纹样不能避免少儿攀爬的可能,栏杆芯子间净距离若做到小于110mm,栏杆高度1.050m,则难与建筑整体的比例、尺度吻合。(6)人员密集的场所台基高度超过0.70m并侧面临空时,需有防护设施,而仿宋建筑台基临空处不适宜做栏杆及其他构件。(7)节能、防水设计的要求使瓦材与钢筋混凝土屋面板之间厚度增大,由此带来按常规预留的围脊高度不够。(8)木格子门窗的物理性能按古建常规做法很难满足节能设计要求。

4仿古建筑的设计策略

4.1消防设计

赏心亭建筑设计高度控制在23.85m,使用功能:展览、观景,属人员密集场所,按重要公共建筑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消防设计的目标是:加强消防管理,立足于自防自救,确保火灾发生时室内人员能及时疏散至室外安全场所,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火情,防止火灾蔓延,减少财产损失。4.1.1消防设施赏心亭总平面沿长、短两个方向布置有U型消防通道,附房1层临广场处设置消防控制室,完备火灾自动报警、消防联动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室内外消火栓、灭火器等。地下室结合车行坡道下部空间布置360m3的消防水池与消防泵房,10m长疏散通道连接消防泵房与封闭楼梯间,可直通室外;通过各专业反复协调、修改设计,将18m3的消防水箱布置在赏心亭主体重檐闷顶内,临时钢梯通过检修人孔可到达闷顶内,从事设备维护检修。4.1.2消防分隔赏心亭主体与附房地上部分建筑防火等级二级,地下负1层防火等级一级,除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划分防火分区之外,每层1.5m~2.5m的钢筋混凝土挑檐,可起到每层竖向防火隔离作用,井道与变形缝均做防火封堵。消防专项设计时要求所有木料均采用防火涂料、浸剂进行防火处理,耐火极限需达到1h,保温层采用A级聚氨酯保温板,且施工前材料需送相关部门检验,合格后方能施工,尽最大可能赢得消防扑救时间。4.1.3安全疏散按规范要求,地下负1层建筑依据使用功能、防火分区面积和人流的大小分别于2个防火分区内设置了1部和2部封闭楼梯间,均可直接到达室外广场上;地面上建筑则各设1部封闭楼梯间在其防火分区内,当某一防火分区发生火灾时,可从火灾应急广播得到疏散指令,通过各层安全出口或从甲级防火门到达另一防火分区疏散。

4.2节能设计

4.2.1总平面设计赏心亭项目位处夏热冬冷地区,按50%的节能设计标准设计,主要针对3层主体与附房建筑进行节能设计。建筑坐北朝南,有良好的通风采光;夏季减少太阳直射室内,冬季能有适量的阳光照射,避开主导风向。4.2.2围护结构节能措施外维护墙体材料用190mm厚水泥多孔空心砖,外保温体系。外墙与屋面分别是30mm与45mm厚A级聚氨脂保温板保温隔热。4.2.3门窗为建造南京城市重要人文景观,真实体现宋代建筑风格,根据传统工艺要求及专家指导意见,门窗按“宋式”木作门窗制作,节能措施有:玻璃采用5透明+12A+5透明,木门窗对开时做和合缝,所有风缝均用木饰条贴缝,从细节上提高传统木门窗的保温节能性能。

4.3其他细部处理

(1)赏心亭主体建筑通过抬高栏杆地袱的标高,使栏杆实际使用高度满足1.050m,而外观则不到1m高,寻杖栏杆扶手与栏板间增加1道Φ100mm的圆钢管,油漆同栏杆;室内外漏空栏杆内侧加设1道Φ2@6×6钢筋网片,减少安全隐患。(2)1层对外立面有影响的安全门朝内开,门槛可拆卸,开放时间安全门保持打开状态。(3)无栏杆处台明高度控制在0.60m内。(4)因节能、防水要求,瓦件与钢筋混凝土屋面板之间垫层厚度加大,因此设计时需充分考虑围脊高度加垫层厚度,否则就只有将围脊水平位置外移以满足围脊高度,但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

篇2

当今,城市的发展水平不断的提升,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彰显城市的文化特点,很多商业街在建设的过程中都加入了一些仿古类型的建筑,仿古建筑通常就是指使用仿古形式的建筑材料将古代建筑和现代建筑的形式充分的结合在一起,在某一个范围内对其进行适当的处理或者是对古建筑予以复原。但是在设计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其中比较明显的有三个方面,首先是设计风格不够协调统一,仿古建筑的设计比较僵化,其次是仿古建筑的数量过多,再次就是仿古建筑是否有存在的必要,怎样将仿古建筑和现代建筑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逐渐的成为了人们关心和关注的焦点。

1 仿古建筑的起源

我们都知道,在我国古代当中,不同朝代的社会和文化都有着非常显著的差别,所以建筑作为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各不相同的,从夏商周到元明清,从宫殿到陵墓,都是有每个朝代自己的特点的。比如说宋朝就是我国建筑风格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宋朝使其的建筑规模要比唐代的建筑规模更小一些,但是从整体上看,宋朝的建筑风格更加的秀气,在形式上也更加的丰富,建筑的装饰也是风格迥异。就拿房木构建筑的砖石塔和墓葬来说,宋代的时候出现了很多做功精致,风格独特的作品。宋朝的建筑构件在规范和标准上也更加的细致严格,不同工种在工作的时候也有了更加细致和严格的规范。所以我们也可以看到古代的建筑当中是没有我们当前所说的仿古建筑的,那一时期的建筑基本上都是在前代建筑风格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改进和调整,融入一些新的特点,从而形成了自己的建筑风格。但是在现代的商业街设计风格方面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某一个建筑是仿某个朝代的建筑建成的。历史上的物质文化遗产是可以通过技术进行修复或者是重现的,同时它还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进行开发利用,但是从整体上来说如果在历史原貌完全不存在的情况下去谈建筑还原就成为了一种无法实现的期望。

2 现代仿古建筑的设计风格

顾名思义,仿古建筑其来源应该是古代的建筑,仿古建筑就是模仿古代建筑的形式,将古代建筑中一些比较鲜明的有特色的特点提取出来,从而展现出建筑所在时期的历史文化和社会风貌。仿古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并不是简单的仿造,而是要在古代建筑中找到其最为重要的几个元素,之后和现代的装饰工艺有机结合,形成一种全新技术的过程。我国是一个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朝代更替的次数也比较多,在这一过程中也就使得我国传统建筑的文化表现力更强,文化底蕴也更深,这对建筑设计而言是一个非常丰富的资源,同时它也可以为设计师的创作提供良好的条件。当前我们所看到的仿古建筑主要都是模仿唐宋和明清时期的建筑,现代建筑风格的形成会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首先,第一次后,西方建筑师对中国传统建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西式建筑的基础上附加上中式传统建筑形式,比如在建筑装饰上使用斗拱形式,创造出新式的有中国传统的建筑。然后,改革开放时期,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了建筑的发展,后现代主义思想影响世界。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城市建设的,中国城市建筑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大量的传统建筑被摧毁,对西式建筑的盲目崇拜,风格的模式化使得城市变得像ctrl+c、ctrl+v一样简单。

3 仿古商业街的特性

3.1 仿古商业街的后现代性

现代主义建筑大多数都是强调使用功能性,很少去强调建筑的装饰性那么从建筑的形式和意义去分析,商业街的仿古建筑应属于后现代主义而且很多商业街在进行仿古建筑设计时,也运用了各种各样纷繁复杂的传统元素如果仿古商业街能够充分地考虑到地域文化和传统内涵,那么商业街建筑就可以成为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

3.2 仿古商业街的商业性

商业街的根本目的就是实现商业利益因此,更多的开发商将商业街的设计采用仿古建筑是为了实现经济效益作为一条商业街,首先要在使用功能上遵循功能合理性,然后再进行考虑仿古性建筑设计如果要建设仿古商业街,那么首先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如何仿古、仿古的意义、仿古所传承的文化内容是什么等,以此来凸显仿古的真正用意现代人们为何钟爱百年的文化商业街,因为其更多的承载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其就像现代社会的人们吃惯了大鱼大肉,如果去吃一些野菜的话,就会有一种不一样的感受因此,需要去考虑生长在钢筋混凝土建筑里的人们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建筑,如果更好地将地域文化和传统内涵展现给人们,这些才是仿古商业街必须去面对的问题。

4 现代商业街仿古建筑方法

4.1 拆除重造

将旧建筑进行整体拆除,然后在拆除的位置上按照设计的年代风格进行重建这种拆除重建的方法,从设计方和施工方的角度而言,不但可以节约时间,而可以节约大量的资金首先,对旧街道房屋进行整体拆除的话,设计者就相当于在一片空地上进行设计,根本不需考虑如何更好地保护文物另外,新的商业街设计风格可以按照某一个年代的风格进行统一规划,这样就可以在人力和物力节约大量成本这种拆除重建的方法固然有自身的优势,然而它也抹杀了人们对旧街道一些记忆,将传统建筑文化的底蕴进行了“拆除”。

4.2 局部改造

局部改造就是在保留一些原建筑的基础上,对一些局部外观进行改造,或者是对旧街道进行整体的景观规划这也是很多旅游景点惯用的方法,将川西传统民居院落和历史商业街区相融合,形成了川西院落商街它是一条有着非常悠远历史的古老商业街我们在设计时尊重对古街原貌保护,只是对其沿街景观进行了整体包装这种局部改造的做法不但可以对传统文化进行保护,而且可以更好的繁荣旅游产业,进而为当地人们带来经济效益。

5 解析仿古商业街设计失败的原因

虽然,国内商业街更多是采用仿古建筑设计,但是没有继承原有的传统文化,以至于失去了原居民生活的气息让人们感觉到商业街的仿古建筑大多只是流于形式,给人一种肤浅的感觉,也可以看作是换了外衣的便利商店而已。例如苏州寒山寺古街改造工程,其主要是以具有1400多年历史的苏州寒山寺为中心,因为苏州寒山寺是非常著名的佛教圣地,拥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和古香古味的建筑群政府和开发商意识到苏州寒山寺所能够带来的商业价值,于是在寒山寺的临近地段进行了商业街规划,建造出了一条在建筑风格、比例等多方面都极为相以的仿古街道从外观上观察,仿古商业街和寒山寺的建筑风格是一致的,不存在任何不协调的地方然而在苏州寒山寺的仿古商业街的建造时,将原有的居民全部搬迁,失去了原有的生活气息。

结束语

在商业街改造的过程中进行仿古建筑设计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到风格的一致性,同时还要充分的融入当地的文化特色,使得建筑和当地的风俗文化充分的融合在一起,,这样才能使得整条商业街更有自己的风格和韵味,同时它也可能会成为当地的一个经济增长点,促进城市的发展。

篇3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极大的丰富,施工技术突飞猛进,能对各种突发天灾作更深入的理论研究和作相应的预防;广泛运用各种新材料,注重生活空间的细节,关注各类人群的需求。通过比较古代建筑与仿古建筑,更能明显地看出仿古建筑的特点。建筑物设计中有很多方面是古代没有考虑到而现时需要考虑的,如勘察、抗震、弱电、防雷、防火、节能、无障碍等。国家在此方面出台相应的规范对设计与施工进行指引,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场地特点与设计定位,参照规范相关规定进行设计。下文以本人操作的都匀市三江堰水生态保护区滨水景观工程为例,阐述仿古建筑的设计及现代施工技术特点。

1项目概况

1.1项目区位

都匀简称匀,贵州省南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西南地区出海重要交通枢纽,黔中经济区5大主要城市中心之一。都匀城位于“九溪归一”的剑江河畔。

1.2设计范围

位于剑江河上游,地块呈南北走势,东临斗篷山路,西临兰海高速出入口,南接城市商圈,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总规划面积约61.8hm2,其中水资源生态保护区面积约53万m2,文化商业街区面积约8.9万m2。在2015年6月开始动工兴建。

1.3环境资源

地块配套湖区属于三江交汇之地,湖区面积广,约53万m2。水资源丰富,水质品质高,处于剑江上游。

1.4功能定位

以净化水体为实用功能,定位为邻里河滨公园。

1.5建筑风格

园林建筑物和构筑物采用中国古典园林的手法,建造成各种园林类型的仿古建筑。水资源生态保护区建有丰馨廊、风雨桥、工艺阁、古栈亭、荷影亭、湖光水榭、致远亭、水中花亭、清风廊亭、韵亭、水香坊、清华兰亭、品茗轩、凌波双亭、华彩楼、书香院、管理处、清风廊亭等10多个仿古建筑。

2古代建筑与仿古建筑的特点对比

2.1地质勘察

以前没有这方面的技术,能勘察地质情况。现在新建建筑物前,需先勘察地质,土质承载力不够,结构设计时要作特别考虑,或者进行换土等措施,确保建筑物地基稳固。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古代主要用木,近代用烧结砖、石材、瓦,现代主要用钢筋混凝土,也有用钢结构等。因为木材不耐腐蚀、虫驻,而且不耐火,所以古代很多有名木建筑已经不复存在。钢筋混凝土耐腐蚀、虫驻、耐火,为现代采用的主要材料。三江堰项目的仿古建筑全部主体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

2.2电气

以前没有电灯,用的是油灯和烛灯。自从有电灯之后,建筑拉电线。没普及时与考虑低造价时用明装电线槽,现时多为暗装电线槽配插座。建筑外立面沿屋檐装灯带、投光灯,可使夜间效果明显增强。古代没有弱电。现代弱电主要有:监控系统、背景音乐、消防报警系统(烟感、温感)、电视、电话、网络。对于仿古建筑,有需要时,会在建筑安装背景音乐喇叭,播放音乐,增加游人观赏时的舒适度。大型仿古建筑,如本案的工艺阁、品茗轩安装了消防报警系统,及配备电视、电话、网络接口,满足日常使用要求。

2.3给排水

考古工作者在唐代长安的巷道下面,发现有砖砌的排水暗沟,这些暗沟最后都通向大街两侧的明沟。可见以前是砖砌暗沟,雨污水合流,雨水无组织排放,不是低碳做法。现在技术进步,用塑料给排水管,不用人工取水,而且雨水、污水分开排放,有利于水资源再利用,减少污染。以前排污是挖粪坑,有机分解或者用作肥料。现在会建生化池进行净化,然后再排到污水处理厂作二次处理。

2.4防雷

古代建筑没有考虑防雷,所以建筑物会受雷击,处于建筑物中的人也会有生命危险。本工程的仿古建筑为三级防雷建筑,按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版进行设计。设计方法:在屋顶上设暗装避雷带(采用直径12镀锌圆钢),与屋顶金属构件焊接连通,并结合避雷短针,作为防雷接闪器。突出屋面的所有金属构件与避雷带焊接连。利用柱内的主筋作暗装防雷引下线,利用基础地梁内的底筋作接地体,防雷引下线与接地装置之间的连接采用电焊焊接。无地梁处敷设与地梁底筋同规格同埋深的镀锌圆钢。电气与防雷共用接地装置,接地电阻4欧姆。接地电阻达不到要求,补打人工接地极。进行如上的防雷设计可以避免雷击对建筑物的伤害,并确保建筑物内人员的安全。图1丰馨廊-0.100基础接地平面图图2丰馨廊一层防雷平面图

2.5防火

结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对仿古建筑进行防火设计。建筑类别:二类,耐火等级:二级。根据规范不超过3层的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每层面积小于500m2,且第2层和第3层的人数之和不超过100人的可只设一个楼梯。长度超过24m的仿古建筑室外疏散楼梯应采用防烟楼梯间或室外疏散楼梯。本项目的品茗轩与管理处首层面积均未超过500m2,故室内只设置1个楼梯。

2.6节能

本工程依据《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第五章对比评定法,并通过天正节能软件分析,设计建筑物空调采暖年耗电量之和小于基础建筑物空调采暖年耗电量之和的1/2,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大部分仿古建筑南北对流,有良好通风采光并有效降低能耗。本工程外墙采用外墙漆饰面BRY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外墙外保温系统。门窗按“宋式”木作门窗制作,节能措施有:玻璃采用5透明+12A+5透明,木门窗对开时做和合缝,所有风缝均用木饰条贴缝,提高木门窗的保温节能性能。门窗的气密性等级不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6-2008规定的4级。

2.7无障碍设计

根据《无障碍设计》规范,城市中的各类公园应进行无障碍设计,设计内容包括:绿地停车场、售票处、出入口、无障碍浏览路线、游憩区的无障碍设计、常规设施的无障碍设计、无障碍标识系统。旅游景点周边道路也应有无障碍设计。三江堰公园入口门建筑物同时设置台阶和轮椅坡道出入口,轮椅坡道净宽度1.5m,供残疾人通行,并在公共卫生间旁单独设置无障碍卫生间。无障碍卫生间内有报警装置,供残疾人需要帮助时使用。人行道设置导盲砖,坡度符合规范要求,路口位置缘石坡道坡口高出车行道地面10mm。绿地停车场专门设计了无障碍机动车停车位。景区设置有无障碍标识系统。

篇4

中图分类号: TB482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在园林的规划建设以及古城区的建设施工过程之中,仿古建筑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相关项目作为一种较为特殊的设计类型,当前综合了不同的设计手段和施工技术,并且采用了全新的混凝土框架施工结构。故在设计方案的研究与分析制定过程之中,还需从工程建设本身的需求着手,对建筑的结构进行准确估量和计算,结合建筑特点,设计出不同形式的仿古建筑类型,以充分的满足城市建设发展的需求,为城市的进步创建出良好的基础。

1.仿古建筑结构设计特点分析

针对仿古建筑的结构设计特点加以分析,是促进设计工作实现新的转变的关键点,故应当加以重视。我国古代的建筑多半是以木的结构为主要设计原则,其平面的布局讲究的是含蓄,注重多层次的分布和不同布局之间的灵活转变,并且对于均衡性相当重视。所以,在仿古建筑设计之中应当对维护结构以及承重结构进行重点的设计,应当确保其有着明确的分工并且有着不同的体系结构。诸如在我国的古代建筑斗拱设计形式之中,就相当充分且全面的运用了不同的色彩装饰和突出的结构设计要点,使得整个建筑的设计呈现出了一种较为庄重的造型,而在外观方面,则显得相当的华丽。这一点是我国古代建筑的一个核心理念。在当前的仿古建筑设计之中,多半的项目也采用了类似的设计形式,很好的继承并且发扬了我国古代建筑的独特结构样式,在实践的设计工作之中,还可以借鉴当前时代的全新的设计结构形式,使得其可以与传统的设计理念相互融合,将构件以及模数等进行重新的定型,进而实现从整体至局部的不同设计形式,在造型以及细节部位的尺度方面也有着相当详细的规定。

我国古代建筑设计之中常用的穿斗式设计形式、跌梁式的设计形式等,都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和改良,而其中的不同设计原则,也被广泛的运用在了实践的设计工作之中,进而使得当前的仿古建筑呈现出了全新的色彩,整个设计项目的艺术效果和价值均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2.仿古建筑结构设计要求及原则

在仿古建筑设计之中,明确相关设计原则和基本的设计理念,对于设计项目的稳定开展有着相当重大的价值和意义,故应当引起高度的重视。由于防震以及防腐蚀性等多方面的需求,当前阶段的我国古代建筑设计之中已经普遍的采用混凝土设计结构的形式很好的替代了传统的木结构设计样式。而采用混凝土钢筋的设计,进而仿古建筑的建设,可以使得外观的艺术效果和内部的稳定性均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要想保证外部的油漆效果与木结构的相类似,还应当对仿古建筑设计之中的相关准则和规定进行严格的掌控,兼顾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和建筑自身抗震的设计需求。

在建筑的设计过程之中,应当严格的按照仿古建筑的基本模数结构和模型体系进行建设和施工,保证整个体系的完善性和科学性,在结构设计过程之中各个受力的构件规格应当进行严格的掌控,充分的满足建筑自身的需求。各个构件的施工应当符合力学体系的传力标准,针对外形和尺度的把控也应当完全的参照古代建筑之中梁柱的设计样式进行执行。此外,在仿古建筑设计之中还应当采用多种不同的结构体系,采用组合的形式以充分的满足仿古建筑的屋面设计需求。由于仿古建筑的屋面设计有着较大的特点,在设计过程之中屋面的变化较为显著,其对造型的要求较高,并且整个设计的难度较高,所以针对体系的设计应当按照举架等设计的理念原则进行处理,这样就可以使得整个屋面的设计呈现出一种缓慢上升的趋势,并且体现出优美的设计曲线,充分的满足当前仿古建筑的设计标准和建设需求。

一般情况之下,仿古建筑结构设计之中相关构件起到装饰的作用,其有着独特的设计艺术效果,同样需要加以重视。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斗拱,其属于我国古代建筑设计之中的一种特殊的设计形式,具有很好的传导屋面荷载并且降低整个屋顶横梁跨度的作用,故对应于整个仿古建筑结构设计有着相当重大的意义。由于我国当前相关设计项目多半采用的混凝土钢筋的结构形式,其建筑的设计一般是由主体框架进行承担,所以斗拱已经逐步的退化成为了装饰性的物品,而不再有相对应的承重效应。所以,在设计过程之中还需要对上述内容加以明确,以更好的实现建筑设计效果和水准的改进。

3.实例分析

针对仿古建筑之中的相关设计实例加以分析,是促进设计效果提升并且完善设计理念的核心环节,应加以重视。在仿古建筑的结构设计过程之中,应当严格的遵循传统布局模式和设计的结构样式,并且很好的与现代的技术进行融合,以开创出仿古建筑的新局面,实现技术的不断改进。在实践的设计过程之中应当取长补短,需要在掌握设计规范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经验积累对计算机结构计算结果进行合理的调整,对传统的设计技术进行细致的改良和创新,采用混凝土的主体结构设计形式,吸纳现代化的结构设计精髓,进而达到仿古建筑设计的施工效果。

位于南宁青秀山风景区的观音禅寺扩建工程在原禅院的旧址上改建,扩建后更名为万寿观音寺,占地面积约15亩,是原有面积的三倍。寺院内有大雄宝殿、药师殿、观音阁、卧佛殿、法物流通处、素菜馆等布置,整体仿唐宋建筑风格。

在大部分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的仿古建筑中,斗拱和雀替是作为纯装饰构件,不考虑其受力,与主体结构分别浇筑成型。屋檐荷载通过斗拱上方的现浇混凝土桃尖梁、斗拱中间的现浇混凝土剪力墙传给剪力墙下方的额枋斗和拱,雀替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通过主体结构浇筑时留设的预埋件与额枋和檐柱焊接连接。但是在本方案中,选用了装饰性构件和受力构件结合的设计及施工方式。雀替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通过预埋件焊接连接。采用斗拱作为受力体系,既实现了对出檐的处理,也减少的撩檐檩的断面高度。在角科斗拱的老角梁处理上,设置了暗梁,与斗拱宽度一致,这样不仅仅实现了长梁的出挑,也控制了受力均衡,加强了结构体系的稳定性。所以,根据上述的分析,在实践的设计项目之中应当对设计的细节部位加以重视,以增强设计的水准,促进效益的提升。

4.结束语

正如上文所分析到的,相关项目作为一种较为特殊的设计类型,当前综合了不同的设计手段和施工技术,并且采用了全新的混凝土框架施工结构。综上所述,根据对当前我国仿古建筑施工项目之中结构设计的基本需求和设计过程当中应当重点予以把控的部位进行深层次的论述,从实际的角度出发研究了仿古建筑的设计原则。同时,通过对实例进行综合性的分析,旨在明确设计的重难点,明确设计工作的核心理念,以更好的完善设计的缺陷部位,实现对现有工作的转变改革,真正意义上增强了仿古建筑的设计水准,以全新的理念促进设计规划工作迈向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 蔡映红.仿古建筑大漆施工质量问题及防治[J]. 园林. 2003(10)

[2] 张宏新,杨逢春.清雅幽古 浑然天成――2006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辽阳“襄园”的建筑特色[J].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 2006(05)

[3] 本刊编辑部.一种新的建亭方法――仿真明清古建筑构件预制方法[J]. 中国园林. 2002(06)

篇5

中图分类号:TU3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06)04-0121-02

收稿日期:2006-02-25

作者简介:邓晓春(1973-),女,1995年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湖南省建筑设计院内聘高级工程师,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1 引言

中国古建筑虽然历经了数千年的演变,但其独特的结构方法和布置规模始终没有改变,并且是世界上独具风格的一门建筑学科,是世界建筑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中式传统古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在材料选用、平面处理和艺术造型等方面都有许多自己的特点,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传统木结构在防火与防腐方面的缺陷也日益明显,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使仿古建筑的设计和建造成为可能,这也是对中国古建筑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现代仿古建筑以钢筋混凝土为主体结构,改变了传统中国古建筑以木结构组合为主的受力系统,吸收了传统中国古建筑风格的精华,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础上,将传统古建筑的造型、部件等,作为装饰效果,从而达到建筑上的仿古目的。以下本文将就某工程实例对此种建筑的结构设计谈几点体会,能为同行在设计工作中提供一些参考。

2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是以木构架为主的一种结构方式,平面布局内向含蓄,层次丰富,均衡对称,空间布局灵活,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在建筑的设计和施工中很早就实行了模数制和构件的定型化,对于建筑整体到局部的形式、尺度和做法都有相当详细的规定。中国古代建筑还独创了斗拱的结构形式,并充分运用色彩的装饰手段,使建筑物显得庄重而华丽。

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方式有“叠梁式”、“穿斗式”、“井干式”三种,屋顶形式有硬山顶、悬山顶、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和复合顶。

3 仿古建筑的结构设计要求

现阶段的仿古建筑多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代替木结构,为了达到油漆彩绘之后与木构架相同的外观效果,与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仿古建筑的结构设计具有以下特殊要求:

3.1模数要求和构件定型化

各受力构件的规格需满足古典建筑的模数要求,传力体系的构成极其各构件的尺度和形体完全仿照古代木结构中柱、梁、枋、檩的相应做法。

3.2屋面造型要求

屋面变化显著,造型要求高,构架体系采用了步架和举架的处理方法,使屋面坡度越往上越陡峻,越往下越平缓,形成了曲线优美、出檐深远的特征,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的造型特点。

3.3建筑中有大量的具有独特装饰作用的结构构件,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斗拱和雀替。

斗拱:斗拱中方型的底座叫做斗,上面错落搭建的船形木块叫做拱。斗拱是中国传统古建筑特有的型制,它位于木结构梁和柱子之间,具有传导屋面荷载、加大屋檐挑出长度、缩短梁枋跨度、吸收地震能量等结构作用和装饰作用,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之一。对于仿古建筑而言,因主体结构为钢筋;昆凝土,装饰常常成为斗拱的主要作用。

雀替:用于额枋(檐枋)与檐柱相交处,近似于三角形,表面有雕刻装饰的构件。可以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具有辅助拉结和装饰双重功能。

4 工程实例

4.1工程概况

开福寺位于长沙城北,它是一座殿字宏伟、气势非凡的千年古寺,具有“三湘名刹”之称。开福寺始建于五代时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现有的寺院规模已不能满足佛教事业的发展需要,自2004年开始修复扩建,大悲殿的建设就是其扩建工程子项之一。大悲殿为南方单层双重檐仿古建筑,建筑面积1200m2,总高度25m,面阔七间,共37.8m,进深六间,共30.6m。屋顶形式为歇山顶,黄色琉璃瓦铺盖,飞檐翘角,气魄雄伟,檐下为七踩斗拱。室内采用“露明造”,使空间更高大、更宽敞。该建筑采用了钢筋;昆凝土仿木结构。

4.2大悲殿的结构体系

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仿木框架结构,用SATWE程序进行整体计算,主受力框架用PK程序复核计算配筋。结构方式按照古建筑中的“叠梁式”,构架体系采用了步架和举架的处理方法,其传力途径也明显不同于传统钢筋混凝土建筑,屋面荷载通过T形屋面板传给屋面檩条梁,再由梁架逐层往下传递,最终通过最底层的梁传给框架柱。主受力框架立面详见图1。由于大殿建成后需供奉大尊佛像,故殿内抽掉了两根里金柱,使相临柱子间跨度分别达到了19.8m和18.6m。建筑平面图详见图2。这么大的跨度在传统古建筑中是罕见的,而为了保持室内“露明造”的完整性,在15.5m标高处设3根断面为400x1200的交叉转换梁(位于4轴、5轴、C轴上),共同支撑其上的柱子和屋面梁架体系。

4.3屋面板的设计

木结构的屋面木基层是由望板和椽组成的,这就使得仿古建筑的屋面板截面形式为T形,单向受力,板肋之间的距离很近、肋高较小见图3,加上屋面陡峻图4(大悲殿屋脊处为九五举)、造型复杂,屋面一次性全现浇施工难度很大,支模困难,混凝土浇注质量和外观效果均难保证。故将屋面板设计成叠合板,先预制单块的预应力混凝土T形板(或几块T形板组合)作为底模,再在底模上绑扎钢筋网,用细石混凝土浇注叠合层,完成后二者形成整体共同受力。设计时按叠合前和叠合后分阶段对T形板进行强度计算、抗裂验算、挠度验算。分别满足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的受力要求。

4.4斗拱和雀替的设计

在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的仿古建筑中,斗拱是作为受力构件还是纯装饰构件?采用木结构还是钢筋;昆凝土结构?这就值得探讨了,笔者在考察其他仿古建筑时了解到其斗拱大多是采用钢筋;昆凝土预制构件,各级斗与拱之间通过预埋件焊接连接(尺度较大时)或座浆连接(尺度较小时),斗拱在结构中为受力构件。这种做法的主要缺点是做工较粗糙、不美观,而且前者由于构件数量太多防腐和维修费用较高,后者受力不太可靠。故本工程的斗拱采用木结构,且仅作为装饰构件,不考虑其受力。屋檐荷载通过斗拱上方的现浇;昆凝土桃尖梁以及斗拱中间的现浇混凝土剪力墙传给剪力墙下方的额枋,斗和拱在桃尖梁施工前安装就位。

雀替仅作为装饰部分,不考虑其受力,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用定型模板在施工现场制作。主体结构施工时在相应位置留设预埋件,预制的雀替通过预埋件与主体结构的额枋(檐枋)和檐柱焊接连接。

木斗拱与混凝土的预制雀替都是作为装饰构件,与主体结构不是一起现浇成型,但采取了上述方式与受力构件连接后,再经过油漆彩绘处理,整个建筑物浑然一体,完全达到了传统木结构的艺术效果。建成后的大悲殿入口屋檐照片图4。

5 结束语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仿木仿古建筑,因组合形式变化大,构件形状复杂,其空间梁板的形状定型和模板、钢筋施工是最大的难题,给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带来了许多挑战,本文探讨了一些新的思路,力求用现代的构造和装饰处理,还原其传统古代建筑的风格。大悲殿于2004年4月完成设计,同年5月开工,2005年年底建筑竣工图50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

仿古建筑;造型设计;艺术语言

前言:

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下,复古风逐渐盛行,仿古建筑也开始走进社会群体的视线当中。仿古建筑是推动城市经济建设和文化艰涩的重要方面,因此必须要加强对仿古建筑造型设计的分析和研究,明确设计要点,遵循设计原则,从而切实提高仿古建筑的审美价值,推动社会的进步。

1我国古建筑与现代建筑结合的现状

就我国建筑总体情况来看,不同地域的传统居住建筑都在一定程度上与现代住宅的功能要求存在一定矛盾,尤其是不能够合理的满足现代社会群体的住宅需求,与其生活方式和生活节奏不一致。尤其是在建筑的结构形式、建筑材料以及施工工艺上,都存在一定不足。因此在仿古建筑造型设计的过程中,应当进行系统化的分析和研究,不能够完全照搬我国传统建筑形式,以提高仿古建筑造型的科学性。与此同时,就文化认同以及自信心上来看,我国很大一部分社会群体对建筑文化的认同度和自信心要明显低于对服饰文化和饮食文化的认同度和自信心,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仿古建筑造型设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不利于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发扬。若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我国几千年的建筑文化毁于一旦。就当前我国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新建筑设计中普遍缺乏中国特色,并未将民俗和地方特色融入到建筑当中,基本上属于西方建筑文化的复制品,这就对于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发展来说是非常不利的。与此同时还存在着全盘照搬照抄我国古代建筑形式,尤其是在园林景区以及城市公共建筑空间内,可以见到比较多得仿古建筑,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误解了传统建筑风格和地方特色,严重阻碍了我国建筑文化的发展。

2仿古建筑结构造型形式

就我国建筑文化的总体情况来看,仿古建筑主要对传统营造法则与现代施工技术、材料技术实现有机融合,促进仿古建筑对传统古建筑的文化特征进行合理的再现,并且是提高建筑整体的抗震性和耐久性,促进仿古建筑的实际应用价值的有效发挥。在对建筑材料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可以发现仿古建筑不但能够对我国传统建筑中的结构进行合理的继承,并能够优化建筑结构的实际性能,由古建筑的木结构和砌体结构,逐渐转向具有时代特色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在此对仿古建筑结构造型不同形式进行优劣分析:

2.1木结构

就我国传统建筑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可以发现木结构在建筑结构中具有一定的优势,木材资源比较广泛且易于再生产,在建筑结构形式中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亲和力较好,并且实际抗震性能良好。但是以木材为主要受力体系的工程结构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不足,尤其是木材的防火性能比较差,极易引发火灾,并且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木材容易受到腐蚀和虫害,从而对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产生严重影响。从木结构的整体情况来看,其实际各项强度差异比较大,对于建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

2.2砌体结构

砌体机构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主要包含砖砌体、砌块砌体以及石砌体。在我国仿古建筑中,大多使用砖砌体和石砌体,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砖石结构。砖石结构在仿古建筑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便于施工人员进行就地取材,耐火性、隔热性较好,施工成本比较低,实际施工过程中具有高度的便捷性和高效性。就砖石结构仿古建筑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建筑结构的实际承载能力比较好。凡事有利必有弊,就砖石结构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不足,由于砖石的体积和自重都比较大,并且砂浆的黏结力比较弱,此种情况下导致砖石结构的实际抗拉能和抗剪性能比较低,并且实际抗震性能不能够满足仿古建筑造型设计的实际要求、

2.3钢筋混凝土结构

钢筋混凝土结构在仿古建筑中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主要以钢筋混凝土材料作为仿古建筑的主要结构构件,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耐久性,具有比较好的防火性能,在仿古建筑结构应用中的安全隐患较低,并且施工成本易于接受,因此钢筋混凝土结构是一种应用价值比较高的结构形式。在仿古建筑中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应用时,应当结合仿古建筑的实际特点进行系统化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规范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操作,确保各种仿古结构构件的实际规格和质量满足仿古建筑的实际需求,以促进仿古建筑建造工作的顺利进行。钢筋混凝土结构在仿古建筑中的有效应用,能够最大程度上重现我国古建筑的外形特点,并且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仿古建筑建造成本较低且易于接受,施工材料的获取和运输具有便捷性,建造完成后钢筋混凝土结构仿古建筑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抗震性,在提高仿古建筑实际使用性能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2.4钢结构

钢结构构件主要包含热轧型钢、钢板以及冷加工成型的薄壁型钢等,刚结构构件的应用强度比较高,韧性和塑性比较好,通常情况下能够满足仿古建筑的性能要求。钢结构仿古建筑的施工周期较短且施工方式比较简便。钢结构材质均匀,质量较轻,实际抗震性能较好,并能够进行科学的重复利用,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相协调。就钢结构仿古建筑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随着应用时间的推移,钢结构的耐腐蚀性和耐火性较差,钢结构仿古建筑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并且实际施工成本比较高,此种情况下导致钢结构在仿古建筑应用中存在诸多局限性,难以得到有效的应用。

3以某大雄宝殿为例对仿古建筑造型设计进行分析

某大雄宝殿位为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仿唐建筑,其建筑主体结构体系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仿木框架结构,屋面构架体系采用步架和举架复合的结构处理方法,屋面荷载通过屋面板传给屋面檩条梁,由梁架逐层往下传递,最终传给框架柱。由于这样的结构传递体系与一般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存在明显的不同,因此进行结构计算时,除了进行建模计算外,还要使进行复核计算,验证配筋梁是否满足结构承重要求。由于殿内相临柱子之间的跨度较大,在进行结构计算时采用了转换梁系,采用复合梁系共同支撑其上的柱子和屋面梁架体系,最终达到仿古建筑主体结构与装饰性结构的完美协调统一。

4结束语

从宏观层面来看,仿古建筑造型设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并且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仿古建筑造型设计更应当满足时展的需求,既要体现出古建筑的风格,又要展现出时代化的发展特色,满足现代社会群体的审美需求,从而切实提升社会群体的生活满意度,以及对我国建筑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参考文献

[1]田林,李伟.谈仿古建筑造型设计艺术语言《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

篇7

Abstract: China, Chinese classical architecture is China an important part of culture, in history in the corridor of the whole Chinese culture as it always continuous successively, complete and unified development.

Keywords: religion, history, culture,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建筑不仅仅是创造空间供人类居住和使用,其发展更是社会文化的集中反映,在刻有时代烙印的同时亦能反映代表当时最高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水平的发展程度。从金字塔开始,雅典宙斯神庙,罗马圣彼得教堂再到中国的万里长城,秦阿房宫等以及今天生活在城市里的我们,抬头看见的高楼大厦的巨影,玻璃幕墙的闪光亦是如此。记得有一位伟人曾说过建筑是历史的纪念碑,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现今,当我们整天穿梭于大厦娑影下时,在期待一个又一个未来美好蓝图的时侯,作为一个建筑人,是否有必要驻足审视下当下代表中国建筑文化的中国古典建筑的发展呢?

答案是一定的。

很有幸近几年一直有机会接触代表中国古典建筑之一的宗教文化建筑。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宗教建筑是佛教输入中国后产生的,被后人称之为寺庙,寺庙是中国佛教建筑之一,起源于印度的寺庙建筑,从北魏开始在中国兴盛起来。这些建筑记载了中国封建社会文化的发展和宗教的兴衰,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寺”原是政府一个部门的名称,“庙”是住宅宫室的厅堂,之于为何将供奉佛的房屋称之为寺庙,据记载最早起源是来自于中国首创的第一座以寺为名的洛阳白马寺,此后佛教建筑大多都称之为寺了。

图1:柱头转角铺作(斗栱) 图2:山门屋檐

一、仿古建筑设计与赏析

中国古建筑经历了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宋辽金元明清等诸多朝代,渐渐形成了以宋制和清制风格为主的建筑主流风格,相比于清制建筑,宋制建筑更多的表现出了结构与建筑力与美的结合统一,不过由于年代久远内战外患火水等自然灾害原因,宋制建筑流传下来的相对较少,另外相对于建筑类型,宗教建筑比宫廷建筑得到了多的保存。签于笔者接触多的是宋制建筑,这里主要费述的是以宋制风格为主的佛教建筑。

古建筑之主要构成:建筑高度方向从下至上,从台明台基,柱身柱础,阑额由额,乳栿月梁,斗拱蜀柱再到门扇窗件,瓦件雕花。各个建筑构件之基本功用如下:

台明尺度随建筑体量走,体量大台明则大,这样让依托的建筑彰显厚实与稳重,明身伴有雕刻则有寓意及装饰之用;柱子距柱顶处柱身有弧线收分让本为垂直的柱身立面上显得线条感优美而不简单,另外柱子之侧脚除了保证建筑本身之结构稳定性外在立面观赏性来说也显得较为敦实和独特;柱础则给予柱子底部有了较好的“收头”,柱础的样式另可显示建筑之等级;阑额由额即相当于今天我们所提的梁构件,弧线的梁身较矩形梁更优美而不突兀,另月梁的栱瓣造型则是古建筑的一大特色,除了具有较强的美感外,相信其形式也是古人从一种拱装样件上而出且演变而来的一种偏爱;斗栱(见图1)无疑是古典建筑中最为出彩的部分,它使古人喜欢的大尺度挑檐在受制于当时技术力量有限的条件下能让实施成为可能,更使厚重的屋檐(见图2)在立面中有了层次分明的建筑美感;蜀柱则有结构传力之用;瓦件的正吻和吻兽等除了装饰外还有辟邪之用。细节处比如屋檐上设置的风铎具有拒鸟筑巢之用,雀替具有结构上减短净跨艺术上亦具有丰富有趣装饰之用等等。

古建筑的每个单元构件都有其一定的意义,而现代建筑的设计除了讲究更多的内在功能和建筑立面风格外,细节处则少了很多的元素考究,这一点值得引起设计人的重视。

二、仿古建筑的发展

大凡宗教建筑在各个朝代得到良好发展的同时都离不开国家强盛的经济发展作保证,现今仿古建筑建造也亦如此,在当前国家经济发展日益强大和人民文化日益增长需求的背景下,迁建改建及重建新建的仿古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开来,资金来源除了政府扶持外也得到了更多社会上的募捐帮助,但是为使项目能有一个更高的起点,相应投入的需更多,受制于用地面积和经济条件,建筑设计规模从一开始就受到了制约,建筑各子项的型材鉴于经济上考量由木构改为钢混结构,施工周期由于资金等原因一长再长,施工质量粗制滥造得不到好的保证,设计创新的前进动力不足等等,一一体现。究其原因经费的制约是其发展的主要瓶颈。除了上述外,现今政府为能满足政绩要求,对想要的“东西”不具体考量,不做详细的市场排查,民心的调研,让最终复古的建筑脱离群众或具有重复性亦或发挥不出其最大的功效和社会效益,这都是我们需要重视的。如何使经济效益展现建筑表现形式得到统一以及共存是我们日后努力和前进的主要方向。

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为传统而去继承传统不是很好的经验,离开传统去创新也是失败的经验,建筑是有共通性和发展规律的,新与旧是矛盾的,也是可以共存的,相对于近现代的高层建筑,低多层建筑有着更好的亲和力,仿古建筑亦是如此,伴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将新型材料结合运用到仿古建筑设计中亦或能有更好的经济性,也是我们可以考虑发展的一个方向。中国的文化建筑设计相比较国外建筑,与其披上一件西方传统形式的外衣倒不如披上一件中国传统形式的外衣对中国的文化传统还更合适一些,这也是一种大胆创新,也是追求新形式的一种尝试

三、设计项目宝山寺的介绍

图3:宝山寺鸟瞰图

宝山寺位于上海宝山区罗店镇练祁河北岸(见图3),该寺始建于明正德六年,原名玉皇宫,后正式命名为宝山净寺。因现存房舍无完整规划,布局凌乱,多数已无保存价值,结合罗店镇的总体规划在原地块划出二十亩地坐北朝南重修完整的佛寺,用地东南为公用广场,东北为公用绿地。该项目为上海市宝山寺移地建设工程,建设用地135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1754平方米。

1、总平面设计布局:

按传统寺院常规布置成三重院落,中轴线正面为天王殿,两侧法物流通处及钟鼓楼。第一个院落主体为大雄宝殿,两侧为药师殿及观音殿,均用回廊连接。第二重院落主体为藏经楼,两侧小型佛堂。第三重院落主体为法堂方丈室,两侧为僧舍斋堂寺务处等,下部半地下室设设备用房、仓库、临时宿舍等。全寺均有回廊贯通,除大殿前方集中设置一块较大硬地外其余均辟作绿化用地。

2、功能分区:第一、二重院落为对外礼佛区,第三重院落为内部生活、管理区,主要人流由正面三道门入口后,沿主轴线或回廊到达各殿。货运及内部出入口设于北侧后部。

3、建筑设计

天王殿:供奉弥勒佛及四大天王、韦陀菩萨,是净土宗的典型样板,广三间、深二间副皮周匝重檐九脊顶正面出抱厦也为九脊顶。斗拱上檐为七铺作双秒双下昂一等材,下檐为五铺作单秒单下昂三等材。柱均有升起,外槽檐柱有侧脚。梁架为月梁上施平棋设带形照明,六传伏,门为实踏板门,窗为破子灵窗。

钟鼓楼:楼阁式,钻尖顶。广深各三间,楼下供奉地藏或迦兰菩萨,楼上设钟或鼓。斗拱上檐六铺作单秒双下昂。平座四铺作单秒,下檐五铺作单秒单下昂。补间用斗子蜀柱。上层檐柱退入500,平座用义柱造,栏杆用斗子蜀柱承盆唇寻杖,转角处,横向构件双向出挑。

药师、观音殿:广七间、深二间,前后乳袱对四传伏,九脊顶斗拱六铺作单秒双下昂。前面有廊子通过,双侧为客堂、祖堂。

大殿:供奉华严三圣,广七间,深四间,身内金箱斗底槽。前后乳伏对六传伏,斗拱七铺作双秒双下昂,四阿顶。檐柱有升起按七间升六寸之制。柱础仿佛光寺东大殿,莲花图案,柱有卷杀。门用实踏板门施铜钉与铺首。窗为破子灵窗。

藏经楼:楼阁式九脊顶,广五间、深四间。前后乳伏对四传伏,斗拱上檐六铺作双秒单下昂。平座五铺作出二跳华拱,下檐为五铺作单秒单下昂。

法堂僧舍等:二、三层钢混框架结构,用铝合金仿古门窗。

回廊:把头绞项造承乳伏,上置义手承脊檩,柱距3500,内院开敞,对外有墙封闭,上设直灵窗。

4、主要建筑构造作法:

屋瓦顶:望板上铺高分子合成防水卷材一层1.5mm厚,上设顺水条和掛瓦条,用铜丝绑扎固定瓦件,只用少量坐灰。瓦条脊用熨斗瓦开成需要的宽度砌成。

大木作:露明部分的柱、铺作、梁架采用优质木材,精加工,作露木纹的表面处理,草栿、檩、椽等不露明部分可用普通木材。

门窗:各殿均用木窗,僧寮可用铝合金窗表面处理的颜色尽量接近木窗,门均为木门,有实踏门板的及带直灵的格扇门二种。僧寮室内用普通木门。

室内地面:各殿均用仿青砖石板铺砌。

室外地面:石板地面采用灰白色花岗石。

石作:各殿柱礎与台明均用灰白色花岗石砌,台明用块石及石板组成用干掛法安装。石板为火烧面,块石用剁斧,台皮均用块石,剁斧面,北端钢混楼东、西、北等次要立面可用仿石喷涂。

油漆粉刷,木材面采用防腐防虫涂料,污工面采用有机硅类涂料,墙面为灰白色,梁柱等仿木构件用赭红色。

篇8

1引言

中华民族有着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是世界上惟一一个拥有5000年文明而不曾中断的国家。悠久的历史赋予了我们丰富的文化遗产,构成了独特而灿烂的文明景观。它不仅是国家和民族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迄今我国已有29处文物古迹、历史名城和自然景区被列人世界遗产名录,成为继意大利、西班牙之后的第三大遗产国。还有100多个项目被列入遗产预备清单中,居全世界首位,已经成为遗产大国。遗产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对待文物古建筑必须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文物法》规定:“文物保护单位应当制定专项的总体保护规划,文物保护工程应当依据批准的规划进行。”然而,目前的现实是,绝大多数的古建筑在消防方面均没有较完整的规划。以山西省为例,共有木制结构古建筑18118处,宋、元以前的地上木结构古建筑占全国的72.6%,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119处。这么多的古建筑,除平遥古城的消防规划正在编制中外,其余的还没有一个做出消防规划。

当前,尽快科学、合理地对古建筑做出消防安全保护规划,将古建筑的消防专业规划纳入总体保护规划,已显得刻不容缓。

2古建筑群消防规划的特殊性

众所周知,消防规划主要包括消防安全布局、消防站、消防通道、消防给水、消防通讯、消防装备等内容。笔者通过对古建筑消防工程项目的审核,认为古建筑群的消防规划,不应套用一般消防规划中的常规做法,而应根据古建筑群特有的消防安全现状,把握好其消防规划的特殊性。

2.1建设小型适用型消防站

2.1.1消防站建设的迫切性

《消防法》规定:“距离当地公安消防队较远的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群的管理单位,应当建立专职消防队,承担本单位的火灾扑救工作。”在山西,包括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在内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群,均未建立专职消防队。一旦发生火灾,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扑救。1998年以来,山西省发生古建筑火灾21起,大多由于距离消防队较远,没有得到及时扑救,造成了较大的损失。直接经济损失达553万元。珍贵文物的损失无法用数字估量。2003年3月,大同市广灵县文庙发生火灾。由于该县没有消防队,水源缺乏,导致文庙大殿付之一炬。有鉴于此,加快古建筑群消防站的规划和建设,非常重要和迫切。

2.1.2消防站的建设要因地制宜、多种形式、小型适用

古建筑群大多为毗连建造的木结构或砖木结构的三、四级耐火等级的建筑,耐火性能极差,火灾荷载大,防火间距严重不足,一旦发生火灾,火势会迅速蔓延扩大。

针对古建筑火灾的蔓延特点和当前消防警力紧张的实际,笔者以为,古建筑的消防站规划和建设要考虑:(1)不应套用《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中规定的消防站的布局以接到报警后5min消防队到达责任区边缘和保护面积为4—7km2的要求。应在不破坏古建筑群整体格局的前提下,将到达的时间减到最小。如在应县木塔修缮工程方案中,将消防站站址选在距木塔约1500m处,设计为消防队接到警报后5min到达木塔,责任区最大面积为4km2。笔者认为,这样的方案就不合理。国家之所以在当前警力相当紧缺的情况下,拟批准应县建公安消防站,主要是出于保护应县木塔的需要。所以,该消防站应以保护应县木塔为主,可以兼顾县城的火灾扑救需要。(2)可以建公安、企业专职、兼职等多种形式的消防站,人员数量也要切合实际。(3)消防站的建筑面积也不一定要按照《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的规定,可因地制宜,不要建大而全的消防站,宜小型、适用。(4)消防站的建筑形式可不拘一格,不一定非是红色的大门和现代式样的建筑,可以设计为仿古建筑,与周围的古建筑群格调相协调。

2.2消防器材装备要立足古建筑火灾扑救的实际

2.2.1消防车辆配置应与消防通道相适应

古建筑群普遍存在消防通道不畅的问题。例如,平遥古城最窄的通道还不足1m。在消防车辆的配置上,除配置普通的消防车外,还要配置适合其街道通行的小型消防车。做规划时不能按照常规的思维,一定要让消防通道来满足消防车的通行要求,反而应该让消防车辆尽量适应古建筑群消防通道的需要。如,平遥古城和五台山风景区都购置了1辆小型水罐消防车,以适应当地实际。

对建于高山深谷之中,依山而建,道路崎岖坎坷,或建于城区,但设有门槛、台阶等而使消防车无法通行的古建筑群,其专、兼职消防队可以不配置消防车辆,应配置手抬机动泵、推车式灭火器等适用型的器材装备。

2.2.2消防器材的配置必须立足于减少火灾扑救时的水渍损失

古建筑群的消防水源严重缺乏,又有大量的壁画、彩绘、泥塑、文字资料等特别贵重的历史珍品。因此,扑救此类古建筑火灾时必须减少水渍损失,要研发和配置适合扑救古建筑火灾所需的水渍损失小、节水型的灭火装备和抢险救援器材,如高压脉冲水枪等,以达到既节约用水又减少损失的目的。

2.3消防供水要因地制宜

2.3.1建不同类型的消防水池和消防泵房

古建筑消防水源严重缺乏。山西省119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过前一阶段的专项治理,目前也只有39处建有消防水源,仍无法满足火灾扑救的需要。部分有水源的古建筑群,如平遥古城,也存在消防管网覆盖区域小,供水管径小,供水压力、流量达不到灭火要求等问题。

制定消防规划时,在缺乏水源的地区,要结合古建筑群的地形特点,设不同类型的消防水池和消防泵房。在消防车能够到达的地方,应修建供消防车取水用的设施。灵石县王家大院、忻州的唐代建筑佛光寺结合古建筑依山而建的地形条件,在山坡的较高处修建了高位消防水池,建成常高压消防给水系统,满足了灭火需要。

2.3.2消防给水管网的布置要满足灭火救援的实际

在一时还不可能建大量消防站的情况下,大部分古建筑距离消防队较远,或因地形等条件的限制,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车在短时间内无法到达。因此,在室外消火栓的规划建设上也不应按照120m的间距和150m的保护半径布置。古建筑必须立足于自防自救,其间距应能保证有两支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到达古建筑内为宜。如:三多堂在每个院落安装3个室外消火栓,代替室内消火栓。无法设置消火栓系统的,采用手抬机动泵串联远距离供水灭火。应县木塔将室内消火栓移至室外设置,称之为室内消火栓外置,并设有明显标志。五台山在室外消火栓处设置启泵按钮,以便火灾时使用。

2.4古建筑的开发利用和消防安全布局应合理

古建筑之间以及部分古建筑与其他建筑之间,普遍存在防火间距严重不足问题,特别是坐落在城区的古建筑尤为突出。如,太原的崇善寺,地处成片民居包围之中,有的已只有一墙之隔,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将会形成火烧连营之势。

规划时要将古建筑群内的危险源逐步搬迁,影响古建筑消防安全的周边建筑,应下决心列入拆迁计划。如平遥古城内的工厂、学校等已列入规划予以分期迁出。大同市将与善化寺距离太近的民房拆除,使隐患得以消除。

古建筑群进行开发和利用也应有科学规划,应该建立在保护的基础上,在相应历史、文化背景下进行。庙宇或者类似历史建筑,利用时应该参照它在古代时的使用功能,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赞成的利用方式。不能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就会带来安全隐患。“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遇真宫被出租并用做一家能容纳700人的武术学校。2003年1月19日,遇真宫主殿因照明线路敷设不规范并疏于管理发生大火,最有价值的主殿三间共236m2建筑全部化为灰烬,周边文物也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2.5古建筑的消防技术保护应列入规划,但不应破坏其原貌

2.5.1维持原貌、确保重点

大部分古建筑既有极高的文化和艺术价值,又有相当大的火灾危险性。如何使它们免受火灾危害,也是消防规划的重要内容。所以,古建筑的消防技术保护措施必须列入消防规划,这是古建筑群的消防规划与一般的消防规划所不同的重要特点。应将古建筑按重要性分为不同类型的保护等级,有重点地分别采取不同的消防技术措施予以保护。

《文物法》规定:“文物保护工程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全面地保存、延续文物的真实历史信息和价值。”所以,古建筑的消防技术保护原则应是在不破坏古建筑原貌的基础上,确保消防安全。

2.5.2古建筑内不宜设固定消防给水设施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国家级保护单位的砖木结构和木结构建筑应设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但笔者认为这样的规定不切合实际,古建筑内不宜设固定消防给水设施。以山西应县木塔为例,该建筑始建于辽代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距今948年,高约67.3m,是现存塔身最高、年代最古老的木结构佛塔。其独特的价值就在于它是工艺精湛的全木结构的建筑,如按建规的要求设置喷淋和消火栓系统,就会破坏其原有的价值,失去了保护的意义和初衷。在不宜设室内消防给水系统的古建筑群,宜增加推车式灭火器的配置数量。

2.5.3古建筑应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避雷设施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保护古建筑的有效措施,但消防技术规范恰恰没有规定古建筑要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1998年4月4日凌晨,山西省临汾市尧庙广运殿发生特大火灾,火灾发生半小时后,值班室的人员还未发现,致使砖木结构的广运殿及殿内尧王等泥塑像9尊被烧毁,直接经济损失451.17万元。如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被及时发现,损失将会减到最小。

避雷设施也是预防古建筑火灾事故的有效手段,大多文物古建筑防雷设备不够完善,雷击事故时有发生。2004年4月26日,山西运城稷山大佛寺遭雷击发生火灾;2002年9月7日,应县木塔遭雷击,所幸未引发火灾事故。

2.5.4加强用火用电的规划

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主要建筑禁止设置电气线路。其它古建筑内不符合要求的电气线路,应严格按照电气安全技术规程要求做出改造规划。

加强古建筑周围居民的用火管理。确定为宗教活动的建筑,对点灯、烧纸、焚香的场所和方式均应做出规划,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2.6古建筑的消防管理措施要更加完善

目前,古建筑在消防安全管理上还存在产权不清,责任不明,安全保卫人员短缺,业务素质低,自防自救能力差,督促文物古建筑单位整改火灾隐患的手段单一等一系列问题。所以,对古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做出规划,予以完善,也是其不同于一般消防规划的重要特征。

2.6.1完善法规体系,明确消防安全责任

《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则》规定:“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工作由文物古建筑的管理和使用单位共同负责。”不仅如此,国家需要进一步完善古建筑消防管理的法规体系,明确各级政府、使用单位、管理单位、消防监督部门等各自的责任。

2.6.2古建筑的保护要立足自防自救

古建筑火灾蔓延迅速,其保护必须立足自防自救。要规划建立多种形式的消防组织,特别是义务消防组织。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灭火预案,且要切实加强演练。

古建筑大多被城镇或乡村所包围,应和周边的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开展有针对性的消防联防机制。

2.6.3拓宽筹资渠道,加大消防投入

《文物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文物保护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国家用于文物保护的财政拨款随着财政收人增长而增加。国有博物馆、纪念馆、文物保护单位等的事业性收入,专门用于文物保护,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侵占、挪用。”

对古建筑消防保护的经费要列出规划,安全投资渠道要多元化。对国家级的文物保护单位,不一定非要当地政府投资,象山西这样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国家应予以资金上的倾斜和支持。同时,也可以允许民间资本参与古建筑消防保护,或从旅游收入中按比例提取资金等多渠道筹资,以保护全人类的共同遗产。

3结论“”版权所有

(1)必须将消防规划纳入古建筑群总体规划。古建筑的防火技术保护、开发利用、消防安全管理等也应作为规划的主要内容。

篇9

据了解是因为埃及的法律造成的,埃及的房屋都要交不动产税,业主于是跟政府玩起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把戏,让住宅永远处在“半拉子”工程状态,就可以永远逃避交税了,而由此造成的城市景观方面的损害,则多年解决不了,大家都觉得这是法律的失败,也有人呼吁修改法律,但至今还是老样子。

二、埃及卫星城建设的得与失

埃及国土面积100万平方公里,但只有5%的土地适宜居住和耕种。为了解决建设用地,从1975年起,经过专家的论证,埃及开始在沙漠地带建设卫星城和经济型住房。20世纪80年代达到,经过20多年的努力建设,目前已有12个卫星城初步建成。

位于开罗市郊区十几公里的十月六日卫星城,1979年开始规划建设,卫星城分为工业、住宅、娱乐三个功能区域,规划人口65万,计划建成生态型绿色卫星城。第一期现已建成,良好的环境和配套设施,使卫星城的空气质量、绿化率等指标大大高于市区,吸引了1000多家企业落户卫星城。为了吸引企业和居民入住卫星城,埃及政府采取了三项优惠政策。

一是优惠的税收政策,规定凡在卫星城落户的企业,在10年内免收海关税和企业所得税。

二是优惠的房价,由于沙漠土地地价十分便宜,卫星城的房价只有200多埃镑/平方米,仅相当于开罗市区房价的四分之一,工业用地价格更加低廉,因此对中低收入家庭和中小企业很有吸引力。

三是简便的手续,1997年,议会通过了“投资鼓励和刺激法”,设立专门机构对外商投资实施统一管理,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和资本市场,吸引外国投资。卫星城按市场化方式运作,由政府设立一家开发公司统筹进行环境和配套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统一对外招商引资,办理有关手续。

公司隶属建设部,政府之间的协调事宜由建设部负责。然而,由于摊子铺得太大,全面开发使埃及的财政不堪负担。特别是与城市市区连接的交通建设滞后,卫星城对有钱人缺乏吸引力,对穷人还是买不起住房,致使有相当一部分房屋闲置。

三、埃及重视建筑科技发展

埃及虽属第三世界,但在科技和人才方面比较重视,建设部门也重视建筑科技工作。早在1954年,就成立了建筑方面的研究中心,期间虽历经几次战争的创伤,但该中心的发展一直得到埃及政府的关心与支持。中心隶属建设部,在全国设有分支机构,除承担住房与建筑方面的科研任务外,还负责建筑材料质量及钢筋混凝土质量监测、建设科技人才培训(全国设有75个培训中心)、建设标准规范的制定,并参与全国区域规划、城市规划、新城规划、低标准住宅设计等工作,中心实行零预算,经费主要由财政拨款,也可以通过技术服务和咨询服务收费补充经费不足,收费标准由建设部会同财政部制定,地方政府和外国基金组织也经常提供一些资金援助。

四、埃及重视古建筑修复和保护项目

埃及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其中不少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令世人神往。修复和保护古建筑自然成为历届政府重中之重的任务。

艾资哈尔清真寺是开罗最古老的清真寺之一,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该寺占地1.2万平方米,380根大理石圆柱,三个巨大的圆顶和五个高耸的宣礼塔,构成了气势磅礴的大清真寺,反映了伊斯兰建筑风格和艺术的独特魅力。它同时也是一所荟萃伊斯兰学者、在国际上享有权威的综合性伊斯兰教大学,对这样一所具有历史意义的古建筑的修复和保护工作,由建设部负责,政府每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历经了千年的沧桑后,依然保存得相当完好。开罗的城墙修复工作近几年也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城墙周围曾经是开罗颇有名气的死人城,是开罗的一大奇观,在死人城里,生活着超过50万的居民,这些人都是最低层的劳苦大众,在埃及城市化的中进城淘金,他们付不起房租,只好以墓地为家,与尸骨为伴,是埃及社会的一个特殊阶层。墓地的居民情况十分复杂,居住和治安条件十分恶劣,缺乏基本的生活设施,尘土飞扬,垃圾成堆,政府多次进行清理整顿,但收效甚微。长期以来都是政府的一块心病,后来政府通过改造旧城墙,引导和资助居民搬迁,一举两得,是比较成功的做法。

埃及在修复和保护古建筑方面的主要经验,一是加强立法,在古建筑周围,严禁私搭乱建,根据立法,埃及当局采取果断行动,用推土机把金字塔周围地区包括已故总统萨达特别墅在内的房屋建筑、夜总会和其他娱乐场所统统推倒,变成绿化地带。二是通过各种途径,增强全民保护古建筑意识。三是依靠专家队伍,将古建筑的修复工作,交给专家去做,不搞长官意志,修复方案要经过专家反复论证修改,甚至要在世界范围内征求意见,方案不成熟,宁可不修。四是采取多种方式增加投入。除政府的财政预算外,主要的修复资金来自世界有关组织,各国政府援助及世界范围内的民间捐助,在世界各地,都有一批热心的志愿者,为埃及古建筑修复工程拉赞助,埃及政府及有关部门,以项目为对象,通过广泛的宣传介绍埃及古建筑的历史价值和修复计划,呼吁世人为保护人类的共同遗产给予资助,为埃及古建筑的修复保护工作争取到大量的资金,差不多所有的大型古建筑修缮项目,背后都有大量的外国资金的资助。

三、埃及重视建筑科技发展

埃及虽属第三世界,但在科技和人才方面比较重视,建设部门也重视建筑科技工作。早在1954年,就成立了建筑方面的研究中心,期间虽历经几次战争的创伤,但该中心的发展一直得到埃及政府的关心与支持。中心隶属建设部,在全国设有分支机构,除承担住房与建筑方面的科研任务外,还负责建筑材料质量及钢筋混凝土质量监测、建设科技人才培训(全国设有75个培训中心)、建设标准规范的制定,并参与全国区域规划、城市规划、新城规划、低标准住宅设计等工作,中心实行零预算,经费主要由财政拨款,也可以通过技术服务和咨询服务收费补充经费不足,收费标准由建设部会同财政部制定,地方政府和外国基金组织也经常提供一些资金援助。

四、埃及重视古建筑修复和保护项目

埃及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其中不少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令世人神往。修复和保护古建筑自然成为历届政府重中之重的任务。

篇10

这次征集于2011年9月26日结束,要求设计方案附图片及文字说明。经专家审阅后,评出创意奖5个,每个获奖方案奖励现金2000元。最终确定为建设方案的,奖励现金1万元。

首部《中国太极拳大百科》出版

世界上第一部大型太极拳工具书《中国太极拳大百科》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该书由著名学者、太极拳文化研究家余功保主编,是迄今资料最为详尽、覆盖面最广的全景式太极拳图典。

《中国太极拳大百科》分为综合知识、太极发展、重要活动、太极人物、流派套路、基础理论、名词术语、太极功技、著作文献和组织机构十大类别。全书约100万字,汇集了古今珍贵的太极拳图片3000多幅,对各太极拳流派的典型拳势均进行解析并配有该流派代表性人物的示范拳照,全部彩色印刷。亚洲武术联合会名誉主席徐才为该书题词:“身心和谐,文化瑰宝。”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王家新书写了《太极拳论》书法长卷。

《陈鑫太极拳法图解》首发赠书活动

河南省焦作市体育局、焦作市武术协会和太极拳研究会在焦作市举行了《陈鑫太极拳法图解》首发仪式和赠书活动,焦作市武术协会和当地的太极拳传习组织接受了首发赠书。

《陈鑫太极拳法图解》由陈东山、陈向武编著,以陈鑫原著拳法为基础,增加过渡图像,以图说理,以诀示要,并且采用教学光碟分段详细示范和解说,充分展现了陈鑫拳法的练习方法和技术特点。

形意拳祖师李老能纪念碑在河北深州落咸

“伟哉祖师,创拳艰辛;搏击江湖,拳法称神;行侠仗义,抗侮御敌;扬我国威,造就群贤;祖师遗泽,瑰宝生辉;万代景仰,昆仑巍巍……”这是日前在河北深州落成的形意拳祖师李老能纪念碑的部分碑文。

河北深州武术文化独树一帜,清朝末年李老能始创的形意拳在当时名声大噪,是我国四大名拳之一。2008年,深州形意拳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篇11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目前,处个别重点保护建筑外,大多数古建筑缺少有效的防雷保护措施。同时,国内尚无关于古建筑的防雷规范和标准,现有的《建筑物防雷规范》也未能完善指导古建筑防雷工程的设计和施工。

一、古建筑易遭受雷击的原因

1、内部因素

我国的古建筑绝大多数为砖木结构,从古建的艺术特点上来说,大多有高翘的飞檐和高深的屋顶,作为飞檐和屋顶的支承结构与内外装饰都采用了大量木材;古建立柱和横梁为粗大木料;天花板均为薄木板架于木棱木条之上;这些都是易于燃烧的木质材料,一旦遭受雷击,极易引起木质构件燃烧。

虽然我国古建筑主体多以砖木结构为主,但其上也有不少装饰物采用金属材质;另外多数古建筑物大殿正脊中部埋设有用于辟邪金属宝盒,有的建筑物屋顶内部还有锡背,铜质宝顶,还有的建筑物屋面有金属链条作装饰用。这些金属物均没有任何接地处理,而且通常都安置在建筑物的最顶端,这些金属物都大大增加了建筑物遭受雷击的概率。

从结构上看,古代建筑多以坡顶为主,且坡度较大,大多有高翘的飞檐和高耸的屋顶且屋脊比较多。这些部位在古建筑上一般都显得尖锐、突出,部分部位还是金属材料,雷击发生时,雷电的路径会优先选择从这些部位流过。

2、现代化元素

现代化元素的引入增加了古建筑物遭雷击的几率。据调查了解,大多数国家、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物内部都增设了消防、报警、监视系统等。而这些现代化弱电设施的引入给古建筑带来了更多的雷电入侵通道,无疑增大了古建筑物遭雷击的几率;更加之大多安装这些弱电设施的施工单位没有对其采取必要的防雷措施而致使古建遭雷的事例时有发生。

二、古建筑防雷保护的技术措施

1、古建筑直击雷防护

古建筑直击雷防护装置设计和施工遵循的原则。

在古建筑上安装防雷装置不能对古建筑物本身造成损害。防雷装置要在古建筑物上固定、支撑、连接和敷设时就必须用非常规的方法,不能因为安装防雷装置而对古建筑物造成二次破坏。同时施工过程中也须严格遵守施工操作规程。古建筑年代久远,大部分建筑经历长年的风雨侵蚀,不能因为施工不慎而对古建筑物造成二次破坏。

防雷装置安装后要对古建筑物起到防雷保护作用。这一点也是我们所有工作的最终目的。有些古建筑物一旦损坏,往往是无法复原。我们应对古建筑做详细全面的勘察,系统的分析研究,制订出相应可行有效的防雷设计方案,并最终确保防雷设计方案的严格执行。

安装的防雷装置要尽可能美观,与古建筑的风格样式和谐统一。因此采用的防雷装置应尽可能做到与原古建筑融为一体,不能喧宾夺主。尽可能使其融入古建筑物本身,并且要和周围环境和谐统一。

2、古建筑直击雷防护装置的形式

1)接闪器

由于古建筑的外观复杂,屋脊和屋面的造型多,因此接闪器的形式、外观、材质和安装工艺的选择应充分结合古建筑的类型和屋顶形制慎重选择。古建筑防雷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文物保护原则。选择使用接闪导线的颜色应与古建筑物相应位置的颜色协调一致。既要做到保证其防雷效果,也要做到不影响古建筑的外观与其周围环境协调一致;还要尽可能避免对古建筑造成破坏。

在古建筑物上敷设避雷带,其支持卡子不能靠在古建筑上打孔来固定,这会破坏古建筑,可以采用U型(抱箍式)固定件、固定螺丝与瓦面之间应加橡胶垫进行保护,接闪导线的固定支件的高度不宜小于150mm,可选用25mm× 4mm的热镀锌钢。避雷带之间的连接,可选用铜管进行压接;三根或多根避雷带连接时可在每根避雷带上压铜鼻,铜鼻之间用螺丝固定连接。这样避雷带既保证电气连通性,也保证了连接的机械强度(见图1)。避雷带敷设时要与古建筑物顶的金属装饰物都做好电气连接,确保金属物都有良好的接地。

图1 避雷带及支持卡子做法示意图

2)引下线

古建筑物引下线敷设时,应避开建筑物的正面,尽量在建筑物的侧面、后面等不经常被人注意到的地方敷设;并做到分段固定,并以最短路径敷设到接地体,敷设应平正顺直、无急弯。每条引下线,在地面以上1.8米加装绝缘套管,以防止接触电压对人员的伤害。引下线涂刷成与古建筑墙面相同或相近的颜色,减少对古建整体外观的影响。

沿古建的木立柱引下时,建议采用多股铜线作为引下线,采用绝缘的多古铜线作为引下线,圆形抱箍固定。(见图2)

图2 引下线的固定

3)接地装置

接地装置的材料选择和现代建筑物类似,采用热镀锌角钢和扁钢敷设就行。古建筑接地装置的形式,要充分考虑古建周围场地、环境施工时受局限的情况,应本着为节约经费和有利于防止跨步电压危害的原则。

敷设时还需注意接地装置与地下管线路的安全距离。若达不到规范要求的须连接成一体,构成均压接地网。这样可以使到接地网界面以内的电场分布比较均匀,可以减小跨步电压对游客的危害。如果遇到电阻率高的区域,可考虑采用换土、降阻剂、接地模块等方法。注意在进行接地施工时应避免掘到地宫或其他文物,在挖掘之前要进行仔细勘测。接地装置开挖时,需对地面所敷设的古砖、石做好标记和编号,回填时,将其恢复原貌。

3、防雷电波侵入和雷击电磁脉冲的措施

当古建筑内安装有低压电气系统和(或)电子系统时,古建筑内有大型金属构件或存有体积较大的金属物体时,应有防雷电波侵入和雷击电磁脉冲(LEMP)的技术措施。防LEMP的主要技术措施为:等电位连接、屏蔽、综合布线和安装SPD。

1)等电位连接要求

古建筑上的金属物体,如金属宝顶、宝盒、锡被、铜被等,要和防雷装置作等电位连接。同时还需考虑到古建筑檐下的防鸟铁丝网、所有金属管线的屏蔽层、设备金属外壳等设施的等电位连接。

控制机房(如监控、消防)的等电位连接,应根据电子系统的工作频率分别采用星形(S型)结构或网形(M型)结构。

2)屏蔽要求

对于进入古建筑的供电线路、电话线等不宜架空引入。当其架空引入时,应在进入古建筑前用埋地电缆或穿金属管屏蔽埋地引入,并在进入古建筑物时与古建筑的防雷装置相连。

3)综合布线要求

建筑物内传输网络的综合布线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50312-2007的要求。需统一考虑其走向和相互间的距离,使各种室内布线合理。最低的要求是,将这些系统穿金属管或采用有金属外皮的电缆,并可靠接地。

三、结语

从古建筑物的整体风貌,到大量的珍贵木刻、砖雕、绘画等艺术品,是世界人类文化珍贵遗产。因此,古建筑物防雷须首先对古建筑物有全面了解,对它的雷击历史、结构特性、自然环境、金属器物等等做出全面分析,统筹规划古建筑的防雷工程设计和施工。

古建筑是不可再生的资源,若保护不当会造成不应有的破坏。因此,古建筑防雷工程的设计要遵循以保留古建筑原状为准则,坚持古建筑保护与环境保护并重,遗产保护与人身保护并重,应因地制宜,从外部防护和内部防护两个方面采用安全可靠、对建筑原状最小影响的方案与方法,建立完善的雷电防护体系。

参考文献

[1]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 57- 94(2000版).

[2]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

[3] 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GB50165-92.

篇12

位置或者文化因素不能进行拆除,此时就需要对于建筑进行加固以延长其使用寿命。而在加

固的过程中,建筑结构加固设计方法就显得极为重要。本文主要就建筑结构加固设计的原则

及方法进行相关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建筑结构;加固设计;原则方法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我国工程建设的发展,建筑结构的质量管理工作越来越受到各建设主管部门的重

视。在人们对建筑设施的要求日益增长的同时,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问题也日显突出,建

筑物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应满足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的要求。如果出现

任何质量或者安全上的问题,就必须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和补救。建筑结构加固设

计是进行建筑加固的基础所在,只有加固设计的科学合理,才能保证结构加固能够达到规定

的要求和标准。建筑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更加引起人们的关注,在建筑结构加固的

过程中,只有充分把握建筑结构加固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才能使得加固工作达到预期目标,

才能促进建筑功能得到完全实现。

一、建筑结构加固设计的原则

造成建筑结构损坏的原因主要有高温、腐蚀、振动、风化、和地基沉降等,在对工业及

民用建筑结构进行加固的时候,需要针对其损坏的原因来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加固工作应

尽量在保证其原建筑结构不受损伤的情况下进行,并且尽量减少对原构件的更换或者拆除,

对于有利用价值的构件要保留使用。进行建筑结构加固设计的主要原则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选用材料的原则

在进行建筑结构的加固设计时,需要对加固材料进行选择。一般情况下,加固材料的选

取原则要遵循强度高、质量轻、性能好,耐久性高,并且要与建筑原结构材料有良好的相容

性,因此我们在实际操作的时候一般会选择和原建筑结构材料种类、强度等性能一样的加固

材料,这是在原设计材料的强度资料完备的情况下的选用原则,而在原设计材料强度资料不

充分或者没有的情况下,我们就应该对原结构材料的强度进行现行测算,并对其强度等级作

出规范取值。

2、加固设计的年限

对于建筑结构加固设计的年限,按照规定是保证其在一定时期之内无需进行大面积维

修,并以此作为加固设计的使用年限,也即保证在建筑结构的使用年限里,只需要进行正常

的维护。对于新建建筑的结构加固设计,一般要达到50或100年的使用年限,而对于比较

老旧的建筑,加固使用年限一般为5年到10年左右,不宜太长。

二、建筑结构加固方法分类

一般所需加固的结构大都存在由于结构自身的承载能力因灾害(如火灾、腐蚀、冻害)

或施工质量不到位或功能改变等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结构承载能力不足的现象,所采用的加固

方法多是从提高结构的有效受力面积出发(如加大载面法等)减小截面的应力,或者直接改

变结构的受力体系,改变其传力途径(如增加支撑法等)从而降低结构构件的受力,最终达

到加固的目的。常用的建筑结构加固方法分为以下几大类:

1、砌体结构加固方法。主要包括扶壁柱加固法、钢筋水泥砂浆加固法、加大截面加固

法、外包钢筋混凝土柱加固法、外包钢加固法等。

2、混凝土结构加固方法。混凝土结构加固主要可以采用加大截面加固法、外包钢加固

法、预应力加固法、改变结构传力途径加固法、粘钢/碳纤维加固法、全焊接补筋法、套箍

加固法、喷射混凝土补强加固法、植筋法、局部修补加固法等方法。

3、钢结构加固方法。主要采用改变结构计算简图、加大构件截面、加强连接法等。

三、建筑结构加固施工技术

建筑结构加固施工技术比较广泛,尤其是混凝土结构的加固施工技术比较常见,主要包

括以下几个方面:

1、裂缝修补技术

该技术根据混凝土裂缝的起因、性状和大小,采用不同封护方法进行修补,使结构因开

裂而降低的使用功能和耐久性得以恢复;主要适用于已有建筑物中各类裂缝的处理,但对受

力性裂缝,除修补外,尚应采用相应的加固措施。

2、托换技术

该技术系托梁(或桁架,以下同)拆柱(或墙,以下同)、托梁接柱和托梁换柱等技术

的概称。托换技术属于一种综合性技术,由相关结构加固、上部结构顶升与复位以及废弃构

件拆除等技术组成,适用于已有建筑物的加固改造。与传统做法相比,具有施工时间短、费

用低、对生活和生产影响小等优点。但对技术要求比较高,需要由熟练工人来完成,才能确

保安全。

3、碳化混凝土修复技术

该技术系指通过恢复混凝土的碱性(钝化作用)或增加其阻抗而使碳化造成的钢筋腐蚀

得到遏制的技术。

4、植筋技术

该技术系一项对混凝土结构较简捷、有效的连接与锚固技术,可植入普通钢筋,也可植

入螺栓式锚筋,已广泛应用于已有建筑物的加固改造工程。如:施工中漏埋钢筋或钢筋偏离

设计位置的补救,构件加大截面加固的补筋,上部结构扩跨、顶升对梁、柱的接长,房屋加

层接柱和高层建筑增设剪力墙的植筋等。

5、混凝土表面处理技术

该技术是指采用化学方法、机械方法、喷砂方法、真空吸尘方法、射水方法等清理混凝

土表面污痕、油迹、残渣以及其它附着物的专门技术。

四、建筑结构加固设计的方法

建筑结构加固设计的方法一般要以当地的实际条件和情况来衡量选择,要考虑到技术是

否先进,经济性合不合理来选择最优的加固方法。在建筑结构的体系和构件同时存在加固需

求的时候,要以体系加固的设计为优先,然后再考虑构件的加固设计。在进行不同类型的结

构构件加固时,应着重对关键结构和构件进行加固,如果一种加固方法的加固效果不够理想,

可以尝试采用多种加固方法同时进行加固。

1、外包钢加固法

外包钢加固法是在混凝土、砌体等构件的4角或2面包以型钢(常为角钢、扁钢或钢板

等)的一种加固方法,也是一种使用较广的传统方法。采用外包钢加固法能在构件截面尺寸

增加不多的情况下,大幅提高构件的承载能力。且具有施工简便、现场工作量较小,受力较

为可靠等优点,适于柱、梁、桁架弦杆和腹杆,以及高层建筑的加固。这种方法的不足是用

钢量较大,加固维修费用较高,且对结构刚度提高不大。

2、混凝土加固

混凝土加固是建筑结构加固设计中比较常见的方法,因现代建筑的原结构材料一般都是

混凝土为主,而根据加固设计的原则,我们应优先使用于原材料一样的加固材料。混凝土加

固又分为直接加固和间接加固两种。

2.1直接加固

直接加固也就是在需要加固的构件上现浇混凝土,或者对损坏严重的构件进行混凝土的

直接置换,例如对混凝土的受弯构件直接浇筑混凝土,通过增加构件截面面积来提高受弯构

件的承载力,从而达到加固的效果。混凝土的置换适用于承重构件有严重缺陷的情况,其缺

点就是置换工作会比较困难。

2.2间接加固

间接加固又有两种,一是预应力水平拉杆加固,二是预应力下撑拉杆加固。第一种方法

是通过利用偏心力来给加固构件中间的一起施加水平压力来克服外部负载弯矩,以减少预应

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外部负载,增强构件的抗弯能力;第二种方法是利用预应力支撑杆对混

凝土构件进行加固,再通过杆轴向心力产生的外部负载来加强建筑构件的承受能力,改变其

原有截面应力,以提高构件的承载力。利用预应力下撑拉杆加固,可以显著提高构件的承载

能力,但是需要进行大幅度的结构加固。

3、增大截面法

增大截面法即增大构件的截面面积(混凝土和配筋量),以达到提高构件承载能力的一

种传统的加固方法。可广泛用于混凝土、砖混结构的梁板、柱、墙等构件的加固。这种加固

方法的优点是工艺简单,技术较为成熟,可靠性强,且能提高构件刚度和稳定性。其缺点是

现场湿作业工作量大,养护时间长,对生产和生活会造成一定影响,对原有结构的外形和房

屋使用空间会造成一定影响,结构重量的增加又增大了其它相关构件的荷载,故在设计中应

从整体角度考虑。

4、外粘型钢加固

在进行建筑结构加固设计时,比较常用的还有外粘型钢加固,要注意的是,在对混凝土

梁进行外粘型钢加固时,要在混凝土梁截面的四隅粘贴角钢,如果混凝土梁受压区有楼板,

则要用钢板代替梁顶两隅的角钢。

5、外加预应力加固法

外加预应力加固法是采用外设预应力拉杆或撑杆对结构构件或整体进行加固的方法。它

通过改变原结构的内力分布、降低结构原有应力水平来间接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预应力加

固法几乎没有改变使用空间,并通过卸载、加固功能消除应力滞后现象而取得较理想的加固

效果。其不足是预加力设备和锚固还待完善,也存在一定的风险。目前主要用于大跨度结构

的加固,以及采用一般方法无法加固或加固效果不理想的大型结构的加固。

6、改变受力体系加固法

为了减小构件的计算跨度,常采用增设支点(包括柱支座和弹性支座)和采用托梁技术,

从而改变结构的受力体系,使承载能力得以提高。其优点是简单可靠。不足是易损害建筑物

的原貌和使用功能,减小使用空间。适用于房屋净空不受限制的较大跨度的梁、板、桁架等

水平结构的加固。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结构加固设计是延长建筑使用寿命的一种方式,还能保证试用期的安全

性能。在具体的建筑结构加固设计中,要充分把握建筑结构加固的原则,还要制定科学合理

的施工方案,根据不同的建筑情况选择合适的加固方法,使得建筑结构加固质量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陈婷婷.现有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设计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2.

[2]李智.既有建筑结构加固设计技术探讨[J].山西建筑,2012,34:47-48.

[3]翟丽红,张晓民.房屋建筑结构加固设计及施工技术应用研究[J].华

章,2011,04:263.

篇13

中图分类号:U457+.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砌体结构是以砌体为主制作的结构,它包括砖结构、石结构和其它材料的砌块结构。分为无筋砌体结构和配筋砌体结构。砌体结构可以就地取材,具有很好的耐久性及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和大气稳定性,有较好的保温隔热性能。但是自重大、体积大,砌筑工作繁重。

1、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分析

在地震作用影响下,结构类型和抗震措施不同,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破坏情况则不同。其破坏情况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由构件连接不好而造成的破坏。有些结构构件由于连接不牢,支撑系统不完善,或者整体性差而导致破坏。二是由构件承载力不足而造成的破坏。当水平地震沿房屋纵向作用于房屋时,其主要是通过楼盖传至纵墙,然后再传至基础和地基。若窗间墙很宽,纵墙则以剪切破坏为主,若窗间墙很窄,纵墙则以压弯破坏为主;当水平地震沿房屋横向作用于房屋时,其主要通过楼盖传至横墙,然后再传至基础和地基,此时横墙承受剪切,当墙体内的剪力超过砌体抗剪承载力时,砌体、墙体就会产生交叉裂缝或者斜裂缝。

二、抗震设计

1、建筑体型和结构布置

(1)平、立面布置和防震缝的设置。多层砌体房屋的平、立面布置力求简单、规整;尽量减少平面上凹凸曲折、立面上的高低错落与局部的突出、错层;纵横墙要均匀、对称、贯通,避免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和鞭梢效应。

(2)承重结构的布置。多层砌体房屋的横向地震力主要由横墙承担,不仅要求横墙具有足够的承载力,而且楼盖必须具有足够的水平刚度,以便将地震力传给横墙。因此对横墙最大间距应加以限制,以使楼盖满足传递水平地震力所需的刚度要求。

(3)房屋的高度、层数及层高.多层砌体房屋的总高度和层数是业主和设计人员最关注的问题,但历次地震的宏观调查表明,房屋的总高度和层数与震害成正比。因此对房屋的高度和层数作为强制性条文加以限制。对医院、教学楼等横墙较少(同一楼层内开间大于4.2m的房屋占该层总面积的40%以上)的多层砌体,要适当降低总高度,减少层数;并规定多层砌体层高不宜超过3.6m,底框-抗震墙砌体房屋层高不应超过4.5m。

(4)房屋高宽比。抗震规范对多层砌体房屋不要求作整体弯曲的承载力验算。为了使多层砌体房屋有足够的稳定性和整体抗弯能力,对房屋的高宽比进行限制。

(5)楼梯间的布置。楼梯间空间刚度较差,不宜设在房屋的尽端或平面转角处。由于水平地震作用为横向和纵向2个方向,所以在多层砌体房屋转角处纵横2个墙面常出现斜裂缝。不仅房屋两端的2个外墙角容易发生破坏,而且平面上的其他凸出部位的外墙阴角同样容易破坏。楼梯间比较空敞,顶层外墙的无支承高度为一层半,在地震中的破坏比较严重,尤其是楼梯间设置在房屋尽端或房屋转角部位时其震害更为剧烈。

(6)对地基和基础的要求。同一结构单元的基础不宜设置在性质截然不同的地基土上;同一结构单元宜采用同一类型的基础;基础底面宜埋设在同一标高上,如设置在同一标高处困难时,则基础圈梁应按1∶2的台阶逐步放坡过渡,高差不宜有过大的突变。在软弱地基上的房屋应在外墙及所有承重墙下增设圈梁以加强抵抗不均匀沉降和增强房屋基础部分的整体性。

2、钢筋混凝土构造柱、芯柱的设置

钢筋混凝土构造柱虽然对墙体的抗剪强度提高有限,约为10%~20%左右,提高幅度与墙高宽比、竖向压力和开洞情况有关,但对墙体的约束和防止墙体开裂后的散落起非常显著的作用。构造柱与圈梁一起形成带钢筋混凝土边框的抗侧力体系,大大增强了砌体结构的整体作用。构造柱一般应设置在震害较重、连接构造比较薄弱和易于应力集中的部位。

3、钢筋混凝土圈梁的设置

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可以加强多层砖房纵横向各墙体与楼盖间连接,增强房屋的整体性和空间刚度。圈梁形同一个箍紧楼盖、屋盖的水平横箍;圈梁连同构造柱一起,不仅加强了楼屋盖、墙体的整体性与稳定性,还可以缓解因地震和其他因素引起的不均匀沉降对房屋带来的破坏。

三、加固技术与方法

1、高强钢丝网片抹压聚合物砂浆法

在墙体两侧裂缝出现处,垂直裂缝方向或构件开裂表面铺设高强钢丝网片、抹压20~30mm厚的聚合物砂浆的一种裂缝修补技术。其多适用于开裂不严重的门洞上方及窗洞四角等部位,墙面裂缝宽度通常不超过0.2mm,可以双面施工.施工技术上,要求铲除墙面原有抹灰层,剔凿灰缝砌筑砂浆10mm,清除浮灰,洒水湿润两边,抹压聚合物砂浆至规定厚度,其墙体裂缝修补示意图及实地墙体加固情况如图1所示。

图1高强钢丝网片抹压聚合物砂浆加固窗洞四角裂缝

2、压力灌浆配合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加固法

去除原受损墙面抹灰层,采用专用灌浆设备或工艺,将裂缝修补专用胶、水泥乳胶砂浆或高强无收缩灌浆料等浆液在一定压力下注入砌体裂缝内;浆液固化后裂缝两侧重新粘结在一起,在开裂墙体表面绑扎直径φ4或φ6、间距200mm×200mm的钢筋网,与原构件固定,以提高墙体抗剪承载力和延性目的。此法主要针对裂缝较多但开裂不严重(裂缝宽度在0.2~1mm之间)、原砂浆强度等级不高于M2.5的墙体.施工时不用支模板,所需配筋量少。

图2 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加固示意图

需要指出的是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加固墙体的强度,主要是通过砂浆与旧墙体间的粘结形成的,并不是靠钢筋拉接而成.如果旧墙面清除不干净,就会影响两者之间的粘结效果。施工技术上特别强调,施工前必须铲除原有墙面再灌浆,待浆液凝固后才可绑扎钢筋网。抹灰层的砂浆强度等级宜采用M10,注意分层抹灰、养护。其墙面裂缝加固方法如图2所示。

3、钢筋混凝土面层加固法

此加固方法与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加固法在加固思路上是一致的。待加固砖墙表面除去粉刷层后,单面或两面铺设钢筋网,间距宜为150~200mm,竖向钢筋可采用φ12,横向钢筋可采用φ6,然后喷射混凝土。此法主要针对开裂严重(裂缝宽度通常大于1 mm)、原砂浆强度等级不低于M2.5的墙体.施工时需要支模板,所需配筋量较多。钢筋网应与原结构有可靠连接,竖向钢筋应与楼板和屋面板连接,沿竖向贯通所有加固楼层。实地常见做法是以高于加固钢筋两个级别以上的(φ14~φ18)、间距为1 000 mm的钢筋加强楼板处的连接,底层钢筋网需锚固在基础上。水平钢筋亦应与原墙体有可靠连接,墙体两侧的钢筋网节点需间隔交错设置拉结筋。

4、新增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和圈梁加固法

当砌体结构房屋的整体性不满足要求时,可采用外加钢筋混凝土构造柱连同圈梁加固。外加构造柱加固墙体后,抗剪强度提高不大,但其与圈梁共同作用,大大提高了墙体的延性和变形能力,对防止结构发生突然倒塌有显著的效果,是提高砌体结构抗震能力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外加构造柱设置的位置,应在房屋四角、纵横墙交接处、楼梯间四角及不规则平面转角处等应力集中的部位;外加构造柱应沿房屋全高设置,由底层设起,不得错位,与圈梁或钢拉杆连成封闭系统。外加构造柱、圈梁可通过设置拉结钢筋、销键、胀管螺栓或压浆锚杆与原墙体连接,新增圈梁和构造柱应与原构造柱、圈梁体系统形成整体。此法的施工难点主要集中在新增构造柱、圈梁与原有墙体的可靠连接、连接构件如何穿过原有楼板及新增构造柱基础施工等技术环节。

结束语

由于砌体结构具有就地取材、施工方便、造价低廉、良好的保温性能等优点,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砌体结构仍是近期或相当一段时期内被广泛使用的结构形式。实践证明,按照国家规范正规设计、施工的砌体房屋同样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参考文献

精选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