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无机化学课件

无机化学课件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8 10:31:1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无机化学课件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无机化学课件

篇1

第一,采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式的讲述方法。比如,在讲解缓冲溶液时,列出缓冲溶液的ph保持数据,提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性”的问题,看学生能否独立解决这一问题。又如,在讲物质结构章节时,可以问学生固体分类,组成粒子分类,粒子间存在何种力等。值得注意的是,问题的设计应当贴近实际,问题的答案能够引入新课。通过提出简单合理的问题,并让学生独立思考,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篇2

现代分析化学已成为使用和依赖于生物学、信息学、计算机学、物理学和数学等学科的一门“边缘学科”,涉及面广、内容多且抽象,例如在化学分析部分及电位法和永停滴定法主要包括定量分析,要求学生掌握化学平衡理论在分析化学中的具体表现和实际应用,与无机化学、物理化学中的溶液理论紧密联系起来,牢固树立“量”和“定量”的概念。仪器分析部分涉及定量、定性和结构分析,要求学生学会电化学分析、紫外、荧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和色谱分析中的定量分析方法,理解“量”与分析信号间的关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其光谱、质谱之间的关系及结构分析的基本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满堂灌,难以做到形象化,直观化。而多媒体教学中所用的课件采用多媒体编辑工具包括字处理软件、绘图软件、图像处理软件、动画制作软件、声音编辑软件以及视频编辑软件等把分析化学中一些抽象的理论特别是光谱分析部分,动态反映其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生动,简易易懂的画面,能够启发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光谱分析仪器的主要部件及工作原理时,传统的方法让学生感觉到知识面和涉及面广,内容多,很难抓住侧重点,而且众多的理论方法难理解,甚至产生厌倦心理,而采用动画,能直观展示出仪器的图像及其工作原理,一方面节约时间给教师跟学生互动,更重要的是抽象的理论、技术直观化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有限的时间里给学生讲授更多的知识。

1.2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节约时间、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很多内容难以在课堂上讲授。多媒体教学不仅能把知识更多、更快地传授给学生,还节约了时间,增加了容量,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授课老师可以在相同的教学时间内向学生讲授更多的内容。采用多媒体,可以简化教学程序,加快教学节奏,扩大教学规模,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分析化学中包括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部分内容,化学分析是利用物质的化学反应及其计量关系确定被测物值的组成及其含量的分析方法。化学分析法历史悠久,是分析化学的基础。溶液四大平衡理论的建立使化学分析得以迅速发展,化学分析涉及到四大平衡理论多,所涉及到的内容包括高中化学以及无机化学课程,需要全面复习有关内容,而多媒体课件在这些方面显得尤其重要。

1.3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分析化学是一门实践性的科学,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因此,实验教学是分析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在实验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展示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的使用以及标准溶液的配制等基本操作,对于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有很大的帮助。在滴定分析实验中,大多数学生对终点时指示剂颜色的变化很难把握好,容易造成终点提前或滞后,给体积的测量带来误差。对此,课件在实验演示中,用动画的形式把每一实验步骤以及常见指示剂在终点时颜色变化形象地表现出来,使学生提前获得感性认识,避免由于操作不当产生误差。这种多媒体教学,既直观、生动,又能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达到传统实验教学方式难以实现的效果,从而可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

2我校教师应用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多媒体课件制作质量不高

部分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不认真考虑教材情况和教学大纲内容,课件的内容安排、概念、思路不严谨,重点不突出,文字大小不规范,颜色不清楚,过分利用华丽的图片、声音、视频多媒体辅助工具造成多媒体课件与课程内容之间有偏差,最终导致多媒体课件质量严重降低,也有一些教师干脆网上直接复制课件,稍作处理后把它搬到课堂上试教。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为例,在制作课件时,应将图片、动画等直观性较强的内容作为课件的重点,因为此部分内容量大课时少,同时空心阴极灯的工作原理用文字表达学生很难理解,而用动画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2教师讲课速度过快,学生难以消化吸收

多媒体课件的快速功能是众所周知的,就是因为快很容易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信息量大,很多时候学生没有时间完全读懂、分析、整合、储存教师所讲授的内容,跟不上教师的思路,学生难以消化吸收,这时很难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分析化学是以无机化学、有机化学、数学、物理等课程为基础,运用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要求学生正确理解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而讲解基本原理时屏幕上的文字、公式的推导过程一晃而过,学生往往感觉既没有弄明白怎么回事,还不如自己看书,边看边想,更比不上老师在黑板上一步一步地边讲边推导,逐步理解。

2.3过度依赖多媒体,忽视了教师的重要地位

多媒体把声音、文本、图像等融为一体,形象、直观全方位的展示了教学内容,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密度,增加了单位时间内学生获得知识的容量,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但是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教师的主导地位起决定性的作用,有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即使采用传统教学,能抓住重点,用生动语言牵动学生心理,学生喜欢跟着他的思路认真听讲,从而收到很好的课堂效果,但有一些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丧失了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导致教学效果下滑,甚至导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下降。应将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紧密的融合在一起,以便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把握好两者的比例,一般各占一半为好。

2.4在多媒体教学中,板书作用逐渐消失

过分依赖多媒体,淡化板书的作用,影响教师的创造性、灵活性、积极性以及教师跟学生之间的互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只是一味地跟着课件走,一节课下来,没有在黑板上留下任何字迹,这样很难给学生留下较深的印象。

3对策

3.1多媒体课件制作质量不高问题

一是任课教师保持教书育人的优良传统,认真负责,高度重视,在教材的处理和PPT的制作方面狠下功夫,合理有效的运用多媒体辅助软件制作出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而不是采用简单地从网上复制课件或别人的课件稍加修饰后搬到课堂上教学生。二是学校重视采购一些符合教学情况的有些课件,经常组织教师学习和讨论如何制作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

3.2精心制作课件,保证课件质量

PowerPoint是一种利用计算机制作幻灯片进行交互演示电子展示软件,是集文字、图像、动画以及音效、音乐、摄像于一体的多媒体制作平台。利用PowerPoint制作分析化学课件无疑是对分析化学的课堂教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制作课件要注重课件的效率,合理应用现有的多媒体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的合成出精彩生动的课件,既突出中有突出趣味性,所以严格把关课件质量使得多媒体课件真正起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

3.3加强对多媒体教学的监督管理

为了进一步提高多媒体教学的水平和质量,学校督导组应建立完善的多媒体教学评价系统,完善多媒体教学软件立项制度、评奖制度。督导组还应经常采取听课、在学生中作调查、和任课教师交流研讨等方式来了解多媒体教学的效果,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和解决。每学年以学校或学院为单位组织教学课件比赛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全国性多媒体课件比赛,从而不断提高多媒体教学的质量。

篇3

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关键。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关键要对课堂教学设计不断创新。教学设计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是落实课改,融合、渗透新课程理念的先行举措,是实现地理课堂教学最优化的必要手段。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科学理论修养,以及教学实践能力,都将在教学设计中充分显现出来。改革课堂结构、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是物理教师的当务之急。那么,优化物理课堂教学设计应从哪几方面入手呢?

一、优化教学目标

不同的教学内容应有其不同的教学目标,我们要依据教学大纲、教材体系和社会需要,既要确定基础素质的素体培养,又要有能力培养,使学生所收获的不仅仅是物理知识本身,更重的是学习物理的方法。例如:“磁现象的电本质”一节,我不仅让学生理解磁现象的电本质:“磁铁磁场和电流磁场一样,都是由电荷运动形成的”,而且使学生了解科学假说的提出要有实验基础和指导思想,使学生了解假说是科学发展的形式,假说是否正确要看其能否解释实验现象,导出的结论能否跟实验相符合,在物理教学中逐渐向学生渗透科学研究的方法、科学发展的道路,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很有好处。

二、优化教学内容

一些学生学习了不少书本知识,却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将教材内容原封不动地硬“塞”给学生,而是要具备现代化教材观,不断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充分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注意学习的个体差异,把握教材、使用教材,优化教学内容,促使教学内容现代化。例如:《原子核能》一部分,内容抽象,平淡无味,若适当介绍世界上各发达国家,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核能发电上取得的发展,介绍我国正在建设中广东大亚湾和浙江秦山核电站的有关情况,指明发展核电以后以适应现代化建设事业对能源日益增长的需要,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我国对核电建设采取的政策和措施。这样就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提高了授课效果。

三、优化教学过程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既要让学生学会知识,又要让学生会学知识,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能力。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正确处理知识、方法、能力三者的关系,设计引人入胜、轻松和谐,具有探索性、启发性、创造性和科学文化氛围的教学情景,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完美结合,充分做到信任学生,实验让学生做,问题让学生提,思路让学生找,错误让学生析,是非让学生辨,异同让学生比,好坏让学生评,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自我学习、自我调控的机会,让知识、方法、能力如泉水般地流入学生心田,滋润学生成长,如“感应电流方向―楞次定律”一节,每三人一组,每组备有:原副线圈各一(外面有明显的绕向标志),导线若干,灵敏电流表,电源、电键、滑动变阴器、然后教师发下实验用的讲义,重点指出以下几点:

a)什么是原电流、原电流方向、感应电流、感应电流方向;

b)原电流与原电流磁场的方向由学生自己控制;

c)每次实验时应明确其磁通量的变化情况;

d)感应电流方向由灵敏电流表指针的偏向测出,教师应重点指出,电流从哪一端流入,指针就偏向哪一端;

e)在测出感应电流方向后,画出副线圈中的感应电流磁场;

f)根据作图结合实验中的具体条件,找出感应电流磁场与原电流磁场方向间的规律;

g)在实验小组内相互讨论总结出规律,先用自己的语言写文字结论,然后再与课本对照,并找出楞次定律中的关键字句。采用这种方法比传统的讲授法课堂效果能提高35%。

四、优化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如:“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一节,我让学生用已有的ε=U+U′,I=U/R知识自己推导出I=ε/(R+r)。这样学生记忆深刻、理解透彻。因此教师要在汲取各种教学方法精化的基础上,大胆构建适合本校本班教学实际,能真正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多种教学模式,并进行优化组合,绝不拘于某一种教学方法,更不要机械地照搬某种“最佳”教法。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各具特色,但每种教法都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在知识的传授,人才的培养方面起着不尽相同的作用,只有多法结合,配合使用,才能形成合力,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我们要及时了解教学方法的新变化,熟悉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明确其效能,及时充实到教学过程中去。

篇4

无机及化学是化学工程、生物工程、医药、食品工程等非化学专业的学生在大学一年级时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学生从中学进入到大学后所学的第一门专业课程,学生对于该门课程的学习和掌握程度,对后续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起着尤为关键的作用。

一.对理论教学过程进行有效完善

(一)对教学过程进行合理优化

在对高校学生进行教学时,要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合理的规划与设计,由于高校学生在校园中生活时,需要将一部分时间与精力投入到校园活动中,这导致其学习时间相对于其他事项而言显得极其有限,于是对于高校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时间几乎成为了学生对相关教学知识进行学习的唯一时间,这也使高校中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得以有效的凸显。因此,为了使学生能在课堂教学时间内对教师所教授内容进行透彻的理解,对课堂教学的教学过程进行合理有效的优化显得十分重要。首先,要加强相关课程的课任教师对于学生学习情况的关注力度,使教师能够实时了解到学生对于相关重点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在课堂教学时能够对学生普遍掌握不到位的知识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同时,可以使教师所规划的一课时教学内容能够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量相匹配,使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都得以有效的提升。其次,使促进任课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探讨,从而使教学资源共享化,使整体教学水平得以有效的改善。最后,需要相关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使,针对不同批次学生的不同特点,分别设计出合理恰当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课堂中合理引入多媒体教学设备,从而使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的印象得以有效的加深,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对于无机化学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得以有效的培养与激发。

(二)对知识讲解方法进行适度丰富

众所周知,教师的主要工作内容是通过其自身对于知识表述,将相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讲解,因此,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表述形式会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如果无机化学课程的任课教师对于知识的讲解生动形象、激情四射,那么其激昂的情绪会对学生带来很大的正面影响,从而使学生对于无机化学学习的激情得以有效的激发,使课堂气氛呈现出活跃的状态,进而使教学质量得以有效的提高,是教学效果得以显著的改善。这种教学方法在面对刚步入大学校门的大一新生时,显得更加奏效,由于其由中学时期的学习转换到大学时期的学习时,所学习课程的专业程度与难度都有大幅度提升,此时,教师对学生所运用的教学方法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在日后大学生活中对于自身学习态度的树立。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以自己的热情带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并在恰当的时候合理的组织学生针对相关教学内容与疑问进行探讨,而后使学生之间互相答疑解惑,在促进学生之间良好交往的同时,使学生在探讨过程中对相关教学知识进行透彻的理解与熟练的掌握,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对学生知识体系M行合理建立

无机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之繁多与复杂,致使学生在对其进行学习的道路上时有坎坷,进而导致学生在面对过多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时,极其容易产生焦躁的情绪,使其最初对于无机化学学习的激情与热情逐渐消失殆尽[1]。因此,相关教师在对无机化学教学内容进行讲解之前,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无机化学并不是使所有化学相关问题得以开解的万能钥匙,要让学生了解到对无机化学进行学习的主要目的在于,要为其日后的专业课程奠定思维基础与一定的化学基础,因此在面对较为深奥的无机化学相关问题时,自然不必深究不放,从而使学生对于无机化学学习的信心得以有效的维持与保障。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将无机化学与学生所需要学习的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的梳理,使学生所学课程的系统性得以有效的建立,于是,在无机化学课程的教学之初,教师应当适当的利用课堂时间将无机化学课程的知识构架与其重要性向学生进行展示,并使学生对无机化学教学的当前教学任务进行基本的认知与了解,从而使学生能够对自身对于无机化学的学习目标进行较为准确的定位。

教师可以将学生当前阶段无法透彻理解的教学内容与知识点进行细致的归纳与系统的整合,并在教学过程中暂时对其进行简单的介绍,而后在后续教学时再对其进行详尽的讲解。此外,在对学生的无机化学知识体系进行构建时,也要对学生高中时期所学习的化学知识进行有效的连结,从而使学生对于现如今无机化学的理解建立在高中所学的基本化学知识之上,将无机化学知识内容视为高中时期化学知识的扩展与延伸,从而使其对于无机化学的难度更容易接受与习惯。

三.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有效培养

首先,若想使学生在大学阶段的学习得以有效的保障,就必须对其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从而使其学习时间不仅局限于课堂教学时间。学生是教学活动过程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他们刚从中学进入到大学生活,中学阶段他们是在老师和家长的监督下学习,这使得他们普遍习惯于被动学习,而在大学生活中,学习环境相对宽松,学生很容易缺乏学习主动性。而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内容多,教学时数少,课堂容量较大,需要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因此可以再在每次课结束前给学生留下几个关于下节课内容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对新课进行预习,这比学生盲目看书的预习效果要好的多。使高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以有效培养的前提是,使其对知识的归纳与整合能力得以有效的提升与充分的发挥,也就是说,使其科学的思维方式得以有效的培养,例如在对化学分子结构进行讲解时,要使学生对于化学键的了解更加透彻,进而引导学生对分子结构相关内容进行较为深刻的思考。在学生对于专业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将其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使学生在面对不同问题时,能够熟练的运用自己的科学思维对其进行分析,而后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通过合理妥当的方式将其解决。

其次,教师应当在无机化学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所教授课程的相关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适当合理的引导,在无机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针对其内容繁杂丰富的特点,将其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合理的串联,使知识点之间始终保持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并且对重要的知识点进行多次的详尽讲解,以确保学生对其的理解足够透彻,使学生对于无机化学的相关知识不是死学硬背,而是学习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思路,而后能在面对不同问题时自行进行分析与处理[2]。此外,教师在对较为抽象的无机化学理论进行讲解时,要尽量通过合理的教学手段,使其得以有效的具象,使学生对于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加立体而生动,使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的印象更加深刻,使原本复杂的理论知识得以有效的简化,使学生在对问题进行解决与处理的过程中,其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以有效的提升,使学生通过无机化学课程为以后的专业课学习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与思维方式,使学生在大学阶段的专业学习得以有效保障。

结束语:无机化学作为所有化工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其是使学生得以开启专业知识大门的钥匙,是学生进行后续专业学习的重要前提,通过对无机化学理论的学习,学生得以为自身的专业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而扎实的理论基础,并为自身的后续专业学习培养科学清晰的逻辑思维,进而使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对于不同问题的处理能力得以有效的提升,使现今社会对于综合素质人才的需求得以有效的满足。

篇5

合肥师范学院作为“建设地方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立足自身优势,重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思路。定位于培养专门性人才服务于当地经济,特别重视课堂教学方法和方式的改革,在促进培养创新、应用性人才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本文首先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分析了目前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了课堂教学改革模式。在教学改革实践中,教学效果提升显著,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是应用型本科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

1化学实验课程存在的问题

以合肥师范学院为例,无机化学实验和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专业包括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科学、生物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等。这些专业对无机化学实验和分析化学实验的要求各不一样。根据近几年的教学经验,结合教学座谈等形式,我们发现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1实验学时压缩,无法兼顾各层次水平学生

从学时分布来看,一般化工类专业中无机化学实验和分析化学实验分别为32学时,生物类专业中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总共24学时,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中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总共32学时。对于刚刚进入大学,才开始接触专业实验课程的新生来说,需要学习的基础知识及基础操作很多,限于学生的层次差别,教师很难在3个学时的实验课时中兼顾每一个学生。尽管学校提倡开展“导师制”,学生课余时间进实验室,但是限于学校实验室条件、教师的空余精力及学生的主动性等因素的影响,实施较为困难,使得部分学生规定时间内难以高质量完成实验学习内容,不能完全掌握实验操作。

1.2实验内容基础,缺乏创新性培养

在大多数普通高校中,无机化学实验和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因为是低年级开设,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够丰富,以及限于实验条件,难以开设创新性较强的实验。目前实验教学中开展的实验任务多是验证性实验,不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1.3实验教学方式单一,缺乏课程引导探究

多年来,实验教学普遍采用“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的模式,教师在实验操作前进行课堂演示,随后学生进行重现[1-3]。限于实验室布局,难以让全体学生看清教师操作演示每一个细节,使得学生连模仿、重现都难以做好。加之教师忙于指正学生的操作练习,疏于引导学生对实验内容进行探究性学习,学生较多关注实验结果,较少关心实验过程。由此导致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实验学习与理论学习的相互促进也难以保证。

1.4实验考核体系陈旧,难以客观量化成绩

在实验教学中,大多采用检查实验结果,综合实验预习报告、实验报告给出成绩[4]。但是,这样的考核方式势必存在部分同学随意记录实验数据,更改实验结果,甚至会出现抄袭实验报告的现象。由此导致教师给出的实验成绩难以客观的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作出评价。

2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普及,近年来“翻转课堂”、“微课”等教学模式逐渐进入各类课程中[5-8]。课前观看教学视频、自主查阅相关资料、在线交流主动学习;课堂上教师利用结余的时间回答问题,指导学生完成练习等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提升教师教学效果等方面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我们在实验课程中进行了一些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的改革。

2.1重视引导实验课程预习

利用学校现有的网络教学平台、网络中免费的“慕课”平台网站以及qq群等媒介,精选实验内容,通过平台上化学实验操作视频的引入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难题,涉及实验基本操作、基本原理和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等,包括玻璃仪器的洗涤和使用、分析天平称量、加热、药品及试剂取用、固液分离、实验原理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随时上网观看。作为课前预习,可提前了解仪器的构造、使用方法、操作要领、实验原理、实验过程和注意事项等,这相对于仅看实验教材作文字预习更加直观生动、印象深刻,并且可以弥补课堂演示的不足[9-10]。

2.2加大实验课程内容讨论

在预习的过程中可以反复学习,并记录学习难点和疑点,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师生交流和生生讨论。在课堂上,教师根据实验基础理论和实验操作,以问题为引导,精心设置实验问题,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引导学生多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增加创新创造性实验内容

选择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使用的教材,并根据专业特点,增加创新创造性实验内容。例如,对于制药工程专业,在无机化学实验的教学中,加入了“利用鸡蛋壳制备葡萄糖酸钙”的实验项目,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提前准备鸡蛋壳作为反应物,实验的产品也与专业、生活息息相关,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充分训练了无机化学实验过程中的各个实验操作,实验态度极其认真,效果较好。

2.4实施多维度实验课程考核

教师全程参与实验的预习、实验的讨论、实验过程实施及实验报告批改等过程。以实验过程加实验结果的多维度考核方式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在整个实验教学期间,教师全程认真记录教学情况和学生学习表现,随时对学生进行考核,如实验预习情况实验交流的积极性、回答问题的正确性、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实验报告撰写的规范性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并不断积累成绩。另外,对学生进行考核的标准和内容还可以根据学生遇到问题时的处理方式和效果的进步,给予鼓励性考核,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并以此提升我们对无机化学实验和分析化学实验的教学水平。

3结语

无机化学实验和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是重要的基础化学实验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物质合成、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等基本操作,担负着培养和训练学生掌握合成技能、分析技能和操作规程的责任,还对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理论知识的深化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实验教学工作中,结合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教师全程参与,提升预习效果,增加创新性实验内容,实行多维度实验考核体系,对于实验类学科教学改革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参考文献

[1]刘丽娜,刘向举.浅析高校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1(35):81-81.

[2]刘翠红,陈秉岩,王建永.基于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改革[J].科技创新导报,2011(1):151-152.

[3]陈立妙.高校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2(30):72-74.

[4]曹洪斌,申明金,陈莲惠.医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2,29(1):91-94.

[5]潘炳超.翻转课堂模式应用于高校教学的实验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5(3):83-88.

[6]张颖.基于任务驱动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7]王雪.高校微课视频设计与应用的实验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3):219-222.

[8]罗天兰.基于微课的实验课教学模式及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篇6

(一)改革课程结构,构建教学新体系

由于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的部分内容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为了更好地发挥两大基础课各自的优势,减少教学内容上不必要的重复,教学中应首先抓住这两门课程的结合点,使知识揉为一体,融会贯通地将原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课程内容联系最紧密、重叠最多的“四大平衡和四大滴定分析方法”2个部分有机结合起来。即在新体系中首先介绍溶液中四大化学平衡的定义、性质及特点,然后将四大滴定分析方法和应用分别穿插在其中,将滴定分析方法和重量分析法作为四大平衡理论的引申部分和应用过程,达到内容简练、完整,思路清晰、明确,重点突出,加深了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其次,新的化学课程体系以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根据就业岗位及岗位群对化学知识的需求,将化学教学内容重新调整,分为两大模块:一是理论知识模块。主要包括物质结构理论、化学平衡理论和分析检验基础理论等。二是实践技能模块。包括基础实训、分析检测(化学分析、仪器分析)等,将实验内容、操作技能及应用等与专业课紧密结合,减少了教学中的重复和脱节现象,有利于教与学的有序进行。

(二)改革教学方法,强化教学效果

随着高职院校单招政策的实施,学生普遍存在化学基础薄弱的状况,他们对化学学科的特点、学习方法以及化学在科学中的应用等知识不太熟悉,而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作为大学一年级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内容多、课时少,与高中化学跨度较大,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针对这种情况,一是教学中采取“分层次”教学,对于基础较差、学习困难很大、无学习兴趣的学生,在课前补充与中学内容衔接的相关知识,以缩短中学到大学的学习适应期。讲授过程中注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学生易于接受;二是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坚持将启发式教学贯穿始终,注重课堂教学与讨论相结合,对有规律和共异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三是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比较各种分析方法的优缺点,既增强了授课内容的系统性,又拓宽了课程知识面。引入自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四是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适当安排学生自学,课前列出自学提纲和要求,并将提纲中的相关部分以提问的方式予以检查,通过辅导答疑方式,及时了解自学的效果,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探索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的实验教学模式

(一)开设具有专业特色的综合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了适应现代化学发展的要求,应在实验教学中有意识地将各门学科相互渗透。综合设计性实验是将学生已学的基础学科理论与实验方法有效融合后开设的实验,在实验教学中针对不同专业,开设具有专业特色的综合设计性实验。实验前,由教师提供测定样品及相关信息,对实验所涉及的理论知识要求学生自学,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引导学生讨论、讲授,给予正确指导,并鼓励他们查找有关资料,包括样品的预处理方法、设计分析方案、思考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途径等。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办法,由教师给予及时正确指导。在这样的实践过程中,使学生深感实验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密切关系,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减少实验中应付了事或盲目操作等现象,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二)技能训练和岗位职业资格考证结合,强化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在教学方法上,应注重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与专业技能有效结合起来,以培养职业岗位能力为中心。实践教学中,在设计实验、实训项目时重视与职业技能考核相结合,使学生在毕业时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又获得国家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在培训目标上,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毕业时既具备相应专业的上岗资格,又具有直接适应某一岗位(或岗位群)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走向社会参与竞争的能力。实践证明,受过培训并获得“双证”的学生,其专业和技术素质高,用人单位满意。

篇7

自我国开展精品课程工作以来,各类高校都十分重视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许多高校根据不同专业课程建设的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依据国家级、省部级精品课程建设目标,本着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制定了本校精品课程建设发展规划和实施细则,相关部门大力支持并配套投入相应的建设经费,全校齐抓共管共同努力创造良好条件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精品课程如何有效的发挥示范模范效应,如何更好地展示其优秀精粹所在,要依赖于精品课程网站的设计、建设与分享。精品课程网站是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自学、师生教学互动和学习交流的重要平台。

1.1精品课程建设中的资源共享中存在问题

教育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中提出,国家精品课程按照规定上网并向全国高等学校免费开放。但现实却并非如此,目前存在的现状是教师和学生在使用精品课程资源时出现有点击网页时找不到服务器无法显示网页、网络无法连接、无权查看网页、无法连接数据库等问题。而在能够浏览的精品课程中,也有部分课程出现网络不通、网页跳转速度太慢、无法找到文件、IP受限、非本校用户不能下载等问题。精品课程网站出现这些情况表明,一些高校在精品课程申报成功之后很少对精品课程进行后期有效的完善和维护,没有安排专业人员负责定期维护和更新,这种现象和结果背离了教育部开展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初衷,没有真正实现优质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和免费共用,不利于高校师生的相互交流和共同进步。

1.2精品课程建设中只求“量”不求“质”

精品课程是涵盖教学目的、教学定位、教育理念、教学思路、教学体制、教育前瞻性、教学队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课程体系、专业课程教材等多种要素改革的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有些精品课程的建设出现的问题表现在:有的精品课程还停留在“知识”的表观表面教育上,专业教师平时不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经验、教材改革、教学资源、教学效果等的积累,一到申报精品课程时,临时上阵,仓促准备资料、胡乱堆砌资源,而没有全方位考虑专业课程的特性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另外,当一些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之后,可以明显观察到,绝大部分精品课程网站的更新和维护工作就停止运行,没有专门的专业人员进行维护和更新,特别突出的是,课程网站的学习交流、疑问解答和师生互动基本上都发生在该精品课程评选的当年,而在评选之后长时间内没有师生交流学习互动的体现,学生在论坛和留言板中的留言、提问和迷惑等都没有得到教师及时的解答和有效的解决。

1.3精品课程建设中的评价方式单一

我们在学习浏览精品课程网站时可以看到大多数精品课程使用了教学评价体系,而这些评价体系许多只是使用了专家和部分听课学生对该课程的评价,并且普遍采用的是学生评教与专家、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这些评价只是单方面从教师教的角度出发,注重了对该专业课程的教学评价,而忽视了学生学的这一角度,没有从接受者学生的这一侧面来考虑,忽略了对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对学生学的结果进行评价。

1.4精品课程建设中网站的设计制作欠缺

有的精品课程网站设计得很花哨,使用的颜色复杂多变,看着即不美观也不大方,视觉效果欠佳,这种网站不适合长时间浏览,而且有的网站没有一个清晰的布局,各部分内容安排的不合理,分配不均匀,设计杂乱,没有给浏览者一目了然的感觉。

2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2.1开放精品课程资源,实现资源有效共享

实现精品课程资源的有效共享,不仅有利于学生方便的查找与学习有关的资源或进行在线学习和交流,也有利于各个专家、教师进行商榷探讨学术问题,取长补短,及时修改教材、教法等存在的问题。

2.2充分运用交互平台,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在精品课程网站的设计中,设计者和教师要能够充分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和发展前沿,按照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设计出符合要求的功能全面的学习交流平台。如在网站中可以建立BBS,留言板,blog、QQ群、微信、微博等这样的交流平台。教师可以在这些交流互动平台上组织教学及研讨活动,与学习者交流探讨专业及前沿知识,为学习者提供教学、科研指导和启发,为学习者解决专业、思想难题,为学习者排忧解难,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更好地进行学习交流与探讨,教师要经常去查看交互平台,如有学生留言,应及时地给与反馈信息,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以及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也能更全面的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范围。这种积极有效的平台可以吸引更多的教师加入网上教研的行列,形成高效互动的良好学习环境,使精品课程在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以及专业课程建设方面真正起到模范示范作用,从而成为名副其实的真正的精品课程。

2.3建立和完善有效的教学评价监控系统

精品课程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创建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而精品课程的教学评价体系是精品课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系统完善的教学评价系统对精品课程教学可以进行有效地指导和监督,因此,各级各类高校应根据不同学科领域自身的性质和专业特点,从不同着重点出发,尽可能全面制定评价体系并兼顾个体差异,既要能够反映出高校教学的改革动态和前沿发展方向,又要能够引导教师积极进行教学创新改革,激发学生有创造性的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采用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有效地结合,形成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评价体系,尤其在教学评价中,在注重课堂教学效果的总体评价、学生评教、专家评价、同行评价等方式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对学习者自身的评价以及同伴的评价,进而实现全方位、立体式、多种形式并存的教与学的评价,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另外,根据精品课程的国家级、省部级、院校级的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的分类,对其具体的评价标准也要有相应的差别,评价标准的具体内容都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学规划、教学队伍、教学内容和教材、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条件、实践教学、教学效果、课程特色。

2.4健全丰富网站内容,建设功能全面的精品课程网站

专业课程内容、网页的设计和制作,必须有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员和专业授课教师的共同参与,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员可以解决课程网页设计制作技术上的问题,经过一定时期的试讲、学生的反映进行反复修改,能较好地实现专业课程设计的思想和特色。

3《无机化学实验》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路

按照高校《无机化学实验》课程建设目标,不懈努力强化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的龙头地位,以产学研三位一体相结合,以课程建设与学科建设交叉渗透和谐发展为依托,有效推动无机化学和无机化学实验课程建设;以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为中心,将无机化学实验课程建设任务逐一进行分解确认,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共同参与无机化学实验课程建设的积极性。以期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在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实验教材、实验教师队伍、实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实验教学考试体系、实验教学评价体系改革等方面取得一流的成果[2-3]。(1)加强教学队伍建设,造就一支教育理念先进、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高职称、高学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按一定比例配备辅导教师、实验教师、助理实验师。(2)充分发挥博士的科研优势和化学结合的特点,建立一套产学研融合,能适应21世纪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无机化学课程体系和实验教学体系,编写出内容先进、特色鲜明并与新课程体系相适应的系列新教材。(3)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要两手一起抓,强化理论和实践的并重性。高度重视实验、实习、见习、实训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实施,制定可操作性强的实施计划,通过多种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着力推进实验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效果考核,实验考试体系的改革,多开设综合设计性、创新性和研究探讨型实验,鼓励学生参与各类科研实践活动。(4)探索和建立能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建成培养化学及有关专业高素质人才的高水平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基地和实训基地,形成基础实验、课外开放实验和实训基地实验三位一体的训练模式,使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5)积极改革和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合理运用多媒体手段,大胆改革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相关课程可以适时适当采用网络、QQ群、微信群、学院主页等多种新媒体方式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教师的教案、问答与思考、实验注意事项、基本操作及安全指导、参考文献等要免费上网开放,同时将网络课件、授课录像、规范操作步骤等一并上网开放。

4目前我院《无机化学实验》提高实验技能的几点做法

4.1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紧密结合

理论课程采用以学生为主体,以“结构-性能-原理-应用”为主线,理论部分与元素化学部分相结合,采用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方式和无机化学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学内容根据专业特点和需要进行合理取舍,将无机化学实验的基本要求、实验室规章制度、实验安全、基本操作技能等融入理论课教学中,加深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认识和重视程度[4]。

4.2基础实验训练

实验课程按照“查阅文献-实验预习—实验课—结合理论课书写实验报告—思考与分析”的原则开展教学,使学生在实验动手能力、实验方法、科学态度和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验问题的综合能力等方面受到良好的训练。实验过程中随时对学生进行节约药品的理念教育,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并进行综合设计性实验改进研究,跟踪观测学生的基本操作的规范性,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和习惯。

4.3课外开放实验训练和实训实验训练相结合

二年级学生开始走进实验室进行课外开放实验训练:(1)通过学生选导师,业余时间由老师指导完成;(2)通过导师选学生申报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业余时间由老师指导完成;(3)通过导师选学生申报我校大学生基金项目,业余时间由老师指导完成;(4)四年级下期考研笔试后准备进行面试前,由优秀的指导老师进行开放实验室统一指导和个别指导相结合完成;(5)还有我院每年下学期针对新生举行的一次无机实验技能大赛,每年针对高年级学生举行的实验技能大赛,使不同年级的学生都得到了很好的训练(都发证书),学生成果以论文及各种奖励得到认可,因此使学生更加重视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扩展了学生的视野。(6)化学工程与工艺实验课程已建成实训基地,学生可以充分进行和完成相关技能训练。

4.4存在问题

目前我院欠缺的有:教学内容如何优化和组合?针对性强的优秀教材如何选择和编写?目前,我们的《无机化学实验》和《分析化学实验》在内容上有一定的重复,对于师范院校化学专业、应化专业的实验内容该如何进行整合?这两个专业实验内容的区别和联系?另外,应根据课程改革要求和化学学院一年级学生化学基础知识结构及实验技能特点,编写适合本系学生使用的《无机化学实验》教材,对实验内容进行合适的重组,尽可能使学生在实验动手能力、实验方法、科学态度、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验问题和初步具备独立设计完成实验的综合能力等方面受到一定程度的训练。所以,针对性强的优秀教材的选择和编写很关键。

篇8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现代生物教学的重要理念。富有活力的生物课堂是指在课堂里师生要全身心地投入,不仅是促进学生掌握生物科学知识,提高认识水平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还要不断地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去享受创造的喜悦和满足、去品味人生的灿烂与魅力,进而提升人的精神世界、生命价值和教学效率。那么,怎样去构建富有活力的生物课堂呢?

一、以问题为主线,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生物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精神情操,并能运用知识及技能进行创新和再发展,否则就会使教学失去其真正的内涵。例如我在讲“基因的分离定律”一节时,首先根据身边的一些例子设问:“一对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聋哑的孩子,聋哑基因怎样从天而降?”“一方正常,另一方为聋哑患者的一对夫妇,连生下三个孩子都正常,聋哑基因又到哪里去了呢?”这节课用设问开头,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很快进入认真学习的状态。接着由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引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并让学生通过讨论,用教材中相关的原理来解释上述现象,这样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起来了。最后我告诉学生,生物的遗传现象是十分奇妙的,我们要认真学习,从而激起了学生产生渴求新知识的欲望。

二、以活动为载体,优化课堂教学方式

新课标提倡开放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能动性、想象力、创造力、个性和灵气在教学中得到展现。新的课堂要富有活力,应该以活动为主线,这样课堂教学活动不再是单边的而是多边的。

1.提倡自主性学习。自主学习是建立在学习兴趣之上的,没有兴趣就谈不上主动学习。有了兴趣,学习便成了一种乐趣,一种享受。在生物学习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责任感,把生物知识学习变成学生成长过程的需要。在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后,教师应帮助学生进行筛选、提炼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合作性学习。例如在学习减数分裂时,筛选问题一:细胞分裂的方式有几种?在以前学习的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DNA的数目,染色体单体的数目是怎样变化的?问题二:生物的发育起点是什么?如果生殖细胞的形成同样是通过有丝分裂,生物的后代将是什么样子?问题三:同学们通过仔细研读课文和图解,归纳对比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异同,学生通过回忆知识,串联知识,运用知识,引入新的知识,学习新的知识,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倡导探究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科学探究精神最为有效。例如在讲述第四章条件反射的类型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在讲述新内容之前,先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然后分给每个小组一个纸包,第一小组纸包中包有话梅,并写上把话梅吃掉的指令。第二小组发给话梅,但写明只看不能吃。第三小组写着想吃话梅的感觉。第四小组只写话梅两个字。要求各小组打开纸后按要求去做。然后要求各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反应,并报告小组的结论。老师顺势提出问题:你们有的吃食物,有的看食物,有的想吃食物过程,有的是看到代表食物的文字,但反应却相同。这些反射之间有没有不同呢?这些反射在动物身上是否会发生?学生的思维开始活跃,进行激烈的讨论和交流。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概念,讨论两种反射的不同点并列表比较。

三、注重实验教学,充分发挥生物学科的课堂教学特色

实验课最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借助生物实验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认知的学习背景,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高中生物课本中演示实验不多,教师应充分挖掘,精心设计组织一些实验,重视实验变式的应用,丰富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教学中还要重视学生分组实验教学,学生分组实验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又是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的一种途径。在实验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加强“动手”能力训练,结合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知识,注重实验操作的每一个细小环节,真正做到规范操作。

篇9

文章编号:1008-0546(2017)04-0030-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7.04.011

所谓“绿色”[1],是指一种保护环境,保护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化学实验绿色化是以绿色化学的理念和方法为核心和基本原则,对化学实验进行改进,使化学实验过程达到绿色化的方法。实现中学化学实验绿色化,首要条件是提高学生的绿色实验意识。而培养学生的绿色意识,需要各学科教师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化学教师的责任尤其重要,既要懂得绿色化学原理,掌握教育方法,又要身体力行,为中学化学实验绿色化探索路径。同时传统的化学课堂仍然是以化学知识单方向传授为主,没有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乐趣,更缺乏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和联系。所以笔者尝试在二氧化硫性质和用途的课堂中尽量引入一些其他学科的元素,让化学课堂更加丰富起来,不仅要把化学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真正让学生不把学习当做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认知社会的手段和途径。

一、教材分析

“SO2的性质和用途”是人教版新课程高中化学必修 1 第四章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中的教学内容。首先,本节教学内容的主题是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和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因此硫及其化合物的教学主线应该立足于S(H2S)SO2SO3 H2SO4这一氧化还原知识主线上。在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硫的性质,本节课之后将要学氧化硫的污染,所以关于二氧化硫的教学重点是在二氧化硫的污染和防治有关的性质上,为以后探讨二氧化硫的污染和防治做好铺垫。其次,为了辩证地看待二氧化硫的利与弊,教材中介绍了二氧化硫制取硫酸的原理以及用作漂白剂和消毒杀菌剂。其中,SO2的漂白机理未作深入介绍,教师有必要将二氧化硫的漂白特点与其他的一些漂白剂作简要对比。第三,本节内容首次介绍了可逆反应的概念以及两个典型例子(二氧化硫和水的反应、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正确理解概念,为今后学习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以及硫酸工业等奠定基础。

二、课堂实录

1. 给化学课堂引入多一些“文学味”

有创新的课堂引入,不仅能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更能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统的二氧化硫新授课教学中,引入课题常采用有关酸雨的视频及图片,让学生首先就直观的认识到二氧化硫的危害。笔者认为这种引入方式存在以下缺点:人为地给二氧化硫贴上有害的标签,让学生只认识到二氧化硫的危害,缺少q证看待事物的思想。所以本文突破传统的课堂引入模式,将二氧化硫以第三人称的形式,自述心中的委屈和不平,以一首打油诗的形式引入,给化学课堂添加少许的文学味。具体操作如下:

引入:

同学们,请大家一起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老师给起个头,致人类,预备起……

致人类

酸雨汹汹来势猛,无限委屈在心中;

怨天怨地怨酸雨,不如反省人自己;

烧煤燃油不脱硫,尔等不知天上愁;

礼尚往来伤不起,这雨酸得有道理;

古往今来多少难,而今由你来评判。

师:好,大家知道这首诗描述的“主人公”是谁吗?

生:二氧化硫。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他就是二氧化硫。本节课我们就探究二氧化硫性质和用途。

板书:二氧化硫

2. 给化学课堂设计多些“逻辑味”

本节教学中,以物质的通性和氧化还原反应规律为主线,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通过自主阅读、演示实验、小组交流、分组实验等多种活动,创设问题情境,预测二氧化硫化学性质、设计实验验证方案,用于引导学生构建二氧化硫的主要化学性质――酸性氧化物的性质、还原性和漂白性,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为学生主动参与和交流互动提供了时间和空间。同时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学会客观地分析事物的两面性。具体设计如下:

3. 给化学课堂实验多些“绿色味”、“生活味”

绿色化学实验,也是新课程反复强调的重要内容。“化学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去治理环境污染。在教学中实施绿色化学教学,引导学生往绿色化学实验方面努力,让他们从化学启蒙教育的初始阶段就受到良好的绿色行为的熏陶。因此,中学是进行绿色化学教育的关键之所在,必须将绿色化学思想贯穿于中学化学教育尤其是化学实验教学整个过程中。中学化学实验,直接反映化学与环境的关系,是进行绿色化学教育的前沿阵地。在本节课探究二氧化硫化学性质的实验环节中,为了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我们采用了日常生活中装蓝莓和糕点的盒子,按封闭式、接近微型化、绿色化的标准,自制实验反应装置(图1),使二氧化硫的逸出量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让同学们真正感受化学实验的绿色化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保护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在制作过程中也引导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废物利用,实现小型实验的家庭化和生活化。具体操作如下:

通过自制的实验装置,学生快速地完成了实验内容及相关实验现象观察,既提高了实验效率,又让学生体验了利用生活中一些简单易得器材,能在绿色化学实验理念的指导下设计完成一些物质的化学性质的相关实验。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继续激发学生的思维,利用自己的生活常识及生活经验,能否再设计其他的实验装置来完成该实验,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与化学密不可分。通过该实验的设计和实施,让同学们进一步深刻认识到绿色化学实验的设计理念,真正地将绿色化学思想贯穿于中学化学教育尤其是化学实验教学整个过程中。

4. 给化学课堂多些“哲学味”

众所周知,二氧化硫对人体健康、植物、纺织品、建筑材料、历史古迹等都具有极其严重的危害性,还能造成酸雨现象,使环境酸化,破坏生态环境。老师通过多媒体图片及视频展示,让同学们直观的认识到二氧化硫的危害。但二氧化硫就没有好的一面吗?老师通过设问引发同学们的思考,并用多媒体图片展示了二氧化硫对人类的贡献,让同学们利用辩证的思维看待事物。所以在本节课最后阶段,笔者通过一场辩论赛的形式让同学们充分认识到二氧化硫的利和弊,让学生学会辩证认识事物的两面性的哲学观点,树立良好的食品安全意识、法制意识,逐步树立合理应用化学物质的科学观。具体操作如下: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二氧化硫是大气污染的有害气体之一,同时二氧化硫对人体健康、植物、纺织品、建筑材料、历史古迹等都具有极其严重的危害性,还能造成酸雨现象,使环境酸化,破坏生态环境。(通过多媒体图片及视频展示)

过渡:在哲学中,我们知道世界万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要用一分为二的思想来看待世间万物,难道二氧化硫就没有好的一面吗?集中展示图片二氧化硫对人类好的一面。

师:下面我们就以“二氧化硫的功与过 ”为题,来一场双方辩论,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及老师提供的相关信息,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用相关事实加以佐证。

生:学生激烈讨论,勇于发言,并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事例及现象为论据,让自己对二氧化硫的观点站得住脚,锻炼自己从辩证的角度认识问题。

三、课后反思

1. 精心创设引入求知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以全球瞩目的三大环境问题之一“酸雨”为切入口,采用文学味较浓的第三人称手法,以诗的形式引入课题,使学生感到亲切又渴望,亲切的是化学课堂中竟然有语文的身影,同r渴望求知二氧化硫究竟有怎样的委屈。引入富有新意而不失化学的灵魂,激发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望。

2. 化学实验装置设计接近生活化、绿色化

秉着化学实验绿色化的设计理念,在设计实验装置过程中尽量选择生活中一些易得的用品,让学生自己动手组装实验装置,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充分体会绿色化学实验理念。然而,目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1)有一定数量的有毒物质的制备和性质实验(如氯气的性质和制备实验,二氧化硫的制备和性质实验,硫酸、硝酸的性质实验,有机物的制备和性质实验……),这些实验对老师和学生身体健康的影响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是不可忽视的。(2)目前学生数增多,学生分组实验所需的药品用量、化学仪器及实验后的废液、废气大量增加,所造成污染也愈加严重。另外,中学化学实验所用药品种类繁多,试剂变化多,排放的污染物成分相当复杂,而且浓度高,累积的污染严重。实现绿色化学实验,无害化处理实验的废弃物,争取达到零排放,已是迫在眉睫的事。因此,必须用绿色实验观点,从节约资源和防止污染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和改革当前的化学实验教学。

3. 给化学课堂添加一些“催化剂”

篇10

高等学校教学与科研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不可分离的整体。如何摆正高校教学与科研的恰当位置,探索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内在规律,从而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是大学教师必须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普通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主体和基础,抓好本科教学是提高整个高等教育质量的重点和关键,以科研促进本科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教学与科研共为一体,两者之间的互动构建了高等学校的育人环境,其根本目的是培养高质量的人才。[1]多年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将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是培养和教育学生不可分割的两个关键环节,两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统一,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2]那种为了“科研而科研”,或以损害教学质量为代价而去搞科研的做法是不可取的。[3]教师既从事教学又进行科研,把科研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科研促进教学,深化教学改革,可实现教学和科研之间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一、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1.科研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高校教师必须废弃以教师、课本为中心,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教学观念,而树立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既重视知识的传授、又重视能力的培养、更注重素质提高的现代教学观念。教师学术水平的高低是决定教学效果的关键,而科研是教师提高自身学术水平的重要途径。科研是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的推进器,是促进学科发展、改革课程体系的原动力。[4]以科研促进教学,以教学带动科研,是高等学校的主要工作和永恒主题。[5]要使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除了依靠书本知识和教学经验的积累外,教师从事科学研究显得更为重要。科研不仅可增强教学的深度、拓展教学的广度,而且可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完善教师的知识体系,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科学研究有助于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理解,更准确地把握课程教学内容,及时了解本学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把握本学科的特点、研究热点领域及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并向学生传播最新的科学知识,同时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完善知识结构,更新知识体系,提高学术水平,可以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我校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组由近20位中青年教师组成,90%以上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他们都从事着相应的科研工作和主持各级科研课题,多位教师是硕士研究生导师,并且都取得过良好的科研成果。教师在指导研究生、本科生以及自己亲自参加科研实验活动的每一环节都是锻炼自己、提高教学科研水平的极好机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结合“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讲授内容,将最新的研究成果特别是自己的科研成果在第一时间内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及时、全面地了解某个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知识。通过国内外知名学者来校讲学、“博士论坛”等系列学术交流活动,营造学术氛围,拓宽学生视野,增加其学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接受到潜移默化的科学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教育,为学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打下基础,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科研促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

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科学素质培养的过程。在学校的资助下开展了“科学思维方法在基础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课题研究。课堂教学应教会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科学研究技能,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思维,培养其应用掌握的科学知识、方法与技术,创造和发现新知识、开创新技术的实践能力。课程讲授不可能面面俱到,应重点把教师理解课堂教学内容的思路教给学生,把科学家解决问题的思路教给学生,使学生领悟科学家发现和创造的思维轨迹,从中学到科学的思维方法。教学为科研提供良好支持,科研能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从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吸收学术领域的科研成果,充实和改革教学内容,是提高大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6]课堂教学是培养大学生从理论上掌握科学本领的重要和必要环节。科研能使教师站在学术前沿,教师通过科研能跟踪本学科领域的进展,把科研成果带入课堂教学,优化课程体系和扩充教学内容,将科研中获得的新知识和新成果“固化”到教学内容中,把最新的知识和信息传递给学生,将科研思想和创新思维融入教学中来,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科发展前沿,提高教学效果。针对“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堂教学较为枯燥的特点,教师以自己科研工作中的切身体会为内容,把这些新知识贯穿到课堂教学中,广泛开展讨论,强调探究式学习方法的运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展研讨式教学,其过程是:教师给定题目学生收集资料撰写论文报告大家提问讨论总结评定成绩。

3.科研成果编入教材,实现教材建设的创新

在深化教学改革中,实现教材建设的创新是有效解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存在问题的关键。[7]将科研项目的内容引入教材,并积极吸收学科领域研究的新成果,不断丰富和更新教学内容,使教材内容具有先进性、科学性。科学研究在教材的体系设计、内容安排等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将本学科新的内容和观点及时编进教材,将教师自己的科研成果固化为教材内容,加快教材建设的更新,不断提高教材质量。通过科学研究和长期的教学实践,不断丰富和完善了《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理论体系和内容。例如,沉淀滴定法中一般教材介绍莫尔法、福尔哈德法、法扬斯法,编写了碘-淀粉指示剂法,将科研成果“碘-淀粉指示剂法测定碘化钾”编入了《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8]实现科研为教学服务,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教师把科研成果编入教材、引入课堂教学的“言传身教”,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从事研究工作的兴趣,教会学生如何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如何去搜寻知识和提炼知识,也就是研究性、创新性和自主性学习。

二、科研促进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和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1.实验教学是加强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培养的重要途径

化学实验是理论联系实践的一种方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的主要手段。高质量的实验教学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敏锐力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有助于灵活应用所学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教师不仅应该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更应该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习惯和创造性的思维方式。科研能力的培养需要一定实践环节,通过化学实验培养科研能力是一种便捷方法。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加强绿色化学教育,对传统的化学实验内容进行绿色化改革,并推行绿色化学实验是大势所趋,也是科学思维方法在实验教学改革中的具体应用。如何把绿色化学的理念融合于大学化学教学,在化学实验中减少环境污染,增强广大师生环保意识,使绿色化学成为化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化学实验课程改革的新课题。绿色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新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与化学相关专业的大一学生牢固地树立起绿色化学的观念和环保意识,为将来自觉地运用这些方法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有关院校实验教学改革经验看,寻找替代品、推行微型实验、发展封闭式实验和串联实验、开发模拟实验、回收利用实验产物是实现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绿色化的重要途径。因此,放弃污染严重的传统化学实验,探索化学实验的“绿色化”改造,是化学实验教育工作者的奋斗方向。在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教学中,注重在继承传统内容的基础上创新,增加设计性实验,加强综合性实验,减少验证性质实验。通过对原有实验项目的整合,实现了实验教学内容体系的整体优化。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为学生灌输绿色化学思想,课题组积极开展绿色化学实验研究,并推进化学实验教学内容的绿色化。

2.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内容的绿色化改造

用绿色化学的观念改造传统的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建立“制备实验小量化、分析实验减量化、实验内容绿色化”新体系。[9,10]改造后的绿色化学实验项目可在常规仪器中完成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不仅可大量减少化学试剂和药品的消耗,大幅度节省实验经费,而且可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降低环境污染,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对传统的滴定分析实验进行减量化改造,标准溶液浓度由0.1~0.2mol・L-1降至0.01~0.02mol・L-1,滴定管由50mL改用25mL,锥形瓶由250mL改用100 mL。试剂用量大大减少,提高了实验的安全性;产生的“三废”量很少,改善了实验环境条件,极大地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例如,碘量法测定胆矾或铜矿中铜的含量,传统教材采用的是0.1mol・L-1Na2S2O3溶液,每个学生完成标定和样品测定实验要消耗碘化钾6g以上;在小容量仪器基础上进行减量化实验,把Na2S2O3标准溶液浓度降至0.02mol・L-1,完成实验消耗碘化钾总量不到1g,比传统的实验可节约经费80%以上。我校一年有约1300人学习“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仅该实验的开设,就可节约至少12瓶(500g/瓶)KI,单价约240元/瓶,节省经费3000元以上。再如,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实验,该实验原来虽然要求在通风橱中进行,但整个实验室还是能闻到臭味,与绿色化学要求相比,硫酸亚铁铵制备实验存在着以下两个缺点:废气有待治理和未达到原料的最大限度的合理利用。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经过动手、动脑,不仅提高了学习兴趣,巩固了所学知识,同时培养了独立思维能力。通过改进把整个实验装置封闭起来,因铁屑不纯而产生的H2S、SO2等有毒气体用碱液瓶回收,改进装置后虽不在通风橱内进行实验也闻不到臭味了。因此,改进硫酸亚铁铵制备实验是对绿色化学指导思想的贯彻执行,有助于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和树立充分利用资源、实施绿色化学技术的思想,为学生以后的实验、毕业论文设计及走上工作岗位后成为绿色化学的实践者打下基础。

3.将科研成果引入综合设计性实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验教学质量

在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适当地引入科学研究项目,并固化为教材内容,保证实验内容的新颖性,引导学生从事科研工作,也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将科研成果内容充实到实验教学中,为本科生开设新的实验项目,提高学生分析与动手能力。把一些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并编入了《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材,如“过氧化钙的制备及含量测定”、“乙酰水杨酸铜配合物的制备与表征”、“用硫铁矿烧渣制备硫酸亚铁”、“从含碘废液中回收碘”、“甘氨酸锌螯合物的制备与表征”、“室温固相法制备纳米氧化铋”、“固相法制备非晶态金属硼化物纳米材料”、“硫酸锌样品中锌和镁含量的测定”等内容。在科研过程中探索化学规律或解决问题、设计实验方案,有利于学生提出新问题和新设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坚持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教学科研课题,分析实验目的、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设计详细实验方案、选择合适的仪器设备,在征得教师的同意后,自主进行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正确分析与讨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推进了素质教育,加强了对学生的能力特别是自学、思维、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实验报告要求按科技小论文的基本格式撰写,包括实验的目的意义、实验原理、装置及内容、实验结果与讨论、参考文献等,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情况,分析、归纳、整理实验数据,评价与讨论实验结果,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文献查阅能力及科研写作能力。

三、结语

高校教师既从事教学又进行科研,将两者有机结合,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围绕教育教学改革和培养创新人才,学校教务处每年对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进行经费支持,鼓励教师积极研究探索新的教学内容、新的教学方法,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学术及创新活动,对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和高水平的教研论文进行物质奖励,同时学院还对发表教研论文的教师给予资助。

近5年来,我校“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组在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有一定影响的教学刊物上发表了教学研究论文约20篇,体现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成果。“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被评为2008年四川省精品课程和2011年四川省精品开放课程。21世纪高等学校教材《无机及分析化学》被科学出版社推荐参加了2009年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精品教材的评选,2012年评为四川省“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并被四川省推荐参加“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评选。“基础化学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2007年获西南科技大学第二届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大学基础化学系列教材建设与改革”2010年获西南科技大学第三届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多科性普通本科高校化学实验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实践”和“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建设与实践”2011年分别获西南科技大学第四届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和三等奖,《无机及分析化学》系列教材2010年获西南科技大学第二届优秀教材二等奖。

参考文献:

[1]曲晓波.以科研促进教学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2):89.

[2]韦化,唐纪良.以科研促进实验教学改革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J].中国大学教学,2008,(3):81-83.

[3]于佩学.以科研促进教学 培养创新型人才―― 兼论教学研究型大学科研的定位[J].现代教育科学,2006,(4):115-117.

[4]袁修孝.以科研促进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论坛,2008,

(5):12-13.

[5]张建林.教学科研统一的本科研究性教学共同体模式―― 华中科技大学CCMS基地教学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9,(1):41-43.

[6]龚克.教学与科研结合是成功育人之道[J].中国高等教育,2007,

(12):64.

[7]崔有为,王淑莹,彭永臻.构建精品教材推进精品课程建设[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6):11-13.

篇11

特点,我在选材方面作了调整选择了剪纸。

一、指导思想:

提高我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我校学生的个性与特长,积极培养学生的剪纸兴趣,锻炼学生双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对剪纸这一民间艺术的认识和理解力,了解民俗风情、熟悉生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努力开拓我校校本课程的广阔空间与美好前景。

二、内容及目标:

1、认知:了解剪纸的发展、工具、步骤及表现手法、技法、种类

2、操作:能熟练使用剪刀,明确对称图形的特点和不同的折纸方式,会用折-画-剪的方法剪双喜、树木叶子花鸟鱼昆虫动物图案、日常生活用品、交通工具及简单的人物、服装、建筑、灯笼、水果、蔬菜、食品等。

3、情感: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家乡的情感;教学中渗透剪纸的相关知识。

剪纸是手工制作中的一种,,本学期主要训练学生用剪刀、刀刻的能力。我根据不同学年设定了不同内容与要求。学期初剪刻简单的植物、剪刻简单的花鸟、剪刻人物,本学期分别上缴两份作品。

为了让家长看到,了解到孩子在校本课程中有哪些收获,在学生每做完一份作品时,我会将其缩封好后让学生带回家。让家长看看学生的作品,更进一步了解我校校本课程。

篇12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6-0146-02

《无机材料物理化学》课程的前身为《硅酸盐物理化学》,是在物理化学原理的基础上,总结了硅酸盐工业生产的共性规律而形成的,课程内容着重阐述硅酸盐材料组成、结构、性质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在生产过程中物理、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目前,《无机材料物理化学》课程已经成为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的主干课程和核心学科基础课程,在整个教学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随着现代高科技的快速发展,各种新材料、新技术和新理论已成为教学内容,从而使教学内容不再是概念、原理、方法和规则的简单结合,而是由知识传授、技能训练相互渗透所形成的完整系统。但是,本课程内容新、概念多、理论性强,其中涉及大量难以理解的抽象知识,因此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虽然学生对此课程学习积极性较高,但是对课程的掌握程度及理论知识的运用程度不甚理想。在此背景下,笔者所在课程组针对该课程进行了多次课程建设以及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课程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综合研究,并具体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从而显著改善了教学效果,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促进了教与学的协调发展。

一、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和整合

《无机材料物理化学》课程的理论性强、涉及大量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是一门掌握难度大的专业基础课,学生面对大量的基础理论常感茫然无措,因此有必要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和整合。按照专业要求,有选择地将教材划分为课堂教学内容和自学内容、重点掌握内容与一般了解内容等,明确各章节的知识点、重点、难点,提出教学目标、学习要求和学习方法。对于重、难点内容,通过实例介绍、例题讲解等形式深化学生对基础理论的理解,融会贯通,并以模拟考试等方式及时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对于容易掌握的一般了解内容采取自学、提问、讨论和学生课堂讲解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教学内容的优化和整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的放矢,教与学的效果均得到了有效提升。

二、新型教学模型的探索

针对现阶段学生思维活跃、主观能动性强的特点,在传统教师课堂讲授的基础上,增加了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模式和学生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模式。在授课过程中,适时地提出问题,启发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去思考。上课开始时,在复习前次课内容的基础上,简练地用2―3分钟采用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出新课内容,使学生带着问题听课;讲授到历届课程学习中易出现理解错误的内容时,及时提出进一步思考的问题;针对授课内容,每堂课结束前提出几个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课后进一步阅读相关参考文献,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知识面的拓展,培养学生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学习兴趣。本课程的部分章节涉及大量三维图形和结晶学模型,在讲授这部分抽象内容时,首先借助教学软件进行重点知识点的介绍,然后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如在讲授硅酸盐结构和相图时,将同学分成若干小组讨论,然后将讨论结过通过绘图和动画的形式与全班同学分享,有效提高学生对抽象图形的理解和掌握。在介绍固相反应、烧结等高温动力学模块时,采用实例教学,即列举目前常用的烧结工艺,并分析其中的传质机理和动力学过程。同时,要求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对国内外先进的烧结工艺进行对比分析,使学生在学习无机材料科学基础理论的同时,了解无机材料科学进展及研究前沿。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全程课堂教学,鼓励学有余力的同学制作三维晶体学软件、缺陷结构插件、三维三元相平衡模型等,并结合实物、模型的展示与典型生产工艺视频的播放,使教学中抽象、深奥的理论能够具体、生动地表现出来。

三、构建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以往的教学中,主要以期末考试卷面成绩来衡量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考核方式单一,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此,我们采取多元化的考试方式,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学习能力等进行全方位的评价。课程多元化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专业知识考核、基本素质考核、能力考核等。专业知识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对课程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笔试形式进行,如期中、期末考试,力求试题体型多样化、难易程度协调搭配;通过出勤考勤、课堂提问及讨论发言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主动性等进行考核;能力考核包括对学生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等的考核,主要通过实验、读书报告、撰写课程论文等形式实现。在实施过程中,除了教师评价,增加了学生自评和互评环节,同时适当增加了平时成绩在总评成绩中的比例。通过课程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构建,使学生客观地评价自己并进行自我监控,有利于学生自我认知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师根据评价结果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极大促进了教与学的协调发展。

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增强动手能力的实践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材中的理论来源于实践,又直接服务于实践,但由于课时有限,并未安排单独的实验课。因此,本课程与《材料专业实验》及《材料研究方法》等课程相结合,优化现有实验教学内容。按一定比例O立基础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等,通过实验教学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要求学生在现有的差热―热重分析实验的基础上,理解相平衡的概念。设立一定的综合性难题和实验,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动手操作解决问题。通过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使学生直接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并独立承担部分课题的研究,进而有效提高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创新能力。如在介绍互扩散的内容时,参与过创新课题的学生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柯肯达尔效应,并在课堂上详细介绍了相关原理和应用,由此产生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课堂讲授。

五、网络课程和第二课堂的建立和完善

针对现有学时数减少与课程内容不断更新深化、教材知识量显著增加的矛盾,课程建设过程中积极完善网络课程,使其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网络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文字、图片、动画、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技术,根据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学资源,赋予其优异的教学互动效果,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课程网上在线系统,进行在线答疑,方便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既便于启发式教学,也便于学生自主探究式自学。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学理论与生产实践的结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课程充分结合了本科生的认识和生产实习,带领学生走进无机材料生产企业参观学习,与企业员工交流,了解无机材料的生产流程及对原料、产品的质量控制,要求学生充分结合课本知识,提出其中所蕴含的理论规律。如无机材料生产过程中原料的选择与加工、产品成型、煅烧等工艺均与课本中的相平衡、表面界面化学、固相反应、烧结等知识点密切相关。通过直接参与生产实践,学生的直观感受是课本上的知识不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概念,切实巩固和强化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随着现代高科技的快速发展,各种具有特殊性能的新型无机材料不断涌现,同时各种新理论、新概念不断被提出,因而对《无机材料物理化学》的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所在的课程组将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不断创新,及时听取学生和教学督导组的合理建议,与时俱进,积极探索适合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以形成鲜明的课程优势,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篇13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3-0171-01

一 高中新教材中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呈现方式

高中元素化合物知识在新旧教材中编排的顺序和比重是明显不同的。新教材中这一板块内容并没有将每个主族依次罗列而加以系统学习,而是主要集中在必修化学1中,以主题3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而出现,其余的分散到各个模块中,如在讨论周期表中元素递变规律时引出碱金属和卤素这两个典型的元素族,在选修1的主题1化学与健康中引入常见的食品添加剂,主题2生活中的材料中引入一些金属材料和水泥、玻璃和陶瓷等无机非金属材料和主题3化学与环境保护中引入一些环境污染物等,内容看似零乱、多而杂,且没有原来那样以“族”学习来的直观明了,这是进入新课程教学后许多教师难以适应的内容。

二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功能、地位和作用

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不难看出,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与原来是不同的。其功能、地位和作用均赋予了新课程的理念,首先教材编写不是为了学习知识而出现知识,也不是为了学得更多知识而堆集元素化合物知识。而是将元素化合物知识作为各个模块学习的载体,借以学生学习化学的核心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是学习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同时又用生活、生产和科技的视角审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形成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作风。通过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的达成。因此,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复习策略也应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而发生变化。

三 元素化合物知识复习的几种方法

1.从物质分类的角度使之条理化和系统化

新教材中虽然元素化合物知识大多没有原来那样以“族”直观明了地直接呈现,但蕴藏着分类的思想和主线,不难从物质分类的角度使之条理化和系统化。

如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可从物质的分类出发,金属元素的纵向关系一般是单质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相应的盐,如:

NaNaONa2O2NaOHNa2CO3NaHCO3

AlAl2O3Al(OH)3AlCl3、NaAlO2

FeFeO、Fe2O3、Fe3O4Fe(OH)2、Fe(OH)3FeSO4、Fe2(SO4)3

CuCu2O、CuOCu(OH)2CuSO4、CuCl2

非金属元素的纵向关系一般是氢化物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如:

SiH4SiSiO2H2SiO3Na2SiO3

HClCl2HClONaClOCa(ClO)2

H2SSSO2、SO3H2SO3、H2SO4Na2SO3、Na2SO4

NH3N2NO、NO2HNO3NaNO3

重点物质还可以在抓点、连线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学习状况建构网络,促进知识的横向、纵向的梳理与整合,加深理解,使之融会贯通。如所谓的“铁三角”“铝四方”等。通过层层建构与叠加,同学们不但进一步熟悉了学习一种金属元素一般规律是:先有一条金属单质――最高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及其盐的主线,然后再从每类物质发散,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结点。善于从知识点出发,将其连成线并织成网,建构知识体系,随着学习的深入,不断将新知识逐渐纳入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对原有知识经验进行改造或重组,补充并完善了原有的图式,从而形成更大的知识网络,这是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有效方法。

2.创设情境复习元素化合物知识

生活生产中许多情境或现象中都蕴藏着化学反应原理,只要有心收集或创设情境就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之兴趣大增。可以请学生联系题意书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如“雷雨肥庄稼”的道理。钢铁厂《炼钢安全操作规程》中规定“炽热的铁水或钢水注入模具之前,模具必须进行充分的干燥处理,不得留有水,并应保持地面干燥。”金属着火应怎么灭?氯气泄漏怎样做?向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少量硫酸产生沉淀,向硝酸钠溶液中加入铜片没有明显现象,加入稀盐酸后却有气泡产生,到试管口变为红棕色等。结合现实问题,教师一边做实验,学生一边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在这样一个又一个的情境和现象中学习,学而不厌。当然,最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理解反应原理而不是死记硬背。

精选范文
友情链接