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护理精细化服务具体措施

护理精细化服务具体措施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8 10:31:1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护理精细化服务具体措施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护理精细化服务具体措施

篇1

随着人们经济、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期望值及保健意识也不断提高。患者就医过程中不仅希望获得更好的医疗技术,同时也渴望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1]。与成人病房相比,精神科病房由于患者年龄小,生活物品较多,加之患者配合度及自理能力差,从而增加了精神科病房护理工作量及护理难度[2]。此外,部分家属由于过度担心孩子的病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的情绪,不配合护理工作,容易出现护患矛盾及纠纷[3]。研究认为,对日常护理工作加以规范化、人性化及精细化可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减少护理差错率及护患纠纷。本研究将对精神科病房实施精细化管理,并探讨其对精神科病房护理质量及患者家属满意度的影响。

1 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 护理部神经内科拥有26名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20~50岁,平均年龄(38.2±3.8)岁。工作年限1~32年,平均工作年限(6.3±1.4)年,学历:本科4名,大专22名。职务:护士长2名,主管护师1名,护士23名。所有护理人员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并保证全程配合。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对护理部神经内科实施护士岗位管理,在实施前后各随机抽取神经内科收治的200名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两阶段抽取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对精神科病房住院患者实施常规性护理,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对本院精神科病房实施精细化管理,具体措施如下:①做好本职工作,注重精细化管理。护理人员在做好日常护理工作的同时,应与患者家属做好沟通,了解患者病况及患者身心需求,及时为其提供指导及帮助。此外,护理人员应及时分析及总结日常工作中的不足,避免失误。②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明确护理服务的对象是患者本人,护理过程中应体现人文关怀,同时应对情绪低落的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心理指导,增加护患间的交流,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配合及了解,提高护理效果。③积极主动地完成护理服务。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注重精细化管理,完善护理工作中各项流程及服务,最大限度满足患者及其家属的需求。④护理服务精细化、程序化。根据患者年龄及疾病种类,采用不同的护理服务方式,让护理服务更加精细化、规范化。在护理工作中应注重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护理及日常护理。此外,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家属心理波动及变化情况,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服务,以稳定患者及其家属的情绪,避免护患矛盾的发生。⑤建立奖惩机制。明确奖惩机制,合理建立管理规章制度,提高护理服务水平,强化护理管理工作流程,将精神科管理规章制度及奖惩制度进行精细化、量化管理,帮助护理人员树立良好的形象及工作习惯,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计数资料率分析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实施后护理差错发生率、护理纠纷发生率及护理投诉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

3 讨论

精细化管理能有效提高精神科病房护理管理质量及患儿家属满意度,降低护理纠纷事件的发生,值得在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借鉴。但随着人们对护理要求的不断提高,精细化管理的内容应更为广泛,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应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学习更多的新方法及知识,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并将专业知识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进一步提高精细化管理的效果,促进精神科护理工作更好地发展。精细化管理强调护理管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及对日常护理工作的精细化化、程序化、规范化,以临床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患者为服务中心,最大限度满足患者心理及生理需求,提高患者满意度。本研究中精细化实施后护理差错发生率、护理纠纷发生率及护理投诉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

精细化管理;精神科;护理;临床应用

精神科的护理工作与临床其他科别的护理工作的本质相同,旨在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和治疗,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和改善疾病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能够更快的康复,重返正常的社会工作生活中。更加科学有效、全面细致的护理方案能够实现更良好的护理效果,但是仅有护理方案显然不够,加强对护理方案的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才能最终实现治疗护理的优秀成果[1-2]。因此本文主要就临床护理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进行总结,分析实施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

1临床精神科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临床精神科护理工作中主要存在两个主体:护理人员和患者,而临床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问题主要分为两类——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和精神科暴力行为[3]。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主要是因为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失误而引发的影响患者疾病治疗、康复、甚至是生命健康安全的护理事件,导致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因素有患者因素、护理人员因素和医院的规章制度因素[4]、社会因素、患者家属因素。

1.1患者因素

精神科患者大多情绪波动较大,心态不稳定,认知能力和生活能力较差,护理人员稍不注意便有可能发生冲动伤人、自伤自残、跌倒坠床、噎食误食、走失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1.2护理人员因素

精神科护理人员面临的是一群更加难以控制的患者,与其他科别的护理人员相比身体及精神压力大:(1)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护理人员体力消耗大,护理人员紧缺,长期轮班身体健康受到很大影响,带病坚持工作,护理质量必然受到影响;(2)精神科患者护理工作中随时会出现意外事件,护理人员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挑战,加上长期熬夜班难免出现紧张、烦躁的不良情绪,工作热情和工作效率均受到负性影响,反作用于护理工作中易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3)各种考核培训、质量检查导致护理人员不能安心工作,恐惧上班;(4)生活压力大,薪酬低,难以支付日常生活,各种贷款,不能安心工作。

1.3规章制度因素

医院内的规章制度不够完善和成熟,缺乏完整清晰的护理操作流程和交接制度,护理人员凭着自身经验进行工作,工作中频频出现失误导致发生医疗纠纷;没有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体制,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同种问题多次发生增加了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风险。

1.4患者家属因素

有些家属对患者莫不关心,严重影响患者情绪;有的家属探视时跟患者讲一些家事刺激患者情绪,都会给患者带来各种伤害,情绪波动易出现意外事件。还有些家属拒绝接患者出院。例如:有一患者符合出院指征,其爱人拒绝为其办理出院手续,患者的兄弟姐妹不是其监护人,也无权将其接出。患者非常惦记家人,盼望回家,重返社会,一次次失望导致患者发生多次冲动意外事件。包括殴打其他患者、用床头桌砸自己头部、甚至用灭火器砸窗户欲跳楼,家属的主要矛盾不解决会一直影响患者疾病的康复。甚至有些家属极其不配合,经常私下给患者偷留危险物品如烟、火机等,严重影响了病房安全。

1.5社会环境因素

国家医疗体制不健全、社区康复医疗缺乏,恢复期的患者不能重返社会,不满情绪作用于患者日常行为中,易出现突发不良事件。社会舆论导向偏离,医闹猖獗,医护人员害怕医疗纠纷,影响工作积极性。所以导致精神科意外行为发生的主要原因与患者、家属、护理人员、医院、社会有关,除此以外环境因素、物品管理等也能增加精神科意外事件的发生[5]。综上所述,目前在精神科临床护理中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而深究其原因则是护理工作管理不当所致,加强对护理工作中导致问题出现的影响因素的管理,实施更为优质的管理措施是十分必要。

2精细化管理的一般情况及具体措施

精细化管理是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基于具体的临床护理工作发展形势,实施科学全面的管理措施,旨在解决临床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为患者提供更高服务水平的优质护理,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6-7]。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实施是当今社会发展形势下的产物,近些年来我国大范围内实施医疗改革,医院管理层方面逐渐意识到患者满意程度对提升医院口碑和改善医院形象产生的影响,逐渐意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其次随着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居民的文化水平普遍升高对于护理工作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两个主要因素的作用下精细化管理应运而生[8-9];但是较西方国家来说,我国临床精神科精细化管理仍然处在初级阶段,处于探究摸索阶段,需要大量的实践和借鉴他国成功经验实现更快速度的广泛应用[10]。精细化管理是一个统一的笼统概念,起到为临床护理工作管理的指导作用,具体的措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针对上述问题实施精细化管理措施的具体操作如下:(1)应该加强护理人员的管理。增加护理人员的数量,分担现有护理人员的任务量,减轻其精神压力,使其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学习,制定更高标准的人事选拨制度,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旨在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操作水平,减少工作中失误的发生。(2)加强对患者的管理。护理人员应该通过交流沟通等方式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增加彼此之间的信任感,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防止患者出现情绪失控从而导致暴力行为的发生。(3)完善医院的规章管理制度。首先,就护理操作的流程进行明确规定,保证护理流程延续、流畅和全面,使护理员严格按照流程做事;其次,实施严格分明的奖惩制度和审核制度,制定好工作量化表[11],促使其完成相应工作,通过审核发现不合格者给予严厉的惩罚措施;最后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体制,成立专门的监督小组定时检查护理人员工作的进度和任务完成情况,定期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集中解决发现的问题,防止同一问题出现两次。(4)加强对物品和环境的管理。制定统一的管理标准,营造舒适安静的病房环境,旨在减少患者的陌生感和不适感,使患者更快的适应,更好的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严禁病房内出现尖锐物品,尤其是道具等,定时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12]。在精细化管理中明显提高对护理人员的标准,这无形中又给护理人员增加了心理压力,医院也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管理,加强对其的心理护理,给予其更好的福利和晋升制度[13],保证护理人员良好的服务态度和饱满的工作热情。

3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导致护理不良和暴力行为时有发生,只有解决好发现的问题,才能实现优质的护理服务水平,精细化管理模式便在如此形势下应运而生,但是我国实施精细化管理仍处在初级阶段,需要不断探索。尽管如此实施精细化管理效果十分显著,能够明显降低护理工作失误的发生率,有效保证了患者和护理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促进了患者疾病的快速恢复,精细化管理可以就一段时间内的护理风险进行评估和预判,制定好良好的预防措施,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可以明显提高护理的质量和水平,能够满足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质量的要求,提供患者的满意度,逐步改善医院的形象和提升医院口碑,增加医院的竞争力,从长远效果看,同样能够促进我国大范围内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发展进程[14-15]。

作者:孙红梅 单位:天津市安定医院七科B7病区

参考文献

[1]李金惠,张露莹,姚晚侠.精细化管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3,27(29):3281-3282.

[2]吴岩.精细化管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7):259-260.

[3]陈风莲,许梅娟,万碧珍,等.精细化管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5,28(2):133.

[5]杨林顺.精细化管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对策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34):136-138.

[6]杨丽娜.探究精细化管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7):314-315.

[8]赵春海,苏晓光,蔡红霞,等.精细化管理在精神科住院患者物品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3):94-95.

[9]袁焕英,刘玉香.精细化管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探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2):257-258.

[10]文兆容.精细化管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探讨[J].东方食疗与保健,2016(7):141.

[11]袁洁,刘敏云,郑丽松,等.精细化管理应用于精神科对患者家属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的影响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5):121-123.

篇3

其次,它是一种理念。就是只要精细,世无难事。精细作为一种理念,是在做事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只要坚持了精细管理和精细操作,任何事情都能做好,再困难的事也能做完美。同时,精细无止境。只有在持续改进、不断创新之中,精细化管理的作用才能充分体现。因此,我们每一名员工要在实践中不断强化“今天要比昨天好,明天要比今天更好”的工作理念,坚持持续改进,不断创新,通过日积月累,我们的管理水平就能不断提升,我们的医院才能真正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标。

第三,它是一种工作方法。精细化管理体现在具体工作之中,就是一种科学地、规范地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系统思考、目标管理、精细作业等。

第四,它是一种工作习惯。就是人人、事事、时时、处处做好精细化,自觉精细工作。通过“有意识”的引导并强力推行,使精细化逐步成为我们“潜意识”的行为,彻底改变过去粗放式管理的行为习惯,彻底改变粗枝大叶、草率马虎和“看惯了,干惯了,习惯了”现象,形成一种追求精细、持续改进、力求完美的工作习惯和工作作风。这既是个人人生的财富,也是企业的财富。

二、医院精细化管理实现的主要途径当前,医院的管理主要是经验型和粗放型,管理不科学、不规范、不全面是主要问题,医院要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服务质量、节约运营成本,就必须树立“精细”理念,引入精细化管理,使管理更加标准化、规范化和全面化。实现精细管理的方法很多,内容非常丰富,任何有助于把管理工作做得精确化、科学化、合理化的方法都是属于精细化管理方法。如质量管理、制度建设、标准化建设、信息化建设、岗位责任制、流程改造、成本核算等。

根据我院一年多来的实际运作,我认为在实施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应主要遵循以下基本思路:

1、注重流程化管理。这是实现精细化管理前提条件。

实施精细管理首先要重视流程化管理,进一步优化医疗服务流程,简化服务环节,提高服务满意度,缩短服务流程循环周期,减少病人等待时间,改进服务质量,提升医院的综合效益。我院的具体做法是:根据病人就诊量合理设置挂号、划价、收费的窗口数量,实行“一站式”服务,缩短了病人的等待时间;合理安排医技科室的工作,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力缩短各项检查的预约和出具报告时间。同时,今年我院在改造门诊楼时进行换位思考,围绕病人需要充分考虑门诊各科室在空间位置上的合理性,对现有科室的布局依照服务流程优化的要求进行整合,逐步改善医疗服务的硬环境。

2、推进制度建设。这是实现医院精细化管理的关键所在。

传统型管理向制度化管理转变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基本要求之一。如果医院没有一整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来维持它的运转,就很难在同别人竞争中占优势。制度化管理的医院旨在避免“强人”治理,主张通过制度实现对医院的管理。我院在制度建设上,主要是整合制度,建章立制。自去年以来,就对全院所有岗位、每个专业进行了全面梳理,把原有岗位标准、规定和岗位责任制整合为细致的工作标准,严格对照标准现场作业,在医疗、护理、管理、质量、服务等方面切实做到人人、事事、时时、处处有标准。并编印了《医院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汇编》一书,发到每个员工手中,组织学习、贯彻、执行。先后修订、补充、规范了首诊医疗负责制度、三级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三查七对制度、病历书写及管理制度、术前讨论制度、知情同意制度等41项医疗规章制度,先后建立了各专科护理常规197项、技术操作规范35项。制定下发了党建工作二十项制度、行政议事规则、车辆管理办法、招待费使用办法、加强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准入管理的规定以及医师外出会诊、外出进修、、科研等新的管理制度和规定。在今年院职代会上,又出台了《院20__年综合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院财务内部控制管理规定》、《院工资管理规定》、《院社会保险管理规定》、《院关于器材及物品管理办法》、《院关于加强医疗安全管理的若干规定》、《院物业管理运行办法》等7个经营考核管理办法。据统计,从去年截止目前,我院先后共建立整合各项制度、办法、规定500多项,促进医院各项工作

有章可循,健康发展。

3、细化财务管理。这是推进精细化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精细化管理中,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医院的整体决策和未来发展。对医院来说,财务精细化管理是医院最核心的管理。我院新班子组建以来,进一步加强医院内部的财务管理,出台了关于我院财务内部控制管理规定,建立起集中的财务精细化管理体系以及科学合理的财务核算流程,完善了内部控制制度,实现全过程有效的财务管理与监控以及全成本费用的优化预控,使医院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时,我院将设备科、物管科、药剂科的3名会计人员收归院财务科管理,成立成本核算小组,统一管理,加强成本核算。

4、开展院内信息统计工作。这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有效手段。

精细化管理强调数据管理,主张用数据说话。这项工作的意义在于体现数量化,为绩效考核提供数据和依据。今年,我院专门开发、安装了检查费用统计软件,对全院上门诊的医生、住院医师、检查科室所完成的工作数量进行全面统计。主要统计每人每天的处方数、手术次数以及检查科室所完成的工作量。并以两周为一个统计周期,汇总形成统计报表,送交医院领导和有关部门,在有关会议上通报和公示。强化统计工作后,各项工作出现明显变化:防止了门诊处方的外流、减少了一定的漏费、打消了部分人员浑水摸鱼、滥竽充数的懒惰思想,调动每个职工的积极性,同时也为院综合考评提供了依据,使我院精细化管理呈现出了新的亮点。这一举措使我们今年1—6月份门诊收入和住院收入有较大提高,其中挂号收入增幅130.56%。

5、狠抓内部考核,强化细节管理,降低运行成本。这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有力保证。

有制度不抓落实,会使制度流于形式,建立与之相配套的内部综合考核管理制度,对医院工作各环节做到严格、细致、及时的监督,并通过狠抓考核,实行责任追究,才能使各项制度和办法落到实处。我院坚持执行月评比、月考核、月通报制度,对各科室工作分别按照《临床科室质量考核标准》、《门诊工作质量考核标准》、《护理质量考核标准》《护理文件书写质量考核标准》、《急救物品器材质量考核标准》、《特一级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基础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医技科室综合考核细则》、《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考评细则》、《机关科室工作考评标准》实行量化细化考核,并按照比例确立各科的综合得分,作为当月效益工资的奖惩依据。同时,每月还向全院公布“各科室经济效益核算表”、“医疗科室药品占有率排列表”、“效益工资考核后六名统计表”、“医疗医技科室纯利润名次排列表”等,增加透明度,起到激励的效果。

注重细节管理.集中开展清仓理库工作,对全院各病区护士长、门诊和医技科室库存物品、物管科库房进行了全面的盘查、登记和造册,全面分项进入计算机系统,作为有关科室的监管依据。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全院医疗器械、医疗用品、医疗耗材及物品的购进、领用、核对、报废审批制度,堵塞漏洞,控制支出,降低成本,提高收入。

6、确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实施精细化服务。这是精细化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篇4

1.1一般资料 我院新生儿病房编制床位40张,护士24人,年龄20~37岁,其中大专及以下19人,本科5人;主管护师4人,护师8人,护士12人,工作年限>10年3人,5~10年9人,

1.2方法

1.2.1科室根据医院感染相关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指南》、《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行动计划》等,结合新生儿专科特点及实际情况,制定并不断更新、细化相应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制定并落实各项标准操作规程(SOP),把制度、具体措施、、标准操作规程编辑成册,组织学习并逐项落实,切实加强清洁、消毒灭菌、手卫生以及感染监测等工作,强化责任意识,全面落实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科室成立以科主任为组长,护士长为副组长、1名兼职医生和1名兼职护士为质量控制员的感染管理小组,每名质控成员职责明确,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督促、检查、落实各项消毒措施,并与绩效考核挂钩,做到人人参与,人人有责。

1.2.2人员的精细化管理 重视对规培医护人员、进修生、实习生、保洁工人的的管理此类人员流动性大,院感意识差,普遍存在医院感染知识缺乏、对医院感染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因此对该人群进行严格规范的岗前教育非常重要。我科所有规培、进修、实习的医护人员入科第一天,由护士长统一进行入科培训,包括着装、手卫生、消毒液的使用、无菌技术操作等,培训后签字。在规培、进修、实习过程中,督促其严格遵守各项医院感染规定。

1.2.3医护人员手及手机卫生的精细化管理

1.2.3.1医务人员的手是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2] 洗手是保持手卫生的重要方法。为了提高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洗手的依从性,每间病室门口配备了非手触式洗手设施和洗手液、一次性干手巾、一次性干手器;所有的治疗车、护理车、配奶车、辐射台、暖箱及婴儿床均配备速干手消毒剂,要求医护人员在检查、治疗、护理前后均应洗手或手消毒。并在所有洗手的地方张贴6步洗手法示意图,提醒医务人员及时、认真洗手。当医护人员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皮肤黏膜破损时戴手套;从污染部位移至清洁部位时要洗手;脱手套后要洗手。

1.2.3.2手机卫生的精细化管理 手机是当今社会重要的通讯工具,在医院中使用手机的现象十分普遍。手机与手直接接触,其卫生情况与手卫生息息相关。根据GB15982-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的规定,医务人员的手机表面细菌数>10cfu/cm2为超标。一项对医务人员手机表面污染状况调查显示,手机表面污染率多在90%以上,手机表面平均细菌数为811.67cfu/cm2,其中内科医生与检验人员的手机表面细菌数高达3225cfu/cm2。为有效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我科目前采取的是用75%乙醇擦拭消毒手机表面[3]。

1.2.4病区环境的精细化管理

1.2.4.1布局合理 新生儿病室的建筑布局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有关规定,设置工作人员通道、患者通道、污物通道、物流通道,分医疗区与辅助区,医疗区包括早产儿室、足月儿室、感染室、隔离室、治疗室等,辅助区包括消毒间、接待室、配奶室、沐浴间等。做到洁污区域分工,功能流程合理。

1.2.4.2病室空气管理 最简单的空气消毒方法是开窗通风。新生儿病房开窗换气2~3次/d,20~30min/次,动态空气消毒机消毒病室空气3次/d,并有记录,按说明书保正确使用、维护、定期清洁、更换灯管,保证空气消毒的的有效性。墙面、地面、门窗每日清洁,遇有污染时使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1.2.4.3物体表面及台面的消毒 仪器设备如心电监护仪、输液泵、注射泵、呼吸机等尤其是其频繁接触的按钮、操作面板,每天由专人用75%酒精擦拭消毒,接触前后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护士站台面、门把手、电脑键盘、电话、鼠标、病历夹、输液袋等每天热水清洁,当这些物品有血迹或体液污染时,立即使用2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1.2.5新生儿沐浴及用物的管理 护理人员为每一个婴儿洗澡前后使用抗菌洗手液洗手或速干手消毒液消毒双手。新生儿沐浴操作流程上墙,严格按流程进行操作,防止洁污交叉。感染、非感染、隔离患儿分室沐浴,防止交叉感染。新生儿沐浴用物一人一用一消毒,沐浴露采用不可回流式,新生儿用眼药水、纸巾等治疗护理用物一婴一用,禁止交叉使用。

1.2.6多重耐药菌的精细化管理 国家卫生部2011年出台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我科2012年起对所有入院新生儿进行多重耐药菌的主动筛查,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尽量选择单间隔离,条件有限时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患者安置在同一病室,隔离标识醒目,医护人员在标准预防基础上,实施接触隔离措施,防止多重耐药菌的传播。在治疗护理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严格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执行。

1.2.7医院感染监测的精细化管理 每个月对新生儿病室、治疗室、配奶室空气及台面、仪器设备按钮、物体表面、暖箱水槽、医护人员的手、消毒液、奶瓶、奶嘴等进行菌落数监测,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管理的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科内对每一例医院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

2 体会

精细化管理强调将工作做好做细,其内涵可概括为"精、准、细、严"[4]。"精"是指精益求精,追求更好,将管理和服务工作做到极致;"准"是指准确的信息和决策,准确的数据和计量,准确的时间衔接和正确的工作方法;"细"是指操作、管理和执行细化;"严"是指严格控制偏差,严格执行标准和制度。这正与《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行动计划》中的逐步实现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精细化不谋而合。我科结合新生儿病房工作特点,将精细化管理理念应用于医院感染管理,有效提高了新生儿病房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有效降低了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发生率。建议将精细化管理理念在更多的医院感染重点部门推广,最大限度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李六亿,刘玉村.医院感染管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0:170-175.

篇5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and explore the effect of meticulous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patients with hemorrhoids treated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umigating and washing.Method:100 cases with hemorrhoids surgery in the hospital were selected from October 2015 to May 2016 as the research objects,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taking the single blind randomized grouping method,50 cases in each group.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self-made hemorrhoids-fistula lotion for fumig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meticulous nursing intervention.The total efficiency,clinical symptoms tim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The total efficienc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symptoms tim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Hemorrhoi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umigation and washing; Meticulous nursing interven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Baoan District,Shenzhen 518133,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10.036

中?熏洗是痔疮术后瘙痒不适的有效治疗方法,但在其治疗过程中患者容易出现相关护理风险因素,容易对治疗产生干扰,故在痔疮患者术后中药熏洗过程中还应采取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而应采取何种护理干预方法尚有待探讨[1]。本研究对2015年10月-2016年5月期间在本院肛肠科接受痔疮手术治疗且术后出现瘙痒不适的100例患者进行随机对照分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精细化护理干预,以探讨精细化护理干预对中药熏洗治疗痔疮术后患者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5月期间在本院肛肠科接受痔疮手术治疗且术后出现瘙痒不适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证实为痔疮,均实施手术治疗,手术后出现瘙痒不适症状,排除结肠病变患者、胃肠道不适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以及精神障碍患者。本研究征得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且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许可。采取单盲随机分组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21~59岁,平均(40.17±15.62)岁;病程7个月~4年,平均(2.31±1.15)年。观察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20~60岁,平均(40.29±15.86)岁;病程5个月~5年,平均(2.98±1.34)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自拟痔瘘洗剂进行中药熏洗治疗,药材组成为苦参30 g、大黄30 g、黄柏20 g、芒硝30 g(另冲)、车前草15 g、败酱草20 g。芒硝另冲,其余药材加水100 mL进行持续30 min的浸泡,再开火将其煮沸,改文火煎15 min。取药液分为两份,每次将一份药液倒入盆中,再加入1000 mL沸水,将15 g芒硝倒入,患者坐于专门的熏蒸椅上,使药液蒸气对患者处进行熏蒸。待药液温度下降到36 ℃后,取出更大的塑料盆,将药液倒入盆中,患者改熏蒸为盆中坐浴,熏蒸坐浴时间持续15~20 min/次,2次/d,连续治疗7 d作为1个疗程。

1.2.2 护理方法 ?φ兆榛颊呤凳9婊だ砀稍ぃ?告知患者中药熏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并对患者熏洗过程中的生命体征进行观察,一旦出现异常,应立即进行处理。观察组患者实施精细化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精细化心理护理: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测评,对其心理测评结果进行分析,找出有可能会影响到患者治疗的心理问题或倾向。并根据患者的心理问题或倾向对其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如为患者讲解痔疮手术后保持良好心理状态对术后恢复的重要性,对表现良好、积极配合的患者予以表扬和鼓励,还可适当播放舒缓的音乐,使患者放松身心,鼓励患者积极与同病房内的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患者之间共同勉励和支持,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2)精细化护理配合: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详细了解,指导患者保持、外阴等部位的卫生清洁,每天进行清洗,保持干燥;熏洗前,护理人员应对熏洗药液温度进行严格控制,避免烫伤患者皮肤;熏洗过程中,应关好门窗,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动作尽量轻柔,并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观察,若患者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对引起不适的原因进行排查,再将相关不适因素进行剔除,继续进行治疗。(3)精细化疼痛护理:换药过程中的动作尽量轻柔,如患者排便较为困难,应及时给予患者温水灌肠处理,避免患者因排便用力而导致疼痛;如患者疼痛剧烈,可通过转移患者注意力的方式分散患者的疼痛感觉,必要时可适当给予患者止痛药物口服。(4)精细化隐私护理:由于痔疮患者的手术部位处于隐私部位,在护理过程中,患者容易因护理操作中隐私部位暴露而表现出不配合、抵触等情绪,故在护理操作时,护理人员应时刻注意对患者隐私部位的保护,采用毛巾、屏风遮挡,尽可能减少患者隐私部位的暴露时间,充分尊重患者的隐私,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为患者安排单独的房间进行熏洗。(5)精细化饮食护理:痔疮手术后,为了促进患者创口的愈合,应对患者的膳食营养计划进行调整,饮食以高蛋白、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注意营养搭配,禁食生硬、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忌烟酒,还可给予患者蜂蜜水饮用,以促进排便。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价 治疗7 d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其中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创口疼痛、创缘水肿、瘙痒。满意度采取护理满意度调查量表进行评估,总分为0~100分,不足60分即不满意,达到60分满意,60~79分一般满意,80~100分十分满意。护理满意度=(十分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疗效判定标准:痊愈: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皮肤损害也基本消失;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得到缓解,皮肤损害明显减轻;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缓解,皮肤损害有所减轻;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皮肤损害均未改善[2]。总有效=痊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6.061,P=0.014),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创口疼痛、创缘水肿、瘙痒等症状缓解时间分别为(2.86±0.89)d、(3.45±1.03)d、(4.52±1.98)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7.111,P=0.008),见表3。

3 讨论

痔疮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科疾病,主要是由于直肠末端黏膜扩大、肛管皮下静脉丛扩张而导致柔软静脉发生曲张引发的病变,临床表现以疼痛、便血、脱垂为主,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身心痛苦[3-5]。临床上治疗痔疮多采取手术治疗,但由于痔疮患者的手术部位污染性较为严重,手术后患者容易出现瘙痒不适症状,对患者的预后较为不利[6-7]。因此,临床上应针对痔疮术后瘙痒不适患者实施积极有效的治疗。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