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阅读教学模式

阅读教学模式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8 10:31:0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阅读教学模式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阅读教学模式

篇1

目前,在各类重大英语考试中,阅读题的比重越来越大,在中考中已占笔答题的三分之一,但是高质量地完成各类阅读题和阅读能力的提高是难点。阅读是学生学习外语必不可少的重要技能之一,《新课程标准》要求:“能读懂常见体裁的阅读材料。通过阅读让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和已掌握的语言技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的发展和结局。这个要求的目的是考查学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既要求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准确,又要求有一定的阅读速度。”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加强对学生阅读技能的指导,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显得至关重要。

在阅读教学中,能否设置有质量的问题非常关键,有兴趣、有意义、有梯度的不同类型的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下面就问题的设置作如下阐述。

1.问题的设置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紧扣文章的内容,问题要让大多数学生通过阅读都能回答。这样大部分学生都会跃跃欲试,学习兴趣才能被充分激发出来。

2.问题的设置要有梯度,有铺垫性问题,问题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既要有让学生一眼就能看出的,又要有经过分析、推断才能回答的,还可以设置一个比一个难、一个接一个揭示文章的主题,使学生逐步地理解文章内容,培养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

3.问题设置要灵活多样,根据文章的体裁、难易程度、讲述角度和阅读目的,在题型上做研究。简单的文章可用简答题、完形填空、所给单词适当形式填空、任务性阅读等题型,难度较大的文章可用选择、判断、完成表格等题型,有些文章还可以用句子归位等题型。但是无论设置什么样的题都要有原则:问题要有质量,能训练学生的能力;问题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要讲究文章的逻辑性,合理、适度;问题要有指向性、准确性,要严密,不能模棱两可,判断、选择题答案要唯一;简答题要适度,不可漫无边际。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仅上好阅读课是不够的,还要多途径、多角度地配合课外阅读练习,这样才能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速度和能力。

阅读技巧是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和能力的有效途径。掌握阅读技巧对提高阅读速度和对文章的理解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从而在英语测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1.要判断所给文章的类别。做阅读题要根据各类文章的性质,在开始阅读后有意识地着重掌握和记住某些关键的内容和词汇。这样既抓住了要害,又节省了时间,避免了在若干细节及无关全局的问题上纠缠。初中阶段,碰到的主要是记叙文,就应特别注意找出主要人物、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情节及最后结局。故事传记主要叙述主人公的主要特征,他与其他重要人物之间的关系。新闻报道、史地知识介绍,往往是一人一事的介绍,新闻报道特别强调时间性、准确性,因此要搞清时间、地点和数字,这些基本都是出题点。

2.要注意找出主题句,利用主题句来查找有关信息。一般说来,论述性较强的文章或说明文,每一段或相关的几段里总有一句话是主题句,主题句或在段首,或在段尾。读了主题句后,便可知道这一段大致的中心内容,因为主题句概括了全段的主要内容,而该段其余的句子则是用来阐述或说明主题句的。在通常情况下,出题点都在主题句上,在主题句上做文章。同时,教会学生找关键词,了解重点句子的大意有三种基本阅读的方法:一是先文后题,即先读短文后读题目,然后读短文寻找正确答案;二是先题后文,即先读题目后读短文,最后寻找答案;三是文――题――文式地阅读,即先快速通读全文,对文章形成总体印象,然后读问题,再将全文认真读,最后回答问题。

3.答题要有取舍。考试时答题的一般方法是先易后难,碰到难题时,千万不要钻牛角尖,耽误太多时间。一时做不出的题,要果断舍弃,以免影响有把握的题。待全部题解完后,如有剩余时间再回来做放弃的题。对于一般不影响句子或全文理解的生词,可以放下不必理解。在遇到重要生词时,不要着急,也不要轻易放弃,根据上下文来猜词,或根据构词法等判断这个词的大致意思。

阅读技巧不仅仅是答题方法,技巧不能代替知识和能力,好的技巧还要在有丰富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发挥作用。

篇2

21世纪是网络世纪。总理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中国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互联网+”战略。就是要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利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目前已形成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等互联网+新生物。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出现,全新网络化的教育也出现在人们面前。如今的阅读方式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已发生革命性变化,网络的普及改变着传统阅读教学的理念、教学模式以及思维方式。

一、中职学生阅读能力的现状及其原因

1.现状

(1)中职学生阅读水平下降:中职学校生源“量”减“质”降。多年以来,职业教育在中国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仍然处于弱势地位。在许多人的眼中,就读高中才有机会考上普通高校甚至名牌高校,这样的学生才脸上有光;就读职业学校是因为考不上普通高中不得不作出最后的选择,导致中职生有自卑感及社会地位低下。许多地方政府部门扩大普通高中规模,绝大部分初中毕业生就读普通高中,有到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学生越来越少,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越来越难。为了多招生,许多中等职业学校不得不将录取分数降之又降,生源质量每况愈下已是不争的事实。中职学生语文水平基础薄弱,严重影响学生语文阅读的积极性,语文成绩越来越差,语文阅读水平不断下降。(2)中职学生阅读量不足。据调查,中等职业学校一般分布在县城或大、中城市里,为了方便联系,家长都给学生配有手机,有的甚至购买苹果等价格不菲的名牌手机。教室、学生宿舍等校园里都有wifi信号,随时可以手机上网。学校的电教室里配有电脑、电视机,晚自习对外开放,许多学生在课余时间里来此看电视、上网,因为从电脑、电视获取的信息更加丰富、更加刺激,更加有吸引力。他们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少,课外阅读名著等读物越来越少。中职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量不足,必然导致阅读效果的下降。(3)中职学校对阅读不重视:大多数中职学校重视专业课,轻视文化课,语文课更处于无足轻重的境地,一周的阅读教学由原来的4节减到2节,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阅读教学,更影响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影响了学生对其他专业课的理解和吸收。

2.原因

(1)社会对职校生有认识偏差。长期以来,人们把中等职业学校看成是“三差生",中职生自尊心和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了较大的挫伤。(2)中职学校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招生任务,每年春秋两季进行招生,学生的录取是无门槛的,有的是参加中考考不上普通高中的,有的是没参加中考就来的,还有的是初中刚读几个月的,更有甚者是已在社会上混了几年,混不下去又返校的。学校的生源数量是有所增加了,但学生的素质和质量一年不如一年。大多数同学学习意识不强,学习兴趣不浓,课堂上大多数同学不是玩手机,就是睡觉,尤其是语文课枯燥乏味,阅读教学越来越形式化,成绩越来越差。(3)传统语文教学基本是一支粉笔,一张嘴,教学模式无新意,教学方法单一,传统中职语文阅读教学因无“乐队总指挥”,各吹各的调,各拉各的弦。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学生获得知识不单单在课堂上,课外获得各类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如果课堂上还是单一的教学模式,对于引领学生更加深入的学习文本,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都是有局限性的。

二、中职语文网络化阅读教学模式的优势

传统阅读教学模式当中,只有教师、学生、文本简单组合而成,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过程受到一定的限制,往往将知识以自己的思维形式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和“规定”当中去学习,课堂气氛死板而单调,学生的学习氛围受到了一定的局限。而网络环境下,有了多媒体的运用,教师在课堂上把文本内容和多媒体融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丰富的画面通过对他们的视觉、听觉的冲击和碰撞,他们的思维就灵动起来了,教材被多媒体化之后,原来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运用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里学生得到的信息量会更大,形象生动了,学生会更加更兴趣,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主动学习的意识增强了,课堂教学效率提升了。有了电脑之后,学生预习更方便了,他们乐于上网查资料,然后课上教师引导他们交换资源,组织他们合作学习,学习模式得到了优化。每个学生都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的广阔性和平等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独立自主的能力,发展了个性,也培养了创新思维,体现了个人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价值。

三、中职语文阅读网络教学模式的构建

1.利用网络资源,情景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是从教学的需要出发,教师依据教学目标(主题)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我们可以追溯到古代,比如“孟母断织教子”,说的就是孟子厌学归来,孟母割断了自己辛勤织成的丝绢,在孟子的惊恐中,母亲晓之以理:“子之废学,若吾断丝织矣。”这正是我国古代情境教学的典型范例。在情境教学的有效指导下学生更积极的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得到提高,课堂上教师通过多媒体的融合,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使得枯燥的知识更加生动、有趣,而且多媒体和文本融合就集合了文字、图形、动画、视频等,集成了大容量信息,同时具有形式多样、超媒体、交互性等特点,甚至还能创设更接近实际情景的虚拟化实验学习环境空间,给学习者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学习环境和认知方式。例如,在学习《科学家美文两篇》时,教师通过Flas、音频等媒介用几幅人类破坏地球或大自然的画导入,这些生动形象的画面,非常有代入感,学生一下子被吸引,画面对于他们心理的冲击使得他们震惊,通过交流,他们表示保护环境一定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进而上升到保护地球,保护大家赖以生存的家园,通过这样的主题教学,学生的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感受更加深刻,他们为保护环境献计献策……通过Flas、音频等媒介,水到渠成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兴趣和参与需要。

2.利用网络优势,提出问题,探究教学内容

网络环境下,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结构一般呈现为: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网络学习的环境,根据教学任务创设问题情景,提出问题查找、筛选有效信息自主探索,研究问题成果交流,总结提高迁移应用。课前,教师通过网络查找资料更加快捷方便,范围也更加广,教师在网络上获得丰富的知识,能浏览到最前沿的知识,信息量大,范围广,内容丰富,使得课堂上更加丰富多彩。而学生也能主动地获取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汇编整理并放置在网络上的相关教学资料以及其它的网络资料,获得有关课程的基本知识。课前的收集与整理工作,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有利于抓好学生语文素养。课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充分个性化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围绕着相关的问题进行自我探究或集体讨论,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和引导学生的讨论,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传承型转变为探究型。课后的作业应该是课堂的延伸,比如可以针对文章进行一些小课题的研究,这样即使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同时也是对文本的拓展,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把学生的探究学习延伸至课外,让课程呈现多元发展。在这个三阶段教学中,学生乐学、会学,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学生通过对所学内容的感悟、探求新旧知的联系,从而产生意义的建构,达到语文教学的三基训练。

四、网络环境下的阅读教学出现的问题

网络的信息量大,良莠不齐。中职的学生“三观”远没有形成,他们独自面对网络丰富的信息,抵抗诱惑的能力一定有限,海量的信息一下子吸引住了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有一部分学生浏览不健康的网站,有的学生把网络搜索、网络阅读仅当作娱乐消遣,这样的情况无疑令人担忧。所以我们语文教师有义务引领学生学会正确网络阅读的方法,学会筛淘不健康的信息,教学他们学会鉴赏,提高他们心灵的免疫力,把网络真正当作学习的工具。

中职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运用互联网,创设教学情景,优化了课堂教学,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为我们的教学确实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延伸空间。教无定法,我们应根据教学对象与教学内容的不同,结合以往教学中使用的有效的教学方法,灵活选择和运用,以努力做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作者:彭旭军 单位:广西百色市平果县职业教育中心

参考文献:

篇3

新时代的教师,应该是火箭发射的助推器,给学生一种“惯性”,使他们拥有我们不曾拥有的能量,达到我们不曾达到的速度。

真正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充满智力挑战、怡人性情、益人心智、提升气质、滋养人生的精神漫游。

有这样一位英语老师:她热情、活泼、开朗、乐观。她那轻松灿烂的微笑,充满了阳光,充满了朝气。她是一名英语老师,她的课让学生感到轻松愉快,但又能很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她善于运用富有感情的语言,启发和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顺着她的引导而流动、发散。更重要的是,她在教育实践中,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努力让每个学生在快乐中成长。她懂得用微笑来告诉她的学生:只要努力参与,努力说,努力表现自己,希望就在不远处。

她有独特的教师风范,她有着清新文雅的气质,她为人善良,在课堂上传道解惑,在课下做学生的朋友。在她身上有一种很多老师都没有的,那就是放下老师的架子,与学生畅所欲言。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心与学生交流沟通,珍惜、爱护、理解学生点滴感情的、清晰的、坚强的人师的身影。当然,这也换来了他与学生情感的水融。而正是师生间的这份理解与感情,才是她作为一名好老师的真正基础。

这位充满爱心、阳光、亲切的外语老师就是我校的程晓晖老师。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第一中学校长 李凤清)

早在20世纪初,Jane Willis提出了如下的课堂任务型教学模式:

1)前期任务(pre-task)——教师引出话题和任务

2)任务环(task circle)

a.任务(task)——学生执行任务

b.计划(planning)——学生计划如何汇报完成任务的情况

c.汇报(reporting)——学生汇报、展示任务完成情况

3)后期任务或语言要点(post-task or language focus)

a.分析(analysis)——学生分析任务执行情况

b.操练(practice)——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语言要点

Willis的任务型教学模式为外语教学提供了一个操作性强的框架和指导思想。根据任务型教学的特点、设计原理、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及阅读的特点和模式,我们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尝试着如下的教学模式: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把阅读之前的活动(pre-reading)放在“前任务”环节中完成,把阅读行为和阅读之后的活动(while-reading and post-reading)均放在“任务环”环节中完成,每项活动以完成任务的形式进行,逐步推进教学进程,帮助学生理解并运用于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一、读前任务

在教学中,我们引入互动真实的交际任务、培养阅读技巧的任务和培养学习策略和自主学习能力等多项任务,根据任务难易度分级原则,前面的任务为后面任务的完成准备条件。即从“导入任务”到“理解为主的任务”,再过渡到有控制的“产出任务”,最后进行具有真实意义的“交际任务”。前期任务即导入任务,主要是为了激活学生相关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减少任务过程中的认知负担,使学生乐于参与,对任务活动有把握、有信心。此阶段的任务皆围绕课文的相关主题展开。教师课前布置任务,让学生搜集与主题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在课堂上,彼此交流知识与信息;教师在学生交流介绍的基础上再作适当的补充或概括总结。这样,学生获得了一定的背景知识,对课文的主题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同时学生扩大了知识面,为提高阅读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外,教师还通过介绍背景知识引出课文中的部分生词语,帮助学生在阅读前扫除部分生词障碍。在学生阅读文章之前,教师还可以让他们根据课文标题、文中的插图所提供的情景,启发学生就有关话题开展进一步讨论,让他们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课文内容作出预测。

二、阅读理解任务

学生在大脑中构建了有关课文主题的知识框架并对课文内容有所了解之后,教师引导他们进入“任务环”阶段。任务型阅读教学中的“任务环”主要是鼓励学生积极投入阅读活动,通过运用各种阅读方法和技巧来阅读课文,达到获取信息、理解课文、培养阅读技能的目的。

任务环阶段的第一步是略读文章(skimming)。即通过阅读课文的首尾段和各段的首尾句来了解文章各段的段落大意、文章的中心思想等,并完成确定标题、标题配对、找出中心词和主题句等任务。略读是阅读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完成略读的活动,学生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能明确文章的体裁、中心议题等重点,从而为完成以后的各项阅读任务(如查找具体信息等)打下了基础。接下来,教师布置浏览(scanning)任务,让学生通过浏览从文章中获取具体信息,掌握基本事实,理清时空顺序等,从而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结构。要求完成各项任务:列举性任务,如列出文中所提及的节日或在中国旅游的方式;排序性任务,如按课文内容整理图片、按时间或空间等顺序列表;归类性任务,如将事物分类;比较型任务,如比较教师职业与秘书职业的异同;概述性任务,如摘录要点、简述课文、根据课文绘图、编写课文提纲等。此环节的最后一步是引导学生进行精读,也是任务型阅读教学中重要的一环。为了鼓励学生一边字斟句酌地阅读,一边深入地分析、比较,以理清句子的内部关系,理解陈述的隐含意思,了解作者语气心绪,汲取词汇和语法知识,教师还要设计精读活动。“凭借上下文,猜词判义”“找出体现作者心境的词句”“给文章添加开头或结尾”“评判文中人物或事物”等都是通常实施的任务。执行这些任务往往有助于激发学生在阅读中运用分析、比较、判断、联想、想象等思维方式,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或生活经历,对文章作全面、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并用自己的语言去阐释或补充丰富文章。

篇4

小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发展需求,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使他们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构建恰当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不但能够提高学生阅读的效果,更能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在调研过程中,笔者接触到几个小学英语阅读课课程改革方案,也都提出了各自的教学模式。总的来看,这些模式立意新颖,各具特色,有一定的实用价值。然而严格来讲,有些模式还不够全面,因而影响到模式的价值。为了推动教学模式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化发展,本文将着重探讨基于教学模式理论,构建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概念分析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乔伊斯(B·Joycl)和威尔(M·Weil)最早把模式研究引入教学论研究中,他们给教学模式下的定义是: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长时的学习课程)、选择教材、指导在教室和其它环境中教学活动的一种计划或范型指学校教学活动中构成课程和课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教学活动并以简化形式表达出来的一种范型和理论。教学模式一般包含主题、目标、条件、程序和评价等五个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因素。在我国近些年来,也有人专门撰文介绍和研究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成为当前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教育研究》1988年7期) 我国有学者将教学模式定义为:在为一定的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为设计和组织教学而在实践中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和活动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策略体系。

教学模式是教师依据教学规律,创造教学环境,为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学习所采用的教学范型或过程。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依据教学理论所揭示的教学规律,通过教学系统设计,选择、创造和运用行为有效的教学模式,促进了教学改革。在运用教学模式的实践中,总结出构建教学模式的原则。这些原则具有主观性,然而在一定意义上说这些原则对教学模式的运用具有指导作用。这些原则主要有如下内容:教育观念与价值取向的原则、教学理论指导的原则、学科内容与结构的原则、教育心理学原则、教育技术原则。

二.构建多元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

在课题调查听课教研中,笔者发现整体阅读,分步教学等模式是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得较为广泛的教学模式。然而,由于我国在教学中引进教学模式概念的时间还不长,在教学中加以运用还属于初创阶段,因此某些教学模式中存在缺乏严谨性、活动有效性不够等问题,因此,基于已有教学模式来构建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乔伊斯(B·Joycl)和威尔(M·Weil)将教学模式分成四大类:社会相互作用模式、信息处理模式、个人发展模式、行为主义模式。结合乔伊斯(B·Joycl)和威尔(M·Weil)的教学模式理论,可构建如下英语阅读教学模式:

(1)基于社会相互作用模式,构建小学英语阅读伙伴学习模式、角色扮演模式、案例教学模式。

该类模式注重发展学习者与他人和社会的相互交往相互作用的能力。其中,伙伴学习模式侧重于发展学习者的合作精神;角色扮演模式帮助学习者理解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意义,掌握社会行为规范和学习有效地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法理学模式用案例教学的方式帮助学习者认识社会争端问题、公共政策问题,包括公正、平等、权力、义务等,形成处理社会问题的观念,并在观念的基础上形成价值观。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伙伴学习模式、角色扮演模式、案例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让每个学生拥有健康的身心、优良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让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潜在目标)。

(2)基于信息处理模式,构建小学英语阅读归纳模式、探究模式。

信息处理模式注重帮助学习者获取信息,并发展学习者获取信息、加工信息、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同的模式有不同的侧重,如归纳模式侧重信息的获得和信息的加工;概念获得模式主要是帮助学习者有效地学习概念;探究模式主要在于培养学习者探究的技能,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写作的能力。

根据阅读材料的内容、难易程度、学生的状况等,选取和构建的教学模式会呈现不同的特点,但是在构建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除了遵循教学规律、依据教学模式理论外,还应该遵循阅读活动本身的规律来设计教学。获取信息、培养阅读能力是阅读活动的直接目标。归纳模式和探究模式在教学中的运用对于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和加工信息的能力都极为有利。

(3)基于个人发展模式,构建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和增强自我意识模式。

个人发展模式主要在于发展学习者独特的人格和促进对个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的理解。个人发展模式希望学习者通过学习,能更好地认识自我,具有独立的人格,对自己对社会更富有责任心,在追求高质量的生活中更具有创造力。这类模式包括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和增强自我意识模式。

小学生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人生观、世界观还未形成,自我意识还未完善,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和增强自我意识模式,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分享个人的阅读经验将会使学生更具有责任心,更具创造力。

(4)基于行为主义模式,创设建立程序教学、自我训练模式。

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他们的基本假设是: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他们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体行为看作是反应,认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斯金纳认为“教学就是安排可能发生强化的事件以促进学习”。给学生创设能为要学习的刺激作出反应的机会,教学要在学生作出反应之后,应当有随之而来的反馈。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的英语基础不一,传统的英语教学容易使部分学生因为跟不上而在早期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就遭受挫败,从而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建立程序教学、自我训练模式,提供给学生程序式的阅读材料,遵循程序教学需要遵循的原则,即:积极反应原则、小步子原则、即时反馈原则、学习者自定步调原则,对学习环境的设置、课程材料的设计和学生行为的管理作出系统安排,则能够使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有所收获,提高学习效率。大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中,也在不时地运用程序教学原则,大家常说的“步步清”、“降低坡度”、“及时反馈”等,也都体现了程度教学思想。

三.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以上的模式给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思路,然而教无定法。 林治金老师在《小学阅读教学基本模式与操作》一书的序言中曾指出:“我们既主张小学阅读教学要有‘模式’,又反对小学阅读教学‘模式化’。”并引用张志公先生的话强调,既要掌握模式的基本精神,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活学活用。构建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应当坚持这样的科学精神,既注意以基本模式框正基层教学,又注意力避以僵化的“程式”束缚教师的手脚。教材的特点、教师的特点、学生的实际千差万别,教学的需要各有不同,阅读教学的发展最终必然要走多样化、个性化之路。

这里的多样化,主要是针对小学英语阅读材料的类型而言的。教材中有chant、小故事、诗歌、寓言、童话等等,这是课文的文体差异。不同的材料教学目标、阅读规律和方法都有区别,不能简单地套用同一个模式。阅读教学模式必须多样化。

篇5

 <?XML:NAMESPACE PREFIX = O />

教学模式是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是教师教学实践经验的理论升华。教学模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才的需求而改变的。正是在一个新模式代替原有模式的更迭变化中,教学向纵深方向发展。

所谓“评读理解,读中感悟”阅读教学模式,是指在阅读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以读书为主,以自学为主,使学生在对文章内容大致了解的前提下,大胆朗读,以此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大家评议,说出依据,达到共识,再读升华。这个模式可以概括为:试读评议练读感情读。

“评读理解,读中感悟”阅读教学模式有三个基本教学环节: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2.评读理解,部分深究,扎实训练; 3.感情朗读,整体回顾,体会目的。

这三个教学基本环节是依据教学中的“部分整体部分”教学原则设计的。三个教学基本环节,都是从读入手,以读为主,完成各环节中应完成的教学任务。

第一个教学基本环节,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初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有大致的了解,从而使学生对课文产生整体认识,这个整体认识决定了在部分理解过程中的思维方向、思维方式和思维的准确度。第二个教学基本环节是此种模式的关键一环。它要求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尝试,通过对某一教学内容的试读、听读、评读、练读,达到对部分教学内容的理解,从而使学生听读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得到训练。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为学生自学提供可能和条件。第三个教学基本环节,是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较深刻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对每一部分的理解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及蕴含于语言文字中的思想感情,从而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三个基本教学环节中,第一个环节是基础,是前提,第二个环节 是关键,是重点;第三个环节是检验,是升华。

此种教学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体现了阅读教学的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原则。

在这一过程中,认识逐层深化,理解愈加具体,学有所依,学有所得。

2.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本质特点。

既重视语文内容和语文形式的研讨、理解,又重视听、说、读、写的训练。语文教学的着眼点应放在:摒弃繁琐分析,强化熟读理解;抓好语言训练,重视迁移运用;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评读理解过程中,集中体现了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避免了以往阅读教学先理解后朗读的单项训练,使读与理解有机结合起来。

3.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即重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在试读时,是在没有任何影响下进行的,完全出自于学生的独特理解。在试读之后的评读,则是在众多学生参与下进行的,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评价,去改正,去补充,加上教师的适时适当的引导、点拨,将读的标准告诉同学们,在此基础上进行练读,完成了评读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从读入手,评读讨论,找出答案,练读体会,完全出自于自觉自愿,循序渐进,逐步读懂读正确的。

在教学过程中,“评读理解,读中感悟”阅读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作用。

1.教学大纲中研读有明确的规定,读既是一种目的,又是一种手段,如何使目的和手段达到统一,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而“评读理解,读中感悟”这种模式,在操作过程中,既达到了培养学生读的能力的目的,又达到了通过读这种手段,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

2.这种阅读教学模式要求平等对待每一名学生,给每一名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做学习的主人,允许学生发表见解,展开争论,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而此模式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和条件。

3.当前小语阅读教学还存在着重视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缺少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问题。大量繁琐的分析,占去了学生许多独立思考的时间,占去了学生许多听、说、读、写的时间。还存在训练一点化,片面化的问题,不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全面看问题的观点。而“评读理解,读中感悟”这种模式强调的是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能力有所提高。

在进行此种模式过程中,应注意处理好几种关系:

1.师生关系

不仅要体现主导主体的地位,更主要的是师生的感情融洽。因为此种模式,要求学生大胆参与,积极发表见解,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很难保证此模式的正常运作。

2.生生关系

在评读过程中,由于理解问题的方法及角度的不同,认识深浅程度不一,造成评读过程中的争议,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要求学生抱着正常的心态,以真诚做前提,帮助学生们正确理解内容,正确朗读课文。

3.讲与读的关系

篇6

小学生是好奇心强、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主体,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尝试建立“三自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指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真正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发展。培养21世纪高科技发展的人才。

一、模式产生的背景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它表现为:

(一)、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

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对于求知的学生来说,教师就是知识宝库,是活的教科书,是有学问的人,没有教师的传授,学生就无法学到知识。所以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所谓教学就是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关系成为: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在这样的课堂上,“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学生是被教会,而不是自己学会,更不用说会学了。

(二)、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

学生只能跟着教师学,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先教后学,教了再学,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怎么学,不教不学。教支配、控制学,学无条件地服从于教,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单一体,学的独立性、独立品格丧失了,教也走向了其反面,最终成为遏制学的“力量”。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总之,传统教学只是教与学两方面的机械叠加。鉴于此,我尝试建立了“三自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二、模式的内涵

“三自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内涵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作引导点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发展。

(一)、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它具有以下的特征:

1、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

2、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3、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自主学习”可简单概括为:“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

(二)、所谓“自主探索”,是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或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三)、所谓“自主发展”是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能够主动地寻求自身的突破,以适应时展的要求,使自己向更高一层发展,进一步完善自我。

三、模式的理论依据

“三自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初探符合教育教学原理,又和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相吻合,具有丰厚的理论底蕴。

(一)、新课程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小学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又是一门母语课程。语文教学主要通过语言文字实践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因以教师的分析来替代学生的阅读实践。

(二)、认知学习理论。美国著名的教育家与心理学家布鲁纳强调认知学习与认知发展,提倡发现学习。信息在头脑中的表现与记载方式,有动作表证,肖像表征与符号表证三种形式,它们互相作用,顺序发展,但彼此不能替代。

(三)、教育家的名言。叶圣陶先生曾说:“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无论教师讲得多么好,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学,不培养自学能力,是无论如何也学不好的。”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注重引导点拨、激励表扬学生,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设计思维扩展性的问题,从而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发展。这“三自主”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这种教学模式,经过我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提高得很快。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中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

一、以学生为本的阅读方式

英语文章的阅读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阅读的前期准备;第二层次是阅读过程中的情况;第三是阅读后的任务。前期准备包括对文章背景知识的了解,对文章主旨的猜测及推理。阅读中需要把握文章的关键信息,如类比句式、排比句式、双重否定句式。阅读后要对所阅读的信息进行梳理与分析,形成阅读框架,对得出的结论进行佐证,进而达到对文章整理的把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组织者、实施者和参与者。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式就是要转换传统师生之间的角色,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在阅读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在阅读前的筹备作用、阅读中的主导作用和阅读后的自我管理作用。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进而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学生在参与中体验教师的角色,能够激发学生对阅读外内容的延伸,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符合新课标对现代教学设定的以人为本的标准。

二、阅读所需的外部环境

阅读理解能力是指新课程标准中以学生为中心所需要的一种能力。首先,在教师引导下,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变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进而达到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目的。学生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把学到的语言作为语言的输出手段。整个教学过程由教师监控,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内容进行学习。通过这种模式,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了,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增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阅读教学模式不仅包括对文章字面意义的理解,还包括对文章的推断理解和评赏能力。从总体上来看,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师生的角色,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同时,也促进了对教学任务的生动性和实践性的考核,学生的阅读水平得到提升,教师的教学任务也得以较好地完成,这是任务型教学法的重大突破。第一,学生阅读技能的提高需要教师提供相应的教学方法。第二,教师要创造符合学生特点的情景与语境。阅读就是要求学生进入文章所描绘的语境当中,从而在具体的语境中寻找文章的核心意义。学生的认知能力会受到图片、语言和文字的影响,教师要因地制宜,创造舒适的学习环境。第三,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教书不仅仅是教授知识,更是育人,教师应通过各种渠道帮助学生达到提高阅读效果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过程中的重点任务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任务既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锻炼,又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挑战。因此,这种教学模式有一定的难度,但是长期坚持下来又能让学生受益匪浅。首先,在选择教学资源上,教师要因材施教,选择符合学生兴趣特点和爱好的主题。其次,教师要以人为本,创造适合学生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认真学习,充分发挥环境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不让学生感到紧张,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潜力。最后,整体教学任务的设计要难易得当,慢慢提高任务的难度。对于比较难的任务,教师应先给学生演示,让学生对照模仿。第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注意力是学生进行阅读活动的前提条件,要让学生第一时间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任务当中。第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中学生对于第二语言的认识不足,所以要让学生在简单的题目上找到自信心,进而攻关克难,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第三,让学生有成就感。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自己发现问题,整理、分析并归纳得出的结果,在摸索的过程当中找到正确答案,找到成就感。

四、总结

本文通过分析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环境和教师角色入手,探讨在以学生为本的情感关怀下,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对文章潜在内容的推断和对文章细节的具体分析能力,以期为中学英语阅读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作者:陈明凤 单位:赣州市南康区第四中学

篇8

1.相较于传统模式,学生具有积极主动性,能够在自主阅读中学习,并且掌握好知识。

2.探究阅读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合作学习。增强同学间的互动,能够大大提高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

3.探究性阅读可以开发和挖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探究阅读教学模式中教师要注意的问题

1.巩固基础知识。文章的基本要素是字、词,学生认识字词才能够理解文章的中心意思。探究性阅读需要学生自主阅读,因此教师要将生僻的字词告知学生,减少阅读障碍。字词会有一词多义的现象,因此要让学生学会结合语境来理解文章内容。比如算账,它的基本意义是计算账目,例如他是一个会计,他正在算账。算账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就是吃亏后再较量的含义。

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备课时,应当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兴趣爱好来选择讲解的文章,选择文章时一般情况下都是以课本为主,在此基础上可以选择课外资料上的内容让学生进行阅读。在小学语文中,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才能养成探究性阅读的习惯,因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选择有趣的文章,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提高课堂效率。

3.设置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式探究性阅读的起点,教师在学生进行阅读时,可以根据内容来提出问题,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例如学习《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比如小苗和大树为什么要进行对话,小苗和大树指的又是谁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

4.扩展课外读物。教师可以利用杂志、互联网上的文章,让学生进行课后阅读,以此来提高阅读能力。老师可以在课前设置故事环节,让学生将自己读到的文章分享给同学们,通过探究性阅读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篇9

1、主动尝试:素质教育要求学生是课堂主人。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要能真正体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地位的转变,媒体作用的转变教学过程的转变,把教学过程从传统的教师为中心的讲解传授模式,转变为充分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发挥教师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意义建构过程来获得知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在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建立实验小组,拟定了与教改实验同步的设计方案,教材分析、教法的探究。看录像课,不断进行深入研究,以便我们尽快掌握“四结合”教改实验这种新型语文教学模式,从而达到“一个目的”,即和谐的双轨活动提高课堂效率,实施素质教育。2、发现创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而本教学模式正体现了这一点,学生在一定的环境下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他们不满足于常规的思考方法,能从不同的角度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独特看法,善于直觉思维,有强烈的创新意识。3、发挥网络教学优势:在小学语文“四结合”教改实验当中,多媒体计算机走进了课堂,优化了阅读教学,将读书由被动强化为学生主观的需要,学生对学习始终保持一份新鲜感,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在多媒体刺激下,会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有助于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的养成。

二、模式操作规程

1、在阅读教学的首要环节也是准备环节中,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生读准字音,了解大概内容后,便会积极主动地带着问题探索知识。在此,教师不做如何提示,或者可帮助复习一下旧知识加深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保证下一步活动的顺利进行。当然,对于小学生初读感知的能力不够强,可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深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2、提出问题:学生在自己初步阅读的基础上,掌握了部分知识,但还有一部分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会被学生五花八门的提出来,甚至是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

3、合作交流:这一环节主要是教师借助各种手段指点学生进行交流、思考、发表意见的时间,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和鼓舞下,好奇心与成功欲就得到极大的满足,被动地接受就会变成主动地探求。主要汇报:通过自学,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有那些不懂的问题,请同学帮你解答。在这个过程中,采取自由交谈、主动发言、教师协同配合的方式进行,对学生的意见,教师指出语病外,暂时不发表意见,让学生手、脑、眼、口全部放开,让思维纵横驰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意思和习惯,凡是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互动能够自我解决的问题,教师一般不要代替,而当学生经过、合作、讨论、交流后仍处于困惑之中,教师再给予必要的提示和讲解,同时鼓励学生摘记精彩章节、词句,培养学生的词汇积累能力与自学能力。经过交流与汇报,学生已对教学内容基本掌握,此时,教师再帮助梳理思路,并对有争议的问题重点讲解,便使学生及时地将整篇课文融汇贯通,显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4、反馈归纳:在教学过程中的小结处,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启发学生举一反三,揭示主题,使学生的思维形成能力,不要机械重复,只是高度概括,环节也可留给学生来完成,给学生创新的空间和余地。使学生在总结过程中,感悟乐趣、激发热情、发挥想象、形成认知结构。

篇10

【中图分类号】G622

对于小学1-2年级的学生来说,识字和写字是语文学习的重点,识字写字也是进行阅读学习的基础,通过阅读进行分散识字是一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学习的途径,对小学生的识字学习起到很好的作用,可以正确认字的同时,还能准确的判断字词的具体运用。另外阅读对低年级小学生还起到了提高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作用,是为将来语文的学习打基础的必要条件。

一、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现状及问题

课文是由词句组成,先是由词到句,再由句子组成断落,最后成篇。但是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并不是以这样的顺序来学习文章,一般都是关注文章的整体。因为在作者进行创作之前,都是有了要表达情感的欲望才开始写作,所以在写作过程中注重的是如何通过文字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1]。而教师在对课文进行教学时,是分解教学的形式,强调的是文章中包含的知识元素。这样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学就产生了矛盾,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困难。即使对部分课文的教学方法转变成了注重整体的教学,但是在教学模式上教师却很难再有所创新,特别是性质类似的课文,教师的教学大同小异,没有什么区别,或者过于理论化,完全控制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对定义、概念、学习形式都有了自己的规划,全部灌输给学生,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尤其是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处于一个热衷于探索的年龄段,也是思想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教师这种对思维禁锢性的教学非常不利于小学生的发展。对小学低年级的的阅读教育应重视起来,以新课标为基准,明确教学方向,对阅读教学模式进行科学有效的创新。

二、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模式的创新

1、字词掌握

对于识字写字能力培养途径的创新,可以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入手[2],因为识字练字和字典的使用都是比较枯燥的学习,学生有了学习动机才会主动的去学习汉字,而不是把阅读中的识字当做一种任务,形成学习负担。例如对《春雨的色彩》一课的学习:“春雨,像春姑娘纺出的线,轻轻地落在地上......田野里,一群小鸟正在争论一个有趣的问题:春天到底是什么颜色的......”(选自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材第二课)。这篇课文较其他课文来说篇幅较长,其中包含的生字很多,将每个生字都按部就班的依次教授给学生,难免会降低效率,很难使学生全部掌握生字,教师可以在课堂的开始将三个生字写在黑板上,鼓励学生用最快的速度在课文中找出这三个生字,并给予速度快的学生一定的奖励,例如生字“趣、颜、滴”这三个字,这三个字在课文中位置比较分散,可以帮助学生阅读全文,学生在比赛性质的阅读中找到了乐趣,不会觉得文章过长产生厌学情绪,也不会因为生字数量的增多而产生压力。在找字的过程中通读了句子,了解了字的字形和读音。

2、朗读

阅读课往往都是从教师或者学生的朗读开始,教师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重点是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字音的掌握以及情感的表达方面[3]。对于朗读能力的培养方式,也可以采用一定的创新手段,要以带动学生的朗读情绪为目标。以古诗的朗读为例,故事朗读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它不同于其他口语化或者简单易懂的文学文章,对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那么教师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本文提出一个“手口并用”的教学方式,学生在朗读或背诵的同时,将诗句中所描述的情境或景色画出来,例如古诗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选自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学生在朗读的时候肯定是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进行诗句节奏的安排,画画的过程就是学生对诗句中事物认知的过程,例如最后一句“早有蜻蜓立上头”学生会在画画的时候自然而然的将蜻蜓画为重点,在朗读的时候也同样把强调放在蜻蜓一词中,所以“手口并用”是小学生学习古诗的有效方法。

3、理解

对课文的理解是基于识字和熟读的基础之上的,小学低年级的课文大都通俗易懂,在准确做到了以上两点之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不难了。重点是看学生愿不愿意去理解,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理解时教师的方式也很重要,直接灌输式的“协助”学生理解是不可取的方式。本文认为“向学生提出问题”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提问方式可以从课文情节入手,也可以从某几个字词的意思入手,都是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有效途径。

三、结束语

新课标认为:“对于语文的学习,真的主导者应该是学生,语文教学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重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自觉性。”,在以后的阅读教学中,希望广大语文教师遵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探索不同学生所适合的不同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以学生在阅读中展现自我个性为教学目标,将学生推向课堂的主体。

参考文献

篇11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也是教学的中心。本文中,作者提出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一主+两辅”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其中,“一主”指的是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两辅”指的是要注重合作学习和竞争学习的重要作用。学生自主学习居于中心地位、基础地位。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在好奇心的驱动下,根据学习者的内在需求以及同伴之间的相互模仿,相互鼓励等因素来完成的。“两辅”强调的是实现合作学习和竞争学者相结合。具体如下:

一、营造语文阅读学习情境,明确语文阅读教学目标

第一,创设情境。创设情境指的是通过图画、音频、视频、多媒体等手段,再结合教师的语言描述,将知识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利用这些直观教学手段和教师的引导性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进入语文阅读课文学习中,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第二,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引导学生进入课文阅读的情境中之后,还应根据学生的掌握能力和大纲要求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继续发挥引导者的作用,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我要学”的内在动力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课文学习的过程中。

二、学生自主学习语文阅读,教师制适度必要的引导

自主学习是学生搜集、储备信息,构建知识结构,完成情感体验的重要阶段。学生在这一阶段初步形成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自主学习有利于实现已有知识经验与新知识的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防止知识的僵化、闭塞和不完整。

首先,制定一份自主学习的提纲。提纲以提问作为主要引导形式,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自觉地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此外,还要在大纲的指导下,从多方面对教材进行延伸拓展。学生在自主学习语文阅读课时对知识有很大的创造性和生成性,集中表现为知识的延伸、学习过程的展示以及思维的发散。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探究主要表现为:阅读文本―形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其次,教师的指导是为了让自主学习活动更加合理、有效地进行下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观察每一小组的学习情况,随时对小组成员进行观察、提问和抽查,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准备好班级交流阶段的问题。

三、开展合作与竞争学习,提升学生学习质量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合作和竞争同时存在,不可回避。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唤起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良性竞争的形成;而良性的竞争又可以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两种学习方式是当今社会人们必须掌握的生存技能,二者相互补充、缺一不可。

首先,小组成员通过合作交流,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小组成员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要明确分工和责任,强化团队意识。教师在分配小组成员时尽量做到合理,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小组定期重新分组,让每个小组隔段时间就能看到新的起点和希望,充分发挥小组成员之间的互补优势。

其次,小组动态化还有助于在学生与学生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实现以合作发展为主导的良性竞争,防止小团体意识的出现。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适时提出不同的见解,引导小组成员进入更加全面深入的探讨。

四、学生自评与师评有机结合,全面评价语文阅读学习

在评估考核阶段,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的评判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小组学习结束后,教师会让每个小组选出代表展示讨论成果,小组成员积极组织发言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竞争学习的过程。

首先,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无法衡量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以及学习策略,只有学生自己最有发言权;自我评估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突破自我,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自我评估是多方面的,如,我可以灵活改变阅读速度;我认为自己在阅读方面有很大进步;我可以准确地对阅读材料进行分析等等。定期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可以让学生学会自我反思,实现能力上的不断突破。

其次,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通过观察学生是否主动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去,是否在为小组利益着想,是否能提出建设性的观点和意见,是否能正确运用小组成员的力量等多方面表现,对学生个人和小组分别作出评价。另外,教师还应多关注学生在课堂外的表现,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的学做出更全面的评价。

再次,小组互评也是一种重要的评估形式,教师完全可以将出题测评的任务交给小组去做,让小组之间互相出题,这既可以激发小组成员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篇12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往往是充当课堂中的“集中点”。由教师来教授知识,由教师来提出问题、解答问题。而学生往往只是需要充当一个“收音机”。这样的模式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十分的被动,忽略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学生不能够体会由“阅读”带给他们的愉快,只是将阅读文章作为一个任务和工作。导致了许多学生的阅读能力不能够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所以,顺应新课标改革这样的时代潮流。这样的传统教学模式也得到了解决的方式,那就是探究式阅读。所谓的探究式阅读就是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来让学生主动地对课本进行自主的阅读,利用自己所学习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探究式阅读教学的方式能够对学生的潜能进行有效的挖掘和开发,能够让学生的阅读水平得到大大的提升。

篇13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与理解能力,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从而为学生终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此,构建新的阅读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一、确立阅读教学目标

著名语文教师冯起德说:“如何确定教学目标是检验教师素质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确立阅读教学目标,我们应该从阅读教学承担的任务上进行概括。诚然,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流程,但也正因为如此,才体现着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着教师的教学艺术。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时,一定要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吃透课标,深钻教材,结合单元提示、课后练习以及语文园地,并联系单元和整册教材进行整体思考,既不拔高要求,也不降低要求,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使学生不断获得新知识,不断发展新能力,不断丰富情感,不断完善人格。

二、激发语文阅读学习兴趣

兴趣和爱好是小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比如导入新课时,首先运用现代多媒体电脑为学生播放有关录像,让学生在一个有静、有动、有声、有色的教学情境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教学《蝙蝠和雷达》一课时,上课开始,可质疑提问:什么是雷达?蝙蝠和雷达好像是不相干的两种事物,怎么会连在一起?

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