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icu常见的护理问题

icu常见的护理问题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8 10:31:1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icu常见的护理问题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icu常见的护理问题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icu病房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的76例患者于20例护理人员,分为风险管理前和风险管理后两组。76例患者中男性为45例,女性为31例;年龄范围为34岁至67岁,平均年龄为(48.5±2.3)岁;20例护理人员中,男性为4例,女性为16例;年龄范围为20至41岁,平均年龄为(27.6±2.5)岁;工作时长范围为0至21例,平均时长为(5.6±1.3)年;文化程度上,中专者2例,大专者11例,本科者7例。管理前后两组患者和护理人员的基本治疗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针对ICU护理中的问题,做对应的护理风险管理,具体操作如下:

要建立风险管理小组,组长有科室护士长担任,而后下方开展执行小组做具体的操作工作。依据风险管理的的具体程序对执行组长做对应的职责与工作评判标准的规定,例如仪器维护、质量监控、文书、消毒隔离等具体操作中均进行流程规范[1]。同时要将相关护理风险的治疗做深入分析,而后做评估研究来有效的做处理措施制定。护理风险检查需要每周定期进行1次,同时每月要对风险管理情况做汇总分析,对于存在的问题和成果做分析,提出改善措施,从而有效的提升ICU护理管理效果[2]。

对各级护理人员要做各职责的划分与质量监管评估,提升护理人员对风险的鉴别评估能力,各组长要对风险管理的质量做监测与记录。对于重点患者、重点护理时间和重点环节做细致的监管,同时对存在的问题做有效的发现与整改[3]。

对于护理中可能发生的潜在危险要做必要的总结和培训,提升护理人员发现危险的能力,将所有历年所存在的ICU护理风险事件做分析,同时结合当下护理工作的变化做综合性的评估研究,有效的做好相关护理人为操作、仪器操作、环境等因素做危险分析与预防,积极的提升患者的相关配合度[4]。

要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每月均进行风险管理的专业培训,其内容包括护患沟通、仪器与操作注意事项,护理风险意识以及相关的法律知识,从而提升护理人员意识和能力上的风险管理能力。同时建立完善的考评机制,提升护理人员的培训积极专业意识,考核包括实操与理论联合方式,同时让考评结果与个人绩效考核做对接,进一步提升重视程度。同时对于培训内容也要严格考核,选择专业资质和丰富经验护理人员,同时让理论和案例进行有效结合,保证培训质量,避免培训内容的枯燥和滞后,要及时根据实际科室情况做针对性的内容安排,提升实际工作的可操作性[5]。

护理工作要做好风险预案,一旦有窒息、大出血等问题能够迅速做好抢救处理,规范应急操作流程,同时要做流程的必要简化,对抗生素和输血等应用做合理管理,及时的挽救患者生命,保持快速的反应机制。护理操作的相关文书要保证规范的记录,提升护理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记录要客观、细致、真实与完整,确保每项记录到位,对各项治疗、检查与操作的情况做有效的记录管理,对其效果做有效反馈,如果遇到紧急情况处理,事后要做好补录,同时要保证护理记录与医嘱做好统一。操作要密切做好患者家属沟通和统一,在病情快速变化中,要快速的提升沟通效率,减少风险发生率,要严格做好书面和口头相关形式的家属传达,对病情的变化要及时的通知,减少医患纠纷。

护理质量上完善质量监督机制,对于风险问题能够有效的做好预防监管,避免风险问题的发生,及时的纠正不当处理,同时对相关环节的操作做好事先的管理安排。确保所有护理人员都保证对其职责的高度重视,做好日常护理的各环节监管强度,同时不会干扰到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安排专人做监督纠正指导。

1.3 评估观察

评估观察两组护理人员在沟通技术、责任心、文书规范、操作纯熟和应急处理能力各方面的护理质量评估,同时观察患者在护理满意度情况,采用百分制调查表,60分以下为不满意,60分至90分基本满意,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满意率为60分以上群体总比。

1.4 统计学分析

将采集数据通过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以p

2 结果

表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

注:两组对比,p

表2:两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评估情况

注:两组对比,p

在护理满意度上,管理前为94.74%,管理后为84.21%,p

3 讨论

ICU中聚集了大量的重症患者,其面对着是生命的威胁,一旦处理不当就会有生命危险甚至死亡。同时由于ICU中不能有家属陪伴,更多的陪护需要护理人员进行,因此其风险更大,需要做好更多细节的处理,要充分的意识到危险问题,而后做针对性的护理管理,从而提升护理质量,建立和谐护患关系。

在护理风险管理中,除了要加强护理工作的严肃性,同时也要积极的提升护理团队人员之间的配合度,保证良好的团队默契程度,对于护理工作要保持和谐互助开展。一方面要明确各自的职责,提升各自对工作完成的质量,同时也要加强护理人员的互助,特别是上级护理人员要有效的指导纠正下级护理人员的工作开展,做好监督管理,提升护理人员操作的谨慎程度,同时也可以通过护理人员之间的互助可做,提升护理操作的质量,减少护理的疏漏,团体合作保证护理质量提升的统一目标,不可造成不良竞争的护理团队氛围。本研究中,在护理满意度上,管理前为94.74%,管理后为84.21%,p

参考文献:

[1]罗跃全,王庆梅,郭继卫,黎宁. ICU护理风险管理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2014,04:442-444.

[2]李夏. 护理风险管理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2014,07:230-231.

篇2

随着社会的前进,我国人民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运用法律维持社会稳定增长和保护公民的正当权益,已逐渐成为依法治国的重要途径。ICU护士应该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加强“慎独”精神,了解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熟悉护理工作中相关法律责任问题,自觉以法律条文规范护理行为,履行自己的的职责,使患者和自已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现将ICU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法律问题总结如下:

1 ICU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法律问题

1.1 患者方面

1.1.1 侵权行为由于ICU内不设陪人,护士与患者的接触最为密切,如随意谈论患者的隐私或病情,造成扩散,都视为侵犯了患者的隐私权。

1.1.2 患者个人方面由于种种原因患者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如有的患者不遵医生的医嘱、不愿服药或进行某一项治疗,而发生病情变化引起不良后果造成的纠纷。还有患者擅自下床、如厕或在床边活动时不慎跌伤等。

1.1.3忽视患者平等权与知情同意权在临床工作中,有些护士对有职权的患者主动征询患者意见,详细讲解有关的注意事项等,而对普通患者缺乏应有的耐心和热情。

1.2 护士方面

1.2.1未经医嘱给药和非抢救情况下执行口头医嘱如深夜患者主诉入睡困难,护士不通知睡觉的值班医生,擅自给患者用安眠药或遵从老患者意见给予相应药物。护士将患者的病情变化告知值班医生后,由于某些原因医生不到床前查看患者,就口头医嘱给药,明知非抢救情况下不执行口头医嘱,但碍于情面护士也执行了。

1.2.2 护理过失如没有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导致交叉感染发生;没有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导致发错药、打错针、抽错血等;由于责任心不强、不负责任、交接班不认真、巡视病情不及时导致昏迷患者坠床、夜间病情变化未及时发现,使患者因心脏骤停而死亡或因呕吐造成窒息死亡等;输血时未严格查对而输错血,引起严重的溶血反应,给患者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由于粗心大意,导致医嘱未执行,延误治疗及检查。

1.2.3 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护理工作是需要多人协作来完成的,有不同的分工和不同的班次,我科有15名护士,平时中午的连班和中夜班各排2名护士上班,但一旦患者发生病情变化,将显得异常忙碌,使很多护理工作不到位而出现疏漏,或者是忙于抢救患者时却疏忽了对其他危重患者的观察。还有个别护士临床经验和技能尚欠缺,对患者病情变化不清楚,延误患者病情的观察,在发生意外时由于紧张对各种抢救技能及抢救仪器不够熟练,引起患者及家属不满,产生护患矛盾,引发护理纠纷。

1.2.4 护理记录中存在的问题护士的素质和层次不同,观察病情和记录水平都有很大差别。其次,护理记录很多时候不是由一个护士独立完成,尤其是ICU的患者,要求班班记录,由于护士是倒班制,护理记录由多人书写完成。因此,护理记录中存在的问题很多,如观察和记录缺乏连续性,记录的不真实、不及时,与医疗病历不吻合,病情描述不清楚、不完整,做得多写得少或做得少写得多,有随意涂改现象或字迹不清,写错后重抄他人记录、代签字现象等。另外护理记录中无患者或家属签字,一旦出现纠纷,患方会对护理记录的真实有效性提出质疑。如有一脑出血的患者,护士只记录了患者意识、肢体活动情况,未记录瞳孔和生命体征,后来患者出现脑疝,患者家属认为护士未及时观察瞳孔和生命体征而延误诊治,造成了很被动的局面。

1.2.5 护士法律观念淡薄由于护士对法律知识的欠缺,现在的护理学院未系统开展有关护理与法律的课程,举证倒置目前还在初始阶段,很多护士对此还未形成清楚和深刻的认识。再者现在很多医院为了举证的要求和防止发生纠纷时出现被动局面,要求护士在执行许多操作治疗时都要护患双方签字,如发口服药、各种注射、吸氧、灌肠、导尿、雾化吸入、监护、口腔护理、宣教等均须护患双方签字,给患者增加了许多麻烦,也给护士加大了工作量。在患者多、护士超负荷工作时,很容易出现签字潦草或漏签现象,有时造成签字单缺失、不完整,甚至有的护士对此有一定的消极抵触情绪,有很多护士感到由于护理工作的不断细化,给自己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1]。ICU护士通常忙于抢救而很容易出现漏签字或签字潦草现象。

1.3 病房管理方面

1.3.1 急救器械和急救物品的管理ICU是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场所,患者可能随时发生病情变化,因此急救器械和急救物品要随时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如在抢救过程中急救器械不能使用或缺少急救药物而影响抢救的进行,使患者的生命得不到及时的救治时,将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3.2物品的管理护士还负责保管、使用各种贵重药品、医疗用品、办公用品等,绝不允许利用职务之便,将这些物品占为己有。如占为己有,情节严重者,可被犯盗窃公共财产罪。

2 采取的对策

2.1 患者方面

2.1.1尊重患者隐私权[2]不议论患者隐私,不擅自公开患者的健康状况资料,在执行灌肠、导尿等护理操作时,注意遮挡患者。

2.1.2 重视患者知情同意权[3]对患者一视同仁,应用通俗语言告知患者病情、进入ICU的目的及目前所做的治疗和检查情况等,诚实回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有关问题,向患者提供每日费用清单,对疑问处帮助查询及解答。

2.2 护士方面

2.2.1认真执行医嘱制度[4] 医嘱是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治疗、护理的法律依据,护理人员没有权利更改、拖延或拒绝执行医嘱,更没有权利擅自为患者提供药物治疗。另外,医嘱记录完整清晰,这既是医疗要求,同时也是法律依据。

2.2.2合理调配人力资源避免超负荷状态,从重视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着手,合理配备人才资源,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缺陷[5]。对护理人员实行人文关怀,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护士自身素质。

2.2.3注重专业理论和技术操作培训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和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护士要不断给自己充电,更新知识,对各种抢救仪器、操作规程要熟练掌握。

2.2.4 认真做好护理记录护理人员严格按照卫生部颁发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要求,全面、真实、客观、及时、准确地做护理记录。

2.2.5加强法律知识学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护理人员应该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等与护理人员关系密切的法律知识,要有所了解,使自己成为一个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合格护理人员。

2.2.6履行告知义务患者入院时告知患者病区环境及设施,有关的医护人员、我院与患者有关的规章制度和安全劝告等。治疗护理过程中告知患者接受治疗的目的、用药名称、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及承担的风险。特殊检查治疗前应征得患者同意,履行签字手续;对于意识不清、昏迷、无行为能力的患者,应对其家属履行告知义务;对危重患者要及时向患者家属告知病情,以取得家属的配合。

2.3病房管理方面

2.3.1急救器械及急救物品的管理急救器械及物品均由专人管理,做到“五定”并有严格的管理制度、维护消毒制度,要求护士均要遵守,护士长每周对所有的急救器械及物品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反馈,以保证其处于备用状态。

2.3.2 物品的管理要求护士严格执行科内物品的管理和交接制度,将科内物品分类由护士人人参与管理,护士长每周检查每位护士分管的物品管理情况并做好记录。

2.4加大质量控制和监督检查力度

首先,护士长要注重护理工作流程中的质量管理,并对护士的违法行为及时纠正和处理。针对护理安全管理方面的薄弱环节,制定出相关的考核标准,并由护理部、科护士长和护理组长分别组成三级质控体系,定期检查考核,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护士,并提出整改措施,使护理工作做到制度化、规范化、常规化。

[参考文献]

[1]张晓华.新形势下护理记录中的问题及管理思考[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8):68-69.

[2]李丽萍,张玲芝.有关护理人员对患者权利保护意识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2):936-937.

[3]何伦,王小玲.医学人文学概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52.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我院ICU护士的年龄、性别、学历、职位以及工作年限等,按个人分别统计好作为参考。

1.2 层级设置及排班

我院按照护理人员的能力在层级设置方面有责任组长、责任护士、助理护士3个岗位,每个岗位的职责依据《护理管理工作规范第4版》划分。然后按照A(8:00-15:00)、P(15:00-22:00)、N(21:30-9:30)的形式进行连续排班,每班都设有责任组长、责任护士、助理护士等岗位以保证护理质量。

1.3 层级培训

根据护士级别的差异,培训不同的内容。(1)责任组长的培训[1]:主要是提高临床、教学、科研、管理四个方面的综合能力,并且对护士进行考核与评估。(2)责任护士的培训[2]:初级责任护士培训内容:按护士毕业后规范化训练内容进行培训,包括形象塑造及礼仪知识、常见疾病及其护理、常见治疗检查、常见药物、常见护理技术、常见病人护理问题、护理记录、常见法律、伦理与护理问题分析与处理、文献查证与阅读、案例分析、品质管理(护理品质概念介绍并参与活动);(3)助理护士的培训[1]:以进行基础护理、安全技能基本知识培训为主,包括医院及病区的规章制度、患者及护士的消毒隔离技术、鼻饲饮食的要点、注意事项、记录患者一昼夜出人量等。

1.4 层及护理的评价

1.4.1 ICU护理质量的评价

目前我院ICU有一张护理质量指标,要求护士每天根据实际情况登记,有相关负责人每月进行统计考核、评价。

1.4.2 患者满意度的评价

由于ICU患者康复直接出院的病例不多,多数患者转科,所以我们采取电话回访,把患者的评价分为:满意,较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

2结果

层及护理模式的实施不仅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而且ICU患者的满意度情况也得到了改善。

3 讨论

3.1 ICU实行层及护理模式的的目的

由于ICU在我国各大医院建设中起步较晚,护理人员短缺,护理水平也存在差异。因此,为了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使其工作的发展方向和目的性更为明确,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及其潜能的挖掘,进而推动护理人员的成长,提高护理质量[3]。

3.2 ICU实行层级护理模式的意义

3.2.1 实行层级不理模式有效缓解了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

ICU病房患者病情危重,变化快,故抢救工作相对其他科室较多,特别是在夜班,护理人员既要保证患者安全又要保证工作的质量,心里难免会高度紧张,身心俱疲。护理人员不足、护理强度大,流程复杂,工作时没人指导又加重了护理人员的心理负担[4]。

3.2.2 实行层及护理模式提高了服务满意度

层级管理模式的实行确保了护理工作的有效、有序地进行,使ICU病人得到了更为安全有效的服务(1)责任组长、责任护士以及助理护士的设置有效保证了各项护理工作的准确性,主治医师与护士之间能够有效交流,提高了医师对服务的满意度。(2)加强了与病人,病人家属以及主治医师之间的交流,保证了对病人基础护理与生活护理的质量,缓解了家属对ICU病区不设陪护的担忧,提高了家属及患者对服务的满意度。(3)在交接班时,责任组长对各班出现的问题及时有效沟通,对转入和转出的病人严格把关并做好相关记录,继而提高了合作科室的满意度。

3.2.3 层及护理模式的实施确保了患者的安全

层级护理模式中把安全纳入到了分层管理中,各级护士之间根据职责,加强了关键环节以及薄弱环节的管理,提高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安全系数。

3.2.4 层及护理模式提高了护士的整体素质

护士长可根据ICU科室的具体情况,对各级护士实行层级培训以及业务考核,这样不仅提高了年轻护士的专业素养以及基本技能,也大大提高了责任护士的业务水平,使ICU科室的护理能够有效、科学、合理、规范地进行,提高护理效率。

3.2.5 层及护理模式提高了ICU患者的护理质量

篇4

重症监护病房(icu)是集中医院医疗、护理技术力量与先进仪器设备,对急、危、重症患者集中进行连续的、动态的、定性和定量的监护和治疗的特殊的护理单元[1]icu的特点是:急、危、重症患者较多,病情复杂变化快,患者及家属期望值高,要求护士具备较高的各专科综合素质和应变能力[2]。这就为icu护理管理者提出了新的课题:加强icu在职人员的岗位培训,不断提高icu护士的综合素质。本文将培训方法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icu共有护士12名,中专学历3名,大专7名,本科2名,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4名,护士4名,年龄22~48岁。平均年龄33岁。

1.2 方法

1.2.1 分层次安排日常工作:根据职称学历及工作能力的不同,将护理人员分为高、中、低年资护士,每个班次按高、中、低年资相互搭配,形成a、b、c组合,每一组合中每个人都有明确的职责分工,高年资护士负责指挥协调,负责观察分析患者病情变化,较高年资护士负责执行复杂的操作和重要的抢救措施,低年资护士负责准备抢救用物、取药、配液、照顾同病室其他患者。

1.2.2 分层次安排护理人员的培训:对icu护理人员根据参加工作年限的不同,分为岗前培训(进入icu工作前)、初级培训(参加icu工作1~2年内)、中级培训(参加icu工作3~5年内)、高级培训(参加icu工作5~10年内)。

1.2.3 培训方法:①岗前培训:在外科系统轮转2年以上,经护理部、科护士长、护士长综合评价符合icu岗前培训条件方可进入岗前培训队伍,参加岗前培训。培训内容为:心电监护技术、心肺复苏技术、气管切开、气管插管配合技术、吸痰技术、留置胃管尿管护理技术,为期3个月。3个月后经科护士长、护士长逐项一对一考试合格后方能由高一级icu护士带班上岗,并参加icu初级培训。②初级培训:年轻护士临床综合思考判断能力,临床急救技能欠缺[3]所以这一时期的培训很重要。由护士长、高年资护士制定培训计划并亲自授课,内容包括:沟通技术、病情观察及护理技术、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护理、呼吸机应用技术、除颤技术、异常心电图识别、异常化验分析;输液泵、降温仪等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及常见报警原因的处理,对学习内容首先由带班组长或护士长跟班现场检查,再利用晨会交班时随机提问,然后每月组织一次理论知识、急救技能考试,公布成绩,对不合格者在规定时间补考。③中级培训:icu工作3~5年的护士年富力强,是icu的中坚力量,这一梯队人员的培训很重要,重点进行了:icu常见疾病护理常规;常用急救技术;病情动态观察及评估;icu最新护理技术;常见意外情况的处理;icu应急预案;“五衰”抢救程序;抢救药品的药理作用及使用剂量;危重患者鼻饲管置管及保留技术;中心静脉压检测技术等培训。通过临床典型病例的护理问题,开展预见性提问,制定应急状态下的护理措施,以培养护士对紧急情况的应变能力和多方协调的管理能力。④高级培训:在icu工作5~10年的护士,经过了icu初级、中级培训,熟悉了icu的各项工作,理论水平、技术操作能力都较强。在业务培训方面,我们注重新知识、新信息的掌握,有目的的让她们参加一些国内、省内的学习班和学术会仪,了解更多的护理新信息和新理念,不断充实完善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和急救技能。根据icu特点,由他们制定重症患者抢救流程、特殊仪器操作流程、icu工作流程,对新开展业务,组织制定相关护理常规,负责教学科研,组织疑难病例讨论及会诊。

2 结果

经过初级培训使年轻护士掌握了icu基本操作及技能,中级培训使有工作经历的护士掌握了icu综合抢救技能及监护工作经验,高级培训使有一定工作经验的icu护士拓宽了视野,提高了层面,对icu护理工作起到了引路人的作用。

3 讨论

icu是展示医疗护理工作的平台,老、中、青、高、中、低年资护理工作者相互配合,组成了icu抢救工作整体。各取所长,能力互补才能保证icu监护质量。不同层面的护理工作人员素质要求不同:

3.1 基本素质要求

icu是危重患者聚集地,患者病情的复杂多变,病痛的折磨再加上icu特殊的治疗环境要求icu护士具有爱心、同情心和奉献精神。

3.2 基本技能要求

在icu临床护理中,无论仪器多先进,人的基本诊治技能仍是非常重要的,因此,icu护理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应放在首位,而临床各项技术操作技能是icu专科护士必备的基本功。icu病房内汇集了医院先进的医疗设备,先进的治疗护理手段。所以icu护士必须在短期内掌握各种仪器设备的操作流程及常见监护、治疗、护理方法并灵活运用各种技术应对复杂多变的抢救工作及患者的病情变化。

3.3 应急应变能力的要求

患者的每项检测指标的变化都可能预示着患者病情的变化,所以应善于培养护士的分析判断能力,通过提问、解答、纠错、评价等一系列的互动活动,增加icu护士理论联系实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而对急救流程、急救技术组织培训和演练,则大大提高了全体护理人员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

3.4 岗位责任要求

科室内制定各级各类人员工作职责及各班岗位职责,每个人对自己的工作和应达到的标准做到心中有数,由护士长、科护士长定期检查评析,不合格者降级使用。

3.5 团队协作要求

中年护士具有承上启下作用,是icu工作的主力,应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的潜能,从危重病理论及临床实践培养他们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和预见性思维能力,使大家把握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主动权。高年资护士是icu护理工作的领头人,是重症监护质量的保证,利用他们经验丰富理论扎实的特长,发挥传帮带作用,是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icu专科护士应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监护急救技术。对icu护理人员分层次进行培训,使icu各年资护理人员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不同层面的提高,按档次培养,分层次管理使各项工作有重点有计划的完成,必将有利于icu各项工作的展开,最终使icu整体素质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 蓝蕙兰,黄慧根,李秋屏,等.分层管理方法在综合icu的应用与效果.中华护理杂志,2008, 43:1129.

篇5

[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12(b)-0152-02

重症医学科是现代化医院中收治急危重症及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的特殊专科。患者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护理技术含量高,以及封闭性的管理方式,要求护士不但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熟练的监护急救技术,还应具备较好的人文关怀、交流沟通等能力[1]。

最近,笔者对ICU护士综合素质情况进行了认真调查,采取电话联系、信函索取、问卷调查等方式,对苏、鲁、冀、豫、辽、皖、赣、湘、浙、京、沪等省市的13个三级医院的ICU护士综合素质进行了调查分析,认为ICU护士的综合素质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必须认真对待,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

1 当前ICU护士综合素质状况

调查中,笔者从品德修养、理论基础、专业技能、沟通能力和职业形象5个方面设置30个问题,共发出调查问卷1 120多份,回收864份,从8家三级医院索取到近两年来对ICU护士的理论和专业技能考试成绩汇总统计表,11家三级医院近2~3年的ICU护士培训实施计划和工作总结等材料,对从事5年以下的ICU护士综合素质情况进行了调查。据调查分析,各家医院都十分重视ICU护士综合素质的培训和提高,当前ICU护士综合素质总体情况是好的,基本能适应现阶段ICU护理工作要求。但ICU护士综合素质也呈现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和不足,存在着与医疗科技进步、患者对ICU护理新要求、ICU工作新模式及护理新技术新仪器的大量使用等不相适应的问题。调查统计和分析结果:ICU护士的综合素质五方面有近25%达到优秀,有37%达到良好,有48%的ICU护士综合素质不及格。5个方面只有职业形象优秀率达62%,其他4个方面的优秀率都不超过50%。由此可见,ICU护士的综合素质整体偏低,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直接关系到ICU的护理质量和安全。

2 ICU护士综合素质偏低的主要原因

一是自身基本条件偏低。从调查统计来看,ICU护士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统计第一学历:本科以上学历的占5%,高考的大专学历占38%,初考连读大专学历占45%,初考中专学历的有12%。初考大专和中专学历的普遍专业理论基础较薄弱,技术技能不全面不熟练,在各家三级医院理论和专业技能考试成绩偏低的ICU护士中占85%左右。

二是选拔用人把关不严。ICU护理工作特殊,对综合素质要求更严格,应该把那些事业心责任感强、文化素质高、技术技能好等综合能力强的挑选进ICU工作。但实际选配ICU护士工作中,往往因受各种因素影响,在选择ICU护士时降低了标准,有的就没有评选的标准,造成选进ICU的护士综合素质良莠不齐,甚至把一些文化素质低、专业技能弱、责任感不强的护士选进或调入ICU工作。

三是在职培训存在缺陷。重症医学专科护士培训是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但目前我国专科护士培训正处于探索阶段,多强调理论和技术操作能力的培养[2],而对ICU护理工作别需要的人文关怀、交流沟通技能技巧灌输培训不多,对如何有效地获取知识的能力、情绪的调节与自控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则很欠缺等。

3 提高ICU综合素质偏低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一是建立ICU护士选用标准和综合素质评价标准。ICU集中了现代化的监护与急救设备,集中了危重的患者;护士既是先进仪器的使用者,又处于抢救患者的第一线;护理质量的优劣是ICU救治工作成败的关键之一。如何有计划、有目标、有针对性地使没有接触过ICU工作和没有经过系统培训及正规指导的护士尽快地掌握危重症的监护技能,实现从无经验的护士成为合格ICU护士的角色转变,关系到ICU护理队伍的建设和护理质量的高低[3]。因此,对选用ICU工作的护士和综合素质要有一个考核评定的标准和办法,制定护理人员综合素质评价表,采用自评、互评方式,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反馈、教育、引导和管理。这样就有利于全面客观地评价护士综合素质,有助于提升护士综合素质,进一步增强护理团队的合作能力,最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二是建立ICU护士继续教育和专项培训有效机制。开展ICU护士的继续教育和专项培训工作,必须要有有效的机制作保障,包括建立专门的课程内容、时间保障机制和考核奖惩制度等。ICU护士除参加其他护士培训外,每1~2周进行1次培训课程,全年共计36次,其中理论授课24次,复杂疑难病例讨论12次,操作技能培训12次,考核6次。授课内容涵盖有效的护理评估、及时准确的病情观察要领、ICU医院感染控制指标、危重患者常见护理并发症的预防、科室常见疾病的护理常规、三基本应知应会、各种检查的正常值等;技能与考核的项目主要有ICU内各种仪器的使用与维护、各种常用的操作流程、服务流程以及抢救流程等。

三是着力解决ICU护士综合素质存在的重点问题。从分析中可发现,当前ICU护士最缺少的是基本功和一些专业性的技能技巧。因此,必须统筹安排,集中力量,突出抓一些重点和薄弱环节的学习和在职培训。一要把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放在首位;二要打牢专业理论基础当作关键;三要把锤炼心理素质作为当务之急;四要把提高技术技能经验作为核心。通过扎实有效的培训,ICU年轻护士综合素质低的问题一定能得到快速解决。

4 结论

ICU年轻护士的综合素质提高应兼顾专科相关的护理理论、临床能力、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4]。大多数学者认为专科护士同时具有五个角色,包括临床专家、管理者、教育者、顾问和研究者[5-6]。重视和加强对ICU年轻护士综合素质的培养势在必行,必须要以以上几个方面为抓手,提供全面的培训方案,推进ICU年轻护士综合素质的提高,保证护理质量和安全。

[参考文献]

[1] 李萍,肖江琴,江静云. 理论与实践交叉的培训模式用于ICU专科护士培训[J]. 中华护理杂志,2009,44(9):829-830.

[2] 权明桃,游恩丽,江智霞,等. 体验式教学在重症医学专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贵州医药,2011,35(6):569-571.

[3] 张萍,孙玉蓉,王伟. 规范化培训教程在ICU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2011,8(23):159-160.

[4] Morrison JD. Evolution of the period operative 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 role[J]. AORN J,2000,7221:227-23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