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大学智慧课堂教学

大学智慧课堂教学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8 10:31:0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大学智慧课堂教学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大学智慧课堂教学

篇1

在开展智慧课堂互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保证课堂的智能化和互动方式的合理性。当前,我国很多大学院校在开展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都会使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就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来说,多媒体教学模式主要有传统网络、台式计算机及投影仪等。这些教学设备能够通过将教学内容音频化及图像化让学生对其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教师也注重课堂互动形式,针对某个教学切入点让学生进行讨论,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但是我国当前的这种课堂形式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满足智慧课堂的构建要求。智慧课堂互动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信息技术,通过人工智能、云计算及无线网络等形式创建信息化来体现更强的课堂互动教学形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拥有自己的移动终端设备,对自己想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选择,同时,还能够与教师及同学进行在线交流。这种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通过个性化的学习进行更好的学业诊断,也能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调整,对于增强大学英语教学效率有较大的作用。智慧课堂教学要求教??在教学过程中以培养智慧型人才为目标,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扩展,使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构建大学英语智慧课堂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资源结合的方式,为学生创造优良的学习环境,改进教学方法。

二、大学英语智慧课堂互动教学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开展智慧课堂互动教学,能够使得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使其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很多大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无法透过现象看本质,难以根据现有的问题发散自己的思维。而在开展智慧课堂互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能够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相互探讨,使其对问题进行合理的假设,进而对其进行解决。智慧课堂互动教学要求教师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但更需要学生自己主动探索和学习,增强自身的思考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

智慧课堂互动教学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虽然不能占据绝对的主体地位,但是还是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及分析。很多大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不会与同学及教师进行互动交流,导致智慧课堂教学难以施展。互动教学模式就要求教师以学生的兴趣为切入点,使得教学主题功能化和形式化。这样教师就能够利用智慧课堂教学要求中的信息技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升对大学英语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特长,使其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互动课堂的构建目的就是对学生的互动能力进行培养,大学英语教学主要是需要对实际生活和工作过程中需要用到的语法和形式等进行训练。教师可以通过对实际情境进行模拟的方式调动学生的互动积极性,使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感受,增强智慧课堂互动教学的作用。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当前,很多教学模式都是对传统教学的突破,在应用智慧课堂互动模式开展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能够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在利用智慧课堂开展教学时,教师需要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还需要开展研究性探讨。这种教学模式是传统教学中很难实施的,因此,在这种新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调整自己的思维模式,对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且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及总结方式。大学英语智慧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开展相对来说比较开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表现出自己的多样化个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突破性思维有较大的帮助。

三、大学英语智慧课堂互动教学现状

就我国当前的大学智慧课堂互动教学来说,虽然很多学校已经相应教学改革的号召,对教学方式进行了改革,但是实际上,大学英语智慧课堂互动教学的实施不容乐观。智慧课堂的开展不仅要求教师具备新型的教学观念,还要求教师应用新时期的成果开展教学。同时,教师还需要具备较强的教学适应能力,能够与学生进行友好的沟通交流。但是很多教师自身在教学理念和模式上存在问题,教师的教学水平虽然大多经过专业认可,但是在实施教学手段的过程中还是难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求进行创新。教师在智慧课堂互动教学的过程中不具备较强的引导学生的能力和经验。其次,教师对智慧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使用的教学设备比较生疏,无法发挥现代化科学技术的教学效用。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习惯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有意识地与学生进行课堂互动,导致课堂教学氛围不活跃,不能体现智慧课堂互动教学价值。

四、大学英语智慧课堂中的互动教学模式构建策略

(一)创设语言情境

大学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能够针对学科特点创设相关的语言情境。在开展智慧课堂互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能够自主发挥,融入到语言情境中。首先,教师需要研究教材,通过对教材内容的熟悉,为学生的学习安排合理的知识结构。大学英语语言教学内容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实效性,学生需要通过语言学习培养自己对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具备多元化的特点,很多知识点之间具备一定的关联,因此,教师就需要对其进行网络空间组合,使得学生能够对问题进行多角度的思考。这种方式的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智慧课堂特点。同时,教师还需要在呈现新知识的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互动,使其能够将自己感受到的语言形式应用到学习情境中。

(二)创新教学形式

教学形式的创新是每个阶段在开展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都需要做好的工作。在大学英语智慧课堂互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使其能够按照课堂教学要求达到学习目标。教师可以举办英语演讲与辩论活动,让学生能够利用现有资源在演讲与辩论课程中展现自我,这也是一种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方式。智慧课堂互动教学与应试教育存在较大的区别,在现阶段的创新型课堂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获得的学习体验,使其在学习过程中提升自己的交流能力。教学形式的创新旨在为学生的口语及交际能力的培养提供平台,使得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三)借助现代化科技设备

智慧课堂互动教学就是以现代化设备作为教学基础的新型教学方式。大学英语教师需要合理应用现代化科技设备高效实现教学目标。比如:高校可以根据学校的发展状况,结合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打造“U校园”。“U校园”主要能够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用现代科技设备,通过云端与教师及同学进行在线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能够利用线上的方式对学生传授教学知识及技巧。“U校园”能够使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相结合,实现一站式多元化教学。这种智慧教育能够将线上线下教学内容及方式进行较好的结合,注重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的传授,还能够帮助学生处理相关数据,使其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获取更多的资源。

(四)增强对教学成果的检验

篇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1-0141-02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行和不断深入,现代信息技术已经逐步进入了课堂。化学课堂教学如何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是我们一直孜孜以求的目标,其中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促使课堂教学内容、方法的最优化,教学效果的最大化、高效化。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其教学功能,是提高实效的有效手段。“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信息技术能融声、音、形、像于一体,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它不但使教材内容变得易于理解和接受,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之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对培养观察能力、发展思维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说明合理、适时、准确地利用各种技术,就能充分利用教学时间,优化课堂教学,实现智慧教学,构建高效课堂。下面谈谈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直观激趣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特征,是学生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兴趣必然引起追求,兴趣是获得成功的动力,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力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如在“硝酸的性质”的教学过程中,播放玻尔保护诺贝尔奖章的动人事迹的录像,而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接着讲解该节内容,完后再让学生回答前面所提的问题,使其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释实际现象和解决具体问题,从而对学习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通过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知,这种新颖的学习形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增加了感知深度,培养起学习兴趣,进而可提高学习效率。

二、优化实验

1.增强实验的可见度,强化实验的演示效果。在化学演示实验中,有许多有气体放出、产生沉淀、发生变色现象的实验,这些实验如果只靠教师在试管中进行演示,常常是前排同学看现象、中间同学听现象、后面同学记现象。而利用投影仪或利用摄像探头实地摄影,然后再通过大屏幕电视,使演示装置得到放大,提高细微现象的可见度,实验现象一下子能使全班同学清晰地看见,使学生对实验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且印象深刻,经久难忘,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例如,演示“金属钠和水”的反应实验,利用投影仪,可改在方型投影试管中进行,向盛有滴加酚酞的水中,加入金属钠,学生可以在投影屏幕上清晰地观察到“浮、游、熔、消、红”等现象,实验效果明显提高。再如,利用数字技术——温度传感器演示“中和热”过程中温度的变化;pH传感器演示“N2和O2放电情况下生成NO随后产生NO2,溶于水溶液呈酸性”过程中pH的变化。

2.模拟有毒、有害物质的实验,减少污染。许多化学实验有毒,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果操作不当,就有可能发生意外事故。如氯气、一氧化碳的毒性是无法让学生感知的,这时可借助计算机设计三维动画片——小白鼠中毒死亡,告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谨防煤气中毒。

3.模拟化工生产过程。对一些化工生产过程,如接触法制硫酸,氨氧化法制硝酸等学生大多数未见过,缺乏感性认识。用多媒体计算机可形象、逼真地表现出每一步生产过程,对于各个环节也可反复演示或局部放大,达到加强感知,强化记忆的目的。

4.模拟化学反应过程。模拟无机或有机化学反应过程,使学生看到化学键的断裂和重新组合的过程。例如,“化学平衡”一节,采用三维动画模拟制作氮分子、氢分子、氨分子达到平衡的动画过程,通过画面动静结合的形式,直观形象地分析了化学平衡的动、定、变三大特征,使较为抽象的概念容易让学生理解,便于记忆。再如,乙醇与乙酸的酯化反应,通过动画模拟,使学生了解反应历程,加深理解。

需要指出的是: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利用计算机虽能模拟化学反应的过程、现象等,但必竟是一种模拟,因此,在教学中有条件可以做的化学实验决不能用计算机代替,必须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动画模拟

在中学教材中,许多抽象的理论、概念仅用书中的插图或者采用投影的静止图像,学生感到难于理解、记忆。如:“溶解过程”这个实验,学生只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去推测、想象微观离子的扩散和结晶2个过程,然后靠教师用语言表达这一过程,而采用计算机能形象、直观地表现溶解和结晶过程。

讲解“原电池”教学内容时,通过电流表指针的偏移可以观察到电流的产生,但电子流动和离子在溶液中的移动方向以及在两极上电子的得失情况是肉眼不能观察到的,此时用计算机演示“原电池反应”,可以直观形象地再现实验现象,微观模拟离子的变化、移动也可以一目了然地反映出来。

化学实验中的一些错误操作只能靠教师讲其错误的原因,以及错误操作可能带来的危害,却不能用实际操作加以证明,否则会造成危险。例如,氢气点燃前必须验纯。而电教媒体进入课堂,这种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用计算机动画模拟这些错误操作,它可将步骤分解、放慢,不仅把错误的原因演示清楚,而且可以渲染气氛,学生看后印象深刻,加深对错误原因的理解。

四、补充资料

在化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资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内知识,而且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化学能力。

运用计算机将大量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集中存放于其中,课堂教学不仅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而且也为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提供了大量的知识。另外,在教师教学课件中,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网址,便于学生在局域网或广域网上探索性收集信息、扩展视野,对于学生全面、深入理解知识都会起到重要作用。

五、快速反馈

电教媒体的大信息、大容量、省时、省力的优势是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知识总结和巩固训练等活动,若将预先写在投影胶片上的训练题适时投影,既省时、省力、便捷,有效地减轻师生负担,又加强了训练密度,提高效率。而且电化教学还能更好地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不同水平,既便于为基础差的学生补课,又使学得快的学生多学些东西,而且还增加了知识深度。

总之,信息技术的引入为化学教学注入了一种活性催化剂,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是化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由于其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笔者坚信,只要我们大家共同为之去努力、去开发、去研究的话,化学教学的明天会更加辉煌、更加灿烂!

参考文献:

篇3

课堂上,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可能会偏离预设的要求,答得不够正确或者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这时,教师就应及时引导,耐心启发,用改变提问角度的方式来理答,通过理答为学生指明正确的思考方向。

例如:在“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导入中,一位教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心中的分数。学生中有的画图,有的写文字,有的用分数,教师让学生把不一样的方法展示在黑板上,并问道:“大家觉得哪种表示方法好?”学生有的认为画图好,有的认为写成分数好。这时,教师没有立即评价学生的回答,而是巧妙地问道:“如果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学校的1000名学生,每个学生分到的苹果怎样表示?”画图的学生愣了一下,但为了坚持自己的方法,动笔开始画起来。而另一个学生则轻松地写了个分数就下去了。这时,一旁画图的学生实在画不下去了,扭过头来笑着对教师说:“老师,太麻烦了,还是写分数吧。”教师接着引入了新课的教学。

这是一节认识分数的起始课,当学生的回答出人意料时,教师没有对他画图的方法直接否定,而是通过巧妙的理答,让学生自己感悟到用分数表示的简洁和方便。这样的课堂处理不但保护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而且使学生获得了独特而深刻的学习体验。

二、推波助澜,生成精彩

有经验的教师通常把学生的回答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通过课堂理答,使其面临“心求通而未能,口欲言而弗达”的境地,从而解决问题,发展思维。

走进名师吴正宪老师的数学课堂,她那机智敏锐的课堂理答给我们做了典范。这是吴老师执教的“估算”一课,出示的问题是:“350位同学外出参观,有7辆车,每辆56个座位,估一估,够不够坐?”

生1:太够了!

吴:“太够了”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估的?

生1:把56个座位看成50个,共有350个。可实际每辆车有56个座位,所以太够了。

生2:我是“大估”的,把56看成60,也够了。

吴:有这么多方法,那么对于这个问题,你认为“小估”好还是“大估”好?

生:“小估”好,万一来的人多了,就可能不够。

吴:这位同学的“万一”是什么意思?能举个例子吗?

片段中,吴老师仅仅抓住“太够了”和“万一”,通过智慧地理答,逼近问题的实质,引发热烈的讨论,让学生体会到要恰当选择和运用估算方法。为学生不可预约的精彩推波助澜,激发了学生灵动的学习智慧。

三、抛砖引玉,拓展思维

学生的学习受生活经验和原有认知的影响较大,当他们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感到困惑、不知所措时,教师就应该抛砖引玉,做启发性的诱导,帮助学生拓展思维,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例如:在学习了田忌赛马的策略后,笔者设计了一个“抓小棒”的游戏:有10根小棒,同桌轮流抓,每次只能取1根或2根,取得最后一根为胜。题目一出,大家都兴致盎然地玩了起来,但问到“怎样才能确保获胜”时,热闹的场面一下子平静下来。显然,学生只限于玩而忽略了策略。为使学生既保持玩的热情,又能深入思考,笔者对学生说:“老师也想和大家比一比,谁来试试?”有三个学生来挑战,但都以失败而归。这时,学生对笔者佩服有加,笔者就问道:“你们知道为什么老师每次都能获胜吗?这其中可有奥秘哦,谁发现了?”一个男生站起来回答说:“先取1根的人,接下来要和对方凑成3,就能赢。”笔者心里暗暗高兴,这可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于是称赞道:“你观察得很仔细,也很会思考,你敢用这个方法接受大家的挑战吗?”他很自信地说:“可以。”这一次,学生已经不是因为好玩而玩,而是智慧地运用策略。类似的策略研究在后续学习中大受学生的喜爱。这节课的成功不仅在于学生学会了某项策略,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师的抛砖引玉,学生探索并发现了其中的策略,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篇4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3-0098

一、情景创设――精细的设计

开课伊始用幻灯片依次呈现喷泉等美丽的图片,学生欣赏后完成两个练习(练习题略)。

【赏析】让学生欣赏呈抛物线形状的图片以促进学生对已学知识(抛物线)的回忆。通过练习1让学生回忆二次函数的图象和顶点坐标与最值等知识,设计此题还提醒学生注意求解与函数有关的实际问题时不能离开取值范围这个条件,因为任何实际问题的取值范围都受现实条件的制约的,这为学习新知做好了知识上的铺垫,也为学习数学知识作了有益的方法铺垫。

二、发现问题――精彩的联系

【问题】(用多媒体展示)现给你长6m的铝合金材料。试问:

(1)你能用它制成一个矩形窗框吗?(2)怎样设计窗框的长与宽,窗框的透光面积最大?

【想一想】窗户中间加了一根横档后,试着解决同样的问题。

【赏析】通过问题1的求解,让同学们说出不同问题的解决方法与结果,然后比较谁的矩形面积最大,目的之一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为了引出想一想中的问题。学生通过此题的解决,会发现矩形的长、宽、面积都是不确定的,从而回想起常量与变量的概念,最值又与二次函数有关,进而联想到用二次函数知识去解决,而并不是教师告诉同学们用函数知识来解决.周长固定、要画一个面积最大的矩形,这个问题本身对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学生既感到好奇,又乐于探究它的结论,从而很自然地从复习旧知识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这看似简单枯燥且与学生理解有一定距离的数学问题,通过老师的介绍,让学生对教材中的生活实际问题有了更感性的认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种富有趣味性、知识性的精彩联系,非常切合此学段学生的求知心理,顿时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展示了授课教师不拘一格的教学特色。

三、解决问题――精诚的思想

幻灯片呈现教材例1:如图1,窗户边框的上部分是由4个全等扇形组成的半圆,下部分是矩形。如果制作一个窗户边框的材料的总长度为6米,那么如何设计这个窗户边框的尺寸,才能使窗户的透光面积最大(结果精确到0.01米)?此时,窗户的面积是多少?

【赏析】这是教材中的一个例题,授课教师以精准的语言和对教材的娴熟驾驭,把前面矩形的周长不变,变成一个实际问题,目的在于让学生体会其应用价值――我们要学有用的数学知识。学生在前面探究问题时,已经发现了面积不唯一,并急于找出最大的,而且要有理论依据,这样首先要建立函数模型,在选取变量时学生可能会有困难,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哪两个变量,就把其中的一个主要变量设为x,另一个设为y,其他变量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找等量关系,建立函数模型,实际问题还要考虑自变量取值范围,再画图象观察最值点,这样一步步突破难点,从而让学生在不断探究中悟出利用函数知识解决问题的一套思路和方法,而不是为了做题而做题,这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思想方法上的基础。并且在例题解决之后再次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方法,提炼思想,从中也体现了施教老师挖掘教材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如此设计也为突破难点起到了很有效的作用。

四、巩固应用――精妙的呈现

【尝试成功】如图2,在一面靠墙的空地上用长为24米的篱笆围成中间隔有两道篱笆的长方形花圃,设花圃的宽AB为x米,面积为S平方米。

(1)求S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及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2)当x取何值时所围成的花圃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

(3)若墙最大可用长度为8米,试求所围成花圃的最大面积。

【挑战自我】已知有一张边长为10cm的正三角形纸板,若要从中剪一个面积最大的矩形纸板,应怎样剪?最大面积为多少?

【赏析】本环节施教老师运用了教师讲解和学生练习的方法――讲练结合法,这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与手段。施教教师通过对学情的了解,在授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抛出“尝试成功”与“挑战自我”,可谓是精心至致。这两个练习一个是教材中的,另一个是教材所没有的,但这两个练习却是紧密相联的,都是研究面积的最大值,同样体现了函数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二个练习的设计也是充分利用学生生活背景,从知识的角度来看,求矩形面积也较容易,在尝试成功中设计了一个条件墙长8米来限制取值范围,目的在于告诉学生一个道理,数学不能脱离生活实际,估计大部分学生在求解时还会在顶点处找最值,导致错解,此时施教老师再次提醒学生通过画函数的图象来辅助观察、理解最值的实际意义,体会顶点与端点的不同作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做到数与形的完美结合。通过此题的有意训练,学生必然会对取值范围的意义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又为今后能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奠定了坚实的方法论上的基础。

五、小结升华――精心的思考

课堂小结环节,施教教师板书如下:

让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总结这节课的收获、利用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以及要注意的问题,体会科学就是生产力这句话的含义,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信心。

篇5

智慧课堂从一定意义上讲必须赖于一定的学科材料的有效甚至高效的呈现,对于物理学习材料的高度抽象性,其材料呈现的引人入胜,促使学生迈入生成智慧的课堂则显得尤其重要.我们都知道,物理课程的学习十分需要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以及学生与物理学习材料形成较为生动而又活泼的对话关系,这里最关键的问题应当是让学生有兴趣与学习材料进行对话.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一般说来对物理课程的兴趣还不是十分浓烈的,尤其涉猎到物理概念的极端抽象性以后,不少学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兴致骤于淡薄,也就谈不上自我生成课堂学习中的智慧了.因此,物理课程的教学必须着力思考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所以,在平时的物理课堂教学中,笔者总是极力思考材料呈现的利生性,让学生能从一接触材料就产生强烈的自我生成智慧的兴趣.因为一旦学生有了兴趣,学生生成物理课程学习的课堂智慧会变得简单而有趣.

2以探究为抓手促进学生自我发展智慧

我们都知道智慧是一种能力,就物理教学而言,是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认识、辩解、处理和发明创造的能力.而智慧并非是结果,它是学习过程中能力的体现,它应当永远都表现在学生学习探究物理的过程中,可以这样说,离开了探究去谈学生智慧的发展是毫无意义的,离开了探究学生的智慧也是根本不可能得以形成和发展的,所以促进学生的智慧自我发展必须赖于学生的有效甚至于高效探究.因此,在平时的物理课程教学中,笔者追求的是比较理想的过程教学,追求的是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让学生能够紧紧抓住教学材料,在教师创设的一定条件、环境、氛围下,永远以研究为主线去研究问题,在研究中发现问题,在发现中研究问题,周而复始地不断获取成果,循环往复地不断生成和发展智慧.应当说初中物理课程内容一般意义上讲显得比较刻板,学生的探究还比较缺乏自由发展的空间,这就需要我们认真考虑学生的可探究性.对于学生的可探究性就物理课程而言,笔者感到要有一定的策略,要善于整合资源,尤其是现代资源的优化.譬如我们要让学生去探究“声的现象”,

篇6

兴趣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催化剂,是学生主动参与的兴奋剂。在教学中,倘若教师能创设富有生活情趣的情境,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发学生好奇,唤起学习欲望,就能在不断的探索和思考中促进学生情感与智慧的勃发,使他们拥抱数学,体会快乐。

教学“认识小数”时,我注意融情于智、融情于理,以孩子不同生长时期的生活照片作为数学课的切入点,以不同成长阶段的不同身高为素材,让学生进入熟悉的情境,真实感知自己的身高变化,体会成长带来的快乐。学生由“情”入“智”,激发出智慧的火花,具体地认识分数、小数、带分数, 完成整数部分是0的纯小数到整数部分不是0的带小数的递推与整体构建,体现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环环紧扣。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我创设情境,吸引学生:以“一周有几天,一月有几周” 拉开序幕,来学习乘法口诀。这样,不仅有效结合了学生的生活背景与知识背景,而且迅速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兴趣盎然,怀着求知的欲望和愉悦的心情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与探究中。

二、回归生活,享受快乐数学

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它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数学课堂中,将数学知识渗透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之中,让学生明确感知数学的真实,进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灵活展现数学知识的运用,让学生感受数学的活力。让学生在生活——数学的互相作用中,丰富感官,提升认知,达到心智的统一。

教学“分类”一课时,在学生将铅笔按长短和有无橡皮头两种标准分类后,我及时追问: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其他的分法吗?一个简单的问题,将生活中的实际情况与本课所学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熟悉的现实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找到其他的答案。这样,既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又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看生活中的问题,满足了自我价值的体现。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我让学生在课前去收集关于人民币的知识。在课堂上,大家讨论、交流了收集的信息,了解到许多有关人民币的知识:人民币的种类、人民币的面值……在了解这些知识后,我设计了两项课后实践活动:(1)“超市大赢家”:让学生到超市去购物,选择一件商品的价格,并说说可以怎么付款;(2)“周日我做主”:准备10元钱,到菜场去买菜,学会计算应找回的钱数。这样的实践以回归生活为目的,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到数学的真谛,由“智”生“情”, 享受在生活中的快乐数学。

三、自主探究,体验快乐数学

篇7

新课标的颁发,我国基础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发展要求教育的价值取向作出相应的调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来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进一步学习动机等多方面就会变得十分相似”。这里所说的学习条件,就是指学生学习并达到掌握所学内容的必需的学习时间,给予个别指导和全新的学习机会等,“分层次教学”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这种“学习条件”和“必要的全新的学习机会”。

一、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

所谓分层次教学,即在班级团体教学中,依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学生学科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的实际出发,针对差异,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有区别地制出教学目标、教学要求,设计教学内容,控制教学进度,变换授课方式,创立评估体系,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整体素质,促进每个学生在最合适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求得最佳的发展。

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提出:“从解决教学任务的有效性和师生时间消费的合理性着眼,按照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选择和实施具体条件下最好的教学方案,以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取得尽可能大的效果。”分层教学法正是依据教学过程最优化原则,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要素进行优化,向课堂要效率,在安排教学内容、速度和方法上都符合不同层次学生实际学习的可能性,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效率,是全体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化发展。

二、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原则

1.启发性原则

实施分层次教学,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引导学生动脑动手,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一般不直接给出学生结论,要启发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尽量自己得出结论,发展智力,提高能力。

2.情感性原则

教师要以营造成功机会为核心来组织课堂教学,采取低起点、小步子、多训练、快反馈的方法。要把满腔热情倾注到教学上面,把全部的爱献给学生,不仅给予尖子生,也给予那些基础差的学生。只有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亲其师而信其道,师生情感交融,分层次教学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三、分层次教学的实施

1.学生的分层

分层次教学与分快慢班教学不同,它是在班级学生不变的前提下,根据学生个性心理特征、学习动机、兴趣、习惯、接受知识的能力和学习成绩等方面的情况将学生划分为三个层次:A层学生指学生基础知识相对较好,接受能力强,潜力大,为特长发展生。B层学生指学生知识基础尚可,需查漏补缺。在巩固知识的前提下,提高成绩,使之成为优秀生。C层学生指基础相对较差,即只要求学生把握教材,保证学习成绩逐步提高。

2.教学目标的分层

A层学生适用于发展目标,也可称应用理解目标。在他们全面完成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要求的基础上,教师要注意满足这部分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其潜能,要重要的是引导他们的综合应用知识,不断提高和发展其学习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B层学生适用于中层目标,也可称深入理解目标。鉴于该层次学生处在中间层,我们要重在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快地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较好地完成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所规定的要求。

C层学生适用于基础目标又可称识记和浅显理解目标。鉴于该层次学生的基础较差,应以基本完成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所规定的最基本的要求为主,降低难度。在分层次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激发其学习的兴趣,鼓励其点滴进步,以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教学过程的分层

教学过程的分层次是实施分层次教学的核心过程,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应从最低点起步,分类指导,异步分层要按每节课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综合要求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如对C层次的差生,教学内容宜低起点,有梯度,要照顾其最近发展区。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交流,调动双边活动的积极性是完成分层次教学的关键所在。在安排课时的时候,宜以B层次学习为基准,同时兼顾A、C两层次。课堂教学要始终遵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逐步上升的规则,要让A层次“吃得饱”,B层次“吃的好”,C层次“吃得了”。

4.作业指导分层

练习和作业是课堂教学反馈的形式之一。传统的作业布置方法即“一刀切”的做法显然是不符合因材施教以及分层次教学的原则的。根据分层次教学的要求,练习应设计成低、中、高三个层次,即采用基础题、提高题和综合题。基础题可以计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去做,只完成与教学相关的基础知识,重在知识的验证和记忆,保证学生能保质保量完成作业;提高题可以让中等程度的学生去做,侧重基础知识的熟练和知识灵活运用技能的提高;而综合题要让那些“吃不饱”的学生不断提高创造性思维和应变能力,从而满足旺盛的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

分层次教学由于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学生的双主体性,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中心,以学生的主体参与为途径,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目标,让学生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参与,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同等的参与和发展机会,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学生的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蓬勃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建荣.《实施分层教学探讨》.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5.

[2]课程教材研究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3月.

篇8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12-0033-02

一、微作业:自主课堂任务学习单

2016年12月22日,一冬日融融、梅香阵阵的日子,“新洲区数学翻转课堂巡礼”活动在我校举行。我上了一节翻转课堂展示课“积的变化规律”。

这节课的自主学习任务单已在课前发到学生手中,任务单上印有学习内容、目标与方法、学习任务等。学习任务又分课前检测、提升练习、合作探究几大类。合作探究既有计算题,也有填空题。根据同学们完成的情况,要求小组进行合作,写出小组的发现。最后,每一位学生要写出自己通过自学产生的困惑和建议。

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单上的学习任务,结合教育云“微课”资源的帮助,自主学习了这节数学课,通过“微课”学习和学习任务的完成,留下的困惑与建议留待课堂师生共同讨论和学习。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节课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丰富、有趣的数学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创造的兴趣,达到数学教学“高效、用趣”的目的。这深深地昭示着我们:依托“教育云”资源,打造智慧课堂无异于课堂教学的颠覆性革命。

二、微课堂:家长感兴趣的话题

家长会结束后,我脑海里还浮现着刚才与学生家长精彩互动的场景。

“张老师,我家袁睿上幼儿园时一回家就爱看动画片,现在一放学回家就迫不及待跟我介绍,今天数学课上又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袁睿的妈妈说。

“是啊!我们家陶乐乐一回家就说,今天数学课上玩了一个‘我到超市购物’的游戏,他当购物员,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还学会了付钱,可好玩啦!”陶乐乐的妈妈抢着说。

听了两位妈妈的话,我心中一喜,看来“教育云”的教育资源对学生的吸引力还蛮大呀!

我娴熟地打开“教育云”中的优课系统,顺势介绍说:“我运用优课制作了一个超市购物的课件,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以一个购物者的身份去购物。”

“哦,原来是这种像动画片一样的课件,激发了他的学习兴趣,难怪周六一大早韩森就吵着要跟他奶奶一起去菜场买菜,非要去体验一下购物的乐趣。”韩森的妈妈笑着说,“张老师,你每天都像这样制作一个‘动画片’,那该多麻烦、多辛苦呀!”

我笑着说:“在公共资源里面,每个教学内容都能找到很多的相关课件,我可以根据本班孩子的学习情况选择合适的课件‘拿来’教学。还可以把我制作的课件上传到资源库里,供其他老师选用,进行资源共享,这样既可以节约时间和成本,还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刘熠的妈妈向前挤了挤,凑过来说:“我们家熠熠也喜欢上数学课,他告诉我,他在数学课上摘苹果了,捉害虫了,还有送小鸟回家啦!”

“其实这些学生喜爱的数学游戏,都是上完新课后,我以不同的形式和层次设计的一些巩固的练习题、拓展创新题,只不过这些题目呈现的方式,比传统的作业题更具生动性和趣味性,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哦,难怪我听到几个家长都说,他们的孩子回家后都好喜欢做作业,特别是电脑上的电子作业,做得可起劲了,有时边做还边激动得跳脚。”黄涵的妈妈边说,还边模仿了一下跳跃的姿势。

看到她那滑稽的动作,我忍不住笑着说:“你说的电子作业是狸米学习里的同步练习,这是一款吸引学生眼球,又以游戏化的答题方式,再以闯关的形式激起学生的挑战欲望的系统。其实它还设计了一个双胞胎软件――狸米老师。”

我随手点开了狸米老师软件,“我可以通过狸米老师平台,清楚看到每个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及时做出反馈。”

“原来学生做得好不好,老师一目了然呀!难怪我家文迪做错题后,他一定会及时改正,还说有错不改,老师是不会给我点赞的。”王文迪的妈妈说。

“是的,我不仅可以看到孩子的错题改没改,还可以根据学生的错题统计情况表,分析出每一道错题的原因,发现学生的个性问题,或者查看共同错题就能找到本班的共性问题。有了这些清晰的反馈信息,再进行针对性地讲解,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我觉得现在高科技软件不仅能让孩子主动地做,还能让孩子自主地学。他算得又对又快,非要把计算的方法讲给他奶奶听,奶奶高兴得合不拢嘴,见人就说,康康可以当小老师啦!”

“饶康妈妈,翻转课堂――就是教师把教学微视频上传到‘教育云’空间,学生在空间的‘我的班级’中先自主学习,再在课堂上向老师和同学们讲解。这种模式不仅翻转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改变了课堂角色,还翻转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了学习习惯。”

听完我的介绍,家长们频频点头称赞。胡敏捷的妈妈握住我的手说:“张老师,难怪孩子们在数学课上学得开心、玩得快乐!我也要利用网络这个平台,搞好家校互动,为孩子提供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家长们纷纷赞同胡敏捷妈妈的想法。

三、微数学:别开生面的数学大讨论

“国际象棋的棋盘有64个格子,假如在第1格放1粒米,第2格放2粒米,第3格放4粒米,第4格放8粒米,……依次类推,每格的米粒数是上一格的两倍。计算总共需要多少粒米。”

国际象棋数大米的故事,吸引着很多数学爱好者,讨论这个问题,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一个国际大讨论,同学们兴趣盎然。

你听,一场别开生面的数学大讨论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你再也不会为选哪几位同学解答难题而难以取舍了,你也不必担心解题的时间太长耽误了正常的课堂教学,你甚至不用担心你的孩子太胆小而吓得忘了怎么表达和发言。

您相信吗?您只要坐在家里,打开手机,进入四(9)班的班级QQ群,就会欣赏到一个个精彩纷呈的视频故事,那“呆萌”的表情,那收放自如、激昂的声音,那诙谐的表演,都是你平时在课堂上欣赏不到的,因为这都是同学们在家里绝对放松的状态下录制的视频。

篇9

我们时常感叹那些特级教师课堂上的沉稳、睿智。为什么在名师的课堂学生总能兴趣盎然,思维活跃,语言闪现灵光?其实是教师智慧理答行为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在学生回答后的即时评价,课程专家崔允漷教授称之为“理答”,其实质是教学信息的传输与反馈。

数学是思维的科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般偏重问题的设计,既要考虑“含金量”,还要适当控制数量,对于发问后的理答常常预设较少。再加上理答也较难预设,因为它是师生之间的一种即兴互动行为,往往缺少深入思考的时间,表达的是最直接的感受,由此导致课堂上老师的不当理答屡屡出现,既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降低教学效率。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智慧理答,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放飞学生情感的翅膀,让课堂充满思维的张力呢?

一、转问,拓展思维广度

学生的数学学习受生活经验或原有知识基础影响较大。当新问题与旧经验产生冲突时,学生往往会迷失方向,做不出正确的判断。此时教师可以用改变提问角度的方式来理答,可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更广阔的空间。

在教学“用数对表示位置”一文时,当学生理解了图上的每一个位置都可以用一个数对表示,即初步体验“位置”与“数对”的一一对应关系后,教师提问:“是不是图上的每个点只能用整数对表示呢?”因为之前的学习都是围绕纵轴和横轴上的整数展开的,再加上受生活中座位编排的负迁移,学生非常肯定地说:“是的,不是整数对就找不到位置了。”老师说:“是呀,如果把我们的座位画成图,那么每个同学的位置只能用一个整数对来表示(课件呈现座位图并标有纵轴、横轴)。不过,如果我将图上的数稍作改动(将横轴上的2去掉,将原来的3改为2,其余各数做相应改动),现在,是不是这组同学就没有位置了呢,或者他们的位置就不能用数对表示了呢?”学生恍然大悟,原来图上的标记是人为的,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者字母等,位置图上的纵横交叉点可以用数对表示,其他平面上的每一个点都可以用唯一的一个数对表示。通过这样巧妙的理答,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又渗透了学生将要学习的内容。

一般情况下理答是不可预设的,需要教师随机应变。有时当学生的回答偏离轨道或出人意料时,教师要及时调整预案,改变问题角度,通过理答将学生的思维纳入正确的方向,促进学生有效思考。

二、追问,挖掘思维深度

有经验的教师通常把学生的回答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通过有效理答,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探讨,把学生思维的“平面思维”状态引向“立体思维”状态。

一位老师在教学“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时,出示例题情境:小芳已经看了一本书的3/5,小明已经看了这本书的4/9,谁看的页数多?在学生说出可用通分和化成小数比较的方法后,教师进一步引导,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度。师:“同学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用一种方法来比较大小。通分、化小数都可以把原来的分数变换成另一种可以比较的形式,我们可以称之为‘变通’的方法。除了这种变通后直接比较的方法,还有其他途径吗?试试看,比比哪一组想出的方法最多!”生:“我们是这样想的,假设原来这本书有90页,那么看了3/5也就是看了54页,看了4/9也就是看了40页,当然54页看得多了,所以3/5> 4/9 。”师:“能不能假设这本书原来有200,250,500……页呢?这些方法有什么共同点呢?”生:“这其实是‘假设法’,假设一个固定的数进行思考。”师:“真了不起!除了假设的方法,还能通过找中间数进行比较。想想看,这里找哪一个数进行比较呢?”生:“我想找1/2这个数。因为3/5>1/2,4/9<1/2,所以3/5>4/9。”师:“你怎么会想到1/2,而不是1/3或1/4呢? ”生:“如果用1/3,1/4的话,原来的两个分数都比它们大,就不能比较了。要找的数一定要在这两个分数中间。”师:“这两个分数大小的比较,可以‘变通’,可以假设,也可以引入中间数。可见,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样的,我们要学会多角度地考虑问题。”

三、探问,提高思维效度

篇10

“生活——物理——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充分说明了社会课程资源的重要性。对于广大农村学校,要把自身劣势转化为利用农村课程资源提高物理学科教学质量的优势和动力。由于课程资源开发者的自身因素,当前物理教材的编写、物理课程的设计多多少少有一种城市化倾向。对于广大贫困地区和经济薄弱学校,条件落后,课程资源特别是作为课程实施条件的资源相对不足,在需要较大经济、技术支持的课程资源方面没有优势。只要我们的施教者紧紧抓住农村课堂资源有着广泛的内涵和外延,将其身边丰富的农村资源开发和利用到物理教学中来,真正实现农村资源在物理教学中独到的价值和作用,我们就不会觉得农村学校课程资源缺乏,反而看到,农村学校处于社会课程资源的海洋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尤其是乡村文化、生产劳动、人际交往、生产工具、独特的自然环境、奇特的自然现象等社会资源,更贴近农村学生的生活。它们为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培养人文精神,提供了最佳的场景,也是物理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优质的社会课程资源。

二、将生活作为物理教学的第二课堂

生活处处皆物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作为农村学校,有其便利的社会条件和丰富的社会资源。农村课程资源是农村学生每天生活于其中的现实世界,看得见,摸得着,十分形象具体。学生可通过参观、勘察、调查、访问、讲座、讨论、实习等途径,使学生多接触社会,触摸、感受、体味周围现实世界,了解物理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关系,并在物理知识的学习中培养实践能力。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乡镇企业、村办工厂、林场、农业科技示范田等去参观、访问、调查,如农业工具中犁、耙、锄头、手扶收割机等的使用及其构造原理,操作起来也经济、简便、易行。农村社会中阅历丰富的长者,技术精湛的农业技术人员等,他们都能够在不同层面、多角度地为学生提供素材或见解,这些都是很好的具有多向性的教育资源。诸如水土、气候、植被以及综合环境等,都可成为学生学习、探究的内容和对象。如水土流失及保持、物理污染(噪声污染、热污染、污染、电磁污染等)的产生与防治的调查、研究,山区中对声的传播的体验等,这些方面与城市相比,农村学校具有明显的优势。再比如要求学生在学习了“能量”以后,调查社会和家庭能量的利用,并设计提高利用率、防止损耗的方案等,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与探究能力。在学习“杠杆的原理”以后,教师可结合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像门窗、压水井、称、天平、扁担等等,让学生直观、全面地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可要求学生用一些常见的材料,像木棍等,设计一些简单的工具,从而体会运用杠杆的便利。因此,运用农村课程资源来优化教学内容和过程,不但创造了教师丰富的教学情境,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而且绝大多数学生都有丰富的内容可谈,有利于引导学生将其所学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能力,更能提高学生特别是中等生、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三、从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11

摘要院传统的大学语文课堂教学始终围绕教材,强调对课程计划的忠诚实施,学生一直处于课堂教学的边沿,这是跟大学语文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相违背的。本文论述了以学生需求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差异性,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从大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施的各个方面构建教师、学生、文本之间新型的课堂关系。

关键词 院大学语文;课堂教学;学生

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是大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形式,也是非中文类大学生在结束了12 年中小学语文学习迈入大学课堂后使其语文素养继续得到巩固和发展的途径之一。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大学语文有着明确的教学任务,从总体上提高学生的文学水平、文化修养和人格素质;清晰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审美)、理解、评判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文化修养与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从这一点来看,大学语文的教学无论是从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来看,都没有背离教育教学的最根本点:促进受教育者个体特质的正常发挥,并使其朝着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方向展现,实现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与个体特质发展方向的一致,并为人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传统的大学语文课堂教学自始至终围绕教材,教材内容、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和说明始终是教师课堂教学不能逾越的鸿沟,并强调对课程计划的忠诚实施。这种教学体系和传统课程体系是相辅相成的。传统的课程体系把知识作为客观的外在,当作普遍存在的、让人掌握的客观真理,忽视作为个体独立存在的人的价值和意义,个人见解在给定的课程知识面前没有意义。这样的认识使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仅仅停留在“教教材”上,强调“教”,永远把学生视为“无知者”,以此来凸显教师作为“知识权威”的地位,而不是与学生一起探索“学生正在经历的一切”。这样的师生关系只是一种师承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教师是“知识权威”,学生自然成为“无知者”,二者之间永远不可能建立起真正的对话关系,当然也就无法超越教师和学生的有限视界,填平二者之间的鸿沟。这种知识客观化和科学化的追求必然是以牺牲个人知识因素为代价的,使学生一直处于课堂教学的边沿。“在传统的知识观念支配下,教学是从外部向学生灌输明确的知识,学生作为知识的容器无法将知识转变为自己的理智力量,因此也就无法从根本上导向对知识的发现与创新。学生主体性在知识建构中的缺席造成了恶劣的影响。教师与学生陷入被知识奴役的处境。这是极为不幸的事件,因为它从认识论意义上动摇着知识创新、民主建设和社会进步的根基。”

传统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既然始终围绕着教材,就绝对强调对课程计划的忠诚实施,让课堂以外的专家牵着教师走,教师不敢跨出教学参考书圈出的范围,于是教材中任意一点疑问都必须得有统一的标准答案,凡是不符合标准答案,但来源于学生个体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的答案都是错误的。教师不是自主的,学生同样不是自主的,那些敢于说出自己内心意愿的观点往往被教师打击,被同学嘲笑。学生学习知识变成了纯粹的认知活动,它与个体的情感、态度无关,学生身边的生活以及来自于生活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等都不能成为课堂内容的有机构成成分。

传统的大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实施和要实现的大学语文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真正发展是相背离的,方法不对,目标就无法实现。为了实现目标,重建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秩序,建立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大学语文课程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曾在所教的班级中做过一次调查,当问及学生他们理想的大学语文课堂应该是什么样的?全班46 名学生,有28 名学生期待在课堂上教师能留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和教师互动、能让自己上讲台去表达自己的看法,而不仅仅是一节课全由教师满堂灌。学生们认为:大学语文的课堂应该充满思想火花的碰撞,无论是教师的想法还是作者的情感,其实都具有个体不同的价值取向,学生们已经能够通过自己的对比分析,能够找寻到对于自己更有意义的那一点共鸣,并且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已能从中衍生出更为深刻的认识。这种认识是属于他们自己的,只要不违背生活常理,都是值得肯定的。学生的这些想法是值得尊重的,因为这也是精神独立的一种体现。学生在问卷中积极踊跃的表现说明他们多么希望在大学语文课堂教学得到尊重,希望语文课堂教学能始终围绕着他们,体现他们的需要,尊重他们的感受。从这点来看,改变课堂教学中传统的师从关系,其实也是学生对自身发展的需求。

这种需求就迫切要求我们必须对大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师和学生的地位重新审视,让教师和学生真正成为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两个主体,让知识、教师、学生三者之间变成一种对话关系,都获得自由言说的尊严和权力。只有这样,才能彰显大学语文教学对学生个体发展的重要性。

要让大学语文课堂教学转变成一种对话关系,它不仅指的是人与人的对话,还是人与文本的对话。在这种关系中,大学语文教材就只成了一种媒介,教师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按自己的理解与学生对话,学生也可以按自己的理解来自主构筑文本及课程的意义,这时学生获取的课程意义是在特定情境中对话的产物,绝非文本内容原封不动的照搬。

这种对话关系的建立,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改革传统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高效率地组织课堂教学,对学生评价方式的构建要符合个人发展价值,个性化的知识生成方式得到保障,始终保证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激励学生不断进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造型人才,从而使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度得以提高。

这种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新秩序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学习目标主动学习,发现问题。教师可以通过专题讲座,提出所研究、探讨的问题,并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将课堂交给学生,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的模式,也可以采用其他,让学生自由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充当十分重要的角色,在引导学生思考的时候仍要起到很大的影响作用,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引导而不是灌输,注重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去表达,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探讨、展示结果,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学生在相互交流、共同探讨中,能主动地思考多方面的意见,增强学生对含糊或复杂事情的关心和宽容度;学会专心地有礼貌的倾听,对不同意见形成新的理解,增加思维的灵活性;学生的想法和体验得到了尊重,他们成知识的共同创造者;学生变得心胸博大,并更容易理解他人,能够导致思想转变。

这种新型教学秩序的建立,也是一个逐步摸索的过程,学生在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尊重,教师在学生的成长中获得教学的灵感。有一位同事,她在给美术系的学生上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时,要求学生在对诗作作充分理解之后,拿起手中的画笔给这首诗配一幅画,教师并没有给出统一的评判标准,于是我们看到了一幅幅学生自己心中的春江花月夜。这些画作,不管是清丽还是繁复、空灵还是热闹、凄清还是温暖,既有文本设定的情境,也无不渗透了他们的个人知识和所有的生活经验、人生情感体验。这是学生和文本直接对话的结果,并按他们自己的理解来自主建构文本学习的意义。这种意义因为直接来至于学生自身经验,并且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情感的尊重,自己的价值权力获得理解,老师和书本不再是对自己的一种控制和灌输,这种经验就会变得相当愉悦,大学语文的课堂也就会越来越吸引人。

从上面的课堂实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新型的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是把‘过程与方法’和‘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同样重要的地位,承认过程本身不仅具有手段性价值,也具有目的性价值”,于教师同样要依赖教学设计、教学行为和一定的评价体系,体现大学语文课堂教学对大学生精神家园重建的重要意义。尽管在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索的过程中,都会面对难题,面对疑惑、挫折和失败,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结果可能收效甚微或者根本“一无所获”,但这符合教师和学生的学习、生存、成长、发展和创造的客观规律,也是必须经历的过程,具有真实的意义。

让学生回归到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中心,那就要求大学语文课程体系“贯彻自然、社会与自我有机统一的原则才可能实现整体的人的发展目标”。盂我们现在使用的大学语文教材从文本上体现了这一发展目标得以实现的可能。以徐中玉、齐森华主编的《大学语文》(第九版)为例,全书十二个章节、四个学文例话和一个附录。十二个章节从“仁者爱人”、“和而不同”、“胸怀天下”、“浩然正气”、“冰雪肝胆”、“洞明世事”、“以史为鉴”到“故园情深”、“礼赞爱情”、“关爱生命”、“亲和自然”再到“诗意人生”,每一个章节所选课文“兼顾文学性、艺术性、审美性、创新性乃至深刻的人生哲理,‘总目标乃在提高大学生的品格素质与人文精神’”。“大学生人文精神和品德素养的培养,可以贯穿于他们的学习过程中、日常生活言行中、阅读优秀作品内容的感受中,以及对各种社会关系的处理;贵在自觉得到启发,并在自然流露中显示出来”。四个学文例话是希望对学生阅读欣赏与写作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教材的编排既重视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也不忽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以学生的需要为中心,力求引导学生,使他们确立自觉、积极学习的态度”。“课文提示不求面面俱到,而以把握要点,有助于启发学生思考为目的;学生尽可各抒己见,对课文加以讨论。所出思考与练习题力求从实际出发,期望学生在阅读与写作中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不要求学生意见一致,以便在讨论中交流提高”。这本教材用一种整体主义的观点从三大关系上规划了大学语文课程的培养目标,“即学生与自我的关系(即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等)、学生与他人及社会的关系(即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他人服务等)、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即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等),致力于人的自然性、社会性和自主性的和谐健康发展,以培养人格统整的人”。余这套教材不再秉承功利主义的态度,而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提供支撑;不再把自然、社会、他人都当作可以利用的客观存在而加以操控和控制,不再把学生个体和自然、社会加以割裂与肢解,而是要促进个体与自然、社会之间关系的和谐统一,并最终促进了个体、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使个体与自然、社会构成一个和谐有机的整体。

以学生的需求为中心,是人们对教育教学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学生不再是被教育、被塑造的对象,从边沿回归到教育的中心,学习变成了学生个体有意义的探究行为,学习过程是学生基于自我意识、态度、兴趣、价值观的自我建构过程。学习不再是外在于学生的活动,而是学生的自主行为。

新的大学语文课堂教学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认同学生的多元差异性,认识到学生由于家庭经济、发展、性别、学习风格等的不同而形成个体差异,这种差异在班级中更多表现为多元化人格。因此不能再按统一的要求看待每一个学生,不再追求划一的教学目标,正视学生的差异,正视学生的主体人格。关心并重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最好的发展,教学真正为学生服务,真正体现教学的平等。

在这样的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真正学会关爱、理解、宽容;学会给予、等待、学分享;学会选择、激励、合作;最终学会创新。只有如此,教育才能从一种工具变成真正有价值的存在,学生不再继续形成过分依赖心理和听任权威,他们的自我不再完全受教师的肯定或否定约束。让教学走进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引导学生在他们熟悉的生活体验中发现自我,在感受现实生活意义的同时构筑起新的意义世界,同时引导并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指明方向,为学生进入教学中心搭建平台。

只有教学内容与学生不断发展的经验结合时,学生才能从课堂教学边沿回归到课堂教学的中心,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才有了意义。

参考文献:

篇12

大学生是党和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要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本文针对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进行论述。

1.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学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也是思想教育的主要渠道,课堂教学针对性强,容易开展,授课方式也越来越灵活,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上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课堂教学能针对大学生思想状况进行教学。目前,广大高校都开展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必须要学习的一门课,课堂教学针对性比较强,每个学校的学生整体素质都有所差别,课堂教学能针对大学生思想状况进行教育,针对学生特点开展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能引导大学生树立良好的理想信念,课堂教学能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课堂教学做好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再通过别的方式的教育就会更容易开展。

(2)课堂教学容易开展。这是课堂教学的一个特点,也正是这个特点,使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课堂教学能适当增加或者减少课程内容,对学生比较关注的问题可以适当增加讲课内容,开展有目的的教学,要把当代理念引入到教学内容中,用发展的理论武装当代大学生的头脑和思想。课堂教学能及时解决新时期面临的新问题,能紧密联系国内外形势和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教学,能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3)课堂教学能及时解决学生问题。课堂教学有老师的指导和讲解,对学生不懂的问题能及时与老师互动,及时解决学生问题,教学实效性很强。是培养学生热爱思考,勤于动脑的习惯,在培养大学生思想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2.如何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

(1)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育人为本,是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一定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不断加强、不断改进大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内容,不断丰富和充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政治课中,要强调德学并重、以德为先,将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建设等融为一体,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不断完善思想政治课堂教育的内容,使其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2)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教学方式不能一成不变,要尽量多采用一些先进的教学形式,做到教学形式不拘一格,思想政治课思想性很强,是人的观念的培养,容易让人感觉枯燥和空洞,开展多种方式教学能使课堂生动活泼,避免了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更容易吸引和感化大学生。要注重课堂方式创新,灵活利用现代化设施,改变单纯的授课方式,寓教于乐。例如针对授课内容,开展相应的主题活动,通过主题教学活动,利用生动多样的活动形式,能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激发学生爱国主义和社会责任意识,让大学生的思想潜移默化,形成优良的思想品德和理想信念。

(3)教学内容的多样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能仅仅停留在课本知识上,还要针对学生的特点来开展课堂教学,做到课堂内容多样化,合理的教学内容能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思想教育的效果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否合理, 所以在教学内容上,要做到多样但不失目标。要顾及大学生是实际需要,在思想政治课中开展课堂教育,避免依照课本内容灌输知识,生搬硬套,效果往往不好,实践证明,如果教学内容不符合学生心理和需求,学生积极性会大大降低,甚至产生厌烦厌学情绪,形成逆反心理,所以,不能忽视学生个体需要和兴趣,只有学生愿意接受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真正入脑入心。

(4)注重师生交流。一位名人说过,教育的核心是心灵的教育。教学目的就是净化人的心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要注重师生情感的交流和沟通,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是引导学生走出困难,走出误区的,教师要多与学生交流才能明白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知道学生的个人差异和内心需求,通过教师与大学生之间的互动沟通,能彼此分享各自的观念和想法,提高自身认识水平,做到思想真正内化,确保思想政治观念深入到学生内心。

结论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视课堂教学的重要性,适当开展课堂教学,同时也要采用方法,比如网络的作用、报纸杂志的作用等。要与时俱进地开展课堂思想政治教育,是课堂内容贴近大学生,贴近生活,不断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模式,更好地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营造一个良好的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氛围,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

篇13

本书具有“大背景、精遴选”,“宽视野、高格调”,“新构思、巧布局”几个鲜明的特点。

一、大背景,精遴选

本书基于当下课堂缺少“智慧”的现状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要求,遴选了当代十大中学语文名师。选择的标准兼顾两条:一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三次教育大变革中的代表人物;二是创立或倡导了“特色语文”并自成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名师。这些“特色语文”具有鲜明的个性化语文教学艺术风格和特点。

名师的智慧课堂教学思想(理念、模式、方法、特色)自成理论体系,成为智慧课堂教学艺术的内驱力。他们的智慧课堂教学艺术(因人而异,各具特色)是“教学智慧”的结晶,是“智慧语文”的珍奇。探索名师智慧课堂教学艺术,评析名师的经典教学课品,是深化课改的需要,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是名师成长的重要研究课题。

二、宽视野,高格调

本书研究视野宽阔,既不是笼统的研究教学艺术,也不是单一的研究教学智慧,而是将影响和制约教学智慧艺术的诸多因素整合起来进行考察,着眼于中学语文名师智慧课堂教学艺术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其思路包括这样几个层面:①将教学智慧研究纳入语文教学艺术研究;②将教学智慧研究纳入语文名师教学艺术研究;③将语文名师教学智慧研究纳入语文名师教学艺术研究。这就将一般层面上的课堂教学研究、教学艺术研究、教学智慧研究、智慧型教师培养研究等区分开来。

本书格调高雅,像一幅“淡妆浓抹总相宜”的中国长卷画,每位名师的智慧课堂教学艺术,具有独特的韵味,其个性化的“特色语文”是对“语文课程”的独到解读,蕴含丰富的“智慧课堂”教学思想,具有高超的“智慧课堂”教学艺术。

三、新构思,巧布局

本书构思新颖,由智慧型教师形象内涵入手探索名师教学智慧的生成艺术。智慧型教师的教育智慧是教育科学与艺术高度融合的产物,是教师探求教育教学规律基础上长期实践、感悟、反思的结果,也是教师教育理念、知识学养、情感与价值观、教育机智、教学风格等多方面素质高度个性化的综合体现。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