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电气工程机电一体化

电气工程机电一体化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8 10:31:0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电气工程机电一体化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电气工程机电一体化

篇1

Abstrac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ntrol technology and computer technology, greatly promote the electrical automation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power system.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people demand for electricity grows with each passing day, but also the power system operation reliability and safety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Combining with the working experience, the electrical automation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electric power system research, design thought and research trends are analyzed in the paper, which has a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Key words: electric automation technology; power system;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F407.61 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12-0020-02

0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与日俱增。目前,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主要涉及以下3个方面:变配电站集中监控、继电保护和远程调度管理部分。我国对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近年来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对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展开研究迫在眉睫,我们必须在结合本国实情的基础上,研究和开发出更加符合我国国情的电气自动化综合技术化系统。

1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研究方向

目前我国对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开展的研究,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4个方面:

1.1对电力系统智能保护和综合自动化技术开展的研究

我国对智能保护和综合自动化技术的相关原理展开了大量研究,将先进的综合自动化控制理论、人工智能理论、自适应理论、微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等引入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保护装置中,使得保护装置更加智能化,极大地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经过多年努力所研制成功的分层式综合自动化装置,突破了传统装置所受的限制,能够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压等级的电站,极大地拓宽了综合自动化装置的应用范围。

1.2对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开展的研究

我国对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主要表现在配网模型、中低压网络数字、信息配网一体化、高级应用软件等方面的突破。其中,高级应用软件将配电网的实际情况和输电网的理论算法结合在一起,使用最新的国际标准公共信息模型,利用配网递归虚拟流算法对潮流进行计算,利用人工智能灰色神经元算法对负荷进行预测,极大地提高了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能够提高载波接收的灵敏度,解决了载波在配电网使用中的路由和衰减等难题,提高了信号的处理速度和准确度。

1.3对电力系统人工智能技术开展的研究

我国对电力系统人工智能技术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将模糊逻辑、专家系统和进化理论等先进理论运用到电力系统及其设备的故障分析、运行分析、规划设计等方面,确保了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能及时诊断各种故障信息,将损失降低到最小,提高了电网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1.4对电力系统自动化实时仿真技术开展的研究

我国对电力系统自动化实时仿真技术开展了深入的研究,重点研究了电力系统实时仿真建模和负荷动态特性建模,同时将国外先进的电力系统数字模拟实时仿真系统引入到国内,构建了基于混合实时仿真环境的实验室。电力系统自动化实时仿真系统不但能够对电力系统的暂态和稳态进行试验,而且能够联合多种控制装置,形成闭环系统,从而确保科研人员能够完成对新装置的测试实验。

2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设计思想

2.1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选型原则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选型原则,主要从远程调度和自动化系统监控这两个方面进行考虑。电力系统的保护装置一般优先选用微机保护综合自动化系统,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的选型接线比较简单,通常以常规继电保护装置为主,选用性能可靠且价格合理的智能化开关。

2.2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设计原则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设计原则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电气主接线方式按照原设计来执行,要将采用监控系统后所增加的设备种类和数量(如电力监控器、电量变送器等的数量)在单线系统图的设备型号说明中加以标注;

(2)凡是需要利用计算机监控系统进行远程遥控操作的开关,一定要使用具备远程分闸和合闸功能的智能开关,从而确保远程遥控操作功能得以实现;

(3)运行状态需要进入计算机监控状态的开关,通常需要使用一对独立的常开接点引入计算机监控系统,此外,低压自动开关还需多选用一对常开辅助接点;

(4)对继电保护进行设计时,供电系统应该优先考虑使用变压保护和综合电气自动化技术。

3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研究趋势

我国对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研究还存在很多不足,未来的研究工作还有很多。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研究趋势,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

3.1国际标准的大规模推广和使用

近年来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我国有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电气自动化设备的生产厂家众多,导致这些设备的信息共享和相互操作间存在诸多障碍。为满足不同厂家所生产设备的兼容性,电子工业协会制订了IEC 61850标准,作为站端与站间进行通信的标准,从而实现站内的无缝通信。我国要大力推广和使用IEC 61850标准,并基于此标准开发出电气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相关产品。

3.2将测量、保护和控制工作融合为一体

长期以来,受电力行业专业分工、人员配置和运行机制的影响,我国电气自动化系统主要通过站内监控采集相关数据、单独进行保护的工作模式。这种工作模式虽然能对事故进行清晰的分析和处理,但是增加了工作量,降低了设备的利用率。为了减少设备的重复配置率和操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事故的处理效率,必须将测量、保护和控制工作融合在电气自动化综合系统中。

3.3以太网技术的使用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电力的需求与日俱增,加之电网系统越来越复杂化,其涉及的数据和信息也越来越多。在这种背景下,电气综合自动化系统所需要采集和传输的数据日益庞大,对通讯的实时性和传输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太网具有传输数据量大、传输数据快的优势,能够满足电气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发展需求,因此,以太网在电气综合自动化系统中必然会有更多的应用。

4结语

电网调度自动化是电力系统自动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自动化技术作为一门综合性技术,它在电力系统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显著,电力体制改革等新形势对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既提出了新的挑战,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未来调度自动化技术及系统将会有更快更大的发展,但也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张国庆.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趋势及新技术的应用[J]. 科技风. 2010(23)

[2] 董世芳,黄娟.电力系统自动化未来发展新技术的若干探讨[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0(12)

[3] 常鸿,毛俊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探讨[J]. 科技传播. 2010(22)

篇2

1.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功能及特点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功能。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已经成为电力系统不可或缺的一个专业技术。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基本功能主要可概括一下几点:(1)自动控制功能。即通过操作系统自动来控制分、合闸,比如当设备出现故障,开关能够自动的切断电源,以保护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有利于设备的维护。(2)保护功能。即通过检测故障信号并能够为设备和线路提供保护(比如断开、切换等)的设备。比如当电压超过设备与线路允许的工作与范围限度时,能够自动切断,并发出警告信号。(3)监视功能。即指视听信号(比如灯光和音响等)对设备进行电气的监视,特别是人类的感官无法判断的,比如,判断一台设备是否处于通电的状态。(4)测量功能。即指在设备的运用和维护的过程中,需要对数据进行测量,以备了解设备的性能。通过各种仪表测量设备对线路参数(比如电压、电流、频率和功率大小等)进行定量的分析。

2电气自动化装置在电气工程中的运行

2.1 电气自动化与继电保护装置融合

继电保护装置就是在电气系统出现故障或者出现短路、过载等情况时,能及时传出警示信号并切断连接线路的装置。相比于传统的继电保护装置容易出现拒动和误动故障的情况,继电自动化装置能够实施实时的监测,对电气系统的各种设备运行的参数进行控制,此外,还能实施远程的控制,能够长期进行带电工作。继电保护装置通常情况下能检测电气系统中所有线路或电气设备中有可能发生故障或异常等问题,而且同时具有对电气系统特定范围内相关线路或电气设备实时监测的目的,一旦范围内的线路或电气设备发生异常或故障,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就会及时的做出一系列的解救反应。比如说某线路或电气设备发生短路或过载情况时,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会立即切断与其连接的线路,并通过危险信号传递的方式对此故障进行上报。由于继电保护装置主要在电气系统中起预防作用,因而其真正发挥效力的机会并不多。就其运行的特点来看,主要包括误动和拒动故障两种形式。误动是指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在电气系统未出现异常或故障时,发出错误的动作或错位的信号;而拒动是说电气系统发生故障或异常时,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不能及时的发现该异常或故障,不能有效的处理异常或故障,发挥不到应有的效用。此外,与传统的继电保护装置相比,该装置可以对特定线路或电气设备进行长时间的带电实时监测,并且还可以对所监测电气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控制。

2.2变电站电气自动化及配电自动化应用

变电站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是指在变电站应用信息处理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与传输技术相结合的基础上,通过电气自动化装置或者计算机硬件系统,代替人工进行各种作业,提高变电站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的自动化系统。从这方面来讲,变电站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目的主要是为了多层次、全方位地监控变电站中各种电气设备的运行及安全状况来达到高效控制。其主要的特点有:以微机化的设备来替代之前使用的电磁式装置,实现操作监视的图像化、智能化。伴随着微机监控技术变电站以及变电站中的继电保护、自动测量设备、开关操作的远动、远程监控设备、事故和设备故障的自动记录设备等方面的设计应用,变电站正逐渐向着综合自动化方向发展。

3电气自动化应用的范围及构成形式

3.1电气工程中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系统处理

电气工程中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处理系统在电气工程设施方面主要通过传输信号屏蔽、设备接地信号处理、选择合适的抗干扰措施来实现。为了确保系统故障少、运行可靠、操作维护方便等,在电气自动化设备选择时,需要选择相应的经过长期检验证明其性能稳定可靠的设备来适应电气工程中现场的不同环境,保证系统的可靠稳定运行。

3.2电气工程中电气自动化导入微型计算机应用

由于电气自动化中微型计算机的引入,使系统能够完成自动记录并分析电气设施实际运转情况的反馈,还可根据当前设施运行趋势判定其误差以及发展情况,收集运行过程中的数据并分析以及判断误差。增强软件的循环查找和不同时间及环境状况的统计分析,直接进行统计数据的波形分析。为方便管理、电气工程中的电气自动化应用能够实现全程自动控制,还根据需要添加了必要的接口与界面,增强了系统的实用性。

3.3电气工程中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

3.3.1监控方式的设计。电气自动化中运用的这种集中监控方式设计,具有运行稳定、维护方便、控制系统的技术要求不高、系统容易设计等优点。但由于这种方式是将系统的各个功能都集中到一个处理器进行优化处理的设计特点,往往造成处理器所承担的任务十分繁重,导致处理的效率受到影响。由于伴随着监控信息的大量增加以及电气设备监控的全面性要求,随之而来的是系统冗余下降、电缆数量增加,设施处理信息能力严重滞后,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3.2电气工程中现场总线监控方式的设计。

等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普遍应用于发电厂、变电站工业自动化等综合自动化系统中,智能化电气设备的自动化进程进入了较快的发展时期。现场总线监控的设计形式使系统的应用更加有针对性,可以根据现场设备的具体情况进行调节和配置。由于各个装置设计的功能都是彼此独立的,并且都通过网络来进行连接控制,即使其中任何的一个装置发生故障,影响的仅仅是相应的元件,而不会导致整个系统的瘫痪。因此现场总线监控的控制设计在电气自动化中应用最多,同时也是最优的选择。

4电气工程中电气自动化应用的优势

4.1电气工程中电力设备的在线监测优势

随着变压器、短路器以及发电机等这些一次设备的应用,往往需要对其中关键的参数进行不间断的实时监测,这就要求监视设备不但能够反馈在线运行状态,同时也能够对设备的一些重要的参数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和预测,并判断设备中发生故障的原因,以缩短设备的保养周期,延长设备的实际使用期限,同时也为电力设备的实时状态检修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4.2电气自动化应用下电气工程中电力设备的智能化

一般情况下,电力系统中的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的安装地点之间都要有一定的间隔,一般要求相隔几十米,有的甚至是要求几百米远,两者之间使用强信号电力电缆与大电流控制电缆来连接。在进行一次设备的结构设计时,往往要先考虑实现常规的二次设备的功能,这样做显然能够节约大量的电力信号电缆和控制电缆。

5.结语

电气工程中电气自动化的应用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电气自动化是现代电气工程的支撑,也是所有工业发展的基础与原动力,随着现代化、国际化和全球化的科学技术发展,电气工程中电气自动化的应用也得到了十分迅速的发展,并且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各个学科和领域当中。所以我们应该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创新、广开思路,为我国的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篇3

【引言】:我国电气工程的规模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为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的上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出现,电气工程自动化在一定程度上更是实现了我国电气工程的高效运作。人们能够投入更少的人力和物力达到更高的作用效果。

1、我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现状

我国目前的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在有着独特的编成数据和软件的基础之上,人们能够根据标准化的编成数据实现集成编写,大大降低了工程所消耗的时间。

目前阶段,我国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过程主要面向网络数据的传输速度,随着互联网时代的逐渐发展,网络数据的传输速度在不断提升,当前电气工程数据类型的逐步增加使得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需要不断的进行改革和创新。

2、我国电气工程自动化存在的问题简述

目前阶段,我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在实际操作和运行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局限性和问题,主要表现为电气节能以及质量控制两大类别。

2.1电气节能问题

我国现代化的电气工程发展速度非常迅速,很多产业都是基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而存在的,一旦自动化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阻碍,那么会大大限制其他产业的发展。

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需要各种先进的设备仪器以及先进的技术手段来辅助完成,如果对于先进设备仪器没有合理的控制好运转周期和运行时间,那么极有可能大大增加能源的损耗。因此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依然有着一定的局限性,便是电气节能方面的问题。

有关电气工程人员需要对电气节能问题予以高度的重视,在管理的过程中保证基本的生产条件的基础之上,尽可能的优化和调整自动化技术的能源损耗,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2质量控制

随着电气工程的逐渐发展,我国电气工程自动化企业的数量日益增多,而市场竞争力的逐步加强使得部分的企业会通过非法的途径来获取市场优势。部分的企业在制造相应的芯片过程中会通过降低产品质量来赢取更多的客户,比如说在一些微电子元件、计算机配件的生产过程中,虽然赢取了客户,但是却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如果在一些重要产业发展过程中采取这种管理生产方式,那么不仅会造成企业的名誉受到影响,甚至会影响到企业的生产安全。

因此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生产和发展需要基于良好的质量控制而存在,企业也应当对生产的过程加以有效的监管和管理,保证生产的有序化和标准化,进而提升我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发展速度。

3、针对我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缺陷的处理措施

前面笔者对我国目前阶段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局限性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究。总结来说质量控制以及电气节能技术一直以来都是影响我国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发展的两大因素。下面笔者针对这两大问题主要来阐述有效的解决对策。

3.1构建全面的自动化体系

工程自动化的运行需要基于良好的自动化体系而存在的,企业只有构建了全面有效的自动化管理体系以及平台,才能够更好的实现目标。

相关电气工程管理人员应当从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日常管理入手,一方面从各个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维修工作进行,重视对精密设备仪器的维护和养护工作,保证养护工作的标准性,通过构建相应的制度要求来保证设备仪器养护工作的规范化。另一方面在设备运行过程中,相关的管理人员应当根据实际的情况制定相应的设备运转体系,通过合理的控制设备的运行情况或选择恰当的设备运行方案等来达到最优化的节能效果,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2重视网络结构的应用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最重要的问题便是网络结构的应用。网络结构意味着信息数据的交换与共享,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基于良好的网络结构而运行能够实现高效的信息共享,与其他的产业和领域的自动化技术和水平相结合,能够实现电气工程的更好更快发展,同时也能够更好的实现对电气工程设备的监管和控制。

对网络结构的优化和设计还能够有助于提升电气工程的信息传输速度,使得工程自动化在发展的过程中立足于准确的数据传递而存在,实现数据的关联效果。

3.3 重视节能设计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需要重视节能方面的设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影响范畴非常广泛,各行各业都有涉猎,因此保证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节能设计将有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1】

比如说,目前我国照明系统在大型企业当中占据了重要的能源损耗角色,很多企业照明系统耗费了大量的能源,而这些照明系统往往没有有效的发挥出作用效果,很多情况下都是在做无用功。因此针对照明系y存在的局限性,企业应当根据充分的借助自然环境的因素和效果,在设计的过程中将自然因素考虑在内,进而将照明系统的设计符合节能设计的标准,使其能够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标准和要求。【2】

3.4 重视人员素质和管理能力的提升

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还需要立足于良好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因此企业应当重视对人员的培养工作,定期的开展相应的讲座来帮助企业内部人员更好的了解与时俱进的技术发展,在应对一些技术上的难题过程中能够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实现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有效发展。【3】

总结

综合上文所述,本文笔者主要从当前我国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局限性以及具体的解决对策入手进行分析探究。总结来说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模式以及现状对于企业的生产等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决定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奠定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地位。企业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管理和实施中,应当充分的发挥其作用,同时降低不必要的能源损耗。

【参考文献】:

篇4

在进行电气工程的施工活动时,通常需要工程的设计人员为工程项目进行合理的方案设计,正确的设计方案是保证电气工程能够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而现阶段,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作用,加上我国的电气工程设计人员的专业水平不高,使得我国的电气工程在设计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漏洞与缺陷,而电气工程设计的不完善,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建设的质量与水平,因此,为了进一步的提高工程的建设质量,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就需要我们及时发现工程设计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从而实现对电力工程的设计活动的创新与完善。

一、我国电气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电气工程的设计深度不够

现阶段,在我国大部分的电气工程设计中,由于缺乏高素质与高技能并存的工程设计人员,使得电气工程的设计工作不能对工程的可实施性进行充分的考虑,设计深度不达标,设计内容不规范,从而对电气工程的施工阶段产生不小的影响与阻碍,使得电气工程的安全性与可用性不断降低。同时,我国的工程建设在进行电气工程的设计施工时,通常对于电气设备所需用到的材料和设备型号与设备规格等,都进行了非常严格的规范工作,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造成可供选择的电气产品也越来越多,如果电气工程的设计人员没有进行深入的工程设计,对电气工程所需设备的材料规格和设备型号等没有作出明确的标识,使得工程项目的采购活动没有一份准确的可供参考的采购清单,造成因设计标注不明而因导致的订货错误,在影响电气工程施工进度的同时,也会对电气工程的施工质量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1]。

(二)电气工程的设计与施工不能有效配合

在进行电气工程的施工时,我国通常把工程建筑结构中的钢筋,当作电气防雷设计中接闪器和接地系统进行有效连结的电位装置,而按照国家电气工程施工的相关规定,要求电气工程的相关设计人员在进行工程设计时,必须对工程施工图中的电力连接点进行明确而又详细的标识,并将电力系统中电线线路的主要敷设方式和与之相关的敷设技术进行明确规定,且在必要的情况影响下,还需要进一步对工程施工图中的电力预埋件进行有效的说明。然而,目前在我国大多数的电力工程施工设计图纸中,并没有对防雷接地图进行合理而详细的标识与说明,且对于预埋件设置也没有进行有效的规定,这就给工程的施工与监管工作造成了很大程度上的影响阻碍,加上我国部分的工程施工单位没有充分的施工技术与施工经验,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不高,容易对施工设计图中所表述的内容产生错误理解,使得电气工程的设计工作与施工工作得不到有效的配合,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为电气工程的建设活动埋下安全隐患。其中,某变电站工程电气设计图如图1所示:

图1 某变电站工程电气设计图

(三)电气工程的设计标准不规范

在我国部分的电气工程施工设计图中,对电气保护接地与电位联结没有进行良好的设计工作,存在着严重的设计不规范问题。而由于许多的电气施工设计图中缺少对电流开关RCD的防护设计,使得整个工程设计都不能够满足电气工程的安全性需要求,为工程的建设施工造成一定的约束。且在许多的工程建设中,没有对电气系统的低压配电线路进行合理的选择,而使得工程建设中的用电负荷多采用单相负荷的形式,造成线路系统中的中线产生不平衡电流,加上部分变配电所没有选择一个恰当的安装位置,造成变配电所装置功能的丧失,使得发变电设备的更换和安检问题得不到充分保障,进一步造成电气设备的维修性和可用性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

二、我国电气工程设计中的优化方案

(一)优化电气工程设计中的消防线路

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的电气工程在对消防管道线路进行相关铺设时,通常所采用的都是由PVC材料制成的塑料管材,使得线路管道材料的稳定性与可用性都不高,加上电气系统的线路管道经常会直接从室内的吊顶穿过来进行铺设工作,这就容易造成电气工程的实际施工方式与最初的电气施工设计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从而进一步对整个电气工程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造成巨大的影响作用。因此,为了更好的提高电气工程的质量与水平,就要求工程的设计人员实现对电气线路铺设工作的高标准与高要求,将电气系统中所有与消防设备能够产生直接关联的电气线路,都使用高质量的金属管材来进行充分的包裹与包装,同时要求其把线路包裹的厚度严格控制在3cm以上,此外,对于那些需要常年在空气中的电气线路,必须要求其采取合理的技术手段来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最大程度的降低空气与水流对线路所造成的损害与侵蚀,使电气工程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能够确保其敷设安全性能更高的消防线路,从而对火灾所造成的影响与损害进行有效的避免[2]。

(二)优化电气工程设计中的接地设计

在进行电气工程的设计时,通常需要结合多个领域的各种形式的电气学知识,所以说,电气工程设计是一个极具复杂性的设计过程。而在整个电气实际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进行接地系统的设计工作。现阶段,接地系统已经成为了我国电气工程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一个重大难点。随着工程建设结构的不断优化,工程建设进一步呈现出多样化的功能特征,这就使得电气工程的施工过程也变的越来越复杂,导致接地系统的布置也越来越困难。

(三)优化电气工程设计中的防雷设计

篇5

当前施工企业由于某些原因,致使成本核算工作存在一定问题,扰乱了正常的会计工作和经济秩序,这些问题成为当前制约施工企业持续发展,是当前施工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近年来施工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对其重点表现进行措施改进,以提升施工企业行业竞争力。

一、当前施工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1 成本管理意识淡薄,重产值轻成本

市场竞争压力的沉重,迫使企业管理者目光狭隘,无力顾及优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水平,把精力都投入到揽工程、抓产值中,而不惜赔本中标,垫资施工,使企业负伤沉重经济负担,企业生存艰难。还有某些企业由于工程款拖欠,陷入资金泥潭,为使企业生存,不得不向银行申请流动资金贷款,背上沉重利息负担。这些问题都是由于企业管理者成本意识薄弱,重产值轻成本的管理意识所造成。如长期如此,企业经济效益就难以提升,从而失去生命力。

2 成本核算工作不健全,核算缺乏精确

目前施工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成本核算混乱问题,如劳动、物资、动力消耗、设备维修,项目投资与账实不符,不能如实反映企业具体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往往是单一数值统计或简单文字说明及收支二线,缺乏对费用进行量化考核,无法实现成本的全过程控制。致使投资项目、基建设施投资盲目性较大,资源闲置浪费严重,有效利用率低下,财务分析不科学,未按实事求是进行分析,不能为财务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等等。这些成本核算的弊端,极大程度误导了财务收支划分不清,成本各项费用分布不合理,致使上级部门在决策中信息失真,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3 财务人员素质不高,核算缺乏监督性

近年来,施工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虽然有很大提升,但各院校毕业的财务人员仍在文化程度与业务素质方面还有极大的潜力未被挖掘出来,能力水平依然有限。由于财务工作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加之某些陈旧的财务问题,致使财务人员对本职工作界定不清、缺少改革创新精神及精益求精的业务责任心,易出现本职业务熟练但素质缺乏的不平衡现象,具体表现在成本核算与预算U径不一致,成本预测、成本核算、成本分析等系列的成本管理缺乏监督性,核算工作难以有效推行。

二、施工企业成本核算工作的改进措施

以上问题,多表现成本意识薄弱,在进行核算工作时的不细致、不规范,编制报表只按经验比例进行分解,达不到成本管理目的,因此,针对以上状况,应加以改进。

1 更新观念,提高成本核算意识

企业管理者务必加强对成本核算的认识,要认清成本管理是企业经营的核心,是企业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同时,施工企业要在行业竞争中持续发展,还要认清成本核算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内在要求,要达到优质、低耗、高盈利的战略目标,只有控制成本费用,降低成本支出。再次,企业管理者还要明白自身素质的提高,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也是使成本核算走向正规的一项重要工作。

2 提高财务核算人员业务素质

施工企业要加强对新进人员参加培训及进行职称考试评定,结合新形势变化需要,适时给予所有财务人员进行知识更新、技能更新,定期组织人员了解财务动态趋势,进行会计讲座、学术交流,以不断进行自身学习,强化业务技能。掌握成本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预算定额和各项费用取费标准,预算单价各项费用和财务成本核算的五项费用的对应关系等,这样一来才能归集报表准确无语,核算出真实的成本费用。

3 着重提高企业成本核算水平

篇6

近年来,随着高速公路全方位持续进步,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高速公路机电设备方面的发展,并且这些相关的机电设备装置直接影响着高速公路建设及管控和养护。再者说还充分降低了人员成本及创设了新的工作模式。因此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建设和管理及其养护一体化方面的研究是一项极为关键的工作。

一、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

1、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建设设备不统一

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建设及管理和养护等各方面工作均是需要一系列配套机电设备装置统一化进行施工,当下国内高速公路施工过程中各类机电设备装置颇多,并且均是良莠不齐且兼容性约束较大和各大施工企业都是不同的,以至于用在高速公路施工建设过程中的机电设备装置之间品牌及型号更是差异极大,导致施工期间的设备装置检修工作不能有序展开,同时也降低了检修效果及效率且增多了维护人员工资成本,关键是耽搁了施工工期以及维护项目的进行。

2、施工和管理人员之间技术水平相差偏大

国内高速公路施工及管理过程均是各个路段分配于好几个施工团队及单位共同展开,各个企业或单位之间分管一个施工路段,不过通常来讲各施工团队及单位或企业间的人员建设及管理水平差异偏大,导致工程进度不相同以致工程质量降低,这也严重制约着工程项目正常的竣工验收。着眼于国内当下的国情来讲,中国机电设备装置发展较晚及没有整套系统性较强的评价系统及指标,导致机电系统在高速公路中各个方面的使用不能充分统一化,还有就是诸多人员素质较低且对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建设和管理及养护等方面更是不利,诸多优秀的管理人员通常很难找到较为公正的衡量标准,有些工程建设中很难发现施工及管理方面的各类问题。高水平公路建设通常都是需要专业知识较强及技能较强,在不同的施工团队里这些专业性技能人员往往技术水平偏低,这也就严重制约了高速公路有序运行。

3、正规化管理条款及明确的衡量标准

高速公路建设总是会涉及到各个方面,但是其间人员素质不统一,并且也没有较为明确的管理条款及衡量标准,这也就导致施工或者是在养护其间出现混乱状况,再加上公路建设和养护方面并未有定期日常护理对应内容及进程状况,导致高速公路不管是建设方面或者是管理、养护方面都有着极大的约束,以至于不能有序的进行之后的各项工作。

4、机电工程及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性

机电工程各项施工活动及诸多行业息息相关,比如土木及检测和电器,再加上照明和机械或者是计算机等各种行业,其各类技术涵盖面非常广泛,设计方案更是具备极强的系统性。高速公路工程的展开务必要促使各个方面均是协调着共同进行,若是有关部门协调不到位则会出现极度混乱的状况,出现界面协调诸多不良问题。施工中则机电工程极易和桥隧道预留埋及供配电和房建等相关工程界面出现纠纷。及房建工程工期交叉或者是施工现场重合及界面诸多的问题,因此展开更多的协调工作以便于确保返工及窝工等现象不会出现。

二、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建设和管理及其养护一体化策略

1、强化机电工程建设管理

高速公路建设中则务必要严格规范机电施工管理,紧抓每项工程各个细节标准及规范,促使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有效化。机电工程在施工之前务必要展开各项施工准备工作管理,应该按照相关合同中所核实机电装置要求及各类安装材料数量及质量等方面的要求。同时明确该类工程材料审核及检查,以便于防止未达标的材料混入。并且,严格加强机电工程施工中安装施工管理以及最终的验收管理,充分强化奖机制管理,不能让各个项目验收工作管理成为形式。

2、早期施工准备工作

务必要尽早确定机电工程管理机构和人员,并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初步设计文件了解。要强化调研力度,充分掌握设计单位的相关设计内容和工程进度,设计人员应该进入施工现场进行现场指导协助,认真的检查工程各类界面设计以便确保无缝及无遗漏连接。项目企业应尽早完成机电监理招标工作,并严格审核修改各类技术性文件,确保招标文件近似于施工图方面的水平。

3、协调管理机制及程序

通常机电工程所处界面问题关键是依赖于协调方法所展开的工作处理,这是可以分为设计及业主和施工企业与监理这几个方面。机电工程施工中务必要重视施工企业间所出现的各类纠纷。机电工程关键负责人应争取到项目领导对项目的支持,构建协调管理机制且把工作职责及界面进行合理明确的划分,以便于落实各项协调工作。

4、构建专项工程团队

某些极为紧迫的界面问题有时总是不能明确出各自之间的责任,再者就是相关的责任企业由于遇到困难,从而不能按时及按要求完成各项界面工程任务。这时则项目企业务必要分派专项施工团队进行问题处理,解决界面所出现的各项整改问题以确保机电工程可以依计划进行。界面的整改项目企业务必要严格依据界面处理程序展开。

5、缺陷责任期工作

监理工程人员要定期核查承包方所剩余的各项工程进展计划,并重视工程视察及对承包商剩余的某些工程计划提供有效的调节建议。重视已经完工的工程施工核查,并且详细的记录工程交付时间以及所存在的各项缺陷,加上证书的交接和签发等过程所存在的工程缺陷,这时要促使承包方对进行修复。

结束语

总而言之,机电工程建设及管理与养护可谓是高速公路的主要构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高速公路各个方面要求多发生着极大的改变,以便于确保现代化交通运输行业的正常运行。机电工程建设和管理及其养护一体化对高速公路建设是一项极为关键的工作,因此本文就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建设和管理及其养护一体化等进行了分析探讨,从而推进国内高速公路建设发展及技术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实永.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养护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简介[J].交通标准化,2014(8).

篇7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专业课程都需要通过适量的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根据我校关于本科培养方案指导思想的要求:以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为主,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和适应能力的教育,注重学生的知识、能力、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因此,应用型本科专业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应把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作为构建良好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和核心。

一、实践性教学体系建设

1.实验室建设

随着我校顺利升格为本科院校及我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的设置,提升电气自动化、电力系统的实验水平就迫在眉睫。但是众所周知,建设电力系统的相关实验室要求条件十分苛刻,加之所需的实验设备造价昂贵,而我院做为近几年刚刚升本的院校,争取上级有限的科研经费相对较为困难,导致对实验室建设的资金投入相对不足,实验条件相对有限,短期内难以满足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相关实验要求。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广开门路,通过其他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不断满足该专业相关的实验要求。

在学习和借鉴外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基础上,依据本校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我校现有的实验条件,我系对实验室建设做以下改进。

(1)构建实验平台,满足课程需求。通过学院的持续投资和我系教师的不懈努力,我系建立了具有层次化、综合性的系统实验平台——电力系统综合实验室,该平台是对“电力系统分析”、“发电厂及变电站电气部分”、“供电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电力系统自动装置”、“电力系统微机保护”及“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技术”等主要专业课程实践实验环节的系统整合。在此平台上,不仅能满足本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实验和综合实验的要求,还能使学生自主完成相关课程设计。

(2)依托仿真技术,调动学生兴趣。在课程中推广和运用仿真实验手段,实现仿真实验与相关课程的有机结合。教师在讲授专业课时,有选择的向学生介绍ANSYS、PSPICE、MATLAB等仿真软件以及应用组态王软件,并且通过较多实例的仿真讲解,使学生对该专业课有更深入的理解和应用,同时要求学生对该课程的实验内容预先进行仿真。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对该课程有更加全面的掌握。

(3)完善互动平台,提升教学效率。我们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广泛收集网络上丰富的实验环节资源,建立完善了相关课程的网络实验室。如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教学网站上,增加了微机继电保护等教学、实验内容,搭建了师生互动平台,以此弥补实验教学时间的不足。教师的教学效率得以大大提升,也为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实验创造了便利条件真正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教学互动和沟通交流。

(4)建立合作关系,拓宽实验领域。洛阳作为河南乃至全国有影响的重工业基地,本地众多的大中型工业企业也希望通过加强与科研院所的沟通联系来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通过洛阳市政府的牵线搭桥,我们结合自身的学科优势和人才资源,近年来先后与黄河同力水泥有限公司、洛阳供电公司、龙羽电气等单位签订了校外实习合作单位协议,不断加强合作交流。我校每年都选送大批学生到相关企业,在其生产实验室内进行实践活动:如在龙羽电气有限公司进行的《高低压电器》实验,在黄河同力水泥有限公司进行的《工厂供电》实验,在庞屯变电站进行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实验等等。这样既解决了我们的有关实践难题,又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5)引入科研项目,注重实践培养。实践教学将由浅入深,由基础到综合将教师的科研内容和科研成果、工程实际问题等引入到实验教学中,把知识学习技能训练、能力培养等融合在一起,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提高教学效果。适时引入设置创新型实验项目,让学生及时了解实验新技术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掌握新实验技术的能力。此外,我校还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全国技术大赛,进一步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我校在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和“挑战杯”大赛中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2.实习基地建设

本专业现有两个实习基地,分别是电工实习2和模拟变电所。

“电工实习2”实习基地分为两个部分,学生要在两周时间内完成电机的拆装和控制柜的安装实训,该实习基地主要面向经过专业课程学习,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大三或大四学生进行,该实习项目侧重工程技术应用、重视实践环节的锻炼,具有较强的工程适应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很大帮助。该实习项目至今已培训过数千名学生,学生反映实习效果非常好。

模拟变电所主要由380V模拟10kV电压进线,由真实的高低压一次设备完成整个的工厂供配电以及控制过程。该变电所模拟工程气氛浓厚,学生可以在该变电所中得到较好的工程锻炼机会。

除了校内实习基地的进一步建设与完善,还需要继续加强与同力水泥、洛阳供电公司、龙羽电气等合作单位在科研、人才培养、校外实习基地等方面的合作。

3.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建设

专业课程设计建设的重点是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选择合理的课程设计题目。但是传统的课程设计题目大多较为单一,与具体的生产实际要求脱节较为严重,并且设计的标准也与工程规范相差甚远。因此,我院在具体的课程设计中,十分注重实践性和可操作性,要求选题与有关科研项目和相关企业紧密结合,如在工厂供电课程设计中,从企业得到第一手的详细资料,发给学生真学真练,使学生从中汲取更多的经验,既锻炼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增强了实际操作能力。

毕业设计作为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关键是要实现课题的真实性、知识的综合性和设计的创新性。近年来,随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多,教师数量和毕业设计课题数量相对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而用人单位也对新录用人员实际动手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我们在毕业设计课题的选择上,要求每位毕业生的毕业设计,或结合教师的科研项目,或结合企业的技术项目,或组织学生到外地公司和工厂开展毕业设计等工作尝试,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从2009届开始,我校就选送部分毕业生到龙羽电气和市内其他变电站进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专业师资人才队伍建设

如何培养建设一批高水平人才,是每个高等院校都面临的共同难题。这不仅要求每一位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具备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为此,我校积极做好人才的培养工作,把提升师资队伍的层次、优化师资队伍的结构、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工作。以两个专业研究方向为目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意教师进修提高,积极引进博士,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攻读在职博士学位,促进学术带头人后备力量的培养工作,从而形成一支整体水平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和科研型教师队伍。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措施来实现。

(1)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优化教师队伍的结构,不断增加师资队伍总量。

(2)加强专业带头人、课程负责人及骨干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明确其权利和义务,以激发教师积极向上的热情。

(3)充分培养和挖掘现有教师队伍的潜力,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一方面从企业引进工程技术人员,另一方面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

三、实践性教学教材建设

通过综合了解国内、省内其他院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实验方面等情况,发现近年来在实践教材特别是综合实验方面教材编写的不多。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以切实发挥实践性教学教材在教学、实验中的重要作用。

篇8

1.机电一体化的概述

我们所熟知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就是将微电子技术、电工电子技术、机械技术、传感器技术、接口技术、信息技术、信号变换技术等多种技术进行结合,并综合应用到实际中去的技术。它是将机械装置、电子设计和软件结合起来的系统总称。所以是自动化生产设备几乎就可以说成是机电一体化设备。

现代的工程机械正处于一个发展时期,引入机电一体化技术,使液压、机械和电子控制等技术有机的结合,极大的提高了工程机械的各项性能。

2.机电一体化发展状况和趋势

2.1机电一体化发展状况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初期阶段,指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这一时期,人们利用电子技术来简单的完善机械的产品和性能。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更加刺激了机械产品与电子技术的结合,军用技术在战后转为了民用,这对那时的经济恢复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为,在那时机电结合多是自发的行为,尚未达到一定的水平,固其结合还不能够得到广泛而深入的发展。

第二阶段是蓬勃发展的阶段,指在20世纪70~80年代,这一时期,随着计算机通信与控制技术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奠定了技术基础。微型计算机和大规模的集成电路迅速发展起来,这就为我们今后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第三阶段是向智能化迈进的新阶段,指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这一时期,通信与光学技术进入了机电一体化,细微的加工技术开始崭露头角,并出现了像微机电一体化和光电一体化这样的新分支。同时,因为人工智能、光纤及神经网络技术取得很大程度上的进步,也为机电一体化开辟的广阔的天地。通过对这些技术的研究,促使机电一体化逐步建立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2.2机电一体化发展的趋势

因为机电一体化是集电子、机械、光学、控制、信息、计算机等多学科的综合体,它的发展与进步是与技术的不断创新分不开的。所以,其主要发展方向如下:

①模块化

模块化是一项重要的工程。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种类比较多,研发具有标准接口产品单元是非常复杂的工作。如研发智能调速、动力及控制单元、完成典型操作的机械装置,可利用标准单元很快的开发出新产品,扩大生产规模。由于利益方面的冲突,很难制定国内和国际之间的标准,但是可以通过组建一些比较大的企业来逐渐形成统一。可以肯定的是,模块化将给机电一体化企业带来美好的前景。

②智能化

作为21世纪技术重要发展方向,智能化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如数控机床和机器人就是智能化重要的应用方面。我们使机电一体化产品能够具备与人完全相同的智能几乎是不大可能,但高性能的微处理器使产品赋有低级或人的部分智能,是完全可能且是生活生产中完全必要的。

③网络化

20世纪90年代,为网络化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就是计算机技术。它不但给科学技术、工业生产带来了发展,而且给政治、军事、教育乃至日常生活带来的巨大的变化。网络化已经将全球经济生产联系到了一起,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也将全球化。现场总线和局域网技术作为家用电器网络化已成为大势所趋,这样就可以享受各种高科技带来的便利。

④微型化

它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是机电一体化向微观领域发展的趋势。微型机电一体化产品体积小、能耗少、运动灵活的特点将在生物医药、军事等方面带来巨大的变革

⑤绿色化

随着人们意识的不断提高,保护资源环境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绿色产品在设计、生产制造、使用和销毁这一连串生命过程中,要符合特定的环境和健康要求。绿色化是具有很大的发展前途的。

⑥系统化

其表现特征就是系统体系进一步采用开放式和模式化的总线结构,还有就是通信功能加强。未来机电一体化产品会更加注重与人之间的关系。

3.机电一体化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

3.1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旋挖钻机上的运用

旋挖钻机是我国近几年来广泛采用的一种重要工程机械,其主要集中在大型的桩基础施工中。旋挖钻机因为施工时工艺较为复杂,且过程中要求的精度相对较高,所以就要引进自动化控制功能以提高施工时的精度和整体效率。其最常见的有两种功能:一种是钻孔工程自动回位功能,一种是钻桅自动调垂直功能。

3.2机电一体化中的遥控技术在工程机械上应用

随着工程机械功能的不断扩展,遥控技术被运用到了很多环境中。其很多时候是出于为了操作的便利和保护操作的人员。例如在水泥混凝土的泵车上就广泛的采用遥控技术,还有一些小型多功能的产品上也有应用到。

3.3机电一体化在路基机械设备中的应用

现今,机械化施工已成为道路建设的行业趋势,这就使我国道路修建事业向着现代化、专业化及规范化方向发展。路基工程机械化施工,就是通过合理选择施工时的机械,科学合理的完成工程作业。对路基机械化的重点就是要对设备进行机电一体化,做到机械化,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选用合适的设备充分发挥其效率,在施工时要确保技术和质量标准,做到配套机械和周围环境要协调一致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同时减少人员工作的强度等等。第二,确保机械的养护和维修,提高机械的完整度,在设备的管理中要拥有保养和维修计划,保证在机械生产期间能够高效的使用。把设备生产使用中的运转效率作为关注的重点,要使在设备故障出现时对机械的影响程度达到最小。在道路路基施工中要考虑到故障机械设备对整个工程的质量影响、维修费及其影响质量效果的程度比重。

以道路路基工程水泥混凝土搅拌设备为例,它就应用了先进的控制电子称量的系统,这就使其称量过程实现了现代化,出成品料的效率和精度得到了保证。在沥青混凝土摊铺机中应用了自动找平系统,这就使工程质量得到了很大程度上提高,同时在供料系统中引进超声波技术等,这些都有效的提高了沥青混凝土摊铺机的作业质量。还有我们所熟知的铲运机铲斗刀刃、推土机铲刀和平地机刮刀中都应用了电子控制系统,这样就使作业的精度和效率得到提高,有效降低了劳动的强度。总之,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道路路基机械设备中被广泛的应用,它也将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为道路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而作为设备的使用者和管理者,要能够顺应发展,学习和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参与到现代化工程建设中,为建设事业做出贡献。

4.结束语

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产品和装置中实现了机电一体化,这样就有利于实现整体的优化,提高了产品本身的质量和生产效率,缩短开发产品的准备周期,也加速了成果向商品的转化,这样就有利于推动各产业发生变革,随着对产品不断的研发和高精密仪器设备的生产,要求新一代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朝着智能化、系统化、微型化等方向发展,这样就可以为国家带来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杨光.浅析机电一体化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城市建设.2012年19期.

篇9

序言

自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在市场经济建设方面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各项产业和事业取得了进步和成效。电气自动化工程技术的发展要经历一个相对比较复杂过程,新技术革命时代的到来摒弃了电磁理论时期的一些弊端,为电气工程自动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代表了自动化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此篇文章针对其历史发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针对实质性情况和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和方法,并给出了合理化建议。作为有效推动工业发展和电气自动化建设的有效性提议,辅助我国电气工程发展建设水平更上一个新台阶。

1 电气工程发展建设过程简述

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工业,工业发展的速度,是一个国家科技进步和先进生产力的表现。也是国民经济整体发展的标志。电气工程自动化发展可以有效推动工业化进程,使之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因此,这关系到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进步和发展,并且是使得我国跻身于世界工业大国的必要条件。

电气工程从传统意义上讲属于工业化领域的范畴,新技术革命时代到来后,电气工程不再局限于电磁学理论时代的一些发展模式,而是跟随科技发展而不断进步提高。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日臻完善,代表了作为一个新体系发展的日益成熟。通过对发展历程的演变和改革,电气工程为工业化发展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并逐步延伸到其他领域内。电气工程目前涉猎到多个领域,其中商业是最主要的领域,同时也满足了商业发展的诸多要求。

2 电气自动化工程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电气自动化工程之所以能够发展,这与它脱离了桎梏其发展的不利条件有很大关系。但是目前的情况是,某些客观原因阻碍了电气自动化工程发展的速度。要想尽快发展我国的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建设进程,就要认识到这些问题存在的状况和根源,现就存在的一些问题列举如下:

2.1 密切关注电气工程自动化数据传输安全性问题

电气工程自动化要用到信息之间的相互传递,如何保证传递的安全性,就成为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伴随着电气工程自动化时代的到来,在对新时代工业化革命延续的基础之上,电气工程自动化已经在多个领域逐渐普及。目前涉及面最广的是商业服务领域。为此,解决好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局限性问题显得尤为重要。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成本高低,与数据传输中安全性问题密切关联。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非常值得研究和商榷的。

2.2 电气工程自动化相关工作效率有待提高

电气工程自动化对于工作效率的要求极高,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也受制于效率的高低快慢。如今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工作效率的快慢发展水平,电气工程技术就是要跟上时展的步伐,做到逐步提高工作效率。我们说电气工程自动化发展与企业效率是密切联系的,如果效率不能稳步提高,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又不能给出完善的解决方案,企业发展是必定要摇摆于成败之间。企业能够设计出最简便实用、最易懂的工作流程和方案,就能在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针对不同企业存在的差异问题,电气工程自动化应该引起高度重视,虽然企业之间往往因为差异性问题,导致了盈利能力的不同。但企业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获取价值最大化。

2.3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成本过高问题

我国电气自动化工程发展方向不清晰,导致它对于其他行业形成了惯性依赖。为此,在实际操作中,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只能通过运用技术特长和经验,加之当前的技术取得成果,设计出相应的方案。这一实施环节从某种程度了加大了企业成本,也造成经济资金投入量过大。电气自动化工程采用的技术手段因企业而异,为此,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发展速度和水平参差不齐,这也是电气自动化工程所要引起重视的。

3 电气自动化工程发展过程问题的相应措施建议

如今工业企业发展规模逐步壮大,工业作为社会发展的首要产业,离不开电气工程自动化行业的发展。其发展形式和束缚其发展的因素应该重点关注。只有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渐进改善,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的电气自动化工程才能立于世界不败之地。目前,就存在的问题写作者经过深刻分析,提出了几点意见和建议:

3.1 有效对接电气工程自动化基础数据,实性标准数据控制

电气工程自动化发展过程是一个曲折的过程,也是一个理性的过程。自动化数据的标准控制,可以完美呈现行业内外的有效对接。能够为信息的有效传递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来达到对接的通畅和顺利。通过减小工程开发耗时和降低工程费用,来保障对接的有序进行。

3.2 改变电气工程自动化对其他行业和产业的依赖

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在多个领域逐渐普及,涉及到商业服务业以及其他产业,但是通过在多个不同企业发展存在的差异性来看,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受到约束,成本过高,导致企业的发展受到一定阻碍。为此,企业电气工程技术人员针对遇到的相关问题,要提高攻关破难,与实际相联系,制定出合理有效并切合的电气工程方案。

第一,把握好运营的时间范围和运营成本高低,把控在企业的控制范围内。第二,通过电气工程自动化方案设计,对客户进行基础分析,确立要实施的目标。进而确定设计方案。此方案应该包含如何实施和运营的一系列步骤。第三,要提高商业意识,认识到客户的不同的需要以及商业化运作特点。改变电气工程自动化对其他行业和产业的依赖,降低企业因为运营成本过高而发展受到约束的问题。

3.3 构建电气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网络链接体系

构建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的公共计算机网络链接体系,能够起到资源有效配置的作用。企业设备控制的平台,和合理化的管理程序,都要通过资源配置和网络体系的健全来得以实施。通过运用公共计算机网络链接体系,能提高数据利用的便利性,推动企业的平稳有序发展,为信息交换的安全性提供可靠保障。

4 结尾语

电气工程自动化目前正逐步向多个领域扩展,它与工业化发展的进程相辅相成,是科学技术和现代市场经济的产物。其技术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作为一个成熟的网络体系,发展平台已经逐步形成。本篇文章经过综合研究分析,通过对电气自动化工程存在的问题进行的深入讨论,笔者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针对电气工程自动化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出了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在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突飞猛进的今天,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建设发展必定会成为一个有效健全的独立体系,这个体系在推动我国工业现代化方面起了主观能动作用,因此,实现电气自动化工程建设跨越式发展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8-0084-02

电工电子课程是高职非电类专业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它涉及知识面广,与实际结合比较紧密。基于此,以项目为导向的课程改革势在必行。经过一轮实践,笔者对项目的设计、项目与专业知识及技能的紧密度、项目与学生毕业后工作内容结合的紧密度进行了调查。

电工电子课程的项目设计

(一)以项目为导向的课程设计原则

以项目为导向课程设计的原则首先是项目内容能够涵盖一定量的知识点,项目能够涵盖机电行业涉及的电学知识点。其次,项目设计要实用、合理。项目能够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同时,也能够体现学生的职业素养。再次是项目考核要切实可行,建立完善的考核标准,能够切实反映学生所学的知识与技能。

(二)以项目为导向课程设计的实施

以项目为导向的课程设计包括教学内容的项目化、教学手段的多样化,考核方法的详细化。改革的宗旨是:理论以够用为主,强调实践动手能力。通过改革,学生应切实提高实践动手能力、提高职业素养,学生的成绩应能够反映所掌握的知识技能。

教学内容应根据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依据学生工作岗位定做,要将操作技能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可设计为直流电路参数测量、交流电路参数测量、安全用电、半导体、组合逻辑电路设计与分析、时序逻辑电路分析、电动机参数选择、电动机控制电路设计与接线、机床电气故障维修9个大项目。每个项目重在技能的培养和知识的融会贯通。

考核方法要多样化,让考核能够反映学生所学所得。对一个高职学生而言,知识很重要,技能更重要,因此,考核成绩要包括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各占40%,同时,学生的职业素养也很重要,应占20%。

以项目为导向的电工电子课程实践效果调研

为了使以项目为导向的电工电子课程改革更加贴近学生未来的就业岗位,更加接近企业对机电行业的职业技能要求,笔者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顶岗实习学生进行了调研。主要调研了在校学习专业知识与岗位技能结合的紧密度、课程内容设计两个大方面。

(一)对顶岗实习生的调研结果

第一,97%的被调查者认为课程改革有必要,只有3%的被调查者认为没有必要。由此可见,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深深感受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感受到了课程改革带来的好处。

第二,近90%的被调查者认为电方面的知识在目前的工作岗位上有一定的作用,只有10%的人认为没有用。由此可以看出,电学方面的知识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重要专业方向课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三,从事电方面工作的学生认为电气维修、电气控制是职业技能课程中重要的、与工作息息相关的,在以后的课程中要加强。调查数据如图1所示。

第四,被调查者认为电气工程师应该具备的素质与知识,排在前两位的是电气故障维修、电气图纸的绘制。因此,电气图纸的识读与绘制是在课程改革中要强调的内容。调查数据如图2所示。

第五,针对课改中设计的项目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机床电气故障维修、电动机控制电路设计与接线、组合逻辑电路分析、电路参数测量最有价值,这也是学生在工作岗位中常涉及的知识和技能。调查数据如表1所示。

第六,调查显示,65%的学生更愿意接受采用实训为主、讲练结合的方式授课。本课授课形式正是如此,实践证明,讲练结合,与实际项目相结合,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更容易掌握知识与技能。

(二)以项目为导向的电工电子课程改革方向

依据调研结果,我院将对电工电子课程内容、教授方法做进一步调整,以实现教学与企业工作的“零距离”。

第一,电工电子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课程改革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课改的方向要把握准确,学生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对未来就业举足轻重。我们的课改将依据电气工程师的岗位要求,以及三年后甚至很多年后的岗位需求进行调整。

第二,课改的项目要选择恰当,应既涵盖一定量的知识点和操作技能,又与公司实际项目结合,让学生能在真实环境下,积极探索新知识、新技能。课改项目要与时俱进,要与企业对学生的岗位需求相结合,要不断充实课堂教学内容。课改的项目将加强对机电设备的维护与维修方面知识与技能的训练,加强学生利用电子软件绘制电气图的能力。同时,课程项目要结合中德合作班级特点,结合博世汽车集团对机械工程师、电气工程师的要求进行修改,将企业的项目引入教学中。

第三,教学方法要多样化,教师不仅要能够滔滔不绝讲理论,还要会精心细致地指导学生提高实践技能。课堂教学也要讲练结合,讲中有练,练中带讲,突破死板的理论教学,将课堂搬到实训室去,让学生在实训中,在项目中学习知识与技能。

第四,课改需要高素质、高技能的教师队伍。教师实践能力不强是高职课程发展的“瓶颈”之一。当然,课改也是提高教师能力的契机,我们课程组的教师积极参加维修电工技师培训,已有多名教师具备技师资格,这对电工电子课程改革是一种推动。同时,课改需要与企业紧密合作,课题组多次派出教师到合作企业一线去,感受企业一线的电气工程师的岗位素质和要求。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只有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胜任能力,才能为学生实践能力提高拓展更大的空间。

电工电子课程是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专业方向课程之一。与课程改革匹配的师资力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都是我们日后不断研究和改进的方向,通过对顶岗实习学生的调研,我们更加明确了课程改革的方向和内容。

参考文献:

[1]陈朝晖.高职课程改革与教师胜任能力构建初探[J].价值工程,2010(11).

[2]严明良,文孟莉.“项目导入法”在电工电子教学中的运用[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1).

[3]莫文贞,等.电工电子实践评价的方法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8).

[4]王廷臣.基于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模式的高职课程改革与实践[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

[5]汤光华.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电工电子类课程建设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8(3).

[6]刘自华.浅谈高职电工电子类课程建设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素质的要求[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6).

篇11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涉及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电机电器技术,信息与网络控制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诸多领域,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机电结合,软硬件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元件与系统相结合,使学生获得电工电子、系统控制、电气控制、电力系统自动化、电气自动化装置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等领域的基本技能。

2、该专业培养具有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和相应的电气工程专业知识,具有解决电气工程技术分析与控制问题基本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为各行各业培养能够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技术应用、经济管理等领域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来源:文章屋网 )

篇12

【Abstract】 The revision of profess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programs, and adjusting the curriculum syste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What position is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in the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integration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In view of the doubt of this technology func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integration technology, and emphatically expounds the foundation supporting function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Key words】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integration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1 概述

机械制造技术是人类历史上发展最早的实用技术之一。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机械制造技术能真实反映一个国家的机械化水平,是机电一体化专业重要组成部分,是机电一体化专业在“设备自动化”和“机器换人”战略中的基础支撑。

1.1 机械制造技术概述

机械制造技术是实现产品设计、完成产品生产、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的共性技术和基础技术。机械制造技术是随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发展,最早可追溯至石器时代,再到纺纱、战争武器、运输工具、生产设备等等,都离不开机械制造技术,并随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而发展。20世纪70年代后,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系统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检测技术、伺服驱动技术的迅速发展,带来许多新技术、新工艺,带动机械制造技术产生质的飞跃,其正朝着自动化、精密化、敏捷化和可持续发展方向发展。

1.2 机电一体化技术概述

20世纪70年代,日本企业最早提出“机电一体化技术”慨念,即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结合应用。随着经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极大的促进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与创新。目前,机电一体化是一门融合多种技术的独立技术,其将计算机技术、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传感传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系统技术、伺服驱动技术等进行综合应用,使机械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模块化,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现在正向光机电一体化技术方向发展,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技术越来越成熟。

2 机械制造技术在机电一体化专业中的基础与支柱作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现代产业升级的大潮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东莞市政府主导的“机器换人”中需要大量的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人才。“机”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机械制造技术”即为这个“机”的最基础最主要的技术。那么,“机械制造技术”就顺其自然地成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必备的知识模块,是该专业三大支柱之一。

2.1 机械制造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的基础作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以“机与电”为核心知识模块的综合性强的专业。机电一体化在国外被称为Mechatronics,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人提出来的,是将英文Mechanics的前半部分和Electronics的后半部分结合在一起构成的一个新词,意思是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的有机结合。机电一体化技术又称为机械电子技术,是机械技术、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认识到这点,对于高职院校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建设很重要,帮助理清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主线,归纳提炼专业的核心能力,配置对应的理论与实践能力模块,分配各能力模块之合理的学时与学分的“黄金”比例,形成系统的专业课程体系,制定专业教学课程标准,让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学生不偏不移地朝着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方向前进。

2.2 机械制造技术在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支柱作用

若说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过程需要二条腿走路,那么,机械制造技术即为其中的一条腿。有了这条腿,能很好区别电气工程专业与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

(1)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岗位群与能力模块。在东莞及珠三角地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职业规划与能力要求如下:

主要就业单位:机电产品、设备制造或设计公司,家具、印刷、玩具、服装、手机等制造等设备生产公司。

主要就业部门:设计部门、工程部门、生产部门、维修部门或销售部门。

主要工作岗位:自动机或自动线操作员、机电设备维修与装调员、设备机械研发与改造员、电气工程人员、产品销售员。岗位与其对应的主要工作任务和职业证书要求分析如表1所示。

主要工作能力:专业能力、团队协作等社会能力、查阅资料等方法能力。

通过上面的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分析,可见“机械制造技术”的支柱作用。若将机电一体化系统比作一个“人”的话,那么机械制造技术就是要完成“人”骨架的构建。

(2)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岗位能力模块与课程体系如表2所示。

3 岗位能力中“机”知识的培养过程-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典型载体中“机械制造技术”的应用过程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最为典型的载体为自动化生产线,应用范围最为广泛。比如,世界品牌的“SWAROVSKI”包装盒制作的“自动化生产线”。它包含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各类知识模块,比如气动控制技术、机械技术(机械传动、机械连接等)、传感器应用技术、PLC控制和组网技术、步进电机位置控制技术,以及和变频器技术等。以此为例,以下展现“机”知识的培养过程,看到“机械制造技术”的功劳与作用如图1所示。

包装盒生产线主要包括主要包含了四个工作站,每一个站是包装盒制作中“折盒”的一道工序。下面以一个工作站为例,展现“机械制造技术”在整个设备生产中的作用。

要完成该工作站的设计、制造,必须熟练掌握机械制造技术。如加工气缸安装板,在完成安装板的零件设计后,见图2(安装板简图),应按以下步骤进行加工:如表3所示。

(1)零件图分析。由零件图获取毛坯尺寸、零件主要特征、技术要求等信息。(2)编制加工工艺卡。根据零件图获取的信息合理编制加工工艺卡。(3)准备工、量、刀具及毛坯材料。根据工艺卡要求准备。(4)编制工序卡。以工艺卡为依据,遵循机械加工规律,科学编制工序卡。(5)加工操作。遵循安全操作规程,依照工序卡对零件进行机械加工。

4 结语

要搞好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与教学,必须以正确的态度认识“机械制造技术”的重要位置。很好掌握一般机械或零件的加工工序及加工方法,更有助于设计生产机电一体化产品。

机械制造技术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中不可或缺!

参考文献

[1]唐方红,曾军华.基于职业资格鉴定的专业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以机电专业维修电工考证为例[J].科技创新导报,2015,15:136-137.

篇13

正是因为电气工程的发展,才有今天庞大的电力工业,人类才不可逆转地进入伟大的电气化时代。人类发展到任何时候也离不开能源,而能源是人类永恒的研究对象,而电能是利用最为方便的能源形式,以电能为研究对象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有着十分强大的生命力。

一、专业内容介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涉及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电机电器技术信息与网络控制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诸多领域,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专业范围主要包括电工基础理论、电气装备制造和应用、电力系统运行和控制三个部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基础性也决定了它具有很强的学科交叉和融合能力。

培养要求:该专业培养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的“高素质、强能力、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控制、计算机技术等方面较宽广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本专业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学生受到电工电子、信息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解决电气工程技术分析与控制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

主干学科: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电力拖动与控制、计算机技术(语言、软件基础、硬件基础、单片机等)、信号与系统、控制理论等。

电气工程一般分为电力系统和应用电子(也就是电力电子)。

二、专业发展前景

电气工程学科涉及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国防及人民生活等各领域,与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等学科交叉渗透,拓宽了电气工程学科的内涵与外延。随着科技的发展,电气工程的学科结构、研究领域、技术领域发生了很大变化。电气工程愈来愈多地应用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内涵也发展演变为强电和弱电结合、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结合、软件和硬件结合、元件和系统结合。例如“电气工程”和“电子技术”以及“控制科学”交叉融合产生了“电力电子技术”; “电气工程”与“材料科学”的交叉融合产生了“超导电工技术”和“纳米电工技术”; “ 电气工程”与“机械工程”及“计算机学科” 的交叉融合产生了“机电一体化”新学科,已形成了以“机械”为主体、电气工程和计算机控制为技术核心、“机械+电气+计算机”的有机融合,“机电一体化”技术实际上就是电气自动化技术高度发展的一个阶段的必然产物,它是电气自动化领域中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有机结合的一种高新技术,也可以说隶属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专业范畴。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电力成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的生产资料及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资料。当今,电气化水平的提高使得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电(用油的交通工具除外),我国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已接近20%,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的电气化水平也决定了电力数据具有大范围的覆盖性。有专家表示,电力工业的发展方向是智能电力系统,或者是坚强智能电网或者是智能电网。智能电力系统是实现电力工业发展价值特征的最有效途径,也是现代电力工业的发展方向,发展智能电力系统能够确保更安全、更经济、更绿色、更和谐,同时智能电力系统是一个广义的坚强智能电网,能够有效地破解未来发展的挑战。

三、专业应用与就业方向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几个方向:

电力系统、电气技术、应用电子技术、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机电器及其控制

1.电力系统方向

电力系统专业方向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中最具有优势和特色的专业方向,为国家级一类特色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培养从事高压电器设备设计、制造和运行维护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该专业方向依托电气工程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覆盖了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和电介质工程2个二级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电力系统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同时,该专业方向设置高电压绝缘技术和电气绝缘与电缆两个专业模块。

就业方向:可在电力设备制造行业从事高电压设备的设计、开发、生产和管理等工作,可在电力系统从事高压设备的运行维护方面的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就业于电业局、供电局、发电厂,也可在科研院所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2.电气技术方向

电气技术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个方向。该专业是重点专业,具有电气工程一级学位博士学位授予权,电气工程领域拥有博士后流动站,在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机与电气和电力电子与电力信息处理学科具有工学硕士授予权。

就业方向:电气技术方向主要培养电气测量与控制技术方面的高级电气工程技术人才,从事电参量和磁参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研究工作,以及电气技术自动化控制领域的装置与系统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工作。学位获得后,可在电气工程技术领域的企业、承担理论研究、技术开发、运行管理等技术工作,也可以在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从事研究与教学工作。

3.电机与电气方向

电机与电气学科在一体化电机的理论与技术方面,主要研究了步进电机、无刷直流电机、感应同步器等。在电机的电力电子驱动技术方面,研究了电动车、电机驱动系统的结构与控制策略,变频电源谐波抑制技术。在高环境、高可靠电机与电器方面,研究了高环境电器可靠性理论与技术航天电器的理论与技术、卫星姿控用飞轮的可靠性设计。在新型电磁机构的理论与应用方面,研究了特种电机、磁性流体密封、旋转轴的在线平衡、电磁成型技术。其中在步进电机和无刷直流电机等特种电机及航天电器方面具有较大的影响。

就业方向:可在电力、电子、通信、机械、交通、建筑等行业从事电子领域的研究、设计、开发、运行及管理等工作,也可以在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从事研究与教学工作。

4.应用电子技术方向

应用电子技术方向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个特色专业方向,特点是电气与电子兼备,电力电子与信息电子相融。培养从事电气工程、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信号变换与处理等方面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