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icu常见的护理问题

icu常见的护理问题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8 10:31:1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icu常见的护理问题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icu常见的护理问题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icu病房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的76例患者于20例护理人员,分为风险管理前和风险管理后两组。76例患者中男性为45例,女性为31例;年龄范围为34岁至67岁,平均年龄为(48.5±2.3)岁;20例护理人员中,男性为4例,女性为16例;年龄范围为20至41岁,平均年龄为(27.6±2.5)岁;工作时长范围为0至21例,平均时长为(5.6±1.3)年;文化程度上,中专者2例,大专者11例,本科者7例。管理前后两组患者和护理人员的基本治疗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针对ICU护理中的问题,做对应的护理风险管理,具体操作如下:

要建立风险管理小组,组长有科室护士长担任,而后下方开展执行小组做具体的操作工作。依据风险管理的的具体程序对执行组长做对应的职责与工作评判标准的规定,例如仪器维护、质量监控、文书、消毒隔离等具体操作中均进行流程规范[1]。同时要将相关护理风险的治疗做深入分析,而后做评估研究来有效的做处理措施制定。护理风险检查需要每周定期进行1次,同时每月要对风险管理情况做汇总分析,对于存在的问题和成果做分析,提出改善措施,从而有效的提升ICU护理管理效果[2]。

对各级护理人员要做各职责的划分与质量监管评估,提升护理人员对风险的鉴别评估能力,各组长要对风险管理的质量做监测与记录。对于重点患者、重点护理时间和重点环节做细致的监管,同时对存在的问题做有效的发现与整改[3]。

对于护理中可能发生的潜在危险要做必要的总结和培训,提升护理人员发现危险的能力,将所有历年所存在的ICU护理风险事件做分析,同时结合当下护理工作的变化做综合性的评估研究,有效的做好相关护理人为操作、仪器操作、环境等因素做危险分析与预防,积极的提升患者的相关配合度[4]。

要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每月均进行风险管理的专业培训,其内容包括护患沟通、仪器与操作注意事项,护理风险意识以及相关的法律知识,从而提升护理人员意识和能力上的风险管理能力。同时建立完善的考评机制,提升护理人员的培训积极专业意识,考核包括实操与理论联合方式,同时让考评结果与个人绩效考核做对接,进一步提升重视程度。同时对于培训内容也要严格考核,选择专业资质和丰富经验护理人员,同时让理论和案例进行有效结合,保证培训质量,避免培训内容的枯燥和滞后,要及时根据实际科室情况做针对性的内容安排,提升实际工作的可操作性[5]。

护理工作要做好风险预案,一旦有窒息、大出血等问题能够迅速做好抢救处理,规范应急操作流程,同时要做流程的必要简化,对抗生素和输血等应用做合理管理,及时的挽救患者生命,保持快速的反应机制。护理操作的相关文书要保证规范的记录,提升护理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记录要客观、细致、真实与完整,确保每项记录到位,对各项治疗、检查与操作的情况做有效的记录管理,对其效果做有效反馈,如果遇到紧急情况处理,事后要做好补录,同时要保证护理记录与医嘱做好统一。操作要密切做好患者家属沟通和统一,在病情快速变化中,要快速的提升沟通效率,减少风险发生率,要严格做好书面和口头相关形式的家属传达,对病情的变化要及时的通知,减少医患纠纷。

护理质量上完善质量监督机制,对于风险问题能够有效的做好预防监管,避免风险问题的发生,及时的纠正不当处理,同时对相关环节的操作做好事先的管理安排。确保所有护理人员都保证对其职责的高度重视,做好日常护理的各环节监管强度,同时不会干扰到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安排专人做监督纠正指导。

1.3 评估观察

评估观察两组护理人员在沟通技术、责任心、文书规范、操作纯熟和应急处理能力各方面的护理质量评估,同时观察患者在护理满意度情况,采用百分制调查表,60分以下为不满意,60分至90分基本满意,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满意率为60分以上群体总比。

1.4 统计学分析

将采集数据通过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以p

2 结果

表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

注:两组对比,p

表2:两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评估情况

注:两组对比,p

在护理满意度上,管理前为94.74%,管理后为84.21%,p

3 讨论

ICU中聚集了大量的重症患者,其面对着是生命的威胁,一旦处理不当就会有生命危险甚至死亡。同时由于ICU中不能有家属陪伴,更多的陪护需要护理人员进行,因此其风险更大,需要做好更多细节的处理,要充分的意识到危险问题,而后做针对性的护理管理,从而提升护理质量,建立和谐护患关系。

在护理风险管理中,除了要加强护理工作的严肃性,同时也要积极的提升护理团队人员之间的配合度,保证良好的团队默契程度,对于护理工作要保持和谐互助开展。一方面要明确各自的职责,提升各自对工作完成的质量,同时也要加强护理人员的互助,特别是上级护理人员要有效的指导纠正下级护理人员的工作开展,做好监督管理,提升护理人员操作的谨慎程度,同时也可以通过护理人员之间的互助可做,提升护理操作的质量,减少护理的疏漏,团体合作保证护理质量提升的统一目标,不可造成不良竞争的护理团队氛围。本研究中,在护理满意度上,管理前为94.74%,管理后为84.21%,p

参考文献:

[1]罗跃全,王庆梅,郭继卫,黎宁. ICU护理风险管理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2014,04:442-444.

[2]李夏. 护理风险管理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2014,07:230-231.

篇2

随着社会的前进,我国人民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运用法律维持社会稳定增长和保护公民的正当权益,已逐渐成为依法治国的重要途径。ICU护士应该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加强“慎独”精神,了解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熟悉护理工作中相关法律责任问题,自觉以法律条文规范护理行为,履行自己的的职责,使患者和自已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现将ICU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法律问题总结如下:

1 ICU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法律问题

1.1 患者方面

1.1.1 侵权行为由于ICU内不设陪人,护士与患者的接触最为密切,如随意谈论患者的隐私或病情,造成扩散,都视为侵犯了患者的隐私权。

1.1.2 患者个人方面由于种种原因患者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如有的患者不遵医生的医嘱、不愿服药或进行某一项治疗,而发生病情变化引起不良后果造成的纠纷。还有患者擅自下床、如厕或在床边活动时不慎跌伤等。

1.1.3忽视患者平等权与知情同意权在临床工作中,有些护士对有职权的患者主动征询患者意见,详细讲解有关的注意事项等,而对普通患者缺乏应有的耐心和热情。

1.2 护士方面

1.2.1未经医嘱给药和非抢救情况下执行口头医嘱如深夜患者主诉入睡困难,护士不通知睡觉的值班医生,擅自给患者用安眠药或遵从老患者意见给予相应药物。护士将患者的病情变化告知值班医生后,由于某些原因医生不到床前查看患者,就口头医嘱给药,明知非抢救情况下不执行口头医嘱,但碍于情面护士也执行了。

1.2.2 护理过失如没有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导致交叉感染发生;没有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导致发错药、打错针、抽错血等;由于责任心不强、不负责任、交接班不认真、巡视病情不及时导致昏迷患者坠床、夜间病情变化未及时发现,使患者因心脏骤停而死亡或因呕吐造成窒息死亡等;输血时未严格查对而输错血,引起严重的溶血反应,给患者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由于粗心大意,导致医嘱未执行,延误治疗及检查。

1.2.3 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护理工作是需要多人协作来完成的,有不同的分工和不同的班次,我科有15名护士,平时中午的连班和中夜班各排2名护士上班,但一旦患者发生病情变化,将显得异常忙碌,使很多护理工作不到位而出现疏漏,或者是忙于抢救患者时却疏忽了对其他危重患者的观察。还有个别护士临床经验和技能尚欠缺,对患者病情变化不清楚,延误患者病情的观察,在发生意外时由于紧张对各种抢救技能及抢救仪器不够熟练,引起患者及家属不满,产生护患矛盾,引发护理纠纷。

1.2.4 护理记录中存在的问题护士的素质和层次不同,观察病情和记录水平都有很大差别。其次,护理记录很多时候不是由一个护士独立完成,尤其是ICU的患者,要求班班记录,由于护士是倒班制,护理记录由多人书写完成。因此,护理记录中存在的问题很多,如观察和记录缺乏连续性,记录的不真实、不及时,与医疗病历不吻合,病情描述不清楚、不完整,做得多写得少或做得少写得多,有随意涂改现象或字迹不清,写错后重抄他人记录、代签字现象等。另外护理记录中无患者或家属签字,一旦出现纠纷,患方会对护理记录的真实有效性提出质疑。如有一脑出血的患者,护士只记录了患者意识、肢体活动情况,未记录瞳孔和生命体征,后来患者出现脑疝,患者家属认为护士未及时观察瞳孔和生命体征而延误诊治,造成了很被动的局面。

1.2.5 护士法律观念淡薄由于护士对法律知识的欠缺,现在的护理学院未系统开展有关护理与法律的课程,举证倒置目前还在初始阶段,很多护士对此还未形成清楚和深刻的认识。再者现在很多医院为了举证的要求和防止发生纠纷时出现被动局面,要求护士在执行许多操作治疗时都要护患双方签字,如发口服药、各种注射、吸氧、灌肠、导尿、雾化吸入、监护、口腔护理、宣教等均须护患双方签字,给患者增加了许多麻烦,也给护士加大了工作量。在患者多、护士超负荷工作时,很容易出现签字潦草或漏签现象,有时造成签字单缺失、不完整,甚至有的护士对此有一定的消极抵触情绪,有很多护士感到由于护理工作的不断细化,给自己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1]。ICU护士通常忙于抢救而很容易出现漏签字或签字潦草现象。

1.3 病房管理方面

1.3.1 急救器械和急救物品的管理ICU是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场所,患者可能随时发生病情变化,因此急救器械和急救物品要随时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如在抢救过程中急救器械不能使用或缺少急救药物而影响抢救的进行,使患者的生命得不到及时的救治时,将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3.2物品的管理护士还负责保管、使用各种贵重药品、医疗用品、办公用品等,绝不允许利用职务之便,将这些物品占为己有。如占为己有,情节严重者,可被犯盗窃公共财产罪。

2 采取的对策

2.1 患者方面

2.1.1尊重患者隐私权[2]不议论患者隐私,不擅自公开患者的健康状况资料,在执行灌肠、导尿等护理操作时,注意遮挡患者。

2.1.2 重视患者知情同意权[3]对患者一视同仁,应用通俗语言告知患者病情、进入ICU的目的及目前所做的治疗和检查情况等,诚实回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有关问题,向患者提供每日费用清单,对疑问处帮助查询及解答。

2.2 护士方面

2.2.1认真执行医嘱制度[4] 医嘱是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治疗、护理的法律依据,护理人员没有权利更改、拖延或拒绝执行医嘱,更没有权利擅自为患者提供药物治疗。另外,医嘱记录完整清晰,这既是医疗要求,同时也是法律依据。

2.2.2合理调配人力资源避免超负荷状态,从重视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着手,合理配备人才资源,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缺陷[5]。对护理人员实行人文关怀,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护士自身素质。

2.2.3注重专业理论和技术操作培训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和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护士要不断给自己充电,更新知识,对各种抢救仪器、操作规程要熟练掌握。

2.2.4 认真做好护理记录护理人员严格按照卫生部颁发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要求,全面、真实、客观、及时、准确地做护理记录。

2.2.5加强法律知识学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护理人员应该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等与护理人员关系密切的法律知识,要有所了解,使自己成为一个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合格护理人员。

2.2.6履行告知义务患者入院时告知患者病区环境及设施,有关的医护人员、我院与患者有关的规章制度和安全劝告等。治疗护理过程中告知患者接受治疗的目的、用药名称、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及承担的风险。特殊检查治疗前应征得患者同意,履行签字手续;对于意识不清、昏迷、无行为能力的患者,应对其家属履行告知义务;对危重患者要及时向患者家属告知病情,以取得家属的配合。

2.3病房管理方面

2.3.1急救器械及急救物品的管理急救器械及物品均由专人管理,做到“五定”并有严格的管理制度、维护消毒制度,要求护士均要遵守,护士长每周对所有的急救器械及物品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反馈,以保证其处于备用状态。

2.3.2 物品的管理要求护士严格执行科内物品的管理和交接制度,将科内物品分类由护士人人参与管理,护士长每周检查每位护士分管的物品管理情况并做好记录。

2.4加大质量控制和监督检查力度

首先,护士长要注重护理工作流程中的质量管理,并对护士的违法行为及时纠正和处理。针对护理安全管理方面的薄弱环节,制定出相关的考核标准,并由护理部、科护士长和护理组长分别组成三级质控体系,定期检查考核,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护士,并提出整改措施,使护理工作做到制度化、规范化、常规化。

[参考文献]

[1]张晓华.新形势下护理记录中的问题及管理思考[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8):68-69.

[2]李丽萍,张玲芝.有关护理人员对患者权利保护意识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2):936-937.

[3]何伦,王小玲.医学人文学概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52.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我院ICU护士的年龄、性别、学历、职位以及工作年限等,按个人分别统计好作为参考。

1.2 层级设置及排班

我院按照护理人员的能力在层级设置方面有责任组长、责任护士、助理护士3个岗位,每个岗位的职责依据《护理管理工作规范第4版》划分。然后按照A(8:00-15:00)、P(15:00-22:00)、N(21:30-9:30)的形式进行连续排班,每班都设有责任组长、责任护士、助理护士等岗位以保证护理质量。

1.3 层级培训

根据护士级别的差异,培训不同的内容。(1)责任组长的培训[1]:主要是提高临床、教学、科研、管理四个方面的综合能力,并且对护士进行考核与评估。(2)责任护士的培训[2]:初级责任护士培训内容:按护士毕业后规范化训练内容进行培训,包括形象塑造及礼仪知识、常见疾病及其护理、常见治疗检查、常见药物、常见护理技术、常见病人护理问题、护理记录、常见法律、伦理与护理问题分析与处理、文献查证与阅读、案例分析、品质管理(护理品质概念介绍并参与活动);(3)助理护士的培训[1]:以进行基础护理、安全技能基本知识培训为主,包括医院及病区的规章制度、患者及护士的消毒隔离技术、鼻饲饮食的要点、注意事项、记录患者一昼夜出人量等。

1.4 层及护理的评价

1.4.1 ICU护理质量的评价

目前我院ICU有一张护理质量指标,要求护士每天根据实际情况登记,有相关负责人每月进行统计考核、评价。

1.4.2 患者满意度的评价

由于ICU患者康复直接出院的病例不多,多数患者转科,所以我们采取电话回访,把患者的评价分为:满意,较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

2结果

层及护理模式的实施不仅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而且ICU患者的满意度情况也得到了改善。

3 讨论

3.1 ICU实行层及护理模式的的目的

由于ICU在我国各大医院建设中起步较晚,护理人员短缺,护理水平也存在差异。因此,为了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使其工作的发展方向和目的性更为明确,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及其潜能的挖掘,进而推动护理人员的成长,提高护理质量[3]。

3.2 ICU实行层级护理模式的意义

3.2.1 实行层级不理模式有效缓解了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

ICU病房患者病情危重,变化快,故抢救工作相对其他科室较多,特别是在夜班,护理人员既要保证患者安全又要保证工作的质量,心里难免会高度紧张,身心俱疲。护理人员不足、护理强度大,流程复杂,工作时没人指导又加重了护理人员的心理负担[4]。

3.2.2 实行层及护理模式提高了服务满意度

层级管理模式的实行确保了护理工作的有效、有序地进行,使ICU病人得到了更为安全有效的服务(1)责任组长、责任护士以及助理护士的设置有效保证了各项护理工作的准确性,主治医师与护士之间能够有效交流,提高了医师对服务的满意度。(2)加强了与病人,病人家属以及主治医师之间的交流,保证了对病人基础护理与生活护理的质量,缓解了家属对ICU病区不设陪护的担忧,提高了家属及患者对服务的满意度。(3)在交接班时,责任组长对各班出现的问题及时有效沟通,对转入和转出的病人严格把关并做好相关记录,继而提高了合作科室的满意度。

3.2.3 层及护理模式的实施确保了患者的安全

层级护理模式中把安全纳入到了分层管理中,各级护士之间根据职责,加强了关键环节以及薄弱环节的管理,提高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安全系数。

3.2.4 层及护理模式提高了护士的整体素质

护士长可根据ICU科室的具体情况,对各级护士实行层级培训以及业务考核,这样不仅提高了年轻护士的专业素养以及基本技能,也大大提高了责任护士的业务水平,使ICU科室的护理能够有效、科学、合理、规范地进行,提高护理效率。

3.2.5 层及护理模式提高了ICU患者的护理质量

篇4

重症监护病房(icu)是集中医院医疗、护理技术力量与先进仪器设备,对急、危、重症患者集中进行连续的、动态的、定性和定量的监护和治疗的特殊的护理单元[1]icu的特点是:急、危、重症患者较多,病情复杂变化快,患者及家属期望值高,要求护士具备较高的各专科综合素质和应变能力[2]。这就为icu护理管理者提出了新的课题:加强icu在职人员的岗位培训,不断提高icu护士的综合素质。本文将培训方法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icu共有护士12名,中专学历3名,大专7名,本科2名,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4名,护士4名,年龄22~48岁。平均年龄33岁。

1.2 方法

1.2.1 分层次安排日常工作:根据职称学历及工作能力的不同,将护理人员分为高、中、低年资护士,每个班次按高、中、低年资相互搭配,形成a、b、c组合,每一组合中每个人都有明确的职责分工,高年资护士负责指挥协调,负责观察分析患者病情变化,较高年资护士负责执行复杂的操作和重要的抢救措施,低年资护士负责准备抢救用物、取药、配液、照顾同病室其他患者。

1.2.2 分层次安排护理人员的培训:对icu护理人员根据参加工作年限的不同,分为岗前培训(进入icu工作前)、初级培训(参加icu工作1~2年内)、中级培训(参加icu工作3~5年内)、高级培训(参加icu工作5~10年内)。

1.2.3 培训方法:①岗前培训:在外科系统轮转2年以上,经护理部、科护士长、护士长综合评价符合icu岗前培训条件方可进入岗前培训队伍,参加岗前培训。培训内容为:心电监护技术、心肺复苏技术、气管切开、气管插管配合技术、吸痰技术、留置胃管尿管护理技术,为期3个月。3个月后经科护士长、护士长逐项一对一考试合格后方能由高一级icu护士带班上岗,并参加icu初级培训。②初级培训:年轻护士临床综合思考判断能力,临床急救技能欠缺[3]所以这一时期的培训很重要。由护士长、高年资护士制定培训计划并亲自授课,内容包括:沟通技术、病情观察及护理技术、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护理、呼吸机应用技术、除颤技术、异常心电图识别、异常化验分析;输液泵、降温仪等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及常见报警原因的处理,对学习内容首先由带班组长或护士长跟班现场检查,再利用晨会交班时随机提问,然后每月组织一次理论知识、急救技能考试,公布成绩,对不合格者在规定时间补考。③中级培训:icu工作3~5年的护士年富力强,是icu的中坚力量,这一梯队人员的培训很重要,重点进行了:icu常见疾病护理常规;常用急救技术;病情动态观察及评估;icu最新护理技术;常见意外情况的处理;icu应急预案;“五衰”抢救程序;抢救药品的药理作用及使用剂量;危重患者鼻饲管置管及保留技术;中心静脉压检测技术等培训。通过临床典型病例的护理问题,开展预见性提问,制定应急状态下的护理措施,以培养护士对紧急情况的应变能力和多方协调的管理能力。④高级培训:在icu工作5~10年的护士,经过了icu初级、中级培训,熟悉了icu的各项工作,理论水平、技术操作能力都较强。在业务培训方面,我们注重新知识、新信息的掌握,有目的的让她们参加一些国内、省内的学习班和学术会仪,了解更多的护理新信息和新理念,不断充实完善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和急救技能。根据icu特点,由他们制定重症患者抢救流程、特殊仪器操作流程、icu工作流程,对新开展业务,组织制定相关护理常规,负责教学科研,组织疑难病例讨论及会诊。

2 结果

经过初级培训使年轻护士掌握了icu基本操作及技能,中级培训使有工作经历的护士掌握了icu综合抢救技能及监护工作经验,高级培训使有一定工作经验的icu护士拓宽了视野,提高了层面,对icu护理工作起到了引路人的作用。

3 讨论

icu是展示医疗护理工作的平台,老、中、青、高、中、低年资护理工作者相互配合,组成了icu抢救工作整体。各取所长,能力互补才能保证icu监护质量。不同层面的护理工作人员素质要求不同:

3.1 基本素质要求

icu是危重患者聚集地,患者病情的复杂多变,病痛的折磨再加上icu特殊的治疗环境要求icu护士具有爱心、同情心和奉献精神。

3.2 基本技能要求

在icu临床护理中,无论仪器多先进,人的基本诊治技能仍是非常重要的,因此,icu护理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应放在首位,而临床各项技术操作技能是icu专科护士必备的基本功。icu病房内汇集了医院先进的医疗设备,先进的治疗护理手段。所以icu护士必须在短期内掌握各种仪器设备的操作流程及常见监护、治疗、护理方法并灵活运用各种技术应对复杂多变的抢救工作及患者的病情变化。

3.3 应急应变能力的要求

患者的每项检测指标的变化都可能预示着患者病情的变化,所以应善于培养护士的分析判断能力,通过提问、解答、纠错、评价等一系列的互动活动,增加icu护士理论联系实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而对急救流程、急救技术组织培训和演练,则大大提高了全体护理人员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

3.4 岗位责任要求

科室内制定各级各类人员工作职责及各班岗位职责,每个人对自己的工作和应达到的标准做到心中有数,由护士长、科护士长定期检查评析,不合格者降级使用。

3.5 团队协作要求

中年护士具有承上启下作用,是icu工作的主力,应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的潜能,从危重病理论及临床实践培养他们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和预见性思维能力,使大家把握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主动权。高年资护士是icu护理工作的领头人,是重症监护质量的保证,利用他们经验丰富理论扎实的特长,发挥传帮带作用,是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icu专科护士应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监护急救技术。对icu护理人员分层次进行培训,使icu各年资护理人员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不同层面的提高,按档次培养,分层次管理使各项工作有重点有计划的完成,必将有利于icu各项工作的展开,最终使icu整体素质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 蓝蕙兰,黄慧根,李秋屏,等.分层管理方法在综合icu的应用与效果.中华护理杂志,2008, 43:1129.

篇5

[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12(b)-0152-02

重症医学科是现代化医院中收治急危重症及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的特殊专科。患者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护理技术含量高,以及封闭性的管理方式,要求护士不但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熟练的监护急救技术,还应具备较好的人文关怀、交流沟通等能力[1]。

最近,笔者对ICU护士综合素质情况进行了认真调查,采取电话联系、信函索取、问卷调查等方式,对苏、鲁、冀、豫、辽、皖、赣、湘、浙、京、沪等省市的13个三级医院的ICU护士综合素质进行了调查分析,认为ICU护士的综合素质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必须认真对待,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

1 当前ICU护士综合素质状况

调查中,笔者从品德修养、理论基础、专业技能、沟通能力和职业形象5个方面设置30个问题,共发出调查问卷1 120多份,回收864份,从8家三级医院索取到近两年来对ICU护士的理论和专业技能考试成绩汇总统计表,11家三级医院近2~3年的ICU护士培训实施计划和工作总结等材料,对从事5年以下的ICU护士综合素质情况进行了调查。据调查分析,各家医院都十分重视ICU护士综合素质的培训和提高,当前ICU护士综合素质总体情况是好的,基本能适应现阶段ICU护理工作要求。但ICU护士综合素质也呈现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和不足,存在着与医疗科技进步、患者对ICU护理新要求、ICU工作新模式及护理新技术新仪器的大量使用等不相适应的问题。调查统计和分析结果:ICU护士的综合素质五方面有近25%达到优秀,有37%达到良好,有48%的ICU护士综合素质不及格。5个方面只有职业形象优秀率达62%,其他4个方面的优秀率都不超过50%。由此可见,ICU护士的综合素质整体偏低,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直接关系到ICU的护理质量和安全。

2 ICU护士综合素质偏低的主要原因

一是自身基本条件偏低。从调查统计来看,ICU护士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统计第一学历:本科以上学历的占5%,高考的大专学历占38%,初考连读大专学历占45%,初考中专学历的有12%。初考大专和中专学历的普遍专业理论基础较薄弱,技术技能不全面不熟练,在各家三级医院理论和专业技能考试成绩偏低的ICU护士中占85%左右。

二是选拔用人把关不严。ICU护理工作特殊,对综合素质要求更严格,应该把那些事业心责任感强、文化素质高、技术技能好等综合能力强的挑选进ICU工作。但实际选配ICU护士工作中,往往因受各种因素影响,在选择ICU护士时降低了标准,有的就没有评选的标准,造成选进ICU的护士综合素质良莠不齐,甚至把一些文化素质低、专业技能弱、责任感不强的护士选进或调入ICU工作。

三是在职培训存在缺陷。重症医学专科护士培训是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但目前我国专科护士培训正处于探索阶段,多强调理论和技术操作能力的培养[2],而对ICU护理工作别需要的人文关怀、交流沟通技能技巧灌输培训不多,对如何有效地获取知识的能力、情绪的调节与自控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则很欠缺等。

3 提高ICU综合素质偏低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一是建立ICU护士选用标准和综合素质评价标准。ICU集中了现代化的监护与急救设备,集中了危重的患者;护士既是先进仪器的使用者,又处于抢救患者的第一线;护理质量的优劣是ICU救治工作成败的关键之一。如何有计划、有目标、有针对性地使没有接触过ICU工作和没有经过系统培训及正规指导的护士尽快地掌握危重症的监护技能,实现从无经验的护士成为合格ICU护士的角色转变,关系到ICU护理队伍的建设和护理质量的高低[3]。因此,对选用ICU工作的护士和综合素质要有一个考核评定的标准和办法,制定护理人员综合素质评价表,采用自评、互评方式,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反馈、教育、引导和管理。这样就有利于全面客观地评价护士综合素质,有助于提升护士综合素质,进一步增强护理团队的合作能力,最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二是建立ICU护士继续教育和专项培训有效机制。开展ICU护士的继续教育和专项培训工作,必须要有有效的机制作保障,包括建立专门的课程内容、时间保障机制和考核奖惩制度等。ICU护士除参加其他护士培训外,每1~2周进行1次培训课程,全年共计36次,其中理论授课24次,复杂疑难病例讨论12次,操作技能培训12次,考核6次。授课内容涵盖有效的护理评估、及时准确的病情观察要领、ICU医院感染控制指标、危重患者常见护理并发症的预防、科室常见疾病的护理常规、三基本应知应会、各种检查的正常值等;技能与考核的项目主要有ICU内各种仪器的使用与维护、各种常用的操作流程、服务流程以及抢救流程等。

三是着力解决ICU护士综合素质存在的重点问题。从分析中可发现,当前ICU护士最缺少的是基本功和一些专业性的技能技巧。因此,必须统筹安排,集中力量,突出抓一些重点和薄弱环节的学习和在职培训。一要把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放在首位;二要打牢专业理论基础当作关键;三要把锤炼心理素质作为当务之急;四要把提高技术技能经验作为核心。通过扎实有效的培训,ICU年轻护士综合素质低的问题一定能得到快速解决。

4 结论

ICU年轻护士的综合素质提高应兼顾专科相关的护理理论、临床能力、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4]。大多数学者认为专科护士同时具有五个角色,包括临床专家、管理者、教育者、顾问和研究者[5-6]。重视和加强对ICU年轻护士综合素质的培养势在必行,必须要以以上几个方面为抓手,提供全面的培训方案,推进ICU年轻护士综合素质的提高,保证护理质量和安全。

[参考文献]

[1] 李萍,肖江琴,江静云. 理论与实践交叉的培训模式用于ICU专科护士培训[J]. 中华护理杂志,2009,44(9):829-830.

[2] 权明桃,游恩丽,江智霞,等. 体验式教学在重症医学专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贵州医药,2011,35(6):569-571.

[3] 张萍,孙玉蓉,王伟. 规范化培训教程在ICU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2011,8(23):159-160.

[4] Morrison JD. Evolution of the period operative 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 role[J]. AORN J,2000,7221:227-232.

篇6

一、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2006年8月收治的562例ICU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脑出血275例,占48.93%;脑挫伤83例,占14.76%;头部外伤74例,占13.17%;脑肿瘤37例,占6.56%;颅骨骨折23例,占4.10%;蛛网膜下腔出血22例,占3.92%;硬膜下血肿20例,占3.56%;硬膜外血肿18例,占3.20%;脑脓肿5例,占0.89%;脑血管畸形4例,占0.71%;颈髓高位损伤1例,占0.18%。平均住ICU时间为3.75天。

二、ICU常见的护理风险事件

2.1非计划性拔管ICU病人的监护仪器多,身上管道多,在翻身或做各种治疗时各种管道可能出现意外脱管或者患者自行拔管,本组562例患者中,有4例自拔气管插管,6例自拔胃管,3例自拔脑室及创腔引流管,4例自拔导尿管,1例自拔静脉插管,非计划性拔管占3.20%。在气管插管、胃管、静脉插管、导尿管、引流管中,以气管脱落至体外或自动拔除的风险性最大,气管导管滑脱的严重后果应不容忽视,由于导管滑落后情况紧急,加上大部分病人需要再次插管,并有缺氧烦躁表现,在此情况下气管插管难度加大,造成气道的损伤;病人自行拔管时因为肿胀的气囊,以及导管前端斜面的刺激,100%的病人发生不同程度的气道损伤,若伤及较大血管引起出血,对病人又是一种沉重的打击。再次插管的后续问题,增加医疗费用,加重并发症等将会给病人带来不便。

2.2ICU护士应急能力低或工作责任心不够强有的ICU护士缺乏工作经验、专业理论及基础知识,对危重患者的评估能力低下。如脑挫伤的患者突然出现剧烈头痛、烦躁不安、频繁呕吐、冷汗淋漓、嗜睡或意识朦胧,应考虑为脑疝的早期症状,要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经CT检查确诊后及早手术治疗,若等到出现瞳孔不等大时才发现病情变化,手术疗效就不如前者了。如脑出血患者术后出现尿量增多,每小时300ml以上,护士应及早报告医生是否有尿崩的可能,及早应用垂体后叶素,防止加重尿崩,出现水电解质紊乱。

2.3口头医嘱多ICU内抢救患者多,医生来不及开书面医嘱,夜间护士呼叫值班医生,但医生不愿意起床开医嘱。如微泵注射升压药或降压药用完后,叫医生起床开医嘱,但医生叫护士按照原医嘱执行,等明晨才补开医嘱,这是违反规章制度的。

2.4院内感染危重患者全身免疫力低下,侵入性操作多,医务人员无菌操作观念不强,消毒隔离制度不落实或方法不妥,消毒隔离设施不合理或用品缺乏等,造成患者院内感染。在562例患者中,4例出现颅内感染,16例出现肺部感染,8例出现尿路感染,院内感染发生率为4.98%。

2.5窒息ICU病人大多数为昏迷病人,无力咳痰,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湿化不够、吸痰不及时、痰痂堵塞、呕吐物误吸等均有可能引起窒息。在562例患者中有3例出现气管插管半堵塞,经加强湿化及吸痰,未造成窒息。

三、预防措施

3.1减少和防止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对于神志清醒合作的患者应耐心讲解人工气道的正常不适反应、气道处理及机械通气的必要性,对于烦躁、不合作、意识恍惚的病人进行适当约束。我科针对此类病人自制一种手袜式约束带约束双上肢,防止病人乱抓乱拔,取得较好效果,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静剂。在为病人治疗、护理及翻身时,防止管道滑脱,操作完毕均要检查各导管是否固定在位。

3.2加强ICU护士的责任心及专业知识培训对于ICU护士应教育她们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疗服务质量为重点,认真做好各项治疗及护理,使病人渡过危险阶段。定期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使她们熟练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常见疾病的观察要点与方法、危重患者抢救技术等,在病人病情危急需迅速抢救时,护士能够以娴熟的技术实施急救以精湛的技术消除病人及家属的紧张情绪,取得他们的信任。

3.3正确执行医嘱护士在执行医嘱时经2人复核,对有疑问的医嘱要询问医生确认无误后才执行,认真做好三查七对,每一次治疗都要经2人查对,在抢救病人执行口头医嘱时,要复述一次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抢救结束后要督促医生及时补开医嘱,非抢救时不能执行口头医嘱。

3.4防止院内感染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进行护理操作时要认真负责,严格遵守操作程序。如:每位病人用过的呼吸机、雾化器、湿化瓶都应消毒后再给另一位病人使用;每次操作前都应洗手,每给一位病人治疗后应洗手再给另一位病人治疗,以防交叉感染。

3.5防止窒息发生患者呕吐时头偏一侧,及时清除呕吐物,床边备好吸引器及吸引用物,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患者要充分湿化气道,防止痰液结痂,翻身时给予叩背,使痰液松动易吸出。

四、护理工作中潜在的风险

神经外科患者手术后,病人的生命体征处于不稳定状态,应通过监护及时发现异常变化,及时通知医生作相应的处理,使病人渡过危险阶段。因此,护士不仅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还要随时做好抢救准备工作,稍有不慎就会引起护理差错,引发纠纷。

4.1与侵犯病人合法权益有关的潜在问题病人就医时享有知情权,如果医务工作者不顾及病人的合法权益,不认真执行“知情同意”原则,就会引起一系列矛盾。例如护士在给病人抽血时,应向病人或家属告知抽血的目的,取得病人或家属同意后,才可以给病人抽血,如不向病人或家属告知,侵犯了病人的知情同意权,这是法律不允许的。

4.2与特护记录有关的潜在法律问题特护记录是病人在ICU病情变化最准确、最宝贵的记录,一定要实事求是。在抢救过程中采取的具体护理措施要及时、准确、详细记录。如果记录不当将会引发护理纠纷。例如病人血压突然下降抢救时不仅要写清几点几分发生病情变化,如何抢救,还应写清几点几分医生、主任到场,并写清医生、主任的全名,以免抢救无效因护理记录不全而被卷入法律纠纷之中。

4.3与执行医嘱有关的潜在法律问题医嘱是护士对病人进行治疗的唯一依据,护士随意篡改或无故不执行医嘱均属于违规行为。但是,ICU的病人病情变化快,在执行长期医嘱遇到疑问时护士应随时向医生反映病情,以便给予合理的治疗。例如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病人,临时给予降压药将血压降至正常,如还有长期医嘱的口服降压药,应请示医生是否调整口服药,以免将血压降得过低,引起病情变化。

4.4与护士配置有关的问题在ICU里,夜班多,加班多,病人病情重、变化快,年轻护士经验少,有时忙于1位重病人,对另外的病人可能疏于照顾或因病情变化未及时发现而给病人带来严重的后果,由此带来法律问题。因此,合理的人员配置十分重要。

五、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防范措施

护理工作是知识、技能、责任与爱心的结合。在护理工作中,护士应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同时也要遵照、依靠和运用法律进行工作。

5.1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法律既保护病人又保护医护人员的合法权益。护理人员在为病人作操作时,应考虑到病人的知情权,明确告知病人所有检查操作的目的和意义,对实验性的操作应执行告知签字制度。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和依靠法律维护医院正当权利。我们通过典型事例的学习,培养护士的法律意识,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操作。

5.2以客观记录为依据,提高特护记录的法律性特护记录是否客观、真实、准确,直接反映了护理行为的安全性、准确性、及时性和有效性,直接体现护理质量。要求护士对病人的病情变化随时记录、即刻记录、客观记录、如实记录。不仅重视病情观察,而且使护理文书更具有法律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如遇到护理纠纷时,护理记录在举证时更具有说服力。

5.3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熟练操作技能良好的护理技能和扎实的理论基础是防范护理纠纷的基础和保证。这就需要护理人员不断学习护理新知识、新技能,充实和更新知识内容,扩展知识面,有针对性的进行业务知识与技能的训练。在观察病情时运用所学知识结合病情为医生提供可靠依据,同时对医生所开医嘱起到监督作用,对有疑问的医嘱一定要问清楚再执行。

5.4加强管理,合理安排在ICU里,根据护士职业身份分清职责,实习护士、见习护士不具备执业资格,只能在带教老师的严密监督和指导下为病人做简单无创操作,如雾化吸入、叩背排痰等。病情危重的由高年资护师以上人员监护,曾有调查报道:78%的护士认为,护理工作繁忙、超负荷劳动与护理风险有一定的相关性,护理管理者应合理使用人力资源,适当分配工作量,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确保护理安全。

六、小结

根据ICU特点,病人病情具有特殊性、复杂性、多变性,而ICU护士处于临床第一线,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之下,临床风险事件易发生在护理工作中,因此了解ICU护理风险事件的常见种类,风险事件产生的特点,对提高ICU护士风险防范意识,保障病人医疗、护理的安全,将起到积极作用。护理工作面对的是特殊的服务对象,救死扶伤的工作特性要求护士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神圣的使命感。因此,通过深入、反复的培训学习,使护士认清执行法律、规章、常规,执行“三查七对”,就是在守法;认清高度责任感是做好工作的根本保证;工作的疏忽或因不遵守有关规章制度及法律法规造成的后果,可能触犯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在护士正确评估病人潜在风险的基础上,能够提醒护士哪些是高风险的重点病人,促使护士加强对病人的观察、护理,督促护士落实有效的应对措施,不断提高观察病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晓惠.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375-376.

[2]钱淑清.ICU病人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与护理防范[J].护理研究,2005,19(3):69-70.

[3]金燕.重症监护病人气管导管滑脱原因分析与护理[J].护理研究,2005,19(3):532-533.

[4]祝敏芳.浅谈新形式下护士的自我保护[J].护理研究,2003,17(3):301-302.

[5]刘明溱,孙光研.加强防范措施,减少医疗纠纷[J].中国医院管理,2000,20(5):40.

篇7

依据安徽省卫生厅XX年8月颁发的《重症监护专科护士核心才能》,结合我院icu的实际情况,我科制定了五类护理流程:各类物品清洁消毒流程, icu护士核心技能操作流程,icu常见疾病监护流程,icu应急预案流程和icu接收、转出患者的流程。我科于XX—XX年新入护士6名,其中大专毕业5名,中专毕业1名。科室内确定带教老师,每位带教老师指导一名新入护士,充分运用上述5类护理流程进行带教并考核,6个月后6名新入护士均可以独立分管床位。

2 带教方法

篇8

睡眠是人体生命的重生理过程,由中枢神经系统主动调节产生的一种复杂的生理和行为,良好的睡眠对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延缓衰老过程有重要的意义[1]。在重症监护病房中,几乎所有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长期反复睡眠障碍会影响ICU患者原发病的治疗,加重或诱发某些躯体疾病,影响患者的预后。随着我国人口日益老龄化,老年患者不断增多。ICU的老年患者由于环境变化、各种仪器的使用、疾病自身的影响等原因,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本文通过对ICU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进行分析,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改善ICU老年患者睡眠质量,促进其早日康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80例,男49例,女31例,患者年龄在60~90岁。

1.2方法 对每位患者进行两次调查问卷,均在入ICU的第3d,及采取护理措施后第3d进行。

1.3结果 入院前2d有38例老年患者有睡眠障碍,采取护理措施干预后3d 29例老年患者睡眠障碍消失。

2原因分析

2.1心理因素 老年患者住院时心情复杂,有离开亲人的孤独寂寞感及由于患病而紧张、焦虑、恐惧,对疾病检查、治疗、经济负担、家庭问题、工作问题各种顾虑等,这些不良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干扰患者的睡眠状态[2]。

2.2环境因素

2.2.1噪音 ICU常见噪声包括各种仪器的报警声、机械运转声、患者痛苦的、电话声以及医护人员的说话声、走路声构成了ICU病房内的噪音。国际噪声协会建议ICU的噪声白天不超过45dB,傍晚不超过40dB,夜晚低于20dB[3] 。

2.2.2光线 ICU病房白天和夜间常需持续照明,可导致患者对时间丧失正确认知,从而生物钟发生紊乱,加重睡眠障碍[4]。此外过多的视觉刺激还可导致危重患者的感知障碍。

2.3疾病因素

2.3.1疼痛 疼痛原因包括神经性疼痛、术后疼痛、慢性疾病的疼痛等。外科手术切口的疼痛刺激、心肌梗死及心绞痛发作时的心前区疼痛、重症胰腺炎剧烈的腹部疼痛等,由于危重患者的身体状态不能充分表达这些疼痛,如医务人员对疼痛估计不足,就会加重患者的焦虑、躁动和谵妄,引发严重的睡眠障碍[5]。

2.3.2舒适的改变 舒适度的改变是影响患者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各种管道和监护仪及治疗设备,使患者有一种捆绑感,患者不敢活动,害怕管道脱出而产生紧张和压力,身体活动受限不能采取舒适卧位,从而使其产生睡眠障碍[5]。

2.4医护人员因素 频繁护理和治疗的干扰可影响患者的睡眠。

3 护理措施

3.1心理护理 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注重患者的心理护理。ICU护士应耐心细致的做好解释工作,介绍环境及ICU工作特点,解释呼吸机、监护仪使用目的,有关报警的原因,向患者解释如何活动躯体不影响监护和治疗,并随时将有积极意义的信息透露给患者,尊重患者的感受,注意倾听、观察,再进行针对性的疏导,用积极乐观的情绪感染患者[6]。

3.2改善ICU环境

3.2.1降低噪音水平 加强对ICU医护人员进行噪音知识的教育,要求医护人员做到"五轻":说话轻,走路轻,关门轻,操作轻,移物轻。医护人员在使用各种仪器操作时动作应轻柔,放置仪器时尽量避免靠近头部。应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病情适当调节报警范围,夜间减小报警音量[7]。要定期检查维护仪器设备,将转运声降至最低。另有研究显示[7], 夜间使用耳塞的ICU患者,可以改善其睡眠质量。

3.2.2改善光照 减少光线的不良刺激,调整室内光线,病房的灯光应使用相对柔和的光线,不要直射患者面部,关闭窗帘及走廊的灯光,应用加罩的壁灯或地灯,使夜间病房保持在较暗的状态,易于患者入睡,必要时提供眼罩,现已有多项研究显示患者佩戴眼罩能有效改善睡眠[8,9]。白天应拉开窗帘,让房间保持足够的亮度,尽量使患者白天清醒,使机体保持正常的昼夜节律性。

3.3合理应用镇静与镇痛药 根据病情选用适当的止痛剂,遵医嘱给予镇静剂和去痛剂联合应用。ICU中,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老年患者,往往需持续应用镇静药物以治疗患者的焦虑、烦躁和疼痛,保证患者舒适度。近年来,镇痛与镇静治疗成为ICU常用治疗方案之一,以达到保持重症患者处于最舒适的状态,减少睡眠障碍的发生。

3.4合理安排治疗时间 尽量在患者清醒的时间里安排干预性操作,集中进行治疗和护理,减少对患者睡眠的打扰。如无特殊情况当患者入睡时尽量少打扰患者休息,保证患者有充足的睡眠。对于昼夜颠倒的患者,白天应与患者多交谈,尽可能减白天睡眠。

3.5其他方法 研究显示[10]播放舒缓优美的音乐,可改善ICU患者睡眠质量。夜间的护理操作要集中进行,应合理穿插于患者的自然醒觉时进行,努力减少打扰患者的次数。

4 讨论

ICU中老年患者睡眠障碍是比较常见的, 睡眠障碍与多种因素有关,通过对80例睡眠障碍的老年患者进行分析,可以看出,ICU患者干预前睡眠质量较差,而系统的护理干预对睡眠障碍能起到改善效果,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改善睡眠质量,缓解了患者的睡眠障碍。因此,应重视ICU老年患者的睡眠护理,建立规范、标准的睡眠护理模式,用标准化的评估工具

测量并针对相关因素进行前瞻性干预,针对患者个体化差异制定出个性的护理计划。将改善睡眠障碍、提高睡眠质重列入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的基本范畴[11]。因此,针对影响重症监护病房老年患者的睡眠因素,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以改善其睡眠障碍,提高睡眠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郝秀丽.新生儿异态睡眠与疾病相关性的调查分析[J].河北医学,2011,17(9):1186-1188.

[2]李惠聪.肝硬化患者睡眠障碍的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1(22):188.

[3]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6,18(7):387-388.

[4]董秀云.ICU患者睡眠状况的相关因素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35(1):44-45.

[5]张洁,丁艳琼,冯锦茶.全机器人心脏手术术后早期ICU 患者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4):2918-2919.

[6]韩希芬.骨转移癌化疗患者睡眠障碍护理[J].实用护理学杂志,2006,27(21):127.

[7]于静.监护仪临床应用中的问题及维修[J].中国实用杂志,2006,22(2):56-57.

[8]Richardson A,Allsop M,Coghill E,et a1.Earplugs and eye masks:do they improve critical care patients'sleep [J].Nurs Crit Care,2007,12(6):278-286.

篇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523-02

工作相关疾病是指由于工作环境中的职业性危害因素引起的一些常见病的发病率增加或病情加重,例如:神经衰弱综合征、腰椎颈病、呼吸道疾病等。大量调查结果显示[1],护士在工作中有较高的职业有害因素暴露率,容易导致工作相关疾病发生,最常见的是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和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如乙肝、丙肝、艾滋病以及呼吸道疾病等。ICU工作环境相对封闭、医疗器械使用多,各钟床旁检查频繁,ICU护理护士接触职业有害因素机会相对较多,医疗护理过程中的各种职业危害因素不但可以损害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甚至可能威胁其生命[2]。故本研究拟对ICU护理人员工作相关疾病患病情况进行调查,为促进ICU护理人员的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整群随机抽取四川省2所三甲医院的125名护理人员为调查对象。

1.2 调查工具 参考蔡文智[3]医务人员职业伤害现状调查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研究中使用的医务人员工作相关疾病调查表,根据ICU科室的特点修订而成。

1.2.1 护理人员的一般情况:年龄、职称、工龄等。

1.2.2 护士工作相关性疾病调查表包括:哮喘、肺炎、慢性咽炎、慢性鼻炎、胃溃疡、冠心病、神经衰弱、白内障、听神经受损、腕管综合症、下肢静脉曲张、腰椎颈病、流产/畸胎、原发性高血压、肺结核、甲/乙/丙型肝炎、艾滋病、放射性病、SARS、抑郁症、癌症等21种工作相关疾病。工作相关性疾病的总患病率=不同工作相关性疾病的发生人数总和/(工作相关性疾病种类×同期调查人数)×100%。

1.3 调查方法 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方法进行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25份,收回有效问卷120份,有效回收率为96.00%。

1.4 数据分析 实验结果用SPSS13.0软件分析,率的比较用χ2检验,P

2 结 果

2.1 ICU护理人员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的120名ICU护理人员中:主管护师有17名(14.17%),护师有36名(30%),护士有67名(55.83%);工作年限20年以上的有14名(11.67)、11年-20年有29名(24.16%)、6年-10年有31名(25.83)、5年及以下46(38.33%)。年龄分布:小于等于25岁有25人(20.83%)、25岁到30岁有28人(20.33%)、30岁到35岁有32人(26.67%)、大于35岁有35人(29.17%)。

2.2 ICU护士工作相关疾病的患病情况 ICU护士工作相关疾病的总患病率为6.98%,排在前十位的工作相关疾病分别是神经衰弱综合症、慢性咽炎、腰椎颈病、胃溃疡、慢性鼻炎、抑郁症、腕管综合症、听神经受损、肺炎、哮喘,见表1。

2.2.1 不同职称的ICU护士工作相关疾病的患病情况 由表2可见:不同职称的ICU护士工作相关疾病患病率不一样(χ2=22.48,P﹤0.001),职称越高的ICU护士工作相关疾病患病率越高(P﹤0.05)。

2.2.2 不同工龄的ICU护士工作相关疾病的患病情况 不同工龄的ICU护士的工作相关疾病患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3.28,P﹤0.001);工龄越高的ICU护士工作相关疾病患病率越高(P﹤0.05),见表3。

2.2.3 不同年龄ICU护士的工作相关疾病患病率比较 不同年龄的ICU护士工作相关疾病的患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8.95,P﹤0.001),30岁以上的ICU护士工作相关疾病患病率较30岁及以下的ICU护士,见表4。

3 讨 论

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决定护士面临着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心理社会性等多种职业危害因素,对护士的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4]。由于ICU属于重病科室、对环境和物品的消毒要求极其严格,加上环境封闭,故ICU护士接触职业有害因素的机会比其他科室护士要多和严重,ICU护士更容易发生职业相关疾病。本次调查发现三甲医院的ICU护士的工作相关疾病总患病率为6.98%。患病率排在前十位的是神经衰弱综合症、慢性咽炎、腰椎颈病、胃溃疡、慢性鼻炎、抑郁症、腕管综合症、听神经受损、肺炎、哮喘。这可能与ICU护士工作强度大、任务重、经常加班、工作节奏快、护理工作使身体处理某一位置,频繁接触各种消毒剂如含氯消毒液、过氧乙酸、戊二醛、甲醛等有关[5]。故ICU护士在工作期间应积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进而降低常见的工作相关疾病的患病率。

职业有害因素对护士健康的影响程度随着工龄及年龄的增大而加重,与护士的相关疾病发生率密切相关。代艳然等[6]通过对手术室护士下肢静脉曲张的调查发现,工龄在1-6年的护士下肢静脉曲张发生率为0;而工龄在7年及以上者发生率为66.2%。同样有研究发现,不同年龄段护士腰背痛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7];临床护士的焦虑程度与年龄成正比,40-49岁护士中重度焦虑高发(40.0%),明显高于30-39岁、20-29岁护士的中重度焦虑发生率(17.39%、15.38%)[8]。本研究也发现年龄大、高职称、工龄长的ICU护士工作相关疾病患病率明显高于年轻、低职称、工龄短的ICU护士。故高年资的ICU护士更应该重视锻炼身体,学会自我调节心理,合理安排时间,注意休息和合理营养,降低工作相关疾病的患病率,减少职业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提高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琼芳,王惠珍,廖玉联.护理人员的职业健康问题与职业健康促进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5,24(4):151-153.

[2]路静,章左艳,金辉.ICU护士职业危害认知及职业防护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护理杂志,2011,12(2):39-41.

[3]蔡文智.医务人员职业伤害现状调查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4]凌凤,陈平,何龙江,等.护士职业危害与防护[J].职业与健康,2007,23(1):14-15.

[5]李连芝.ICU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其防范措施探讨[J].吉林医学,2011,32(3):615.

篇10

关键词:护理查房;护理质量;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

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临床医学的专科化,各学科的专业性也越来越强,护理学作为与医学联系紧密的学科也不断随之发展。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病人对护士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的专科化发展是势在必行。在ICU病房里,危重病人病情复杂。往往同时伴有两种以上的疾病,要想保证优质的护理质量,这就要求ICU的每位护士都应是“全科护士”,必须掌握各专科疾病的理论知识和各种抢救技术,同时还要求有较强的综合管理能力。我院自2000年开始实施每月一次全院ICU联合护理查房,明显提高了各专科ICU护士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管理能力,现将联合护理查房的组织与实施方法介绍如下:

1.方法

我院分设有内科、外科、神经科、急诊等多个专科的ICU病房。ICU联合护理查房是由护理部组织从全院各ICU病房里选择危重、疑难、复杂和具备护理难点的典型病例,先由负责查房的科室准备好相关资料,上报护理部审阅,再将资料发给相关科室,根据准备的内容和具体情况选择ICU联合护理查房的方式,然后针对该病历的疑点、难点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讨论,从讨论中得出有价值的结论和经验。其中包括有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为中心的综合病例查房、以护理问题为中心的查房、以预防共同并发症为中心的查房以及以提高ICU护士的预见、拓宽管理领域为目的的查房等多种联合查房方式。值得注意的是,在ICU联合护理查房中,在护理人员发表意见的过程中不要直截了当地作负面评价,而是寻找亮点,在给予鼓励的前提下其他护理人员及时补充遗漏或修正认识上的偏差。ICU联合护理查房鼓励全院ICU护士以及所涉及专科疾病的病房护士参与讨论和发表自己的见解,逐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开拓管理视野,加强了对危重患者的管理,促进了危重病人护理质量的提高。

2.护理查房分类

2.1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为中心的综合病例查房

护理查房主要目的是提高ICU护士对合并专科以外疾病的危重和疑难病例的护理水平和综合管理能力。将最恰当、最优质的护理措施应用在临床危重病人身上,提高了危重病例的护理质量。

2.2以护理问题为中心的护理查房

各专科ICU护士和护士长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所查阅的文献积极发言。针对病例,找出最佳的护理方案。如休克的护理:休克是因出血、感染、过敏、心脏疾患等原因引起的急性循环功能不全,组织和器官氧合和血液灌注不足,微循环淤滞,普遍性细胞缺氧而使重要器官受损,出现一系列全身反应的病理综合征。护理人员首先明确休克的机制,评估病人由此出现或潜在的护理问题,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保证有效的循环;采取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吸氧等措施,必要时气管切开并加强气道湿化的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判断病情变化,如四肢湿冷反映周围血管阻力改变,中心静脉压反映血容量的变化,脉压反映心排血量的情况,尿量反映组织内脏的灌注情况。同时给予心电监护,严密监测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动态变化。以上是围绕病人的护理问题进行的护理查房,这种护理查房可以作为现场教学的一种方法。

2.3以预防并发症为中心的护理查房

危重病人合并并发症,其后果往往更加严重,如何预防和护理并发症的发生是护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例如心肌梗死病人的常见并发症:①心原性休克,主要是由于心肌梗死面积超过40%,心排血量急剧下降所致,多在起病后数小时至l周内发生。表现为收缩压低于80mmHg,病人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细数、尿量减少到每小时<20ml、反应迟钝甚至昏厥;②心律失常,当心肌收缩功能不全致心排出量骤减,多发生于起病后1~2周,尤其在24h内,以室性心律失常为最多见;③心力衰竭,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为梗死后心肌收缩力显著减弱所致等。首先对心肌梗死常见并发症的发病机制要有充分的认识,在制订护理措施上就能做到有的放矢,针对性较强。由此制订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严密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发病第1周应绝对卧床休息,以防止梗死范围扩大,注意排便的护理和避免饱餐。排便困难或过度用力都可诱发严重的心律失常、心脏破裂等并发症,不可掉以轻心。

2.4以提高护士预见性为中心的管理性查房

ICU病房是一个汇集许多管理难点的医疗单位。例如抢救、监护仪器的保养使用、各项抢救技术的正确实施、消毒隔离技术的有效监管、防压疮等基础护理的及时质控以及书写护理病历的规范合法等。组织者可以把查找某一管理问题作为查房主题,引导大家预见性地检讨分析管理现状,找出管理盲区,制订有效措施,防患于未然,将管理失误杜绝在萌芽之中。

3.讨论

3.1保证危重患者的基础护理质量

基础护理是护理工作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操作技术。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使基础护理工作日趋淡化和异化,其中最明显是实习护生和低年资的护士缺乏做基础护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基本功”不强,从而导致护理质量的下降。进行ICU联合护理查房可以检查危重病人基础护理是否做到位及是否有效,保证了危重患者的基础护理质量。

3.2更加完善危重病例的护理记录

护理查房不仅要检查危重病例的护理质量,还要检查危重病例的护理记录。如生命体征、瞳孔、意识、抢救记录、实施的各种治疗和护理措施、实验室检查的结果、24h出入量记录等。护理记录要体现病情动态变化和护理的连续性、护理措施落实的及时有效性以及治疗效果评价的标准性。特别是病情突然变化时有无应急处理记录、记录中用词或术语是否规范、有无出现漏记、涂改、重抄、代签名等现象。规范护理病例书写,从而提高护理记录的法律效应。

3.3提高了护士的业务及管理水平

护理查房作为护理管理的一种手段,通过组织和主持联合护理查房,充分发挥每位护士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主动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从而加深了全体护士对护理工作意义的认识,“自我成就感”得到满足,无形中也增加了病房的凝聚力。

3.4提高了护士长的管理能力

护理部组织ICU联合查房,对护士长来说也是一个自身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及时了解本科室危重病例的护理情况,发现临床中存在的护理问题,保证了危重病人的护理质量。同时,通过护理查房可以了解每位护士的工作情况、业务水平,对护士的工作起到指导和督促的作用。

3.5节省资源、资源共享

篇11

随着环境问题和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严重,人群发病率逐年提高,尤其是老年人和幼儿发病人数不断增加。在小儿疾病中,肺炎所占比例很大,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流涕等,体征表现为呼吸音加重、肺部干、湿罗音。肺炎治疗时间长,需要细心的呵护才能完全康复,天气、生活环境、饮食等稍不注意就会加重病情[1]。这需要我们医疗人员高度重视,因此,我院把在我院就诊并诊断为重症肺炎小儿患者8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护理后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4年4月到12月,把在我院就诊并诊断为重症肺炎小儿患者8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小儿患者,男20例,女20例,年龄范围从6个月到5岁,平均年龄为(2±1.31)岁;对照组40例小儿患者,男18例,女22例,年龄从8个月~5.5岁,平均年龄为(2.5±1.51)岁。试验组和对照组小儿患者临床资料之间具有可比性,统计学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观察组40例 小儿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照组40例小儿患者进行ICU护理。ICU护理包括体温定时检测、呼吸道清理、饮食护理、疗效观察、安全用药、健康指导[2]。做好紧急处理方案,一旦出现异常,立即进行抢救。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的有效率、全程治疗所用时间、恢复后肺炎复发率。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用X±s表示计量资料,用检验计数资料,用t检验比较组间,以p

2结果

2.1给予两种手段小儿患者的总有效率

表1结果显示,在接受调查的80例小儿患者中,观察组小儿患者的总有效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小儿患者的总有效率(62.50%),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

2.2两组小儿肺炎患者1周内

表2结果显示,两组小儿患者进行不同的处理方式后,随访观察1周后,观察组小儿患者的肺炎复发率(3.50%)低于对照组小儿患者肺炎复发率(30.00%),差别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

2.3两组小儿患者全程治疗所需时间比较

80例接受调查的小儿患者,观察全程所需时间平均为(5.5±1.23)天,而对照组为(9.5±0.52)天,观察组小儿患者所用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差别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

篇12

非计划性拔管是指插管脱落或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插管拔除,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引起。导管的意外拔除已成为ICU中常见问题,国外报道其发生率占置管患者3%~16%。有资料表明,意外拔管后需要重新置管的患者病死率达25%,插管重置病死率明显高于计划性拔管的患者,积极寻求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对ICU的护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现将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临床资料原因分析及护理防范对策分述如下。

临床资料

2009~2010年收治留置各种管道的危重患者3286例,其中置胃管2768例,气管插管1545例,置尿管2846例,置引流管1085例,中心静脉置管2534例。发生非计划性拔管102例(3.1%),其中胃管48例(1.7%),气管插管25例(1.6%),尿管18例(0.6%),引流管7例(0.6%),中心静脉置管4例(0.15%)。

原因分析

置管不适:患者因各种插管持续束缚而被迫卧床,并由此产生种种不适,如气管插管、胃管对咽喉黏膜的刺激和局部压迫使咽部肿痛、恶心,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后患者存在暂时性语言障碍,自己的想法及身体的不适无法与医护人员交流,因而出现烦躁、不配合治疗护理,甚至自行拔除各种管道。

置管方式及种类:在非计划拔管中气管插管、胃管重置率高。意外脱管的几率:胃管>气管插管>尿管>引流管>中心静脉置管。

导管固定方式欠妥:目前临床常规采用的各种导管固定方法为胶带缠绕、扁布带打结、透明贴、缝线固定。胃管、经口气管插管的导管固定贴或胶带易被患者的汗液、口腔分泌物污染而失去黏性,发生固定不牢;扁布带固定胃管、气管插管时常因患者头颈部活动而变得松脱;气管插管气囊漏气、充气不足、放气期间易在外力作用下致导管脱落;中心静脉插管、引流管未用缝线固定,以至患者活动时在较强的外力作用下脱出。

未及时持续使用镇静剂:有资料表明,未及时持续使用镇静剂的患者自行拔管率高。如气管插管患者因导管对咽喉壁黏膜的刺激和局部压迫、失声而感到恐惧,头颈部活动受限及护患沟通障碍而自行拔管。大手术患者术后早期因麻醉未清醒、伤口疼痛、口咽干燥、留置导管不适等原因处于躁动状态,易自行拔管,或因患者躁动时两手无意识乱抓,而拔除术口引流管等。

未采取适当有效的肢体约束:ICU患者可能因各种原因导致意识障碍,烦躁不安而无意识的拔管。对有拔管倾向的患者,如术后麻醉未清醒、言语表达不清的高龄患者、对留置导管极不耐受者,未采取适当有效的肢体约束,限制患者活动,从而导致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医疗护理操作不当:护士在进行护理操作时未妥善固定好导管。如进行口腔护理、吸痰或翻身更换时,动作过猛致导管被牵拉过度而脱出。

健康宣教不到位:ICU患者因病情重,护士往往忽视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患者对全身各种管道留置的意义认识不足。因而缺乏对自身所置管道的自我保护意识,常因不适自行拔管或自我活动时不慎意外脱管[1]。

护理防范对策

相关知识的培训:是降低意外拔管率行之有效的方法。①认识培训:意外拔管的概念、常见的意外拔管原因、意外拔管的危害;②评估技巧培训:患者意识状态的评估,患者意志力的评估,患者以往经历的评估(是否有过插管,是否发生过意外拔管),危重患者常见的心理需求评估;③护理对策培训:导管固定技巧,护患沟通技巧,镇静剂的应用,以往拔管后病情的正确评估及应急处理常规[2]。

意外脱管危险因素的评估: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管道固定情况、耐受程度,不同部位置管对患者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选择适当插管方式及有效的导管固定方法:经鼻气管插管与经口气管插管相比,前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明显低于后者。对某些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或需较长时间气管插管的患者,尽可能选用经鼻气管插管,因经口气管插管内导管在支气管内有高度活动性,使患者感觉不适;而经鼻气管插管管径小,对咽喉部的刺激小,患者易于接受,且不影响进食、进水;导尿管的固定采用生理盐水充满气囊比注入空气不易脱管,还可以在使用胶布固定导管,防止气囊塌瘪所致脱管。

及时有效的肢体约束:气管插管的患者清醒时护理人员在充分评估置管患者耐受程度的基础上,对有拔管倾向或曾有拔管行为的患者在缺乏监管时给予约束肢体,并经常检查其可靠性。交换及特殊检查需松解约束时应扶持患者双手,以防意外拔管。

合理使用镇静剂:对需长期留置气管插管的患者及术后留置各种导管躁动患者,遵医嘱使用镇静剂(如异丙酚,咪达唑仑等),可以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减少呼吸肌做功而有利于治疗。

规范护理操作程序:制定有关导管护理操作的步骤流程及注意事项,在护理操作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3]。由于夜间护理人员相对减少,护士给患者翻身时应注意技巧,防止不慎脱管。

加强心理护理与宣教: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应加强宣教,讲解其所置导管的意义及脱管的危害,床上活动的注意事项[4]。老年患者情绪变化无常,置管不适使患者处于易激惹状态,有效的触摸能安抚患者的情绪;对于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或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可将患者常见问题做成文字卡片或图案卡片拿给患者看,指出所需要项目,加强沟通。

参考文献

1 金晶,金信淑,尚志,等.老年谵妄精神障碍的辨别[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2002,21(2):78-79.

篇13

我院外科ICU主要收治外科术后患者、各种意外伤患者、及各种等待手术的重症患者。这些患者的特点是发病急、病情变化快[1]。在开展整体护理工作中,广大护理人员认识到促进护士与患者的心理健康在整体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帮助患者适应和建立对疾病的正常反应性。因此,有效的心理护理必不可少。现将ICU患者的心理护理综述如下:

1护理措施

1.1建立良好的首因效应,融洽护患关系。

1.1.1减少不良刺激,减轻和消除恐惧心理 首引效应是人们首先接触某事物所获得的感知。清醒患者入ICU后心理上有不同程度的恐惧感,特别是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的患者,由于肉体上的痛苦和心理障碍,可导致患者不配合治疗。因此,护理人员应及时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①主动向患者介绍ICU的基本情况,以及住ICU的必要性和暂时性,说明各种仪器的用途和使用中可能发出的声响,使其有心理准备。②值班护士坚守岗位,消除患者没有亲人陪伴而产生的不安全感。③对术后清醒患者,告诉手术顺利完成,让其放心,对留置在患者身上的各种管道及导联线给予解释,说明其重要性,使患者能很好配合。

1.1.2仪表和语言 工作人员衣帽整洁,举止大方,语言和蔼可亲。会给患者以依赖、亲切感、示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1.1.3尊重患者,富有同情心 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眼神、动作等,主动询问患者的需求,做到耐心细致,不可流露出烦躁不安的表情,以免使患者产生自卑感。对不能言语的患者可使用会话卡或纸和笔,以便患者能随时表达自己的想法。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和自卑感[7]。

1.2创造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环境 墙壁使用能给患者已生命力的绿色,护士服为粉色,给患者以温馨舒服的感觉,创造低噪音环境,减轻患者的烦躁、焦虑、恐惧心理。并发内各种仪器摆放有序,给患者以安全感。

1.3特殊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的性别、年龄、性格特征、病情程度、社会地位、家庭背景、心理承受能力等的不同,存在的心理问题就有所不同,特殊患者应给予特殊护理。如每张床位之间都配有拉帘,进行擦浴、导尿、灌肠等护理操作示要及时遮挡患者,维护患者自尊,使其放下包袱配合治疗。

1.4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面对面的心理护理 方晓岚报道,最佳心理护理时间为19:00~21:00,因此在此时间内安排护士与患者进行交流,以提高心理护理的效率。

1.5做好患者家属的工作取得合作 我们ICU允许家属探视,安排在每日下午,每次探视时间为3~5min,探视前,我们先向家属做好心理知识的宣教,经过宣教,患者的心灵得到很大的宽慰,增强了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2效果评价

2.1护理体会心理护理是一门精细的艺术。我们现入的ICU患者一般要通过危险期、稳定期、好转恢复期几个阶段,每个阶段产生的心理反应也各不相同,ICU护士要细心观察,因势利导,做好相应的护理,才能示患者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和护理[2]。

2.2我科自对ICU常见的护理风险问题采用持续质量改进原则以来,取得病员和护士互利的效果。各级护士风险意识有了明显提高:责任心加强了,病情观察到位了,护理人员在进行各种有创操作时均能事先告知家属或患者该操作的危险性,并记录在病历上;在岗的护理人员对ICU仪器操作和检测熟练;交接班制度落实到位[6]。

3讨论

持续质量改进是一个永恒的目标。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它通过计划、执行、监督和评价的方法,不断评价措施效果并提出新的方案,决定我们如何认识和防范医疗风险,尽早尽快预见、识别风险,鉴定、评估风险[3]。护理人员运用医学心理知识,以科学态度、恰当方法、美好语言对患者的精神痛苦、心理顾虑、思想负担、疑难问题进行疏导[5]。用启发、诱导、说服、解释、安慰、劝解及调整环境等方法,帮助患者摆脱困难,帮助患者在其自身条件下获得最适宜身心状态,从根本上堵塞医疗差错和事故的发生渠道,健全管理机制。完整的风险管理机制,可以有效避免医疗事故、医疗风险,有效地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在全体护理人员的支持和参与下,完成对整个风险管理的过程,保证患者和护士安全[4]。作为护理管理者要明确ICU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全面监测。参照医疗护理流程和规范进行检查,不断改进和制定风险管理措施,杜绝差错事故发生。

参考文献:

[1]李亚洁,张立颖,李瑛,等.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2):12.

[2]夏纯,邓瑛瑛,王晓艳.临床科室的风险管理[J].中国医院管理,2005,25(2):2.

[3]方晓岚.最佳心理护理时间除探护理学杂志1990;5(2)

[4]期刊论文心理护理疗效评价与影响因素探讨[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