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8 10:31:1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共青团的历史意义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通过认真学习的系列讲话,结合5年来在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团干部岗位上的工作经验,我的感悟是,团干部健康成长应当注重五个方面。
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的价值观
团干部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要“学理论、强党性、铸信仰”,要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积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二、要坚持学习提高能力锤炼本领
无论从事任何岗位,当务之急是学习本岗位最急需的规章制度、业务知识和工作流程,尽快进入角色。作为团干部首先要学习团务知识,我上任之初第一件事是抓团干部培训,带领基层团干部原原本本学习《团章》,共同学唱《团歌》,组织活动打出团旗,重要会议佩戴团徽,增强团干部的身份意识。总结为“学团章、唱团歌、打团旗、戴团徽”。同时作为团干部要特别注重锻炼口才,口不能言,无法做好上下沟通协调工作。企业共青团工作大多数为兼职,经费较少,可以说是一没人、二没钱、全靠一张嘴巴搞宣传,有好的语言表达和沟通协调能力对于做好共青团工作至关重要。
三、要谦逊包容做青年友不做青年“官”
“上善若水”水避高趋下是一种谦逊,奔流到海是一种追求,刚柔相济是一种能力,海纳百川是一种大度,水滴石穿是一种毅力,洗涤污淖是一种奉献。做人应该像水一样,至柔之中又有至刚、至净、能容、能大的胸襟和气度。团干部要向水一样低调谦逊包容,做青年友,不做青年“官”。不能因为自己是最年轻的干部而生出骄矜之气,从而使青年产生距离感不敢接近。要认识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气度,团结尽可能多的青年员工共同学习、进步和提高。
四、要有火一样的工作激情点燃青想
【摘要】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应该是积极而鲜明的,如何将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融入到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文中,笔者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历史 爱国主义教育
《历史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通过历史学习,培养学生“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逐步形成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历史学科连接过去、现在和将来。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轨迹在人们意识形态和知识系统中的反映,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应该是积极而鲜明的,如何将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融入到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几年来,我们在努力探索,寻找积极有效的方法,使爱国主义思想与历史教学相融合。
长期以来,中学历史教学只重视知识的教而忽视对学生的育,为了应付考试,获得好的分数,老师匆匆忙忙地讲,学生辛辛苦苦地记。在新课改的今天,主要强调的是素质教育,而不是应试教育,就是要求学生在掌握最基本的历史知识的同时,增强其纵向、横向知识的联系,以及知识的综合分析及综合运用的能力,同时增强学生自身的情感价值观及爱国主义思想,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好地将历史知识与爱国主义思想相融合。例如,在对学生讲解“”这一课题,首先要仔细讲解爆发的背景,让学生对当时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有所了解,并且让学生知道当时的中国为什么时时、事事都受到压制的原因,接着讲述为什么当时的学生走在了“”的前列,并得到所有爱国人士的支持,在所有中国人的努力下,“”取得了初步的胜利,并且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原因。在讲解了“”这一主题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我们现在每年的“五四青年节”就是为了纪念80多年前爆发的“”,也是在每一年的五月四日,要吸收一大批优秀的学生加入共青团组织。我们现在所说的优秀主要指的是在个方面都表现突出的学生,因为在和平年代,我们不需要学生流血而争取主权,只是希望通过对“五四”运动的讲解,让同学们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今天我们幸福的生活是革命先辈流血牺牲换来的,应该更加珍惜,同时,让学生树立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操。但是,从学生作业回馈的信息看,学生对爱国主义思想的理解是狭隘的,也就是基本上呈现同一个观点:通过好好学习,将来可以报效祖国。因此,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通过对中国及世界历史的讲解后,让学生懂得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国家发展到今天,是几代中国人不懈努力,用汗水和鲜血换来的,我们今天的学生应从中牢固树立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应更加努力为中国早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在以后的历史教学中,老师应更加注意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做到教与育相融合。
一、坚持“党建带团建、队建”的基本原则,把团建、队建工作纳入党的基础建设。
党建带团建、队建工作是党在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青少年工作领导的时代需求。在加强党的建设的同时加强团队的建设,不断增强团队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对于共青团、少先队更好的当好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每学年初,学校党支部召开团建、队建工作专门会议,研究如何经常深入团队组织、了解团队工作、指导团队组织抓好团队的组织建设工作,并由党支部委员、副校长王义学负责团建、队建工作。召开学校团委会、少先大队学生会换届选举大会,以严格、规范的程序选举产生新一届团队委委员、学生会委员,组建开拓进取的新一届团队委会学生会,使团队的工作面貌焕然一新。党支部将团队的组织建设作为党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对团队的工作经常提出新的思路和举措,深入学生、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经常对团队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为团建、队建出谋划策,给团队的工作指点迷津,将党建与团建、队建工作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以党建带团建、促队建。
二、明确“党建带团建、队建”工作思路,坚持德育为首的育人工作方针。
1、构建育人机制。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核心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学校——年级——班级——学生”、“政教处——共青团、少先队——学生干部——学生”、 政教处——班主任——生活老师——一体化分层负责的有效德育管理体系,建立一支合格的班主任队伍,要求全体教职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同时搞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环境建设,做到德育工作系列化、制度化、高效化,增强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家校通及时将学校活动和学生在校情况告诉家长,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学生状况调查表、有选择性的家访等方式,强化问题学生的帮教工作。
2、制定工作计划。
确立党支部书记总指导、党支部一名委员具体指导、团委书记自编自导的总体工作思路。每学年开学初,学校制订周密的党建带团建、队建的工作计划,并将其列入德育工作总体规划,校团委工作计划明确“党建带团建、队建”的内容与做法。坚持德育为首,提高团建、队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德育过程中,由管理为主转化为教育为主,把教育放到突出的位置。要做到“两个一样”,即学生的行为在校内校外一个样,毕业前与毕业后一个样。从而进一步让他们的思想和行为规范去影响社会上的其他人,推动社会文明的发展。
三、搞好“党建带团建、队建”系列活动,多方取得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
校党支部每学期要求团委、少先大队围绕学校德育工作目标,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分层次、按阶段推进,力争多方取得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
1、开展德育、文体系列活动
三月“学雷锋、树新风”活动,安全教育月活动;五月“五四”青年节歌咏比赛,励志演讲比赛;六月“六一国际儿童节”开展校级运动会;九月体育节、科技节;十月国庆节歌咏比赛、国庆征文、演讲比赛、文艺汇演;团委会、少先大队,发挥组织领导作用,各项活动由学生主持并参加。宏扬正气,凝聚正能量,锻炼学生能力,提升学校朝气与活力,活跃学校文化氛围。
2、提高班会课、团队活动课质量.
重视班会课、团队活动课质量,提高工作水平。学校规定一周1节班会课,2节团队活动课,排入课表,不得挪作它用。每次活动有计划、有检查,既调动班主任、团支部、少先队,班委会的积极性,也给更多的团员、少先队员,提供展示才华的空间。适时开辟团队课讲座,增进学生对党、团、队知识的了解。
3、坚持不懈抓学生养成教育
政教处、年级组组织团委、少先大队各级学生干部对全校纪律、卫生、仪容仪表开展经常性的检查、监督,及时总结并进行评比,促进学生的文明礼貌、行为习惯的养成。团委、少先队工作要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如早操、眼保健操管理,食堂纪律的维护,文明班级、文明寝室的创建,要处处体现学校主人翁的姿态。
4、发挥宣传阵地的作用
学校团委、少先队要办好校广播站,每天定时广播,办好学校宣传橱窗、宣传“晨光之星”事迹,展示学生书画作品,手工制作布贴画等。进行文明守纪安全宣传,各班团支部、少先队、班委会要办好班上黑板报、每两周定时更新。
5、不断提高学生自我管理水平
城市志愿者是指在赛会期间,在城市运行领域有特定服务岗位的志愿者,一般集中在城市志愿服务站点提供服务。城市志愿者工作是是“有特色、高水平”
奥运会志愿服务的重要依托和载体,是北京共青团组织在志愿服务理论和实践方面的重大创新,也是我们对奥运会的独特贡献。通过对已经完成的“春节服务周”、“五一服务周”公益实践活动的总结,实践充分证明,城市志愿者工作党政支持、社会需要、大众关注。这项工作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北京城市形象,代表着奥运筹办工作的水平。我们理解,城市志愿者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功能:
一是提供温馨的便民服务。城市志愿者提供的信息咨询、语言翻译、应急服务等三类基本服务功能,根据赛会期间市民和游客的客观需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特别是应急服务功能,既能为站点自身运行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又能延伸政府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手臂。同时,各站点根据自身实际,设计开发各类特色活动项目,注重细节建设,打造出不同的站点文化,能够让大家深切体会到志愿者温馨周到的服务。
二是营造热烈的志愿氛围。赛会期间,在赛会志愿服务如火如荼开展的同时,城市志愿服务也将吸引更多的市民参与其中,实现“场内场外同样精彩”。城市志愿服务更能体现出大众参与,具有更强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与市民和国内外游客的生活、休闲、娱乐、旅游更能紧密契合,有利于更广泛地引导大家关注奥运、支持奥运、参与奥运。
三是构建亮丽的城市景观。赛会期间,城市志愿服务站点根据“疏密有序、合理设置、和谐呼应、美观得体”原则和“点线面”有机结合的科学布局,与周边城市景观融为一体,充分发挥对美化城市景观锦上添花的作用。同时,站点设施具有民族风格、北京特色的设计,以及统一着装的志愿者的青春形象,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四是保留厚重的奥运遗产。城市志愿者工作更深远的历史意义在于广泛整合凝聚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志愿者资源,抓住奥运会志愿者工作的历史契机,为推动志愿服务事业科学长远发展注入更快、更强、更持久的动力。城市志愿者工作中探索出的信息管理平台、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以及锻炼出的志愿者队伍,都将转化为有形的或无形的奥运遗产,促进全市志愿服务事业实现新的跨越。
二、整合各方资源,认真做好奥运会城市志愿者招募工作
招募是做好城市志愿者工作的基础性环节,自6月18日城市志愿者招募工作启动以来,__团区委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本着“加强互动、增进合作”的原则和“全面动员、突出重点”的工作要求,认真整合区域资源,从多种渠道入手,做好城市志愿者招募工作。
一是做好体制内定向招募工作。充分发挥共青团的组织优势,专题召开各直属团组织负责人会议并下发相关文件,统一部署在全区各直属团组织中加大宣传力度,开展定向招募工作,广泛动员机关公务员、企事业单位职工、大中学生和社区居民报名参加城市志愿者。前期主要通过组织网上报名和团干部备案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扩大招募覆盖面,另一方面做好报名人员的调查摸底和统计分析,为下一步城市志愿者的培训和管理打好基础。近期又向各直属团组织发放EXCEL统计表,方便将定向招募人员向信息管理平台的集体导入。下一步,我们还要协调区文明乘车办、区交通支队等单位,将文明乘车监督员、交通协管员等人力资源整合到城市志愿者队伍中来。
二是做好面向社会公开招募工作。广泛开展城市志愿者招募宣传月活动,充分发挥西单地区人流量大、辐射效应广的特点,宣传城市志愿者通用政策和报名指南,并动员志愿者团队一天开展一项不同主题的特色宣传活动。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宣传咨询300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45000余份。在全区开展的“百场奥运志愿者暨文明观众培训宣讲活动”中,将城市志愿者的内涵、功能和招募方式作为宣讲内容之一,引导广大市民关注城市志愿者招募工作。正在着手设计印制具有__特色的城市志愿者招募宣传材料,通过向社会的广泛发放,进一步激发社会各方人士参与__城市志愿服务的热情。
三是做好赛会志愿者申请人的转化工作。__区目前有赛会志愿者申请人5000多名,90都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驻区中央部委、金融机构、医疗单位和高科技企业青年白领占很大比重。他们都是需要团结凝聚的宝贵的青年人才资源。目前,__团区委正加快进行首轮资格审查工作,同时征求每位申请人是否转化为城市志愿者。从统计来看,80以上申请人愿意转化为城市志愿者。在总结以往“春节服务周”、“五一服务周”公益实践活动经验的基础上,今后将按比例把赛会志愿者申请人分配到各直属团组织和城市
志愿者管理骨干所组织的团队,广泛开展城市志愿者培训、测试和公益实践活动,以此作为赛会志愿者选拔的依据和标准,并逐步强化区域、区属城市志愿者资源的互动和合作。
四是做好区域单位城市志愿者招募工作。根据__区驻区中央、市属单位多的区域特点,加强与驻区单位的联络沟通,统筹推进城市志愿者招募工作。依托“
区校共建”平台,召开“区校志愿者工作合作座谈会”,动员驻区和周边共建高校大学生志愿者资源集体导入到__区城市志愿者报名库,壮大__区城市志愿者队伍。强化和驻区中央部委、金融机构、医疗机构团组织的交流互动,动员驻区单位白领青年以集体报名的方式加入到__区城市志愿者队伍,目前已经与国家开发银行、西单商场等单位达成意向。加大城市志愿者招募工作在“两新”组织中的宣传力度,动员“两新”组织团员青年特别是来京务工青年群体加入城市志愿者队伍。
三、进一步做好城市志愿者招募工作的几点建议
在推进城市志愿者招募工作的过程中,通过与有关方面的交流互动,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有关建议如下:
一是建议进一步细化城市志愿者的激励保留政策。目前,城市志愿者通用政策中关于城市志愿者权利和激励保留的规定过于笼统,导致很多人对城市志愿者招募存在谨慎保守情绪。比如,赛会期间城市志愿者证件是否和赛会志愿者证件具有相同的效力,城市志愿者是否和赛会志愿者享有同样的受表彰权利,等等。很多高校团组织负责人担心,差别性的激励保留政策容易给学生造成不平等的感觉,影响其报名参加城市志愿者。建议进一步明确城市志愿者的激励保留政策,消除人们在城市志愿者报名及赛会志愿者申请人转化时的疑虑。
当前,新疆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正处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激情的时代,沸腾的事业强烈召唤着新疆青年投身这一火热的事业中来。现代化建设需要现代文化的引领,素有开风气之先的传统。新疆大开发,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倡导新疆青年的时代精神,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有深刻的历史意义。
“新疆青年的时代精神”概括为六个主题词,分别为:思想层面——感恩、自信、坚韧;行动层面——担当、拼搏、奉献。
其中“感恩”包括“新疆精神”中“爱国”、“感恩”、“互助”之意,“自信”包括“开放”之意,“坚韧”则是指新疆各族青年要心存理想、志存高远,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坚毅而富有韧性;“担当”则指各族青年要明确使命、肩负责任、勇于承担,“拼搏”含“进取”之意,“奉献”则是指各族青年要在推进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中,把青春、智慧和力量与时代目标、时代责任等联系起来,勇于奉献、甘于奉献。
“新疆青年的时代精神”一经提出,就在全疆青年中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我们石油青年更是积极踊跃参与到讨论和践行“新疆青年的时代精神”的行列中,投身岗位工作,用实际行动彰显出“新疆青年的时代精神”。我们始终相信“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西北石油青年就是要在这荒凉的大漠中铸就自己精彩的人生。感恩、自信、坚韧、担当、拼搏、奉献的精神就是我们不竭的动力源泉,我们全体西北石油青年为实现千万吨级大油气田的宏伟目标努力奋斗着。
实现千万吨级大油气田的宏伟目标,西北石油青年要心存感恩。“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一种境界和对理想信念的追求。“感恩”更是一种品德。当一个人懂得感恩时,便会将感恩化做一种充满爱意的行动,实践于生活中,回报到社会里。西北石油的青年们继承了先辈们用热血和生命换来的石油事业,我们将始终铭记“三光荣”精神,不断发扬“敢为人先、创新不止”的塔河精神,爱岗敬业,努力工作,用实际行动向前辈们证明:我们新一代的石油人一定会在祖国的石油史上谱写更加绚丽的篇章!我们要从感恩父母、感恩同学、感恩同事、感恩朋友做起,进而感恩石油前辈、感恩企业、感恩社会、感恩党、感恩我们伟大的祖国。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感恩石油企业,实现人生价值。
实现千万吨级大油气田的宏伟目标,西北石油青年要充满自信。“自信”是发自内心的自我肯定与相信。“自信”更是一种信念。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奋斗目标要求青年要充满自信。自信才会心胸宽广、自信才会包容理解。西北石油青年要以现代企业文化为引领,树立直面困难、迎难而上、后发赶超、科学跨越的自信心。石油青年要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要以开放自信的心态投身塔河油田的开发建设中,运用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深化“五小”活动,深入开展青工创新创效活动,为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我们要对企业的发展充满自信,对新疆社会的和谐稳定充满自信,对自己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时代中实现人生价值充满自信。
实现千万吨级大油气田的宏伟目标,西北石油青年要始终坚韧。“坚韧”是意志坚定,不屈不挠。“坚韧”更是一种品格。坚韧不拔的意志绝不是一朝一夕能得的,需要在千百件小事中持之以恒地磨炼。西北石油青年要心存理想、志存高远,在荒凉的沙漠中磨炼坚韧的意志,耐得住寂寞,经得起风沙,不畏惧严寒酷暑,不害怕危险隐患,练就过硬的本领,敢于拼搏,敢于超越,敢于奉献。把个人的荣辱得失与集体的利益紧密
系起来,把个人的成长与企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不怕挫折、不怕困难,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在建设千万吨级大油气田的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实现千万吨级大油气田的宏伟目标,西北石油青年要勇于担当。“担当”是一种追求,其实质就是实干。“担当”更是一种责任。我们常讲,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担当与实干共同铸就了当代青年的时代特征。在安全生产的第一线,需要我们青年奋勇担当;在争先创优的各项劳动竞赛中,需要我们青年奋勇担当;在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中,需要我们青年奋勇担当,勇挑重担。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青年文明号、青年突击队,就是我们用于担当的体现;青年五四奖章、青年岗位能手、技能标兵、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共青团干部,就是我们勇于担当的成果;我们要做青年的表率,争做时代的先锋,我们要在担当中成长,在担当中奋进!
实现千万吨级大油气田的宏伟目标,西北石油青年要敢于拼搏。“拼搏”是为了实现目标而做的一种不懈努力。“拼搏”更是一种精神境界。西北石油青年要以勇担重任、拼搏进取的锐气,以时不我待、敢为人先的精神,充分发挥青年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以敏锐的洞察力、高效的执行力、团队的合作力,高效圆满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不断加大勘探开发力度,努力争取新区突破,实现“塔河之外找塔河、塔河之下找塔河、提高采收力再造一个塔河”的三个塔河目标。我们西北石油青年要立足岗位拼搏,不畏艰难拼搏,放眼未来拼搏,在拼搏中成长,在拼搏中奋进!
实现千万吨级大油气田的宏伟目标,西北石油青年要甘于奉献。“奉献”是一种责任,是一种精神。“奉献”更是一种崇高的境界。石油事业的不断发展,塔河油田的不断发展,需要包括西北石油青年在内的全体石油人的奉献。曾经有人笑谈:“石油人是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其实这就是石油人真实的写照,我们作为石油人的子孙,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成为新一代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奋斗的西北石油青年!我们的青年志愿者们总会出现在应急抢险的第一线,总会出现在大型活动的各个角落,总会出现在爱心捐助的第一时间,总会出现在任何需要他们的地方……西北石油青年要把青春、智慧和力量都奉献给深爱的石油事业,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甘于奉献,激扬青春。当代西北石油青年要在奉献中托起时代责任,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在奉献中成长,在奉献中奋进!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其生源基本上是对口招生,而且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他们处在美育的断层,缺少美育的最起码知识。由于历史的原因和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很多学生在小学和初中教育中,认为音乐和美术可有可无,加之教育机构的不重视,有些学校根本不开设音乐美术课,即使开了,课时也非常少,难以达到美育的目的。再者职高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弱势群体,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大环境影响下,无力顾及学生其他方面的教育。因此,高职院校在学生生源素质上和其他综合性大学相比较, 有很大的差距,艺术教育上的先天不足,就可想而知了。
除了基础教育的先天不足外,部分高职院校过分强调客观上的因素,忽视了加强对学生的艺术教育,这也是当下学生艺术教育得不到重视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般认为,培养各类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高职院校,是“专才”教育,侧重的是职业性,突出的是岗位能力的训练,强调的是职业技能的培养。所以,不少高职院校在近几年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和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关心的是招生的数量和学校的规模,追求的是经济效益,注重的是专业知识的传授和操作技能的培养,强调的是毕业生的就业率,从而缺乏对艺术教育的统一规划和领导。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及师资的缺乏,使得艺术类选修课很难有计划地开展;很多学校艺术教育管理体制没有建立,艺术教育没有归口管理的部门,有的甚至还处于比较混乱的状态;不少地方存在着重视提高而忽视普及,重视部分艺术特长学生的活动而忽视全体学生的参与,重视推动艺术课外活动而忽视艺术课堂教学质量,重视艺术演出效果而忽视学生在艺术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提高等现象。
从近几年各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来看,尤其是在本科教育中,都不同程度的调整了艺术教育的比例,其教育形式主要以艺术选修课(文学欣赏、音乐鉴赏、美术鉴赏、摄影)为主,辅以学校团委及各类艺术社团举办的艺术活动。尽管如此,但学生对专业类选修课的兴趣明显要高于艺术类选修课。究其原因,一方面学生对学校的艺术教育不满意;另一方面,许多学生本身的艺术教育积极性不高。有些学生错误地认为,自己将来并不从事专门的艺术活动,所以没有必要在艺术上花太多时间和精力,还不如多学一点英语和计算机来的实在。从表面上看好像与学校没有太大关系,但实际上学校的艺术类课程设置以及整个学校的艺术教育环境和氛围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潜在意识。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良好的艺术教育环境,能够形成一种健康、积极、向上、活泼的学习、生活作风,反过来这种环境气氛会促使学生萌生对美的强烈追求,在多种形式的艺术教育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针对以上现象,一些高职院校对现有的课程进行改革,增加了艺术类课程;有些高职院校把艺术类课程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改“选修”为“必修”;部分高职院校则十分重视团委和学生会在艺术教育中的作用。团委和学生会经常举办艺术讲座、文化艺术节等形式多样的艺术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增加校园文化艺术氛围,使学生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
因此,改进和加强高职院校艺术教育,是高职教育中的一件大事,足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加强高职院校艺术教育的思考
为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的需求,加快推进素质教育,教育部先后制定和颁布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和《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以政令形式再次明确强调了美育在国民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学校艺术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那么,高职院校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改进和加强自身艺术教育工作,笔者提出以下思路,与同仁共勉之。
1.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对高职艺术教育的统一规划和领导。对于高职高专教育的根本任务《中国教育改革的发展纲要》明确提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培养既重知识,又重能力,更重素质,实现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是高等教育的根本目标。高职高专教育则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使命,此类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求专业基础扎实,实际业务能力强,更重要的是综合素质要高。切实加强高职艺术教育是当前高职院校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2.明确高职艺术教育的原则。《学校艺术教育规程》明确要求高校艺术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方针,遵循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那么,高职院校开展艺术教育同样要坚持三“结合”原则。
3.加强艺术教育课程建设。加强艺术教育课程建设是提高高校艺术教育水平、推动艺术教育持续发展的核心。目前,很多高校结合本校实际,开设了艺术类限定性选修课,开设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艺术类课程。如“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美育概论”“交响音乐赏析”“艺术概论”等艺术类选修课,同时举办各种专题讲座,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艺术审美活动等等。这对高职高专的艺术教育改革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构建规范、科学的艺术教育课程体系,结合《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提出的目标和要求,从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制定到具体实施、考核,要制度化,并以此为基础,在艺术教育开展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充实其内容,提高教学质量,突出时代特色。在课程编排上大学一年级应以艺术欣赏课为主,如音乐欣赏、美术名作欣赏、文学欣赏、影视欣赏、建筑艺术欣赏等等,给学生足够的选择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专业、自由选择一门作为必修课,并计入学分。以后各年级开设不同层次的艺术类选修课,内容全面合理(音乐、美术、文学、建筑、戏剧、书法、摄影、影视、雕塑、园林等),以满足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力争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艺术教育。此外,开设部分辅导班,如美术、书法、舞蹈等,以满足部分专业学生的要求,使他们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与课程建设同步进行的还有教材、教学设备等,现代多媒体、网络等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是艺术教育教学走向成功的重要条件。因此,艺术教育的经费投入是课程建设的重要保障,应引起高职院校的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一)进一步提高对盲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依法治国,关键在法治,基础是教育。法制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法制教育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法律素质如何,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成败,他们能否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必须将法制宣传教育列入教育发展和教育事业的整体布局中,并切实予以加强。通过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宣传法治思想,传播法律知识,增强学校领导、广大师生的法制观念和学法、用法、知法、守法的自觉性,推进依法治教,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和教育事业持续发展。
经过三个五年普法,我省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事业取得较大成就,但在新形势下还存在一些不足。如有的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削弱思想品德和政治法纪教育工作,有的学生法制观念仍然比较淡薄,违法犯罪现象时有发生;法制教育时间、课时落实不够,针对性、系统性不够强;师资缺乏系统培训,没有形成良好的工作机制。各级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一定要从科教兴国、依法治国的战略高度,从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和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成为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出发,抓住机遇,真抓实干。要改变法制教育零打碎敲的局面,整体推进青少年学生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全面提高全体学生和教师整体法律素质,使我省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二)探索有效途径,切实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
抓好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首先必须强化教师法律素质。教育主管部门要制定计划,并和普法办共同对各级学校领导和政治教师进行分期分级法制培训,增强他们的法律知识水平和依法管理能力。有条件的地方要逐步建立健全学校普法教育讲师团。各级各类学校都要组织教师员工学习有关法律、法规知识,提高他们的法律素质,并把此作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省教委和省司法厅要组织力量编写中小学教师的法制教育培训教材。力争从20*年起,中小学法制课教师实行持证上岗,上岗证书由省教委和省司法厅统一制发。
进一步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功能。教育主管部门要制定完善法制教育计划,在小学、初中、高中的思想品德、公民、政治课中加大法制教育份量,在其他学科教学中也要渗透法制教育,切实解决法制教育进课堂问题。教育内容要密切结合青少年学生学习和健康成长的需要,适合其年龄、心理特点、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既要避免抽象,又能使学生懂得基本法律知识和基本法律原理。
不断探索法制教育方式方法,增强法制教育的实效性和吸引力。要把课堂教育与多种形式的教育结合起来,通过举办法制文艺晚会、模拟法庭、法制讲座、法律知识竞赛、法制征文和“学生带法回家”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要把法制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密切结合起来,把反面典型教育与正面教育、全面教育与个别教育、自学与学校教育密切结合起来,把法制教育与日常行为规范达标、依法治校结合起来,使这项工作落到实处。
重视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在法制实践中受教育。要继续通过团队活动、校外活动,“青年志愿者”、“大中学生社会实践”、争创“优秀青少年维权岗”等形式,指导、鼓励和帮助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法制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增长法律知识。要加强对学生组织和学生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指导,使青少年学生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不良行为作斗争,增强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继续重视家庭和社会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通过配备法制副校长、聘请法制辅导员、建立法制学校、家长学校、警校共建、社区法制教育中心、结对帮教,开展社区教育等载体和制度,强化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法制教育网络,引导青少年学生增强法制观念。
(三)进一步深化依法治校工作,促进学校依法管理
1.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使大学生更加全面客观地了解国情、加深对党的领导的正确认识,坚定政治方向;能够在与人民群众的直接接触中,深化对人民群众的认识与了解,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能够充分认识社会对知识和人才的需求,激发其勤奋学习,奋发成才的动力。能够加深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长期性、复杂性的认识,提高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自觉性。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够直接地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获得正确理解和科学认识。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不仅要在理论教学上进行改革和创新,还要加强实践教学的探索,发挥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特殊存在,教育内容的信息传递不是以正面灌输的方式进行,是指寓于实体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之外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开展的”。②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从实践课题、活动基地、调查研究、组织管理到总结评估,以大学生的亲身实践来观察,同时以社会先进文化为指导,从而获得的知识更深刻、更牢固。通过实践教学的方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提高和保障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科学性、实效性和导向性。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由校园人向社会人转化的必经环节,是大学生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过程。社会实践活动既是对大学生各种能力与素质的检阅,也是大学生不断锻炼和增长才干的机会,通过社会实践使大学生强化角色意识、健全角色心态、提升角色适应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心理承受能力、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应变创新能力,寻找到社会与自身发展的最佳结合点。由此可以看出,社会实践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了保证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期有效地开展,确保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高校应制定一系列社会实践保障制度,构建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
2.丰富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与形式
大学生社会实践本身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步浸入大学生思想和行为之中的过程。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不可少的载体。“大学生社会实践,包括教学计划内的实践环节和教学计划外的实践活动”。③教学计划内的实践环节主要包括教学实践、专业实习、军政训练等;教学计划外的实践活动主要是由校共青团组织指导和学生自己组织实施,例如,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科技活动、勤工助学和各种类型的社团活动等。社会实践能够使大学生通过实践的检验、体验和感受,加深对自己的正确认识,既充分认识自己的长处与优势,又清醒地看到自身在知识、能力等方面的缺陷,以便在后续的学习中主动调整知识和能力结构,培养不断追求新知的科学精神,激发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注重把知识运用于工作实践,巩固和深化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锻炼实际工作能力,不断地完善自我。
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必须坚持知行合一的原则,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以及养成教育,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结合大学生专业、年级进行有针对性的合理安排,发挥大学生的专业特长和优势、强化专业技术,拓展专业知识。在开展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思想实际及特点,注意实践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采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性活动。并且在实践教育环节中强化和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比如广泛开展学雷锋、志愿者服务活动,开展大学生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充分利用重大节日、重大活动,开展面向全校大学生的主题实践活动,开展必要的礼仪活动,让大学生更好感悟核心价值观的真谛和要义。此外,高校还可以通过专业考察、深入企业事业单位实习等社会实践活动,把专业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鼓励大学生突破已有知识的束缚,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完善自身综合素质,为以后进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3.拓展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渠道和空间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完善自我、全面成才的必由之路,离开了社会实践,就谈不上能力的成长、完善与发展,更不可能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自我教育。高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的手段和方法上必须不断创新,把社会实践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将社会实践纳入大学生培养计划,不仅能有效地解决大学生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使学生成为人格健全、知识结构合理、道德品质优秀、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团队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复合型人才,也能更好地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学生全面成才的要求。高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不断开拓创新大学生实践的渠道和方法,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大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感悟,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首先,社会实践应该采取校外与校内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为大学生提供充分的社会实践资源,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加社会实践,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于社会实践的全过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校内的社会实践,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通过校外的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大学生对国情和社会的了解,增强社会责任感,把校内与校外实践结合起来,创造多种实践机会,发挥社会实践的积极作用。
其次,社会实践基地是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阵地,高校应该根据学校特点,充分发挥校园资源与社会资源,根据不同专业的要求,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平台资源。例如,主动与社区、乡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企事业单位、社会服务机构等联系,以合作共建、双向受益的原则,从地方建设发展的实际需求和大学生锻炼成长的需要出发,建立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基地。
最后,建立一支专业的社会实践指导教师队伍,为学生社会实践提供智力支持和长远发展指导。聘请热心、业务水平较高的专业指导教师作为学生社会实践的导师,身为专业知识的传授者,他们了解学生的性格、智力和能力状况,而且思想成熟,理论功底扎实,通过专业教师的指导,实现理论讲授与实践指导的结合,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互动,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教育作用。(作者单位:西安航空学院)
注解: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导航灯”,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指路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指明方向,奠定基础。
1.1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面对世界范围多种思潮、多元文化的冲击,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面对95后大学生开放的思想趋势,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巩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对于建设和谐、文明校园,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成长成才,对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1.2 大学校园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文明、和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引领大学校园新风尚,对培养大学生养成文明的生活习惯,提高个人修养水平,努力促进和谐校园建设有着指引作用,同时也是大学校园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和精髓,为和谐校园的构建提供了良好的道德规范,贯穿于学生道德行为的各个环节,涵盖了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方面的教育,是与师生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基本价值规范,为实现师生关系和谐、学生之间关系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
1.3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源泉。中华文化强调的“民为邦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家层面所倡导的价值目标;强调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社会层面所倡导的价值取向;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君子喻于义”“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德不孤,必有邻”“出入相友,守望相助”“与人为善”等,主张以德治国、以文化人,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个人层面所倡导的价值准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其蕴涵的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在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也是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发展的途径,同时也服务于文明、和谐校园建设。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
“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2] 青年是民族的希望、是社??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传播者、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大学时期是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面对95后大学生的特点,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校园文化建设将面临诸多突出问题。
2.1 受世界范围多元文化思潮冲击,校园文化的主体地位受到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当前我们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这是一个既充满梦想又具有挑战的时代。现在中国发展强大了,但人们精神文化领域的发展却没有与经济飞速发展同步,加之多元文化和思潮的侵蚀冲击,造成人们精神世界的彷徨。这些思想正在逐渐向高校渗透,导致大学校园文化的主体地位受到强烈冲击,从而产生一系列问题。一方面,95后大学生思想单纯、思维活跃、善于接纳新事物,这就容易受各种价值观的左右。一些别有用心的中外敌对势力推崇的所谓民主、自由主义、普世价值等,对高校进行意识形态教育带来新的挑战,同时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校园文化建设带来巨大冲击。另一方面,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等低俗思潮在社会上渐渐蔓延,给青年学生也带来负面影响。部分大学生在校园中不潜心求学,在盲目攀比,争做所谓的“白富美”、“高富帅”,一门心思的只顾做兼职赚钱,从而忽略学习任务,最终面临学业危机,无法正常毕业。
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旋律,“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为指导,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3] 有利于青年学生牢固坚守正确的价值观立场,有效抵御西方国家所谓“普世价值”的渗透。
2.2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自身存在的问题
大学校园文化是大学精神和文化氛围的集中体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高校发展。然而,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在某种程度上无法用定量的标准来衡量,这就会导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注重形式的现象,缺乏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度不够,有的大学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存在走过场的现象,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仅是贴海报,挂横幅、标语,没有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缺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二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没有发挥学生社团等特色组织的积极作用,目前高校内学生社团组织形式多样,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没有发挥他们的载体作用,有的高校社团活动丰富多彩,但都侧重完成上级分配的任务,没有将社团独具特色的文化得到宣传和推广,无法调动广大师生投入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中央十六号文件指出:“要加强对大学生社团的领导和管理,支持和引导大学生社团自主开展活动”。[4]但是当前高校学生社团活动存在形式主义现象,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校园文化的建设。
2.3 网络新媒体技术对校园文化建设带来的挑战
“网络时代推动了人类行为方式和思想意识的变革,网络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其独特的价值观念和认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5]而今,网络已成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成为青年学生喜爱的表达方式之一,网络为我们带来积极效用的同时也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心强,思想不够成熟,易受社会上腐朽思想的侵蚀,网络作为一种虚拟世界,传播着一些负能量的消极思想,对传统文化带来冲击和抵触,使大学生的“三观”扭曲,这就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培育带来挑战。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虽然面临众多挑战,但高校在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导向作用,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广泛传播正能量,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新风尚,促进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3.1 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价值导向作用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6] 校园文化作为高校精神支柱,对高校发展起着深远影响。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大学生的品德修养,促进和谐、文明校园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中,系统梳理传统文化中的优秀资源,汲取思想精华,深入阐发其时代价值,增强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践行者。
“国无常俗,教则移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是关键,持续深入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能达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3.2 发挥校园新媒体平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作用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x核心价值观充分利用好校园新媒体平台,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进行正面积极宣传,牢牢掌握舆论正确引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弘扬主旋律,传播积极向上正能量,促进校园健康向上的主流文化氛围。高校可以通过校园网站、微博、微信平台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让高校形成认真学习、积极宣传、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氛围。新媒体平台强化对校园先进人物的优秀事迹宣传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是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个的鲜活材料,通过正面宣传报道,在校园内弘扬正气,鼓励广大师生立身实干、引领风尚。同时,高校新媒体管理部门“强化传播媒介管理,不为错误观点提供传播渠道,切实增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意识和能力”。[7]充分发挥校园新媒体平台的主渠道作用。
3.3 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一种价值观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在于个体的自觉行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坚持不懈地开展实践教育,引导大学生通过实际行动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增进认同。高校可以通过共青团组织、学生会、学生社团和志愿者协会等组织,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社会公德、个人品德教育,促进诚信、友善,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形成。充分利用重大纪念日、重要传统节日开展系列主题实践活动,营造特色鲜明、气氛浓郁的节日文化氛围,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使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突出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开展升国旗、入党等有庄严感的教育活动,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让大学生深刻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谛和要义。广泛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让学雷锋活动在校园常态化,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境界,培育文明校园风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3-0039-03
随着21世纪时展的要求,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呼声越来越高,特别教育界与理论界在当下提出了提高人文素质(属整个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的问题时,对于作为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的高职院校而言,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已然成为教育的焦点。从有关理论到各级各类学校开始实施的提高人文素质方面的教育情况来看,有这样一个突出的特点,即:普遍开展艺术教育或举办艺术活动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最为重要的方式与途径。艺术教育既然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但什么样的艺术教育才是高职院校需要的艺术教育?我们尚无共同的成功模式供大家参考和套用,尽管近年来部分高职院校被列入“高职211”的国家示范和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有了国家教育经费的大力投入,但是学生们的人文教育,尤其是艺术教育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再者,高职学生本身就是一个弱势群体,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大环境下,无力顾及他们其他方面的教育。因此,能够提供给学生的相关课程以及学生自身的素质与其他综合性大学相比,有很大的差距。改革目前的教育机制已成为刻不容缓的课题。
一 高职艺术教育现状及其成因
1.社会大环境重技能、轻人文
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为现代化建设培养高质量科技人才,培养各类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任务,是“专才”教育,时代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出的人才既要突出较强的职业技能,又要突出多层面综合素质的养成和提高。然而,不少高职院校单一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偏离了素质教育的方向,在近几年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和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关心的是招生的数量和学校的规模,追求的是经济效益,注重的是专业知识的传授和操作技能的培养,强调的是毕业生的就业率,缺乏对艺术教育的统一规划和领导,致使学生艺术素养普遍较低,既影响了学生对专业技能的学习,也影响了学生今后的发展。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不乏有些学生和家长片面认为:“高职教育就是岗前培训的地方,有没有接受艺术教育无所谓。”但我们也会听到用人单位对目前大学毕业生的一些感慨。例如,“现在‘80后’、‘90后’大学生这么缺乏修养,自以为是,既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又缺乏学习热情”“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严重缺失”等。这种重视职业培训,而忽视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艺术教育的缺失确实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2.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及师资的缺乏
从高职院校的艺术课堂教育和教材方面来看,由于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艺术教育师资缺乏,也由于一些高职院校领导的不够重视,常常出现顶岗实习、实训课等调整性较大的课程与艺术教育课程冲突,导致根本就没有把艺术教育纳入正常的课堂教学,一些高职院校即使开设了一门或两门艺术课程,也只能局限于针对很少的班级,或很少一部分对某些艺术感兴趣的学生开课,更谈不上有固定的艺术教材。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的通知(教体艺厅〔2006〕3号)文件中,也对课程设置有了明确规定,可是实施力度不够。高职院校(除艺术类高职院校外)担任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的教师人数,大部分达不到应占在校学生总数的0.15%~0.2%,专职教师人数也达不到应占艺术教师总数的50%的比例要求。到目前为止,适合高职院校教学的艺术教材不多见,一些高职院校的艺术教师为切合本校实际,只能自编课程讲义进行教学。
3.艺术教育机构不完善
目前,除了艺术类职业院校外,其他的普通高职院校很少有专门的艺术教研室、艺术教育中心等指导艺术教育的教科研机构;还有一部分高职院校根本就没有专门的艺术教育教师,即使有一两个专业教师,也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从艺术教育行政机构到专业师资,很多高职院校都存在许多问题。
4.对艺术实践活动的意义与价值认识不足,教师参与指导不够,艺术实践活动水平偏低
高职院校是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应运而生的,所以,一般高职院校都把自己的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遵循着理论教学与专业技能传授并重的原则,也正因如此,包括从领导到教师,从学生到家长很多人都认为只有专业课的学习、专业技能的掌握才是立足社会的根本,至于参加不参加艺术活动无关紧要,但其艺术实践活动对学生成才有着很大的影响。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艺术实践活动其实质是一种审美实践活动,它有助于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综合素质的提高,对于学生就业、走向社会、适应新的环境至关重要。
在高职院校,艺术实践活动主要由各院校的团委组织实施。主要形式以歌曲、舞蹈、书法、相声、小品、绘画等比赛和文艺演出为主,主要以社团组织或一些有兴趣爱好的学生自发地组合开展。由于缺乏相应的艺术指导,多年来,艺术活动的水平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德国学者阿多诺说过:“一个没有美学指导的艺术教育,是盲目的和不成熟的艺术教育,正如不联系艺术实际的美学是空洞的美学一样。”艺术实践活动是学生审美活动得以提升的最有效的途径,这自然离不开教师的指导。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艺术教育一直以课堂教学为主,受这种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多艺术教师不能把艺术实践活动提到与课堂教学同等重要的地位。这些教师在课堂上也许是尽心尽力、尽职尽责的,但对学生们自发组织的艺术实践活动却表现得漠不关心,无论是前期的指导,还是后期的总结经验、评论过程、查找不足都很少或根本不参与,致使很多活动只停留在浅层次的展示、表演上,很少有内容充实、形式多样、雅俗共赏的活动,如一场演出就是几个学生唱唱歌、跳跳舞或弹个曲子,艺术性和审美感严重缺失。
此外,通过调查发现少数“艺术精英”参与艺术实践活动多,大部分学生参与少,导致艺术实践活动的学生参与度下降,究其原因,学生在升入大学之前接受的艺术教育参差不齐,因此,学生的艺术素质也是参差不齐的。在具体的艺术实践活动中,大多数在艺术上不冒尖的学生很少参加。很多高职院校开展的艺术实践活动也主要是以单项比赛居多,如校园歌手大赛、校园主持人大赛、校园舞蹈比赛、校园书画大赛、摄影大赛等,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只有那些在某一单项上有很好基础的学生才有机会参加此类艺术实践活动,而这类活动对于发现和培养艺术精英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却未能达到普遍提升学生艺术素养的目的,很多来自偏远地区或艺术素质相对低的学生不能得到锻炼,失去了参加艺术实践的机会。以班级为单位的艺术活动,如联欢会,其实也只是班级里少数艺术水平相对高点的学生表演而已。
二 高职艺术教育改革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为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的需求,教育部制定和颁布的《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和《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11~2020年)》文件,以政令形式再次明确强调了美育在国民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对于学校艺术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1.强意识、重人文,加强对高职艺术教育的统一规划和管理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实现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最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高等教育的根本目标。高职高专教育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使命,此类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求专业基础扎实,实际业务能力强,更重要的是综合素质要高。切实加强高职艺术教育是当前高职院校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各高职院校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设置专门的艺术教育管理部门,加大对艺术教育的管理力度,逐步把艺术教育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计入学分,按照教体艺厅〔2006〕3号文件中“每个学生至少要通过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的学习取得2个学分;修满规定学分的学生方可毕业”的要求,并从艺术教育计划地制订、实施、考核、督导到艺术教育的效果评估,实行一体化管理。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技术、应用型人才,在抓好职业技能培养的同时,要注重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有其各自的内涵和特点,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艺术教育与人文素质的培养是一个长期性的、较为复杂的过程,需要有长期的计划和周密的安排。
以本人单位为例,我们根据学生成绩偏低、文化底蕴薄弱、人文知识甚少、精神资源较贫乏的特点,制订了加强学生艺术修养及人文素养的实施方案及有效措施,找准了切入点和突破口。在教学和实践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特别是注重挖掘教学内容的人文内涵,如:纪念建党90周年,我们将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与其结合,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更通过艺术这个载体传递和渗透人文精神,从而提高了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2.对各高职院校主管或分管艺术教育的行政领导,进行艺术教育理念的培训
目前,高职院校艺术教育相对滞后,和主管或分管艺术教育的行政领导有无艺术教育理念有关。对主管或分管艺术教育的领导进行业务培训,可促进艺术教育理论深入到行政领导层,这对艺术教育的发展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3.加强师资建设,改进课程设置
各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者和教学管理部门应加大音乐教育工作的力度,切实保证充分的教师人员配备和合理的教学计划。首先,应该确保在全校各个专业开设艺术导论、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戏剧鉴赏、舞蹈鉴赏、书法鉴赏、戏曲鉴赏等艺术类限定性选修课理论课程,开设如交响音乐赏析、民间艺术赏析、当代影视评论、合唱艺术、DV制作等任意性选修课程,同时举办各种专题讲座,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艺术审美活动等。经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在音乐艺术能力上有所长进,而且能够掌握系统的音乐基础知识,为其今后艺术修养的形成奠定基础。加强艺术教育课程建设是提高高职艺术教育水平、推动艺术教育持续发展的核心。
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主,数量和质量都能满足学校艺术教育需要的艺术教师队伍,是提高艺术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与普通高校相比,高职院校在艺术教育师资方面存在严重不足,以致很多课程无法开展,成为影响高职艺术教育的第一大难题。因此,高职院校应有一定数量的专职教师。在教师的培养方面,应采取以引进外来师资和培养在校师资相结合的方法,引进艺术院校和师范院校的艺术教育人才,在校教师可外出进修,还可以通过举办短期培训班、组织教师到知名院校观摩和考察等形式,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良好的敬业精神、一定的艺术教育理论水平和较强的艺术教育能力的专业教师队伍。
4.加强对艺术实践活动的指导,逐步提高艺术实践活动水平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课外艺术活动缺乏相应的指导,大多自发组合,以模仿艺术为主。如模仿流行歌星唱歌、模仿舞蹈跳舞,虽说模仿也是一种学习方式,但由于缺乏提高和创造,这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提高艺术活动的质量。如果建立相应的艺术指导机制,用正确的艺术观引导学生,就可开阔学生的艺术眼界,提高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创造能力,逐步提高艺术活动的质量。
5.营造校园文化艺术氛围
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艺术环境氛围,是学校实施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让学生时刻生活在充满艺术气息的校园环境中,使其心灵得到净化,审美意识不断升华。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共青团、学生会、艺术社团和协会在校园文化艺术建设中的作用,积极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艺术活动,让全体学生成为艺术活动的主人,独立自主地组织、参与、推进艺术活动,在艺术活动中展示自己的个性,培养健康的文化心理。同时学校通过邀请一些艺术院校、社会艺术团体,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与其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使校内外艺术教育资源不断整合,促使校园环境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
6.加强对高职院校艺术社团的管理,拓展艺术教育空间
艺术社团是有着共同的艺术兴趣爱好的群众性学生组织。这些社团成员想通过参加艺术社团活动,学习相关艺术知识,提高艺术素质水平。艺术社团活动往往以自发为主,互相学习,互相提高。如果适时加以管理,进行艺术指导,增强艺术社团凝聚力,可以稳步提高艺术活动质量,提高广大社团成员的艺术素质,同时可带动广大学生参与艺术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艺术活动的良好发展。
7.编写适合于高职特点的艺术类教材
由于高职教育的特殊性,真正在学校受教育的时间只有两年。而学生在校的学习是给未来搭建平台,培养他们终生学习的理念。这就要求我们在短时间里,将本来就是选修课的艺术教育教材,编写得更具特色和实用性。我们可以借鉴西方一些教材的编写方式,如美国纽约摄影学院出版的《摄影教材》一书中的教材内容和形式,在实践中体现理论知识,由浅入深,动静结合,而不拘泥于传统理论知识过多的教化式培养方式。在教材中,可以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法、模块化教学法等,从一点深入开来,进行纵向、横向的交叉与连接,在具体的实物面前体现该门类的基础知识、要点以及相关的其他门类的知识,体现出趣味性、娱乐性、综合性、艺术性和艺术的思维方式。
8.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彰显高职艺术教育特色
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将艺术教育与专业特色紧密结合。比如针对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我们在讲授民族音乐时,可以建立虚拟音乐城,通过网络和现代技术手段,将我国有代表性的民族编成相应的社区,让同学们自由加入到民族社区中,通过团队运作,各自建立自己的民族音乐社区,并在网上收集下载包含民俗文化、各民族音乐历史介绍等素材的资料,编辑设计具有各自特色的民族音乐社区。这样,既能训练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还可让他们在过程当中,更深入和直观地了解民族音乐方面的知识,最后达到双赢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郭声健.艺术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傅有明.高校艺术教育与大学生全面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