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老年医学的核心

老年医学的核心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8 10:31:1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老年医学的核心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老年医学的核心

篇1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037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4884-01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全身各个器官功能的减退,以及药物在体内代谢和清除能力降低,易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及麻醉后苏醒延迟,对于对老年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麻醉的诱导期,气管插管的刺激可引起血压增高、心率增快,威胁患者生命。为了探讨老年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手术有效的麻醉方法,对于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静脉复合麻醉进行了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1年月――2012年1月收治的老年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非心血管手术,心功能均为Ⅱ-Ⅲ级,全部行择期手术者74例,其中男42例,女32例;年龄60-85岁,体重55-85kg,肝肾功能正常,术前合并高血压和(或)冠心病。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手术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麻醉方法所有患者入室后开放上肢静脉通路,静脉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5ml/kg面罩吸氧,监测患者心率(HR)、心电图(ECG)、平均动脉压(MAP)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麻醉诱导观察组采用芬太尼1-2ug/kg、咪达唑仑005mg/kg、丙泊酚1-2mg/kg、罗库溴铵05mg/kg,气管插管后微量泵持续输注芬太尼003ug/kgmin、丙泊酚2mg/kg・h、罗库溴铵间断推注维持。对照组采用芬太尼1-2ug/kg、咪达唑仑005mg/kg、丙泊酚1-2mg/kg、罗库溴铵05mg/kg,气管插管后微量泵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2ug/kgmin、丙泊酚2mg/kg・h、罗库溴铵间断推注维持。麻醉期间若有低血压(MAP100次/min和(或)出现流泪视为麻醉过浅,给予相应的处理。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以及的清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心血管不良反应。

13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手术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组间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患者清醒时间观察组为(185±43)min,对照组为(85±42)min,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的阿片类镇痛药,全身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时对机体的刺激有很强烈的作用,常常引起心血管不良反应,表现为交感―垂体―肾上腺素皮质分泌增多,儿茶酚胺分泌增加,心血管系统产生正性作用,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虽然这种循环应激反应持续时间短暂,而老年患者多伴有重要脏器功能减退,围术期血流动力学较大的波动,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却具有潜在的致命性危险。理想的全麻诱导应具备神志消失迅速,全麻气管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无记忆。瑞芬太尼具有药效强,起效快,剂量易控制,术后恢复快,瑞芬太尼可抑制应激时儿茶酚胺类物质的释放[1]和芬太尼一样能减轻气管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而用于麻醉诱导[2],对全麻手术有相同的安全性[3]。在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气管插管、术中及术后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组间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能完全抑制气管插管、术中及术后引起的刺激,减轻心肌氧耗有利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值得注意的是芬太尼、瑞芬太尼引起心率、血压的变化都是一过性的[4-5],一般不需治疗,当出现严重低血压和心动过缓时,应给予麻黄碱,阿托品治疗。瑞芬太尼是人工合成的超短效能的阿片μ受体激动剂[6],其代谢不受肝、肾功能衰竭、假性胆碱酯酶缺乏的影响,受病人个体差异、身体状况影响也不大。不论静滴时间长短,其清除半衰期仅10min,停药后10min均能迅速清醒[7]而芬太尼作用时间比瑞芬太尼长因此术毕患者清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芬太尼组比瑞芬太尼组长。在本研究中术毕患者清醒时间观察组为(185±43)min,对照组为(85±42)min,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芬太尼对于老年患者不仅镇痛作用持续时间比瑞芬太尼长,术中加强监护保证心肌氧供是降低老年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围麻醉期风险的重要基础,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对老年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手术麻醉都是安全有效的。

参考文献

[1]Myre K,Raeder J,Rostrup M,et alCatecholamine release during laparoscopic fundoplication with high and low doses of remifentanil[J]Acta Anaesthesiol Scand,2003,47(3):267-273

[2]盛娅仪,徐振邦瑞芬太尼的药理学和临床应用[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1,20(2):142-146

[3]吴新民,叶铁虎,岳云,等国产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评价[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3,23:245-248

[4]Myre K,Raeder J,Rostrup M,et alCatecholamine release during laparoscopic fundop licarion withhigh and low doses of remifentanil[J]Acta Ananesthesiol Sccand,2003,47(3):267

篇2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心率变异;心率震荡;脉压

高血压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有着密切关系,心率变异(HRV)分析可作为反映自主神经对血压调节的无创性指标。HRV是反映交感、迷走神经张力及其平衡的一项重要指标,并且是预测猝死敏感性的独立因子〔1〕。心率震荡(HRT)是反映自主神经功能状况的又一心电生理学检测方法,主要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糖尿病等预后的预测。本研究选择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 HRT 和 HRV 各项指标参数之间的关系及其与脉压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73例老年性高血压患者均为2005年10月至2008年12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门诊或住院的患者,男性96 例,女性77例,年龄60~85〔平均(66.15 ±7.2)〕岁。所有患者均为初诊及停用降压药或影响心率药物3 d以上的高血压患者。排除继发性高血压、非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及外周大血管畸形等疾病。

1.2 方法

1.2.1 HRV分析 受检者实验前夜及当日禁饮咖啡、茶、酒,禁吸烟,并禁用影响心血管系统及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药物,保证睡眠,避免剧烈运动,实验前休息30 min。采用由欧洲心血管学会和北美起搏电生理学会共同组成的HRV专题委员会推荐方法及指标〔2〕,时间自第一日上午8:30~9:00至次日上午8:30~9:00,使用美林公司十二通道全信息24 h连续动态心电图记录,应用3.4版HRV分析系统对每个QRS波群进行识别标记,通过人机对话方式去除异常的RR间期,观察24 h平均RR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相邻RR间期大于50 ms的百分比(PNN50)、连续5分节段平均RR间期标准差(SDANN)、平均RR间期标准差指数(SDNNI)。

1.2.2 HRT的检测 12导联动态心电记录器记录患者心电信息,应用软件分析并通过人机对话去除心房颤动、伪差、干扰,经分析系统自动检出符合条件的室性期前收缩,且其数量为5~2 000次/24 h。有效室性期前收缩的入选条件:该室性期前收缩之前的心搏必须是一个正常的窦性心搏,且具有以下特征:QRS波形宽度120~160 ms,最小提早率为20%,并且期前收缩之后的代偿间期至少超过正常RR间期的20%,计算窦性HRT的初始值(TO)和震荡斜率值(TS)。TO代表室性期前收缩后窦性心律的加速,可用室性期前收缩后的前2个RR间期均值减去室性期前收缩前的2个RR间期的均值,两者之差再除以后者,正常值2.5 ms/RR间期。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方法。

2 结 果

TS与SDNNI、SDANN、PNN50、RMSSD及脉压相关,其中和PNN50的相关性最强(r=0.623,P

3 讨 论

HRV反映机体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状态,分为时域和频域分析法,两者均反映HRV的基本特征,实质是等效的。本文采用的时域指标中SDNNI主要反映交感神经活性,而rMSSD和PNN50反映副交感神经活性。窦性HRT是指单个室性期前收缩后窦性心率短暂的初期加速和紧随其后的减慢现象,是室性期前收缩所致的心排血量的变化引起压力反射的结果,它反映了迷走神经的反射功能。作为反映自主神经功能的心电学指标,窦性HRT对心血管死亡危险的预测价值已被临床证实。虽然HRT的发生机制尚未肯定,但认为与压力感受器的敏感性,即迷走神经的反应性有关,而HRV则主要反应心脏自主神经的张力大小,二者存在一定的相互联系同时又有互补功能。

本研究结果发现TS与SDNNI及脉压呈负相关,而与PNN50和rMSSD呈较强的正相关,TO与SDNNI、SDANN呈负相关,证实它们都代表了迷走神经传出状态〔3,4〕,同时还发现TO与脉压呈弱负相关,因此推测TO的产生是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共同作用的结果。SDNNI与TS、TO密切相关又相互独立的关系也说明了HRV和HRT指标的检测都可以对心脏自主神经状态进行评估,但HRV更倾向于反映外部环境及体外刺激引起的一系列生理性反射的变异〔5〕,相反,HRT指标只是对一次室性期前收缩的反应,是因极弱的内源性刺激触发的反射性调节的结果,这可以解释HRT对猝死高危患者的预测强于HRV指标。

本研究中作为HRT主要指标的TO与和反映HRV的SDNNI、PNN50都密切相关,但是与TO相关性最好的还是PNN50。PNN50反映心率的瞬时变化,是评价心迷走神经功能的敏感指标,因此PNN50与TO良好的相关性表明与HRT的异常与迷走神经功能变化密切相关。

本研究还发现脉压增宽与反映迷走神经张力的TO、TS相关,说明交感神经活性升高和迷走神经活性降低均是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的主要机制〔6,7〕。近年来有研究认为,宽脉压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8〕,提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脉压增大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受损明显,也就是说脉压增大可能与交感神经张力增强、迷走神经张力降低有较强的相关性。这可能也是脉压较大的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的原因之一。本结果提示在老年性高血压的降压治疗中通过抑制交感神经功能,可能明显降低脉压及血压,同时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减少靶器官的损害。

综上所述,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有显著的HRT及HRV的异常,而且HRT与HRV的密切相关,再次证明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存在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异常,证实高血压患者宽脉压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调节失调有关,特别与交感亢奋或相对亢奋有关。此外,HRT和HRV异常的程度与高血压患者是否一定存在相对不良的预后,将有待进一步研究与随访。

参考文献

1 Koizumi K,Terui N,Killai M.Effect of cardiac vagal and sympathetic nerve activity on heart rate in rhythmic fluctuations〔J〕.J Auton Ner Syst,1985;12(23):2519.

2 Task Force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and the North America Society of Pacing and Electrophysiology.Heart rate variability:standards of measurement,physiological interpretation and clinical use〔J〕. Circulation,1996;93(5):104365.

3 Wichterle D,Melenovsky V,Malik M.Mechanisms involved in heart rate turbulence〔J〕.Card Electrophysio Rev,2002;6(3):2626.

4 Lombardi F.Clinical implications of present physiological understanding of HRV components〔J〕.Card Electrophysio Rev,2002;6(3)2459.

5 Francis J,Watanabe MA,Schmidt G.Heart rate turbulence:a new predictor for risk of sudden cardiac death〔J〕.Ann Noninvasive Electrocardiol,2005;10(1);1029.

篇3

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会议曾公布一项引人关注的数据: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约有七成以上患者合并有抑郁、焦虑等心理症状,尤其老年人是当中的高发人群[1]。本文通过分析探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合并抑郁焦虑的现状及相关的处理措施,旨在探讨更加有效治疗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合并抑郁焦虑的方法,提高其治愈率。

资料与方法

2011年1~12月收治肢骨折后期膝关节僵硬患者56例,男31例(554%),女25例(446%);年龄59~92岁,平均683岁;其中冠心病6例,心律失常11例、高血压19例、心绞痛6例、心肌梗死3例,心脏神经症10例。将56例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经调整后,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轻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入选标准:①临床确诊为心血管疾病(临床症状表现为心悸、呼吸困难、紫绀、晕厥、疲劳等);②具有惊恐发作症状(临床表现为发病时有心悸、胸痛、窒息、濒死感等);③具有广泛性焦虑症状(临床表现为莫名的紧张不安和恐慌,同时有明显的植物神经症、运动性不安和肌肉紧张等表现),患者由于无法忍受和摆脱症状而感到痛苦;④惊恐发作症状和广泛性焦虑症状都不能用患者本身心脏疾病解释,且症状经镇静或安慰性治疗有效;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脑血管疾病、颈椎病、恶性肿瘤合并认知及感觉性、运动性语言功能障碍等生命垂危患者排除。

方法:医院的专业医师及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家庭状况及文化背景进行了解后,根据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利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所有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部分患者年纪较大、文化水平较低,应采用问答形式进行调查。然后根据SAS和SDS的评分结果,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和心理护理。对照组患者则给予日常护理。

观察指标:照组和观察组进行护理干预前后的焦虑和抑郁程度变化和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统计学处理:将资料数据输入电脑制作成Excel表格,采用SPSS130软件包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结果

治疗效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干预前的SAS和SDS评分都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的SAS和SDS评分都无显著性差异(P

焦虑量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心律失常发生率有显著性(P

讨论

心血管疾病合并焦虑症的临床症状表现为胸闷、气急、心悸、恶心、胃口差、头晕、慌张等负面情绪状态,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2]。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出现抑郁焦虑状态,有以下原因[3]:①患者一旦出现心血管问题便一知半解地评估自己的病情,过分关注从而引起抑郁焦虑。②某些医生专业知识不扎实或专业知识更新不够快,又或者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有意含糊病情,误导患者,使患者对病情了解不清楚,从而导致焦虑情绪。同时,有关文献表明,抑郁、焦虑可加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甚至有焦虑可诱发心血管疾病的说法。这是由于焦虑情绪可增加交感神经张力,致使儿茶酚胺过多地释放,从而导致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变弱,Q-T离散增加,因而使患者可能出现急性冠脉事件、致命性心律失常或猝死等严重不良影响。

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和对照组心理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和心律失常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

表2两组心理干预前后的心律失常

发生率比较[例(%)]

组别n干预前干预后观察组2819(67.86)11(39.29)对照组2821(75)19(67.86)

参考文献

篇4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医药行业的进步以及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再加上人们对爱伤观念的逐步重视,中老年脑溢血的术后治疗与护理备受关注。近年来就我国各大三甲医院的临床资料表明,在中老年脑溢血的术后进行有效地护理有助于调节患者的状态,使机体处于有利于实施手术的最佳身心状态[1]。现就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在我院参加临床护理工作一线护士90人以及90名相对应的中老年脑溢血病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全面的探究分析,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临床资料:在当今社会,在产科方面人们对护士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现就在我院进行术后护理的中老年脑溢血的病人9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人在孕期、病情 、年龄、产程及病症等普通情况在统计学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并均无其他并发症中老年脑溢血患者的基本资料如下:

组别 A组 B组n 50 40男 32 21女 18 19平均年龄 63.4士12.3 64.5士13.1护士年龄21~31岁,平均26. 35士5.24岁。工作年龄:2~ 6年,平均3. 45士2. 12年。所有护士进行统一管理,常规生活基本一致。

1.2方法:将90名护士以及90名相对应的中老年脑溢血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的分为两组,A组为精神护理和心理治疗组50例;B组为常规护理组40例。两组护士均给予产前基本护理培训,其中A组护士进行全面精神护理和心理治疗培训,针对患者当时的心理状态,采用有效的心理和精神护理,并对两组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分析;护理质量根据病人的满意度评判,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依次评为4、3、2、1分。每一个护士的专项病人调查报告,对相应护士的护理进行评分。将对照组和观察组病人的治疗效果及对护士的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

1.3 确定观察指标:按照精神护理和心理治疗的两种护理产生不良反应的多少,进而来确定两种护理模式对破宫产之间的线性联系。根据病人的满意度评判,对护理质量追踪其临床效果加以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对所记录到的数据进行进行统计学分析,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设a=0.05,规定P 0.05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 1两组中老年脑溢血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将90名护士对应的中老年脑溢血患者进行不良反应的观察与记录,其中A组为精神护理和心理治疗组,不良反应有8%;B组为常规护理组,不良反应有2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且有统计学差异,P

3讨论

篇5

【中图分类号】 R544.1;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010-01

MS是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也是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产生的共同途径,MS的发病原理主要是在糖脂代谢紊乱的基础上而产生IR,主要的临床症状常常表现为中心性肥胖,血压、血糖升高,脂质异常以及各种炎症症状,极易引发2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EH是MS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有的学者认为IR导致高血压发病的唯一危险因素,也有学者认为IR是联系EH和MS的共同因素。本文主要通过研究EH、MS和2型糖尿病患者的IR和CEH的关系,从而为临床上预防和治疗EH和2型糖尿病提供重要依据,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在2010年5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200例老年住院患者和住院体检健康老年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患者120例,女性患者80例,患者年龄均在60岁以上,年龄最大的有87岁,平均年龄为(70.2±5.6)岁,现将所有的老年住院患者按照病情分为EH组、MS组以及2型糖尿病组,并选择同年期的健康老年人作对照,其中EH组患者有75例,MS组患者有40例,2型糖尿病患者有35例,健康组有50例,健康组的老年人中有肥胖者,但均未发现有EH以及2型糖尿病等疾病。

1.2 方法

测量所有调查对象的身高、腰围、体重以及血压等基本情况,并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试验前应该保持空腹禁食8h,次日清晨采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FPG),并同步测定空腹血清抵抗素、TC、TG、空腹胰岛素(FINS),用氧化酶法测定血糖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抵抗素水平,利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TC、TG水平,用放免法测定胰岛素含量。

1.3 计算指标

体重指数(BMI)的计算公式:BMI=个人体重/升高(kg/m2);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计算公式:HOMA-IR= FPG(mmol/L)×FINS(mU/L)/22.5。

1.4 统计学处理

选用软件SPSS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计量数据均用x±s表示,用方差齐性来检验各组的计量资料,P

2 结果

EH组以及2型糖尿病组患者和健康组比较均存在IR现象,EH和MS组患者中肥胖者的IR较严重;MS组的体重指数(BMI)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高于健康组,EH组的TG、TG水平均高于健康组,但ISI水平降低,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3 讨论

IR是指胰岛素外周的靶组织对内源性或外源性的反应性和敏感性降低,导致正常剂量的胰岛素产生低于正常水平的生理反应,IR直接促进血管壁的生长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从而引发脂质和糖代谢发生紊乱,进而导致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冠心病等疾病。很多学者认为IR只是EH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有学者认为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2型糖尿病患者中发生原发性高血压也和IR有关。代谢综合征(MS)主要是以IR为核心而引起代谢紊乱性的综合性疾病,MS中的每一项代谢指标若发生异常都是导致发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患者一旦出现糖代谢异常,极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且MS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清抵抗素水平也明显升高。

本研究显示EH、MS以及2型糖尿病患者在空腹血糖正常时均已存在高胰岛素血症并存在IR,肥胖是IR的重要影响因素,肥胖可以通过IR作用机制从而引发EH和2型糖尿病等症状。根据李光伟的相关报道,IR是发生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共同因素,高血压是IR的早期表现,而IR的晚期主要表现为糖尿病和高血压引发的动脉硬化。本文研究表明,EH组以及2型糖尿病组患者和健康组比较均存在IR现象,EH和MS组患者中肥胖者的IR较严重;MS组的体重指数(BMI)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高于健康组,EH组的TG、TG水平均高于健康组,但ISI水平降低。表明高血压的发生和患者的年龄、HOMA-IR 、TG以及BMI等因素有关,但是随着高血压病情的不断加重,HOMA-IR 水平并没有明显变化,说明IR是发生高血压的基础因素。同时糖尿病患者的IR水平和肥胖有密切的联系。

综上所述,EH和2型糖尿病患者的IR和心血管CEH关系复杂,影响IR程度的因素有很多,可能是导致EH和MS发病的主要原因,而心血管CEH可能也有协同作用,两者相互影响,也可能是导致老年EH合并2型糖尿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参考文献

[1]胡坚,林展冀,赖诺昔利对原发性高血压胰岛素抵抗的影响[J].广东医学 2010,1 9(9):65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